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综述_刘志杰

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综述_刘志杰
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综述_刘志杰

软件2013年第34卷 第5期国际IT 传媒品牌

综 述

0 引言

物联网是当前信息网络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由于其对未来社会将带来的巨大利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物联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技术领域,物联网引起了各国政府与相关企业的极大关注,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信息产业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浪潮。

1 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特征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其基本思想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随着信息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对物联网络的认识在不断深入,物联网的定义也随之有了深刻的改变,其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1.1 物联网的相关概念

截止目前,业界比较有代表性的物联网的定义如下:(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 研究中心1999年最早提出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

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功能的网络。RFID 标签可谓是早期物联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与产品环节,利用RFID 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或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这个概念实质上等于RFID 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而在当时人们认为物联网最大规模、最有前景的应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领域。

(2)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11月在《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1]报告中则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了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发展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愿景,除RFID 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ITU 未提出新的物联网定义。

(3)欧盟第七框架下RFID 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簇(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CERP-IoT)于2009年9月发布的《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

[2]

研究报告认为,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

定义为动态的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协议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全球化网络基础架构。在其概念中,物联网的“物”都

作者简介:刘志杰(1972-),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通信网优化,集团通信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综述

刘志杰

(郑州移动信息支撑服务中心,郑州 450000)

摘 要:物联网打破了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 基础设施分开的传统思维,是信息领域一次重大的发展和变革机遇。物联网涉及众多领域,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和开发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物联网研究的现实基础以及关键问题展开了讨论,介绍了物联网的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和三种关键性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基于RFID 的物联网应用架构、基于泛在传感网的物联网应用架构和基于M2M 的物联网应用架构;给出了大致被公认为的四个层次的物联网关键技术框架;最后描述了物联网的典型应用领域。

关键字 :物联网; RFID;传感器网络;M2M

中图分类号:TP3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5.054本文著录格式:[1] 刘志杰, 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综述[J].软件,2013,34(5):164-168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Research Review

LIU Zhi-Jie

(Zhengzhou mobile information support service center, 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 】 Internet of thing broke the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and IT infrastructure separate traditional thinking, it is a major information field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the opportunity. Internet of thing involves many fields,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To the thing networking research foundation of reality and key problems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networking four representative de ? nition and three key basic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FID things networking applic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universal in sensor network content networking application framework and based on M2M things networking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Given the general is recognized as the four levels of things networking key technology framework; Finally describes the typical things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 RFID; Sensor Networks;M2M

具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使用智能接口,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

(4)我国在2010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3]中对物联网有如下的说明:(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简单地说,传统的通讯网络(包括互联网和各类通信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的互联,实现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而根据上述4个概念,物联网则把传统的信息通讯网络延伸到了更为广泛的物理世界,打破了之前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的传统思维,本质上是一种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广泛融合。

1.2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从通信对象和过程的角度分析,物联网的核心是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组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的连接,并把这些设备所获取的信息加以处理、传送和应用的一种分布式协作网络。因此,基于传感网络的信息采集、互联网和电信网基础上的信息传送,以及基于服务网络的信息应用是物联网的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三部分[4]。

(1)全面的信息感知能力。利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传统的环境监测、射频识别、视频监控、道路监控与指示、红外感应、乃至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农作物生长和病虫害监测等典型的传感器网络即成为构成今天物联网络的基本信息采集部分,而全球定位系统、全球监测系统等物理世界的特殊信息采集系统也为物联网提供了丰富和广泛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的种类则涵盖人类生活、工作、健康和社会活动等的全面需要,并且赋予信息的位置特征和身份特征等内容,用于后期信息处理和信息溯源与高效应用。

(2)可靠的信息传送能力。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由于传感器网络提供的巨大信息需要到达任何需要的地方,“无缝到达”成为信息网络发展的新趋势。应用环境的巨大差异使得单一技术难以完成“无缝到达”的目标,因而融合多种传送技术为任一用户提供传送服务成为网络多模化发展的基本形态。同时,信息种类的丰富性和传送质量保证的差异性比现有信息服务增加很多。

(3)智能的信息处理能力。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今天的信息服务,无论是点对点、点对多点、信息搜索等模式,都难以完成物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处理服务要求。因此,发展新的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服务模式,成为建立可靠的物联网社会的关键基础。

除了上述三种特征外,由于物联网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创新与发展将成为物联网时代的主旋律,其新特征可能随时出现。为了更清晰的描述物联网的关键环节,按照信息科学的视点,围绕信息的流动过程,[4]文中给出了物联网的信息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信息功能模型

2 物联网的应用架构分析

未来的物联网需要以一个开放的、分层的、可扩展的体系结构,来实现各种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目前,各标准化组织从不同的应用角度出发,对物联网的体系架构进行了规范。而业界比较认可的物联网的应用架构有三类,分别是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架构、基于泛在传感网的物联网应用架构以及基于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到机器)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2.1 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读写器。

而规划架构最完整的EPCglobal标准是目前RFID市场占有率最高、使用率最广的标准。EPCglobal是全球产业界一致认为最能提升供应链效率与通透性的国际标准,由于从一开始就让世界各大洲的从业人员充分参与,EPCglobal标准在业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EPCglobal提出了Auto-ID系统的五大技术组成,分别是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码)标签、RFID 标签阅读器、ALE中间件实现信息的过滤和采集、EPCIS信息服务系统,以及信息发现服务(包括ONS和PML)。EPC Global的架构图如图2[5]所示。

图2中,ONS(Object Name Service,对象命名服务)主要处理电子产品码与对应的EPCIS信息服务器地址的查询和映射管理,类似于互联网络中已经很成熟的域名解析服务(DNS)。另一方面,EPC产品电子码识别只是“标签”,所有关于产

品的有用信息都用一种标准的XML语言——实体标识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PML)来描述,PML的作用就像互联网的基本语言HTML一样。

EPC网络则是一个能够实现供应链中的商品快速自动识别以及信息共享的框架。通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EPCglobal网络为在供应链中识读EPC所标识的贸易项目、并且在贸易伙伴之间共享项目项目信息提供了一种机制。

基于EPCglobal标准的网络可以看作是物联网的一种早期形态或者专有形态。通过EPCglobal标准网络,企业对RFID 技术的应用将由企业内部的闭环应用过渡到供应链的开环应用上,实现真正的“物联网”。

2.2 基于泛在传感网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目前,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与技术人员在描述物联网的体系框架时,多采用ITU-T的Y.2002[6]建议中描述的泛在传感网络(USN,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高层架构(如图3所示)作为基础。实际上,在ITU的技术研究路线中,并没有单独设定针对物联网的研究,而是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互作为泛在网络的一个重要功能,统一纳入了泛在网络的研究体系中。

图3中,USN分层框架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依托下一代网络架构,自上而下分为USN应用平台、USN中间件、USN传输网络(下一代网络)、USN接入网络、底层传感器网络等5个层次。简单地说,上述架构的核心就是在最靠近用户的地方由各种传感器网络组成无所不在的信息获取环境,用户在此环境中使用各种服务,下一代网络则作为核心的网络基础设施为USN 提供支持。

ITU在泛在网络的研究中曾专门强调,要在下一代网络的基础上,增加网络能力,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泛在通信,因此,我国的专家学者在考虑泛在网络的架构和能力时,一般

图2 EPCglobal标准架构图图3 泛在传感网体系框架

以这一最基本的需求作为基础,将USN 的体系架构作为物联网体系架构看待。

2.3 基于M2M 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除了ITU 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标准化组织对物联网的架构也从不同的侧面有所涉及研究,如ETSI M2M TC,给出了一个如图4所示[7]的 M2M 架构,从端到端的全景角度研究机器对机器通信,可以看作是物联网体系架构的一个简化版本。

在业务模式层面,M2M 有两种形态:MVNO(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业务模式和运营商直接运营业务模式。

目前,在中国还未形成(或政策不允许)MVNO 业务模式,但该业务模式在美国却早已经存在,比如JasperWireless、Aeris 等公司就是M2M 移动运营商,一直在运营基于SaaS(Software

应用技术层,位于最上面,用来开发各种应用;(4)此外还有公共技术层次,上下纵通于其余三个层次。

(1)感知技术层

数据感知技术主要用于采集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和视频数据等在内的物理世界中发生的事件和数据。在该技术层次上,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涉及传感器、RFID、二维码、实时定位和多媒体信息感知等技术,采集后的数据则通过短距离传输、自组织组网进行局域传递,并通常使用多个传感器对数据采集过程进行协同处理。

举例来说,RFID 网络中,安装在设备上的RFID 标签和用来识别RFID 信息的扫描仪、感应器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而智能微尘(Smart Dust)网络中,则由智能传感节点和接入网关组成感知技术层,用于战场环境信息收集。在智能微尘网络的

图4 ETSI M2M 体系架构

图5 物联网的技术框架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M2M 业务。而在中国,三大营运商从一开始就直接做M2M 业务,所以国内就没有MVNO 生存的机会。鉴于M2M 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市场机遇,以前不直接做M2M 业务的全球各大营运商,如Verizon、AT&T 等,最近都纷纷成立了M2M 业务部门直接开展M2M 业务的运营。另一方面,市场上有很多公司也看到了M2M 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的业务或平台的开发,比如同方软件专业做M2M 软件已

有很多年,凭借其积累的优势成为了中国移动公司M2M 营运平台的设备提供商。

在上述三类物联网应用架构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我们认为ITU 提出的泛在传感器网络中包含的物联网理念和技术架构所覆盖的范围应该是最广泛的,既包含了EPCglobal 和M2M,也覆盖了有线和无线两种通信方式。

3 物联网包含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综合了现代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等,是典型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新兴技术。这些技术在不同的行业往往具有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形态。

经过梳理,可以看到国内对物联网的研究多采用图5[8]所示的技术框架,将物联网包含的技术体系大致分为四个层次:(1)感

知技术层,位于底层,用来感知数据;(2)网络技术层,位于第二层,用来传送数据;(4)

例子中,感知信息(温度、湿度、图像等)由智能节点负责,并自行组网传递到上层网关接入点,再由网关将其通过广域的网络层提交到后台处理。

(2)网络技术层

网络技术层负责实现更加广泛的信息互联和传递功能,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广域传送。在该技术层次上,物联网使用到的网络技术需要把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目前,使用广泛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等技术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物联网数据传输的需要。

举例来说,物联网一般通过各种接入设备实现与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相连,完成采集信息的传递。如手机付费系统中,内置于手机的RFID信息由刷卡设备采集后上传到互联网,经网络层传递到后台,再由后台完成鉴权认证并从银行网络中划帐。因此,在产业链中,物联网网络层将由网络运营商占据重要的地位。

(3)应用技术层

应用技术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应用。

发展物联网的最终目的是要提供各种适用于社会需要的物联网应用。举例来说,物联网的应用可分为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扫描型(手机钱包、电子不停车收费)等类型。其中,电子不停车收费应用是一种发展势头比较快的物联网应用,其应用方式是在车窗上装有电子标签,并插入电子不停车收费通行卡,车辆在通过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时,利用电子标签与车道天线进行微波通讯,无需停车就能自动完成出入口信息读写和缴费。

(4)公共技术层

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QoS)管理等具有普遍意义的技术,这些技术将会被同时应用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其他三个技术层次。

综合而言,当前物联网的研究并不只是一个独立的学术或工程技术问题,它涉及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材料等众多技术领域,而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势必会带来许多新的挑战。而且实现物理世界的广泛互联被认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在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标准,然后再把各个相关环节逐步地、有序地进行互连与整合,而这也必将经历一段长期过程。

4 物联网的应用范围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健康护理与监测等生活、工作、健康和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物联网具有的“物物互联”特征使其终端节点规模可能达到兆亿级。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应用场景:首先通过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不间断地自动采集相关的数据(或者根据相关的策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加工);然后通过对现有互联网的技术整合,实现对所采集到的数据或初步信息的发送;最后物联网应用把采集的数据或初步信息经过处理后返回到物理世界,并影响相应的物体。在整合后的网络当中,中心计算机群(或者叫智能平台)具有强大的能力特点,能够对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采用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环境的整合。

5 结束语

物联网是信息产业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掀起的又一次浪潮。物联网的研究涉及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材料等众多技术领域,而物联网的实现则是对大量现在有技术的广泛融合与发展。简而言之,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是一个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它把传统的信息通讯网络延伸到了更为广泛的物理世界,通过各种感知和执行手段与物理世界进行广泛、智能的交互,并向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服务。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S]. Geneva: ITU,2005

[2]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ERP-IoT)

Strategic Research Agenda (SRA), Internet of Things –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 15 SEPTEMBER, 2009.

[3]温家宝,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北京:2010.http://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fd3673499.html,/2010lh/content_1555767.htm. 2010年03月15日

[4]孙其博,刘杰,黎羴,等. 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

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5]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

[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9, 29(6):1-11.

[6] ITU-T, Recommendation Y.2002, Overview of ubiquitous networking

and of its support in NGN[S]. Geneva: ITU,2010

[7] M2M Activities in ETSI,https://www.360docs.net/doc/fd3673499.html,/M2M/Open/

Information/M2M_presentation.ppt

[8]工控网,浅析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http://www.gkzhan.

com/news/Detail/17838.html

物联网技术发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3673499.html, 物联网技术发展综述 作者:唐鹏宋巍 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特点和概念,并分别从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介绍了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说明了物联网所需要的相关技术情况,也简单介绍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物联网;RFID;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前言 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称为“物联网”,它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又有别于互联网的全新概念,可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是通过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放入实物当中,通过无线网络对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进行网络互联与数据信息采集,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发送与接收。 二、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也称为M2M,是传统的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互联网延伸至物理世界的一种体现,它涉及众多技术,包括实时定位、短距离无线通信、RFID、传感器网络等。物联网将互联网中的用户终端延伸到任何需要实时管理的物品,其目的是给没有生命的物品赋予生命,加强人与物品间的交流。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蓝图,我们在回家前先发条短信,家里浴缸就能自动放好水或者电饭煲自动做好饭等等,这些都是物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条件。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主要依靠传感器网络和RFID等技术实现。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技术核心,主要用来对物理世界的信息感知,就像人的皮肤一样用来感知外界信息。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微型传感器一起组成的,其中每一个微型传感器都相当于一个通信基站,并通过无线信号组成一个网络系统,把得到的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的使用者。RFID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射频识别技术,也可以称为电子标签技术,是通信技术的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并且不需要芯片和接收器接触,在一定距离内就可以传输信号。现在RFID技术应用相当广泛,如果对学生证植入了RFID芯片那就可以一证多用,同时拥有门禁、食堂买饭和图书馆借书等多项功能。而信息传输技术主要依靠Internet互

物联网文献综述

物联网安全文献综述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人到人之间的互联,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样的一种新兴的技术,同时当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危机,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物联网服务能否得到真正的实际推广应用,必需引起高度的关注。因此,我专门查阅了几篇关于物联网安全的相关文献,对物联网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篇论文是李志清的《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这篇论文主要从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属性出发,探讨物联网安全方面的需求及其面临的安全威胁,研究了物联网的安全模型并且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其中,物联网的安全模型包括应用层、处理层、传输层、感知层,分别对应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采集与物理层面的安全。而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包括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立法保护。第二篇论文是何德明的《浅谈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物联网技术安全的特点以及物联网的传统技术和特殊技术的安全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其解决之道。第三篇论文是范红的《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研究》,这篇论文通过对物联网进行安全性分析,提出了一种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该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提升物联网防护水平,并且对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其中防御横向体系包括物理安全、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安全管理中心以及应急响应恢复与处置六个方面,而纵向体系包括边界防护、区域防护、节点防护和核心防护。第四篇论文是金朔平的《云计算与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这篇论文在研究物联网与云计算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对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安全进行研究。第五篇论文是刘亚坤的《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这篇论文主要是拿物联网安全和互联网进行对比,突出讨论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以及RFID系统安全问题。 这几篇论文都说明了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互联网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传统的网络中,网络层的安全和业务层的安全是相互独立的,而物联网在现有移动网络基础集成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相当于将网络层和业务层合而为一了,所以移动网络的大部分机制仍然适用于物联网并能提供一定的安全性,但还是需要根据物联网的特征对安全机制进行调整和补充。譬如说在认证机制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业务的安全敏感程度和业务由谁来提供来进行设计,再譬如说在加密机制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业务安全要求的不同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加密机制。这几篇论文都突出了物联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物联网的节点大部分都处于无人监控的状态,攻击者很容易就能接触到这些设备,并对其进行如替换或者修改的进一步行动,这要求我对其设备进行远程信息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的安全并不会只会局限于物联网的单方面,而是包括了在物联中涉及了的方方面面,包括手机与计算机的安全漏洞、各种各样的病毒、各种各样的恶意捆绑软件,还有就是人为对机器的防盗,防修改以及云计算机云服务器的安全等等,这些出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在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整个物联网的系统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投身物联网的工作者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好系统大大小小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安全的威胁。物联网信息安全的保护和防止,除了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也是相当的重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会出现更多的安全问题,单靠技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完善好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制,也要加强各个单位对

物联网综述报告

物联网综述报告 姓名:孟然 学号:03 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物联网技术综述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的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的当前发展状况。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RFID,ZigBee,云计算等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物联网的主要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物联网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 物联网;RFID;云计算。 一、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第一次提出“产品电子码”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接入互联网,实现智能化识别与管理。迄今十余年,“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称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即称为互联网。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互联网的核心内容是hooking people together,由此引申,物联网的核心内容便是hooking things together。 二、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目前,物联网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均想抓住这个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洗牌中占领先机。物联网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08年底,IBM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战略,强调传感等感知技术的应用,提出建设智慧型基础设施,并智能化的快速处理、综合运用这些设施,使得整个地球上的物都“充满智慧”。由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在RFID领域呼声最高;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则在通信芯片及通信模块设计制造上全球领先。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综述

(总) 2014年第3期 摘 要:物联网涉及众多领域,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其次归纳了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然后总结了物 联网的应用;最后给出了物联网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物联网的研究指出方向。 关键词:物联网,构成,关键技术,应用,挑战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综述 薛秀琴1,许方曲2,郝秀兰2 (1.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太原 030024;2.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Survey of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XUE Xiu-qin 1,XU Fang-qu 2,HAO Xiu-lan 2 (1.Shanxi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Taiyuan 030024,China ;2.Huzhou Teachers College ,Huzhou 313000,China ) Abstract :A variety of domains are involved in internet of things.Firstly ,architecture of IoT is introduced.Secondly ,key technologies used in IoT are discussed.Then som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IoT are listed.Finally ,some challenges in IoT are pointed out ,from which future research areas can be deduced.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rchitecture ,key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s ,challenges 文章编号:1003-5850(2014) 03-0010-04收稿日期:2013-12-22,修回日期:2014-02-15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2F0201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310347007)作者简介: 薛秀琴,女,1969年生,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 )概念是2005年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确立的[1]。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的定义各不相同,至今没有一个权威、完整和精确的定义。狭义的物联网只是物与物互联,不包括人在内;广义的物联网则是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可以实现交互,将信息技术融入社会行为之中,达到人类社会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更高境界[2-3]。本文中采用广义的物联网定义,认为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借助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各种接入网络,实现物体与互联网连接,形成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巨大智能网络。从物联网的构成、关键技术、应用、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等角度出发,对物联网的现状及关键问题进行论述,进一步对物联网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1物联网的构成 研究人员在描述物联网的体系框架时,多采用 USN 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作为基础,自下而上分为 底层传感器网络(边缘技术层)、接入网络、基础骨干网络、网络中间件、应用平台5个层次[3-4]。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 )泛在网工作委员会(TCl0)给出了物联网的3层结构[2-5]:第1层是感知延伸系统,第2层是异构融合的泛在通信网络,第3层是应用和服务。 图1USN 体系架 构 10··0170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趋势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大大降低成本,物联网将广泛用于智能交通、地防入侵、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北京着手规划物联网用于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政府将围绕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对物、事、资源、人等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可控运行管理。同时,还会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领域和社区农村基层服务领域,开展智能医疗、电子交费、智能校园、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建设,实行个性化服务。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多次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发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物联网技术综述

物联网技术综述 一、物联网的内涵及架构体系 1. 物联网概念及内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最早于1999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相 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现代意义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 目前较为统一的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臵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2. 物联网关键要素 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由感知、网络和应用层组成的网络架构,物联网技术和标准,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内的物联网相关产业,资源体系,隐私和安全以及促进和规范物联网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国际治理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物联网发展关键要素 2.1 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2 所示。 图2 物联网网络架构 感知层主要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 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

绿色物联网:需求、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综述 从物联网的概念提出至今,政产学研用各界大力投入物联网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中。当前,物联网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技术设计和行业应用方面,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必然受到能源和成本问题的制约,绿色节能也是目前关注较少的一个领域。为从根本上理清物联网目前存在的能耗问题,为建设高能效的绿色物联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对绿色物联网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物联网的发展需求,结合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对当前绿色物联网各层的能耗构成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了产业界和学术界在绿色物联网方面的推动工作;同时以物联网的层次关系为出发点,对绿色物联网各层的绿色节能和能效优先设计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梳理,然后结合物联网层次关系给出了当前研究界对绿色物联网研究的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最后对绿色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物联网;绿色通信;能耗;能效 绿色物联网:需求、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张 兴,黄 宇,王文博 (北京邮电大学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实验室(WSPN )北京100876) 摘要 1前言 物联网近年得到政产学研用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美 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 预测[1],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自1999年美国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以来,物联网的研究已经经过了十几个年头。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中国科学研究院嘉兴无线传感网络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时,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我国的传感信息中心,称为“感知中国”。在关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注意到,整个物联网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物联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避免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行业误区,适应“绿色通信”的发展趋势,减小 通信行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大力发展物联网的同时,提前做好绿色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我国物联网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绿色物联网,一般指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的新一代物联网设计理念,通过对网络设备进行改造、优化并引入新技术,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2物联网的绿色发展需求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 从目前情况来看,通信行业已经成为耗电大户,排在全国各行业的第12位[2]。巨额的用电成本不仅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也意味着碳排放量的大幅度升高。 物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形态,除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之外,还包括无线/有线接入网、IP 核心网以及大型计算处理管理平台,几乎包含ICT 产业的各个领域,庞大的 *国家“97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No.2012CB316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001117,No.U1035001)96

物联网研究综述

物联网研究综述 摘要:从物联网基础出发,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M2M技术,并举例说明物联网在城市建筑、交通、农业等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指出物联网产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M2M;智能 1引言 1995 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联网概念。1999 年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2005 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并对其含义进行了扩展。2010年3月我国召开的两会上,物联网被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伴随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大力扶持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行业之一。据权威机构预测,国家将在未来十年投入四万亿大力发展物联网,智能建筑、智能办公、智能家居、RFID等产业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作为物联网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楼宇自控、电视监控、防盗报警、综合布线等众多系统于一体的建筑智能化领域,同样迎来了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由第三次信息化引发的“智慧”浪潮,正在打开我们对未来智能化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广袤空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深刻改变世界。 2物联网的概念 一般国际通用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问世打破了传统思维,过去是将公共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在物联网时代,电缆、钢筋混凝土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同一的基础设施,意味着基础设施是一新的土地,所有物的运转都在其上运行,包括经营管理,生产运输,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数据交换。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的连接发展成

物联网技术综述论文

物联网技术综述 引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

物联网参考文献

1、樊世清,于泽,郭红军;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9期,66 2、李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商场现代化》2010年5月(下旬刊)总第612期,48-49 3、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4、江宏;物联网引发供应链管理革命;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5,25-27 5、龚英,胡涛;国际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创新、合作与共赢——“2010中国重庆供应链与物流国际论坛”会议综述;西部论坛, 2010年第04期 6、作者:李芳整理;多技术整合物联网应用案例分享;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2009-12-16 7、胡秀前;肯德基供应物流模式对企业供应链的启示;《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年01期 8、龚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探讨;青年科学,2010年第08期 9、夏文汇;基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退货逆向物流管理;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08期 10、赵临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策略探讨;中国合作经济,2010年第07期 11、文钰谢卓林闫燕;沃尔玛:做好供应链管理切实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导刊 2010年第07期 12、王海萍;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体系创新框架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09期 13、赵玮;面向供应链应用的RFID中间件研究;吉林大学,发表时间:2010-04-01 14、杜红梅;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机制:制度经济学视角;湖南农业大学,发表时间:2010-03-30 15、张春勋,刘伟,李录青;食品供应链中企业与农户短期合作交易契约设计;管理学报,2010年第02期 16、程丹;食品供应链评价系统的建立;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年第01期 17、郑英春;标识技术确保食品饮料质量安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09年第06期 18、唐华山,秦海波;供应链环境下的高校餐饮业供应商管理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04期 19、张睿;乳品供应链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与策略探讨;现代商业,2009年第33期 20、杜红梅;加工企业与下游零售商定价决策模型——以绿色食品供应链为例;物流技术,2009年第11期 21、杨青松,许涛;食品安全可追溯研究阶段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与研究部;2007年4月 22、李春艳,周德翼;可追溯系统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作用与研究;生态经济,2009年第11期 23、黄松飞;山东寿光的物联网样板;通信世界, 2009年第46期 24、郑迪;“鸡联网”试验;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10期 25、施鸣;浅谈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前景;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年第10期 26、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年第12期 27、刘志硕,魏凤,柴跃廷,沈喜生;关于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考;综合运输,2010年第02期 28、赵国庆;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年第06期 29、赵欣斐;物联网的兴起对产品供应链的影响;现代商业, 2010年第18期 30、管继刚;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年第03期 31、潘金生;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经济师,2007年第09期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的提纲 作者:谢中业 导言: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但他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世界各国的未来信息化发展战略,均从不同概念向物联网演进。在中国,物联网技术已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实际应用,国家电网、机场安保、物流等领域已出现物联网身影。专家预计,物联网技术将用三至五年普及,将会发展为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而我国目前在传感网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主导国。物联网是由传感设备、终端和信息处理中心组成,本文将主要讲述物联网传感技术的相关情况。 一、什么是物联网传输网络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传感网络传输网络 应用网络物联网结构图 图一:物联网结构图 物联网传输网络:在物联网中,对终端数据上传到服务平台并能通过服务平 台获取数据的传输通道。 二、物联网传输网络的作用 作用:物联网传输网络是物联网数据传输的通道,他通过有线、无线的数据 链路,将传感器和终端检测到的数据上传到管理平台,并接收管理平台的数据到各个扩展功能节点。物联网传输网络是内部数据与互联网平台数据的交换通道,是物联网数据与互联网数据交换的中间载体,他属于互联网中的局域网和城域网部分。 三、物联网传输网络的主要构成及优缺点分析 物联网传输网络是互联网的末端接入部分,根据物联网的传输介质不同,可 以分为如下部分: 1、以太网/宽带

物联网技术论文

浅谈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物联网被称为继电脑、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美国权威谘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可能大规模普及,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一、物联网的定义、原理 物联网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原理“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情况 1、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 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1). 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2). 网络层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应用。 (4).公共技术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 2、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接近微波天线时,阅读器受控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安装在物体表面的电子标签收到经微波天线发出的查询信号后,根据查询信号中的命令要求,将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反射回微波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 现状 与 发展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愈 加便利,有了智能手机、电脑、iphone 、ipad 等高科技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了。互联网导、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706-76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自XX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 告XX: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后,现代信息通 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促使物联网技术日趋 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 进行研究开发,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在“xx” 规划和其他政策意见中做了重点部署,物联网产业迎 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一、物联网概念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完成物品与

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需要利用物联网才能解决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没有考虑的、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 (一)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 一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物联网关键的技术之一。rfid标签,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无磨损、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当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通过特定rfid 读写器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二是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采用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实现物联网人与

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

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9-06-18T15:09:26.15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4期作者:冯泽煜 [导读] 在信息时代物联网的出现可以说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武汉东湖学院 摘要:物联网被称为是当下时代信息领域的一次变革,将以往IT设备与物理设施相互隔离的思维打破,现阶段关于物联网的研究,还是在一个起步的阶段,技术上的发展也是如此,对物联网展开研究,也是为了促进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本文是对物联网展开研究综述,对物联网概念展开阐述,并介绍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分析物联网的未来前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对物联网的实际发展是有所促进的。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 前言:在信息时代物联网的出现可以说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物联网对社会以及经济等各方面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利益,一些领域的研究人员不断从多个方面,展开对物联网的分析和探讨,另外是物联网是心技术领域,也是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成为诸多企业努力的技术方向,现阶段物联网整体发展还是比较初级的,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的革新。 1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现状 1.1物联网技术概念的提出 最初提出物联网概念的是麻省理工,1999年建立了Auto-ID Labs,提出RFID系统,就是将所有的物品借助射频识别传感设备,实现与互联网的联结。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这是关于物联网最早的概念[1]。 2005年IUT举行WSIS会议,正式对物联网这一概念进行了确定,并分布了文件,对物联网的特征以及技术,还有要面临的挑战展开了介绍。 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人们处于一个全新的通信时代下,这个时候信息以及通讯技术,将从仅仅人与人的交流,转变为人与物和物与物的对接,物联网将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新的信息时代会到来,物联网让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所物品进行重新的连接,建立新的沟通模式。所有的物品在任何时间以及地点,可以与任何人实现连接[2]。 1.2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从通信的过程以及对象上分析,物联网的核心就是实现人物和物物之间的交互,基本特征就是全面感知、智能处理以及可靠传送。 物联网的全面感知,实际借助无线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二维码等,实现对物品信息随时的获取。 物联网的可靠传送,将物体接入到网络,然后借助网络渠道,可以随时实现信息的共享以及交互。 物联网的智能处理,是借助信息技术[3]。对海量的数据以及信息展开处理以及分析,从而做出智能化决策。 为了对物联网的各方面环节有更加清晰地了解,依据信息科学的角度,围绕着物联网中的信息流动,对物联网的功能模型进行了表述。 首先是信息获取,是对信息进行感知以及识别,对事物的状态以及主要的变化方式,进行敏感以及直觉,要将感受到的信息进行表示。从而实现对信息的获取[4]。 其次是信息的传输,是进行信息的发送、传递以及接收,这样才能让事物的信息从空间以及时间上,实现点到点的传递,这其实是一般意义上所谓的通信工程。 再次是信息处理,是对信息展开加工,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知识的获取,然后对事物实现认知,借助已经获取到的信息,可以产生新信息,这样可以实现对决策的制定。 最后是信息施效,是让信息真正发挥出实效的一个阶段,有着诸多的表现形式,比较重要的一个表现,是对事物的状态以及变换方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事物的控制,让事物按照预期进行运动。 1.3物联网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在IUT的报告中,对物联网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将物联网视为当下信息领域的重要变革,也是信息技术的一次机遇,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诸多的发达国家也是对物联网加强了重视,认为物联网是当下重要的新兴产业,对物联网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战略型的决策。 1.3.1发达国家未来促进物联网发展做出的前瞻布局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布了物联网发展的文件,其中对物联网的前景展开了描述,这是首次将物联网发展以及管理作为主要的目标提出战略设想,并结合物联网的设计发展,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意味着从这个时候开始,欧盟已经对物联网非常重视,并对物联网发展提上日程。 2009年韩国通信部门提出了物联网建设的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市场发展的新动力,并提出要建设世界上物联网方面最先进的基础设施,发展成为物联网技术强国的目标,加强对物联网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物联网服务的完善,并加强对物联网的技术研发等。 欧盟以及韩国为代表的各个国家推出了物联网的发展行动计划,意味着物联网以及相关的产业布局,已经是在全球范围展开,经过了多年来的发展。 1.3.2我国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和推进 2009年开始,物联网开始在国内得到了重视,成为计算机以及互联网之后,又一次引发信息领域浪潮的重要核心领域,并在2010年被列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物联网列为重点产业,各个部门为了促进物联网的实际发展,制定出诸多的扶持政策。整体来说,现阶段国内的物联网,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借助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建立了一个覆盖世界玩物的庞大网络,实现了人物和物物的连接。其实就是借助对RFID技术的应用,借助网络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然后借助网络实现信息的互动和共享,在物联网的构想中,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