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货作业指导书

炒货作业指导书
炒货作业指导书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

瓜子厂

作业指导书

一、烘炒类

(一)将准备生产原料(瓜子、花生)进行感官检验,同时进行人工挑选,对有霉变虫蛀、杂质、胚子等挑选出来。

(二)将炒锅加热到50-60度,倒入生瓜子或花生,每次不超过150-180斤,进行炒制,炒制时间在20-30分钟,温度控制在170-180度左右。

将炒制好的瓜子或花生倒入冷却车间,进行摊凉冷却,在20-30分钟后,进入包装车间。

进入包装车间的工人必须进行洗手、更衣(穿工作服、戴帽子),做好个人卫生工作,方能进入生产进行产品包装。

包装人员检查包装袋是否验收合格。

质检人员对包装好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如发现有包装袋破损或未放合格证、未标注生产日期等等,都要及时返回重新包装。做好生产台账和入库台账记录

及时进行成品库房。

二、五香类

1.原料清理:检查工作区域是否干净,保持前处理车间清洁,

整齐。用筛选机筛选,使千粒重达到170g,严格控制发生霉变的原料进入生产,将选好的瓜子提升在储料箱中备用。进入吊篮内的瓜子进行清洗干净,严禁交叉污染。

2配料:每吊篮瓜子400公斤,盐45公斤,糖精钠0.2公斤,甜蜜素1.5公斤香精0.5公斤。炒制瓜子每锅50公斤。

3蒸煮:将吊蓝放入煮锅内,蒸煮一小时即可出锅,将煮好的瓜子吊入烘干池进行烘干。

4烘干:烘干温度不得超过90度。

5炒制:将炒制的瓜子放入原味机内,炒制温度不得超过200度,待瓜子仁呈牙黄色时降温,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即可出锅包装。

6包装:包装车间使用前后彻底清洗,消毒.包装人员洗手、更进行消毒后再进入包装车间,将蒸煮和烘炒好的瓜子用包装机包装,用电子称进行计量称重,灌装后用封口机封口,打码,张贴标识。

7仓储:成品入库堆放整齐,离地离墙存放,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坚决杜绝过期产品出库。做好防鼠、防潮、防火设施。

作业指导书的制作

一. 制作前准备 1. 研读客户或RD提供的数据,将所有的条件及规格汇整成一份“作业注意事项”. 2. 针对样品进行结构分析,将各工程段(SMT、AI、加工、插件、修补、组立)区分,并核对BOM分阶是否正确。 3. 确立零件及组件的加工方式与规格;安规零件的区分。 4. 制定生产的流程,及工作站的安排并编写流程图。 5. 确认工站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达到平衡工时,是否有重复确认及防止不良流出的功能。 二. 制作S.O.P. 关于S.O.P.的制作原则以清晰、易懂、明确为原则,使作业者可轻易研读并明了作业的内容、顺序、 基准。产线的S.O.P.区分为加工、插件、修补、组立等四个工程段。 1. SOP制作完成后,须经由品保确认,再由生技主管确认。(除制作者以外,签名部分不可使用计算机打 印)。 2. 每一个机种的SOP皆须有一份版本的LIST,用以标明该机种于当时各工作站最新SOP 的版本为何。 3. 须有一份该机种SOP的变更记事,包含该机种全部SOP所有变更的事项LIST。 4. SOP发行于制造单位需使用“A3”规格的纸及品保单位需使用“A4”规格的纸,并皆须有签收。 5. 所有的SOP皆须打印出存盘,并且电子文件皆须有备份” 其实,在产品没有上线前,SOP初稿完成后要工程人员自己先做一次,再要求产线的多个作业员试做,必要时 可以请其他站组没有从事过该项工作的人员来作业,将他们作业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点再改善后加入到SOP中,最后才能定稿,导入批量生产 SOP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职责,一份完整而且最新最标准的SOP不但可以规范生产流程而且影响整个公司的 运作。很多资深的管理者这样概括一个公司:“一个公司有两 本手册就可以了,一本是红本子(质量手册),一本是蓝本子(SOP),“可见SOP的延伸范围及重要性。 如下是制作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指导书)的一些数据,供参考. 标准作业指导书(S.O.P.) 制作要领 定义: SOP是作业人员的工作准则,将作业人员的工作予说明与规范,以达作业的一致性与标准性。

FMEA作业指导书

长春市科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文件编号:KH/Z07-GD-024-2015 批准:刘丽 FMEA作业指导书 2015年4月28日发布 2015年5月1日实施长春市科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定是根据TS16949:2009程序文件对产品质量体系要求制定。本规定由质保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定由质保部负责起草。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庄显坤

1. 目的。 确定过程/产品潜在失效模式;确定设计、制造或装配过程中失效的起因,以减少失效发生或找出失效条件的过程控制变量;编制潜在失效模式分级表,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对策。 2. 范围 适用于新产品、修改产品、设计变更以及应用环境发生变更时的设计、试生产和批量生产。 3. 职责 3.1 技术部为过程/产品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的归口部门。 3.2 质量部、设备部、各制造部为配合部门,参与过程/产品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的制订及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定义 FMEA是一种分析方法,它确保了产品与过程开发(APQP—先期产品质量策划)的过程中,考虑并且处理了潜在的问题。它是将跨职能小组的集体知识文件化。 4.2 在项目策划过程中,由技术部组织项目工程师、设备部、质量部和制造部相关人员成立FMEA小组进行分析。它贯穿于设计和制造开发过程的每一阶段,并且也可以用于问题解决。 4.3 FMEA小组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产品的设计失效模式分析,编制《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依据过程流程图,分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每一工序(工位)动作(操作),评定过程(工序)的风险,填写《过程流程/风险评定表》,并确定需执行PFMEA的中、高风险的过程(工序)。 4.4 FMEA小组的开发是一个涉及整个产品实现过程的多方论证的过动,它的有效实施依赖于良好的策划。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对所需资源的承诺至关重要。FMEA小组开发的关键就是过程所有者以及技术部经理的承诺,因此技术部经理负有开发并维护FMEA 的责任。 4.5 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设计DFMEA 4.5.1 FMEA表格附后,填入表格的信息说明如下: A FMEA编号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控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检验员提供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指导其正确检验从而稳定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制程检验的控制。 3.职责: 品质部:负责产品制作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及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并跟踪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效果。 4.检验流程: 4.1定义: 新产品首样检验:新开发试制产品的首样检验。 首样检验:常规产品在开机后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检验。 4.3检验工具: 检验员根据相关《检验作业指导书》选择便于准确测量的检验工具。 注:所有检测工具精度必须等于或高于被检测产品的要求精度。 4.4首样检验: 4.4.1操作者参照图纸、工艺文件对产品进行自检,并在流程卡自检栏上签名确认,检验合格后,送IPQC检验。并在生产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检。当发现不良品时,对其标识隔离后,立即报告检验员与现场主管。 4.4.2新产品首次制作、新模具首次生产及工艺更改后的首样产品,检验员将检验的结果填写于《首件检验报表》中,提交技术部跟单人员及QE确认。 4..4.3常规产品开机后的首样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产品,检验员根据图纸、工艺文件及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对产品进行首样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报表》中,在备注栏中注明“首样”及首样状态(新开机、模具维修、工装调整、设备调整)。只有首样加工合格后的产品才能进行批量性生产。首样加工不合格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重新送样。直至首样加工合格后才能批量性生产。

4.5巡回检验: 4.5.1首件检验合格后的批量生产,IPQC对生产的各个工位进行巡检,巡检的频率为1次/小时。抽检2-3个加工尺寸或其他项目, 并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结果记录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过程中,对产品的性能及尺寸、外观进行检验。NC冲工序在巡检时加工尺寸可用“首件样板”比对检验。巡检的目的是监控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符合客户要求的状态下批量生产。 4.5.2当某一工序加工完毕后转序时,IPQC检验人员对该批产品的重要尺寸、性能、外观按照GB2828-87中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Ⅱ进行检验,并从样品中任意提取3-5PCS产品检测数椐做为记录.严重缺陷:AQL值为0.65, 轻微缺陷:AQL值为2.5。各工序的的转序检验均盖上质检员的“合格”或“不合格”盖章。抽检中发现该工序批不合格时,在《半成品工序转移单》中注明,通知操作人员筛选、返修。 4.5.3巡检过程中,检验员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包括材料、工装模具、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加工的方法、设备精度与稳定性、现场环境、物料摆放、产品的标识等)。发现有对质量构成隐患的因素时,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记录,并报告现场生产主管、部门主管。 4.5.4巡检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用红色不良品标签在不合格品外表面或外包装的醒目位置进行标识,必要时用红色箭头标签指明缺陷位置。并将不良品放置于不良品区内。对正在加工的产品仍存在有不合格的隐患时,通知操作者停止生产,并与操作者、现场主管对不良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生产部门及时的对不良品进行返修,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当产品材料错误或不良率高于公司规定允许的不良率时,检验人员依照检验结果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交品质部。由品质部根据描述的缺陷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与责任部门。 4.5.5品质部检验人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效果确认栏中对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加以记录。 4.5.6 不合格品返修后必须重新报检确认,若确认不合格必须重新再返修,直至返修合格为止。 5.检验记录 5.1《首件检验报告》《制程巡检、终检报告》 5.1.1检验员在巡检中要及时把巡检结果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真实的反映检验员的工作情况及当时产品的质量情况。

FMEA编制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H-GL-GC-046编制工程部批准黄剑1.目的 根据《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里的要求,特制定潜在失效模式作业指导书,本指导书规定了潜在失效模式报告的编制要求及方法。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FMEA的编制和实施,包含设计、打样、试生产和批量生产阶段。 3.术语 DFMEA:设计潜在失效模式。 PFMEA:过程潜在失效模式。 4.职责 4.1 研发部负责牵头与设计或变更有关FMEA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4.2 工程部负责牵头过程或工艺改进有关的FMEA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4.3 研发部、生产部、工程部、质管部等都参与到过程与设计FMEA的讨论、制作和修改。 5. 编制和修订FMEA的时机 5.1设计过程中需编制设计FMEA,避免出现以往的失误和设计可能出现的误区,以便使设计过程最佳,节约设计成本。 5.2 试生产时需要编制过程FMEA,借鉴以往的最优控制经验,使试生产过程风险可控。 5.3 在试生产结束后升级试生产过程FMEA到量产过程FMEA,总结试生产遇到的问题,增加或优化到量产的过程FMEA中。 5.4 量产中遇到质量问题时或客户投诉质量问题时需不断完善过程FMEA。 5.5产品更改、过程更改、顾客反馈的信息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对FMEA有影响时,需重新进行FMEA 分析与修订。 6. FMEA的分析对象 FMEA的优先分析对涉及风险系数较大的工艺过程的工序。 7. FMEA 的编制 7.1明确设计/过程FMEA表中各栏目的含义: a) 设计/过程功能要求:工序号、工序名称和该工序主要的工作内容。 b) 潜在失效模式:可能出现不满足要求的缺陷形式。 c) 潜在失效的后果:通过分析缺陷形式给下道工序带来后果,推至最终顾客,首先确定给最终顾客带来的后果,然后是给下道工序带来后果。 d) 潜在失效的起因:造成缺陷形式的原因。 e) 现行设计/过程控制:现行对设计/过程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包括防错、过程控制和检验。 f) 建议措施:经过RPN,认为现行过程控制不足以控制过程,而提出的新的控制方法,包括防错、过程控制和检验。

装配IPQC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明确装配IPQC的工作职责,作业流程和检验方法,及时反馈和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况,对生产各工序进行监督,以确保产品质量。 2.0适用范围 2.1适用于在生产部装配车间的制程检验控制。 3.0 职责 3.1 品管部:负责产品检验标准的编写、制程检验、异常反馈及改良效果验证。 3.2 生产部装配车间:负责确保生产过程及工艺条件符合文件要求,首件送检,过程自检,改善对策的执行及 保持,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 3.3技术部:必要时,参与评审及技术指导。 4.0 术语 首件:《生产任务通知单》每种规格产品批量生产前,由装配车间制作送IPQC确认的2件样品。 5.0 工作流程 5.1 作业流程程图

5.2物料确认 批量生产前,装配车间相关人员应对所领取物料进行确认,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产品标识、规格、检验状态,无任何标识和检验员未检验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允许投入使用。同时按照《清场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清理与当前生产无关的物料,以免造成混料或混装。 5.3首件确认 5.3.1.装配车间在批量生产前,提前至少1小时制作首件,经自检合格后填写《首件检验报告单》,并与首 件一起交IPQC确认。 5.3.2 IPQC依据相应的《过程检验规程》及《生产任务通知单》执行首件确认,检验合格应对首件进行标 识。生产在接到IPQC已确认合格的首件样品后,将样板悬挂于生产现场指定位置,作为员工自检的标准样品,开始大货生产。若首件不合格,立即向装配车间主管说明不合格情况,装配车间主管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直至IPQC确认合格方可生产。IPQC及时将检验结果填写在《首件检验报告单》中,记录依据5.7项审核、保存。 5.3.3首件在当批产品生产完成后,统一登记保存。 5.4 生产自检、互检 5.4.1作业人员按照《工艺卡》及相关要求,对加工完成的产品进行自检和互检,合格方可流入下一工序, 不良品应按规定放置在指定区域。 5.4.2 装配车间管理人员应对操作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巡查督导,对于违规操作的立即予以纠正,必要时进 行培训教育。 5.5 制程检验 5.5.1装配IPQC依据相应的《过程检验规程》对生产过程进行巡检,巡检频次正常为3小时1次(通常两 次巡检时间的间隔不超过3小时)。当出现异常时视情况增加巡检频次,并将异常反馈给装配车间,已生产产品须标识、隔离。 5.5.2. 装配车间相关人员接到IPQC的异常反馈后,应立即进行相应处理。产品改善后通知IPQC确认合格 后方可继续生产。IPQC验证对策落实及改善效果,并将异常情况填写在《过程检验报告》中。 5.5.3当设备出现异常、设备参数与《工艺卡》不相符时,立即知会生产管理人员改善,IPQC需跟踪改善结 果,确保运作正常后再按正常频次进行巡检。 5.5.4工作环境卫生检查:车间环境必须干净整齐,工作台面不允许放置与生产无关的零配件。 5.5.5按《工艺卡》对操作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巡查督导,操作员未按规定操作时,应立即指导并监督操作 员纠正,必要时通知装配车间主管对其进行培训。 5.5.6尺寸/功能检测:根据《过程检验规程》要求,对产品相关尺寸/功能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记录在 《产品检测报告》中。 5.6产品异常 5.6.1当发现产品异常时,须对当前生产的产品进行隔离与标识,并对上个巡检时间段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复 查,复查无异常产品放行。如发现不合格,应将产品标识、隔离。同时知会注塑车间相关人员整改,并将产品放到指定区域内,待返工或评审后进行处理。 5.6.2 IPQC对于巡检过程中发现以下重大品质问题时,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要求出具《不合格品评 审表》,经主管及以上人员审核后交责任部门整改。 A. 组装线生产的次品超过6小时,且不良比例超过10%。 B. 客户投诉或提出过的严重不接受的问题重复出现。 5.6.3由IPQC出具《不合格品评审表》,并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确定责任单位并跟进处理,必要时应拟 定改善对策,IPQC跟踪验证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反馈、记录。 5.6.4 IPQC巡检过程中发现重大品质异常时,应按《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出具《纠正和预防

FMEA分析作业指导书

FMEA分析作业指导书

PFMEA分析作业指导书 1 PFMEA的概念 PFMEA是在铸件试生产前主要采用的一种分析技术,用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和论述,FMEA以最严密的方式总结开发一个产品时开发小组的一种思想,其中包括根据以往的经验,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这种系统化的方法体现了一个工程师在任何策划过程中正常经历的思维过程,并使之规范化。 2PFMEA的目的 (a)发现和评价产品/过程中潜在的失效及其失效后果; (b)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 (c)将上述整个过程文件化。它是对设计过程的更完善化,以明确必须做什么样的设计和过程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 3 PFMEA分析的要求 (a)人员要求:在FMEA的编制工作中,负责人员被预期的能够直接地和主动地联系所有部门的代表。但是FMEA的输入还是应该依靠小组的努力。小组应该由知识丰富的人员所组成(如:对铸造工艺、机加工、检测等方面的工程人员)过程FMEA应该成为促进不同部门之间充分交换意见的催化剂,从而提高整个小组的工作小平。 (b)适时性要求:FMEA是一个“事发前”的行为,而不是“后见之明”的行动。为达到最佳效益,FMEA必须在过程失效模式被无意地纳入过程之前进行事先花时间适当地完成FMEA 分析,能够更容易、低成本地对过程进行修改,从面减轻事后修改的危机。 4 PFMEA中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的评价准则 后果评定准则:后果的严重度 这级别导致当一个潜在失效模式 造成了在最终顾客和/或制造/组装 工厂的缺陷,应该随时首先考虑到 最终顾客。如果在两者都发生缺 陷,则采用较高一级的严重度。 (顾客后果) 评定准则:后果的严重度 这级别导致当一个潜在失效模式造成了 在最终顾客和/或制造/组装工厂的缺陷, 应该随时首先考虑到最终顾客。如果在 两者都发生缺陷,则采用较高一级的严 重度。 (制造/组装后果) 级 别 无警告的危害严重级别很高。潜在失效模式影响 车辆安全运行和/或包含不符合政 府法规的情形。失效发生时无警 告。 或,可能危及作业员(机器或组装)但 无警告。 10 有警告的严重危害严重级别很高。潜在失效模式影响 车辆安全运行和/或包含不符合政 府法规的情形。失效发生时有警 告。 或,可能危及作业员(机器或组装)但 有警告。 9

IPQC 巡检作业指导书

IPQC巡检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预防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及作业上的疏忽,对厂内制造各站别的各阶段活动进行定期稽核、确保客户稽核不符合项、客户端品质异常改善、日常运行有效地运作与维持,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2. 范围 2.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生产中各个环节的稽核。 3.职责及权限 3.1品保部:实施稽核活动,针对问题点进行改善措施跟踪,改善。 3.2 制造厂:配合巡检工作,针对IPQC巡检过程中稽核问题按要求及时进行整改至结案。 4.内容 4.1 IPQC巡检频率: 4.1.1定期:每天一次 4.1.2不定期:遇有重大质量异常、客户抱怨和重大投诉问题时,视情况需要即刻实施过程品质稽核活动,以确保对 发生情况进行有效的稽核。 4.2 IPQC巡检内容 4.2.1根据人、机、料、法、环进行展开: A、生产过程中5S执行情况; B、生产过程中安全执行情况; C、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准确情况; D、生产过程中SOP执行符合情况; E、客户稽核、外审、客诉、内审产生问题改善后的再次稽核确认。 4.3 稽核问题处理流程 4.3.1巡检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巡检,同时将巡检情况填写于《IPQC巡检稽核表》中。 4.3.2巡检时发现与标准要求不一致的,巡检人员及时将不符合项内容进行登记,同时与该问题产生位置的管理人 员进行确认,保证客观公正。 4.3.3当天检查完毕后,将汇总情况反馈至体系小组,经体系小组人员整理后在一个工作日内发出邮件知会责任部 门。

4.3.4:责任部门在收到检查问题汇总表后于三个工作日内整改完毕,巡检人员对制造厂回复的改善报告及时进行 效果确认,直至结案。并将情况汇总后,报至品质月会。 4.3.5体系小组将每月情况汇总后,报至品质月会。 5.相关文件 5.1 IPQC巡检稽核表 5.2内部审核缺失项改善报告

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样本

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样本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模板工程施工。 2. 作业准备 (1)在开工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相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施工技术标准。 (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组织相关材料的进场工作,确保人员、机具能及时到位。 (4)了解模板及其支架的有关规定: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载新浇注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注及养护等工艺要求;模板中所有的接缝应平整、严密,不得有漏浆现象。 (5)向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并把有关质量标准交代给作业人员。以便自检与互检。 (6)依照验收标准及建设、监理单位要求编制技术资料、施工原始记录、检验批资料表格计划。

(7)制定现场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制定针对的应急预案。 (8)作业前现场临时设施如:生活、办公设施、施工场地、设施准备已完成。 3. 技术要求 (1)模板能够满足各个阶段的荷载要求。 (2)尺寸偏差控制在《验标》规定范围内。 (3)每块模板的大小应便于拆装和倒运。 (4)模板设计要求重量轻,结构设计合理; (5)钢模板接缝要少,模板安装使用尽量通用,设计时要考虑工期。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和流程见下页图。

模板工程施工流程图 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1)依据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选择适用于各工程的模板(木模或钢模)进行模板设计,并按《验标》要求计算相应荷载。设计模板时,模板的几何尺寸要符合设计文件的尺寸要求,并保证结构构件各部位相应位置的准确。模板本身及支承系统,计算时要考虑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荷载和施工荷载,不产生破坏或质量要求标准以外的变形。 (2)在选择模板时,模板的构造和拼合连接要便于安

IPQC作业指导书

洛阳嘉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Luoyang Gras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IPQC 作业指导书编号WI-IPQC-8.2.4-01版本A0编制韩志东审核批准实施日期: 1.目的: 规范IPQC制程品质控制重点及作业方法,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的IPQC对生产过程的检查控制。 3.定义: 3.1 IPQC:即生产过程品质控制(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3.2 ROHS: 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3.3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 3.4 WI:作业指导书(Work Instruction ) 3.5 BOM: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 3.6 ECN:工程变更通知单(Engineering Change Notice) 3.7 首件:生产过程每批量,经自检合格的第一件成品或材料变更,工艺自 检合格的第一件成品,必要时数量可为2-3pcs或一批 3.8 末件:一批产品生产完成后的最后1-3件产品 4.职责: 4.1 品保部IPQC对生产过程品质进行检查控制 5.IPQC对异常现象跟进及确认: 5.1 若异常现象IPQC能够立即判定原因,并且能够解决,则与生产组长一 起制定纠正措施并执行,IPQC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无问题方可 正常生产。 5.2 若IPQC不能立即判定原因,则立即通知品质工程师或品质主管。 5.3 品质工程师或品质主管根据不良现象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工程与生产等 相关工程师在接到通知后,十分钟内必须到达现场,组成异常处理小 组对不良问题进行分析。 5.3.1 找出真正的不良原因之后,相关的责任单位给出纠正措施,同时给 出预防措施;IPQC跟进改善措施实行后的结果确认,以确定改善措施 是否有效,如果措施有效,对此不良问题结案,必要时将措施纳入相 关作业文件;如改善措施无效,责任单位重新制定改善措施,直至经 跟踪验证有效为止。 5.3.2 若不能分析出异常原因,则品质工程师立即要求生产停止,对已生 产的产品进行标识并隔离。按6.3处理。

产品作业指导书制作规范

产品作业指导书制作规范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规范《产品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内容和流程,提升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指导作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产品作业指导书》的制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XX GG007 标准化文件编制、发放、实施、修订标准 Q/XXX GG010 标准化稽核、考核办法 Q/XXX JZ001 订单模板及报料单编制办法 工作责任追究管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产品作业指导书 产品作业指导书是指用以指导某个具体操作过程或事物形成的技术性、可操作性标准技术文件。 3.2 过程 过程是指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插件、装配、调试、包装等)。 3.3 操作流程图 操作流程图是指产品从物料组装成半成品或成品的装配过程。 3.4 操作指导书 操作指导书是指每个工位的操作信息和要求,如操作顺序、操作步骤、工艺要求等。 3.5 工位 工位是指某个人或某一设备完成某一道工序的工作位置。 3.6 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一台机床或一个钳工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4 权责 4.1 技术部技术员负责依据本规范要求编制《产品作业指导书》。 4.2 技术部经理(副经理)负责审批《产品作业指导书》。 4.3 生产部门(含生产部、注塑部)线(组)长、质检部质检员负责对不合理之处提供意见或建议。 4.4 生产部门操作员、质检部质检员负责在实际操作中依据《产品作业指导书》开展生产和落实检验。 4.5 采购部采购员负责供应商所需《产品作业指导书》的审核、签收与供应商的签发、回收等管控。 5 分类 5.1 《产品作业指导书》依据发布形式可分为: a)书面作业指导书(此为本标准描述对象); b)口述作业指导书; c)计算机软件化工作指令; d)音像化工作指令。 5.2《产品作业指导书》依据发布内容可分为: a)用于插件、焊接、打螺丝、检验、组装等具体过程的操作规范(此为本标准描述对象); b)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c)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5.3 本规范中《产品作业指导书》是以电子档形式及书面形式同时会签、发布、实施的标准技术文件,其中生产部门操作员操作应以书面形式为主,技术部技术员保留应以电子档形式为主。 5.4 本规范中《产品作业指导书》的换版及更新均应同步变更电子档及书面形式,且需重新会签、发布、实施,并应在发放时应回收旧版文件。 6 编制原则 6.1《产品作业指导书》编制应遵循“5W1H”原则: a) Where:在哪里使用产品作业指导书; b) Who:什么样的人使用产品作业指导书; c) 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过程FMEA作业指导书

过程FMEA作业指导 书

过程FMEA作业指导书 1.0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制程品质,减少浪费,确保客户要求,减少潜在的危险,特作此作业指导书。 2.0.适用范围 产品模具设计后,正式量产前制作此文件。 3.0.概述 3.1.确定与产品相关的过程潜在失效模式。 3.2.评价失效对顾客的潜在影响。 3.3.确定潜在制造或装配过程失效的起因,确定减少失效发生或找出失效条件的过程控制变量。 3.4.编制潜在失效模式分级表,然后建立考虑纠正措施的优选体系。 4.0责任 4.1制造部PE工程师选取项目并进行分析及根据潜在失效模式分级表确定纠正措施的优选项目. 4.2.制造部模具制造科根据新确定的优选项目进行纠正的实施。 4.3.制造部PE工程师将制造或装配过程的结果编成文件。 5.0过程FMEA表格 5.1.FMEA编号 填入FMEA文件的编号,以便查询。 5.2.项目

填入所分析的系统、子系统或零件的过程名称、编号。 5.3.过程责任 填入部门和小组,如果知道,还应包括供方名称。 5.4.编制者 填入负责准备FMEA工作的工程师的姓名、电话及所在公司名称。 5.5.年型/车型 填入将使用和/或正被分析过程影响的预期的年型及车型(如果已知的话)。 5.6.关键日期 填入初次FMEA预定完成日期,该日期不应超过计划开始生产日期。 5.7.FMEA日期 填入编制FMEA原始稿的日期及最新修订的日期。 5.8.核心小组 列出有权确定和/或执行任务的责任部门和个人姓名。 5.9.过程功能/要求 简单描述被分析的过程或工序,尽可能简单地说明该工艺过程或工序目的。如果工艺过程包括许多具有不同失效模式的工序,那么能够把这些工序作为独立过程列出。 5.10.潜在失效模式 所谓潜在失效模式是指过程可能发生的不满足过程要求和/或设计意图的形式,是对某具体工序不符合要求的描述,它可能是引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IPQC作业指导书

IPQC作业指导书 深圳市正翰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 IPQC作业指导书深圳正翰数码通讯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页码第1页~共2页文件类别:作业指导书版本号生效日期A 批准: 审核: 编制: 1.目的 规范IPQC作业方式,指导IPQC检验员实施制程控制 2(适用范围 IPQC巡检人员 3(范围 凡影响产品制程的人、机、料、法、环等均属检验范围 4(定义(暂无) 5(参考文件:过程检验程序 6(首件检验 6.1新的订单生产前IPQC依照BOM表、合同评审单和ECN单,核对各物料是否正 确,材料核对有误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反映,按过程检验程序执行(必要时可参照IQC样品)进行确认. 6.2 材料确认无误后,IPQC检验员依照产品BOM表、合同评审单和ECN单、工程

样品、检验规范,对成品5pcs作首件确认,并将结果记录于《首件产品检验确认 报告》,若有问题或重大异常时,IPQC立即开具<<纠正预防措施单>>至相关单位分析解决.若为突发事件(或人为作业疏忽、外观不良等),而非批量材料用错 或不良,则请产线立即改善后生产. 7(制程检验 7.1首件检验完毕后,依BOM表、检验规范、产线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保养表进 行巡检,重点工位检验的数量不得少于10pcs.若有不合格立即通知产线改善(或知会相关部门) 7.2 每天对产线铬铁温度、电批扭力巡查是否在作业指导书范围内.若有不符合应立 即知会产线调到SOP范围. 7.3 查看所有员工有无上岗证、作业动作是否规范,重点注意新进员工操作是否正确. 有无老员工或负责人指导. 深圳市正翰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 IPQC作业指导书深圳正翰数码通讯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页码第2页,共2页文件类别:作业指导书版本号生效日期A 批准: 审核: 编制:

装配作业指导书全

装配作业指导书全 1 2020年4月19日

2 2020年4月19日 机型 SZ-203 工序号 1 文件编号 页码 第一共十八页 作业项目 焊制冷插座连接线 作业时间 版本号 REV: A 受控号 一:作业内容: 附图: 1、 取一五芯连接排线和五芯插座。 2、 将五芯连接排线分别焊于五芯插座相对应 的位置,具体焊法见附图。 二:工艺要求: 1,线位置不能焊错、焊锡不能假焊虚焊, 焊点要饱满。 NO 物料编号 物料/工具名称 规格 数量 1 五芯连接排线 1 2 五芯插座 1 更改 标记 更改内容 签名 日期 制作 X X X XX-X-XX 校对 核准 焊3 和5 焊4 焊2 焊1 焊A

3 2020年4月19日 机型 SZ-203 工序号 2 文件编号 页码 第二共十八页 作业项目 装配制冷头 作业时间 版本号 REV: A 受控号 一:作业内容: 附图: 1、取一制冷钢头检查有无划伤,划痕,瑕疵等 其它不良,将不良品挑出。再将OK 钢头套上橡胶圈后, 把探头连接件装入制冷钢头内压紧,连接件螺丝孔要对齐钢头螺丝孔。 2、取一制冷片在其正反两面均匀地涂上薄薄一层散热膏, 然后将制冷片有字面朝上平整地放入加工好的制冷钢头内压平, 放入制冷片时要注意方向(连接件槽口对准自己,制冷片线在槽 口在左边与其成90度方向)。 3、检查本工位作业内容、良好则投入下一工位。 二:工艺要求: 1、制冷片要装平,要紧贴钢头面。 2、制冷片方向不能装错。 更改 标记 更改内容 签名 日期 制作 X X X XX-X-XX 校对 核准 NO 物料编号 物料/工具名称 规格 数量 1 制冷钢头 1 2 制冷片 1 3 橡胶圈 1 4 探头连接件 1 凹槽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为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纠正及预防质量异常的重复发生,保证产品的品质符合生产工艺和品质检验标准的要求,特制订本文件。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XX有限公司生产过程巡回检验的管理。 3.0 权责 3.1 IPQC:负责生产过程巡回检验的执行。 3.2 品质部:负责巡检员及生产线质量反馈异常的处理。 3.3 相关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质量异常纠正及预防措施的执行。 4.0 定义 4.1自检:作业者对自己作业的品质及来料实施检查。 4.2互检:同岗位员工互相检查,或班组长进行互检工作。 4.3专检:设置专门的品质检验人员进行品质检验工作。 4.4巡回检查:由IPQC对生产线各工序(工艺过程及员工作业)实施品质检查和验证. 5.0作业程序 5.1物料上线前的检验: 5.1.1巡检员对线上每批每种物料随机抽取5个(只)以上进行检验。 5.1.2根据相关《工艺标准》或《物料清单》《QC工程图》等相关资料以及生产样板(样品)检查所用物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5.1.3根据相关检验标准文件对所用物料进行检验,确认是否合格。检验项目包括外观(目视、手感),尺寸(游标卡尺、千分尺、钢尺)及性能要求等。 5.1.4对不合格物料的使用,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巡检员要负责对不合格物料的

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5.2生产过程中的首件确认 5.2.1批量生产前,首先员工通过相应的工艺标准对其所制成的产品及来料进行检验,将结果记录在《首件记录表》中,并签字确认;其次,同岗位员工(或班组长)对自检好的产品再进行互检工作,并签字确认,最后,由专门的IPQC检验员作最终的确认,并确认签字,首件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如不合格,将重新首件作业,如图( 6.0流程图所示) 5.2.2出现以下情况应重新首件作业: A.换型号、批号后 B.每次更换物料后 C.过程中停电后 D.调试、更换设备后 E.更换操作者后 5.3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检验 5.3.1巡检员对生产线每道工序的制品都必须检验。每次随机抽检5个(只)以上。巡检结果记录于《巡检记录表》中。 5.3.2根据相关检验文件检查是否符合相应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对不良品的进行判定及报废品的确认处理。 5.3.3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外观(目视、手感),产品性能,设备参数等。 5.3.4检查工序作业员工的操作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产品标示是否正确。 5.4.5检查作业员使用的工具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如烙铁的功率大小、工具的使用方法、防静电措施、劳保的佩戴等。 5.4.6检查生产线使用的仪器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FMEA作业指导书

FMEA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1.1了解本公司产品在故障、寿命、安全、效率、可靠性等方面的潜在的失效模式,评估 其风险序数,寻找预防失效发生的方法, 并采取改善措施减少高风险的失效模式产生, 以及透过FMEA的实施持续改进产品设计从而降低质量成本满足顾客要求。 1.2在制造过程策划阶段对产品的工艺流程或更改的工艺流程进行早期的评审和分析,以 便预测、解决或监控潜在的过程问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 2 适用范围 2.1 DFMEA适用于新设计、新技术以及对现有设计的修改; 2.2 PFMEA适用于新工艺流程以及对现有工艺流程的修改。 3 职责 3.1技术部产品设计工程师负责主导设计FMEA的策划(DFMEA); 3.2工程部工艺开发工程师负责主导过程FMEA的策划(PFMEA); 3.3项目小组成员(包括:项目主管、设计开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试产 主管等)共同参与FMEA策划和制作。 4.定义 4.1 FMEA: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4.2 DFMEA: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设计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 析); 4.3 PFMEA: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 析)。 5 作业流程: 5.1设计FMEA作业流程 5.2过程FMEA作业流程 6 相关文件 5.1《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2《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7 相关表单 7.1 《设计FMEA资料收集表》7.2 《<设计FMEA表》 7.3 《过程FMEA表》

钢结构制作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制作 作业指导书 1.适用围 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加工与制作方法及工艺技术。 2.执行规与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5-200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 3.基本规定 (1)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具备相应的钢结构工程设计和制作资质,并具有相应的工艺技 术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等。 (2)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根据已批准的设计文件编制施工详图。施工详图应经原设计单 位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当需要修改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和签署文件确认。 (3) 钢结构制作所采用的原材料及成品在进场时必须进行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 原材料及成品应按国家相关标准、规进行测试复验。 (4) 钢结构制作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详图的要求及制作单位的加工条件等,编 制制作工艺技术方案,其容应包括:施工技术标准,制作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制作质量保证措施,生产场地布置、加工、焊接设备和工艺装备,焊工和检查人员的资质证明,以及各类检查项目表格和生产计划表等。制作工艺技术方案应经总包和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5) 钢结构制作各工序应按工艺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 查验收。钢结构制作和制成品质量验收必须采用经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 (6)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在必要时对构造复杂的构件进行工艺性试验。连接复杂的钢结 构,应根据合同要求在制作单位进行预拼装。 (7) 钢结构的加工制作一般应遵循下述的工作顺序: 工程承包详图设计设计单位审图 材料采购 构件加工制作成品运输出厂

IPQC制程巡检检验规范

IPQC制程巡检检验规范 一、为了规范IPQC制程品质控制重点及作业方法,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控 制,特制定本流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的IPQC检验工作。 三、定义 (1)IPQC:即生产过程品质控制,是指领料生产以后,到成品加工完成时的品质管理活动。 (2)BOM:物料清单。 (3)首件:生产过程每批量,经自检合格的第一件成品或材料变更,工艺变更后自检合格的第一件成品,必要时数量可为2-5PCS或一箱。 四、职责 (1)品管部IPQC依据本文件规定对生产过程品质进行检查控制。 (2)IPQC对异常现象进行确认: 1.若异常现象IPQC能够立即判定原因,并且能够解决,则与生产组长一起制定纠 正措施并执行,IPQC进行跟踪验证,验证数量不少于20PCS无问题方可正常生产。 2.若IPQC不能立即判定原因,则立即通知上级。 3.找出真正的不良原因之后,相关的责任单位应在二个工作时之内给出纠正措施, 四工作时内给出预防措施;IPQC跟进改善措施实行后的50PCS(若批量小于 50PCS则需跟踪同型号下一批次的生产),以确定改善措施是否有效,如果措施有效,对此不良问题结案,必要时将措施纳入相关作业文件;如果改善措施无 效,责任单位重新制定改善措施;直到经跟踪验证有效为止。 4.若半小时内不能分析出异常原因,则品管立即要求生产停止,对已生产的产品 进行标识并隔离,并做好标示。 五、作业程序 (1)巡检频率及方法:

1.IPQC巡检频率为每1小时巡检一次,每次对每个管制点进行一次检验。 2.对重点岗位及易防错误岗位,不定时进行巡检。 (2)检验前准备:作业前IPQC需熟知和理解产品规格书,BOM表及相关检查工作指引,了解产品的功能及检测重点,对照样品和规格资料,掌握相关检测方法;(3)熟悉装配作业指导书及相关标准; 1.生产作业规范监控:根据BOM表、规格书、样品监督生产线的物料使用状况,包 括物料的使用有效期、使用规则等等。 2.监督各工具,仪器设备的检查、校验和记录状况,是否在合格状态下使用,例如: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 3.依产品规格资料、装配作业指导书等资料监督各作业岗位是否按标准作业,如测试 仪器的参数设定、换料记录等; 4.监督生产线测试岗位、修理岗位是否有不良品标示和区分; 4.1不良品摆放是否规范; 4.2监督和确认包装方式是否正确,包括产品包装标识、型号、箱数、数量、包装方 法和包装外观; 4.3对生产线返工状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确认; 4.4在生产人员每次换拉时,随机抽取3-5种物料与工位和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比对。 六、本规范解释权归品质部。 七、本规范生效日期2015年6月15日。 编制:孙玲玲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