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秦国历史

战国七雄之秦国历史

秦起源于今天水地区,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今天水市,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多位国君在对西戎的战争中战死,长期的征伐使

秦人尚武善战,同时为拱卫中原做出了一定贡献。国君为嬴姓、赵氏。秦最初的领地甘肃

东南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穆公时开始参与中原争霸。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

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直到商鞅变法才复兴崛起。前325年秦

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国正式超过楚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前246年秦王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

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前207年,亡于秦末农民战争。

·简介

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秦国为嬴姓,以国为氏是为秦氏。秦

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当为少昊氏之后,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

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

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

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人善战,但一直到

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

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

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

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

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商

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期以后最为强大的国家。虽然后来商鞅被车裂而死,新法却并未废止。

·兴盛时期

【位列诸侯】

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秦暴霜露、斩荆棘,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环境,实力与日

俱增。

前771年,西周王朝周幽王之子宜臼敌通犬戎,犬戎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犬戎大军盘踞于镐京,王子宜臼召集诸侯勤王,秦襄公与卫武公、晋文侯、郑武公共襄义举,驱犬戎,保社稷。

前770年,宜臼即位为周平王,平王慑于犬戎之威,决意东迁洛邑以避其锋,秦襄公

为周王室开路,护卫周王至新都。平王因秦襄公之功,始封秦为诸侯,并许之“戎无道,

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秦襄公得到了周王室的空头支票,谁也没有想到仅仅20年,秦襄公以及他的儿子秦

文公就让这个支票兑现了。

【秦晋之好】

秦文公之后,又经数代国君的努力,在谋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讨伐西戎之战中节节

胜利,歧丰之地皆纳其下,又先后灭荡社戎,击败邽、冀两戎部,征彭戏戎,兵临华山,

收复杜、郑之地,灭小虢,版图一直推进至关中东端。秦德公元年秦迁都城至雍。至此,

秦人经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已占有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实现崛起,成为西方新

兴强国。

秦宣公时,秦军与刚刚统一不久、与自己同样处在高速扩张状态中的晋国发生边境冲突。秦宣公、秦成公皆非长命,幼弟任好立,是为秦穆公。秦穆公很有雄心,为了使晋国

亲于秦,先后拥立晋惠公、晋文公来安定晋国的混乱局面,本想立晋文公已达到控制晋国

的目的,最后晋文公反借秦之力而强大晋国、称霸中原,为秦国未来的不得志种下了恶果。

【称霸西戎】

秦穆公意欲插手中原,却不料中途被晋所阻,崤之战中秦军主力全军阵亡,秦穆公染

指中原的计划破产。此时晋国正处于君明臣贤、国富民强的巅峰时期。穆公果断的调整国策,将战略目标定在西戎的游牧部族。王官之役后,秦穆公将矛头指向西戎,史载“益国

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穆公稳定了自己的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

国的基础。

·大国崛起

【商鞅变法】

前361年,秦献公寿终正寝,其子渠梁立,是为秦孝公。孝公即位之初,对秦之衰痛

心疾首,乃下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国人卫鞅

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术,孝公甚喜,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实施变法。

卫鞅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

央集权,重视农产,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

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傲视于西方。

【惠文称王】

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驷立,是为秦惠文王。这时受商鞅新法“迫害”而被剥夺

政治特权的旧贵族一起发难,发起针对商鞅的反攻倒算。秦惠文王为了缓和矛盾,拿出商

鞅作替罪羊,车裂商鞅。商鞅虽死,但“秦法未败”。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

国策,对外发展。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秦军联韩魏攻打齐楚,败义渠国,吞并巴蜀,掌控了对山

东诸侯作战的战略主动权。

【四雄并立】

经历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努力,蚕食三晋,席卷荆楚,已初露一统之端倪。

魏国经魏惠王时代的消耗,国力匮乏,在秦、赵、楚、齐等大国的夹攻下,衰落了,

魏惠王晚年,三晋当中赵肃侯已经取代魏国成为了三晋的领军人。赵肃侯、赵武灵王父子

一生征战,使赵国雄踞北方。

齐国与秦国不接壤,得以独立发展,在对抗强魏的过程中与秦国是牢靠的战略伙伴,

田氏代齐后,经齐威王、齐宣王、以及齐愍王前期的80年开发,齐国富甲一方,与秦成

东西并立之势。楚国的吴起变法曾经令楚国强盛一时,楚悼王死后,新法基本被废,由

于楚国本就雄厚的国底,再经历楚宣王、楚威王之耕耘,楚国于前333年,大败越王无疆,并吴越之地,天下震动。

【昭王称霸】

前307年,秦武王气绝而亡,诸公子争力,穰侯魏冉欲立芈八子之子悝,赵武灵王趁

秦乱而谋之,于燕立赵稷,秦人纳之,是为秦昭王。昭王幼,芈八子为太后,穰侯摄政。

前293年,韩魏欲攻秦,秦将白起战于伊阙河南洛阳南,大败二国联军,斩24万人,掳魏韩联军统帅魏国大将犀武。

前283年,燕赵之相乐毅率三晋、秦、燕五国之兵而攻齐,陷齐70余城,后田单虽

复国,然田齐衰败大势已定。

前278年,秦将白起出武关伐楚,次年攻入楚国腹地,陷郢都,楚卒溃败不能战,楚

顷襄王迁都陈丘以避秦军之锋。

自此齐、楚俱衰,天下已成秦、赵相争之势。前270年,秦王稷见欺于赵惠文王,昭

王怒,攻赵阏与,赵将赵奢于阏与大败秦军。

秦昭王知赵之强方锐,不可与之争,乃用范雎为相,迫宣太后归政,逐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范雎出谋“远交近攻”,昭王以为然,定为国策。

前260年,秦昭王攻韩,韩割上党以赂秦,上党降赵。秦昭王怒,欲夺上党。赵起倾

国之兵以拒秦,秦调关中之卒以攻赵,两军对峙于长平,赵廉颇不能退秦,王龁不能败赵,相持数年。

赵孝成王以赵括为将,秦昭王秘遣白起为帅,赵括攻秦不克,赵军粮道被截,反被秦

军所围46天,赵括战死,白起坑杀赵军40万于长平。赵国一蹶不振。旷日持久的长平之

战以赵国的惨败,秦国的险胜而告终,秦国的最后对手被击溃,统一天下终成定局。

·国家统一

前230年秦灭韩;

前228年秦攻占赵都邯郸;

前225年秦灭魏;

前223年秦灭楚;

前222年秦灭燕、赵;

前221年秦灭齐,秦王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秦国灭亡

秦始皇死后,赵高勾结胡亥与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并赐秦始皇长子扶苏死。

秦二世胡亥昏庸,没有秦始皇对各地反抗力量的驾驭力。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

广因可判死罪的失职而领导民工起义。反秦斗争随后由项羽与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中攻秦。这时赵高杀丞相李斯,杀二世,立始皇弟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楚将、诸侯上

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灭殆尽。公元前206年楚将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

楚军入住咸阳,秦国灭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秦国历代国君

秦国历代国君 秦的祖先,是颛顼帝的后代孙女脩。秦出赢姓,奉少皞为上帝。 始出西垂大夫——秦仲立三年,周宣王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周宣王乃使秦仲长子庄公伐西戎,破之。于是,周宣王奉土地于秦仲的后代,并追封秦仲为西垂大夫。 自此,秦开始有封地,秦于是乎就开始在这弹丸之地扎根发芽! 襄公立国——庄公继位四十四年,其子襄公代立。因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诸侯皆不往独襄公将兵救周,并拥立周平王。于是,周平王奉襄公为诸侯,赐其岐以西的土地。 襄公以其英明与忠诚终于为某的诸侯之为,从此秦有了自己的国家,发展更是神速的进行着。 文公——襄公十二年在伐西戎的至岐的路上死了,然后其子文公立。文公十年设祭祀的宗庙,十三年,开始设史官记事,十六年,继其父继续伐西戎,大败西戎,奉地也扩到了岐。十九年,得陈宝地。二十年,法制开始健全。四十八年,文公的太子卒,太子的儿子立为太子。文公五十年卒,其孙宁公立。 文公五十年的作为可不小,让秦这个诸侯国更像个国家了,建太庙,建立国家制度,秦国开始更完善了。不过文公也是很能活的,把他儿子都熬死了。文公应该是挺喜欢他的太子的,不然也不会再其死后坚持立十岁的孙子宁公,要知道他做了那么多年的国君,他的儿子也大都成年或中年了,这个时候居然立十岁的孩子为国君,这可是很冒风险的。(也说不好,他的公族都是深明大义的人,甘愿匍匐于十岁孩子麾下) 宁公——这孩子没多大成就,迁都平阳,灭了荡氏(西戎一支),在位十二年就死了,二十二岁也算是英年早逝。 宁公生三子,长子武公,次子德公,再次之出子。 宁公卒,长子武公立,结果应该是年龄太小,大权尚不能掌握,结果被世族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了。立出子。 出子——这孩子挺可怜,五岁立,也就是个傀儡,在位六年被上三人杀了。 出子死,三父等人又立武公为国君。(迷惑)这三人是找抽吗?不过,秦国的世族似乎开始作乱了。归根还是应该是文公立宁公为国君,不合礼仪,还是引起了大家的不满。(真怀疑宁公的死真的是自然死亡吗?) 武公——这孩子长大了有城府了,做国君后蛰伏了三年,诛杀了三父等而夷三族。十年,灭了邽,冀戎族,十三年,灭了郑,虢。二十年,武公死了,还开了用活人陪葬的先例。

战国七雄的故事.doc

战国七雄的故事 战国七雄的故事 【典故】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了的界线,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403年)为起始标记,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场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兼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平日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秦 秦国在春秋末期是气力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求改变这种场面。前三六一年,秦孝公命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组织民户、嘉奖战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革新,使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第一大国。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普遍被秦人接受,成为今后秦国政策的底子。就在商鞅变法的同年,秦国灭蜀,至此,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天府雄国"。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经济政治前提,使之完

全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前提。 韩 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在"三家分晋"之后才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它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占据军事要道,故而连年争战不停。公元前三五八年,韩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执行苛刻政治,使韩的国力临时获得增强,但没过多久便又陷入衰落。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秦祛除的国家。 魏 魏国与韩国相同,也是由晋割裂出的国家之一,而且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加之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很快强盛起来。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前三五四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援军援赵,击败赵国。后来,齐国以田忌为上将、孙膑为智囊以"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直至其被秦国死亡。 赵 赵国是"三家分晋"所形成的第三个国家,它都于邯郸,与齐、燕相临。战国后期,赵国因有名相蔺相如、上将廉颇等大臣忠心为国,使赵国颇为强盛。而有关廉颇、蔺相如二人"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也被后人传为美谈。在廉颇、蔺相如辅佐的十年中,强秦一直未敢对赵国用兵,直至前二六零年,秦上

秦国世系简介

秦国世系简介 肖营子高级中学唐友整理 秦国,中华远古诸侯争霸时代十二王国之一。 秦国与赵国的先祖同为商王子太戊的车正中衍。 中衍的先祖是颛顼帝的远代孙女女修,女修误吞玄鸟蛋怀孕,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与少典氏女子女华结婚,生下了儿子大费。 大费是舜帝朝中的大臣,曾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姓为赢,始为赢姓。大费生有二子,长子叫大廉,是鸟俗氏的祖先;次子叫若木,是费氏的祖先。若木的玄孙名叫费昌,他的子孙一部分生活在中原,一部分生活在夷狄地区。 费昌在夏桀时弃夏奔商,替成汤驾车。他的玄孙有两位比较出名,一个叫孟戏,一个叫中衍。中衍能征善战,商王子太戊任命他为车正。此后中衍的后代一直是商王朝的诸侯。 中衍的玄孙名叫中潏,中潏的儿子名叫蜚廉。蜚廉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恶来,是秦国人的祖先;次子名叫季胜,是赵国人的祖先。他们都生活在商王朝末年。 恶来天生神力,是商纣王的得力大将。周武王灭商时,周武王以恶来“助纣为虐”为由把他杀了。恶来为秦国先祖的第一世。 恶来死后传宗于儿子女防,为二世。 女防死后传宗于儿子旁皋,为三世。 旁皋死后传宗于儿子太几,为四世。 太几死后传宗于儿子大骆,为五世。 大骆死后传宗于儿子非子,为六世。 恶来之后五世,因无封爵,皆依附于季胜的后人,改姓赵氏。 非子居住在犬丘(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因为他善于养马,周孝王命他于汧(今陕西宝鸡市陇县东南)渭(今陕西咸阳市北)之间为王室养马,马群大增。周孝王因他养马有功,封他于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复赐姓为赢,其地为西周的附属小国,号为秦赢。 春秋五霸夺盟,战国七雄争胜;当年八百诸侯,唯有大秦独赢。秦王朝最雄壮的故事写在关中平原,最悲惨的故事刻在了长城脚下,秦人的发祥之地却在清水秦亭。有诗云:大陇西来万岭横,秦亭何处觅荒荆。非子考牧方分土,陇右山川尽姓嬴。 从秦非子到秦庄公,秦人先后有五代首领以“秦”为根据地惨淡经营,致力农牧,在同西戎的对峙交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这里居住生息了三百余年。这个“秦”就是后来的秦亭,其故址在今清水县东北秦亭铺乡秦子铺村。 非子秦赢为秦建国的首任君,他死后传位给儿子秦侯。 秦侯为二任君,在位虚记十一年(前858——前848)卒,传位于儿子秦公伯。 秦公伯为三任君,在位虚记四年(前848——前845)卒,传位于儿子秦仲。 秦仲为四任君,在位虚记二十四年(前845——前822)卒,周宣王命他领兵征讨西戎,被西戎人杀死。他的儿子秦庄公袭爵。 秦庄公为五任君,在位虚记四十五年(前822——前778)卒,传位于儿子秦襄公。 秦襄公为六任君,在位虚记十三年(前778——前766),在率军讨伐西戎时,战死在岐山(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东北),他的儿子秦文公袭爵。

战国七雄之秦国历史

战国七雄之秦国历史 秦起源于今天水地区,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今天水市,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多位国君在对西戎的战争中战死,长期的征伐使 秦人尚武善战,同时为拱卫中原做出了一定贡献。国君为嬴姓、赵氏。秦最初的领地甘肃 东南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穆公时开始参与中原争霸。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 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直到商鞅变法才复兴崛起。前325年秦 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国正式超过楚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前246年秦王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 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前207年,亡于秦末农民战争。 ·简介 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秦国为嬴姓,以国为氏是为秦氏。秦 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当为少昊氏之后,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 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 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 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人善战,但一直到 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 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 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 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 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商 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期以后最为强大的国家。虽然后来商鞅被车裂而死,新法却并未废止。 ·兴盛时期 【位列诸侯】

中国古代秦朝历史概述

中国古代秦朝历史概述 中国古代历史中,秦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它不仅统一了中国,还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秦朝的历史进行概述,让读者对这一朝 代有更全面的了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大一统国家,统一战国七雄, 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秦始皇嬴政是秦朝的创 立者,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秦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实行的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三 十六个郡,每郡设立一名太守。这样一来,中央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地 控制地方,并且更好地管理和调动各地的资源。这种行省制度的推行,为后来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制度提供了范本。 秦朝还实行了严密的法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其中,最著 名的就是始皇帝下令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为小篆。这些改革加强了中 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为秦朝的稳定和统一打下了基础。 除了政治改革,秦朝还大力发展经济。秦朝一方面推行平均地税制,为国家财政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农业经济,提 倡农耕生产和灌溉工程。这些经济制度的改革,对秦朝的国家发展和 财富积累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文化方面,秦朝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始皇帝下令修建了著名的 万里长城,以防御北方的侵袭。同时,他还下令修筑了一座规模宏大、

气势磅礴的陵墓,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兵马俑。这些文化建筑和艺术 品不仅展示了秦朝的雄伟和辉煌,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秦朝也有一些问题和挑战。尽管秦朝的统一政权在短时间内 实现了大一统,但在统一的过程中,秦朝对其他国家实行了残暴而高 压的统治。这使得秦朝在统一的后期面临着很多的不满和反抗。 此外,秦朝的治理手段也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焚书坑儒的政策导 致了众多文化知识的丧失,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此外,秦朝还 实行了苛捐杂税的政策,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综上所述,秦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它的统一政权、改革措施和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秦朝也存在一些 问题和挑战,但其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历史上的辉煌篇章。通过深入 了解秦朝的历史,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的现代社会和文化。

战国时期秦国的历史

战国时期秦国的历史 ·简介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汉族古称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商朝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 贵族。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乱而遭到西周统治者的惩罚,被迫西迁,嬴姓部 族因此沦为奴隶。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 在戌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来越衰败,不得不依靠秦人来稳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 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 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国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直到 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 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秦国多位君王死于讨伐西戎,秦人与戎人常年交战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战。战国初魏国 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巴蜀,从此秦国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前246年,秦王 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改革制度 【中央集权】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 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 【中央机构】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秦朝的发展历程

秦朝的发展历程 秦朝的发展历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国家建立与统一、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和军事改革。 1.国家建立与统一 秦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秦穆公嬴任好通过不断征战,扩大了秦国的领土。然而,秦朝的真正崛起始于公元前356年,当时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在秦始皇嬴政的统治下,秦国最终实现了六国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秦朝。 2.政治改革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他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个郡,每个郡再分为若干个县。这种制度使得中央政府可以直接控制地方行政,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外,秦朝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秦律》。 3.经济改革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首先,秦始皇废除了旧有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其次,秦朝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将土地收归国有,并允许农民租种国有土地。此外,秦朝还修建了众多基础设施如长城、灌溉系统等,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4.文化改革 秦朝统一后,为了推行儒家思想和文化,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的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也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此外,秦朝还实行了文字统一制度,推广标准化的汉字,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5.军事改革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秦朝实行了军事改革。首先,秦始皇建立了强大的常备军,实行征兵制以扩充军队。其次,秦朝实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此外,秦朝还修建了长城等防御工事以抵御外敌入侵。 总的来说,秦朝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变革和进步的历史时期。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故事战国七雄

历史故事战国七雄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从古至今无明了的界线,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403年)为起始标记,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场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周天子被兼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平日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秦 秦国在春秋末期是气力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求改变这种场面。前三六一年,秦孝公命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重回了其快速产业发展发展的阶段。商鞅在十年民间组织的时间里通过实行组织民户、嘉奖战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比较文学的制与革新,使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第一大国。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阵营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普遍却被秦人知会,成为今后秦国政策的底子。就在商鞅变法的年,秦国灭蜀,至此,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天府雄国”。加之商鞅创造变法所创造的世界经济政治前提,使之完全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前提。 韩 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在“三家分晋”之后才有望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它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占据军事要道,故而连年正

面交锋不停。公元前(www。dudub。com)三五八年,文侯韩昭侯使用 法家的申不害为相的,执行苛刻政治,使韩的国力临时获得增强,但 没过多久又又陷入衰落。英法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宋祛除的国家。 魏 魏国与韩国相同,也是混杂由晋割裂出该的国家之一,而且 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加之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很快势微。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 大梁(今河南开封),从而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前三五四年,魏 国出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援军援赵,击败赵国。后来,齐国以田忌为 上将、孙膑为智囊以“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以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直至其被秦国死亡。 赵 赵国是“三家分晋”所形成的第三个国家,它都于邯郸,与齐、燕相临。战国后期,赵国因知名相蔺相如、上将廉颇等大臣忠心 多榔,使赵国颇为强盛。而有关廉颇、蔺相如二人“完璧归赵”和 “负荆请罪”的故事也被前人传为美谈。在廉颇、蔺相如辅佐的十年 中会,强秦一直未敢对郑国用兵,直至前二六零年,隋而令上将白起 用离间计使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为将,才于长平击败赵军,诛杀其 士卒达四十万。使秦以此为契机,逐步祛除六国,统一全国。 燕

战国七雄之秦国东略

战国发展到中期,秦楚燕韩赵魏齐齐国之间的争霸斗争更为激烈。尤其是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279年之间。开始是秦齐楚三大强国鼎立的局面,而后首先是齐国攻占了燕国很大一块土地,几乎灭掉了燕国,然后是燕国复仇灭掉了齐国,虽然齐国在田单的率领下复国,但是已经元气大伤,失去了和秦国抗衡的能力。再就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军事大盛,强势崛起,成为了能抗衡秦国的重要国家。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去世,张仪被排挤。公元前310年,秦武王继位。举鼎绝膑的故事说的就是秦武王。 秦武王上台时,秦国大盛,东方国家皆宾从于秦。秦武王对左丞相甘茂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甘茂是个贤臣,谏武王,害大于利。武王不听,甘茂为了打通去洛阳的道路,攻打了韩国的宜阳。而后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宣太后上位,宣太后是楚国人,惠王之妃,秦昭王生母。有个弟弟叫魏冉。秦武王死后,在魏然的辅佐下,宣太后立了昭王(武王弟弟)。魏冉掌了实权。宣太后主政。 义渠是生活在秦国周边的人群,为秦国的肘腋之患,而宣太后通过色诱诱杀义渠王。解决了义渠问题。 而在宣太后和魏冉主政的二十几年期间,为秦国制订了正确的大政策。 宣太后为了讨好楚怀王,就把庸还给了楚王,秦楚关系大好,然后秦国开始伐韩魏。韩魏对楚国大恨,联合了齐国攻伐楚国。楚国人就派自己的太子横(顷襄王)来秦国做人质,让秦国帮忙,而太子横

子在秦国打死了秦国一个大夫,逃回了楚国。秦国伐楚。归还韩魏的一些土地,联合起来伐楚。楚国又把太子横放到了齐国做人质,而秦国怕楚国和齐国联合,就给楚怀王写信: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此时屈原建议联齐,但是楚怀王不听,前往秦国和议,被秦国囚禁,活活被气死。楚国立了顷襄王。秦国发兵大伐楚国。在伐楚之前秦国想称帝,于是联合齐国一起称帝,结果苏秦建议齐闵王不能称帝。而秦国称帝,东方诸侯燕赵韩魏齐联合伐秦。而齐国灭宋国,惹来了五国转而伐齐。此时,秦国见机开始大规模伐楚。

中国古代的战国七雄

中国古代的战国七雄 中国古代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割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了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 1. 秦国 2. 齐国 3. 楚国 4. 魏国 5. 韩国 6. 赵国 7. 燕国 这七个国家之间不断进行战争与争斗,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增添了许多戏剧性与传奇色彩。下面我将简要介绍每一个国家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终取得胜利并统一中国的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朝。秦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出色的政治手腕而著称,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废除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等。秦国还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齐国是战国七雄中最早崛起的国家之一,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齐国在战国时期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齐国还以 孟子等学者的出现而成为了中国思想文化的中心。然而,齐国在战国 时期的势力逐渐衰弱,最终被秦国所灭。 楚国位于中国的中南部,是一个以水泽地带为主的国家。楚国有着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以及强大的水军。楚国的军队在战国时 期多次和秦国展开激烈的战争,并实施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的改革。 然而,在赤壁之战后,楚国的势力逐渐衰落,最终被秦国所灭。 魏国位于中国的北方,历史悠久,文化荟萃。魏国在战国时期以其 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政治战略而被称为“兵家之国”。魏国多次和秦、赵、韩三国展开战争,最终被韩国所灭。 韩国位于中国的东北,是一个以农业和冶铁业为主的国家。韩国在 战国时期通过对外扩张和内部改革,逐渐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韩 国曾与秦国达成同盟,共同对抗赵国和魏国。然而,韩国在与赵国的 战争中失利,最终被赵国所灭。 赵国位于中国的北部,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之一。赵国在战国时期 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出色的政治手腕而闻名,曾多次与秦、韩两国 展开激烈的战争。然而,赵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最终 被秦国所灭。 燕国位于中国的东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燕国在战国时期以 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政治家而著名。然而,燕国在与秦国的战 争中逐渐失利,最终被秦国所灭。

战国七雄——战国诸国简述

战国七雄——战国诸国简述 战国七雄——战国诸国简述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的界限,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403年)为起始标志,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通常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秦 秦国在春秋末期是力量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图改变这种局面。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组织民户、奖励军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使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第一大国。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广泛被秦人接受,成为此后秦国政策的基础。就在商鞅变法的同年,秦国灭蜀,至此,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天府雄国”。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经济政治条件,使之完全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 韩 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在“三家分晋”之后才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它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占据军事要道,故而连年争战不断。公元前三五八年,韩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执行苛刻政治,使韩的国力暂时得到加强,但没过多久便又陷入衰落。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秦消灭的国家。

艺术中国 魏 魏国与韩国相同,也是由晋分裂出的国家之一,并且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加之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很快强大起来。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将国都从 安邑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前三五四年,魏国发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救兵援赵,击败赵国。后来,齐国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以“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直至其被秦国灭亡。 赵 赵国是“三家分晋”所形成的第三个国家,它都于邯郸,与齐、燕相临。战国后期,赵国因有名相蔺相如、大将廉颇等大臣忠心为国,使赵国颇为强大。而有关廉颇、蔺相如二人“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艺术中国 在廉颇、蔺相如辅佐的十年中,强秦一直未敢对赵国用兵,直至前二六零年,秦大将白起用离间计使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为将,才于长平击败赵军,杀其士卒达四十万。使秦以此为契机,逐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燕 燕国原是北方的一个小国,因其远离中原,使之得以相对安宁,并无太多战事。所以春秋末期燕国已成为北方的大国。至燕太子丹的时代,太子因见秦国强大,早晚会对燕国的统治不利,于是谴刺客荆轲刺杀秦王,不料,荆轲被秦王斩于殿上。太子丹行刺未果,反而使秦王对燕深恨不已,秦王赢政于前二二六年功下燕都蓟(今北京)了,消灭了燕国。齐

战国七雄历史资料

战国七雄历史资料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 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革。而战国七雄则是这个时期的重 要角色之一,他们相互间的角力、争斗、联盟和战争塑造了战国时期 的格局。本文将为您带来战国七雄的历史资料,让我们深入了解这段 令人着迷的历史时期。 一、秦国 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终崛起并统一中国的强国。秦国起初只是一个 弱小的边境诸侯国,但随着秦孝公、秦穆公等一系列有能力的君主的 继位,秦国逐渐扩大了其势力范围。秦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增强,这得益于秦国的军事改革和墨子的思想影响。墨子提倡兵器精良、士 卒强悍、军纪严明等观念,对秦国的军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国势力不断扩张,先后击败了战国七雄中的韩国、魏国、楚国等 国家。最终,秦国一统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封建帝国。 二、齐国 齐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齐国位于华北平原,地理 位置优越,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军事实力强大。齐国在战国时期曾 多次崛起,成为霸主。其中最有名的是齐桓公和齐襄公两位君主,他 们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使得齐国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

齐国以其强大的军队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多次出兵对抗其他战国七雄。齐国与秦国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联姻关系,但后来因为齐国和秦国 的地域冲突,两国关系逐渐疏远。齐国在战国末期逐渐衰落,最终被 秦国吞并。 三、楚国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初有实力的国家之一。楚国位于长江中游地区,东与齐国接壤,南临江汉平原,西界巴蜀山区,北临黄河南岸。楚国 的国力强盛,诸侯强大,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 楚国的雄主有楚庄王、楚悼王等,他们实行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改革,提高了楚国的军事实力。楚国以兵强马壮著称,并长期处于与秦 国的军事对抗之中。楚国与秦国的战争最终导致了楚国的灭亡。 四、燕国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为偏远的国家之一,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燕国的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君主集权的政策,使燕国成为强大的 国家。 燕国曾和齐国有过一段时间的联盟关系,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然而,由于燕国君主之间的政治斗争,燕国最终没有能够抵御住秦国的 进攻,被秦国吞并。 五、赵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及分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及分析 (1)秦国发展所形成的历史原因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在秦国第一代君主秦襄公公元前771年因率兵保护平王迁都洛邑秦襄公作为东周王室第一功臣,受封诸侯,原周王室直辖的歧山以西土地也全部赐于秦作为领地。随后秦襄公之子,前762年“东猎”至“千渭之会”,即千河与渭河交会处一带建邑,前753年初设史官记事,前750年收编周朝遗民,领地扩展到岐山。而后秦国因地处偏僻使得文化经济有所发展。 到了秦穆公(前659年 -- 前621年执政)时,国势逐渐强大起来。秦穆公名任好,赢姓,秦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位期间,内修国政,外他在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他任用百里奚的人才开始了秦国的大力的发展和改革,为后来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公元前476年秦厉共公在位。在他在位的30年,他派兵拔魏城,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率师与绵竹之戎(今甘肃天水东)战,筑南郑城,派兵攻义渠之戎,执义渠王。秦厉共公执政期间的这些举措,为秦国的富国强兵作了一定准备。 到了战国时期,秦穆公的时代。秦国历史上又一转折,在他在位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开始富强起来。商鞅变法是先秦最彻底的一场变革,它取消世袭的特权,规定按军公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使秦国国富民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直到秦惠文王时期废除商鞅变法,从而建立了秦封建制度。秦昭王时由于采用了范睢的远交近攻的正确政策,把战争的目标集中到邻近的三晋,而于三晋之中又以韩为首攻的对象,所以没有几年,就先后攻占了魏的怀、邢丘和韩的少曲、高平、野王。这几次战役对削弱韩、魏,加强秦的势力,创造随时可以出击的态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著名的长平之战的胜利,歼灭了赵的有生力量,从此三晋再也无力和秦国对抗了。

古代战国七雄的兴亡之谜

古代战国七雄的兴亡之谜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战国时期是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时代。这个时期是战争 频繁的时代,诸侯割据,纷争不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这七个国家分别是:秦、赵、魏、楚、韩、齐、燕。然而,这七雄中又为何会有兴起与衰败的差异呢?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秦国。秦国是七雄中最早崛起的一个国家,最终也是统一中国 的国家。秦国的兴起有其独特之处,其中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一统天下的政策。这种集权化的制度使得秦国能够有效统一各方势力,进而兼并其他国家,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另外,秦国还重视军队建设,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这使得秦国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常常取得胜利。衰落之后,就是由于秦朝暴政过重,民不聊生,造成各地起义越来越多,各府兵变频仍,最终导致秦灭亡。 而相比之下,赵国在七雄中却一直没有能够崛起。赵国的兴衰之谜也是历史学 界一直关注的话题。赵国的领土辽阔,拥有丰富的资源,具备发展为强国的潜力。然而,赵国却一直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赵国地理位置的问题。赵国的北界与匈奴接壤,常年深受匈奴的侵扰。匈奴势力强大,而赵国虽然勇猛,但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对策。另外,赵国内部的治理也存在一些问题。赵国的国君凡事听候宦官之言,臣民没有发言权。这种专制统治严重束缚了赵国的发展。此外,赵国尚武风气盛行,赵括等将领常常擅权,君臣不和,也对赵国的兴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除了秦国和赵国,楚国也是七雄中一个备受关注的国家。楚国在战国时期有着 庞大的领土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堪称七雄中最有实力的国家之一。楚国的兴起和衰亡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楚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楚庄王时期,楚庄王实行“贤 者贵贤”政策,提拔才能,重用智者。这种重视人才的措施使得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然而,楚国在楚怀王时期后遭遇到了一系列的衰败。楚怀王用人不当,放纵逸乐,

【秦朝历史】秦始皇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和简要过程

【秦朝历史】秦始皇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和简要过程 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众所周知,秦国最后灭掉了另外的六国,但六国是怎样被灭的,它们灭亡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秦灭六国大致是按照先易后难和先北后南的顺序开始的。战国末期,齐国势力最弱小的就是韩国,所以,秦国从韩国开始了扫平六国的行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进攻韩国,韩国无力抵抗,又无大国救援,所以秦军长驱直入,一举灭亡韩国,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的灭亡,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开始。 秦国攻灭韩后,仅过一年,就将触角伸入了邻国赵国。公元前229年,趁着赵国出现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派遣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反攻。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国力小减至,唯一可以靠的就是名将李牧,可是的就是暴虐的赵王迁竟轻而易举就中了王翦颁布的反间计,枪杀了正在抵挡秦军的主将李牧。这种自毁长城的作法,自然自食其果。公元前228年,王翦小溃赵军,俘虏了赵王迁,攻占赵国全境,赵国覆灭。 赵国灭亡后,秦军将某头又指向了燕国。燕国太子丹虽用了刺客荆轲的杀招儿,不但没有得逞,反倒刺激了秦始皇。在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被迫逃往辽东。 燕国覆灭后没一年,秦国紧接着便将矛头对准了苟延嚼透不过气的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遣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带领10万大军大举进攻魏国。这次王贲使用的就是挖掘黄河、鸿沟之水,并拉入大梁城下。三个月后,魏国都城大梁的城墙被泡崩落,秦军攻进大梁。魏王假战败,没多久被杀死,魏国至此覆灭。 韩赵燕魏四国被灭后,仅剩下齐楚两个大国。大国就是大国,虽将死但仍有些力量。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进攻楚国。但年轻的李信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自请老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伐楚。王翦战败冰杀害了楚国大将项燕,占领大片楚国领土。2年后,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各自率军合击楚国都城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了百越之君,至 攻灭了楚国后,六国仅剩最东方的齐国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遣王贲率为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反攻齐国。王贲挺进神速,很快就攻至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建好战败。至此,秦国全部攻灭了六国,一统华夏。 可见,当时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家不断强盛,尤其是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已经达到了令六国无力抵抗的地步。六国中,虽然不乏齐楚这样的大国,但在国家发展方面,他们早就被秦国甩在了身后,加上各国之间除了互相利用就是不信任,所以统一天下的不是秦国,还能有谁?

战国七雄历史简介

战国七雄历史简介 :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到了战国时代,除周王外,主要只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卫,鲁,宋,郑,吴,越等国都以先后被灭,晋国则分为韩,赵,魏三国,七国中秦国势最大,最后逐灭六国,统一天下。 秦孝公 前382-前338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 秦孝公赢渠梁,秦献公子,即位时秦国比较落后,遭东方各国歧视,他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鼓励生产,论功行赏,实行连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 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他死后商鞅被杀,但 变法的成果被继承下来,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齐威王 -前320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 齐威王田因齐,齐国国王本是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人,齐威王的祖父废掉齐王,自立 为齐国主,齐威王即位时已三世。他很注意选拔人才,用孙膑为军事,两次大败魏军,并 在马陵射杀魏将庞涓,从此魏国一蹶不振。齐威王还从谏如流,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就是 齐威王。他在位36年,死于前320年。 魏惠王 -前319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魏惠王魏塋,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 开始衰弱,他死于前319年。 燕昭王 -前279前311即位,在位32年 燕昭王姬职,周召公三十八代孙。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小,屡次败于齐国,燕昭王发 誓报仇,他以重金求贤才,招到乐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 大举伐齐,大败齐军,陷齐城七十余。燕昭王死于前279年。 赵武灵王

-前295 前325即位,在位27年赵武灵王赵雍。赵国是经“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即位时屡受匈奴侵扰,他进行改革,“胡服骑射”,奖励耕战,国力日强,前298年,他让位与儿子何,后因内乱死于沙丘宫中,赵国大乱。 战国七国中哪国势力最大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的界限,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403年为起始标志,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通常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秦 秦国在春秋末期是力量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图改变这种局面。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组织民户、奖励军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使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第一大国。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广泛被秦人接受,成为此后秦国政策的基础。就在商鞅变法的同年,秦国灭蜀,至此,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天府雄国”。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经济政治条件,使之完全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 韩 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在“三家分晋”之后才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它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占据军事要道,故而连年争战不断。公元前三五八年,韩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执行苛刻政治,使韩的国力暂时得到加强,但没过多久便又陷入衰落。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秦消灭的国家。 魏 魏国与韩国相同,也是由晋分裂出的国家之一,并且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加之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很快强大起来。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前三五四年,魏国发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救兵援赵,击败赵国。后来,齐国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以“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直至其被秦国灭亡。

秦朝历史所有国君

20XX年秦朝历史所有国君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一起来看看历代秦朝国君都有哪有谁,欢迎阅读! 历代秦朝国君都有哪些 秦嬴姓。上古皋陶的后裔非子善于驯马,公元前891年西周孝王封嬴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县东北)始建秦国。后来,非子后裔秦庄公屡立大功,其子秦襄公又因讨伐西戎、保护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诸侯。襄公东迁,正式建立秦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国力大增,遂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到了嬴政时,秦终于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仅历二世而亡。 君主姓名生卒在位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在位54年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在位2年 嬴仲前845年~前822年在位23年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秦襄公敬仲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1/ 16

秦静公早逝 秦宁公前715年~前698年在位18年 秦出公谋杀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秦穆公任好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 秦康公嬴罃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 秦共公嬴和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 秦桓公嬴荣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 秦景公嬴后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 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在位36年 秦夷公(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秦厉共公嬴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2/ 1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