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分期及阶段

中国近现代分期及阶段

中国近现代分期及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清王朝晚清衰败1840-1912 反清南京临时政府民国开始1912仅三个月建立民国颁布宪法

北洋军阀民国初期1912-1919 反军阀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北洋军阀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时期1919-1924 反军阀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反军阀国共合作

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十年对抗1927-1937 国共对抗

抗日战争1937-1945 合作抗日

解放战争1945-1949 国共对抗

社会主义(1949年至今)中共新中国 1949至今国家建设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出现过两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辩,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理论的建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年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最早提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胡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标准探索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和分期问题,提出“三次革命高潮”理论,进而引发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论战。戴逸、章开沅、荣孟源等人亦赞同以阶级斗争为标准进行中国近代史分期,但他们的具体分期主张又意见相左。孙守任和范文澜。主张以近代社会主要 还有 1 2 线索, 3、 , 论, ,还 说、“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说、“新三次革命高潮”说、“两段论”说等。 真正引发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深入讨论的是1980年《历史研究》第1期发表的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一文,这篇文章不同意以“三次革命高潮”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认为要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中国近代史的进程。1984年李时岳又在《历史研究》第2期发表《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一文,系统阐述了他本人的学术观点,使论辩进一步展开。提出了中国近代史演变过程中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被称为“四个阶梯”论,这是近代史学者开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其研究对象的标志性文章。 这一时期胡绳、章开沅、刘大年、戚其章、苏双碧、苑书义、荣孟源、胡滨、张海鹏、徐泰来、陈旭麓、汪敬虞、张耀美等人先后发表文章,阐发了自己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意见和主张,并参加了热烈的论辩,形成了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几个重要的理论观念。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分期!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也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又分为和谈阶段,战争阶段。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所以这段时期亦称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4)文革时期(1966—1976)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情的的错误估计,开始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文革开始,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了这场内乱,文革结束。 (5)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

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新思考

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新思考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应该尽量客观科学,但由于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十分屈辱的一页,中国近代史的分期也掺杂了太多名族情感,传统的中国近代史分期显得不够客观科学,因此积极探究站在历史发展角度思考的中国近代史分期十分重要。 1.中国近代史分期依据新思考 八十年代时期,中国近代史分期分歧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近代两个阶段具体划分时间。传统的观点将鸦片战争看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他们认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自此开始,因此鸦片战争应该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关于中国近代史两个阶段的具体划分问题的主流观点是基于中国的半封建社会性质思考的,以毛主席所说的一段话为主要依据。毛泽东说: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直至现在的抗日战争,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毛主席还说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本文所阐述的近代史分期观点将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思想体制变革作为近代史两个阶段划分的主要线索。义和团一直都被视为中国近代史分期中的重要历史事件,然而李时岳对中国近代史分期的新思考认为义和团运动的思想相对陈旧,没有打破中国封建思想的禁锢,因首先否定了义和团运动应当作为中国近代史分期中的一个重点历史事件这一观点。中国封建体制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很大,其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中国封建体制本身没有错误,中国刚刚进入封建社会时,中国的这种封建政治体制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国封建政治体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也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然而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封建政治体制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需求了,中国封建体制与群众的矛盾在逐渐积累加深,到中国近代时期,国际政治及经济局势重新洗牌,中国封建体制本已经是危楼高筑,在国际局势的影响之下,封建体制变得摇摇欲坠,国人也开始认识中国封建体制的落后并不段引进新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封建政治体制从中国历史的舞台退出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中国的半封建化过程中,封建体制的落后导致国内统治者的主动或被动改革,以及有识人士为国家强盛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再加之封建体制落后导致的中国国力的衰退,列强膨胀的资本输出需求迅速瞄准地大物博但毫无反抗之力的中国,在众多因素之下,中国屈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悄然而至,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由此拉开。中国的半封建化发展是封建社会落后的必然后果,因此中国近代史的分期不应该局限于中国的半封建化或者是中国的半殖民化,而应该从历史发展及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看,以物竞天择,推陈致新的思想看待中国近代的变化。本着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中国近代史的分期依据就不再是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而应该从历史事件发生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更新角度对中国近代史进行分期。传统的中国近代史分期思想中掺杂了太多名族情节,但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应该是对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客观的探索,而不是以名族价值观对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进行价值及意义的评价。 2.中国近代史分期 鸦片战争是否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学术界也有很大的争议,但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近代史两个阶段的划分进行探究。首先,中国近代史整个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事件有很多,根据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近代史产生的影响不同,持不同中国近代史分期思想的学者对中国近代史两个阶段的具体划分就不同,本文从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更新及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

人民日报/2009年/11月/20日/第007版 理论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准确地说是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换言之,究竟是以191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还是以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数十年来,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一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没有明确区分,也就是说没有形成有关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概念。那时候的学者基本上认为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是同一个含义。这种状况明显地说明了那时候中国近代史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 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1954年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引起了近代史学者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1957年,《历史研究》编辑部汇集了3年来学者们的讨论文章予以出版。这次讨论,对于中国近代史学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唯物史观、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等问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这次讨论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所谓中国近代史,胡绳的文章非常明确地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这一主张在这次讨论中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从这时开始,中国历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此后,学术界往往把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而把1919年上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这段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换句话说,是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而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 当时学术界虽然有这样的认识,但也有许多学者明确表达过不同意见。范文澜、刘大年、荣孟源、李新、林敦奎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来划分历史时期。根据这种观点,1840—1949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范文澜是这一主张的最初提出者。他于1947年在华北新华书店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前言和目录,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划作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无论是教学、研究或者撰著中国近代历史,都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的。这是那时的时代条件使然。 二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又一次出现了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坚持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界线的学者,主要以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为根据。他们为了突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性,坚持主张中国近代史结束于1919年。但是,这种主张忽视了以社会性质作为区别历史分期标志的意见,忽视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民主革命的性质,都是反帝反封建,区别只是领导力量的不同、革命前途的不同。因此,主张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赓续20世纪50年代的主张,再次明确宣布以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作为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对象。李侃、陈旭麓、胡绳、张海鹏等先后发表文章,阐述了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的认识,并逐步形成共识。 人们可以看到,1998年以前出版的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出版物,包括通史类性质的学术著作、

(完整版)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篇综述第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关于综述部分,可以用15分钟的时间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宏观上的简要概括,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书上具体内容安排给学生课后看。 这个时期与前八十年相比,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仍然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需要进行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不同的是,这段时期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对中国人救国理念和道路选择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中国自身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发展,也孕育了新的革命因素。 在内外已经变化的条件和因素影响下,我们的救亡图存有了新的理念选择和路径取向,并最终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争取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谋求自身的崛起提供了关键的政治前提。 这30年是翻天覆地的30年,跌宕起伏的30年,辉煌壮丽的30年!这30年同学们要了解的主要内容是: 1、这30年间,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的社会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斗争的主力;由于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除农民外,中国的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营垒,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2、这30年是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上传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本课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中国近现代史历史阶段如何划分?有何基本线索?每条线索下涵盖了教材上哪些具体知识点? 自主学习篇 一、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110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 【思考探究】1.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2.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否相同?两者有何本质区别? 「教师点拨」性质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本质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思考探究】4.根据教材编排,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国民党一大召开-1927、7、1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7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1937、7七七事变前夕 抗日战争时期:1937、7七七事变爆发-1945、9日本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1945、9抗战胜利后-1949、9新中国成立前夕 另外要注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3临时政府迁都北京-1928年底东北易帜 【思考探究】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有过两次合作。两次国共合作时期分别是指哪一时期? 【思考探究】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发生过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分别是指哪一时期? 二、中国现代史历史分期 【思考探究】7.根据教材编排,中国现代史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1、过渡时期:1949、10新中国成立-1956、12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近代史纲要综述上编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多少年:( B ) A.、1000多年B、2000多年C、3000多年D、4000多年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五四运动 3、使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D )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 4、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B)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 A、封建社会 B、前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具有两重性,其根源在于(C)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资金少、规模小、力量弱 B.受到官府的控制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成长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 D.民族资产阶级大多数来自过去的地主、商人和官僚 二、多项选择题 1、17世纪以后的中国,未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西欧。主要的原因是下列的哪些因素在清代中叶以后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桎梏:( ABCD ) A.、传统的封建生产方式 B.、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C.、以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 D.、以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 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的条约有:(ABDE)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E、黄埔条约 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中国产生的新的社会阶级是:(BD) A、地主阶级 B、无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征是:(ABD)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B、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C、军事上的软弱性; D、具有革命的彻底性 5、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BD)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AC)

评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评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09级人文教育陈俊良 0939108 一段屈辱的、悲壮的历史已经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宣告结束,等待着的是另一段轰轰烈烈的崭新的历史。那么,中国近代史应该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10年的历史,为了更好更全面的去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发展过程,也为了方便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中国的历史学家们对此展开了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即上限下限的分界问题的热烈讨论。 这场讨论是以1954年《历史研究》创刊号中,胡绳首先提出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为开端的。解释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关系到如何分清近代史体系问题,并且胡绳把分期问题的讨论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文革前(1954年—1957年)以分期问题为讨论主题,另一个是文革后以基本线索为讨论主题。对于近代史的分期问题,许多历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分期标准,从而也就产生了各异的分期的划分阶段。 胡绳提出“基本上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作为划分的标准”,他提出的以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为“三次革命高潮”。并且他还提出了具体的七个历史阶段:1840-1850年,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64—189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形成时期;1895-1900年,近代史的第二次革命高涨时期;1901-1905年,资产阶级同盟团体开始革命;1905-1912年,政权让位给袁世凯(第三次革命高涨时期);1912-1919年,资产阶级革命(旧民主主义革

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些反对他的人认为,胡绳提出这“三次革命高潮”是以1840-1919年为限,如果把中国近代史的下限放到1949年即1840-1949年,他的这个观点就不符合实际了,因为后来还发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等革命高潮。 而孙守仁提出“以某个时期矛盾性质的某些变化”作为分期的标准,与胡绳不同的是,孙守仁把中国近代史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1840-1864年,国内矛盾处于主导地位时期,即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为主的时期;1864-1894年,中外和好稳定状态时期,也就是发生以地主阶级为领导的洋务运动时期,此时主要是中国向外国列强学习时期;1894-1905年,中外矛盾激化时期,以中日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为主的动乱时期;1905-1919年,中外关系温和时期,主要是指辛亥革命时期。 关于其他的分期标准还有金冲及提出的“以生产方式的表征和阶级斗争的表征相结合作为分期标准”;李荣华提出的“通过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全面考察,以其表现出的特点作为分期的标准”等等。这些问题的讨论,到了现在,还有不少学者提出不同的分期标准。 以上这些,是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标准及划分阶段的讨论,主要代表就是胡绳、孙守仁、金冲及等人物。在他们的带动下,五十年代期间,展开的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体现出某些局限性。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 沦”与“上升”诸问题 (一) 最近,胡绳同志在对《近代史研究》创刊100期表示祝贺时重提一个建议:“把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视为一个整体,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有头有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可以称为‘中国现代史’,不需要在说到1840-1949年的历史时称之为‘中国近现代历史’。”胡绳同志这个建议非常重要。事实上早在50年代,如荣孟源、李新、刘大年等,就讲过这个意见。但是由于那时的时代背景,这样的意见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 在中国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概念,至今仍有很不相同的认识。一般来说,是把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而把由此上溯到鸦片战争的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大学历史系一般以1919年为界限,分设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学生们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知识,大约以此为依据。十几年前,史学界成立了一个学术团体叫中国现代史学会,聚集在它周围的大多是以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起点的学者。中国现代史的下限在哪里?学者们的意见可能不尽相同,有些人可能把1949年后的某一时期也算在内。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出版物,包括学术著作和教科书以及通俗读物,大多数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下限;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出版物,绝大多数以1919年为上限,有的则起于辛亥革命(台湾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出版物,都以辛亥革命为上限)。 有一派学者有不同见解。他们认为,应该把1840-1949年这个时期的历史都称作中国近代史。明确中国近代史这一概念的科学定义,其理论依据在于,要阐明中国近代史所涵盖的那个社会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他们认为,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在清朝的道光年间,在那以前,中国是一个与外部世界来往不多的、独立发展的封建社会。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定以后,中国的国家地位和主权受到很大损害,而且随着此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种损害变得越来越巨大。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下,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往往要打上帝国主义侵略的烙印。看起来中国是独立的,但国家主权却受到帝国主义的严重侵害。中国的这个社会性质,不仅在道光以后的晚清社会没有改变,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没有改变,就是在国民党在南京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国民政府以后,也没有改变。只是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才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才改变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往后更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这个国家是一个主权在民的、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篇综述试题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是……的伟大开端 A、中国近代史 B、中国现代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爆发于 A、1911年10月 B、1917年10 月 C、1917年11月 D、1919年10月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称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普法战争D、甲午战争 4、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D没收地主土地 5、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 A、1919年 B、1921年 C、1923年 D、1927年 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A、中国东北地区 B、中国华北地区 C、南京 D、东南亚

7、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 A、发行法币 B、发行内债 C、商业投机 D、金融业 8、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A、属于革命对象 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 C、属于革命力量 D、什么都不是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民主社会主义 10、这一时期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阶级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A、商业资本剥削 B、高利贷资本剥削 C、地租剥削 D、苛捐杂税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革命要推翻的三座大山是 A、帝国主义 B、法西斯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E、霸权主义 2、1928年6月国民党政府与西方列强“重订新约”的主要内容是 A、关税自主 B、收回租界 C、废除领事裁判权 D、收回租界地 E、撤退外国军警

中国现代史分期

中国现代史分期 详细内容: 关于中国现代史始于何时,国内外史学界有3种主要见解:(1)应始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2)应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3)应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前,国内史学界较多的学者,主张把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都称作中国近代史,而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把中国近代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因为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社会性质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才进入现代化的行程。但是,高等院校历史系的课程表,仍沿袭近几十年的习惯,把1840年至1919年的中国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1919年至1949的中国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有的把它归入“中国现代史”,有的单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现代史学科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统一的体系。从学科概念来说,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对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该形成各自的学科体系。中共党史是指中国共产党自身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应当以党的理论和实践作为直接研究对象。中国革命史是指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历史,应当以这一斗争的理论、实践和过程为直接研究对象。而中国现代史,应以1919年到1949年的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为研究对象。 关于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体系,史学界普通认为中国现代史的体系应该能够反映出中国现代社会的全貌,勾画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如果用“结构”这个词,那么中国现代史的体系应是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等,即应是社会结构整体的历史反映。但是,具体说来,关于中国现代史的体系,什么是中国现代史的主要线索、主要内容,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在中国现代史中所占地位及其比重等等问题,史学界仍然有较大的分歧,主要有3种意见;(1)中国现代史“是中国通史的1919至1949年部分”,它所叙述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史,力求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全国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思想的概貌。(2)中国现代史(1919—1949)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它应该反映这一历史时期全国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的全貌,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则是它的主要内容。(3)不赞成“核心论”或“主线论”的提法,认为既然党史、革命史是现代史的“核心”、“主线”,其他的内容只好作为叙述党史、革命史的背景和陪衬,甚至被排除在外,这就不能全面地反映中国现代历史的过程和规律。在中国现代史上,除了党的活动和人民革命斗争这条线外,还有帝国主义侵略这条线军阀地主官僚买办统治这条线、民族资产阶级活

2018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提纲(综述)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特点 ①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灿烂的古代文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民族英雄、革命英雄 ③中外文化交流融合 社会特征 经济 ①以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生产机构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③所有权高度集中,经营权极端分散,极低的社会分工 ④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被征收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生活极端贫 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尖锐 ⑤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常常结合起来;皇帝、贵族、官僚、一般地 主拥有大部分土地 政治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人民,监督官员 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后与佛教、道教互相吸收、融合,法家的严刑峻 法 社会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核心是宗教家长制,突出君权、 父权、夫权 意义 ①巩固和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并出现了一些盛世: 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康雍乾盛世 ②使其进程缓慢、迟滞,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闭关锁国,危机四伏 世界概况 ①多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16-18世纪,荷兰(尼德兰革命,1581建国)、英国(1640-1688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1775-1783独立战争)、法国(1789-1794资产阶级革命)通过资产阶级革 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②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建立起来(工场手 工→大机器生产) ③至19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强国是英、法、美,在此期间沙皇俄国不断 进行对外扩张政策,19世纪40年代势力范围达新疆和东北;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日本、德国加入侵华行列 ④鸦片战争前,除了资本主义宗主国,还有独立国家(中国、奥斯曼帝国) 中国社会 ①周秦-1840鸦片战争前:独立的(主权)、完整的(领土)、比较纯粹的(无成 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封建社会,期间,唐宋(7-12世纪)科技大发展 ②清代中期逐步衰落,商品经济缓慢发展,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5-16C ) 设问:为什么商品经济仍然可以缓慢发展? ①即使相互对立,自然经济仍然要商品经济作为补充 ②一定数量的自耕农经济和农民家庭副业的存在,有利于商品发展 影响 ①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②外国船舰在领海航行,破坏领海主权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总学时:32 学分:2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教学时数分配

注:下编各专题内容纳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系统学习(基于课时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原因考虑)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专题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的: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了解1840年至1919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 4、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意义的认识; 5、理解和掌握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6、能够独立分析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正确分析当今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近代的通商口岸、外债与今天的口岸开放、引进外资的区别等。 教学内容: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变化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切认识正确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 难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专题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什么主张和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一、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110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探究”第1-2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 【思考探究】1.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 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2.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 1)19世纪4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年代-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探究”第3-6题。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思考探究】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否相同?两者有何本质区别? 「教师点拨」性质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本质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思考探究】4.根据教材编排,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1927、7、1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1937、7七七事变前夕 抗日战争时期:1937、七七事变爆发-1945、9日本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1945、抗战胜利后-1949、9新中国成立前夕 另外要注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3临时政府迁都北京-1928年底东北易帜 【思考探究】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有过两次合作。两次国共合作时期分别是指哪一时期? 【思考探究】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发生过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分别是指哪一时期? 二、中国现代史历史分期 【自主学习】翻阅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教材,完成“思考探究”第7题。 【思考探究】7.根据教材编排,中国现代史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一) 一、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110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探究”第1-2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 【思考探究】1.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2.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探究”第3-6题。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思考探究】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否相同?两者有何本质区别? 「教师点拨」性质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本质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思考探究】4.根据教材编排,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 召开前夕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国民党一大召开-1927、7、1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综述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大致状况;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 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由学生自学。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7-19世纪上半成叶,欧洲和北美的现代化从暗潮涌动到形成澎湃之势,并开始向东方流动。这时的中国,已在传统的封建制度和农业文明的社会形态下缓慢地发展了两千年。 政治上,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就其政治控制机制而言,存在着一个二元的社会结构:一方面是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国家政权;另一方面,是以宗法制度为特征的乡族社会,国家政权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对社会实行专制集权式的政治控制。 17世纪40年代,在世界的东西方,几乎同时发生了两件大事。西方,英国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东方,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就皇帝的全面素质而言,清代诸帝从光绪以上,都不低于中人,而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比可称一代英主。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满族贵族专制统治,采取了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宗室贵族大臣权力,如雍正时设军机处,康熙时清除辅政大臣鳌拜集团,又平定了“三蕃”,对外抵抗侵略,如雅克萨战役,与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实现空前统一。经济上又采取了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等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文化思想上,注意利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由此,出现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巩固、

中国近现代史分期问题

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 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的历史应如何细分为若干阶段、若干时期的问题。 本文中对这个问题的建议是把中国近代史分成七个阶段:在太平天国起义发动前为第一个阶段,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时期为第二个阶段,此后直到中日战争为第三个阶段,中日战争后到义和团起义与八国联军之役为第四个阶段,第五个阶段是同盟会成立前的几年,由同盟会成立到辛亥革命是第六个阶段,最后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间就是第七个阶段。 为什么要进行分期?为什么要这样分期?以下将提出一些说明。这些说明和这个建议本身是否恰当,都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 问题的提出 我所看到的较早出版的一部近代历史教科书(李泰芬:《新著中国近百年史》,1924年)把辛亥革命以前的历史按照皇位的更迭而分成“道光时代”、“咸丰时代”、“同治时代”等,对于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也同样依照北洋军阀的当权者的更换来划分时期。——当然,这样的分期是毫无意义的,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也有别的书用另外的办法来分期。例如有一种旧的教科书(孟世杰:《中国最近世史》,1926年)把鸦片战争到戊戌维新前称为“积

弱时期”,把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称为“变政时期”,而把辛亥革命以后称为“共和时期”。这种分期方法也是不足取的。这样地划分时期,并没有反映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本质的东西。 用资产阶级的观点和方法不能正确地说明近代历史,往往只是看到历史发展中某一片面,而忽略了许多带有重大意义的历史现象。例如上述的那种把鸦片战争至戊戌维新前的时期称为“积弱时期”的看法,很分明地,是把发生于这一期间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成长等看做是不关重要的事情。 许多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包括企图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说明历史的书在内)放弃了分期的办法。它们逐一地叙述中国近代史中的若干突出的主要大事件,而在叙述每一大事时,附带述及与之有关的前后各方面的事情。这种叙述方法大致上可说是类似于“纪事本末体”的方法。 不进行分期,而采取这种类似“纪事本末体”的叙述方法,往往会错乱了各个历史事件的先后次序,拆散了许多本来是互相关联的历史现象,并使历史发展中的基本线索模糊不清。 例如,有不少书只是为叙述方便,而将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之役(第二次鸦片战争)合在一起叙述(曹伯韩:《中国近百年史十讲》,1942年)。这样写虽然表示出了这两次战争间的关联,但却几乎完全没有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的关系。在两次鸦片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