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在建宇铁矿应用

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在建宇铁矿应用
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在建宇铁矿应用

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在建宇铁矿的应用【摘要】建宇铁矿应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代替浅孔留矿法解决了井下面临的问题:(1)改善回采安全条件;(2)增大采场生产能力;(3)提高矿石的回采率。实践证实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适合在较稳固中厚矿体的矿山应用推广。

【关键词】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浅孔留矿法中深孔爆破

1 概况

建宇铁矿矿体控制长度1017m,厚度1.97-21.91m,平均厚度10.84m。矿体产于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中,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形态总体不规则,沿走向倾向厚度变化较大,产状323°∠80°。该矿在680米以上为露天开采,开采深度98m;下部采用竖井+斜坡道联合开拓,采矿方法主要为平底结构浅孔留矿法。

2 开采技术条件

矿体围岩为片麻岩,为层状岩石结构,岩石质量为中等,据相关资料,此类岩石抗压强度500~200mpa,抗拉强度5~20mpa。矿体围岩因风化作用,近地表岩石裂隙发育,岩石力学性能降低,岩石稳定性差,深部岩石节理、裂隙不发育,岩石完整,致密坚硬,力学性能很高,岩石稳固性较好。矿体与围岩均属相同地质作用形成,矿体与围岩的力学性具有统一性。多年采矿证实,绝大部分采矿工程未发生严重坍塌,冒顶等工程地质问题。

3 采矿方法选择

因矿山扩大生产规模,选厂矿石处理量增大,井下采矿压力大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说明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设计说明 1、矿块和回采单元参数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结构、参数和工艺可因矿制宜,灵活调变。当矿体厚大时,矿块垂直走向布置;当矿体陡时,分段高度可大些,否则矮些。阶段高度30~45m。堑沟分段高8.0~10m,堑沟以上分段高8.0~12m,下底柱高5m,上底柱高3~5m,剖面之间不留间柱,单元之间留3~4m厚间柱。铲运斜巷(即装矿巷道)间距6.5~8.0m,此斜巷与运搬横巷交角60°~70°。采场单元面积一般为:(长×宽)=16~24×12.5m 。 2、采准 采用脉外阶段运输道(2.2×2.7m )和垂直矿体的穿脉运输道(2.2×2.7m )构成矿块的联合采准方式。脉外阶段运输道沿矿体走向布置,设在矿体的下盘;穿脉运输道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每间隔50米布置一条,穿透矿体。 从穿脉运输道向上掘有底板上山、斜坡道、溜矿井和短通风道。从底板上山每个分段标高向两侧掘进分段联络平巷,由此再向矿体顶板掘进各个分段凿岩巷道,最底部的一个分段掘进运矿巷道,分段凿岩巷道(2.7×2.7m )水平间距12.5米,运矿巷道(3.0×3.0m )水平间距25米。分段凿岩巷道、运矿巷道与溜矿井之间掘有溜井联络平巷,从运矿巷道向单元底部掘有装矿巷道。装矿巷道(斜巷2.7×2.7m )一端斜通运矿巷道,另一端顶板贯通单元的堑沟横巷底部,铲运机在此巷内进行铲装作业。 底板上山(2.2×1.8m )呈30°倾角连通上下阶段,距矿体约0~12m,用于行人、运送材料设备、安装(风、水、电、喷锚)管线。斜坡道(3×3m )呈15°倾角连通运矿巷道水平,用做WJD-0.75型铲运机通道。溜矿井(2×2m )连通各分段凿岩巷道和运矿巷道水平,用做单元采掘、矿块回采的出矿(渣)道和通风道。短通风天井(2×2m )在矿块顶板,直通底部运矿巷道水平,用做矿块各单元回采的进风道。 以上各种采准巷道采用网(筋)喷(浆)支护,个别松软岩层采取网、喷、锚联合加强支护或钢筋混泥土发碹、木棚子加固支护。 3、切割 ⑴ 切割巷道掘进 单元采准工作完成后,在单元底部装矿巷道端部爬高一分层(2.7米),掘进平行于运矿巷道且贯穿整个单元的堑沟横巷(2.7×2.7m ),再在堑沟横巷一端掘进垂直于堑沟横巷的切割平巷(2.7×2.7m);其它各个分段分别在凿岩巷道一端掘进垂直切割平巷(2.7×2.7m ),切割平巷长9.8m。之后在堑沟和各分段切割平巷中分别掘进切割天井(2.7×2.0m )。堑沟横巷和切割平巷视矿石不稳定的程度酌用网喷或素喷支护。切割天井一般不支护。 ⑵ 切割槽形成 所有分段的切割巷道都掘进完后,便在各分段的切割平巷中用YGZ-90型导轨式凿岩机钻凿上向扇形中深孔。堑沟分段切割平巷中的扇形孔有5排,排距0.6~0.7m,扇排面与堑沟横巷垂直,每扇排有5~6孔,为控制爆破顺序,从切割天井起依次把每扇排同号的5个孔编成5~6排平行孔(称平行孔排),这些平行孔排排面是从原凿岩中心放射的。堑沟以上的其它分段切割平巷中,有扇形孔7~9排,排距1.1~1.2m(加强排排距0.5~0.9m),每扇排5~6孔,扇排面与凿岩巷道平行。全阶段所有切巷内的中深孔都凿完后,自上而下逐个分段分次(有时一次)组织装药爆破,不管分次或一次装药爆破,通常上部分段起爆先于下部分段,底部堑沟分段最后起爆。堑沟以上分段,各排炮孔以切割平巷两端切割天井为自由空间,按照由两头向中间的顺序,微差起爆;堑沟分段,各排炮孔以切割平巷一端切割天井为自由空间,按照由天井向另一头的顺序,微差起爆。爆破后放出矿石则形成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探究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在急倾斜薄矿脉中的应用

探究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在急倾斜薄矿脉中的应用[摘要]在倾角大、中厚矿脉开采活动中,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的应用体现出 生产能力大,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等优势,然而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在急倾斜薄矿脉中的适用性研究较少,结合某急倾斜薄矿脉,对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在急倾斜薄矿脉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实践证明发现,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在急倾斜薄矿脉开采中适用性较好,有效改善了矿体安全作业条件,提高了采矿效率,缩短了采场回采周期,其综合效益明显。 [关键词]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急倾斜薄矿脉 1急倾斜薄矿脉概况 某铁矿生产能力为100万t/a,在长期开采过程中,矿脉漏采达到了-16m,进入到地下开采阶段,然而露天边帮仍存在着数量较多的挂帮矿,需要在进入地下开采阶段之前进行回收。挂帮矿属于Ⅱ#矿带,Ⅱ#矿带是由两层矿构成,其中一层矿位于二层矿上部,其中一层矿层厚度仅仅在2-5m,二层矿厚度大部分在20-25m范围内。在进行一层矿层开采过程中采取留矿法进行开采,冒顶事故频发,无法保障开采作业安全性,决定在一二层开采中应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进行开采作业。Ⅱ#矿带一层矿层矿体倾角为75-85°,矿层厚度为2-5m,属于典型的急倾斜薄矿脉。该矿脉矿石以磁铁石英岩为主,容重为3.3tm3,矿石品位约为28%,岩石硬度系数在6-12范围内,属于中等稳固。一层矿层上下盘围岩容重为2.7t/m3,岩体节理发育,稳固性良好。该矿脉一层矿体与采空区分布示意图如下: 2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在急倾斜薄矿脉中的采矿方案及回采工艺研究 (1)应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采矿方法的依据。在该急倾斜薄矿脉开采过程中,因其矿层厚度较薄,应用留矿法进行开采其安全隐患较大,回采强度较低,出现了较多的冒顶事故,为此,提出在急倾斜薄矿脉中应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选择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其主要依据考虑以下几点: ①安全性。阶段矿房法在开采过程中,其回采工序均在巷道中完成,矿岩暴露面积较小,安全性较高。此外,阶段矿房法在应用中多为集中爆破,可以有效降低多次爆破对井下环境的影响。 ②回采作业效率。在该铁矿中,一层与二层均采取阶段矿房法,在采矿与回采中可以共用部分坑道,提高回采作业效率,减少采动干扰能等。 ③采矿强度。应用阶段矿房法,可以实现中深孔落矿,采取机械化程度较高机械设备,采矿强度较高。 ④灵活性。应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可以充分利用凿岩巷道,推动凿岩爆

铁锰铬矿勘查规范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锰、铬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内容,包括范围、引用标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控制程度要求、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估算等方面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通过对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初步的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结果,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并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3.2 普查 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和物探、化探等野外工作,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3 详查 通过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

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或圈出勘探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为勘探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作为矿山总体规划和编制矿山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3.4 勘探 通过对勘探区采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并进行可行性研究,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矿山建设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和矿山建设设计等提供依据。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等资料,了解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远景。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和分布等,大致查明较大的褶皱、断裂和破碎带的分布、规模和产状,大致查明侵入岩或喷发岩的种类、数量、形态和分布。 4.1.3 详查阶段 4.1.3.1 区域地质:进一步研究区域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等资料,并根据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等资料,阐明铁、锰、铬矿产在区域构造单元上的位置、区域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远景和区内的主要矿产等。 4.1.3.2 矿区(床)地质:基本查明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等,对沉积矿床、还应研究含矿地层的沉积环境、岩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一、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01.0)(11.0()(++= s s s K s G k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100s -1 ; (2)相位裕量γ≥30° (3)幅频特性曲线中穿越频率ωc ≥45rad/s 。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 和幅值裕量K g 。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固有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 2)(1()(++= s s s K s G k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5s -1 ; (2)相位裕量γ≥40° (3)幅值裕量K g ≥10dB 。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 和幅值裕量K g 。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三、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4 )(+= s s s G k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闭环系统主导极点满足ωn =4rad/s 和ξ=。 3、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4、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 和幅值裕量Kg 。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锰矿地质勘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锰矿地质勘查 锰矿地质勘查工作,与铁矿一样,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3 个阶段,采用不同比例尺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手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勘查任务。(1)地质普查这是寻找、发现锰矿并做出初步评价的工作阶段。在有锰矿形成的远景区内,进一步开展1/5 万或1/1 万比例尺地质调查,以便确定锰矿的存在和初步规模。对已发现的矿点或矿层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2006 年3 月25 日的价值,提交普查报告,一般探求D=E 级储量,为是否进行详查阶段工作提供依据。在普查阶段中,要基本查明矿田构造、含矿地层分布,正确划分含锰地层和分析锰矿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矿区构造、锰矿露头、追索锰矿的分布和延伸,了解氧化锰矿与原生锰矿的关系,分析锰矿远景。在岩矿物性条件具备时,可以开展地球物理探矿工作,有的地区也可以开展地球化学探矿工作。在确认最有希望的含锰地段,进行重点研究,布置少量槽、井探等地表探矿工程以揭露矿体,或用稀疏的钻探工程探索矿体深部延深,初步确定锰矿体的形态、产状、分布、矿石的质量与数量。(2)地质详查目的和任务是对经过普查阶段工作证实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提交详查报告,一般探求C=D 级储量,其中 C 级储量要达到10%~20%,为是否进行勘探阶段工作提供依据,并可提供矿山总体规划和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要求应用地质方法和探矿工程手段,较详细地查明锰矿区构造、矿体分布范围、矿体产状和形态、矿石质量、数量和工业利用的可能性。一般用一定密度的探矿工程控制矿体的空间变化,并需填绘1/5 千或更大比例尺的地质图,开展相应的地质综合研究。同时,初步开展矿 床经济技术评价,根据工业利用特点,确定合理的工业指标,开展锰矿加工技术试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研究、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研究等。总之,有关矿

自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院部名称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 M11自动化 指导教师陈丽换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 MATLAB是一个包含大量计算算法的集合。其拥有600多个工程中要用到的数学运算函数,可以方便的实现用户所需的各种计算功能。函数中所使用的算法都是科研和工程计算中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前经过了各种优化和容错处理。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用它来代替底层编程语言,如C和C++ 。在计算要求相同的情况下,使用MATLAB的编程工作量会大大减少。MATLAB的这些函数集包括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到诸如矩阵,特征向量、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复杂函数。函数所能解决的问题其大致包括矩阵运算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微分方程及偏微分方程的组的求解、符号运算、傅立叶变换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程中的优化问题、稀疏矩阵运算、复数的各种运算、三角函数和其他初等数学运算、多维数组操作以及建模动态仿真等。 此次课程设计就是利用MATLAB对一单位反馈系统进行滞后-超前校正。通过运用MATLAB的相关功能,绘制系统校正前后的伯德图、根轨迹和阶跃响应曲线,,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学会使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关键字:超前-滞后校正 MATLAB 仿真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1. 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补偿(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2. 学会使用MATLAB 语言及Simulink 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题目: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用频率法设计串 联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之满足在单位斜坡作用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v K 10s -=,系统的相角裕量045γ≥,校正后的剪切频率 1.5C rad s ω≥。 设计要求: 1. 首先, 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使其满足工作要求。要求程序执行的结果中有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校正装置的参数T ,α等的值。 2.. 利用MATLAB 函数求出校正前与校正后系统的特征根,并判断其系统是否 稳 定 , 为 什 么 ? 3. 利用MATLAB 作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分析这三种曲线的关系。求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动态性能指标σ%、tr 、tp 、ts 以及稳态误差的值,并分析其有何变化。 4. 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根轨迹图,并求其分离点、汇合点及与虚轴 交点的坐标和相应点的增益K *值,得出系统稳定时增益K * 的变化范围。绘制系 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Nyquist 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5. 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Bode 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穿越频率。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1)(2) K G S S S S = ++

铜山铜矿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工艺优化研究

铜山铜矿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 充填采矿法工艺优化研究 吴贤振!饶运章!熊正明 "南方冶金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摘要(根据铜山铜矿矿体赋存状态!改进了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矿块结构参数!并采用铲运机堑沟出矿!降低了矿石损失率!提高了矿块生产能力) 关键词(结构参数;铲运机堑沟出矿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2(.&&#)&$1&&&%1&$ !地质概况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铜山铜矿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主要生产矿山之一,矿区内分布有大小数十个矿体)本次设计主要针对深部(1.304中段以下) 的$号和#&号矿体,两个矿体的走向均为东西向,倾向南,倾角.&51335,矿体厚度为%&1.34,平均%34)在矿体倾向方向,其厚度、倾角及形状均不稳定,往下部具有变缓变薄的趋势)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铜黄铁矿、含铜磁铁矿等,平均铜 品位%)-.6,矿体稳固性中等(!7-1,);顶板围岩为大理岩与燧石岩,较稳固(!731,) ;底板围岩为闪长岩和五通石英岩,不稳固(!7#1$))矿石含硫高易自燃)矿石比重#)3894#, 自然安息角#,5)矿区地表为大片农田和村庄,不允许陷落) 该矿现有的采矿方法为电耙漏斗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矿块分矿房和矿柱, 矿柱宽,1%&4, 矿房宽%&1%$4,顶柱高-4,底柱高%&4,矿柱用尾砂胶结充填,矿房用尾砂充填)现行采矿方法的主要问题是:(%)矿块的顶、底柱的尺寸相对较大,矿块的损失率高;(.)底部出矿用电耙漏斗结构,采场的生产能力较低,仅在%3&89:左右)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矿块生产能力和矿石回收率,主要内容是1#&%4和1#$34中段的采矿法方案优化、矿柱充分回收、矿块结构参数优化、矿石的出矿与运搬工艺的改造等) "采矿法方案优化设计原则、要求及优化选择的结果#!$ 根据矿山地质和开采条件与生产情况以及本研究的任务目标,对采矿法方案选择提出以下要求: (%) 采场生产能力大)要实现年产铜料.0&&1#&&&8,必须切实提高矿山生产能力,因此采场的生产能力要大,确保在.&&89:以上) (.) 采矿工效高)降低劳动的密集程度,提高采矿工效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主要途径之收稿日期:.&&.1.% 作者简介:吴贤振"%20%1’!男!讲师, 在职博士生).&&#年0月;<=>?/@?E?B*E*=*D GH ;IJ)!.&&# 第.$卷第$期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KLJ).$!?L)$

铁矿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矿产资源含量分类分级由国家专门机构——全国储量委员会制订。 一、储量分类 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 (1)表内储量: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能利用的 储量。 (2)表外储量:由于矿物含量低,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 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 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 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 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石储量分为A、B、C、D四级。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对于 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 (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已完全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 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 (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 破碎带已详细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和岩 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 详细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就圈出主要 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基条件是: (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已 基本控制。对于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 状及分布情况,已大致了解; (3)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 规律。 D级:是用稀疏的勘探工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由于矿体变化复杂或其他原因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或物化探异常经过工程验证所计算的储量;以及由C级以上储量块段外推的储量。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院系: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5年1月9日

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步骤 (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主要内容 (3) 三、进度计划 (4) 四、设计成果要求 (4) 五、考核方式 (4) 第二部分、设计正文 (5)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5) 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9) 三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5) 四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19) 五控制系统的校正 (22) 六非线性系统分析 (38) 第三部分、课程设计总结 (40)

第一部分、总体步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自动控制理论A》的课程设计,是课堂的深化。设置《自动控制理论A》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MATLAB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学会应用这一强大的工具,并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以达到加深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理解的目的。通过使用这一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繁琐枯燥的计算负担中解脱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思考本质问题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去。 通过此次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能用MATLAB软件分析复杂和实际的控制系统。 2.能用MATLAB软件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 3.能灵活应用MATLAB的CONTROL SYSTEM工具箱和SIMULINK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二、主要内容 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Bode图、Nyquist图、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频域响应。 6.控制系统的校正,主要包括根轨迹法超前校正、频域法超前校正、频域法滞后校正以及校正前后的性能分析。 三、进度计划

自动控制根轨迹课程设计(精髓版)

西安石油大学 课程设计 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 1203班题目根轨迹法校正的设计 学生郭新兴 指导老师陈延军 二○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1. 任务书.........................................1 2.设计思想及内容.................................2 3.编制的程序.....................................2 3.1运用MATLAB编程............................ 2 3.2由期望极点位置确定校正器传递函数...........4 3.3 校正后的系统传递函数.......................5 4.结论...........................................7 5.设计总结.......................................8 6.参考文献.......................................8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任务书

2.设计内容及思想 : 1) 内容: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为: ) 25(2500 )(0 0+=s s K s G ,试用根轨迹几何设计法对系统进行滞后串联校正 设计,使之满足: (1)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15%; (2)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t s ≤0.3s ; (3)单位斜坡响应稳态误差:e ss ≤0.01。 2)思想: 首先绘出未校正系统得bode 图与频域性能,然后利用MATLAB 的SISOTOOL 软件包得到系统的根轨迹图,对系统进行校正,分析系统未校正前的参数,再按题目要求对系统进行校正,计算出相关参数。最后观察曲线跟题目相关要求对比看是否满足要求,并判断系统校正前后的差异。 3 编制的程序: 3.1运用MATLAB 编程: 根据自动控制理论,对 I 型系统的公式可以求出静态误差系数 K 0=1。再根据要求编写未校正以前的程序 %MATLAB PROGRAM L1.m K=1; %由稳态误差求得; n1=2500;d1=conv([1 0],[1 25]); %分母用conv 表示卷积;

采矿学习题选集地下开采

《采矿学》习题集选 第二篇地下开采 第六章矿床地下开采基本概念 一、思考题: 1.什么是矿石、废石?划分矿石与废石的原则有哪些? 2.试述确定井田划分的原则? 3.阶段高度确定的原则有哪些? 4.矿床地下开采中采准工作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衡量采准工作量的大小? 5.何谓矿石损失?在矿床地下开采中产生矿石损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在地下开采中什么是矿床开拓及开拓巷道? 7.矿床地下开采包括哪几个步骤? 8.何谓三级储量?三级储量计算的原则是什么? 第七章矿床开拓 一、思考题 1.简述平硐开拓法的适用条件? 2.平硐开拓法有哪几种?并分别阐述其适用条件? 3.竖井开拓主要应用于什么条件?竖井开拓有几种方案?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4.下盘竖井相对上盘竖井有哪些优点? 5.斜井开拓主要适用开拓何种矿体?它于竖井开拓相比有哪些缺

点? 6.斜坡道主要适用什么条件?它比竖井开拓、斜井开拓有哪些优越性? 7.简述主要开拓巷道位置确定的原则? 8.简述中段运输平巷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 9.中段运输平巷布置的形式有哪几种? 10.竖井井底车场有哪几种形式?分别画出各种形式的示意图? 第八章矿床开拓方案选择 一、思考题 1.选择地下开采矿床开拓方案的基本原则? 2.简述地下开采矿床开拓方案选择的因素? 3.试述地下开采矿床开拓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4.简述矿床开拓选择专家系统的结构? 二、开拓方法选择例题: 例 1.某铁矿设计年产量为150万吨,矿体走向长度为1700~3500米,矿体埋藏深度为300米,矿体平均厚度53米,矿体平均倾角46度,磁铁矿的坚固性系数f=10~12;上盘为闪长岩、大理岩,f=13;下盘为花岗岩、矽卡岩,f=14;试根据上述条件选择开拓方案? 该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阶段高度为70米,矿石平均品位为50~55%。开拓示意图如下:

地质勘查规范

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 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 (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 (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 (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 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壁上矿体的采样位置也随矿脉产状投绘,此时样长即为矿脉的水平厚度。 (4)连接地质界线,并按产状外推地质界线于坑道之两侧,画上岩性花纹。对含金矿脉依据采样分析资料和规定的工业指标,综合分析,合理地圈定矿体。 (二)垂直投影(纵投影图)的编绘 此图通常为矿体倾角较陡时(>450),作为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它是把各项探矿工程揭露矿体的位置(点)投影到垂直平面上,用来圈定矿体范围,划分块段和储量级别,以便进行储量计算。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标高线、勘探线和矿体地麦出露线(一端或两瑞注明方向)。 (2)各项探矿工程的投影位置及编号,见矿工程旁注明矿体厚度及工程平均品位、钻孔还应注明矿芯采取率。 (3)矿体边界的投影线及切割矿体的脉岩、断层线及代号。 (4)用于储量计算时,应按规定要求,圈定各计算块段的范围,注明矿体及块段编号,块段面积编号,列出各块段的计算参数、矿石量和金属量,如有老采区或采空区应划出。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连续系统的根轨迹法校正设计过程 2.掌握用根轨迹法设计校正装置的方法,并用实验验证校正装置的正确性 3.了解MATLAB 中根轨迹设计器的应用 4.了解零点和极点对一个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设控制系统为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0)(5) K G s s s s =++ 试用根轨迹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期望开环放大系数K ≥18,0.4s t s ≤ ,%25%σ≤。 三.实验步骤 (1)用鼠标双击MATLAB 图标,进入MATLAB 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 ”. (2)在“Command Window ”中键入以下程序: clear; num1=[1 ]; den1=conv([1 0],conv([1 20],[1 5])); Gk=tf(num1,den1); rltool(Gk) 得到如图1所示的开环的根轨迹图形,图1中红色正方形是k =1时闭环系统的极点。

图1 (3)选择Analysis—other loop repsonses点击后如图2所示 图2 图2的设置,表示要观察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输入的时域响应曲线。 选择STEP后在右边的Closed-loop下面的r to y打钩,按OK.观察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3所示

图3 (4)引入设计规则:添加设计条件,在根轨迹上建立期望极点区域。在图4的菜单项中,点击Edit>>Root Locus>>Design Constrains>>New,得图5。 图4 在图4所示的界面上设置调节时间。设置完毕,点击OK,得图5。

分段落矿阶段矿房采矿法实践(中文题名)

分段落矿阶段矿房采矿法实践(中文题名) —玲珑金矿51#脉采矿方法探讨 吴再海1,臧明谦2,李建2,代家乐2,毕学礼2 (作者中文名,用中文逗号隔开) (山东黄金矿业(玲珑)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5419) 摘要:在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采矿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从具体矿体赋存条件、技术、经济的角度考虑,设计出适合开采矿脉的最优采矿方法。对于本文中上盘破碎的中厚矿体,结合现场实例,认为中深孔分段落矿阶段矿房采矿法是适合的,为中低品位的中厚矿体开采在提高落矿能力、增加效益方面提供了借鉴。(摘要最好写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中深孔;阶段矿房采矿法;上盘;破碎;中厚矿体(关键词之间用中文分号) Practice on sublevel caving and stage room mining method (英文题名) — Discussion on the mining method for 51 # vein in Linglong gold mine WU Z aihai 1, ZANG M ingqian2, LI J ian 2, DAI J iale2, BI X ueli2(作者英文名,用英文逗号隔开,要求姓 全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 (Shandong Gold Mining (Linglong) Co., Ltd., Yantai Shandong 265419, China) (英文单位名称必须准确,所在城市所在省邮政编码,国家) Abstract: During the mining process of nonferrous metal mines,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crete conditions of the mineral deposit, from a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oint of view, the optimal method is design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in the ore-mining in this paper, the sublevel caving and stage room mining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ore body in medium thickness located in fractured hanging wall. The result shows that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ethod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situation. (英文的专业名词和语法结构必须准确,用英文状态下的标点符号) Key words: medium-length hole;stage room mining method; hanging wall;fracture; ore body in medium thickness(关键词之间用英文状态下的分号隔开,全部是小写状态) 引言(引言前边不加0) 在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采矿方法的选择和现场的矿体赋存情况、地质条件及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选择一种最优的采矿方法对今后矿山的开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玲珑金矿51#脉采场的具体情况,介绍了中深孔分段落矿阶段矿房采矿法的应用实践效果。 1 地质概况 1.1 矿脉构造 玲珑金矿51#脉矿体属黄铁石英脉类型,走向65°~70°±,倾向NW,倾角55°~60°。矿体主要由含金石英脉构成,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铜矿、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云母等。矿体矿化不均匀,矿石多呈致密块状构造,结构为半自形晶和它形晶。矿体局部石英呈碎裂状分布,导致上盘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特点及方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特点及方案 上向分层充填法是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分层先采出矿石,而后填入充填料,以支撑采空区两帮和作为工作平台。该方法为工作面循环作业,凿岩爆破、出矿、充填和护顶完成一个循环后,进行下一分层的循环;回采空间和范围可以控制,人员、设备在暴露的顶板下工作,需有效地控制顶板;可以用任何充填材料进行充填。该方法一般适用于矿石稳固、围岩不稳固的倾斜和急倾斜矿体,能适应形态不规则、分枝复合变化大的矿体。除点柱式外,矿石的损失率、贫化率低,是一种适应范围广的充填采矿法。据国外85 个充填法矿山统计,上向分层充填法采出的矿石量占充填采矿法总产量的38.3%;该法在我国充填法中占60%以上。上向分层充填法按分层倾角,可分为水平分层充填法与倾斜分层充填法。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的是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倾斜分层充填法仅在使用干式充填材料的某些矿山中采用。图1 为连续回采的倾斜分层充填法。倾斜分层的优点在于出矿和充填可以借自重完成。 图1 倾斜分层采矿法a-充填阶段;b-落矿阶段;1-自行矿车;2-垫板;3-无轨装运设备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按采场结构、工作面形态和工艺特点,分为沿走向、垂直走向和点柱上向分层充填法三个基本方案。[next] (1)沿走向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该方案结构特点是:沿矿体走向一定的长度或整个矿体的走向长作一个采场,可以实现回采工作的平行作业,以便充分发挥设备效率,提高矿石回收率。它适用于厚度在10~15m 以下的矿体。采场宽为矿体厚度,采场长100~300m,最长达800m。图2 为红透山铜矿沿走向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图2 红透山铜矿沿走向(长采场)上向分层充填法1-风井;2-脱水井;3-溜矿井;4-提升井;5-斜坡道;6-充填隔墙;7-排水管;8-脱水塔;9-崩落矿柱;10-上向炮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的试验研究

1 前山84#矿体赋存条件 铜山铜矿矿区分为铜山、前山和前山南3个主要矿段,其中前山南矿段为前山矿段的延伸部分,矿 区内主要包括4#、15#、29#、30#、79#和84# 矿体,分属上述3个主要矿段之中。 前山84#矿体赋存于+57~-214m ,走向NNW ,倾向SW ,倾角为45~80°,局部有反倾,底板倾角一般在50°以上。矿石以含铜黄铁矿为主,其次为含铜 磁铁矿、含铜闪长岩及含铜矽卡岩等,矿石品位为1.2%左右,矿体沿走向长度约为120m ,厚度为25~30m ,矿石结构致密,f =8~12。矿体顶板为单硫燧石黄铁矿,蚀变严重,溶洞、裂隙发育,质脆易碎,稳定性较差,常因地下水含有CuSO 4晶体析出。矿体底板为五通组石英岩和蚀变闪长岩,五通组石英岩层理、节理、裂隙均发育,闪长岩易风化、膨胀,稳定性差。该矿体含硫较高,存在氧化、结块、自燃和自爆等特性。 2采矿方法评述 铜山铜矿前山84#矿体赋存条件极为复杂,采矿方法也经历了数次变革,其中在0m 中段以上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0~-80m 中段采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 崩落法的主要工艺特征为:矿块分段高度为 6~8m ,矿块沿走向长度为34~42m ,划分为若干个采区,每个采区由3条进路组成,每条进路间距为6~7m 。运输巷道布置在稳固性较好的顶板内,进路由顶板到底板上下分段错开布置,沿底板天井拉槽扩大成爆破自由面,采用YG-90型凿岩机凿岩,布置上向扇形中深孔,炮孔排距为1.2m 。为减少矿石损失和贫化,3条进路同时由里向外后退式回采,每次爆破1~2排炮孔,装岩机出矿。但生产实践表明,该矿体采用崩落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前山84#矿体为高温高硫含铜矿体,采用崩 落法开采不利通风,而抽出式通风在采场掌子面产生负压,使得爆破后的矿石大量氧化,矿石结块严重,氧化生成的SO 2气体污染掌子面,采场温度升高,且采场漏风量大,恶化了井下作业条件。同时氧化生成的SO 2气体对井下设备、电气和主扇风机腐蚀性大,且危及人身安全。 (2)前山84#矿体采空区位于姥山脚下的前山露天采场边坡下方,空区上部泥土及蚀变风化岩较多,经大气降水大量涌入采场空区并形成泥石流,在采场矿石未出完的情况下,泥石流提前到达采场形成“包饺子”现象,造成采场矿量大量损失和贫化,实际损失率达40%~50%,贫化率也达到了30%~50%。 (3)由于矿体采用分段崩落法开采,-80m 以上 采空区与地表相通,地压控制极为困难。此外,该矿 收稿日期:1999-08-18 作者简介:郭金峰(1963-),男,江西信丰人,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采矿工程设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开采方法及矿山地压控 制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5-2712(2000)03-0008-03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的试验研究 郭金峰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安徽马鞍山243004) 摘要:针对铜山铜矿前山84#矿体采用分段崩落法存在通风困难、 采场自燃、地压难以控制和矿石损失贫化大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改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的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该采矿方法通风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采场自燃得到有效控制,地压活动明显减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关键词:分段空场;充填采矿法;采场自燃;应用中图分类号:T D853.32 文献标识码:A Jian g x i N onferrous M etals 第14卷第3期 V ol.14,N o.32000年9月 S p et.2000 江西有色金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