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

复习资料

云南初中信息技术中考复习资料

一、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基础、文字处理、数据处理、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多媒体作品制作、多媒体素材加工、算法与程序设计初步

二、中考知识点整理:

考点一: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信息的含义、基本特征

(1)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无处不在,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感知到的等都是获得的信息。

(2)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的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的相对性、真伪性。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信息技术:(Informatica Technology,简称IT),我们把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发布相关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发展。

①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②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③第三次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④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⑤第五次是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手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手机的普及与应用属于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考题示例)(3)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3、信息编码:二进制及字符编码。

(1)信息的数字化: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数据,而且只能处理两个数字:0和1。因此要让计算机处理信息,就必须把信息转成可以度量的二进制数据。把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息,就是信息的数字化。

(2)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数字,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中的硬件和软件:

①硬件:是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设备。

②软件:软件是在硬件系统上运行的各类程序和数据的总称。

(2)计算机中的硬件:主机和外设(运算器、控制器、输入

设备、数出设备、存储器)

(3)计算机中的软件: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4)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硬件系统 和 软件系统 组成,我们把“看得见,摸得到”的实实在在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 硬件 ,计算机的 软件 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文档等。不管计算机的功能如何强大,计算机结构都是基于冯·诺依曼结构设计的。冯·诺依曼提出计算机

(1)中央处理器简称 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时钟频率 ,单位是 Hz 。

(2)存储器分为 外存储器 和 内存储器 。 内存储器 简称内存,分为只读存储器(ROM )和随机存储器(RAM )。通常说的“内存”指的是随机存储器,其存储的数据在断电以后会消失。

(3) 外存储器 简称外存,有 硬盘 、 光盘 、U 盘等。

(4)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存储容量 ,基本单位为字节(Byte ),最小的单位为bit 。常用的存储容量单位有:字节(B )、千字节(KB )、兆字节(MB )、吉字节(GB )、太字节(TB )。

①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bit < B < KB < MB < GB < TB 。

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TB=1024GB 1GB=1024MB 1MB=1024KB 1KB=1024B

5、通常把计算机软件分为 系统软件 和 应用软件 两大类。

(1)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有: Windows 、Mac OSX 、Linux 等 。

(2)常见的手机操作系统有: 安卓、IOS 。

(3)常见的应用软件有: 游戏软件、Word 、Excel 、WPS 、音视频播放软件等 。

(三)管理计算机

1、计算机的设置:

(1)计算机桌面:

①查看桌面图标:查看大图标、小图标、中等图标、自动排列图标等。

②设置桌面背景及屏幕分辨率、屏幕保护等。

③查看文件及文件夹的图标:列表、详细、平铺、大图标、中图标、小图标等。

(2)任务栏功能区:修改系统日期和时间、调整扬声器音量、调整输入法等。

(3)系统和文件属性、控制面板:查看电脑配置、文件属性,设置鼠标、安装及卸载应用软件。

(4)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①查看文件图标:查看列表、详细、平铺、大图标、小图标、中等图标等。

②文件、文件夹的命名、新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分类和管理等操作。

③选定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按住Ctrl 键,用鼠标单击欲选的文件或文件夹;

④选定多个连续文件或文件夹:先单击欲选的连续文件或文件夹中的一个,按住Shift 键,再计算

机的硬件组成

考点二: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一)网络基础

1、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是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功能独立的网络终端,通过网络设备(如网卡、网线、交换机、路由器)等互相连接起来,在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网络通

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信息传递

和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与计算机通

过网络交换信息,需要有一种共同“语言”,我们把这种语言称作网络通信协议。不同的网络有不同的网络协议,目前很多网络都采用TCP/IP协议作为默认网络通信协议。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计算。

(3)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分类,按照地域范围来分,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4)组建简单的局域网:

(5)IP地址和域名:

①IP地址:在使用TCP/IP协议中,要与对方计算机通信,要知道对方的地址,称为IP地址。IP地址是用来区分网络中每一台网络终端的。

②在同一个网络中,每一个IP地址只允许对应一台网络终端;如果两台计算机IP地址完全相同,那么这两台计算机就会出现IP地址冲突,都不能正常使用网络。

③标准C类地址子网掩码都是255.255.255.0。

④计算机网络连通测试使用的是Ping命令。

⑤域名:访问同一个网站可以使用网站的IP地址,也可以使用网站域名(网址)。

⑦ping命令:如果知道一个网站的域名,可以使用ping命令来获取该网站的IP地址。有些大网站设置了防火墙,ping不通。但ping不通的网站依然会显示出该网站的IP地址。还有些大网站有多个服务器,每次使用ping命令,获得的IP地址可能会有所不同。

2、因特网:

(1)常用的因特网服务:浏览网页、电子邮件、文件传输(FTP)、搜索引擎、网络购物、博客、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

(2)接入因特网:

(3)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类:

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

(4)有线接入因特网时:用电话线、有线电视

等接入因特网需要用到调制解调器,俗称“猫”;

用光纤接入时需要用到“光猫”。

(5)无线接入因特网时:一类通过局域网接入,

如WiFi;另一类通过无线电话运营商的移动通信

网接入,如2G、3G、4G、5G等。

(6)接入因特网需要的硬件设备有:网卡、双绞线、光纤或电话线、无线路由器、移动通信数据卡等。

(7)路由器的功能是:把不同的网络连接在一起。上网账号和密码也可以在路由器中设置好,每次打开路由器就能自动拨号连通因特网。通过路由器自动获取的IP地址可以使用ipconfig 命令来查看,“默认网关”就是路由器的IP地址。

(二)因特网信息获取

1、使用浏览器:

(1)浏览器的作用:通过浏览器可以访问因特网。

(2)常见浏览器:IE浏览器、搜狗浏览器、360浏览器等等。

(3)浏览器的窗口界面及功能按钮:主页、收藏夹、前进和后退。

2、搜索引擎的使用:

(1)搜索引擎:是指因特网上提供的一种信息查找、检索的服务,分为全文搜索和目录搜索。

①全文搜索指输入关键词来搜索信息。关键词可以是字、词、句或者一段文字。

②分类搜索指顺着搜索引擎内置的分类目录逐层查找。

(2)常见的搜索引擎:

第一步:通过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资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音视频资源、软件等搜索信息;

第二步:通过保存网页文字、图片,保存网页,下载音视频、软件等方式获取信息。

(三)因特网信息交流

1、信息交流方式:

(1)因特网常见的交流方式包括:

①电子邮件:E-mail。

②即时通信交流软件。

③网络论坛和贴吧。

④博客和微博:博客也称Blog,也叫网络日记,是一个可供个人发表文章的平台。

(2)电子邮件的使用:

①登录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的前提是注册属于自己的电子邮箱。

②免费注册电子邮箱的网站有:https://www.360docs.net/doc/fd18626545.html,

③电子邮件地址(收件人)的组成:用户名+@+域名

④电子邮箱的窗口及功能按钮:由收件人、发件人、草稿箱、垃圾箱、已发送、已删除等。

⑤收发电子邮件:发送电子邮件时,可以发送附件。附件包括:声音、视频、图片等等。(四)合理、安全使用信息技术

1、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学会区分信息技术的利弊,学会鉴别信息,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2、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1)计算机病毒是指人为编制的具有寄生性、破坏性、潜伏性、传染性、可触发性等的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移动硬盘、U盘、网络进行传播,甚至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经移动网络传播。

(3)木马(Trojan),也称木马病毒。木马通常有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控制端,另一个是被控制端。木马最常见的种类有下载类木马、网银木马、网页木马等。黑客常常利用木马程序来实现对他人计算机的远程操控。计算机感染了病毒,要么资料被窃取,要么计算机遭到破坏。

(4)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安装系统安全软件并及时升级更新;做好数据备份;使用存储设备U盘、移动硬盘、光盘前先杀毒;不随意打开不明的文件或电子邮件,不轻易运行不明网址和程序;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不浏览不健康网站;设置好密码。

考点三:多媒体素材加工

(一)图片处理

1、获取图片:

(1)获取图片的方法:实地拍摄、从因特网上下载、自己绘制、扫描、截屏等等。

(2)图片的常见格式:jpg、bmp、psd、gif、tiff等。

2、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等等。

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3、图片的加工:

(1)调整图像、画布大小,宣传画布的方向。

(2)调整图片的亮度和对比度,色相和饱和度。

(3)滤镜的使用。

3、图片的合成:

(1)选区的建立和使用。

(2)图层的认识和使用(包括图像图层和文字图层)

(3)图片文件的保存。

(二)音、视频的获取与加工:

1、音频的获取与加工:

(1)音频的获取: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以用手机或录音笔录制等等。

(2)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WAV、MP3、WMA、MIDI等。

(3)音频的处理:常用GoldWave软件对音频进行处理:连接、截取、删除、混音。

2、视频的获取与加工:

(1)视频的获取:用摄像机录制,用手机拍摄和网上下载等等。

(2)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AVI、MPEG、FLV、WMV。

(3)视频文件的播放:百度影音、Windows Media Player、暴风影音等等。

(4)视频的处理:常用的视频处理软件是:Windows Movie Maker:截取、添加片头、片尾,导入音频、音乐,添加视频效果和过渡。

(三)动画制作

1、动画制作软件:

(1)常见的动画制作软件:

Flash8.0、Ulead GIF

Animator,用于制作二维平面

动画。

(2)常见的动画制作软件:

3D Max、Maya,用于制作三维

立体动画。

(3)常见的动画文件格式:

GIF、SWF、AVI、MOV

2、Flash的主要功能:绘图,

编辑图像,创作补间动画、遮

罩动画和引导层动画。

3、Flash的窗口界面:舞台、时间轴、工具箱、属性面板等。

4、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

①帧:是Flash动画的基本组成部分,在Flash和时间轴上,帧表示某一时刻的画面,Flash动画播放的过程就是某一帧的内容按从到右展示的过程。

②帧频:代表动画每秒走多少帧,单位是fps。帧率越高,动画越快;帧频越低,动画越慢。

5、常用工具:

选择、部分选取、铅笔、文本、椭圆、矩形、颜料桶、橡皮擦等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6、Flash文档的保存:绘制完成后,点击“文件”→“保存”:

①保存为GIF、SWF格式:该格式不能被修改。

②保存为FLA格式:该格式可以继续编辑和修改。

7、简单动画制作:

(1)动画的基本原理: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形成了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所以动画产生的原理是:视觉暂留现象。

(2)认识元件及库,创建并编辑元件。

①元件:是Flash动画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在Flash中创建的图形、按钮或影片剪辑,它们都保存在“库”面板中。

②元件与实例的关系:当把元件从库中拖到工作区(舞台)时,就为这个元件创建了实例,即实例是元件的一次具体使用。

8、Flash动画的基本类型:

(1)逐帧动画:逐帧动画是一种常见的动画形式,其原理是

在“连续的关键帧”中分解动画动作,也就是在时间轴的每帧上

逐帧绘制不同的内容,使其连续播放而成动画。其制作方法是在

时间轴上逐一制作每一个关键帧。

动画类型时间轴帧面板舞台中的内容共同点

形状补间动画

箭头指示的过渡帧为浅绿色

形状

文字(两次分离)

矢量图

首位两个关

键帧,中间为

过渡帧

动作补间动画元件

(3)遮罩层动画,能区分遮罩层和被遮罩层。

(4)引导层动画。

①引导层动画必须有引导层和被引导层。图

层关系:引导在上,被引导层在下。

②运动对象必须在被引导层中,并且在这个

图层中创建运动补间动画。

③在引导层中绘制引导线,引导线必须有起

点和终点,而且必须是连续不间断、不闭合的线。

④被引导层中起点和终点两个关键帧的对象的中心必须吸附在引导线的起点和终点。

考点四:文字处理

(一)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文件默认的扩展名:docx 。

①文字处理的一般过程:

确定主题→收集整理素材→规划文档版面→文档制作→展示交流评价

②电子杂志一般由封面、目录、正文、封底等构成。

(二)文字的输入:

①常见的汉字输入法:搜狗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智能ABC 输入法等。

②输入法的切换;不同输入法之间切换(ctrl+shift )、中英文输入法切换(ctrl+space )

③全角、半角的切换:shift+space 。

④常用中文标点符号和英文标点符号的输入。

(三)Word 文字处理中考常考题型、考点及考题示例:

1、页面布局:

(1)纸张大小:A3、A4、8K 、16K 、16开等。

(2)页边距:

★设置页边距为上下各2.5厘米;左右各2厘米。(考题示例)

考点:页边距分为普通、窄、适中、宽、自定义边距,常考自定义边距。

被遮罩层

遮罩层 遮罩层 被遮罩层 播放动画时,被遮住的区域,反而会显示出来

★将正文分成两栏,栏间距为3字符。(考题示例)

考点:“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栏→更多分栏,选择宽度和间距设置。

(5)页面背景:

★设置页面背景颜色为标准色橙色。(考题示例)

★将图片设置为页面背景。

考点1:“页面布局”→页面颜色

考点2:“页面布局”→(页面背景)→页面颜色→填充效果→图片→选择图片2、开始:含“字体、段落、编辑、样式”等标签组。

(字体)设置标题、正文字体格式:

(1)字体、字号、字符底纹:

★设置标题文字字体为黑体,字号小二号,字符底纹。(考题示例)

①考点1:注意区分字体颜色、字符底纹、字符边框三个按钮。

②考点2:文字修饰常用字体有宋体、楷体、黑体、仿宋

(2)字体颜色、字符间距:

★设置标题文字字符间距为“加宽”1.5磅。(考题示例)

考点:“开始”→字体(点击下拉箭头)→高级→字符间距(3)字形:★设置标题文字为加粗。(考题示例)

考点:文字修饰常用字形:常规、加粗、倾斜

(4)文本效果:

★设置标题文字文本效果为“第四行第三列”。(考题示例1)

★将标题文字文本效果改为“第四行第三列”(考题示例2)

考点:“开始”→(字体)→单击“文本效果”按钮

(5)上标:

★设置文章标题文字中数字2为上标,如MC2(考题示例)

考点:开始→(字体)→上标按钮

(段落)设置标题、正文的段落格式:

(1)首行缩进和行距:

★设置正文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1.5倍行距;

①考点1:开始→段落(点击下拉箭头)→缩进和间距→特殊格式/行距

②考点2:常见行距设置:1.5倍、2倍、最大值、最小值、固定值

(2)间距:

★设置标题行的断后间距为1.5行,正文段落(表格除外)。(考题示例)

考点:段落标签组,段前间距与断后间距的设置。

(3)对齐方式:

(4)项目符号:

★为正文所有段落添加项目符号“●”(考题示例1)

★将正文中项目符号“◆”修改为编号“一、二、三、…….”

考点1:开始→段落→选择“项目符号”按钮下拉箭头→选择相应项目符号

(编辑):替换文字

★将正文中所有“山青水秀”替换为“山清水秀”。(考题示例)

考点:开始→(编辑)→替换

3、插入:含“插图、链接、页眉和页脚、文本、符号”等标签组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格式。

★将“Z:\考题”文件夹中的图片“ct.jpg”插入到文章末尾。(考题示例)

考点:插入→(插图)→图片

(1)文字环绕:

★设置图片为“四周型环绕”。(考题示例)

①考点1:(排列)→自动换行→选择相应文字环绕

②考点2:文字环绕有: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浮于文字的上方、衬于文字的下方等。

(2)调整图片大小:

★设置文中图片的高度为5厘米。(考题示例1)

★适当缩小图片。(考题示例2)

考点:图片大小的调整参数:高度、宽度。

(3)图片样式:

★设置图片的样式为“柔化边缘矩形”。(考题示例)

考点:图片“格式”→(图片样式)

(插入艺术字、文本框):

考点:插入→(文本)→文本框/艺术字

(插入页码):

★插入页码,设置位置为“页面底端”下“椭圆形”。(考题示例1)

★在页面底端插入“星型”的页码。(考题示例2)

考点:插入→(页眉和页脚)→页码→页面底端

(插入超链接):

★把表格中的文字“无人超市”插入超链接,链接到书签“无人超市”。(考题示例)

考点:插入→(链接)→超链接(链接到本文档中的位置→书签)

(形状):★设置正文中“椭圆”形状为“紧密型环绕”

考点:(排列)→自动换行→选择相应文字环绕

(表格):

(1)表格样式:边框和底纹。

★设置表格中前8名学生数据所在行(第4行到第11行)的底纹颜色为主题色“红色,强调文字颜色2,淡色40%”

考点:设计→(表格样式)→底纹(选择相应颜色)

★设置表格样式为“浅色网格-强调文字颜色1”。

考点:设计→(表格样式)→选择相应样式

(2)单元格对齐方式:

★设置表格所有单元格对齐方式为“水平居中”(考题示例)

(3)表格的基本操作:

★删除表格中空白的两行。(考题示例)

(首字下沉):

★设置正文第一段首字下沉效果,下沉行数为2行,首字字体为黑体。

考点:插入→(文本)→首字下沉→首字下沉选项

考点五:数据处理

(一)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Excel 2010,文件默认的扩展名: xlsx 。

①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确定主题→收集数据(形成数据记录表)→统计数据→创建图表→结合图表分析数据→形成合理研究报告→交流评价

②工作簿与工作表:每个Excel文件可以由多个工作表组成。默认有三个工作表Sheet1、Sheet2、Sheet3。通常Excel文件被称为工作簿,工作簿默认名为book,其文件扩展名为“.xls”。

③单元格和单元格地址:

“行”:用数字1、2、3、4、5、6……顺序表示,称为行号。

“列”:用字母A、B、C、D……顺序表示,称为列标。

“单元格”:行列相交处的每个格子叫做单元格。单元格是Excel用来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单元格用它所在位置的列标+行号表示,列标在前,行号在后,如:A1,也把“A1”称为单元格地址。

④单元格区域:若干相邻单元格一起组成的矩形区称为一个区域,它用左上角单元格和右下角单元格的地址来表示,中间用“:”分隔,如“A1:E1”等。

(二)Excel数据处理中考常考题型、考点及考题示例:

1、开始:含“字体、对齐方式、单元格、数字、样式、编辑”等标签组

(字体)

(1)单元格区域:背景填充颜色

★设置单元格区域“A2:J2”的背景填充颜色为主题色“橄榄色,强调文字颜色3,淡色60%”。(考题示例)

(2)设置单元格内容的字体格式:字体、字号、字形、颜色等。

★设置标题文字字体为楷体,字号为18,加粗。(考题示例)

考点:开始→(字体)进行设置

(对齐方式)

(1)设置单元格格式:“对齐”

①文本对齐方式:水平对齐、垂直对齐

②文本控制:自动换行、合并单元格

★将“F2:G2”单元格区域合并后居中。(考题示例1)

★将“H4:H16”单元格区域的对齐方式设置为水平和垂直居中。(考题示例2)

★将单元格区域“B2:D2”设置为“自动换行”。(考题示例3)

考点:开始→(对齐方式)单击下拉按钮设置对齐方式

(单元格)→格式:行高、列宽。

(1)行高、列宽

★设置第1行行高为30.(考题示例1)

★设置第2行到第85行的行高为25。(考题示例2)

★设置第4列的列宽为15。

考点:开始→(单元格)→格式→行高/列宽(输入具体数值)

(单元格)→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对齐、字体、边框、填充、保护。

(1)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

①数值:小数位数、正负数

②货币:货币符号

③会计专用:货币符号

④日期、时间:日期类型、时间类型

⑤百分比、分数、科学计数

⑥文本、特殊、自定义等。

★设置单元格数字类型为“货币”,货币符号为“¥”,保留小数位数1位。

★设置单元格数字类型为“百分比”,保留小数位数1位。(考题示例1、2)

考点:开始→(数字)进行设置

(2)设置单元格格式:“对齐”:(同“开始”菜单,“对齐方式”标签组)

(3)设置单元格格式:“边框”:细实线、粗实线、双实线、虚线等。

★设置单元格区域“A2:M32”的内边框为标准色蓝色细实线,外边框为标准色红色双实线。(考题示例)

考点:开始→(单元格)→设置单元格格式→边框(顺序:线、色、内、外)

(编辑)→查找和选择:替换文字

★将E列中所有的“工程师”替换为“高级工程师”。(考题示例)

2、公式: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

(1)用公式进行计算:题目中给定的公式。输入公式时,应先输入“=”

★在“H3:H10”单元格区域中运用公式计算出班级平均分。(考题示例1)

★在“K2:K11”单元格区域中运用公式计算出优秀学生总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比例。(考题示例2)

考点1:结合问题,分析题目中要用到的是什么公式。

考点2:根据分析出的公式,在单元格中输入对应公式进行计算。

(2)用函数进行计算

①SUM函数求和:Σ下缩写(S)。

②MIN函数求最小值:Σ下缩写(I)。

③MAX函数求最大值:Σ下缩写(M)。

④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Σ下缩写(A)。

★在“D3:D38”单元格区域中使用函数计算出各班的“最低分”。(考题示例1)

★在“C30:I30”单元格区域中运用函数计算出合唱比赛的最高分。(考题示例2)

①考点1:结合问题,分析题目中要用到的是什么函数。

②考点2:根据分析出的函数,选择相应的函数在对应单元格进行计算。

(3)修改计算错误的函数:

★在单元格区域I3:I8中,计算每年“合计”的函数错误,请改正。(考题示例)

考点:分析出错误,选择正确的函数或修改函数对应的单元格区域

3、插入:含“插图、图表、文本”等标签组

(1)设计:图表样式、图表布局、图表类型等。

(2)布局(标签):图表标题、数据标签等。

(3)格式:形状样式、大小(宽度、高度)等。

★使用“A2:A8”和“I2:I8”单元格区域的数据创建“簇状柱形图”图表,标题更改为“云南省甘蔗产量情况”,图表样式为“样式28”。(考题示例1)

考点:①选择数据区域→插入→柱形图,②设计→图表样式

★使用“A2:A10”与“E2:E10”单元格区域的数据,创建图表类型为“堆积折线图”的数据表,数据标签设置为下方。(考题示例2)

考点:①选择数据区域→插入→折线图→堆积折线图,②布局→数据标签

★使用“A2:A12”与“F2:F12”单元格区域的数据创建图表类型为“三维簇状柱形图”,将图表布局设置为“布局3”,修改图表标题为“春节热门节目排行”。(考题示例3)考点:①选择数据区域→插入→图表→三维柱形图,②设计→图表布局

★使用“B2:B15”和“J2:J15”单元格区域的数据创建“簇状柱形图”,图表宽度设置为“18厘米”。

考点:①选择数据区域→插入→图表→簇状柱形图,②格式→宽度

4、数据:含“排序和筛选”等标签组

(1)排序:主要关键字排序、次要关键字排序(升序、降序、自定义排序)

①考点1:正确选择排序的区域、条件

②考点2:数据→排序

(2)筛选:文本筛选、自定义筛选

★请筛选出总分“大于300分”的学生。(考题示例1)

★将“舞蹈”专业的“女”生的数据筛选出来。(考题示例2)

★筛选出由“云南出版社”出版且单价大于9的图书信息。(考题示例3)

★观察数据表,在H5单元格中选出“学分大于3.5的学生”。(方法:通过点击下拉箭头选出正确答案,操作如图:)(考题示例4)

①考点1:正确分析要筛选的内容、条件(单个条件或多个条件)

②考点2:数据→筛选

5、自动填充:填充序列

★在单元格区域“A3:A52”中按顺序填充序号“A001”至“A050”。(考题示例)

★用自动填充的方法计算出三月至十二月的电费。(考题示例)

考点:选中单元格后,使用自动填充柄。

6、增加或删除表格的行、列:

★删除第90行数据。

考点1:列标:默认由字母A、B、C等顺序表示。

考点2:行号:默认由数字1、2、3等顺序表示

考点3:选中某行或列→开始→(单元格)→插入/删除→插入/删除工作表行(或列)

考点六:多媒体作品制作

(一)常见的多媒体有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

(二)Powerpoint 2010中考常考题型、考点及考题示例::

1、开始:含“幻灯片、字体、段落”等标签组

(1)版式:

★在第3张幻灯片中插入一张新幻灯片,版式设置为“仅标题”。(考题示例)

考点:开始→(幻灯片)→新建幻灯片(点击下拉按钮)→选择相应版式(2)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格式:

★在文本框中输入内容“谢谢聆听”,设置字号为50。(考题示例1)

★在第8张幻灯片中补充完善文本框的内容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并将文本框中的内容字设置为隶书,字号60。(考题示例2)

考点:①输入文字/补充文字;②开始→(字体)→设置字号

2、动画:含“预览、动画、高级动画、计时”标签组

(1)动画:动画效果等效果选项等。

(2)高级动画:动画窗格等。

(3)计时:开始、持续时间、延迟、对动画重新排序等。

★第1张幻灯片中的图片动画效果设置为“进入”下的“缩放”效果,效果选项为“幻灯片中心”,持续时间为“01.00”。(考题示例1)

★将第2张幻灯片中的文字设置为“进入”下的“浮入”动画效果,开始方式为“上一动画之后”。(考题示例2)

★调整第4张幻灯片中文字和图片的动画效果顺序,使图片对象在文字对象之前出现。(考题示例3)

①考点1:动画效果、计时。

②考点2:动画→(高级动画)→动画窗格→调整动画顺序

③考点3:动画→计时→对动画进行重排

3、插入:含“图像、插图、文本、媒体”等标签。

(1)插入:超链接(设置超链接的对象可以是形状、文字、图片等)

★设置第1张幻灯片中的文字内容“人工智能”为超链接,链接到第4张幻灯片。(考题示例)考点:插入→(链接)→超链接(选择链接到的位置)

(2)插入:图片。

★将“Z:\考题”中的图片“雪花.jpg”插入到第2张幻灯片中,适当调整位置。(考题示例)考点:插入→(图像)→图片

(3)插入:艺术字

★在第8张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谢谢观赏”,样式为第四行第三列。(考题示例)考点:插入→(文本)→艺术字(输入艺术字的内容)

(4)插入:动作按钮

★在第4张幻灯片中插入一个“动作按钮:开始”,链接到“第2张幻灯片”。(考题示例)考点:插入→(插图)→动作按钮(并设置链接到的位置)

(5)插入:文本框

★在第9张幻灯片插入垂直文本框,输入内容“欢迎回看”,设置字号为35,放置在页面左侧空白区域。

考点:插入→(文本)→文本框→垂直文本框

(6)插入:音频、视频

考点:插入→(媒体)→音频/视频→文件中的音频/视频

4、设计:含“页面设置、主题、背景”等标签。

(1)主题。

★设置所有幻灯片的主题为“平衡”。(考题示例1)

(2)背景。

★将“Z:\考题”文件下的图片“bj.jpg”设置为第一张幻灯片的背景。(考题示例1)

★将“Z:\考题”下的图片“bj.jpg”设置为所有幻灯片的背景。(考题示例2)

★设置幻灯片的背景为“图片或纹理填充”中的“画布”纹理效果,“全部应用”。(考题示例3)

考点:设计→(背景)→设置背景格式→图片或纹理填充→插入自“文件”(选择图片所在的位置)/选择相应的纹理效果→关闭/全部应用(注意审题:全部应用或是只应用于单张幻灯片)。

5、切换:含“预览、切换到此幻灯片、计时”等标签。

(1)切换效果。

(2)效果选项。

(3)计时。

★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为“华丽型”下的“切换”,效果选项为“向左”,“全部应用”。(考题示例)

考点:切换→切换效果

6、调整幻灯片:

(1)调整幻灯片的位置。

★交换第8张幻灯片和第9张幻灯片的位置。(考题示例1)

★将第5张幻灯片和第4张幻灯片的顺序互换。(考题示例2)

(2)删除幻灯片。

★删除第11张幻灯片。

7、格式:含“图片样式、形状样式、艺术字样式、大小”等标签。

(1)形状样式:形状填充、形状轮廓、形状效果

★将第2张幻灯片的文本框设置形状填充为标准色“蓝色”,形状效果为“映像”中的映像变体“半映像,接触”。(考题示例1)

考点:①格式→形状填充。②格式→形状效果→映像→映像变体

★设置第4张幻灯片中文本框的填充颜色为标准色黄色,线条粗细为3.5磅。(考题示例2)

考点:①格式→形状填充。②格式→形状轮廓→粗细

(2)图片样式:

★在第1张幻灯片中插入“Z:\考题”下的图片“katong.jpg”,适当调整大小和位置,并将图片样式设置为“映像圆角矩形”。

考点:格式→图片样式(选择相应图片样式)

8、幻灯片放映:含“开始放映幻灯片、设置”等标签。

★设置幻灯片放映中的放映类型为“观众自行浏览(窗口)”,放映选项为“循环放映,按ESC 键终止”。(考题示例)

考点七:算法与程序设计初步

1、程序设计的概念:是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

2、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1)分析问题。

(2)设计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精确描述。

(3)编写程序(简称编程):是指用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语言,编写计算机可以运行的程序的过程。

(4)运行程序,分析结果。

(5)编写程序文档,向用户提供程序说明书。

3、简易图形化编程工具:Scratch。

4、算法:

算法是指精确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

5、算法的描述:

(1)自然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2)流程图: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3)计算机语言: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算法。

★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声控灯,算法描述如下。

步骤1:开启检测设备

步骤2:判断是否有大于一定频率的声音

步骤3:如果有,声控开关启动,灯亮

步骤4:延时一定时间后,声控开关自动关闭,灯灭

上述算法的描述采用了()。

A.自然语言

B.机器语言

C.流程图

D.程序设计语言

考点:考查用自然语言对算法的描述。

★某路段车辆行驶限速为80公里每小时,该路段雷达波测速拍照系统的

算法描述如图所示,此算法的描述采用了。()

A.自然语言

B.机器语言

C.流程图

D.程序设计语言

考点:考查对流程图认知

6、程序的基本结构:

(1)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程序结构,也是最常用的程序结构,只要按照解决问题的顺序写出相应的语句就行,它的执行顺序是自上而下,依次执行。方向是不可逆的。

(2)分支结构(选择结构):用于判断给定的条件,根据判断的结果判断某些条件,根据判断的结果来控制程序的流程。

(3)循环结构:可以看成是一个条件判断语句和一个向回转向语句的组合。另外,循环结构的三个要素:循环变量、循环体和循环终止条件。

\

★在“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中,想让大鱼跟随鼠标移动,算法描述如下。

步骤1:判断大鱼到鼠标指针的距离

步骤2:如果大鱼到鼠标指针的距离大于10,那么就让大鱼面向指针移动3步,否则大鱼就不移动

要完成以上两个步骤,应选择的合适程序结构是( )。

A.树型结构

B.循环结构

C.顺序结构

D.分支结构

考点:对程序设计的分支结构(选择结构)的认知。

7、程序的表达:

(1)简单的程序流程图示例。

(2)根据流程图读懂程序表达的基本意义:

★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

<1>3公里内(含3公里),收费8元;

<2>超过3公里,按1.8元/公里收费;

<3>燃油附加费2元。

根据以上标准,在输入出租车行驶的公里数,计算车费

的流程图中,①位置应填入。

A.X=3

B.X<=3

C.X>3

D.X<3

考点:根据流程图读懂程序表达的意义。

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 分支结构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 (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什么是信息? 答: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可以被感官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2、什么是信息技术? 答: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计算机技光纤通信技术、有线电视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信息技术包括两面二个方面:一是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二是软件技术,即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检测、储存、传递、处理、显示检索、控制信息的技术等)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答:因特网、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信息高速公路等领域。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答:信息处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实际上,它是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和形形色色的多媒体终端组成的,能向人们提供数据、声音、图形、图像等快速传输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完善网络。 5、信息技术的展望,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指的是什么? 答: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信息技术使大量高新技术产品进入社会生活、光纤传送网将成为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芯片的集成度发展快,将产生光学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智能化信息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超级智能机器人将产生、计算机上网将更加简单和方便。总之21世纪信息技术将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及其他辅助方式,将人们在科学院、生产和经济等活动中获得的大量信息,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及时地进行记录、整理、计算、统计和分析,加工成符合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排版论文、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6、计算机的重要作用是什么?计算机硬件系统指的是什么? 答: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设计等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硬件糸系统是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或物理装置,它包括组成计算机的各种部件和外部设备。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这种体系结构是由美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所以现在的计算机又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8、什么是CPU? 答:运算器和控制器被集成在一个称之为中央处理器、简称为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现在比较常见的CPU有英特尔公司的奔腾系列和AMD公司的K系列。 9、计算机配置广告中的PⅢ800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答:表示计算机的CPU是PⅢ型,其时钟频率是800兆赫(MHz)。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简报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简报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 一年中,在教研室和教育信息中心的领导和关心下,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落实,规范教研管理。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一年中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活动的组织、研究和交流,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并组织教师拟定教研计划,活动方案,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出勤记录、活动纪要。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精神,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指导本学科的教学实践。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交流体会,说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用理论指导教学,锤炼自身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1)本学期继续以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上练兵课为主,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切实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 (2)为了做好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的准备工作,我们首先在本校进行了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推荐一位教师参加,比赛内容主要是评课、说课、软件使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并同时请专家、教师共同评比,最后评出最优秀的教师参加市比赛。 (3)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活动,积极鼓励教师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分别参加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教学设计论文18篇,选出7篇优秀教学设计论文送市参赛。同时在今年12月19日组织教师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暨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共有五名教师的论文获奖。 (4)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把握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途径的研究,共同探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分别参加《信息科技》和社《中小学生学电脑》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编写工作已基本完成。 (5)为了做好参加“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观摩活动”的准备工作,组织教师利用“五一”期间加班加点赶制课件,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了一次次的修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在比赛期间,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各个比赛点,安装课件,调试服务器,尽最大限度的排除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参赛的四堂课都能顺利的完成,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6)以科研为先导,积极鼓励教师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参于省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形态研究》的研究,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大量的教学软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整理,以web形式展示在“教育信息网”上。 三、加强校园网建设,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计算机应用中,CA1是指()。 A.计算机辅助制造 B.计算机辅助设计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计算机辅助决策 2、手机上广泛使用的手写输入技术,主要用到了()。 A.字符识别技术 B.数据库技术 C.网格技术 D.通信技术 3、一幅未经压缩的800×600像素的256色BMP图像,其文件存储容量大小约为()。A.156KB B.469KB C.469MB D.236KB 4、某算法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当输人a、b的值分别为7、9,该算法的输出结果为()。 A.16 B.9 C.7 D.2 5、在保持纵横比的情况下,将一幅1024×768像素的图像宽度调整为50%,则调整后图像的宽度、高度的像素值分别为()。 A.512、768 B.1024、384 C.512、384 D.384、512 6、小张在制作一个Photoshop作品时图层面板如下图所示,他发现“文字图层”中的文字

内容不能显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文字图层”未被选定 B.“文字图层”被隐藏 C.“文字图层”被锁定 D.“文字图层”被“图层1”挡住 7、小明用GoldWave软件截取一段背景音乐如下图所示,当前选定部分的音频长度为()。 A.1:29.816 B.29.656 C.3:37.339 D.1:59.473 8、下图是小明用Word制作的电子报刊中的一页.他插入的背景图片所采用的版式是()。

A.四周型 B.嵌入型 C.衬于文字下方 D.浮于文字上方 9、图像文件“校园.bmp”的属性窗Vl如图所示: 该图像的存储容量约为()。 A.10MB B.4.5MB C.18MB D.2.25iMB 10、有一个用Access软件创建的数据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等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信息与信息处理、信息与数据、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并能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认识计算机的结构,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点,掌握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特别是微机的系统构成,以及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概念及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一、知能点睛 1.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是事物存在的表达形式,指通过物质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的数据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内容。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已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 信息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其中,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基础。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信息的处理。计算机正是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工具,是信息社会的信息处理机。 计算机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计算结果精密准确,强大的存储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工作自动化等五大特点。其应用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l)、多

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模拟等。 3.计算机的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软件则是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程序和有关文件。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同样也是由上述五大部分组成的。 在硬件设备具备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软件才能让计算机工作。根据软件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将计算机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计算机存储信息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写为B),一个字节包含八位二进制码。如果要存放一个汉字的信息,则需要两个字节。除字节外,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和吉字节(CB),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5.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 为了有效地保证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不遭破坏,防止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种故障的发生,必须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Vires)是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可存取信息资源中的、能自我复制和传播的程序,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等特征与生物病毒相似。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不受病毒的攻击,最有效的办法是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堵塞传播病毒的各种渠道。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案例实施单位:敖江五中信息技术备课组。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遵循民主教学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活动时间: ◆组织负责:夏正仁 ◆课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介绍我自己》 ◆课例执教:温海娜 ◆活动成员:夏正仁、温海娜、金阳召(信息技术学科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标: 1、增进课堂中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教学关系。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 3、提高备课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二、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步骤一:明确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时间:2005年10月10日 ·地点:学生机房 ·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 召集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下例教学问题:①部分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不理会教师的教学指令,偷偷地玩游戏、聊天或下载安装一些软件。教师发现学生的这些行为后,往往通过教学控制软件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断开网络甚至呵斥学生;另有部分学生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拖延了教学的时间,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进程。为了追赶进程,教师强制性地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并追发出新的教学指令,从而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抗议,并由此引发了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②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指令发布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指令被动接收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合谐的教学关系。 讨论的结果整理如下: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备课组成员认识到:师生之间紧张的教学关系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的有效性,又不影响师生之间融洽的教学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确立了本次教研的主题:“在遵循教学民主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要求备课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本质及在课堂教学中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对解决的方案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

最新整理初中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数据处理》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版本青岛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适用年级初中二年级 适用单元第7单元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内容是掌握Excel精髓──数据处理的入门,也是本单元的重点章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了解Excel中公式的作用,学会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区域;了解公式的格式并学会正确输入公式,了解公式中的运算符和运算次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输入公式并快速填充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Excel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公式的使用、单元格区域的引用。 4.难点:公式的使用;绝对引用符$的使用。 5.教学环境:微机教室 教法设计 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我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兴趣与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索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自主,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主动地去学习。合作,通过小组伙伴关系下相互汲取经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索,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就刚刚度过的中秋佳节引入我们必吃的象征团圆的月饼,引导学生讨论喜欢吃什么口味、品牌的月饼? 生答:好世界,元祖,好利来,豆沙,蛋黄等等。 教师总结:大家喜欢的这些月饼,同样也是各大商场热销的产品。 师:为此咱们班6个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和市场调查收集的各大商场月饼销售信息。请同学们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并让学生观察不完整的部分,思考如何才能得出结果的,通过运算还是进一步市场调查? 生:通过运算便可求出。

教师招聘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点大纲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 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2020年中考基础知识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信息概述 一.信息定义 信息是通过文字.数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的内容。 可以解释为信息=内容 信息.物质与能量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二.信息的表示 信息是需要一定的载体,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播。 载体: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 途径:书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 在现在信息技术中,信息处理最主要的工具是计算机。计算机处理的是数据,而数据就是信息的载体。 三.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传递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普遍性。 载体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照片胶片磁带光盘等甚至人的大脑都是信息的载体。 共享性:信息本身可传递,具有扩散性它是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传递性:信息可借助一定的载体传递,使人们感知并接受。 价值性:信息本身是有价值的,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一是精神上的满足,二是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 时效性:信息具有生命周期,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信息的效用以信息价值为前提,信息需不断更新。比如红绿灯的变化天气预报 真伪性:信息有真伪之分,而衡量信息准确与否的标准是信息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 如手机获奖信息 qq求助信息。 普遍性:信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有的。 四.信息的来源 信息的采集工具: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五.信息的获取 主要途径:感官感受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文献检索广播电视浏览网络。 获取的过程: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保存信息---评价信息-----反馈信息。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方法 1文件下载 2网页保存 保存网页中的文字 保存网页中图片 保存当前页 不打开网页或图片而直接保存 3收藏夹的使用 利用收藏夹收藏网页地址 “收藏夹”菜单,选择“添加到收藏夹”命令;弹出收藏夹设置提示窗口,设置收藏网页的名称;选择“创建到”按钮,设置书签所在的分类目录;单击“确定”。 快捷键CTRL+D 收藏夹的整理 1、点击“收藏夹”菜单,选择“整理收藏夹”命令调出整理窗口;创建“新建文件夹”,用鼠标 点选出一个文件夹或一条记录,点击“重命名”按钮,再重新输入新名称,回车确定。保存网

教师招聘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信息和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 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1.2.2字符编码: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 左用“0填充”,可以表27=128种编码。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情况

初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多渠道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2)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 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类型存储格式特点及适用围 文字 .txt 纯文本文件,不携带任何文字修饰控制格 式,一般字处理软件都能打开。 .doc Word文档。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 于网页制作。 .pdf Adobe系统公司开发的一种便携式文档格 式。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数据清单、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概念和作用 2.技能目标: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分析、判断的意识,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并学会与他人分享信息资源。 (二)学习重点: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三)学习难点:熟练掌握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某班学习委员小华,对本班各小组上交的图书分门别类进行统计,用 Excel2000 做了两张数据统计表。我们通过和小华同学一起对《各小组上交图书统计表》和《第五小组捐书统计表》的数据处理分析,来了解 Excel2000 的功能,分别是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功能。 (2)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1、数据清单 教师:在 EXCEL 中,这种具有二维性质的电子表格称为数据清单,只有在数据清单中可以完成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数据清单有什么特点?(阅读课本第 8页一点通) 学生:数据清单除第一行外每一行数据叫做一条记录,数据清单的第一行称为标题行,标题中的每个单元格分别为的列标志,也称为字段名,字段名必须是文本类型,数据清单中的每一列必须是相同类型的数据。(理解,不是记忆) 2、排序 (1)按行排序 教师:小华在对图书做了统计以后,她想通过数据处理,判断哪类图书最受同学们欢迎,她选择排序操作。什么是排序排序呢?我找一位同学说一说。

学生:排序就是重新组织数据排列顺序,理清记录之间的位次关系,更便于事物的比较和对比。 教师:在排序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关键字,哪什么是关键字呢? 学生:首先要确定一个排序的依据,这个排序的依据就叫做关键字。 教师:在排序时,可以按行排列,也可以按列排列。 教师:老师又交给小华一个任务:把第 9 行“合计”删除,只显示文学类和科技类数量都大于 10 的小组。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 练习:现在同学们能帮助小华筛选出文学类数量小于等于 10 且科技类数量小于 10 的小组吗? (4)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教师:现在我们如果认为我们的处理有些错误,如何让所有的数据再显示出来呢?我们可以单击菜单中的数据\筛选\自动筛选,把自动筛选前的对话去掉就可以了。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5)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1、学生读练习:从小组上交图书统计表中筛选出“科技类”数量大于 6 且小于 10 的小组。 2、教师提示:用“与”运算还是用“或”运算?

(完整版)高中教资详细整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1、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客观性、时效性、依附性、可传递性、可共享、可存储、可加工处理。 2、信息技术概念? 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是能扩展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是能代替和延伸人的感官及大脑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3、信息安全概念? 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来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4、信息安全三要素?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5、获取信息的途径? (1)利用人力直接获取信息; (2)利用设备来获取信息; (3)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获取信息; (4)通过阅读书籍资料获取信息; (5)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 (6)通过光盘等电子出版物获取信息; (7)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 (8)通过遥感遥测获取信息。 6、信息获取的过程? (1)定位信息需要;(2)选择信息来源(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4)保存信息 7、信息获取的工具? 扫描仪、照相机、录音设备、摄像机、计算机 8、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国际互联网)概念?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实现信息的国际交流,同外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相联接。 第二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9、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 10、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11、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三个特点?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课程目标;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 (3)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1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选修、必修)?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含答案)

《初中信息技术与网络》基础知识与练习(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 信息是包含人类感官能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它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七下P2) 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等的技术,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的综合性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支柱(七下P7)。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七下P7): 1、语言的使用,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信息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先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和集成化(七下P8) 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信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 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辅人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 3、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计算机的产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叫ENIAC(埃尼阿克);有18000多个电子管组成,每秒钟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二、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①科学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过程控制、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⑥人工智能、⑦多媒体技术。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答案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答案 1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广泛使用和十分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关于计算机网络的依法应用与采用实名制注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限制了言语自由和使用权限 B: 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C: 提高了网络的传输速率和信噪比 D: 降低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分值: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B。考点:对实名制的认识。首先,我国网络实名制原则是“前台自愿,后台实名”,公民的信息都将保存在公安部的第三方平台中,从技术上和制度上都提升了安全等级。其次,网络实名制并不影响表达自由的权限。最后,网络实名制将促进网络诚信制度建设,维护网络清朗空间。 2 删除一条网贴,收费400至800元,短短4个月牟利28万余元。南京首例“黑客”有偿删帖案,2014年10月24日在玄武区法院宣判,杭州一家电子公司技术总监周某获刑五年三个月,另一名参与者在校大学生谭某获刑五年。下列关于在校大学生谭某参与删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违法行为,应该予以惩处 B: 属于个人兴趣爱好,并不违法 C: 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并不违法 D: 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并不违法 (分值:3)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A。考点:网络犯罪。有偿删帖是指某些公关公司主动出击搜寻政府、企业负面信息后,再通过相关网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删帖,并支付一定费用。任何声称可收费删帖的行为均涉嫌违法欺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5年1月21日宣布,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启动一项针对“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力度空前的专项整治行动。 3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要查看系统中的隐藏文件,应在图2所示的“文件夹选项”对话框中选择()。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本期我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工作继续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致力于教学改革的研究。在教学工作当中,紧紧围绕学校制定的工作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为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的应用,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为了工作的有序进行,特拟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进取能力为重点,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积极抓住课改契机,切实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及计算机特长兴趣发展需要,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需要入手,与各教研组积极合作,把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的教学研究,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一)教学教研: 1、运用新课程理念研究新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探索新教法,研究新学法,建立有效的教学常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认真备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探讨,针对本校的确学生实际情况和设备,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上好每堂课。 3、做好信息技术考核工作,使学生能够了解最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最实用的操作技巧,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打下牢固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基础。 (二)业务培训 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通过理论学习、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说课等丰富的教研活动形式,不断提高信息教研活动的质量。 (三)信息安全管理: 关注办公室、多功能教室和机房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状况,及时排除故障,保障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和教科研活动。并做好计算机、电教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工作记录。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研组管理组织工作。 (四)加强资源管理:

初中信息技术 青岛版 考试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上

基础知识单元(上)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 《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 (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6.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1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