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孙正聿主讲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孙正聿主讲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孙正聿主讲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孙正聿主讲

一、

1. 哲学是思想中把握到的时代。

2. 真正的哲学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3. 对于时代课题,注意四点:1)感觉;2)领悟;3)把握;4)探索。

二、

1. 辩证法是与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2.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对概念把握经验对象的。

3. 当前时代的社会思潮:两极对立模式的消解、英雄主义时代的隐退、高层精英文化的失落、

理性主义权威的弱化、人类精神家园的困惑。

4. 优秀的博士学位必须有两个前提:文献前提、思想前提。要做到这两个前提必须苦读和笨

想。

5. 恩格斯:哲学就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基础之上的理论思维。由于对哲学史的不

熟悉,人们往往把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在哲学史上被废弃的哲学命题当作全新的、时髦的东西拿了出来。

6. 区分一个历史时代,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而在于它用什么生产。

7. 对于人类的历史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技术上实现的革命。

三、

1. 宗教的本质在于对神的信仰。

2.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一切批判的前提。

3. 神圣形象就是人的全部思想和行为的根据、标准和尺度。

4. 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就是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

5. 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6. 世界观的"世"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而然的世,而是人生在世的世;世界观的"界"不是与人

无关的无始无终的界,而是人在途中之界;世界观的"观"不是超历史的或者与历史无关的神的目光,而是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目光。

7. 人的目光是有限的目光。

8. 世界观不是与人无关的、无始无终的神的目光,而是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

9. 后形而上学把神的目光变成了理性的目光。

10. 没有选择的标准是生命中不堪忍受之重的本质主义的肆虐,没有标准的选择是生命中不

能承受之轻的存在主义的焦虑。

四、

1. 没有经过分析哲学的炼狱,则不能上升到当代哲学的殿堂。

2. 语言的世界是对人来说的真正的世界。

3. 哲学以思想为对象,而进行前提批判。

4. 只有当哲学无家可归的时候,才能实现处处为家。

5. 在哲学理念变革中,深层蕴含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演进。

6. 观察哲学史的角度:哲学基本问题的演进、人类存在方式的变化、哲学文化内含的变化。

7. 哲学是以对于思维自己的自觉这种方式而出现的。

8. 哲学永远是以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和个体性的风格求索人类性的问题。

9. 哲学的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是统一的。哲学就是逻辑学。

10. 哲学就是对人类智力的挑战。

五、

1. 知识的本质是概括,概括的目的是解释。

2. 人类存在方式的两种基本规定性:目的性;对象性。

3. 人是一种目的性和对象性的存在。

4. 人是把现实变成理想的现实的存在,把存在变成非存在,把非存在变成存在的存在。

5.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满足自己。

6. 作为人类存在自我意识的理论表现,哲学以对于人的认识为其实质。

7. 实践活动是把现实变成理想的现实的活动。

8.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9. 从本质上说,人是理想性的存在。

10. 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是实践。

11. 就思维的每次的现实和个别的实现,思维是非至上的,而就思维的使命、目的、可能、

历史的终极任务说,思维是至上的。

六、

1. 形而上学奠基于人类目的性和对象性活动的本性,奠基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

2. 哲学永远是以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风格和个体性的风格去求索人类性问题。

3. 不能离开基本问题看时代主题,也不能离开时代主题说基本问题。

4. 哲学是对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

5. 哲学的形而上学源于人性中的理想性、超越性、创造性和批判性。

6. 形而上学是对于人类的存在方式的表征。

7. 反思即是思想以自己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

8. 科学把思维的规律与存在的规律相统一的规律当成是不自觉的、无条件的前提。

9. 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四个指向:1)对人类构成思想的基本方式的前提批判;2)对人类构

成思想的基本观念的前提批判;3)对人类构成思想的基本逻辑的前提批判;4)对人类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前提批判。

10. 想要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韵律的耳朵。

七、

1. 平等就是改变不平等的存在方式。

2. 哲学既不是绝对的绝对,也不是相对的相对,而是相对的绝对。

3. 哲学表征了人类的理想性、超越性、创造性的存在,理论地表征了人类实践的存在方式,

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无限性。

4. 瓦托夫斯基:形而上学史是概念的批判史。

5. 形而上学是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

6. 形而上学不是单纯的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而是以某种价值诉求为其出发点实现对存

在的反思和对真理的追求。

7. 对形而上学的基本态度:1)不知其不可而为之;2)知其不可而不为;3)知其不可而

必为之。

8. 辩证法就是在对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当中包含着对它的否定的理解。

八、

1. 向后能看多远,才能向前看多远。

2. 任何概括都是一种冒险。

3. 哲学不在于对或错,而在于它深刻或浅薄。

九、

1. 传统形而上学是一种层级性的寻求,后形而上学是一种顺序性的安排。

2.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满足自己。

十、

1. 离开哲学史,则不能专业地研究哲学,不能以哲学的方式研究面向现实,不能实现哲学的

理论创新。

2. 恩格斯:哲学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基础之上的理论思维。

3. 真正的哲学是思想中把握到的时代。

4. 花前月下每个青年人都是诗人,夜深人静每人中年人都是哲人。

5. 哲学所表征的是人类生命的创造。

6. 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

7. 个性对于哲学而言,并不是不能摆脱的消极因素,而是本质重要的。

8. 哲学既是哲学家以人类的名义讲述个人的故事,也是哲学家以个人的名义讲述人类性的故

事。

9. 向后能看多远,向前才能看多远。

10. 哲学就是在思想上跟自己过不去。

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使哲学具有它自己的特殊理论性质的问题。

十一、

1. 不能把文献积累转化为思想积累,则等于没有积累。

2. 一套哲学理论的基本要素:核心范畴;根本理念;基本范畴。此三基本要素构成概念框架

和解释原则。

3. 哲学观不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问题,而是任何一种哲学理论的特定的解释原则。

十二、

1. 主体对客体的关系是逻辑先在性的关系,而不是时间先在性的关系。

2. 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东西,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

3. 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目的性、对象性的活动。

十三、

1. 哲学上的"真"的问题是有没有、对不对、好不好,也就是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统一的

问题。

2. 哲学是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它是从某种价值诉求出发,来实现对存在的反思

和对真理的追求。

3. 主体的存在是一个选择的存在。

4. 市场经济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5. 态度要现实,工作要踏实,精神要充实。

6. 平等就是改变不平等的存在方式。

7. 市场经济就是不相信眼泪。

8. 反对一种理论实质是反对一种现实,支持一种理论实质上是支持一种现实。

9. 反思就是思想以自己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

十四、

1. 辩证法是对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当中包含着对它的否定的理解。

2. 学习哲学可概括为"一纵、"两横"。"一纵"是指哲学史,"二横"一方面指哲学与宗教、艺术、

科学的关系,另一方面指当代哲学家是如何理解哲学的。

3. 当前主要八种哲学观:1)普遍规律说;2)认识论说;3)语言分析说;4)存在意义

说;5)精神境界说;6)文化批判说;7)文化样式说;8)实践论说。

十五、

1. 广义的文科学术研究的重点:寻找理论资源,发现理论困难,创新理论思路,作出理论论

证。

2. 思辨哲学终结的地方,实证科学开始了。

3.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的五个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哲学笔记。

5. 研究生不是来接受知识的,导师不是来讲授知识的。

十六

1. 任何一种理论研究总是处在理论、历史与现实的某种交汇点上。

2. 哲学永远是一种表征,表征着人类关于自身关于的自我意识。

3. 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

4. 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包含着重大的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都蕴含着重大的理论问

题。

5.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1)经济生活的禁欲主义;2)精神生活的蒙昧主义;3)

政治生活的专制主义。

6.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市场经济解决了自然经济的三个问题:1)经济生活

的反对禁欲主义而要求现实幸福;2)精神生活的反对蒙昧主义而要求理性自由;3)政治生活的反对专制主义而要求民主法治。

7. 即使我们发现了历史运动的规律,历史本身是不能跳跃的。

8. 人对世界不是一个简单的认知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目的性要求。

9. 列宁: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

十七

1. 范式中最重要的两个东西是概念框架和解释原则。

2. 概念框架拥有一个特殊的核心范畴,这种特殊的核心范畴表现为一些基本范畴,而这种

核心范畴和基本范畴又构成了一种核心理念。

3. 只有在概念框架中,概念之间才能获得相互的规定和自我的规定,才能够获得相互的理

解和自我的理解。

4. 是否具有某种范式是衡量某人在一领域是否为大家的标准。

5.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6. 研究范式是以它的核心范畴、基本范畴和基本理念所构成的概念框架。

7. 概念框架的意义在于,它使概念框架中的任一概念和范畴都获得了一种相互规定和相互

理解中的自我规定和自我理解。

十八

1. 在概念框架中,在它的概念范畴之间的相互规定和相互理解中,深层地隐含着它的解释

原则。

2. 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就是思想解释自己的原则。

3. 博士论文的五个档次:1)解释原则的创新;2)概念框架的构建;3)背景知识的转换;

4)提问方式的更新;5)逻辑关系的重组。

4. 研究三种研究范式实际上是反思三种哲学观。

5. 孙正聿教授概括的八种哲学观:1)普遍规律说;2)认识论说;3)语言分析说;4)存

在意义说;5)精神境界说;6)文化批判说;7)文化样式说;8)实践论说。

6. 知识的本质是概括,概括的目的是解释。

十九

1. 哈佛校训: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他的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

2. 自学成才,绝不成才。

二十

1. 感性的具体是最抽象的。

2. 个体的认识史是浓缩了的人类认识史。

3. 辩证法有两个原则:发展的原则、统一的原则。

二十一

1. 黑格尔认为,辩证法就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理论和方法相统一,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

逻辑学。

2. 概念的规定性:内涵、外延。

3. 概念的内涵逻辑就是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逻辑,就是人类争取自

由的逻辑。

4. 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运动,而在于用概念的逻辑去表达它。

5. 一旦进入广阔的研究领域,人们的经验常识便会发生最惊人的变故。

6.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人们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进行创造的,而是在他们直接继

承下来的条件下进行创造的。

7. 人作为历史的前提,首先他是作为历史的结果;人只有作为历史的结果,才能是历史的

前提。

8. 总结历史就是理解现在和未来。

9. 哲学永远是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的三者一致。

二十二、

1. 是否构成某种特定的概念框架,是能否称之为一种研究范式的基本标志。

2. 研究范式具有二个基本特征:不可通约性、向上兼容性。

二十三、

1. 评论以了解为前提。

2. 所谓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符合人们的经常常识的,而经验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是极受尊

敬的。

3. 人是哲学的奥秘。

二十四、

1.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而已。

2. 人既是历史的经常的前提,又是历史的经常的结果;人只有作为历史的经常的结果,才

能成为历史的经常的前提。

3.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而是在他们直接继承下

来的条件下进行创造的。

二十五、

1.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是人类文明活的灵魂。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的社会功能是在于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

二十六、

1. 哲学就是思辨,即辨析思想。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就是要揭露人非神圣形象中的异化,

要破解人在资本逻辑当中的异化状态。

二十七、

1. 哲学不是一种经验常识,而是一种反思,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不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

就,则没有哲学。

《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及其哲学问题》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及其哲学问题》教学大纲 第一讲自然科学与哲学 1、从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作用和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说明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从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来看,也就是哲学的根和源的问题:(一)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1、哲学是从非哲学开始的。这里哲学是指科学的哲学,不是指某些“意识形态的哲学”。同任何知识领域一样,哲学不能从它自身产生出来,哲学从具体科学开始。2、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1)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突破,向哲学提出了新的问题,要求予以解决;而哲学则由于充分认识到向自己提出问题的现实基础,从而正确地解决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2)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自然科学是产生哲学的土壤,为哲学提供丰富的养料。(3)科学的哲学只有吸取新的自然科学成就,才能战胜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哲学。(二)脱离自然科学的哲学是贫困的哲学。自然科学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 1、每一代的哲学思想无不打上自然科学发展的印记。 2、自然科学的进步必然要改变唯物主义的形式。 3、倾听科学实践的呼声,对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作出新的科学概括。从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看:1、自然科学的产生离不开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需要哲学的向导。2、科学的哲学对自然科学发展起促进作用。3、蔑视哲学是错误的。 4、自然科学要关心哲学问题。 5、哲学不是自然科学的“裁判官”。 6、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是科学实践,而不是哲学。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给科学开路的。 9、哲学鼓励百家争鸣。10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同自然科学相结合。 2、为什么说自然科学的进步必然要改变唯物主义的形式? 唯物主义的内容、范畴、概念,要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增添新的内容,甚至改变。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自然科学发生了巨大的革命,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也发生了变革。相对论揭示了时空之间以及时空与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革新了牛顿的时空观,而且也革新了仍然以经典力学为基础的恩格斯的时空观。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的其他概念、范畴,诸如因果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以及认识论的许多问题,都同前人的许多命题、思

金融前沿问题研究

一、美国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1.中国方面:中国的部分领域开放度不够,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较高,政 府给与部分国企补贴,以保护发展中的幼稚产业, 2.美国方面的原因: 1)中美经济结构,中美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差异,决定了中国在中低端 制造的比较优势,但美国却封锁了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美国制 造业占比仅11.7%,服务业占比高达80%左右,美国的产业结构决定 生产难以满足国内需求,需大量进口。 2)全球价值链分工,为了获取巨大的比较利益,和保护环境资源,美 国长期以来将降低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了他国,自己主要生产高附加 值的高利润的产品。导致美国长期需要进口大量资源和低端产品。 3)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即国家战略。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中心的 地位,一方面使得美国可以争取别国的财富,获得巨额的收益;一方 面美国必须保有强大的贸易逆差才能使得国际市场能够有充足的美 元作为国际结算手段,并且维持美元的霸主地位。 4)美国的经济政策导致。长期实行低利率和财政赤字政策:减少储蓄,降低成本,刺激投资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5)美元嚣张的特权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赋予了美国一种特权,即 可以无节制地依靠印美元、发美债的方式获取其他国家的商品和资 源,这必然导致贸易项下巨额逆差和资本金融项下巨额顺差。美元的 超级特权相当于向世界各国征收铸币税,以维持其霸权体系。 6)美国的低储蓄过度消费的模式。必然导致外部巨额贸易逆差,背后原因则是高福利体制、低利率环境、美元金融霸权地位。 7)限制对华的高科技出口,长期实行出口管制:领域逆差占对华逆差 比重接近40%,但美对其他国家高科技出口为顺差。一旦开放,必将 大幅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8)美国大量的跨国企业在华投资。这些公司的内部交易占到了美国进 出口额的1/3以上。因此美国的跨国公司也导致了美国的国际贸易逆 差 二、中国如何应对 1.联合欧盟、东盟、日韩、南美、非洲等国家,寻求WTO等国际协调机制,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导论 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 哲学属于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humanities)是由研究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组成的科学体系,如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艺术等都属于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 政治学 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 社会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科学包含人文科学在,狭义的社会科学则不包括人文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其实就是指广义的社会科学。 今天主要讲以下问题: 一、何谓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 二、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 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介绍 四、如何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一、何谓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新思潮、新方法、新理论、新观点。前沿问题多指学术发展中的新领域、新探索。 热点问题是一段时间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在一定时期会有一定的重合。 所谓前沿,应该是由学术本身的逻辑发展出来的,并且能够在后来的学术发展史中,成为人类知识积累过程的一个

阶石;所谓热点,是因应一时一地人们的社会需要引出的兴奋点。 ?大学2003年5月出版、由韦伟撰写的《当代哲学社会科学 理论前沿若干重大问题》。 ?还有各个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研究的著作也很多。 ?这些著作所介绍的前沿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类: 1.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 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既有国的、也有国外的。有些所谓新思潮并非真正是“新”的,有的在国外已经发展几十年了,但刚刚在国兴起;有的原来就有,但目前又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如:新儒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后现代主义等等。 2.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方法 有哲学社会科学新方法所引起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革命。 如由系统科学方法论所引起的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认识、新解释。 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控制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博弈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3.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观点 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观点是最近人们在学术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新的观点、畴。 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人为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等等。 4.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视野

社会哲学的若干前沿问题

讲座:社会哲学的若干前沿问题 由来 社会哲学(Social Philosophy)一词最早是由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使用的,他用该词表达关于人类社会的一级理论。 西方社会哲学家认为,虽然霍布斯最早运用了社会哲学一词。但是英国的实证论者约翰·密尔是现代社会哲学的真正创始人,他的《论自由》一书是社会哲学的经典文献。 第一章引论 第二章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第三章论个性为人类福祉的因素之一 第四章论社会驾于个人的权威的限度 第五章本文教义的应用 概念 《社会哲学手册》一书作者贝克(Robet·N·Beck)将社会哲学定义为:“对于社会结构及社会功能有关的社会过程所作的一种哲学批判”。 应该:关于社会本质和规律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模式:哲学理论在社会生活领域的运用。 属性 贝克指出:“有些哲学家甚至常常把社会哲学当作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他们认为,由于伦理学(或称道德哲学)从事的是对价值进行最一般的思考,所以社会哲学就是一门将价值应用到由社会秩序所引起的道德问题上的学问。另一方面,如果哲学家的兴趣在于概念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那么他的社会哲学将会对价值采取中立态度,而其宗旨将在于阐明术语和论据,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际的考虑。更为思辨的哲学家则可能试图将这两种兴趣结合起来。” 布洛克尔(H.Gene Blocker)和汉纳福德(william Hannford)在其《哲学概论》一书中说:“社会哲学就其涉及道德评价而言,也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当其涉及政治理论时,它基本上只与非规范的分析有关。”他们认为,社会哲学所考察的概念和问题都是从社会环境中产生但在本质上并不完全是道德的或政治的概念和问题,或者说它们同时蕴涵有这两方面的含义。 前沿问题:研究社会哲学任何问题均具前沿性。 社会本体论 社会主体论 社会结构论 社会发展论 社会价值论 一、马克思社会本体论面临的挑战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辩证解读 3.对唯物史观本体论的不同解读 (1)物质本体论 恩格斯:“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批评意见:认为物质本体论以设定心物的二元分离为前提,物质只有在与精神的分离和对立中才能获得自己的规定,离开了精神,物质范畴不能成立,因此,物质本体论蕴含着天法排除的矛盾:一方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又有逻辑设定的意义,不能离开人的存在而存在,这就造成了自在性与此在性、彼岸性与此岸性的二律

科学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doc

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引言 现状下,对于科技哲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科学技术方面,与此同时科学哲学与自然哲学,则属于科技哲学研究过程中的延伸部分[1]。科技哲学相关联的问题很多,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科技哲学如果能够对知识结构创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那么将会使科技哲学所研究的领域范围进一步扩充,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有利的推进作用。鉴于此,本课题对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 科技哲学的前沿分析 1.1 思想流派纷呈方面 科学文化哲学在现代西方文化科技中的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例如女权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便是耳熟能详的哲学文化,并且这些哲学文化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自然科学范畴当中,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渗透进来,虽然女性主义在科学界所维持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是从认为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它从独特的视角很好地对主体科学进行了理性的批判[2]。与此同时,还构思了有关女性主义科学的一些假想及实践。对于哲学研究来说,显然不仅仅局限在上述所论述的内容当中,还涵盖了政治、文化、科学以及技术等,这些均会对我国科技哲学产生尤为深远的影响。 1.2 意识形态批判方面 对于科学文化哲学来说,里面所研究的学科及内容诸多。我们知道学科之间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的,进一步便会呈

现科学划界等呈现上的问题。以所发布的学术为依据,可以看出科学文化哲学意识形态是存在批判这一特质的。通过批判便能够认识问题的存在,从而剖析问题的根本,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依据,这显然也是科技哲学值得深入研究的关键优势一致。结合近年来在各大学术权威网站所发表的文章来看,基于科学文化哲学中有关于意识形态批判的文章占了3.6%[3]。从学术分支广泛的层面分析,这一数据很好地说明了现状下在科学文化哲学中意识形态占据有利地位。对于哲学文化批判讨论来说,其前沿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科学,其二是人文。因此,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者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成为了诸多学者所研究的对象。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在人文与科技哲学两者充分融合的前提下,才能够使哲学科技充分有效地发展起来,进一步使科学文化哲学在促进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充分有效地展现出来。 1.3 科技哲学的热点问题分析 对于未知世界,吸引了大批学者进行探索,并且在探索过程中通常带有极为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这是由于未知的不可预知性,在事实缺乏有效证据的前提下,哲学思辨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恩格斯说过:历史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丰富经验能够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起到极大的帮助[4]。这说明了,自然科学的研究需要依赖于历史,并将历史作为自然科学理论在构建方面的重要参考凭据。在哲学学术界,科技哲学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属于一大热点问题。比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起重点关注的年里约会议中所表法的有关保护全球黄金的国家元首宣言。世界各国均将此问题称为21世纪议程,并且该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充分重视。 2 科技哲学的发展趋势探究

浅谈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浅谈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公共管理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机理规律,加强分析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提出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分析当前公共管理的前沿核心,重点探讨公共管理的理论前沿,以期有助于我们预测公共管理的研究前景,正确引导我们进行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并在现实中能够发挥指导作用。 【关键词】公共管理;理论;前沿问题 一、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权力机关和非盈利社会组织为了更有效地促进 公共物品,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平均分配,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正确运用公共权力和各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新兴学科。 公共管理与管理学有很大的相似性。它要指引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更有效率,其前提与基础是解释公共部门的各种收入与支出行为、公共管理以及对市场中微观主体的影响与后果。需要注意的是,与管理学不同,在具体分析问题时,公共管理有着特殊的研究前提与研究对象。而且公共部门与社会的各个主体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各个主体的反应与对策将对公共部门的政策执行结果产生巨大影响。这也就给公共管理带来了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挑战。由此可见公共管理有着特殊的“为什么”的问题。 卡尔森(Garson)和欧佛曼(Overman)认为,1975 年的“政策管理协助研究委员会报告”是公共管理概念流行的源泉。[1]他们指出,在该报告中,公共管理被分为三个领域:(1)政策管理涉及政策选择和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2)资源管理涉及预算、财务管理、人事、采购与供给、财产管理和信息管理等;(3)项目管理则涉及日常执行,包括日程安排、记录保存、生产效率与监督等。 大多数美国公共管理研究者似乎更偏好另外两个相近的概念:“政治管理”和“战略管理”。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发展起来的政治管理研究跟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密切相关。政治管理研究的主要理论家、该学院的摩尔(Moore)明确表示:“我们的‘公共管理’概念在公共行政的传统责任之上加入了目标设定和政治管理的责任。”[2]由此可见,公共管理的研究重心已经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POSDCORB 范式(计划、组织、人员、指导、协调、报告和预算)转移到 PAFHRIER 范式(政策分析、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外部关系)。 综合各国的政府改革与发展前沿报告,结合我国当前政府改革面临的种种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下列几点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的几个前沿问题:(1)

《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基本情况说明

《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基本情况说明 一、成绩情况: 本课程共3学分,采用五级计分法: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考核成绩占40%(其中考查读书报告形式10%,期末考查课程论文形式30%),平时成绩占60%(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包含对本课程改进的建议)。 本科生院对于最终成绩有比例控制,优秀率控制在20%,其他为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如果超过比例,教务系统就会禁止输入。 1.考核成绩的40% (直接抄袭网上资料,未经个人转化者,本次成绩为零。) a.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要求:选择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或文学文化现象试作评析,或针对与课程有关的文学前沿问题撰写文情调查报告;报告字数不限,但要求写出自己的切实心得而不是拼揍已有的材料。 b.期末论文:字数3000字左右,要基本符合论文规范(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并在最后一次上课前上交。 题目自选,可结合教学内容,也可据自身阅读感受来选。内容可以是作家作品解读,也可文学文化现象分析。要求写出自己真实感受而不是拼凑材料。2.讨论课成绩(占到总成绩的60%)由小组成绩与个人表现相结合确定,考察依据是讨论稿记录和发言情况。 二、纪律: 本学期所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是本科生院直接监控和管理的,本科生院有硬性规定,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有三次不参加课程学习和讨论者,就没有成绩。正当原因请假的上限只有两次。本科生院还规定这门课程不接受免听课的申请。作为任课老师和助教,没有丝毫宽限的权利。 无故迟到三十分钟算旷课。助教没有准假条的权力。 三、课前准备: 讨论课最为重要的是课前的准备。可以阅读相关的资料书籍,也可上网查阅资料。列出几种途径: 1.内部的参考资料:是精选出来、最贴近讨论话题的文章。作者大都为学界名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前沿问题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当代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和流派进行研究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是世界性现象,因此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我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和发展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和思想材料。借助各国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的较为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已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将大大推动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于对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所谓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大致是指产生和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西欧马克思主义理论,后逐渐拓展到70年代的分析学、生态学和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通常理解。产生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又不同于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归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所谓国外马克思主义则应该是国外出于各种目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各种思想流派的总称。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当今世界已经并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苏东剧变后,世界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正站在世界的战略全局,进一步阐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1.研究重心转移 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领域开始由西欧大陆向英美转移。早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植根于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走下坡路之前的西欧大陆,目的在于探索一条不同于俄国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既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又批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但是随后相关研究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英美却不断涌现新的颇具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逐渐取代西欧大陆成为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心领域。 2.研究领域扩大,注重与实践结合 现当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大多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左翼知识分子,他们与所在国的共产党联系较远,且大都是各个学科的知名学者,他们的研究不再受到过多的政治限制,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哲学,而是扩展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众多领域。 而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的不同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不仅在角度上有所扩展,而且不断用新兴出现的思潮来解释、重构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性。他们理解到,理论是不变的,而现实却是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的,如果不重新用当代的实践来补充、发展理论,那么理论就迟早会变得不合时宜,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用哲学的眼光看改革开放

用哲学的眼光看改革开放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具体表现为:(1)反思精神,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斯大林哲学模式进行反思,探索新问题,提出新见解。(2)科学精神,即紧密结合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3)实践精神,即密切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4)开放精神,即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研究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实践问题、主体性问题、价值问题、发展问题、文化问题、知识经济问题、全球化问题等。同时,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次,从内容上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实现了全面推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问题的研究。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的交流对话、综合研究。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和新型学科的研究,如:实践哲学、人学、价值哲学、文化哲学、发展哲学、生存哲学、生态哲学等。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再次,从具体范式上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和路径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有的强调把握“真精神”,有的主张凸显“现代性”,有的立足推进“中国化”,有的重视建构“新形态”。这就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强调真精神(文本研究)、当代性(对话研究)、中国化(本土研究)、新形态(综合研究)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这对于解放思想,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从思维方式上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实现了重大转换。 谈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许多学者喜欢说“转向”,比如从本体论到生存论转向,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转向,还有价值论转向,人学转向等等。我以为理论折射到实践中最重要的转向是两个:一是阶级性思维方式的转向,表现为从阶级分析到利益分析;从阶级性到先进性;从阶级性至上到以人为本。二是两极化思维方式的转向,表现为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共生;从你死我活到和而不同;从压倒性思维到共生性思维。

生命科学前沿问题的哲学思考

生命科学前沿问题的哲学思考 ——论生物信息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口腔医学院胡靖宇2010103040019 早在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就提出了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逻辑推理。20世纪初,摩尔根在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进行补充的同时,也证实了那些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而染色体就是基因的载体。20世纪5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人们才真正认识到基因的本质,即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由于不同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至此,人类对于破解生命终极奥义的愿望空前迫切起来,1990在美国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为我们敲开了基因世界那扇尘封多年的大门。2000年6月26日,参与HGP的六国科学家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绘制完成,这标志着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时代(post-genomic era)[1-4]。生物科学的研究重心由基因结构研究向基因功能转移,最终转向生命科学的全部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和应用,一门新兴科学——生物信息学就此而生。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它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同时也将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其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Genomics)和蛋白学(Proteomics)两方面,具体说就是从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出发,分析序列中表达的结构功能的生物信息。 具体而言,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领域,它是把基因组DNA序列信息分析作为源头,在获得蛋白质编码区的信息后进行蛋白质空间结构模拟和预测,然后依据特定蛋白质的功能进行必要的药物设计。基因组信息学,蛋白质空间结构模拟以及药物设计构成了生物信息学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上看,生物信息学应包括这3个主要部分:(1)新算法和统计学方法研究;(2)各类数据的分析和解释;(3)研制有效利用和管理数据新工具。 纵观生物信息高度膨胀的这二十年,除了慨叹生物信息学这一门新兴学科的蓬勃发展外,似乎还能隐约看到另外一门学科的身影。而当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

《财务与会计前沿讲座》论 文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财务与会计前沿讲座》第一讲(公选课) 课程主讲人:Barbara/蔡祥 龚凯颂/周冬阳 论文题目:浅谈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利弊 系别:会计学系 二零一零年五月 摘要: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家公司在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动态状况的报表。其组成内容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一致。通过现金流量表, 可 以概括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 对 于评价企业的实现利润、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 要比传统的损益表提供更好 的基础。现金流量表在理论上更符合财务报告目标要求,在实务中受到报表使 用者的普遍青睐,其较强的决策有用性使其成为未来财务报表体系的核心。本文 主要阐述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原则、内容以及报表使用者利用现金流量表信息应注 意的问题,从而使报表使用者提高投资决策水平,为公司管理当局改进现金流量 的动态管理提供启示。

关键词:现金流量(Cash Flow),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现金(Cash)及现金等价物(Cash Equivalents)。 企业的现金流量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分析现金流量及其结构,可以了解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和现金收支构成,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创现能力、筹资能力和资金实力。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会计信息使用者必须对现金流量表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将现金流量表上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在进行现金流量表分析时,应注重分析的原则和内容;在分析方法上要将比率法与定性法、结构分析法等其他方法相结合;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还应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对对现金流量成长性进行分析。因此,为了更有效地使用现金流量表,有必要深入研究分析的原则和内容。 一.分析现金流量表应遵循的原则 1.1比率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分析经常运用的方法。但是,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分析者应选择对现金流量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的比率,如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股利支付能力比率,现金比率和现金充足率;效率指标方面的现金销售比率、资产现金回报率;获利质量方面的利润现金比率,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框架。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分析者应当注意结构分析法的运用。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结构的分析,信息使用者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现金流入量的具体来源和现金流出量的具体去向,从而更好地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 1.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仅以定量的方法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并不能全面说明问题,只有结合其他有关的定性信息进行分析,才能获取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这些定性信息如企业战略说明、企业会计政策、赊销政策及应收款项管理政策和股利政策等说明、企业董事会报告、未来经营情况说明以及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等有关内容。 1.3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结合。 资产负债表,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损益表,又称为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是一段时间内公司经营业绩的财务记录,反映了这段时间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及税收状况,报表结果为公司实现的利润或形成的亏

哲学一级学科(0101)

哲学一级学科(0101)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哲学博士生教育应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从事哲学研究、教学及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材。本专业培养要求博士研究生系统地、深入地学习哲学知识,掌握哲学思考的基本方法,精通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直接阅读外文文献资料的能力,并能对其中个别领域和专题进行独立的拓展性研究。 二、学习年限 哲学专业博士生的学制为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生的学制为5年。如需延期,按四川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研究领域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中国哲学 3、外国哲学 4、伦理学 5、宗教学 6、美学 (注:第5、6学科方向由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负责招生培养。)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学科博士生应修满学分总数为21学分,详见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五、课程考试 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前组织考试委员会(或考试小组),经学位委员会主席批准。由考试委员会(或考试小组)主持考试(包括会审试题,确定考试方式和评分等)。考试委员会(或考试小组)由包括任课教师在内的三名副教授职务以上的教师组成。博士生导师应参加所指导的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考试工作。第一外国语课程的考试委员会(或考试小组)由学校指定的教学单位的有关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等三人组成,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的考试委员会(或考试小组)由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师组成。

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评分采用百分制,必须保留试题、试卷。 马克思理论课应完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论文,并通过学位课程考试 外语考试的要求按《四川大学关于研究生公共外语学习和考试的规定》执行。 六、中期考核 博士生在第二学期下期要对其进行一次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的要求按《四川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的规定》执行。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博士生在学习期间,主要精力应集中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两段制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应少于两年,连续博士生时间不应少于三年。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应在教研室论文选题报告,听取意见。论文选题确定后,应拟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博士生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工作按照本学科特点,可以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也可以是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课题应强调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并尽可能与导师及其所在学科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相结合。要让博士生在科研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组织科研活动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工作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在论文答辩前,博士生必须按照学位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发表文章或取得成果。 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后,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认定符合答辩要求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审核工作。

王水照先生与宋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王水照先生与宋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2013年八十庆寿 李贵:王水照先生的宋代文学研究; 慈波:王先生与中国古代文章学; 侯体健:王水照先生的钱锺书研究。 ▲前沿问题 学者——学术史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前沿问题本身:具有历史性 【学科内的研究积累或瓶颈//时代风气、思潮等】 一,起步:“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一个并非偶 然的机缘” 1958年国庆前夕,北大中文系55级《中国文学史》出版 “宋元编纂小组”负责人【执笔“苏轼”一章】 ▲“把红旗插上了中国文学史的阵地” 1954年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 ——批判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术 目的:一切学术领域纳入当代意识形态 共和国第一代学人:以“批判”为起点的“新兵” (王先生入学不久,学生批判林庚;复旦批刘大杰) 【代际转换: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学人的知识结构】 ▲“大跃进”在“学术思想战线”的产物 《战斗的集体——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毕业纪念》,1960年,北京。 5570余册古典作品和作家专集; 840余篇文艺理论和专题论文; 前后11年期刊500余册;

访问在京专家、查阅北京的馆藏图书…… 【超负荷学习的大学时代】 ▲文学史书写:深刻的矛盾 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毛主席:“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人民性”标准 王瑶1956年《谈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的现状》: 第一阶段:白居易、杜甫、《水浒传》受到肯定; 第二阶段:李白、陶渊明、《红楼梦》 “不与统治者合作”、“反对封建婚姻”…… ——曲折地到达“人民性” 第三阶段(预期):李煜、苏轼、《三国演义》 “不敢去碰” 操作方式:基本否定,逐步肯定某些“精华”。 文学史编纂工作的实践要求:基本肯定,剔除明显的“糟粕”。书写结果:概论性、评价性文字——“左” 具体内容(作家、作品、线索)——基本遵循传统 【苏轼:“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1959年何其芳“中间作品”论 (“同情人民”//“反对人民”) 文学史的丰富内容对狭隘批评标准的必然突破! 二,在钱锺书与何其芳身边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文研所 ▲1960年以后的治学范围 1,苏轼研究 北大《中国文学史》(1958初版、1959重版) 社科院《中国文学史》 “苏轼”章 2,宋词研究 1960年10月《也谈姜夔的〈扬州慢〉》 1961年《谈谈宋词和柳永词的批判地继承问题》 3,宋文研究

哲学一级学科(010100

哲学一级学科(010100)硕士点 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信息 一、学科简介 哲学是上海交通大学较早设立的文科硕士点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设立于1986年,科学技术哲学设立于1997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校内文科院系的不断调整,特别是经过近五年来的发展,哲学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具有较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鲜明的特色。目前哲学系共有四个二级学科,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 本系拥有少而精的学术队伍,大部分教师具有海外经历。本系已经形成较好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态势,已经建成若干重要的学术研究平台或者学术交流机制,包括一个基地(马克思主义与欧洲文化研究基地,与中央编译局、浦东干部学院共建)、两种期刊(已获CSSCI 来源集刊的《法兰西思想评论》和已获国际刊号的《EUROPEANA·欧洲评论》)、两套学术丛书(《欧洲文化丛书》、《轻与重》文丛)、两大高端学术论坛(“现代化:中国与世界”、“中国哲学再创造”),从而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得以持续扩大。 在学术研究方面,本系具有鲜明的特色。1)聚焦于现代性问题,从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美学等多方面多角度展开研究;2)在欧洲大陆哲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强实力;3)在生命哲学和知识论两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既具有系统的哲学基础理论修养和较强的逻辑理论思维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历届毕业生目前分别在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结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三、学习年限 哲学一级硕士点培养二年半学制的学术型硕士。 四、课程学习要求 1、硕士生课程 哲学一级硕士点硕士生主要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前沿课、专业选修课四个模块的课程学习,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前沿课全部必修,专业选修课需选修不少于12学分。总学分≥30。参见课程表。

行政管理学前沿热点问题研究

行政管理学前沿热点问题研究 一、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学者指出,新形势下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有五大取向,即从全能政府向有效政府转变、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从政府单一管理向多元主体共同管理转变等。另有学者指出,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责任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所形成的“职责同构”问题,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条块分割矛盾突出等现实问题难以解决的体制性障碍。要解决“职责同构”问题,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思路重新划分和调整政府的纵向职能:首先,区分公共物品的地方性和全国性,明确提供公共物品者的主体资格;其次,区分地方政府职责的强制性和非强制性,厘清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关系;最后,政府职能的纵向配置,应自上而下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层级递减趋势。 与上述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相联系,是关于“服务型政府”性质的争论。有学者认为,公共服务是宪政思想的必然追求,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所体现出的政府管理理念,它的提出预示着我国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府管理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的来临。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始终是同时存在的。从政府的社会属性来看,自国家诞生以来的所有政府都是服务型的,根本就不存在“非服务型”政府;从我国的政府管理实践来看,一直以来都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因此,将“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新模式提出是没有必要的。 二、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 行政改革始终是行政管理研究的重点领域,近五年来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各个层级政府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以及从观念、体制和行为等各个层面对放松规制和强化管理的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等方面。 该领域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是对行政改革目标模式的探讨。有学者认为,行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限政府”,应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放松管制,努力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行政改革应充分考虑到政治制度和现实国情的差异,当前的改革方向应是谋求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和“有效政府”,而非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有限政府”。 对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创立于计划经济年代,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全面废弃政府对经济的审批管制。另一部分学者则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指出,不应把一切不合理的东西都归于计划经济,这种看法是不合历史事实的。如果把行政审批制度看作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势必会对它持彻底否定态度;而如果认识到许多问题并不是由计划经济造成的,而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我们就会对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这样才能搞清楚应当否定的和应当肯定的因素。 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学术界存在着分权与集权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在目前市场经济不规范,全国性统一大市场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应加强中央政府的管理权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权。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在进行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改革时,应重点考虑事权与财权的统一;在决定二者的分权程度时,应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和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分权的力度与速度要与这两个能力的提高成正比,要逐渐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关于公务员制度的研究 公务员制度研究在行政学界是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其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的公务员制度。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正式颁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深入发展。概括而言,近两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和讨论,主要是围绕《公务员法》的制定和实施来展开的,焦点是如何实现公务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我国公务员的范围、选拔任用、量化考核和激励与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加入WTO与人事制度创新等制度建设方面。 其中,公务员的范围的确定是一个重点问题。有学者认为,制定公务员法必须合理确定公务员的范围,在我国应当将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机构和人员都纳入公务员制度进行统一管理。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国外的通行做法只是将行政部门列入公务员队伍,政党组织、立法、司法机关一般不作为公务员进行管理,因此,盲目扩大公务员队伍的倾向是向原有“干部”概念的复归,这与近年来进行的干部分类管理的改革方向相悖。 在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方面,一个重要问题是对政府雇员制的探究。从2002年吉林省率先推行政府雇员制以来,全国不少地方陆续试行这一做法。随着各地政府“政府雇员制”的试行,对其研究和探讨也不断活跃。有一些学者通过与其他国家政府雇员制度的对比,认为在我国发展政府雇员制度有其现实意义:政府雇员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一种补充,可以促进公务员制度自身的完善,可以解决我国机构改革、稀缺人才资源紧缺、公务员制度健全三者之间的矛盾。另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现行的政府雇员制,事实上就是国家公务员制度所规定的聘任制。由于推行聘任制度的复杂性,存在政府雇员与公务员的关系、职责的分工、传统行政价值理念的冲突等问题,因此要慎重实施“政府雇员制”。 四、关于政府管理方式变革的研究 与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相对应,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主要涉及政府运作的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和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等方面。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这个指导性文件不仅进一步推动了政府政务公开活动的开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政务公开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

哲学前沿动态

哲学前沿动态 哲学前沿动态 2013-09-20 哲学前沿动态 东方哲学的前沿动态 电脑的哲学意义 虚拟问题与原有的哲学框架 1东方哲学的前沿动态 在世界四大文明中,东方哲学涉及到其中三个。近十几年来,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更引起了人们对于有着独特价值体系和文化背景的东方哲学文化的重视和关注。 一、印度哲学 印度哲学研究一直广受关注,其研究重点包括:吠檀多主义的现代表现及其与现代科学文化的融合。吠檀多主义强调“梵我同一”,即强调作为外在的、宇宙终极原因的梵和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的自我在本性上是同一的,也就是“大宇宙”与“小宇宙”是统一的。它不仅是印度教的核心思想,而且在印度传统思想中占主导地位。在现代社会东西方文化碰撞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吠檀多思想的融合性特征凸显出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其现代表现形态特别是与科学文化的融合,在印度思想研究中受到关注。 印度佛教唯识学与西方心理学、现象学思想的比较研究。相

对于1500年前的唯识学而言,现代西方心理学对心理要素、结构、功能、过程、机理等的研究,弗洛伊德等对粗显意识下各种深层潜意识等心理现象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印度佛教唯识学的重要性开始为西方学者所重视。同时,唯识哲学因其与现象学思想的相似性而受到现象学界的瞩目。 二、阿拉伯伊斯兰哲学 阿拉伯伊斯兰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关于儒教与伊斯兰教 的融合问题,即伊斯兰教的中国化问题。由于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国的伊斯兰教在理论思维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无疑都受其影响,并体现出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 另外,对阿拉伯伊斯兰哲学史上重要人物的哲学思想进行现代诠释,也是现代阿拉伯伊斯兰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一部分学者注重结合当代国际政治,分析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现实原因,以及伊斯兰复兴思潮对中东地区的冲击和影响。 三、日本哲学 近年来,日本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应用伦理学研究。应用伦理学在日本是热门学科,几乎在所有大学中都被作为公共课讲授。其中,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工学伦理学等正在成为主流,社会伦理学也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