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一)

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一)
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一)

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一)

关键词:细胞库菌株培养中心 atcc 北京标准物质网

一、检验程序

痰及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见图34—1。

二、检验方法

(一)显微镜检查

1.一般细菌涂片检查挑取标本中脓性或带血部分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描述观察到的细菌的染色性、形态及排列等特征,可发出初步报告。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挑取标本干酪样或脓性部分做抗酸染色和金胺“O”荧光染色,前者用油镜,后者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具体操作详见第十五章分枝杆菌属检验。

3.放线菌及诺卡菌涂片检查将痰液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数次,挑取黄色颗粒(硫黄颗粒)或不透明着色斑点,置玻片上并覆以盖玻片,轻压后置高倍镜下观察。如见中央为交织的菌丝,其末端粗杆呈放线状排列时揭去盖玻片,待干后做革兰染色及抗酸染色镜检。

4.下呼吸道其他标本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直接取自下呼吸道的标本,不易受上呼吸道杂菌的污染,涂片检菌的意义较大。可取离心沉淀物进行革兰染色与抗酸染色检查。

(二)培养和鉴定

1.痰培养标本的前处理于痰标本中加入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剧烈振荡5~10秒后,将沉淀于管底的脓痰小片取出,置于另一试管中,同法再处理2次,可洗去痰中的正常菌群。然后向洗涤过的痰液中加入等量pH 7. 6的1%胰酶溶液,放置35℃环境90分钟,使痰液均质化后备用。

2.培养基与培养环境

(1)血琼脂平板:适用于分离多种细菌,需氧环境,可分离β-溶血性链球

环境培养,分离肺炎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根菌,葡萄球菌;置于5%CO

2

据血琼脂平板生长的菌落特征及镜检形态,得出初步结果,再按各类细菌特性做进一步鉴定。

环境培养,常用于分离嗜血杆菌和脑膜

(2)巧克力色琼脂平板:置于5%CO

2

炎奈瑟菌等有特殊营养需求的细菌。

(3)中国蓝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需氧环境培养,常用于分离肠杆菌科细菌。

(4)TTC-沙保弱培养基:需氧环境培养,用于分离白假丝酵母菌及其他酵母菌、诺卡菌、放线菌以及烟曲霉菌等。

(5)厌氧血平板:厌氧环境培养,用于培养厌氧菌。

(6)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基:需氧或5%~10%CO

环境培养,改良罗氏培养基、

2

米氏7H10培养基或其他合适的培养基,用于培养结核分枝杆菌。

环境培养,药用炭酵母琼

(7)军团菌专用培养基:置于2.5%~5. 0%CO

2

脂(CYE)培养基、F-G琼脂,用于培养军团菌。

3.标本的培养

(1)普通细菌培养:将处理后的痰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巧克力色琼脂平板上,分别放入普通环境和5%~10%CO

环境

2

中,35℃培养18~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并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根据菌体的

形态特点做进一步鉴定。有条件或必耍时进行厌氧培养。具体操作详见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检验。

(2)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将处理后的痰标本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或米氏

环境中培养。根据初步生长出菌落时间和7H10培养基,置35℃、5%~10%CO

2

是否产生色素等特点,加以判定。

(3)标本的菌落计数培养:液体标本,如保护性支气管肺泡灌洗吸出液(PBAL)、气管穿刺抽吸液(TTA)、保护性标本刷洗液(PSB)标本或定量稀释均质化处理的痰标本,可做菌落计数培养。

常用的改良Gould法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先将平皿分为A、Ⅰ、Ⅱ、Ⅲ等4个区,阻3mm接种环取一满环液化痰液(或定量采集的PBAL、TTA、PSB)接种于血琼脂平板或巧克力色琼脂平板,先在A区画线20~40条,然后在Ⅰ、Ⅱ、Ⅲ区分别画线4条。在做Ⅰ、Ⅱ、Ⅲ分区画线前,接种环均须经烧灼灭菌。接种后的培养基置35℃培养1 8~20小时,然后分别计数各区某一特征的菌落数,查阅表34—3即得出每毫升痰液中某一特征菌落细菌的对应数量。

一般认为痰液标本中,某种细菌浓度达到≥107CFU/ml,可视为病原菌;<104,可视为污染菌;若介于105~106CFU/ml两者之间时,要连续分离培养两次阻上,仍为105~106CFU/ml时,亦认为是病原菌。

例如:一份痰标本,经均质化处理过程已经进行了1:16倍稀释,按上述菌落计数方法操作,培养24小时后,某一特征最优势菌落Ⅰ区生长5个(相当于90个),查表对应于10000行,计算(×103)得菌落数≥107CFU/ml,由此可以判断该特征菌落为病原菌。提倡做菌落计数培养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有的标本中细菌数量可能较少,需通过茼落计数判断是否足以引起化脓性感染;其二,有的

标本污染正常菌群的可能性较大,需通过菌落计数判断哪一种菌落是引起化脓性感染的病原菌。痰标本细菌菌落计数培养还没有列入统一规范,供做参考。

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模拟题12

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模拟题12 一、最佳选择题 1. SS琼脂培养基属于 A.厌氧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E.特殊培养基 答案:D SS琼脂含有抑制剂胆盐、煌绿、硫代硫酸钠,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肠道致病菌则无明显抑制作用,是沙门菌属及志贺菌属的强选择培养基。 2. 从脑脊液中分离培养,能在血平板上生长的细菌最可能是 A.脑膜炎奈瑟菌 B.军团菌 C.变形杆菌 D.伤寒沙门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案:A 脑膜炎奈瑟菌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可从脑脊液中分离培养,而且培养条件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有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方能生长。 3. 病毒长期保存最好的方法是 A.-20℃冰箱 B.-80℃冰箱 C.-70℃冰箱

答案:D 冷冻干燥法是保存病毒最好的方法,用此方法病毒可长期保存。 4. 痰标本涂片抗酸染色,如镜检找到抗酸杆菌,报告时符号“++”代表 A.多数视野能发现1~9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B.多数视野发现10个或10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C.全片发现1~2个抗酸杆菌 D.全片发现1~9个抗酸杆菌 E.全片未发现抗酸杆菌 答案:A 痰标本检查结核分枝杆菌,行涂片与抗酸染色,如镜检时多数视野能发现1~9个以上的抗酸杆菌,可报告“++”。 5. SPA是指 A.肺炎克雷伯杆菌A蛋白 B.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 C.链球菌A蛋白 D.表皮葡萄球菌A蛋白 E.大肠埃希菌A蛋白 答案:B SP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血清中的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结合,常用作协同凝集试验。 6. 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出现的现象是 A.混浊生长 B.沉淀生长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溶原性细菌:获得温和噬菌体核酸的细菌。 2、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宿主基因组)中的核酸称为前噬菌体。 3、侵袭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宿主的防御系统,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4、正常菌群MIC(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抑制培养基中某种细菌生长最低药物浓度,是药物 抗菌活性指标,提示药物的抑菌能力(μg/ml) 5、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6、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种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 的层层波状菌苔 7、菌丝: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中,由孢子出芽形成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 8、二相性真菌:有些真菌在不同寄生环境和培养条件下可出现两种形态,称二相性真菌 9、病毒体: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二、填空、判断、选择、问答部分 (一)革兰氏染色的三个原理,操作步骤与临床意义【选择题】 1、原理: (1)渗透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紧密,肽聚糖层厚,含脂质少,脱色时乙醇不易渗入,反而使细胞壁 脱水,通透性下降,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渗出。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薄,含脂质多,易被乙醇溶解,是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溶解溢出而被脱色。【主要学说——细 胞壁结构学说:G+菌和G-菌的细胞壁成分差异大,对脱色剂的反应不同】 (2)化学学说:革兰阳性菌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碘牢固结合,而不易被乙醇脱色。革兰阴性菌内 所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故易被脱色。 (3)等电点学说: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pH2~3)比格兰阴性菌(pH4~5)低,在相同pH的条件下,革兰阳性菌 比格兰阴性菌所带的负电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较牢固,而不易脱色。 2、操作步骤:①细菌涂片、干燥,经火焰固定(菌膜>1cmX1cm)②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甩干③加碘液媒染 1min,水洗甩干④加95%乙醇脱色30s,水洗甩干⑤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30s,水洗吸干后镜检 3、临床意义:①鉴别细菌②选择治疗用药③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细菌的变异机理【选择题】 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同时也是药物作用的部分) 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脂多糖 1、细菌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1)细胞壁 a.主要功能:①维持细菌固有形态②抵抗低渗作用③物质交换作用 2、化学组成和结构 a.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原核细胞所特有的成分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多):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构成的三维网架结构 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少):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构成的二维网架结构 b.磷壁酸: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作用:调节、维护细菌细胞内离子平衡作用,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表面抗原,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壁磷壁酸:由肽聚糖延伸;膜磷壁酸:由细胞膜延伸 c.外膜层: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细胞壁肽聚糖外侧,由外向内依次为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①脂 多糖:格兰阴性菌内毒素,脂质A为主要毒性成分 第1/12页 (2)细胞膜: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双层脂质生物膜结构,脂质双层中镶嵌有多种蛋白质。中介体: 细胞膜内陷折叠而成的囊状结构。 (3)细胞质 有质粒(是染色体外遗传物质) 包括:F质粒(至育性质粒)R质粒(耐药性质粒)Vi质粒(毒力质粒) 2、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和菌毛) (1)鞭毛:附着在菌体上面胞壁外的细长呈波浪形弯曲的丝状物。 a.类型:周毛菌,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 b.作用和意义:①是细菌的运动器官②与细菌致病性有关③与细菌鉴定、分类及分型有关 (2)菌毛:是指菌体表面具有比鞭毛更细、短而直的丝状附属物。化学本质:蛋白质 a.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器官,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 b.性菌毛:F质粒控制,表面有性菌毛的称为雄性菌(F+),无性菌毛称为雌性菌(F-) (3)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化学本质:多糖类,少数为多肽 通常在机体内和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易形成荚膜 a.作用:①抗吞噬②抗杀伤③抗干燥④与致病性有关⑤细菌鉴别和分型的依据⑥免疫原性 (4)芽孢: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核质浓缩脱水而形成的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 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a.形成条件:缺乏营养物质,有害代谢产物的堆积

痰液细菌学检查概要

痰液细菌学检验 痰涂片镜检: 选择痰标本中脓细胞成团块状分布,集中而不稠密,且周围无鳞状上皮细胞或无大量成团状分布的细菌球的区域为读片区,认真收寻视野中脓细胞聚集处的脓细胞胞浆中有无吞噬的细菌及细菌的染色排列特征. 接种培养: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沙氏平板 培养观察: 一、G+菌:BA生长、Choc不生长、MecK不生长 1、G+c菌: ①葡萄球菌:淡黄色/白色,中等大小,较凸,规则圆形,β/γ溶血,较湿润,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 ②微球菌:黄色/白色/橙色,中等大小,较凸,规则圆形,不溶血,较干燥,不易乳化较葡萄球菌生长缓慢,该菌一般无临床意义; ③链球菌:白色/灰白色、凸起小菌落,β溶血为溶血型链球菌; 灰白隆起中心扁平或凹陷,1.0-1.5mm大小的宽大а溶血为肺炎链球菌,该菌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菌,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有重要的地位; 细如针尖,白色凸起а溶血的为草绿色链球菌,自然咯痰标本中的草绿色链球菌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 ④肠球菌:灰白,低凸,2.0mm左右之а溶血菌落,较湿润,但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

⑤口腔球菌:白色凸起较大菌落,不溶血,黏着,接种针挑之则整个菌落挑起,琼脂上不留痕迹。该菌偶尔可引起肺部的严重感染,一般好发生于COPD病人和肺气肿病人; ⑥孪生球菌:白色、凸起细小菌落,β溶血,生长慢48h仅0.2~0.4mm,在含羊血的MH琼脂上不生长。该菌是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组成之一,一般不导致肺部感染; 2、G+ b—依靠溶血特征,菌落形态、菌落大小、菌体形态区分: ①棒状杆菌:白色1.0-1.5mm左右大小,较干燥,不溶血/狭窄β溶血的为白喉或一般棒状杆菌;小而湿润,灰白/无色,半透明的为J-K棒状杆菌;灰白细小,β溶血的可能为假结核、化脓放线菌、溶血分泌杆菌;除白喉杆菌外,假结核、化脓放线菌、溶血分泌杆菌是罕见的咽喉部病源菌,棒状杆菌一般不导致肺部感染; ②乳杆菌:细小,白色凸起а溶血菌落,有特殊的酸臭味,口腔正常菌群,无临床意义; ③芽孢杆菌:灰白大菌落,表面粗糙如毛玻璃状、蜡状、边缘不规则,不同种类菌落形态差异巨大,宽大β溶血。延长培养时间,菌落从湿润变得干燥,边缘呈放射状扩散,形成叶状、掌状、雪花状、齿轮状等,常常为痰培养的污染菌; 根据形态分为G- b(革兰阴性杆菌、G-co(革兰阴性球菌、以及根据对特殊营养的需求对苛养性G- b进一步分类,常见的如嗜血杆菌,军团菌等: BA生长、Choc生长、MecK生长,——Gram染色:G- b—氧化酶、分科琼脂颜色 肠杆菌:氧化酶(-,分科琼脂上黄色湿润大菌落; 弧菌:氧化酶(+,分科琼脂上淡黄色扁平大菌落; 非发酵菌:氧化酶(+/-,分科琼脂上蓝色/无色透明小菌落—鲍曼不动杆菌为中等大小,菌落聚集处产不扩散黄色色素,分离菌落为兰色;

病原微生物检测新方法

病原微生物检测新方法 检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时存在前处理困难,步骤多、时间长、重复性与可扩展性差、需要高温灭活等问题,所以在临床实验室难以实现标准化。自动聚焦声学技术是在传统超声波处理基础上的技术革新,聚焦声波能够以极低的能量输入获得良好的样本处理结果,避免传统超声能量过剩可能引起的样本处理过度及热损伤。 AFA技术在DNA剪切中的准确稳定的表现使其在NGS领域备受推崇。其实该技术在微量珍贵以及难处理的医学样本制备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可有效提高生物大分子得率,获得足够且高质量的核酸样本用于下游分析。这是现有条件下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有效手段,可减低可疑或者假阴性结果。 有数据表明:对于珍贵/微量及难处理的样本,基于AFA聚焦超声技术的生物大分子制备方案,其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得率,纯度,完整性等表面价值,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下游数据价值:1.qPCR 扩增效率提高;2医学样本如痰液中病毒核酸有效释放;3宏基因组样本有效破碎以便下游检出更多革兰氏阳性菌;4

文库复杂度提升,基因密集区以及GC富含区测序深度提升;5融合基因检出提升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种RNA病毒,可导致发热、鼻炎、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在老年人患者中,病毒载量较低,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要灵敏度更高的检测方法如RT-PCR法。 在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鉴定案例中,比较了聚焦超声技术(AFA)处理痰液结合MNAzyme探针法与Glass beads研磨方法处理痰液结合探针法对RSV病毒提取及扩增效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Glass beads方法相比,经Covaris AFA超声法处理后提取的核酸样本,检测到的Ct值明显减小(变化范围1.0 - 4.0 log),即经Covaris AFA 超声法处理的样本提取的病毒RNA得率更高。尤其是在7号样品中,使用Glass beads方法处理的样本,检测RSV-B呈阴性,而Covaris方法处理的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 在这个案例中,Covaris AFA超声法处理痰液的时间仅为30秒。这是因为聚焦超声技术的声波频率(500kHz)远远高于普通水浴超声,集中的能量可以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从各种标本中查找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明确诊断、指 导用药、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各种标本,应根据实际要求和标本特 点选择适当的检验步骤及方法,准确、快速地检测病原菌,分析检验结果并报告,同时应注 意低耗和安全防护。分离细菌的目的是查找与疾病相关的病原体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对 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流行病学调查很有价值。 1临床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临床标本的质量对于细菌学检验的结果至关重要,严格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才能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1.1临床标本的采集 1.1.1细菌学检验申请单的检查与登记:应仔细检查检验申请单上的内容,如标本类型、来源、送检目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如未明确,应注明主要症状)及是否已用 抗生素等,并及时登记。 1.1.2标本盛放容器:采集的标本,尤其是采自无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必须盛放于无菌容器内[1]。容器灭菌应采用干热、湿热等物理方法灭菌。容器上 应贴上标签,注明待检患者姓名、床号等信息。 1.1.3无菌操作:在采集血液、脑脊液、穿刺液、骨髓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杂菌 污染标本。采集粪便、痰液、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本,虽无需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 免杂菌污染。 1.1.4采集时间和部位: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标本应尽量在疾病 早期或在症状、体征明显时,在抗生素治疗之前采集,一些特殊检验的标本应按规定的时间 采集。根据感染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采集标本。 1.1.5安全防护:采集的标本可能含有病原菌,因而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过程中必须注 意安全,防止标本中的病原菌溢出导致污染甚至传播;同时还需防止自身感染。 1.2标本的送检与保存 采集标本后,在盛装标本的容器上应贴好标签,并在标签上写明相关信息,立即将标本送至 检验室。标本收集时间应加以准确记录,使检验人员接种时能判断标本是否延误。如不能及 时送检,应根据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冷藏或保温等措施,以及将标本放入相应的保存 液或培养基中保存运送。常规细菌学检验的标本在采集后,应于1 h内送交实验室,否则可 能影响病原菌检出。若需保存于4℃,也不能超过24 h,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率。包括 厌氧菌培养的临床细菌检验标本,运送时间与原始标本的量有关,标本的量少应加快运送, 可在15~30 min内送达,否则必须于厌氧环境中25℃存放,不超过20~24 h。不得冷藏及 冷冻。如怀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标本应立即处理。脑脊液、生 殖道、眼睛、内耳标本绝对不可以冷藏[2]。任何临床标本,包括拭子、体屑、体液或组织块,已知或可能含有被分离的致病菌,都应视为生物危险材料。运送时,无论距离远近都必须严 格执行有关病原微生物标本的运送管理规定,注意安全防护,且标识清楚、包装完整且符合 要求,然后安排专人运送。 2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鉴定与报告 对标本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快速检测病原体成分或特异性抗原、直接药敏试验,同时进行病 原菌的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纯菌药物敏感试验,最后报告检验结果。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知识点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系列知识点汇总 GB 4789.1-2016 食品卫生学检验总则 一、2016版总则变更内容 1.删除了标准中的英文名称、起草单位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3.修改了实验室基本要求: 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如生物学、植 物学、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与微 生物有关的相关专业),具备相应的资质(应有岗位上岗 证、生物安全上岗证和压力容器上岗证),能够理解并正 确实施检验。 ①人员修改为检验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相关标准及培训, 如GB 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技术 规范(2002))。 品。 确保自身安全。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的实验(即无颜 色视觉障碍)。 ②环境与设施--突出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生物危害程度应与实验室生物防护水平相适应: 灭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 间传播如霍乱弧菌。 病原微生物分类 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 第四类:通常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BSL-1):操作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属于正压,适用 )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操作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属于负压,适用 II级生物安全 ) BSL-3):操作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四级(BSL-4):操作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消毒:是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中的孢子。 灭菌:是杀死和去除所有微生物及其中孢子的过程。 蒸法消毒) 消毒剂表面消毒 微生物实验 高压灭菌 干热灭菌(180℃1h或170℃2h) 培养基和试剂灭菌 过滤除菌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灯管放射一定波长,破坏细菌或病毒的DNA和RNA,使他们丧失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从而达到灭菌目的。紫外线的特点是对芽孢和营养细胞都能起作用,但细菌芽孢和霉菌芽孢对其抵抗力大,且紫外线穿透力极低,所以只能用于表面灭菌,对固体物质灭菌不彻底。

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一)---文本资料

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一) 关键词:细胞库菌株培养中心 atcc 北京标准物质网 一、检验程序 痰及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见图34—1。 二、检验方法 (一)显微镜检查 1.一般细菌涂片检查挑取标本中脓性或带血部分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描述观察到的细菌的染色性、形态及排列等特征,可发出初步报告。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挑取标本干酪样或脓性部分做抗酸染色和金胺“O”荧光染色,前者用油镜,后者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具体操作详见第十五章分枝杆菌属检验。

3.放线菌及诺卡菌涂片检查将痰液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数次,挑取黄色颗粒(硫黄颗粒)或不透明着色斑点,置玻片上并覆以盖玻片,轻压后置高倍镜下观察。如见中央为交织的菌丝,其末端粗杆呈放线状排列时揭去盖玻片,待干后做革兰染色及抗酸染色镜检。 4.下呼吸道其他标本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直接取自下呼吸道的标本,不易受上呼吸道杂菌的污染,涂片检菌的意义较大。可取离心沉淀物进行革兰染色与抗酸染色检查。 (二)培养和鉴定 1.痰培养标本的前处理于痰标本中加入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剧烈振荡5~10秒后,将沉淀于管底的脓痰小片取出,置于另一试管中,同法再处理2次,可洗去痰中的正常菌群。然后向洗涤过的痰液中加入等量pH 7. 6的1%胰酶溶液,放置35℃环境90分钟,使痰液均质化后备用。 2.培养基与培养环境 (1)血琼脂平板:适用于分离多种细菌,需氧环境,可分离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置于5%CO 环境培养,分离肺炎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根 2 据血琼脂平板生长的菌落特征及镜检形态,得出初步结果,再按各类细菌特性做进一步鉴定。 (2)巧克力色琼脂平板:置于5%CO 环境培养,常用于分离嗜血杆菌和脑膜 2 炎奈瑟菌等有特殊营养需求的细菌。 (3)中国蓝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需氧环境培养,常用于分离肠杆菌科细菌。 (4)TTC-沙保弱培养基:需氧环境培养,用于分离白假丝酵母菌及其他酵母菌、诺卡菌、放线菌以及烟曲霉菌等。 (5)厌氧血平板:厌氧环境培养,用于培养厌氧菌。 (6)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基:需氧或5%~10%CO 环境培养,改良罗氏培养基、 2 米氏7H10培养基或其他合适的培养基,用于培养结核分枝杆菌。 环境培养,药用炭酵母琼 (7)军团菌专用培养基:置于2.5%~5. 0%CO 2 脂(CYE)培养基、F-G琼脂,用于培养军团菌。 3.标本的培养

《病原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病原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供卫生检验专业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检验(Experimental Pathogenic Biology Technique)课程号: 课程属性:专业课 先修课程:病毒学检验、细菌学检验 学分:3 学时:72 理论学时:0 实验(实践)学时:72 二、教学目的要求 病原微生物检验是病毒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的配套实验课程,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实验内容包括病毒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技能、分离培养及鉴定技术、血清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细菌学检验和病毒学检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检验方法、研究手段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对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认识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性培养、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整个实验课程要学生自己完成,每2个学生为一个实验单位,共同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 基本要求:熟悉实验步骤,掌握实验关键点和影响因素,能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试剂和仪器,实验步骤,结果,结论,讨论。 五、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实验1 动物接种技术及动物标本采集 1、动物接种:小鼠的腹腔接种、尾静脉接种、脑内接种以及灌胃

2、动物标本采集:胸腺、肝脏、脾脏、摘眼球取血 要求:熟悉动物实验常用的接种途径和标本的采集 实验2 鸡胚培养、原代细胞培养 1、原代细胞培养:选用10日龄的鸡胚,进行鸡皮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2、病毒的鸡胚培养:选用9~10日龄的鸡胚,采用尿囊腔途径接种病毒。 要求:熟悉原代细胞培养及尿囊腔接种病毒的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 实验3 传代细胞培养 选择生长良好的MDCK细胞,通过消化、分散、分装后进行培养。 要求:熟悉传代细胞培养的操作、要点。 实验4 流感病毒分离培养 在长成单层的MDCK细胞上,接种病毒后进行培养,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及细胞病变的类型。 要求:熟悉病毒的细胞培养的操作、要点,以及判断病毒感染细胞的程度。 实验5 血凝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 本实验包括一个单位血凝素的滴定、一个单位血凝素的确定和正式试验。 要求:掌握血凝效价、血凝抑制效价的判断,熟悉实验的影响因素和操作要点。 实验6 RT-PCR检测流感病毒 利用RT-PCR技术检测致病微生物致病基因,通过凝胶电泳观察结果。 要求:熟悉RT-PCR技术的操作要点、影响因素及凝胶电泳的结果观察。 实验7 病毒学检验讨论 利用所学病毒学检验知识对病毒性感染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 要求: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熟悉判断疾病的病原的要点。 实验8 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完成某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要求:熟悉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的操作步骤、试验结果的判断以及试验的注意事项。 实验9 消毒剂的定量杀菌试验 完成某消毒剂定量杀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时间的测定。 要求:熟悉消毒剂定量杀菌试验操作技术及结果计算方法。

穿刺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穿刺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穿刺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穿刺液标本培养。 3.标本 3.1 标本类型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鞘膜液等。 3.2 标本采集采用无菌方法采集体内可疑感染部位的液体约2ml,注入无菌试管,或抽取穿刺液1-2ml注入多功能液体培养瓶,或抽取穿刺液2-5ml注入血培养瓶,混匀,立即送检。如怀疑厌氧菌感染,应做床边接种或接种运送培养基。 3.3 标本拒收标准 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不是无菌留取,容器不符合要求。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 4.试剂、仪器 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

巧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真菌鉴定卡(YBC)、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步骤 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脓性标本直接涂片。浆液性标本先离心(3000r/min)15分钟,取沉淀物涂片作革兰染色,观察有无细菌,以及细菌的形态。 6.2 分离培养 6.2.1 一般细菌培养接种于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或EMB、中国蓝)琼脂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C培养18-24小时,根据菌落及染色形态特点,作出初步判断。 6.2.2 增菌-分离培养法将多功能体液培养瓶颠倒混匀使液体覆盖整个固体面,然后置35°C孵育培养箱(固体面在

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1、微生物的分类:(三型八大类)**全部是重点** 三型八大类特点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和朊粒无细胞结构,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能通过 滤菌器; 单一核酸; 活细胞内寄生。 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 次体仅有原始核; 缺乏完整细胞器。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虫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 有丝分裂进行繁殖; 有多种完整细胞器。 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3、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 4、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内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 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是溶菌 酶、青霉素作用部位) 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 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 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 *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 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高渗环境生长。(环丙沙星) 9、自营菌:以无机物为原料;异营菌(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为营养物质;寄生菌:以宿主体内有 机物为原料),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10、细菌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1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在对数期以几何级数增长 12、细菌分类(伯杰)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分类单位)。 13、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4、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 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15、血清学诊断时,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清标本2~3份检查,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 才有价值。 16、透射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适于对细菌表面结构及附件的观察。 17、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染色(媒染)→(脱色)→(复染,使脱色菌体 着色)。 18、胃部细菌喜酸,肠道细菌喜碱 19、SS琼脂有较强的抑菌力,用于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因选择性过强,可影响检出率,所以,使用 时最好加一种弱选择平板以配对互补。

最新微生物检验技士专业知识模拟题

微生物检验技士专业知识模拟题

1 微生物检验技士专业知识模拟题 A1题型 1.观察细菌物形态和动力,一般常用悬滴法或压滴法,而这种方法需要如何染色 A、单染法 B、复染法 C、不染色 D、革兰氏染色 E、姬姆萨染色 答案:C 2.硝酸银一般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有时也用于实验室预防眼内的感染,应用浓度是多少 A、0.001% B、0.01% C、0.1% D、1% E、10% 答案:C 3.漂白粉乳状液可消毒地面、厕所、排泄物等一般应用浓度是多少

A、1-5% B、5-10% C、10-20% D、25-30% E、30-40% 答案:C 4.瑞特氏(Wr.ght)和姬姆萨(Cgiemsa)染料是属于什么类型染料 A、单色染料 B、酸性染料 C、碱性染料 D、中性染料 E、复合染料 答案:E 5.与一般基础培养基相比较,解脲支原体基础培养基添加下列何种成分 A、牛心 B、NaCL C、尿素 D、酵母浸膏

E、蛋白胨 答案:C 6.下列何种培养是螺旋体检验时常用的培养基 A、BCYE培养基 B、Korthof培养基 C、PPLO培养基 D、血清斜面培养基 E、巧克力培养基 答案:B 7.脑膜炎奈瑟菌生化反应不具有以下何种特征 A、发酵葡萄糖 B、发酵麦芽糖 C、产酸不产气 D、发酵蔗糖 E、不发酵乳糖 答案:D 8.IFA是下列何种名称的缩写 A、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B、试管凝集试验

C、间接血凝集试验 D、微量凝集试验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答案:A 9.检查菌体不同结构成分及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时须用何种显微镜 A、普通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暗视野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照像显微镜 答案:B 10.解脲支原体基础培养基为 A、U-9基础培养基 B、BCYE培养基 C、丁氏培养基 D、PPLO培养基 E、L-J培养基 答案:A

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

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检验目的 规范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呼吸道标本培养和涂片检查。 3.标本采集与运送 3.1 采集时间以晨痰为好。 3.2 采集方法 3.2.1 自然咳痰法用清水反复漱口后从气管深部咳出痰,吐入无菌容器内。 3.2.2 气管镜下采集法在病灶附近用导管吸或用支气管刷直接取得标本。 3.2.3 气管穿刺法在环甲膜下穿刺抽取痰液,收集标本,适用于厌氧菌培养。 3.2.4 呼吸机采集法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可利用呼吸机吸取深部痰入专用采集器内送检。 3.2.5 为了明确扁桃体炎、会厌炎、鼻咽部化脓性感染的病原体,可以采集拭子送检。首先拭子用无菌生理盐水沾湿,然后用力在感染部位擦拭,采集标本与无菌管送检。 3.3 标本运送 3.3.1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 3.3.2 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冰箱保存(疑为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氧菌感染除外),以免杂菌生长,但必须在24h内处理。 3.3.3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检验标本,在采集、运送及保存过程中必须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4.检验步骤 4.1接种:用无菌拭子蘸取脓性部分,接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第一区,再用一次性接种

环分区划线接种。 4.2 涂片在接种的同时进行涂片。用铅笔在磨砂部位编号,每片只涂一份标本。 4.3 培养: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置35℃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18-48h。 4.4 涂片染色镜检:涂片革兰染色,自然干燥后镜检。先用低倍镜浏览整片,计数平均每个低倍视野WBC、上皮细胞的数量。标本合格与否参考表1,合格标本再用油镜观察,主要观察片中主要细菌类型、WBC内吞噬什么细菌等,以作为看板时决定什么细菌要做的依据。 表1 痰液标本分级 4.5 培养结果观察 4.5.1 口咽部正常寄生的需氧菌主要是腐生的奈瑟菌、草绿色链球菌, 4.5.2 有明确意义的病原菌: A群溶血性链球菌(咽炎)、流感嗜血杆菌(b型5y以下儿童急性会厌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链球菌(急性支气管炎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大叶性肺炎)、百日咳鲍特菌(咳嗽、支气管扩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军团菌(肺炎)、白喉棒状杆菌。 4.5.3 机会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细菌、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博克霍尔德菌、星型诺卡菌、衣氏放线菌、卡他莫拉菌等。机会致病性真菌:球孢子菌(明确的致病性真菌)、曲霉菌、毛霉菌、卡式肺囊虫、酵母样真菌。 4.5.4 结合痰涂片,对于合格的痰,做如下处理: 4.5.4.1 镜下未见明显优势菌的,血平板正常菌群生长、巧克力上无嗜血杆菌生长,可延长培养至48h,或做DNA酶筛选卡他莫拉菌。如DNA酶阴性,48h培养板无有明确意义病原菌生长,报告“正常菌群生长”。 4.5.4.2 镜下见WBC内有吞噬菌的,分离相应的细菌鉴定药敏。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一、打开标本及处理 接受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标准防护方法的培训,尤其是处理破碎或泄漏的容器时更应如此。标本的内层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标本打开处理时: 1.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标本管。 2.必须戴手套,并建议对眼睛和黏膜进行保护(护目镜或面罩)。3.打开标本管时,应用纸或纱布抓住塞子以防止喷溅。 二、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 1.通过认真练习和仔细操作,可以避免破损玻璃器皿的刺伤所引起的接种感染。应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2.锐器损伤(如通过皮下注射针头、巴斯德玻璃吸管以及破碎的玻璃)可能引起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3.以下两点可以减少针刺损伤:(a)减少注射器和针头的使用(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瓶塞,然后使用吸管取样而不用注射器和针头);(b)在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取锐器安全装置。4.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防/耐穿透的带盖容器中。

三、血清的分离 1.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这项工作。 2.操作时应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 3.规范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和气溶胶的产生。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严禁用口吸液。4.移液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消毒液中。移液管应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的时间,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清洗后重复使用。 5.带有血凝块的废弃标本管,在加盖后应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6.应备有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喷溅和溢出标本。 四、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组织及排泄物的标准防护方法 设计标准防护方法(其中包括“常规预防措施”)以降低从已知或未知感染源的微生物传播危险。 五、玻璃器皿和“锐器” 1.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只能用实验室级别(硼硅酸盐)的玻璃,任何破碎或有裂痕的玻璃制品均应丢弃。 2.不能将皮下注射针作为移液管使用。 六、用于显微镜观察的盖玻片和涂片 用于显微镜观察的血液、唾液和粪便标本在固定和染色时,不必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应当用镊子拿取这些东西,妥善储存,并经清除污染和/或高压灭菌后再丢弃。 七、一次性接种环

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1前言 众所周知,传统习惯程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其临床符合率并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痰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的不合格标本带来的培养结果与病人感染不相符外,还因为微生物和人体的相关性本身就具有复杂性:源自细菌的致病与条件致病的辨证性,如致病菌可能为正常携带,而细菌在肺通气功能异常病人的下呼吸道的可以发生单纯定植或感染,要证明培养结果与感染的相关性是医学微生物学所面临的难题,这也使得一直以来在对于痰培养的标准化进展十分缓慢,以至在各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上也未提出相应详细可行的令全国同行公认的统一规范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和完整的痰液培养的质量控制办法。习惯程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的缓慢也很不适应临床诊断治疗的迫切性。故而,建立规范而快速的痰液细菌学检验的SOP对于提高呼吸系统感染病的诊治水平和控制抗生素的滥用等问题均有重要的作用 痰培养阳性率普遍教低,临床符合率差的关键因素是痰标本采集不规范,不合格痰标本将直接导致病原菌被分离的机会降低,大量正常菌群也会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干扰病原菌的检出,降低了临床符合率;再有就是操作程序的不规范,不重视直接涂片,检验过程控制的不严密也是导致临床符合率低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SOP的临床应用情况的分析,痰培养阳性率和临床符合率均可能被提高,并且细菌分布统计结果显示本文与国外文献所报道的情况基本一致。 对于直接涂片的意义,在于判断标本中微生物有无、类型、染色特性、形态特征,标本的污染情况,还可对痰标本中可能的病原菌初步诊断(依据人体被病原菌感染后的炎性渗出包裹和白细胞吞噬反应),判断是否存在复数菌感染,动态观察处于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送检的标本中病原菌情况的变化(如同种病原菌数量的增减,机体的免疫反应,菌群的交替)。甚至可以推断临床治疗疗效和病人病情的变化和转归,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高质量需求,对首代分离培养基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另外,对首代分离培养基的选用和搭配的合理化也需要进行探讨。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主要是检测与l临床患者致病性有关的病原性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地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基础知识 1.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是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y:显微镜放大观察到的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的生物的总称。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医学微生物尤其是临床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类和自然界其他生物共生共存,绝大多数对人类和自然界是有益的,只有少部分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这部分微生物才称为病原微生物,比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病,痢疾杆菌可以引起痢疾等。 2.什么是细菌?细菌分哪几种? 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其体积微小,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无色半透明,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到细菌的轮廓及其结构。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根据形状则可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形菌)。 3.什么是病毒?病毒分哪几种?

病毒是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纳米)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其必须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含有单一种核酸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按传播途径病毒可分为呼吸道病毒、胃肠道病毒、经性传播感染的病毒和狂犬病毒等。按感染部位与症状特征则分为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疱疹病毒、侵犯神经系统的病毒和肿瘤病毒等。 4.什么是真菌? 真菌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高度分化,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5.什么是支原体和衣原体? 支原体为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滤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一类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这一类微生物没有细胞壁,能形成丝状与分支形状而称其为支原体。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多呈球状、堆状,有细胞壁。 6.人体内的正常茵群是指什么? 在人的皮肤表面体表、口腔、鼻咽、肠道等腔道黏膜中都存在着细菌,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比如肠道菌群可以将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进行分解成为粪便排出体外,还可以制造维生索等对人体都有益处。 7.细菌检测和病毒检测,真菌检测各有哪些方法? 细菌可通过细菌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 病毒的检测包括电子显微镜观察、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及抗体检测等途径。 真菌检测采用直接涂片法、培养法、免疫学试验及动物实验等方法。 8.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有哪些方法? 衣原体检测可采用酶免法、直接免疫荧光法,核酸检测技术包括DNA探针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接酶链式反应(LCR)等和细胞培养法等。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形态学检查、支原体培养、抗原检测、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9.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标本有哪些? 根据病人的症状,医生的初步考虑属于某个部位感染就留取此部位的样本进行细

微生物检验技师初级师考试试题

微生物检验技师初级师考试试题-专业知识(一) A1题型 1.肺炎链球菌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下列何种疾病 A、脓胸 B、大叶性肺炎 C、肺纤维化 D、肺结 E、支气管炎 答案:B 2.下列何种药物不用于临床上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 A、青霉素 B、四环素 C、林可霉素 D、氨基甙类 E、氯霉素 答案:D 3.下列细菌中,引起菌痢症状最轻的是 A、痢疾志贺氏菌 B、福氏志贺氏菌 C、鲍氏志加氏菌 D、宋内氏志贺氏菌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4.在我国,()是引起菌痢最主要的原因 A.福氏志贺氏菌 B.宋内氏志加氏菌 C.A+BD、以上都不是E、鲍氏志加氏菌 答案:C 5.临床上取病人痰标本后,应 A、立即温箱干燥后,送实验室 B、置于4℃生理盐水中保存 C、立即送实验室检测 D、置于增菌液中保存 E、室温过夜 答案:C 6.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A、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B、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C、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D、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E、每5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答案:A 7.霍乱弧菌经人工培养传代后,显徽镜下观察是 A、杆状 B、球形 C、椭圆形 D、弧形 E、纤丝状 答案:A 8.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A、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00个 B、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C、每1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D、每5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E、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0个 答案:E 9.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可能是

A、紫外线的穿透作用 B、紫外线的高热作用 C、紫外线的辐射作用 D、紫 外线凝固细菌蛋白质E、紫外线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 答案:E 10.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出现卷发状菌的细菌是 A、炭疽芽胞杆菌 B、肉毒梭菌 C、脆弱杆菌 D、棒状杆菌 E、蜡样芽胞杆菌 答案:A 11.在菌落周围出现很窄的草绿色溶血环的细菌很可能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甲型链球菌 C、乙型链球菌 D、表皮葡萄球菌 E、腐生葡萄球菌 答案:B 12.CFT反应中补体一般稀释度是 A、1:5-10 B、1:2-4 C、1:11-14 D、1:15-20 E、1:21-25 答案:D 13.厌氧培养的厌氧状态所用的指示剂是 A、甲基红 B、酚红 C、美兰 D、酚酞 E、甲酚红 答案:C 14.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见到的细菌的特殊结构是 A、荚膜 B、鞭毛 C、芽胞 D、异染颗粒 E、菌毛 答案:E 15.显徽镜下观察抗酸染色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典型形态是 A、紫色栅栏状排列的杆菌 B、红色略带弯曲的细长杆菌 C、红色粗大杆菌 D、红色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E、紫色细长杆菌 答案:B 16.通常需要培养3-4周才能见到生长的细菌是(B) A、军团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炭疽杆菌 D、空肠弯曲菌 E、百日咳鲍特菌 17.双糖铁培养基属于 A、基础培养基 B、鉴别培养基 C、营养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E、厌氧培养基 答案:B 18.哪种创伤最适宜引起的破伤风梭菌感染 A、深度刺伤或战伤 B、膝肘部大面积擦伤 C、因搔痒挠破的伤痕 D、被猫抓破的伤口 E、被树枝刮破表皮

痰液微生物检验

关于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1前言 众所周知,传统习惯程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其临床符合率并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痰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的不合格标本带来的培养结果与病人感染不相符外,还因为微生物和人体的相关性本身就具有复杂性:源自细菌的致病与条件致病的辨证性,如致病菌可能为正常携带,而细菌在肺通气功能异常病人的下呼吸道的可以发生单纯定植或感染,要证明培养结果与感染的相关性是医学微生物学所面临的难题,这也使得一直以来在对于痰培养的标准化进展十分缓慢,以至在各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上也未提出相应详细可行的令全国同行公认的统一规范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和完整的痰液培养的质量控制办法。习惯程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的缓慢也很不适应临床诊断治疗的迫切性[1]。故而,建立规范而快速的痰液细菌学检验的SOP对于提高呼吸系统感染病的诊治水平和控制抗生素的滥用等问题均有重要的作用 痰培养阳性率普遍教低,临床符合率差的关键因素是痰标本采集不规范,不合格痰标本将直接导致病原菌被分离的机会降低,大量正常菌群也会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干扰病原菌的检出,降低了临床符合率;再有就是操作程序的不规范,不重视直接涂片,检验过程控制的不严密也是导致临床符合率低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SOP的临床应用情况的分析,痰培养阳性率和临床符合率均可能被提高,并且细菌分布统计结果显示本文与国外文献所报道的情况基本一致[2]。 对于直接涂片的意义,在于判断标本中微生物有无、类型、染色特性、形态特征,标本的污染情况,还可对痰标本中可能的病原菌初步诊断(依据人体被病原菌感染后的炎性渗出包裹和白细胞吞噬反应),判断是否存在复数菌感染,动态观察处于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送检的标本中病原菌情况的变化(如同种病原菌数量的增减,机体的免疫反应,菌群的交替)。甚至可以推断临床治疗疗效和病人病情的变化和转归,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3]。 为了满足高质量需求,对首代分离培养基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4]。另外,对首代分离培养基的选用和搭配的合理化也需要进行探讨。 为了缩短鉴定时间,在细菌鉴定中可采用酶法鉴定:所谓酶法鉴定:国外八十年代中一些微生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由于细菌在生长分裂过程中细胞内集聚了大量的与物质代谢相关的各种酶类,可在短时间内释放到胞外(称胞外酶)可迅速分解相应底物。故而,当在高灵敏微量生化反应培养基中加入大量浓厚的菌液时,则无须细菌繁殖就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反应。根据这一理论采用高灵敏微量生化反应单元与数值分类法相结合而成的酶法生化编码鉴定系统可对细菌进行快速鉴定(如API rapid 20E/NH 11n、Sensititre AP80、M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