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案 教学设计 (市优质课一等奖)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细读关键语句,理清一条线索。

2.研读重点语段,品析一种形象。

3.联系时代背景,感悟一种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析文章语言,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等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民族精神的礼赞之情。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过程中将不明白的问题写下上交,根据学生的疑难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课前播放《小白杨》。这首歌唱出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也唱出对边塞军人的高度赞扬。茅盾先生写的散文《白杨礼赞》和这首歌曲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们跟随茅盾先生走进大西北,一起去感受黄土高原上白杨树的英姿吧!(板书课题)

二、问题聚焦

1.解题释题

题目是白杨礼赞,那么什么是礼赞呢?(赞,赞美。礼,表示尊敬。题意:对白杨树表示尊敬和赞美。)

2.面对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白杨树有哪些值得赞美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为什么对白杨树要表示尊敬呢?(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了不起!

3.问题聚焦(在预习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出示学生问题及姓名。)

4.根据大家的疑问,咱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师读)

三、理清一条线索

请大家带着赞美的语气,大声朗读课文,勾画疑难词语,并画出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段落和句子。

1.下列词语,你会读了吗?(同桌互读-个别读-问题点击-齐读)

有两个多音多义字错误率较高,我们来看一看。

2.细读全文,看看哪些段落和句子是对白杨树直接赞美的,找到的同学赶紧来分享一下吧。出示屏幕明确: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4.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6.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8.我赞美白杨树……

9.……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追问:从这些赞美的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生答)

(提示:哪些词语反复出现,并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从始自终,白杨树的“不平凡”一再出现,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组织材料。

本单元是散文,散文就是这样,形散而神不散,作者写的内容虽然很多,但紧紧围绕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中心落笔。

四、品析一种形象,感悟一种精神

过渡: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品读课文,具体找出文中体现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并写下你的感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一下你的阅读体会。(课件展示)

小组内交流。全班分享。

预设:

1.抓形容词,探究白杨树外形的不平凡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从哪些词语中,你读出了赞美之情?把这些形容词读得重一点,读出进取姿态!(力求上进)文中还从哪些方面写了白杨树的外形?(干、枝、叶、皮)

②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

犹如铿锵玫瑰,绽放在老师的心头。能分享一下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这个句子,不妨继续分享。

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明确: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向上这几(词性)语表现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所以读这几个词语要读的重一点,语速慢一点。大家试着读一读。(坚强不屈)大家齐读,让我们用声音传达坚强者在命运之风暴中抗争的精神。

还有哪个同学找到了白杨树外部形态的不平凡?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

前三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朴质”等等,夸它是“伟丈夫”,这是欲扬先抑手法,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读文章不仅要读出重音、还要读出层次之美。下面女同学读第一层,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读得阳刚、豪爽,至于怎么分,大家自己商量。

2.探究白杨树生存环境的不平凡

过渡:作者笔下倔强挺立的白杨树生长在哪儿?(大西北、黄土高原)

让我们走进大西北继续交流,哪个段落写了黄土高原?(第2段)

作者是如何描绘黄土高原的?

文中有个比喻句。这个大毯子有多大?地形如何?

当“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黄土高原扑入作者的视野,带来什么感受?(“雄壮”“伟大”……)

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用“雄壮”“伟大”的高原环境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当“雄壮”“伟大”的黄土高原看多了,就觉得“单调”,“恹恹欲睡”,为下文“傲然地耸立”的白杨树的出场做铺垫,这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板书:生长环境、衬托)

3.感悟一种精神,探究白杨树精神的不平凡

大家找到了白杨树外形和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你还找到了白杨树的哪些不平凡?

排比句: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试着将第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体会有何不同。(加强语气)

明确:第一个“难道”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这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进而联想到抗日军民,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的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现在,你就是茅盾,站在辽阔平坦的黄土高原上,看到这一排排倔强挺立的白杨树,不觉豪情满怀,大声吟诵这豪迈的乐章。

分声部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结:加强语气、层层递进,气势充沛,酣畅淋漓!

这四个反问句中,作者由树想到了人,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象征)

文中提到了“象征”,谁能说说什么是象征?

示屏幕:

通过某一事物(本体)来暗示另一事物或精神(象征体)的写作手法叫象征。

本体和象征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联系,可以借助想象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作用:含蓄委婉。

这段文字中本体是谁?象征体是谁?

(本体是——白杨树,象征体是——农民,哨兵和精神。)

作者由树及人,他们的相似点是什么?(生答:精神和意志)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赞美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呢?分析并诵读第8段。

文中除了写白杨树,还写了什么树?(楠木)

楠木在文中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楠木”象征了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4.了解时代背景

过渡:作者为什么要用象征手法如此深情地赞美这种精神呢?我们走近作者,了解一段历史。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看看抗日战争的惨烈。

看完视频,你此时的心情如何?(很悲愤)假如让你回到1941年,你是选择屈辱的活着,还是奋起反抗?(大家说得很坚决、肯定。)

小结:中国抗日军民团结向上、顽强斗争,以倔强挺立的姿态,和敌人浴血奋战。茅盾先生通过象征手法,借白杨树的生存环境、外部形态、内在精神三个方面不平凡的形象,礼赞广大抗日军民的精神和品质。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板书)

五、传承一种品质

1.在和平年代,你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发扬白杨树的精神?

(生活中我们要像白杨树一样为人正直,有上进心,要学会团结同学,不被生活中的磨难打倒,要坚强不屈。)

2.国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最近,当看到我们的国旗被香港暴徒扔入大海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国旗不容玷污!我们都是护旗手,应当以正直、无私的爱国情怀,团结一致,反对港独,维护祖国统一,让五星红旗永远高高飘扬在香港的上空。)

3.新时代仍然需要白杨精神,让我们挺直腰板,用铿锵的声音歌颂白杨!读起来

六、课后作业

1.学习一种写法。

一树一情怀,一花一世界,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

2.推荐阅读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做新时代的白杨,笔直挺立,朴质坚强;

让我们传承民族精神,团结向上,力争上游,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一一、预习课文。 1.至少读两遍课文。 2.查词典,做下列作业题。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姗姗( ) 怅然( ) 惴惴不安( ) 谆谆告诫( ) 甘霖( ) 祈盼( ) 袅袅婷婷( ) 熠熠夺目( ) B.解释下列各词语。 希冀枕戈待旦南辕北辙瞻前顾后 温馨相濡以沫荣辱不惊踌躇 二、学习新课。 1.检查作业。 2.以幸福为话题导入新课。 什么是幸福?我们可以说自己是幸福的吗? 考试成绩很好,那是幸福;有父母的关怀,听了老师的表扬,那是幸福;与同学尽情地玩了一场,那是幸福;看了好风景,心中有说不出的快乐,那是幸福这样说来,我们的生活好像真的不缺少幸福。 作家怎么说呢?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提醒幸福》,说的是她对幸福的理解,今天我们来细细读一读,看我们能不能认同她的看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 方法:互相讨论,老师提示。 提示的内容: A.作家说人们总是习惯在提醒中过日子,这种提醒有效没有? 显然,作家说多半没效,这到了第几自然段?应该是到第9自然段。 B.作家说了很多幸福是什么,最后则说要激情地享受每一天,举了春天时应该怎样?幸福时应该怎样。还有那些所以打头的段落,当然也是享受幸福,更应该放在起。 理解:将课文简要地分为三大节,1到9自然段为第一节,10到25自然段为第二节,26到最末为第三节。也可以把文章最末一段划出来当第四大节。 四、讨论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节,提出以下问题: A.提醒本来是什么意思?作家说,这个词的后面总是跟着不好的东西,所以有淡淡的贬义,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 理解:提醒本来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之意。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比较,会发现作家讲得还真是那么回事,提醒确实老跟着不好的东西。 D.作家说的风暴与良宵各比喻了什么?如果把这种形象化的说法换成直接说理,那又会怎样? 理解:答案可以不求致,但要理解良宵是比喻好的、美的、幸福的东西,风暴则恰恰相反。不能想象换了以后成什么样子。我们经常所说的文采就在这些地方。 C.朗读第2至第8自然段的内容。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最新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您带来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 (一)、概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上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一共有六个单元,其中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对普通人的爱、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具体内容 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课文有:《阿长与。山海经》、《背景》、《台阶》、《老王》、《信客》、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目标是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在本册教材中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三)、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本册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训练有三种呈现方式: 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 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 (四)、课外古诗词背诵

《白杨礼赞》教案 教学设计 (市优质课一等奖)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细读关键语句,理清一条线索。 2.研读重点语段,品析一种形象。 3.联系时代背景,感悟一种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析文章语言,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等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民族精神的礼赞之情。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过程中将不明白的问题写下上交,根据学生的疑难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课前播放《小白杨》。这首歌唱出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也唱出对边塞军人的高度赞扬。茅盾先生写的散文《白杨礼赞》和这首歌曲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们跟随茅盾先生走进大西北,一起去感受黄土高原上白杨树的英姿吧!(板书课题) 二、问题聚焦 1.解题释题 题目是白杨礼赞,那么什么是礼赞呢?(赞,赞美。礼,表示尊敬。题意:对白杨树表示尊敬和赞美。) 2.面对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白杨树有哪些值得赞美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为什么对白杨树要表示尊敬呢?(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了不起! 3.问题聚焦(在预习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出示学生问题及姓名。) 4.根据大家的疑问,咱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师读) 三、理清一条线索 请大家带着赞美的语气,大声朗读课文,勾画疑难词语,并画出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段落和句子。 1.下列词语,你会读了吗?(同桌互读-个别读-问题点击-齐读) 有两个多音多义字错误率较高,我们来看一看。 2.细读全文,看看哪些段落和句子是对白杨树直接赞美的,找到的同学赶紧来分享一下吧。出示屏幕明确: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4.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6.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8.我赞美白杨树…… 9.……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追问:从这些赞美的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生答) (提示:哪些词语反复出现,并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从始自终,白杨树的“不平凡”一再出现,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组织材料。 本单元是散文,散文就是这样,形散而神不散,作者写的内容虽然很多,但紧紧围绕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中心落笔。 四、品析一种形象,感悟一种精神 过渡: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品读课文,具体找出文中体现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并写下你的感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

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 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 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14白杨礼赞 精品【一等奖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4白杨礼赞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应用。 3.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4.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一、导入新课 显示白杨树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种树,这种树叫白杨树。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说说这种树的特征,并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你由这种树联想到了什么? 【教学提示】 白杨树笔直的干,向上收拢的枝叶都是它最典型的特征,它本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戍边士兵、保国的将军等。教师宜在引导学生对白杨树整体进行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并说说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朗读时应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读出深蕴其中的赞美之情。 2.本文的题目为《白杨礼赞》,而作者也确实是在不断地赞扬白杨树,请你找到文中赞扬白杨树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赞美白杨树的,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是总体的赞美,与题目对应,也承接后文)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的赞美是在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发出的,白杨树在黄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一种意境美)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的赞美是在第5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不平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后发出的,赞叹白杨树的形美与神美)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里由白杨树的品质联想到当地人民的品质,白杨树已经具有了象征意义,既是赞美白杨树,又是赞美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总结性的赞美,与前文所有的赞美形成呼应) 3.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

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白杨礼赞-公开课【一 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 JINGBIAN

14白杨礼赞 第一课时 :课堂号△一 导入一(音乐导入):(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髙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O 导入二(问题导入):播放西北髙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 感性认识。释题:“礼” •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意思为“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o那么■一.白杨树有什么值得我们崇敬和赞美的呢二、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是崇敬和赞美白杨树吗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课文。 [自主探究一预习与^流 1.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人■茅盾是笔名■着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振锋、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的活动。着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 《白杨礼赞》。 2 •交流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过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人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3.知识镀接 象征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方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等奖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等奖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 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和第二单元都是散文单元。第二单元选择的是回忆性散文,重在学习人物形象。本单元四篇课文《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两篇》《昆明的雨》分别是抒情性散文和哲理性散文,手法也不一。本单元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散文"为主题,要求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的一篇经典散文。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精神的热爱和赞美。它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手法抒情,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语言品读、悟读中感知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白杨树的“不平凡"。2.运用圈点勾画法,讨论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 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白杨树的“不平凡”,进而解读出白杨树的象征义难点:通过当堂练笔的形式学习运用象征手法写作。 学情分析学生对当时的年代及父亲和“我"各自的处境不了解,就会对情感体会不到位,对“月台”也不了解,就不能体会父亲买橘子的困难。所以要准备好助读资料。学生在概括父子之间情意的时候,用词单一老旧,要在带动学生丰富情感经验的同时丰富此类词汇。

第15课《白杨礼赞》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5课《白杨礼赞》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思想感受,学习象征手法。 2.感受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效果。 3.感受抗日军民朴实坚强、力求进步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 依循文章的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树是自然界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所歌唱。我们欣赏过“一棵清风千枝,嫩于金软于丝”的柳韵,欣赏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看过“墙角几枝梅,凌寒一个人开”的梅影。在这节课上,我们将去西北高原,看看白杨树的壮丽姿态。 二、破题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创作了《林家店》、《子夜》、《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在这篇散文中,茅盾把目光转向了西北高原上非常常见的白杨树。“礼物”是敬礼和致敬,“白杨树赞美”是宾语的前沿,实际上是“赞美白杨树”,意思是赞美白杨树。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他是怎么赞美白杨树的? 三、赏读文本 1.仔细阅读整篇文章,看看文章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表扬”的。 提醒:第一段:白杨树真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第四段:白杨树是西北极常见的树,但它确实是一种非凡的树。 第六段:这是西北极常见的白杨树,但绝不是普通的树。 第八段:白杨树是一棵非凡的树...我称赞白杨树.. 第九段:...我要大声赞美白杨树! 2.齐读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和段落,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提醒:白杨树是一种“不平凡”的树。 3.作者只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文章中的句子回答。 提醒:不。 第七段:“你只是觉得它只是一棵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是”总是被提及,启发每个人深思:我们不应该只觉得它是一棵树;第二个“是”指出杨代表北方农民;第三个“是”指出杨代表北方农民中的士兵;第四个“是”指出杨代表国家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阅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提醒:反问,排比,也就是“你只是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2)将四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大声朗读,感受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问:“你只是觉得它只是一棵树吗?难道你不认为它简单、严肃、不屈不挠,至少代表了北方农民吗?……” 陈述:你不应该只觉得这是一棵树。你应该认为它的简单、严肃和不屈不挠至少代表了北方农民 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推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和强烈,描述了白杨树的寓意。 5.茅盾赞美白杨树赞美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 提醒:使文章看起来含蓄而有意义,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是1941年抗日战争的一个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许多事实,也很高兴看到许多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打破了日本侵略者“扫荡”的记录。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为它位于国民党的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他选择了含蓄的象征技术来表达他对日本军民的赞扬。 6.学习代表的写作技巧。 (1)在文章中找到集中描述白杨树的段落,谈谈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什么相似之处。 提醒:第五段首先总结了白杨树“争上游”的外观特征,然后通过对干、枝、叶、皮的描述呈现出其“争上游”的特征,最终总结出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市优质课一等奖)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市优质课 一等奖) 本文讲述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通过细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不平凡”是本文的主旨。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都表达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作者用大量的描写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白杨树的形象,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不平凡之处。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还借助了象征等写作手法,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白杨树所代表的民族精神。通过研究本文,我们可以品析一种形象,感悟一种精神,同时也研究了如何运用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品读课文,具体找出文中体现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并写下你的感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首先,我们来探究白杨树的外形不平凡。在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形容白杨树的词语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等,这些词语都显示出白杨树力争上游、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文章还写到了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等外形特征。在读到这些词语时,我们可以感受到白杨树的坚强不屈。

接着,我们来探究白杨树生存环境的不平凡。文章中写到,白杨树生长在大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在第二段中,作者描绘了黄土高原的景象,用“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词 语来形容。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黄土高原的雄壮、伟大。虽然这一段没有直接提到白杨树,但是通过衬托生长环境,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最后,我们来感悟一种精神,探究白杨树精神的不平凡。在文章中,有一句话“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这句 话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白杨树的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不平凡的。 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不仅在于其外形和生长环境,还在于其所象征的意义。它并不仅仅是一棵树,它代表着北方农民的朴质、严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白杨树就像傲然挺立的守卫家乡的哨兵一样,象征着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这种精神和意志在今天的华北平原上仍然存在,正如白杨树枝枝叶叶紧紧团结、力求上进一样,我们也应该在纵横决荡中用血写出新中国的历史。这四个反问句构成了排比,让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一等奖创 新教学设计 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依循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读课文,依循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教师引导:亲爱的同学,你好。我们今天来接着学习白杨礼赞,一起探寻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教师板书:白杨礼赞 教师引导:首先,请你想一想,什么是寄情于景? 教师引导:文以载道,我们无法脱离时代背景而去分析一篇文章,因此,在课程的开始,让我们先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随后,教师引导:请看PPT,本文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因为,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所以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因为,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所以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课文赏析 解读象征 教师点题:同学,我们来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分为三部分,在第

二部分的时候,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其象征意义。那什么叫象征?你知道吗? 教师展示PPT,引导:顾名思义,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提问法帮助学生梳理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加深对“象征”的认识,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作者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深化本节课的内容,助力学生的学习。 (二)分析课文 教师展示PPT上的内容,向学生提问:那老师想请你想一想,本文的象征体和本体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随后,教师引导:本文的象征本体是树,树干笔直、树叶片片向上的大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团结、力求上进的人们。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意图,将内容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透过景物分析情感:接着,请你想一想,这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意境,表示了什么内涵呢? 教师引导:北方的农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哨兵坚强不屈傲然挺立,他们身上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抗日精神和意志,就像是白杨树一样,作者由树及人,通过层层深入地剖析,借物喻人。 教师提问:请继续思考,作者为什么用“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 教师引导:因为他们在相同的地域,拥有相同的品质。白杨树在西北极常见,不被重视,因而它”极普通”。但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第15课 白杨礼赞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5课白杨礼赞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情阅读课文,在阅读的基础上品味白杨树的“不平凡”。 2.利用圈点勾画法,探讨和理解白杨树的寓意。 3.通过整理文章线索,区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4.学习中华民族朴素、坚强、紧密团结、努力进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理解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白杨树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北方有一棵好树,像长枪一样站着,叶子和叶子团结在一起,树枝和树枝争夺上游”。让我们看看这首诗里写了什么植物?是的,那是白杨树。每个人都看到他笔直的干燥;笔直的树枝;白色,白色如此简单;绿色,绿色如此充满活力,令人兴奋。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第一次看到白杨树时,惊讶地喊道,并写了一篇散文“白杨树赞美”。黑板书的主题。 明确“赞美”的含义:就是用尊敬的心情来赞美。 二、预习测试 1.作者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至1981年3月27日) 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腐蚀》三部曲、《子夜》和《林家店》、春蚕等。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不起,为鼓励当代优秀经典小说的创作,捐赠了25万元的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一次,是中国最高奖项之一。 2.背景介绍 作为1941年的白杨礼赞,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

盾于1938年底前往新疆学院文学院,1940年3月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然后离开延安前往重庆。在此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许多事实,也很高兴看到许多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日本“扫荡”,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精神振奋,热情洋溢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他选择了含蓄的象征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热情地赞扬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文体常识 抒情散文通常在具体的帮助下写场景来表达主观情感。文章中的场景或事物是作者抒情的基础。作者通常将所需表达的情感形象化,使用比兴、代表、拟人化等技术,或写场景抒情,在场景中表达情感,或崇拜事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三、阅读训练 提供投影、理解和积累单词(根据导学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主要检查各组合作完成情况,分析不懂的情况) 抽取单词:请一个同学读以下单词 1.字词正音 坦荡如砥(dǐ) 恹恹(yān)欲睡虬(qiú)枝 无边无垠(yín) 婆娑(suō) 秀颀(qí) 2.抽样词的意思:请两个学生解释以下词的意思: 赞美:表示尊重和赞美。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厚的人无意中得到的。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其广泛。和“广阔无边”一样。 宽宏大量:光滑得像磨刀石。磨刀石,宽平的意思。潜滋暗长:暗生长,不知不觉生长。滋,生长。 虚弱:精神不好,看起来很困。旁逸斜出:(树枝)从树杆旁边斜伸出来。 不屈不挠:不能被摧毁,不能被压迫,形容坚强和不屈不挠,无

白杨礼赞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一等奖

白杨礼赞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一等奖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等奖,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底蕴和情感,学习并积累文章的优美语言。 2、领会烘托、对比、先抑后扬、象征等手法表现主题的写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礼赞”的内涵,领会作者热情讴歌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2、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困难的生活强者。 三、过程与方法: 1、从课内往课外拓展,将“读”“写”“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2、上课重点放在思考感悟和动笔训练。 3、先学后教,教为学服务,在学生的难点处适机点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情感与结构,学习象征等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 五、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 第二教时: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教学要点】 1、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2、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3、探究二:品味描写景物遣词造句的特色。 4、总结本节课内容要点。

5、布置作业:写两个作文片段,运用本文技法。 第二教时 一、导入,朗读全文。 二、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一)问题导学,复习旧课。 (二)明确主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在品格三方面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扬等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赏析象征及其表现效果。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与比喻有什么区别? 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 (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 (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贵族化的楠木又象征什么呢? (1)白杨树本身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显示了不软弱,不动摇的顽强精神,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用它象征内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农民和在敌后广大土地上守卫家乡的哨兵,也象征了在华北平原谱写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2)作者为什么运用象征,而不直接写抗日军民呢?

白杨礼赞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 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教学重点 1、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 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下面让我共同欣赏歌曲《小白杨》。 歌曲《小白杨》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 归结:象征守卫边疆的战士:象征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等。今天,我们学习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白杨礼赞),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这平凡的白杨树。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二、作家作品简介: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乌镇人。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10月东渡日本与党失去

联系,1930年回上海后和鲁迅一起参加左联、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抗战期间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主编《文艺阵地》杂志。1940年到延安鲁艺讲学,后又到重庆、香港等地,坚持和平,反对内战,反独裁。1948年到达大连,后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文艺联合会副主席。作协主席。建国后历任文化部长,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届、五届副主席。1981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党籍。和鲁迅、郭沫若一样,茅盾是中国文坛上灿烂明星。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三、初读感知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大毡(zhān) 开垦(kěn) 主宰(zǎi) 坦荡如砥(dǐ) 潜(qián)滋(zī)暗(àn)长无边无垠(yín) 诸(zhū)如倦(juàn)怠(dài) 婆娑(suō) 恹(yān)恹(yān)欲睡 丫(yā)枝虬(qiú)枝参(cān)天初融(rónɡ) 秀颀(qí) 地壳(qiào) 晕(yùn)圈 2、解释下列词语。 (1)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2)黄绿错综: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3)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 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4)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5)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6)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7)捕木: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 (8)秀颀:美而高。颀,高。 3、朗读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思考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明确: ⑴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14课 白杨礼赞-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14 白杨礼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关于矛盾的文学常识,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语句的特点及其作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讲述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学习抗日军民团结、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培养名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的关键句,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句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认识。 2、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3、了解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

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妙手偶得:课文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指技艺高超的人。 秀颀:美而高。颀,高。 主宰:支配。通常还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2、学生跟随录音轻声朗读全文,思考白杨树的“不平凡”具体体现咋哪些方面,明确全文抒情线索。 明确: 生长环境、外观形态、精神气质三个方面不平凡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文中五次提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把有关的语句一一找出来。 3、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学生讨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的段落层次划分如下: 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一、二部分 1、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 2、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3、自由朗读2—3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