国家级工法评审专家评分表2

国家级工法评审专家评分表2
国家级工法评审专家评分表2

国家级工法评审专家评分表

工法名称*****施工工法所属

专业

房建工程

审查内容评价要点评价

最高

分值

合计

分值

实得

分值

1.

关键技术

水平1.1工法关键技术的先进性

(不重复计算,只取一项最高分)

国际领先24-30

30

60

国际先进20-26

国内领先16-24

1.2工法的特点突出,具有较高的创新性10

1.3工法的工艺原理科学合理10

1.4工法的关键技术获奖励、

专利

(不重复计算,只取一项最高分)

国家科学技术奖10

10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6

发明专利 4

2.

适用性、合理性、可靠性2.1工艺流程完整、合理,可操作性强,能满足指导项目

施工与管理的需要

24

90 2.2主要材料、机具、仪器仪表满足施工要求 6

2.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合理有效;质量检测手段完

备、方法正确;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10

2.4施工安全措施有效、针对性强,明确必要的安全预警

事项

10

2.5符合技术发展方向,满足“四节一环保”要求10

2.6应用工程实例达到规定数量要求,能佐证工法的成熟

可靠

14

2.7工法在全国或行业范围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16

3.应用效益3.1效益分析依据充分、合理,结论与证明材料一致10

30 3.2通过工艺技术改进,能够提高工程质量、节省成本,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

4.工法编写水平4.1文本编写格式规范,表述清晰,条文层次分明,数据

可靠,图表与文字对应性强

14

20 4.2 工程录像或照片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工艺要点 6

总计分200

评审

意见

专家签名:审查日期: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 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规范水 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以下简称工程协会) 章程,制定本办法。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工程协会对水利企业工法的开发、应用和备案管理,水利行业工 法的评审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以下简称水利工法)是指以水利水电工程 为对象,以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将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经过一定工程 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水利工法按专业划分为土建工程、机电与金结工程、其他工程 3 个类别。 第四条水利工法按层级分为水利企业工法和水利行业工法。 一)水利企业工法是水利水电施工相关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在建立了企业工法管理 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特点、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开发的水利水电施工方法,经企业组织评审和公布,并报工程协会备案。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二)水利行业工法由企业自愿申报,工程协会组织评审和公布,报水利部备案,并从中择优推荐参评国家级工法。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第五条工程协会每年定期对水利企业工法进行备案管理。水利行业工法原则上每年评审 一次。 第二章备案管理 第六条申请备案的水利企业工法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工法完成企业有完备的工法管理制度,开发、编制、评审和公布均符合国家、行 业和企业的相关规定; 二)工法符合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

用性; 三)工法的关键性技术应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或水利水电工程行业内领先水平, 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水利水电行业有所创新; 四)工法已经过 2 项及以上工程实践应用, 安全可靠, 并得到建设单位认可,具有较 五) 工法内容不得与已公布(有效期内的) 的水利行业工法、其他行业相关专业工法 雷同。 第四章 申报单位和程序 第十一条 水利行业工法的申报单位原则上为一家企业,主要完成人员不超过 第十二条 申报程序: 和实用性; 三)工法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在水利水电行业有所创新; 四) 工法已经过工程实践应用,安全可靠, 并得到建设单位认可,具有较高推广应用 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第七条工程协会根据 “第六条 ”的要求, 对申请备案的水利企业工法进行审核, 作出予以 备案和不予备案的决定。 第八条 水利企业工法备案有效期为长期有效。 第九条 完成备案的水利企业工法,在申报水利行业工法时,不得变更完成单位、 主要 完成人等信息,但可以补充工法应用证明、关键性技术评价(鉴定)报告等资料。 謀荞抟箧飆 鐸怼类蒋薔。 第三章 评审范围及申报条件 第十条 申报水利行业工法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公布为水利企业工法且在工程协会备案; 二) 符合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 具有先进性、 科学性和实 工法中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高推广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5 人。申 报企业应是开发应用工法的主要完成单位。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法61879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法 QYGF19-2009 技术与试验中心 一、水泥 1 水泥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因素,首先应选应低碱、低水化热的水泥。要检验和控制C3A 及碱性含量,以防混凝土泛碱。 2混凝土颜色要符合要求。同时生产过程中要做到水泥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同一批次的水泥,要求备料充分,一次备足,以确保混凝土颜色一致。 3 水泥厂家选用具有一定规模、质量稳定的水泥厂。 4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次选普通硅酸盐水泥,不低于42.5级。(P.O 等品种配制的混凝土比使用P.I、P.II 水泥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质釉感差,哑光程度差)。 5水泥的颜色对混凝土外观颜色的影响是最直接的,选择青灰色调的水泥有利于凸现外观颜色。 二、粗骨料 1 粗骨料应选择连续级配,5~25mm粒径,强度高,宜采取二次级配。 2颜色应均匀,同一石料厂,不含杂色,用于同一项目必须一次备足。 3表面应洁净,含泥量、泥块含量过大,应筛洗,进行含水量检测。 6 粗集料过多过大,级配差,将会导致水泥砂浆不能充分包裹粗集料而产生的石子影暗斑,且混凝土容易离析,从而会产生蜂窝、麻面等外观缺陷。 7使用带花斑或含深色杂石的粗集料也很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斑点。 8 控制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控制针片状含量。针片状石子含量过大将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及流动性。 三、细骨料 1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级配合理。细度模数大于2.5或2.6。 4 用在同一个工程项目的砂,必须是一个产地,颜色一致、规格一致、级配一致。 5对经常受潮部位的混凝土,宜选用非碱活性骨料。 6使用深颜色的河砂或含深色杂质的河砂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局部的斑点,影响混凝土外观的整体颜色均一性。 7 砂的级配不好及含泥量过大时,混凝土易产生泌水及混凝土硬化后表观颜色不均。 四、外加剂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范本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范本

工程 节能工程 质量评估报告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章):张家港市金界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监理工程师: 公司技术负责人: 日期: 江苏省建设厅监制

四、建筑节能分部质量评估依据 设计文件:苏州广厦建筑设计院,关于本工程的施工图、施工说明及设计变更通知单、图纸会审记录等。 有关施工验收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7107-2002) 《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 监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国家、地方现行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规定: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第78号令) 五、监理工作 施工准备阶段: 1、监理工作积极督促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2、对承包单位资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施工人员进行审查,督促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远转,应督促管理层加强管理。 3、对施工组织设计各主要工序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并按批准后方案监督执行,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规范、设计图纸等进行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做好自检,质量评定工作。 4、对进场原材料及时检查合格证质保书,现场抽样送检,检测报告未到施工现场前不得使用,检测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实施阶段: 1、踏勘现场,了解建筑结构施工图,参与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技术交底,审核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单位的人员、机械,对每批进场的建筑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与抽样送检和质量控制资料进行检查和核对。 2、重点防治质量通病,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加强旁站和巡视监督管理,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纠正处理。

2020年(管理制度)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科技管理制度汇编

(管理制度)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科技管理制度汇编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科技管理制度汇编

第一部分 中建八局科技管理制度

中建八局“十五”(2001—2005)科技发展规划 为使“科技兴局”得以贯彻实施,以科技带动企业的全面进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编制未来五年科技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九五”科技发展状况 一、“九五”期间科技事业的新进展 (一)科技意识进一步提高,“大科技”发展战略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九五”期间,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所提出的“科教兴国”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根据经营发展要求,先后于1997年和1999年两次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大科技”发展战略作为全局的指导思路,走以发展质量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狠抓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步伐、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的科技发展之路。各级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使科技进步逐渐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次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局的整体发展。 (二)科技进步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九五”期间,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科技进步运行体系: 1、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科技管理体系 科技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形成了以企业第一管理

者为企业科技进步的领导者,以总工程师责任制为核心的企业科技进步组织指挥体系;以科技委员会、科技(技术)部、科技协会等组成的企业日常科技管理组织体系;以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发展资金管理、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验收、科技进步和科技推广奖励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规章体系。 2、全局科技创新体系已初见雏形 (1)积极进行制度的创新,建立以局长为领导者,总工程师为组织实施者的科技创新指挥体系,进行科学决策,制订长期规划,发挥对全局科技创新的指挥领导作用;建立以局科技部为科技创新的管理保障体系,负责科技推进机制的考核,中长期规划的落实,发挥对创新机构的服务监督和保障作用。建立以技术中心为科技创新的推动体系。“九五”期间,所属一、二、三、四、安装等公司相继建立了开发部和科研所,并在机构的功能、资金投入、技术开发方向、人才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坚持管理创新,突出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性。“九五”期间,在工程管理领域,继续深化和完善了总承包管理模式,坚持走管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之路,强调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信息化施工发展相结合,在编制电子标书、工程成本控制、质量进度、施工组织等领域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开始实现跨地区、跨经营层次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了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

型钢混凝土施工工法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施工工法 技术管理部 1、前言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又称为劲性混凝土结构或包钢混凝土结构,就是在型钢结构外面包裹与曾钢筋混凝土外壳形成得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型钢混凝土可以做成多种构件,更能组成多种结构,她可代替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应用于各类建筑与桥梁中。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得外包混凝土可防止钢构件得局部屈曲并能提高钢结构得整体刚度,显著改善钢结构得平面扭转屈曲性能,使钢材得轻度得到充分得发挥,此外混凝土增加了结构得耐久性与耐火性。 另外为了满足建筑功能有高大空间得公用建筑向小空间得住宅建筑转换,为了满足建筑功能转变导致内部空间结构转换得需要,设计上采用型钢混凝土转换桁架结构。在钢筋混凝土中增加型钢,既可以满足高层建筑高压力高延性得前提下,减小截面,又改变其脆性破坏得性质。型钢柱与型钢梁得连接、型钢柱与钢筋混凝土柱得连接、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得连接、型钢梁与剪力墙之间得连接、型钢梁腹板翼缘开孔补强以及节点箍筋做法上技术要求高,各工种得协作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就是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中需解决得技术要点。 2、工法特点 2、1通过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型钢柱与型钢梁连接,型钢柱与钢筋混凝土柱得连接、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得连接,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型钢柱腹板翼缘开孔补强及节点箍筋做法等工艺得研究,解决了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难题、使型钢梁柱翼缘板开孔补强、型钢梁柱与混凝土结构得连接、梁柱节点箍筋做法等达到设计要求,保证结构受力得传递 2、2通过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得每一个连接点绘制钢筋穿过型钢翼缘或腹板穿孔及补强得节点大样,预先计划型钢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纵向钢筋弯折与锚固及穿孔补强情况。型钢柱、梁构件实行工厂化制作,保证构件尺寸、精度及开孔位置得准确,保证了梁柱纵向受力钢筋能准确、顺利得穿过型钢梁、柱。避免了现场纠偏、补开孔得工作量,保证了质量与施工进度。 3、适用范围

节能评估报告范本(参考)

节能评估报告范本(参考) 前言 主要说明节能评估项目的背景及任务的由来,项目前期工作委托和进展情况,立项批文时间和文号等。 概述评估工作及报告编写简况。 1总论 1.1评估依据 1.1.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申请报告 1.1.2评估报告编制委托书 1.1.3项目的相关批复文件等 1.2评估范围和内容 1.3评估遵循的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 1.4评估程序 2项目所在地概况 2.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2.3相关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等 2.4能源供应状况和能源消费结构 3建设项目概况 3.1建设单位概况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3工程建设方案

建设背景、内容、规模;产品及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辅助设施和附属工徎;能源利用方案等。 3.4建设项目能源利用状况 3.4.1能源利用状况概述 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分析(建设期和运营期);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对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是否符合节约能源的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是否考虑了优化用能结构等(方案比选)。 3.4.2能源指标及分析 主要包括分品种实物能耗总量、综合能耗总量、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能耗,以及按单一能源品种考核的实物单耗、主要工序(工艺)单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主要工序(工艺)单耗指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比分析等。 3.4.3主要生产工艺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工程总图布置方案 2)主要生产工艺系统 3)主要耗能设备 3.4.4辅助生产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动力(热力)工程 2)供电照明 3)通风空调系统 4)给排水系统

水利部2019年职称评审参考条件及说明

项目评审条件说明 基本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申报期内年度考核称职(合格)以上。 2.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水利工程相关技术工作满5年。 经历能力A A1.[基础经历能力]具有全面系统的水利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所 完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本专业科技发展及前沿技术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本项主要依据申报者身份角色及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后专业工作年限赋分。基层服务年 或参加援疆援藏援青和其他途径选派的援派期1年(含)以上的,1年按2年折算。A2.[项目组织能力]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或流域(区域)规划,或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运行管理等某一专业技术 工作。 “大、中型工程”指国家和水利部有关行业规范规定的大一型、大二型、中型或其它相 同等级的工程。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流域(区域)规划、大、中型工程项目须提供项 目合同书或立项批文、相应报告署名页的复印件等证明材料。 A3.[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在发明创造、自主创新、技术推 广应用、工艺流程标准开发、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能力突出,取得明显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和业内专家公认.。 须提供技术创新的相关合同书或证书、相应报告署名页、专家咨询意见、成果验收文件 的复印件等证明材料。 A4.[应急处置能力]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 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化解风险或避免危险事态蔓延,避免和减少损失方面发 挥关键作用,得到有关部门和业内专家认可。 本项主要依据工作角色、量级并兼顾工作质量(层次)赋分。突发事件是指具有较大社 会影响或对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 A5.[咨询评价能力]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或大中型项 目的审查、咨询、论证、鉴定、评估等工作,具有准确评估、科学评价的能 力。 本项主要工作角色、量级并兼顾工作质量(层次)赋分。申报者须提交作为咨询论证专 家身份参加相关咨询论证工作的原始证明或专家签字表复依据印件,以会务人员身份参 加的相应活动的不能赋分。 A6.[指导培养能力]具有指导中青年技术骨干或研究生开展技术工作的经历 能力;或在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的技术类培训、研讨等活动中讲授相关业务 知识。 人才培养是作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一项义务;明确人才培养和传帮带任务的,应出具 培养协议;没有明确固定培养对象的应由单位人事部门提供证明;人才培养也可用编辑 培训教材,专题讲座替代。 业绩成果B B1.[基础性成果]作为主要贡献者,编写完成的重要基础技术资料、科技文 献、取得的重要检测监测成果,被成功应用或被省部级主管部门采纳。 本项主要依据工作角色、质量层次并兼顾数量赋分。须提供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或被省、 部级主管部门采纳的证明。 B2.[专项性成果]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或流域 (区域)规划,或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工作,并通过相应 级别的审查和主管部门认可。 “大、中型工程”指国家和水利部有关行业规范规定的大一型、大二型、中型或其它相 同等级的工程。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流域(区域)规划、大、中型工程项目须提供项 目合同书或立项批文、相应报告署名页、相应级别审查部门对成果的审查或验收意见的 复印件等证明材料。 B3.[创新性成果]主持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已投 入运用;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被省、部级列为推广项目,并已成功应用于生 产实践或被省、部级主管部门采纳。 “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为水利专业技术领域的创新技术和服务,且须提供省部 级主管部门批准的“三新”开发计划名录复印件,或经其批准认定为“三新”的文件复 印件。科技成果必须列入科技推广目录或被省、部专业主管部门采纳。“科技成果被省、 部列为推广项目”,或“被省、部专业主管部门决策采纳”,须提供列入科技推广目录 的文件及证书证明、鉴定书或文件复印件。 B4.[突破性成果]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在科技攻关或工程实践中,解决某一 关键性复杂技术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得到有关部门和业内专家认可。 “解决了某一关键性的复杂技术难题并取得重大突破”须提供专家会议论证意见或相应 验收、鉴定报告。 B5.[代表性成果]作为主要贡献者,在本专业领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国家 或行业工法,或由本人主导的技术研究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或由本人提出 的重大科技计划、建议被省部级主管部门采纳并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级工法”须提供相应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证书复印件。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须受益单位出具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 或提供会议验收、论证意见。 B6.[规范性成果]主持编写或作为主要编写者完成的国家、行业、省部、团 体、流域或大型企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导则等)、政策法规、发展 规划、管理办法、技术手册被颁布实行。 本条认可的成果为已颁布施行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法规、管理办法、发展规划、 技术手册,申报者须提供本人完成相应成果的证明。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 标准层次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B7.[奖励性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获 得国家优秀勘察设计奖(等级内额定人员);获得省部级或行业科技进步奖 (优秀科技成果奖、科技成果推广奖)二等以上奖励;获得省部级优秀勘察 设计三等奖以上奖励(等级内额定人员)。 评审中认可的奖励成果包括: 1.国家级奖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 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星火科技奖。集体奖不作为个人业绩成果。 2.省部级奖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科技厅或国家部委办局颁发的科 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中国工程咨询协会颁发的全国优秀工程咨询奖一 等奖、二等奖分别按照省部级一、二等奖赋分,全国优秀工程咨询奖三等奖和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工程咨询协会颁发的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按照省部级三等奖赋分。 集体奖原则上不作为个人业绩成果,集体奖颁发部门盖章的有具体贡献大小人名排序 的,依据相应条款予以赋分。同一项目获得多重奖项,取最高奖计算一次。 论文著作C1.[工作报告]主笔撰写的调研报告、科技建议或总结报告以及重要学术会 议上交流的论文,被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不少于3篇。 本项主要依据报告类型赋分及篇数赋分。第一作者每篇算1篇,第二作者2篇算1篇, 第三作者论文不再折算。撰写的各类报告被省部级部门认可或在省部级层次的交流论文 学术论文报告与厅局级部门认可报告均有时,每3篇厅局级可折算成1篇省部级。须提 供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C2.[发表论文]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上发表本专业领域论文不少于3篇。 本项主要依据论文篇数及刊发检索情况赋分。公开刊物指有ISSN或CN刊号的专业期刊。 收录在论文集上的论文,不属于公开发表论文。本项论文篇数不足不赋分。第一作者每 篇算1篇,第二作者2篇算1篇,第3作者以后,不再折算。须提供有关论文版权目录 页、论文摘要、引用论文有关内容的复印件。 C3.[专著译著]正式出版相关专业领域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本人撰写不 少于5万字。 本项主要依据专著字数及作者角色状况赋分。著作是指作者根据在本专业领域研究的成 果撰写成的理论著作,该著作应对学科的发展或建设有重大贡献和推动作用,并得到国 内外公认。著作必须为本专业,有ISBN书号。汇编、年鉴、教材等不属于著作。一部 著作字数不足时,可由两部著作累加。本人撰写字数不明确时,按著作总字数除以作者 数平均计算,字数不足不赋分。

快速混凝土施工工法模板

快速混凝土施工工 法 C50 钢纤维快速混凝土施工工法 广州毛勒桥梁附件有限公司 郑文凡、杨大平 1、前言 由于交通量急剧增长,公路和市政道路的桥梁伸缩装置、桥面、路 面破损日益严重, 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和行驶速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损坏,首先表现为边角开裂、压碎和表面磨损露石, 维修工作量很大。修补水泥路面和桥面,当前多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由于强度发展较慢, 修补时必须长时间封锁道路, 修补质量难以保证。以来,公司针对桥梁伸缩缝经常性维修工作,以实现快速

恢复交通为目的, 深入研究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工作性和强度发展的各种因素, 开发了C50 钢纤维快速混凝土外加剂材料与施工应用技术。 2、工法特点 C50 钢纤维快速混凝土土具有凝结硬化速度快、水化速度快、干燥收缩小、凝结时间可调、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稳定正常的特点,并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桥梁伸缩缝、道路路面、桥面维修; 地下室、隧道工程的止水堵漏; 快速锚固工程。 4、工艺原理 利用双快水泥凝结硬化速度快的特点, 经过外加剂的调节, 使双快水 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微膨胀, 从而具有良好的密实性、抗渗性以及抗蚀 性。钢钎维的掺入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强度以及耐磨、耐 冲击、耐疲劳、抗裂等性能。 5、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一) 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及技术指标 设计强度等级:C50 水灰比0.31 塌落度30-50mm 初凝时间18 min 终凝时间34 min 3小时:抗压强度26.8 Mpa 抗折强度 3.88 Mpa 24小时:抗压强度41.3 Mpa 抗折强度 5.13 Mpa 1m3试配混凝土材料用量

节能评估报告模板

节能评估报告模板 篇一:节能评估报告范本(参考) 节能评估报告范本(参考) 前言 主要说明节能评估项目的背景及任务的由来,项目前期工作委托和进展情况,立项批文时间和文号等。 概述评估工作及报告编写简况。 1总论 评估依据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申请报告 评估报告编制委托书 项目的相关批复文件等 评估范围和内容 评估遵循的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 评估程序 2项目所在地概况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关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等 能源供应状况和能源消费结构 3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工程建设方案 建设背景、内容、规模;产品及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辅助设施和附属工徎;能源利用方案等。 建设项目能源利用状况 能源利用状况概述 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分析(建设期和运营期);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对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是否符合节约能源的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是否考虑了优化用能结构等(方案比选)。 能源指标及分析 主要包括分品种实物能耗总量、综合能耗总量、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能耗,以及按单一能源品种考

核的实物单耗、主要工序(工艺)单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主要工序(工艺)单耗指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比分析等。 主要生产工艺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工程总图布置方案 2)主要生产工艺系统 3)主要耗能设备 辅助生产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动力(热力)工程 2)供电照明 3)通风空调系统 4)给排水系统 5)自动控制系统 6)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等 7)其它 附属生产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建设节能 生产、管理和公共附属建筑物的总体设计、建筑节能

现场答辩评分细则模板

现场答辩评分细则模板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现场答辩评分细则一根据抽签结果,每人市场按具体要求,展示小组成果,组员风采及团队精神等各个方面。评委根据相关评分标准进行评判。决赛主要考察团队的综合竞争力。 专家评审及答辩流程要求: 1、多媒体展示。 可通过PPT、电子书、视频、照片等多种方式。其余内容可以包括团队成员介绍、成员分工、过程展示展示等。(限时8分钟) 必须包括:(1)、对小组的营销方案的陈述 (2)、实战营销的成果展示 2、评委对选手的营销方案、实战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上一环节分析中的问题进行提问,选手进行正面回答,可由一人作答或多人配合完成,从中可以更真实的看到选手的营销能力,团队配合力度,时间4-6分钟,由评委掌控。 现场答辩评分细则二1、职业规划设计的完整性(1 分)。 作品内容要求真实、完整,分析透彻,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定位、实施计划、评估调整等五个方面;创业项目设计书主要包括项目简介、可行性分析、产品(服务)性质、企业架构、创业团队、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风险应对、创业程序等。 2、职业规划设计的可行性(4 分)。 职业定位、目标确定和计划实施措施要符合实际,不主观臆想,操作性强。 3、职业规划的合理性(2 分)。 作品要严谨缜密,结构合理,分析有深度;要有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中期(大学至毕业后五年)目标与计划措施;理由要具有说服力。 4、职业规划设计的逻辑性(1.分)。 作品逻辑清晰、体系科学,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5、职业规划设计的创新性(1 分)。 创意新颖,能充分体现个性而不落俗套,文如其人,能充分展示参赛大学生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工法审批稿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工法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QL-0405-2011) 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廖文华刘涛 1 前言 工艺工法概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日本建筑学会的标准是:“结构断面尺寸在80cm以上,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综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根本特征是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水化热使结构物产生温度和收缩变形,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温度变形引起的开裂。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桥梁基础施工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对于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如何制定合理的裂缝预防和控制措施,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准确评价并加以合理利用,将关系到整个桥梁基础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全面深入地开展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全套技术研究可为桥梁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并对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程安全度、节约工程投资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了防止大体积承台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条件、温控措施五大方面提出控制原则和具体技术指标,用于指导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施工。 工艺原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是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的优选,在满足设计指标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用量,采取综合温控措施,在计算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和应力的前提下,对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全过程进行控制,防止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 2 工艺工法特点

节能评估报告范本

****工程****单位工程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上海市**区(县)**路**号,由**号房至**号房共**个单位工 程组成,总建筑面积**m 2。 **号房建筑物长**m ,宽**m ,共*个单元,建筑面积****m 2;其中地下* 层,地上**层,沿口标高**m 。结构形式为****,围护形式为****。 **号房墙体节能分部工程含有以下**个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其中: 墙体节能工程************** 门窗节能工程************** 地面节能工程************** 采暖节能工程**************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号房丁 **年**月**日开始施工,**年**月**日完工 二、评估依据 1、 设计文件、施工合同等工程项目文件。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节能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411-2007)、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等和地现 行工程建设标准。 3、 和地有关建筑节能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性文件。 三、监控情况 1、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审查施工单位资格,审查施工单 位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案) ,符合要 求后同意开始施工。 2、 审查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格,审查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保 资料,按规定幕墙节能工程 ************** - 屋面节能工程 **************

公路工程工法编制管理办法

公路工程工法编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工法的开发、应用和管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积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14?103号)、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公路工程工法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和《黑龙江省工程建设省级工法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工法的开发、推广应用、管理,以及工法的申报、评审和考核。 第三条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第四条工法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必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特点。 第二章工法等级、分类和内容 第五条工法分为国家级工法、省部级工法、企业级工法。企业级工法是推荐省部级工法的基础。

国家级:其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部级:其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达到省内或行业领先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级:其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达到公司系统领先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六条企业工法划分为路基、特殊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市政工程和旧路旧桥维修改造篇章。 第七条工法的内容包括: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资源节约、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 第八条工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如涉及专利技术属保密范畴的,申报时只需说明其代号、功能、用途、效益等。 第三章工法的编写 第九条工法的编写原则 (一)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二)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职称评定答辩办法

关于印发《福建省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答辩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来源:福建省公务员局发布时间:2011-05-25 文号:闽人发〔2011〕78号字体显示:大中小点击次数: 各设区市公务员局(人事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办公室,省直有关单位人事部门: 为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做好我省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促进工程技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将《福建省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答辩考核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公务员局 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福建省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答辩考核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客观、全面地了解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人员的工作业绩、专业理论知识和学术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提高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在现有评审工作环节的基础上,加强答辩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答辩考核的对象 凡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均需参加答辩考核。 二、答辩考核方式 评审委员会专业(学科)评议组(以下简称专业组)对申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答辩考核,通过答辩考核对申报对象的工作业绩、专业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作具体的评价,为评审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三、答辩考核内容 (一)答辩考核对象简要介绍基本情况 1、本人学历(含毕业学校、毕业时间)、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任低一级职务年限、工作经历及继续教育等基本情况;

2、任现职以来的主要专业技术业绩、贡献(包括完成项目、成果获奖、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 3、代表本人最高学术、技术水平的论文、专著或已公开发表的项目、成果技术报告等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4、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情况; 5、本专业学科发展现状、本人今后开展专业技术工作的思路、设想和计划; 6、其它需要介绍的情况。 答辩人介绍基本情况时要准确、简明扼要,工作业绩以任现职以来的为主。对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成果、项目、论文、论著等,必须说明本人的作用、地位、排名。介绍内容必须真实有据,不得弄虚作假。 (二)答辩考核对象回答问题 主要考核答辩对象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本专业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业绩和发表论文、论著的情况。具备规定学历和资历的申报对象,每人回答两道题,一道题主要与答辩对象的本专业工作业绩相关,另一道题主要与答辩对象的论文代表作(县级以下可为技术总结)相关;

快速混凝土施工工法

C50钢纤维快速混凝土施工工法 广州毛勒桥梁附件有限公司 郑文凡、杨大平 1、前言 由于交通量急剧增长,公路和市政道路的桥梁伸缩装置、桥面、路面破损日益严重, 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和行驶速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损坏,首先表现为边角开裂、压碎和表面磨损露石,维修工作量很大。修补水泥路面和桥面,目前多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由于强度发展较慢, 修补时必须长时间封锁道路,修补质量难以保证。2004年以来,公司针对桥梁伸缩缝经常性维修工作,以实现快速恢复交通为目的,深入研究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工作性和强度发展的各种因素,开发了C50钢纤维快速混凝土外加剂材料与施工应用技术。 2、工法特点 C50钢纤维快速混凝土土具有凝结硬化速度快、水化速度快、干燥收缩小、凝结时间可调、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稳定正常的特点,并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桥梁伸缩缝、道路路面、桥面维修;地下室、隧道工程的止水堵漏;快速锚固工程。 4、工艺原理 利用双快水泥凝结硬化速度快的特点,通过外加剂的调节,使双快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微膨胀,从而具有良好的密实性、抗渗性以及抗蚀性。钢钎维的掺入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强度以及耐磨、耐冲击、耐疲劳、抗裂等性能。 5、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一)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及技术指标 设计强度等级:C50 水灰比 0.31 塌落度 30-50mm 初凝时间 18 min 终凝时间 34 min 3 小时:抗压强度 26.8 Mpa 抗折强度 3.88 Mpa 24 小时:抗压强度 41.3 Mpa 抗折强度 5.13 Mpa 1m3试配混凝土材料用量

(二)施工工艺流程 (三)操作要点 ①、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对所用计量器具进行检 查并定磅;,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及质量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查,校对施工配合比。 ②、计量 A、砂、石计量:搅拌前必须过磅,卸多补少,以保证计量准确。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3%。 B、水泥计量: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砂、石、水及其它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2%。 C、外加剂计量: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的用料,预先在外加剂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地点备用,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外加剂计量允许偏差应≤±2%。 D、水计量: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2%。 ③上料: A、混凝土原材料的投料顺序为先加入粗、细骨料,再投入水泥和外加剂。最后加水进行搅拌。 B、骨料必须清洁,级配良好,强度较高不得使用活性骨料或混有活性材料的骨料。 C、气温低于-5℃时,应用热水拌合混凝土。水温不超过5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宜为5~15℃。水泥不得直接加热或直接与30℃以上热水接触。拌合物坍落度比普通混凝土增加1~2cm。水和骨料可根据工地具体情况选择加热方法,但骨料不得在钢板上灼炒。水泥和外加剂应储存在暖棚内,不得直接加热。 D、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外加剂溶液中的水分均应从拌合水中扣除。 ④、第一盘混凝土拌制的操作: 每次上班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将剩余积水倒净。搅拌第一盘时,由于砂浆粘筒壁而损失,因此,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减半。从第二盘开始,按给定的配合比投料。

工法编制及管理办法

第一章工法编制及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总结我局在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先进成套技术,进一步推动工程局工法开发、编写和推广应用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进行技术积累和技术跟踪,提高企业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根据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工法管理办法》、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中建总公司有关文件、工程局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中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称的工法,是指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它具有先进、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等特点。 第三条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 第四条工法分为国家级(一级)、省(部)级(二级)和企业级(三级)三个等级。企业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工法,其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为国家级工法;其关键技术达到省(部)先进水平、有较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为省级(部)级工法;其关键技术达到本企业先进水平、有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为企业级工法。 第五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仅适用于局属各单位企业级(三级)工法的编制与管理,以及省部级(二级)工法的组织申报工作。 第二章工法的归口管理 第六条局总工程师负责工程局工法的领导工作。 局属法人单位、局属区域公司总工(或技术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工法的领导工作。 第七条局科技部负责工程局企业级(三级)工法的归口管理。具体负责企业级

(三级)工法的年度编写指标下达、评审组织、审定发布、推广应用、及表彰奖励;以及从企业级(三级)工法中择优申报省级(部)级工法(主要指申报总公司级工法)。 第八条局属各单位、局属区域公司科技部门负责根据本单位承建工程任务的特点,制订年度工法编写计划,组织并指导编写工作,并对编写的工法进行初步筛选后,报单位总工批准推荐申报企业级(三级)工法;并负责本单位中工法的推广应用工作。 局属各单位、局属区域公司科技部门制订的年度工法编写计划中,应明确工法编制人、编制时间、完成时间。由项目组织实施。 第九条项目部具体负责工法的编写工作,以及工法在项目的具体推广应用。 第十条局属各单位年度工法开发与编写计划应在每年年初报局科技部,科技部每季度对工法的编写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第三章工法的编制 第十一条工法应反映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应用和推广水平及效果。它不同于规程、标准等,内容上具有新颖、适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和保证工程安全等特点,在编制时,应符合如下条件: (1)工法中的关键技术经过鉴定,达到工程局先进水平,且技术难度较大(附技术鉴定证书); (2)经过工程实际应用,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较显著(附证明材料); (3)整体技术和装备对指导施工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 第十二条工法的编写应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格式进行编制。工法中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前言:概述本工法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技术的鉴定及获奖情况等。 (二)特点:说明本工法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 (三)适用范围:说明最宜采用本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 (四)工艺原理:说明本工法工艺核心部分的原理。 (五)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说明本工法的工艺流程(可用网络图表示)和操作要点。 (六)材料:说明本工法使用新型材料的规格、主要技术指标、处理方法、外观

混凝土快速抹面施工工法

混凝土快速抹面施工工法 (JSGF07-2002) 1、适用范围 可广泛适用于建筑工程楼地面、公路、桥梁、场地等混凝土的施工。 2、施工机具 混凝土提浆拍、混凝土压光板、赶平尺、可调式标高杆、混凝土振捣器、叶片式抹光机。 3、操作要点 3.1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除应保证强度指示外,还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满足原浆抹光工艺的要求,对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选择,严格控制后台讲计量和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3.2模板或基层清理:浇捣混凝土前应认真清除模板或基层上的浮灰、砂浆、油污、木屑等杂物,如基层光滑应将下水管、地漏口堵好,避免注入混凝土和杂物。 3.3标高控制:设置控制标高杆,标高杆选择30?0mm矩形截面的铝合金管材,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厚度,确定铝合金管材下口高度,可取代传统工艺中的冲筋、塌饼,根据混凝土面的设计标高,调节可调式标高杆上的粗调和微调螺栓,将标高杆下口调到混凝土面设计标高。即以标高杆下口标高作为混凝土浇筑层标高,有泛水要求的,应按坡度作放射状设置标高杆,一般情况下,沿混凝土浇捣方向每2m间隔设置一道,纵向套接3~4跨。另外,标高杆必须与基层模板或钢筋用铁丝连接牢固,防止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上下浮动或倒塌。完成后,还应用水平尺检查标高杆的水平情况。 3.4混凝土摊铺振捣 3.4.1在设置好的标高杆间均匀铺放混凝土,用铁锹初步铺设平整,虚铺厚度要根据现场坍落度而定,振捣后如局部混凝土仍高于或低于标高杆下口,应及时铲平或补平。 3.4.2在混凝土振捣完毕后,把赶平尺搁置在标高杆上口前后拖动,以检测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赶平尺下口与标高杆下口标高一致),同时进行混凝土表面搓平。 3.4.3混凝土浇筑时,先用插入式振动振捣,再用平板振动器拖振。拖动振动器时每次压痕要压住上一次压痕1/3左右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应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降为止,以免出现泌水和离析。 3.5提浆拍提浆:提浆拍也相当于木抹子,兼有整平作用,混凝土经振捣密实搓平后,即可进行提浆作业,提浆时,应用力均匀,提浆拍应保持水平下落拍击混凝土表面,每一拍与前一拍应有1/5左右的重叠击拍,并配备人员随时进行标高和平整度的检查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操作时,沿标风吹草动杆方向由边向内,由前向后后退操作。左右两跨均完成拍击后可拆除该间隔的标高杆,对杆底部分进行补拍,以保证提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6压光板压光:相当于用铁板第一次压光,调节好压光板与操作杆间的角度,使之向前推和往后拉时与混凝土面均能保持一定角度,达到初次压光的效果。压光时,先由近及远匀速向前推送,再沿原线路匀速往回拖拉,推拉时,无需向下用力,应利用压光板自重完成第一遍压光,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3.7机械抹光:采用叶片式混凝土抹光机进行机械抹光,机械抹光分粗抹和精抹两道工序。第一遍压光完毕,待混凝土完全沉实、表面完全收水、上人有脚印但不下陷时,即可用抹光机进行粗抹。粗抹前,应将抹光枫叶上片与混凝土面角度调到慢速档,并使压光要保持平整。抹光时从一边开始,沿该边顺利施抹形成一个抹光带,逐渐向后推移,相邻抹光带间要重叠半个抹光机叶片宽度。粗抹后1-2h,待表面稍硬、手按有印时,即可进行精抹,此时应重新调节抹光枫叶上片与混凝土面角度,使角度增大,并将叶片转速调至快速档,方法与粗抹相同,每个抹光带应反复1-2次,直至混凝土面光亮为止。粗抹和精抹前,抹光机抹不到的边角部分,可先采用人工抹光,现实施机械抹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