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第三章

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第三章
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第三章

第十讲

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4)

【课题】§3-1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3)

【课程性质】理论课

【授课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巩固上讲内容】其他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点火提前角控制的基本原理

掌握点火提前控制的方式

【教学重点】点火提前控制的方式

【教学难点】点火提前角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

【授课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现场教学法

【课时分布】巩固上讲内容 5分钟

点火提前角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 40分钟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式 40分钟

小结与答疑 5分钟

【作业】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内容】

§3-1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3)

一、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

(1)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转速的升高点火提前角均应增大。采用ESA控制系统相对于机械离心式点火提前系统,更接近理想的点火提前角。

(2)发动机负荷歧管压力高(真空度小、负荷大),点火提前角小,反之点火提前角大。

(3)燃油辛烷值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点火提前角可增大,反之应减小。

(4)其他因素燃烧室形状、燃烧室内温度、空燃比、大气压力、冷却水温度。

二、电子点火提前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点火提前角控制系统的组成

电子点火提前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由监测发动机运行状态的传感器、处理信号、发出指令的ECU、响应指令的点火器以及点火线圈等组成。

(二)点火提前角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以丰田皇冠3.0轿车点火控制电路为例,维修时用万用表检测“+B”端子和点火线圈的“+”端子与搭铁之间的电压,应为蓄电池电压。怠速时检查点火器“IGT”端子与搭铁之间应有脉冲信号,检查ECU的“IGF”端子与搭铁之间应有脉冲信号。

丰田皇冠3.0轿车点火控制电路

(三)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式

1、点火提前角的计算

对丰田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TCCS)而言,其实际点火提前=初始点火提前+基本点火提前+修正点火提前(或延迟角)。ECT根据进气歧管压力或进气量和发动机转速,从存储器存储的数据中找到相应的基本点火提前角,再根据有关传感器信号值加以修正,得出实际点火提前角。

(1)初始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也称固定点火提前角。如:丰田汽车的IC—GEL发动机,其值为上止点前10°,在下列情况下,IG—GEL发动机的实际点火提前角为固定点火提前角。

①当发动机起动时,以动机的转速变化大,无法正确计算点火提前角;

②当发动机的转速低于400r/min;

③当车速在2km/h时,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怠速(IDL)触点闭合时;

④当ECU由后备系统控制工作时。

(2)基本点火提前角:ECU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进气歧压力信号(或进气量信号)等,从存储器中获得。

(3)修正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和基本点火相加得到的点火提前必须根据相关因素加以修正。修正项目因发动机而异,且应根据发动机各自的特性曲线进行修正。

2.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点火提前的控制包括起动期间的点火时间控制和起动后以动机正常运行期间的点火时间控制。

(1)起动期间的点火时间控制在起动期间,其实际点火提前角等于初始点火提前(因发动

机而异)。此时的控制信号主要是发动机转速信号(Ne)和起动开关信号(STA).

(2)起动后点火时间控制

①基本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怠速时的基本点火提前角是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怠速触点闭

合时,ECU根据发动机转速和空调开关是否接通而确定的基本点火提前角。

在空调工作时,其基本点火提前角要大一些,以防因空调负荷使发动机工作不稳。

在怠速工况下运转时,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怠速(IDL)触点断开,ECU根据存储器的数据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在正常运行工况下运转时,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怠速(IDL)触点断开,ECU根据存储器的数据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在正常运行工况运行时,控制信号主要有:进气歧管压力或进气量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Ne)、节气门位置信号(IDL)、燃油选择开关或插头(R—P)、爆震信号(KNK)等。

在某些发动机中,按燃油辛烷值不同,在存储器中存放着两张基本点火提前角的数据表格。驾驶员可根据使用燃油的辛烷值,通过燃油选择开关或插头进行选择

②点火提前角的修正

a)暖机修正:暖机点火提前角是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怠速触点闭合时,ECU根据水温

传感器进行修正的点火提前角。当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较低时,应增大点火提前角,以促

使发动机尽快暖机,当水温较高时,超过90℃,为避免发动机过热,其点火提前角必须

减小。

暖机过程中,控制信号主要有,冷却水温度信号(THW)进气歧管压力或进气量信号。节气门位置信号(IDL)等。

b)怠速稳定性的修正:稳定怠速点火提前控制是指为了使怠速稳定运转而对点火提前

角进行修正。由于发动机负荷变化等原因引起发动机转速变化时,ECU根据转速信号和

规定的怠速转速进行比较,相应地增加或减小点火提前角,以保证发动机怠速时稳定运

转,防止发动机怠速熄火。

3.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法

发动机工作中,点火时刻的控制要求用1°曲轴角的指令精度进行控制。当发动机转速为6000r/min时,若将1°曲轴转角换算成时间为36ms。为了进行这样精确的计时控制,需要具有能够准确检测曲轴转角位置的曲轴位置传感器和高速运算的微机,另外还需要有能够巧妙运用它们的控制方式。

第十一讲

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4)

【课题】§3-1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3)

【课程性质】理论课

【授课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巩固上讲内容】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无分电器点火的基本原理

掌握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的检修

【教学重点】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的检修

【教学难点】无分电器点火的基本原理

【授课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现场教学法

【课时分布】巩固上讲内容 5分钟

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40分钟

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的检修 40分钟

小结与答疑 5分钟

【作业】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内容】

§3-1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3)

三、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1.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的方式:

(1)同时点火方式。指两个气缸合用一个点火线圈,即一个点火线圈有两个高压输出端,分别与一个火花塞相连,负责对两个气缸点火。

(2)单独点火方式。指导每个气缸的火花塞上配用一个点火线圈,单独对本缸进行点火。

丰田皇冠汽车所采用的无分电器点火系统:如下图所示

(1)来自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曲轴位置传感器由G1、G2及Ne三个线圈组成,其功能是判别气缸,检测曲轴的转角,以决定点火时期的原始设定位置。

①G1信号:利用G1信号可判别出第6缸在压缩上止点的附近。G1传感线圈产生电压波形,

是设定在第6缸压缩上止点附近时产生的,因此只要G1线圈产生指导,就表示第6缸处于压缩上止点附近,其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由ECU根据Ne信号决定。

②G2信号:G2信号与G1信号波形相同,G1信号与G2信号相隔180°(曲轴转角360°)。

当G2信号产生时,即表示第1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的附近。应完成其点火准备,点火正时也由Ne信号决定。

③Ne信号正时转子有24个齿,它每转一转,产生24个信号波形,其波形与G1、G2信号

波形相似,每个波形表示Ne正时转子角度为15°或发动机曲轴转角30°。这个数值在点火控制中会引起较大误差,为了保持一定的精度,需将这些脉冲电压信号整形,再通过转角脉冲发生器,把24个脉冲转变为曲轴一转产生720个脉冲,即转变为每0.5°曲轴转角发生1个脉冲。

注意:当发动机起动的瞬间,已超过了产生G1信号时期,而G2信号又未产生,此时无法判别气缸,因此必须等到产生G信号判别气缸后才能执行实际点火控制。

当G1或G2信号产生时,可用来判别第6缸或第1缸处于压缩上止点前,因此必须对该缸

完成点火准备,G1或G2信号产生后所产生的Ne信号即成为第6缸第1缸的点火正进的基准

信号,如图3-11所示。

(2)ECU的输出信号:ECU通过曲轴位置传感器接收到G1、G2、Ne信号,向点火器输出IGT、IGdA、IGdB三个信号。

1)IGT信号:IGT信号就是点火正时信号。

当G1或G2信号产生时,ECU以此信号为基准,根据Ne信号控制其后的三次点火信号,即每4个Ne信号产生一次点火信号(4个Ne信号为60°,相当于曲轴转角为120°),而每产生三次点火信号后,再经G信号重新设定其后的三次点火信号。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仍然由ECU利用各传感器检测到的发动机转速、进气压力(真空度)、节气门位置、水温等信号进行控制。闭合角由点火器中的闭合角控制电路进行控制。

2)IGdA、IGdB信号:IGdA、IGdB信号是ECU输送给点火器的判缸信号,它存于ECU的存储器中,ECU根据G1、G2及Ne信号查表选择IGdA、IGdB信号状态,以确定各缸的点火顺序。

3)点火器:点火器内有气缸判别、闭合角控制、恒流控制、安全信号等电路,其主要功能是接收ECU发出的IGT、IGdA、IGdB信号,并依次驱动各个点火线圈工作。另外它还向ECU 输入安全信号(IGF)。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点火器中的气缸判别电路根据判别信号IGdA、IGdB的信号状态,决定哪条驱动电路接通,并将IGT点火正时信号送往与此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点火线圈,完成对某缸的点火。例如,如果IGdA、IGdB信号状态分别为0和1时,气缸判别电路使VT1导通,将点火正时信号送给1缸和6缸的点火线圈,使基工作、完成对1缸和6缸的点火。

4)安全信号IGF:将点火器继续点火线圈的初级电流的信号反馈给ECU的信号,使点火器具有安全功能。

在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中,喷油器的驱动信号来自曲轴位置传感器。如果点火系统出现故障使火花塞不点火,而曲轴位置传感器工作正常时,喷油器会照常喷油,造成气缸内喷油过多,结果会出现再起动困难或行车时三元催化转化器过热。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当IGF信号连续3~5次无反馈信号送入ECU时,则ECU判断点火系统有故障、并强制停止喷油器工作。

5)点火线圈:一般传统点火线圈的二次线圈的一端通过配电器接火花塞,一端与一次线圈相接。无分电器点火系统采用小型闭磁路的点火线圈,二次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气缸上的火花塞相联接。

气缸的组合原则为,一缸处于压缩行程的末期,另一缸处于排气行程的末期,曲轴旋转360°后两缸所处的行程正好相反。对于6缸发动机来讲,其气缸的组合为第1缸与第6缸、第2缸与第5缸、第3缸与第4缸,即每两缸一个点火线圈,火花塞串联同时点火。

由于压缩缸的气缸压力较高,放电较为困难,因此所需击穿电压较高,而排气缸的压力接近大气压力,放电容易,所需的击穿电压较低。因此当两缸火花塞同时跳火时,阻抗几乎都在压缩缸。即在串联点火电路中,压缩缸承受大部分电压降,与普通只有一个火花塞跳火的点火系统比较,击穿电压相差不大,而排气缸损失的电能也不大。

点火线圈由一次线圈、二次线圈、铁心、高压二极管、外壳等组成。

第十二讲

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4)

【课题】§3-1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3)

【课程性质】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

【授课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巩固上讲内容】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电子点火系统的主要元件的检修

了解电子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

【教学重点】爆震控制的检修

【教学难点】通电时间控制与爆震控制的原理

【授课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现场教学法

【课时分布】巩固上讲内容 5分钟

电子点火系统的主要元件的检修 40钟

电子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 40分钟

小结与答疑 5分钟

【作业】如何检查和调整怠速转速及点火正时间?

【教学内容】

§3-1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3)

四、通电时间的控制

1.通电时间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初级电路被断开的瞬间,初始电流能达到的值与初级电路接通的时间长短有关,只有通电时间一定值时,初级电流才可能达到饱和。由于断开电流影响次级电压的最大值,次级电压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点火系工作的可靠性。所以,发动机工作时,必须保证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有足够的通电时间。

2.通电时间的控制方法

现代电控点火系统和传统的分电器不同,传统的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取决于断电器触点的闭合角和发动机转速;而现代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由ECU控制,根据发动机的转速信号和电源电压信号确定最佳的闭合角(通电时间),并控制点火器输出指令信号(IGt信号),以控制点火器中晶体管的导通时间。

3.点火线圈的恒流控制

由于现代车采用了高能点火线圈,改善点火性能。为了防止初级电流过大烧坏点火线圈,在部分电控点火系统的点火控制电路中增加了恒流控制电路。

恒流的基本方法是:在点火器功率晶体管的输出回路中增设一个电流检测电阻,用电流在该电阻上形成的电压降反馈控制晶体管的基极电流,只要这种反馈为负反馈,就可使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稳定,从而实现恒流控制。

四、爆震控制

1.爆震与点火时刻的关系

爆震与点火时刻有密切的关系,点火提前角越大,燃烧的最大压力就越高,越容易产生爆震。

2.爆震控制原理

1)组成(如图)

2)原理:爆震传感器安装在缸体上,利用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把爆震传到气缸体上的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输入ECU,ECU通过爆震传感器输入信号判别发动机有无爆震,并依据爆震强度推迟点火时间。爆震越强,推迟点火角越大,知道爆震消失为止。

爆燃控制系统的组成

1—爆燃传感器 2—ECU 3—其他传感器4—点火器和点火线圈5—分电器6—火花塞

爆燃控制的输入处理回路

3.爆燃强度的确定

ECU根据爆燃信号超过基准值的次数来判定爆燃强度,次数越多,爆燃强度越大,反之越小。而后又以一固定的角度增加点火提前角,当发动机再次出现爆震时,ECU又使点火提前角推迟,调整过程反复进行。

五、爆震传感器

功能:检测发动机有无爆燃发生及爆燃强度。

类型:电感式和压电式两种,压电式又分为共振式、非共振式和火花塞座金属垫型。

1.电感式爆燃传感器

构造:主要由铁心、永久磁铁、线圈及外壳等组成。

原理: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发动机爆燃。

2.压电式爆燃传感器

原理:利用压电效应原理检测发动机爆燃。

(1)压电式共振型爆燃传感器

由压电元件、振子、基座、外壳等组成。当发生爆燃时,振子与发动机共振,压电元件输出的信号电压也有明显增大,易于测量。

(2)压电式非共振型爆燃传感器

与共振式相比,非共振式内部无震荡片,但设一个配重块,以一定的预紧压力压紧在压电元件上。当发动机发生爆燃时,配重块以正比于振动加速度的交变力施加在压电元件上,压电元件则将此压力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送给ECU。

(3)压电式火花塞座金属垫型爆燃传感器

安装在火花塞的垫圈处,每缸一个,根据各缸的燃烧压力直接检测各缸的爆燃信息,并转换成电信号输送给ECU。

3.爆震传感器控制电路如图所示:

第十三讲

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4/4)

【课题】§3-2点火系统有关元件的故障诊断及维修

【课程性质】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

【授课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巩固上讲内容】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电子点火系统的主要元件的检修

了解电子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

【教学重点】电子点火系统的主要元件的检修

【教学难点】电子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

【授课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现场教学法

【课时分布】巩固上讲内容 5分钟

电子点火系统的主要元件的检修 40钟

电子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 40分钟

小结与答疑 5分钟

【作业】如何检查和调整怠速转速及点火正时间?

【教学内容】

§3-2点火系统有关元件的故障诊断及维修

一、电控点火系统的类型

1.汽油机点火系统的类型:

传统点火系统分为:磁电机点火系统和蓄电池点火系统。

缺点:(1)高速易断火,不适合高速发动机。

(2)断电器触点易烧蚀,工作可靠性差。

(3)点火能量低,点火可靠性差。

2.电控点火系统的类型:有分电器和无分电器式。采用计算机根据各传感器信号对点火提前角进行控制。

二、电控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1.基本组成

一般由电源、传感器、ECU、点火器、点火线圈、分电器和火花塞组成。

2.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时,ECU根据接收到的传感器信号,按存储器中的相关程序和数据,确定出最佳点火提前角和通电时间,并以此向点火器发出指令。点火器根据指令,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导通和截止。当电路导通时,有电流从点火线圈中的初级电路通过,点火线圈将点火能量以磁场的形式储存起来。当初级电路被切断时,次级线圈中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动势,经分电器或直接送至工作气缸的火花塞。

三、有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

特点:1个点火线圈。

组成:由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计、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起动开关、空调开关、车速传感器。

四、无分电器电控点火控制系统

特点:用电子控制装置取代分电器,利用电子分火控制技术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直接送给火花塞进行点火。

1.独立点火方式

特点:点火线圈的数量和气缸数相等。

优缺点:分火性能较好,但其结构和控制电路复杂。

2.同时点火方式

特点:点火线圈的数等于气缸数的一半。

3.点火器

功能:根据ECU的指令,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或断电,并在完成点火后向ECU输送点火确认信号。

4.点火线圈及分电器

点火线圈采用一次线圈电阻值很小的高能点火线圈。在有分电器的系统中,各气缸共用一个点火线圈;在无分电器的系统中,将气缸分组,每组共用一个点火线圈,或者是每个气缸独立用一个线圈。

五、点火系电器元件的诊断与维修

1.曲轴位置传感器的诊断与维修

1)曲轴位置传感器电阻的检查:如表所示

2)曲轴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检查

3)传感器线圈与信号转子的间隙检查

曲轴位置传感器电阻值:

拔下点火线圈的连线,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量点火线圈的电阻。

3.点火器诊断与维修

将点火线圈与点火器的导线连接好,用万用表电压挡或示波器检查发动机ECU端子间的电压。

4.点火系统其他部件的诊断与维修

1)高压线

2)火花塞

5. 爆震传感器的检修

1)爆震传感器电阻的检查

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检查传感器端子与传感器壳体之间的电阻,应不通。

2)爆震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检查

拔下爆震传感器连接插头,当发动机怠速时,用示波器检查爆震传感器的接线端子与搭铁间应有脉冲波形输出。

六、怠速转速及点火正时的调整

1 怠速的调整

对于安装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其发动机的怠速转速一般为(800±50)r/min;对于安装手动变速器的汽车,其发动机的怠速转速一般为(700±50)r/min。调整怠速时,发动机温度应正常,且不带任何负荷;拔下怠速电控插头,起动发动机,并转动怠速调整螺钉,直到怠速符合为止。

2 点火正时调整

当发动机怠速转动时,其点火提前角应为20±1度。若不符合要求,可转动分电器进行调整。点火提前角的大小可用正时灯进行检测。

最新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教案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教案

常见车型故障码调取与清除 教案内容 一、日本丰田车系 1.调取故障码 普通方式调取故障码:打开点火开关,不起动发动机,用专用跨接线短接故障诊断座上的“TE1”与“E1”端子,仪表盘上的故障指示灯“CHECK ENGINE”即闪烁输出故障码。 2.清除故障码 故障排除后,将ECU中存储的故障码清除,方法有两种:一是关闭点火开关,从熔丝盒中拔下EFI熔丝(20A)10s以上;二是将蓄电池负极电缆拆开10s以上,但此种方法同时使时钟、音响等有用的存储信息丢失。 二、日本日产车系 随车型不同,故障码的调取与清除分三种不同方式: 1.如果在主电脑侧有一红一绿两个指示灯,另有一个“TEST”(检测)选择开关,调取故障码时,先打开点火开关,然后将“TEST”开关转至“ON”位置,两个指示灯即开始闪烁。根据红绿灯的闪烁次数读取故障码,红灯闪烁次数为故障码的十位数,绿灯闪烁的次数为故障码的个位。清除故障码时,将“TEST”开关转至“OFF”位置,再关闭点火开关即可清除故障码。主电脑位于仪表盘后或叶子板后。 2.如果在主电脑侧只有一个红色显示灯,另有一个可变电阻调节旋钮孔,调取故障码时,先打开点火开关,然后将可变电阻旋钮顺时针拧到底,等2 s后再将可变电阻旋钮逆时针拧到底,红色显示灯即开始闪烁输出故障码。每次操作只能输出一个故障码,有多个故障码时需重复上述操作。清除故障码时,将可变电阻旋钮顺时针拧到底,等15s 后再逆时针旋到底,再等 2 s后关闭点火开关即可清除故障码。 3.如果仪表盘上有故障指示灯“CHECK ENGINE”,则可通过短接诊断座上的相应端子调取故障码,日产车系故障诊断座位于发动机盖板支撑杆上方的熔丝盒内,有12端子和14端子两种,调取故障码时,先打开点火开关,然后取出12端子或14端子诊断座,并用跨接线短接诊断座上“6#”和“7#”端子(14端子诊断座)或“4#”和“5#”端子(12端子诊断座),等2s后拆开短接导线,仪表盘上的“CHECK ENGINE”灯即闪烁输出故障码(波形见下图)。每次操作只能输出一个故障码,有多个故障码时需重复上述操作。清除故障码时,将诊断座右上侧的两个端子短接15s以上,再关闭点火开关即可清除故障码。 日产车系故障码输出波形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电子教案

第1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 1.1 概述 1.1.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主要是为改善部分性能而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技术改造。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汽车安全问题和排放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危机的影响更加突出。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主要体现在以“人-车-环境”为主线的系统工程整体的优化上。 1.1.2 电控技术对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2.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3.改善发动机的加速或减速性能。 4.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5.降低排放污染。 6.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 1.2 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 目前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上常用的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怠速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警告提示系统、自诊断与报警系统、失效保护系统和应急备用系统。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是根据进气量确定基本的喷油量,再根据其他传感器(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对喷油量进行修正,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均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气。 2.电控点火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控制点火提前角。该系统根据各相关传感器信号判断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和运行条件,选择最理想的点火提前角点燃混合气,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3.怠速控制系统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空调压缩机是否工作、变速器是否挂入挡位等状况,并通过怠速控制阀对发动机进气量进行控制,使发动机随时以最佳怠速转速运转。 4.进气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对发动机的进气进行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 5.排放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发动机排放控制装置的工作实行电子控制。 6.增压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的功能是对发动机进气增压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 7.巡航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的功用是驾驶员设定巡航控制模式后,ECU根据汽车运行工况和运行环境信息,自动控制发动机工作,使汽车自动维持在一定的车速进行行驶。 8.警告提示系统由ECU控制各种指示和报警装置,一旦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该系统能及时发出信号以警告提示,如氧传感器失效、油箱油温过高等。 9.自诊断与报警系统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电子控制单元(ECU)都具有自诊断系统,对控制系统各部分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 10.失效保护系统失效保护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当传感器或传感器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系统自动按电脑中预先设定的参考信号值工作,以便发动机能继续运转。

电控发动机实训教案

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实训教案 叀安职专蓝翔

实训一、电控发动机的认识 一、实训目的 熟悉电控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 熟悉常见车型电控发动机各部件的类型及安装位置。 二、实训内容 1.认识电控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安装位置、结构、作用,分析工作原理;2.分析电控发动机的优点。 三、设备与器材 1.发动机试验台架或实训用车; 四、实训步骤 1.认识电控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安装位置、结构、作用,分析工作原理(1)找出空气供给系统组成部分 (2)找出燃油供给系统组成部分 (3)找出电子控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1)比较D型和L型控制方式; 2)比较组成部分及安装位置。 学生“电控发动机的认识”实训报告 班级:姓名:时间: 1.实训的目的: 2.实训的要求: 3.实训的仪器与器材: 4.电控发动机与传统的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有何优点? 5.同时喷射、分组喷射、顺序喷射各有何优缺点? 6.汽油机电控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各自有什么功能?

实训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构造认识(一) 一、实训目的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空气供给、燃油供给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进一步熟悉常见车型电控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空气供给、燃油供给子系统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二、实训要求 1.实训在实训车或电控汽油发动机台架上分组进行,以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动手为主; 2.确保实训安全:若在实训车上进行,使用驻车制动器,可靠制动车辆。起动发动机时,提示学生远离运动部件; 三、实训内容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空气供给、燃油供给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作用。2.空气供给、燃油供给系统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四、设备与器材 1.五台不同的发动机试验台架或实训用车; 2.拆装工具5套。 五、实训步骤 1.认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空气供给、燃油供给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安装位置、结构、作用,分析工作原理 (1)找出空气供给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1)观察各部分的安装位置及结构(可以拆下来观察)。 2)熟悉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连接关系。 3)分析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不同工况下空气的流通路径。 观察与思考: ★进气量是如何控制的? ★进气量是如何计量的?为什么计量进气量? ★在节气门体上设置有冷却水流经的通道,其目的是什么? ★空气和汽油在什么地方混合? ★整体式进气管和分开式进气管各有何优缺点? ★进气系统漏气对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有什么影响? (2)找出燃油供给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1)观察各部分的安装位置及结构(可以拆下来观察)。 2)熟悉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连接关系。 3)分析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汽油的流通路径。 观察与思考: ★汽油滤清器有哪些使用注意事项? ★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作用是否保持燃油分配管中的油压恒定不变?他有几个端口?分别于什么相通?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系统油压一般为多大? ★将电动汽油泵置于汽油箱内部的目的是什么? ★你所拆的电动燃油泵是哪种类型? ★电动汽油泵作为运动件,如何冷却和润滑? ★发动机熄火后,汽油喷射管路中如何保持残余压力?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整体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与检修”课程整体教学方案 一、课程定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块是汽车维修专业的验印教学模块;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就业后,具备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基本理论,获得该领域维修,检测,诊断岗位上完成电子控制系统、各电控总成维修任务时应掌握的专项技能知识;熟悉发动机电控元器件的构造,获得对各总成、主要零部件制造、装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本教材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每个教学项目和下分的课题都安排了相关的实践操作,是一个一体化较成熟的教学模块 二、本课程原有教学内容体系与教法的弊端分析 本课程原教学模式是沿用理论课+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理论上对知识点强调比较多,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较弱。因为实验课安排课时较少,学生实践技能掌握不到位。 本次教学改革中本课程组坚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学改革方向,根据汽车行业对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和知识结构,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情境式教学,按项目组织教学、按任务采用教材,运用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法和细分课题等多种教学形式,按教学的过程化考核等手段,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本教学模块的学习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三、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一)课程管理信息

(二)课程目标 1、职业能力目标 1).具有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仪器的能力; 2).能够找去各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3).针对汽车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制定诊断、检修、保养作业计划的能力;4).正确执行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章的能力和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2、知识目标 1).熟悉电控发动机各系统结构; 2).懂得各传感器工作原理知识; 3).掌屋汽车电控发动机电路图的识图能力。 3、素质目标 学生协同完成对电控发动机中各传感器、执行器的检修工作。通过学生讨论汽车故障表现的形式、分析引起故障的可能原因、最终确定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了学生找到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同时学生在电控发动机维修中形成了固定的维修思维能力(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可能引起故障原因——得出结论——排除故障)。(三)教学项目内容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教案(发动机部分)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 一体化教程》教案 1

主讲教师:任广文 2015年5月5日 2

课题项目一汽车故障诊断基础知识教学课时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故障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汽车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规律。 3、掌握汽车故障的诊断原则和诊断方法。 4、认识常用检测诊断仪器和设备。 能力目标 1、能够识别汽车常见故障现象。 2、能够熟练运用故障诊断方法分析汽车故障。 3、能够认识和正确使用常用检测诊断仪器和设备。 3

教学重点汽车故障的诊断方法 教学难点汽车故障的产生原因及规律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汽车构造及技术使用等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学视频、图片等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 汽车在运行过程会有哪些常见故障?如何诊断故障? 导入新课 任务一汽车故障及其规律 一、汽车故障及特征 汽车故障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 象。它包括汽车不能行驶,功能不正常或个别性能 指标超出规定技术标准。如发动机不能起动,动力 不足等。 汽车的使用条件十分复杂,形成故障的因素也 多种多样,要准确地判断汽车故障,必须首先了解 其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内在和外表的特征,并根据这 通过学生的 交流讨论, 观察实物现 场演示了解 认识汽车故 障现象。

通过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探究新知深化目标 实物展示视频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仔细讲授些症状迅速找出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并加以排除。 虽然汽车故障症状错综复杂,但根据实践经验归纳 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如表1-1所示。 二、汽车故障的分类 汽车故障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有多种, 不同类型的故障,有不同的特点。故障的类型和特 点见表1-2所示。 三、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 1、工作条件恶劣 2、设计制造缺陷 3、使用维修不当 4、燃料、润滑油选用不正确 5、管理方面的问题 四、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 汽车故障变化规律是指汽车的故障率随汽车行 驶里程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认真观察 引发思考 认真听讲 仔细领会 通过观察加 深理解 5

电控发动机教案

电控发动机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总第1课时

巡回指导分组练习动机工作时,ECU接收各传感器的信号, 经分析、比较、计算后,确定控制对象 和范围,发出指令控制执行器,使发动 机处于最佳的进气量、空燃比、点火时 刻,同时视情况调节发动机怠速 点火系统的功能 点火系统主要由ECU根据转速、负荷和 水温传感器的信号确定实际工况的最佳 点火提前角,再由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曲 轴或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确定活塞在气 缸内的实际位置,并发出指令控制电子 点火组件(电子点火器),由电子点火组 件完成点火线圈一次侧电路接通和断开 的控制,从而在点火线圈二次绕组内产 生出2万伏左右的高电压,高压击穿火 花塞间隙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点火系统的组成 电控发动机可按照喷油器安装位置、燃 油喷射部位、喷射方式、喷射时序、控 制方式和进气量检测方式的不同 按喷油器安装部位分类 1)电子控制单点汽油喷射系统(SPI) (2)电子控制多点汽油喷射系统(MPI) 多点喷射系统有利于各缸可燃混合 气浓度的控制,单点喷射系统有利于简 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学生按要求进 行实践训练 板书设计: 电控汽油发动机的控制原理及组成 教学后记

电控发动机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 总第2课时 课题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授课教师蒋芳琨教学 目的要求1.掌握使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电子白板 是否使用 使用 教学难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教学方法实物教学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多点喷射系统有利于各缸可燃混合 气浓度的控制,单点喷射系统有利于简 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按汽油喷射部位分类 1)缸内喷射 (2)缸外喷射 按汽油喷射方式分类 1)连续喷射方式 (2)间歇喷射方式 按汽油喷射时序分类 实操演示

电控发动机实训教案

普宁职业技术学校电控发动机实训教案 指导教师:樊朝伟侯振鸿 系别:机电工程系

技能训练一传感器认知、作用、安装位置及检测 1、知识目标: a 熟练掌握传感器的构造、原理与工作性能参数检测 b 熟练掌握传感器的控制电路图 c熟练掌握传感器的检测过程; 2、能力目标: a 能够合理使用检测仪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进行检测; b 能够正确检测传感器并进行故障分析; d 能够熟悉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环保知识。 e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资料的能力 1、教师准备: 电子控制系统多媒体设备与课件、完好发动机实验台架或整车、 通用解码器、常用工具、万用表、试灯、维修技术资料 2、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电控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了解传感器系统的原理、构造、工作过程、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等; 3、准备工具、器材等。 铅笔、小刀、尺板、画好的传感器系统电路图、工作服; 【教学方法】 一体化、项目教学、讨论、分组、实践、讲授、模拟 1、电磁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 (1)靠近机体一侧靠近飞轮处,有永久磁铁、线圈和齿圈组成。线圈阻值为480-1000Ω (2)齿圈的周围分布60个齿,每一个齿对应的曲轴转角为360°/60=6°,其中有两个轮齿空缺,故将此传感器称为58+2式曲轴位置传感器,供ECU识别1∽4缸活塞上止点位置和发动机转速 2、电磁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发动机运转时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永久磁铁与齿圈空隙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变化引起磁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于是在线圈中感应出了感应电动势。 (2)在缺齿处产生了畸变的交变电压信号,ECU根据此确定上止点的位置。 (3)根据交变信号计算出发动机的转速,可准确的控制喷油时刻和点火提前角。 3、检测 1搭铁线 2信号线(-)3信号线(+) 电阻检查:线圈电阻2#与3#为480-1000Ω,1#与机体屏蔽线与接地的电阻为0Ω 电压检查:怠速时为0.1V,启动时,信号电压应明显变化,用试灯连接2#与3#线束,试灯应闪烁。 一、项目任务: 任务一: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电路控制、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任务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任务三:传感器的检测 任务四:传感器的故障排除;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2010 ~ 2011 学年度上学期 课程名称: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授课教师:计端 课程所属系(部):汽车与环境工程系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授课班级:2009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3班 2009汽车电子技术班 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总学时:96 学分:5 使用教材:杨庆彪李佳音主编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 主要参考书目: 1、邹长庚主编《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原理与故障 诊断(发动机部分)》北京理工版 2、(美)汤姆逊学习公司编《发动机机械和发动机性能 修理训练》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3、李东江主编《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技巧》北 京理工大学出版出版

标题:课题一: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的检修 1.1燃油系统原理、点火系统原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2、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 3、初步了解电控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内容 4、熟悉电控发动机的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重点: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 教学内容及过程: 知识讲授: ※1、概论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二、国外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的概况 1、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 (一)发动机部分的电子控制 (二)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 2、底盘方面的控制 3、车身方面的控制 三、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内容 主要控制——汽油喷射(喷射量、喷射定时)、点火控制(点火时刻、闭合角、爆震的防止) 辅助控制——怠速控制、进气控制、排放控制等 四、发动机汽油喷射的发展过程 60S 机械式 67S K,KE,D,型 73S L型 79S 集中控制 80S TBI 83S 单点,a/n

中山雷氏学校汽发动机教案单元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构造与维修

中山雷氏学校汽发动机教案首页

第5章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构造与维修 第1节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一、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1、直接测量空气流量方式的汽油喷射系统(L 和 H 型)直接 测量方式采用空气流量计直接测量单位时间发动机吸入的空气 量。 (1)体积流量方式。利用翼片式空气流量计或卡门涡流式空气流量计,直接测量单位时间发动机吸入的空气体积流量。 博世公司L-Jetronic 系 统 (2)质量流量方式。利用热线式空气流量计或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直接测量单位时间发动机吸入的空气质量流量。 LH 型电控汽油喷射系 统 2、间接测量空气流量方式的汽油喷射系统 电控 ECU 通过对节气门开度或进气岐管压力、发动机转速的测量,计算出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 (1)节流—速度方式。ECU 根据节气门开度和发动机转速计算出每一循环的进气量,并由此计算出循环基本喷油量。 (2)速度—密度方式。ECU 根据进气岐管压力和发动机转速计算出每一循环的进气

量,并由此 计算出循环基本喷油量。 D 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1、空气供给系统 2、燃油供给系统 低压回油管 3、电子控制系统

第 2 节 空气供给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空气供给系统的作用 控制并测量吸入发动机的空气量,提供可燃混合气形成所需的气。 二、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 空气供给系统主要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体、进气总管、进气岐管、怠速控制阀 等组成。 1、空气计量装置 (1)空气流量计 AFS 。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常用的空气流量计主要有:翼片式、卡门旋涡式、 热线式、热膜式。 翼片式空气流量计。 结构及组成: 工作原理:

1.2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系统教案

工作原理:在没有卡门涡流的情况下,接收到的超声波为稳定的信号;有卡门涡流发生时,接收到的超声波成为一个个与涡流数对应的脉冲信号,其频率等于卡门涡流释放的频率,反映了气流速度。此脉冲信号经转换成矩形数字信号,计算机对这个矩形脉冲计数,便可得空气流量。 (3)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根据铂丝热线在流量计中安装位置不同,分为主流测量方式和旁通测量方式二种结构形式。 工作原理:温度较低的进气气流通过旋转在空气通道中的温度较高的热线时,热线与空气发生的热量交换,便热线温度下降。通过热线的空气质量流量越大,被带走的热量也多。由于热线是惠斯顿平衡电路的一个

部分,热线温度下降,电阻值发生变化,电桥出现不平衡。 由此可知,流过热线的空气质量越大,维持热线温度所需的电流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4)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主要特点是:发热体由热线改为热膜,热膜拜为固定在薄树脂上的金属铂,或者用厚膜工艺将热线、冷线、精密电阻镀在一块陶瓷片上,它的发体不直接承受空气流动所产生的作用力,从而提高了发热体的强度和工作可靠性。 主要缺点是空气流速不均匀,易影响测量精度。采用这种上空气流量主计的车型有桑塔纳2000时代超人,马自达626等。

课次: 课题: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系统 教学目标:掌握典型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教学步骤: 一、学习目标及技能要求 熟悉压力传感器的分类,掌握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 掌握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三、课前准备 (1)桑塔纳2000GLi型99亲朋秀发动机压力传感器 (2)万用表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辅导(2)示范操作(3)巡回指导 五、教学过程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有二种测量进入汽缸空气量的方法:一是用空气流量计直接测量进气的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二是用压力传感器测量进

发动机电控单元教学设计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沙颂NO:1 单元标题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元件识别课时 2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致远206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AJR发动机上电控系统的主要元件 知识目标 (1)熟悉电控发动机包含的控制系统; (2)了解每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内容; (3)熟悉AJR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及主要电控元件安装位置 素质目标 (1)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2)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 (3)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锻炼组织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协同解决问题; (5)培养良好的5S习惯:①SEIRI(整理);②SEITON(整顿); ③SEISO(清扫);④SEIKETSU(清洁);⑤SHITSUKE(自律) 任务与案例任务1电控发动机包含的控制系统及每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内容;任务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任务3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 任务4在发动机台架上找出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元件的安装位置;任务5发动机上主要电控元件的功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1)熟悉AJR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 (2)能够正确识别AJR发动机上电控系统的主要元件难点发动机上主要电控元件的功用 解决办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讲解,通过引导的方式 让学生动手在发动机台架上找出电控系统的主要元件,增强学 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 (3)将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台完好的发动机台架;(4)学习工作单

一、任务描述(5′) 1、告知:课程性质、目标、总体安排、考核方式等; 2、告知:本单元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二、任务实施(70′) 1、设置情境,布置任务 (1)设置情境 学生为新进员工,初次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定期维护,需要完成如下工作: ①检查汽车发动机主要电控元件安装与线束连接情况; ②拆装电控元件线束插接器,并进行线束通断性测量; 教师为该项目负责人,负责员工的管理、培训、考核;实训室为维修车间。 (2)布置任务 任务1电控发动机包含的控制系统及每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内容; 任务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任务3 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 任务4在发动机台架上找出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元件的安装位置; 任务5发动机上主要电控元件的功用 2、学生知识和技能准备(教师讲授) (1)电控发动机的控制系统 主要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怠速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 故障自诊断系统等。 (2)控制系统的控制内容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包括喷油量控制、喷油时刻控制、断油控制和燃油泵控制; 电控点火系统主要包括点火提前角控制(点火时刻控制)、点火能量控制和爆震控制; 怠速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怠速稳定性控制和学习控制等; 排放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废气再循环系统(EGR)、活性炭罐蒸发控制系统(EVAP)、三元催化转换器(TWC)和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等; 进气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进气通道可变系统、谐波进气增压控制系统(ACIS)和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等; 故障自诊断系统利用电控单元不断的监测发动机传感器信号及执行器的电路,当发现故障 时,会将故障信息以故障码的形式储存在存储器里,同时点亮仪表盘上的故障指示灯进行警示。 维修人员可以通过读取故障码来查找发动机故障信息。 (3)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L型和D型;单点喷射和多点喷射;连续喷射和间歇喷射; 间歇喷射分为同步和异步喷射;同步喷射又分为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 (4)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和主要电控元件的功用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分为燃油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三部分; 燃油供给系统主要由汽油箱、电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汽油分配管、油压调节器、喷油 器等组成。 空气供给系统主要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体、稳压箱

发动机教案

第课时 课时内容:第一次质量检测复习题(1)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背诵掌握题目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名词解释 教学难点:综合题 教学方法:背诵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步骤:(2课时) 组织教学: 课堂提问: 讲授新课 名词解释: 51发动机压缩比 52配气相位 1.化油器供油量的多少取决于汽油泵的______。 A.泵室的大小B.泵膜行程的大小C.出油腔的大小D.进油腔的大小 2.活塞在制造中,其头部有一定锥度,主要是由于______。 A.节省材料B.可减少往复运动惯性力C.润滑可靠D.活塞在工作中受热不均匀 3.四缸发动机发火次序:1 - 3 - 4 - 2 ,第一缸处在做功行程,第三缸处在______。 A.进气行程B.压缩行程C.做功行程D.排气行程 4.采用双金属活塞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A.增加刚度B.限制活塞裙部的膨胀量C.节省材料D.减少往复运动的惯性力 5.多缸发动机为使各缸工作温度均匀,分水管上的孔______。 A.前小后大B.前大后小C.前后一样大D.两边大中间小 6.减速时______排放量最少,______排放量显著增加。 A.NOx......HC B.NOx......CO C.HC......CO D.CO......HC 7.下列零件不属于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低压回路的是______。 A.输油泵B.滤清器C.溢油阀D.出油阀 8.采用两次调整法调整气门间隙时,两次旋转曲轴的转角差值为______。 A.180°B.360°C.540°D.720° 9.活塞销采用______连接可使活塞销磨损均匀。 A.全浮式B.半浮式C.固定式D.分开式 10.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属于发动机的______。 A.动力性指标B.经济性指标C.排放性指标D.通过性指标 41.机油牌号:夏季用黏度高;冬季用黏度低。 42.汽缸垫安装时,应是带卷边的一面朝向缸盖和机体两个接触面之中易修正的或较硬的接触面。 43.对多缸发动机来说,所有气缸的工作行程都是同时进行的。 44.曲柄连杆机构由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两部分组成。 45活塞在气缸内作匀速直线运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电子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电子教案 模块一概述 课题一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发展史 一、汽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发展史 为适应降低汽油机燃油消耗和有害物排放量的要求,汽油机燃油供给技术经历了从机械控制汽油喷射到现在的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以及目前正在迅猛发展的缸内直喷技术。 1934年,德国怀特(Wright)兄弟发明了向发动机进气管内连续喷射汽油来配制混合气的技术。 1952年,德国Bosch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机械控制缸内喷射汽油机。 1958年,Bosch公司研制成功了机械控制进气管喷射汽油机。 1953年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开始研制由真空管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的汽油喷射装置,并在1957年研制成功。 1967年,德国博世(Bosch)公司根据美国本迪克斯公司的专利技术,开始批量生产利用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信号和模拟式计算机来控制发动机空燃比A/F的D型燃油喷射系统(D-Jetronic)。 1973年,德国Bosch公司在D型燃油喷射系统(D-Jetronic)的基础上,改进发展成为L型燃油喷射系统(L-Jetronic)。 1973~1974年,美国通用(General)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装上了集成电路IC点火控制器。 1976年,美国克莱斯勒(Chrysler)汽车公司研制成功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取名为“电子式稀混合气燃烧系统ELBS”。 197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制成功了数字式点火控制系统。 1979年,德国Bosch公司开发出了M—Motronic系统,即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 1979年,日本日产(Nissan)汽车公司研制成功了集点火时刻控制、空燃比控制、废气再循环控制和怠速转速控制与一体的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ECCS。 1980年,日本丰田(TOYOTA)公司开发出了具有汽油喷射控制、点火控制、怠速转速和故障自诊断功能的丰田计算机控制系统TCCS。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教案第七章(第二十二~二十三讲)

第二十二讲 第七章电控发动机的合理使用与维护(1/2) 【课题】§7-1电控发动机使用、维修的注意事项 §7-2 电控发动机维护 【课程性质】理论课 【授课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巩固上讲内容】典型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电控发动机使用、维修的注意事项 掌握电控发动机维护 【教学重点】电控发动机使用、维修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电控发动机维护 【授课方法】讲授法、现场教学法 【课时分布】巩固上讲内容 5分钟 电控发动机使用、维修的注意事项 40分钟 电控发动机维护 40分钟 小结与答疑 5分钟 【作业】维修电控发动机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教学内容】 §7-1电控发动机使用、维修的注意事项 一、电控发动机使用注意事项 1)在起动发动机(包括冷车的)时,一般无需踩下油门踏板。因为电控发动机都具有冷起动混合气加浓、自动冷车快炱速等功能,能保证发动机不论在冷车或热车正当时都能顺利起动。若在起动时油门开度太大,控制系统将会进入断油控制状态,反而使发动机无法起动。 2)在起动发动机之前和起动过程中,用反复快速踩油门踏板的方法来增加喷油量的做法是无效的。 3)若热车不能起动,要考虑是否出现溢油故障。这时可将油门踏板完全踩下,然后转动马达,利用断油控制将气缸中的燃油排出,再试着起动发动机。 4)不可在缺油的状态下,强行运转发动机。

5)不可在发动机运转时拔下任何传感器的插头,这样会使ECU中出现人为造成的不实故障,影响维修人员正确地判断、排除真实的故障。 6)当仪表盘上的红色故障警告灯点亮时,说明发动机控制系统出现故障。 7)为使ECU不受干扰,不要在汽车上装用大功率的移动式无线电话系统。 8)电控燃油喷射装置对燃油的清洁度要求很高,使用中应注意定期更换过滤器。 9)当发动机出现故障,“检查发动机“警示灯(CHECK ENGINE)点亮时,不能将蓄电池从电路中断开,以防止ECU中存储的故障码及有关资料信息被清除。只有通过自诊断系统将故障码及有关信息资料调出并诊断出故障原因后,方可将蓄电池从电路中断开。 10)必须使用规定的机油、优质冷却液和规定容量的蓄电池。 二、电控发动机维修注意事项 1、电控系统检修注意事项 1)注意检查接铁线的状况,其电阻值就<10 。 2)除在测试过程中特殊指明外,不能用指针式万用表测试ECU及传感器,应使用高阻抗数字式万用表进行测试。禁止用“试火法”检查晶体管电路的通、断。不要用试灯去测试任何和ECU相连接的电气装置,以防止晶体管损坏,脉冲电路应用LED灯或示波器检查。 3)传感器电路应用LED灯或高阻抗电表(如数字式万用表)检查。在拆卸或安装电感性器前应将点火开关断开(OFF),以防止其自感电动势损伤ECU和产生新的故障。 4)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或磨损等原因,在电控系统中,电动燃油泵、怠速空气控制(LAC)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的损坏率较高。 5)电控系统中,故障多的不是ECU、传感器和执行部件,而是连接器。连接器常会因松旷、脱焊、烧蚀、锈蚀和脏污而接触不良或瞬时短路。 6)电控发动机检验的基本内容仍是油路、电路和密封性(特别是进气系统的密封性)的检验,故障码反映的是电控系统的故障及对其工作有影响的部件的故障,所以机理分析和有关的实际参数是判断故障的依据。 7)出现氧传感器故障码的原因较多,通常有:电动燃油泵油压异常,喷油器、过滤器和空气过滤器脏堵,燃油品质差,碳化物和铅化物覆盖了氧传感器表面,排气管漏气,点火异常(缺火、断火、交叉点火)等。 8)ECU有学习功能,但ECU的电源电路一旦被切断(如拆下蓄电池)后,它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储存的数据会消失,因此,蓄电池断开后装复,如果出现发动机工作状况不如以前时,先不要随便更换零部件,因为这种情况可能是蓄电池断开后ECU中的学习修正记忆消除的缘故。因为ECU 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进行了学习修正与根据厂家储存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数据进行控制,相比

1.1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教案

课次: 课题: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教学步骤 一、学习目标及技能要求 掌握点火系统元件检测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点火系统工作原理,检测 三、课前准备 1.桑塔纳2000整车 2.万用表或诊断仪 3.实习报告或维修手册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辅导(2)示范操作(3)巡回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电控点火系统的作用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减少排气污染,要求点火系统不仅能提供较高的点火能量,而且对点火时刻的控制要求有较高的精度,对发动机各种工况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现代汽车在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实现电控单元控制的同时,对点火系统也广泛采用了电控单元控制。 发动机运转时,曲轴位置传感器和上止点位置传感器判断出曲轴位置和汽缸冲程,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信号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并根据其它传感器信号进行实时修正,最后确定最佳点炎提前角并向电子点火控制装置发出精确的点火控制指令;电子点火控制装置依据点火控制指令切断或接通点火线圈一次电路,由于电流的变化,点火线圈二次电路在互感电动势的作用下产生很强的高压电;这个电输送到火花塞后,在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同时,ECU 利用爆震传感器对点火提前角实施反馈控制。 二.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 1.电子控制单元 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各传感器输入的信号,ECU确定最佳点火提前

角和一次电路导通角,实现对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的控制,并将点火控制信号输送给点火控制器。 2.点火模块 根据EUC输出的点火控制信号来控制点火线圈一次电路的通与断。 3.传感器 传感器是将电信号或非电信号经整理后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传感器检测发动机运转工况我,为ECU提供曲轴转速、曲轴位置、节气门开度、负荷、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和流量、启动开关状态、蓄电池电压、废气中氧的含量等有关发动机运行工况和使用条件的各种信息。 (1)曲轴转角与转速传感器。 (2)曲轴基准位置传感器 三.电控点火系统的控制 1.点火提前角的确定 (1)基本点火提前角 根据发动机负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来确定。

13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用、组成、基本原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日期:年月日No 课题:§6-1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用、组成、基本原理 目的要求: 1 、了解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类型及工况。 2 、掌握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用、组成、基本原理。 3 、掌握混合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与发动机工作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用、组成、基本原理。 难点:混合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与发动机工作的关系。复习提问要点: 1 、润滑系统维护的主要方法。 2 、发动机润滑系的拆装步骤。 3 、机油压力的正常范围及指示方式。机油过低故障的原因分析。 教具、实验及教学手段:教具:教材、教案、备课笔记、课件 教学手段:讲解为主,提问为辅。 作业布置: 教学反映: 课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注:——表示此项性能良好;——表示此项性能优良;——表示此项性能一般

教学过程: 三、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图 6-1 多点燃油喷射和单点燃油喷射 a )多点汽油喷射系统( MPI ) b ) 单点汽油 喷射系统( SPI ) 1、按喷油器数量分 有多点汽油喷射系统( MPI )和单点汽油喷射系统( SPI ),(图 6-1 )。 (1) 多点汽油喷射系统 : 在每一个气缸的进气门附近装有一个喷油器(图 5-1a ),目前 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上。 (2)单点汽油喷射系统 : 在节气门体上安装一个或两个喷油器(图 6-1b ),向进气管中 喷油,汽油和空气在进气管中形成可燃混合气,在进气行程时混合气被吸入气缸。 2、按汽油喷射方式分 分为连续喷射系统和间歇喷射系统。 图 6-2 喷油时序 a )同时喷射 ( b ) 顺序喷射 ( c ) 分组喷射 (1)连续喷射系统 : 在发动机运转期间连续不断地喷油。 这种方式多用于机械控制式和 机电结合式汽油喷射系统中。 (2)间歇喷射系统 : 在发动机运转期间间断喷油, 喷油量的多少取决于喷油器开启时间 的长短。它按照喷油时序的不同又可分为顺序喷射、分组喷射和同时喷射(图 6-2 )。 3、按喷射装置的控制方式分 分为机械控制式( K 型)、机电结合控制式( KE 型)和电子控制式( EFI 型)喷射系统。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汇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汇总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汽车发动机新结构》课程质量标准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代码: 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起点三年 一、课程性质 《汽车发动机新结构》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构建于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发动机构造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培养学生对电控系统结构、原理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为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二、课程目标 通过发动机新结构(电控系统)的学习,能够对该系统各总成进行故障分析、性能检测、零部件维修,并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车主咨询车况,独立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2)能根据故障情况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 (3)能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4)能对点火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5)能对辅助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6)能对发动机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 (7)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 (8)能够对传感器或相关部件的技术参数及波形信号进行分析; (9)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 (10)能检查修复后的发动机系统工作情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11)维修结束后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以及已损坏零部件。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2)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2010 ~2011 学年度上学期 课程名称: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授课教师:计端 课程所属系(部): 汽车与环境工程系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授课班级:2009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3班 2009汽车电子技术班 课程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总学时:96 学分:5 使用教材:杨庆彪李佳音主编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 主要参考书目: 1、邹长庚主编《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原理与故障 诊断(发动机部分)》北京理工版 2、(美)汤姆逊学习公司编《发动机机械和发动机性能 修理训练》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3、李东江主编《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技巧》北 京理工大学出版出版

标题:课题一: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的检修 1.1燃油系统原理、点火系统原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2、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 3、初步了解电控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内容 4、熟悉电控发动机的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重点: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 教学内容及过程: 知识讲授: ※1、概论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二、国外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的概况 1、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 (一)发动机部分的电子控制 (二)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 2、底盘方面的控制 3、车身方面的控制 三、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内容 主要控制——汽油喷射(喷射量、喷射定时)、点火控制(点火时刻、闭合角、爆震的防止) 辅助控制——怠速控制、进气控制、排放控制等 四、发动机汽油喷射的发展过程 60S 机械式 67S K,KE,D,型 73S L型 79S集中控制 80S TBI 83S 单点,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