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到东方_海洋考古的一次遇见_省略_区早期航海_海洋考古学的视野_序_傅罗文

从西方到东方_海洋考古的一次遇见_省略_区早期航海_海洋考古学的视野_序_傅罗文
从西方到东方_海洋考古的一次遇见_省略_区早期航海_海洋考古学的视野_序_傅罗文

从西方到东方:海洋考古的一次遇见

——

—《亚太地区早期航海:海洋考古学的视野》序傅罗文(Rowan K.

Flad

)(哈佛大学人类学系)

著佟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考古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快速发展,东亚与太平洋地带也是如此。日益成熟的水下技术手段确保了对一系列原本难以触及的水下遗址的调查与发掘,确保了考古学者能更精确地勘测、了解水下遗迹的内涵与分布。近年来,在许多滨海地带的工程建设将一系列珍贵的海洋文化遗存呈现于世人面前,例如伊斯坦布尔一个地铁站建设中揭示了37条古代海港遗址中的沉船,纽约市新世贸中心基址建设时也发现了沉船遗存等,这些都证明了水下考古的价值与潜力。同样地,在南中国海以及亚洲其他沿海地带,海洋考古作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也引发了广泛的兴趣,并带来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与经费支持。

《亚太地区早期航海:海洋考古学的视野》一书,正是一批杰出的海洋考古学者就泛太平洋早期航海史所作的最新的个案考古与综合研究成果汇编。本书既有对欧洲商人主导的全球化海洋贸易之前(9-

16世纪)东亚区域内贸易不同时期的沉船资料的全

面梳理,也有对全球化贸易之后流向欧洲市场的外销瓷产地与内涵发展的综合研究,还有对与海洋贸易相关的个案沉船及特定物质文化遗存的讨论,如通过对港口遗址发现的瓷器遗存及沿海聚落中欧式建筑遗存的研究等,证明外来海洋文化对东亚、东南亚历史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在华南、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考古学者在各自国家的海域调查发现了大量

古代沉船遗存,既有亚洲本土船只,也有来自欧洲的商船。在北美的美国与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考古学者同样发现了许多16-17世纪的西班牙沉船。这些沉船遗存再现了以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为中心的东亚与西方世界之间的泛太平洋早期贸易史、欧洲人在东亚的殖民史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化扩张问题。此外,考古学者还发现了许多16世纪以前的古代沉船,反映了欧洲人到来之前华南沿海与东南亚之间的早期海洋文化交流,以及东亚本土海洋社会的发展。

这本书是2013年6月在哈佛大学举行的“亚太地区早期航海:海洋考古学的视野”专题学术会议的成果,由哈佛燕京学社和厦门大学共同主办了这次会议。来自中国、菲律宾、英国、墨西哥、美国的20余名学者,就太平洋海域的沉船考古及相关的海洋考古等问题,展示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本书收录了其中13篇文章,分别就16-17世纪太平洋区域航海与贸易开展了综合性或专题性的研究。

在导论部分,吴春明首先对亚太地区30多处古代沉船遗存进行了详尽的整理与概述。紧接着,

Bobby C.Orillanda 研究了15世纪中国商人逐步融

入东南亚海洋贸易圈的历史过程。Russell K.

Skowronek 讨论了来自东亚的海洋贸易物品在美洲

内陆的传播,以及这些极具异国情调的商品在欧美社会生活中的不同价值,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Brian Fahy 和Veronica Walker Vadillo 则探讨了马尼

拉大帆船泛太平洋航路的起源,他们回答了长期困

海洋中国

199--

扰学界的为何马尼拉大帆船放弃从吕宋岛西部向北航行这一更便捷的航路,而选择穿梭菲律宾群岛中部危险而复杂的所谓“内河”航线的问题,因为这样的穿梭航行更有利于非法的走私贸易。Eusebio Z. Dizon的文章则聚焦菲律宾海域的“圣迭戈”号沉船考古,虽然历史上关于这艘商船的文献记载很丰富,但是它的沉没原因却始终是个谜,似乎有关这艘商船的文献档案记载有意隐瞒了一些历史真相。

接下来的文章关注太平洋的另一侧,北美海岸的发现。Roberto Junco考察了加利福尼亚Baja海岸发现的马尼拉大帆船遗存,他尝试利用一位想要征服中国的西班牙船长Diego Garcia de Palacio撰写的航海日志,来进行沉船的复原研究。Edward Von der Porten对北美西海岸沉船遗址中“克拉克瓷盘”的型式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这篇文章不但阐明了精准的出水瓷器编年研究对于确定特定沉船的年代与性质是何等的重要,还论述了早期贸易陶瓷如何具有市场价值测试的功能,通过这些早期器物的试销可以确定哪些陶瓷款式更能被欧洲消费者所接受。另两篇文章仍然关注美国西海岸的个案沉船遗址,Scott S.Williams介绍了最近在俄勒冈州发现的“蜂蜡”沉船,他极力主张该船即为1693年沉没的Santo Cristo de Burgos号。Jessica Lally则深入分析了“蜂蜡”沉船中发现的陶瓷器,主张该沉船的年代不太可能晚于17世纪90年代,因为这些陶瓷中缺少后期沉船中常见的装饰图案,而又有一些后期沉船所不具有的文化特征。

最后的几篇文章又回到了太平洋的西部。刘淼阐述了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东亚沉船的几个发展阶段,分析了该地区从东南亚的局域贸易发展为欧洲人参与的贸易网络的过程,以及16世纪中期开始的寻求东亚香料、陶瓷等商品的欧洲市场的出现。Kaoru Ueda介绍了最近在印尼万丹的考古发现,再现了16世纪初万丹作为当地最主要的香料贸易中心,17世纪早期被荷兰人占领、17-18世纪成为荷兰人重要的港口,发掘资料还反映了陶瓷器在万丹社会生活中的变迁,早期主要作为贵重物品为精英阶层独占,随后则成为广大平民都可使用的日用餐具。邓启江报告了最近在浙江沿海发现的小白礁沉船资料,表明该沉船船货具有复杂多样的来源,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沿海私商的状况。最后,吴春明还讨论了东亚本地海商与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西商人的贸易往来,以及由此这种引发的物质文化变迁。

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关乎当今考古学上的许多有意义的重要课题,远远超出了上述所讨论的海洋文化与历史时代,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世界范围的文化接触与殖民主义的本质,比如在不同族群或文化相遇的情境下,职业化的商人和军队要比他们在征途中遇到的普通人群具有更强大的武力、更有效的交通及文化传播技能。这种技能的不平衡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在亚太早期航路的不同区域,因此在巴丹、菲律宾群岛、中国沿海及北美西海岸的不同地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或族群接触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研究者对海商与当地族群间交流互动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用资料的范围,不仅要利用沉船与其他考古遗址中所发现的贸易货物遗存,还要历史文献及口述史的资料。本书中的研究正是利用了广泛而多样的材料来源,既有如Jassica Lally、Ed-ward Von der Porten和Kaoru Ueda等人对瓷器的编年与功能的详细分析,也有像Roberto Junco引用航海古文献复原古代沉船、Scott S.Williams运用美洲土著的口述史资料分析“蜂蜡”沉船的年代等,借助不同类型文献资料作为证据。

许多资料还表明,在文化相遇的诸多情景中,文化融合与技术采借的过程是很复杂的。本书的许多文章都聚焦船只和船货,也有其他更广泛和复杂的海洋考古论著也在探讨船只与船货的问题。我们很难去简单而直接地判定一艘船是来自哪个特定地区或族群的,有时船体的样式来源于一个地方,造船的材料来自另一个地方,而船员和船货来源又包括不同的地点和文化背景。就如吴春明在导论部分所描述的那样,14-15世纪东南亚早期的海洋文化圈中的造船技术发展为一种混合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什么是“中国船”呢?是中国样式?还是中国船员?或是中国工匠?亦或是中国船货?类似的情形也见于Brian Fahy和Veronica Walker Vadillo的合作研究中,他们也提到一些西班牙人在南中国海的航行也使用亚洲本地的船只。总之,对造船技术和船货不同来源的深入分析研究,能够揭示出这些复杂文化融合的一些方面。

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全球化,不仅仅是世界范围内一地文化向其他地区的扩张,还包括由

(下转191页)

200 --

祝张忠培先生七十岁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 f.王巍:《汉代以前的丝绸之路—考古所见欧亚大陆早期文化交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月12日第4版。

⑧赵汝清:《从亚洲腹地到欧洲:丝绸西段历史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⑨(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第208页,中华书局,2004年。

⑩a.Hedin Sven Anders,Sidenvaigen,1936,中译本,斯文赫定:《丝绸之路》第224页,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

b.Luce Boulnois,la Route de le soie,Paris,Arthaud,1963,中译本,(法)布尔努瓦著、耿升译《丝绸之路》第31-57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

輥輯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组委会:《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輥輰訛陈炎:《略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研究》1982年3期;《丝绸之路的兴衰及其从陆路转向海路的原因》,《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輥輱訛陈高华、吴太、郭松义:《海上丝绸之路》“前言”,海洋出版社,1991年。

輥輲訛张国刚、吴莉苇:《中西文化交流史》,第55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輥輳訛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第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輥輴訛Lin Huixiang:A Neolithic Site in Wuping,Fukien.The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Congress of the Far Eastern Prehis-torians,1938,Singapore.《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考古学报》1958年第3期。

輥輵訛凌纯声:《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与亚洲地中海》,《海外杂志》1954年第3期,转引自《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联经图书,1979年。

輥輶訛苏秉琦:《略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

—在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学术讨论会上的一次发言提纲》,《文物》1978年第3期。

輥輷訛吴春明:《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与技术奠基》,待刊。

輦輮訛吴春明:《“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的土著生成与汉人传承论纲》,《复旦学报》2011年第1期。

(上接200页)

此带来的一系列重要结果,包括在较大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文化行为,许多具有不同来源的文化因素集中作用于一个地区,同样的行为或习俗在不同区域的变化,包括地区间相互依存与相互竞争在内的经济联系新方式等。我们知道,香料贸易是东南亚长途贸易网络发展的主要动因,而其他商品、尤其是贸易陶瓷的核心地位也在不断增长。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陶瓷贸易与全球化概念关系最密切,人们通过长距离航行从若干产地获取瓷器,导致遥远某地的瓷器产品具有重要的全球影响。就如刘淼、Kaoru Ueda 和其他一些学者在文中提到的,从中国到东南亚、日本及荷兰的陶瓷业的转移(每一次转移中某些陶瓷器的实用性及价值都得以传承),证明了从海洋贸易网络中发展而来的全球化的世界是如何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

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课题密切相关的再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是特定商品的价值。例如,Russell K. Skowronek明确讨论了满足需要与需求的途径、仿制某些特殊商品的尝试,这些因素都与商品价值产生的过程有关。他比照瓷器和马略尔卡“模仿品”来讨论上述因素,很容易使我们想起Sidney Mintz在研究

大西洋世界内蔗糖时提到的影响价值的不同变量,

其他消费品的研究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影响商品价值

的变量。此外,如Edward Von der Porten所讨论的,

瓷器在欧洲市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

品味,而商人只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通过评估不

同等级的瓷器所带来的利润差异来了解欧洲市场的

需求与价值。

上述这些文章都提出了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课题,我在这里只是提到这个学科迈向纵深发展的

一些表层课题。这本论文集的特别价值在于撰稿人

的多样性,因语言与研究方向的差异,以及所涵盖的

地理范围的广泛性可能带来的更大差异,使得不同

视野的学者坐在一起开展整合研究,这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情。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缺乏对日本或越南的

相关研究个案,这正说明今后在这一方面需要开展

更多的比较研究。正如古代沉船和贸易港市考古内

涵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本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将

对海洋考古的全球化课题做出重要贡献。

191

--

超星-尔雅-考古与人类-高蒙河-复旦大学

1.1 1 考古的范围必须限定与什么有关系 A、古生物 B、建筑 C、人 D、史前动物 我的答案:C 2 下列关于考古学家应具备的素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考古学科发展历史有基本了解 B、应是方法论专家 C、具有发掘和整理的技术 D、不用具备行政管理能力 我的答案:D 3 发掘品科学性强于传世品 我的答案:√ 4 考古就是挖墓 我的答案:× 5 考古文物的安保等级与文物挖掘的重要程度有关 我的答案:√ 1.2 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三大考古文物发现 A、甲骨文 B、十三陵 C、敦煌莫高窟 D、汉晋简牍 我的答案:B 2 三大文物的发现填补了文献记载缺失的不足 我的答案:√ 1.3 1 人们在获取文物后要经过几个步骤,下列哪个不是?() A、断代 B、辨伪 C、定级

我的答案:A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区别学科的标准 A、研究方法 B、研究对象 C、研究意义 D、研究目的 我的答案:C 3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全部找回 我的答案:× 4 考古学是通过科学发掘手段获取研究资料的一门学科 我的答案:√ 1.4 1 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 A、房子 B、道路 C、运河 D、手镯 我的答案:D 2 下列不是考古学的功能的是 A、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B、了解人与人的关系 C、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D、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的答案:C 3 历史时期与史前时期以有无文字来区分 我的答案:√ 4 考古的发现的神圣目标不是珍贵的古代信息而是精美的器物我的答案:× 1.5 1 传统的考古学研究对象下限是什么 A、宋 B、元 C、明

我的答案:C 2 下列不属于遗物的是 A、生产工具 B、建筑物 C、生活用品 D、礼仪用具 我的答案:B 3 下列关于考古的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底下 B、在土地下 C、暴露在空气中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 考古学学科的核心结构不包括 A、史前考古学 B、田野考古学 C、露天考古学 D、历史考古学 我的答案:C 5 三代考古学属于史前考古学 我的答案:× 6 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是看打制石器还是磨制石器 我的答案:√ 1.6 1 根据获取遗存的方法,考古学的学科结构和分支可以划分三类,下列哪个不是。 A、田野考古学 B、水下考古学 C、航空考古学 D、海洋考古学 我的答案:D 2 考古学的学科结构和分支,根据获取信息的方法可以划分为实验考古学、科技考古学、民族考古学和航空考古学 我的答案:× 1.7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别

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别 一,中西方启蒙教育的认知方式不同 东西方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结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不同,反映在思维,认识方式和风格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民族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民族思维方式则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中西方不同的认识方式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理论思维和科学文化沿着不同的路向发展. 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 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关心世界本源,主客体关系,事物如何发展变化等.虽然他们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贯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人们的这种直接观察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抽象思辩是西方思维的特征.而作为东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各种范畴是靠向内思维得到的,是将各种经验现象酝酿体会,豁然贯通而提出的概念的.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西方向外思维逻辑演绎所得到的不同,理解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如对中医医理和气功的理解,又如对一幅书法作品,一幅国画的欣赏,只能向内领会,才能领略作者的神韵的起伏. 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 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居优,东方文化结构则以整体综合见长.如:在姓氏排列中,中国姓氏先是宗姓,辈份,其次才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整体.西方国家则先是自己的名字,再是父名,然后才是族姓,突出的是自己.又如:在时间,地址的书写表达顺序上,中国人习惯以年,月,日从大到小依次为序,地址则是按省,市,县到门牌号码排序,突出的是从整体到个别的析出关系,西方人则与中国人的顺序表达恰好相反,突出的是个别到整体的合成关系.可见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意识结构中,从整体出发的综合观占

尔雅通识课考古与人类答案

什么是考古学(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考古的范围必须限定与什么有关系 A、古生物 B、建筑 C、人 D、史前动物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下列关于考古学家应具备的素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考古学科发展历史有基本了解 B、应是方法论专家 C、具有发掘和整理的技术 D、不用具备行政管理能力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发掘品科学性强于传世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考古就是挖墓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考古文物的安保等级与文物挖掘的重要程度有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什么是考古学(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三大考古文物发现 A、甲骨文 B、十三陵 C、敦煌莫高窟 D、汉晋简牍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 2 三大文物的发现填补了文献记载缺失的不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什么是考古学(三)已完成成绩:75.0分 1 人们在获取文物后要经过几个步骤,下列哪个不是?() A、断代 B、辨伪 C、定级 D、修复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区别学科的标准 A、研究方法 B、研究对象 C、研究意义 D、研究目的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3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全部找回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考古学是通过科学发掘手段获取研究资料的一门学科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什么是考古学(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 A、房子 B、道路 C、运河 D、手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下列不是考古学的功能的是 A、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B、了解人与人的关系 C、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D、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历史时期与史前时期以有无文字来区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考古的发现的神圣目标不是珍贵的古代信息而是精美的器物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什么是考古学(五)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传统的考古学研究对象下限是什么 A、宋 B、元 C、明 D、清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16.7分 2 下列不属于遗物的是 A、生产工具 B、建筑物 C、生活用品 D、礼仪用具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16.7分 3 下列关于考古的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底下 B、在土地下 C、暴露在空气中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16.7分 4 考古学学科的核心结构不包括 A、史前考古学 B、田野考古学 C、露天考古学 D、历史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年表

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 1898~1899 年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引起金石学家注意。这是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俄国学士院派遣D.A.克列缅茨率领的探险队到新疆吐鲁番进行考古发掘,开帝国主义国家派人来中国盗掘并窃取文物的先例。1900 年敦煌石窟发现储存大量古代写本文书和其他文物的“藏经洞”。 1900~1901 年中国学者章太炎、梁启超等在自己的著作中,论及远古时代考古资料对历史研究的意义,介绍西方考古学家进行史前时期研究的情况;·英属印度政府派遣A.斯坦因率领的考察队,首次潜入中国西北地区活动,主要在新疆发掘尼雅遗址和丹丹乌里克遗址;·斯文赫定率领的瑞典考察队,在新疆罗布淖尔附近发现并发掘古楼兰遗址。 1902~1903 年德国考察队由A.格林韦德尔率领,第一次到新疆活动,在吐鲁番和库车调查发掘;·日本伊东忠太在华北地区进行古代建筑及云冈石窟的调查;·日本大谷考察队开始在新疆活动,这次主要调查克孜尔石窟和库木吐喇石窟,窃取了一部分壁画。 1903 年刘鹗编纂的第一部甲骨著录书《铁云藏龟》出版,孙诒让据以作《契文举例》,甲骨学的研究自此发端。 1904~1905 年德国考察队由 A.von 勒科克率领,第二次来新疆活动,在吐鲁番和哈密调查发掘。 1905 年日本鸟居龙藏,在被日军占领的旅大地区作过初步考古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整个辽东半岛以至东北的大部分地区活动,并进行发掘(延续到1909 年);·德国探险队由格林韦德尔和勒科克率领,第三次来新疆调查发掘,在库车、焉耆、吐鲁番、哈密等地活动,直至1907 年。三次窃取的文物,最重要的是克孜尔石窟和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大量壁画。 1906~1909 年斯坦因第二次来中国,继续在新疆发掘尼雅、丹丹乌里克遗址。后又发掘楼兰遗址、米兰遗址,以及敦煌附近出土简牍的汉代烽燧遗址,从敦煌石窟骗取大量写本文书和其他文物;法国中亚考察委员会派遣伯希和来西北活动,起初在新疆发掘巴楚和库车附近的遗址,并调查克孜尔、库木吐喇石窟,1908 年到达敦煌,骗取了写本文书中的精品约5000件;·日本大谷考察队派遣桔瑞超等来西北活动,开始在天山南北和吐鲁番调查,1909 年由楼兰遗址窃取李柏文书;·俄国П.К.科兹洛夫率领的考察队在内蒙古西部调查并发掘西夏到元代的黑城遗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关野贞于1906~1907 年调查河南巩县和洛阳龙门的石窟,陕西的汉唐陵墓,以及山东的汉画像石;·法国学者E.┵.沙畹于1907 年调查陕西的汉唐陵墓、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四川汉阙、山东碑刻,以及通沟高句丽墓群。 1910~1912 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滨田耕作在旅顺刁家屯等地进行汉墓的调查发掘;·桔瑞超于1910 年发掘楼兰遗址和阿斯塔那墓地。1912 年从敦煌石窟骗取一批写本文书。 1912 年法国传教士闵宣化调查内蒙古东部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遗址。 1913 年罗振玉将所藏甲骨文汇编为《殷虚书契》出版。后又出版《殷虚书契菁华》(1914)、《殷虚书契后编》(1916)及《殷虚书契续编》(1933)。殷墟正式发掘前出土的甲骨资料,以此四书收录最多。 1913~1915 年斯坦因第三次来西北活动,除继续在新疆考察外,主要调查发掘了敦煌、酒泉和额济纳河流域的汉代烽燧遗址,西夏至元的黑城遗址,吉木萨尔的唐北庭都护府城址,以及吐鲁番的高昌古城和阿斯塔那墓地,再次窃取大批文物。 1914 年从此年起,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创办的天津北疆博物院,在黄河流域及白河沿岸开展古生物学和石器时代考古的调查工作;法国V.色伽兰等人调查陕西的秦汉陵墓、四川的汉代崖墓、石阙及广元千佛崖石窟。 1914~1915 年俄国人 C.Ф.奥尔登堡率领的考察队在敦煌进行测绘,并劫去第263 窟的壁画和一批写本文物。1917 年王国维发表《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及《殷周制度论》,对甲骨学研究有较大的推进。1918 年关野贞到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广泛进行古代建筑、陵墓和佛教艺术方面的调查。1919 年桑志华在林西、赤峰一带发现若干新石器时代遗址。 1920 年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县北面的晚更新世黄土堆积中发现 3 件人工打制的石制品,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发现旧石器。 1921 年中国北洋政府聘任的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约请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共同在北京周口店考察,发现龙骨山遗址,发掘出第一颗北京人牙齿化石;安特生发现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以彩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并与师丹斯基、袁复礼共同进行首次发掘,由此提出“仰韶文化”的命名。同年,又发掘辽宁锦西县沙锅屯遗址;北京历史博物馆在河北巨鹿县发掘宋代故城遗址。 1922 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设立考古学研究室,马衡任研究室主任兼导师;·日本常盘大定调查河北邯郸附近的南北响堂寺石窟。

考古学专业学生实习报告总结

考古学专业学生实习报告总结 老师常说,考古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看来这不仅体现在它的不可逆性,还体现在,渺小的我们有限的力量,终究难以琢磨透彻千百年前古人的心思。12 月中旬之后,田野工作基本结束,大家都纷纷转入了室内。但忙碌的老师们依旧穿梭于田野和室内之间,带着技工师傅们一起坚持不懈地对遗迹性质进行着判断。有时回田野中再度确认遗迹现象时,看到老师们坐在地里,看着眼前连成片的探方,商讨着它们的性质时,我突然间感到了考古人的孤勇。那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只为了探寻清楚历史的真相。这是多么充满热忱的赤子之心。 周原是我考古实习的第一个工地,在此之前作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我,接触的文物大多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中,静静的立在聚光灯下,依靠花样繁多的辅助展品,试图向世人诉说自己背后的故事。而这次工地的实习,让我在它们被使用过,生活过的地方,在时间和泥土下,感受了他们最初的面貌。印象最深的是在F2 的灶中清理出那件鬲的时候,周围的泥土仿佛在清理出它的那一刻有了生命,两三千年前有一户人家,在灶台边忙忙碌碌,它躺在那里,仿

佛沉睡了千年,等待我们将它唤醒。 在周原发掘数月,也不免开始有了思古之幽情,看到破碎的瓦片、扰动的夯土不仅也感叹古人何曾想过他们的万千宫室都作了土,或许他们还在幻想着王权富贵子子孙孙永所用,可是经历了千年的变迁,繁华的都城变成了寂静的村庄,一切都是尘归尘、土归土。某些西周贵族尚且经不住岁月洗礼,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我们普通人恐怕更是如此。若干年后我们也一样消失于这个世上,不过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有限地生命中给世界留下一点亮色,也不辜负我们来着世界一遭。看着这一千八百多页的报告,本来暗暗发誓一定要写出来千言万语的后记,一定要记录实习的点点滴滴,一定要吐槽工地的酸甜苦辣,一定要抱怨修改报告工程浩大,但却一直删删改改,数次清零,不知道从何说起。所有周原实习的辛苦似乎一扫而光,只留下美好静静回忆。说实话,在此时我内心没有波澜壮阔,因为我觉得周原的生活非常使人静心,值得花更多地时间去思考和回味。 在周原,我们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耕耘来翻阅这本无字地书,同时也将自己谱写进70多年周原考古的书册之中。穿梭其间的不是一个虚拟的自我代入的幻影,而是真实的站立着的实体。我们在周原的里散发出的主人翁意识

西方人和东方人的不同点

西方人和东方人的不同点 西方人和东亚人的思维方式确实不同。 西方人倾向于注重分析,更加注意某一场景的关键或焦点所在——例如他们会更加留意《蒙娜丽莎》画中的女人,而非她后面的岩石和天空。 尼斯伯特说,与此相反,东亚人则倾向于看整个画像,在对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作出结论或判断时,依赖于背景信息。 西方人所受的教育是要他们注意对自己重要的物体,要有他们能够追随的目标,”他说,“东亚人则更可能对社会领域给予注。 Chinese and Americans literally view the world differently. Westerners tend to be analytical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key,or focal,obiects in a scene ——for example,concentrating on the woman in the“Mona Lisa”,as opposed to the rocks and sky behind her. East Asians,by contrast,tend to look at the whole picture and rely on contextual information when making decisions and judgments about what they see Westerners are taught to pay attention to objects that are important to them,to have goals that they Can follow,”he said.“East Asians are more like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field. Chinese people think highl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while American people think much of their independence. Let’s take time, money, and relationship into consideration. For Chinese people, it can be relationship first, money second, and time third. However, American people may put time first, money second, and relationship third. So if you want to ask a American out, just think you are going to take their time off, and you should think highly of it. And for American heroes, they are known to use independence to better society, for example, M.L.K.J. But for Chinese heroes, they are thought to have a strong tie to other people, such as Zhu Geliang, Zheng Chenggong, and so on. Second, Chinese are consensus, and Americans are strategically. If two neighbors quarrel because of something serious, Chinese tend to drop a bit benefit to get a place where both people are happy. However, if this happens in American, they will warn the person who does wrong. If not listening, they will threaten to call the police or saying “I’ll see you in the court”. That is different from Chinese people. These differences have both benefit and badness. Third, China is country that is made up of one majority. Chinese majority come from China. However, as to America, people come from the entire world. And the majority is not from America itself. It is a country that consist different nations. Those nations come into America and become the same aft er a long time. This can be called “Tea-pot effect”. Because of this culture difference,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 on nations. Of course, there are many other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s and Chinese. Hope both our two countries can be improved although we have much in difference. Divorce was once a dreaded fate for women in China, which is inconceivable in Americans’ opinions. Now, many younger urban women view it almost as a civil right, which helped drive up

浅议水下考古

浅议水下考古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考古学中的水下考古,它是不同于陆地考古的另一分支。如今海洋权益的争夺备受关注,海下考古也会在这个大背景下蓬勃发展。文中涉及水下考古的人文历史、发展过程、考古实例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水下考古,南海一号,考古学,考古价值,沉船。 众所周知,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实物,是人类生活的遗存。这些遗物,遍布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地方。通常映入我们的眼帘的,是陆地上的考古发掘工作。看着考古学家辛勤工作在工地,细心挖掘每一个土方,未免对他们的工作心生敬仰。最近,国家发生着两个重大新闻,一是神州九号飞天成功,其次是蛟龙号潜水器在南海下潜到7000米的新深度。人们的视线被天上地下来回带动。不禁使我思考,对于断断续续映入我们生活的水下考古,其前世今生是如何发展,又取得了如何的成绩? 我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说: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陆地上的考古学发展得有声有色,而这么长的海岸线和如此大的领海,其间,必然暗藏着巨大地可待开发的考古资源。因为西部面临喜马拉雅山脉的天然阻隔,历史上与外界交流最为有名的便是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海路。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 海路中的郑和下西洋只是与外国海上交流的一个特例,历史上还有无数次这样大大小小的来往交流,所以,沉船是不可避免的,船上的瓷器、陶器、玉石等等,也随之沉眠千年于海底。 一、发展历程 西方成熟发展的海洋考古技术传入我国的80年代中期以前,在沿海地区淤积成陆的古海湾、古河道以及沿海地中发现了一批古代沉船遗存,成为环中国海洋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重要基础。这些工作有,1956年,山东梁山县宋金河故道发现一艘明代兵船;同年,考古工作者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验笔记整理)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研笔记整理) 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 第二章——秦始皇陵 第三章——秦代官吏与平民墓葬 第四章——秦各项统一措施 第五章——汉代都城 第六章——秦汉地方城邑与长城 第七章——汉代帝陵与王侯大墓 第八章——汉代官吏与平民墓 第九章——秦汉时期农业 第十章——秦汉时期工商业 第十一章——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和铭刻 第十二章——秦汉时期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第十三章——秦汉时期的中外交流及同周边地区的联系

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 秦都城遗址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约15km的窑店一带,南临渭河水,北依咸阳塬。秦孝公十三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秦惠文王时期,对咸阳城宫室进行了扩建,后直至秦统一全国前,秦咸阳城从渭河北岸向渭河以南发展,最终形成了秦都咸阳的渭北咸阳城与“渭南”宫室苑囿的格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秦都咸阳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工作已开展40多年,已发现战国时代中晚期秦代大量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居址和墓地,以咸阳塬上今聂家沟至姬家沟之间的遗址最为密集,宫殿建筑遗址群周围大显墙垣遗存,推断这里应为秦咸阳宫殿遗址,以宫殿建筑遗址群为中心,在其西部发现有制陶、冶铸等官府手工业遗址,东部可能为“兰池”及“兰池宫”遗址所在地,西南部大量手工业作坊遗址,秦咸阳城遗址西部发现发掘了大批秦墓,西北部和远郊东南部分布有帝陵区。 宫城城址内发现有西北区、中区和东北区共7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属战国中晚期至秦代,位于亲都咸阳遗址中部地势较高的咸阳塬上。秦咸阳宫发掘的一、二、三号三处大型建筑遗址中,出土遗物主要包括砖、瓦、瓦当、丝绸等。 “渭南”有秦国的南宫(甘泉宫)、章台、诸庙、阿房宫、上林苑等建筑,其建设始于战国晚。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发现说明,秦咸阳城的宫殿区安排在都城的高亢之地,宫城宫殿区居东西居中位置,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邻近渭水;秦都咸阳置南宫、北宫是就其方位而言,南、北宫建筑功能不同,秦北宫当为秦咸阳城之王宫或皇宫,亦秦咸阳宫,为都城之宫城,大朝正殿所在,一直作为秦咸阳城的政治中枢,渭南甘泉宫即为南宫,秦王政上台后,甘泉宫取代了作为外交活动场所的章台,并安排太后居住,使之成为太后之宫,因此甘泉宫与咸阳宫才有南、北宫之称,异于西汉长安城的两宫制,秦代都城“两宫制”是初期中央集权封建帝国都城的布局特点之一。秦咸阳城中,秦统治者一改过去宗庙与宫殿“平起平坐”的局面,大朝正殿居于宫室区的中心地位,宗庙居次要地位,且离开了宫城或宫殿区,被安排在渭南地区,充分反映了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的国家政治特点。 渤海湾西岸秦行宫遗址 辽宁绥中行宫遗址——宫城平面呈曲尺形,东南部建筑密集,北部和西部较为稀疏。 河北秦皇岛秦行宫遗址——金山嘴秦代建筑群遗址、山海关区石河口遗址。 渤海湾西岸秦代建筑遗址与秦汉碣石宫——姜女石建筑群、石河口建筑群、金山嘴建筑群。 秦直道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于始皇25年令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兴建,南起云阳,北至九原,全长“千八百里”,是连接中原与北方草原地区唯一的一条交通纽带,也是支援北方长城沿线地带军事防务的运输线,与长城共同构成秦朝北疆的防御体系。据近年来陕西、内蒙两省的考古调查结果,秦直道除部分地段有小的弯曲处,其他地段基本上是南北直线走向。在秦直道途经路线,目前已发现许多秦汉城址,其中包括南部起点林光宫遗址、北部终点九原郡址以及位于中部的成梁古城等,沿线还出土了大量遗物。考古调查表明,秦直道的施工很好地利用了地形特点,因形就势,不同地段使用不同修筑方面,南段大多利用子午岭的山脊稍加平整而成。秦直道及沿线古城遗迹,对于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特别是交通通信史和民族关系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东方的归纳和西方的推演

东方的归纳和西方的推演 上周专栏的留言里,有网友说:老农你“似乎很强调作文和逻辑的关系,但俺认为‘三苏’的论政文也很好(当然他们可能更偏重于情而非理),他们逻辑性应不如今人,因为他们没学过数学啊。” 文章好不好,评论起来可以相当主观。阿毛毛爱读史,他曾在《新唐书?马周传》页边批注道:“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当然,纸上空谈也可以文字很优美,逻辑很严密。其实,跟宋人谈逻辑,没什么大意思,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使用推演法。你要开始用这法子了,咱们才可以讨论你的推演步骤是否符合逻辑。 Lajizjb 网友曾经给出杨振宁先生一个演讲的链接。若干年前,杨先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化高峰论坛”上,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杨先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而归纳法的来源就是《易经》。西方有推演法,典范就是欧几里德几何系统——杨老誉之为“人类历史上一个大贡献,第一次把推演法规律化,其影响不可以道里计”。 《易经》是否有这么大的负面影响,老农不敢肯定。不过,传统文化确实没有推演法,这个老农很同意。本文就是举例对比一下,看看两边的差异。 一位作者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谈大道理的文章看得最明显。下面试看苏轼的讲大道理但又简短浅白的《日喻说》。苏教版高二语文教材里有这篇文章,算选修。如果个别词句理解有困难,这里有两篇赏析,或许有帮助。一篇选自紊革前出版的《阅读和欣赏》(北京出版社1960年版);另一篇选自紊革后出版的《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大家可以看看,三十五年之间,咱们的语文教学有多少改变。 日喻 作者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苏轼这篇文章很有名,文字确实流畅简洁,值得背诵。不过,从现在的观点看,首先是政治不正确。第一段根本就是欺负盲人的胡编乱造。就算生而眇者,肯定也知道太阳出来明亮暖和,太阳落山黑暗阴冷。老农从来没听说过,盲人睡觉需要人提醒。他们肯定对太阳有某种感觉,绝不会单是听到钟声就以为是太阳,他们绝不像苏轼编造的那样愚蠢。编寓言可

尔雅通识课考古与人类答案教案资料

尔雅通识课考古与人 类答案

什么是考古学(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考古的范围必须限定与什么有关系 A、古生物 B、建筑 C、人 D、史前动物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下列关于考古学家应具备的素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考古学科发展历史有基本了解 B、应是方法论专家 C、具有发掘和整理的技术 D、不用具备行政管理能力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发掘品科学性强于传世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考古就是挖墓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考古文物的安保等级与文物挖掘的重要程度有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什么是考古学(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三大考古文物发现 A、甲骨文 B、十三陵 C、敦煌莫高窟 D、汉晋简牍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 2 三大文物的发现填补了文献记载缺失的不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什么是考古学(三)已完成成绩:75.0分 1 人们在获取文物后要经过几个步骤,下列哪个不是?() A、断代

C、定级 D、修复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区别学科的标准 A、研究方法 B、研究对象 C、研究意义 D、研究目的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3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全部找回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考古学是通过科学发掘手段获取研究资料的一门学科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什么是考古学(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 A、房子 B、道路 C、运河 D、手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下列不是考古学的功能的是 A、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B、了解人与人的关系 C、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D、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历史时期与史前时期以有无文字来区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考古的发现的神圣目标不是珍贵的古代信息而是精美的器物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什么是考古学(五)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传统的考古学研究对象下限是什么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 中国很早就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产生于1000年前的北宋,到清代更为发达,形成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下面由为你整理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 1928年10月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进行调查试掘,准备大规模地展开工作。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1929年,李济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近代考古学知识和发掘经验的学者,被聘任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同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及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分别成立。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从事考古研究的学术机构。 新生代研究室的周口店发掘 1929年在裴文中的主持下,发现第一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随后,发现大批石制品和人类用火痕迹,使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得到确认。1933年由裴文中和贾兰坡发掘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殷墟等项发掘 1928~1937年间进行了15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开始发掘小屯遗址的时候,发掘水平不高,主要目标是有字甲骨,还缺乏分辨复杂遗迹的能力。1930年,在国外专攻考古学专业的梁思永学成归来,不久参与山东历城县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辨识

了仰韶文化以外的又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后被命名为龙山文化。梁思永后又进行安阳后冈遗址的发掘,从地层上解决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相对年代问题。他还参加小屯遗址的发掘,在发掘方法上有明显的改进。 从此,殷墟发掘走上科学的轨道,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在小屯村一带,先后发现5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获得22000多片有字甲骨和其他珍贵文物;又在侯家庄商王陵区发掘10座规模特大的商代大墓以及上千座“人牲”祭祀坑,从而为中国考古学和中国上古史的研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科学资料。与此同时,又发掘浚县辛村西周卫国墓地、汲县山彪镇和辉县琉璃阁的战国时期魏国墓葬,以及日照两城镇、永城造律台等地的龙山文化遗址。 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广泛采用 国际上从50年代初期开始应用放射性碳素断代的方法,被视为史前考古学中一场划时代的革命。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8年后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65年底建成中国第一个放射性碳素断代实验室,1972年开始公布年代数据。后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等单位,也相继建立这种实验室。各实验室已公布考古年代数据10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史前时期。放射性碳素断代已成为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必要手段。这为建立各种文化类型的年代序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科学根据。在探寻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进行夏文化的探索和先商、先周文化的研究方面,放射性碳素断代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他几种断代方法,例如热释光断代、古地磁断代、钾-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汉唐考古方向朱岩石老师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汉唐考古方向朱岩石老师考博真题导师 分数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204考古系(5)060100 考古学 (5) 03汉唐考古朱岩石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1004德语、1005法语选一 ②2075中国考古学通论 ③3142汉唐考古 二、导师介绍 朱岩石,考古系硕士生导师,1962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邺城考古队队长。兼任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汉唐考古学、东亚历史考古学。主要代表作:《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3年。《东魏北齐邺南城内城之研究》、《汉唐之间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文物出版社2003年10月。《邺城遗址赵彭城东魏北齐佛寺遗迹发掘与研究》,《历史与文化特集-东亚地区六至七世纪佛寺塔基考古学研究论集》(日文),日本东北学院大学,2006年3月。《论邺城皇家园林的功能及其意义》(日文),发表于《国学院大学大学院纪要》1997年第29辑等。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三、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

水中环境与考古潜水

我对水中环境与考古潜水的认识 海洋考古学是调查、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从事海洋活动之文化遗存的考古学分支科学,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水下考古除发掘水下的古代遗址、打捞沉船和水下文物外,还研究古代造船术、航海术、海上交通和贸易等。水下考古学又是一门边缘学科,需要诸多相关学科的技术支持,如海洋勘探技术、潜水工程技术等。 自19世纪中叶近代考古学发生以后,随着瑞士湖上居址的确认,并进行了水下古代遗迹的科学调查和发掘,标志着水下考古学的确立。潜入水下进行调查和发掘工作,成为考古学家的一个梦想。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帮浦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也就是头盔式潜水。1924年开始使用玻璃做潜水镜,并利用帮浦从水面上吸取空气的“面罩式潜水器”。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一种特殊军事用的“空气罩潜水器”,采用的是密闭循环式,并有空气瓶的装置。到了1943年法国海军发明了开放式“空气潜水器”,它可以根据潜水深度和潜水者的要求,把储气瓶内的高压空气经自动供气装置进行调节后供潜水者呼吸,这类装置也是目前潜水的最佳装置。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乔治·巴斯应邀对土耳其格里多亚角海域的公元7世纪拜占庭时期沉船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由此开始了第一次的考古学家将考古方法应用于水下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开创性地在水下实践了考古学方法,是水下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随着海洋考古的发展,潜水这种运动形式,也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潜水分为浮潜(潜水者能屏息的时间里潜泳或利用呼吸管浮于水面潜泳)和深潜(潜水者背负氧气筒,藉筒内氧气呼吸,长时间潜水的方法)。 潜水员下水时穿戴和佩挂的全部装具,有重装式和轻装式两种。重装式有头盔、输气管、通信电缆、电话、潜水衣、压铅和铅底潜水鞋等;轻装式有面罩、输气管、通信电缆、电话、应急气瓶、潜水衣、腰铅、靴和脚蹼等。使用重装潜水装具在水中工作时必须脚踏水底或实物,或手抓缆索,不能悬浮工作,并且放漂(即在水底因潜水服中气体过多,失去控制而突然急速上升)的危险性大,所以重装潜水装具已逐渐被轻装式取代。自携式潜水装具主要是指以自携式供气调节器作为呼吸装置,配用湿式或干式潜水保暖服作为防护服装的潜水装置。它的特点是:重量轻,携带方便;排水量小,需压重物轻;浮力近于中性,水下活动灵活,受体位变化影响小;可着脚蹼在水下潜泳。 面镜、呼吸管、脚蹼被称为潜水时的三宝。在水里看清事物,必需在眼睛的前方有一空气介质,面镜就有这样的功能。呼吸管则可满足你既可轻松地浮在水面又能呼吸观察水下的景物。脚蹼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人在水中保持稳定,双手能从事其他工作。在水肺潜水装具中,气瓶用于储存大量空气。呼吸调节器的设计是根据周围环境的压力面调节出该深度所需的空气浓度。调节器包括两级减压装置,第一级连接气瓶头,先将瓶内的高压空气做第一次减压,经过中压软管输送到第二级减压部分,减到适合潜水者吸入的压力吸入体内。浮力调节系统是潜水技巧的重要环节。在潜水时,学习在水面和水底控制浮力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在水面休息时,正浮力能节省体力,而在水底时,大部分时间需要维持在中性浮力才能使你轻松自由地在水中遨游,保持良好的能见度。潜水员可以通过配重、浮力调整装置和呼吸的深浅来调整浮力的大小。 潜水运动有特殊的要求:在潜水过程中要有潜伴陪同,并且潜水前需制定考古潜水计划,对潜水工作在人员、深度、时间、潜水间隔、减压站停留时间等方面的安全而有效的安排。潜水减压表是制定潜水计划的根本依据。潜水减压方案是潜水员完成水下作业任务后上升减压的依据,它直接关系着潜水员的安全与潜水作业效率,因而各国都根据本国潜水员的身体条件以及所处海域、海况特点,制订出各自的潜水减压表,而且每隔数年修订颁布一次。常规空气潜水深度一般限于60m以浅。根据潜水员上升减压时减压方法的不同,分水下阶段减

中国考古学考点归纳

中国考古学考点归纳与总结 ——Collected by QQ 考古学导论 名词解释 【分支学科】金石学、古器物学、考古学、新考古学、后进程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女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功能考古学、 实验考古学 【物质资料】遗物、遗址、遗存、遗痕、灰坑、窖藏 【相关著作】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水经注、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田野考古学】洛阳铲、探方、探沟、隔梁、关键柱、磁方位角、罗盘、水平方格法、大面积揭露法、浮选法 【考古三大杂志】 【考古学年代】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地层学原理、类型学原理、标准型器、旋回地层学、地质年代学、气候年代学、三大气候信息库、年轮法、放射性时钟、C14、 AMS、达曼表 【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间理论 【环境考古学】三大气候系统、六大环境系统、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孢粉分析学、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 【技术与经济】失蜡法、合金、Polanyi模式 论述 1·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关系(北大赵辉写的论文) 2·中国考古学史 旧石器时代考古 名词解释 【人类化石】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腊玛古猿、禄丰古猿、巨猿、爪哇人、元谋人、郧县人、建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人、南京人、和县人、马坝 人、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 【文化遗址】周口店、萨拉乌苏、西侯度文化、丁村、观音洞、水洞沟、硝灰洞、泾渭文化、匼河文化、寺裕文化、百色盆地、富林文化、富源大河遗址 【工具类】 《石器》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砾石石器、石叶、细石器、小石器、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石球、盘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球状器、雕刻器、手斧

武汉大学选修课 科技考古 结课论文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方面的应用简介 一、现状概述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长期的历史发展使我国形成了大量的文物,这些是我国宝贵的文物资源,而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大量的文物也意味着文物保护的海量工作与巨大的挑战。在早期,仅仅依靠简单的手工设备如度量尺等,考古工作者每次进行相关测绘都十分困难,往往耗时耗力而且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测绘领域中遥感与3D建模技术的不断进步,考古工作者逐渐引进相关成熟技术,才使得考古勘探建模过程变得更加高速、准确,分辨更加清晰,呈现形式更加形象多样。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更是近年来应用在考古方面的最为成熟、便捷的技术之一。 1.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原理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之所以能够实现考古与文物的勘探与检测,最重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脉冲测距与相位测距两大原理。前者主要是依据激光脉冲的传播时间来进行检测点的三维坐标信息。后者的相位测距主要是通过发射一段连续性的激光,借助反射回激光与激光之间的距离数据进行被检测点的距离值估算。正是基于这两大基本原理,扫描仪进行被测物体的信息采集与抽烟,进而获取到每一个采样点的空间坐标点集合。这就是所谓的“点云”。利用专业的数据对这个“点云”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快速生成三维数据模型。[1] 如上所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最大的优点便是可以自动而且快速地建立被测对象的数字模型,而在考古工作中,经常会有测绘某一个古建筑或者文物(如:雕像)甚至是某一考古发掘现场的任务,这个时候采用传统测绘手段无疑是耗时耗力的,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很好的提高考古工作的工作效率并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下面将以图片的形式简单展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三组图片展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古建筑测绘、遗迹测绘三个方面的应用实例,分别为昆明筇竹寺雕塑扫描建模、中山开平碉楼存档、湖北某地一座战国古墓现场测绘。 图1: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