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2)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2)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2)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

(一)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

(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有关女娲的神话应产生于()社会。

2.《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风、()等国风。

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邶风·》一篇中的句子。

4.我国第一部记言记事文字的总集是《》。

5.庄周的著作现存共三十三篇,分篇、外篇和()篇,

6.屈原在《离骚》中吸收了很多的神话,诗中的曦和与望舒分别是()神和()神。

7.《九歌》中写山神xx的作品是《》。

8.赋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上介于()与()之间。

9.《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部分。

10.现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集子是宋人()的《乐府诗集》。

11.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

12.刘勰《文心雕龙》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为“五言之也。”

13.“人生天地间,()。”是《青青陵上柏》中的诗句。

14.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

15.xx的代表作有《》八首。

16.陶渊明的辞赋名篇有《悲士不遇赋》、《》和《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文人诗歌于刘宋时期发生第一次变化,()取代了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18.南北朝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19.南朝民歌以()和()为最主要的两大类。

20.《世说新语》所记人物轶事起于东汉末,止于()。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诗经》全集共()。

A、三百篇

B、三百零五篇

C、二百九十五篇

2.《尚书》书名的意思是()。

A、高尚的书

B、xx之书

C、时尚之书

3.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屈原作品有()篇。

A、26

B、

25C、24

4.《xx》属于()。

A、xx

C、南朝民歌

5.建安诗歌的主要形式为()。

A、四言诗

B、七言诗

C、五言诗

6.“才秀人微”指的是()。

A、xx

B、xx

C、xx

7.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据以下哪部作品创作而成()。

A、《xx孝妇》

B、《xx夫妇》

C、《精卫填海》

8.“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出自()的作品。

A、xx

B、xx

C、xx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诗经》中《颂》分()颂。

B、xx

C、xx

D、商

E、卫

A、《妇病行》

B、《出东门》

C、《涉江采芙蓉》

D、《迢迢牵牛星》

E、《上邪》

5.从内容看志怪小说大致包括如下类别。

A、地理博物类

B、野史传闻类

C、鬼神怪异类

D、名人轶事类

E、佛法灵异类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小雅·六月》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2.《春秋》是鲁国史官记载,又经荀子修订编纂而成的。()3.“刻舟求剑”故事出自李斯的文章。()

4.《古歌》和《悲歌》是抒发思乡之愁的作品。()

5.言意之辩讨论的内容是关于诗歌的语言和意旨之间的关系。()五、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春秋笔法

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3.清商新声

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

1.汉乐府诗质朴本色和求新尚奇的特征各有哪些表现?

2.简略说明玄学、佛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

七、论述题(15分)

试论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特点及其生成因素。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

(一)答案

一、填空题

1.母系

2.十五

3.静女

4.尚书

5.杂

6.日、月、

7.山鬼

8.诗、散文

9.人物传记10.郭茂倩

11.郊庙歌辞12.冠冕

13.忽如远行客14.燕歌行

15.咏史

16.闲情赋

17.山水诗

18.庾信

19.吴声歌、西曲歌20.东晋

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A

5.C

6.A

7.A

8.A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CE

4.ABE

5.ABCE

四、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五、名词解释

1.春秋笔法

提示:

①即微言大义

②语言高度概括

③通过一些字句暗寓褒贬

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见教材P195第1段

2.简略说明玄学、佛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

玄学的影响

①自然观

②言意之辨

佛学的影响

①想像力的拓展

②佛经故事的吸纳

③佛经翻译丰富了汉语词汇

④促进音韵学的发展

七、论述题

1.试论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特点及其生成因素。

不同特点:

①内容上,南朝民歌单一,多为情歌;北朝民歌内容广泛丰富

②风格上,南朝秀美精致,但气局狭小,骨柔力弱;北朝境界开阔,质朴刚健,粗犷豪放③意象上,南朝显得柔而狭;北朝有刚而阔之感

④语言和抒情方式上,南朝善用双关隐语,婉转缠绵;北朝直抒胸臆,朴素无华

⑤体制形式上,南朝单一,基本为五言四句;北朝多样化

生成原因:

①地理气候,南方温湿、多水多山;北方干爽,多平原大漠。凡此种种皆影响到人的心理性格②社会发展,南方经济繁荣,城市发展,享乐风盛;北方战争频仍,人民流离,生活艰难③文化传统,南方吴楚文化,《老子》、《庄子》为代表,重柔贵静,母性精神;北方中原文化,《论语》、《孟子》为代表,重气贵力,父权意识

④文学传统,南方《楚辞》,重抒情,讲文采,多涉情恋;北方《诗经》,重言志,重内质,多涉社会。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先秦文学试题1

一、文学史名词解释(20分) 赋比兴春秋笔法楚辞《山海经》 二、填空题(5分) 1.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2.《论语》一书属于————体散文。 3.“揠苗助长”的寓言出自————。(书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小雅·采薇》) 5.“——,——。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三、词语解释(5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爽:过错,差错 2.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经·豳风·七月》)向:朝北的窗户 3.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老:士气不旺盛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僖公三十年》)鄙:边境 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赡:充足,足够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过程。 1、甲骨文、金文为萌芽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子,政府文告性质,具有文学色彩。《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为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战国策》标志着历史散文达到了新的阶段,写人、叙事均有独特的成就。 2.《庄子》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2、《庄子》的艺术成就有:大量用寓言说理;夸张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境界奇异;善于用比喻;语言如行云流水。 3.中国古代神话有哪些主要特征? 3、内容方面:具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思维方面: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隐喻象征;形式方面:零散片段、浪漫主义。 五、分析作品题(20分)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要点: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独特的艺术结构(两条线索、抒情诗中有故事情节等);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夸张想象等);香草美人为代表的比兴象征手法;诗歌体制的新发展(变四言为六、七言)。 六、论述题(20分) 试论《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要点:反映阶级剥削与压迫,反映生产劳动,反映婚姻爱情,反映战争徭役,贵族宴飨,揭露弊政,还有周族的发展历史等。

先秦文学批评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 【教学重点】杂文学观念、儒家文学观、道家文学观 尚书·尧典(节录) 《尚书》是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总集,记载了唐尧至周朝的公文,主要是帝王的诏命以及帝王对臣下的训诫。先秦时也称《书》,汉代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因列于儒家经典,故又称《书经》。自汉代开始,即有今古文之别。汉初由伏生所授二十九篇,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抄写,是为《今文尚书》。而相传汉景帝时发现于孔子故宅壁中、由孔安国献上并以先秦文字书写的《尚书》,较今文多十六篇,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之乱时亡佚。今传《古文尚书》以及孔安国《传》乃东晋梅赜所献,其析伏生二十九篇为三十三篇,另增二十五篇,自南朝梁即得到承认,并为唐朝官方所尊崇。然经宋以后学者考证,所增二十五篇经文及孔传系伪作,其中以清代阎若璩考辩最为详尽。《尧典》为《尚书》第一篇,近人以为由周代史官根据传闻编著,又经春秋战国时人补订而成。伪《古文尚书》则把“慎徽五典”以下文字析出,另加二十八字作为《舜典》。 《尚书》的文字,虽然经过后人的增饰,但是其中“诗言志”一说,当属远古留下的观念,并作为成语而被先秦诸子所引述。比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赵文子对叔向说:“诗以言志。”《庄子·天下》:“诗以道志。”《荀子·儒效》:“诗言是其志也。”等等。所以《尚书·尧典》中帝舜对夔说的这段话,可视为“诗言志”说的渊源。 所谓“志”,最初只是一个浑沦的概念,是对人的主观意识的整体概括,包含情感和意志。故《国语·鲁语下》又可以说“诗所以合意”。屈原《惜颂》:“发愤以抒情。”《悲回风》:“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此“抒情”与“明志”,实可互训。唐孔颖达解释说:“诗者,人志意之所之适也。虽有所适,犹未发口,蕴藏在心,谓之为志。发见于言,乃名为诗。言作诗者,所以舒心志愤懑,而卒成于歌咏。”(《诗大序正义》)应该说这是比较符合“诗言志”的最初内涵的。至于汉代儒生将“志”解释为一种合乎规范的道德内容,“诗言志”亦成为儒家诗教论的一个命题,致使“情”、“志”分离,而“言志”与“缘情”遂成为两个不同的观念。这是后来的演变,应当与原初的观念区别开来。又按近人闻一多的理解,“志”有“记录”的意思(《歌与诗》),于是“诗言志”也就有了叙事的意义,而《诗三百》中确实也有一些诗作是具有叙事性特点的。但是这并非是古代诗歌创作以及诗论的主流。 由“诗言志”这一基本观念,衍生出了先秦时代的若干诗学主张。 其一,诗具有教育作用。虞舜命夔以诗乐“教胄子”,培养其敦厚的品德。这是

先秦文学试题(五)

先秦文学试题(五)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 2、《天问》 3、神话 4、春秋笔法 5、楚辞 二、判断正误,误者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庄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专题论文的成熟。 2、《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3、在《春秋》三传中文学性最强的是《左传》。 4、《孟子》的文风气势磅礴,有浓郁的雄辩色彩 5、《九歌》共有九个章节构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2、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2、论述《离骚》的文学成就 五、标点古文并回答问题(标点5分,回答5分,共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标点上文。 2、上文出自何处?主要论点为何?采用了何种论证手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有370句,1500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3、神话是上古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神话的艺术特征是幻想与想象,创作基础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神话以其神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了后代作家的想象力,为后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 4、春秋笔法孔子作《春秋》,有所谓“微言大义”之说,即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历史进行评断,用恰当的文字暗寓褒贬之意,表现了严格的历史倾向性。 5、“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汉成帝时,刘向辑集了屈原、宋玉的楚辞作品以及西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仿骚之作,合为一集并定名为

先秦文学 试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上古先民用幻想以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解释,用想象表达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心愿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属于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是原始文学的重要形式,后世文艺的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即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当作事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发展谱系。在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史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②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 ③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④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 1、风雅颂:根据音乐、地域不同的分类;风指音乐曲调,国风指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15国风多民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为朝会宴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颂,宗庙祭祀之乐,多舞曲,较舒缓,分鲁商周。 2、赋比兴:赋比兴是诗歌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3、四家诗:《诗经》到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诗、齐诗、韩诗和古文毛诗,后世称其为“四家诗”。其中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邵南、邶风、卫风、秦风等十五“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篇。

先秦文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 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

《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 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据考证庄子自著的是内篇部分。 20、荀子主张性恶论者。荀子的一篇《成相》辞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 有直接影响。成语“锲而不舍”出自《荀子》。 21、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荀子》或《韩非子》属于专题论文。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庄子》或《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文。在诸子著作中,《老子》属于语录体体散文。 22、刘勰评价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 23、屈原的组诗《九章》具有更多的现实性。而其组歌《九歌》则具有更多的浪漫主义特征。 24、《天问》一共提出 172 个问题;每一问均以“曰”字领起。 25、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是香草、美人。 26、明代胡应麟《诗薮》称屈原《九歌》中《湘夫人》因描写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而誉为“千古言秋之祖”。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被明代王世贞赞为“千古情语之祖”。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五)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 (五)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 (五)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解释“xx四面”为: “xx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 2.《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世纪。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是《诗经·小雅·采薇》一首中的诗句。 4.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有《老子》、《论语》、《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5.《》被认为原本是民间祭歌,屈原利用其形式进行了再创作。 6.汉代的赋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7.《xx记》是xx第一部()xx。 8.班固将汉乐府精神归结为“感于哀乐,()”八个字。 9.汉乐府鼻祖《安世房中歌》17章中有4章是七言和三言相杂的()体。 10.《回xxxx》称: “xx各有时,()。” 11.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和()。 12.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

13.陶渊明的辞赋名篇有《悲士不遇赋》、《》和《归去来兮辞》。14.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作于他出任()之后。 15.沈约和其他诗人共同创造了()体,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6.xx诗歌的代表作是《》27首。 17.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18.xx诗云: “()文章老更成,xx健笔意纵横。” 19.现存南朝民歌将近()首,内容绝大多数为()歌。 20.我国小说的雏形是在()时出现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属于政治讽刺诗的是()。 A、《邶风·静女》 B、《鄌风·墙有xx》 C、《xx·xx》 2.“屈平词赋如日月”是()对屈原诗歌的评价。 A、xx B、xx C、xx 3.《xx》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诗经》 B、《国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从周公到孔子,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文化成了主流。 2.成书于秦汉两代的由众人编撰的和,两书中都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3.《诗经》中的宴享诗的典型之作是。 4.《论语》创立的,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 5.刘向的、《新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佚闻琐事编录而成,寓以劝戒说教之意。 6.汉初,贾谊写过骚体赋《吊屈原赋》、。 7.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记。蔡邕的五言诗 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始祖神话七发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有哪些? 2.《九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1.《诗经》的艺术特点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2.《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答案:1、礼乐 2、《吕氏春秋》《淮南子》 3、《小雅·鹿鸣》 4、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 5、《说苑》 6、《鵩鸟赋》 7、《赠妇诗》《翠鸟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二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和周部族始祖诞生的神奇经历。 2、《尚书》包括、《夏书》、《商书》《周书》。 3、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儒、 墨、、法、道德六家。 4、《春秋》是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

5、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生发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的主题。 6、东汉抒情赋主要 有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洪水神话赋比兴《淮南子》汉乐府民歌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战国策》的文学特点有那些? 2、《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有那些? 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举例论述《孟子》的散文成就。 2、《离骚》的艺术特点有那些?试具体分析。 答案:1、契后稷2、《虞书》3、阴阳名4、编年史5、《九辩》“悲秋” 6、纪行赋述志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三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夏商文化以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与此时的原始宗教是紧密联系的。到 周代,在周公和孔子的努力下,文化成了主流。 2、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最具有神话价值。 3、《春秋》以一字寓,在谨严的措词中表 现出作者的爱憎。 4、触蛮相争的寓言出自,“缘木求鱼”出 自。 5、《招魂》的主题是“外, 内。” 6、《史记》中司马迁想通过叙事写人来达 到 的宗旨。 7、赵壹的代表性赋作是。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创世神话《七发》互见法述志赋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离骚》的主题是什么? 2、汉乐府诗歌表现了那些社会内容? 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举例论述《左传》的艺术特点。 2、试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古代文学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1.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时期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以“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中国在远古时代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故事情节的不多。 2.《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等方面的资料。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山海经》中。 3.神话历史化: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这一文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之所以散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神话历史化的方法主要是删削和改造。在我国,神话的历史化在春秋早期就已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提出“不语怪力乱神”。 4.《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无论是在形式题材、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5.笙诗:又称“六笙诗”,是《诗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诗的合称。据《仪礼》记载,这六篇诗用笙演奏,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 蹈结合在一起的。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 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 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国风多 为春秋时期的作品。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诗经》的句式以四言 为主。《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 《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左 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 33篇,其中内篇七,外 篇十五,杂篇十一。据考证庄子自著的是内篇部分。 20、荀子主张性恶论者。荀子的一篇《成相》辞 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成语“锲而不舍” 出自《荀子》。 21、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荀子》或《韩非子》属于专题论文。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庄 子》或《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文。在诸子著作中,《老子》属于语录体体散文。 22、刘勰评价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 23、屈原的组诗《九章》具有更多的现实性。而其组歌《九歌》则具有更多的浪漫主义特征。 24、《天问》一共提出 172 个问题;每一问均以 “曰”字领起。 25、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是香草、美人。 26、明代胡应麟《诗薮》称屈原《九歌》中《湘夫 人》因描写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而誉为“千古言秋之祖”。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被明代王世贞赞为“千古情语之 祖”。

先秦文学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是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转》。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遇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签》司马光。《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尚有短篇拟话本,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3、陕师大《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题附答案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专升本科函授生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们的妄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我国的神话主要散见在《山海经》、《淮南子》等书中。 2、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又称为“四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晚出,却属古文诗学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3、毛传郑笺: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4、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是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5、风雅颂:诗经》共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 6、尚书:《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7、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一些专门解释《春秋》“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 8、春秋笔法:《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9、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10、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载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言行活动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时期,由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许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以及爱护百姓的事例。西汉的刘向对其加以过整理,共8卷215章,分为内篇6卷和外篇2卷。清末的苏舆、张纯一分别著有《晏子春秋校注》,现代吴则虞著有《晏子春秋集释》。 11、九章:《楚辞》篇名。包括9篇作品。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为屈原。 12、九歌::《楚辞》篇名。“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13、西汉鸿文:巨著;大作。汉·王充《论衡·佚文》:“鸿文在国,圣世之验也。”明·陈子龙《行路难》诗:“鸿文虽留千载后,大抵是非都茫茫。”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鼂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14、史记五体:史记五体指的是《史记》的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列传七十篇。其中,本纪是以朝代先后为序记载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各朝代或皇帝的历史,世家是世代相传的诸侯王的历史,书是专门的分类史,表是以表格形式记载的以年月为纲以事件为纬的历史重大事件,列传是除本纪和世家以外的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五种体例互相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15、世家:①世代做官的人家:出身世家,那小生原也是世家子。②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主要叙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如《吴太伯世家》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儒家宗师孔子,虽不是诸侯王,也列入世家。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中有《十国世家》。 16、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志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试题_12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试题 (先秦两汉文学史试卷一) 一、填空题: 1、诗歌起源于人类的。 2、神话流为寓言,就是神话化的主要表现。 3、《诗》三百,精华在《国风》,《国风》中又以最为精彩。 4、《论语》是一部记述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 5、《荀子·劝学》说:“君子生非异也,。 6、在古代神话中,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的英雄是。 7、《诗经》依、、分类编排。 8、《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 9、《孟子》今存篇,每篇又各分上、下。 10、屈原《九歌》并非九篇,而是篇。 11、《论语》中载孔子之言“鸟兽不可与同群”,其意是说。 12、《战国策》载,触龙说服了赵太后,使长安君。 13、神话流为仙话,就是神话化的主要表现。 14、《诗经》中的国风,有不少“饥者歌其食,”的诗篇。 15、《逸周书》原名《周书》、《周史记》,又称《周书》。 16、《左传》大约成书于,与《国语》成书同时或稍后。 17、今存《老子》分上下篇,上篇称,下篇称。 18、《战国策》载,倚柱弹其剑,歌“长铗归来乎”的人名叫。 19、春秋以前,文学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 20、在古代神话中,衔木石而填东海的神鸟名曰。 21、《诗经》曾广泛用于社会生活,春秋时政治、外交场合公卿大夫颇为盛行。 22、《尚书》多载训诫之文,《春秋》多寓褒贬之言,《国语》则多记之语。 23、《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体断代简史。 24、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以为核心,并认为天道。 2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是所说。 26、李斯最著名的散文是他在秦统一前写的。 27、汉代的政论散文以初期最为发达,的《过秦论》是其中的杰作。 28、史传文学是由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开创的,他字。 29、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其中最大的代表作家是。 30、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其“十志”是由《史记》的“”变来的。 31、现存秦刻石文,大部分都出自之手。 32、汉赋四大家中属于西汉的两位是和。 33、汉初政论散文的重要作家主要有、邹阳、枚乘。 34、《孔雀东南飞》最初见于徐陵编的,题为。 二、选择题: 1.“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是属于: ①《易经》中的卦、爻辞②《诗经》③甲骨卜辞④商代的彝器铭文 2.被鲁迅称为“古之巫书”的是 ①《尚书》②《山海经》③《列子》④《淮南子》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 ①《荀子·劝学》②《孟子·滕文公上》③《庄子·养生主》④《庄子·逍遥游》 4.先秦诸子中,《四库全书总目》称何书为“传记之祖” ①《晏子春秋》②《论语》③《庄子》④《孟子》 5.为齐国孟尝君“经营三窟”的是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有关女娲的神话应产生于()社会。 2.《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风、()等国风。 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邶风·》一篇中的句子。 4.我国第一部记言记事文字的总集是《》。 5.庄周的著作现存共三十三篇,分篇、外篇和()篇, 6.屈原在《离骚》中吸收了很多的神话,诗中的曦和与望舒分别是()神和()神。7.《九歌》中写山神之恋的作品是《》。 8.赋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上介于()与()之间。 9.《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部分。 10.现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集子是宋人()的《乐府诗集》。 11.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12.刘勰《文心雕龙》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为“五言之也。” 13.“人生天地间,()。”是《青青陵上柏》中的诗句。 14.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 15.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 16.陶渊明的辞赋名篇有《悲士不遇赋》、《》和《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文人诗歌于刘宋时期发生第一次变化,()取代了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18.南北朝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19.南朝民歌以()和()为最主要的两大类。 20.《世说新语》所记人物轶事起于东汉末,止于()。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诗经》全集共()。 A、三百篇 B、三百零五篇 C、二百九十五篇 2.《尚书》书名的意思是()。 A、高尚的书 B、上古之书 C、时尚之书 3.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屈原作品有()篇。 A、26 B、25 C、24 4.《孔雀东南飞》属于()。 A、汉乐府 B、古诗 C、南朝民歌 5.建安诗歌的主要形式为()。 A、四言诗 B、七言诗 C、五言诗 6.“才秀人微”指的是()。 A、谢眺 B、鲍照 C、左思 7.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据以下哪部作品创作而成()。 A、《东海孝妇》 B、《韩凭夫妇》 C、《精卫填海》 8.“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出自()的作品。 A、左思 B、潘岳 C、嵇康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诗经》中《颂》分()颂。 A、齐 B、周 C、鲁 D、商 E、卫 2.尚书》包括()。 A、《夏书》 B、《周书》 C、《商书》 D、《虞书》 E、《盘庚》

先秦文学精彩试题与问题详解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上古先民用幻想以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解释,用想象表达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心愿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属于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是原始文学的重要形式,后世文艺的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即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当作事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发展谱系。在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史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子》。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②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 ③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④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容(不少于500字)。 神话的主要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 1、风雅颂:根据音乐、地域不同的分类;风指音乐曲调,国风指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15国风多民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为朝会宴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颂,宗庙祭祀之乐,多舞曲,较舒缓,分鲁商周。 2、赋比兴:赋比兴是诗歌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赋就是铺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3、四家诗:《诗经》到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诗、齐诗、诗和古文毛诗,后世称其为“四家诗”。其中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诗出自燕人婴,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人毛苌。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邵南、邶风、卫风、风等十五“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篇。

(完整word版)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五)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五)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五)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解释“黄帝四面”为:“黄帝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 2.《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世纪。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是《诗经·小雅·采薇》一首中的诗句。 4.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有《老子》、《论语》、《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5.《》被认为原本是民间祭歌,屈原利用其形式进行了再创作。 6.汉代的赋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7.《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 8.班固将汉乐府精神归结为“感于哀乐,()”八个字。 9.汉乐府鼻祖《安世房中歌》17章中有4章是七言和三言相杂的()体。 10.《回车驾言迈》称:“盛衰各有时,()。” 11.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和()。 12.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 13.陶渊明的辞赋名篇有《悲士不遇赋》、《》和《归去来兮辞》。 14.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作于他出任()之后。 15.沈约和其他诗人共同创造了()体,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6.庾信诗歌的代表作是《》27首。 17.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 18.杜甫诗云:“()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19.现存南朝民歌将近()首,内容绝大多数为()歌。 20.我国小说的雏形是在()时出现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属于政治讽刺诗的是()。 A、《邶风·静女》 B、《鄌风·墙有茨》 C、《周南·关雎》 2.“屈平词赋如日月”是()对屈原诗歌的评价。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3.《盘庚》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诗经》 B、《国语》 C、《尚书》 4.《两都赋》的作者是()。 A、张衡 B、班固 C、赵壹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出自曹植的()。 A、《白马篇》 B、《赠白马王彪》 C、《野山黄雀行》 6.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A、幽婉深沉 B.平淡自然 C.缠绵悱恻 7.玄言诗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山水诗的第一位诗人的是()。 A、陶渊明 B、郭璞 C、谢灵运 8.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据以下哪部作品创作而成的?() A、《东海孝妇》 B、《韩凭夫妇》 C、《精卫填海》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先秦文学试题库

先秦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中国古代文学,指的是从先秦时代直到之前的文学。 2、20世纪初,在京师大学堂编写了《中国文学史》讲义。 3、文学史是人类之一的文学的历史。 4、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演进的历程。 5、中国最早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6、神话通常以为主人公。 7、保留神话资料最多的中国古代典籍是。 8、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和法术。 9、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最初的源头。 10、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11、《诗经》收集了西周至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12、《诗经》的体制,可分为、、颂。 13、《诗经》中的“雅”,又分为和。 14、《诗经》中的鲁颂共篇,都是赞美鲁僖公的作品。 15、《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和娱乐。 16、《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17、《七月》全诗以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 18、开创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19、从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而至成熟。 20、记载历史事件的在我国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21、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 22、是商周记言资料的汇编。 23、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4、《尚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文之祖。 25、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 26、《春秋》记载了鲁国从隐公到哀公共个国君的事迹。 27、《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二十七年。 28、《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有和的特点。

30、《国语》约成书于初年。 31、《国语》分别记载了周、鲁等个国家的事件。 32、《战国策》共篇,杂记了个国的军政大事和策士言辞。 33、《战国策》记载的时代,上接,下迄秦灭六国。 34、《战国策》突出表现了家的人生观。 35、《战国策》是西汉整理成书而定名的。 36、《论语》是简单的体散文。 37、《孟子》是体论辩文。 38、殷周之际的,被称为“理性精神”的第一块基石。 39、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40、“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语出自一书。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语出自一书。 42、“朝闻道,夕死可矣”一语出自一书。 43、“当仁,不让于师”一语出自一书。 44、“后生可畏,焉知来不如今也”一语出自一书。 45、在先秦时期,被韩非子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学派和。 46、“兼相爱,交相利”是提出来的。 47、“意显而语质”是《文心雕龙》对的评价。 48、“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语出自一书。 49、“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出自一书。 50、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 51、先秦说理散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一书。 52、《庄子》从朝起,被称作《南华经》。 53、《庄子》在唐太宗时,被诏号为。 54、《齐桓晋文之事》一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55、《逍遥游》一文的主题句是。 56、“寓言”一词最早见于一书。 57、“浑沌之死”的寓言故事出自一书。 58、“蜗角蛮触”、“骷髅论道”的寓言,均在一书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