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消耗指标统计计算细则.

能耗、消耗指标统计计算细则.
能耗、消耗指标统计计算细则.

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主要能耗、消耗指标

统计计算细则

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主要能耗、消耗指标统计计算细则

1 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主要能耗、消耗指标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本细则适用于股份所属从事水泥(熟料)生产各企业能耗、消耗指标的统计、计算,通过统一标准,实现各企业间的横向对标,为消耗类备品、备件的评价提供依据。

2 能耗指标

2.1 熟料烧成标煤耗

2.1.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水泥窑烧成每吨熟料的入窑实物煤折算成标准煤,称为熟料烧成标煤耗,以M s 表示,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2.1.2 燃料统计范围

统计期入窑原煤量,包含两部分1、根据入磨原煤水分、出磨煤粉水份、统计期窑头、尾喂煤称累计量倒推出入磨原煤总量。2、经盘库后的原煤调整量,该部分应充分考虑:原煤在输送过程中的实物损耗及水分损耗量;在粉磨过程中的排渣量(立磨)。

2.1.3 计算方法:

M s =A / B×Qnet.ar / 29307=Q / 29307

式中:

M s —吨熟料标准煤耗,kg 标煤/t熟料

A —使用原煤量,kg

B —熟料产量,t

Q net.ar —入磨原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 / kg

Q —单位熟料热耗,kj / kg熟料

其中:

Q net.ar =Qnet.ad ×(100-Mar /(100-Mad -25.09×[Mar -M ad ×(100-Mar / (100-Mad ]

式中:

Q net.ad —煤粉分析基低位发热量,要求:取样点在出磨以后入细煤仓之前;每天测定

一次,统计期末加权平均得出Q net.ad 值。

M ar —入磨原煤收到基水分,%。

M ad —入窑煤粉分析基水分,%

2.2 烘干标煤耗

2.2.1 定义

统计期内产出每吨烘干后物料,入烘干机实物煤折算成标准煤,以M h 表示,单位为千克标煤每吨(kgce/t)。

2.2.2 燃料统计范围

统计期入烘干机原煤量。烘干系统如未配置原煤计量设备,要求烘干煤使用或就近堆储前必须以输送机具装载量为单位进行检斤,并将检斤单据存档。统计期末根据盘存结果确定使用量。

2.2.3 计算方法

M h =A / B×Qnet.ar / 29307

式中:

M h —吨烘干标准煤耗,kg 标煤/t烘干物料

A —使用原煤量,kg

B —烘干后物料量,t

Q net.ar —入烘干机原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 / kg 。要求:取样点在入烘干机之前;每天测定一次,统计期末加权平均得出Q net.ar 值。

2.3 石灰石电耗

2.3.1 定义

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石灰石,矿山系统的电力消耗,以Q st 表示,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2.3.2 电耗统计范围

包括破碎机、石灰石输送设备、石灰石堆料设备以及矿山辅助系统统计期耗电量。

2.4 生料分步电耗

2.4.1 定义

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生料,生料制备工序的电力消耗,以Q r 表示,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2.4.2 电耗统计范围

从原料取料至生料入库环节所有设备统计期内耗电量。包括生料粉磨、窑尾废气处理、辅助原料破碎、烘干、堆取料系统设备(无矿山企业包括石灰石堆料设备)耗电量。不包括辅助用电量。

2.5 熟料分步电耗

2.5.1 定义

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熟料制备工序的电力消耗,以Q c 表示,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2.5.2 电耗统计范围

从生料出库至熟料入库环节所有设备统计期内耗电量。包括烧成、原煤烘干、煤粉制备系统耗电量。不包括辅助用电量。

2.6 水泥分步电耗

2.6.1 定义

统计期内生产每吨水泥,水泥制备工序的电力消耗,以Q s 表示,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2.6.2 电耗统计范围

从熟料出库至水泥入库环节所有设备统计期内耗电量。包括水泥粉磨、石膏破碎、混合材破碎、烘干系统耗电量。不包括辅助用电量。

2.7 包装电耗

2.7.1 定义

统计期内对应单位包装量,包装、发运系统消耗的电力,以Q b 表示,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2.7.2 电耗统计范围

水泥出库系统、包机、散装发运系统耗电量,不包括辅助系统用电量。

2.7.3 计算方法

Q b =A /(B+C)

式中:

Q b —包装电耗,kwh/t

A —耗电量,kwh

B —袋装包装量,t

C—散装发运量,t

2.8 辅助用电量

2.8.1 定义

统计期生产辅助系统消耗的电力,以Q f 表示,单位为万千瓦时

(104kwh)。

2.8.2 电耗统计范围

统计期内供水、供风系统;化验室、维修车间、仓库、生产车间办公楼用电、生产区照明用电及线损。

2.8.3 辅助用电分配

辅助用电按照吨水泥辅助用电:吨熟料辅助用电:吨生料辅助用电=1:1.16:1.16进行分配。

2.8.4 工序辅助用电计算

2.8.4.1 水泥辅助用电量

Q snf = Qf ×A÷(A+B×2.32)

Q snf —水泥辅助用电量 kwh

Q f —辅助用电总量 kwh

A—水泥产量 t

B—熟料产量 t

2.8.4.2 熟料辅助用电量

Q slf =(Q f - Q snf )/ 2

Q slf —熟料辅助用电 kwh

Q f —辅助用电总量 kwh

Q snf —水泥辅助用电量 kwh

2.8.4.3 生料辅助用电

Q ssf =(Q f - Q snf )/ 2

Q ssf —生料辅助用电 kwh

Q f —辅助用电总量 kwh

Q snf —水泥辅助用电量 kwh

2.9 熟料综合电耗

2.9.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综合电力消耗,包括熟料生产各过程的电耗和生产熟料辅助过程的电耗,以Q cl 表示,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2.9.2 电耗统计范围

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熟料出厂的整个熟料生产过程消耗的电量。

2.9.3 计算方法

Q cl =(A× Q r + Qf 1)/ B + Q c

式中:

Q cl —熟料综合电耗,kwh/t

Q r —生料分步电耗,kwh/t

Q c —熟料分步电耗,kwh/t

A —生料耗用量,t

B —熟料产量,t

Q f 1—生料、烧成环节分摊的辅助用电量,kwh ,Q f 1= Qslf + Q ssf (参见2.8.4.2-3)

2.10 水泥综合电耗

2.10.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水泥综合电力消耗,包括水泥生产各过程的电耗和生产水泥辅助过程的电耗,以Q ce 表示,单位为千瓦时每吨(kwh/t)。

2.10.2 电耗统计范围

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出厂的整个水泥生产过程消耗的电量。

2.10.3 计算方法

Q ce =(A× Q cl + Qf 2)/ B +Q s

式中:

Q ce —水泥综合电耗,kwh/t

Q cl —熟料综合电耗,kwh/t

Q s —水泥分步电耗,kwh/t

A —熟料耗用量,t

B —水泥产量,t

Q snf —水泥分摊的辅助用电量,kwh

2.11 点火油耗

2.11.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消耗的点火用油量,以Y d 表示,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2.11.2 燃料统计范围

统计期内窑点火、升温、保温过程中消耗的柴油量。

2.12 熟料烧成综合煤耗

2.12.1 定义

统计期内用于水泥窑烧成每吨熟料的入窑燃料折算成标准煤,称为熟料烧成综合煤耗,以Q s 表示,单位为千克标煤每吨(kgce/t)。

2.12.2 统计范围

由生料出库直到熟料入库过程中所有的能源消耗量。有余热发电,余热发电供电量需扣除;有燃煤发电,发电煤以及所发电不纳入计算;既有燃煤发电又有余热发电,余热发电供电量扣除,燃煤发电量不纳入计算。

2.12.3 计算方法

2.12.

3.1 无余热发电、有燃煤发电:

Q s = Ms +(A+B )×1000÷C

式中:

Q s —熟料烧成综合煤耗 kgce/t

M s —熟料烧成标准煤耗 kgce/t

A—水泥窑点火用油折标煤 tce

B—水泥窑其他用能折标煤 tce

C—熟料产量 t

2.12.

3.2 有余热发电、有燃煤及余热发电:

Q s = Ms +(A+B-D×1.229÷10000)×1000÷C

式中:

Q s —熟料烧成综合煤耗 kgce/t

M s —熟料烧成标准煤耗 kgce/t

A—水泥窑点火用油折标煤 tce

B—水泥窑其他用能折标煤 tce

C—熟料产量 t

D—余热发电供电量 kwh

2.13 熟料综合能耗

2.1

3.1 定义

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的综合能源消费量,称为熟料综合能耗,以Q sn 表示,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2.1

3.2 统计范围

由原、燃材料入厂到熟料入库过程中所有的能源消费量,及其辅助环节能源消费量,不包括石灰石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有余热发电,余热发电供电量需扣除;有燃煤发电,发电煤以及所发电不纳入计算;既有燃煤发电又有余热发电,余热发电供电量扣除,燃煤发电量不纳入计算。

2.1

3.3 计算方法

Q sn =Q s +Q cl ×0.1229

Q sn —熟料综合能耗 kgce/t

Q s —熟料烧成综合煤耗 kgce/t

Q cl —熟料综合电耗 kwh/t

2.14 水泥综合能耗

2.14.1 定义

统计期内生产每吨水泥的综合能源消费量,称为水泥综合能耗,以Q nn 表示,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2.14.2 统计范围

由原、燃材料入厂到水泥出厂过程中的所有能源消费量,及其辅助环节能源消费量,

有燃煤发电的要计入发电环节的能源消耗量,同时去掉发电环节向系统的供电量,不包括石灰石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

2.14.3 计算方法

2.14.

3.1 有燃煤发电、有燃煤发电和余热发电

Q nn = (Q s ×A+B+C+D+E-F×0. 1229)÷G +Q ce ×0.1229

Q nn —吨水泥综合能耗 kgce/t

Q s —吨熟料烧成综合煤耗 kgce/t

A—生产水泥耗用熟料 t

Q ce —吨水泥综合电耗 kwh/t

B—烘干混合材耗用燃料 kgce

C—发电耗用燃料(包含原煤与成品油) kgce

D—物料倒运用燃料 kgce

E—消耗其他成品油 kgce

F—发电供电量 kwh

G—水泥产量 t

2.14.

3.2 仅有余热发电、无发电(有窑)

Q nn = (Q s ×A+B+C+D)÷E +Q ce ×0.1229 Q nn —吨水泥综合能耗 kgce/t

Q s —吨熟料烧成综合煤耗 kgce/t

A—生产水泥耗用熟料 t

Q ce —吨水泥综合电耗 kwh/t

B—烘干混合材耗用燃料 kgce

C—物料倒运用燃料 kgce

D—消耗其他成品油 kgce

E—水泥产量 t

2.14.

3.3 粉磨站

Q nn = (A+B+C)÷D +Q ce ×0.1229

Q nn —吨水泥综合能耗 kgce/t

A—烘干混合材耗用燃料 kgce

B—物料倒运用柴油 kgce

C—消耗其他成品油 kgce

D—水泥产量 t

3 可比能耗指标

3.1 可比修正系数计算

3.1.1 熟料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K sl =(52.5÷A )0.25

K sl —熟料强度等级修正系数A—熟料平均28天抗压强度 Mp 3.1.2 水泥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K sn =(42.5÷A )0.25

K sn —水泥强度等级修正系数A—水泥平均28天抗压强度 Mp 3.1.3 海拔修正系数

K hb =(A ÷101325)0.5

K hb —海拔修正系数

A—企业所在地海拔高度 m

3.1.4 混合材修正系数

K hh =3×(A-20)÷1000

K hh —混合材修正系数

A—混合材掺加量 %

3.2 可比能耗数据

3.2.1 吨熟料可比综合电耗

Q kcl = Qcl ×Ksl ×Khb

Q kcl —吨熟料可比综合电耗 kwh/t

Q cl —吨熟料综合电耗 kwh/t

K sl —熟料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K hb —海拔修正系数

3.2.2 吨熟料可比烧成综合煤耗

Q ks = Qs ×Ksl ×Khb

Q ks —吨熟料可比烧成综合煤耗 kgce/t Q s —吨熟料烧成综合煤耗 kgce/t

K sl —熟料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K hb —海拔修正系数

3.2.3 吨熟料可比综合能耗

Q ksn = Qkcl ×0.1229+ Qks

Q ksn —吨熟料可比综合能耗 kgce/t

Q kcl —吨熟料可比综合电耗 kwh/t

Q ks —吨熟料可比烧成综合煤耗 kgce/t 3.2.4 吨水泥可比综合电耗

Q kce = Qce ×Ksn ×(1+Khh )

Q kce —吨水泥可比综合电耗 kwh/t

Q ce —吨水泥综合电耗 kwh/t

K sn —水泥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K hh —混合材修正系数

3.2.5 吨水泥可比综合能耗

Q Knn = Qnn ×Ksn ×(1+Khh )

Q knn —吨水泥可比综合能耗 kgce/t

Q nn —吨水泥综合能耗 kgce/t

K sn —水泥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K hh —混合材修正系数

4 消耗指标

4.1 石灰石单耗(柴油、炸药、导爆管)

4.1.1 定义

统计期内开采每吨石灰石所消耗的柴油、炸药、导爆管量,单位分别为千克每吨、千克每吨、发每吨。

4.1.2 统计量及范围

统计期内,矿山消耗柴油、炸药、导爆管量。其中柴油为矿车、液压铲、钻机消耗量。统计期内石灰石开采量(不含剥离量)

4.2 吨石灰石消耗

4.2.1 定义

统计期内生产单位石灰石,分别在炸药、雷管、柴油方面投入的费用。

4.2.2 统计量及范围

统计期内炸药、雷管、柴油消耗量及单价(不含税),统计期内石灰石产量。

4.3 砖耗

4.3.1 定义

相邻两次中修间隔生产每吨熟料消耗的耐火砖重量,以Z 表示,单位为千克每吨(kg/tcl)。

4.3.2 统计量及范围

相邻两次中修间隔(前次中修结束至本次中修完成)内窑内及预热器、三次风管、篦冷机换砖(包括挖补)使用的新砖重量。

两次中修间隔期内熟料产量。

4.4 浇注料单耗

4.4.1 定义

相邻两次中修间隔生产每吨熟料消耗的浇注料重量,以J 表示,单位为千克每吨(kg/tcl)。

4.4.2 统计范围

相邻两次中修间隔(前次中修结束至本次中修完成)内窑内及预热器、三次风管、篦冷机更换浇注料(包括修补)使用的浇注料重量。

两次中修间隔期内熟料产量。

4.5 吨熟料砖及浇筑料消耗

4.5.1 定义

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在耐火砖、浇筑料方面投入的费用,分别以M Z 、M J 表示,单位为元每吨。

4.5.2 统计量及范围

统计期内挖补、更换耐火砖、浇筑料种类、对应单价(不含税)及使用量,统计期内熟料产量。

4.6 球耗

4.6.1 定义

相邻两次清仓间隔内生产每吨产品(生料、水泥、煤粉)消耗的研磨体重量,以M y 表示,单位为克每吨(g/t)。

4.6.2 统计范围

相邻两次清仓间隔(前次清仓结束至本次清仓完成)内消耗的研磨体。

两次清仓间隔期内产量。

4.6.3 统计要求

以年度为单位必须进行清仓,筛除(拣除)变形、破碎的以及尺寸过小的介质,回装球及废球必须进行秤重。

4.6.4 计算方法

M y = (Qz +Q b -Q h ×106/ Nc

式中:

M y —研磨介质的磨耗,g/t

Q z —初装介质重量,t ;

Q b —补球重量,t ;

Q h —筛球后可回用球重量,不包括筛选出的尺寸过小介质(直径小于所在仓出料端

篦缝的1.5倍),t

N c —统计期产品总量,t

4.7 吨产品研磨体费用

4.7.1定义

统计期内生产每吨产品(生料、煤粉、水泥)在研磨体方面投入的费用。以M yx 表示,单位为元每吨。

4.7.2 统计量及范围

统计期内前次清仓级配用新球规格、对应价格(不含税)及重量;补球规格、对应价格(不含税)及重量。统计期产品生产量。

4.8 耐磨件磨耗

4.8.2 定义

单位产品对应的耐磨件磨损重量。以M c 表示,单位为克每吨(g/t)

4.8.3 统计量及范围

耐磨件包括:辊式磨辊套、磨盘衬板、球磨机衬板、磨头护板、隔舱板、出磨篦板。磨损量为自耐磨件初始安装(新件或堆焊件)至拆离设备(报废或离线堆焊),耐磨件的重量变化。

初始安装至拆离设备期间产量。

4.8.4 统计要求

备件安装前以及拆离设备后必须进行秤重。

4.8.5 计算方法

M c = (Qz -Q b ×106/ Nc

式中:

M c —耐磨件磨耗,g/t

Q z —初装重量,t ;

Q b —拆离设备时重量,t ;

N c —周期内产品总量,t

4.9 辊压机磨耗

4.9.1 定义

单位产品对应的辊面磨损重量。以M g 表示,单位为克每吨(g/t)

4.9.2 统计范围

辊压机辊子初装(新辊或离线堆焊后回装)开始至离线堆焊(或报废)期间内在线堆

焊消耗焊材重量以及统计期开始、结束时点辊体重量变化。

初始安装至离线堆焊期间产量。

4.9.3 统计要求

辊子备件安装前、离线堆焊前必须进行秤重,在线堆焊时使用的焊材也要进行重量统计。

4.9.4 计算方法

M g = (Qz + Qc -Q b ×106/ Nc

式中:

M c —辊压机磨耗,g/t

Q z —初装重量,t ;

Q b —离线堆焊时重量,t ;

Q c —统计期内在线堆焊消耗焊材重量,t ;

N c —周期内产品总量,t

4.10 磨、耐热件消耗

4.10.1 定义

单位产品对应的耐磨、耐热件费用。以M x 表示,单位为元每吨。

4.10.2 统计量及范围

耐磨、耐热件新件出库价格或离线堆焊价格(不含税)。

初始安装(新件或堆焊件)至拆离设备(报废或离线对焊)期间产量。

4.10.3 计算方法

M x = P / Nc

式中:

第五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

第五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D 4、 C 5、D 6、 B 7、 C 8、 D 9、 A 10、B 11、 A 12、 B 13、 B 14 B 15、C 16、 B 17、 A 18、 C 19、A 20、A 21、 D 22、 D 23、 C 24、B 二、多项选择题 1、CE 2、ABCE 3、ABD 4、BD 5、CD 6、BC 7、AB 8、CD 9 、ABDE 10、ABC 11、ABD 12、ABDE 13、A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四、填空题 1、平均数指数 2、个体指数、总指数 3、广义、狭义、狭义 4、质量指标、数量指标 5、连乘积、之和 6、同度量作用、权数 7、基期、报告期 8、可变构成、固定构成、结构影响 五、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指数?指数有哪些类型? 答:统计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指数是泛指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比较指标,即用来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实际与计划对比变动情况的相对数。狭义指数仅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上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例如,要说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商品价格综合变动情况,由于各种商品的经济用途、规格、型号、计量单位等不同,不能直接将各种商品的价格简单对比,而要解决这种复杂经济总体各要素相加问题,就要编制统计指数综合反映它们的变动情况。 指数的类型: (1)按其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按其所反映的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指数按其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广州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

附件 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规范规划管理中容积率指标的计算,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等国家标准及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建筑工程容积率指标计算应当按照本办法执行。 房屋预售及房屋产权登记时的建筑面积测算,不适用本规定,按照《房屋测量规范》(GB/T17896.1-2000)、《广州市房屋面积测算规范》(DBJ440100/T204-2014)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本市建筑工程建筑面积的计算,应当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 1

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执行。 第四条(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的一般计算规则) 建筑避难层中用作消防避难的空间以及地下公共通道、地下公交站场、地铁站台层、地铁站厅层(除商业设施外)、地下停车库、地下非机动车库、非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和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及地下设备用房等地下空间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既有房屋为改善人流疏散、垂直交通等而增设的消防楼梯、连廊、无障碍设施、电梯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对因实施绿色建筑技术而必须增加的建筑面积,符合现行政策法规的规定并经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不纳入计算容积率。具体认定办法由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另行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架空层应有公共垂直交通设施可达,其净高应≥3.6米,且架空层开敞面累计长度应不小于架空层周长的40%; (二)位于首层的单个架空空间面积应不少于150平方米,其进深应不小于4.0米; 2

实发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360docs.net/doc/fd6544955.html, 实发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相比于工资条上的数字,相信大家更关心的是实发工资即每个月到手的钱能有多少?那么,法律是如何规定实发工资计算方法的呢?应发工资中被“扣”掉的那些钱又有什么含义呢?下面由赢了网为您答疑解惑。 一、实发工资计算方法 实付工资 = 税前工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 但是,对于高科技企业等法律规定的特殊扶持行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文件规定,职工的工资可以完全税前扣除,因此不受计税工资税额限制。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按个人工资薪金计算交纳的个人应交的税额,以每月收入额减除免税的应个人负担的“五险一金”等项目,再减去允许扣除费用3500元(外籍人员按4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公式: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税率-速算扣除数。 三、五险一金的计算方法 五险一金的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规定都不同,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有的企业在发放时有基本工资,有相关一些补贴,但有的企业在缴纳时,只是基本工资,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具体比例要向当地的劳动部门去咨询。 1、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缴费比例分作以企业参保和以个体劳动者参保两类: (一)各类企业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费,职工按个人缴费基数的8%缴费,职工应缴部分由企业代扣代缴。

(二)个体劳动者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按缴费基数的18%缴费,全部由自己负担。 2、医疗保险缴费比例 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工资基数的2%,单位缴纳工资基数的9.8%其0.8%部分进个人账户;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个人每月缴纳3元,单位缴纳工资基数的 1%。个人生病时,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共同费用。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按照比例应当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个人帐户不足支付部分由本人自付。3、失业保险缴费比例 个人缴纳工资基数的 0.5%,单位缴纳工资基数的 1.5%。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可领取失业保险。 4、生育保险缴费比例 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月缴费,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作为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基数,按照0.5%到1%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缴费比例可根据经济

第-六章--统计指数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 1、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不同,统计指数是( C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 C、一类特殊的比较相对数 D、百分数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 )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5. 以个体指数与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D A.综合指数 B.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 6.在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时,最关键的问题是( C ) A.确定指数的公式形式 B.确定对比基期 C.确定同度量因素 D. 7、若居民在某月以相同的开支额购买到的消费品比上月减少了10%,则消费价格指数应该为( C ) A.110% B.90% C.111% D.100% 8.销售量指数中指数化指标是( C ) A.单位产品成本 B. C.销售量 D.销售额 9.若物价上涨20%,则现在100元( A.只值原来的0.80元 B.只值原来的0.83 C.与原来的1元等值 D. 10.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5%,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 A.139.67% B.129.52% C.71.60% D.39.67% 1.商品销售额实际增加400元,由于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加420元,由于价 格( C)。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长210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10元 2.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3种产品价格,今年比去年分别增长3%、6%、7.5%,已知今年产品产值为:甲产品20400元、乙产品35000元、丙产品20500元,则3种产品价格总指数为( C )。 A. 103%106%107.5% 3 p I ++ = B. 103%20400106%35000107.5%20500 204003500020500 p I ?+?+?= ++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发布《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的通知(市规发〔2006〕851号,2006年7月10日)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关于发布《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的通知 市规发〔2006〕851号 (2006年7月10日) 为了规范建筑设计行为,明确我市容积率指标的计算方法,我委制定了《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该规则仅限于设计单位计算容积率指标时使用,建筑面积的计算仍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的规定执行。本规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为解决建筑容积率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委制定了《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现予发布,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OO六年七月十日 附件:《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 一、容积率系指一定地块内,地上总建筑面积计算值与总建设用地面积的商。地上总建筑面积计算值为建设用地内各栋建筑物地上建筑面积计算值之和;地下有经营性面积的,其经营面积不纳入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一般情况下,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的规定执行;遇有特殊情况,按照本规则下列规定执行。 二、当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4.9米(2.7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住宅建筑层高大于7.6米(2.7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三、当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5.5米(3.3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办公建筑层高大于8.8米(3.3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四、当普通商业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6.1米(3.9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普通商业建筑层高大于10米(3.9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五、计算含阳台建筑的容积率指标时,阳台部分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照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六、地下空间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1.5米以上时,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地下空间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足1.5米的,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如建筑室外地坪标高不一致时,以周边最近的城市道路标高为准加上0.2米作为室外地坪,之后再按上述规定核准。 七、住宅、办公、普通商业建筑的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等公共部分及屋顶,独立式住宅建筑和特殊用途的大型商业用房,工业建筑、体育馆、博物馆和展览馆类建筑暂不按本规则计算容积率,其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员工薪酬管理制度工资计算、核算方案

xx公司员工工资计算方案 现阶段,xx公司员工的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时补贴、公积金补贴、餐补、班组长津贴构成(不同时期其结构有相应的调整,如:6月份有降温费)。为使公司员工薪水计算公平透明,避免因工资发放而引发各种不必要的纠纷和问题,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公司的正常运转,现将员工薪酬计算办法明确如下: 一、管理部门非计件人员基本工资: 管理部门非计件人员工作日需按时上下班,周六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及部门领导安排上班,实际出勤天数不得少于制度出勤天数=当月天数-当月双休日天数-当月法定节假日天数,如5月份制度出勤天数=31天-8天-1天=22天。 l 无请假,领全额基本工资。 l 有请假,且假期为带薪假,即婚嫁、产假、丧假、带薪年休假等,领全额基本工资。 l 有请假,且假期为非带薪假,基本工资计算为: u 基本工资=核定基本工资-核定基本工资/21.75﹡请假天数 l 有旷工,基本工资计算为: u 基本工资=核定基本工资-核定基本工资/21.75﹡旷工天数 l 未满一个月员工,根据计薪天数,采用“累加法”得出基本工资。 二、管理部门非计件人员绩效工资: 由于暂时未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所对应的系数均为1。 l 无请假,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考核对应系数。 l 有请假,且假期为带薪假,即婚嫁、产假、丧假、带薪年休假等,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考核对应系数。 l 有请假,且假期为非带薪假,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考核对应系数-绩效工资基数﹡考核对应系数/21.75﹡请假天数。 l 有旷工,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考核对应系数-绩效工资基数﹡考核对应系数/21.75﹡请假天数。 l 未满一个月员工,根据计薪天数,采用“累加法”得出基本工资。 三、生产部门非计件人员基本工资: 生产部门非计件人员每周六需要正常上班,实际出勤天数不得少于制度出勤天数=当月天数-星期天的天数-法定节假日,如5月份制度出勤天数=31天-4天-1天=26天。 l 无请假,领全额基本工资。 l 有请假,且假期为带薪假,即婚嫁、产假、丧假、带薪年休假等,领全额基本工资。

第七章 统计指数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统计指数 一、判断题 1.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只能采用综合指数的方法。() 2.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 3.算术平均数指数是通过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以基期的价值量指标为权数,进行 加权平均得到的。() 4.在简单现象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中,相对量分析一定要用同度量因素,绝对量 分析可以不用同度量因素。() 5.设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则∑p1q1-∑p0q1表示由于产品单位成本 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 6.设p表示价格,q表示销售量,则∑p0q1-∑p0q0表示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对 商品总销售额的影响。() 7.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8.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销售量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指数不变。() 1、× 2、√ 3、√ 4、× 5、× 6、× 7、× 8、×。 二、单项选择题 1.广义上的指数是指()。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2.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综合指数是()。 A.用非全面资料编制的指数 B.平均数指数的变形应用 C.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D.编制总指数的唯一方法 4.当数量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采用特定权数时,计算结果与综合指数相同, 其特定权数是()。 A.q1p1 B.q0p1 C.q1p0 D.q0p0 5.当质量指标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采用特定权数时,计算结果与综合指数相同, 其特定权数是()。 A.q1p1 B.q0p1 C.q1p0 D.q0p0 6.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交叉 7.某市1995年社会商业零售额为12000万元,1999年增至15600万元,这四年物 价上涨了4%,则商业零售量指数为()。 A.130% B.104% C.80% D.125% 8.某造纸厂1999年的产量比98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则该厂1999 年产品单位成本()。 A.减少0.62% B.减少5.15% C.增加12.9% D. 增加1.75% 9.已知某工厂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 编制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本国居民在国内或在国外从事物质生产和劳务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各经济活动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各经济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3、增加值 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总产出扣除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及其他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劳务)之后的价值。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收入法或成本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4、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福利、公共行政和国防等)。 5、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该指标与人口增长率的区别是未包含人口迁移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

实际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是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 6、就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它包括:(1)全部职工;(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个体劳动者;(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5)农村劳动力。 7、失业人员及失业率 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城镇失业率是城镇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加城镇失业人数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镇可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的人数比重,也是分析就业水平的主要指标。 8、下岗职工 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单位未安排任何一种劳动岗位,等待重新安排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单位“内退”人员、“轮岗及歇岗”期间的人员,由于单位原因“放长假”人员、“待岗”人员和单位停工、停产下岗、企业裁员下岗的人员。不包括下岗后仍在原单位参加转岗培训的人员。 9、下岗职工生活费 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原单位领取的无论以何种渠道和各种名义发放的基本工资、比例工资、生活费、补助费、救济金、困难职工补贴等现金和实物折款额。 10、下岗再就业职工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城镇劳动力抽样时点前一周内以各种形式为取得收入而劳动1小时以上的人。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为获取工资、实物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的国家法律所不禁止的、对社会有益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性活动。 11、平均工资及工资指数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统计指数复习计算题

销售额变动方向及变动原因。 解: (1)计算价格总指数 1101 26784 118.137%22672 p p q k p q = = =∑∑ (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 010 22672 99.178%22860 q p q k p q = = =∑∑ (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分析销售额变动方向及变动原因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0 1 1 1 1 11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0 010********∑∑∑∑∑∑-+-=- 有,267842678422672228602267222860 =? 117.165%=118.137%×99.178% 3924(元)= 4112(元)-188(元) 结果表明,由于价格报告期比基期平均上涨了18.137%,使销售额增加了4112元;又由于销售量报告期比基期平均减少了0.822%使销售额减少了188元,价格与销售量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企业的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3924元。 10.6.2 已知某车间各小组生产同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计算全车间总产量指数和全车间职工人数指数。 解: 各小组基期实际产量计算表 全车间总产量指数=报告期实际产量÷基期的实际产量=796÷690=115.36% 全车间职工人数指数=全车间总产量指数÷全车间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115.36%÷120%=96.13% (2)用基期加权综合法计算产品产量总指数。 解: (1)用报告期加权综合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总指数: 1101 81400 103.04%79000 p p q k p q = = =∑∑ (2)用基期加权综合法计算产品产量总指数:

规划设计方案中技术指标计算

参照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和有关规范计算 (1)单层、多层及以上建筑物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2)地下室、半地下室等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等)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3)有柱雨篷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独立柱的雨逢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4)有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R单排柱、独立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5)建筑物墙外有顶盖和柱的走廊、檐廊按柱的外边线水平面积计算,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二层以上建筑物出挑形成走廊、檐廊的按上述原则计算,未形成的不计算。 (6)穿过建筑物的通道或两个建筑物间有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7)两个建筑物间无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8)有柱或有围护结构的门廊,按其柱或围护结构外围投影面积计算;突出墙外的门斗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9)室外楼梯按其投影面积计算。 以下部分不计入建筑占地面积: (1)无顶盖的花架等建筑小品不计算。 (2)亭、独立烟囱、烟道、油罐、水塔、贮油(水)池、贮仓、圆库等建、构筑物不计算。 (3)城市公共通道不计算。 (4)骑楼不计算。 2、建筑面积计算: 按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划计算: (1)对高度为2.2m以下(含2.2m)的设备层不计算建筑面积。对设备层兼作避难层的,其高度可适当放宽,由福州市城市规划局核定 (2)根据福州市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高度为2.5m以下(含2.5m)的架空层(作为停车库等用途的),可不计算建筑面积。 (3)封闭阳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凹阳台、挑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薪资核算管理办法

薪资核算管理办法 1.制定目的 为完善薪资核算流程、明确相关人员职责、确保薪资核算准确、准时发放,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我公司薪资核算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部门、各门店及人员。 3.职责分工 3.1总经理:薪资核算管理办法及月度薪资汇总表的批准; 3.2人事行政部:制度制定、宣导、解释,数据汇总及总部月度薪资核算; 3.3财务中心:提供相关财务数据、稽查月度薪资表及相关附表,并发放月度工资; 3.4各门店:提交相关数据、审核所属人员的月度出勤、异动及其他相关绩效考核类的薪资,门店月度薪资核算。 4.薪资核算管理 4.1基础数据收集 4.1.1数据类别及来源

4.1.2数据提交及审核进度控制要求 4.1.3数据提交和审核流程 4.1.4月度薪资核算数据是薪资核算是否准确的决定性因素,各数据提交主要及次要责任人在提交、审核相关数据时应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参照月度薪资核算流程和表单模板提交相关数据,确保数据提交及时、准确。

4.2薪资核算项目 4.2.1店长和人事行政部在收到提交的基础数据后,参照经公司审批后的薪酬、绩效类制度和标准,就下表所列各薪资项目进行核算; 4.2.2薪资核算项目明细表(薪资表,详见附件 5.6)

4.2.3薪资执行月薪制,即薪资采用按月核算,应发薪资一律以元为单位,元以下的金额以四舍五入计算。 4.3薪资核算流程图(详见附件一) 4.4薪资审批流程 4.5薪资支付及申诉 4.5.1每月15日为薪资发放日,如遇节假日顺延至下一工作日发放。 4.5.2支付方式 4.5.2.1公司采取银行代发薪资的方式(指定的补贴除外)支付,凡公司人员均需在入职时提交指定银行的银行卡,作为工资卡使用; 4.5.2.2因客观原因需由他人代领的,须由本人填写《代领工资委托书》,并由代领人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被代领人身份证复印件到财务中心出纳处领取。 4.5.3工资条发放 4.5.3.1工资发放当日内,人事行政部将各门店的工资条,发送至门店店长的

统计学计算题

1.技术人员要比较两种零件的长度,以X 和Y 分别表示零件甲和零件乙测量的结果,1μ和2μ分别表示X 和Y 的均值;研究者对这两种零件分别测量了60个零件(注意:此为大样本情形),数据存放在数据库5.3中 以90%的置信水平推断零件甲平均长度1μ的范围是( 2 )。 选项一:5.2-5.6 选项二:5.4-5.8 选项三:5.1-5.9 选项四:5.6-5.9 以90%的置信水平推断零件乙平均长度2μ的范围是( 2 )。 选项一:7.6-8.9 选项二:7.9-8.3 选项三:7.3-8.8 选项四:7.1-8.9 以90%的置信水平确定两种零件长度之差21μμ-的置信区间是( 2 ) 。 选项一:2.0-2.3 选项二:2.2-2.8 选项三:2.6-3.4 选项四:2.4-2.9 2.数据库4.24中存放1个班级50名学生审计学考试的成绩。 该班级审计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 2 )分。 选项一:74.80 选项二:73.70 选项三:74.10 选项四:73.92 该班级审计学考试的最高分是( 1 )分。 选项一:95 选项二:90 选项三:93 选项四:94 该班级审计学的最低分是( 4 )分。 选项一:42 选项二:56 选项三:38 选项四:45 该班级不及格的学生有( 4 )人。 选项一:3 选项二:5 选项三:1 选项四:4 该班级90分以上的学生有( 2 )人。 选项一:2 选项二:1 选项三:4 选项四:3

3.为了解三种不同配比的饲料对仔猪影响的差异,对三种不同品种的猪各选三头进行试验,分别测得其三个月间体重增加量,数据存放在数据库7.13中。判断不同饲料(因素A)与不同品种(因素B)对猪的生长有无显著差异。(假定其体重增加量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同,且假定两因素没有交互作用。) 对因素A而言其检验统计量F是( 3 )。 选项一:0.1660 选项二:0.0262 选项三:10.36 选项四:2.91 对因素B而言其检验统计量对应的概率为(1)。 选项一:0.1660 选项二:0.0262 选项三:10.36 选项四:2.91 若取0.05,则检验的结论是( 4 )。 选项一:饲料对猪增重有影响,猪种对猪增重有影响。 选项二:饲料对猪增重没有影响,猪种对猪增重有影响。 选项三:饲料对猪增重没有影响,猪种对猪增重没有影响。 选项四:饲料对猪增重有影响,猪种对猪增重没有影响。 若取0.01,则检验的结论是( 1 )。 选项一:饲料对猪增重没有影响,猪种对猪增重没有影响。 选项二:饲料对猪增重没有影响,猪种对猪增重有影响。 选项三:饲料对猪增重有影响,猪种对猪增重有影响。 选项四:饲料对猪增重有影响,猪种对猪增重没有影响。 4.某大学一位教师去年所授165人的“统计学”课程平均成绩为78分。该教师声称今年自己所授154人的该课程平均成绩将低于去年,因为该课程的相关课程和前置课程今年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低于去年。现在要求你对该教师的声称进行假设检验 ( =0.05)。随机抽取了已批阅36份该教师所授学生的试卷(假设考试已结束),成绩存放在数据库6.2。 你所选取的原假设最好是 ( 2 )。 选项一:u>78 选项二:u≥78 选项三:u<78 选项四:u≤78 你计算出的t= ( 1 )。 选项一:-2.05889 选项二:1.798658 选项三:2.04897 选项四:-2.05143 你计算出的p值= ( 1 )。 选项一:0.023504 选项二:0.018941 选项三:0.040045 选项四:0.051001 你得到的结论是 ( 4 )。 选项一:拒绝u<78

规划设计方案中技术指标计算

规划设计方案中技术指标计算

1、建筑占地面积计算: 参照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和有关规范计算 (1)单层、多层及以上建筑物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2)地下室、半地下室等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等)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3)有柱雨篷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独立柱的雨逢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4)有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R单排柱、独立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5)建筑物墙外有顶盖和柱的走廊、檐廊按柱的外边线水平面积计算,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二层以上建筑物出挑形成走廊、檐廊的按上述原则计算,未形成的不计算。(6)穿过建筑物的通道或两个建筑物间有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7)两个建筑物间无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8)有柱或有围护结构的门廊,按其柱或围护结构外围投影面积计算;突出墙外的门斗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9)室外楼梯按其投影面积计算。 以下部分不计入建筑占地面积: (1)无顶盖的花架等建筑小品不计算。

(2)亭、独立烟囱、烟道、油罐、水塔、贮油(水)池、贮仓、圆库等建、构筑物不计算。 (3)城市公共通道不计算。 (4)骑楼不计算。 2、建筑面积计算: 按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划计算: (1)对高度为2.2m以下(含2.2m)的设备层不计算建筑面积。对设备层兼作避难层的,其高度可适当放宽,由福州市城市规划局核定 (2)根据福州市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高度为2.5m以下(含2.5m)的架空层(作为停车库等用途的),可不计算建筑面积。 (3)封闭阳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凹阳台、挑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3、建筑容积率计算: (1)在计算容积率时,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不计;但地下室作为商场或其它营业性公共场所的,应计算建筑面积,并计入容积率。屋面层建筑面积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1/8的不计;用作开放空间的建筑面积不计;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不超过1m的不计。 (2)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超过1m的,按下式计算建筑面积:

瓦斯抽采指标计算方法

l 一评价单元抽采钻孔控制范围内煤层平均倾向长度, m ; 附录瓦斯抽采指标计算方法 A1预抽时间差异系数计算方法: 预抽时间差异系数为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减去预 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的差值与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 天数之比。预抽时间差异系数按式(1)计算: max 式中:一预抽时间差异系数,% T max —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 d ; T min —预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 do A2瓦斯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含量计算 按公式(2)计算: W )G Q (2) 式中: W 一煤的残余瓦斯含量,m 3/t ; (7.9594) W )—煤的原始瓦斯含量,m/t ; Q 一评价单元钻孔抽排瓦斯总量,m 3; G 一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to 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 G 按公式(3)计算: G L H 1 H 2 2R l n 技 R m (3) 式中:L 一评价单元煤层走向长度,m ; max T min 100% (1)

H i、H2 一分另U为评价单元走向方向两端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如果无巷道则为0; h i、h2 一分别为评价单元倾向方向两侧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如果无巷道则为0; R 一抽采钻孔的有效影响半径, m; m一评价单元平均煤层厚度,mi 3 —评价单兀煤的皆度,t/m。 H i、H2、h i、h2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如果无实测数据,可参照附表1中的数据或计算式确定。 附表1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

A3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压力计算方法: 煤的残余相对瓦斯压力(表压)按下式计算: ab P CY 0.1 100 A d M ad 1 P CY 0.1 W CY ■- ■- 1 b(P CY 0.1) 100 1 0.31 M ad P a (4) 式中:W L残余瓦斯含量,”/t ; (7.9594) a,b一吸附常数;a=20.7739,b=1.6280 P CY一煤层残余相对瓦斯压力,MPa ,(0.101325 MPa) p a 一标准大气压力 A d 一煤的灰分,% (1.04) M ad 一煤的水分,% (11.09) 一煤的孔隙率,m3/ m3; (4.23) 一煤的容重(假密度),t/ m 3。(1.45) A4可解吸瓦斯量计算方法: 按公式(5)计算: W W CY W CC j (5) 式中:W j 一煤的可解吸瓦斯量,mvt ; 3 一 W CY一抽米瓦斯后煤层的残余瓦斯含也,m/t; W Cc 一煤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残存瓦斯含量,按公式 (6)计算。 …0.1ab 100 A d M ad 1 兀 W Cc ------------------------ ------------------------------------- ------------------------------- -------- 1 0.1b 100 1 0.31M ad (6)

部门经理工资计算管理办法

部门经理工资计算管理办法 1. 总则 1.1 按照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国家有关劳动人事管理政策和公司其它有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部门经理级别工资计算。本制度所指工资,是指每月定期发放的工资,不含奖金和风险收入。 2. 工资结构 2.1 员工工资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 2.2 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误餐补贴。 2.3 固定工资是根据员工的职务、资历、学历、技能等因素确定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报酬。固定工资在工资总额中占40%。 2.4 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工作绩效及公司经营业绩确定的、不固定的工资报酬,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占0-60%。 2.5 部门经理工资总额由人力资源部经理拟定后报总经理审批。人力资源部每月对部门经理进行考核,确定绩效工资发放比例并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以发放。 2.6员工工资扣除项目包括:个人所得税、扣款(含贷款、借款、罚款等)、代扣社会保险费、代扣餐费等。 3. 工资计算方法 3.1 工资计算公式: 应发工资=固定工资+绩效工资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扣除项目 固定工资=工资总额×40% 绩效工资=工资总额×60%-扣减额 3.2 工资标准的确定:根据员工所属的岗位、职务,由总经理确定其工资标准。3.3绩效工资计算办法参考《部门经理岗位职责与工资待遇管理规定》,人力资源部工资计算操作流程如下:

3.3.1各部门经理每月25日前提交下个月度的由部门经理工作职责所派生的工 作任务清单,每项工作职责提交不少于两项工作任务,并提交周度工作计划,人力资源部建立各部门经理的工作任务台账,同时统计来自于总经理和组织内部工作需要而产生的工作任务,并与部门经理处该部门的工作任务台账进行核对,发现漏项,按照规定扣款; 3.3.2各部门经理每周一提交上一周部门工作任务完成进度统计表,人力资源部根据该表核对和检查各部门工作任务完成进度和质量状况,形成周度的部门经理工作评价表,由各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后存档;如人资未收到周度工作任务完成进度统计表,该部门经理当周工资金额为零。 3.3.3各部门经理每月10日前提交上个月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汇总表,人力资源 部根据该表与部门工作任务清单核对,检查各部门工作任务完成进度和质量状况,形成月度部门经理工作评价表,由各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后存档,并以此为依据形成月度工资计算表;如人资未收到月度工作任务完成进度统计表,该部门经理当月工资金额为零。 3.3.3人力资源部对各部门工作任务进度进行复核,发现弄虚作假者,按照最高额扣款; 3.3.4人力资源部对工作异常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直接用于各部门经理工资计算; 3.3.5部门经理连续三个月实发工资低于岗位标准工资的80%,人力资源部提报总经理审批后调整工作岗位; 3.3.6部门经理每项工作任务未按要求完成,单项扣款额度50-100元;违反公 司管理制度或者工作流程,每次扣款额度100-200元。 4. 关于员工工资 4.1 员工工资标准的确立、变更。(1)公司部门经理工资标准经总经理批准;(2)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外部薪酬环境变化,可以变更员工工资标准。 4.2 员工工资核定。部门经理工资直接由总经理确定

(完整版)统计学指数测试题

指数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某百货公司2001年与2000年相比,各种商品零售总额上涨了25%,零售量上涨了10%,则零售价格增长了(13.64% )。 2.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通常要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通常要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3.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4.只有当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的权数为(p 0q 0)时,才与拉氏指数等价。 5.只有当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权数为(p 1q 1)时,才与派氏指数等价。 6.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原有商品的80%,则物价上涨了( 6.25%)。 7.可变构成指数既受(各组变量值)变动的影响,也受(总体单位数结构)的影响。 8.在综合指数体系中,为使总量指数等于因素指数的乘积,两个因素指数中通常一个为(数量指标)指数,另一个为(质量指标)指数。 9.综合指数的特点表现为(先综合,后对比)、(固定同度量因素)和(保持分子与分母的一致性)。 (二)单项选择题 1. 根据指数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A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2.设p 表示商品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则1101 p q p q ∑∑说明了( B ) A. 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B. 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C. 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3.作为综合指数变形使用的平均指数,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权数(B ) A.p 0q 0 B.p 1q 1 C.p 0q 1 D.p 1q 0 4.根据指数所表现的数量特征不同,指数可分为( A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 C.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 D.时间指数、空间指数和计划完成指数 5.下列指数中属于可变构成指数的是( A ) 1100 1 . :x f x f A f f ∑∑∑∑ 1001 1 . :x f x f B f f ∑∑∑∑ 1101 1 1 . :x f x f C f f ∑∑∑∑ 0100 1 . :x f x f D f f ∑∑∑∑ 6.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B ) A.166.32% B.85.68% C.185% D.54% 7.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持平,则物价指数( A ) A.降低 B.增长 C.不变 D.趋势无法确定 8.某商店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上涨了7%,则商品销售量增(或减)的百分比为( A ) A.-6.54% B.-3% C.+6.00% D.+14.29% 9.当平均工资指数下降1.72%,各组工资水平指数提高9.62%时,工人结构指数为( D )。 A 、增长11.54% B 、增长18.11% C 、下降11.34% D 、下降10.34% 10.同度量因素的使用时期必须是( C )。 A 、报告期 B 、基期 C 、同一时期 D 、计划期 11.在使用基期价格为同度量因素计算商品销售量时,( A )。 A 、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B 、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杭州市建筑层高控制及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2011版)

杭规发〔2011〕273号 杭州市规划局关于印发《杭州市建筑层高控制及容积率指标计算 规则》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建筑层高设计,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及地下空间,改善城市环境,鼓励建筑设底层架空层,我局制定了《杭州市建筑层高控制及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并通过市政府法律审查。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杭州市建筑层高控制及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 杭州市规划局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规划建筑层高容积率通知 抄送:省建设厅、市法制办、市建委、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房管局、市消防局、市环保局、市人防办、市交警支队;局各处室、各分局、市规划信息中心。 杭州市规划局办公室 2011年7月25日印发 校对人:段丽联系电话:85085482

杭州市建筑层高控制及容积率指标 计算规则 一、为规范建筑层高设计,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地下空间,改善城市环境,鼓励建筑设底层架空层,现根据《城乡规划法》制定本规则。 二、本规则适用范围为杭州市城市规划区内(萧山、余杭除外)的住宅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不包括工业、仓储等建筑类别。 三、基本规定: 1、多层、高层普通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得大于3.2米(建筑面积大于240平方米的大户型因特殊技术等需要的,可适当增加其标准层高度,但不得大于3.4米),低层住宅标准层层高不应大于3.6米。住宅建筑非标准层层高应小于4.5米,当大于等于4.5米小于6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计算容积率指标时,建筑面积均按该层面积乘1.5倍计算。跃层式或低层住宅等当起居室(厅)层高在户内通高时可按其实际面积计入容积率。 2、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得大于4.2米;办公建筑非标准层层高应小于4.8米,当大于等于4.8米小于6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计算容积率指标时,建筑面积均按该层面积乘1.5倍计算。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等因功能需要的建筑空间可按其实际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

××公司工资结算管理办法

工资结算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规范各岗位工资的核算,体现奖勤罚懒,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二、范围: 适用于计件岗位、计时岗位的核算。 三、工资构成: 1、计时岗位工资构成:

实发工资=岗位日工资×实际出勤天数×绩效系数+工龄工资+话费补贴+全勤奖+饭费补贴+利润分成+其他奖励-事假扣款-旷工扣款-饭费扣款-工服被褥扣款-预支工资 -其他扣款 2、计件岗位工资构成: 实发工资=计件工资+工龄工资+话费补贴+全勤奖+饭费补贴+其他奖励-事假扣款-旷工扣款-饭费扣款-工服被褥扣款-预支工资 -其他扣款 四、具体规定: (一)计件岗位工资核算 1、适用于生产车间所有计件工资的核算过程,采用人事部填报考勤、生产办填报计件数 量,提供单价,人事部薪酬专员进行核算,计件工资每周公布一次。 生产办将每日计件数量在次日15:00前交到人事薪酬专员处,新产品单价须生产办确认或更改后及时告知薪酬专员。 2、计件工序包括:拔丝、冲压、压铸分水口、抛光、手工、上挂、拆挂、包装、装配; 3、计件岗位工资按《洪峰公司各车间计件工资办法》计算,抛光新员工实行师傅带徒弟方式,生产产量计算给师傅,由师傅确定学徒期工资,由公司代发给徒弟,熟练后提出申请,经主管批准后开始计件。 4、在无生产任务的情况下,各岗位工资实行保底,详见《洪峰公司保底工资制度》。 5、计件岗位新员工试用期工资管理办法: (1)新员工入职试用期为1个月,首先可以自愿选择计薪方式,计薪方式分计时和计件两种。 (2)选择计时计薪方式的,试用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入职之日起7天内为试岗期,期间需了解公司规章制度,熟悉本岗位工作内容,试岗期内离职的不予以支付工资。第二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