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问题

精神病问题
精神病问题

精神疾病问题

第一节精神疾病的涵义

目前,无论是精神病患者还是社会群体,对心理疾病的了认识和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许多人对精神卫生没有起码的常识,如当儿童、青少年出现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诸如性格改变、失眠、头晕、胡闹等等时,多数家长认为是在闹情绪或是思想上的问题,而没有从精神疾病方面去考虑。与西方社会将一些人“道德品质”问题解释为精神症状相反,中国社会具有将早期的精神病状视为“道德品质”问题的倾向,以至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期。近年来精神疾病问题日趋严重,患病率节节攀升,因此研究精神疾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神疾病的涵义及其影响

精神疾病,是肌体在内外环境不利因素影响下,导致知识、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以及行为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人的精神活动与肌体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精神疾病与肌体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联系十分密切。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加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长期生活于紧张状态之中,使中国的精神疾病患病率以每10年增长一倍的速度上升。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精神疾病患者已占总人口的30%,其中重症患者占到10%。精神疾病给病人、亲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重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和负担。

精神疾病对患者本人的影响。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患者言语、表情、行为、动作等方面的异常,具体而言精神疾病可能给患者本人带来诸多障碍。第一,感觉、直觉障碍;第二,思维障碍;第三,注意、记忆障碍;第四,情感障碍;第五,意志、行动障碍;第六,意识障碍;第七,智能、欲望、性格障碍。上述种种障碍又必然降低对患者的社会评价,使其失去或减少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机会,不能很好很好地发挥其潜能并可能遭受嘲笑、歧视、责难、拒绝,继而更加重病情。正因如此,精神疾病患者就成为我们社会最为脆弱的群体。

精神疾病给家庭带来诸多压力和影响。首先,经济压力。一方面,表现为家庭之处的增加,精神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治疗费用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老百姓将这种病成为穷病,十病九穷;另一方面,表现为收入的减少,如果患者是成年人,不但自己将会因疾病失去工作或不能工作,而且家中其

他成年人因要依法承担对患者监护之责而影响工作,而且家中其他成年人因要依法承诺对患者监护之责而影响工作,这将直接导致家庭收入的减少。第二,社会压力,首先表现为家庭成员的正常人际交往受阻或断裂,一方面,可能是家庭成员自身因害怕他人的歧视或家中患者对他人造成伤害而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退缩倾向;另一方面,亲朋好友因为害怕受到患者的伤害或带来利益损失而故意逃避与患者家庭的交往。其次,表现为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嘲笑、歧视、责难和拒绝,而且中国人有将精神症状道德化的倾向,因此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也常被视为道德有问题的人,或者认为家庭中有人做了坏事而使患者遭“报应”,患者家属因此遭到歧视、责难。再次、心理压力。当家庭中出现此类患者后,就等于迎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与病战、与人战、与钱战、还要与己战。因为,在上述两个压力的交互作用下,家属往往会出现耻辱感、自卑感、自责感甚至出现自罪感。心理上承受这重负。再其次,情感困扰。患者家属在长期的生活煎熬中,对患者欲罢不能,欲爱不成,十分矛盾痛苦。最后,工作压力。家庭成员患有精神疾病,一方面会分散家属的工作精力,另一方面会影响人们对家属的社会评价,因此患者家属在工作岗位上较难得到发展,这也间接影响家庭的经济收入。

对社会的影响。首先,社会要承受精神病患者一定的危害结果。最大危害是一些暴力型患者的暴力犯罪行为,给人民的生命和财力安全带来威胁。一些调查显示,1992年中国精神病人的犯罪率高达120%,精神障碍者的犯罪率比一般人口的犯罪率高。但也有些调查资料显示在一定区域精神障碍者的犯罪率比一般人口的犯罪率低,如上海精神障碍者5年的总犯罪率为0.48%,日本为1%,均明显低于当地同期一般人口犯罪率。这或许与当地精神卫生服务体制比较健全有关。在精神疾病者中,性变态的犯罪率最高。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率高达12%。各地调查结果显示,精神障碍犯罪人的犯罪类型以杀人伤害居首位。同时,由于中国有关法律规定,因精神疾病而丧失或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作出犯罪行为时,不承担刑事责任,只由其监护人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因此这些案件中的受害者及其家庭会感到格外的委屈和不公,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不稳定因素。精神病患者的其他异常行为对社会秩序有一定的影响。社会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负担。精神疾病患者也是残疾人之一,社会要为其承担一定的福利支出,如要建立并维持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及研究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承担运作经

费和一定的治疗与康复费用以及一定的生活费用等。

二、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

精神疾病的病因很复杂,有些尚不完全清楚。20世纪初以前,许多学者在纯生物学方面寻找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但一直没有肯定的生物学的发现。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病学模式也发生变化,从原来单纯的诊断、治疗等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现代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因此,对精神疾病的病因研究有所改变。就已发现的确致病因素而言,可系统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神刺激。疾病发生常伴随不愉快情绪、无阻感、无望感等心理反应,精神刺激和躯体反应密切相关,情绪等又可导致躯体功能障碍。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每日每时都在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每个人都力求适应这复杂的环境,如果不能适应就成为精神刺激。例如,突发战争、自然灾害、亲人骤然死亡、突然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失业、失恋、重要的考试失败等,可能直接引起精神失常。。长期的精神紧张也可能引起精神异常,如长期家庭关系不和,同事关系长期紧张,矛盾既得不到解决又不能回避和摆脱,这样持久的精神刺激因素也可能使人产生情绪忧郁、焦虑、急躁、失眠进而产生妄想等精神障碍。如果改变环境、去除精神刺激因素,均可使这些精神障碍消除。但是,上述刺激对具有不同人格状态的人作用是不同的,一些性情开朗、乐观、豁达具有良好个性的人不易致病,而对于某些特殊人格的人,可能构成致病因素,使其患上神经衰弱、强迫症等。

第二、躯体因素。精神疾病与躯体因素有关。一方面,一些躯体的生理机能丧失或失调可能导致精神症状或精神疾病;另一方面,精神疾病也会导致躯体的生理机能下降或混乱。引起精神疾病的躯体因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躯体因素有:感染,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的脑部感染;中毒,如职业性中度、生活性中毒、药物性中毒;代谢障碍;营养障碍及水与电解质失衡;颅内肿物;脑血管疾病;脑外各器官疾病。

第三、遗传因素、素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群体中的精神异常数量和类型差异,是否反映生物学原因的“真正差异”?如果解释这种差异的生物学原因成立,那么精神疾病的医学模式就得到了支持。事实上即使在正常的精神活动方面,个体之间差异也很大。正常个体在类似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各不相同。

如遇到困难时,有人冷静、有人浮躁;有人则外露,这些均取决与人的气质,精神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及素质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基因。2001年7月在柏林举行的第七届生物精神病学世界大会上,专家普遍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基因缺陷与许多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各种癖好的发病有关。精神分裂症病人家族成员比一般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要高得多,双胞胎患同类精神病的比例偏高。此次会议上提出一个假说:决定性别的X染色体出现变异会诱发忧郁症,其重要论据是,女性患忧郁症的机会往往是男生的3倍。现已发现恐惧症约与40个基因有关,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的基因缺陷,这些缺陷常出现在第6和第81条染色体上。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证实,基因在人们形成瘾癖方面所起的作用估计可以达到50~60%。癔病与人格特点有密切关系,人格的某些内容,又受遗传的影响。具有癔病性人格的个体受精神刺激后易发病。

素质。素质指人的先天解剖特点,主要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及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是精神活动的生理基础。素质受遗传影响,也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即神经类型和性格在现实生活中,对同样强烈的精神刺激,不同的人则反应不同,有的人可因精神刺激而精神异常,有的人则不发生精神异常;面对同样的精神刺激,人们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神经类型为强型、均衡性者,无论有多少坎坷都能顽强对待;而强型或不均衡型者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忧愁无策,易患神经症等精神疾病。偏于思维型的人则易感情用事,触景生情,易患癔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为弱型;躁郁症患者多为外向性格。虽然素质不决定患某种精神疾病,但具有患某种精神疾病的倾向性,素质的不健康与稳定性差,对应刺激的耐受性较弱,就具有潜在患病趋势,称之为易感因素。

第四、社会环境因素。疾病发生与环境因素也有密切关系。人是群居方式生存,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习俗,对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社会心理刺激因素。而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社会不适当的感觉或扮演不适当的社会角色,以及给某些行为贴上偏离社会规范的标签等,这些都是发病的因素。正因为如此,精神疾病不仅被视为医学疾病或医学问题,同时也被视为社会病或社会问题。

有学者将精神异常的社会病因归纳为:①社会变革政治动乱,导致焦虑、紧张、恐惧等精神创伤;②社会制度压抑个性,导致冲突、紧张、仇恨、愤怒等心理变态;③家庭冲突婚姻破裂,导致情感损伤、角色冲突等情感变态;④贫困落后、人口稠密,导致饥饿、疾病、营养不良等影响脑发育;⑤文化低下近亲婚配,导致遗传代谢障碍,发育不良;⑥社会道德不良,老年保健不足,产生孤独、缺乏情感交流,导致老年变态。

第五、年龄和性别。年龄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儿童心理、青少年心理、成年以及老年心理各不相同。同时,各年龄层次的人的生理差别也很大,因此各年龄层次的精神障碍大不相同。如儿童期常见某种原因导致精神发育迟滞,行为障碍等;青年期是精神分裂的好发期;而老年期多见脑器质性退行性精神障碍。由于内分泌的区别,女性在月经期可见特有的精神异常。男性饮酒者中多见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三、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态度

一般说来,人们很容易讲别人的异常行为、言语、情绪等与“精神病”相联系,但很少有人将自己及挚爱亲朋与“精神病”相联系,这与公众对精神病患者存有比较固定的看法有关。“精神病患者是一个丧失人格、整个精神体系混乱、行为颠倒的人”的看法使人产生偏见,通常将行为奇异、古怪的人叫精神病,有的人干脆称其疯子即使是精神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士也会表现出种种偏见。

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里斯·泰姆林曾做过一项实验性调查,该调查采用与一个正常而健康的职业演员会见,并用录音谈话的方法进行。泰姆林设立了4个鉴别诊断组,让其分别诊断被会见者。第一组的学者和精神病专家被告知,前来就诊的人是个“非常有趣的人,看起来像个精神官能症患者,而实际上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精神病人”。第二组被告知,我们要挑选一位参加某个工业项目研究的科学家。请你们检查和鉴定一下他的健康状况。第三组被告知,就诊者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一个完全健康的人”。第四组,没有介绍此人的任何情况,只说让他们鉴定一下这个人。在后面的三组中,没有人将这位被会见者诊断为严重精神病,绝大多数说他是智力健康者。然而在第一组中,25个研究精神病的学者中,竟没有一人将这位被会见者诊断为智力健康者;25个临床心理学家中,只有3个人认为被会见者智力健康;45个精神病学研究生中仅有5人将被会见者诊断为

智力健康者。这项实验调查表明,在诊断精神病过程中“印象”“主诉”非常重要。一个健康人不会到精神病院,既然来了,就说明你是病人,出现在精神病医院这个事实本身就被看做是“来者有病”的充分证据。在外行人看来,精神病医师是专家,大抵会作出正确判断。

指称人患有精神病会带来一定的危害。被指称为精神病的人,会因为公众的舆论而感到迷惘、不安、羞愧;被指称患有精神病的人如若能继续“疯”下去,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如同情;被指称患有精神病的人如果想恢复常态,则可能受到处罚。如驱逐;当一个人被指称精神病患者时,他的所有行为都被认为是异常的,甚至对其患病之前的所有行为予以否认;当一个人被指称患有精神疾病后,公众会将之看做一个特殊的“病人”,在他身上打上“精神病”的标记,往往永无“社会康复”之日,很难重返社会生活和工作。

谢夫于1966年指出,诊断分类会给个体贴上“标签”,而这样可能到来反作用。第一,自我实现预言,即患者可能按照(别人)所期望的行动,戈夫曼批驳道:他们内化“精神病患者”角色,这样不是使他们的“障碍”有所改善而是变得更糟。多和泰指出,尽管并非总是如此,例如接受“饮酒过量者”标签能帮助其恢复常态,但是那些拒绝“精神病”标签的人比接受者呈现出较快的改善态势。第二,行为扭曲,即精神障碍的诊断导致给整个个人(全人)贴上标签——一旦贴上标签之后,(人们便)根据标签来解释其所有活动。甚至,有时正常的行为也被忽视或被解释为个人精神障碍的标志。根据罗森汉的研究,假病人的行动也被指称为心理病理的症状。第三,过分简单化,即标签会导致具体化,使分类成为一个真实的身体障碍,而不仅仅是一个帮助诊断者与患者交流的说明性术语或是一个关于病人问题的假设。标签不仅仅主要作用于个体的认识,而且也作用于他们的自尊。

第二节精神疾病的类型、分布与诊断

一、精神疾病的类型及分布

尽管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分类带来了不可否认的种种伦理学和社会学问题,给精神疾病患者实现自己的潜能造成障碍;但是分类系统对有效治疗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多种精神疾病的治愈、缓解和控制。

中国精神疾病的分类依据是临床症状和疾病转归,将精神疾病分为:脑器质

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性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及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与意向控制障碍及性变态、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及与司法鉴定和心理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这里择其常见病症略作介绍。

第一、精神分裂。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分为早期阶段、症状充分发展阶段、慢性阶段及精神衰退。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早期表现为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急躁、孤独、淡漠、沉默、消极、懒散、寡言、离群等缓慢起病症状;也可出现无原因的忧郁、急躁、周围一切事物都不称心、看谁都不顺眼等亚急性起病症状;或出现突然兴奋、冲动伤人毁物、思维零乱、言语破碎、内容荒诞无稽等急性起病症状。症状充分发展阶段又称为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与社会脱节,精神活动不协调,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荒谬离奇的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或思维内容障碍。慢性期多为急性发展而来,表现为发展期的丰富状况逐步平淡,不但有新的症状出现,原有内容复杂的幻觉妄想变得单调、刻板与支离破碎,对妄想的内容不认真,思维内容逐渐贫乏,整个精神活动降低。精神衰退表现为整个精神活动的广泛缺损,社会功能丧失。

精神分裂症与遗传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此病的患病率可达28%,比一般人群高出200多倍。另外,家庭不和睦尤其是父母不和,是引发此病的重要原因。约有60~70%的患者在20~30岁发病,25岁是发病的高潮。精神分裂症约占所有重性精神病的60%,各地精神病医院中的床位80%左右是急、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此类病人病程冗长,病情迁延不愈,并逐渐丧失劳动能力。

第二、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持久的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的重性精神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和间隙。包括躁狂症和抑郁症,将只有抑郁发作者称为单向情感性精神病,有躁狂抑郁交替发作者称为双向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也包括在内。躁狂抑郁症表现为既有抑郁期,又有躁狂期,首发症状可以是躁狂也可以是抑郁。病人一生中可能只有抑郁,或只有躁狂,或躁狂与抑郁兼有。更年期抑郁症是首次发作于更年期的情感性精神病,表现为焦虑性抑郁的主导症状,但精神运动性抑制不太明显,多数缓慢起病,起初出现头痛、失眠、易疲劳及好烦恼等神经衰弱症状,渐渐表现出对前途的忧虑,并回忆过去,会为

一个小小过错而自责,甚至有自罪症状。另外,焦虑症状尤为突出,患者表现为惶惶不安,经常搓手顿足,不知所措。患者还有疑病妄想,更加剧其焦虑症状,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分布,多在30岁之下发病,40%在15~25岁之间,躁狂症多在20岁以前发病,少数在儿童期,男女性别比为0.45:1,女性多于男性。此类病症与遗传及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障碍及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

第三、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是由急骤的或持久的、明确的社会心理创伤直接引起的精神异常。起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发病形式可急骤也可缓慢。症状的发生、发展与症状的内容,均与精神刺激因素直接关联。常表现为反应性意识障碍、反应性兴奋状态、反应性抑郁、反应性偏执状态、拘禁反应性精神障碍等症状。

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创伤及精神刺激有直接关系,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有很大差别。中国的发病率为0.2~0.3%,发病年龄在20~40岁居多,男女发病率相近。反应性精神障碍约占重性精神病的3~4%。

第四、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又叫精神神经症或神经症,限于轻性大脑功能失调的疾病。其基本特征可表现为神经、精神或躯体方面的多种症状,但无明显的阳性体征;一般能适应社会生活,保证完整人格;患者有自知力,要求治疗;起病常与心理因素有关,部分病人存在个性弱点;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情绪障碍、强迫现象、癔病症状及各种躯体症状等。

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病,据统计此病约占内科初诊病例的10%,约占神经精神科初诊病例的80%。神经官能症患者多数具有脆弱性人格,对稍强烈的社会刺激因素,有较强烈的反应而出现神经官能症。

第五、人格异常。人格是人的一切心理特征的总和,而且是稳定的。人格的形成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人格异常(人格障碍)是一种持久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此行为模式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害,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异常人格是在不良环境中形成的,与儿童期家庭教育不当和家庭变故密切相关,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少年的人格形成极为不利。人格障碍不是精神病,不需要医疗方法的治疗,也无痛苦体验。人格障碍有多种类型,如偏执型人格障碍、情感型人格障碍(又叫循环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爆发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癔

病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

西方国家人格异常患病率较高,现有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患病率较低,1982年与1993年的部分区域调查结果分别是0.13%和0.10%。中国患病率低可能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诊断标准较严;二是部分人格异常者意识不到自己异常,因而无寻医行为,故未被发现;三是社会环境更适合人格的健康发展。

在最低社会阶层,被诊断为精神病的比率最高。在美国最低阶层中,接受精神治疗的人数是最高阶层的3倍。最高阶层总人数占总人口的3%,但只占精神病人的1%,相反,占总人口18%的最低阶层中,精神病人数竟占精神病患者总数的38%。另外精神病治疗效果也与社会阶层相关,高阶层的精神病患者治愈率是30%,而低阶层的治愈率不足5%。高阶层患者的病发率为12%,而低阶层患者的病发率为47%。

二、精神病诊断问题

精神疾病的诊断问题涉及两种主体。其一是精神科医生,其二是与被诊断者相关的其他人。前者在诊断方面,依据诊断者专业知识和被诊断者的症状表现。同时其他非精神专科医生的诊断也很重要,“世界各国非精神专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平均识别率为48.9%,而我国约15.9%。虽然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本科生开设了精神病学或医学心理学课程,但相当多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务工作者对精神病学知之甚少。而专科医生的数量和素质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方面的需求。以美国为例,美国有2.5亿人口,精神专科医生3万多人,他们从医学院校毕业后还需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精神医学学习、训练和实践后才能成为正式的精神科医生。我国有约13亿人口,精神科专业医生不足1.5万人,精神科床位仅10万余张,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另外,“在发达国家,医学心理科学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医学心理咨询和精神疾病的防治普遍进入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并广泛开展了精神医学的联络与会诊。但在我国这些仅仅是在少数大中城市的少数综合医院起步,就全国范围来说,由于人才缺乏,认识不够而远远没有普及起来”。因此,中国的精神疾病的医疗诊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种诊断的标准往往是非“一般”的即是病态的,无论这“一般”所代表的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波折,因对工作不满、失恋或家庭

婚姻破裂而痛苦不堪,或社交行为不够得体,别人会认为其需要接受精神病治疗,自己可能也会有求医行为,而医生也可能定论其患有精神病。所以很容易将人们对“生活波折”的反应判断为精神病的表现,将那些遭受挫折者视为“精神病患者”。这不但掩盖了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也加重了“被诊断者”的思想负担,并使其社会环境进一步恶化。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对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和歧视现象较为严重。一些患者和家属即使有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认识到疾病的性质,却宁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视,还有人求神拜佛或求助巫医,结果延误了治疗,使病情加重。

在判定一个人为“精神病患者”之前应仔细考虑三个问题。第一是动机,即人们判断所依据的“症状”背后的动机,强迫洗手与正常洗手之间的动机不同;第二是条件,判断一个人患精神病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滑稽表演后的大笑与在葬礼上的大笑是不同的;第三是判定,由谁来做患病与否的判定?精神病专家不能依据公众一致判断作为专业判断的唯一依据。

再者,我们必须如同接受“人的躯体健康状况是有差别的”一样,接受“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在社会上担任一定的工作,起一定的作用,就应该认为他基本上是正常或健康的。即使此人并不怎么愉快,也不那么规矩得体,但这并不妨碍他做一个正常人。

第三节精神病的治疗

对残疾人这个社会弱势群体给予援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残疾人给予必要的援助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应尽的义务。社会各方面应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不能自然康复的病人及其亲人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人类的精神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语言、行为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与病人通过语言、行为进行情感交流,对其心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精神疾病的治疗除了应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造狂药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精神活动功能外,还包括精神治疗、工娱治疗等方法。

一、精神治疗

精神治疗又称心理治疗,是用心理学知识及方法治疗病人的心理问题。这种方法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人了解发病原因及如何与疾病作斗争,应用心理

学方法,借助于语言、文字或环境的作用,给予病人以有效的心理影响,达到解除精神症状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心理治疗主要用于神经官能症、心音性疾病及某些重性精神病的恢复期。主要有一下几种疗法。

1、支持疗法。支持疗法又叫支持性心理疗法,主要通过对病人的指导、保证、

劝解、疏导、培养兴趣、调整环境等方法,来加强病人心理活动的防御能力,以恢复对环境的适应平衡,达到治疗目的。此法适应于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及重性精神病的恢复期。支持治疗方法简单,病人易接受,对很多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是无论那种疾病,其治疗的共同原则是帮助病人认识疾病,克服个性缺陷,改变适应环境的方式方法。支持疗法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病人与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常用者有两种,一是个体心理治疗,二是集体心理治疗。

2、行为疗法。行为治疗,又称条件反射性治疗。是运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

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强化学说,对某些疾病的不良行为与异常生理功能给予矫正的心理治疗方法。因为行为习惯、异常生理功能是个体在其生活环境中的经历或精神创伤条件下,通过条件反射即学习的过程固定下来的,也可以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加以消除和纠正。多用于神经症,也可用于精神发育迟滞、药物依赖及各种身心疾病。

3、精神分析疗法。又称心理分析,是以弗洛伊德学说为理论基础,以心理分析

技术为治疗方法的心理治疗。其主要手段是系统地采用联想、梦的分析、移情和解释,使病人能够意识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未能实现的欲望,进而了解患者变态行为的真实意义和原因,最终达到症状消失。其缺点是时间长,难以治疗严重精神错乱者。

4、生理反馈治疗。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内脏反应。即把人置

于一个由自己产生的生理反应的回路之中,利用专门设备,对生理功能进行检查、放大,通过记录与显示系统,把信息转变为信号或读数,使本人看到、听到或感觉到这些功能变化的反映。如此反复进行,病人便能把自己的某些感觉与躯体的某些功能联系起来,从而学会在某种程度上调节这些功能,达到控制病理过程的目的,促使功能恢复。这种治疗是以生物反馈学说为理论基础治疗方法,适用于癫痫、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等。

5、催眠疗法。即利用催眠方法对病人进行暗示,言语暗示和药物暗示是两种常

用方法。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可以启发、了解压抑的痛苦情绪冲突,进行暗示治疗。这对改善心因性疾病的抑郁、焦虑、恐惧情绪,消除癔病的感觉、知觉、运动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二、工娱治疗

是通过劳动和文体活动,促进各种精神疾病康复的一种精神治疗方法。包括工作治疗、劳动治疗、文艺、体育治疗几个方面。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工娱治疗,帮助病人与社会环境保持接触,训练职业能力,提高自身的价值感。

从一定程度上,精神疾病是社会进步的成本和代价。因此,我们必须达成共识:一个精神上发生困扰的人,首要的不是把他判定为一个精神病患者、不正常的人或疯子,而应该把他看做是一个特别需要我们关心和爱护的人,同时不要吝啬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精神病防治知识

精神病防治知识 1、什么叫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种疾病,犯病时有害因素侵犯的部位是大脑,使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表现为:人的精神生活异常,如思维混乱、情感失常、意志和行为的异常,即为精神病。 2、与精神病发病有关的致病因素? 遗传因素:精神障碍中的几个常见病症,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及某些类型的精神发育迟滞等均与遗传有着密切关系;素质因素: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素质与躯体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社会心理素质:社会心理包括个体心理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每个人所处的社会习俗与文化背景等之间的联系;年龄与性别因素:如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壮年时期,45-50岁的更年期所特有的精神障碍、甚至精神病,癔病一般多见于女性。 3、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为5.69‰,占精神病院人数的60-80%。本病开始发病于青少年阶段,以16-30岁为最多。病因未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患。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实现脱节。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 4、精神分裂症有什么表现? 起病常潜隐,开始表现懒散,不修边幅。对各种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情感淡漠,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逐渐丧失了与亲人和外界的正常联系。思维贫乏,联想松散,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令人费解。常有各种妄想,无端猜疑别人用各种方式害他(她),配偶对他(她)不忠实,周围的人和事都与他(她)有关连,对他(她)不利。或怀疑自己想的事情别人都知道,被人控制。常有幻觉,以幻听多见,总以为周围的人在议论他(她)。有时由于妄想幻觉支配做出攻击性行为。 5、精神病复发有什么征兆? (1)突然无故睡眠不好。 (2)在无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疼。

精神病患者:无处安放的人

https://www.360docs.net/doc/fc9246551.html,/ 精神病患者:无处安放的人 文|刘丹青 推荐语:在这个社会上,你似乎难以找到另一个群体,在至亲和邻人眼里如此多余。他们发病与被抛弃的理由,往往追究到底只有两个字:贫穷。有关调查估计,中国大约有1.73亿成年人患有某种精神疾病,而其中的91%大约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推测,到2020年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将占疾病总负担的1/4。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距离西安古城约两小时车程,南接乾陵,俗称“秦陇咽喉”。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巨大的沟壑、陡坡与大块黄土地,将村落远远分隔开。住在这里的人说,生在这儿就好像是被老天抛弃了。外面的世界太远,很多人一生未出山村。这个县所辖的11个村镇、19.16万人口中,共有400余名精神病患者,排除抑郁、躁狂等不对他人构成伤害的精神症状外,尚有259名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有暴力及杀人倾向者85人。永寿县公安局副局长李育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发病前,这些人往往已经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没有钱,没有好的教育,只有一个简单的大脑,一个健康的身体。在这个地方生活,如果连这两样都没有了,在村里人眼里就是个多余的人。不仅自己不能干活儿,衣食起居还要多一个人照顾,等于多了一张嘴,少了两双手。这类人被叫做“武疯子”,乱跑,打人,动不动就走丢了。通行的做法是把这“武疯子” 用铁链子锁起来,关在房子里,在墙角堆上土让他便溺。一旦家里钱耗尽了,就一辆车把他拉往另一个县城,扔到大街上,从此生活里再没有这个人。 2013年11月5日,浙江境内的一所精神病院内。 这之后,他们吃垃圾,打人,或被抓起来,或冻死在外。这之前,他们已经被铁链子锁了很多年。走到这一步是无奈之举。这地方风俗保守,一个精神病人的家人往往同时承受着刺激、折磨和村里人的歧视,对外抬不起头,几年下来病的病,死的死,“一人疯一家穷”。永寿县公安局队长王运生说,在经济贫困的西北地区,把“武疯子”扔到别的县,减轻本县的治安负担,几乎是通行的、不明说的做法。只不过有些人被家人扔掉,有些早没了家人,被邻居或村委会扔掉。这行为并不被人认作残酷。扔之前,家里已经被这“武疯子”拖了很多年,精神、经济上都垮掉了。真到了走投无路,不得不扔掉时,往往扔与被扔的人都已经无知无觉。2013年起,永寿县出了两个大案,一个患者把村民往死里打,没人敢管,就这么打死了;另一个患者被家人锁在院里,躁狂发作打死家人并煮在锅里。第二年,县政府开始重视精神病人,并进行排查。而发动警力和公安系统介入农村精神病的救治,在全国还属第一例。 遗弃 在这个社会上,你似乎难以找到另一个群体,在至亲和邻人眼里如此多余。如果完全没有意识也就罢了。当29岁的李阳阳蹲在地上,把泥和面和成饼,用脏手翻这张饼准备吃午饭的时候,他是知道饿的。但他似乎并不在意这饼已经发霉变绿了。房子四面漏风,门窗和房顶都被他自己拆掉烧掉了。春天的陕西风大沙多,炕上一条破棉被,墙角半袋面,地上一张面板,上面土和面混在一起。这就是阳阳的一切。他是永寿县监军镇干堡村出了名的武疯子,但他会说话,四肢健全,能干活儿,甚至能花钱,低保不够,他打着奶奶的耳光问她是不是私吞了他那份。他是这村里的孽障,是人见人躲的坏孩子,到了这个份儿上,早已没有人去推究到底是病改变了他,还是他性格里本来就有这招人厌的部分。他的人格与他的病混在一起,早已分不清他的真实面目。甚至可以说,他一生下来就是这样讨厌,

抑郁症案例报告

一例抑郁症案例报告 上海---华伟岑 摘要:17岁的初3男生由于长期莫名其妙的压抑痛苦,对一切了无兴趣,情绪极度低落,有自杀倾向,1年。通过咨询师的观察以及客观测量的异常分数,可以诊断本例是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根据本症和求助者的特点,采用认知疗法和兼用行为疗法进行解释、分析、治疗。经过多次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后,综合评估心理障碍基本恢复正常,效果明显。 一、一般资料 林峰男汉族辽宁省大连市未婚现年17岁初三学生 二、主诉 有莫名其妙的压抑痛苦,对一切无兴趣,情绪极度低落,有自杀念头,有1年多了。 三、个人陈述 “我都说不清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种心理,应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具体算起来应该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当时就觉得自己慢慢变得内向、不合群,不喜欢与人说话。渐渐地,我开始闲我个子矮小,不会踢球,也不会打篮球;经常不满别人的一些做法,比如同学的书堆放得乱七八糟;男同学下课打闹;老师懒散、不负责任的行为等细小事情;有什么不满的话又憋在心里,想说出来又思前顾后,最终还是不敢当着同学的面说出来。” 四、个人成长史 小学的时候,求助者是开朗、快乐的,天天高高兴兴,同学们都叫我‘开心果’,家里好孩子,学校好学生。但现在却变得十分抑郁,情绪总是很差,整天都提不起精神。感觉生活也很无聊,常常有莫名的压抑和痛苦。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总感到浑身不舒服,头昏昏沉沉的,虽然求助者极力去控制,但还是觉得浑身没劲,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有时候特别能吃,有时候又吃的很少,晚上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睡的不实。常常责备自己,一点点小事情就情绪低落,活得很累。在家里也总是和父母唱反调,容不得父母责备自己,常常默不作声地表示愤慨和抗议,虽然有时也理解爸妈的苦心,但却控制不了自己,经常伤害他们。初2一次考试求助者考全班倒数,还有一次老师

精神病患者PPT

精神病患者 一、定义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二、现状 中国精神病患者比例高速膨胀。据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1993年国内抽样调查显示,发病率达13.47‰,全国约有1800万精神疾病患者;到2012年精神病患者的比例约占人群的1.3%。随之,由失去控制的精神病人肇事引发的恶性案件近来时有发生。央视新闻调查显示:精神病人暴力事件每年造成的严重肇事案件超过万起。 三、精神病患者暴力案例 1、4月12日,邳州人衡某因“怀疑”邻居沈某等人辱骂他,持斧头砍死砍伤沈某家5人。28岁的衡某患有精神病。 2、2010年9月,武汉市硚口区长丰村一名“武疯子”(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将路人乱砍20余刀,致人重伤。 总结:对于这样的精神病伤人、扰民事件,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一下子就搜索到近10万条相关消息。其中,2012年11月份以来发生在国内的精神病患者杀死人事件就多达10多起,这个数字还仅仅是上了新闻的,没有上新闻媒体的更是不计其数。据悉,近10年来,全国各精神病医院累计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75000例,有杀人行为者占30%。 四、精神病患者伤人的原因: 1、个人:精神疾病患者常有各种妄想,而且缺乏自知力和自制力,因此会做出伤人动作和行为。精神病患者的症状重最常见的是被害妄想,常觉得家人或者身边人正在迫害他,还有的人表现为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等,如总怀疑自己的妻子不忠,异性望他一眼就认为对方是钟情于他等。患者常常主观认定他妄想的情形是千真万确的,并因此做出一系列的异常行为,如先杀掉他认定的迫害者等。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有病,不会主动将自己的妄想告知别人,也不会主动去求医,因此存在着潜在的极大的危险。有时候与人吵架、或者喝酒之后可能成为悲剧事件的诱因。 2、家属:能力有限,监管难到位 我国现有重性精神病人1600万,只有约20%的病人能得到及时治疗,大多散落在社会上的重性精神病人随时有可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由于精神病人没有自制力,我国法律规定,精神病人的家属要承担监护责任。但是对于精神病医理知识的缺乏使得监护人难以真正实现对精神病人的监管,一旦病情发作,监护人只可能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例如9月12日,广西昭平县精神病患者黎某病情发作,由于他平常发作时都在村子里疯狂地追赶他人、伤人,搞得整个村子鸡犬不宁。当日,黎某竟然被自己父亲伙同族中亲戚“家法处置”,在被打晕生死不明的情况下被埋了。此事一直到10月18日,公安机关才得到群众举报,并将涉案人员抓获归案。 3、社会:重视不够,疏于责任义务 现实生活中,像于黎某这样的悲剧并非偶然,这些家属选择用极端方式结束了他们无力承担的重负,甚至甘愿付出自由的代价。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以及重性精神病人可能给社会带来的伤害,仅仅依靠精神病人亲属的监护是远远不够的。那么精神病人所在的村组或社区又是否能对其负担一些监护责任呢?精神病人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与社会脱节,要想让精神病人真正地回归社会,减少他对社会的危害,必须要让他适应社会生活。我们国家的精神

精神病防治知识大全

精神病防治知识大全 1、什么叫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种疾病,发病时有害因素侵犯的部位是人的大脑,使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表现为:人的精神生活异常,如思维混乱、情感失常、意志和行为的异常。 2、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本病开始发病于青少年阶段,以16~30岁为最多。病因不明,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现实脱节。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 4、精神分裂症有什么表现? 起病常潜隐,开始表现懒散,不修边幅。对各种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情感淡漠,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逐渐丧失了与亲人和外界的正常联系。思维贫乏,联想松散,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令人费解。常有各种妄想,无端猜疑别人用各种方式害他(她),配偶对他(她)不忠实,周围的人和事都与他(她)有关联,对他(她)不利。或怀疑自己想的事情别人都知道,被人控制。常有幻觉,以幻听多见,总以为周围的人在议论他(她)。有时由于妄想幻觉支配做出攻击性行为。 5、精神病复发有什么征兆? (1)突然无故睡眠不好。 (2)在无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疼。 (3)无故出现情绪低落或特别高兴,或脑子想问题困难,或突然脑子里涌现出许多事情。

6、患精神病后应怎么办? 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急性期,应该到相关机构进行就诊,经过治疗症状缓解后,遵医嘱,可回家进行后期康复,但必须终身服药。 什么是重度精神病 重度精神病指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严重异常的病。 重度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一、家属怎样照顾精神病人? 1、坚持系统的药物治疗。 一方面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掌握其发病的特点,复发的苗头,药物副反应。其次督促病人遵照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切忌随意减药停药,药物由家属妥善保管。同时,定期陪同病人到专科门诊复查,并作有关辅助检查。 2、合理安排好日常生活。 督促病人按时起床、刷牙、洗脸、更衣、整理房间、购物、听音乐、做户外活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病人的衣、食、住、行,饮食应当易于消化、营养合理,忌酒、咖啡、浓茶和盲目吃补品。 3、营造适合康复的家庭环境。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慢性精神病人康复的重要外部条件。·家属应以和

精神病鉴定标准

2017年精神病鉴定标准 (一)癫痫(职工无此病种) 1.鉴定标准: (1)具有典型的临床发作表现为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且反复发作; (2)脑电图检查证实 2.待遇标准:月最高支付限额为100元 (二)精神分裂症 1.鉴定标准: (1)联想散漫或破裂性思维贫乏或逻辑倒错; (2)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毫无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妄想或妄想自相矛盾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荒淡离奇; (3)情感倒错或情感不协调或情感淡漠; (4)评论性(争议性、命令行)幻听或思维化声或持续一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或假性幻听; (5)紧张症状群或怪异愚蠢行为;

(6)意识减退较以往显著的孤傲、懒散; (7)有被动体验或被控制体验或洞悉感或思维被播散体验; (8)思维被插入或被撤走或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或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 确定无疑有上述症状中至少两项,且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以及情感高涨或低落。 2.待遇标准:月最高支付限额为150元。 (三)抑郁症 1.鉴定标准: (1)以心境低落为主,同时伴有下列4项以上症状: ①持续的情绪低落,无愉快感; ②疲倦乏力或缺乏精力; 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冲动; ④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工作能力下降; ⑤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有内疚感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降低或明显体重下降。 (2)有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3)病情反复发作3次或病程在3年以上,每次发作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且持续至少2周;至少有一次专科医院住院系统治疗,或专科门诊系统治疗一年以上。 2.待遇标准:月最高支付限额为150元。 (四)躁狂症 1.鉴定标准: (1)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加; 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抑郁症诊断标准

抑郁症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1.以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 2.应有下列症状中的至少4项 1)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下降或缺乏。 2)精力明显减退,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的疲乏感。 3)精神运动型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甚至出现罪恶妄想。 5)思维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3.严重程度标准(至少有以下情况之一) 1)社会功能受损。 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4.病程标准 症状至少持续2周 5.排除标准 1)应排除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抑郁。 2)抑郁症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应注意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在icd-2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icd-1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f30.-)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所致。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有3条: (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 (2)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有7条: (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罪恶感; (3)反复出现死或自杀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 (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或踌躇; (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壑ぞ菥 桑 ?ltbr>(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 轻度抑郁发作(f32.0):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四条。 中度抑郁发作(f32.1):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六条。icd-10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所谓躯体综合征症 状,在含义上与dsm-iv的伴忧郁或经典 分类中的内源性抑郁症类似。这些症状包括: (1)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失去乐趣; (2)对正常时能产生情感反应的事件或活动缺乏反应; (3)比通常早醒2小时以上; (4)早晨抑郁加重; (5)具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的客观证据(他人的观察或报告); (6)食欲明显丧失; (7)体重减轻(上月体重的5%以上); (8)性欲明显丧失。要符合躯体性综合征的条件,上述症状必须有其四。 重度抑郁发作分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2.2)和伴有精神病性症状(f32.3)两型。其抑郁表现需具有全部三条核心症状,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八条。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需存在: (1)妄想和幻觉,但不应有典型精神分裂症性的幻觉和妄想(即:不应有完全不可能或与文

《精神病》精神病人与精神病医生的趣事。

---------------------------------------------------------------范文最新推荐------------------------------------------------------ 《精神病》精神病人与精神病医生的趣事。 精神病 人物:医生,花痴(女),张学友痴(男),神经病(男) 医生出场自我介绍: 我是**市精神病医院的医生,最近哪,听说上级要来我们医院检查,院长要我检查一下这些精神病患者的情况怎样。(说完就坐下翻动病历点名)1号病人,1号病人。 花痴出场,口里不停地念,眼神痴呆,手里还拿着花:你爱不爱我,你爱不爱我?难道你不爱我了吗?(然后对着没有东西或人的空间说)你不爱我了吗?你不爱我了吗?难道你真的不爱我了吗?你真的越来越英俊了,越来越高大了,越来越潇洒了。(然后对着没有人的空间假装拥抱) 医生在花痴不停说的时候,对着观众说:你们瞧这姑娘多可怜,16岁被人强奸了,18岁又被男朋友抛弃了。(在姑娘假装拥抱的时候,立刻把姑娘拉到身边说)来,打针。 花痴:(对着医生说)你不爱我了吗?难道你真的不爱我了吗? 医生:我爱你,我怎么不爱你呢?(当她不注意的时候,给她屁股上打了一针) 花痴:(假装痛苦地大叫)啊!(然后表情突然妖艳一点,口里不停地喊)啊!太爽了! 1 / 13

医生:1号你可以去休息了。 花痴接着又说:你不爱我了吗?你不爱我了吗?难道你真的不爱我了吗? 医生:我爱你,我爱你,去,去,去休息吧。哎,多好的一个姑娘,变成这样,真可怜。好再来看看2号病情怎么样。2号,2号。 张痴出场,《头发乱了》音乐响起,张痴跳一段(乱跳),造型一摆,音乐停。 医生:2号病人,2号病人。(用手去摸他) 张痴:不要碰我,我是名人张学友,你是什么人? 医生:哎!你瞧瞧,这2号病人是张学友的歌迷,太迷张学友了,变成这个样子。(用连哄带骗的口气)张学友大哥,张学友大哥。 张痴很开心的样子望着观众和医生:你叫我什么?你叫我张学友,你叫我张学友,我是张学友? 医生:对啊,你是张学友呀。 张痴:你怎么知道我是张学友? 医生:我是你的歌迷啊。 张学友:你是我的歌迷? 医生:对啊,我是你的歌迷,不光是我,还有很多歌迷呢,而且我还知道明天你要开演唱会呢。来,我给你打一针。 张痴:什么?你要给我打针? 医生:对啊,打针。 张痴:打什么针?

精神病人管理方案

精神病人管理行动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问题更加突出,精神卫生问题不仅是一个公共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我县社会稳定,避免肇事肇祸事件发生,结合本部门职责,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县公安局的部署下,深入贯彻相关法规规定,按照“********精神卫生工作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方针,明确职责,齐抓共管,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 规范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治疗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精神病人严重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实现********精神病人严重肇祸滋事零指标。 三、工作内容 (一)社区精神病人管理 1、核实精神病人基础数据并及时更新。组织我县社区民警对我县登记在卡(册)的精神病人进行数据核实,做到“四清楚”(即底数清、去向清、治疗情况清和精神状态清),并及时更新相关数据。 2、对重点精神病人开展走访评估。由社区民警、居委会工作人

员等组成监控小组,对辖区精神病人进行逐一评估,并依据风险评估分类标准,对列管的重点精神病人逐人走访评估。对明确诊断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四期管理”:对疾病期管理对象每两周至少随访一次;对波动期管理对象每月至少随访一次;对慢衰期和缓解期管理对象每三个月至少随访一次。 3、对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点精神病人收住院治疗。对必须住院、建议住院的,要积极动员监护人或近亲属送病人住院治疗。对在家监护、一般关注的,监护人或近亲属提出住院治疗请求的,要协调解决入院问题。对流浪乞讨的精神病人,有暴力行为、没有监护人或近亲属、监护人或近亲属无力看管的和必须住院但监护人或近亲属不配合住院的,依据相关规定,公安部门送指定医院强制治疗。对境外来********的精神病人依照有关规定收住医院治疗。 4、对未住院精神病人落实分级管控。社区民警要对建议住院而未能住院以及在家监护的重点精神病人,分片包干,经常走访,并与监护人或近亲属建立联系,掌握动态;对一般关注的重点精神病人要由监护人或近亲属每日通报病人情况;对有肇事肇祸或滋事倾向的精神病人,当地管片民警要建立每日联络制度,了解掌握情况;对其他登记在卡(册)的精神病人,与民政、残联等部门一起做好管理工作。 5、做好住院精神病人的治疗及安全管理工作。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要积极进行治疗和管理,防止病人外逃,流落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尤其对于那些因病情波动发生肇事肇祸或滋事行为而住

精神病的分类有哪些

辽宁省精神卫生防治基地 精神病的分类有哪些 近年来,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这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面对精神疾病患病率如此之高、危险性如此之大,我们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那么,精神病的种类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精神科专家王文宝的详细介绍: 1.思维破裂:患者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1个念头和第2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医生完全无法与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和进行医疗检查。 2.幻觉妄想:幻觉中以幻听为多,患者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她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她。患者的行为常常受到幻觉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指令”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幻觉妄想可导致突发行为改变,会突然出现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 3.行为的异常:行为怪异让人无法理解,喜欢独处、不适宜的追逐异性,不知廉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时常发呆、蒙头大睡、四处乱跑,夜不归宿等。 4.敏感多疑:对任何事情比较敏感,总认为有人针对自己。甚至有时认为有人要害自己,从而不吃不喝。 5.性格改变:原本活泼开朗爱玩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独自发呆,不与人交往,爱干净的人也变的不注意卫生、生活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总之和患病之前的性格完全相悖。 6.语言表达异常:连最简单的话语都无法准确称述,与之谈话完全感觉不到重心。在谈话中说一些无关的谈话内容,使人无法理解。 我们了解,精神病现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威胁。因此,在生活中一旦发现患有精神病需要及时就医,避免盲目对照、自行治疗。精神病的治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家属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和耐心护理。同时,患者及家人要时刻保持清醒,避免走入治疗误区。

喹硫平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 王健

喹硫平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王健 发表时间:2016-09-29T15:18:29.4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5期作者:王健 [导读] 抑郁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目前,SSRIs类药物因疗效肯定,副反应少,而逐渐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 (黑龙江省海伦精神病人疗养院黑龙江绥化 1523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喹硫平在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用组(单用万拉法新)及合用组(万拉法新与喹硫平合用),于疗前和疗后1、2、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合用组疗效显著,两组间痊愈率、1周末HAMD评分及疗程结束时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两组 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合用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可提高效果,且起效快。 【关键词】喹硫平;抑郁症;药物疗法,联合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098-02 抑郁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目前,SSRIs类药物因疗效肯定,副反应少,而逐渐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但部分病人对单用该类药物反应欠佳。文献报道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增效剂。我们对单用万拉法新与万拉法新合用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进行了对照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入组标准病例选自2014年~2015年在我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符合CCMD-3的情感性精神病障碍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年龄18~40岁;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总分≥20分。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合用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 2.01±2.73岁,病程4.53± 3.61年;单用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1.85±2.69岁,病程 4.37±3.53年,两组以上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1.2排除标准脑器质性疾病及躯体疾病,妊娠、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者,药物依赖或滥用者,继发于其它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的抑郁患者。 1.2 方法 1.2.1给药方法单用组用万拉法新,开始剂量为25mg/d,以后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最高剂量为200mg/d。合用组万拉法新用法同上,在初始同时加用喹硫平,初始剂量为25mg/d,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剂量范围在25~200mg/d。疗程均为6周。 1.2.2量表评定采用HAMD和TESS量表,在治疗前、第1周末、第2周末、第6周末各评定1次。各量表均由两名高年资精神科医师评定,一致性测验平均相关系数为0.88。 1.2.3疗效评定临床疗效分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4级,以治疗后HAMD减分率75%~100%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4%为无效。 1.2.4实验室检查治疗开始前及用药第2、6周末进行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脑电图、血压、脉搏和体重的检查。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6周的观察,合用组痊愈17例(56.67%),显著进步9例(30.00%),进步3例(10.00%),无效1例(3.33%)。单用组痊愈9例(30.00%),显著进步13例(43.33%),进步6例(20.7%),无效2例(6.67%)。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4,P<0.05)。 2.2 两组HAMD评分比较 入组时,两组间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但在1周末、2周末及6周末时,两组间HAMD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提示合用组疗效优于单用组,并且起效快。 2.3 两组治疗后副反应比较 两组在给药第1、2、6周末TESS评定,经t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主要副反应中,合用组出现头晕3例,头痛2例,恶心4例,厌食4例,嗜睡2例,坐立不安2例,便秘3例,口干2例,心动过速4例。单用组出现头晕4例,头痛1例,恶心3例,厌食6例,嗜睡3例,坐立不安1例,便秘2例,口干1例,心动过速5例。上述大部分症状随治疗过程减轻或消失。两组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3.讨论 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问世之前,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由于副反应比较多,其应用往往被限定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中。有报道证实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抑郁症有效,喹硫平属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为5-HT和DA受体平衡拮抗剂。小剂量喹硫平与5-HT2受体的亲和力高于DA的D1、D2受体。而5-HT2受体的阻断能够产生一定抗抑郁效果。本组按照CCMD-3的标准排除了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从而排除了喹硫平因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作用而引起的抑郁好转的情况,进一步证明了喹硫平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喹硫平在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中有很好的疗效,痊愈率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合用组起效较快,治疗后1周末HAMD评分明显优于单用万拉法新组,未增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上述结果与国外的资料和路英智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对单用抗抑郁剂效果欠佳的抑郁症患者,合用小剂量喹硫平可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Robert B,Ostroff J,Craig Nelson.Risperidone augmentation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in major depression[J].J Clin Psychiatry,1999,60(4):256-259. [2] Michael E.Thase.What role do antipsychotic drugs have in 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J].J Clin Psychiatry,2002,63(2):95-103. [3] Fontaine R,Ontiveros A,Elie R,et al.A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nefazodone, imipramine, and placebo in major depression[J].J Clin Psychiatry,1994,55(6):234-241.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了。所以,不管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来说还是对于患有其他心理疾病的人来说,治疗和防范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跟随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王颖主任一起来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要有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轻松,不要让精神分裂症病人感觉紧张与焦虑,另外在小事上不要与病人发生争执,尽量多陪伴他们,与其交谈,尊重并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鼓励他们自己处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树立康复信心。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都思想不能集中,也不会记得按时服药。家属们要督促患者及时定量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日常治疗,如发现病情严重迹象,要送医诊治。对于神分裂症患者们的护理自然离不开精心的生活照顾,主要是饮食与起居方面,清洁卫生,帮他们准备每日食物,并督促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运动,多安排一些社交活动,利于康复。 针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安心住院逃离医院行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交班。平时要加强巡视,病人活动范围要在护士视线范围之内,同时要经常与精神分裂症病人沟通,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反应及逃离医院的想法,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病人正确对待住院的现实和认识治疗的意义。 有自杀危险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禁止住单人房间。安置于重病室,有专人巡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心理的沟通。了解其病态的内心体验,掌握病情动态变化,同时要了解病人出现自杀行为的规律。

一般在凌晨、清晨、午睡或工作忙乱时及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情绪突然好转时容易发生意外。这些时间护士要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杜绝意外事件发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检查精神分裂症病人携带的物品,防止病人留存各种锐器、长绳类物品,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护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对于患者来说,精神分裂症在摧残着患者的意志和身体,其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好护理措施,尽量减轻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影响。

抑郁症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1.以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 2.应有下列症状中的至少4项 1)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下降或缺乏。 2)精力明显减退,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的疲乏感。 3)精神运动型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甚至出现罪恶妄想。 5)思维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3.严重程度标准(至少有以下情况之一) 1)社会功能受损。 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4.病程标准 症状至少持续2周 5.排除标准 1)应排除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抑郁。

2)抑郁症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应注意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在icd-2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icd-1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f30.-)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所致。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有3条: (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 (2)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有7条: (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罪恶感; (3)反复出现死或自杀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 (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或踌躇; (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壑ぞ菥桑 ?ltbr> (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 轻度抑郁发作(f32.0):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四条。 中度抑郁发作(f32.1):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六条。icd-10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所谓躯体综合征症状,在含义上与dsm-iv的伴忧郁或经典 分类中的内源性抑郁症类似。这些症状包括: (1)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失去乐趣; (2)对正常时能产生情感反应的事件或活动缺乏反应; (3)比通常早醒2小时以上; (4)早晨抑郁加重;

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

近几年有关精神病出手伤人的事件越来越多,前几天有一条新闻引起的人们的注意“精神病患者发狂恐吓路人民警出击制服“板砖男””这个事件主要发生在202省道上的海孜闸上。当时的情况是,只见一名中年男子一手抓着一根长约3米的木棍乱舞,另一手拿着砖头站在桥上,驱赶过路群众。10月23日下午1点左右,濉溪县公安局临涣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临涣镇海孜大闸桥上有一男子一手挥舞着木棍,一手拿着砖头,见人就要乱打乱砸,行人和车辆都不敢靠近。接报后,所长丁建虎带着民警李红军等人迅速出警,看到现场已聚集了很多围观的人。“要不是民警,他早就伤人闯下大祸。太感谢你们了!”10月26日上午,濉溪临涣派出所干警接到来自阜阳市太和县的一个电话,一名精神病患者的家人对民警及时出警和热心服务表示感谢。随后记者了解到这位“板砖男”并不是正常人,而是一位精神病患者,患有精神病多年,当时是其疾病发作才做这样的举动。随后其家人赶到派出所,记者对其家人进行了采访。 据家人介绍:“这名男子叫吴晓亮,在几年前患上了这种怪病,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孩子患上了精神病,我们在医生的建议下就住院治疗了几个月,当时是疾病的早期治疗的效果好事不错的,但是并不能彻底的根除,随着疾病的发作之后治疗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再加上医疗费用我们就出院回家治疗,每天都要吃很多的药物来控制病情,长时间的服用药物给孩子也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他都快被疾病折磨死了,看到他发病我们都很心酸,但是却无能为了。我希望通过这个报道可以帮助我孩子找到治疗精神病最彻底的疗法,彻底的去除疾病,这同样也是很多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的想法。” 精神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体力,兴趣与专长,安排适宜的工娱活动,在活动中随时给予精神鼓励,热情辅导,以提高其兴趣。对精神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医疗护理外,应该进行一些工娱护理,以引导改变病人的思维心境。以下给出一些工娱护理的方法。 2.对一般患者宜安排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和简易的手工劳作。如观看电视、电影、文艺演出,散步、看画报、糊信封(药袋)、拆纱头、户外除草、清洁环境等,使患者转移病态思维和放松思想情绪,感到自己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3.对忧郁、情绪低沉的患者,宜安置在人多、气氛活跃的环境中,选择色彩鲜艳的品种进行工疗,并让他们参加热情奔放、欢乐愉快的娱疗活动。 4.兴奋激动的患者,宜安排在人少、单调安静的环境中,选择患者愿意做的项目进行工疗,避免参加易引起兴奋的文娱活动。 5.对慢性衰退的患者,宜安排简单刻板的工疗项目,督促训练患者活动,使患者的智能,行为等精神状态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6.对有特长或康复期患者,可安排较为复杂的工娱活动,如排练文艺节目、绘画、球类比赛、缝纫、编结、制作精细的工艺品等。这些有利于患者智能的锻炼,工作能力的恢复,生活兴趣的提高,从而为其出院,重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7.在组织患者户外活动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对象。做到“三防”(防消极、防冲动、防逃跑)患者重点看护或另行组织,严重者暂不予户外活动。 8.对服药量较多,体质较弱的患者不宜直接参加剧烈的活动,如接力赛跑、球赛、拔河。舞蹈等,可组织他们在旁观看。在活动过程中还须防止意外,做好应急处理。 9.在工疗过程中,应经常查点工疗用具,若有缺少,必须及时追查寻找,严防突然意外事件发生。 要时刻密切观察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状况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与需求,精神病患者提出的需求,能够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精神病患者讲明情况以求得理解,最好用婉转的讲话技巧说服之。尽量减轻和消除精神病患者的不安心理,融洽护患关系,使他们体会到人们的关心、温暖而安心住院。

精神病人的处置

对正在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处置 操作规程: 1.判明现场情况,疏散围观群众,设立警戒带,隔离现场。 2.采取适当方法稳定精神病人情绪,尽力化解暴力倾向。 3.对暴力倾向无法化解,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使用警绳、手铐等约束性警械。 4.对正在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或者暴力抗拒、阻碍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暴力袭击公安民警威胁公安民警生命安全的,可以使用武器。 5.现场有伤员的,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并通知120急救中心。 6.对被制伏的精神病人,依法报请所属区县公安机关批准,送指定的康复医院进行收治。 7.填写、存储接处警记录;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注意事项: 1.尽量采取迎合哄骗、亲情感化等各种方法稳定精神病人情绪。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理解、同情、称赞甚至哄骗等方式,缓解其紧张心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法找到该精神病人患者的亲朋好友,由他们实施劝导,促使其放下凶器。 2.对现场处置有困难的,及时报告所属区县公安机关指挥中心请求派人支援。 3.在处置过程中,公安民警要注意自身安全。 4.对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告知受害人向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请求赔偿。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依据一: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当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14条) 依据二: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第1、2、3款) 依据三: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条)依据四: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伏性警械:(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第1款第7项) 依据五: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8条第1款) 依据六:

精神病性格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很多家庭成员之间总会有一些共同点,性格的出现和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我们一说到某某脾气不好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的父亲或者是母亲同样也有着暴躁的脾气,再说到身高的时候,我们会说这是遗传,而性格的形成也有着一定的遗传因素。 很多人认为精神病是一种可以遗传的疾病,这就出现了精神病性格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对的,这是大家对于精神病的不正确认识,就像精神病和神经病,虽然只是一字之差,表示的含义可就不同了。 精神疾病是综合因素的产物,没有哪种性格一定会导致精神疾病。不过,有些性格的确会诱发精神疾病,因此要注意改变性格中不太好的部分,并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从生理学上讲,并不存在某一个精神病的基因,也不存在一种精神疾病的性格。否则就成了龙生龙凤生凤,精神病患者一定会生精神病孩子。事实上,并没有这种对应关系。精神疾病一定是多因素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一是从父辈继承下来的,可能是若干个基因,有微小的缺陷,最后累加成了一种大的缺陷。 在个人的性格发育过程中,出现若干个不好的事件,累积养成了让自己受伤的性格,使自己易受外界不良事件的侵袭,并难以从外界不良事件摆脱出来。有一个契机,有一个近因,触发了疾病的苗头,而且无法得到外界帮助,让他从中及时解脱出来,最后就出了大的问题。 不要相信哪一种性格一定会得精神疾病。不要有这种‘唯性格论’。 当然,性格在精神疾病的发生中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内在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不能因为精神疾病与性格没有一对一的关系,就忽视调整并健全我们的性格。 解放军211医院临床研究发现,不少精神病患者会存在一定性格上的缺陷。不健全的性格,容易诱发精神疾病。因此,有些不够好的性格一定要注意改变: 1.多疑敏感性格。这种性格老是怀疑别人,而且这种怀疑的指向是对自己不利。如果一个人总是生活在恐惧的、担心受到伤害的紧张、警觉的状态下,生活质量必然下降,人也会很阴暗。 2.自卑性格。自卑的人往往多愁善感,压抑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心理资源与心理能量,看不到自己正在为周围的人所需要,对事情的判断也偏于负面,尽管事实比他们想的要更好。 “自卑往往起源于不自信。它会限制自己生活的领域,限制发展空间,因此年轻人更要克服自卑。”刘铁榜说,自卑的人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因为他们过于追求完美,却对心理的能力不自信。事实上,自卑往往是学习的结果,如果父母、特别是母亲总是批评自己的孩子做事不好、不是一个好孩子,就会给孩子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