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知识体系

城市社会学知识体系
城市社会学知识体系

城市社会学知识体系概述

12资城康健 320120945521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群体发展规律的科学,而城市社会学侧重于研究城市社会的社会学。这门课程主要内容有社会学和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社会学基本理论体系、城市社会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等。

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章节中,主要是从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演变介绍了地理环境、自然界、人地关系以及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紧接着阐述了社会运作的机制、社会变迁的理论和城市化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发展中产生的老龄化问题、就业问题、贫穷问题等。最后介绍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中国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基础和应用领域。

城市社会结构是由社会中的个人通过个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网络形成的。本章节分别介绍了个人、群体与组织、阶级、阶层、社区等社会结构的载体。

分别从个人的构成要素、社会地位、社会角色解释个人的概念,说明了个人社会化的条件和内容,以及人与人之间构成的各种关系网络和群体成员互动的阶段。

社会群体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公共活动的集体,社会群体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家庭、邻里、工作群体和弱势群体,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和结构。

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合理有效的到达特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共同活动的群体,一般可分为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群众、宗教组织,从结构形式上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种结构形式。社会组织的管理主要有家长制管理、科层制管理和系统管理等方式。社会组织的互动有横向、纵向和横向纵向交织的社会组织互动形式。

社区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机组织的人群。城市社区的主要特点有: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复杂,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流动性大;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生活节奏快,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快。

社会分层是对社会阶级和基层结构的分析研究,是指社会中的人们区分为高低有序不同等级、层次的现象。韦伯认为社会分层划分的标准有经济标准、社会标准、政治标准。在对社会层次结构进行描述的时候,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以及使用的标准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大不一样的。

城市新富裕阶层是指收入或家庭资产普遍高于城市小康阶层的那一部分家庭或个人,其界定标准是财富,他们遍及体制内外和各行各业并且初具规模;中产阶层的划分可以参照收入水平、社会地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4方面进行评价,在我国,中产阶层群体数量已非常客观,其主要由私营企业主、知识分子和专业经营者组成;城市贫困阶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一阶层的数量和贫困程度已经超过了农村中的穷人。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

置的移动,社会流动的类型有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城市社会空间由居民、政府、各种社会组织以及物质实体空间组成,城市空间的社会学特性导致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形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景观分析法、城市填图法、社会区研究法。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划分经典模式主要是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社会学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学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几个当代的主要流派: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城市社会学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人类生态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韦伯学派、女性主义学派、“鼓励拥有私房运动”策略、参与全球化策略。

城市社会地理学包含了分析社会生活的空间形态与社会群体成员的个别行为,及其空间的组成与意义。其研究方法包括“局外人”的研究方法和“局内人”的研究方法。城市社会地理学理论包括因子生态学理论与社会区分析。

城市社会学的学习,既要重视掌握理论知识,又要重视科学方法。现代的城市社会学方法具体有科学化、系统化、定量化的特点,一般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基本程序包括确定目标、准备、设计方案、资料收集、撰写报告。其中城市社会学资料收集的方法包括访谈、问卷、社会观察、社会实验。

社会学调研报告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与周边社区互动关系目录: 1 绪论 1.1调研背景 1.2概念界定 1.3调研对象与区域 1.4调研目的与技术路线 2互动存在方面 2.1商业交易 2.2文化教育 2.3景观休闲 2.4体育活动 3互动特征总结 3.1程度分析 3.2 类型判定 4互动影响因素 4.1成本投入 4.2管理模式 4.3设施质量 4.4人群特征 4互动优化措施

1.1调研背景 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中,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天的大学已不再是一个封闭与独立的社会和空间单元,而是一个与周边社区互动的开放系统。 大学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通过这种开放得到了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满足,同时又带动了周边社区的发展。而周边社区对体育活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需求又在高校中得到满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与周边社区的互动变得愈加频繁,为满足双方需要而产生并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也日益增多。 1.2 概念界定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是以多种社会关系结合,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活动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的社会实体。 本次调研中,大学社区指由教学科研区和宿舍区组成的学校主体部分;周边社区指大学社区附近以居住和生活服务为主的社区。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

程。社会互动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 合作,是指人们或群体为了满足共同利益或达到共同目标而一起行动,这些利益或目标单靠一方是难以实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大学社区和周边社区的合作,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 顺应,是指一方自愿或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在本报告中指互动中的一方利用对方资源而自身获利,且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 竞争,是一种合作性的冲突,它受一些“规则”约束,达到目标比打败对手更重要,竞争双方存在间接反对关系2; 竞争与合作,传统观念中,合作与竞争是一对反义词,在现代社会,出现了整合合作竞争的新互动类型,有可能实现双赢。 对社会互动本身的构成进行分析,找出一些指标来描述特定互动的状态,就是互动维度研究。一般来说,互动有四个维度: 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示互动双方的关系的性质,主要包括情感关系(亲和还是排斥,融合还是对立),利益关系(一致还是冲突),地位关系(平等还是不平等,权利分配格局); 1https://www.360docs.net/doc/fe18009252.html,/view/183581.htm 2冲突与竞争的区别(1)在冲突中打败对手更重要(2)冲突双方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接触,是直接的反对关系(3)冲突双方目标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4)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要激烈得多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整理

城市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生态化:城市生态化以人和环境的协调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标志,调控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复合型城市生态系统。就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货运中转理论:货运中转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一种假说,它强调交通运输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所谓货运中转,是指商品在运输中不得不中断原来的运输方式,并转到另一种运输系统中去的情形。货运中转有两种情形:一是单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机械性中转,另一种是商业性中转或称贸易中转。 3 城市人口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4、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5、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个职业向另一个职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位置移动现象。它是社会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6、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 7、郊区化:是指在特大城市郊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大城市出现的地域职能结构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包括具有向心倾向的商业、服务业,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多项市区地域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这个过程成为“郊区化” 8、逆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 9、城市文化冲突: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的矛盾,既表现为不同城市文化系统(如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为同一城市文化系统内不同文化元素(如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10、城市文化融合: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文化适应三个过程。 11、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 12、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的人口得以生存的潜力。二: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1)城市发展研究,(2)城市空间结构研究,(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4)城市社会结构研究,(5)城市 化研究,(6)城市文化研究,(7)城市社会问题研究,(8)城市规划研究,(9)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1)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 1)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2)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 3)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 实践意义1)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 2)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4)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 3、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城市社会学2017

城市社会学2017

一、多项选择题 1(5分) 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 门√ ?B)治理是一个过程√ ?C)治理是一整套规则 ?D)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 的互动√ ?E)治理是协调√ 治理的特征主要包括: ?A)治理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B)治理不是一种正是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D)治理是自上而下的 ?E)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而是一个过程√2(5分)

制度的文化主要由哪些层面构成? ?A)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B)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积累形成的 基本层面√ ?C)理性设计和建构的制度文化的高级层 面√ ?D)民风民俗 ?E)机构、组织和设备等的实施机制层面 √ 3(5分) 现代化的城市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A)商业化 ?B)信息化√ ?C)全球化√ ?D)知识化 ?E)城市化√ 4(5分) 城市文化传播的过程包括 ?A)采纳阶段√ ?B)接触阶段√

?C)显现阶段√ ?D)融合阶段√ ?E)选择阶段√ 5(5分) 城市社会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 ?A)针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体系 ?B)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 系√ ?C)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 ?D)针对军人家属的设置福利体系 ?E)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 6(5分) 城市文化冲突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 ?A)经济型 ?B)时代性√ ?C)民族性√ ?D)社会性

?E)区域性√ 7(5分) 治理和统治的区别在于 ?A)权力的时限不同 ?B)行为主体不同√ ?C)权力运用的方式不同√ ?D)服务的对象不同 ?E)权力配置的形式不同√8(5分) 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 ?A)两面性√ ?B)紧迫性√ ?C)不确定性√ ?D)高风险性 ?E)社会性√ 9(5分) 城市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 ?A)娱乐休闲的功能√ ?B)社会规范的功能√

社会主义调查报告4篇

社会主义调查报告4篇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xx市xx区xxx村,这里有勤劳的农民,良好的农业环境,下面我将分类介绍一下这次调查中我获得的信息. 。 (一)农业:我先介绍一下这里的农业发展状况。“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地处亚热带,平原为主,少量丘陵地带,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以棉花、花生、黄豆、油菜,还种植少量绿豆、条树(用来扎扫帚和刷子)。作物为一年一熟。 国家对农业实施补贴政策后,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明显提高,暑期我们村每家都收到了国家补助的尿素。 (二)农民与教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以前村里大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较严重,家里有儿女的,通常只支持儿子读书,对女儿则不然,即使女儿成绩好也顶多让其读至初中毕业。我们村里跟我你年龄相仿和比我大的别家女孩子没有一个读至高中毕业。有一个考上高中,父母却不让读,认为女孩子迟早是要嫁给别人的,读那么多书没用,还浪费钱,留给儿子读才有用。 而现在,我们村年轻一代结婚生子的第一胎多为女婴,加之计划

生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她们都是家中宝,孩子们四岁左右就接受启蒙教育。不过,受传统习俗影响,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受教育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本无可厚非,但农民最终是想让孩子走出农村,远离农村,摆脱农村的束缚。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没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势必让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的继承缺少后劲。 (三)经济:首先前几年彩电开始普及,现在家家都有彩电;二是摩托车也普及了;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不是很多(集中在打工一族)。 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家深有体会。我爸经常回忆:你们读小学时,家里穷得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你妈要到村里借我都不准,我们就蘸点腐豆腐度日子。。。。。。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从没买过新衣服。过年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买新衣服的节日。而现在,吃饱穿暖甚至吃好也不是什么很大不了的事情了。 我爸时常念叨:共产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每年的春联都有几幅是我爸亲自编的有关赞扬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小病不看,大病靠拖,这是贫困农民的典型写照。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

城市社会学重点(补充版)知识分享

城市社会学重点(补充 版)

城市社会学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不定项选择题论述简答时间:6月3日晚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概述 1城市概念的关键理解: 1)人口聚集(城市和城市社会组织行成的基础) 2)非农生产(区别于农村,体现社会分工) 3)市场(城市运作的经济动力) 体的城市社区,而多元城市社区的结合构成了城市社会这一开放性社会系统。若从主体与客体角度看,是人与自然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体;若从地狱共同体的角度,是多类社区的有机结合体;若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是古代、近代、现代城市更替的社会有机体。 4经典社会学的城市观点: ?滕尼斯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1)礼俗社会: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目标,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关系支配一切,大家共同劳动,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维系在一起,有共同的善恶观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2)法理社会: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法律和理性支配一切,习俗和情感的作用减弱,人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彼此冷漠,互不关心。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⑴机械联结是指在共同信仰和习惯、共同仪式和标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联系,是乡村的特征; ⑵而有机联结是城市的特征,它是建立在相互差别基础上的依赖于复杂的劳动分工的社会联系,人们从事不同职业,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 ★迪尔凯姆认为分工是城市的特征,是破坏传统社会整合性的力量和建立新型社会聚合力的基础。他认为城市内的社会差别和个性发展,是保持社会聚 ?齐美尔的城市精神生活 ⑴主要观点:城市生活环境复杂、生活节奏较快、社会组织严密、时间观念强、感官刺激强烈,个人应学会适应城市。在他看来,都市是完全不同于乡村的世界,都市的制度和过程改变了人的心理、性情和行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性的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个人必须适应都市。 ⑵齐美尔指出出现代生活最深刻的问题是个人面对都市中的各种力量、传统、文化和技术如何保持存在的自主性和个体性,个人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外部力量。 认为同农村人的偏狭、封闭相比,都市人在精神上是自由的,但是与这种自由相伴而生的是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⑶齐美尔认为都市中的“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发展不平衡。在他看来,正是都市滋养和产生了现代两种形式的个人主义:第一都市将个人从各种压迫性的关系中解放出来,赋予每一个个人自由和独立性;第二,在19世纪浪漫主义的鼓舞下,另一种个人主义理想出现了。 ?韦伯的城市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 韦伯考察了西方和东方历史上的城市并加以比较,在1920年发表的《论城市》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的完全城市社区”。他认为这种完全城市社区应该具备贸易、军事、法律、社交和政治等方面的职能。它需要具备下列特征:①城市以贸易和商业为基础;②城市相对自治;③城市内存在一定的民间社团性组织和正式组织;④防卫力量。韦伯认为只有中世纪的城市才是完全城市社区。同时,他强调政治、经济因素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政治、经济的互动不同,产生的城市也就不同。 5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早期探索:20世纪初传入我国,最早资料可查是1917年清华大学教授狄特莫指导该校学生在北京西郊对195家居民的生活费用调查。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 1人类社会生命网:竞争、冲突、适应、同化 2社会生态平衡:帕克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生态和文化两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竞争是共生层次的基础,而沟通及共识是文化层次的基础的,两个层次是整个社会的两面。 3帕克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总的来说,有三点:第一,帕克把城市看作一种分析单位。第二,帕克认识到日益以正规结构为其特征。第三,帕克强调城市生活的心理因素。

社会学调查研究报告doc

社会学调查研究报告 篇一:社会调研报告 重庆交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报告关于过江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 学院:河海学院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学号: 631103040122 姓名:向幸华 指导老师:张晓平 “团队分工说明及自评成绩表” 注:(由团队填写,个人调研不填;由团队成员据分工情况自主将30绩效分在3名成员之间分配!) “社会调研”成绩评定表 注:(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若为团队调研,“成绩”一栏为:基础分70分+该成员分得的绩效分!) XX年 3 月10 日 关于过江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偏远山区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当他们还没有学会走路甚至还不能说话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就因为迫于生活的压力背井离乡,到远离家乡,远离孩

子的遥远城市里谋求生活。他们只能从长辈口中或者偶尔的一个电话中得知父母音讯。当城市中的孩子幸福地享受着父母带来的无微不至的爱时,他们却落单的小鸟一样成长。他们就是我们所称的“留守儿童”。地处偏远山区的过江坡村就是中国千万留守儿童现状的一个缩影。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民生问题逐渐得到党和国家及政府的重视。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是中国儿童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帮助这个弱势群体改变现状,让他们也能像城市的儿童一样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对家庭、社会、政府来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有利于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湖南省溆浦县沿溪乡过江坡村留守儿童。 (2)问卷发放和回收过程 XX.1.21-XX.1.31上门走访乡村,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调研,并让孩子和家长填写问卷,填写完后收回问卷。 XX.2.1-XX.2.4到学校及村委会了解学校及村委会了解

新城市社会学主要理论

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夏建中 【内容提要】产生于70年代的新城市社会学是对传统城市社会学——芝加哥人文生态学派的反动。新学派主要由三个流派组成,其中,法国的卡斯泰尔和美国的哈维是该学派的奠基者和中坚人物。他们借鉴马克思的知识传统,以集体消费为基石,解说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与城市化的关系,指出城市并非城市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城市本身和城市生活方式都是更广泛的经济结构的产物。 二 曼努尔·卡斯泰尔不但是法国城市社会学的代表,也是新城市社会学的旗手。他1942年生于西班牙,1967年毕业于巴黎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1970-1979年在巴黎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任教;1979年起先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在国际社会学协会中领导城市发展委员会的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有《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思路》(1972)、《城市、阶级与权力》(1978)、《经济危机与美国社会》(1980)、《城市与百姓》(1983)、《高技术、空间与社会》(1988)和《信息城市》(1989)等。 卡斯泰尔的思想深受法国结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阿尔都塞(LouisAlthusser)的影响,1968年他发表了一篇名为“存在‘城市社会学’吗?”的论文,质疑传统城市社会学的科学性。他认为,传统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对象”和“真实对象”都不确定,“城市”无确切定义,故缺乏特定的真实对象;“城市性”、“生态系统”不具有理论上的明辨性特征,故没有特定的理论对象。他还认为,沃思在城市空间与城市性之间制造了一种“伪相关”,因为被沃思看作“城市生活方式”的那种东西并不是由城市环境造成,而是更广泛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反映,“是资产阶级工业化的文化表现,是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理性化进程的产物”(M.Castells,1976)。所以在卡斯泰尔看来,传统城市社会学不是科学,而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更干脆讲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在其代表作,也是新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之作《城市问题》中,卡斯泰尔明确地表示他力图用结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城市社会。他认为,城市空间是社会结构的表现,社会结构是由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组成的,其中经济系统起决定作用;经济系统的发展不是被思想,而是被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系统所决定;经济系统本身由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资本家三要素构成。 在卡斯泰尔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集体消费。他认为,劳动者起初主要是通过个人提供的私人消费再生产自己的劳动力(如休息、休养、生殖、学习等);在农业社会中,农民个人为自己提供食品、衣物、房屋、出行手段以及其他所需的大部分东西。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劳动者的个人消费已日益

城市社会学复习

第一章 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城市社会结构研究、城市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人类生态学派、社区学派。 3、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一是城市社会学方法论;二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三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章 1、定义城市的不同学派有:防御说、私有制说、集市说、地利学说。 2、中世纪东西方城市发展有哪些不同点?答:a、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B、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欧洲的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C、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的城市内部主要矛盾是封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的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D、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特点不同。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中国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农村,而且在政治上控制农村。 第三章 1、试模仿沃思论述的“城市人格”及其成因方法,分析“乡村人格”及其成因。答:第一个因素: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减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机会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原先的竞争、理性的关系被初级程度降低,社会互动呈现实名制的特点。第二个因素:人口密度。一方面,密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压力变小,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变得友善;另一方面,密度减少导致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第三个要素:人口同质性。同质性构成了阶段和种族的界限。同质性越高,社会分化减弱。公共生活实名性和个人性程度提高。 2、根据新城市主义的观点,空间尺度与社会交往是怎样的关系? 答:新城市主义是建筑与规划之间中主张复兴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 城市环境的设计要满足一下要求:a、尺度要小,所有场所都可步行抵达;b、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有机会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和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c、社区的格局是混合型的,以便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d、居民与工作机会应该保持合理比例,原则上愿意工作的居民可得到的工作岗位在比例上是平衡的;e、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f、要有鲜明的街区建筑。所有的设计理念都指向促进日常际遇、人际交往、社群互动的目标,指向有助于培育和发挥社会沟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 第四章 1、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配置,是城市功能地域结构的表现。 2、城市区位优势指:a、交通的便利性b、经济腹地c、沿海通商条件d、原料产地 3、工业布局理论奠基人是韦伯 4、库利在货运中转理论中发现,城市可以成为服务周围地区的中心集散点。 5、传统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域模型。 6、都市带指有许多都市区连绵而成的巨大的、多核心的城市密集地域结构系统,它是城市发展经历了以集聚为主的城市化和聚集与扩散并行的两阶段之后形成的一种布局,是伴随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化的新阶段在地域形态上的反映。 7、城市地域运动的两个特性:结节性和均质性,从而呈现两种地域运动:结节运动和均质运动。 8、简述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的异同。 答:它们是传统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 是伯吉斯通过对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分异的五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型离心。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是按同心圆状配置的,围绕城市中心,形成许多环带。这些环带是: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中y,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是民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集中点,是城市的中枢;过渡带,围绕城市商业区形成城市的过渡带;工人住宅区,居住环境优于第二层中产阶级住宅带,居住环境十分优越,具有一流的旅馆和公寓,并且出现地方性的商业中心;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路建设的高级住宅区。 扇形理论: 是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与1939年提出的是以房租指标研究城市地域运动,交通干线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功能地域沿交通路线扩展,是城市呈扇形向外发展。 该模型是在同心圆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交通线路作用,因此可以说是同心圆模式的变种。 多核心模式: 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多核心模式与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相比,多核心模式不仅强调城市地域分化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产生离心作用,城市的生长是围绕多个核心进行的;多核心模型强调郊区的存在;强调生态环境对城市地域分化的重要影响,强调交通条件对城市地域分化的影响,最开始是分割继而导致离心化。 9、简述地域分化的结果。

城市地理学调研报告

城市地理学调研报告 ——验证“推—拉假说“实地调研 姓名:韩伟 班级: 城市规划1102 学号:201117020215 组员:韩伟马应龙胡石海刘晨 一、调研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他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把它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他认为,前者是消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是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人口迁移的推拉假说在中国国情之下是否存在?具体影响因素有哪些?我们实地采访了一些农民工。 二、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2014.5.29 调查地点:长沙市城区(各建筑工地) 调查方法:问卷+询问 姓名年龄籍贯进城原因 何兴国43 张家界农村工作少,家有几个孩子,没有什么 文化,感觉城市工作需求量多,工资高。

刘其贵47 江西城市建筑工地需求量大,收入可观,且 经亲戚介绍。但感觉城市生活不适应。刘亚龙44 江西家住农村,田地少,家里无固定工作, 感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快,工资高。吴俊强41 岳阳邻居在城里打工混的不错,经介绍而 来。但比较思家。 李所宗41 娄底农村太穷,太幸苦,城市就业机会多, 收入高,还可以开阔视野。 王建军36 岳阳初中毕业后就来城里打工,一直到现在徐宏53 益阳农村人多地少,收入微薄,城里就业机 会多,且隔家里进,回家方便。 丁龙45 益阳原以种菜为生,只是不赚钱,去过广州 海南等工作。一儿一女,已经结婚,自 己还打工补贴家用。 沼泽生55 张家界务农少,一直在外打工,无福利 赵盼25 岳阳租房,现如今负担不大,有钱想留在长 沙,公司无拖欠工资现象 刘跃进58 郴州老乡带出来,赚钱谋生,补贴儿子生活。程忠贵50 娄底城市务工,不拖累儿女,趁还能动多赚 点。 三、调查结果分析

城市社会学第3阶段测试题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城市社会学》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城市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体现了城市社会问题的() A、普通性 B、特殊性 C、爆发性 D、复合性 2、在城市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中,把城市看作一个整体,体现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特殊性原则 D、互动性原则 3、下列关于城市流动人口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数量大 B、从事经济活动为主 C、短期停留 D、增长速度快 4、工人不愿意结构现有的报酬或劳动条件,自愿放弃失业,是()。 A、自愿性失业 B、非自愿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非结构性失业 5、劳动者暂时退出工作岗位,等待新的就业机会,反映的是()。 A、隐性就业问题 B、结构性就业问题 C、间断劳动就业问题 D、显性就业问题 6、功能主义者看来,贫困的原因是()。 A、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 B、利益争夺 C、社会快速变迁的结果 D、失业 7、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应有利于进行国内各地区的对比,反映的是指标编制的()。 A、主体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 D、动态性原则 8、下列关于城市发展模式描述错误的是()。 A、城市发展模式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模式 B、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 C、城市发展模式各国有统一的模式 D、城市发展模式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 9、从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看,城市发展模式可分为() A、外延粗放型发展模式与内涵集约型发展模式 B、“外溢”式发展模式与“跨越”式发展模式 C、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不可持续发展模式 D、要素自发式模式与制度先导模式 10、关于生态经济城市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_2010级社工专业必修课_ 理论学时:__34_ 实践学时:___2__ 一、课程说明 1、开课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开课的意义 运用城市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和分析城市发展,不仅是把握城市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是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认识和理解的一条必经途径。因此,学习城市社会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城市发展、关注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的开课对象是社工专业学生,属于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将了解如何运用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去分析社城市发展,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实事求是地把握和体察当代中国的国情,运用城市社会学知识,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3)目的与任务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 2、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经典理论;了解城市起源与发展、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规划、管理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认识城市化、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与城市社会问题的关系,如何应用城市社会理论与方法解决城市社会发展问题。 3、课程简表: 二、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1、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他们产生对城市社会学学科的初步认识。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

关于帕克的城市社会学理论

Park,Robert Ezra (1864~1944) 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864年2月14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鲁泽恩郡一个商人家庭。就学于密执安大学,1887年获哲学学士学位。随后投身新闻界,热衷于城市社会问题和贫民阶层的调查报道。自1898年起,先后到哈佛大学、海德堡大学深造,师从W.詹姆斯、J.罗伊斯、G.齐美尔等。1904~1905年任哈佛大学哲学助理教授,曾协助黑人领袖B.T.华盛顿研究种族问题。1914~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25年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导论》(与E.W.伯吉斯合著,1921)、《城市——对都市环境研究的提议》(与伯吉斯和R.D.麦肯齐合著,1925)、《人种与文化》(1950)、《人类社区,城市和人类生态学》(1952)。 帕克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他在社会学研究上有两大兴趣,即种族和城市。在种族研究中,提出了表示个人间、团体间的密切程度的“社会距离”概念,并探讨“种族偏见”与“种族冲突”的关系。他认为,美国社会较其他社会种族偏见小但冲突大,这是因为美国社会开放、进步,黑人不满意、不顺从传统的不平等秩序。帕克从新闻媒介、商业活动、行政管理三个方面为城市下定义,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他对城市的研究主要包括人口、邻里关系、职业三个方面。他根据社会成员行为上相互作用的方式,把社会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竞争、冲突、调节、同化。帕克对社会学的贡献还突出地表现在对社会学人才的培养方面,如E.W.伯吉斯、L.沃思等著名社会学家曾是他的学生。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之一。早年就学于密歇根大学,1887年获哲学学士学位。自1898年起,先后到哈佛大学、海德堡大学深造。1904~1905年任哈佛大学哲学助理教授,1914~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25年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帕克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他主要研究种族和城市问题,在种族研究中,提出了表示个人间、团体间的密切程度的“社会距离”概念,并探讨“种族偏见”与“种族冲突”的关系。他认为美国社会较其他社会种族偏见小但冲突大。帕克从新闻媒介、商业活动、行政管理3个方面为城市下定义,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从城市的人口、邻里关系、职业3个方面着手研究。他根据社会成员行为上相互作用的方式,把社会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竞争、冲突、调节、同化。帕克对社会学的贡献还突出地表现在对社会学人才的培养方面,E.W.伯吉斯、L.沃克等社会学家曾是他的学生。著有《社会学导论》(合著)、《城市——对都市环境研究的提议》(合著)、《人种与文化》、《人类社区,城市和人类生态学》。 R.E.帕克认为,社区的本质特征是:①有一个以地域组织起来的人口;②这里的人口或多或少扎根于它所占用的土地上;③这里的人口的各个分子生活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帕克关于社区本质特征的观点,对社区的研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与社会分析 芝加哥学派在二十世纪初兴起,主要由芝加哥大学的R·E·帕克(Robert Ezra Park)、E·伯吉斯(Ernest Burgess)及其它城市社会学家所建立。二十年代帕克和伯吉斯指出五种经常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同心圆区域,当中包括被视为最易爆发危机或分崩离析的“转变中区域”。在四十年代,亨利·麦凯(Henry McKay)和Clifford R. Shaw 聚焦于少年越轨行为(Juvenile Delinqency),发现他们都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精选文档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城市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生态化:城市生态化以人和环境的协调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标志,调控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复合型城市生态系统。就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货运中转理论:货运中转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一种假说,它强调交通运输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所谓货运中转,是指商品在运输中不得不中断原来的运输方式,并转到另一种运输系统中去的情形。货运中转有两种情形:一是单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机械性中转,另一种是商业性中转或称贸易中转。 3 城市人口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4、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5、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个职业向另一个职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位置移动现象。它是社会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6、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 7、郊区化:是指在特大城市郊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大城市出现的地域职能结构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包括具有向心倾向的商业、服务业,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多项市区地域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这个过程成为“郊区化” 8、逆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 9、城市文化冲突: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的矛盾,既表现为不同城市文化系统(如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为同一城市文化系统内不同文化元素(如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10、城市文化融合: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文化适应三个过程。 11、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 12、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的人口得以生存的潜力。二: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1)城市发展研究,(2)城市空间结构研究,(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4)城市社会结构研究,(5)城市 化研究,(6)城市文化研究,(7)城市社会问题研究,(8)城市规划研究,(9)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1)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 1)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2)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 3)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 实践意义1)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 2)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4)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 3、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城市社会学概念整理

城市社会学(也叫“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科。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作为一门科学其主旨在于尽可能多的对那些与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类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社会: 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识,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社会学视角的城市: 1、城市反映了一种社会空间辩证法,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在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空间所改变 2、城市社会展示出多种多样、各具特征的邻里单元的镶嵌体(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空间单元,处于不同的城市空间)(中山路改造) 3、城市的社会结构反映了她们周围的经济、人口、文化、和政治背景。因此,北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欧洲城市不同的特征。(欧洲城市特色与北美城市特色的比较)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1、系统分析法 系统是由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组合成的有机体,系统内部的诸要素必须同外界环境保持协调一致。我们在研究城市时,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城市内部自然、社会、经济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又要研究城市外部即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2、比较分析法 纵向比较就是沿着时间的顺序,从发生发展的程序上对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城市现象延续了几千年,纵向比较有很宽的对比幅度和对比领域。横向比较是指同一时间刻度上对不同地域的城市进行比较。 3、历史分析法 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经历了一个有小到大、有少到多、有原始简单到现代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把分布在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排列起来,就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历史阶段,城市社会学要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研究城市,揭示各种因素和各种力量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分析城市发展的推动或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的预测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 4、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的任务在于揭示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积极克服负功能。不断完善正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社会的稳定。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研究城市,就要分析城市社会的结构(如地域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心理结构)以及这些结构所发挥的功能,

城市社会学考试复习

城市社会学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6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30+分) 论述40分 一、名词解释 1.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P45 (1)礼俗社会: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目标,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关系支配一切,大家共同劳动,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维系在一起,有共同的善恶观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2)法理社会: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法律和理性支配一切,习俗和情感的作用减弱,人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彼此冷漠,互不关心。 2.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P46 3.结节性和结节地域P85 城市的结节性是指城市地域中某些地段对人口流动和物质能量交换所产生的聚集作用。 结节地域是指吸引区和结节点的组合。结节点是指具有聚集性能的特殊地段。吸引区是指结节点服务于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 4均质性和均质地域P87 均质性是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保持同质、排斥异质的特性。 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的作用下,城市地域中出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明显的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 5社会结构P113 广义而言,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基本要素之间的稳定持久的联系模式。 狭义而言,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式。 6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实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P118 7社会分层是对社会阶层和阶层结构的分析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的最重要的传统领域之一。P122 8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P128 自由流动是相对于结构流动而言的,是指个别发生的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 结构性流动是指凡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或由于某项社会发明与创造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包括有组织和无组织的流动。 9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P129 代内流动,指一个人一生中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动。 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儿子的职业与父亲的职业的异同表示出来的。 10城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P169 城市物质文化是,又称表层的城市文化。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由城市可感知的有形物质实体组成。 城市制度文化。又称中间层的城市文化。是通过城市规范与制度体系现出来的文化形式。城市精神文化,又称深层的城市文化。包括城市的知识、信仰、习惯、法律、道德、习俗以

毕业论文关于社会调查报告

毕业论文关于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毕业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报告 0 引言 我反复的阅读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及其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相关的期刊和书籍。查阅了我设计的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期刊杂志和文献资料。通对期刊杂志和文献资料的阅读和分析,我对基于单片机的地下车库通风控制系统构成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知道了自己的题目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对单片机的地下车库通风控制系统有了一个宏观的把握后。我又重点阅读了单片机的软件仿真的书籍,以及智能诱导通风控制系统的期刊和资料。对智能诱导通风控制系统结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我把重点放在了单片机控制理论的学习和控制电路的设计方面上。由于我的时间及精力有限,现在我只能对他们有一个比较宏观的把握,大略的知道自己的思路是什么,对于具体的细节我还需要进一步的调研。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说本次调研的收获。 1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任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机动

车辆数量飞速增长,停车成了城市交通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城市建筑工程向大型化、多层次化、多功能化发展,以减少占用土地资源。地下车库以其面积大、节约建筑用地、管理集中等优势而越来越受到业主的青睐。因此,目前许多高层建筑都设有地下车库,以解决存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因此,地下停车库的建设也将随之而发展,以解决汽车存放与城市用地日益矛盾的问题。 对于地下停车库,保证适当的温度和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规定标准,是衡量地下车库空气环境质量的两个主要指标。由于地下车库在土壤的包围之中,而土壤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地下车库的温度都是符合要求的。汽车在库内启动、行驶和上下坡道时都要排出废气,主要有害气体是一氧化碳。因此,地下车库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应严格控制。我国虽然从国外引进了为数不少的现代化地下车库通风控制系统,但都是国外现成的产品,其控制策略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具体条件。如何发挥先进地下车库“绿色”通风控制系统的示范作用和现代化智能通风控制系统的推广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1.1 课题技术研究背景 在地下停车库使用诱导通风系统的过程中,由于无法了解到汽车尾气发生的具体时间、位置及总量等参数。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