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中学部分-第九章 班级管理(参考答案)

教育学-中学部分-第九章 班级管理(参考答案)
教育学-中学部分-第九章 班级管理(参考答案)

第九章班级管理

一、选择题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3.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论语》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 B.1901年 C.1911年 D.1949年

5.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

A.计划 B.组织 C.协调 D.控制

6.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D.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E.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7.对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 B.《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工作暂行条例》 D.《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8.班级管理计划按照内容可以分为()。

A.学习计划 B.一般计划 C.具体活动计划 D.生活计划

9.班级管理计划的文字表述形式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A.标题 B.引言 C.内容 D.落款

10.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实施环节主要包括()工作。

A.机构建设与任务落实 B.人员安排与指导教育

C.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 D.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1.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12.班级管理过程中,评价的基本要求有()。

A.明确评价标准 B.评价要具有计划性、及时性、多元性C.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D.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3.班级管理的原则有()。

A.科学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自觉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14.班级管理中贯彻科学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做到()。

A.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B.了解和研究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C.了解和研究相关的教育科学规律 D.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15.班级管理过程中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是()。

A.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操行评定 B.对学生进行操行谈话

C.学生自评 D.集体互评

16.班集体的特征有()。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奋斗目标 B.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C.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D.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17.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应该做到()。

A.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C.增强其自信心与集体荣誉感 D.针对差异对症下药 E.持之以恒18.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主要方式有()。

A.搞好家访 B.树立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思想

C.开好家长会 D.搞好通讯联系

19.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A.教育为主,不断完善 B.认真讨论,科学合理 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D.严肃慎重,相对稳定 E.民主协商,表决执行

20.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主要方式有()。

A.搞好家访 B.树立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思想 C.开好家长会D.搞好通信联系 E.定期召开接待日活动

21.班集体的作用是()。

A.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 B.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 C.社会适应能力D.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E.形成良好班风

22.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23.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E.师生

2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调查法 E.座谈法

25.“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说明转化后进生的()。

A.扬长原则 B.对事不对人原则 C.潜移默化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E.启发性原则

26.优秀班主任首先应立足于增强()。

A.教学意识 B.育人意识 C.成就意识 D.创新意识 E.角色意识2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E.过程管理28.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处于()。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 E.环境促成阶段

29.不属于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是()。

A.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 B.互访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家访30.班级里的小集团属()。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E.正式团体31.班会的特点包括()。

A.集体性 B.自主性 C.针对性 D.随意性 E.计划性

32.班主任与家长的通讯方式主要有()。

A.书信联系 B.《学生手册》联系 C.《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联系D.电话联系 E.网络联系

33.班级管理的过程包括()。

A.制定计划 B.组织实施 C.评价总结 D.结果分析 E.评定谈话34.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A.建设班集体 B.进行个别教育 C.学习和生活指导

D.召开班会 E.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35.班级管理中的组织实施主要是()。

A.机构建设与任务落实 B.人员安排与指导教育 C.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D.数据搜集和整理 E.日常工作记录与分析

二、填空题

1._班级__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发展水平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好学校生活的基层学生组织。

2.____班级_____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

3.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_导生制_________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4.___班级______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作为社会实体,班级是社会的典型缩影。

5.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夸美纽斯___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6.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京师同文馆___。7.___班级管理___是班主任按照一定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8.班级管理过程包括__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_三个基本环节。

9._班级管理计划__是指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目标及相应活动方案的设计和谋划。10.班级管理计划的内容包括___班级基本情况分析、具体工作目标确立、具体工作安排_。

11.班级管理计划的表述形式大体上有两种:文字表述_、_图表表述__。

12.表格表述形式的班级管理计划包括_标题、表格、落款_三部分内容。

13.文字表述的班级管理计划一般包括标题、内容、落款__。

14.操行评定的形式包括_等级和评语。

15._班级管理的原则_是根据班级管理规律和实践经验制定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6.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_建设班集体、个别教育、学习与与生活指导、召开班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_。

17._建设班集体__并通过班集体教育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工作。

18._班级奋斗目标__是班主任及班级相关人员根据教育目的、学校工作计划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共同制定的,班集体经过努力而实现的预期发展结果。

19._班级积极分子__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

20.班级常规管理,主要包括_学习行为、礼仪行为、日常生活行为、文体卫劳行为、工作程序等。

21.非正式学生群体是学生以____情感___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

22.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班会一般有三类:_常规班会_、___生活班会__、__主题班会。

23.__家访__是班主任代表学校对学生家庭进行的具有教育性质的访问。24.为提高班主任的素质,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文件名是《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素质的意见》。

25.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性、_民主性_和放任型。26.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也就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_建设班集体_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学习和生活指导,召开班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三、辨析题

1.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

答:不正确。

建设班集体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

2.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原则认为学生是被改造的对象,并不是主体地位的。

答:不正确。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可塑性,因而,班主任把学生视为被改造的对象是可以的,但不能忽视学生具有独立自主意识、自我教育能力等,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3.班主任应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答:正确。

非正式群体是班级中客观存在的以情感为纽带的组织,它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对之积极进行引导和加强教育。4.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学生活动。

答:不正确。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要建设班集体。

5.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的京师大学堂。答:不正确。

京师同文馆

2.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建设和培养班集体。

教育学-中学部分-第九章班级管理(参考答案)

第九章班级管理 一、选择题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着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3.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着作是()。 A.《论语》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理想国》 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B.1901年C.1911年D.1949年 5.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 A.计划B.组织C.协调D.控制 6.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C.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D.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E.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7.对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B.《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工作暂行条例》D.《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8.班级管理计划按照内容可以分为()。 A.学习计划B.一般计划C.具体活动计划D.生活计划 9.班级管理计划的文字表述形式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A.标题B.引言C.内容D.落款 10.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实施环节主要包括()工作。 A.机构建设与任务落实B.人员安排与指导教育 C.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D.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1.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12.班级管理过程中,评价的基本要求有()。 A.明确评价标准B.评价要具有计划性、及时性、多元性C.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D.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3.班级管理的原则有()。 A.科学性原则B.民主性原则C.自觉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14.班级管理中贯彻科学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做到()。 A.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B.了解和研究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C.了解和研究相关的教育科学规律D.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15.班级管理过程中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是()。 A.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操行评定B.对学生进行操行谈话 C.学生自评D.集体互评 16.班集体的特征有()。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奋斗目标B.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C.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D.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17.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应该做到()。 A.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B.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C.增强其自信心与集体荣誉感D.针对差异对症下药E.持之以恒18.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主要方式有()。 A.搞好家访B.树立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思想 C.开好家长会D.搞好通讯联系 19.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A.教育为主,不断完善B.认真讨论,科学合理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D.严肃慎重,相对稳定E.民主协商,表决执行 20.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主要方式有()。 A.搞好家访B.树立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思想C.开好家长会D.搞好通信联系E.定期召开接待日活动 21.班集体的作用是()。 A.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B.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C.社会适应能力D.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E.形成良好班风 22.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A.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23.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E.师生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导生制 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作出过重大贡献。 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 2.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又称“契约式教育”,全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Dalton laboratory plan)。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创行,因此得名。 这一制度的主要措施是:(1)把教室一律改为作业室,作业室按学科分设,室内陈列该科的参考书、图表及实验仪器等,供学生学习使用;(2)废除班级授课制,把各科教学内容制成分学期、分月、分周的作业大纲,规定每学期、每月、每周应完成的各项作业及其进度,由学生根据各科作业大纲自行学习,自行记载成绩表,教师在作业室担任指导者;(3)实行学分制,年级递升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自由度。 道尔顿制在弥补班级教学制度的不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程序教学、个别指导教育等曾发生过影响;但它偏重学习学科知识,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视了班集体作用以及德育,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放任自流。此制在20世纪20年代后曾在一些国家试行,我国的上海、北京、南京、开封等地也进行过实验。从30年代后,采用此制者就日渐减少。 3.案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曾执意教授一个要被送到工读学校的孩子何永山。在把何永山领进班里之前,她先统一全班的认识并“约法三章”:不轻视他,不提他

班级管理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管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3、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 4、班集体: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5、具体化目标法:把学校总的教育目标,具体化为班级的目标,再根据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不同情况,提出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 6、班规:对学生教室行为的规定,是一般性的期望或标准,包含了许多学生平时在班级中应遵守的行为规,用以引导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 7、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知识的教育和行为规的指导。 8、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 9、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10、品德认识: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11、品德情感: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12、品德意志: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13、品德行为: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它是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品德培养中要做到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并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培养行为习惯结合。 15、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的品德培养中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正面的道理、先进的榜样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在动力;同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贯彻和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概述 辨析:德育就是道德品质教育? 答:此题错误,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的组成包括四个基本方面: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填空: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填空:德育是每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 填空:每个国家德育都有历史性、继承性。 德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德育主要以善恶作为判断标准,心理健康主要以正常不正常作为判断标准。德育更多的是行为和动机一直的表现。心里不健康则常常是心理失常的表现。德育的重要意义? 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期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张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德育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初步梳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的能力和品德心理。 品的能力是指? 一个人顺利完成品的活动的本领,主要包括品德的认识能力、情感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品的心理一般是由知、情、意、行等因素构成。 填空:1993年和1995年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道德教育大纲》。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 1.热爱祖国的教育; 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3.热爱人民的教育; 4.热爱集体的教育、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民主与法制观念启蒙的教育; 9.良好的意志、品德的教育;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中学生德育大纲》主要内容如下?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 4.理想主义教育; 5.道德教育; 6.劳动教育;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第二节德育过程 填空:德育过程的四个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教育过程是三个方面的矛盾? 1.学校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2.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品之间的矛盾; 3.受教育者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填空: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品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和反复的过程。

《班级管理学》作业

《班级管理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战国末期,将大学教育分成“小成”与“大成”两个阶段的教育论著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 在国外,对班级以及班级授课制作出概括性的叙述和理论证明的教育家是() A.昆体良 B.弗·培根 C.夸美纽斯 D.卢梭 3. 陶行知先生曾推广过学生教学生、学生教成人的() A.导师制 B.小先生制 C.设计教学法 D.德可乐利法 4. 创行“道尔顿制”这种影响较大的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帕克赫斯特 B.克伯屈 C.盖哲尔 D.梅奥 5.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战略是在 A. 1957年 B. 1938年 C. 1983年 D. 1992年 6. 假设人的本性是厌恶工作的理论是() A. x理论 B. y理论 C. z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7.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中讲的“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指的是学生中的()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小帮派 D.小团体 8. 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兰菲创立的指导管理科学的理论是() A.系统论 B.控制论 C.信息论 D.协同论 9. 学生做自我鉴定和小组评议,主要集中在() A.学期初 B.学期末 C.学期中 D.学期任何阶段 10. “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高度评价家庭教育作用的话的说者是德国教育家() A.赫尔巴特 B.福禄倍尔 C.第斯多惠 D.凯兴斯泰纳 11. 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不断向两极分化。因此,扶优抓差,长善救失,对他们尤显重要。这主要针对的是() A.优秀生 B.后进生 C.中间生 D.插班生 12. 提出控制论的是美国数学家是() A.申农 B.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C.威廉·大卫 D. N·维纳 13. 在我国,注重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思想家,教育家() A.周公旦 B.孔子C.墨子 D.荀子 14. 在西方,最早谈到班级教学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夸美纽斯 15.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教育论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 16. 提出“平行影响”原则的苏联著名教育家是()

班级管理作业答案

班级管理作业答案作业一 第一题:选择题 1、班级管理活动和其它任何管理一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素)即(B) A 班主任、学生、环境 B 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C 空间、时间、资源 D 设计、实施、评价 2、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是(A) A 设计、实施、评价 B 计划、组织、实施 C 组织、协调、控制 D 备课、上课、考察 3、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B) A、教育工作 B、专门性的工作 C、教师的兼职工作 D、思想教育工作 4、班级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个体获得(B) A、个性 B、社会性 C、社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 D、统一性 5、班级组织属于(A)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自愿选择的组织 D、统一要求的组织 6、(B)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力公约》 A、1959年11月20日 B、1989年11月20日 C、1990年8月29日 D、1992年4月1日 7、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属于儿童的(B)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参与权 8、我国在(C)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A、1990年 B、1992年 C、2001年 D、1996年 9、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先锋命名是表明(D) A、它是先进儿童的组织 B、要求儿童做革命的先锋 C、向革命先锋学习 D、儿童是开拓未来的先锋 10、中国少年先锋队直接受(B)的领导。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C、校长 D、班主任 第二题:填空题

11.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2.从(1952)年起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 13.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14.小学班级是一个(班队合一的组织),是有双重性质的组织。 15.(班级)是小学的基层组织。 16.少先队组织具有(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的特征。 17.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1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大致有(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 19.儿童的基本权利是(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20.儿童权力的核心是(儿童优先)。 第三题:名词解释 21.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这就是“级”。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2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即班级外部管理(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和班级内部管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23.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教育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24.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利,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25.非正式群体:是由班级组织中的一些小学生在心理一致性或相容性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群体。 第四题:简答题 26.应如何正确理解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答:(1)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2)班级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3)班级管理在班主任与学生的直接交往中进行。 27.你认为应如何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答:学习这门课程时,应着手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相关课程的学习,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贯通。(2)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掌握该课程理论,注重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3)在课程学习中进行探究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及其网上各种讨论、答疑。(4)在教

第九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主要题型为选择、填空、简答,适当注意论述或案例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一、班主任的涵义 ?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填空、选择)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 ?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他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设计者。 (2)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 ?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3)班级建设目标的建立 ?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但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有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 (1)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填空、选择) (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采用专制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民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放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班级是存在于学校之中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研究班级中的交往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

教育学第九章配套练习题

第九章配套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2.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将受法 3.是当代教学策略发展的内在实质是() A.教授化-学习化 B.教授-管理 C.教师-学生 D.管理-组织 4.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 A.学习策略 B.学习目标 C.学习内容 D.学习过程 5.教学策略的基础和核心是() A.教学方法 B.学习策略 C.教学过程 D.教学内容 6.教授策略的实质是以()为主体的策略 A.学生行为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师行为 7.教学管理策略的核心是() A.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 B.提高学生能力 C.提高学生知识水平 D.提高教师地位 8.学习方式的价值取向是() A.满足学校发展 B.满足学习需要 C.满足个体心理发展 D.满足学科发展 9.学习方式的基础是() A.学习心理原理 B.学习需要 C.学科发展 D.教师素质 10.学习方式的核心是() A.学习活动形式的设计 B.学习需要 C.学习心理原理 D.学生素质 11.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A.布鲁纳 B.布卢姆 C.巴班斯基 D.赞克夫 12.掌握学习的关键成分是() A.形成性评价 B.选择性教学 C.自定学习步子 D.单元测验 13.教学评价对象的核心是() A.学生学业成绩 B.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 C.教师教授质量 D.教学的评价 14.教学评价对象的重点是() A.教学的评价 B.学生学业成就 C.教师教授质量和课程与教学设计 D.教学系统 15.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达到教学目标的测试和成绩属于()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学业性评价 16.教学评价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是() A.课程评价 B.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C.教师教学评价 D.活动评价 17.最常用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方法是() A.学科成就测验 B.专门调查与心理测量 C.日常考查 D.检查作业 18.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成() A.课堂教学 B.课外教学 C.实践教学 D.劳动教学 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教案编写 D.教学评价

班级管理应遵循的四大原则

班级管理应遵循的四大原则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是联系学生与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教育管理原则,就能以最小的“力”,创出最佳的“果”。 一、德育首位原则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是提高班级整体素质的核心。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限于知识自传授,智力的开发,更应注重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塑造。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的生理特征、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学生心理存在着各种差异,有各种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世界观。针对这。情况,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即诚实教育、法制教育、传统教育,特别是进行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教育,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书寸立为建设祖国,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理想。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启发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生活与人共同生活的能力,学会_求知、做事,督促学生锻炼身体,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有追求、有教养、有本领、有情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激励竞争原则 竞争是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的重要杠杆。从主观上讲,一个人内在潜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实现自我价值欲望的强烈程度,这是一种内在驱动力;从客观上看。一个人内在潜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外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的程度。因此,班主任应该起到“能量转化器”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并运用竞争手段使其形成压力。在此前提下,一要根据(中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结合本班实际制订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班纪班规。置班级于制度的控制之下,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据,借助规章制度的效力制约学生,使班级管理制度化。二要对学生的纪律、卫生、体育锻炼、学科竞赛、考试成绩和好人好事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学生操行评定班级奖励。“三好生”评比和学生干部的任免挂钩,对学生产生压力和危机感。通过这种激励竞争,必将推动学生之间比、学、赶、帮局面的形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知人善任原则 学生干部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着助手和桥梁作用。他们素质的优劣、水平的高低、能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的整体形象。一个班要建设成团结、和谐、进取的班竺集体,班主任必须知人善任,注重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使他们成为班级的中坚力量和带头人。通过他们健康的活动或模范的行为,感染班上每一个学生,使同学们自觉按班纪班规的要求调节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因此,班主任在选拔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一要实行竟选制。先采用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原则报名,通过竞选演说,再由全班学生民主选举,根据选举结果,结合观察了解的实际情况最后由班主任全面衡量定夺。三要采取“一职多任”。学生干部不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整理9第九章德育 1.xx的概念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共同性、历史继承性。 2.xx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xx是xx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xx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3.xx目标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4.xx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5.xx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6.xx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xx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①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_没有社会道德。 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小学班级管理得原则 ?班级就是构成学校得小集体,管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得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校风校纪得建设。班主任肩负着教育与管理学生得重任,要有股工作得冲劲,要不断地学习,要根据时代变化来转变自己得思想观念。 小学班级管理得原则 一.班级管理中得特点:?班级组织作为班级课堂教学过程中得社会心理共同体,其目标、交往、人际关系、规范、心理气氛等因素与变量具有不容忽视得教育与发展可能性、这就需要班级组织在合理得引导与管理下实现目标。于就是,进行班级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工作得基本形式。 班级管理既包括学校领导对班级得管理与班主任对班级得管理,还包括学生参与管理,其中主要指得就是班主任对班级得管理,即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与学校教育计划得要求,对班级进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建立与发展班集体,以全面实现班级管理得目标。?班级管理工作本身就就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在基础教育改革得道路上要大胆探索新得管理方法,这样才会使自己管理得班级成为先进、文明得班集体,成为充满活力、教书育人得乐园。?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得感情需要、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从而创造一种良好得、与谐得、积极向上得班级氛围,为学生得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得环境。 1、人本性 现代管理得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这一思想得基本特点就是:“人就是管理活动得主体,就是管理得核心与动力,必须充分发挥组织成员得积极性与参与精神,建立良好得

人际关系。”《现代教育管理论》在这种现代教育管理论得指 导下,班级管理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得传统管理模式,因 为这种管理模式往往采用“保姆式"“裁判式"“警察式”得管 理方式、与现代学生独立意识得觉醒,自主意识得确立与民主 参与意识得增强极不适应。“以学生为中心”得管理模式则体 现了人本思想,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得主体,有利于学生自 主、自立及民主参与意识得增强、? 2、情感性 良好得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浓厚得师生情感来维系、因此, 重视“感情投资”,以情感人,使学生因感到温暖而把班级当做 自己得“家”,从而形成一个温情脉脉,人人“爱家”、“报家 "得“家庭式"得组织。在这样得小学班级中,学生容易接受老 师得教育。?3、创造性 处在成长过程中得学生,个性差异很大,这就要求班主任对 不同个性得学生采用不同得沟通办法与教育方法。对变化着得 班级软环境、管理措施、手段应作出相应得调整。 二.班级管理得基本原则:?班级管理就是学校教育 管理得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根据班级管 理得一些基本原则进行班级管理,打破角色定位,让每位学生得 性格与能力都得到全面与谐得发展,科学地进行人格教育与学 1。公平性原则?一就是承认每个人都有发习指导、? 展得潜力,只就是发展得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面对 千差万别得学生,应该瞧到每个学生身上得闪光点,全面地,辨 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得语言训斥 学生、二就是为学生提供公平得竞争机会,尊重学生个性。如 有得老师一味宠爱学习好得学生,冷落差生时间长了,形成两种 极端得学生。过分宠爱会导致学生优越感太强,容易目中无人, 遇到挫折就是不易适应。过分冷落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所以,

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1、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2、德育包括以下形式: (1)家庭德育;(3)社会德育 (2)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3、具有特性: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 二、德育的意义P108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 1、概念: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2、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四、德育的内容 1、概念: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标准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2、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1)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世界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世界观。】 (2)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理想教育。【理想:是人们对未来事物、生活或目标的想象、向往和追求。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约着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4)道德教育。【道德:是调整人我、群我和物我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并未社会生活服务。我国现阶段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人们,同时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进步的道德】 (5)集体主义教育。(6)劳动教育。(7)自觉纪律教育。(8)民主和法制教育。【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史民主的保证。社会主义法制是立法、司法、守法三方面统一体】第二节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1、概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的统一过程。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区别: (1)联系: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的影响。(2)区别: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构建完善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1、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2、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1、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有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1)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以及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是人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依据。(2)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星期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3)道德意志: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表现为用正确的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将品德行为坚持到底。(4)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发展的。【(1)德育过程的基础: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2)特点: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老师和同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3、学生品德是在其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的。 4、学生品德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 第三节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 一、德育原则 1、概念: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具有指导作用。 2、主要的德育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统一原则;(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5)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因材施教的原则;(8)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哪些4篇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哪些4篇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哪些第1篇 一、全员激励原则 1、管理者公正无私,一视同仁。 2、要经常运用各种激励的教育方法 二、自主参与原则。 1、管理者要增强民主意识,切实保障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利。 2、必须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不搞一言堂,切忌家长作风。 3、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各种组织,逐步扩大班委会等组织的权限。 三、教管结合原则。 1、应当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2、要引导学生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 四、情通理达原则。 1、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要科学地处理好“情”与“理”的辩证关系,既不要“有理 无情”,也不要“以情代理”,而是要将情理有机地“化合”,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 五、平行管理原则。 1、要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2、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3、要加强个别教育。 六、协调一致原则。 1、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要做好与团、队和班委会的协调工作。 3、要争取家庭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哪些第2篇 班级管理原则是根据班级管理规律和实践经验制定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原则如下:

(1)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就是指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2)全面管理原则 学生管理必须面向全体,从整体着眼。这是学生管理的主要特征,也是所有班级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的。这就意味着班级管理应该坚持全面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自主参与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 (4)教管结合原则 教管结合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具体地说,就是班级管理者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5)全员激励原则 激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的意思。它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推动力、自动力。所谓全员激励,是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目标和班级总目标。 (6)平行管理原则 在班级中,除了师生之间的垂直关系外,还有同学之间的平行关系。所谓平行管理原则,是指管理者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影响结合起来。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哪些第3篇 1.全员激励原则 激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的意思。它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推动力、自动力。所谓全员激励,是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的目标和班级总目标。 贯彻全面激励原则,首先要求班级管理者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情感和尺度对待每个学生。怀有同样的工作责任感,机会均等地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条件,把他们培养成党和国家所需要的人。对优秀的学生,不能“一俊遮百丑”,对暂时后进的学生,不能一眼把他们看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其次,要善于用适当的班级目标激励所有成员。班级目标,是班级成员共同的期望、追求和达到的成果,它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要引导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制

教育学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A 德育的社会功能 B 个体发展功能 C 个体享用功能 D 政治功能 2、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A 德育内容 B 德育目标 C 德育过程 D 德育原则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最符合下列哪个德育原则() A 导向性原则 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4、德育的“认知模式”中,设置两难问题是为了() A 道德发展的形式 B 测量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C 测量道德发展的能力 D 测量道德发展的结构 5、德育“认知模式”的提出者是() 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班杜拉 D 奥苏伯尔 6、“私德教育”的核心是() A 家庭美德教育 B 个性品质教育 C 职业道德教育 D 交往礼仪教育 7、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 C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D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8、“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

方式的总和”是指() A 德育的途径 B 德育方法 C 德育的结构 D 德育的内容 9、“社会模仿”的德育模式是一种() A 行为主义学说 B 认知主义学说 C 人本主义学说 D 认识—行为主义学说 10、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 A 道德教育 B 传统美德教育 C 时事政治教育 D 思想教育 11、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途径是() A 思想政治课 B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 劳动 D 少先队或者共青团活动 12 当受教育者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 A 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B 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 C 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 D 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 13、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A 提高品德认识 B 激发品德发展动机 C 陶冶品德情感 D 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1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欧冠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15、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第九章 班级管理

第九章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级管理概述 1、班级管理的含义、功能(作用)?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功能(作用):(1)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2)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组织者和灵魂;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的、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第二节班级管理的过程和原则 1、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的一般步骤? (1)明确教育目标的要求,认识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 (2)分析班级情况,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了解学生的需求; (3)构思班级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 (4)就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交全体学生或班干部讨论,由学生参与制定计划,确定班级活动计划的思路; (5)将比较完善的活动计划写成文字,并予以公布。 2、班级管理的概念及其原则? 含义:是根据班级管理规律和实践经验制定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原则:(1)科学性原则;(2)民主性原则;(3)自觉性原则;(4)整体性原则; 第三节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集体的特征与作用 特征:是由班主任带领学生有意识创建的并具有积极作用的集体。(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原则与策略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麻烦的、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是充实的。一个好的集体,没有每个老师辛勤工作,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同事的合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就是再有本事,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的一点一滴,也就是只做了班主任该做的工作。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就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听话,而听话的基础是信任,教师应该努力建立学生对自己的信任。班主任还应该提升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威信,该严肃就严肃,为创建良好班集体做努力。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众对班主任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较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还要有较高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班级管理能力的高低是教师能否建立一个优秀班级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一个班级的优秀与否与班主任的管理密切相关。身为班主任,不仅仅要能够教课,还要能够管理学生,树立威信。现在的子女大都为独生子女,在家里集万千宠爱

于一身,来到学校后这些“公主”、“皇帝”难免会有些小脾气,此时就需要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下面笔者探讨下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更有效,更容易地管理自己的班级。 一、遵循科学管理原则,规划课堂管理 公正性原则。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的几十位学生,教师应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地管理班级,不论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论学生家境的穷与富,不论学生素质的高与低,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帮助,并在学生失败时进行鼓励。这样班主任才能树立威信,赢得信任,更容易地管理班级,进而促进学生一起进步,为建立优秀班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科学教育原则。班主任也是一名教师,在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时,教师应该遵守科学教育原则,将实践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更好的提升自己。师生互敬互爱原则。 班主任在教导学生时,不仅仅需要有耐心,责任心,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小学生还没有系统的明辨是非的标准,所以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犯错,此时班主任不应一味的指责批评,还要和学生多多谈心,让学生自己明白自己哪里犯了错,并让他们自己改正。为人师表原则。教师作为班级的带头人,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