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英语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英语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英语课堂教堂的结尾艺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第三高中佟晓晶

教师都比较重视和讲究课堂教堂的开头的导入. 然而, 与导入相对应的每堂课的收尾阶段却常常被忽视.

课堂教学的结尾和导入一样重要, 因为结尾往往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 优秀的教学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衔接新旧知识, 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 是从课内到课外, 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 是启迪思考和开发智力的良机. 课堂教学的结尾是一种艺术与创造.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笔者总结了如下七种课堂结尾的方法:

一. 悬念法

悬念的作用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英语课的结尾合理地设置悬念, 能够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作适当的延伸和扩展, 为学习后面的内容作铺垫.

如教师讲授完SEFCZA Unit 8 Lesson 30 First Aid一课, 当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主题“拯救一个人的生命”之后, 启发他们在第9单元将阅读有关拯救另一条生命的文章. 于是, “救谁它处于怎样的危险境地?如何拯救?”的悬念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

这样的结尾能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向往, 为其继续学习做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 理序法

理序法就是将课文中众多的事件按时间顺序, 发展规律或逻辑关系加以整理和组织, 使其形成有序的整体, 便于学生记忆. 如在总结SEFCIA Unit 11 课文时, 教师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 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一目了然.

一些介绍任务生平的文章, 如Charlie Chaplin, Madame curie 和Abraham Lincoln等, 这样, 均可利用时间或数字帮助学生理清头绪, 形成系统的认识. 这样, 学生复述或课后写人物生平时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了. 以Charlie Chaplin一课为例, 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以下几组数字简述的Chaplin的生平:

1889, 5, 8, 17, 1912, 13, 69, 1977

S: Charlie Chaplin was born in London in 1889, when he was five he acted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age of eight, he joined a group of child actors, As a boy of seventeen he set off for the USA, in 1912 Chaplin got this first film part in the USA.

In all his life, Chaplin acted in 13 films, wrote and directed 69 films, he died in 1977 in Switzerland.

三. 激励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SEFCIA Unit 9 Saving the earth 的课后小结时,笔者设计了一次竞赛。我将男女生分组,让他们用If-, sb-句型造句,教师先给学生一个例句,学生接着这一句的内容造句,教师看哪一组造的名字多,在竞赛中,学生争相举手,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T: If the population goes on in creasing there will be only standing room for us.

S: If there is only standing room for us, It’ll be impossible for us to sit or lie down.

S: If we can’t sit or lie down; we’ll get very tired

我们给的例句分别上关于人口及空气和水的污染问题,直到学生造的句子中出现If…., the earth will come to its end 此时,我便做总结性的结尾:

T: If we want to live on the earth, we save the earth,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and prevent pollution, because we have only one home--------the earth, It’s our duty to save the earth.

上述句型操练始终围绕一个主题,拯救地球,教师的总结旨在唤起学生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意识。这样的结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思想和情感上得到启迪。

四. 迁移法

教师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采取补救措施,可在对话课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复述。或让学生课后将对话改写成记叙文,阅读课小结时,教师可设计一些是非判断题wh-问题或完形天空题,从练习中体现知识的迁移,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五. 延伸法

延伸法就是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SEFCIA Unit 6 Lesson 21的第四部分是书面通知,在讲完书面通知格式及通知的不同格式,我便用两三分钟时间把口头通知也教给学生,使其多掌握一种书面表达的形式,在教授这一内容时,我先在原通知的正文前面加一个开头。例如:

Ladies and gentlemen.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an announcement to make….

然后简要叙述书上的书面通知,结尾时补上一句Thank you ! 这样,一份口头通知就完成了。

再如:教完SEFCIA Unit 11 American Country Music 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几道题目:

1. When did the country music happen?

A: in the 1950s

B: in the 1990s

C: in the 1960s

(根据文章隐含内容判断相关含义)

2. Guita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ctrical equipment of country music (True of False)

(根据文章的信息推断与文章有关的内容)

3.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enjoys country music?

4. When might “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be written?

5. Where did the passage mostly appear?

A. John Denver

B. American music

C. Country music

(根据文章隐含内容判断相关含义)

六. 归纳法

英语教堂讲求效率,在一堂课结束前10分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是提高课堂教堂效率的重要措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以后回忆的效率高出四倍。

说明文和议论文常可采用归纳法,在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找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选标题或列标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和深层含义的理解。如SEFIA Unit 9 Lesson 34 的文章篇幅较长,学生不易对其整体理解,教师可利用结束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归纳,学生就会发现,此文每一自然段均有一个能耐代表全段大意的主题句,而将每段的主题句串起来就是全文大意。

七. 讨论法

课堂教堂小结是课堂的尾声,研究表明,下课之前的7----1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分散。开展适当的活动调节大脑,既可消除疲劳,又可强化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在SEFIA Unit 1 NO Smoking, Please! 这堂课接近尾声时,我要求学生就吸烟问题进行讨论。

T: Is smoking a bad habit? If so, give your reasons and offer some advice on how to stop it. If not, why?

Will you smoke? Why or why not?

这样的结尾既可让学生回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文明的生活习惯。

又如学习了SEFCIA Unit 10 At the tailor’s shop, 学生不难看出那位老板和店员对待顾客Henry Adams态度的饿变化,从最初的冷淡鄙视到后来的点头哈腰和阿谀奉承,无不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和金钱万能的本质。

于是,我就文章中的那些黑体字,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Is money everything? 大

部分同学回答yes 根据学生这个显然不正确的答案,我进一步设问:

Can we buy books with money?

Can we buy knowledge with money?

至此,学生开始热烈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讨论过后,各组派代表报告各自的答案:

a) We can buy medicine with money, but we can’t buy good health

b) We can buy beautiful clothes with money, but we can’t buy beauty

c) We can buy friends with money, but we can’t buy real friend ship

d) We can buy joy with money, but can’t buy happiness

此时,结论已相当明了:Money is not everything 一堂课的结尾同其他教堂环节一样,需要灵活多变,需要教师的语言艺术,它对完成教学目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下一个新的学习任务中去。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宋瑞艳 摘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是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 计划地运用一些艺术形式,利用艺术的魅力来感染和吸引受教育者, 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艺术 第一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每个人都认识到学习和掌握英语成为了二十一世纪人类“学会生存”和“适应生存”的基本要求。然而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外语教学法的影响和束缚,现行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仍然是千篇一律:复习(问答)—呈现(单词及句型)—操练(听、说、读)—表演—作业;教师过多的将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过多的苛责小学生的书写及单词与句型掌握的数量;课堂教学程序单调,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犹如听的是天方夜谭,完全不能感同深受,久而久之不懂的越来越多,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其结果是即使小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知识或单词及句型,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仍然不会应用,无法与他人用英语进行交流。 在此文章中我试图以自己多年小学英语教师的经验为基础,结合教育学理论,通过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明确教学艺

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一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 (一)、语言艺术 每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都一定会用到教学语言。为了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达引导学生学习,沟通师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制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调节教学的节奏,从而带领他们更好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小学英语课堂语言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言简意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征与他们目前现在的理解能力,老师在讲授时应尽量精练,一语中的,对概念的描述应准确、明白、到位,切不可 长篇冗缀,让学生觉得云里雾里。 2、指令清晰 小学英语课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活 化的英语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应尽量和学生用英语交谈,包括描述情 境、发出指令等等。在用英语向学生发出这样那样的指令的时候,

课堂教学的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 接到郑校长布置的任务,我就愁眉不展,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和各位同事们分享,还专门上网查了查教学艺术的概念,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我反复琢磨发现,教学艺术并不陌生,它其实贯穿于每个人的教学过程中,贯穿在每一节课中。今天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分享。 第一、情满课堂。二、爱满课堂。三、趣满课堂。四、律满课堂。 情满课堂,我认为这个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热情,二是激情。先谈热情,你对你所从事职业的热情直接决定你课堂的质量,你教学的成绩,以及你生活的幸福指数。以我为例,我当初进入这个行当,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我们一家人都在医院工作,我当初考学时,爸爸多么渴望我能传承他的衣钵,做个医生。我却固执地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的建议我丝毫听不进去,就是单纯地热爱这个工作。初次来到城关中学,我接了一个学期的政治课,天天泡在教室,让学生给我过关背书,那可是六个班的教学任务,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给他们逐一批改、逐一点评。我的热情让我的政治课教的风生水起,学生的政治成绩也一路飙升,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调查我还名列榜首。这种情况被学校领导看到眼里,一致认为我是当班主任的料,因为我有足够的热情。2000年的下半年我就开始接语文课

和班主任,一直干到现在。这期间我曾经蹬自行车跑到阳阿乡找我同学听课评课,曾经牺牲周末时间,给学生义务补课,曾经同时担任语文、英语、地理课。虽然很累,但回想起这段岁月,还是最值得我向往的,因为“我将无我,不负学生”的信念一直都在,因为不计较名利得失,只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这就足够了。现在的我年近四十,偶尔也抱怨过工作的辛苦,但我知道我骨子里对它的热爱,这种热情足以抵挡岁月的消磨。我热情,我快乐,带着热情走上讲台,你的讲台、你的课堂都会变得有温度。再谈激情。咱们学校之前有个教语文的王老师,有一次他听了我一节公开课,下课感慨到:同样是教师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呀,人家苏金蕊上课浑身上下都是劲,声音抑扬顿挫,情绪饱满,学生的情绪怎么会调动不起来呢?我四平八稳的课堂,真值得反思。课堂需要倾注的是激情,这样它才会有生命,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真正地学有所获。 第二、爱满课堂。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到课堂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心去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是“导师”,是学生的主心骨。我们除了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他们在课堂上沟通,其实还在用肢体语言和他们进行无声的交流。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肢体语言也是演员的必修课程,我认为也是教师的必修课程。在这儿和各位同仁分享

英语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

英语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 发表时间:2011-12-26T16:07:18.103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管卫红 [导读] 一节英语课由导入、课中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管卫红大丰市南阳中学 一节英语课由导入、课中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有不少教师既注重开课导言的设计,也很重视课中的引导和启发,但往往因“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教学任务已经落实而忽视了课堂的结尾,出现前紧后松的教学局面。实际上,课堂教学的结尾和导入一样重要。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教师授课艺术的高度体现,是强调落实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作用。在此,笔者浅谈几种课堂结尾的方法。 一、归纳法 英语教学是语言知识点落实和运用的过程。语法课知识复杂,概念较多,结尾时教师可把散乱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之脉络条理化、系统化,以利于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增强记忆;或把例题中所展示的技能上升到方法的高度,使教学内容逐步深化和升华;也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做小结,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如在讲授独立主格结构这节课的结尾时,首先总结独立主格结构的四种常见结构: 1. 独立分词结构: 1) Spring coming, the fields are full of life. 2) Her money stolen, she couldn’t buy a ticket for home. 2. 独立不定式结构 The exam to be held tomorrow, I can’t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3. 独立无动词结构 We met many guests, most of them Americans. 4. with的复合结构 With the work done, he went home. 然后归纳解题思路和技巧: (1)语法判断的基本前提:前后两部分的主语不一致,且缺少连词; (2)语法运用的基本方式:主格(名词/代词)+ 分词/形容词/副词/不定式/介词短语。 讲授篇幅较长的课文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将之联系起来形成大意,最后复述全文。这样既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埋伏法 埋伏的作用就是要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英语课的结尾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设下必要的埋伏,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作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如讲授完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九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之后,为了给下一课时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作好铺垫,在课堂结束前可提问以下问题:As we know,the Bible is often described as “the greatest book ever written.” No other book in history has impacted peoples and cultures like the Bible. Many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western culture have come down from the Bible. Could you tell me some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dating from it? 请学生带着问题课后查找资料、研究讨论。这样的结尾能够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向往,明确知识的延伸,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为继续学习作好心理准备。 三、情感法 情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积极的情感能够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激励他们刻苦求学,将来投身正义事业。如模块二Unit3 The curse of the mummy讲述的是著名探险家Howard Carter坚持科学探究和为科学而献身的故事。在课堂结尾时可以安排学生阅读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生平传记,了解他非凡的一生和在黑人解放运动中的卓越业绩,并从中学习到在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里,所有的人,不论他们的肤色或种族,都应当享有真正平等的人权。 课堂教学中,应当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措施,设法使学生树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心理。在本堂课结束前,让学生在讨论的形式中,争相举手,踊跃发言,围绕重点,操练主题,从而完成本课语言知识点的落实。这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启迪,充分体会到自己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成功感与价值。 四、迁移法 教师为了即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采取补救措施,在下课前要求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以口头为主)进行复述。教师可设计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或句子,利用投影或黑板板书,供学生参考;或设计其它形式的习题,如完形填空、回答问题以及小品表演等,使学生从习题中体现知识的迁移,使课堂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 五、评价法 教学中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每节课的巩固阶段,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练并自我评价,教师仅起点拨作用。对于其中的解题技巧要作适当说明,对于解题中出现的错误,要评出错误及原因所在。这样的结尾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旺盛的状态。 六、谬误法 对于学生解题过程中容易犯下的错误,可在结束课时设计几道改错题,让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根源,从错误中悟理,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批判性。如讲授完定语从句这一语法后,设计两道改错题: 1. This is such an interesting book as we all like it.(将as改成that或去掉it) 2. There are 50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school, most of whom from Germany. (将whom改成them或whom后加are) 学生课后会追根究底,想方设法找出错误之处。一旦错误被识破,学生将乐在其中,脑海里留下难忘的记忆。 七、竞赛法 根据中学生好胜心理强的特点,教师应因势利导,按照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一两道针对性较强、难度较高的反馈练习题,以培养学生的

浅谈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e10721538.html, 浅谈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作者:刘小华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教师应十分重视其起始教学,设法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英语是一门全新的起始学科,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了基础的英语,就初中英语知识而言,大家都位于同一起跑线上。由于其年龄特征和起初的教学内容简单,学生学习兴趣大,劲头足,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不稳定的,所以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须十分重视英语的起始教育,把握机遇,想方设法延长学生的兴趣并使其转化为动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兴趣;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55-01 英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交流工具,已经成为国际性语言。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外语教学的目的也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可是,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也看到,并不是所有有此心愿的教师都能达到目的。本文从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方面探讨的问题。 1.加强口语训练,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外语的学习语言离不开环境。但学生在学校接触真实英语语境的机会非常有限,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口语训练的时间,要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组织并设计好各种口语活动,创设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进行对话,如聚会、拜访、打电话、看病、购物、体育活动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把生活引入课堂,再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这样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英语,锻炼英语,突破口语屏障,在乐趣中学习,在娱乐中获益。 2.让学生积极模仿 说到模仿,我们一般想到的是发音,确实纯正的发音会给人们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别人也会对你的英语水平刮目相看。如果发音不好,即使你的英语功底很深,人家也可能对你作出不公正的判断,更糟的是,它对今后的听力会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个音素,千万不要认为发音好不好无所谓,这个关攻不下,就会导致你学习中的残缺。有位成功人士谈他学英语的秘诀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外国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外国人怎么写,我就怎么写。“世界闻名的英语专家亚力山大为英语学习也下了这样的定义,”语言是一种表演技巧,我们在思考语言的时候,不是考虑我们对它了解多少,而是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美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美 【论文摘要】 小学英语教学要走出简单灌输,高强度练习的误区,注重发掘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要以语言之美感动每一个学生,以教态之美打动每一个学生,以教法之美吸引每一个学生,以板书之美感染每一个学生,以环境之美熏陶每一个学生。英语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以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英语教学艺术美语言教态教法板书环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酝酿融洽的教学氛围,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以为,应该走出简单灌输,高强度练习的误区,注重发掘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课堂教学的艺术美,能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为此,笔者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美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语言之美感动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是直接面对面

与学生交流的工具,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信息载体。小学英语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英语课堂语言之美包括“形式美”与“内在美”两个方面。 “形式美”指的是教师的声音要洪亮,发音要清晰,声调要自然与抑扬顿挫,从而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较为纯正的英语,笔者在备课时即仔细模仿原版教学录音,感受其韵味,使自己在授课时的语音语调能和录音磁带保持一致,从而排除母语和方言的影响,形成语音美。笔者对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人物语言神态惟妙惟肖的模仿,再配上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指导学生听音、模仿、表演等,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 “内在美”包括内容和情感两个部分。内容是语言内在美的基础,没有内容的语言是华而不实的,在教学上属于无效信息。情感有助于语言美的升华,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如果说所有职业的语言都蕴含着自己情感美的因素,那么没有哪一种职业的语言能象教师的语言那样动人心弦,令人神往,催人奋起,教人求真。”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1B (苏教版)Unit6 In the park 时,我事先查找资料,精心组织语句,为学生列举了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所产生的种种恶果。简单的语句,沉重的事实,激昂的声调,是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意识到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pdf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过程。教学艺术是比较复杂、也难于把握的。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化。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头很重要,设计并组织好课堂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并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入通常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要有针对性;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有艺术性;要有效益性,要有实效。英语课堂导入的关键是:要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元素。 (一)以强调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为主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之前,以复习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旧 知识作铺垫,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以“旧知”为“新知”铺路 搭桥,要做到短时高效,以“小题”引路,快速反馈,迅速接触新知识。这种方 法主要用于单元或知识衔接的教学中。 2.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在上新课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布置的任务要紧扣新课内容,还要简明扼要。 (二)以生动直观、联系实际为主的方法。 1.直观导入法。 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录音、录像等手段,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导 入新课。这种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会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教授不同的内容时,采用背景知识导入法是必要的。在学习一些人物传记时,我们可以介绍该人物的成功之路或生平。在学习西方节日时,可以对比中西

语文课堂结尾的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完美有效的结尾能深化学生的认知,启迪学生的智慧,再一次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从而在理性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进而实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和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激情式 文章都离不开情或理:有的以情占先,有的以理为主。以情为主的文章自然要求师生能真正进入其中,切身感受到其情感的浸润和熏染。为此,教学以情取胜的诗歌或散文时,应充分挖掘诗文中的情感因子,让学生在此类诗文的感染下,带着一种不可抑止的激情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人生。对于这类课堂结尾来说,就是要沿着课堂情感发展的趋势,将情感向前推进一步,或向下深入一层,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强大力量。 例如,《沁园春·长沙》是一首伟人触景生情后写成的见物抒志的词。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结尾的:“千年前的屈子对着茫茫苍天连问了一大串的问题。在《天问》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感伤与无奈,也读出了千年的沉重与千年的孤独。面对苍茫大地与壮丽河山,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发出了‘谁主沉浮’的疑问。在这首词里我们或许会读出词人的一丝惆怅,但更多的应该是伟人那主宰天地的壮志与豪情。同学们也是书生意气,风华正茂,也应有‘到中流击水’的豪迈。世界是你们的,但世界是属于有伟大志向的奋斗者的!” 这一结尾上连屈原,中接毛泽东,下启学生,很容易激发学生“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 又如,《再别康桥》一课的结尾我是这样设计的:“诗人就这么悄悄地走了。一心想飞的他终于在蓝天中化作了一团永恒的火焰。他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他那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作。诗人的一生就像他的《云游》——‘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如果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陶渊明动人的幻想,那在康河的柔波里也有徐志摩美好的理想。下面,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诵读这首诗歌,并以此悼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这样的结尾既重温了诗的情感与主题,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的风格,还让学生沉浸在徐志摩诗歌的意境里,让心灵随诗人创设的诗情荡漾。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会探索、会学习、会运用英语。 一、情境导趣,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是在儿童期。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儿童接触“A、B、C”的起始阶段,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是否对英语产生兴趣,英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新鲜、轻松,使学生喜欢英语课,喜欢学习英语。在教nose, ear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满怀激情,以丰富的体态语言与面部表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单词或句型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即使是夸张的动作或朗读语调,孩子们也会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好动的心理,结合游戏和儿歌教学,努力创设英语活动情境,动静穿插,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穿插,吸引年幼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进行表演,进行free talk ,如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如:——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Jim.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 am fine, too. 教师在教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在我们这个现代教育不发达的地区一直很令人困惑、迷茫,而作为教师的我们难以 找到合适而有效的教学途径。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总结了一些我在课堂中运用过且有效的 教学方法。 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它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一旦失去了兴趣,任 何学习都不会持久,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 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把对英语、对人生、对生活的爱和理解传授给 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英语、对生活、甚至对教师的热爱,进而转化成学习前进的动力。 二、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人在轻松的时候,思维会变 得异常的敏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 建立起如兄弟姐妹般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从而真正地了解学生,在教学时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一个有责任感、热爱学生的老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而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又 能进一步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表扬学生,有技巧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首先,教师要及时对每个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和鼓励。有时候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声由衷 的赞许,甚至是一个默许的眼神,对学生都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 生提出精辟、独特见解时,要及时给予赞扬和支持。当然,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时,不要一 味的打击、埋怨,要引导其正确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教师应有技巧地纠正学生所产生的错误。学生犯错后,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让其产生 对教师的抵触情绪,甚至将你视为“仇人”。初中生正是青春叛逆时期,应顺其性格。如果有 学生在英语课上开小差,可下课后单独与其交流,绝对不能当堂怒喝,发现其闪光点,慢慢 引导其自身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样的,教师本人犯了错,也应该学会说“I’m sorry.” 四、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经常说对于学英语,语言环境很重要,但是怎样在课堂中去营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呢? 首先,教师自身应坚持用全英语教学。如果学生实在是不理解某些表达方式时,可采取肢体 语言、面部表情,以及换种说法来表达同一个信息的形式。切记不可一直纠结在同一个问题 上得不到解决,让学生产生厌恶感,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次,创造一些自然的学习环境。如,多运用情感教学,寓教学于实际运用中。可提前告知 学生上课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教学生如何写邀请卡,就提前跟学生布置作业:我们要开个party,该做什么呢?学生可能会列出他们所知道的:准备食物,准备娱乐 活动,写邀请卡。直接引入如何写邀请卡这个新的知识点。我们应多说些学生知道的,了解的,对于学生不了解的,可慢慢导入、渗透,切记“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课题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丰县首羡镇崔老家小学:马艳英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二十一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教育部决定,从秋季起,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近年来,小学开设英语的地区日益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农村村级小学目前已开设至五年级。小学英语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但由于教师专业素质差、语言环境差、教学手段差、教学观念差,尤其是条件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短缺,教师超负荷工作,兼职、转岗、代课教师大量存在等种种原因,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中目标不明确、教学要求随意、课堂管理无序、活动设计无效、教学结构混乱、情景设计虚假、课堂评价表面化等现象还普遍存在,致使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浓,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特提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一课题。目的是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促使教师在掌握课堂教学基本程序与方法的基础上,达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学生学习兴趣最大化。 2、课题概念的界定 艺术是指用形象反映现实更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一般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以及电影和曲艺等。艺术是心灵的反映,崇高的人性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艺术作品形象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感情愿望,以此感染人们,使他们获得美的欣赏和情感的熏陶。因此,艺术富有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的特征。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为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遵循具体学科教学规律和美学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感悟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感悟 发表时间:2009-03-18T17:31:11.107Z 来源:《中华现代教育》2009年第1、2期合刊供稿作者:郭俊珍 [导读] 艺术是创造,创造是新奇,新奇是强刺激。 艺术是创造,创造是新奇,新奇是强刺激。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正是基于此原理,即通过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形象和活动进行艺术加工,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感动,给学生以美的体验,使学生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摆进去,自觉地力求一般性的听、说、读、写升华到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变苦为乐,化紧张为轻松,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善学。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加强和进行艺术性教学呢? 一、教态艺术 1.营造美的情境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端庄的仪表、得体的教态、灵活的教法、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工整漂亮的板书和广博深厚的知识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此外教室的巧妙布置,座位的合理编排等方面都能给学生以美感。通过潜心营造美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佳境。 2.引发美的情感 中学英语阅读课文体例丰富,选材广泛,有的反映中外文化习俗、体育竞赛、音乐、人际关系、保护动物;有的反映名人生平、体态语言、戏剧、文学、环境保护、航天技术;有的反映英语国家的历史和地理、生物、探险、保护古迹以及世界粮食问题等。“这些内容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启迪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激发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辨别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为美育不只是包括审美或美感,它还包括创造美、建设美、净化人的心灵、抵制丑恶、美化社会环境等内容。” 3.挖掘教材中的内涵美 (1)诙谐美。它是最高层次的美,最能反映人的思想品味和文化素养,也是人们渴望达到的精神境界。英语中的幽默与笑话更是不胜枚举,它们集中反映出英美人的机智与风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谐趣文,品味其中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激活其“幽默细胞”,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幽默,做一个品格健全的人。 (2)含蓄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生活中可应用一些比如委婉语或暗喻等手法,达到“明话暗说”的效果。既传达了信息,又避免庸俗和尴尬。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多由锋芒毕露或用词不当而引起的。社交需要含蓄美,外交更需要含蓄美。作为英语学习者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还要锻炼自己对外交流的能力。在交往中善于含蓄是语言美、修养高的表现。 4.获得应用英语的成就感 中学英语中的功能表达涉及面甚广,诸如问候、介绍、告别、看病、就餐、通知、建议、劝告、祝愿、约会、购物、通电话、谈天气、提供帮助、表达意愿等等。这些功能表达本身就向学生传授了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应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节日庆典用英语写名信片,互致贺辞,传递美好的心愿,使学生感受应用之美;举办圣诞晚会,传唱英语歌,表达美好的情感;有的写作爱好者勤于笔耕,并有英语习作见诸报端,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之美。 二、语言艺术 英语的语言艺术在于如何发掘出英语语言美的特点和内涵,并把它用于教学实践,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美的语言环境,带来美的享受,从而产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进而在欣赏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在享受中运用英语、巩固英语。教学语言美要求教师讲课时,要用英语讲授,尽量不用汉语;教师的语音、语调正确、甜润、声音和语速适合学生,既不太响,也不太快,语言纯真、流利、简明;教学语言美还要求教师讲课时生动、幽默,这本身就体现了英(美)人语言特点,使平淡、乏味的英语课充满欢声笑语,生机盎然。生动需要教师教学方法要多变,要形象直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一定要努力创造出优美的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英语课,达到学而有趣,学而有效。 三、板书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有着其它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往往凝结着一堂课的精华。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兴趣和知识的掌握。板书的艺术性一方面表现于字体的美观、工整,另一方面表现于整个黑板板面设计与科学安排。 英语板书的形体艺术性要求字母写法要合乎标准外,还要求字母与字母、词与词、句与句、行与行之间距离结构合乎美感规律,既不拥挤,也不松散;既不上窜下跳,也不东倒西歪。板书设计要合理,原则上一节课使用一个板面,少数部分可随写随擦。课题要写在中上方;重点和难点内容写中间;次重内容写两边,以便可以擦了再写。中间板书内容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简洁明了。 四、演示和表演艺术 演示和表演是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可缺少的技能和手段。演示和表演的艺术在于教师巧妙地运用实物、动作、对话、小品等来选好突破口。创造出一定的语境,进行显示和再现人物的行为和性格的特点。努力把学生引到真实的生活情景,紧扣学生心弦,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走进课本,走向知识,从而激发其思维和实践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高效率的英语课堂必须一改以往那种刻板僵硬的程序化模式。而是师生共同步入的一种审美境界。要形成一个教与学,知识与能力,意志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环境,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教学应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必须进行课堂的艺术性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建议 (2)

l、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英语课常教学方法与策略,直接关系到其它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重要环节。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最主要的作用是组织教学,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着眼于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知识的掌握、语言交际能力和身心的发展,落实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1应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基础上,保持教学活动的流畅进行。学生课堂学习时间的质量与他们的成绩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为学生争取更多学习时间,使学生投入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所用时间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合理分想教学时间的基础上,要保障教学的流畅性。流畅的英语教学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活动时所花的时间极少,能给学生一个注意信号,并且能避免毫无过渡地从一个环节跳到另一个环节,或从一个活动突然转换到另一个活动。过渡是从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的变化,如从新内容的呈现到操练等过渡是英语课堂管理的“缝隙”,这时,课堂秩序最容易打乱。因此,在过渡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受到信号后做什么,过渡时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号,并且要求全班学生统一行动。 1.2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讲授的重点。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必须要突出重点。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直观到抽象的特点,且以直观启发为主时,应采取“观察~理解~操作一概括”的策略:当教材内容的组织是从已知到未知时,应该采取“自学一讨论一发现”策略;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范例到~般的特点,且以范例启发为主时,应采取“示范一理解一运用”的策略。从掌握语言的规律看,英语操练一般要遵循“仿说一机械性操练一意义性操练一交际性操练一综合运用(真实意义的交际)”的规律,其形式也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变化。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练习也要分层次,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并力争做到当堂巩固。课外作业不但要控制量,而且要分层布置。 最后,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理解内容的情况不仅要反馈及时,更要做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接受要敏感,处理应当果断。 1.3小学英语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发展特点,实施“以人为本”的差异管理。“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就是指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纽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各要素间协调运转、整体优化的学习系统。其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理想的学习环境中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从而取得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的综合效应。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世界万事万物都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学生更是千差万别的。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来说,学生感知理解新的外语知识及进行新的技能训练是课堂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当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个体学习英语的特殊情况,利用游戏、歌曲、情境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态度。同时,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果性格开朗的、活泼的而且表演欲强的学生,可以让他』:台朗读英语词句或者英语小故事表演:如果性格内向的、胆怯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个别提问或者小组对话练习时,走到该学生旁边听他的发音等。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发表时间:2010-06-22T09:02:11.123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刘惠湘 [导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刘惠湘湖南省花垣县道二中心小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它注重于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如何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呢? 一、导入艺术——精于开头、吸引学生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并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艺术很重要,教师要精于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通常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①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②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③要有艺术性。新颖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这是老师导入设计能力的综合体现。④要有效益性。导入新课,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在短时间内起到知识连接作用,要有实效。 常见的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其基本特点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强调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为主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之前,以复习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作铺垫,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以“旧知”为“新知”铺路搭桥,要做到短时高效,以“小题”引路,快速反馈,迅速接触新知识。 (2)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在上新课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布置的任务要紧扣新课内容,还要简明扼要。 2.以生动直观、联系实际为主的方法 (1)直观导入法 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录音、录像、动画等手段,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往往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适用于各年级。 (2)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学习一些人物传记时,我们可以介绍该人物的成功之路或生平。在学习西方节日时,可对比中西方的习俗以及介绍节日的由来。可以通过教唱英文歌曲、播放相关影片片段等方式,来达到目的。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 3.以设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为主的方法 (1)谈话导入法由老师设置话题,通过谈话自然引入新课。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大胆参与讨论,同时还可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悬念导入法 古语云:“学患无疑”,教师在课堂中如善于设疑,便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疑问、好奇、求知心理,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这种方法既可以巧妙地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最佳学习情境。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只要我们能够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就一定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换艺术——善于转折、引入新课 教学形式由旧过渡到新,要使学生感到自然顺畅,教师必须善于转折,把握时机引入新课题。一是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准备的程度,主要是学生的课外余味是否已全部消失,精力是否已转移到课堂上;通过开头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已被激发出来,求知的欲望是否浓厚等,在课堂开始的环节上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顺利地从旧课过渡到新课。二是教师要善于把握好教学程序上的连贯性,恰当地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使学生的精力能够过渡到新课中去。三是质疑转入法,即教师课前要精编教案,把新课要掌握的词句由易到难编排好,让学生去质疑。待教学新课时教师再简单地提示,使学生进入等待答案的心理状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这样做使学生带着释疑、求新的欲望进入新内容,容易把新课的知识记牢。 三、提问艺术——注重提问、激发兴趣 1.要讲究提问的艺术 提问的方法:①眼看全班同学。提问不要盯住将要叫到或者可能叫到的同学,那样,问题便起不到让全班学生思考和准备回答的作用,目光要均衡地从一边扫描到另一边。②先提问后叫人,这样做是使每一问题产生群体效应。或叫举手的回答,或点名回答,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更有利于优差兼顾,促使人人思考。③回答的机会要均等。班上每一个同学被提问的机会均等就不会产生偏向,当然应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提问的难易程度和回答顺序。④多鼓励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表情要放松、亲切、友好。 2.要注意提问的形式 课堂上应多以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语感,提问的形式不能单一,而应是多样的。一是教师问学生,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怎样回答问题。二是生生互问,教师当“裁判”,正确的给予肯定、鼓励,错误的给予指正、纠正。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课堂活动艺术——灵活对话、提高效果 学英语跟学语文一样,最主要的是会说、会写、会运用于日常生活工作之中,而对话练习是实现“能讲”、“会说”的最佳途径。对话练习是指把学生分成 2人一组或者 4人一组,在操练过程中,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既要有控制,又是自由的对话。在对话活动前要有充分的准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种种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种种 [作者:未知转贴自:国光中学点击数:79 更新时间:2004-10-4 文章录入:admin ]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语课堂教学艺术,当然我们不能回避什么是课堂教学艺术这个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课堂教学艺术呢?据我肤浅的我以为:根据教材的要求和根据教学的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适宜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好的理解教学最大程度的掌握好教学内容,这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换言之,这就是教学艺术。其实我们在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的教学过程中,早就创造了许许多多具体生动的教学艺术方法了。课堂教学艺术和一般艺术有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一面。两者共同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强调的是形象思维,表现的主观意识具有形象性和依托性,灵活、立体、可听、可视以,有丰富的情感。再就是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更是教学艺术的特征。如何在科学的依据上加以独创发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便是课堂教学艺术了。我们都知道“教育有方,教无定法”,我们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科学依据更施教。只要你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接受,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算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而这种教学艺术是因教材,因学习的对象不同而具有自己的个性,所以说教学艺术是有独创性的。那么,课堂教学艺有什么特点呢?他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和复杂性 道文学用文字,语言,音乐用声,美术用色彩,舞蹈则用表情和身体形态,而课堂艺术综合了语言、表情、形态等等的因素。教师既要备课、讲课、还要评估,集编导、演员、剪辑为一体,因此,课堂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国外教育学家认为:一堂优秀的语言课应该尽可能地在以下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启迪: e intelligence---- discuss with your group intelligence---- performance to the class intelligence----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telligence--- developing in a logical manner e intelligence---- producing the background o f your 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choose and organize appropriate music ntelligence--- reflecting on your performance and those of your peers 和灵活性 学不能违背基本的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我们有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各种各样的升学任务。但是,我为了求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像某些画家一样,故意打破人体的黄金分割线。虽然违背了规律性,但人们能够接受并,于是有人便说,这就是艺术。我们常说的“教无定法”也是指灵活性,灵活处理教材,机智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种。 和高难度 没有答案的。但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对知识的传授非常精确,这就导致了教师工作的高难度。这相对于其他的艺术来说的。 堂教学艺术,不能不首先注重“育人”这个问题,不能不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一点。也许有人说,既然是讲课堂术,干吗要扯到“育人”这个问题上,四十五分中的课堂教学没有时间去做思想教育工作。没错,也就是因为时间少,我们才要特别讲究方法,讲究艺术,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且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处是相对稳定的较长一段时间,多则是六年、三年,少则一年、半年的要教好书,首先要信任学生,对学生充满期望,与学生建立感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学生要有爱心。所谓“亲其师道”嘛。有的老师在备课、讲课方面肯花大力气,但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投资”,教学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古希腊有一则动人而又美丽的神话:国王皮格马利翁深深地迷恋、钟情于自己亲手制作的一尊少女塑像。由于他的热和真情渴望,这尊没有生命的美丽塑像,终于变成了活人,期望变成了现实。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期望导致现实的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现象提醒我们:作为教育者,无论是教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应对于受教育者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发好是很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看法就像一面镜子,倒映着他们的形象。一旦教师对学生抱有真情的期望,信任教师便会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表现出来,并传达给自己的期望对象,这些学生在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便感受到这种于是,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付出努力了。如果教师认为他们能力低下,不学好,不可救药,他们也会这面镜子中看到人沮丧的形象,从而也认为自己能力就是不如别人,自己很难学好,自己没有出路。那么,他们就不能确立应有的自尊,就不能具有充分的自我价值感,他们就会放弃努力,走破罐破摔的道路。 那么,围绕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的原则呢?我认为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宽容和理解是信任的基础 我曾经在东莞的一所中学里任教过大半年。第一堂课走进教室,一眼就看到黑板没擦干净,只是胡乱地抹了几下。很这是调皮的值日生给老师的一个“下马威”。作为新老师,可能会为了表示老师的尊严不可辱,“以其欺人之道,还治身”,同样给学生一个“下马威”,风暴雷霆般的批一通;还是装作不知道,自己擦干净黑板再上课。可能两者都会带的后果,前者可能会暂时镇住学生,但会给今后营造融洽、愉快的课堂氛围留下“隐患”;后者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好欺魄力,会影响其在学生中威信的树立。那么,如何艺术的处理该事?当时,学生的几十双眼睛都在注意着老师的反映我不动声色的看了看黑板,然后微笑着漫漫地扫视了全班每个学生一遍。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二、三分钟里老师从学里读到了很多,有对老师的理解、有辛灾乐祸的、有担心挨骂的、也有感到不安而低下了头的。然后,我说道:Than or your kind welcome.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the chance to know you! 因为,我知道,这是学生对新老师的考验份特殊的“见面礼”。后来,这个班的学生在教师节写了一篇短文登在黑板报上,记叙了这件事。文中最后写到:从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有了信心,我们一定要努力。 一般来说,老师新接手一个新班级,很希望知道学生的情况,方法之一便是进行考试。有的老师第一节课就来个突然弄的学生措手不及;还有的老师有这样一种心态,希望学生考得越差越好。然后,就上至领导,下至学生,说该班如以便给自己今后作“铺垫”。据调查,学生对这种做法很反感。说实话,这样的突然袭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法作到了解,也挫伤了学生和前任老师的积极性和感情。学生比较喜欢的做法是:事先通知他们要进行摸底考试,实事求是他们,切不可出难题,把他们贬得无地自容。在第一次的摸底考试中,或许有的学生想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考试但当他们看到老师发现了便脸红了。脸红说明了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于是,我对这几位学生没有采取或当堂点名后报告班主任,或打满分或扣分的做法,也没有课后个别谈心(因为学生知道作弊不对的大道理),而是佯装不知道,按卷面打了分,但加上了这样的评语“老师相信你的每一次进步”。后来,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成绩一次地在慢慢的提高。老师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时常犯错误的同学往往比较讲义气,重感情。我对这些事情就利用了学生的这种“心理优势”。一位著名的德育专家总结出德育工作的真谛为四句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道之持之以恒。许多成名的人回忆老师时更多的是与老师间情感的交流,至于当年老师如何传授知识便淡漠了。我们也常要想教好书,得当班主任,也是这个道理。教书首先要育人,而且要以实际行动去育人,讲究艺术的去育人,让人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