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诱发滑坡

水库诱发滑坡
水库诱发滑坡

xxxx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工程水文地质学》

随堂作业

水库诱发滑坡

库水位变化对不同滑坡的稳定性研究

指导老师:xxx老师

系别: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小组成员:xxx

xxx

xxx

统稿:xxx

2016年6月20日

库水位变化对不同滑坡的稳定性研究

xxx,xxx,xx

(xxxx大学 xxx,xxxxxx0000)

摘要:随着水库的运行,将形成大量的涉水岸坡,库岸滑坡体内地下水浸润线的变化与库水位的波动密切相关。通过不同类型的边坡进行了对比分析,滑体水位与库水位的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水力联系。通过数值模拟库水位上升与下降时浸润面的解析解与数值解,来了解库水位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研究成果表明,库水位上升与下降时滑体稳定性会发生显著变化,其与坡体本身性质和库水变化情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库岸滑坡;库水位变化;地下水位;数值模拟;浸润面

Researchon the stability of different landslide with the change of reservoir water

xxx, xxx,xxx

(Departmentof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operation of the reservoir, the formation of large amount of hydrous slope, reservoir bank landslide in groundwater infiltration line and the change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rough different types of slope analysis,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ater level and the water level of the sliding body.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reservoir water level rising and falling, the influence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on landslide stability is understo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sliding body can be chang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water level rises and fall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the slope and the changes of the reservoir water.

Key words:landslide;reservoir water level;groundwater level;numerical simulation ;infiltrated surface

目录

第1章引言...................................................... - 1 - 1.1问题提出.................................................... - 1 - 1.2库岸滑坡研究现状............................................ - 1 - 1.3论文研究内容................................................ - 1 - 第2章库水作用下的机理分析...................................... - 1 - 2.1库水影响下滑坡体的机理分析.................................. - 1 - 2.2库水影响下滑坡体的水循环条件分区............................ - 3 - 2.3库水影响下滑坡体的受力分析.................................. - 3 - 2.4库水位升降时坡体内水位的浸润线计算.......................... - 5 - 2.4.1库水位上升时的浸润线计算.................................. - 6 - 2.4.2库水位下降时的浸润线计算.................................. - 6 - 第3章岩质潜水含水层模式滑坡.................................... - 7 - 3.1植物油厂滑坡地质背景........................................ - 7 - 3.1.1主要出露地层.............................................. - 7 - 3.1.2构造背景.................................................. - 8 - 3.2泉水出露特征与成因浅析...................................... - 8 - 3.3水库蓄水后地下水排泄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 9 - 3.3.1水库蓄水时稳定系数变化.................................... - 9 - 3.3.2泉水量变化................................................ - 9 - 3.3.3受力变化................................................. - 10 - 3.4滑坡地下水运动数值模拟..................................... - 10 - 3.5降低边坡地下水位的工程措施分析............................. - 11 - 3.6结论....................................................... - 12 - 第4章土质承压含水层模式滑坡................................... - 12 - 4.1夹河子滑坡库岸概况......................................... - 12 - 4.2渗流基本模型............................................... - 13 - 4.3库水位上升阶段渗流场变化规律............................... - 13 - 4.3.1滑体渗流场特征........................................... - 14 - 4.3.2滑体浸润线变化与库水位及滑床地下水的变化................. - 15 -

4.3.3地下水动力学特征......................................... - 15 - 4.4库水下降阶段渗流场变化规律................................. - 15 - 4.4.1滑体内渗流场特征......................................... - 16 - 4.4.2滑体浸润线变化与库水位及滑床地下水的变化................. - 17 - 4.4.3地下水动力学特征......................................... - 17 - 4.5结论....................................................... - 17 - 结论........................................................... - 18 - 致谢........................................................... - 19 - 参考文献....................................................... - 20 -

第1章引言

1.1问题提出

水库岸的稳定对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及正常运营意义重大[1]。水库岸的千差万别使得库岸研究的难度大幅度增高,斜坡变形破坏的发展及其相应的稳定状态取决于斜坡本身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当斜坡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斜坡变形破坏发展及其稳定状态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需对问题作

深入研究。

1.2库岸滑坡研究现状

目前,研究库水位下降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还不够深入,以往在滑坡稳定性评价方面在考虑地下水的力学作用时,大多只涉及静水压力的作用,而往往忽视渗透压力的作用从而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2]。由于滑坡变形和破坏机理的不同,水库滑坡体不同于一般的滑体,因此滑坡渗流有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水库边坡存在着不同的类型,其中的岩性组成,地层结构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其中与水的相互作用关系更是千差万别,这对水库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论文研究内容

本篇论文根据前人对库水作用机理,研究岩质和土质边坡和库水的水力联系,分析各种力学作用可能产生的滑坡问题以及稳定性的变化,并通过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来深入的研究库岸边坡的变形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为库岸预防、监测和治理的提供相应的理论。

第2章库水作用下的机理分析

2.1库水影响下滑坡体的机理分析

对于库水诱发滑坡成因机理,许多学者曾经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现有的研

究结果表明,库岸滑坡除具有一般山地滑坡的地滑坡的基本特征外,其特殊性在

于水库蓄水及水库运着使滑坡所赋存的地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3]。主要表现在如

下几个方面:①水库蓄水造成岩土体的强度软化效应和悬浮减重效应而可能改变

滑坡体的稳定性态;②库水位的骤然变化(升、降)产生了动水压力可能诱发滑坡

体的变形与破坏;③在蓄水过程中处于水位面以下的岩土体在水库水位下降过程

中可能发生固结沉降,从而产生坡体的变形破坏;④水库的蓄水可能会诱发地震,而地震可能触发滑坡的变形和破坏。故将滑坡分为直接诱发型、间接诱发型两大

类和五个亚类(表2-1)。

表2-1水库诱发滑坡机理简表[3]

该类水库蓄水诱发滑坡发生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水库水位频繁涨落,地

下水在滑坡体内流动而产生动水压

力;

土体存在时,

利了

2.2库水影响下滑坡体的水循环条件分区

对水库进行水循环分区可以确定滑体受库水影响区域[4],水库诱发滑坡的水循环条件分区可分以下三个区域:

(1)径流区

(2)降雨-地表水入渗补给区:取决于岩土的性质

(3)库水影响区(前沿):滑坡前部变形受库水位涨落的影响比较明显,并受到库水的切割与冲蚀

(1)(2)为所有滑坡都有的水循环条件分区,其中(3)为水库诱发滑坡所特有的水循环条件分区。

图2-1滑坡地下水循环条件分区[4]

2.3库水影响下滑坡体的受力分析

对直接受到库水影响区域,可以分析滑坡稳定性主要是对滑坡体所受到的下滑力和它的最大抗滑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要对库水影响下的坡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模拟出一个库水浸润部分坡体的受库水影响的库岸边坡模型,如图2-2

图2-2 受库水影响的坡体模型[3]

根据无限边坡理论、摩尔库伦定律,并结合受力分析可以得出:

单位宽度上滑坡体的抗滑力:

?θγγγtan cos ][)(h h h D C T w s t f -+-+=(2-1)

单位宽度上滑坡体的下滑力:

θ

γγsin ][)(h h D T s t s +-=(2-2)

从而得出稳定性系数: θ

γγγ?θγγγγsin ])([t an cos ])([h D h D C T T F t s t w t s t s f S ---+++==(2-3)

式中:C ——有效的粘聚力;

φ——有效内摩擦角;

θ——坡角;

H ——隔水层上地下水深度;

D ——潜在坡体的垂直厚度;

γw ——水的重度;

γt ——岩土的天然重度;

γs ——岩土的饱和重度。 从抗滑力的计算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库水浸润坡体而产生的浮托力使坡体的有效容重,则坡体的抗滑力就会变小。也就是滑坡的稳定性降低了。同样的,我们先建立出坡体被库水全部浸没的库岸边坡模型如图2-3,

图2-3 处于库水位以下的岸坡稳定性模型[3]

根据无限边坡理论、摩尔库伦定律,并结合受力分析可以得出:

单位宽度上滑坡体的抗滑力:

?

θγγγtan cos )]([Z D Z D C T w w s f +-++=(2-4)

单位宽度上滑坡体的下滑力: θ

γγγsin )]([Z D Z D T w w s s +-+=(2-5) 稳定系数:

θγγγ?θγγγsin )]([t an cos )]([Z D Z D Z D Z D C T T F w w s w w s s f S +++++==--(2-6)

式中:C ——有效的粘聚力;

φ——有效内摩擦角;

θ——坡角;

D ——潜在坡体的垂直厚度;

γw ——水的重度;

γt ——岩土的天然重度;

γs ——岩土的饱和重度;

Z ——滑体处于水位以下的深度。

2.4库水位升降时坡体内水位的浸润线计算

对滑体内受到库水影响的区域,可以通过计算地下水浸润线来间接分析受力

[5]。

2.4.1库水位上升时的浸润线计算

库水位上升时地下水位浸润线计算示意图,如图2-4

图2-4 库水位上升时地下水位浸润线计算示意图[3]

此时的浸润曲线计算公式:

)

2^2^(s'

2^p p h h s y y -+=(2-7)

式中:y ——库水位上升后计算点的水位;

y p ——上升后的库水位;

h ——水位上升前计算点的地下水位;

h p ——水位上升前的库水位;

s ——水位上升前计算点到库岸的距离;

s’ ——水位上升后计算点到库岸的距离;

2.4.2库水位下降时的浸润线计算

库水位下降时地下水位浸润线计算示意图如下图2-5

图2-5 库水位下降时地下水位浸润线计算示意图[3]

此时的浸润曲线计算公式:

)()(,00,00,0,λF h h h h t t x --=(2-8)

式中:h 0,0——下降前库水位(m );

h 0,t ——下降后的库水位(m );

h x ,t ——下降后计算点的库水(m );

t ——库水位下降经历的时间(s )。

F (λ)库水位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系数,其中

t αχλ42

=(2-9)

μαkM =(2-10)

F (λ)的值可以根据查表得到,从λ以及α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F (λ)的值与边坡土体的性质相关如,含水层厚度、给水度、渗透系数、和计算点距离库岸的距离有关。

第3章 岩质潜水含水层模式滑坡

3.1植物油厂滑坡地质背景

3.1.1主要出露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第一段至第三段。

第一段(T2b1):灰黑色(含)炭质页岩、灰黄色泥灰岩夹紫红色粘土岩、黄绿色薄一中厚层泥灰岩、钙质页岩。厚度大于80m 。此段上部以软岩为主,主要出露于沿江水边线一带。

第二段(T2b2):主要为紫红色及少量灰黄、灰绿色粉砂质粘土岩、钙质粘土岩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厚度100-150m 。主要出露于三马山地质体两侧及前缘滑坡滑床。

第三段(T2b3):总厚度约为320-380m,为灰、深灰色灰岩、含泥灰岩、泥灰岩夹钙质页岩、钙质粘土岩。该段下部以硬岩为主,上部呈软硬相间互层。区内广泛分布。

3.1.2构造背景

三马山向斜、连接道背斜、猴子石向斜[6]是工程区内的主要控制性构造其控制,区内次级褶皱发育,并伴生有断层、裂隙及层间错动带等构造形迹。区内发育具一定规模的断层21条,规模较大对滑坡发育有直接影响的有F8、F18、F19,、F20、F26等5条。张性断层,主要包括F8、F18、F19,、F26等断层(见图1-1)。

图3-1植物油厂滑坡工程地质纵剖面图[6]

3.2泉水出露特征与成因浅析

三马山前缘在高程100-130m间有-系列的泉水呈线形出露[7],主要出露部位为:①白杨坪沟沟底至东坡127-148m高程共发育5个泉点,泉水流量约43.1L/min;

②水井沟沟口西侧100-106m高程共出泉点5个,流量约9.7L/min;③植物油厂江边一带(高程109-116m)共出露泉点19个,流量约100-150L/min;④老房子-带江边(高程104-109m),共出露泉点9个,流量约10-15L/min。

从上述泉水点的分布特点来看,植物油厂滑坡前缘高程110-116m间泉水呈

大量集中出露的特点,泉流量之大,且动态基本稳定,说明其补给汇水面积较大,

且具有-定的蓄水空间[8]。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其进行解释:

b2的隔水作用,为地下水储

①三马山向斜在三马山-带呈现的似构造盆地与T

2

存提供了空间

b3岩体的强烈风化破碎为地表水向地下入渗提供了通道(破碎程度较高

②T

2

的角砾状碎块石为主)

b2顶板低点),成为了盆地地下水

③由褶皱及断裂的切割形成的盆地缺口(T

2

的排泄的主通道,而植物油厂滑坡正位于通道上

3.3水库蓄水后地下水排泄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3.3.1水库蓄水时稳定系数变化

b1软岩,受当库水位上升到175m(缓慢)时,在蓄水初期,由于滑体前沿为T

2

到浮托力的影响,滑体稳定系数减小[9]。

之后,由于水库蓄水对坡面产生了垂直坡体的水平的分力,随着库水的升高,稳定系数越来越大。由于T

b3为含有裂隙的灰岩,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天然蓄

2

水库,而滑带由于前部受到库水阻挡,地下水在滑带中的流速较小,此时动水压力小,故稳定系数未出现下降。

图3-2 蓄水过程滑体稳定系数变化[9]

3.3.2泉水量变化

水库蓄水前,三马山前缘所有泉水量总和313m3/天。水库蓄水后,由于库水位抬高(见图3-3),使得滑体地下水水头差增大。故在水位骤降工况时(175m水位骤降至145m,水位平均按每天降1m考虑),平均每天有约1070m3/天的水要从山体中排出,为之前的2-3倍。

图3-3 滑体潜水位变化图[6]

3.3.3受力变化

1、水库蓄水,库水出现倒灌,地下水因水力坡降的降低甚至消失而出现淤堵,三马山地下水位随库水位上升而上升,对滑动起到软化作用,使边坡体下滑力剧增,产生的巨大浮托力,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利[10]。

2、在库水骤降时,地下水排泄较慢,地下水形成较大渗透力,同时,由于三马山向斜盆地水位的涌高,浸泡滑坡上部滑带,且出现同-点滑床地下水高于滑体的现象,这样会对滑体产生水平方向的动水压力

3、地下水经滑床排泄,由于T

b2遭受了较强的溶蚀作用,岩体松散破碎,故

2

在水位上升后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3.4滑坡地下水运动数值模拟

计算时假定研究区的地下水入渗补给量为定值,不随时间变化[11]。考虑水库蓄水位145m和175m边界条件,计算工况为:①工况1。库水位145m;②工况2。库水位175m;③工况3。库水由175m骤降至145m(瞬时下降)(表3-1)。

表3-1 单位宽度滑坡体所受动静水压力对照[11]

渗流场等水位线见图3-4~图3-6。由图可看出:①随库水位的升高,边坡地下水位也升高;②当库水位-定时,滑坡位置水力梯度较小;当库水位-定时,在滑坡位置主要受静水压力作用,动水压力值较小;③当库水位由175m骤降至145m 时,175m高程以下滑坡体内渗透力大幅增加。

图3-4 水库蓄水位145m边坡地下水渗流场图[11]

图3-5 水库蓄水位175m边坡地下水渗流场图[11]

图3-6 工况3边坡地下水渗流场图[11]

3.5降低边坡地下水位的工程措施分析

为降低三马山及前缘滑坡体内地下水位,减小因库水位骤降时产生的巨大渗透力对边坡产生的不利影响,拟在三马山水井沟处175m高程布设排水洞,以降低边坡地下水位[12]。采用自排模式,模拟时将排水洞洞壁作为溢出点边界考虑,计算时在洞壁满足水头等于位置高程的条件下进行迭代计算。工况1时,在三马山175m高程布置排水平洞,可有效降低地下水位约10m,滑坡所受的动水压力大幅减小,渗透力减小了近85%(表3-2)。

表3-2有无排水洞时受力分析

由图3-7可知,工况3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不明显;作用于滑坡体重心处的动水压力减小了256kN,约占无排水洞时的4.2%[13]。因此,在库水位骤降时需结合其他排水措施才能有效减小滑坡体内所受的动水压力。

图3-7在三马山175m高程布设排水平洞时工况3边坡地下水渗流场[11]

3.6结论

a.植物油厂滑坡在正常库水位时主要受静水压力作用;当水库水位骤降时形成很大的动水压力,由175m骤降至145m时植物油厂滑坡所受动水压力为正常蓄水位时的43倍。

b.在三马山175m高程布置排水平洞可有效降低边坡地下水位,尤其在植物油厂滑坡处减小滑坡体内的动水压力利于维持滑坡稳定。但因排水洞仅能布置在175m高程位置,故对水位骤降情况,动水压力减幅有限。

c.计算考虑了库水位骤降情况,此时边坡内动水压力最大,实际情况中库水位下降有-定的时间,因此计算得到的动水压力相对偏大。

第4章土质承压含水层模式滑坡

4.1夹河子滑坡库岸概况

左侧dlQ

4土层未经压实,结构松散,透水性好。delQ

3

古滑坡堆积的褐黄色粉

质黏土混碎块石发育有管网状渗流系统,有良好的渗透性[14]。右侧坡积灰黄色粉

质黏土(dlQ

4)、alQ

3

冲积的棕褐色黏土层原始结构紧密,为相对隔水层。

古滑坡堆积土(del delQ2

3

)中由碎块石构成基本骨架,其间充填的亚黏土存

在空隙,因此发育了管网渗流系统[12-13],在自然状态下有良好的渗透性。斜坡

体后缘接受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通过具有较强渗透性的滑坡堆积土(del delQ2

3

)向下排泄(图4-1)。

图4-1滑坡剖面地质图[12]

4.2渗流基本模型

岸坡均质理想岸坡,计算模型如图4-2所示,岸坡高30m,滑带地表出露点位于坡肩15m处,下部出露点位于坡脚转折点处[15]。研究地下水两种基本作用模式下岸坡地下水的渗流规律。在承压含水层模式假定滑体是微透水,其饱和渗透为k=1.0x10-8m/s,滑床为弱透水~强透水,其渗透系数k2=1.0×10-7~1.0×10-4m /s。

图4-2渗流计算模型[15]

4.3库水位上升阶段渗流场变化规律

在承压含水层模式下,滑体为微透水,当滑床取k2=10-7~10-4m/s范围不同数量级的渗透系数时,由图4-3~图4-6中库水位上升各时段浸润线分布特征可以看出:

图4-3K2=1.0×10-7m/s时地下水浸润线[15]

图4-4K2=1.0×10-6m/s时地下水浸润线[15]

图4-5K2=1.0×10-5m/s时地下水浸润线[15]

图4-6K2=1.0×10-4m/s时地下水浸润线[15]

4.3.1滑体渗流场特征

从上升阶段滑体内渗流场的形态特征上看,滑床岩土体的渗透特性是影响渗流场分布的主要因素[16]。库水与滑床地下水对滑坡地下水形成双向补给现象,滑

面处浸润线变化相对较大,滑坡体内浸润线交角呈顺时针减小,滑床渗透系数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

4.3.2滑体浸润线变化与库水位及滑床地下水的变化

从滑体内浸润线变化与库水位及滑床地下水的变化关系来看,滑坡地下水浸润线变化较大幅度地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17];同时滑坡地下水滞后于滑床地下水变化,由于滑坡地下水浸润线同时滞后于库水位及滑床地下水的变化,滑坡地下水浸润线呈“U”型,滑床渗透系数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

4.3.3地下水动力学特征

从地下水动力学的特征来看,库水与滑床地下水对滑坡地下水形成双向补给现象,尤其是在滑床渗透系数较大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可以看到此时在坡面处形成较大的指向坡内的动水压力,有利于滑坡稳定;此时滑体相当于滑床地下水的隔水顶板,滑床地下水为承压水,滑体主要受到滑床地下水向上的浮托力作用,滑床渗透系数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18]。另外,由于滑体微透水,短期内滑体饱和非饱和区域变动不大,基质吸力变化较小,悬浮减重效应不明显。

4.4库水下降阶段渗流场变化规律

=10-7~10-4m/s范围不同在承压含水层模式下,滑体为微透水,当滑床取k

2

数量级的渗透系数时,由图4-7~图4-10中库水位下降各时段浸润线分布特征可以看出:

图4-7K2=1.0×10-7m/s时地下水浸润线[15]

图4-8K2=1.0×10-6m/s时地下水浸润线[15]

图4-9K2=1.0×10-5m/s时地下水浸润线[15]

图4-10K2=1.0×10-4m/s时地下水浸润线[15]

4.4.1滑体内渗流场特征

从下降阶段滑体内渗流场的形态特征上看,滑床岩土体的渗透特性是影响渗流场分布的主要因素。由于滑床地下水排泄速度较滑坡地下水快,形成了滑坡地下水向库水与滑床地下水双向排泄现象。滑床地下水浸润线基本呈水平状,在渗

滑坡失稳机理分析

滑坡区的勘测结果显示滑坡高差90~150,滑坡顺河呈长条形分布,长约600m,宽约160~300m,滑体厚度一般20~30m。图5-6-2为发耐滑坡一典型地质剖面图。勘测资料显示滑体上部为崩塌堆积和坡积物组成,下部为风化破碎的砂岩、页岩夹石灰岩。基岩中有三组结构面发育,它们的组合有利于构成滑面,且节理裂隙发育密度大,严重的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岩体具有层状破裂结构特点。岸坡失稳破坏力学机制:首先是水库蓄水后,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的岸坡岩体在水的侵泡下软化,强度降低,发生压缩蠕变,导致山体重心外移,使高处原有的裂隙扩展,进而中部应力集中;另外水库诱发地震促使形成贯通整个滑体的剪切面(带),致使岸坡山体下滑形成滑坡。由于基岩风化破碎,其滑面并不完全受控于岩体的结构面,故而形成近似反抛物线形剪切破坏模式。 追究形成滑坡破坏的深层机理,地形地质环境是形成滑坡的内在原因。滑坡地区第四系崩塌堆积层广布,岩土松散,夹泥多,有架空现象。下伏基岩为不均一层状结构砂岩、页岩夹石灰岩及媒,岩层风化破裂,层理节理发育,地下一定深度岩体卸荷松弛,尤其倾向山外的中倾角节理发育易于形成剪切带。地形坡度较陡,尤其上半部分边坡较陡,不利于边坡稳定。 产生滑坡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为因素使山坡的稳定条件改变。如滑坡库岸多层公路开挖,堆渣,建房加载,破坏了本来稳定性差的山坡自然平衡状态;生活区大量废水长期在滑坡后缘地带灌入,使软弱岩层进一步软化;公路及建房地基开挖放炮震动等促使滑坡产生和发展。(2)水库蓄水是地下水位抬高,岩土饱水,致使其力学强度降低,土体软化,加上库水浮托,山坡下部失重,造成岸坡稳定性降低。 (3)水库诱发地震是触发滑坡的另一原因。1989年11月21日水库下闸蓄水后第五天发生2.9级地震,一个月后1989年12月17日又发生3.1级地震,诱发地震的频度较高,特别是有感地震对山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地震发生后,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变宽,增长,大量张开裂缝连续贯通,地面局部下沉,显示地震与滑坡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水库工程大多处在高山峡谷地区,会经常遇到岸坡稳定问题。滑坡一旦发生,将造成很大的危害:大量岩土滑入库内,减少有效库容;直接威胁建筑物安全,堵塞泄水建筑物;大体积滑提高速滑入库内,会产生巨大涌浪,对大坝形成很大的冲击荷载,甚至造成漫顶,导致大坝失事,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水库工程师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设施,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水库库岸滑坡关系到工程及其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该予高度重视。 Key words:the reservoir bank;landslide;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1.水库库岸滑坡的成因 滑坡按照表现形式和土石的特殊,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滑坡,是由于岸坡逐渐失稳而滑动。这类滑坡一般速度较小,可以预报,但不宜稳定,也易于重新滑动;另一类为崩坍。这是近地表的岩体和岩块当其与基岩的联系遭到破坏后而突然急速下滑。这类滑坡速度快,难以预测,常产生巨大涌浪,对水工建筑物和水库下游造成严重危害。 天然岸坡残积、坡积层失去稳定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剪切力增大,如斜坡变陡、堆填弃土超载以及地震活动对岸坡产生巨大瞬间时作用力等;一是斜坡土体或其中软弱夹层抗剪强度降低,如在水库蓄水抬高水位后,库区岸坡下部在浮托力作用下,有效重量减少,或当水库水位迅速降落、岸坡饱和水带内形成内水压力,或在水库蓄水后,有的由于绕坝渗透和岩坡地下水位抬高以及岸坡内的软弱泥质崩解软化等,都会是岸坡抗剪强度降低。此外,还有受暴雨、地震、河流冲淘、风浪作用以及工程削坡、钻孔暴坡等原因,也会促使其失去稳定,造成滑坡,或使已经稳定的古滑坡体重新复活。 天然岸坡内岩体的应力状况及河沟深切后应力重新分布,对岸坡稳定也有重要影响。由于卸荷作用,岩体内可能形成一些应力集中带,使岩石所受的应力接近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成为导致岸坡失稳的重要原因。 2.水库库岸滑坡的防治 对水库库岸滑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防治工作: 2.1了解水库库岸情况,进行库区地质调查 建库前和建水库都应对库区进行地质调查,摸清库岸稳定情况,以确定是否适于建库和采取适当措施。在这方面,国外一般作法是:常以彩色或普通黑白航测照片作底图,结合地面勘探和地貌分析,了解库区已有滑坡和崩坍的地点、不同岩层特别是软弱泥质岩层分布情况,查明附近有无深层大断裂和区域性断裂通

后溪沟水库(二库)右坝段外滑坡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后溪沟水库(二库)右坝段外滑坡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发表时间:2018-01-17T12:18:28.7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作者:罗家明[导读] 后溪沟水库工程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平梁乡境内的后溪沟,属渠江水系恩阳河二级支流。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农田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636000 摘要:后溪沟水库(二库)右坝段外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本文根据当地的水文、气象、地质构造等各种因素,分析了山体滑坡的成因,给出了滑坡防治措施的建议,从削坡减载、排水、抗滑支挡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最终实现了滑坡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山体滑坡;成因;滑坡防治 1 前言 后溪沟水库工程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平梁乡境内的后溪沟,属渠江水系恩阳河二级支流,距巴中城区7.5Km。后溪沟水库分一库和二库,一库在下游,二库在上游,均为小(1)型水库工程,两库坝址相距1.74km,两坝顶高差69.78m,共有集雨面积4.2m2,系同一条水系,同一管理结构。 后溪沟二水库,控制集雨面积1.64km2。总库容106.8万m3。自流灌溉0.158万亩农田,余水从竖井下放到一库联合灌溉。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及左岸管理房等四部分组成,坝型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797.97m,最大坝高28.5m。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 2003年9月的一次暴雨,后溪沟水库二库右坝长80m段发生大面积外滑坡,与此同时,水库右岸的后溪沟张家梁四个社发生了大面积山体滑坡。自二库右坝段发生外滑坡以来,该水库一直采取降低水位运行,对裂隙采取临时封闭措施,未彻底根治。近年来,滑坡仍在继续发展,对下游一库产生重大威胁。 2 后溪沟水库二库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1地形地貌 后溪沟水库工程位于川北深丘区~低山地貌单元,两水库上下相连,分别位于后溪沟上、下游,该库区为中低山地带,切割较深。右岸坡缓,易形成浅滑坡。左岸坡陡,易形成卸荷裂隙成危崖。二库坝址处河床高程约760m,两岸山顶高程1100m,相对高差约350m,河谷呈不对称’V’字形,两岸基本对称。在地貌上属中低山峡谷地貌。 2.2 地层岩性 坝址地层分为基岩和覆盖层两大部分,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Q4del),坝体填筑粉质粘土,基岩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砂泥岩互层。坝基下的砂岩、泥岩以互层状产出,层间裂隙相当发育;岩层产状向库外倾斜,倾角较大,构成库水渗漏的通道,这是该水库大量渗水的原因。 不良地质作用:坝区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大坝右坝肩外滑坡及库区右侧的后溪沟村张家梁大面积山体滑坡。根据钻孔显示,右坝肩外坡基岩面与岩层产状大致同向,倾角10~12°,对坝体稳定不利。库区右侧后溪沟村张家梁大面积山体滑坡下部与二库坝脚相连,山体滑坡对二库大坝的安全与稳定构造极大威胁。 2.4 物理地质现象 区内物理地质作用较弱,主要有崩塌、卸荷及风化。 崩塌主要在深切的冲沟两岸较为发育,因冲沟两岸地形陡峻,崖壁裸露的厚层砂岩及砂岩夹泥岩在长期卸荷的作用下,易产生规模的崩塌。 本区一般强风化带厚1~2.0m,弱风化带厚2~4.0m。由于砂岩、泥岩抗风化能力的差异,坝基岩层存在局部风化强烈的泥岩软弱夹层。 2.5 水文地质条件 坝址区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积层孔隙水和基层裂隙水两部分。孔隙水主要在散堆积层中,靠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基岩裂隙水不发育,分布于砂岩中。地下水腐蚀性评价为弱腐蚀性的重碳酸钙型水,其基础施工可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3 二库右坝段外滑坡特征及评价 3.1 滑坡体特征 据地表调查及钻孔揭示,滑坡范围为大坝右坝肩从桩号0+000(以右坝头为桩号0+000)至桩号0+080外坡至坝脚,属牵引式滑坡。0+016至0+060段从坝顶以下2.5m成扇形向下滑移,其最大滑移2.2m,表面裂隙多(后封闭处理)。右坝肩下部为块石护坡,护坡块石可见明显下沉、位移。 右坝脚滑坡区:右坝脚滑坡区属后溪沟村张家梁大面积山体滑坡的前缘,与二库右坝脚线相连。右坝头至坝脚线可见明显的羽状剪切裂隙,裂隙宽1~5cm。 该处山体为老滑坡,在六、七十年代曾发生过大面积滑坡,主要为山体单斜山,岩层为泥、砂岩互层,岩层倾角15°±,表层第四系覆盖物厚度3~6m,山体基岩面坡度15°±,与岩层倾向同向,具滑坡的地质条件,在强降雨等诱发因素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坡。 3.2 滑坡成因及诱发因素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699-80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 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1949一20xx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

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最近,20xx 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xx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xx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滑坡形成机理 1.1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滑坡稳定性分析知识讲解

滑坡稳定性分析

习题一岩村滑坡稳定性评价 一、目的 学会滑坡机理分析、稳定性定价和定量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选择的基本途径,掌握滑坡防治工程要点。 二、滑坡概况 l、自然地理 岩村滑坡位于四川盆地某城市市中区,地处长江和佳江的交汇地带,呈半岛状,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80年代,市中区斜坡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利用,交通线路不断改进,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滑坡灾害事件也日趋严重,岩村滑坡就是灾害之一。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并常有暴雨出现。长江和嘉陵江是市中区两大地表水系,水位年平均变化幅度达20m以上,平均低水位158m,高水位181m,1981年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位达193m。三峡工程按175m高程修建大坝,使该地区最高洪水位达205m左右。 2、地质概况 滑坡区基岩地质构造属川东隔档式褶皱中的一复向斜内部,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以下,倾向在SW200°~270°范围变化。无明显的断裂构造,优势节理产状:75°∠82°;346°∠81°,263°∠85°。 基岩地层为侏罗系泥岩砂岩互层,为内陆河潮沉积,呈紫红色。相对坚硬的砂岩组成了滑坡区的上部平台状地形,泥岩及崩积物则组成斜坡主体。崩积物主要由砂岩块石及泥岩风化粘土组成,厚度分布特点是斜坡上部薄,中前部相对较厚。人工堆石为近期在砂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而堆弃于斜坡后部的基岩大块石。

滑坡区属河流侵蚀、剥蚀的低山丘陵地貌,斜坡顶部为平台,河谷岸坡的坡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缓,在纵剖面上呈内凹的地形。 下伏基岩相对不透水,为弱含水层。据洞室调查,基岩洞室绝大多数为干洞,偶见裂隙有渗水现象。斜坡地带入渗的地表水则汇集于基岩顶面,形成崩积层中的上层滞水。 该地区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属受活断裂包围的稳定地块,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滑坡特征 滑坡主滑方向为NW方向,后缘有一系列NE-SW方向的拉张裂缝,居民建筑物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人工洞室开挖于1970-1980年之间,地面裂缝最早发现在1981年。1981年四川盆地普降暴雨,江河水位达百年一遇特大水位。滑坡的活动已严重威胁经由滑坡区的主干公路的正常通车。滑坡现处于蠕滑阶段,且在每年的雨季,位移明显增大。 表1-1钻孔地质描述

三峡水库蓄水后秭归县几个典型滑坡的变形及监测.

三峡水库蓄水后秭归县几个典型滑坡的变形及监测 彭轩明(1) 张业明(1) 鄢道平(1) 金维群(1) 汪发武(2) 霍志涛(1) 陈小婷 (1) (1.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省宜昌市港窑路37号,443003) (2.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摘要:自三峡大坝蓄水以来,三峡库区秭归县境内的青干河和香溪河流域及其入长江水口部位,岸坡变形和失稳现象明显加剧。本文简要介绍了千将坪、树坪、白家包和黄阳畔等四个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变形现象,认为构造形成的层间剪切带是千将坪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控制因素。采用大地测量和钻孔测斜等多种方法对白家包和黄阳畔滑坡的地表和深部变形状况进行不连续观测;与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合作,采用伸缩计对树坪和白家包滑坡进行连续观测,据监测结果分析,这些滑坡目前均处于蠕动变形状态。 关键词:三峡库区秭归县滑坡变形监测 1前言

三峡库区秭归县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三峡水库一期蓄水以来,秭归县境内的青干河流域发生了千将坪滑坡,长江干流的树坪及香溪河入长江水口部位的岸坡变形和失稳现象明显加剧,八字门、白家包、黄阳畔等大型滑坡有重新复活的现象(图1)。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香溪河流域岸坡调查评价”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香溪河流域白家包和黄阳畔等大型滑坡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工程钻探和监测(大地变形测量和钻孔测斜)等大量工作,基本查明了滑坡的组成、结构、地表变形状况,初步了掌握了滑坡的变形演变趋势。当千将坪滑坡发生时,及时对滑坡现场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从而获取了有关该大型顺层高速滑坡滑动后山体破坏现象的第一手资料[1],并协助当地政府制定了抗灾救灾预案。在树坪滑坡出现严重变形的紧急情况下,又立即对滑坡的变形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图 1 三峡库区秭归县典型滑坡分布图 并选择关键变形部位安装了两台伸缩仪,对其变形情况进行监测[1]。鉴于秭归县已经出现的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了准确把握这些滑坡的变形动态,科学揭示降雨和水位变动与滑坡变形之间的内在关系,及时开展滑坡的预测和预报,我们与日本京都大学等单位向联合日本砂防-滑坡技术研究中心申请了“水位变动对滑坡的影响机理及滑坡预报方法”项目。此项合作的实质性成果之一就是在树坪和白家

浅谈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题目:浅析滑坡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学号:10924408 姓名:黎省 指导教师:李华东 学习中心:南充奥鹏 西南交通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 2013年03月29日

院系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009 学号10924408 姓名黎省 学习中心南充奥鹏指导教师李华东 题目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指导教师 评语 是否同意答辩过程分(满分20) 指导教师(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签章) 成绩 答辩组组长(签章) 年月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班级201009 学生姓名黎省学号10924408 开题日期:2013年03 月20 日完成日期:2013年03月29 日 题目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1、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第一步:在全面掌握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积极着手收集资料,拟定该论文大纲; 第二步:依据指导老师修改后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 第三步: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 第四步:依据老师的指导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 第五步:论文定稿并对论文进行装订; 第六步:对论文答辩进行准备。 2、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10 周) 第一部分完成开题( 1 周) 周) 3 周) 第四部分滑坡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2 周) 第五部分结束语( 1周) 评阅或答辩( 1 周) 3、参考文献 [1] 张浩、李东哲,1987,滑坡与泥石流,地质出版社。 [2] 张永年,1990,环境水文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1991,中国滑坡分布,成都地图出 版社。 [4] 地质矿产部等,1991,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出版社。

三峡水库水位变动下的库岸滑坡稳定性评价

Vol.37No.6Nov.201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第37卷第6期2010年11月 三峡水库水位变动下的库岸滑坡稳定性评价 蒋秀玲1,张常亮 2 (1.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100083;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系,西安710054) 摘要:水库岸坡滑坡稳定性主要受库水位涨落的影响。由于库区水位变化可概化为二维非稳定流,地下水位变化可采用有限元模拟。三峡水库正常运行时的水位涨落速度在0.6 4.0m /d 、高程145 175m 之间变化,通过有限元法对库区的马家沟滑坡模拟表明:库水位和滑坡体内的地下水位同步升降, 水力梯度很小,因此水位涨落对滑坡的影响主要是浮托力作用。在此条件下,采用Morgenstern-Price 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表明,随着水位上升,滑坡稳定性降低,水位上升到165m 时,稳定性达到最小,水位再上升则稳定性增大,当滑坡完全淹没在水下时的稳定性高于未被淹没的情况,滑坡最终的稳定性按最小稳定系数评价。关键词:水库;滑坡;水位涨落;地下水中图分类号:P642.22;TU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3665(2010)06-0038-05收稿日期:2010-03-31;修订日期:2010-04-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81) 作者简介:蒋秀玲(1965-),女,学士,从事中国地质文摘编辑 工作。 E-mail :jiangxiuling123110@https://www.360docs.net/doc/fd7057715.html, 水位的升降对库岸滑坡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国内外由于库水位涨落引起库岸滑坡的实例很多,Jones 等调查了Roosevelt 湖附近地区1941 1953年发生的滑坡,30%发生在水库水位骤降时期,有49%发生在蓄水初期;日本大约有60%水库滑坡发生在水位骤降时期 [1] ;1963年瓦依昂水库滑坡发生在库水位下降时 期;在三峡库区,2003年湖北千将坪滑坡发生在三峡二期蓄水过程中 [2] 。 本文以三峡库区马家沟滑坡为例。将库水位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作二维非稳定流, 利用数值方法模拟滑坡体内的地下水位随库水位的变化规律,应用Morgenstern-Price 法计算滑坡在各水位状态下的稳定性,得出水位与滑坡稳定性的关系,按最不利稳定状态作为滑坡稳定性判别的依据,并做出抗滑设计方案。 1马家沟滑坡概况 马家沟滑坡位于吒溪河左岸的马家沟沟口处,距 长江支流吒溪河河口(秭归归州镇)2.1km 。2003年长江三峡水库蓄水至135m 后的3个月内,滑体后缘出现了1条长20m ,宽3 5cm ,局部达10cm 的拉张裂缝。其后拉裂变形趋于稳定,没有进一步发展。这说明该滑坡的稳定性对水库蓄水有敏感的反映,在水位继续升高或下落时,有复活的可能性。该滑坡体上有 居民47户,132人,耕地和林地320亩。据估算,该滑坡一旦滑动,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22万元,间接损失1439万元,人员伤亡或也难免。由于该滑坡前缘淹没在水下,三峡水库水位在145 175m 之间变化,涨落幅度达30m ,水位涨落对该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是研究的核心问题。 马家沟滑坡区外围出露侏罗系遂宁组(J 3s )地层,岩性为中厚层灰白色长石石英质细砂岩和褐红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互层,岩层倾向为270 290?,倾角25 30?,与滑坡主滑方向接近,岩体破碎,裂隙发育。马家沟滑坡发育在一个巨型老滑坡堆积体前缘,该巨型滑坡为一顺层基岩滑坡,堆积体覆盖了吒溪河左岸的马家沟下游左侧的半个山体,高程自沟底到330m 处,面 积约5km 2,体积超过2?108m 3 。滑坡顶部是一个巨大的反坡台地,台地面积约1.5km 2 ,台地上人工堆坝 成湖。老滑坡的堆积体由紫红色泥岩碎屑夹巨大的块石组成,接近地表有一层3 5m 厚的褐红色残积粘土夹块石。老滑坡的滑动时间不详,但从滑坡体上有稳定的残积土判定,至少发生在中更新世以前。 在该老滑坡体前缘坡面上,即坡顶台地边缘以下,形成了3个局部复活的滑坡。其中位于马家沟上游的2处滑坡在三峡水库蓄水位以上,堆积体滑落至沟底,没有进一步滑移的空间,现场调查分析可以确定是稳定的。马家沟沟口处的一处滑坡前缘直接伸入咤溪河中,马家沟滑坡指的就是该次级滑坡。 马家沟滑坡平面形态总体呈舌形展布,滑体主滑方向290?。南北侧以冲沟为边界;后缘以形成的裂缝为边界,高程280m ,30 35?。前缘为高度30

三合水库滑坡方案1DOC

城口县三合水库坝枢工程 应急抢险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城口县三合水库坝枢工程项目部2015 年12 月1 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第二章. 施工规划 第三章. 施工平面布置 第四章. 施工方法 第五章. 施工组织、设备配置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七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应急抢险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述 城口县三合水库坝枢工程位于高观钟宝巨型冲断以南,属川东鄂西地层分区(南相区)。三 合水库坝纽工程、枢纽布置由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坝身泄水表孔、下游护岸组成。坝顶高程 1115.0m,最低建基面高程1061.5m,最大坝高47.5m。 2014年7月10日-2014年7月12日,城口县复兴街道辖区连降暴雨(根据城口县气象局资料该时段降雨量达118.4mm),形成山洪灾害,导致红坪村万年仓附近的沱溪河右岸边坡于 2014.7.12凌晨发生山体滑坡。该滑坡位于三合水库坝址区下游,滑坡体堆积至坡脚坝址下游河道内,严重侵占了坝下消力池部位以及下游原河道断面。若不及时采取除险加固措施,险情会进一步加剧,将危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三合水库工程的正常施工。 根据《重庆市城口县三河水库山洪灾害应急抢险工程实施方案》,滑坡治理工程措施为“锚 喷+清方+挡土墙”。 1、治理工程内容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第3.2.3条,本工程边坡安全级别定为 5级。 具体治理工程方案为: 对上部裂隙切割临空岩体及松散岩土体进行清除,然后采用锚钉挂网喷护处理。(采用C20 砼喷护厚度100,锚杆采用①25纵横间距2.5m,单根长4.5m,锚杆应锚入完整岩体内3m,挂网 ①8@ 200。坡面排水孔设置间距@ 2.5x2.5m,见平面图中H区)。 对1115m至河床面滑坡堆石体覆盖区,从坝后消力池及溢流明渠至下游110m左右范围结合 明渠右岸边墙,采用压脚或坡体后沿减载方式加固处理,即坡面按1:2放坡+砼格构护坡;格构 设置3x3m间距,梁断面0.25x0.4m,内配4①14主筋,①8@200箍筋,C20砼现浇。 2.4主要工程数量 根据设计方案,滑坡治理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见表 2.4-1。 表2.4-1主要工程数量表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平原地区发育的滑坡通常规模较小且稳定性较好。崔庄乡周湾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西北部,属丘陵区。据野外调查发现,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滑坡为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之一。为了充分认识其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论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结果显示,该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为蠕滑-拉裂型,在天然和地震情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情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采用截排水沟+抗滑桩的方式进行防治。 关键词: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变形破坏机制;稳定性分析 崔庄乡位于南召县西北部,距南召县城约为6km,滑坡区位于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有乡村公路经过,总体上交通较为便利。据野外调查,发现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滑坡为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之一。,为了便于分析该地区该类型滑坡灾害的性质,更为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本文对该滑坡进行了形成机制分析和稳定性评价[1]。论文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2-10],最后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 1滑坡区地质条件 1.1 气象水文条件 崔庄乡位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北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寒。年均气温14.8~13℃,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县境年平均降雨量851.9mm 左右,历年,1小时、1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89.6 m、328.9 mm。 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水主要为降雨条件下,区内冲沟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向坡下沟谷及下伏基岩裂隙排泄。松散堆积层中孔隙水具有富水性、透水性差的特点,其含水量较小。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势低洼处排泄。但是基岩含有大量泥岩层,故基岩裂隙水的排泄量很小,一般小于0.5L/S。 1.2 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 工作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区,滑坡区高程为310~360m,为山地到平原过渡带。冈峦起伏,整体坡度约为17°,丘陵山顶多为圆状,坡积层发育,坡体局部见基

滑坡稳定性分析

习题一岩村滑坡稳定性评价 一、目的 学会滑坡机理分析、稳定性定价和定量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选择的基本途径,掌握滑坡防治工程要点。 二、滑坡概况 l、自然地理 岩村滑坡位于四川盆地某城市市中区,地处长江和佳江的交汇地带,呈半岛状,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80年代,市中区斜坡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利用,交通线路不断改进,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滑坡灾害事件也日趋严重,岩村滑坡就是灾害之一。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并常有暴雨出现。长江和嘉陵江是市中区两大地表水系,水位年平均变化幅度达20m以上,平均低水位158m,高水位181m,1981年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位达193m。三峡工程按175m高程修建大坝,使该地区最高洪水位达205m左右。 2、地质概况 滑坡区基岩地质构造属川东隔档式褶皱中的一复向斜内部,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以下,倾向在SW200°~270°范围变化。无明显的断裂构造,优势节理产状:75°∠82°;346°∠81°,263°∠85°。 基岩地层为侏罗系泥岩砂岩互层,为内陆河潮沉积,呈紫红色。相对坚硬的砂岩组成了滑坡区的上部平台状地形,泥岩及崩积物则组成斜坡主体。崩积物主要由砂岩块石及泥岩风化粘土组成,厚度分布特点是斜坡上部薄,中前部相对较厚。人工堆石为近期在砂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而堆弃于斜坡后部的基岩大块石。 滑坡区属河流侵蚀、剥蚀的低山丘陵地貌,斜坡顶部为平台,河谷岸坡的坡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缓,在纵剖面上呈内凹的地形。 下伏基岩相对不透水,为弱含水层。据洞室调查,基岩洞室绝大多数为干洞,偶见裂隙有渗水现象。斜坡地带入渗的地表水则汇集于基岩顶面,形成崩积层中的上层滞水。 该地区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属受活断裂包围的稳定地块,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滑坡特征 滑坡主滑方向为NW方向,后缘有一系列NE-SW方向的拉张裂缝,居民建筑物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人工洞室开挖于1970-1980年之间,地面裂缝最早发现在1981年。1981年四川盆地普降暴雨,江河水位达百年一遇特大水位。滑坡的活动已严重威胁经由滑坡区的主干公路的正常通车。滑坡现处于蠕滑阶段,且在每年的雨季,位移明显增大。 表1-1钻孔地质描述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水库库岸滑坡与其防治措施 摘要:水库工程大多处在高山峡谷地区,会经常遇到岸坡稳定问题。滑坡一旦发生,将造成很大的危害:大量岩土滑入库内,减少有效库容;直接威胁建筑物安全,堵塞泄水建筑物;大体积滑提高速滑入库内,会产生巨大涌浪,对大坝形成很大的冲 1 或其中软弱夹层抗剪强度降低,如在水库蓄水抬高水位后,库区岸坡下部在浮托力作用下,有效重量减少,或当水库水位迅速降落、岸坡饱和水带内形成内水压力,或在水库蓄水后,有的由于绕坝渗透和岩坡地下水位抬高以及岸坡内的软弱泥质崩解软化等,都会是岸坡抗剪强度降低。此外,还有受暴雨、地震、河流冲淘、风浪作用以及工程削坡、钻孔暴坡等原因,也会促使其失去稳定,造成滑坡,或使已经

稳定的古滑坡体重新复活。 天然岸坡内岩体的应力状况及河沟深切后应力重新分布,对岸坡稳定也有重要影响。由于卸荷作用,岩体内可能形成一些应力集中带,使岩石所受的应力接近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成为导致岸坡失稳的重要原因。 2.水库库岸滑坡的防治 2 2 并进行岸坡的稳定计算或模型试验,以论证岸坡是否稳定,并对可能滑动地段估算其滑落体积。 2.3防止涌浪危害的措施 要判断水库涌浪对水工建筑物的危害,首先需要估算涌浪到达各建筑物处的浪高。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国外多采用模型试验研究确定。其次,一般多采用

限制水库位,使滑体涌浪不致漫越坝顶,也不致产生影响大坝安全的附加荷载。此外,对一些受滑坡威胁的水库,要设置较大的泄水建筑物,一旦岸坡出现失稳迹象,可及时放空水库或降低库水位。 2.4对可能滑体进行观测,加强预报 预报滑坡的确切时间是比较困难的。目前主要靠观测失稳岸坡的位移速度进行 2 2 2 材料和劳动优点,国内外均有采用。常用的抗滑桩有钢桩和钢筋混凝土桩。 2.8开挖、削坡减载和压脚 如果滑体规模不大,可考虑开挖处理。但必须注意,在开挖以后,岸边稳定性及其表面覆盖条件发生了变化。要研究是否产生新的滑坡。如滑体规模较大,全部开挖有困难,也可在滑体的上部削坡减载,堆在下部固脚,以增加其稳定性。切忌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新版)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 措施(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46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新版)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1949一2009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

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最近,2009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09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08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滑坡形成机理 1.1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

库水位升降对水库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库水位升降对水库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张全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09030403) 摘要:库水位的升降是诱发水库库岸产生滑坡的重要原因,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和模型试验模拟库水位的变化,得出滑坡在库水位变化过程中破坏的一般规律。关键词:库水位升降边坡稳定性模型试验 水库库岸滑坡的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岩土体滑入水库,减少了有效库容,甚至形成坝前坝,使水库不能继续使用;二是如果滑坡体高速滑入水库,会造成巨大的涌浪,直接危及大坝安全及电站的运营,并给库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水库蓄水后会对库区存在的大量滑坡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研究库水位的变化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1] 三峡库区是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 据不完全统计, 三峡库区在175m 库水位影响的范围内共有大小滑坡2000 余个, 各类变形体分布更是广泛[ 1-2] . 自2003 年135 m 蓄水开始, 2006年水库蓄水达到156m 以来, 绝大多数滑坡经受到了库水位缓慢上升和稳定库水长时间浸泡的考验没有复活[ 3-4] . 但随着2009 年三峡大坝基本完工, 三峡水库开始正常运营,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将在短时间内在145 m- 175m-145m 之间波动, 水位变幅为30 m. 滑坡短时间内经历水位频繁升降且幅度之大是此前从未经历过的. 库水位波动不仅降低岩体力学强度、减轻岩体有效重力, 而且还改变库岸边坡内地下水位分布, 在三峡库水位升降过程中很可能使原己稳定的滑坡再度失稳. 1.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分析库水位对库岸滑坡的影响 水库蓄水或正常调度(水位骤然升降)期间,地表水位的变化将直接导致岸坡地下水动力场的变化。 1.1在水库蓄水水位上升阶段,对岸坡稳定性起主要作用的是空隙水压力效应(悬浮减载效应)。在库水位还未上升之前库岸边坡情况如图1,库水位上升之后库岸边坡情况如图2。

三峡水库运行条件下金乐滑坡稳定性评价

第32卷第3期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ol.32No.3 2007年5月Earth Science)Jour nal of China U niversit y of G eosciences M ay2007 三峡水库运行条件下金乐滑坡稳定性评价 胡新丽1,David M.Pot ts2,Lidija Zdravkovic2,王亮清1 1.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帝国理工学院土木系,英国伦敦S W72AZ 摘要:三峡水库运行后,水库水位每年将在145m~162m~175m间波动,库水位的浸泡软化作用及水位升降引起的地下水位的波动将会降低库岸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影响已有滑坡的稳定性.因此,在实际水库运行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库区大型复杂滑坡)))金乐滑坡,分析了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形成机制;建立了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并选择合理的岩土力学参数;利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CFEP有限元软件,依据水库实际运行曲线,在一年时间内分7种不同的模拟状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金乐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2)库水位上升状态下,滑坡前缘稳定性较相应的稳定水位状态较好;(3)水位下降状态,滑坡前缘将出现破坏,特别是162m下降至145m时,滑坡前缘出现破坏,存在中前部渐进破坏的可能;(4)金乐滑坡变形破坏形式为牵引渐进式,在一个水位波动周期内不存在整体滑移的危险.建议对滑坡前缘进行治理. 关键词:库水位波动;金乐滑坡;有限单元法;变形破坏. 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章编号:1000-2383(2007)03-0403-06收稿日期:2007-03-19 Jin le Lan dslid e S tab ility u nd er W ater Level Flu ctu atio n of Th ree G orges Reservoir H U Xin-li1,David M.Po tts2,Lidija Zdravkov ic2,WANG Liang-qing1 1.F aculty of E ngineer in g,Ch ina Unive rsity of Ge oscience s,Wu han430074,China 2.Civ il E ngineer ing De par tme nt,Imp er ial Colleg e of S cience,T echnolog y and M e dicine,L ond on S W72A Z,E ngland Abstract:A fter the o perat ion of T hr ee Gor ges r eser voir,t he w ater lev el of the reserv oir will fluctuate in the r ang e of145m -162m-175m.Water level fluctuatio n w ill so ften the r ock and soil on the bank and induce the underg ro und w ater fluctua-t ion and decr ease the shea r str eng th,which w ill influence the landslide stability.T herefo re,landslide stability evaluation un-der the reser voir r unning is necessary and impo rtant.Jinle landslide is one of the larg e and com plicated landslides in this area.Based o n the eng ineer ing g eo lo gical co ndition inv estigation r esults,the for matio n mechanism is analyzed.T he2D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dev elo ped and the rational calculation par ameters of the ro ck and soil are cho sen.W ith ICFEP softw ar e,7 simulatio ns ar e done acco rding t o the reserv oir run cur ve.T he r esult s show that:(1)in the nat ur al state,Jinle landslide is stable;(2)w hen the w ater lev el is impounding,the stability of the landslide fr ont edge is bet ter than the co rr esponding sta-ble w ater levels;(3)w hen w ater level falls,the fr ont edge o f the landslide w ill fail;especia lly w hen t he w ater lev el dro ps rapidly fro m162m to145m the fr ont edg e o f t he landslide w ill fail,meanwhile it is possible subject to pro gr essive failur e in the fr ont and middle parts of t he landslide;(4)the defor matio n and failure o f the Jinle landslide is pulling and pr og ressive failur e mode.During the first w ater level fluctuation per iod,the w hole landslide can st ay stable.T he fr ont par t o f this land-slide should be improv ed. Key words:w ater level fluctuat ion of r eser vo ir;Jinle landslide;finite element metho d;defo rmatio n and failur e. 三峡工程正常运行后,库水位每年将在145m~162m~175m之间周期性波动.库水位的浸泡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202028);中国地质调查局/鄂西恩施地区滑坡形成机制与危险性评价0项目(No. 1212010640604). 作者简介:胡新丽(1968-),女,博士,副教授,从事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防治设计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huxinli@https://www.360docs.net/doc/fd7057715.html,

水库土石坝滑坡事故经验教训综述

土石坝工程’2002年第2期 水库土石坝滑坡事故经验教训综述 牛运光 (水利部建设与管理总站) 1.概述 土石坝滑坡是土石坝主要事故之一,它不仅使工程遭受重大损失,甚至造成溃坝失事,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此,长期以来,很多科技工作者对防止和加固土石坝滑坡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分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至2000年,我国已建各类水库8.5万余座,总库容达5180余亿m3。连同其它水利工程的建成,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供水和水产养殖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但是,由于这些水库,多是在“大跃进”和十年动乱期间建成的,当时缺乏经验,造成水库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有些土石坝发生了滑坡事故,甚至造成垮坝失事。截止到1980年统计,因滑坡而导致垮坝的有130座,占垮坝总数的4.37%,占全部已建成水库土石坝的0.15%;1981~1990年统计,由于滑坡而垮坝的有13座,占这10年垮坝总数的5%;到1990年止,由于滑坡导致垮坝的总共143座,占垮坝总数4.40%,占全部已建成水库土石坝的0.17%。又据统计,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41座大型水库先后发生过1000次工程事故,但没有引起垮坝后果,经过修复,继续投入运行,其中导致土石坝滑坡事故的占5.3%。提高我国水库土石坝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水平,防止土石坝滑坡事故,是当前水利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2.滑坡事故的分析 为总结我国土石坝滑坡失事的经验教训,提高土石坝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水平,对各类工程事故进行分析是很必要的。根据滑坡垮坝资料分析,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2.1 按库容大小分析 在143座水库土石坝滑坡垮坝失事中,无一座大型水库,中型水库也只有一座,仅占总垮坝数的0.7%;小(一)型有27座,占19.0%;小(二)型有110座,占76.9%;情况不明的5座占3.4%。由此可见,土石坝垮坝的绝大多数是小型水库,这主要是小型水库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都存在一些问题造成的。 2.2 按坝型分析 滑坡垮坝的土石坝,以均质坝最多,共计124座,占总数的86.7%,其次是心墙坝13座,占9.0%;其它情况不明的6座占4.3%。这是因为均质坝施工较简便,易为群众所接受,我国土石坝中,以均质土石坝所占的比重最大。均质坝蓄水后,坝体内浸润线较高,库水位骤降和雨水入浸,坝体排除渗水较差,土体内孔隙水压力增大等因素有关。据J.sherard 对美国西北部65座均质坝统计,发生过滑坡的有14座,占21.5%。为此,均质坝的坝坡稳定,应引起充分重视。 2.3 按坝高分析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