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混凝的因素

影响混凝的因素
影响混凝的因素

生物脱氮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来进行的,但硝化作用的速度快慢是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硝化作用的速度与以下因素有关:

(1)pH值:当pH值为8.4时(指在20E条件下),硝化作用速度最快; (2)温度:温度高时硝化作用速度快。一般在30℃时的硝化作用速度是17℃时的一倍;

(3)DO值:需要较高的DO值,当DO由2mg/L下降到0.5mg/L时,硝化作用速度由0.09下降到0.045kgNH4/(kgMLSS·日)。(4)氨浓度:当小于2.5mg/L时,硝化速度就急剧下降。

混凝过程的主要运行控制条件包括pH、水温、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及水力条件等因素。

①pH 种混凝剂都有其适宜的pH。在最适宜pH条件下,混凝反应速度最快。絮体溶解度最小,混凝作用最大。当废水的pH不是混凝剂的适宜范围时,应首先将pH调节到最适范围,再投加混凝剂。一般高分子混凝剂受pH的影响很小;铁、铝盐混凝剂水解时不断产生H+,导致pH下降,为此,应有碱性物与之中和。最适宜的pH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得到。

②水温的水温一般以20℃~30℃为宜。水温过低,混凝剂水解缓慢,生成的絮体细碎松软,不易沉降。水温高时,黏度降低,水中胶体或细微颗粒之间的碰撞机会增多,从而提高混凝效果,缩短混凝沉淀时间。当废水的水温过低时。可以采取废加热,也可以配合使用铁盐混凝剂,并投加活性硅酸助凝剂和粉煤灰、黏土等絮体加重剂。

③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量

混凝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性质、浓度,但还应考虑来源、成本和是否引入有害物质等因素。如水中污染物主要呈胶体状态,可以选择投加无机混凝剂使其脱稳凝聚,再投加高分子混凝剂或配合使用活性硅酸等助凝剂。一般将无机混凝剂与高分子混凝剂并用,可明显减小混凝剂消耗量,提高混凝效果,扩大应用范围。高分子混凝剂选用的基本原则是:阴离子和非离子型主要用于去除浓度较高的细微悬浮物,但前者更适于中性和碱性水质,后者更适于中性至酸性水质;阳离子型主要用于去除胶体状有机物,pH为酸性或碱性均可。

混凝剂的加入量除与水中微粒种类、性质和浓度有关外,还与混凝剂的品种、投加方式及介质条件有关。对任何废水的混凝处理,都存在最佳混凝剂和最佳投药量的问题,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聚合盐混凝剂的投加量大体为普通盐混凝剂的l/2~1/3;有机高分子混凝剂通常只需l~5mg/L。混凝剂投加过量,反而容易造成胶体再稳,降低混凝的效果。

④水力条件剂投入废水中后,必须创造适宜的水力条件使混凝作用顺利进行。混凝中的混合阶段和反应阶段对水力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一般通过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来控制混凝工艺的水力条件以及絮体的形成过程。搅拌强度常用速度梯度G来表示。通常混合阶段,G为500~1000 s-1,搅拌时间为10~30s。反应阶段,G为10~200s-1,反应时间为10~30min。

浅谈影响混凝剂投加量的几个因素

浅谈影响药剂投加量的几个因素 据统计,城市净水厂的药剂消耗约占自来水制水成本的20-30%,若在保证供水水质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节药措施,就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厂的经济效益,实现节能降耗。 影响混凝效果(药剂投加量)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包括水温、pH值和碱度、水中杂质性质和浓度、外部水利条件等。以下仅略述几项主要因素。 水温对药耗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冬季低水温对药耗影响较大,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颗粒细小、松散。原因主要有:一、无机盐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二、低温水的粘度大,使水中杂质颗粒的布朗运动强度减弱,碰撞机会减少,不利于胶体脱稳凝聚,同时还影响絮凝体的成长。三、水温低时,胶体颗粒的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还影响胶体颗粒之间的粘附强度。四、水温和水的pH值有关。水温低时,水的pH值提高,相应的混凝最佳pH值也将提高。所以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尽管投加大量混凝剂也难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 pH值和碱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pH值是表示水是酸性还是碱性的指标,也就是说明水中H+浓度的指标。原水的pH值直接影响混凝剂的水解反应,即当原水的pH值处于一定范围时,才能保证混凝效果。当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因混凝剂发生水解使水中的H+浓度增加,从而导致水的pH值下降,阻碍了水解的进行。要使pH值保持在最佳范围以内,水中应有足够的碱性物质与H+中和。天然水中均含有一定碱度(通常是HCO3-),可以中和混凝剂水解过程产生的H+,对pH值有缓冲作用。当原水碱度不足或混凝剂投加过量时,水的pH 值将大幅下降,破坏混凝效果。 水中杂质成份的性质和浓度对混凝效果也有影响。天然水中的浊度是因为粘土杂质而引起的,粘土颗粒大小、带电性都会影响混凝效果。一般来说,粒径细小而均一,其混凝效果较差,水中颗粒浓度低,颗粒碰撞机率小,对混凝不利;当浊度很大时,为使水中胶体脱稳,所需药耗将大大增加。当水中存在大量有机物时,能被粘土颗粒吸附,从而改变了原有胶体颗粒的表面特性,使胶体颗粒更加稳定,将严重影响混凝效果,此时必须向水中投加氧化剂,破坏有机物的作用,提高混凝效果。水中溶解性盐类也能影响混凝效果,如天然水中存在大量钙、镁离子时,有利于混凝,而大量的Cl-,则不利于混凝。在汛期,

影响质量控制的五大因素

影响建筑五大主要因素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中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二、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 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3)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 4)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 6)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三、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引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四、机械设备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件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五、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此外,冬雨期、炎热季节、风季施工时,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

混凝机理知识讲解

3.2混凝机理 3.2.1 胶体的凝聚机理 凝聚主要是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 压缩双电层作用 根据DLVO理论,加入含有高价态正电荷离子的电解质时,高价态正离子通过静电引力进入到胶体颗粒表面,置换出原来的低价正离子,这样双电层仍然保持电中性,但正离子的数量却减少了,也就是双电层的厚度变薄,胶体颗粒滑动面上的ξ电位降低。 当ξ电位降至0时,称为等电状态,此时排斥势垒完全消失。 ξ电位降至某一数值使胶体颗粒总势能曲线上的势垒Emax=0,胶体颗粒即发生聚集作用,此时的ξ电位称为临界电位ξk。 叔采-哈代法则: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反离子,反离子的价数越高,其聚沉效率越高。 聚沉值:在指定情形下使一定量的胶体颗粒聚沉所需的电解质的最低浓度,以mmol/dm3为单位。一般情况下,聚沉值与反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即符合:

(3.1) 双电层压缩机理不能解释加入过量高价反离子电解质引起胶体颗粒电性改变符号而重新稳定的现象,也解释不了与胶体颗粒代相同电荷的聚合物或高分子有机物也有好的聚集效果的现象。 吸附—电性中和 胶体颗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或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中和了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电荷,减少了胶粒间的静电引力,使胶体颗粒更易于聚沉。 驱动力包括静电引力、氢键、配位键和范德华力等。 可以解释水处理中胶体颗粒的再稳定现象。 吸附架桥作用(Bridging) 分散体系中德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有机物或无机高分子物质架桥连接,凝集为大的聚集体而脱稳聚沉。 ①. 长链高分子架桥 ②. 短距离架桥 三种类型: ①. 胶粒与不带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发生架桥,涉及范德华力、氢键、配位键等吸附力。 ②. 胶粒与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发生架桥,除范德华力、氢键、配位键外,还有电中和作用。 ③. 胶粒与带同号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发生架桥,“静电斑”作用 胶体保护示意图 网捕—卷扫作用 投加到水中的铝盐、铁盐等混凝剂水解后形成较大量的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水合金属氧化物沉淀,当这些水合金属氧化物体积收缩沉降时,象筛网一样将水中胶体颗粒和悬浊质颗粒捕获卷扫下来。 网捕—卷扫作用主要是一种机械作用。 3.2.2 絮凝机理

影响锻件质量主要因素

影响锻件质量主要因素 .原材料的化学成分: 1. 磷(P)能溶于铁素体中,其固溶强化能力很强,当其融入铁素体后使钢的强度、硬度显著提高,塑性、韧性显著降低。磷还具有极大的偏析倾向。 2硫(S)在钢中的溶解度很小,在钢锭的凝固过程中,硫聚集于最后凝固的地方,形成硫化物夹杂,严重影响钢的塑性。当硫以FeS形式存在时,FeS与Fe 形成易熔共晶体,其熔点为985C,分布于晶界。当钢在800-1200C锻造时,由于晶界处的硫化铁共晶体塑性低或发生熔化,而导致锻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 脆性。这种钢必须在1000C以上长时间退火扩散才能锻造。若钢中含有足够数量的锰,可以消除硫的有害作用。 3 氮(N)在590E时,溶解于铁素体的量为0.1%,但在室温时,则降至0.001% 以下。当氮含量较高的钢自高温较快冷却时,铁素体中的氮呈过饱和状态,随后 在室温或稍高温度下,氮将逐渐以Fe4N形式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增高,塑性和韧性大为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时效脆性。 4氢(H)在钢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当氢含量较高的钢锭,经锻、 轧后较快冷却时,从固溶体析出的氢原子来不及向钢坯表面扩散,而集中在钢内缺陷处形成H2,产生相当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在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弓I起氢脆,而出现细微裂纹,即所谓白点。 5氧(O)在铁素体的溶解度很小,以夹杂物形式存于钢中。氧化物熔点高、硬而脆,通常分布在晶粒边界,会严重影响钢的塑性,降低疲劳强度。氧化铁还会与其他夹杂物形成易熔共同体,分布于晶界处,造成钢的热脆性。 6各种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a.镍(Ni)使钢具有很高的强度、塑性和抗蚀性。 b. Cr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耐磨性和耐热性,还能显著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抗蚀性。C.Mo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并略降低塑性和韧性,它最大的特点是使钢具有较高的耐热性。d.Si 一般含量超过2.5%时锻造就比较困难。 e.Mn会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增强耐磨性和抗磁性而降低韧性。

混凝剂浓度对混凝沉淀实验效果的影响

混凝剂浓度对混凝沉淀实验效果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要求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 2、观察混凝现象,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3、了解混凝剂的用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如下原因:①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δ电位,实现胶粒“脱稳”;②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③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三、实验设备及药品 按每4人一组配置数量如下: 1、设备 ⑴1000mL量筒,2个; ⑵1000mL烧杯,6个; ⑶100mL烧杯,2个; ⑷l0mL移液管,2个; ⑸2mL移液管,1个; ⑹医用针筒,1个; ⑺洗耳球,1个; ⑻2100P浊度仪,1台; ⑼ZR4-6混凝搅拌器,1台; ⑽pH计,1台。 ⑾温度计,1根。 2、药品 ⑴Al2(SO4)3 ⑵FeCl3 四、实验方法 1、方法一混凝搅拌器变速混凝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1)认真了解ZR4--6型混凝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2)用1000ml量筒取6个水样至6个1000mL烧杯中。注意:所取水样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取样浓度上的误差。 (3)按10、20、30、40、50、60、70、80mg/L的量将Al2(SO4)3或FeCl3依次加入各水样中。 (4)将第一组水样置于ZR4--6型混凝搅拌器下。(搅拌时间和程序已按说明书预先设定好)与此同时,按计算好的投药量,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混凝剂逐个加到加药试管中。 (5)开动机器,在搅拌器第一次自动加药后,用蒸馏水冲洗加药试管2次。 (6)搅拌器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30s,150r/min的速度搅拌5min,8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 (7)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形成的快慢、外观、大小、密实程度、下沉快慢等。 (8)搅拌过程完成后,搅拌器自动停机,水样静沉15min,继续观察并记录“矾花”沉淀的过

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

影响产品质量地五大因素 人机料法环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地五个影响产品质量地主要因素地简称. ?人:指制造产品地人员; ?机:指制造产品所用地设备; ?料:指制造产品所使用地原材料; ?法:指制造产品所使用地方法; ?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地环境. 这五大要素论中,人是处于中心位置和驾驶地位地,就像行驶地汽车一样,汽车地四只轮子是“机”、“料”、“法”、“环”四个要素,驾驶员这个“人”地要素才是主要地.没有了驾驶员这辆车也就只能原地不动成为废物了.b5E2R。 一个工厂如果机器、物料、加工产品地方法也好,并且周围环境也适合生产,但这个工厂没有员工地话,那他还是没法进行生产.p1Ean。 人地分析: 1.技能问题? 2.制度是否影响人地工作? 3.是选人地问题吗? 4.是培训不够吗? 5.是技能不对口吗? 6.是人员对公司心猿意马吗? 7.有责任人吗?

8.人会操作机器?人适应环境吗?人明白方法吗?人认识料 吗? 机地分析: 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地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地是否正常运作,工具地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地又一要素.DXDiT。 1.选型对吗? 2.保养问题吗? 3.给机器地配套对应吗? 4.作机器地人对吗?机器地操作方法对吗?机器放地环境适 应吗? 机器设备地管理分三个方面,即使用、点检、保养.使用即根据机器设备地性能及操作要求来培养操作者,使其能够正确操作使用设备进行生产,这是设备管理最基础地内容.RTCrp。 点检指使用前后根据一定标准对设备进行状态及性能地确认,及早发现设备异常,防止设备非预期地使用,这是设备管理地关键.5PCzV。 保养指根据设备特性,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检修、清洁、上油等,防止设备劣化,延长设备地使用寿命,是设备管理地重要部分.jLBHr。料地分析: 1.是真货吗? 2.型号对吗? 3.有保质期吗? 4.入厂检验了吗?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1.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很多,从内因来说主要有水泥强度、水灰比和骨料质量。 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来自水泥石以及与骨料之间的粘结强度。水泥强度越高,则水泥石自身强度及与骨料的粘结强度就越高,混凝土强度也越高。试验证明,混凝土与水泥强度成正比关系。水泥完全水化的理论需水量约为水泥重的23%左右,但实际拌制混凝土时,为获得良好的和易性,水灰比大约在0.40--0.65之间,多余水分蒸发后,在混凝土内部留下孔隙,且水灰比越大,留下的孔隙越大,使有效承压面积减少,混凝土强度也就越小。另一方面,多余水分在混凝土内的迁移过程中遇到粗骨料时,由于受到粗骨料的阻碍,水分往往在其底部积聚,形成水泡,极大地削弱砂浆与骨料的粘结强度,使混凝土强度下降。因此,在水泥强度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但水灰比太小,混凝土过于干稠,使得不能保证振捣均匀密实,强度反而降低。试验证明,在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 Mpa)与水灰比呈有规律的曲线关系,而与灰水比则成线性关系。 2 影响强度的其它因素

为了使混凝土能达到预定的强度,还必须在施工中搅拌均匀、捣固密实,养护良好并使之达到规定的龄期。 (一)施工条件的影响:施工条件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均匀密实、硬化正常、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的基本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拌合物搅拌均匀,浇注后必须捣固密实,且经良好的养护才能使混凝土硬化后达到预定的强度。采用机械搅拌比人工搅拌的拌合物更均匀,同时采用机械捣固的混凝土更密实,因此机械捣固可适用于更低水灰比的拌合物;能获得更高的强度。改进施工工艺性能也能提高混凝土强度,如采用分次投料搅拌工艺、高速搅拌机搅拌、高频或多频振捣器振捣、二次振捣工艺都会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二)养护条件的影响:为了获得质量良好的混凝土,混凝土成型后必须在一定的养护条件下(包括养护温度)进行养护,目的是保证水泥水化的正常进行,以达到预定的强度和其他性能。周围环境湿度是保证水泥正常水化、混凝土顺利成型的一个重要条件。在适当的湿度下,水泥能正常水化,使混凝土强度充分发展。如果湿度不足,混凝土表面会发生失水干燥现象,迫使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造成混凝土结构疏松、干裂,不但降低强度,而且还将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环境温度对水泥水化作用的影响是显著的。养护温度高,可以加快水泥水化速度,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反之,混凝土在低温下强度发展相应迟缓,尤其温度在冰点以下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1.水温的影响:水温对混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水温过高或过低都对混凝不利,最适宜的混凝水温为20~30℃之间。水温低时,絮凝体形成缓慢,絮凝颗粒细小,混凝效果较差,原因:①因为为无机盐混凝剂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水温低时,混凝剂水解缓慢,影响胶体颗粒脱稳。②水温低时,水的黏度变大,胶体颗粒运动的阻力增大,影响胶体颗粒间的有效碰撞和絮凝。③水温低时,水中胶体颗粒的布朗运动减弱,不利于已脱稳胶体颗粒的异向絮凝。水温过高时,混凝效果也会变差,主要由于水温高时混凝剂水解反应速度过快,形成的絮凝体水合作用增强、松散不易沉降;在污水处理时,产生的污泥体积大,含水量高,不易处理。 2.水的pH值的影响:水的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很大,主要从两方面来影响混凝效果。一方面是水的pH值直接与水中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和电位有关,不同的pH 值下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和电位不同,所需要的混凝剂量也不同;另一方面,水的pH 值对混凝剂的水解反映有显著影响,不同混凝剂的最佳水解反映所需要的pH值范围不同,因此,水的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也因混凝剂种类而异。我公司使用聚合氯化铝的最佳混凝除浊pH值范围在5~9之间。 3.水的碱度的影响:由于混凝剂加入原水中后,发生水解反应,反应过程中要消耗水的碱度,特别是无机盐类混凝剂,消耗的碱度更多。当原水中碱度很低时,投入混凝剂因消耗水中的碱度而使水的pH值降低,如果水的pH值超出混凝剂最佳混凝pH值范围,将使混凝效果受到显著影响。当原水碱度低或混凝剂投量较大时,通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碱性药剂如石灰等来提高混凝效果。 4.水中浊质颗粒浓度的影响:水中浊质颗粒浓度对混凝效果有明显影响,浊质颗粒浓度过低时,颗粒间的碰撞几率大大减小,混凝效果变差。过高则需投高分子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将原水浊度降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投加混凝剂进行常规处理。 5.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影响:水中有机物对胶体有保护稳定作用,即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分子吸附在胶体颗粒表面好像形成一层有机涂层一样,将胶体颗粒保护起来,阻碍胶体颗粒之间的碰撞,阻碍混凝剂与胶体颗粒之间的脱稳凝集作用,因此,在有机物存在条件下胶体颗粒比没有有机物时更难脱稳,混凝剂量需增大。可通过投高锰酸钾、臭氧、氯等为预氧化剂,但需考虑是否产生有毒作用的副产物。

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

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 人机料法环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五个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的简称。 ?人:指制造产品的人员; ?机:指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 ?料: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 ?法: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 ?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8 B" a- v e( i 这五大要素论中,人是处于中心位置和驾驶地位的,就像行驶的汽车一样,汽车的四只轮子是“机”、“料”、“法”、“环”四个要素,驾驶员这个“人”的要素才是主要的。没有了驾驶员这辆车也就只能原地不动成为废物了。一个工厂如果机器、物料、加工产品的方法也好,并且周围环境也适合生产,但这个工厂没有员工的话,那他还是没法进行生产。 + ?7 L: U1 P' u( y( R4 ]: x 人的分析: 1.技能问题? 2.制度是否影响人的工作? 3.是选人的问题吗? 4.是培训不够吗? 5.是技能不对口吗? 6.是人员对公司心猿意马吗? 7.有责任人吗?

8.人会操作机器?人适应环境吗?人明白方法吗?人认识料 吗? 机的分析: 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 1.选型对吗? 2.保养问题吗? 3.给机器的配套对应吗? 4.作机器的人对吗?机器的操作方法对吗?机器放的环境适 应吗? 机器设备的管理分三个方面,即使用、点检、保养。使用即根据机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要求来培养操作者,使其能够正确操作使用设备进行生产,这是设备管理最基础的内容。 点检指使用前后根据一定标准对设备进行状态及性能的确认,及早发现设备异常,防止设备非预期的使用,这是设备管理的关键。 保养指根据设备特性,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检修、清洁、上油等,防止设备劣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是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 8 R1 i' y% L9 p8 M& a 料的分析: 1.是真货吗?; L0 S2 r2 K$ Y# G 2.型号对吗? 3.有保质期吗? 4.入厂检验了吗?

碱度在水处理中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碱度在水处理中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摘要]在水处理过程中,碱度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之一,在水处理工艺中碱度控制的合理与否,不仅影响混凝效果,而且对铝盐在水中残留的铝离子的浓度有直接关系,本文对这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关键词】碱度;混凝剂;pH值;铝离子 一、前言 铝盐作为给水处理中的混凝剂,已使用多年,并且继续发挥着作用,然后由于铝盐净水剂的投入,不可避免导致水中铝的残余浓度的升高,近来人们发现,引用含铝离子的水会引发老年痴呆症。此外,摄铝过多可抑制胃液和胃酸的分泌,使胃蛋白酶活性下降。世界各国相继对饮用水中铝的浓度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最大允许值在0.05~0.2mg/L,因而仅仅靠提高混凝剂的投加量的方法,不但难以满足水处理的要求,而且还会使自来水中引入过量的铝,而产生二次污染。 在配水过程中,一部分铝可能沉淀下来,从而使其浓度逐渐降低,而蓄积在配水系统中,特别是在水流慢的不稳,并可与铁、锰有机物和微生物一起形成沉淀,当流速改变时,这些沉淀易被搅动,而使其出现在用户从感官上不能接受的水。如果铝在出厂水中的浓度超过0.1mg/L,则配水系统中产生颜色的机率增加,因此用户的抱怨增多。 在水处理中,当源水碱度充足时,投加混凝剂后pH略有下降,不致影响混凝效果,作为混凝剂使用的大部分铝能以不溶性的铝盐的形式通过沉淀或过滤而被除去。如果源水碱度不足,则可能导致pH值大幅度下降,造成混凝条件的恶化,铝离子的泄漏。此时须投加烧碱、石灰等来调整碱度和pH值。本文围绕碱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及铝离子的泄漏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 二、试验过程与方法 源水取自牡丹江江水,人工配成不同浊度的水样,投加的药剂为硫酸铝及烧碱。试验目的是研究在不同的源水条件下,投加不同量的硫酸铝(烧碱)时的混凝效果、pH值的变化和残余的铝离子浓度。水样取出后分别加入6个1升烧杯中,在六联搅拌器上进行烧杯混凝试验。投加混凝剂后,以300r/min的转速快搅1min,再以40r/min的转速慢搅10min,静置10min后在液面下1.5cm取上层清液测定余浊、pH、碱度、铝离子浓度。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图一为硫酸铝投加量与剩余浊度的关系曲线。A试验用水的源水条件为:浊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产品质量的定义 按照国际标准的规定,产品是过程的结果,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对于产品质量的概念,往往因研究的学科领域和专业范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从广义角度讲,产品质量是指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它既包含实物产品,也包含无形产品(如服务)。 本文基于对产品质量监管方式的探讨,倾向作如下定义:所谓的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用户需求的程度。它是反映产品的自然有用性和社会适应性的尺度,包括产品的外观质量(如产品的形态结构、花色图案、款式规格以及气味、滋味、光泽、声响、包装等外表形态)和内在质量(如产品的化学、物理、机械、光学、热学及生物学性质等固有特性)。 (二)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正如一棵树木,要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结出硕果,既取决于树木本身遗传基因所产生的防虫、抗病、成材、挂果等内在因素,也依赖于树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须的土壤、水分、大气、肥料等外部因素。与此相类似,作为一个全局性、社会性的问题,产品质量的好与坏,既要受企业内部条件的影响或约束,也要受外部环境因素的激励或制约。(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见下图) 图:产品质量影响因素流程图 1.内部因素。也称企业因素,是指存在于系统内部的人员、物质、制度、信息等方面的相关因素。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影响产品质量的内部因素为5M,即“人机料法环”:人,指制造产品的人员;机,指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料,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法,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上述五大因素存在于企业中,受企业的控制,并通过企业的管理行为对产品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事实上,内部因素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也各有不同,其中,关键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领导质量意识和员工整体素质。人的因素中,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和员工(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的素质,是关系企业质量文化和管理水平的最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控制。 二是质量组织建设和功能发挥程度。包括现场管理、产品检验、QC小组等在内的企业各类质量组织的建立,以及各组织对产品质量监督把关功能的发挥程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硬化后的混凝土在未受到外力作用之前,由于水泥水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物理收缩引起砂浆体积的变化,在粗骨料与砂浆界面上产生了分布极不均匀的拉应力,从而导致界面上形成了许多微细的裂缝。另外,还因为混凝土成型后的泌水作用,某些上升的水分为粗骨料颗粒所阻止,因而聚集于粗骨料的下缘,混凝土硬化后就成为界面裂缝。当混凝土受力时,这些预存的界面裂缝会逐渐扩大、延长并汇合连通起来,形成可见的裂缝,致使混凝土结构丧失连续性而遭到完全破坏。强度试验也证实,正常配比的混凝土破坏主要是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界面发生破坏。所以,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的粘结强度。而粘结强度又与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及骨料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此外混凝土的强度还受施工质量、养护条件及龄期的影响。 1)水灰比 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活性组成,在水灰比不变时,水泥强度等级愈高,则硬化水泥石的强度愈大,对骨料的胶结力就愈强,配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就愈高。如常用的塑性混凝土,其水灰比均在0.4~0.8之间。当混凝土硬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或蒸发后形成气孔或通道,大大减小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有效断面,而且可能在孔隙周围引起应力集中。因此,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愈小,水泥石的强度愈高,与骨料粘结力愈大,混凝土强度也愈高。但是,如果水灰比过小,拌合物过于干稠,在一定的施工振捣条件下,混凝土不能被振捣密实,出现较多的蜂窝、孔洞,将导致混凝土强度严重下降。参见图3—1。 图3—1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 a)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 b)强度与灰水比的关系 2)骨料的影响 当骨料级配良好、砂率适当时,由于组成了坚强密实的骨架,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如果混凝土骨料中有害杂质较多,品质低,级配不好时,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由于碎石表面粗糙有棱角,提高了骨料与水泥砂浆之间的机械啮合力和粘结力,所以在原材料、坍落度相同的条件下,用碎石拌制的混凝土比用卵石拌制的混凝土的强度要高。 骨料的强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骨料强度越高,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越高,这在低水灰比和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 特别明显。骨料粒形以三维长度相等或相近的球形或立方体

混凝实验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五种因素教学文案

混凝实验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五种因素 发布时间:2010-02-09 点击:121 安徽赛科科技环保有限公司水处理药剂部门在做混凝实验中流程分析目的、原理、方法记录分析和总结出影响混凝效果的五种因素。 目的: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掌握混凝烧杯搅拌实验的方法和一般步骤;通过烧杯实验,学会确定一般水体最佳混凝条件的基本方法,包括投药量,pH和速度梯度。 原理:混凝是通过向水中投加药剂使胶体物质脱稳并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使其在后续的沉淀过程中分离或在过滤过程中能被截除。混凝是给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工艺过程。天然水中由于含有各种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等杂质,呈现出浊度、色度、臭和味等水质特征。其中胶体物质是形成水中浊度的主要因素。由于胶体物质本身的布朗运动特性以及所具有的电荷特性(ξ电位)在水中可以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即具有稳定性,很难靠重力自然沉降而去除。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可使胶体的稳定状态破坏,脱稳之后的胶体颗粒则可借助一定的水力条件通过碰撞而彼此聚集絮凝,形成足以靠重力沉淀的较大的絮体,从而易于从水中分离,所以,混凝是去除水中浊度的主要方法。在给水处理工艺中,向原水投加混凝剂,以破坏水中胶体颗粒的稳定状态,使颗粒易于相互接触而吸附的过程称为凝聚。其对应的工艺过程及设备在工程上称为混合(设备);在一定水力条件下,通过胶粒间以及和其他微粒间的相互碰撞和聚集,从而形成易于从水中分离的物质,称为絮凝。其对应的工艺设备及过程在工程上称为絮凝(设备)。这两个阶段共同构成了水的混凝过程。 混凝机理:水的混凝现象及过程比较复杂,混凝的机理随着所采用的混凝剂品种、水质条件、投加量、胶体颗粒的性质以及介质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电性中和: 电性中和又分为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两种。通过投加电解质压缩扩散层以导致胶粒

浅析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 本钢建设公司混凝土分公司梅晓东 [摘要]:混凝土强度的控制对保证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颇多,本文主要从用水量、砂率、原材料等方面分析其对强度的影响,以便科学、合理的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用水量砂率原材料 混凝土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使用寿命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不够重视,将会导致沉重的代价。混凝土生产供应是一个连续过程,供应到现场的混凝土又是一种半成品,不能够马上由后续检验工作完全证实是否合格,而就要被立即浇筑使用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众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均会使生产出的混凝土质量产生变异。为了切实、有效地改善试验配合比、提高混凝土强度质量,笔者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1、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在完全密实的情况下,普通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其内部起胶结作用的水泥石质量,而水泥石的质量又取决于所采用的水泥特性和水灰比。 当水泥用量一定时,用水量小则水灰比小。水灰比过小会使混凝土干涩,成型质量难以保证,混凝土成品中会出现孔洞(蜂窝)较多,麻面等现象。这不但影响美观,还会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使工程的耐久性变差。 在生产中,假设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子:水=1:1.51:2.83:0.46 现场测定砂的含水率为3%,则每机一次下料量为: 水泥:100kg 砂:100×1.51×(1+3%)=155.5kg 石子:283kg 水:100×0.46-100×1.51×3%=41.5kg 如果此水泥的实际强度为47MPa,粗骨料采用碎石(表面特征新系数A=0.46,B=0.52),按此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其28天可达到的强度R为: R=A·fce·(C/W-B)=0.46×47×〔100/(100×0.46)-0.52〕=35.8MPa 情形一:若因误差而多加1kg的水,则水灰比(W/C)' 为: (W/C)'=(100×0.46+1)/100=0.47 这样配制的混凝土28天可达到的强度R'为: R'=0.46×47×〔100/(100×0.47)-0.52〕=34.8MPa 由于多加1kg水而引起的强度损失为: R-R'=35.8-34.8=1MPa 由此可见,用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出场的混凝土必须制止随意加水。 情形二:若在施工中遇到下雨,雨后测得砂含水率为7%,石子含水率为3%,此时每机一次下料应为: 水泥:100kg 石子:100×2.83×(1+3%)=291.49kg 砂:100×1.51×(1+7%)=161.57kg 水:100×0.46-100×1.51×7%-100×2.83×3%=26.94kg 按此配合比显然是科学的,保证了水灰比为0.46,混凝土28天强度可达到设计要求(仍为

影响质量的6大因素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质量管理由以前的重在结果转变为目前的重在预防,要变“事后把关”为“事前预防”,变管理结果为管理因素。因此在实施质量管理时要从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入手,进行预防管理。纵观整个生产过程,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原因主要有6个因素,即:人、机(机器设备)、料(材料)、法(方法)、测(测量)、环(环境)这六大因素。下面对这六个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说明。 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6个因素: a)人: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b) 机器:机器设备、工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c) 材料: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d) 方法: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e)测量: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f) 环境:工作场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各因素的分析及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1、操作人员因素 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产生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1)质量意识差;2)操作时粗心大意;3)不遵守操作规程;4)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主要控制措施有:(1)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2)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3)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4)通过人员的适当调整,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5)强化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2、机器设备因素 设备不但包括生产作业设备、机械及装置,还包括刀板、模具、夹具、量具等相关物品。主要控制措施有:(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对所有的设备日常检修及使用都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并按标准定期检修维护。(2)采用首检制,以核实机器的准确性、精确性。设备的管理要尽可能的提早发现设备运转的不良情况并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性维护,防患于未然。 3、材料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有:(1)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2)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3)合理选择供应商(包括“外协厂”);(4)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4、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加工环境条件的选择、工艺装备配置的选择、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工艺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等)。 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指定的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

工程施工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

浅谈工程施工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 【摘要】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项目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众多。本文拟从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措施和方 法入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进度、投资和质量三方面的内容。进度就是按时确保工程项目能够如期完工;投资就是使确保预算处于受控范围之内;质量就是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建成的性能指标要求。工程实体主要也是最终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完成,施工阶段也是工程项目质量和工程使用价值最终形成的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项目全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施工质量。因此,如果要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就必须狠抓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概括总结起来有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等五项。做好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对保证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拟从此角度出发,浅谈工程施 工质量主要影响因素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1. 人的因素控制 参与工程的人很多,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具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这些人会直接或间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他们都将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建设当中,避免失误的产生,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在工程施工质量 控制过程中,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人对质量的影响: 1.1工程领导者的素质。在施工时候一定要注意考核领导者的素质,因为工程领导者的素质对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领导层整体的素质好、经营作风正派、实践经验丰富、社会信誉高,那么必然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机构也就健全,管理制度能够 完善,技术措施得力,确保工程质量。 1.2施工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施工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较高的水平能够比较容易看懂、领会工程设计的方案和技术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当中能够及时地发现突发问 题,甚至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3施工人员的劳动态度、注意力、情绪和责任心等状态。这些状态存在太大的主观性,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发生变化。所以,在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人员状态的变化,特别是对那些需要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精密工序,控制其思想活动,稳定其情绪波动。 2. 机械设备因素的控制 施工的机械设备会对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为机械设备是实现项目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项目施工阶段,在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的基础上,必须系统

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

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 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 整理及经验总结 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 主要原因:1、原材料特性的符合性 2、药用赋形剂的使用比例,辅料的不一致性 3、不合理的配方关系 4、不合理的混合工艺,制粒工艺 5、压片时使用的模具及设备不佳 6、不良的压片工艺过程 7、不适宜的生产环境 一、片重差异 主要原因解决方法 1、下冲长度不一致,超差修差,差±5μm以内 2、颗粒分层解决颗粒分层,减小粒度差 3、压片机震动过大 A、结构松动,装配不合理重新装配 B、物料颗粒不均匀混匀,过筛 C、压片机设置压力过大减小压力 4、刮粉板不平或安装不良调平 5、冲杆与转台冲杆孔间隙过大调小间隙 6、颗粒中偶有异物引起加料器堵塞除去异物 7、充填凸轮或轨道的磨损,充填机构更换,稳固 不稳定 8、追求产量,转速太高降低转速 9、部分下冲未拉足保证所有下冲拉到底部 10、颗粒过湿细粉过多干燥物料,减少细粉 11、颗粒差异大均匀化 12、颗粒流动不畅,加料堵塞加助流剂,改配方,疏通料斗 13、较小的药片选用较大颗粒的物料适当的颗粒 14、物料内物料存储量差异大控制在50%以内 15、双面压片,两侧进料,速度不一致调一致 16、带强迫加料器的,强迫加料器转速调一致 与转轮转速不匹配 17、下冲阻尼螺钉调整的阻尼力不佳重新调整 二、粘冲:有细粉粘于冲头及模圈表面,致使片面不光洁、不平、有凹痕现象 主要原因解决方法 1、冲头表面损坏或表面光洁度降低更换冲头清洁冲头表面 2、刻、冲字符设计不合理更换冲头 3、颗粒过湿干燥颗粒 4、药粉中含易吸潮成分加吸湿剂 5、润滑剂不足或选型不当加大用量或更换新润滑剂 6、环境湿度过大、湿度过高降低环境湿度 三、裂片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摘要:从原材料、配合比、运输过程、养护等方面因素讨论提高混凝土质量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 前言混凝土泛指由胶凝材料(胶结料),粗、细骨料(或称集料),水及必要时加入化学外掺剂和矿物掺合料,经适当合理的比例配制、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硬化后即形成具有所需的形体,强度和耐久性的人造石材。 实质上混凝土是由多种性能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石状复合材料。其品种很多,一般包括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钢纤混凝土等,使用最多的是普通水泥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最重要的土建材料,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使用寿命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更好地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结合日常工作实际经验总结,将分析一下影响它的不利因素. 一、原材料 混凝土的质量和技术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质及其相对含量所决定的,要了解原材料的性质,作用及质量要求,合理选择原材料,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1、水泥 水泥在混凝土中起胶结作用,是最重要的材料。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经济性,根据工程性质与特点、工程所处的环境及施工条件、依据水泥的特性,合理选择。施工进场的水泥要按批量的多少进行抽样试验,一般是将抽取的样品送到由通过国家认证的质检机构进行安定性、细度与强度等物理性能指标的检测。 水泥安定性较差的话会使混凝土产生体积膨胀性裂缝;强度上下波动也会使混凝土强度产生相应的变化。一般水泥安定性与3天强度不合格的话是不允许试配混凝土配比的。要选择优质的水泥,大水泥厂家的水泥质量比较的稳定可靠。 2、骨料 骨料在混凝土中占总体积的70%~80%,因此骨料的性能对所配制的混凝土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用骨料,按其粒径大小不同分为细骨料和粗骨料两种。粒径在0.15 μm~4.75mm之间的岩石颗粒为细骨料,粒径大于4.75mm的为粗骨料。 细骨料按起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山砂。在建筑工程中大多采用河砂为主,砂子太细或含泥量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最好是采用2区,中粗砂,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质地坚硬,有害杂质含量少较满足规范要求。 粗骨料分为卵石和碎石两种。卵石是由天然岩石经自然分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碎石是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制成。碎石规格按其粒径尺寸分为单粒级和连续粒级,按其级配选择连续级配为佳,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减少水泥用量节约成本。石子主要控制好级配,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经试验室工作经验得出,目前很多施工单位所使用的石子级配都不是很好,若选用连续级配,也不太现实,因此要确保石子级配连续,且在生产中切实可行,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不论细骨料还是粗骨料,其杂质含量必须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并满足其标准要求。 3、混凝土拌和用水 对混凝土拌和用水质量的要求,只要不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硬化、无损于混凝土强度发展耐久性、不加快钢筋锈蚀、不引起预应力钢筋脆断、不污染混凝土表面,满足《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其标准质量就可。 二、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水泥,水,砂与石的这四项基本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重要参数。要确定这三个参

影响产品质量的六大因素是什么

影响产品质量的六大因素就是什么? 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线,今天的质量就就是明天的市场。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质量管理由以前的重在结果转变为目前的重在预防,要变“事后把关”为“事前预防”,变管理结果为管理因素。因此在实施质量管理时要从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入手,进行预防管理。纵观整个生产过程,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原因主要有6个因素,即:人、机(机器设备)、料(材料)、法(方法)、测(测量)、环(环境)这六大因素。下面对这六个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简单的介绍与说明。 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6个因素: a)人: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b) 机器:机器设备、工具的精度与维护保养状况等; c) 材料: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等; d) 方法: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 e) 测量:测量时采取的方法就是否标准、正确; f) 环境:工作场地的温度、湿度、照明与清洁条件等。 各因素的分析及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1、操作人员因素 凡就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产生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 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1)质量意识差; 2)操作时粗心大意; 3)不遵守操作规程; 4)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2)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 (3)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 (4)通过人员的适当调整,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 (5)强化自我提高与自我改进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