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材料综述

薄膜材料综述
薄膜材料综述

薄膜材料综述

科技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对社会的影响将非常巨大.考虑到新材料的获得一般都不太容易,而且其价格不菲,由此,研究附着在基体表面的薄膜材料就很有意义.薄膜材料可以看成表面材料,一般都非常薄,因此,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方法与材料表面研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薄膜材料不仅具有优越的力学、热学等性能,而且还具有光电、压电、磁性等特定功能,并且成本较低,所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按其性能和实际用途划分,可分为结构薄膜材料和功能薄膜材料.

结构薄膜

结构薄膜材料在材料应用中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减轻材料的质量、减少成本等.其主要有高温合金薄膜、陶瓷薄膜、准晶薄膜等.其中高温合金薄膜主要应用于汽轮机及航天发动机的涡轮叶片的涂层;陶瓷薄膜主要用作大容量的薄膜电容器、超导体、固/液分离膜等;准晶薄膜由于具有高硬度、低摩擦因数、低热导率、低电导率、抗氧化、耐腐蚀及特殊的光学性能而被应用于不粘锅涂层、热障和热防护涂层、太阳能选择吸收器等方面.

功能薄膜

功能薄膜材料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基础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基础研究价值.主要有光学薄膜、电极薄膜、磁性薄膜等.其中,光学薄膜主要用于光学和光电子技术领域,制造各种光学仪器,如反射膜、增透膜、滤光膜、光学保护膜、偏振膜、分光膜和位相膜等;电极薄膜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及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磁性薄膜一般按材料性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磁膜材料,按材料组织状态分为非晶、多层调制和微晶磁膜材料.磁膜材料广泛用于制造计算机存储,光通信中的磁光调制器、光隔离器和光环行器等;也用作磁记录薄膜介质、薄膜磁头和磁光记录盘等.

薄膜制备

薄膜的制备方法很多,原理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常见的薄膜制备方式主要有两种,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CVD).其中物理气相沉积主要有3种常见的方法:磁控溅射镀膜、离子束溅射镀膜和脉冲激光沉积镀膜(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以往薄膜制备主要采用PCVD方法,但此方法对于反应器工件的清洁度要求比较高,制备的薄膜表面比较粗糙.另外,由于是化学方法镀膜,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大.相比之下,近年来兴起的PVD方法,综合性能比较好,所以目前薄膜制备更多采用的是PVD方法.

脉冲激光沉积镀膜

PLD技术是将高能量的脉冲激光束聚焦作用于靶材表面,使靶材瞬间在真空中蒸发,从而在衬底上沉积成膜的一种镀膜技术.特别适用于制备合金及化合物薄膜,即使靶材中不同组元有不同的蒸汽压,蒸发时也不会发生组分偏离.镀膜需要在真空下完成,通过PLD方法制得的薄膜成分与靶材成分基本一致,所以薄膜成分易控制,无需退火等苛刻条件,即可得到性能良好的薄膜,降低了制备的难度与成本.

磁控溅射镀膜

磁控溅射镀膜主要有直流溅射镀膜和射频溅射镀膜两种,直流溅射镀膜只适合于金属,而射频溅射镀膜对金属和非金属都适用.磁控溅射的基本原理是:系统抽到高真空后,充入惰性气体(一般为氩气),在阴极和阳极间加几千伏电压,两极间即产生辉光放电.放电产生的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高速轰击靶材,受碰撞后从靶面逸出的靶原子称为溅射原子,其能量在一至几十电子伏范围.溅射原子在基片表面沉积成膜.通过增加磁场控制溅射原子的路径,可大大提高沉积速率,提高镀膜的效率.由于在靶材表面建立与电场正交磁场,解决了二极溅射沉积速率低,等离子体离化率低等问题,是目前镀膜工业的主要方法之一.磁控溅射与其他镀膜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可制备成靶的材料范围广,几乎所有金属、合金和陶瓷材料都可以制成靶材;在适当条件下,多元靶材共溅射方式,可沉积配比精确恒定的合金;在溅射的放电气氛中加入氧、氮或其他活性气体,可沉积形成靶材物质与气体分子的化合物薄膜;通过精确地控制溅射镀膜过程,容易获得均匀的高精度的膜厚;通过离子溅射靶材料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等离子态,溅射靶的安装不受限制,适合于大容积镀膜室多靶布置设计;溅射镀膜具有速度快、膜层致密、附着性好等特点,很适合于大批量、高效率的工业生产.

离子束溅射镀膜

离子束溅射镀膜(Ion Beam Sputter Deposi—tion,IBSD)是PVD 的一种,其原理是通过一个大功率的离子源产生高能的离子束轰击靶材,使固体原子或分子射出到达基板表面,实现膜料的沉积.与传统的电子束蒸发技术相比,离子束溅射沉积粒子的动能更大,一般为10 eV 以上,是电子束蒸发方法的几十倍.因此制备的薄膜十分致密,不易形成柱状结构,具有损耗小、稳定性高、抗激光损伤性能较好等优点.同时离子束溅射的离子束能量和束流可精确控制,因而工艺稳定,可重复性好,是制备高质量光学薄膜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激光技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其他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离子束溅射镀膜实际上是真空蒸发镀膜和反应磁控溅射镀膜的结合,也是在高真空腔内完成镀膜的.但与磁控溅射不同的是其基体在阴极,靶材在阳极,蒸发出来的靶材分子在通过等离子区时发生电离,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迅速打到基体表面,

实现镀膜.

薄膜的分析表征方法

表面分析技术是研究材料表面的化学组分、形貌、原子结构、键和状态(电子态和原子态)等信息的实验技术.按所得的信息分类,表面分析技术有组分分析、结构分析、形貌分析和表面键合状态分析等.由于固体材料的表面极易从周围吸附气体分子,所以表面分析仪器也要求比较高的真空度.

表面组分分析

目前许多物理、化学方法都可以用来分析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但往往只能得到材料的平均化学成分,无法获知表面特征微区的化学组成.电子或场离子显微术及扫描探针显微术,虽然可以提供微观形貌、结构等信息,却无法直接测定化学组成.而显微电子能谱则是特征微区成分分析的有力工具,它可以直接测量材料的微结构或微小区域中元素组分和化学态及其分布.

X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X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XPS)是利用x线源产生很强的x线轰击样品,从样品中激发出电子,并将其引入能量分析器,探测经过能量分析的电子,做出x线对能量的分布图.它可以用于区分非金属原子的化学状态和金属的氧化状态,所以又称为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仪(Electron—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Analysis,ESCA).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AES)是利用入射电子束使原子内层能级电离,产生无辐射俄歇跃迁.其原理是:当内层电缺位时出现一个空位,使整个原子体系处于不稳定

的激发态,然后自发地由能量高的状态跃迁到能量低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弛豫过程.弛豫过程既可以是非辐射跃迁,也可以是辐射跃迁.当较外层的电子跃迁到空穴时,所释放的能量随即在原子内部被吸收而逐出较外层的另一个次级光电子,称为俄歇效应,亦称次级光电效应或无辐射效应,所逐出的次级光电子称为俄歇电子.俄歇电子逃逸到真空中,用电子能谱仪在真空中对其进行探测,对探测结果进行分析便可确定组分.

能量色散X线分析

能量色散X线分析也称EDX或EDS,主要应用于材料表面的微区成分分析.它的能量具有特征性,与入射辐射的能量无关.当较外层的电子跃人内层空穴所释放的能量不在原子内被吸收,而是以辐射形式放出,便产生X线荧光,其能量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因此,X线荧光的能量或波长是特征性的,与元素有一一对应的关系.EDXA工作时温度一般比较高,所以一般都在液氮的冷却下进行分

析.

表面结构分析

物质结构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X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E15].X 线衍射分析是一种微米级的表层分析,通过对材料进行X线衍射,分析其衍射图谱,可获得材料的成分、材料内部原子或分子的结构、形态等信息.目前x线衍射(包括散射)已经成为研究晶体物质和某些非晶态物质微观结构的有效方法,在金属中的应用主要有物相分析和点阵参数测定两个方面.

表面形貌分析

材料表面形貌包括表面宏观形貌和显微组织形貌.由于受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限制,表面形貌分析已大量使用现代化的分析手段.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当极细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作光栅状扫描时,利用扫描产生的二次电子或背散射电子量来调制同步扫描的成像显像管电子枪的栅极而成像的,反映的是样品表面形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优点是景深大,样品制备简单,对于导电材料,可直接放人样品室进行分析,对于导电性差或绝缘的样品则需要喷镀导电层。

透射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e,TEM)是一种用高能电子束作光源,用电磁透镜作放大镜的大型电子光学仪器,其工作原理类似于透镜的成像过程.因为电子束的穿透能力一般不高,所以对样品的厚度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把样品制成薄膜才能有比较理想的观测结果,从而进行显微组织的形貌分析或显微区域的结构分析.上面两种方法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材料表面形貌的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生成二维的表面图像,若需要显示出三维的表面图像,则必须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Microscope,SPM),如扫描隧道显微镜_1 8](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Microscope,AFM )。

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是以量子隧道效应为基础,根据针尖与样品间的距离和产生的隧道电流为指数性的依赖关系成像的,所以要求样品必须是导体或半导体.

原子力显微镜

AFM是根据极细的悬臂下针尖接近样品表面时,检测样品与针尖之间的作用力(原子力)来观察表面形态的装置.其对非导体同样适用,弥补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不足.中国科学院张嵛等L2 在对石墨烯的研究中,用AFM 在轻敲模式下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扫描范围为10 mx 10 m,扫描频率为1 Hz,标尺范围为0~50 nm,

分析尺度可以达到纳米级,这是扫面电镜不能达到的.总之,STM 与AFM 都是以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为基础的,可以在大气中高倍率地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通过逐渐缩小扫描范围,可由宏观形貌的观察过渡到表面原子、分子的排列分析.新型玻璃薄膜材料

随着汽车、航空、电子和太阳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平板玻璃材料功能性的要求日益增加,增加平板玻璃功能性主要采用在玻璃基体表面附加薄膜的方法。因此,在与玻璃相关的薄膜材料设计、制备技术方面,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了新一轮热潮。而伴随着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学科在理论上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形成了具有新功能、高性能的玻璃薄膜材料研究和开发的技术手段,即可以按照所需要的宏观性能,从原子、分子层次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材料设计方法。本文结合典型功能薄膜材料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对应关系的研究,介绍了相关玻璃薄膜材料设计的一般过程,并就新型玻璃功能薄膜材料的设计、制备技术现状对玻璃功能薄膜材料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玻璃材料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变迁,其功能不断更新、增强,应用范围逐步扩展,生产工艺不断进步,从天然形成到手工制造再到目前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大约90%的平板玻璃都是使用20世纪50年代末皮尔金顿玻璃公司(Pilkington)的皮尔金顿发明的浮法玻璃工艺制成,部分超薄玻璃,由美国康宁玻璃公司用溢流技术生产。在功能上,除了最初的具有装饰效果外,玻璃主要是作为隔离器和容器使用。而目前,玻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纵观玻璃材料的历史,玻璃作为一种传统材料,其功能多样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百年来,随着平板玻璃的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尤其是浮法玻璃工艺的发展,传统玻璃制品的功能化的趋势已经使玻璃从单一透光性材料,转变为满足安全、节能、环保、装饰等多项功能要求的先进材料。

新型玻璃薄膜材料的特点与应用要求

传统的玻璃制品可以分成建筑玻璃、容器玻璃、仪器玻璃、电器玻璃、封接玻璃、电子玻璃、光学玻璃、工艺玻璃、搪瓷、玻璃纤维等类别,主要体现为不同的传统应用领域特征。按照现代功能材料的分类,可以将功能玻璃材料划分为光、电、磁、热、机械、化学和生物等类别,每种类别下面还会有更细致的区分,形成不同系列的功能材料。实际上人们早已利用玻璃材料的各种功能(声、光、电、热、磁、机械)来制成各种器件和制品。随着电子学、光电子学、光机电一体化、通信技术、能源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对玻璃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功能和高性能玻璃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对推动材料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进步越来越重要。在2l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新型玻璃,即与传统玻璃相比具有不同性质、功能和用途,或采用与传统

玻璃不同的成分、原料和制备工艺而得到的玻璃材料及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能源与再生能源、新材料、海洋科学、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各种统计数据和市场预测也表明,对于新型玻璃功能材料的开发和推广成为玻璃行业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新型玻璃薄膜材料的设计方法

研究和开发新型材料方法主要有两个,即传统的试错方法和建立在经验和理论基础上的理论计算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相辅相成,相互结合,促成了新材料的不断创新和新产品的不断诞生。然而,采用这两种方法,从新材料研发到市场应用时间跨度非常长,某种新材料从最初的研究开发,经性能优化、系统设计与集成、验证、制造到首次投入市场通常需要10-20年时间。在更加注重资源与效率的今天,传统的实验研究盲目性的缺点日渐突出,过多的实验研究会造成成本上升和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与之相对应的,随着理论上的不断突破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根据所需要的材料结构和性能,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材料,即材料设计(materials design)方法。

关于材料设计方法

材料设计是指通过理论与计算预报新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或者说,通过理论设计来“订做”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这是人们长期追求的目标,目前并未完全实现。尽管如此,由于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化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的深入发展,以及计算机能力的空前提高,使得材料研制过程中理论和计算的作用越来越大,直至变得不可缺少。在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as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邀请众多专家经过调查分析,编写了《材料科学的计算与理论技术》这一专门报告。在开篇前言中明确提出:“materials bydesign(设计材料)”一词正在变为现实,它意味着理论在材料研制与应用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长。研究者今天已处在运用理论和计算来“设计”材料的初期阶段,其应用也在高速发展。到2011年6月底,白宫又发布了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起草的“材料基因组计划”白皮书(Materials GenomeInitiative,MGI),提出要实现材料领域发展模式的转变,把新材料研发和应用的速度从目前的1 0-20年缩短一半,并把对材料创新发展的认识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在材料设计的表达上,各个国家略有差别,但含义一致。如在1985年日本学者就提出了“材料设计学”一词。中国从1983年提出,在1986年实施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提出抓好一批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对新材料领域提出了探索不同层次微观理论指导下的材料设计这一要求,在后续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的材料领域,设立了“材料微观结构设汁号i生能预测”研究专题。而把材料设计称为材料“计算机分析与模型化”(computer-based analysis and

modeling),是美国学者在《90年代材料科学与工程》报告中提出的。

材料设计可按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不同而划分为3个层次:微观设计层次,是涉及空问尺度约1nm量级的原子、电子层次的设计;连续模型层次,典型尺度在约1nm量级,此时材料被看成连续介质而不考虑其中单个原子、分子的行为;工程设计层次,尺度对应于宏观材料,涉及大块材料的加工和使用性能的设计研究。给出了材料研究中的理论方法、空间尺度及相互作用时间三者的对应关系。

近年来,材料设计或材料的计算机分析与模型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凝聚态物理、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计算物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理论概念和方法上有了快速发展,为材料从原子、分子层次的纳米尺度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2)随计算机芯片的速度、存储容量提升和软件的易操作性提高,几年前无法解决大分子模型计算与数据分析的瓶颈问题被打破,且这种解决问题能力还将随计算机发展不断提升。

3)用计算机模拟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解决材料研究和制备问题,部分甚至全部替代复杂实验,是材料研究的先进手段。特别是现实条件难以实施或无法实施的极端条件实验,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可在无实物消耗情况下提供有效的信息。

4)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还带动了科学测试仪器的发展,提高了设备的分辨能力、定量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分析、验证模拟计算优化后的材料实验结果,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实验数据,为进一步完善理论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5)材料制备技术的整体提升,使以原子、分子为起始设计的材料合成并在微观尺度上控制其结构的目标得以实现。例如,在高真空条件下的分子束外延、纳米粒子组合、调制、胶体化学方法等。这类材料研究、制备设备,在利用得到的材料微观设计的结果加以制备和验证方面,显然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大有用武之地。材料设计的技术途径

材料设计方法主要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进行演绎计算或在经验规律基础上进行归纳,或二者的交叉、组合。材料设计的技术途径可分为:

1)建立材料知识库和数据库技术。材料知识库和数据库就是以存取材料知识和性能数据为主要内容的数值数据库。国际上的材料数据库正朝着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商业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使材料数据库发展成为专家系统;网络化将分散的、彼此独立的数据库相联而成为一个完整系统。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完成材料知识库和数据库技术积累,就可以解决该领域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利用材料知识库和数据库辅助材料设计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在日本提出材料设计概念的

三岛良绩等人,他们建立的计算机辅助合金设计(Corn—puter Aid Alloy Design)系统,目标是为未来的可控热核反应炉设计和选择材料。为此,他们在计算机中储存了与合金设计相关的信息,包括各种元素的基本物理化学数据,合金相图、物性参数,各种经验方程式,各类合金体系的实验数据,各种合金用途以及相关文献记录等。还以元素的百分含量为坐标,构筑了70多种元素的多维空间,将上述各种信息记录在此多维空间中,依据一定程序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合金设计。在玻璃薄膜行业也已经形成国际化的标准组织(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收集来自不同单位的样品数据,完善名为window的数据库软件并为行业窗口材料的科学选择提供服务。

2)材料设计专家系统。材料设计专家系统是指具有相当数量的与材料有关的各种背景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材料设计中有关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是材料设计专家系统以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材料专家系统。在材料学领域的特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它能为一类特定性能材料的制备提供指导,帮助技术人员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专家系统还可以连接(或内含)数据库、模式识别系统和各种运算模块。这些模块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设计中的有关问题o无机玻璃工程师系统(GE—SYSTEM)就是玻璃领域内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一专家系统可以对玻璃配方进行系统设计、依据期望的玻璃成品特性需要做出原料成分的调整。

3)材料设计中的计算机仿真。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通过设计好一系列的合成路线来获得目标材料,并能够了解这些材料的纳米和微观相结构,得出实验结果可以指导新材料研究,也是材料设计中有效方法之一。材料设计中的计算机模拟的对象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开始,到材料使用性能特征的全过程,包括元素合成、分子结构、性能、制备条件和应用特征等。例如,在利用计算机模拟玻璃基片上沉积的功能薄膜的微结构时,可以计算出不同元素构成的

膜层成分、在不同掺杂量时,对于膜层的紫外一可见光一红外吸收光谱的影响,依据应用要求,设计和选择沉积在玻璃表面的膜层成分和结构o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物质不同层次、结构及动态过程认识的深入,用计算机精确模拟的对象日益增多。特别是用计算机模拟比进行真实的实验要更经济更迅速更准确地得到接近理想的实验结果,可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选择最优的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效率。

材料设计特点与一般过程

材料设计特点可以归纳为:1)适用广泛。材料设计可以贯穿于原料选取、生产制造、后期深加工各个环节,不受具体生产条件限制,从微观性质到宏观表现都可以用材料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几乎所有元素、所有物理化学性质都可以通过材

料设计方法研究计算。2)经济实用。通过材料设计可减少实物浪费,节约资源、能源和成本,特别是某些实验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而且,由于大部份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对场地、设施等要求较低,便于推广。3)实验完整。对有些探索性研究,实验效果难以预测和把握,特别是有些实验需要在极端条件(超高温、超高压、超高电磁场等)下进行,先期的材料设计可以获得对结果的初步评估,并减少实验的危险性。4)目标明确。实物实验受诸多实际条件综合影响,对结果的制约因素众多,因此往往难以理清各种因素的作用及程度,而材料计算软件可以通过建立简化模型抽象出主要因素,去除次要因素,这样更利于抓住本质,然后由简到繁,可综合评估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5)提升效率。材料设计的目的明确,效率提高,因此能大大缩短材料研发的时间,促进新材料更新换代,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给出的是材料设计软件的适用对象、理论研究方法、可分析性质及一般技术流程阻。

在材料设计领域,能在材料研发中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Celanese公司需要从300个候选物中找到新的共混材料。但是由于此类实验周期长(实验周期从1个月到1年不等),实验投入大,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调查,每个实验花费500-30 000美元,这里选取1 000美元。Celanese公司使用虚拟实验方法对候选物进行预处理,并从中选出了30个最佳候选物进行实验,并最终得到所需材料。

材料设计在玻璃材料领域应用

目前,材料设计在玻璃功能材料研发中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应用。

1)深化并扩展对玻璃基本属性和规律的认识。玻璃是大量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集合。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子动力学等方法,利用能量等判据,从原子、电子等尺度解释说明玻璃的形成条件和规律,可以加深对玻璃材料的理解,从而为开拓新型玻璃功能材料提供坚实的基础。N.Zotov等首次利用Kirkwood一型势

函数计算机简化模型,对比Na

2SiO

3

和SiO

2

:玻璃,计算了硅酸盐玻璃的拉曼振动

模式和频率密度,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利用这些结果,对玻璃内部的各种化学键(桥氧键,非桥氧键等)进行的研究,定量讨论了解聚作用对微观(局域)结构、桥氧所占比例、拉伸特性等的作用,从而加深了人们对于硅酸盐及石英玻璃的认识。而N.A.Jemali等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键长和键角优化,计算了各种Ge Se。一团簇的稳定态结构以及振动频率谱。通过与实验测得的拉曼数据相对

比,证实Ge—Se玻璃中确实存在Ge 、GeSe

3、GeSe 和Ge

3

Se

2

等团簇。这些方法和

结果对于理解玻璃态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微晶玻璃研究有很大启发意义口。

2)玻璃成分、结构设计和性能预测。玻璃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成分和微观结构。利用材料设计软件,通过改变成分、结构调整,可以控制其性能,获得满足要求

的材料。J.de Bonfils等人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掺杂Eu3+的硼硅酸盐玻璃的结构,并预测了其荧光光谱S.Suehara等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子轨道理论计算预测了典型玻璃形成体(BO,、SiO 、P0s和Te0 )的折射率。

新型玻璃功能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

将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装饰于玻璃或陶瓷表面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新型的玻璃薄膜材料制备技术则是随着玻璃工业化发展而在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玻璃薄膜材料因其明确的功能性要求,一般是由带有半导体性质的金属氧化物材料构成,也有一些特定结构的单质如无机碳材料、有机复合材料可以制备成玻璃薄膜;同时,由于其功能性特点,薄膜已经被用于固体的结构与其物理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研究发现,薄膜厚度降低到一定值以下时,薄膜会产生一种电子效应,即恒定场导电特性发生突变,对于厚度小于10 nm的薄膜,其电流密度由于隧道效应而大为增加。在薄膜厚度相当于或者小于电子平均自由程时,很多种半导体薄膜类材料在导电方面发生显著变化[42]o因此,在玻璃薄膜制备技术中,薄膜的制备方式、条件与制成薄膜的厚度、结构状态相关变得十分重要H。传统的镀膜技术分为干式镀膜与湿式镀膜两大类。干式镀膜是在真空条件下,运用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将材料气化成原子、分子或使其电离成离子,通过气相输运过程,在玻璃表面沉积成特定厚度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薄膜,即所谓气相沉积技术,如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hemistry Vapor Deposition,CVD) 。湿式镀膜是将玻璃置于掺有特定元素的电解质溶液中,通过化学、电化学方法,使液体均匀铺展在玻璃表面通过物理方法将其固化,使其成为玻璃表面的镀层,如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制备多种玻璃薄膜和化学镀银镜法。PVD 的主要方法是真空蒸发镀膜(VacuumEvaporation)、真空溅射镀膜(Vacuum Spuaefing)和离子镀膜(Ion Plating)。在当前工业化技术中,以蒸发镀制造了大面积的高级铝镜,利用了铝元素的氧化钝化层,加上保护漆膜,使镜面膜经久耐用;早在1955年出现的真空溅射镀膜法制造了透明的多层复合导电膜(IndiumTinOxide,ITO)H ;离子束溅射(Ion Beam Spuaering,IBS)技术最早是由D.M.Ma~ox于1963年提出来的镀膜技术,在近十多年得到迅速发展,有些难熔材料采用其他镀膜技术难以制成薄膜,而采用高能激发的离子镀变得简单,并可以制成多种色彩,在装饰镀膜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用于要求非常苛刻的镀膜。由于IBS镀膜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并且沉积速率缓慢,因此镀膜层的厚度可以制作得非常精确,可以制造出紧凑的膜层,并且散射非常少,在光学性能方面有较好的稳定性。近年来,按照所需要薄膜的不同功能要求,在上述方法上又施加以电场、磁场等,形成PVD或CVD 镀膜过程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定向调制运动,提升了沉积薄膜

的质量和效率,使镀膜过程可控性变得更加可靠,膜层厚度控制得更加精确,可以将薄膜厚度按需控制在生成几个原子层的范围内。使得在制备玻璃薄膜过程中,大面积的薄膜能保持均匀一致,光学、电学等性能可靠,加上光刻技术的发展,大面积电子显示器件也应运而生此外,从增强玻璃功能性需求出发,又研制出多室复合薄膜制备技术,如在浮法玻璃生产线锡槽内成形后的玻璃表面上,可在线设置多个CVD镀膜器,在玻璃基体刚刚完成成形尚处于高温状态、未受到污染的条件下,镀覆上与基体结合牢固的过渡层,再附加上需要的多种功能层薄膜和保护膜层,就实现了多层在线镀膜的目标。而将传统的磁控溅射技术设计成连通的多室复合薄膜制备技术,也可以将玻璃基体在完成清洗预处理后,送入真空室,分别在设有不同靶材的溅射室进行镀膜,按照。需要分别镀制过渡层、功能层、保护层等,将易氧化、难以单独使用但功能性很强的金属薄膜夹在保护层中,实现性能优异的玻璃功能薄膜制备,这类技术目前已经在行业内得到使用。

最近发现,随着玻璃表面形成多层复合膜的技术发展,多层复合膜显现出特有的缺陷,其一是基体和膜层、膜层与膜层之间对温度变化敏感,存在热漂移现象;其二是当薄膜面积增大时,对于复杂膜层的制备精度、均匀性和重复性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对材料设计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制备技术上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激光技术发展,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薄膜技术不断有新成果被报道,其中很多功能薄膜是直接制备在玻璃基片上的,对其性能的测试与表征也不断获得进展原则上说,现在研发的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薄膜技术,一旦取得技术上突破,很快就会在玻璃行业开发使用。

新型玻璃材料的需求、研发趋势与进展

玻璃材料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功能性材料之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带动了新型玻璃材料的需求;社会资源特别是能源的紧缺,又促进了对玻璃功能薄膜材料的快速研发。新型玻璃材料的需求突出表现在降低消耗、节省能源、能源利用和提升安全性能等方面。为此,在建筑领域、电子显示器件领域、太阳能电池制造、车船和航空运载等相关领域开展的玻璃薄膜研发项目层出不穷。

总之,薄膜材料的工业制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较好,通过分项取样的方法逐项表征,可获得完整的薄膜材料表面信息,有利于薄膜材料的应用研究.表面分析技术在以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为主体的电子工业部门,以催化为主的化学工业部门和以抗蚀、耐磨等特殊性能材料为主的材料工业部门等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薄膜材料的分类,表面薄膜的制备,表面分析研究的仪器、方法,以及表面分析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Calleut V A.Aluminum bronze for industrial use[J].M etals and M

aterials,1989,5(3):128—132。

[2]田国庆,路阳,卢凯,等.Co对高铝青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37(10):

1833—1838。

[3]王智平,金玉花,路阳,等.高铝青铜Cul4A1 X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J].铸造,2003,52(3):185—189.

[4]李文生,姜沽,王智平,等.高铝青铜Cu一14%AI—X 合金的气孔及消除方法[J].铸造,2()03,52(9):682—686.

[5]徐建林,喇培清,陈超,等.铸造铝青铜合金Cu一14A1—4Fe-Mn的摩擦磨损性能[J].摩擦学学报,2004,245):438—442.

[6]路阳,金硪馨,李文生,等.Fe对高铝青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rJ].材料导报,2008,22(2):135—137.

[7]李万全.铝青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压制工艺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9,38(19):7—12.

[8]Masuoka S,Arami Y,Nagai S.Effect of adding A1一Cafluorideon sintering behavior of aluminum—bronzepowder[J].Journal of the Powder and Powder Metal—iurgy,2002,49(11):1003—1008.

功能材料文献综述

聚丙烯酸系高效减水剂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 摘要:高效减水剂是指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具有强度高、耐热性、耐久性、耐候性等优异性能,正是由于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的这些优良特性而使它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本文则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阐述聚丙烯酸系减水剂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它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字:聚丙烯酸系高效减水剂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 一、前言 高性能混凝土是指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当混凝土的某些特征是为某一特定的用途和环境而设定时,这就是高性能混凝土。而高强混凝土是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指标为特征而命名的,我国现阶段通常将强度等级达到或超过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可以看出当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很高时便是高强混凝土,即高强混凝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故下文将聚丙烯酸系高效减水剂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统称为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 混凝土与水泥砂浆一样,具有抗压强度高、稳定性好、施工机械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但由于其自身存在诸如坍落度损失大、水泥用量大、耐久性不够好等缺陷,使其功能和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外加剂具有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和提高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等优点,所以,利用外加剂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是现代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混凝土中减水剂不仅具有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提高硬化后的混凝土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能的作用。高效减水剂是指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在这些高效减水剂中,聚丙烯酸系减水剂是当今混凝土高性能减水剂研究中较为前沿的研究课题,该类减水剂具有低掺量、高减水率、抑制坍落度经时损失等特点。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阐述聚丙烯酸系减水剂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聚丙烯酸系减水剂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聚丙烯酸系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聚丙烯酸系减水剂由于其优异性能而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有效研究和开发这一类型的减水剂,对其减水机理的研究非常重要。减水剂的分散减水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聚丙烯酸减水剂可以有效降低水泥颗粒固液界面能 H 聚丙烯酸减水剂由于分子结构中有大分子的主链和侧基- COOH,- OH,- SO 3等,既有亲水性又有亲油性,在水泥- 水界面上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减水剂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能够降低水泥颗粒固液界面能,降低水泥- 水分散体系的总能量,从而提高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这样有利于水泥颗粒的分散。 2、聚丙烯酸减水剂静电斥力的作用 新拌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后,由于减水剂分子结构中的- COOH、- OH、- SO H 3等极性基团的电离作用,使得水泥颗粒表面带上电性相同的电荷,并且电荷量随

材料物理与文献综述

提高导电高分子电导率的研究概述 摘要:主要介绍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情况,针对其分类简介了各类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机理,并利用其导电机理集中概述了几种提高高分子电导率的方法,最后指出了导电高分子目前在电导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电导率;引言: 导电高分子材料,也可称作导电聚合物,自从1977年【1】科学家发现晶态聚乙炔具有明显的导电性以来,导电聚合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作为一类新的材料也引起了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重视和兴趣。【2】各国科学家对其合成、结构、导电机理、性能、应用等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导电聚合物已使其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人们在制得导电高分子的同时,对其导电机制探索的兴趣也是十分的浓厚。本文将对提高导电高分子的电导率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概述。 正文: 从导电机理的角度看,导电高分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它是指在普通的聚合物中加入各种导电性填料而制成的;第二类是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它是指高分子本身或经过“掺杂”(dope)之后具有导电功能的一类材料,这类导电高分子一般为共轭型高聚物。【3】导电聚合物还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电子导电聚合物、离子导电聚合物和氧化还原型导电聚合物。【4】所有电子导电聚合物的共同结构特征为分子内有着线性大的共扼π电子体系,即电子聚合物大都为共轭聚合物。目前研究最多的高分子聚合物是:聚对苯(PPP)、聚吡咯(PPY)、聚噻吩(PTH)、聚苯胺(Pan)和聚苯基乙炔(PPV)。下面对导电高分子的电导率进行简单的概述。 1、2结构型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理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一般为共轭型高聚物,在共轭高聚物中由于价带电子对电导没有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受链规整度的影响,常常使聚合度n不大,使得电子在常温下从P轨道跃迁到P*较难,因而电导率较低。【3】对其导电机理具体分析如下:1、2、1共轭高分子导电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能带理论可知,高分子要具有导电性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7】,才能冲破分子中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定域,形成具有整个大分子性的能带体系:(1)大分子的分子轨道能强烈地离域;(2)大分子链上的分子轨道间能相互重叠。而能满足上

非晶态金属材料综述

非晶态金属材料 一,非晶态金属材料 非晶态金属材料是指在原子尺度上结构无序的一种金属材料。大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很高的有序结构,原子呈现周期性排列(晶体),表现为平移对称性,或者是旋转对称,镜面对称,角对称(准晶体)等。而与此相反,非晶态金属不具有任何的长程有序结构,但具有短程有序和中程有序(中程有序正在研究中)。一般地,具有这种无序结构的非晶态金属可以从其液体状态直接冷却得到,故又称为“玻璃态”,所以非晶态金属又称为“金属玻璃”或“玻璃态金属”。 制备非晶态金属的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固相烧结法,离子辐射法,甩带法和机械法。 二,非晶态金属的特点 由于传统的金属材料都以晶态形式出现。但这类金属熔体,由于极快的速率急剧冷却,例如每秒钟冷却温度大于100万度,冷却速度极快,而高温下液态时原子呈无序状态,因被迅速“冻结”而形成无定形的固体,此时这称为非晶态金属;由于其内部结构与玻璃相似,故又称金属玻璃。 这种材料强度和韧性兼具,即强度高而韧性好,一般的金属在两点上是相互矛盾的,即强度高而韧性低,或与此相反。而对于非晶态金属,其耐磨性也明显地高于钢铁材料。 非晶态金属还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远优于典型的不锈钢,这可能是因为其表面易形成薄而致密的钝化膜;同时由于其结构均匀,没有金属晶体中经常存在的晶粒、晶界和缺陷,所以不易产生引起电化学腐蚀 并且非晶态金属还具有优良的磁学性能;由于其电阻率比一般金属晶体高,可以大大减少涡流损失,低损耗、高磁导,故使其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型材料,也被誉为节能的“绿色材料”。 另外,非晶态金属有明显的催化性能;它还可作为储氢材料。 但是非晶态合金也有其致命弱点,即其在500度以上时就会发生结晶化过程,因而使材料的使用温度受到限制。还有其制造成本较高,这点也限制非晶态金属广泛应用。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在OLED的发展与应用的综述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指发光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受到电流或电场激发而发光的现象,它是一个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种发光过程。能够产生这种电致发光的物质有很多种,但目前研究较多而且已经达到实际应用水平的,主要还是无机半导体材料,无机 EL 器件的制作成本较高,制作工艺困难,发光效率低,发光颜色不易实现全色显示,而且由于很难实现大面积的平板显示,使得这种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严峻的局限性。由于现有的显示技术无法满足我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促使人们不断地寻求制备工艺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逐渐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发现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的发光器件。有机电致发光就是指有机材料在电流或电场的激发作用下发光的现象。根据所使用的有机材料的不同,我们将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制成的器件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即 OLED;而将高分子作为电致发光材料制成的器件称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即 PLED。不过,通常人们将两者笼统的简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OLED。 一.原理部分 与无机发光材料相比,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光程范围大、易得到蓝光、亮度大、效率高、驱动电压低、耗能少、制作工艺简单以及成本低。综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薄膜晶体管、

太阳能电池、非线性发光材料、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等方面存在巨大的需求,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目前科学界和产业界十分热门的科研课题之一。虽然,世界上众多国家投入巨资致力于有机平板显示器件的研究与开发,但其产业化进程还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主要原因是器件寿命短、效率低等。目前有很多关键问题没有解决:1. 光电材料分子结构、电子结构和电子能级与发光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材料合成的可能性、调控材料发光颜色、色纯度、载流子平衡及能级匹配等关键问题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2. 光电材料和器件的退化机制、器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器件中的界面物理和界面工程等,这是提高器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也是实现产业化、工业化的根本依据。 1.基态与激发态 “基态”在光物理和光化学中指的是分子的稳定态,即能量最低的状态。如果一个分子受到光或电的辐射使其能量达到一个更高的数值后,分子中的电子排布不完全遵从构造原理,这时这个分子即处于“激发态”,它的能量要高于基态。基态和激发态的不同并不仅仅在于能量的高低上,而是表现在多方多面,例如分子的构型、构象、极性、酸碱性等。在构型上主要表现在键长和二面角方面,与基态相比,激发态的一个电子从成键轨道或非成键轨道跃迁到反键轨道上,使得键长增长、键能级降低;同时,由于激发后共轭性也发生了变化,所以二面角即分子的平面性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2.吸收和发射

镁合金文献综述

金属镁及其镁合金的制备与应用 摘要:本文评述了金属镁的制备,镁合金的种类,以及镁及其镁合金的应用。 关键词镁镁合金制备应用 镁是最轻的金属元素,其比重只有1.74,仅相当于铝的2/3,铁的1/4。而且镁资源特别丰富,占地壳总重量的2.1%,海水中的o.13%,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金属镁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电导热性能较好、阻尼减震和电磁屏蔽性能良好、易于加工成型、废料容易回收等优点[1],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电子技术、光学器材、精密机械、日用商品等领域。由此镁及镁合金获得“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的美誉[2]。 1.金属镁的制备 金属镁的制备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电解法和热还原法。 1.1电解法炼镁[3-5] 电解法的原理是电解熔融的无水氯化镁,使之分解成金属镁和氯气。依据所用原料及处理原料的方法不同,可细分为以下具体的方法:道乌法、氧化镁氯化法、诺斯克法和光卤石法等[6]。以下主要介绍氧化镁氯化法和光卤石法。 1.1.1 氧化镁氯化法利用天然菱镁矿,在700~800℃下煅烧,80%得到活性较好的轻烧氧化镁。氧化镁的粒度要小于0.144mm,然后与碳素混合制团,团块炉料在竖式电炉中氯化,制得无水氯化镁,直接投入电解槽,最后电解得金属镁。 制备MgCL 2的程式为:2MgO+2CL 2 +C=2Mgcl 2 +CO 2 。 1.1.2 光卤石法将光卤石(Mgcl 2·kcl·6H 2 O)脱水后,直接电解制取金属镁。 光卤石脱水时水解反应不像Mgcl 2 那样严重,但也有一定的水解,因而在无水化 的处理过程中,也需要氯化过程,由于加入了,需要经常清理电解槽。 1.1.3 电解法制镁存在的问题 制备无水Mgcl 2 困难:在氯化镁的脱水过程中,由一水氯化镁脱水制取结 晶氯化镁的过程极易水解,产生碱式氯化镁[Mg(OH)CL]和氧化镁,生产工 艺较难控制;在HCL气氛下,水氯镁石脱水需要较高的温度(一般约为450℃), 能耗大,设备腐蚀严重。在金属镁的生产成本中,大约50%的费用用于Mgcl 2 脱水。金属镁的纯度较低:电解法制取的粗镁中主要含有电解质中的氯化物及Fe、Si、Ni、Cr、Mn和K、Na等金属杂质,其存在会降低镁及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镁的纯度。 1.2 热还原法炼镁 热还原法的典型代表是皮江法,皮江法是1940年左右发展起来的一 种炼镁方法[7],我国目前约98%以上的原镁是由皮江法生产的。皮江法将煅烧白 云岩和硅铁按一定配比磨粉,压成团块,在高温和真空条件下,使煅烧白云岩 中的氧化镁还原为镁蒸气,然后冷凝结晶为粗镁,再经精炼制得镁锭。

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体外腐蚀测试体系综述

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体外腐蚀测试体系综 述 甄珍、奚廷斐、郑玉峰 1.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中心,北京 100871; 2. 温州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温州 325035; 3. 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871 摘要:随着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日益受到关注,大量的体外腐蚀测试体系被用来模拟其体内腐蚀行为。不同的测试体系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为建立一个合理的并且更接近体内真实情况的测试体系,对可降解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和体外腐蚀测试体系进行总结。从电解质溶液的选择、样品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测试方法以及腐蚀速度的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到以下初步结论:电解质溶液应该选择与体液成分接近的含有蛋白的缓冲模拟体液,样品表面粗糙度和溶液体积与样品表面积之比应该接近植入部位的实际要求,并且采用动态腐蚀测试方法,同时多种腐蚀速度评价方法应当相互参照。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体外测试、镁、铁 1、引言 生物可降解的金属材料已经收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生物降解性金属材料,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永久在体内存在的植入物的减少,如炎症引起的心血管支架,再狭窄和应力遮挡引起的骨科植入物。镁合金和铁合金两种生物降解这是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金属。动物实验[1-7]和临床试验的[8-11]已经证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生物可降解金属作为植入物,但同时有些缺点也暴露无遗。尽管巨大的这两种合金,快速降解率的潜力镁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植入物和缓慢降解在铁基生物医学植入率生理环境中施加严格的限制许多临床应用。为了开发新种合金和评估的生物腐蚀特性材料,有一定的体外腐蚀系统应建立了可以模拟的降解过程金属植入物在体内。 体外腐蚀试验模拟并评估在体内通过一系列的体外方法,可降解过程如电化学测试,失重试验和氢进化试验。研究人员在体外构建不同各种电解质溶液和模拟系统样品表面的不同比例,以溶液的体积,这会导致数据的不可比性。因此,除了主观处理的材料,如元件的选择,表面涂层,并且处理技术,客观条件应尽可能一致可能和接近体内条件。为了建立一个更合适的体外试验系统中,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如下:1)电解质溶液选择; 2)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力;3)测试方法:电化学测试和浸泡试验;4)评价腐蚀速率的方法.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最新功能高分子材料综述

功能高分子材料综述

功能高分子材料综述 【文摘】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各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合成、结构和性能关系以及作为新材料的应用技术,它的重要性在于所包含的每一类高分子都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主要包括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声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液晶、医用高分子材料几部分,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分子结构、组成与形成各种特殊功能的关系,也就是从宏观乃至深入到微观,以及从半定量深入到定量,从化学组成和结构原理来阐述特殊功能的规律性,从而探索和合成出新的功能性材料。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工程上应用较广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一些功能高分子材料,如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反应型功能高分子、光功能高分子、电功能高分子、医用功能高分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功能膜材料等。 【关键词】材料;高分子;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定义为:与常规聚合物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聚合物大分子(主要指全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的聚合物)都应归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范畴。而以这些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结构组成、构效关系、制备方法,以及开发应用的科学,应称为功能高分子材料科学。 功能高分子材料科学是研究功能高分子材料规律的科学,是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与其他科学领域交叉度最高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是建立在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并与物理学、医学甚至生物学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功能高分子材料是对物质、能量、信息具有传输、

转换或贮存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一类高分子材料,有时也被称为精细高分子或者特种高分子(包括高性能高分子) 。其于20 世纪6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发展迅速,已成为新技术革命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 功能高分子是指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它们之所以具有特定的功能,是由于在其大分子链中结合了特定的功能基团,或大分子与具有特定功能的其他材料进行了复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例如吸水树脂,它是由水溶性高分子通过适度交联而制得,遇水时将水封闭在高分子的网络内,吸水后呈透明凝胶,因而产生吸水和保水的功能。 在合成或天然高分子原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再赋予传统使用性能以外的各种特定功能(如化学活性、光敏性、导电性、催化活性、生物相容性、药理性能、选择分类性能等)而制得的一类高分子。一般在功能高分子的主链或侧链上具有显示某种功能的基团,其功能性的显示往往十分复杂,不仅决定于高分子链的化学结构、结构单元的序列分布、分子量及其分布、支化、立体结构等一级结构,还决定于高分子链的构象、高分子链在聚集时的高级结构等,后者对生物活性功能的显示更为重要。 1 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 1.1 导电高分子材料 近几年来,导电性高分子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边缘学科领域,它对电子工业、信息工业及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发展导电高分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导电材料的需要,而且由于它兼具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半导体和金属的电性能,具有重量

形状记忆合金文献综述

形状记忆合金性能及其应用 摘要: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效应、高阻尼特性、电阻突变效应以 及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等一般金属不具备的力学特性,使其在仪器仪表、自动控制、机器人、机械制造、汽车、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工程领域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其本 构性能和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的研究十分必要。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型功能 材料,是集感知与驱动于一体的智能材料,因其功能独特,可以制作小巧玲珑、高度自动化、性能可靠的元器件而备受瞩目,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关键字: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效应分类应用 1形状记忆合金简介 1.1 形状记忆材料是指具有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简称SME)的材料。形 状记忆效应是指将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一定限度以内的变形后,再对材料施加适当的 外界条件,材料的变形随之消失而回复到变形前的形状的现象。通常称有SME的金属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简称SMA)。研究表明, 很多合金材料都具有SME ,但只有在形状变化过程中产生较大回复应变和较大形状回复力的,才具有利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应用得最多的是Ni2Ti 合金和铜基合金(CuZnAl 和CuAlNi) 。 1.2 至今为止发现的记忆合金体系: Au-Cd、Ag-Cd、Cu-Zn、Cu-Zn-Al、Cu-Zn-Sn、Cu-Zn-Si、Cu-Sn、Cu-Zn-Ga、In-Ti、Au-Cu-Zn、Fe-Pt、Ti-Ni、Ti-Ni-Pd、Ti-Nb、U-Nb和Fe-Mn-Si等。 1.3 形状记忆合金的历史只有70多年,开发迄今不过20余年,但由于其在各领域的特效应用,正广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神奇的功能材料",其实用价值相当广泛,其应用范围涉及机械、电子、化工、宇航、能源和医疗等许多领域。 2形状记忆合金效应分类 2.1 单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恢复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

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综述

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 王俊 摘要:电偶腐蚀,是指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金属在导电介质中接触后,由于各自电极电位不同而构成腐蚀原电池。电偶腐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且危害极大的腐蚀形成,它广泛地存在石油、天然气、船舶、航空和建筑工业等行业中,一旦发生则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针对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从其腐蚀原理、影响因素、控制方法及腐蚀评定进行综述。并展望了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属接触;电偶腐蚀;电位差 1、前言 现代社会中,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其广泛,已然涉及到方方面面,这种情况下,研究金属材料的腐蚀及其防护就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金属在其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腐蚀,如若防不当会造成金属材料在其使用寿命结束之前就产生破坏,特别是在航空等国防领域,金属材料的腐蚀引起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所以,针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及其防护的研究日益重要。 2、电偶腐蚀的原理 2.1 概述 由于腐蚀电位不同,造成同一介质中异种金属接触处的局部腐蚀,就是电偶腐蚀(galvanic corrosion),亦称接触腐蚀或双金属腐蚀。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金属在导电介质中接触后,由于各自电极电位不同而构成腐蚀原电池,电位较正的金属为阴极,发生阴极反应,导致其腐蚀过程受到抑制;而电位较负的金属为阳极,发生阳极反应,导致其腐蚀过程加速。它是一种危害极为广泛和可能产生严重损失的腐蚀形式,广泛地存在于船舶、油气、航空、建筑工业和医疗器械中。它会造成热交换器、船体推进器、阀门、冷凝器与医学植入件的腐蚀失效,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腐蚀类型。可以是金属与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与导电的非金属材料(如石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介质中形成回路,形成电偶腐蚀[1]。电偶腐蚀往往会诱发和加速应力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氢脆等其他各种类型的局部腐蚀,从而加速设备的破坏。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电极电位的金属处于腐蚀介质相互接触而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又称接触腐蚀或双金属腐蚀。电偶腐蚀原理见图1。发生电偶腐蚀时,电极电位较负的金属通常会加速腐蚀,而电极电位较正的金属的腐蚀则会减慢。

文献综述模板(格式模板)(材料相关)

(空一行) 文献综述 (空一行) 前□□言 (空一行)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为《电子商务在秦皇岛港务集团的规划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对秦港集团的电子商务发展进行过规划分析,并且据了解秦港集团也没有实施电子商务系统,因此本文的叙述对秦港集团电子商务的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商务与物流运输及港口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的将电子商务规划到秦港集团的业务中。这些文献给与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进几年有关电子商务与物流运输的文献期刊。 (下页为具体内容:一般包括:国内与国外2部分内容) 题目为“文献综述”上下各留一空行,宋体,三号字,居中,加粗。行间距固定值22磅,段前、段后0行,无缩进。 前言之下留一空行,宋体,小三号字,居中,加粗。行间距固定值22磅,段前、段后0行,无缩进。“前言”二字中间空两格。前言单独一页。 页脚插入页码,居 中。页码格式为“1,2,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开始,现代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 经济全球化、综合物流的加快发展给港口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国内外对电子商务在物流运输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电子商务的早期形式EDI 的最初想法即来自美国运输业。我国交通运输及相关的物流行业电子商务应用较为滞后。但近些年来电子商务与物流运输的结合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国内研究综述 就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国外研究综述 就到目前为止,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正文部分另起一页,宋体,小四号字。固定值,22磅,段前、段后0行,首行缩进2字符 页眉:“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宋体,小五号字, 居中

文献综述的特点

1 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2 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3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

中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文献综述材料

陈新林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 第三方支付通过其支付平台在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起到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的作用,实现从消费者到商家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结算等功能。 典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建立在美国的贝 宝(paypal)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是美国易趣(ebay)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买家成交后登陆贝宝网站付款,货款直接支付到卖家paypal帐户,卖家收到信息后发货,买家收货。 paypal是一种直接支付的服务,能为买卖双方提供即时、安全的支付服 务。paypal的业务开展建立在paypal专有的反欺诈、风险控管系统基础之上,具有国外成功的网上支付经验。paypal利用现有的银行系统和信用卡系统,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在全球103个国家为超过1亿客户提供安全便利的网上支付服务。但paypal 是在拥有成熟信用卡机制和完善信用体系的环境之下发展起来的,未必适合缺乏良好信用体系的中国国情。 支付宝是专注于服务我国内地市场的网上支付 平台,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信用体系等宏观环境,也符合 国人消费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我国第三方支付问题探讨 1技术风险。2业务风险。信用风险,第三方支付机构能不能信守承诺,如何确保其承诺兑现。资金风险,包括资金能不能得到妥善保管等。这些都还缺乏有效的控制。3法律风险。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各方法律责任的划分,整个交易构成涉及到了支付平台、交易平台、配送方、交易方、银行、认证服务方、系统运营商、系统开发商等,如何界定其中的责任等都还悬而未决。 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窄。监管空白。信用模糊。 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建议 1拓展盈利渠道。2加强业务合作。3建立信用体系。4强化本地化服务。 5支付手段多样化。在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同时,提供在线支付、手机支付、电话支付、掌上支付、虚拟支付等其他电子支付手段,形成立体化的支付体系。6创新营销策略。7强化创新。 监管建议 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范围监管。监管机构。 政策建议 鉴于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竞争激烈,其生存与发展非常困难,发展也不规范,要防止恶性竞争,增加支付风险。为了促进其发展,建议采用政策引导并购,实施国有控股,减少无序竞争,减少重复建设,增强实力,扩大规模。建议对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类金融机构设置保证金的机制,并探索建立电子支付保险。 C2C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手段对感知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綦晓燕 赵菁(2005)的研究认为消费者为了购买网上商品(包括产品和服务),所采用的各种支付手

金属基复合材料综述

金属基复合材料综述 专业: 学号: 姓名: 时间:

金属基复合材料综述 摘要:新材料的研究、发展与应用一直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复合材料,特别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新材料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金属基复合材料对促进世界各国军用和民用领域的高科技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倍受人们重视。本文概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应用、制备方法、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分类;性能;应用;制备;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composite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matters in moder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t al matrix composites 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lassific ation of 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w as reviewed, and put forward 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 earch, discusses 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trend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Preparation; Development trend. 1.引言 复合材料是继天然材料,加工材料和合成材料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材料。按通常的说法,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单一材料,通过不同的复合方法所得到的宏观多相材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常希望复合材料即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又具有某些特殊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性能材料之一,对促进世界各国军用和民用领域的高科技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制造方法的出现,高性能增强物价格的不断降低,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各方面将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荧光材料文献综述

一、荧光材料的种类与特性 总的说来,荧光材料分有机荧光材料和无机荧光材料。 有机荧光材料又有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和有机高分子光学材料之分。有机小分子荧光材料种类繁多,它们多带有共轭杂环及各种生色团,结构易于调整,通过引入烯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其共轭长度,从而使化合物光电性质发生变化。如恶二唑及其衍生物类,三唑及其衍生物类,罗丹明及其衍生物类,香豆素类衍生物,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三苯胺类衍生物,卟啉类化合物,咔唑、吡嗪、噻唑类衍生物,苝类衍生物等。它们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器件、DNA诊断、光化学传感器、染料、荧光增白剂、荧光涂料、激光染料[7]、有机电致发光器件(ELD)等方面。但是小分子发光材料在固态下易发生荧光猝灭现象,一般掺杂方法制成的器件又容易聚集结晶,器件寿命下降。因此众多的科研工作者一方面致力于小分子的研究,另一方面寻找性能更好的发光材料,高分子发光材料就应运而生了。 有机高分子光学材料通常分为三类:(1) 侧链型:小分子发光基团挂接在高分子侧链上,(2) 全共轭主链型:整个分子均为一个大的共轭高分子体系,(3) 部分共轭主链型:发光中心在主链上,但发光中心之间相互隔开没有形成一个共轭体系。目前所研究的高分子发光材料主要是共轭聚合物,如聚苯、聚噻吩、聚芴、聚三苯基胺及其衍生物等。还有聚三苯基胺,聚咔唑,聚吡咯,聚卟啉[8]及其衍生物、共聚物等,目前研究得也比较多。 常见的无机荧光材料有硫化物系荧光材料、铝酸盐系荧光材料、氧化

物系荧光材料及稀土荧光材料等。 碱土金属硫化物体系是一类用途广泛的发光基质材料[8211 ] 。二价铕掺杂的CaS 及SrS 可以被蓝光有效激发而发射出红光,因而可用作蓝光L ED 晶片的白光L ED 的红色成分,可制造较低色温的白光L ED ,其显色性明显得到改善,目前使用的红粉硫化物体系主要是(Ca1-X ,SrX ) S : Eu2+ 体系,在蓝区宽带激发,红区宽带发射。通过改变Ca2+ 的掺杂量,可使发射峰在609~647 nm 间移动。共掺杂Er3 + , Tb3 + ,Ce3 +等可增强红光发射。 铝酸盐系荧光材料中SrAl2O4, CaAl2O4, BaAl2O4为常用的发光基质。例如,Sr3A12O6 是一种新型红色荧光粉,它的激发峰位于460~470nm 范围内,是与主峰为465nm 的蓝光L ED 晶片相匹配的红色荧光材料。刘阁等[31 ] 利用水热沉淀法合成了Sr3A12O6 。通过对其纯相粉末的荧光性质的研究,发现该荧光粉样品的最大激发峰位于459nm 波长处且在415nm 波长处有一小的激发峰。而样品的发射带落在615~683nm 的波长范围内, 其中最大发射峰的波长位于655nm 处, 表明在459nm 波长的光激发下,样品能够发出红色光。 氧化物荧光材料在荧光粉中的应用较多。如,以ZnO 作为基质合成的红色荧光材料稳定性很好。红色荧光材料ZnO : Eu ,Li 和ZnO :Li + 的最大激发峰范围都在340~370nm 范围内,与365~370nm 紫光L ED 晶片的发射峰大部分相交,因而适用于三基色白光L ED 制造。 稀土离子因其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征,故能表现出独特的荧光性质,而通过与配体的作用,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它的荧光强度,因此稀土配合物的研究为荧光材料分子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近些年

完整word版,功能高分子材料综述

功能高分子材料综述 【文摘】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各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合成、结构和性能关系以及作为新材料的应用技术,它的重要性在于所包含的每一类高分子都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主要包括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声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液晶、医用高分子材料几部分,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分子结构、组成与形成各种特殊功能的关系,也就是从宏观乃至深入到微观,以及从半定量深入到定量,从化学组成和结构原理来阐述特殊功能的规律性,从而探索和合成出新的功能性材料。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工程上应用较广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一些功能高分子材料,如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反应型功能高分子、光功能高分子、电功能高分子、医用功能高分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功能膜材料等。 【关键词】材料;高分子;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定义为:与常规聚合物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聚合物大分子(主要指全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的聚合物)都应归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范畴。而以这些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结构组成、构效关系、制备方法,以及开发应用的科学,应称为功能高分子材料科学。 功能高分子材料科学是研究功能高分子材料规律的科学,是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与其他科学领域交叉度最高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是建立在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并与物理学、医学甚至生物学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功能高分子材料是对物质、能量、信息具有传输、转换或贮存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一类高分子材料,有时也被称为精细高分子或者特种高分子(包括高性能高分子) 。其于20 世纪6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发展迅速,已成为新技术革命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 功能高分子是指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它们之所以具有特定的功能,是由于在其大分子链中结合了特定的功能基团,或大分子与具有特定功能的其他材料进行了复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例如吸水树脂,它是由水溶性高分子通过适度交联而制得,遇水时将水封闭在高分子的网络内,吸水后呈透明凝胶,因而产生吸水和保水的功能。 在合成或天然高分子原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再赋予传统使用性能以外的各种特定功能(如化学活性、光敏性、导电性、催化活性、生物相容性、药理性能、选择分类性能等)而制得的一类高分子。一般在功能高分子的主链或侧链上具有显示某种功能的基团,其功能性的显示往往十分复杂,不仅决定于高分子链的化学结构、结构单元的序列分布、分子量及其分布、支化、立体结构等一级结构,还决定于高分子链的构象、高分子链在聚集时的高级结构等,后者对生物活性功能的显示更为重要。 1 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 1.1 导电高分子材料 近几年来,导电性高分子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边缘学科领域,它对电子工业、信息工业及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发展导电高分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导电材料的需要,而且由于它兼具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半导体和金属的电性能,具有重量轻,易加工成各种复杂的形状,化学稳定性好及电阻率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等特点。此外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自然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兴趣。 导电高分子材料根据材料的组成可以分成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composite conductive polymers)和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intrinsic conductive polymers)两大类。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由普通高分子结构材料与金属或碳等导电材料,通过分散、层合、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