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讲学案物质的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初三化学讲学案物质的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初三化学讲学案物质的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初三化学第十一讲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知识梳理】

1. CO2能溶于水和CO2能与水反应,两者有着本质差异,前者属于,后者属于。

2. 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0= H2C03(使试液变红),生成的碳酸不稳定: ,故H2C03只能存在于中。

3. Ca(OH)2、Ba(OH)2、NaOH等(碱)溶液能与CO2反应,生成水和含C的物质,故可用此类物质。

4.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一般也不支持燃烧。但是,一些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夺取二氧化碳中的,使二氧化碳还原成,如:2Mg+CO2。

【考点训练】

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

例题1 (1)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到实验室里做了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人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变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C)。你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

B.该反应放出热量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与CO2中混有的O2反应

D.该反应中CO2作氧化剂

(2)CO2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

①CO2能与碱反应,写出它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CO2有广泛用途:工业上可用CO2生产小打:一定条件下,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人氨气(NH3)和CO2,即可析出碳酸氢钠固体.此时溶液变浑浊,过滤,滤液中含有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提示:方程式配平后,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变式训练

1.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地窖、枯井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

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人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人CO2 ,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 CO2具有酸性

3.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在干燥管的铜网上应盛放;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其原因是(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因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人观察到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考点2 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知能清单

1. CO与 (或 )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因此点燃CO前必须。

2. CO还原Cu0的实验

用图6-3-3所示装置来验证CO的还原性和产物。

现象: 。

结论: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

加热前先,防止CO不纯加热时发生。

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后停止,防止得到的铜被氧化。因CO有剧毒,上述两项操作中多余的CO要燃烧掉,为此应采用图示装置。

对CO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顺序可总结如下:

a.加热前,先赶出空气(通);

b.再 (点);

c.还原结束, (撤);

d.继续至试管冷却(通)。

3.一氧化碳的毒性

CO与人体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CO能使新鲜血液变暗),人吸入CO 会造成人体缺氧,甚至导致死亡。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病情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并急送医院治疗。

4.一氧化破的用途

(1)用做燃料(利用 )。(2)冶炼金属(利用 )。

5.一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点燃待检气体,先用干燥小烧杯革在火焰上方,无水珠,再用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革在火焰上方,若出现白色浑浊物,则说明气体为CO。

(2)待检气体通过灼热的Cu0,若出现红色物质,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为CO。

例题2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为2:1

B.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二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例题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课本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作了绿色化改进后制取单质铁(K1 , K2是活塞:

(1)关闭K2、开启K1.可以验证CO还原Fe2O3的产物。

①这是关于气体的实验.实验前必须对装置进行

② CO还原Fe2O3方程式为

③在e处点燃i气体的目的是

(2)关闭K2开启K1,可以将d口出来的气体再从a通人装置而循环使用。

①C瓶中装(填字号)

A.澄清石灰水

B.水

C.石蕊溶液

D.浓硫酸

②该实验这样改进的王要优点是。

【变式训练】

1.下列说确的是( )

A. 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B. CO能溶于水生成酸

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 CO可以在O2中燃烧

2.“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3.在查阅资料时,小明得知CO2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他决定对该反应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CO2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是否生成CO?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6-3-5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1)A中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装有浓硫酸,其作用是。

(3)E中装人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经检验,F处的气体为CO。结论:CO2在高温条件下与木炭反应生成了CO。

[实验反思](4)有同学对A装置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人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实验拓展】(5)撤去B,按A→C→D→E顺序连接。然后A中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生成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此时要检验该实验肇条件下D中木炭所发生反应的生成物,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实验是②

考点3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的途径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人、动植物的;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绿色植物的等。

2.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常见的气体还有、氟氯代烷等。

3一氧化碳污染源主要来自;其次来自等含碳燃料的燃烧、的炼制、冶炼等。森林火灾、陆地生物的腐烂等过程也能产生CO。

例题4 (1)不少科学家认为地球表面变暖及一些异常气候(如发生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雪灾)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下列反应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向自然界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填序号)。

规律总结:

产生CO的三种主要方式:①氧气的量不足,碳燃烧不充分

②CO2遇到炽热的碳③碳与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

试判断:对维持大气中的CO2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 (填序号)。

(3)根据对(1)(2)的分析,你认为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变式训练

1.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图6-3-6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⑤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图表示Cq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

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C. 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中H2CO3。浓度减小

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人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例题5 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2,最好的方法是( )。

A.通过灼热的Cu0

C.通人水中

B.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D.燃烧气体

练习1将CO、 CO2、N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剩余的气体是( )

A. N2

B. CO2和N2

C. CO2和CO

D. N2和CO

练习2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除去,现象是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现象是反应化学方程式

是。

练习3为什么不宜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少量CO?

阶梯训练

双基水平测试(时间:20分钟分数: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我能在灭火显身手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我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2.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A.改良碱性土壤

B.改良酸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提高农作物产量

3.有关CO、CO2说确的是( )

A.都由C、O两种原子组成

B. CO有毒,CO2也有毒

C. CO可作气体燃料

D. CO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 O2

B. N2

C. CO

D. CO Z

5.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确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初三化学一氧化碳

学科:化学 教学内容:初三化学一氧化碳 【基础知识精讲】 1.CO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 + O2点燃 2CO2 (2)还原性CuO+CO△ Cu+CO2(可还原Fe、Cu等的氧化物) (3)毒性:是一种对空气产生污染的物质,因此实验中多余的CO要进行处理,不能随意放入空气中. 3.产生CO的主要反应 2C + O2点燃 2CO(氧气不充足) CO2+C 高 2CO 此外,一些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也会产生CO. 【重点难点解析】 例1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分析除杂质时要考虑:(1)保留何物质;(2)除去何物质(杂质);(3)方法要简单可行;(4)不能产新的杂质(必须产生新的杂质时,新杂质要更容易除去);(A)因为CO太少不能被点燃;(B)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相反可将CO2吸收;(D)不可能实现. 解答选(C) 例2煤炉很旺时,添加适量新煤后,炉温下降,其原因是什么?但过一会儿后,发现新炉上有蓝色火焰产生,炉温升高,这又是什么原因? 分析这实际上是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氧气相互间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结果,因为反应时有热量变化,所以产生了上述现象. 解答煤炉很旺时,碳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新煤后,一方面冷煤要吸收一 部分热量,而更主要的是CO2+ C高温 2CO,此反应吸收热量,所以炉温下降;又因为2 CO + O2点燃 2CO2,此反应放热且产生蓝色火焰,所以炉温上升,新煤上可见蓝色火焰. 例3在密闭的容器中将5g木炭和8g氧气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及思维导图

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 【本课思想导图】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指导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仪器、药品及其它】 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学案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矿物燃料的燃烧;人类、动植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其他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在地窖,山洞或者干涸的深井底部要做灯火实验) 三、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A、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几乎无味的气体。 CO2 加压降温后变成无色的二氧化碳,继续降温可编程雪花状固体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1.977g/L)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加压会溶解得更多。(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D、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78.5摄氏度直接升华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A、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两只蜡烛的实验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结论:1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反应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 + 水→碳酸 CO2 H2O H2CO3 碳酸受热:碳酸→二氧化碳 + 水 H2CO3 CO2 H2O 石蕊是一种有机物,其水溶液呈紫色。当它遇到酸性溶液时,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当它遇到碱性溶液时,颜色由紫色变为蓝色。实验室里常用石蕊试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此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反应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 + 二氧化碳→碳酸钙 + 水 Ca(OH)2 CO2 CaCO3 H2O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四、二氧化碳的制备(固液常温型)如过氧化氢制氧气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A、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 碳酸钙 + 稀盐酸→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不用稀硫酸的原因(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使之与稀硫酸脱离接触,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B、收集的方法向上排空法(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排水法(能溶于水) C、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2、将块状石或石灰石放入瓶中。3、塞上塞子。 4、由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液。 5、收集气体

初三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

初三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 沪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进入初中之后,就要面临一个全新的学科——化学,怎么学好化学呢?一起来掌握化学下册的知识点吧。 一、几种常见的酸 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用途的比较 2.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那是因为从浓盐酸瓶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故在开启的瓶口处形成白雾,不是白烟。在化学中“烟”是指细小的'固体颗粒,“雾”是指液态的小液滴。(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如果浓硫酸长期露置在 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能够干燥不和它反应的气体,如O2、H2、CO2等,但不能干燥能和它反应的NH3. (3)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它 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都由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所以使用浓硫酸时要格外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和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浓盐酸和浓硫酸都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5)浓硫酸溶于 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这是因为硫酸与水结合成水合物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大于其分子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绝对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而是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大量的热迅速

扩散 3.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比较 二、几种常见的碱常见的碱的氢氧化钠(NaOH)、氢 氧化钙[Ca(OH)2],除此之外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 (NH3·H2O),以及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氢氧化铝[Al(OH)3]还 有一些生物碱如烟碱(尼古丁)等。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 比较 2.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1)酸、碱、盐溶于水形成溶液过程会离解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 都存在相同的氢离子(H+)。(3)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 因为碱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氢氧根离子(OH-)。 三、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时能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这类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2.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酸碱指示剂只有遇到酸性或 碱性溶液时才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所以我们把紫色石蕊试液(简称紫)和无色酚酞试液(简称酚)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总结。s(); 【沪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教学难点: 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教学准备: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1.课后习题 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Zn >Fe >Cu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

初中化学试题:二氧化碳训练试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 B、它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通常情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持续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 A、大气污染的结果 B、土埌污染的结果 C、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 D、火山爆发的结果 3、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开展植树造林,增强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4、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生产时,可向温室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 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抑制杂草生长 D、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施用后可防治火灾 5、下列化学过程中,不会导致空气污染的是() A、含硫煤的燃烧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石油炼制 D、汽车排放废气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应选用下列试剂组中的() A、煅烧石灰石 B、木炭还原氧化铜 C、燃烧木炭 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7、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集满的方法正确的是() A、把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内 B、加入澄清石灰水 C、滴入石蕊试液 D、把燃看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内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三种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 A、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 B、集气瓶、量筒、水槽 C、集气瓶、广口瓶、酒精灯 D、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 9、某无色气体的密度的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③均可 二、填空题: 10、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会使地球气温上升,科学家预言,这将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那么,大气层中CO2的主要来源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是 11、点燃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是。 12、将下列气体的化学式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①具有可燃性的单质是 ②能灭火的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③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色的是。 13、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色硬膜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膜的形成:。除去此膜的方法是加,其化学方程式为。

(完整版)初中化学物质三角转换

初中化学物质转化 关系归纳---三角转 换 石灰三角及转化: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氧三角 2H2O2MnO22H2O+O2↑ 2H2O通电2H2↑+O2↑ 2H2+O2点燃2H2O 碳三角 2C+O2点燃2CO 2CO+O2点燃2CO2 C+O2点燃CO2 C+CO2高温2CO 铁三角 2H2O+2Fe+3O2缓慢氧化2Fe2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Al+FeCl3==AlCl3+Fe 2Fe+2Cl3点燃2FeCl3 铜三角 2Cu+O2加热2CuO H2+CuO△Cu+H2O CuO+H2SO4==CuSO4+H2O Cu+HgSO4==CuSO4+Hg 酸三角

H2SO4+BaCl2==BaSO4↓+2HCl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NO3)2==BaSO4↓+2HNO3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碱三角 Ca(OH)2+Na2CO3==CaCO3↓+2NaOH 2NaOH+CuSO4==Cu(OH)2↓+Na2SO4 Ca(OH)2+CuSO4==Cu(OH)2↓+CaSO4 Ca(OH)2+(NH4)2SO4==CaSO4+2H2O+2NH3↑ 盐三角1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盐三角2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l2+2AgNO3==2AgCl↓+Ca(NO3)2 CaCO3+2HNO3==Ca(NO3)2+H2O+CO2↑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能区分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见气体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考点一)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 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高温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考点二):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 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 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初三化学三角转换

初中化学重点复习系列7-化学转换三角及推断 一、三角转换 1、氧三角 2H2O2MnO22H2O+O2↑ 2H2O通电2H2↑+O2↑ 2H2+O2点燃2H2O 2、碳三角 2C+O2点燃2CO 2CO+O2点燃2CO2 C+O2点燃CO2 C+CO2高温2CO 3、钙(石灰)三角及转化: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4、铁三角1

2H2O+4Fe+3O2缓慢氧化2Fe2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CO高温2Fe+3CO2 Al+FeCl3==AlCl3+Fe 2Fe+3Cl2点燃2FeCl3 5、铁三角2(Fe3O4可以写成Fe3O4?Fe3O4)3Fe+2O2点燃Fe3O4 Fe3O4+4CO高温3Fe+4CO2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Zn+FeCl2==ZnCl2+Fe Fe+2HCl==FeCl2+H2↑ 6、铜三角 2Cu+O2△2CuO H2+CuO△Cu+H2O CuO+H2SO4==CuSO4+H2O

Fe+CuSO4==FeSO4+Cu Cu+Ag2SO4==CuSO4+2Ag 7、酸三角 H2SO4+BaCl2==BaSO4↓+2HCl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NO3)2==BaSO4↓+2HNO3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8、碱三角 Ca(OH)2+Na2CO3==CaCO3↓+2NaOH 2NaOH+CuSO4==Cu(OH)2↓+Na2SO4 Ca(OH)2+CuSO4==Cu(OH)2↓+CaSO4 Ca(OH)2+(NH4)2SO4==CaSO4+2H2O+2NH3↑9、盐三角1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SO4+BaCl2==BaSO4↓+2NaCl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单元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单元试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 课下作业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 ) A .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 B .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 C .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 D .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 2.(2008年山东潍坊)小亮同学设计右图装置来制取并 收集气体,你认为他能制得的气体是 ( ) A .用KMnO 4粉末制取O 2 B .用KClO 3和MnO 2制取O 2 C .用Zn 和稀硫酸制取H 2 D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 2 3.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4.为了研究CO 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把气体中的水蒸气吸收而除去;NaOH 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 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在上述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是 。 5.(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棉花 及以下仪器: (1)利用上述药品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是 (填序号);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 式: 将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 稀 NaOH 溶浓H 2SO 4 CaCO A B C D E F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 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性的变化 和pH的变化及热量变化。 1.会判断中和反应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 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概念,以及酸碱性变化、能量量变化。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通过测定中和反应中 PH的变化使学生认识量变引起质变。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及判断测试方法。 教学难点 活动方式的把握安排判断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教法与学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以胃康-U治疗胃酸过多,引出本节课(课件) /span投影: 导入新课: 提问:酸碱性质分类不同的两种物质,那么它们混合相互间能发生反应吗? 〈演示实验〉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氢氧化铜固体。再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用滴管向两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盐酸,加水振荡。 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以生活场景,新课导入 观察思考 提出猜测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学会一般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判断方法

/span提出问题:两只试管中的溶液发生了化学 反应了吗?通过现象观察,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是发生 反应了吗? 猜想假设:你的猜想是什么? 设计实验:你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根据提示的药品、仪器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span讨论互动:学生互评,各小组实验方案最简 便易行? 动手操作,验证试验方案: 方案一:1、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滴加 2滴酚酞试液震荡试管观察现象;并解释 2、接着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 方案二:1、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滴加两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并解释 1、接着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 方案三: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测PH值。继续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振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再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测PH值。 〈小结〉判断酸和碱发生反应的方法

2018学年初三化学上《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范文文稿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 H2O+CO2↑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发生装置如下: (2)装置连接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到液面以下,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跑掉; ②导气管伸入容器内无需太长,更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若伸入到液面下,气体就无法从导管口排出。(3)收集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决定。二氧 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右图所 示)。收集时要注意将导管插到瓶底。 4.验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了。 5.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有CO2生成。 【要点诠释】 药品选用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中,导致所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用硫酸。因为硫酸跟碳酸钙反应(H2SO4+CaCO3=CaSO4+H2O+CO2↑)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石灰石与硫酸进一步接触,使反应难以继续进行。 (3)不可用碳酸钠。因为碳酸钠是固体粉末且易溶于水,它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 =2NaCl+H2O+CO2↑)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且碳酸钠比石灰石价格高,不经济。 要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 1.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很多,例如: (1)碳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C+O2CO2 (2)碳在高温下还原金属氧化物:2CuO+C2Cu+CO2↑2Fe2O3+3C4Fe+3CO2↑ (3)石灰石高温分解:CaCO3 CaO+CO2↑ (4)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CaCO3+2HCl=CaCl2+ H2O+CO2↑ (5)蜡烛、木柴、酒精、汽油等含碳物质的燃烧都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首先要考虑可操作性,其次再考虑哪个更方便易行、原料是否易得、是否利于收集等。(1)和(5)虽然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但由于燃烧需要在氧气(由空气)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对仪器、装置的要求高而且复杂,燃烧后的高温气体收集也很困难,所以在实验室里可操作性差;(2)和(3)需在高温下进行,操作较复杂且消耗能源。(4)方案操作简便,故实验室通常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2.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其选择依据如下:(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①若反应物只有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物理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盐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 B.盐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D.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处有白雾 2.有关浓盐酸的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滴在大理石上有气泡放出 B.检验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有刺激性气味 3.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A.脱水性B.吸水性C.挥发性D.腐蚀性4.用玻璃棒蘸取下列溶液在白纸上写字,过一会字迹最先变黑的是()A.浓盐酸B.稀盐酸C.浓硫酸D.稀硫酸5.若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肯定的是()A.溶质质量减少B.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溶液质量减小D.溶剂质量不变 6.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小心将浓硫酸滴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氢氧化钠溶液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水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全部倒入水中,再搅拌 7.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稀释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B.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 C.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变小 D.可在量筒中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8.氢氧化钙俗称() A.烧碱B.纯碱C.熟石灰D.石灰石9.工业上广泛用于石油精制、造纸、印染、制肥皂等,则该物质是()A.硫酸B.氢氧化钠C.熟石灰D.氯化钠10.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为() A.纯碱B.苛性钠C.食盐D.消石灰11.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CaO B.CaCl2C.Ca(OH)2D.CaCO3 12.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氢氧化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13.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熟石灰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呈碱性 B.熟石灰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和硫酸铜溶液配制农业用波尔多液 1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氯化钠

初三化学三角转换完整版

初三化学三角转换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初中化学重点复习系列7-化学转换三角及推断 一、三角转换 1、氧三角 2H 2O 2 MnO22H 2 O+O 2 ↑ 2H 2O通电2H 2 ↑+O 2 ↑ 2H 2+O 2 点燃2H 2 O 2、碳三角2C+O 2 点燃2CO 2CO+O 2点燃2CO 2 C+O点燃CO 2 C+CO高温2CO 3、钙(石灰)三角及转化: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CaCO高温CaO+CO 2 ↑ CaO+H 2O==Ca(OH) 2 Ca(OH) 2+CO 2 ==CaCO 3 ↓+H 2 O 4、铁三角1 2H 2O+4Fe+3O 2 缓慢氧化2Fe 2 O 3 ·H 2 O 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 Fe 2O 3 +3CO高温2Fe+3CO 2 Al+FeCl 3==AlCl 3 +Fe 2Fe+3Cl点燃2FeCl 3 5、铁三角2(Fe 3O 4 可以写成Fe 3 O 4 Fe 3 O 4 ) 3Fe+2O 2点燃Fe 3 O 4 Fe 3O 4 +4CO高温3Fe+4CO 2 Fe 3O 4 +8HCl==2FeCl 3 +FeCl 2 +4H 2 O Zn+FeCl 2==ZnCl 2 +Fe Fe+2HCl==FeCl 2+H 2 ↑ 6、铜三角2Cu+O 2 △2CuO H 2+CuO△Cu+H 2 O CuO+H 2SO 4 ==CuSO 4 +H 2 O Fe+CuSO 4==FeSO 4 +Cu Cu+Ag 2SO 4 ==CuSO 4 +2Ag 7、酸三角 C CO CO2 H 2 O 2 H 2 O 2 O 2 Fe Fe 2 O 3 FeCl 3 Cu CuO CuSO 4 CaO Ca(OH) 2 CaCO 3 Fe Fe 3 O 4 FeCl 2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知识点总结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 + 2NaOH= Na2 CO3 +H2 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二氧化碳的制取: CaCO3+2HCl=CaCl2+CO2+H2O (1)实验步骤:连:按要求把装置连接好。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把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小块装入广口瓶;注:向广口瓶内

注入稀盐酸;集:收集二氧化碳。 注:A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较好。因为粉末状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速度相当快,且形成大量泡沫,进入导管甚至集气瓶。 B制取二氧化碳,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挥发性强。 C制氢气,通常用不具有挥发性的稀硫酸,而制二氧化碳时,却不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成为薄膜包住碳酸钙,使反应很难继续进行。 D二氧化碳气体中往往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有时,在制得二氧化碳后,要除去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氯化氢) (2)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果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 (3)灭火原理: 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扑灭可燃性的油、气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

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单元测试题以及答案

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盐单元测试题以及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1 分,共15分) 1、为合理利用“垃圾’’资源,提倡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 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金属或合金 D、难溶性碱 2、将铁钉置于下列四种环境中,容易生锈的是 ( ) A、置于潮湿的空气中 B、置于干操的空气中 C、浸没于煮沸的水中 D、浸没于油中 3、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 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 A、稀硫酸 B、盐酸 C、石灰水 D、硝酸银溶液

4、)和氢离子(H+),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请你猜想在盐酸溶液中可能是哪一种微粒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六、推断题(本题共21分) 36、(5分)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铁、硫酸、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多种。初三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废液进行了如下试验: (1)取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 (2)取废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入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3)另取废液,向其中加入铁粉后,产生大量气泡。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废液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肯定不含有____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_______________ 。 37、(5分)用铁屑、铜粉、高锰酸钾、稀盐酸四种物质为原料,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氯化亚铁,请写出各步化学方程式。 38、(11分)古都南京的地铁建设已经破土动工。考古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从地铁建设工地出土的文物,对两件文物的表面物质A 和B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TONA红棕色固体C黄色溶液D 红褐色沉淀B绿色粉末E 无色液体 F 黑色粉末G 无色气体 H IJ黑色粉末K蓝色溶液HClNaOH溶液高温加热稀H2SO4通电澄清石灰水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碱的性质

如何上好九年级化学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探究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所以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特别是新教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地重视实验,运用实验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锻炼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实验步骤,领会操作要领,在得出实验结论的同时,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愉悦心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可很多时候,因为实验课的纪律不好或者老师的准备不足,有的学生把实验课当成“看热闹”而抱着“好玩”的态度来实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提高实验课的质量,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好课堂演示试验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课堂教学中的演示试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教学中一定不要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对于一些重要的演示实验,教师进行操作,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对于简单的要求不高的试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对于一些难度大要求高现象又不明显的实验,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后评价实验的优缺点,进而改进实验。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不容易观察现象,反应时间较长、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实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教师一定要操作规范,为了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也可以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这样就能便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要领。演示实验时强调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试验结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教材里安排的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准备好,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每个仪器的名称、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演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为什么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什么向下倾斜,导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怎样加热?何时收集氧气? 实验完毕是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还是先移去酒精灯?用过氧化氢制氧,加的作用?引出催化剂的“一变两不变”,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入MnO 2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练习题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要紧缘故是() 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 B、它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通常情形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 小 D、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 大 2、东北、华北、华东地区连续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缘故之一是() A、大气污染的结果 B、土埌污染的结果 C、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 D、火山爆发的结果 3、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 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开展植树造林,增强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改变能源结构,进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 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进展,减少汽车数量。 4、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生产时,可向温室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抑制杂草生长 D、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施用后可防治火灾 5、下列化学过程中,可不能导致空气污染的是( ) A、含硫煤的燃烧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石油炼制 D、汽车排放废气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应选用下列试剂组中的() A、煅烧石灰石 B、木炭还原氧化铜 C、燃烧木炭 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7、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集满的方法正确的是() A、把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内 B、加入澄清石灰水 C、滴入石蕊试液 D、把燃看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内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三种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 ) A、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 B、集气瓶、量筒、水槽 C、集气瓶、广口瓶、酒精灯 D、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 9、某无色气体的密度的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初三化学上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提高)初中教学知识讲解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要点梳理】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4(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诠释】 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 要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无毒,但在二氧化碳过多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窒息。通常空气里含0.03%体积的二氧化碳,当含量达到1%的时候,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的时候,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2.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 (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绿地却在不断消失,从而导致碳氧循环不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会被淹没;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倡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等。 【要点诠释】 1.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 2.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要点三、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可燃性:CO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