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当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马当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马当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2003 2020)

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泽县马当镇人民政府

二零零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年限

一、规划编制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

三、规划年限

第二章镇域总体规划

一、发展条件分析

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布局

三、村镇体系布局规划

四、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三章镇区总体规划

一、镇区性质

二、镇区规模

三、镇区总体布局

第四章专项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二、排水工程规划

三、电力工程规划

四、电信工程规划

第五章环保环卫规划

一、环保规划

二、环境卫生规划

第六章防灾设施规划

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年限

二、规模

三、发展方向

四、近期建设发展目标

五、近期建设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章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年限

一、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江西省重点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01年)

5、<<彭泽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年)

6、<<马当镇政府工作报告>>(2002年)

二、规划指导思想

1、构建完善的镇域村镇体系,强化镇区中心职能

按整体优化的原则,对镇域村镇发展目标、人口、职能、空间组合、生产基地分布、交通网络组织及基础设施布点等进行系统规划,进一步强化镇区的集聚与辐射作用,充分发挥镇区的中心职能。

2、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循序渐进,远近结合,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和发展弹性,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按照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调整用地功能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突出城镇中心的特色

突出城镇中心作为带动全镇发展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的特色,突出城镇中心工业贸易特色,突出城镇中心为全镇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特色。以城镇中心带动中心村、基层村的发展,形成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的现代化村镇。

4、城镇开发与空间环境建设相合

坚持村镇开发与自然条件相结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及环境卫生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和优质生活环境。

三、规划年限

根据国家有关村镇规划规定,兼顾马当镇社会经济发展,本次规划年限为18年,近期2003-2007年,远期2007-2020年。

第二章镇域总体规划

一、发展条件分析

1、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

马当镇地处彭泽县北部,长江南岸,沿江呈长条形,长约18公里,宽约3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东与安徽东至县山水毗邻,南临碧波万倾、烟波浩淼的太泊湖,西通县城区,北部紧靠长江黄金水道与安徽省望江县隔江相望,一镇连三县, 号称“江西的北大门”.在经济区位优势上,马当镇上接九江开放港,下邻皖江经济开发带.她既是赣皖边际贸易相互辐射的交汇点;又是赣北大市场具有重要作用的经济触角区;也是九江长江工业带的建材产品基地,是一个辐射面广,集散面宽的区域中心集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物产资源优势

马当镇不仅有优质的粮棉,还有丰富的石灰石山,传统的“杠子糖”酥甜松脆,

别具风味;马当矶头的缩颈鳊,肉嫩味鲜;马当鲫鱼,体大身肥,鲜嫩可口,1983年被列入国家水产重点项目.大山里的竹笋和磨菇是餐桌上不可多的山珍。

(3)交通优势

马当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以奇险著称,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沿长江溯水而上进入江西的第一镇便是马当,俗称“赣北咽喉”,是赣、鄂、苏、皖四省“通衢”。马当镇连三县,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擦镇而流,3座码头均可停靠长航、内河的货船,上朔九江、南昌、安庆、合肥、南京及全县各地。

(4)工业条件

马当镇工业发展迅速,马当砖瓦厂生的红砖连续九年被评为省优产品,两年被评为部优产品,产品远销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马当煤矿采石场油脂加工厂等企业生的原煤块石油脂也销路很广。尤其是由海螺集团投资20亿正在兴建的年产300万吨水泥厂将为马当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5)基础设施条件

新建面积2900平方米的玻璃钢顶棚的农贸市场一座;完成了过江轮渡迁移码头的基础建设;兴建了4.5万伏变电站;建起了全县第一个乡级汽车客运站;日产4000吨自来水厂正在建设当中。

2、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一、二产业科技含量低,生产规模偏小,产品附加值不高,第三产业比重太低且十分落后。

(2)居住用地布局分散,表现在成点式分布。

(3)镇区沿交通线发展,镇区建设用地较为零散,未成片发展。

(4)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规划超前,但相应的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使集镇建成设规划落空,主要是因为政府财政制约。

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布局

1、产业发展方向

马当镇现状第二产业较发达,主要以建材、化工为主;第一产业主要是棉花、水稻、渔业等,其农业产品主要为满足自身需要;第三产业主要为服务业、商业以及运输业等。

规划马当镇仍将工业作为全镇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建材业、化工业以及矿业,使其更具工贸型城镇的特色。第一产业在提高棉花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加快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和特种养殖步伐,建设高效益的生态农业基地;第三产业应利用现有交通条件及工业贸易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建材、化工等工业产品的贸易活动,并辅以一定比例的服务业、商业,使全镇的第三产业能合理、快速发展。

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1)经济水平目标预测

2002年底马当镇工农业生产总值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其中工业总产值84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农业总产值354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96%,产业结构显示出马当镇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三产业相对不足。未来应在巩固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合理发展第一产业,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根据镇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条件、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马当镇的城镇性质,确定近期(2003~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为11%,第二产业增长率为12%,人均收入增长率为5%,远期(2007~2020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为8%,第

二产业增长率为10%,人均收入增长率为6%,规划确定近期全镇工农业产值达到11.2亿元,远期达到35.5亿元,人均收入近期达到3771元,远期达到9000元。

(2)镇域人口预测

2002年底马当镇现状总人口为35577人,镇域人口较长时间在3.5万人左右浮动,这是由于人口机械增长的负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基本持平。随着马当镇政府政策实施力度的逐渐增大,全镇机械人口减少的情况将明显得到改善,根据江西省的实际情况,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取9‰,远期取7‰。机械增长率近期取-400人/年,远期取-200人/年。

近期人口(2007年) Q近=35577 (1+9‰)5-400×5≈36000(人)

远期人口(2020年) Q远=36000 (1+7‰)15-200×13≈39000(人)

各村人口详见村镇体系规划图。

3、生产力布局

根据现状产业特点,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及未来发展趋势,依托交通条件,建立“一个中心,二条经济发展轴,三个基地”的生产力布局框架体系。

(1)一个中心

即马当镇镇区。镇区的经济发展对镇域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镇区应重点发展工业和商业,形成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区域性工贸中心。

(2)两条经济发展轴

利用湖牛公路、马当—荆桥—丽山公路的交通条件,积极发展沿线各村的经济,建立沿线经济发展带。镇区处于这两条经济发展轴的结合部,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同时接受来自彭泽县城区的经济辐射,积极发展以工贸为主的二、三产业,推进全镇经济快速发展。

(3)五个基地

根据全镇现有生产力布局,分别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基地、水产养殖基地以及高新农业培育基地、工业生产基地、建材生产基地。

三、村镇体系布局规划

2002年马当镇有一个居委会和19个行政村,152个村民小组。合理确定村镇体系的布局,对镇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充分分析现状马当镇镇域村庄分布、人口分布,资源、产业特色,从镇域角度出发,协调周边县、乡(镇)关系,合理规划村镇空间布局及等级规模。随着马当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化步伐相应加快,村镇职能更趋于多样化,根据马当镇发展条件,规划未来村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城镇中心——马当镇镇区

马当镇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镇区对镇域各村庄有集聚作用,并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因此加快镇区建设是完善村镇体系的首要任务。

马当镇镇区位于全镇中部,湖牛公路贯穿全镇从镇区中心穿过。镇区现状人口为1.2万人,规划期末人口达到2。3万人。

第二层次:中心村——湖西村位于镇域北部,与湖牛公路相依,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主要以商贩业、良种农业为主,拟建的年产300万吨的水泥厂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全镇的经济发展,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3000人范围内,人均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

毛湾村位于镇域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紧靠太泊湖,其产业主要以高新农业为主,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可带动周围各村的经济发展,其人口规模控制在

1000-2000人范围内,人均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

和团村位于镇域东南部,曾是和团乡乡政府所在地,经济比较发达,服务设施较齐全,是马当镇最具威慑力的中心村之一。

第三层次:基层村——黄山村、南山村、南垅村、杨榜村、四联村、跃进村、青山村、马当村、莲花村、杨柳村、船形村、新安村、荆桥村、叶山村、太阳村、丽山村。

规划基本上保持原有村庄布局形式,同时对人口规模少,交通不便的自然村庄进行搬迁并村,建设用地控制在80平方米/人左右。

四、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规划

对湖牛公路进行适当改造,沿路拓宽12米,各行政村之间联系道路路面宽度改造为10米。全镇以湖牛公路及即将兴建的金光路为主要道路网络,提高路面质量,完善镇域道路系统,完善连接各基层村的道路,方便村民出行与货物运输。在镇区、中心村均要配备足够的停车场及相关的交通设施,以利于生产建筑产品的运输。

2、给水规划

镇区近期内实现自来水普及率95%以上,远期达100%,各村可根据各自特点和经济发展条件,选择集中供水或分散自备取水方式,要求安全卫生饮用水达100%。

3、排水规划

镇区及各中心村建立暗管或明沟加盖板雨污合流排水方式,污水需经无害处理后排放。

4、供电规划

镇域内供电系统基本保持原状,马当变电站引线4.5万伏,供全镇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生产生活使用。

5、邮政电信

目前马当镇正拟建一电信大楼,规划邮政局保留原址。至2020年镇域内电话普及达12---15门/百人,通信率达100%。

第三章镇区总体规划

一、镇区性质

根据对镇区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通过以下方面确定城镇性质:

1、马当镇为彭泽县的中心城镇,周边乡镇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2、马当镇城镇建设立足生态,依托现状良好的林业资源,使城镇经济发展与环

境建设相协调,形成优美的城镇景观。

3、马当镇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工农业发展迅猛。现状已形成建材、化工

为主的工业格局,充分发掘主导产业的潜力,提高科技含量,开拓市场,带

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马当镇的城镇性质确定为:彭泽县的中心城镇,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以高新农业、水产养殖业为主的生态小城镇。

二、镇区规模

1、人口规模

根据马当镇提供的近五年镇区人口统计资料,参照彭泽县城市总体规划,同时考虑到马当镇今后的发展方向,对镇区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至2003年底马当镇镇区人口约1226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5%。近期城区自然增长率取9‰,机械增长率取400人∕年;远期自然增长率取7‰,机械增长率取500

人∕年。

近期人口(2007年) Q近=12260(1+9‰)5+400×5=14481人)

远期人口(2020年) Q远=14461﹝1+7‰)15+500×15=23578(人)

又根据城市化水平预测:

近期(2007年)城市化水平取45%,远期(2020年)城市化水平取55%。

近期人口(2007年)Q近=35577*45%=16009(人)

远期人口(2020年) Q远=40000*55%=22000(人)

综合上述分析,根据马当镇的实际情况,近期镇区人口规模按15000人控制,远期镇区人口规模按23000人控制。

2、镇区用地规模

马当镇区现状建设用地80.91公顷,人均66平方米,根据《村镇规划标准》,考虑镇区建设实际情况,对用地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近期(2007年)镇区建设用地达到161.7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控制达到107.83平方米。

远期(2020年)镇区建设用地达到255.4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控制达到111.07平方米。

三、镇区总体布局

1、镇区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

(1)用地选择的原则

①尽量少占农田,充分利用荒坡、旱地、山地。

②充分与现状镇区用地相衔接,有利于城镇集中连片发展与建设,降低城镇基础设施费用。

③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2)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

镇区地势平坦,比较适于开发建设。今后镇区建设发展方向宜选择沿金山路及光明路两侧发展。

(3)规划控制区界线

规划控制区界线南起黄山村,北至马当村,东临太泊湖,西临长江,整个规划控制区面积约为137.5公顷。

2、镇区功能分区

马当镇镇区用地可分为镇北、镇中和镇东北三个区。

镇北区移民居住区及中学用地,是马当文化与外来的文化的汇合发展区。

镇中区镇区中心所在地,是商贸、行政、居住﹑工业集合区,并且集中了马当镇区大部分文教科卫设施,包括医院、幼儿园、小学等,也是近期及远期重点建设的区域。

镇东北区居住区及娱乐用地,是马当镇文化娱乐休闲中心,为马当的人文景观创造了美好的氛围。

3、用地指标

马当镇现状居住用地指标偏高,而工业、绿地用地指标偏低,规划中对用地指标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几乎没有公共绿地提高到人均13.24平方米,使之更加符合国家用地指标要求。

4、各类用地规划

(1)居住建筑用地规划

居住建筑用地布局以规划湖牛公路、港站路为界,可分为三个区,即镇区中片、

镇区北片以及镇区东北片。规划居住建筑用地共80.35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31.45%,人均34.93平方米。

镇区中片:规划重点开发新的居住组团,注重房屋外型设计,并加强组团内部的环境卫生及绿化工作,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现代化居住小区。

镇区北片:规划以改造为主,并适度开发沿街商住楼,以及质量较好的公寓,建筑层数以4~6层为主,形成镇区内较为高档,服务设施齐全的居住小区。

镇区东北片:规划依托并保护丁家湖公园的自然景观轴线,限制建筑高度,以2~3层独院式住宅为主,并严格控制管理,形成充满自然气息的田园式居住小区。

规划居住建筑用地:住宅日照间距满足新建区不小于1∶1,改建区不小于1∶0.8;容积率满足新建区不大于1.5,改建区不大于2.0。

(2)公共建筑用地

规划公共建筑用地共28.72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11.24%,人均12.49平方米。

①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行政管理用地5.19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2.03%,人均2.27平方米。

规划行政管理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镇区中心光明路路旁,规划充分保留现状,适当扩大少量的行政管理用地,并注重政府大门前的环境修饰,营造良好的建筑环境,使之成为镇区的政治、商业、文化的中心。

②教育机构用地

规划教育机构用地4.62 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1.81%,人均2.01平方米。

现状镇区中学位于丁家湖畔,占地面积为2.47公顷,是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发展备用地充足,环境较好,基础设施也较完善,并且有一个400米跑道的运动场,为适用马当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要求,将对马当中学进行扩建,同时对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的进行全面改造。

现状镇区有一幼儿园,位于轧花厂旁,由于幼儿园服务半径不够,很多片区的学生入园不方便,随着人们对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视,现状幼儿园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规划在镇政府附近和马当完小内新建两所幼儿园,面积都为0.16公顷,以方便周围居民,保证适龄儿童都能入园。

③文体科技用地

规划文体科技用地6.93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2.71%,人均3.01平方米。

现状文体科技用地较少,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规划近期扩建原有的电影院,扩建后的用地面积为0.41公顷,丰富人民业余文化生活;远期在镇政府南面再规划二块文体科技用地,一块以图书馆和灯光球场为主,用地面积为 3.01公顷;一块以科技和体育为主,用地面积为

3.51公顷

④医疗保健用地

规划医疗保健用地1.47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0.57%,人均0.64平方米。

规划保留现有医院,并扩大其规模,同时医疗设施也进行相应的完善,并且对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改造,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医疗服务半径,更好地为镇区及周边的居民服务。

⑤商业金融用地

(1)规划商业金融用地10.51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4.11%,人均4.57平方米。

现状商业金融用地主要光明路两侧布置,根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设方针,按

照便利居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镇区中心相对集中布置商业带,形成镇区的中心商业区,并且结合道路与功能分区,相对分散布置带状商业,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

(1)规划集贸设施用地为0.86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0.93%,人均0.57平方米。

现状的农贸市场位于镇中心及百货商场南侧。由于农贸市场位于主干道交叉处,对城镇交通有较大阻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考虑到马当集贸市场在彭泽县的位置优势,将在镇政府对面马当完小旁边另建一集贸市场,经营农副产品为主,方便市民及周边地区居民。

(3)生产建筑用地

规划生产建筑用地59.62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23.34%,人均25.92平方米。

现状有一大型红砖生产基地,位于镇区南侧,规模较大,不仅满足镇里的建筑需求,同时还要销售至长江对岸。

生产建筑用地布置原则

①布局相对集中;

②满足生产建筑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城镇各项建设及生活的需要;

④减少穿越城区的货运交通量;

⑤保护环境;

⑥留有发展余地;

⑦利于职工出行。

规划遵循以上原则,考虑到镇区风向以及公园的绿化屏障作用等因素,把工业区集中布置在镇区西南部。

(4)仓储用地

规划仓储用地6.06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的2.37%,人均2.63平方米。

现状仓储用地位于马当中学北面,为粮管所的粮食仓库。规划在保留现状仓储用地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建筑用地的布置,以及交通运输物资集散方向,并且为了避免其对居住环境的干扰等因素分析,在工业区附近布置仓储用地,为工业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5)对外交通用地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1.86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0.73%,人均0.81平方米。

现状湖牛公路为镇区主要对外交通兼镇区主干道,由镇区中心穿过,影响镇区的交通与行人的安全,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规划在镇区东北部新建一条红线宽度为30米的道路使过境车辆由镇区边缘经过,减少内外交通的相互干扰和噪声污染,有利于镇区内外交通的组织。

镇区现状建成了彭泽县第一个乡级汽车客运站。有效组织镇区内的车流,方便居民出行。另外在镇区仓储用地旁规划一货车停车场,为工业企业提供配备的服务设施。

(6)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46.4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18.16%,人均20.17平方米。

镇区道路规划结合地形,充分利用现状进行选线,路网采用方格网状布置,分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和四级道路。

近期规划

镇区一级道路由金山路,光明路,港站路组成,红线宽度30米,两块板。

镇区二级道路由中心路,沿江路及站前一路组成,红线宽度为20米,一块板。

镇区三级道路红线宽度为为12米和10为二种,其中沿湖路为10米宽,一块板。

远期规划

将镇政府门前道路拓宽至24米,沿路设5米绿化带,并与港站路相连接,形成一条以景观为主的道路,创造镇政府良好的办公环境。

镇区主要道路规划一览表

竖向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在满足开发建设要求的同时,尽量维持原有地貌,创造良好的空间景观环境,减少土石方工程量,有利于雨水的组织与排放。

道路设计最大纵坡小于5%,最小纵坡大于3‰,且要求各建设用地标高均高于或等于周围相邻道路中心线标高,道路走向、中心线交叉点坐标及设计标高、坡度等详见道路竖向图。

(7)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规划镇区公用工程设施用地1.98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0.18%,人均0.86平方米。

(8)绿地

规划镇区绿地30.46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1.92%,人均13.24平方米。

镇区现状绿地面积较少,为提高自然环境质量,美化城镇景观,给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故在今后的城镇建设中应加强绿化工作。

为了营造良好的政府办公环境,规划在政府门口两侧结合现状池塘布置一片绿地,并注重环境修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镇区北侧太泊湖及镇区东侧丁家湖,利用现状的水面,规划太泊湖滨水林荫道及丁家湖公园,营造出一块自然环境优美的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充分的游憩空间。

规划在镇政府门前的光明路路线宽度为30米,中间设6米绿化带,形成一条以景观为主的道路,并对镇区主要街道进行沿街绿化,减少交通运输产生的粉尘污染,提高镇区的环境质量。

镇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注:镇区规划人口23000人

第四章专项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目前镇区原有水厂一座,设计供水能力为1000吨/日。4000吨/日自来水厂正在筹建中,预计投资467.5万元,日供水量可达4000吨。

2、给水工程规划

(1)城镇用水量预测

①居住区生活用水量

根据《居住区生活用水量标准》及该镇居民生活实际情况确定,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额为150L/人、天(最高日用水量)

Q dlmax=qmaxN

=2*104*150/1000

=3000(m3/d)

②工业、企业用水量及消防用水量(总计)

Q f=Q p+Q1+Q x

=300+100+150

=550(m3/d)

③最高日用水量总和(未见用量按15%计)

Q max=1.15*(Q dmax+Q f)

=1.15*(300+500)

=4082.5(m3/d)≈4000m3/d

(2)水源选择

长江主航道在集镇北边擦边而过,上游无工业及生活污染水量充足,水质状况良好,是沿江地区城镇自来水首选水源。

(3)给水水厂

根据资料分析,近期规划新建4000吨/日水厂一座,厂址选在黄山脚处。北临长江,水厂的进厂道路可就近引入,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净水工艺流程原水→消毒→出厂

(4)管网建设

依据该镇现状及总体规划对该镇所作的功能分区和工业布局,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网和树状网相结合的形式向四周延伸。给水管材选用铸铁管。

二、排水工程规划

1、镇区排水设施不完善,只在主要道路布置了明沟加盖排水沟,雨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净化处理,依地形地势自然排入长江。

2、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根据马当镇用地性质及地形地势,同时考虑镇区规模及社会经济发展,采用截流式雨污合流排水体制,设两个溢流井。

(2)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采用用水量的80%计算,远期污水量为5252吨/日

(3)雨水量计算

暴雨强度公式参照彭泽县暴雨强度公式

Q=2806*(1+0.6LGP)/(T+10)0.79

其中,重现期P为一年,地面集水时间取10分钟,延迟系数取2,该镇多为块

石铺砌路面,径流系数取0.6。

(4)管网建设

排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排水管道的铺设宜与城镇道路同步建设,避免重复

开挖,有利节省投资,排水管径见工程管线图所示。

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的混合污水最后由泵提升至出水口,且须经无害化处

理达到国家有关污水排放标准后排至长江。出水口采用淹没式出水方式,可以使污水

与江水混合得较好,同时也可避免污水沿岸边流泻,影响镇容和卫生。

三、电力工程规划

1.用电负荷预测

(1)居民生活用电负荷

规划近期(2007年)马当镇镇区人口为13700人,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为17000人,按4人/户计,分别约有3425户和4250户,居民生活用电负荷近期按

0.8kw/户计,远期按2kw/户计。

居民生活用电负荷

近期3425*0.8=2740kw

远期4250*2=8500kw

(2)生产建筑用电负荷

规划近期、远期分别有生产建筑用地3.92公顷和10公顷,生产建筑用电负荷近期按300kw/ha计,远期按600kw/ha计。

生产建筑用电负荷

近期 3.92*300=1176kw

远期10*600=6000kw

(3)公共建筑、公用工程设施等用电负荷

规划公共建筑、公用工程设施等用电负荷按总负荷的20%计算。

镇区总用电负荷

近期(1500+1176)/(1-20%)=3345kw

远期(7500+6000)/(1-20%)=16875kw

规划用电同时率近期为0.75,远期为0.6。

镇区最大综合用电负荷

近期0.75*3345=2509kw

远期0.6*16875=10125kw

2、规划镇区由马当45KV变电站供电。对马当变电站进行扩容改造,以满足镇区的用电需求。

3、规划镇区内10KV供电线路沿道路一侧架空铺设,对东西向道路走北侧,对南北向道路走东侧,同时必须满足与沿街建筑物的最小间距要求,与通信电缆异侧架设。

四、电信工程规划

现状镇区电话最大装机容量为5000部,实装3500多部,尚未达到饱和。规划近

期镇区电话普及率为80%,远期镇区电话普及率为100%。

规划对原电信支局进行改造扩建,同时进行增容改造,为马当镇提供先进的通

信服务系统。

镇区内通信线沿规划道路与10KV电缆异侧布置,以确保通信质量。近期采用

架空线路铺设,远期逐步过渡到地下埋设。通信电缆须满足与建筑及其它地下管线

最小水平净距、垂直净距设计规划要求。

第五章环保环卫规划

一、环保规划

马当镇区现状环境状况较好,在进行开发建设时,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积极开展生态建设,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和《环境保护法》,坚持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对生产建筑三废、噪声及大气的监控,对未达标单位不允许或严格控制其排放,限期治理生产建筑污染。

环境质量监控

1、大气镇区除工业区可略微突破外,均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工业固体废弃物对工业固体废弃物实行统一分离处理,并回收利用,避免污染环境,对有化学腐蚀等危害严重的废弃物应进行化学、物理及深埋处理。

3、水体规划一方面完善生活污水沉淀设计及城镇排水系统,另一方面对水体有污染的生产建筑废水经截流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4、噪声镇区内噪声监控主要集中于湖牛公路。噪声控制应执行国家环境噪声标准、交通噪声标准,区域噪声不超过55分贝,主干道不超过70分贝。

二、环境卫生规划

规划在镇区设环卫所,配置垃圾车、洒水车等环卫设施,建立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体系,生活垃圾集中运往镇区外的垃圾堆放场统一堆放。镇区按200米服务半径设置垃圾收集点,400米服务半径设置公厕。在主、次干道及商业区设保洁箱,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第六章防灾设施规划

消防工程规划

1、现状

镇区现状无专业消防队(站),消防设施极少,镇区房屋间距狭小,消防通道不畅。

2、规划原则

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近远期结合的方针,规划以预防火灾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增强消防意识为目标,统一布局。

3、规划布局

在镇区东北部建立消防站,配置消防设施(包括一辆高压消防车、自动泡沫灭火器等)。要求镇区各居住组团留出消防通道,尺寸不能小于4×4M,保证人流疏散,利于消防车和消防人员作业,在主、次干道上按120M左右设置消防栓,在大型公建场所应设内部消防系统,符合国家消防规范,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严格实施消防措施。

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年限

近期建设年限为5年,即2003-2007年。

二、规模

人口规模15000人。

用地规模161.7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7.83平方米。

三、发展方向

镇区近期主要是沿光明路、港站路和金山路发展,形成“伞”字形发展轴线。

四、近期建设发展目标

根据镇区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可能与需要,调整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完善镇区道路,并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使镇区成为功能分区合理的生态城镇。

五、近期建设的基本内容

根据总体规划及近期发展目标规划做以下布置

1、居住建筑用地规划

主要改造镇区中部和东北部现状的居住,使之连片发展。并且在镇政府北侧开发两片新的居住区,将移民迁入到沿江路南侧的移民区,改善居住区的环境卫生,提高居民居住水平。

2、公共建筑用地规划

在镇政府及马当完小内新建两幼儿园;在镇区中心规划一文体休闲用地,内设电影院、科技站等文化活动设施。

将马当镇中心卫生院向南扩建,并注意为将来道路扩建留出备用地。

完善光明路及金光路两侧的商业设施,并将商业引入镇区中部的居住区;加快光明路及金光路商业街的建设,形成镇区的商贸中心。

3、生产建筑用地规划

在镇区的西南部,开发生产建筑用地,通过优惠政策,将部分分布在各行政村的工业企业吸引到镇区来建设,有利于生产协作,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完善道路,使工业区交通便利。

4、仓储用地规划

考虑货场运输的需要,在工业区的南面设置仓储用地,并结合绿化防护,在其中设置一货车停车场,以更好地为工业企业服务。

5、道路广场及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完善光明路及金光路的建设,在居住区内新建镇区小环路,红线宽度为7米,两侧建筑物各退3米,新建路应完善和加强林荫绿地的建设。

6、绿地规划

结合居家湖、丁家湖、太泊湖的水体,根据地势特点开辟休闲绿地,一方面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另一方面为镇政府营造更好的环境;对太泊湖进行沿湖绿化,保护太泊湖;加强敬老院附近的绿化工作,使之与工业区隔离;结合丁家湖水体进行绿化。

7、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加快电信大楼的建设工作,并对程控电话扩容改造。对邮政所进行改建。在电信大楼北侧新建一电管站,使镇区公用工程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近期镇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表十七)

注:镇区近期规划人口15000人

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

一、强化中心城镇的综合功能,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力的综合布局,发挥中心城镇的作用。

二、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近期建设项目,为镇区以后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规划公众参与实施的机制,同时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及时制定《城镇规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编制城镇详细规划,为城镇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

四、探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五、为更好地管理镇区建设,可根据国家相应规范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如对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间距、容积率、建筑后退红线等可按制定的标准来控制。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市区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组团;三个次中心为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六个片中心为洪濑镇、诗山镇、丰州镇、英都镇、仑苍镇。 生态保护区:美林水厂一级保护区、南安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康美雪峰森林公园、灵应省级森林公园、罗山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东西溪沿岸区域、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安溪 引导发展区:包括主城区、辅城区、三个重点中心镇。主城区由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三大组团,辅城区为官桥、龙美、龙门三大组团,三个重点中心镇为湖头镇、蓬莱镇、长坑镇。 生态保护区: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凤冠山、龙门、骑虎岩、阆苑岩、清风洞、泰山岩、晋江源、官桥犀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和白濑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西溪沿岸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柘皋镇中心小学预防交通事故总结

柘皋镇中心小学预防交通事故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根据上级要求,我校把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作为校安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学生交通法规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通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提供了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保证活动长期有序地开展,我校成立了“学校交通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安排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把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有关负责人多次召集召开专题会,商讨学生交通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二、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精心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1、亲身感受,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为开展交通安全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感受“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学校组织了交通法规等方面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掌握了有关交通安全法规常识,这对维护学校秩序,疏导交通,宣传交通法规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2、轰轰烈烈开展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我们利用综合实践课,专门设置“交通安全在心中”为内容的教育课,使全校师生受教

育率达100%,实现了交通安全教育进学校的目的,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3、我们与镇交警中队联系,索取有关交通安全的图片资料,并将交通安全有关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交通标志牌和事故案例图片等展板,在学校内进行展览。 4、加强对学校师生自行车、电瓶车的管理,教育学生严格做到“安全行车、规范停车”,通过教育、检查等形式制约师生遵守交通法规以及校纪校规。 5、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必要的走路和行车安全提醒,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这样,不仅使能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而且能辐射家长,规范家长的交通行为。 通过活动的开展,交通安全工作已深入人心,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深有感触。学生了解了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了遵守交规意识。安全走路,安全乘车,安全骑车己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的家长对孩子的在校学习感到放心,同时,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三、建立机制,巩固成果。 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当坚持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及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以本次活动的成果,促进日常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使得全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02-安海施工图说明书(总体)

说明书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安海镇地处晋江市西南部,是晋江市南北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以生产服装、食品和商贸为主导的城镇。但安海镇内区域交通干线尚未贯通,镇区对外联系不便,且区内道路功能混乱,造成不同性质的交通流空间上分布的混乱,特别是缺乏对外交通的合理疏导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区域内交通状况,适应未来交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今后与快速通道英林连接线连接,形成快速路交通网络,向北经龙狮路延伸至石狮,贯通滨海组团,形成滨海组团英林镇、龙湖镇与石狮市之间的便捷通道。所以,它的建成是实现晋江市“对外交通快速化、境内交通网络化”总目标的需要。 本项目起点位于安海镇南环公路(县道X320)与乡道Y118交叉口的东侧(起点桩号K0+000),往南经庄头村,在庄头小学东侧与庄坑公路(乡道Y117)相交后,路线转向东南,经前蔡村、前林村、窑前村,在窑前村与坑边村的交界处与石东路(县道X325)相交,再经坑边村、联邦印染厂东侧止于赤店村西侧乡道Y126上(终点桩号K5+499.403)。路线全长5.499公里。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一)任务依据 (1)2009年12月28日,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达的“中标通知书”; (2)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的《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勘察设计合同》; (3)2010年3月26日,安海镇人民政府《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设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 (4)2010年5月11日,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与东石连接线路线交叉设计方案研讨会议纪要》(晋交[2010] 120号); (5)2010年7月22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协调会会议纪要》; (6)2010年7月27日,晋江市交通局《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晋交[2010] 179号); (7)晋江市交通局的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 (8)建设部、交通部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9)交通部部颁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二)测设经过 1、准备工作 2010年1月5日~1月20日,我院积极做好外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其内容包括:召开各专业设计人员会议,明确其任务及组内分工;明确推荐线位,优化平面设计参数,使线形连续均衡。线位优化完成后,送分院领导及质量部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及时作了优化调整,并提供给各专业组;编制勘察设计工作计划;明确测设人员岗位职责;准备外业设备等。 2、测设简况 2010年1月中旬,本项目路线平纵面设计报送分院质量部审查,经确认后,1月21日~2月6日,项目组进晋江工地开始现场踏勘,并走访晋江市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气象局、新奥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电力局、电信局、广电局、市政园林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部门,获取各项规划资料及沟通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走访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污水处理中心、安海镇自来水厂、安海镇广电站等部门获取地方资料和要求。 2月23日,项目组再次进场,进行外业调查。 3月24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张文节镇长主持召开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步设计协调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 令狐采学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班级: 12级地理科学 姓名:吴茂成 学号: 2012101109 2015 年 1月5日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4 一、规划范围4 二、规划目的4 三、规划原则4 四、规划目标4 五、现状概况5 六、规划用地布局5 七、规划期限:2014——20245 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6 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6 二、产业发展战略6

三、发展目标6 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6 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6 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7 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7 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7 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8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 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9 一、集镇发展目标9 二、集镇发展策略9 三、集镇发展职能9 四、集镇性质9 五、集镇规模9 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10 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10 二、集镇空间规划结构10 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10 四、居住用地规划10 五、住房发展规划10 六、工业用地规划10 七、仓储用地规划11

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12 第八章防灾规划13 一、防洪规划13 二、消防规划13 三、抗震规划13 第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15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2014-2024)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为古镇柘皋镇集镇区域,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四月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该镇南距巢湖市24KM,西离合肥市48 KM,东至南京137 KM。全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363个自然村,总人口79921人。镇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 二、规划目的 为贯彻中央“五个统筹”发展要求,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科学引导和规范恩施市各项建设,在集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三、规划原则 1、整体性、和谐性原则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快速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位于都市区外围的小城镇,既是大城市区域化格局下的重要节点,也是更大区域范围内轴线生长的承接点。对于此类小城镇,规划预测其未来发展时,需从区域层面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条件着眼统筹考虑。 龙湖镇概括 位置:隶属新郑市,位于新郑市北部、东临孟庄镇,西接新密市界,南依郭店镇,北靠郑州市郊区。距郑州市区11公里,距新郑机场18公里。 总面积:9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9平方公里 地貌:地处伏牛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境为小丘陵岗地,属北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人口:全镇7.05万人/ 镇区308万人 交通:郑新公路、107国道纵横南北,袁张公路、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发展方向:文化教育、休闲度假和高科技工业 规划:东部为农业生产区,中部镇区为综合经济区,西部为工矿建材、林果区村镇体系:中心镇—中心村—行政村三级结构(以经济发展、功能分区分析)建设规划:近期以中山路为中心,建设成一条带状城市中心,远期以泰山路为中心发展。 工业区(工业用地):

A.轻度污染的大型工业企业。西南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且在镇区下风向。 在与生活区交接部位设置生态防护带。 B.北部混合区。西侧距后湖水库近,严禁布置污染工业项目。东侧临近生活区, 宜安排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工业 C.孙庄东北混合区。生活区附近,布置高效益、低污染的工业 仓储用地:后湖水库东岸,紧靠工业区,便于使用 发展目标、产业体系、发展空间和交通设施 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关系分析 2.1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关系:龙湖镇与郑州市中心城区仅一条高速之隔,距中心区的距离只有25公里,通过横贯龙湖镇境内的107国道可以直通郑州市区。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龙湖镇受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影响较其他城镇更为深刻。2.1.1郑州市中心城区对龙湖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1)经济辐射郑州市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是龙湖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通过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提高了龙湖镇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龙湖镇在同类城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 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班级:12级地理科学 姓名:吴茂成 学号:2012101109 2015 年1月5日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目的 (4) 三、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现状概况 (5) 六、规划用地布局 (5) 七、规划期限:2014——2024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 (6) 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 (6) 二、产业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发展目标 (7) 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8) 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9) 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镇发展目标 (10) 二、集镇发展策略 (10) 三、集镇发展职能 (10) 四、集镇性质 (9) 五、集镇规模 (9) 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 (11)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巢湖市柘皋镇土地整治项目相关疑问的回复

巢湖市柘皋镇三星村和工民村土土地整治项目相关疑问1、无田块23?无灌排合一渠1-17?无灌排合一渠2-8?清单 均有工程量,如何处理? 回复:田块23在田块24和田块之间。 此处灌排合一渠1-17和无灌排合一渠2-8后来调整为灌排合一渠3类型,已调整删除,重新量算各条灌排合一渠长度。 2、平土筑埂清单与计算不符? 回复:以工程量表为主,此处在预算审核时作了调整。 3、整修坑塘中塘埂平土工程量如何计算的? 回复:按坑塘整修土方量的0.13m2/m3计算。 4、闸、过路涵、下田坡道图纸上数量与工程量表中数量偏差大,是否以工程量表中为准? 回复:以上单体根据不同沟渠类型及过田间道或生产路不同而设计。以量大的分摊到各个标段。 5、竹柳与垂柳是否统一为竹柳? 回复:应为竹柳。

6、错车道厚路基及面层厚度?图纸和清单不一致,是否按主路作法?回复:错车道为单独设计单体,以工程量表和单体图为准 7、清淤排沟(生态护坡)图纸设计与工程量表中有砼坡脚(无标号),预算书中无,如何定? 回复:为砼C20; 8、部分图纸标注和工程量表中的砂浆和砼标号与图纸下说明的标号不一致,是否以图纸标注和工程量表中的为准? 回复:图纸和工程量表中未做特殊说明的砼标号均为C20砼和M10砂浆。 9、农门、斗门是否管与闸口整体预制的,砼标号是多少?橡皮止水预算书中未计? 回复:为砼C20;预算中添加橡皮止水子目。 10、田间道的300MM素土路基是否包括在挖装运土范围,是否要单独立项?田间道(泥结石)图纸中未标注素土路基层。 回复:田间道(泥结石)素土路基同为300mm,工程特性表上已列示,包括在挖运土范围。 11、放水涵闸门详图为铸铁,图纸说明和工程量表中为砼闸门 回复:按砼闸门计,工程量按工程量表。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草案摘要) 一、规划概述 (一)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2009年,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二)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规划近期2015年,市域人口465万人,城镇人口223.2万人,城镇化率达48%。 规划中期2020年,市域人口480万人,城镇人口278.4万人,城镇化率达58%。 规划期末2030年,市域人口510万人,城镇人口382.5万人,城镇化率达75%。 (三)城市性质 皖江北岸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滨湖宜居城市。 (四)城市职能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皖江北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五)城市规模 规划近期2015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5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5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0平方米/人; 规划中期2020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6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6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0平方米/人; 规划期末2030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9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0平方米/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城乡统筹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指导,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增强县域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 促进市域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重点城镇的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力和吸引力。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的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的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 综合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为巢湖市城乡经济社会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提供“量化目标”指引。(表)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