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输入EMI滤波器设计与仿真(完整版)实用资料

开关电源输入EMI滤波器设计与仿真(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

开关电源输入EMI滤波器设计与仿真

曹丽萍张勋陈晨刘韬

摘要:开关电源中常用EMI滤波器抑制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三端电容器在抑制开关电源高频干扰方面有良好性能。文中在开关电源一般性能EMI滤波器电路结构基础上,给出了使用三端电容器抑制高频噪声的滤波器结构。并使用PSpice软件对插入损耗进行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

关键词:开关电源;EMI滤波器;三端电容器;插入损耗

1、开关电源特点及噪声产生原因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设备种类日益增多,而任何电子设备都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源,因此对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关电源以其高效率、低发热量、稳定性好、体积小、重量轻、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开关电源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本身就会对供电设备产生干扰,危害其正常工作;而外部干扰同样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开关电源干扰主要来源于工频电流的整流波形和开关操作波形。这些波形的电流泄漏到输入部位就成为传导噪声和辐射噪声,泄漏到输出部位就形成了波纹问题。考虑到电磁兼容性的有关要求,应采用EMI电源滤波器来抑制开关电源上的干扰。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开关电源输入端的EMI滤波器。

2、EMI滤波器的结构

开关电源输入端采用的EMI滤波器是一种双向滤波器,是由电容和电感构成的低通滤波器,既能抑制从交流电源线上引入的外部电磁干扰,还可以避免本身设备向外部发出噪声干扰。开关电源的干扰分为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在线路中的传导干扰信号,均可用差模和共模信号来表示。差模干扰是火线与零线之间产生的干扰,共模干扰是火线或零线与地线之间产生的干扰。抑制差模干扰信号和共模干扰信号普遍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开关电源输入电路中加装电磁干扰滤波器。

EMI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包括共模扼流圈(共模电感)L,差模电容Cx和共模电容Cy。共模扼流圈是在一个磁环(闭磁路)的上下两个半环上,分别绕制相同匝数但绕向相反的线圈。两个线圈的磁通方向一致,共模干扰出现时,总电感迅速增大产生很大的感抗,从而可以抑制共模干扰,而对差模干扰不起作用。为了更好地抑制共模噪声,共模扼流圈应选用磁导率高,高频性能好的磁芯。共模扼流圈的电感值与额定电流有关。差模电容Cx通常选用金属膜电容,取值范围一般在0.1~1μF。Cy用于抑制较高频率的共模干扰信号,取值范围一般为2200~6800 pF。常选用自谐振频率较高的陶瓷电容。由于接地,共模电容Cy上会产生漏电流Ii-d。

因为漏电流会对人体安全造成伤害,所以漏电流应尽量小,通常<1.0 mA。共模电容取值与漏电流大小有关,所以不宜过大,取值范围一般为2200~4700 pF。R为Cx的泄放电阻。电源滤波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端阻抗,根据信号传输理论,滤波器输入端与电源端的端接、滤波器输出端与负载端的端接应遵循阻抗极大不匹配原则。因此,滤波器设计时应遵循:(1)源内阻是高阻(低阻)的,滤波器输入阻抗就应该是低阻(高阻);(2)负载是高阻(低阻)的,则滤波器输出阻抗就应该是低阻(高阻)。对EMI信号来说,电感是高阻,电容是低阻,则有图1中的4种滤波器选用类型。

电源滤波器一般用来抑制30 MHz以下频率范围的噪音,但对30 MHz以上的辐射发射干扰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据开关电源共模、差模干扰的特点。可以按干扰的分布大概划分为3个频段:0.15~0.5 MHz差模干扰为主;0.5~5 MHz差模、共模干扰共存;5~30 MHz 共模干扰为主。

3、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是评价滤波器性能的主要指标,它是频率的函数。插入损耗的定义为,没有滤波器接入时,从噪声源传输到负载的功率P1和接入滤波器后噪声源传输到负载的功率P2之

比,用dB表示。插入损耗越大,说明滤波器抑制干扰的能力越强。滤波器接入前后的电路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滤波器的插入损耗由式(1)表示。

4、三端电容器

在高频线路中,因为一般电容器的引线具有电感分量,所以影响了其高频特性。而三端电容器在结构上可以做到与电容器串联的剩余电感分量很小,因此其插入损耗特性优于两端电容器,从而改善了电容器的高频特性。三端电容器有引线式和片状式两种。

通常采用旁路电容抑制高频噪声。实际的电容器不仅具有电容C,还有等效串联电阻ESR 和等效串联电感ESL。由于寄生电感的影响,对于一个实际的电容存在着自谐振频率。在这个频率以上时,电容呈感性。元件的寄生参数也会极大地影响滤波器的高频特性。电容的寄生电感是主要的寄生参数,而对于电感来说,寄生电容是主要的寄生参数。电容器用作旁路

电容时,如图4(a)所示,两端电容器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信号线连接。三端电容器一端接地,其余两端与电容器的一个电极相连并串联到信号线上,如图4(b)所示。一般的两端电容器由于与其电路连接的引线电感或电极所产生的等效串联电感较大,所以自谐振点较低,旁通效应也随之降低。采用三端电容器可有效改善此缺陷。原因在于三端电容器中流入地的电流与信号线中电流方向正交,所以其寄生电感比两端电容降低约50%,并且其中70%以上的寄生电感转移到信号线上。因此提高了三端电容器的自谐振频率,也可以将它作为T形滤波器使用,更好地抑制高频噪声。三端电容器的地线电感起着不良作用,作为旁路电容抑制高频噪声时,宜采用无引线的片式陶瓷电容器。图5为两端电容器与三端电容器插入损耗的比较。

5、改进型结构

线路旁通电容Cy是用来消除高频噪声的组件,基于对今后开关操作频率的高频化考虑,宜选用能消除频率高达1000MHz噪声的电容器。而一般的两端结构的旁通电容器仅能消除30MHz左右的噪声。由以上介绍可知,相对两端电容器来说,三端电容器能更好地抑制高频噪声。以EMI滤波器的一般结构为基础,用三端电容器替代其中的两端旁通电容Cy,电路图,如图6所示。其中ESL为三端电容器信号线上的等效串联电感。

6、PSpice仿真

(1)使用三端电容的电路的插损与以往电路插损的比较。

取差模电容Cx为0.1μF,共模电容Cy为2200pF,共模电感L取8mH。三端电容的等效串联电感ESL取0.36nH。在50 Ω/50 ΩQ系统中分别对一般结构的EMI滤波器和使用了三端电容器的EMI滤波器的插入损耗进行PSpice仿真。如图7所示,EMI滤波器在使用三端电容时,谐振点之后的插损效果明显好于在滤波器中使用两端电容的插损。提高了滤波器在高频段的性能。

(2)不同Cy值,固定ESL。

在使用三端电容的滤波器电路中,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都取50时,分别取共模电容Cy 为4700pF,3300pF和2200pF,其他参数不变,观察共模电容Cy变化时对插入损耗的影响。通过图8的仿真结果看出,随着共模电容的增大,在高频段插入损耗有所提高,并且滤波器谐振点降低;而在低频段基本没有变化。因此可以通过选择较大的共模电容来提高滤波器高频段的插入损耗。由于共模电容需要接地,有漏电流,Iid的存在,对人身安全存在威胁。而共模电容越大,漏电流越大,所以选择共模电容时需要在漏电流满足安全条件的情况下取值。

(3)固定Cy值,不同ESL。

考察三端电容器与信号线串联的等效串联电感ESL对插入损耗的影响。取共模电容Cy 为3 300 pF,取ESL分别为0.03 nH,0.36 nH和0.72 nH,其他参数值不变。从图9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ESL降低,谐振点提高,谐振点之后的插入损耗下降。

7、结束语

在一般性能EMI滤波器的基础上,使用三端电容器作为共模电容对原滤波器加以改进,仿真结果表明,在高频段有较好的插损效果。由于实际使用时设备的阻抗大小以及在高频时元件的寄生效应均会对EMI滤波器的插损产生影响,因此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对滤波器进行具体优化设计。

经常在论坛上看到变压器设计求助,包括:计算公式,优化方法,变压器损耗,变压器饱和,多大的变压器合适啊?

其实,只要我们学会了用Saber这个软件,上述问题多半能够获得相当满意的解决。

一、 Saber在变压器辅助设计中的优势:

1、由于Saber相当适合仿真电源,因此对电源中的变压器营造的工作环境相当真实,变压器不是孤立地被防真,而是与整个电源主电路的联合运行防真。主要功率级指标是相当接近真实的,细节也可以被充分体现。

2、Saber的磁性材料是建立在物理模型基础之上的,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材料在复杂电气环境中的表现,从而可以使我们得到诸如气隙的精确开度、抗饱和安全余量、磁损这样一些用平常手段很难获得的宝贵设计参数。

3、作为一种高性能通用仿真软件,Saber并不只是针对个别电路才奏效,实际上,电力电子领域所有电路拓扑中的变压器、电感元件,我们都可以把他们置于真实电路的仿真环境中来求解。从而放弃大部分繁杂的计算工作量,极大地加快设计进程,并获得比手工计算更加合理的设计参数。

4、由于变压器是置于真实电路的仿真环境中求解的,所有与变压器有关的电路和器件均能够被联合仿真,对变压器的仿真实际上成了对主电路的仿真,从而不仅能够获得变压器的设计参数,还同时获得整个电路的运行参数以及主要器件的最佳设计参数。

二、 Saber 中的变压器

我们用得上的 Saber 中的变压器是这些:(实际上是我只会用这些)

分别是:

xfrl 线性变压器模型,2~6绕组xfrnl 非线性变压器模型,2~6绕组

单绕组的就是电感模型:也分线性和非线性2种线性变压器参数设置(以2绕组为例):

其中:

lp 初级电感量

ls 次级电感量

np、ns 初级、次级匝数,只是显示用,不是真参数,可以不设置

rp、rs 初级、次级绕组直流电阻值,默认为0,实际应该是该绕组导线的实测或者计算电阻值,在没有得到准确数据前,建议至少设置一个非0值,比如1p(1微微欧姆)

k 偶合(互感)系数,建议开始设置为1,需要考虑漏感影响时再设置为低于1的值。需要注意的是,k 为 0。99 时,漏感并不等于 lp 或者 ls 的 1/100。漏感究竟是多少,后述。

其他设置项我没有用过,不懂的可以保持默认值。

非线性变压器参数设置(以2绕组为例):

其中:

np、ns 初级、次级匝数

rp、rs 初级、次级绕组直流电阻值

area 磁芯截面积,即 Ae,单位平方米,84.8u 即 84.8 微平方米,也就是 84.8 平方毫米。

len_fe 磁路长度,单位米,这里的 69.7m 是EE3528磁芯的数据

len_air 气隙长度,单位米,这里的 1.8m 是最后获得的设计参数之一。

matl 磁芯材质,下一讲了

其他参数我也不会用,特别是没有找到表达漏感的设置。

有了Saber 中这两类变压器模型,基本上足以应付针对变压器的仿真了。他们的特点是,xfrl 模型速度快,不会饱和,而且有漏感表达,xfrnl 模型真实,最后得出设计数据主要靠它了。

应用这两个模型有几个小技巧需要掌握:

1、已知 lp、ls 求匝比,或者已知 lp、匝比求 ls

2、已知线径、股数、匝数、温度,计算绕组电阻值

3、已知磁芯型号,查磁芯手册获得 area、len_fe 参数附件:(磁芯手册)

三、 Saber中的磁性材料

总共在Saber(2007)中找到9种材质的磁心,参数如下:

Saber的磁心采用的是飞利浦的材质系列,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除了表中黄色部分的4种材质外,查不到其他材质的文档。因此采用了类比法用仿真求出了其他材质的主要参数。类比法用的仿真电路实际上是个电桥,如图:

电路左右对称分流,左边是一线性(理想)电感做参照,右边是需要检测的非线性电感或者变压器。

当信号源很小时,比如1mV,特定已知的材质(比如“3D3”)磁芯电感通过较大阻值的电阻分压后可得到一基准端电压,不同材质可得到一系列相对端电压,并与其初始导磁率成比例关系,从而获得表中系列材质的测试初始导磁率数据。

当信号源较大时,加大电流到适当的程度,被测试电感会出现临界饱和迹象(如图中右窗口波形刚开始变形),类比可得到各系列材质的测试B值。

这个类比电桥也是以后要用到的线性变压器和非线性变压器的参数转换电路,附后,需要的可以下载。

遗憾的是,可选择的材质实在太少,尽管Saber有专门针对磁性材料的建模工具,但是工程上常用的TDK系列,美芯、美磁等标准磁心都没有开发对应的Saber磁芯材质模型,这个重要的工作有待有心人或者厂家跟进(我觉得起码厂家应该花钱完善自己的磁材模型)。

所幸的是,我们做开关电源中的变压器使用得最多的锰锌铁氧体功率磁芯PC40材质,可以用“3C8”材质完全代替,很多实例反复证明,用“3C8”代替PC40材质仿真变压器或者PFC 电感是非常准确的,仿真获得的各种参数误差已经小于PC40材料本身参数的离散性(几个百分点)。

四、辅助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开环联合仿真

首先需要搭建在变压器所在拓扑的电路,在最不利设计工况下进行开环仿真。

为保证仿真成功,一般先省略次要电路结构,比如控制、保护环路以及输入输出滤波环节,尽量保持简洁的主电路结构。

器件可以使用参数模型(_sl后缀)甚至理想模型。

变压器、电感一般先采用线性模型。

此阶段仿真主要调整并获得变压器初、次级最合适电感量,或者电感量允许范围。需要反复调整,逐渐加上滤波和物理器件模型,最后获得如下参数:

变压器初级最佳电感量 lp

变压器次级电感量及大致的匝比

变压器初级绕组上的电流波形,主要是峰值电流 Im

电路中其他电感的 lp、Im 值。

2、变压器仿真

将上述仿真获得的(参照)变压器复制到4楼所述的类比仿真电桥中的一测,另一侧用一个对应的非线性(目标)变压器。

注意:所有变压器各绕组都要接地,一次仿真只能针对一个对应的绕组,且绕组电阻 rx 不能为0。

对称调整电路电流,使参照变压器初级上的峰值电流 = Im,这里波形和频率不重要,可以直接用工频正弦。

对目标变压器设置和调整不同的参数,包括:磁芯型号参数、匝数、气隙开度,一般用“3C8”材质。

调整目标是使电桥平衡,即类比电桥两边获得同样幅度的不失真波形。

调整中有个优化参数的问题,由于 Im 是确定的,在这个偏置电流下,首先是要找到一款最小的磁芯,适当的匝数和气隙开度,能够使其达到参照电感量。换句话说,如果选用再小一号的磁芯则不能达到此目的(要饱和)。

其中,匝数和气隙开度有微妙之关系,一般方法应该首先求得(调试得)该磁芯在Im 条件下可能获得的最大电感量的气隙开度,保持该气隙开度不变,再减少匝数直到需要的参照的电感量。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获得最大的抗饱和安全余量、最少的匝数(最小的绕组电阻和窗口占用)。

其中:抗饱和安全系数= 临界饱和电流/ Im 。

3、再度联合仿真

把类比得到的非线性(目标)变压器代替第一步骤联合仿真电路中的线性变压器,再行仿真。其中,由于匝数已经求得,可通过简单计算可求得绕组电阻,应修改模型中这个参数。

现在的仿真更接近真实的仿真,可以进一步观察变压器在电路中的表现,或许进一步调整优化之。

采用同样的手段,其他电感也应该逐个非线性化,饱和电感、等效漏感等也应纳入联合仿真。

其中:

变压器损耗 = 变压器输入功率 - 变压器输出功率

电感损耗功率 = (电感端电压波形 x 电感电流波形)平均值

电感、变压器绕组铜损 = ((电感、变压器绕组端电压波形)有效值 / 绕组欧姆电阻 rx)平均值

磁损 = 总损耗 - 铜损,或者,磁损 = 绕组电阻为0的变压器损耗。

五、设计举例一:反激变压器

1、开环联合仿真

以100W24V全电压反激变换器为例,最简洁的开环仿真电路如图(仿真压缩文件FB1附后):

注:这里采用无损吸收方式,以便更仔细的观察吸收的细节和效果。

主要设计参数为:

输入电压85~265VAC,对应最低100VDC,最高375VDC

输出电压24V

输出功率100W,考虑过载20%,即120W,对应负载阻抗4.8欧姆

PWM频率50KHz

先采用一个2绕组线性变压器仿真。先初步拟订的变压器参数如下:

其中暂定的偶合系数 k=0.985,可表达约3%的典型漏感。

先用极端高压(375VDC)仿这个电路:

占空设在0.2左右。调整变压器次级电感 ls,使输出达到24V。

观察Q1的电压波形,电压应力明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匝比引起的反射电压,最前端还有个漏感引起的尖峰电压。D3的电压波形亦如此。

增加 ls 值可以降低Q1的反射电压,同时增加D3的反射电压。调整ls 使Q1的反射电压低于一个可以接受的值,D3选择范围较宽,可暂不仔细追究。

增加吸收(即C1容量)可以降低漏感尖峰电压,同时调整L1电感量使C1电压刚好可以放电到0V,最终使尖峰电压低于一个可以接受的值。

不同lp 的值对应一个恰当的 ls 值,可以获得一个最大的占空比,足够的占空比才能保证高压轻载的调节性能。

以上调整应始终使输出保持在24V条件下进行。

在C1=15nF,L1=470uH条件下,可以得到如下一组数据:

占空比lp(uH)ls(uH)尖峰电压反射电压

0.2453524572491

0.2246026564478

0.239026556467

0.1832530511456

我们暂时按照占空比=0.22这一组数据进行下面的设计。

再用极端低压(100VDC)仿这个电路

增加占空比,直到输出达到24V,此时占空比 0.521

观察原边绕组电流波形,可以看出还有相当程度的电流连续(模式)。

平均电流1.72A,峰值电流 Im=4.17A

附:联合仿真电路

五、设计举例一:反激变压器(续)

2、变压器仿真

将上述线性变压器B1复制到类比仿真电桥的左边,同时在右边放一个非线形变压器B2,初步拟订磁芯为EE2825,接线和初步设置的参数如图:

调整电源电压(41.8V),使B1初级回路的峰值电流刚好达到 lm=4.17A

检测此时B1的pp脚电压。调整B2初级匝数使两边 pp 脚电压达到同样的值(即感抗相等电桥平衡),得到初级76匝。波形不失真,说明该型号磁芯够大。

加大电压(也就是电流),直到右边波形失真,说明变压器B2进入饱和。

临界失真的电压大致为68V,与标准电流电压41.8V之比为163%,这就是抗饱和安全系数。

如果对上述结果满意,把两边接线改到 sp 脚

调整B2次级匝数使两边sp 脚电压达到同样的值,得到次级18匝。

调整气隙,会得到不同绕组参数和安全系数。

评估:

对于有峰值电流控制的电路来说,安全富裕很多,如果窗口允许的话,可以进一步减小磁芯。

对于没有峰值电流控制的电路来说,由于闭环反馈响应的设计差异,有可能在高压轻栽突然加载时,由于过补偿引起超过 Im 的峰值电流,适当富裕的安全系数是必要的。

如果觉得安全系数还不够,如果窗口允许的话,可以进一步优化气隙获得更大的安全系数,或者选用更大的磁芯。

漏感

可以放一个线性电感到类比电桥上,验证一下上阶段仿真的漏感:

所有绕组电阻设置为最小,比如1p,变压器副边短路,调整电感量,使电桥平衡,得到14uH,这就是漏感,与预计的3%差不多。

实际漏感与绕制工艺、绕组(短路)电阻值、气隙、测试方法都有关系,不能精确描述和仿真,这里用偶合系数或者附加等效电感模拟,需要有点经验成分,仿多了就有数了,我这里是瞎蒙的。

其他感性元件电路中L1的电感量470uH,电流平均值0.36A,有效值0.54A,可直接选用0.3mm左右线径绕制的任何470uH的商品功率电感或者工字直插电感。也可以用附件《磁环电感精确计算电子表格》计算一个磁环电感:

Saber中的非线性电感(变压器)是中间开气隙的EE磁芯模型,没有其他结构的开磁路电感模型,也缺少铁粉芯材质模型,因此此电感不能用非线性电感仿真,磁损就仿不出来了。

EMI滤波器

EMI滤波器 电源线是干扰传入设备和传出设备的主要途径,通过电源线,电网的干扰可以传入设备,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样设备产生的干扰也可能通过电源线传到电网上,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在设备的电源进线处加入EMI滤波器。 一、EMI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EMI滤波器通常由串联电抗器和并联电容器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其作用是允许设备正常工作时的频率信号进入设备(一般来说,就是工频50/60Hz或者中频400Hz),而对高频的干扰信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二、EMI滤波器的作用 EMI滤波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抑制交流电网中的高频干扰对设备的影响; 2.2、抑制设备(尤其是高频开关电源)对交流电网的干扰。 三、EMI滤波器的典型结构 EMI滤波器是一种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低通滤波器,它能让低频的有用信号顺利通过,而对高频干扰有抑

EMI滤波器的典型结构图 制作用。EMI滤波器的典型结构如图所示。 四、EMI滤波器分类 按所采用的元器件分为无源和有源滤波器两种。 1、无源滤波器:仅由无源元件(R、L 和C)组成的滤波器,它是利用电容和电感元件的电抗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构成的。这类滤波器的优点是:电路比较简单,不需要直流电源供电,可靠性高;缺点是:通带内的信号有能量损耗,负载效应比较明显,使用电感元件时容易引起电磁感应,当电感L较大时滤波器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在低频域不适用。 2、有源滤波器:由无源元件(一般用R和C)和有源器件(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这类滤波器的优点是:通带内的信号不仅没有能量损耗,而且还可以放大,负载效应不明显,多级相联时相互影响很小,利用级联的简单方法很容易构成高阶滤波器,并且滤波器的体积小、重量轻、不需要磁屏蔽(由于不使用电感元件);缺点是:通带范围受有源器件(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带宽限制,需要直流电源供电,可靠性不如无源滤波器高,在高压、高频、大功率的场合不适用。 五、滤波器的接地 安装滤波器的干净地要与金属机箱可靠地搭接起来,如果机箱不是金属的,就在线路板下方设置一块较大的金属板来作为滤波地。干净地与金属机箱之间的搭接要保证很低的射频阻抗。如有必要,可以使用电磁密封衬垫搭接,增加搭接面积,减小射频阻抗。 六、EMI滤波器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EMI电源滤波器在应用时一定得注意滤波器的安装问题, 因为如果滤波器安装得不合适反而会得到一个更差的效果。 6.1、为了EMI滤波器的安全可靠工作(散热和滤波效果) , 除EMI滤波器一定要安装在设备的机架或机壳上外, EMI滤波器的接地点应和设备机壳的接地点取得一致,并尽量缩短EMI滤波器的接地线。若接地点不在一处, 那么EMI滤波器的泄漏电流和噪声电流在流经两接地点的途径时, 会将噪声引入设备内的其他部分。其次, EMI 滤波器的接地线会引入感抗, 它能导致EMI滤波器高频衰减特性的变坏。所以, 金属外壳的EMI滤波器要直接和设备机壳连接。如外壳喷过漆, 则必须刮去漆皮;若金属外壳的EMI滤波器不能直接接地或使用塑封外壳EMI滤波器时, 它与设备机壳的接地线应可能短。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原理和设计研究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原理和设计研究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是用于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电磁干扰(EMI)的 一种电路。开关电源工作时,因为开关元件的开闭引起的瞬态电流和电压 变化,会在电源线上产生高频噪声干扰,通过电磁辐射和传导的方式传播 到其他电路中,对其他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 EMI滤波器的设计旨在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拓扑结构、滤波器元件 和参数,以及合理布局和连接方式,来有效地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高频噪声。 EMI滤波器的原理是通过串联和并联等方式构成一个低通滤波器,将 开关电源的高频噪声滤除,使其只能在设定的频率范围内传递,从而减少 对其他设备和系统的干扰。 EMI滤波器的设计研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滤波器拓扑结构选择:常见的EMI滤波器拓扑结构包括LC滤波器、RC滤波器和LCL滤波器等。不同的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滤波需求,需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拓扑结构。 2.滤波器元件选择:滤波器中的元件包括电感、电容和电阻等。选择 合适的元件需要考虑元件的频率响应特性、阻抗特性、容值和功率等参数。 3.滤波器参数优化:滤波器的参数优化可以通过频率响应曲线和阻抗 匹配等方法进行,以确保滤波器在设计频率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滤除高频噪声。 4.布局和连接方式设计:合理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可以减少电磁辐射和 传导的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滤波器的性能。

此外,还需对滤波器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来评估滤波器的性能和有效性。 总之,开关电源EMI滤波器的原理和设计研究是为了抑制开关电源的高频噪声干扰,需要对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元件选择、参数优化以及布局和连接方式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以提高滤波器的性能和效果。

EMI电源滤波器的设计

EMI电源滤波器的设计 EMI电源滤波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差模滤波部分、共模滤波部分和 终端滤波部分。差模滤波器主要用于滤除差模模式的干扰信号,共模滤波 器主要用于滤除共模模式的干扰信号,而终端滤波器用于进一步滤除残余 的高频干扰信号。 在设计EMI电源滤波器时,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滤波频率范围以及所 能容忍的最大干扰水平。然后,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拓扑结构和元件。常用 的拓扑结构包括RC滤波器、LC滤波器、Pi型滤波器、T型滤波器等。 具体的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滤波频率范围:根据应用需求和电磁兼容性(EMC)标准要求,确定滤波器应该滤除的频率范围。 2.选择滤波器拓扑结构:根据滤波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拓扑结构。RC滤波器适用于低频滤波,LC滤波器适用于高频滤波,Pi型滤波器 和T型滤波器适用于中频滤波。 3.计算元件数值:根据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和所需的滤波频率范围,计 算出所需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的数值。这些元件的数值可以通过经验 公式或者电路仿真工具进行计算。 4.选取合适的元件:根据计算的元件数值,选取合适的电阻、电容和 电感元件。在选取电感元件时,需要考虑元件的电流和电压容量,以保证 滤波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组装滤波器电路:根据设计的滤波器电路图,组装电阻、电容和电 感元件。在组装过程中,需要确保元件的良好焊接和连接,以避免电流或 电压泄漏。 6.测试和优化:组装完成后,对滤波器进行测试和优化。通过使用示 波器或者频谱分析仪等测试设备,可以检测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和性能,并 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 总结起来,EMI电源滤波器的设计需要经过确定滤波频率范围、选择 滤波器拓扑结构、计算元件数值、选取合适的元件、组装滤波器电路和测 试优化等步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有效降低电源中的电磁干扰,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EMI电源滤波器的设计

EMI电源滤波器的设计 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源滤波器是一种用来减少 或阻止电源上的电磁干扰的设备。电磁干扰可能会来自电源本身,也可能 是外部电源信号通过电源线传播进来。在电气和电子设备中,EMI电源滤 波器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正常运 行的干扰。本文将介绍EMI电源滤波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考虑因素。 首先,EMI电源滤波器的设计需要明确滤波器的目标和要求。不同的 应用场景和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类型或不同参数的滤波器,因此在设计之前 需要明确这些要求。一般来说,EMI电源滤波器的主要目标是滤除电源线 上的高频干扰信号,保证电源线上的电能传输稳定和可靠。 接下来,设计者需要考虑滤波器的工作频率范围。EMI电源滤波器一 般工作在几十kHz至几十MHz的范围内,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频率范围,并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滤波器的通带和阻带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拓扑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 EMI电源滤波器拓扑结构包括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低通滤波器用于滤除高频干扰信号,常见的结构包括RC低通滤波器和LC 低通滤波器等。带通滤波器可以滤除一定范围的频率信号,常见的结构包 括LC带通滤波器和RL带通滤波器等。带阻滤波器可以滤除一些特定频率 范围的信号,常见的结构包括LC带阻滤波器和RL带阻滤波器等。根据实 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结构。 在滤波器的具体参数设计中,设计者还需要考虑滤波器的阻抗匹配问题。滤波器与电源或负载间的阻抗匹配是保证滤波器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适的阻抗匹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传输线上的能量反射,提高滤波器的传输效率,并减少干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此外,设计者还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滤波器的输入和输出连接方式。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混合连接等。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可以提高滤波器的实际性能和可靠性。 最后,为了确保EMI电源滤波器的正确设计和工作,设计者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和验证。在设计完成后,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模拟仿真等方法对滤波器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以确保滤波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正常工作。 总结起来,EMI电源滤波器的设计涉及到滤波器的目标和要求、工作频率范围、拓扑结构、阻抗匹配、连接方式以及测试和验证等方面。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设计出性能良好的EMI电源滤波器,提供稳定和可靠的电源信号,保证电子设备正常运行。

开关电源的EMI滤波器设计

开关电源的EMI滤波器设计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 1 引言 电磁干扰滤波器(EMI Filter)是近年来被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组合器件。它能有效地抑制电网噪声,提高伺服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及系统的可靠性,可广泛用于电子测量仪器、计算机机房设备、开关电源、测控系统等领域。本文介绍的就是一种开关电源的EMI滤波器设计。 2 滤波器设计 根据直流电机伺服驱动开关电源系统的特点,本设计中的EMI滤波器采用双级LC网络设计,双级LC 网络插入开关电源电路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LC网络在开关电源电路中的位置 图2 双级LC网络 假定直流电源侧为低阻抗电压源US,DC/DC变换器输入端为高阻抗电流源i(t)。那么LC滤波器只能选择“”型结构,最简单的双“”级LC网络如图2所示。其频域传递函数为: (1) 由于LC网络谐振时,会产生很大的电流(电压)峰值,这个网络有3个频率点的谐振峰值是必须限制的,否则,会产生更大的EMI。限制这3个频率点的峰值是设计这个滤波器的主要指导思想。这3个频率点分别是: 第一级滤波器的谐振频率:f1=(2) 第二级滤波器的谐振频率:f2=(3) 第3个频率点就是DC/DC变换器的开关频率f。 下面具体讨论滤波器设计方法,即选取LC网络中元件参数的方法: 由上面3个式子,3个频率点对应的传递函数的幅值分别为:

(4) (5) (6) 元件参数选取方法讨论如下: 为了限制f1点的谐振峰值,要求插入衰减20logH1= 20logC1/C2<0,即C1/C2<1。根据经验,它们的比值范围为: (7) 为了限制f2点的谐振峰值,同理选取: (8) 为了限制f点的谐振峰值,要求 ,即:(9) 元件参数选取步骤归纳如下: (1)由式(7)~(9)确定了比值,这样只有二个参数是独立的; (2)由于滤波器负载侧(开关电流i(t)侧)谐波分量较大,C2应选一个大容量电容器; (3)由(1)、(2)步结果代入式(9),就可以确定另一个独立参数; (4)由直流侧电源Us确定电容器额定电压值Uce≥2Us。 例如:若开关电源开关频率f =50kHZ,Us=24V,由上述参数选取原则,选取二组参数如附表所示。 附表元件参数 3 EMI滤波器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 3.1 主要技术参数 EMI滤波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漏电流、测试电压、绝缘电阻、直流电阻、使用温度范围、工作温升Tr、插入损耗AdB、外形尺寸、重量等。上述参数中最重要的是插入损耗(亦称插入衰减),它是评价电磁干扰滤波器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 插入损耗(AdB)是频率的函数,用dB表示。设电磁干扰滤波器插入前后传输到负载上的噪声功率分别为P1、P2,有公式: (10) 假定负载阻抗在插入前后始终保持不变,则,。式中V1是噪声源直接加到负载上的电压,V2是在噪声源与负载之间插入电磁干扰滤波器后负载上的噪声电压,且V1<

开关电源输入EMI滤波器设计与仿真(完整版)实用资料

开关电源输入EMI滤波器设计与仿真(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

开关电源输入EMI滤波器设计与仿真 曹丽萍张勋陈晨刘韬 摘要:开关电源中常用EMI滤波器抑制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三端电容器在抑制开关电源高频干扰方面有良好性能。文中在开关电源一般性能EMI滤波器电路结构基础上,给出了使用三端电容器抑制高频噪声的滤波器结构。并使用PSpice软件对插入损耗进行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 关键词:开关电源;EMI滤波器;三端电容器;插入损耗 1、开关电源特点及噪声产生原因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设备种类日益增多,而任何电子设备都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源,因此对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关电源以其高效率、低发热量、稳定性好、体积小、重量轻、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开关电源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本身就会对供电设备产生干扰,危害其正常工作;而外部干扰同样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开关电源干扰主要来源于工频电流的整流波形和开关操作波形。这些波形的电流泄漏到输入部位就成为传导噪声和辐射噪声,泄漏到输出部位就形成了波纹问题。考虑到电磁兼容性的有关要求,应采用EMI电源滤波器来抑制开关电源上的干扰。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开关电源输入端的EMI滤波器。 2、EMI滤波器的结构 开关电源输入端采用的EMI滤波器是一种双向滤波器,是由电容和电感构成的低通滤波器,既能抑制从交流电源线上引入的外部电磁干扰,还可以避免本身设备向外部发出噪声干扰。开关电源的干扰分为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在线路中的传导干扰信号,均可用差模和共模信号来表示。差模干扰是火线与零线之间产生的干扰,共模干扰是火线或零线与地线之间产生的干扰。抑制差模干扰信号和共模干扰信号普遍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开关电源输入电路中加装电磁干扰滤波器。 EMI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包括共模扼流圈(共模电感)L,差模电容Cx和共模电容Cy。共模扼流圈是在一个磁环(闭磁路)的上下两个半环上,分别绕制相同匝数但绕向相反的线圈。两个线圈的磁通方向一致,共模干扰出现时,总电感迅速增大产生很大的感抗,从而可以抑制共模干扰,而对差模干扰不起作用。为了更好地抑制共模噪声,共模扼流圈应选用磁导率高,高频性能好的磁芯。共模扼流圈的电感值与额定电流有关。差模电容Cx通常选用金属膜电容,取值范围一般在0.1~1μF。Cy用于抑制较高频率的共模干扰信号,取值范围一般为2200~6800 pF。常选用自谐振频率较高的陶瓷电容。由于接地,共模电容Cy上会产生漏电流Ii-d。

三相emi滤波电路参数设计

三相emi滤波电路参数设计 (实用版) 目录 1.三相 EMI 滤波电路的概述 2.三相 EMI 滤波电路的设计参数 3.参数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4.应用场景 正文 一、三相 EMI 滤波电路的概述 三相 EMI 滤波电路,是一种用于抑制和减少电磁干扰(EMI)的电路。EMI 滤波器主要作用是滤除外界电网的高频脉冲对电源的干扰,同时也起到减少开关电源本身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它可以利用电感和电容的特性,使频率为 50Hz 左右的交流电可以顺利通过滤波器,但高于 50Hz 以上的高频干扰杂波被滤波器滤除。因此,它又有另外一种名称,将 EMI 滤波器称为低通滤波器。 二、三相 EMI 滤波电路的设计参数 在设计三相 EMI 滤波电路时,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参数: 1.电流:根据电路的额定电流选择合适的电感值。通常情况下,三相滤波器的额定电流为 3A 至 1600A。 2.电感值:电感值的选择需要考虑电路的频率响应和滤波效果。一般来说,电感值越大,滤波效果越好,但同时会增大电路的体积和成本。 3.电容值:电容值的选择需要考虑电路的频率响应和滤波效果。通常情况下,电容值越大,滤波效果越好,但同时会增大电路的体积和成本。 4.滤波器的阻抗:滤波器的阻抗需要与电路的阻抗相匹配,以保证滤

波器能够有效地工作。 三、参数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在设计三相 EMI 滤波电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电感和电容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电路的滤波效果、体积、成本等因素。 2.滤波器的阻抗需要与电路的阻抗相匹配,以保证滤波器能够有效地工作。 3.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保证电路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 4.在选择电感和电容的材质时,需要考虑其对电磁干扰的抑制能力以及其本身的稳定性。 四、应用场景 三相 EMI 滤波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机房、开关电源、测控系统等领域。

EMI滤波器电路原理及设计

EMI滤波器电路原理及设计 引言 开关电源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系统中,但是开关电源易受到电磁干扰,产生误动作,且本身的高频信号也会引起大量的噪声,会污染电网环境,干扰同一电网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这样就对EMC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标。 分类: 开关电源中的电磁干扰(EMI)主要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通过正确的屏蔽和接地系统设计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传导干扰来说,加装EMI滤波器,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辐射干扰的抑制可以通过加装变压器屏蔽铜片。 EMI滤波器介绍 开关电源与交流电网相连,尽管开关电源是一个单端口网络,但具有相线(L),零线(N),地线(E)的开关电源实际上形成了两个AC端口,所以噪声源在实际分析中可以将其分解为共模和差模噪声源。火线(L)与零线(N)之间的干扰叫做差模干扰(属于对称性干扰),火线(L)与地线(E)之间的干扰叫做共模干扰(非对称性干扰)。在一般情况下,差模干扰幅度小、频率低、所造成的干扰较小;共模干扰幅度大、频率高,还可以通过导线产生辐射,所造成的干扰较大。 开关电源的EMI干扰源集中体现在功率开关管、整流二极管、高频变压器等,外部环境对开关电源的干扰主要来自电网的抖动、雷击、外界辐射等。 1.开关电源的EMI干扰源 开关电源的EMI干扰源集中体现在功率开关管、整流二极管、高频变压器等,外部环境对开关电源的干扰主要来自电网的抖动、雷击、外界辐射等。 (1)功率开关管 功率开关管工作在On-O ff快速循环转换的状态,dv/dt和di/dt都在急剧变换,因此,功率开关管既是电场耦合的主要干扰源,也是磁场耦合的主要干扰源。 (2)高频变压器 高频变压器的EMI来源集中体现在漏感对应的di/dt快速循环变换,因此高频变压器是磁场耦合的重要干扰源。 (3)整流二极管 整流二极管的EMI来源集中体现在反向恢复特性上,反向恢复电流的断续点会在电感(引线电感、杂散电感等)产生高 dv/dt,从而导致强电磁干扰。 (4)PCB 准确的说,PCB是上述干扰源的耦合通道,PCB的优劣,直接对应着对上述EMI源抑制的好坏。

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首先,要了解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我们需要了解电磁干扰的基本 特性。电磁干扰是指在电路中传输的电流和电压信号中引入噪声或干扰的 现象。电磁干扰可以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类型。传导干扰是指电 磁干扰通过导线或电路板上的传输线传播的干扰信号,而辐射干扰则是指 干扰信号通过电路中的元器件辐射到周围环境中。 为了抑制电磁干扰,EMI滤波器利用传输线理论来设计。传输线理论 是一种用于描述电磁波在导线或电缆中传播的理论。根据传输线理论,电 磁波在导线中的传播会受到电感和电容的影响。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电 感和电容器,并将它们组合成适当的电路结构,可以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滤 波作用。 1.频率响应:根据电磁干扰的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常见 的滤波器类型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2.阻抗匹配:为了最大限度地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需要具有与干扰 信号源或受干扰设备之间的阻抗匹配。阻抗匹配可以减少信号的反射和传 输损耗。 3.电感和电容的选择:根据频率响应和阻抗匹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 感和电容器。电感和电容器的数值越大,滤波器对干扰信号的抑制效果越好。 4.滤波网络的结构: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确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常 见的滤波器结构包括Pi型滤波器、T型滤波器、L型滤波器等。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进行电路仿真和实验测试来评估滤波器的性能。通过调整电感和电容的数值、调整滤波器的结构等方式,可以进一步优化滤波器的性能。 总结起来,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是基于电磁干扰的特性和传输线理论,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容器,并将它们组合成适当的电路结构,来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滤波作用。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考虑频率响应、阻抗匹配、电感和电容器的选择以及滤波网络的结构等因素,通过电路仿真和实验测试来评估滤波器的性能并进行优化。

EMI滤波器电路原理及设计

EMI滤波器电路原理及设计 EMI滤波器(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ilter)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的电路。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干扰产生的电磁辐射或者干扰信号,会对设备的正常操作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EMI滤波器通过选择性地传递或者屏蔽指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抑制。 一般来说,低通滤波器是指可以通过低于其中一特定频率的信号,而对高于该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滤波的电路。低通滤波器常用于消除高频电磁干扰。一个常见的低通滤波器电路是RC滤波器,由电容器和电阻器组成。电容器对于高频信号具有很大的阻抗,从而将高频信号绕过电路,实现滤波作用。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阻大小可以实现对于特定频率的信号滤波。 相比之下,高通滤波器是指可以通过高于其中一特定频率的信号,而对低于该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滤波的电路。高通滤波器常用于消除低频电磁干扰。一个常见的高通滤波器电路是RL滤波器,由电感器和电阻器组成。电感器对于低频信号具有很大的阻抗,从而将低频信号绕过电路,实现滤波作用。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阻大小可以实现对于特定频率的信号滤波。 除了RC和RL滤波器,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EMI滤波器电路,比如LC滤波器、二阶滤波器、传输线滤波器等,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在EMI滤波器电路的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滤波的频率范围,然后根据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其次,需要根据滤波器的阻抗特

性和传输线的特性来选择适当的元件值。还需要注意电路的功率和电流容量,以确保电路能够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EMI滤波器电路通常需要与其他电路结合使用,比如与电源、传输线路、信号线路等进行连接。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电路的布局和接线,以减少电磁干扰的传播路径。 总之,EMI滤波器电路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的重要电路,通过选择性地传递或者屏蔽指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抑制。在设计EMI滤波器电路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并根据电路的阻抗特性和传输线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元件值。此外,还需要注意电路的布局和接线,以减少电磁干扰的传播路径。

开关电源输入滤波电路的优化设计研究

开关电源输入滤波电路的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原有的输入滤波电路结构复杂,所用元器件较多,却还不能达到EMC指标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拓扑结构,并详细介绍了输入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电磁干扰电磁兼容输入滤波电路开关电源 一、引言 开关电源是通讯系统的动力之源,已在通信领域中达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高频率、宽频带和大功率,它自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电磁干扰(EMI)源,严重时会导致周围的电子设备功能紊乱,使通讯系统传输数据错误、出现异常的停机和报警等,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同时,开关电源本身也置身于周围电磁环境中,对周围的电磁干扰也很敏感(EMS),如果没有很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它也就不可能正常工作。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电磁兼容(EMC)环境,是确保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且也成为电子产品设计者的重要考虑因素。 不仅如此,国内外已有多种法规和标准对电子产品的电磁干扰限值和灵敏度作出规定和限制。欧共体有关EMC的委员会于92年制定了相关法令,96年开始生效,法令规定不符合EMC标准的产品不得进入市场,同时将EMC认证和安规认证作为产品认证的首要条件。我国信息产业部也多次召开电磁兼容标准论证会,并作出规定:2001年1月1日以后进入市场的产品必须有EMC标志。可见,电磁兼容(EMC)认证已是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并走出国门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由于以前设计的电源产品,对EMC重视不够,致使所有的电源产品几乎均超标,已经影响到公司电源产品的销售,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已是迫在眉睫。而影响电源EMC超标的主要原因就是:输入滤波电路的设计不合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介绍电源输入滤波电路设计方法的报道。本文首次对电源输入滤波电路设计方法进行全面、详细的讨论,提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滤波电路,并应用到我司的电源产品中。给出的测试结果和理论分析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二、输入滤波电路的拓扑结构优化设计 输入电路中主要包含五个元件:共模、差模电感,X、Y电容,放电电阻。输入滤波电路的设计,事实 上就是将这些元件如何进行组合的问题,但在进行组合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对输入滤波电路的要求 1.1双向滤波功能。 对电网开关整流器及开关整流器电网的干扰信号均有很好的滤波效果。 1.2 能抑制共模和差模干扰。 能抑制相线与相线、相线与中线之间的差模干扰及相线、中线与大地之间的共模干扰。工程设计中重点考虑共模干扰的抑制。为了抑制差模和共模干扰,通常的在滤波电路中同时包含有差模和共模电感,但基于以下原因差模电感可去掉: (1)共模干扰的影响更大,而差模干扰的影响要小得多。一方面同样程度的共模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所产生的电磁场辐射高出差模3—4个量级;另一方面,共模干扰信号通过机壳或地阻抗的传导和耦合对其它的电源和系统也会产生干扰。 (2)共模电感中含有差模的成分。共模电感存在漏感且其两线圈不可能完全对称,所以其本身就可起到差模电感的作用,能抑制电路中的差模干扰。 (3)电容的选择有利于抑制差模干扰。差模(X)电容通常比共模(Y)电容大得多。

开关电源直流EMI滤波器的设计及实现

开关电源直流EMI滤波器的设计及实现 李金,粟梅,杨文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介绍了基于二端口网络理论的开关电源直流EMI滤波器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该原理适合于任何滤波器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滤波效果。 关键词:EMI滤波器;输入导纳;输出阻抗 0 引言 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电子仪器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性能上,更加安全可靠;功能上,不断增加;使用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积上,要日趋小型化。这使得具有众多优点的开关电源在计算机、通信、航天、彩色电视等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开关稳压电源中,开关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其交变电压和电流会通过电路的元器件产生很强的尖峰干扰和谐振干扰。这些干扰严重地污染了市电电网,影响了邻近电子仪器及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由于这一缺点,使得开关电源无法应用于一些精密的电子仪器中,因此,尽量降低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提高其使用范围,是从事开关电源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应用了二端口网络的原理,对开关电源中直流EMI滤波器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直流EMI滤波器设计的一般方法及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1 基于二端口网络直流EMI滤波器的设计 目前广泛使用的开关电源,无论单桥式、推挽式、半桥式、全桥式都可以归纳为图1所示的形式(以单相为例)。 图1 开关电源的一般性原理图 由图1可以看出,通过对直流EMI滤波器的配置,可以改变电路的等效阻抗,进而达到预期的滤波效果。 直流EMI滤波器双端口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其混合参数方程为 (1) 式中:g11为输入导纳; g22为输出阻抗; g12为反向电流增益;

(word完整版)emi滤波器设计规范

EMI滤波器设计规范 一、目的: 1、抑制设备内部EMI,通过电源线,对电网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通过EMC的传导和辐射试验测试; 2、抑制电网和外部设备EMI通过电源输入线对设备的干扰,通过EMC的抗扰度试验测试; 二、参考标准: GJB 151A-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GB/T 17626.1-1998 电磁兼容实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实验总论 GB 17625.1-2003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镇≤16 A) GB/T 14472—1998 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固定电容器 三、设计原则: 1、阻抗失配原则:源内阻是高阻抗的,则滤波器的输入阻抗就应该是低阻抗的,反之也同样成立; 2、干扰分离原则: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分开测量,分开设计滤波参数; 四、设计要求: 1)规定要求的阻带频率和阻带衰减;(满足某一特定频率f stop有需要H stop的衰减); 2)对电网频率低衰减(满足规定的通带频率和通带低衰减); 3)低成本. 五、滤波器模型及阻抗失配端接要求: 滤波器设计一般含有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如果差模电感以共模电感的漏感代替,设计电路为下图: N 2 C Y 2 C Y 1 C Y 1 C Y 1 C X2 C X L 图1:EMI滤波器典型结构

设计电路的模型为下图 50Ω50Ω CX1 CY LC CX2 CY L N LD 骚扰源 图2:一般模型 共模模型如下 25Ω 2CY L N 共模LC LD/2 噪声 图3:共模模型 L CM =LC+LD/2 (1) C CM =2CY (2) 2Cy L 21 )2Cy 2/LD (LC 21f C CM R,⨯≈+= ππ (LC 〉〉LD/2) 差模模型如下: 100Ω CY/2 L N 共模 LC 2LD 噪声 CX1 CX2 图4:差模模型 L DM =2LD+LC (3) C DM =C x1/2=C x2/2(4) (C Y /2可省略) X1 C DM DM R,)C L L 2(2 21f +⨯ =π 差模和共模的衰减曲线如下:

EMC滤波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整理【WENDA】

第一章开关电源电路—EMI滤波电路原理 滤波原理:阻抗失配;作为电感器就是低通(更低的频率甚至直流能通过)高阻(超过一定频率后就隔断住难于通过)(或者是损耗成热消散掉),因此电感器滤波靠的是阻抗 Z=(R^2+(2ΠfL)^2)^1/2。也就是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R涡流损耗,频率越高越大,直接把杂波转换成热消耗掉,这种滤波最干净彻底;一个是2ΠfL 这部分是通过电感量产生的阻挡作用,把其阻挡住。实际都是两者的结合。但是要看你要滤除的杂波的频率,选择合适的阻抗曲线。因为电感器是有截止频率的,超过这个频率就变成容性,也就失去电感器的基本特性了,而这个截止频率和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分布电容关系最大,因此要滤波更高的频率的干扰,就需要更低的磁导率,更低的分布电容。因此一般我们滤除几百K以下的共模干扰,一般使用非晶做共模电感器,或者10KHZ以上的高导铁氧体来做,这样主要使用阻抗的WL这一方面的特性,主要发挥阻挡作用。电感器滤波器是通过串联在电路里实现。撒旦谁打死多少次顺风车安顺场。 因此:共模滤波电感器不是电感量越大越好主要看你要滤除的共模干扰的频率范围。先说一下共模电感器滤波原理共模电感器对共模干扰信号的衰减或者说滤除有两个原理,一是靠感抗的阻挡作用,但是到高频电感量没有了,然后靠的是磁心的损耗吸收作用;他们的综合效果是滤波的真实效果。当然在低频段靠的是电感量产生的感抗.同样的电感器磁心材料绕制成的电感器,随着电感量的增加,Z阻抗与频率曲线变化的趋势是随着你绕制的电感 器的电感量的增加,Z 阻抗峰值电时的频率就会下降,也就是说电感量越高所能滤除的共模干扰的频率越低,换句话说对低频共模干扰的滤除效果越好,对高频共模信号的滤除效果越差甚至不起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滤波器使用两级滤波共模电感器的原因一级是用低磁导率(磁导率7K以下铁氧体材料甚至可以使用1000的NiZn材料) 材料作成共模滤波电感器,滤出几十MHz或更高频段的共模干扰信号,另一级采用高导磁材料(如磁导率10000\15000 的铁氧体材料或着非晶体材料)来滤除1MHz以下或者几百kHz的共模干扰信号。因此首先要确认你要滤除共模干扰的频率范围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滤波电感器材料. 电容的阻抗是Z=-1/2ΠfL那么也就是频率越高阻抗绝对值越小,那么就是高通低阻,就是频率越高越能通过,所以电容滤波是旁路,也就是采用并联方式,把高频的干扰通过电容旁路给疏导回去。

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1 电磁干扰滤波器的构造原理及应用 1.1 构造原理 1.2 根本电路及其典型应用 电磁干扰滤波器的根本电路如图1所示。 电磁干扰的屏蔽方法 EMC问题常常是制约中国电子产品出口的一个原因,本文主要论述EMI的来源及一些非常具体的抑制方法。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一种器件、设备或系统的性能,它可以使其在自身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同时不会对此环境中任何其他设备产生强烈电磁干扰(IEEE C63.12-1987)。〞对于无线收发设备来说,采用非连续频谱可局部实现EMC性能,但是很多有关的例子也说明EMC并不总是能够做到。例如在笔记本电脑和测试设备之间、打印机和台式电脑之间以及蜂窝和医疗仪器之间等都具有高频干扰,我们把这种干扰称为电磁干扰(EMI)。EMC问题来源 所有电器和电子设备工作时都会有间歇或连续性电压电流变化,有时变化速率还相当快,这样会导致在不同频率内或一个频带间产生电磁能量,而相应的电路那么会将这种能量发射到周围的环境中。

EMI有两条途径离开或进入一个电路:辐射和传导。信号辐射是通过外壳的缝、槽、开孔或其他缺口泄漏出去;而信号传导那么通过耦合到电源 .... .、信号和控制线上离开外壳,在开放的空间中自由辐射,从而产生干扰。 很多EMI抑制都采用外壳屏蔽和缝隙屏蔽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大多数时候下面这些简单原那么可以有助于实现EMI屏蔽:从源头处降低干扰;通过屏蔽、过滤或接地将干扰产生电路隔离以及增强敏感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等。EMI抑制性、隔离性和低敏感性应该作为所有电路设计人员的目标,这些性能在设计阶段的早期就应完成。 对设计工程师而言,采用屏蔽材料是一种有效降低EMI的方法。如今已有多种外壳屏蔽材料得到广泛使用,从金属罐、薄金属片和箔带到在导电织物或卷带上喷射涂层及镀层(如导电漆及锌线喷涂等)。无论是金属还是涂有导电层的塑料,一旦设计人员确定作为外壳材料之后,就可着手开始选择衬垫。 金属屏蔽效率 可用屏蔽效率(SE)对屏蔽罩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其单位是分贝,计算公式为 SE dB=A+R+B 其中A:吸收损耗(dB) R:反射损耗(dB) B:校正因子(dB)(适用于薄屏蔽罩内存在多个反射的情况) 一个简单的屏蔽罩会使所产生的电磁场强度降至最初的十分之一,即SE等于20dB;而有些场合可能会要求将场强降至为最初的十万分之一,即SE 要等于100dB。 吸收损耗是指电磁波穿过屏蔽罩时能量损耗的数量,吸收损耗计算式 .... .为

单片机技术应用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典型电路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典型电路 EMI滤波器: 标准的EMI滤波器通常由串联电抗器和并联电容器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其作用是允许设备正常工作时的频率信号进入设备,而对高频的干扰信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低通滤波器: EMI滤波器是一种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低通滤波器,它能让低频的有用信号顺利通过,而对高频干扰有抑制作用。 EMI滤波器的典型结构图 EMI滤波器的典型结构如图所示。 作用: EMI滤波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抑制高频干扰 抑制交流电网中的高频干扰对设备的影响; 2.2、抑制设备干扰 抑制设备(尤其是高频开关电源)对交流电网的干扰。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典型电路: 开关电源典型电路 开关电源为减小体积、降低成本,单片开关电源一般采用简易式单级EMI滤波器,典型电路图1所示。图(a)与图(b)中的电容器C能滤除串模干扰,区别仅是图(a)将C接在输入端,图(b)则接到输出端。图(c)、(d)所示电路较复杂,抑制干扰的效果更佳。图(c)中的L、C1和C2用来滤除共模干扰,C3和C4滤除串模干扰。R为泄放电阻,可将C3上积累的电荷泄放掉,避免因电荷积累而影响滤波特性;断电后还能使电源的进线端L、N不带电,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图(d)则是把共模干扰滤波电容C3和C4接在输出端。 EMI滤波器能有效抑制单片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图中曲线a为加EMI滤波器时开关电源上0.15MHz~30MHz传导噪声的波形(即电磁干扰峰值包络线)。曲线b是插入如图1(d)所示EMI滤波器后的波形,能将电磁干扰衰减50dBμV~70dBμV。显然,这种EMI滤波器的效果更佳。 干扰抑制曲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