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 点与线的魅力之什么是点和线教学设计1

七年级美术      点与线的魅力之什么是点和线教学设计1
七年级美术      点与线的魅力之什么是点和线教学设计1

点与线的魅力之什么是点和线教学设计

设计的魅力教案

工业设计的魅力 一、教材分析: 《工业设计的魅力》这课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七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材中介绍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椅子,以此为突破口,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有关工业美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还介绍了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国外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欣赏与评述,提高和完善学生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主体是初二的学生,他们的具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本堂课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多欣赏图片,多与学生交流探讨,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兴趣与爱好,在学生掌握设计要素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工业设计产品的赏析,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能够运用工业设计的构成元素和设计方法,设计一件别具一格的工业产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学会用设计美化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优秀的现代工业产品,体会工业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形成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产品的相关图片、课件、教具 学生准备:纸张、马克笔 六、教学方法: 教法:本课主要采用直观欣赏、图片展示、多媒体、问答等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有效利用现有设计作品联系实际生活,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 学法:自主研讨学习、互动学习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我的教学思路是 视频导入—探究新知—尝试设计—作业展评—总结拓展 1、视频导入 目的在于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设计的兴趣。 2、直观欣赏,表达感受 欣赏各种各样的椅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提示:从功能、风格、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对工业设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自主研讨,激发创意。 (1)师生讨论:如果让你设计一把椅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造型、

《线条的魅力》公开课教案

《线条的魅力》教学方案备课教师:施俊峰 一、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的线条,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 征及其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 2、通过观察、体验、了解线条的组合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线条,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 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 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 产生不同的美感,课本中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神奇的线条。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 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尝试画或者插接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或彩色笔或银光笔、素描纸、一根线。 (教师)制作课件、自制教具、线描范画。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你们最想做什么?

学生回答:玩游戏、听歌、看电影等 老师知道你们想看动画片,对不对? 观看动画片视频,营造课堂气氛。 观看中途提问: 1、老师这儿有一个任务,请你们把这个动画片想一个合适的名字,你们用心 想想区什么名字好呢? 学生回答: -----------------------------------------------------------。 (教师介绍:这是 19 世纪 60 年代,意大利一个著名的动画片,题目叫《线条先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它给无数个孩子带来了惊喜。) 2、大家想把它看完吗? 师:大家看到了有哪些动物? 学生: --------------------------------- 3、揭题:这节课要学的就是线条的魅力(板书:线条的魅力)。 师:这些动物都是由一根线条变来的,请大家利用手上的线条变一变,你能够把它变成哪些图形。 师生合作一起变。 4、大家说一说我们身边教室有没有线条?学生寻找~~~~~ 5、 学生回答 (一)认识线条 1、出示闪电图片(多媒体课件演示) 提问:在屏幕上出现的闪电图片所产生的线是什么形状?(波浪线) 2、出示图片斑马图片(多媒体课件演示),斑马身上的线是什么形状。(弧线) 3、出示图片学生爱吃的棒棒糖、螺丝、梵高的星空。(螺旋线:曲线的一种) 4、学生身边的各种线: 1)学生校服上的线、课本上的各种线。

魅力教学设计教案

《魅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怯生生”、“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学习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侧面反映文学作品魅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卡佳随人物命运而展现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就题质疑,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上拿的这本书了吗书名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学生看书名齐答)。这本书不仅吸引了你们,也使老师深深陶醉其中,而且有一位小女孩还为它落泪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感受于这部作品给小女孩带来的——魅力(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魅”字书写。 二、初读文本,大概了解文本内容 1.质疑,梳理问题。 师:本单元的话题是“艺术魅力”,前面学的两篇文章都是直接以艺术作品的名称作课题的,但今天要学的文章,却直接以“魅力”作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发散提问,师梳理问题,把主要问题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吗 (在交流中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 为什么卡佳会让人觉得有毛病 为什么见到汤姆后,卡佳会忧伤,会失望 为什么最后卡佳又同意卖掉汤姆…… 三、细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情感 1.师:有疑问就得从文本中体会答案,现在我们再来细读,看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哪些简单问题。这样,如果我想请几位同学分部分读文本,你认为请几

位同学读,他们又分别读哪几段呢 2.学生根据初读交流,给文本分部分,并简介理由,师作结。 3.指名读文,正音。感知文本情感。 4.解决质疑的简单问题。 四、研读文本,体会卡佳表现的真实感情 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略了解了文本的内容,知道了卡佳很喜欢,也很同情汤姆叔叔这个人物,可是,在看戏的过程中,卡佳的很多表现却让人觉得她有毛病,你从哪里读出了她的这些表现 2.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勾画词句,在旁边作批注。 3.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总结。 4.带着你对卡佳的感受再读勾画的句子,体会卡佳的真情。 第二课时 一、情感朗读,引入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卡佳的情感世界,了解了她的表现并不是有毛病,而是源于她对汤姆的喜爱与同情的情意使然,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和卡佳一起感同身受吧。 (生再读文本,体会情感) 二、再现“拍卖”场景,精读文本,走进卡佳内心 1.随着戏剧一幕幕往下演,卡佳的心在一寸寸紧缩。终于,剧院里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让我们把这一幕在教室里演一演吧! 2.生默读34-43自然段,自由分配角色,分组准备表演。 3.挑选表演出色的几个小组在全班表演。师采访扮演卡佳的几个同学,引导对话: 我听出,你在报“200块”的时候,声音哀怨而果决,为什么这样说 (在对话中理解“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句。) 你为什么说不能把汤姆卖掉 (在对话中理解竞拍动因) 三、体会卡佳的心情变化,探究“魅力”根源 1.字幕出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被拍卖给凶残的“红河”种植场的奴隶主莱格利,被鞭打地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地离开人世的有关内容,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2.师启思:正是因为卡佳读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正是因为卡佳知道汤姆叔叔是个忠厚善良,对人忠心耿耿、有情有义的好人,正是因为卡佳知道这样的好人被卖掉后悲惨的命运和结局,所以,她萌生了要尽一切力量救助汤姆的决心,由此出现了刚才的一幕。看来,引发卡佳心情变化,使卡佳做出惊人之举的原因是《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现在,你们知道了课题“魅力”指的是什么了吗能说说这魅力是怎样产生的吗 3.学生交流、小结。 4.后来,为什么卡佳会忧伤,会失望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读有关语句,谈原因) 5.为什么后来卡佳失望地答应卖掉汤姆

《点与线的魅力》教案

《点与线的魅力》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撑握点、线构成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从生活出发,设计具有美观和独特创意的平面构成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运用美术术语和文字从设计的角度进行评述表达自己某种审美情感,感悟点、线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点、线构成的形式法则。 教学难点: 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表达一定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相关图片,作品实例。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展示生活中点、线、面构成的图片,体会当中的美感。揭示课题:点与线的魅力。 2、从标志蕴含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到世界遗产包含了文化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同时也是保护的象征。 二、课堂发展: 1、活动一:欣赏与探索点与线的特征。请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与大家分享探究的成果。 2、师生对小组课前的调查进行评价。 3、欣赏范例,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教材内容展开讨论,归纳平面构成的要素,加深对点与线的理解。 4、教师归纳点与线的特征。 5、活动二:欣赏与探索点与线的构成规律。设问:你能从身边的事物中感悟到点与线所构成的美吗?理解平面构成的定义。 6、展示图例作品,让学生找出构成规律,归纳、分析出几种基本的构成形式:重复、特异、渐变、发射。

7、手绘草图创作:运用所学的构成知识进行服装图案的设计,表达一定的情感。分小组确定正稿,用剪贴的方法完成一件服装图案制作。 8、评价:请学生对作品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部分有特点的作品。请同学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具体的美术知识,有什么感受! 三、课堂练习: 手绘草图创作:运用所学的构成知识进行服装图案的设计。 四、课后延伸: 要求学生完善设计作品并思考:探索平面构成中的色彩应用。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线条的魅力》

线条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技能)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勾线笔、剪刀、铅画纸 (教师)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1分钟) 同学们,北京有一幢建筑物举世闻名,那是什么? 那么鸟巢为什么这么受大家关注?除了曾经在那里举办过奥运会,还会因为什么? 对了,鸟巢别致的造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那么,这别致的造型使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呢?对,用了无数根线条。无数根线条造就了一个神奇建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线条的世界,来感受线条的魅力!

二、感受各种线条,并能用恰当地语言进行表达(8分钟)1、感知直线的魅力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边,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经常来到海边。站在海滩上,望着远处的海面,感觉怎样?其实那儿就隐藏着一条线,你能看出来是什么线吗?——对,水平线。那么这条水平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平静、广阔 同学们看见过火车轨道吗?那么轨道上隐藏着什么线?——这些斜线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空间感 瞧,这是我们舟山的桃夭门大桥,桥上有很多的直线,有粗的,也有细的。不同粗细的直线,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 2、感知曲线的魅力 这是晚上流动的汽车,车灯划出来的线条是什么线?对曲线,那么这样曲线给人怎么样的感觉?——优美、流畅 曲线还有很多种,有这种像波浪一样的波浪线,还有像字母“S”的“S”形的曲线,再来看,这是什么曲线?这是曲线里面的弧线,细心同学可以能已经发现,其实刚才的波浪线和“S”形曲线都是由这小小的弧线组成,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弧线称作组成各种曲线的原材料。 大家看,这是蚊香,这个蚊香上是什么线条?——螺旋线,螺旋也是曲线的一种。 那么生活还有没有这样的线条呢?(蜗牛的壳、螺旋形楼梯,甚至我们的银河系) 那这样的曲线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觉呢??——动感十足 三、线条组合表现,进一步领会线条的魅力(6分钟) 同学们,不同的线条有不同的魅力,那么将各种线条进行组合,那会怎么样?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1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更了解我国风筝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进对祖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感受美与科学融合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欣赏,小组分析讨论及教师演示绘制一件风筝作品,进一步理解掌握民间艺术的造型美及色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自己作品参与活动的快乐,感受中国古典传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愿望。 知识拓展: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竞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既是相互观摩、评比的机会,又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潍坊风筝扎工精美,画工别致,造型新颖,构图合理。它还吸收了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线条优美,色彩鲜明,善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风格独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赢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从身边事物出发认识风筝文化,了解风筝的来历、作用,制作。 教学难点:风筝工艺的掌握和实践。 三、教学策略

点与线的魅力——抽象画教案设计

点与线的魅力——抽象画 主讲:桐柏县淮源中学汪辉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美术 3、课时:第2课时 4、授课性质:欣赏与运用 二、教学课题 教学理念: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将音乐学科与美术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学科整合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教学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讲授、讨论、实践训练、评价的基本环节,让学生在教学的互动中完成对新知识的认识,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不断思考及反省,从而掌握新知识。 教材分析: 《点与线的魅力》是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进行的一堂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欣赏·评述”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生活中的点与线的例子来培养学生懂得去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并学会在自然事物中去总结、概括点、线的性格、特征及构成规律。在教学中利用对图片和实物的赏评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巧妙适当地运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实现对点、线的创作。本课同样也是一个探索活动课,是跨学科的课程,在课堂中不但要体现美术学科专业素养的学习,还要进行延伸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了解抽象画,感受抽象画。 2、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能够运用抽象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4、激发学生参与生活中的美感体验,培养热爱生活、创造艺术的人文情感。 5、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解答探究式的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世界大师的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 从生活中出发,通过自己的感受去激发创作灵感。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 教学准备: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工业设计的魅力》教案2浙美版

工业设计的魅力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 3.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2学情分析 课前谈话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是对于经典的设计作品及其设计的背景了解的甚少,无法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设计艺术的赏析,所以,教师必须要降低学习的难度,大量补充相应的知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与感受设计的魅力,在作品欣赏的角度、切入点做进一步的指导。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经典设计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引入,导出课题。 课件展示一组椅子图片,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一个椅子?为什么? 教师小结提示:风格、材料、色彩、舒适度、造型……(板书) 教师总结:一把椅子引出了这么多精彩的话题,这是为什么呢?要我说,这就是工业设计的魅力。(教师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概念解释,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工业设计的相关概念,教师解释说明。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经典的工业产品设计。 学生齐读概念 活动3【活动】经典欣赏,加强体验。 课件展示一组经典工业产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解释补充。 教师:刚才我们从材质、色彩、造型、功能等方面对经典的工业设计进行了赏析,下面请大家再欣赏一组图片。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表自己见解。 活动4【活动】比较分析,探寻规律。 课件展示明式木椅和潘顿椅的对比。 教师提问:从这两把椅子你看出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从制作工艺可看出,一个是手工业时代的经典,一个是工业化时代的经典。工业化时代,设计师会从造型、色彩、材质、功能、舒适度等方面去进行考虑。更加注重产品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运用,追求实用和美观的和谐。彰显产品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接下来请大家继续来欣赏一段精美的视频——史上最牛的椅子。 教师提问: 这把牛椅让我们觉得现代设计更注重的是什么?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表自己见解。 活动5【活动】创意寻源,启发想象。 教师播放相关图片

设计的魅力(教案)

时代新貌——设计的魅力(教案) 一、课题:时代新貌——设计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 3.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三、重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经典设计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四、教法: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工业产品的图片资料 六、板书设计: 设计的魅力 1、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椅子) 2、产品的外观与实用性 七、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对各种各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工业产品的鉴赏,使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与人们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建议采用讨论评述的方法,组织学生探讨工业设计包含的各类知识元素、设计意念,培养学生对工业产品正确的审美观。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教材第2页介绍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椅子,以此为突破口,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有关工业美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第3-5页,主要介绍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国外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欣赏与评述,提高、完善学生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二)、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欣赏教材第2页上的范例以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你喜欢哪一张椅子?为什么?(提示:可从风格、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加以引导。)②市面上的椅子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③怎样才会有时尚而又耐用的产品? (2)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分析讨论,激发创意。

点与线的魅力教案

点与线的魅力 课题:点与线的魅力——我们身边的点、线、面 课型:设计与应用 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欣赏点、线构成图案的美感,了解其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 教学重点: 1、点、线的基本知识与艺术魅力。 2、激发创作热情,启发设计思维,提高对美的认识。 3、灵活运用点、线的平面构成设计。 教学难点: 1、点、线的排列组合成富于韵律及美感的图案的规律和方法。 2、设计出构图均衡、富有美感的点线构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欣赏: 播放课件,以点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图片作品和以线为主要构成元素的作品各一组,请学生找出共同的造型元素。 提问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认真观察,这几幅图片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什么感受? (点与现构成。富有节奏美感、韵律美感。) 二、讲授新课: 点与线的构成是一切工艺美术设计的基础,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寻找,会发现许多事物是直接由点、线构成的,使我们的生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奇妙形象,有着出无穷无尽的美感与魅力。

提问2: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漂亮的点与线? (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点、线特征的例子。) 建筑设计、书籍封面设计、邮票设计、海报设计、服装设计等。 点: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看成是点。湖中的一艘小船、天空中的太阳、夜空的星星、草丛中的小花。小到一颗纽扣,大到一棵树,一幢楼。 线:小到一根线,大到一条公路,都可以作为线的存在。 1、生活中的点与线: (播放课件,生活中的点与线部分。) 2、绘画中点与线的概念: (首先区别于数学中点与线的概念) 点:它是一切形态的基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视线,多点可以创造生动感。 点表示位置,没有长度宽度,只有微小的面积。是一条线的始点或终点,也可存在于两线交叉处。 进行设计时,点给予人的印象是“圆”形的,其实它有各种规则形和自由形之分。请上来两个同学,设计各种不同的“点”。 一个画出规则形(或几何形),一个画出不规则形(有机形或偶然形)。 (手绘补充各种形态的“点”。) 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和方向,密集的点可以形成线,疏密的点阵会产生空间感。 (播放课件,图片说明点的特性。) 线: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可以理解为点运动后形成的轨迹。 线更强调外形和方向,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画面的工整感、速度感也是由线形来实现的。----- 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来画出呈现任意形态的“线”。 (手绘补充各种不同形态的“线”。) 直线与曲线: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它有力度、相对稳定。 垂直的线刚直、有升降感;水平的线静止、安定;斜线飞跃、积极。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线条的魅力》_0

---------------------------------------------------------------最新资料推荐------------------------------------------------------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线条的魅力》线条的魅力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知识)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技能)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情感)课前准备(学生)勾线笔、剪刀、铅画纸(教师)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分钟)同学们,北京有一幢建筑物举世闻名,那是什么?那么鸟巢为什么这么受大家关注?除了曾经在那里举办过奥运会,还会因为什么?对了,鸟巢别致的造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那么,这别致的造型使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呢?对,用了无 1/ 5

数根线条。 无数根线条造就了一个神奇建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线条的世界,来感受线条的魅力!二、感受各种线条,并能用恰当地语言进行表达(8 分钟) 1、感知直线的魅力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边,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经常来到海边。 站在海滩上,望着远处的海面,感觉怎样?其实那儿就隐藏着一条线,你能看出来是什么线吗?对,水平线。 那么这条水平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平静、广阔同学们看见过火车轨道吗?那么轨道上隐藏着什么线?这些斜线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空间感瞧,这是我们舟山的桃夭门大桥,桥上有很多的直线,有粗的,也有细的。 不同粗细的直线,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 2、感知曲线的魅力这是晚上流动的汽车,车灯划出来的线条是什么线?对曲线,那么这样曲线给人怎么样的感觉?优美、流畅曲线还有很多种,有这种像波浪一样的波浪线,还有像字母S的S 形的曲线,再来看,这是什么曲线?这是曲线里面的弧线,细心同学可以能已经发现,其实刚才的波浪线和S 形曲线都是由这小小的弧线组成,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弧线称作组成各种曲线的原材料。 大家看,这是蚊香,这个蚊香上是什么线条?螺旋线,螺旋也是曲线的一种。 那么生活还有没有这样的线条呢?(蜗牛的壳、螺旋形楼梯,

五年级美术下册《形的魅力》教案

《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三、教学准备: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五、板书设计: 形的魅力 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线条的魅力7-苏少版

线条的魅力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线条是我们最基本的造型方法,也是学生绘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线条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用线条造型,用线条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发现线条除了可以勾勒物体的轮廓外形,还可以描绘物体的明暗质感,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不同的笔能画出不同形态的线,学生体会线的变化与工具材料的关系,用丰富有变化的线描绘形象,体验线的丰富表现力。 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直观欣赏、对比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 教师准备:课件、炭笔、水彩笔、油画棒、皮纹画纸。 学生准备:炭笔、水彩笔、油画棒、水墨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不同工具所画出的线条特色和美感,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描绘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画出轻重、粗细、疏密、快慢、虚实等不同变化的线条描绘形象,体会线条的不同表现力、节奏感和丰富的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线条传达出的不同美感,感悟作者

的性格、偏好及微妙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不同工具所画出的线条特色和美感,尝试画出轻重、粗细、疏密、快慢、虚实等不同变化的线条,表达出作者微妙的情感,体现性格和偏好。 教学难点:学生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描绘形象,体验线的丰富表现力。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用什么工具画画? 生:(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用一样特殊的工具来画,你们能看出我画的是什么吗?(老师出示绸带)老师就用这根带子作为画笔来画,你们边看边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师舞动绸带画波浪、山脉、龙卷风、河流、漩涡等)哪位同学也想上来试试?我们猜猜他画的是什么?(请学生上台表演)这些舞动的线条是不是很神奇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神奇的线条,感受线条的魅力。(揭题) 设计意图:老师利用绸带代笔画出各种丰富的线条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上台舞动绸带描绘形象能进一步让大家感受到线条丰富的变化,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美术《工业设计的魅力》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工业设计的魅力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 观察视频中的椅子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椅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PPT 出示不同的椅子)材质不同,造型多变。真是一款神奇的凳子,大家喜欢这么神奇的凳子吗?他对你的这种吸引力就体现了工业设计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工业设计的魅力(板书)同学可能会问:什么是工业设计?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二、中外经典椅子设计欣赏 20 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出现了一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出现了一大批工业设计师,并设计了很多经典的工业产品。下面我们就通过当时的椅子作品来体验工业设计的美。 瓦西里钢管椅(PPT 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被称为20 世纪椅子的象征?有什么奇特之处?我们现在看是非常普通的椅子,但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因为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了当时最新的材料。 大家看他的框架是什么材质做成的?不锈钢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子,因其在设计中新材料的运用,开辟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新篇章。 潘顿椅(PPT 出示) 我们一起来看这把椅子有什么特点?造型独特S 形,色彩丰富,外观显得时尚大方,椅面本身有没有接口? 师小结:这把椅子采用的是当时最新的材料和技术——使用玻璃纤维一次模压成型,这种新工艺制作起来非常方便——制作一个模具,就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了,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约了资源。椅子依据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坐上去非常舒适;并且能够堆叠起来,节约空间。 过渡语:(PPT 出示手工业产品图片)我们刚才欣赏了欧洲的经典产品,再看这些产品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工业设计的理念是七八十年代才引进中国的,在这之前我国的本土产品主要以手工业为主,像青花瓷、灯笼、刺绣、油纸伞等都是纯手工制作的。要说中国的经典椅子,当属明朝时期的官帽椅了。他的经典之处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使用什么材质做的?木质,大家可能会说这有什么特别的, 我们先把这把椅子拆开来看看,查一查明式官帽椅的组件数量。(PPT 出示) 明式官帽椅师:42 个组件。每一个组件都是纯手工打造的,大家可以想象做这样一把椅子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这么多组件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榫卯结构(PPT 出示)组合的过程中没有用一颗钉子,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明式官帽椅和潘顿椅(1960)的对比。(PPT 出示)师: 从这两把椅子你看出了什么异同? 师:我们可以从外观、色彩、材质和工艺上进行分析, 由此可以得出工业设计的特点: 1. 产品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2.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 3.满足人们对产品功能和审美的双方面 的需求 师小结:通过以上经典作品的学习,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工业设计的含义? 工业设计,为了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功能和审美需求,对工业产品的功能、形态等进行的设计创新活动 过渡语:从潘顿椅上我们看到了由于工业时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的椅子从材质到造型都有了 很大的不同。如果你是工业产品设计师,要设计一件产品,你会怎么做? 三、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PPT 出示)

苏少版五下美术《线条的魅力》教案

第3课线条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不同工具所画出的线条特色和美感,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描绘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画出轻重、粗细、疏密、快慢、虚实等不同变化的线条描绘形象,体会线条的不同表现力、节奏感和丰富的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线条传达出的不同美感,感悟作者的性格、偏好及微妙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不同工具所画出的线条特色和美感,尝试画出轻重、粗细、疏密、快慢、虚实等不同变化的线条,表达出作者微妙的情感,体现性格和偏好。 教学难点:学生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描绘形象,体验线的丰富表现力。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用什么工具画画?生:(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用一样特殊的工具来画,你们能看出我画的是什么吗?(老师出示绸带)老师就用这根带子作为画笔来画,你们边看边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师舞动绸带画波浪、山脉、龙卷风、河流、漩涡等)哪位同学也想上来试试?我们猜猜他画的是什么?(请学生上台表演)这些舞动的线条是不是很神奇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神奇的线条,感受线条的魅力。(揭题) 设计意图:老师利用绸带代笔画出各种丰富的线条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上台舞动绸带描绘形象能进一步让大家感受到线条丰富的变化,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欣赏大自然中的线条,感受线条的魅力 师:说到丰富、美丽的线条,在我们生活中、在自然界就有许多,一起来欣赏。(课件)1. 这是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直直的线条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直直的线条向上伸展,有一种挺拔坚韧向上的感觉)。 2. 坚硬的山石上居然有这么美丽的线条,由于形态不同带给我们的感觉还不一样,谁来说说? 生: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感受画面,左边的线条粗粗细细,温柔舒展,右边的却曲曲折折,有粗糙、坚锐的感觉)。

《小圆点的魅力》教学设计

《小圆点的魅力》教学设计 课型: 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上一课《聚聚散散》的基础上进行的延续,通过“知识窗”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直观地了解体会圆点不同的排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索其中的奥妙。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圆点在位置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有创意的作品,感受抽象画面的魅力,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圆点在不同的位置,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体验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他的,首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看看它主要采用了哪种造型手段呢?请观察,播放课件,大家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吗?这些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对,这些画面都是有圆点组成的,小圆点就是我要介绍给大家的新朋友。点是我们美术作品中重要的造型手段,它可以和线和面共同组合画面,也

可以单独组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小圆点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探究新知 1、访问小圆点之家 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图,看看这几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4)相互吸引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2、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出示课件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3、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带有圆点的漂亮物品?联系生活说一说。 (2)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4、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

点与线的魅力(自己写的)

点与线的魅力 选材单元: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点、线、面 课题:第3课点与线的魅力 学习目标:1、启发学生欣赏和发现生活中点和线的元素,了解其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2、学会将点与线的元素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表达自己的 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点与线的魅力 2、理解不同形状的点与线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会给人 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感受。 3、学会将点与线的元素特点,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教学难点:1、理解点与线的魅力 2、运用点与线的元素来表达情感。 课堂组织方法:本节课将以竞赛形式回答问题。分4个小组,每次问题分小组讨论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陈述,或者抢答、投票评比的形式,累计得分最高小组最终胜出。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问题1;认真观察下面几张图片,分小组讨论并思考,图片中都有什么相同点?(鼓励同学们大胆的说,错了没关系。时间;2分钟回答形式:找4位同学自由抢答。得分:每人次给所在小组记2分。待4名学生回答完毕,让同学集体给以这4位同学鼓励。)

二、正式讲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点、线、面这三个基本构成元素。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寻找和体会,就会发现点、线、面与色的构成和变化能表现丰富多彩的形象。 问题2;各小组讨论,你认为,你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还有什么景物或物体是含有点、线的元素的呢?(时间:2分钟。回答形式: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陈述。得分:每人次记2分待4名学生回答完毕,让同学集体给以这4位同学鼓励。)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归纳;有房子,桥梁,农田,马路,衣服,植物等等非常之多。其实,还有我们平时玩的电脑游戏的场景,人物技能的设计,动画和电影场景效果的设计里,都含有点线的元素,使得场景的表现更为丰富。下面大家请欣赏一下把! 导入欣赏图片和动画电影片段。(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知道点与线的元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3页,看看教材中给我们举出了哪些生活中的点与线运用的例子呢?(通过PPT同步教材的3个例子,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点与线的作用) 不同形状的点与线,通过不同形式的排列与构成,会给人以相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吗?会给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吗? 问题3;结合教材13页左下方两幅图片所描绘的内容,说出你看到这两幅图片联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讨论结束后,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进行大胆陈诉。(时间:2分钟。回答形式:每组派代表

线条的魅力教案

《线条的魅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性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性的变化和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2、难点: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对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进行组织。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绘画工具、绸缎、绳子、各种纸艺造型等 学生:记号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 1、动漫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欣赏由一根线条组合、变化产生的故事情节) 师:你们觉得这线条有意思吗?谁来表诉故事情节? (小结)动画片中所有的人物情景都是由一根线条把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这根线条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线条的魅力。 出示课题《线条的魅力》 2、探究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在动画的结尾部分看到这根线条怎么拉? 生:被一个球打得稀巴烂、变形了…… 师:那老师也把那根被球打得乱七八糟的线条,在这张纸上表现出来。(边讲边在纸上画曲线)

点的魅力教学设计

《点的魅力》教学设计 课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点的魅力,用点来创造美。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点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难点:让学生有创意地玩“点”,用“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收集点状物品、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绘画、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模拟讲故事:《小圆点》。 “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点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点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点

课件播放生活中的“点”的现象。 高楼中的小窗户、衣服上的花纹、装饰物的花边等。 1.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像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2.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 (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