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各种资料和图片了解我国的害虫种类及各种害虫的分布地区,特别是了解蝗灾及分布地区,正确的防蝗措施。

2.通过对鼠灾了解,我们要有防鼠的意识和正确的防鼠方法。

教学重点

蝗灾分布地区,防蝗方法;鼠害及正确的防鼠方法。

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法,谈话法,对比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的病、虫、鼠等生物灾害相当严重,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后,每年损失粮食150亿—200亿千克,损失棉花400万担,并且严重降低水果、蔬菜、油料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常年给国家造成近100亿元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影响着农业年度的丰歉、国家计划的安排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课件演示】

(视频:蝗灾、鼠灾)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感观上,意识上了解蝗灾、鼠灾,从而引起对我国的虫灾与鼠灾警醒。

【板书】一、我国的虫灾

【板书】1.农作物虫害

【课件演示】(图片:蝗虫、黏虫、稻飞虱、水稻纵卷叶螟等)

(1)农作物害虫的种类:蝗虫、黏虫、稻飞虱、水稻纵卷叶螟等

【探究活动】阅读58页材料“为什么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探究以下问题:

(1)从气象、农作物和害虫天敌等方面探究我国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的原因。

(2)说一说危害家乡农作物的害虫主要有哪些。

(3)关于灭虫有两种看法,一是使用农药,二是培育害虫的天敌。你认为采取哪种方法好?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农作物害虫暴发成灾主要是由气象、农作物及害虫天敌三方面因素决定的。

①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雨、雪、风等。气象因素是决定害虫能否暴发成灾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该因素不仅作用于害虫本身,还作用于其他环境因素(如天敌),从而有利于或抑制害虫的增殖。比如:水稻白叶枯病暴发流行与高温、高湿、多雨、强风和日照

不足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实验证明,温度为25~30°C,相对湿度在80~90%以上时,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最快。强风使水稻叶片相互磨擦,伤口增多;多雨使田间病原菌扩散加快,因此,在水稻生长季节,台风暴雨后,水稻白叶枯病常暴发成灾。又如:气候因素不仅影响水稻纵卷叶螟的生存与繁殖,而且还影响其迁飞(迁出和迁人)。稻纵卷叶螟在22~28°C,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于成虫的卵巢发育和交尾产卵,产卵量大,并且卵粒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高。

②作物是害虫的食料,作物本身的抗虫性及栽培措施是决定农业害虫能否成灾的因素之一。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他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③害虫的天敌是抑制害虫数量增殖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人类不应捕杀益鸟、益虫,以维持生态平衡。

【学生讨论】(2)根据家乡所在地区,结合实际情况说出。

(3)使用农药,见效快,但副作用比较强,容易引起其他生物的链性反应,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从生态学的原理来看,生物灾害还需生物防治,利用生态平衡的原理,培育的害虫天敌。通过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实现害虫的防治。

【过渡】在我国诸多的生物灾害中,还有一类不容忽视的就是外来生物的入侵,并且这种灾害给我国的农林牧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案例】外来物种入侵:美国白蛾威胁华北生态

美国白蛾入侵中国,与我们对峙30年。它生命力旺盛,住进了国宾馆,甚至还几乎威胁到奥运。今天,一场培养天敌打击美国白蛾的行动正在进行着。

进入6月份,山东省烟台市所属公路路段上的12000余株法桐、榆树可能会失去它们的叶子。6月5日,山东境内的美国白蛾末龄幼虫将进入“暴食期”,这意味着在此期间它们要吞掉超过幼虫期取食总量半数的叶子。白蛾所到之处,绿叶将被整片整片蚕食,仅剩下叶柄,如同经历一场“无烟的火灾”。

“美国白蛾自北向南入侵我国,目前‘先锋部队’就在山东”,北京市东城区园林局绿化办公室副主任程桂芳说。其实,不只山东,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河南、陕西等6个省市也是林业局和农业部共同认定的国际性检疫害虫的疫区。

1995年,在天津塘沽,美国白蛾引发了恐慌。“飞到了灶台上,跑到了碗里”,李镇宇参与了那次同美国白蛾的拉锯战。各路专家赶赴天津,一鼓作气将其打退了30千米,然而到了2003年,因为“非典”,无暇防虫,防线最终被打破。李镇宇还记得前北京市长王岐山曾焦虑地说:“白蛾快进国宾馆了,卫兵能防住坏人,防不住虫子呀。”2006年,北京被定为疫区。

【案例分析】通过阅读案例,分析白蛾危害,从而总结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旅游大幅度增长,为外来物种的进入提供了更多机会。这些外来物种“移民”在可能造福的同时,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灾难。外来物种人侵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暴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种外来物种入侵,只有在发现及时,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将其根除。防御白蛾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人工防治:在幼虫4龄之前,“剪除网幕”就可以消灭害虫和老巢。对5龄后的幼虫,“围草诱杀”很有效果,具体做法像是给树干“系草裙”:在树干离地面1米高左右的地方围上稻草或其他干草,用绳子捆绑,等待老熟幼虫向下迁移,结茧化蛹,再集中烧毁。

【设计意图】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要认识到,外来的物种的入侵并不是偶然的,我们应该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引来外来物种,同时面对已经被悄然破坏的生态平衡,我们已经认识到用杀虫剂不分彼此地截堵反而没有好处,生态上的倾斜只有依靠生态上的调整来平衡。【过渡】在我国诸多的虫害中,蝗虫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严重。据史籍记载,我国从周末春秋时代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2600多年中,重大的蝗灾就发生过800多次,平均2~3年就有一次地区性的蝗灾发生,间隔5~7年就有一次大范围的蝗灾发生,危害严重。如1927年山东省发生的大蝗灾,造成700万灾民流离失所,四处逃荒;1929年的蝗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灾农作物240万公顷,造成损失达1000万银元以上;1944年发生的大蝗灾,约330万公顷庄稼被吃毁等等。

【课件演示】资料图片:蝗灾

【板书】(2)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蝗虫

【板书】①蝗虫的危害

【点拨】蝗虫的寄主植物主要为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喜欢取食玉米、小麦、粟、黍、水稻、高梁、大麦等农作物,以及芦苇、荻草、狗尾草、稗草、狗芽根等杂草。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探究活动】阅读60页材料“飞蝗:迁移的蝗虫”,探究以下问题:

1.飞蝗是怎样危害农作物的?

2.你的家乡是否发生过蝗灾?如果有,描述一次蝗害过程和农作物的破坏。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飞蝗为害的主要有小麦、玉米、高梁、栗、水稻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也可危害棉花、大豆、蔬菜等,以成、幼虫咬食植物的叶片和茎,发生时成群迁飞,把成片的农作物吃成光杆,一天飞行可达百公里。第2问学生可自由回答。

【过渡】常年有飞蝗发生的发生地,及具有适合飞蝗发生的自然环境的适生区称为蝗区。我国有哪些蝗区?

【板书】②我国的四类蝗区

【课件演示】中国飞蝗布图

【点拨】我国蝗区分为4个类型:

A滨湖蝗区:山东、江苏、新疆和内蒙古。湖滨有较大面积的荒滩草地,生长有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湖水位涨落不定。干旱年份湖滩暴露,蝗虫发生面积扩大;大水年份湖滩淹没,飞蝗向高地扩散,发生较轻。

B沿海蝗区:包括渤海蝗区和黄海蝗区。该类型蝗区一般在距海水10-20公里,海潮不能达到的海滩地带。夏秋季雨量大,地下水位高造成水涝,春季干旱,积水干枯,地面暴露,形成大面积盐荒地。盐分较低的地段植被盖度较小,生长着矮苇和茅草等蝗虫的嗜食植物。蝗虫可在不同的。地势中生活繁殖。

C内涝蝗区:河北保定、邢台、邯郸,山东聊城、德州,这类蝗区分布广,面积最大,并且地势比较低洼,有蝗面积随旱涝有很大波动。

D河泛蝗区:包括黄河、淮河和海河水系流域等蝗区。由于河岸滩地汛期漫水,汛后大面积暴露,丛生芦苇及其他禾本科杂草,适于蝗虫繁殖生活。在以上四类蝗区中,适生面积最大的是内涝蝗区,其次是沿海蝗区与河泛蝗区,滨湖蝗区最小。发生基地所占比例,则以

沿海区为最大,其次是滨湖区与河泛区,内涝区最小,所以飞蝗的主要根据地是在沿海和滨湖。建国以来,通过蝗区改造,留下未改造蝗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和沿海地区,滨湖、内涝蝗区相对较小。有些大型水库因常年干旱而脱水,出现岛屿状脱水平地,逐渐形成蝗区。【板书】②防治方法

【点拨】

1.人工捕杀

2.夜晚篝火焚烧

3.农业防治(减少蝗虫食物源、生存地、产卵地)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蝗虫的天敌、牧鸡牧鸭、生物农药)

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

【设计意图】

本来教材上没有这个内容,这里补充讲解,主要是为了学习有用的地理,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板书】二、我国的鼠灾

【板书】1.特点: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板书】2.我国两大有害鼠类危害区

①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久远,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②耐旱鼠类危害区: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的边缘地带。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宜农面积少,较粗耕粗放。

【对比】列表分析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阅读60页材料:数量惊人的老鼠(了解)

【板书】3.危害

(1)对农田的危害

【点拨】我国农田鼠害发生与危害特点有:(1)鼠害面积大。每年全国农田鼠害面积平均达3330万hm2,减产粮食150多亿公斤。据在重庆召开的2003年全国农村灭鼠技术交流会的报道,2002年全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近0.33亿hm2,比“八五”期间的年均0.2亿hm2增长了近0.13亿hm2。(2)危害时间长。大多数的害鼠都没有冬眠期,终年危害,在粮食存储过程中,鼠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达存储量的1%-2%。(3)无所不吃与聚集危害。(4)为了达到

磨牙目的,吃少毁坏多。(5)特殊的危害方式造成作物停止生长甚至枯死。据统计,2002年全国鼠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在25亿公斤以上,经济损失巨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害发生面积和损失均超过被认为是我国植保上危害最重的蝗、螟、粘虫、小麦条锈病灾害的总和

(2)对草原的危害

阅读61页材料:我国的草原鼠害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以下内容

我国草原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教师补充】全国草地鼠害年减损牧草干重达68亿公斤,相当于4700万头绵羊的年食草量。加上由害鼠终年不断的挖掘活动而加剧的草地退化、沙化,鼠害已成为恶化草地生态环境、遏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物灾害

(3)对树林的危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

【点拨】①地上鼠:啃食树皮及茎杆部分;

②地下鼠:啃食树木的根系

(4)对人体的危害:传播疾病,威胁人体健康

【点拨】害鼠除在农林草业上造成危害外,在其他方面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老鼠是许多人畜病原体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如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沙门氏菌及多种病毒,造成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板书】4. 防治:

①人工捕杀②化学灭鼠③设立防鼠设施④禁止滥捕滥猎鼠类天敌

阅读61页课文最后材料。宣传正确的灭鼠方法,以免产生次生危害。

【课后作业】

1.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搜集资料,了解当地常见的生物病虫害类型及危害状况,有条件可以作为社会实践。

2.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等途径收集正确的清除方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了解和参与防治病、虫、鼠等生物灾害的活动,有利于国家的生物大计。

【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我国一个农业大国,生物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大,每年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虫害和鼠害的分布、危害特别是要掌握防治措施,为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