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整理复习课程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整理复习课程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整理复习课程

第一章

1、政务的含义

所谓政务,简单地理解就是政府部门需要办理的各项事务。“政务”的含义既包括“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也包括“国家的各类行政管理活动,即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电子政务中的“政务”的含义侧重于后者。

2、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是指各级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政府可公开的信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发布,并使政府的服务工作网络化。

3、电子政务的理解要点

①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

②电子政务的核心或者说客体是政务,而电子仅仅是手段

③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决策科学化、经

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的综合目标。

④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既包括硬件基础条件,也包括软件政策法规保障。

⑤电子政务体系包括物理层、逻辑层和概念层三个层次。

4、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1)应用的主体范围不同2)管理理念与实现目的不同3)应用的内容和实现流程不同5、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广度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

6、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

“政府上网工程”与电子政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它只是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或一个组成部分。

7、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1)实施主体不同2)应用目的不同3)应用范围不同

8、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政府信息化又是电子政务实施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是相互作用、同步推进的。

9、电子政务的特征

1)使用手段和技术先进实用性2)政府信息的公开共享性3)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互动性4)政府提供服务的创新性5)政府内外管理的开放性

10、电子政务的功能

1)增强政府监管,维护市场秩序2)整合决策依据,实现决策支持

3)实施信息发布,提供丰富信息4)加强沟通互动,有利服务公众

5)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公效率6)发挥主导作用,带动社会信息化

11、1. 3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 1.3.1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理念的变革

1.变革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模式

知识化、信息化、虚拟化

2.调整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以便建立服务型政务

3.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理念

4.重建新形势下的政府组织结构形式

政府纵向结构偏平化政府横向结构整合化政府组织形式的虚拟化? 1.3.2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1.电子政务建设对政府机构改革的推动

2.电子政务建设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 1.3.3电子政务与政府运行机制创新

1.电子政务与政府决策科学化

1)有利于扩充政府决策人员的内脑2)有利于延伸政府决策人员的外脑

3)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信息保真度4)有利于改善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5)有利于政府决策渐进优化。

2.电子政务与政府决策民主化

电子政务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交互方式,使政府以电子方式广泛而深入地伸向企业、公众和所有服务对象,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并快速做出反应,使公民具有更多的政务信息与参与途径,,为社会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提供新的推动力。

3.电子政务与政府监督机制优化

在电子政务条件下,实施政务公开,在强化了公民对政府的监督的同时,实际上也强化了政府内部的监督,有利于实现政府自上而下的纵向控制。

4.电子政务与政府绩效评估改进

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助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广泛运用和民主价值,决定了绩效评估本身也是一种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5.电子政务与政府依法行政的推进

在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活动被置于双重程序和规则的监管之下:其一是制度程序和规则,其二是事先设定的由机器和软件运行所形成的程序和规则。

在电子政务条件下,人为因素对事先设定的机器和软件程序和规则的破坏,将是困难和难以修补的,在电子政务系统完备的情况下,甚至是不可能的。

? 1.3.4 电子政务与政府人员队伍建设

1.电子政务环境带给公务员的变化

2.电子政务对公务员提出的要求

1)观念意识方面的要求2)技术知识和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

a)心理生理方面的要求4)道德伦理方面的要求

②电子政务与背景下的公务员制度改革

③电子政务环境中公务员的学习与培训

? 1.3.5 电子政务对政府业务流程的创新

1.政府业务流程的内涵

简单的说,政府业务流程是一组相关的、结构化的集合,或者说是一系列事件的链条。这些活动集合或链条为特定的公众提供特定的服务或产品,这个流程有起点,有终点,并且有目的。

2. 传统的政务流程有很大的弊端

1)政府机构条块分布,机构由一个个专业部门组成,随着政府管理服务范围的拓展,专业部门持续扩大。2)机构整体机能趋于退化,效率低下。3)传统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包罗万象,什么都管。4)传统的政务流程复杂且分散。

3.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业务流程的创新

使政府工作流程建立在信息网络通道和信息平台上,这有利于突破传统上以部门、职能划分的界限,有利于建立以公众为出发点,以流程为中心的新模式。

使其不再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而更注重整体流程优化的系统性。

? 1.3.6 电子政务对政府工作效率的创新

1.实施电子政务可简化行政运作环节和程序,降低行政运作成本,提高政务效率。

1)从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看2)从政府与内部之间的关系看

? 1.3.7 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的创新

1. 电子政务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

(实现科学决策的条件: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充分的信息保障)

?有利于扩充政府决策人员的内脑。

?有利于延伸政府决策人员的外脑。

?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信息保真度。

?有助于政府决策渐进优化。

2. 电子政务促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

所谓决策民主化,是指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程度的提高。参与程度的提高,取决于公众参与渠道的改善和能力的提高。

?改善公民参政渠道。电子政务拓宽了公民参政渠道。

?提升公民参政能力。与赋予或拥有权利同样重要的,是行使权利的能力。

第二章

1、电子政务产生背景

2.1.1 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

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展

2.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3. 信息产业成绩巨大

2.1.2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自身独特的力量改变着整个世界的运行格局:

①使世界不平衡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剧

②使全球性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使全球不平等问题进一步恶化。

③使国家主权变得更为突出。

④使全球风险控制更为困难。

2.1.3 政府改革浪潮的举起

当时西方主要国家已开始推进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西方国家普遍面临四种压力:社会压力、财政压力、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和内部压力。

内部压力包括:推行非国有化、推行自由化政策、收缩政府的社会职能,减少政府包揽过多的社会福利,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进政府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2.2.2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

1.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①使信息纵横畅通。②提供面向企业与公众的服务平台。③具备在在线交互手段。

④营造一个协同工作环境。⑤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决策支持。⑥能够为政府人员提供学习条件。

任务:概括为一个门户、两个平台、三个数据库、十二个业务系统以及相关的基础工作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原则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统一标准,保障安全3.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措施

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稳步推进,严禁重复建设。利用统一网络平台。规范试点。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政策.

4.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架构

安全保密、公众服务、决策支持与信任授权服务模型。

平面和垂直结构。典型的电子政务总体体系架构。

④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战略对策

1)全面推进,重点建设

2)研发技术,创新管理

a)系统集成,无缝化管理;耦合协同,一体化管理

b)无限扩展,代理化管理;动态交互,参与化管理

c)开放公开,企业化管理;网络催化,知识化管理

3)实现共享,保障安全

4)控制成本,加强监理

5)突出服务,绩效评估

6、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1).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初期缓慢发展阶段;快速完善发展阶段;高深层次发展阶段

2).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

①我国电子政务的国情特点

?独特的政治制度。

?地区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速度的差异性。

?电子政务模式的多变性。

?国家对电子政务的监管特别困难。

②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特点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跳跃式发展。

?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服务产业相互促进。

?我国公务员与公民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迅速提高。

③我国电子政务的运用特点

?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的难度大。

?电子政务的管理流程有待规范和优化。

?以公民为中心发展电子政务的工作有待加强。

?电子政务的智能化水平低。

④我国电子政务的管理特点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才刚刚起步。

?“数字鸿沟”在我国还严重存在。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政策还有待完善。

3).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就

4).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对电子政务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到位

②“重电子、轻政务”、“重建设、轻应用”现象比较明显

③对内应用多,对外应用少

④先进的电子技术与落后的政府管理模式存在严重冲突

⑤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规范和标准还不完善

⑥“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⑦电子政务建设中部门间缺乏合作

5).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

①建立统一的规划、技术标准和制度、监督体系

②电子政务的投资要防止出现黑洞

③电子政务建设的中心应向为平民服务倾斜

④把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引入到电子政务建设中

⑤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工程

⑥重视队伍建设,加强培训,为电子政务建设奠定基础

6).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战略选择

①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目标选择的基本原则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我国电子政务战略发展的基本步骤

7、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趋势

①全球化

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相互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系统的对接,以实现各国政府对跨国金融、商务、旅游等活动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在打击跨国犯罪、反恐和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②以服务为中心

服务堪称是电子政务建设的终极目的。虽然我国由于社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短期内难以把提供电子化服务作为电子政务的首选目标。

8. 全球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用户为中心,实施客户关系管理

门户网站将成为政府服务的主要窗口

由信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走政府与企业联合发展电子政务的道路

9、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观念上的误区:电子政务“神化”,那就是“越贵越好”,

技术层面的问题:技术标准上的条块分割、核心技术尚未掌握。

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政务信息化教育普及不够

第三章

1、电子政务的工作模式

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政府与公务员

从网络结构的角度: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

根据电子政务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信息发布、公文流转、业务处理等。

2、3.1.1 以服务为取向的工作模式

1. 政府与政府的电子政务(G-G)

①电子法规政策系统②电子公文系统③电子司法档案系统④电子财政管理

系统⑤电子办公系统⑥电子培训系统⑦业绩评价系统

2. 政府与企业的电子政务(G-B)

①电子采购与招标②电子税务③电子证照办理

④信息咨询服务⑤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3. 政府与公众的电子政务(G-C 〉

①教育培训服务②就业服务③电子医疗服务④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⑤公众信息服务⑥交通管理服务⑦电子税务⑧电子证件服务

4. 政府与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E)

①电子办公系统②电子培训系统③业绩评价系统

3.1.2 政务内外网的工作模式

1.政务内网:各级政府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基本实现中央、省、市、县多级政府文电、

信息、督查、会务、值班、接待等主要办公业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2.政务外网:具体实施起来,政务外网将实现4 个功能: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信息交

换、网上办公服务和“一站式”服务。

3.政务内外网的关系

①业务类型和重要程度不同,政务内网上主要运行一些政务核心业务和涉密信息。

②适用的级别不同,政务内网主要适用于副省级以上的政府部门。

③安全要求的级别不同,政务内网上运行的有涉密信息,所以网络在安全级别上至少要

达到普密级。

④主要的服务对象不同,政务内网只服务于政府工作人员,而政务外网的最终服务对象

则主要是广大公众。

⑤就主要功能而言,政务内网更侧重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职能。

3.1.3 以业务为取向的工作模式

1、信息发布:信息发布是电子政务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的信息发布不但指政府网站(外网)的政务信息发布,也包括政府部门内部信息的交流。

电子政务信息发布,就是要借助于电子化的手段完成各类政务信息的整理、发布、存档和管理。

2. 公文流转:公文流转业务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公文流转,二是多级政府之间以及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文电、信息、督查、会务、值班、接待等主要办公公文的流转。

3. 业务处理:各级政府均担任着不同类型的经济管理职能,所以需要经常地从下级单位收集信息、数据和报表。

目前,专业性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针对企业,公众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例如:网上专项审批、网上注册与年检、网上经营者身份及经营行为合法性认证、3、电子政务的核心:eMPA

从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模型、环境及运行模式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的实施必须从管理制度、应用架构、技术体系和信息模式这4个方面进行。概括地讲,电子政务实施的核心是管理制、应用架构、技术体系和信息模式的数字化和电子化,即eMPA。

1). “e”一一电子化技术智能

“e”指的是“电子化”或“数字化”,是政府部门在E经济社会大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对政府部门的事务、控制、管理和战略等各个层面及组织、管理、业务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电子化和数字化及对“MPA”的电子化和转型。政务E5

2). “e-M”一一网络驱动管理

“e-M”代表“网络驱动管理”或“数字管理”的理念

一是电子政务中的管理活动是基于网络的,即政府的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和财富是可以数字化;二是运用量化管理技术来解决电子政务中的管理问题,即实现管理的可计算性。

3). “e-P”一一网络驱动业务

①现代化管理模式②协同工作模式③虚拟化模式④开放型模式

4). “e-A”一一网络驱动应用

“A”代表着以电子政务信息体系结构和技术体系结构为核心的、与电子政务应用相关的各个方面。

电子政务应用的核心是以信息资源管理为代表的信息体系结构。“及时地向任何地点的任何需要信息的人提供高质量、按需要、按兴趣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所有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也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

4. 电子政务的实施原则

①先进性和成熟性:②开放性和标准性:③时效性:④安全性:

⑤共享性和兼容性⑥可扩充和易操作性:⑦准确性和完整性:⑧易维护性:

5、电子政务实施措施

①电子政务安全第一

安全威胁常表现为以下特征:

窃听:攻击者通过监视网络数据获得敏感信息;

重传:攻击者事先获得部分或全部信息,以后将此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伪造:攻击者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篡改:攻击者对合法用户之间的通信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插入,再发送给接收者:

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阻止合法用户获得服务;行为否认:通信实体否认己经发生的行为;

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非常高,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网络安全的目标应当满足:

身份真实性:能对通信实体身份的真实性进行鉴别;

信息机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人或实体;

信息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能够防止数据被非授权用户或实体建立、修改和破坏;服务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

不可否认性: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实体否认其行为;

系统可控性:能够控制使用资源的人或实体的使用方式;

系统易用性:在满足安全要求的条件下,系统应当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②电子政务持续建设是根本

③电子政务应易于拓展

④电子政务要整体建设

6、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从支撑电子政务服务的网络性质和特点来看,电子政务通过3 种网络来实现3 大服务:内部管理与业务构建内联网Intranet;政府部门之间及与重要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则要借助专用网Extranet;而远程信息利用、移动办公及面向社会公众的事务处理和信息发布要登上公用网Internet。

7、电子政务基础平台

高效性、可控性、兼容性、可升级性、高可靠性、易维护性、安全性、实用性

8、如何理解“统一的网络管理就是“网络资源集中””

9、电子政务规划的含义

是指相关的政府机构和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优先级,并根据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步骤与规范,以保证电子政务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

10. 电子政务规划的重要性

①明确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②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③降低风险,保证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

11、电子政务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①电子政务规划的指导思想

②电子政务规划的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12、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步骤

①组织和领导保证

②科学合理地分析电子政务发展需求

③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设计

④技术和功能层面的细化

确定电子政务系统运营的通信网络系统;选用合适的技术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

构建安全管理体制;电子政务可靠性保障方案;系统扩展性预案。

⑤确立科学的评估方法,明确合理的评估标准

12、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背景分析②目标和任务分析③实施方案分析④实施保障分析⑤评估与改进分析第五章

1、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

5.1.1应用原则

5.1.2方向原则

5.1.3经济原则

⑴从需求出发⑵注重建设的利益最大化:有偿共享、量入为出⑶以人为本

5.1.4效益原则

目前国内外最核心的评价指标只有三项:

一是电子政务的构建、运行成本,二是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三是公众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

中国,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及维护成本,第二是通过系统整合消灭“信息孤岛”, 第三是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

许多因素限制了电子政务效益的实现

①电子政务建设成本居高不下。②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③服务对象不明确,

5.1.5规划、实施、监理三结合原则

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任务。要保持电子政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科学处理好规划、实施、监理三者的关系。规划是前提,实施是基础,监理是保障,三者相互促进,互相制约。只有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发挥三者最大的作用,才能保证电子政务的持续、快速、监控发展。

(1)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电子政务系统投资大,周期长,复杂度高,若规划不好,不仅造成自身损失,由此引起政府机构运行不畅而导致的间接损失更为惊人。一个没有全面规划的电子政务建设,不可能在实施和监理过程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只会严重拖延整个建设进度,为工程带来巨大损失。

(1)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电子政务规划普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不是从管理出发制定的。

第二,目标过于庞大或空洞,指导价值和可实施性较差。

第三,系统规划与政府职能转变脱节,缺乏规划质量的重视和考核,规划质量很有很大的提高余地。

(2)电子政务系统实施

电子政务系统实施是继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之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任何一

个系统设计方案只有通过精心实施,才能带来现实效益。电子政务实施是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电子政务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有: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系统切换和人员培训等。

(3)电子政务监理

电子政务监理是指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接受业主的委托和授权,依据国家有关的规定、电子工程建设标准、业主与开发方签订的委托开发合同、委托监理合同等,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等项目建设过程中,代表业主对该电子政务项目进行规范的监督、审核、控制、协调,以确保政务信息系统的成功建设。

实施项目监理的目标就是协助业主在预定的投资、工期、质量要求下完成项目建设合同内的建设内容,最终完成工程项目。

电子政务监理方式比较典型的是全程式监理,可以根据项目进程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前期监理、项目建设阶段监理和项目后期监理。

建立过程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

三监理是指事前、事中、事后监理,

三控制是指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

两管理是指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

一协调是指监理方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协调业主和开发方的工作。

5.1.6标准、开放、安全三前提原则

?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需要从技术保障、管理保障、安全保障和基础设施保障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电子政务建设要正确处理开放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一手抓安全技术手段而已,一手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根据电子政务建设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手段,按照政务公开和国家安全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划分信息保密等级。

5.1.7系统原则

2、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的含义

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就是指各级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模式,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模式来解决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推动政府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的分类

以建设工作量为标准:宏观建设模式与微观建设模式、国家建设模式与地方建设模式;

以建设方式与方法为标准:过程建设模式、技术建设模式、项目建设模式、外包模式;

从建设后营运与使用情况看:企业模式、政企共赢模式等。

从总体上看:项目模式、技术模式和管理模式。

4、电子政务建设模式选择原则

①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

②以横向区域性管理体系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导

6、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模式

①自建模式

自建模式是指政府通过投资建设自己的主服务器和电子政务系统来实现内部业务或公众服务电子化的一种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中,电子政务系统一般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建设,政府自己(也可能委托第三方)维护、管理和更新,系统产权属于政府。

②外包模式

外包模式是指府部门将其电子政务规划、建设、监理、运维和信息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等工作中过去自建或者自管的内容通过市场化机制或授权委托交给专业机构来完成,进而实现内

部业务或公众服务电子化的一种建设模式。

③自建模式和外包模式的比较

资金投入;IT人才及基础设施需求;服务更新能力;安全保障

④外包模式创新发展

电子政务外包可以大致分为流程式外包、混合式外包和创新式外包三种外包模式。政府部门在选择外包模式之前,要进行电子政务外包分析,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当地外包市场、外包参与部门、外包起因、外包就绪条件、外包依据、外包内容、外包方式、外包风险等九项分析内容

流程式外包:是指传统上由政府部门或下属事业单位自建自管的电子政务服务的某些环节或者所有流程交由专业机构处理,政府部门负责外包合同的监管并承担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最终责任。

混合式外包:是指电子政务服务由政府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或者关联企业来负责具体实施,提供给主管单位或者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使用,承担外包任务的下属事业单位或者关联企业可以将电子政务服务的某些环节外包给社会其他机构,但仍然代表上级政府部门承担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最终责任。

创新式外包:是指电子政务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运维等主要环节由单个或者多个企业负责,政府部门提出建设需求并付费使用电子政务系统或网络平台,政府部门无需承担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责任

7、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模式

①实现是一个过程②把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③注重后续建设

8、“双棱柱”发展模式

9、企业型的新加坡模式

①将政策和运作分开②采购过程公正透明③目的明确

第六章

1、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规划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战略与方案是不尽相同的,实现这些战略与方案的建设步骤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三个基本方面。规划是前提,实施是基础,监理是保障,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通常一个项目的上马,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关于项目的整体规划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子政务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项目,对其进行整体规划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考虑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问题等,才能使电子政务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有条不紊的建设。

⑴国家层面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设计

①提出规划的工作对象

规划的起点问题:一是电子政务的性质;二是电子政务的理念。

1)电子政务的提出是以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为背景的

2)开放的理念3)改革的理念4)全局的理念5)渐进的理念

②规划的层次和边界

③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④要研究自组织进程中的动力要素

⑵地区性、行业性或地方电子政务建设整体规划

①国内外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趋势②本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和问题③提出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④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问题与思路⑤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分阶段实施计划⑥电子政务的应用设计⑦电子政务技术平台的系统设计

2、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规划

制定一个战略实施规划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领导挂帅协调管理;体制机制厉行统一;统一规划、整体设计、系统建设;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我国电子政务阶段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信息基础结构的建设。②建设政府机关内部的局域网应用环境。③建设和发展电子化政府的系统平台。④发展单一窗口、一站到底的政府信息服务系统。⑤确保电子政务安全。

3、电子政务项目规划的内容

①国内外相关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经验与实施的现状;②本地区、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③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④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目标;⑤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原则;⑥电子政务项目的资源分配,包括对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分配;⑦电子政务项目的体系结构、网络框架;⑧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分阶段实施计划;⑨电子政务项目的基础设施;⑩电子政务项目的标准化体系;⑾电子政务项目的安全保障体系;⑿电子政务项目的推广建议;⒀电子政务项目队伍的培训设计,包括信息技术培训、项目管理培训、电子政务专题培训等;⒁电子政务项目的应用方案,包括基础应用和综合应用;

4、电子政务项目规划的设计步骤

①建立完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

成立由该地政府( 或部门的) 正职、主管信息化的副职、办公厅负责人和该信息中心负责人以及技术专家组成的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和协同系统建设的全过程。组成通常由主管信息化的副职为首的项目执行机构,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落实。即确定决策层和实施层两个机构。

②确定明确的需求,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设定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要以符合当地或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以及资金状况,优化政府管理工作的各个核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管理/综合协同与服务的职能为总体目标,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轻重缓急安排。

③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确定开发应用标准和规范

结合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和应用的特点,综合考虑网络体系、支撑安全体系、应用体系等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同时要建立各子系统所必须依据的统一技术规范、应用平台、指标体系、信息代码、运行管理制度等,以确保整个政务系统成为高效运行的有机整体。这是从整体上将电子政务的任务进行分工。

④从技术和功能层面构建基本支撑和应用体系

构建基本支撑体系方面的通常工作有:确定底层通信网,如通常选用TCP/IP网络;选用合适的技术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构建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安全监测、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公共秩序和人员管理等安全法规的规定,以及稽查制度和事故应变制度等;确定系统可靠性方案,如备份、防病毒、复杂系统的容错、应急体系等

⑤进行系统评价标准,确保目标逐渐实现

首先是根据目标确定待评价系统边界和范围,明确评估的目的:其次,确定待评估系统的状态与所处的阶段(如可行性分析、总体设计、系统开发与运行等各阶段),确定适当的评估指标;然后,收集有关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评估结果,并做出评估报告;再次是根据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与改进方案。

5、电子政务项目规划的意义

①完善的项目规划能够引导电子政务项目按时实现既定目标。

②完善的项目规划有利于资源的整合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

③完善的项目规划能够使电子政务项目更具有可操作性。

④完善的项目规划能够为项目实施和监理工作提供指标和依据。

6、电子政务建设管理体制改进措施

①统一全国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套“统一”的政务信息化管理体制,最好能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这个“统一”具体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同一区域内,只应该有一个政务信息化的主管机构,或者是一种“一主多辅”的形式,但必须保证只有一个决策核心。

②按照“广义政府”的概念确立管理体制

③建立权责相称的政府信息化管理机制

管理机构必须具有针对同级政府部门的议事协调权,要实现这一点,最好能有地方“一把手”领导的介入,并有党委秘书长和政府秘书长的参与;管理机构也必须有同级财政资金的信息化项目审批权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权,这样才尽可能的保障同一地域内政府信息化按统一规划、统一部署进行,防止重复建设;

7、我国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组织架构

合理的组织架构必须能够有效地承担起电子政务的管理职能,包括:一是领导职能。负责解决、协调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工作,并建立科学的审议和评估机制。二是协调职能。它首先要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其次要协调好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在垂直方面的关系:最后是人员,管理机构、实施机构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既懂业务又懂技术。

①专职机构的管理形式:是信息中心、信息产业厅(局)等,在各自层级推动电子政务建设.

②特定政府机构负责:是信息办、科技局等专业机构及各地设立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常设专职机构一一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办)

③临时性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是由中央、省、市各级政府成立的跨部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及在某一政府部门内部成立的各种形式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临时机构)

④各级办公厅(室)管理:办公厅(室)管理模式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一级政府中以办公厅(室)为电子政务管理机构,例如省、市政府办公厅。在以办公厅(室)行政枢纽的政府机关,办公厅(室)具备了协调业务和技术部门的领导力量,并且是一个实体,因此可以较好地保障电子政务的长期发展

8、电子政务建设的项目管理

⑴项目管理定义

第一:项目管理应该属于管理的范畴,项目管理学也就成了管理学下的一个分支。

第二: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离开了“项目”,项目管理也就无从谈起了,两者密不可分⑵项目管理的组成

①范围管理②时间管理③成本管理④人力资源管理

⑤风险管理⑥质量管理⑦采购管理⑧沟通管理⑨项目综合管理

第七章

1、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设计开发原则

以公众为中心提供服务

充分利用政府内部资源和技能

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管理机制

在联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应加强其他服务手段

包括受理各种申请、投诉、建议和要求

建立坚固、稳定、管理功能强的Intranet/Internet 网络平台,提供24 小时的可用性。

具有强大的数据访问、存储、操作与管理功能

建立易扩展、易二次开发的应用平台。

2、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①信息系统的可用性②政务信息的保密性③政务信息存储和传输安全

④系统的安全备份与恢复机制⑤身份识别和权限控制

3、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①反病毒技术②防火墙技术③防水墙技术④入侵检测技术

⑤物理隔离技术⑥数据加密⑦虚拟专用网络(VPN)

4、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内涵

“顶层设计”是TOP-DOWN Design 的翻译。顶层设计是一种自上而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设计概念,其含义是先确定总体思路、设计总体布局,然后设置零部件,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中“顶层”的含义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顶层”的含义是指整体和全局的关系。

第二个“顶层”的含义是指电子政务的重点是业务、是政务,而不是技术。

第三个“顶层”的含义是指电子政务强调政府绩效。

5、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意义

第一,将为电子政务建设中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

第二,将使电子政务建设由技术主导走向政务主导的正确道路,更多地关注业务层面和利益层面。

第三,将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由局部上升到整体,由各自为战,信息孤岛的状况转变为资源整合,协同合作的—体化格局。

6、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

①科学性②全面性③系统性④先进性

第八章

1、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部署原则

应以“硬件的集群”、“数据的集中”和“应用的集成”为主导原则,形成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事务处理、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集成化的整体发展局面.

①资源利用规范化②内部工作协同化③工作信息传输网络化④应用信息组织层次化

2、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技术体系

⑴一个支撑平台⑵两大系统功能⑶三层体系结构⑷四类数据库系统

⑸五种应用子系统

①统一数据接口与异构数据访问②工作流引擎技术③关键业务标准组件

④集成应用工具⑤个性化和门户技术⑥数据采集技术⑦智能报表技术

⑧用户管理与系统监控⑨安全技术

3、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内容

⑴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构成

①政府部门内部的网络化办公系统②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系统

③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为公众提供网上交互式客户集成系统(CIS)

⑵电子政务应用服务系统

①政府信息的网上公告②政府职能的网络化③网上对话与调查④网上政府信息统计⑶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

①待办事宜系统②公文管理系统③督办查办系统④收文系统⑤发文系统⑥公共信息系统⑦个人信息系统⑧会议管理系统⑨领导讲话管理系统⑩人事档案管理⑾电子邮件和自动传真服务系统⑿文档管理系统⒀视频会议

4、电子政务的信息处理功能

⑴捕获信息⑵创建信息⑶保存信息⑷信息通信

电子政务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电子政务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一站式服务大厅” 2:安全岛 3:VPN 二、单选题 1:电子政务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 经济发展 B. 现代信息技术 C. 社会进步 D. 政府职能优化 满分:2 分 2.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是一种以()为主的管理。 A. 控制结果 B. 过程控制 C. 间接控制 D. 直接控制 满分:2 分 3. ()主要是指凡是由计算机软件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控制起执行的过程。 A. 数据流 B. 电子流 C. 工作流 D. 信息流

4. 结构化知识一般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三个层次,其中数量最大的是()。 A. 数据 B. 信息 C. 原始数据 D. 知识 满分:2 分 5. 电子政府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的一个(),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各类 政府服务。 A. 远程政府 B. 民主政府 C. 虚拟政府 D. 现实政府 满分:2 分 6. 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中的事务处理系统,一般不包括下列哪种功能()。 A. 会议组织 B. 处理来信来访 C. 后勤服务 D. 资源信息管理 满分:2 分 7. 当前提倡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应该是以自上而下模式和()为主,多种模式并 存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A. 自主创建模式 B. 联合经营模式 C. 集约经营模式 D. 联合型集约模式

8. 为了刺激长期处于低速状态的经济()政府确立了“IT立国”的方针,把IT作为振兴 本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A. 新加坡 B. 日本 C. 中国 D. 美国 三、判断题 1:国家层面的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信息技术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政府的各项决策活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2006年3月19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是指导我国“十 一五”期间电子政务设计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电子政务深入发展阶段的标志性里程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如果不建立网络行为人的信用机制和网络行为人的身份认证机制方面的相关法律和制度,是 无法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无论是电子合同、电子公文、电子邮件或其他电子文件,其造假远比纸介质材料所形成的文 件要复杂,鉴定真伪的难度也比纸质环境小得多。 A. 错误

电子政务 复习指导 2019秋

《电子政务》复习指导 (2010秋季版) 一、课程介绍 《电子政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员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认清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规律。 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行政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又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应系统地了解: 电子政务是一种新时代的政府电子管理体系,是政府机构成员工作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源泉,是政府“政务公开”的帮手,是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手段。 开设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电子政务管理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学生操作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进取精神,使学生们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理论。 通过学习《电子政务》,使学生了解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力的要素。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应能理解学习电子政务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确立适合本学科的学习理念,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认识论、方法论基础。 二、考核方式 1、形成性考核, 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为卷面考试,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 期末终结性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由上海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组织考试,统一考核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1)考试命题范围包括:《电子政务》、《电子政务通用教程(下篇)》教材以及本复习提纲的内容。 (2)试卷将反映学习目标的各个层次要求;试题难易适中,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 3、本课程的考试按照认知能力,分为了解、理解、分析、掌握四个层次进行命题。各认知层次的含义如下: 了解:是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能恰当地表述。 理解:理解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程的理论,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阐释。 掌握:是指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释电子政务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4、考核形式:开卷考试。为了进行考试形式改革,我们尝试进行开卷考试。学生可以自带文字教材《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务通用教程(下篇)》等复习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电子政务概论》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498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电子政务概论》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4988)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政府内部办公系统中的( )办公系统由各种较完善的信息数据库以及具有通信功能的多级网络组成。 A.事务型 B.管理型 C.辅助决策型 D.建议咨询型 2.电子会议与旅行服务系统属于( )。 A.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B.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C.统一服务系统 D.信息统计系统 3.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化手段可以把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信息,并主动地提供给公众。这体现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在( )方面的特征。 A.关系模式 B.办公模式 C.管理类型 D.服务方式 4.将收发处理文件等程序性的活动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向工作流自动化方式,体现了我国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 )阶段的特征。 A. 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5.对内部各种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器材、车辆等进行统一管理、调度,为机关各有关方面提供保障,属于事务处理系统中的( )功能。 A.来信处理 B.来访处理 C.后勤服务 D.会议组织 6.按( )划分,可以把政府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分为政府对公民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和政府对组织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A.服务对象 B.职能 C.具体行政行为 D.服务方式 7.( )是反映政府某个部门总体表现、特征、规律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信息,是一种高层次的信息,它主要反映系统总体的性质和总量以及发展方向等。 A.宏观性信息资源 B.微观性信息资源 C.动态性信息资源 D.静态性信息资源 8.( )主要是将来自各行各业、各基层群众和各学科专家学者的批评、意见、建议,以及来自经济

电子政务题目答案-题库

题目答案题库 《电子政务》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1.我国电子政务的定义包含哪三个方面的信息? 答案: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研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开事物,除了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实务,如检务(例如公司执照车辆年检)、审务、社区服务等。第三,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政府管理事物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而是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流程再造。 2.电子政务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电子政务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特点表现在:1. 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2. 进一步发扬民主,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3.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4.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 5. 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 6. 平台一体化。 3.现阶段电子政务的应用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案: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交流;政务公开;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进行网络交流。 4.我国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1)准备阶段(1982-1993)。以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LSL)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线,从过去以研制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转向以普遍应用为重点。(2)启动阶段(1993-1997)。以“三金工程”(“金桥”、“金卡”、“金关”)的启动为标志。(3)展开阶段(1997-2000)。以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标志。(4)发展阶段(2000至今)。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附答案

《2012电子政务形考作业1》答案 2012年05月15日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通信 2、人类思维能力;信息 3、软;硬件 4、标准管理;共享;业务协同 5、政务;技术 6、非垄断性 7、人治;法治 8、公众服务 9、效率政府;效能政府 10、电子服务; 二、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电子政府: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的

实体政府机构的网上“虚拟政府”,通过网络方式,政府为民众提供打破时空界限和部门界限的高效服务。 3、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业务,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4、G to C: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5、G to B:是指政府与企业、商务机构间的,以政府输出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 6、电子政务的创新理念:是指在构建和组织电子政务运行过程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全面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7、政府管理环境:是指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总称。这里所指的政府管理环境是指硬环境和软环境。 三、简答题 1、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及构成 答:(一)基本模式有四种:(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2)G2C(政府对社会公众)模式;(3)G2G(政府对政府)模式;(4)G2E(政府内部)模式。 (二)构成分别是: (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的构成: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

《电子政务》形考含答案)

第一部分分章练习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是中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D ) A金桥工程 B金关工程 C金卡工程 D三金工程 2、()标志着电子政务在中国正式起步。( D ) A三金工程 B网络技术的应用 C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 D政府上网工程3、电子政务产生的时间:( D ) A 20世纪80年代初 B 20世纪80年代中期 C 20世纪80年代末期 D 20世纪90年代 二、多选题: 1、电子政务的特点是:( ABCD ) A以信息技术为工具 B以政府数据为中心 C以业务应用为动力 D以便民服务为目的。 2、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有:( ABCD ) A起步阶段 B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 C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 D网上处理事务阶段 三、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其内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之后通过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食物按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为社会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 2、办公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老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 3、电子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基础设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时代的方式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它是一种政府服务体系。 四、简答题:

1、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有哪些? ①行政人员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完成以前治理、体能无法完成的工作; ②可以缩减甚至取消中间层次,见胡政府运作环节和程序,降低成本; ③可以扩大政府政策的影响; ④可以防止信息垄断,保证下级政府或组织跟好的执行上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 ⑤为人民提供便利,密切政府与公众的联系; ⑥可以减少企业行为的盲目性,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服务的窗口。 五、论述题: 试从国内外公共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P1-17发展状况:先简单大概一下:美国、日本、德国等以及中国的的情况。 意义: ①行政人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完成以前没法完成的工作; ②可以缩减甚至取消中间管理层,简化行政运作环节和程序; ③树立新的形象,扩大政府影响; ④防止信息垄断和黑箱操作; ⑤为人们提供便利服务。 第二章电子政务理论模型 一、单选题; 1、地方以及政府机构应当将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 B ) A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B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C营造社区信息化环境 D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二、多选题: 3、电子政务的研究机构有:( ABCD ) A发达国家的政府研究机构和县官的非政府研究机构 B IT服务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 C各大学的电政务的研究机构 D庄助于电子政务业务的公司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 1、政务的含义 所谓政务,简单地理解就是政府部门需要办理的各项事务。“政务”的含义既包括“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也包括“国家的各类行政管理活动,即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电子政务中的“政务”的含义侧重于后者。 2、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是指各级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政府可公开的信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发布,并使政府的服务工作网络化。 3、电子政务的理解要点 ①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 ②电子政务的核心或者说客体是政务,而电子仅仅是手段 ③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决策科学化、经 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的综合目标。 ④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既包括硬件基础条件,也包括软件政策法规保障。 ⑤电子政务体系包括物理层、逻辑层和概念层三个层次。 4、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1)应用的主体范围不同2)管理理念与实现目的不同3)应用的内容和实现流程不同5、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广度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 6、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 “政府上网工程”与电子政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它只是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或一个组成部分。 7、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1)实施主体不同2)应用目的不同3)应用范围不同 8、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政府信息化又是电子政务实施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是相互作用、同步推进的。 9、电子政务的特征 1)使用手段和技术先进实用性2)政府信息的公开共享性3)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互动性4)政府提供服务的创新性5)政府内外管理的开放性 10、电子政务的功能 1)增强政府监管,维护市场秩序2)整合决策依据,实现决策支持 3)实施信息发布,提供丰富信息4)加强沟通互动,有利服务公众 5)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公效率6)发挥主导作用,带动社会信息化 11、1. 3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 1.3.1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理念的变革 1.变革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模式 知识化、信息化、虚拟化 2.调整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以便建立服务型政务 3.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理念 4.重建新形势下的政府组织结构形式 政府纵向结构偏平化政府横向结构整合化政府组织形式的虚拟化? 1.3.2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电子政务考试简答论述题2

1.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1.传统的政务处理是以政府机构和职能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公众的需求为中 心的 2.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一般有哪几个步骤? 答:1) 实现政府内部管理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内容包括:内部网(Intranet)的建设,OA(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等。目标:内部网络化,办公无纸化。 2) 推进政府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是电子政务的必要组成部分。要求建成一个界面友好、设计美观、功能齐全、信息丰富并且更新及时的政府网站,并与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数据库连接,实现信息的网上发布与在线查询等功能。(详细要求参见第五章) 3) 建立电子化的政府管理系统使政府管理部门的业务和范围逐步从政府内部拓展到政府外部,实现政府内网、外网和互联网的有机整合。打破政府不同部门之间长期存在的壁垒,构筑起集成化的电子政务处理系统。 4)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推进电子政务的实施坚持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构筑起网络化、集成化的电子政务系统3.门户网站评估指标组成 答:(1)内容建设指标组成;(2)网站功能指标组成;(3)网站建设指标组成;(4)网站运营指标组成。 4.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指的是怎样一个过程?依次分哪几个层次? 答: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分散在不同层次和机构的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的集成,实现相互渗透、高度协同和有效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价值的过程。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从低级到高级进行划分,可以分成四个层次:(1)基础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2)基本单位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3)重点业务系统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4)全方位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 5.影响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1)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 2)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程度 3)政府人力资源状况 4)电子政务相关法律 5)电子政务组织与管理 6.电子政务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有:(1)背景分析;(2)目标和任务分析;(3)实施方案分析;(4)实施保障分析;(5)评估与改进分析。 7.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优劣评价有哪些指标? 答: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完备度;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整合度;电子化公共服务可使用度;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度。 8.实施电子税务有何现实意义? 答:(1)显著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税收征纳成本;(2)电子税务有利于税务公开,更好地实现“依法治税”;(3)电子税务有利于税务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4)电子税务有利于税收知识的普及和税收环境的改善。 9.政府信息资源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1)政府部门为履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责而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资源;(2)政府部门在业务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3)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以及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 10.电子政务实施应处理好那些关系。 答:正确处理统一领导和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市场行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电子政务规划和实施计划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新建项目和原有资源整合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监管和改善服务的关系;正确处理电子政务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系统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11.政府电子化采购的意义(与传统的政府采购相比,政府电子化采购有哪些独有的价值?)。 答:(1)降低政府采购成本;(2)提高政府采购效率;(3)优化政府采购管理;(4)促进政府廉政建设;(5)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12.电子政务实施要坚持哪些原则? 答: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2、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3一把手重视和群众参与相结合;4分步实施,以点带面;5实用为主,适度超前; 13.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实施目标是什么? 回答要点:(1)为公众提供高水平的政府服务,即:能对公众的服务请求作出快速的回应;

电子政务考试资料整理

一、真空题 6.政府再造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CD ) A职能的优化B办公数字化 C公共服务的市场化D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7.电子政务的组成包括:(ABCD ) A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办公B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C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D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8.政府职能作为政府决策的驱动力主要表现在:(BCD ) A在线数据分析B将数据转换成信息 C将信息转换成知识D提取整合数据 9.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ABCD ) A目标明确、分步实施; B 资源整合、建设门户; C 应用主导、注重实效; D 基础扎实、保障有力。 10.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有:(ABCD ) A起步阶段B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 C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D网上处理事务阶段 D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12.实施电子政务的发达国家中。起步较早、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是:(A)A美国B英国C德国D新加坡 13.()标志着电子政务在中国正式起步。(D) A三金工程B网络技术的应用C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D政府上网工程14.政务智能的基础是:( D ) A提取整合数据B将数据转换成信息 C将信息转换成知识D政府各种活动的各项数据 15.实施政府智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 A建立数据库,整理和归并各种形式的数据

B数据挖掘C在线数据分析D将数据转化成信息 16.电子政务的特点是:(ABCD ) A以信息技术为工具B以政府数据为中心 C以业务应用为动力D以便民服务为目的。 17.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有:(ABCD ) A起步阶段B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 C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D网上处理事务阶段 18.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包括:(ABC ) A手段创新B方法创新 C模式创新D技术创新 19.政府再造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CD ) A职能的优化B办公数字化 C公共服务的市场化D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20.电子政务产生的时间:( D ) A 20世纪80年代初 B 20世纪80年代中期 C 20世纪80年代末期 D 20世纪90年代 21.()是目前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趋势。(A) A市场化B网络化C数字化D信息化 22.商务智能的基础是:( C ) A在线数据分析B数据挖掘C数据仓库D数据分析 23.根据信息公开化和通讯程度、政府的构成、用户的满意程度的标准评价()国家的电子政务排名世界第一。(B ) A美国B加拿大C新加坡D澳大利亚 24.()已经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所在。( B ) A目标明确B资源整合C注重实效D保障有力 25.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有:(ABCD ) A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B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 C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D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

四川大学电子政务期末复习重点

电子政务复习 一、概念题 1、何为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环境包括那几个方面? 2、何为IT技术?它包括哪三个方面?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3、何为IOT?它包括那些技术? 硬件、功率和能量存储、安全和隐私技术、标准。 4、什么是可穿戴设备?举几个你知道的可穿戴设备。它属于物联网三层中的哪一层?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现在常见的可穿戴设备有谷歌眼镜、蓝牙耳机、手表计算器、健康腕带、智能手表。 可穿戴设备属于物联网三层中的应用层。 5、何为电子政务(EG)顶层设计?它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6、何为云计算?RFID和传感技术?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微波等技术。 传感技术是关于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又称换能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建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等活动。 7、何为信息革命、管理创新?

8、何为电子政务(EG)底层设计?它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简述题 1、简述IOT的三大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特点对政府管理创新将会带来的影响。(1)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它们之间对应着物联网的三个层次,感知层相当于人的五官和皮肤,网络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社会分工,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合作,使信息不是单向传递,而是交互控制,传递的信息也多种多样。 (2)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将会使社会的各个层面受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会产生变革,政府在其内部及对社会的管理上也必然需要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质正是进行政府内部及政府与社会的重新整合,因此物联网的兴起将会成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政府管理创新和改革强有力的助推剂。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涉及了政府管理的整个体系,包括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多个方面。 宏观层面,促进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战略的创新,以及观念的创新;中观层面是促进构成行政体制诸要素的创新,主要包括基于职能的管理创新,基于组织的管理创新、基于资源的管理创新、基于过程的管理创新;微观层面,主要是推动政府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2、简述数字壁垒在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的不良影响和解决办法。 (1)电子政务建设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已有的社会信息环境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普遍存在的数字壁垒对开展电子政务的信息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导致电子政务的高门槛性,衍生出更多的不平等现象,损害社会公正,影响社会和谐。具体表现是:首先,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现代社会中,信息弱势群体就意味着更少的发展机会,他们无法接触到现代信息网络、信息技术终端产品,更不用说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失去了公平获取信息、发展自身的机会。其次,到电子政务阶段,这种不平等就会进一步加剧而可能上升到政治权利的不平等。电子政务是通过电子化的途径来提供公共服务,实施公共权利的分配,但是一些群体可能没有条件和能力进入到电子政务中,他们就会失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政治权利,取得一定政治利益的机会。由数字壁垒引发的这种不平等不会自行缩小,它只会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拉大,最终将会影响到全社会的民主建设,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2)树立正确的观念,坚持开放原则,理性地消除数字壁垒;加强国际协作,携手跨越数字壁垒;大力推进农村电子社区建设,完善电子政务服务手段;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认知水平和信息素养是消除数字壁垒的重要途径;利用后发优势,推进信息化是消除信息鸿沟的现实途径;开展信息扶贫是消除数字壁垒的重要手段。 3、简述电子(E)和政务(G)的关系。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电子与政务既相互联系又主次分明。政务是主体、内容和灵魂,而电子

电子政务试题五学习资料

一单选题(2分/题,共15题) 1. 保证实现安全电子商务所面临的任务中不包括( C )。 A.数据的完整性 B.信息的保密性 C.操作的正确性 D.身份认证的真实性 2、电子商务的特点不包括(D )。 A. 高效性 B. 虚拟性 C. 技术依赖性 D. 安全性 3、目前,电子商务总交易量中80%是由( D )实现的。 A. B2C交易 B. C2G交易 C. C2C交易 D. B2B交易 4、电子商务的分类按(A)可分为B2B、B2C和C2C三种主要模式。 A. 参与主体 B. 使用网络 C. 交易量 D. 交易范围 5、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四个流程中无法完全由Internet实现的是(B )。 A. 商流 B. 物流 C. 信息流 D. 资金流 6、商品的三要素,除了商品名称,商品图片,还有以下哪一个? B A.商品价格 B.商品描述 C.商品属性 D.商品数量 7、企业信息化是(),金融电子化是(),电子商务是()A A.基础,保证,核心; B.保证,核心,基础 C.核心,基础,保证 D.基础,核心,保证

8、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B)为中心。 A政府机构和职能 B公众的需求 C公务员的需求 D政府的需求9、OA的含义是( B) A政府上网 B办公自动化 C政府信息化 D电子商务10、ICT是下列( C )的英文简称。 A信息技术 B移动通讯技术 C信息通讯技术 D办公自动化。 11、电子政务是( B )、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 A、首创性 B、新型性 C、历史性 D、完整性 12、电子政务在管理方面与传统政府管理之间有显著的区别的原因是( B ) A、工作快捷 B、对其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改造 C、把传统事物原封不动的搬到互联网上 D、工作效率高 13、EDI的中文解释是( D )。 A.企业数据传输B.电子资金转帐 C.企业资源计划D.电子数据交换 14、个人拍买的网络交易是电子商务的哪一种基本形式( B )。A.G2B B.C2C C.B2C D.B2B 15、电子商务只有处于一定的环境下才能顺利开展。电子商务环境包括社会环境、( C )环境和管理环境。 A.投资B.绿色C.技术D.法律 二、判断题(2分/题,共10题) 1、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提出要求、进行管理。

电子政务--第三次考试

窗体顶端 [第1题](单选题)我们以科学的态度从事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工作,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建设策略,体现的是() ? A.突出重点,层层推进 ? B.立足现实,发展未来 ? C.保持必要的动态适应性 ? D.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 [第2题](单选题)由于我国在域名设置方面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各地政府网站的域名各式各样,另外还有各种利用域名犯罪、恶意盗用域名的情况。这体现的是() ? A.信息安全 ? B.网络管理 ? C.网络服务 ? D.网络域名管理 [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与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特征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树立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新管理理念 ? B.熟悉并正确运用旧的管理方式 ? C.全面实施管理的规范化 ? D.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 [第4题](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流程绘制中的准备阶段?() ? A.选择绘制对象 ? B.确然起止点 ? C.组织准备、数据采集 ? D.分列步骤

[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电子政务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管理从法治走向人治的过程 ? B.电子政务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首先就是法律政策基础 ? C.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动依法行政是中国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 ? D.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管理基础应当具有全面实施管理的规范化的特征 [第6题](单选题)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体系中,调整传统政府管理和服务模式,在电子化基础上建立更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是指()政策? ? A.政府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 ? B.政府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策 ? C.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政策 ? D.政务信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政策 [第7题](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 A.组织结构优化 ? B.注重过程效率 ? C.注重抬高成本 ? D.注重过程控制 [第8题](单选题)电子政务的推行,要求我们摒弃已过时的理念,下列哪项不属于应贯彻全新的理念?() ? A.民主、法治、创新理念 ? B.公平、责任、科学理念 ? C.服务、系统、效能、安全理念 ? D.精简、节约、便捷理念 [第9题](单选题)电子政务其重要特点是一切事务都在变化和发展中。这表明: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发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1、政务的含义 所谓政务,简单地理解就是政府部门需要办理的各项事务。“政务”的含义既包括“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也包括“国家的各类行政管理活动,即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电子政务中的“政务”的含义侧重于后者。 2、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是指各级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政府可公开的信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发布,并使政府的服务工作网络化。 3、电子政务的理解要点 ①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 ②电子政务的核心或者说客体是政务,而电子仅仅是手段 ③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决策科 学化、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的综合目标。 ④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既包括硬件基础条件,也包括软件政策法规保障。 ⑤电子政务体系包括物理层、逻辑层和概念层三个层次。 4、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1)应用的主体范围不同2)管理理念与实现目的不同3)应用的内容和实现流程不同 5、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广度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 6、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 “政府上网工程”与电子政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它只是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或一个组成部分。 7、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1)实施主体不同2)应用目的不同3)应用范围不同 8、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政府信息化又是电子政务实施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是相互作用、同步推进的。 9、电子政务的特征 1)使用手段和技术先进实用性2)政府信息的公开共享性3)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互动性4)政府提供服务的创新性5)政府内外管理的开放性 10、电子政务的功能

电子政务考试卷子与答案

电子政务考试卷子与答 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电子政务考试卷子与答案 一、选择题 1、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 A社会 B企业 C政府 D个人 2、下述有关电子政务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B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C超越时空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D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社会改革 3、相对于传统政府的垂直化层次结构,电子政府体现的是() A金字塔结构 B扁平化辐射结构 C饼状结构 D集中化结构 4、网络世界中,实施政务公开,发布政务信息的最佳平台是() A政府门户网站 B电话 C报纸 D广播 5、有关电子政务的广义解释正确的是() A政务电话网 B工业网络化 C办公信息化 D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的,并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 二、填空题 1、电子政务是以改革政务流程为基础的_____的信息系统。 2、______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基础,在电子商务安全环境下,以电子化方式与供应商连线进行政府采购、交易及支付处理作业。

3、_______指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行政规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责的实践过程。 4、______就是政务工作电子化,即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等政务工作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提供各种公共服务。 5、电子政务以政府、企业和_______为行为主体。 三、判断题 1、电子政府是指现有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 2、只有政府实现了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和提高社会资源的运用效率() 3、在信息时代,就像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必备的手段一样,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 4、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范围内的政府信息网络已经建成() 5、政府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四、名词解释 1、政府管理创新 2、电子政务(广义角度) 3、电子采购 4、电子政务(管理角度) 五、简答题 1、简述赵国俊在《电子政务概论》中基于不同视角,对电子政务内涵的多元化理解 2、简述电子政务的特点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1 一、单选题 1. 下列哪项不是政府流程再造的目标?() A. 流程便捷化 B. 行为规范化 C. 过程人性化 D. 规则法律化 2. 从流程的分类来看,主要为了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的流程是()。 A. 战略流程 B. 操作流程 C. 保障流程 D. 组织内流程 3.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A. 计算机技术 B. 通信技术 C. 信息技术 D. 网络技术 4. ()是CSCW的基本任务,它要求CSCW应用系统为各协作成员提供方便、可靠的信息采集、访问、修改和删除机制。 A. 多媒体群组通信 B. 个体活动管理 C. 群体协作管理 D. 信息共享 5. 实施电子政务的政务外网必须与互联网实现()。

A. 物理隔离 B. 逻辑隔离 C. 直接连接 D. 不连接 二、简答题 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 2、组织虚拟是一种规模较小,但能发挥主要职能、难于确定边界的、虚实结合的新型政府组织形式。请比较组织虚拟状态下的政府与传统政府的差别。 3、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及特点。 4、简述政务微博应如何管理。 三、论述题 1、分析电子政务发展的难点和制约因素,并论述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答案1 一、单选题 1-5 DACDB 二、简答题 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同时要有信息基础设施和软件技术的支撑; 电子政务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处理的是与行政管理有关的公共事务; 要对政务的组织架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高效地运行。 2、组织虚拟式一种规模较小,但能发挥主要职能、难于确定边界的、虚实结合的新型政府组织形式。请比较组织虚拟状态下的政府与传统政府的差别。 3、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及特点。 政府业务流程再造(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GPR)是指政府以提高服务质量和自身工作效率为目标,对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组织,并优化人力和设备资源的过程。 (1)是对传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2)体现了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核心理念 (3)是多向互动的系统工程 政府流程再造的特性 (1)再造主体和目标的公共性

电子政务考试

电子政务 1[判断题] 各国电子政务建设都将整合公共服务,建立“一站式”得服务平台作为重点。()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2[判断题] 政府再造的精髓所在就是顾客导向。()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3[判断题] 信息是组织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信息技术的战略价值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其同业务及流程的整合程度,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是实现信息技术价值的根本保证。()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4[判断题] 政府流程的目的就是政府的目的。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5[判断题]

政府流程再造实质上就是政务流程自动化。()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6[判断题] “共享服务”模式是指不同的政府机构通过高层协调或其它手段结合在一起,就共同合作的领域协调行动,成本在不同参与机构间分担。()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7[判断题]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通常也称之为电子政务成熟度。()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8[判断题] 政府专网和政务内网都是政府系统的内部办公业务网,是涉密网,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事务,故有时又将二者合称为政务内网。()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9[判断题]

电子政务环境下,实现信息技术的价值是政府的一项全局性任务。政府CIO制度是实现这一任务的人员和组织保障,是将信息技术放在与政府发展战略相应的高度进行思考和谋划的行动体现。()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10[判断题] 政府流程再造可采用“缩小的后台与扩张的前台”模式,其中“缩小的后台”尤其指隶属于不同地区的同一行政级别的公共组织,可以无障碍地实现公共服务信息的交换。() 参考答案: A 解析: 11[判断题]

电子政务考试要点

电子政务考试要点 1.政府再造(第三章) 一、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背景 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政府再造,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对公众负责任的和更有回应性的政府。 虽然各国的改革在广度、深度以及成效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涉及公共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其表现形式都是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否定,改革的目的都是要寻求替代官僚制组织的政府治理模式,并且都是以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作为改革的基本取向。 再造是对组织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再造组织绩效的重要尺度上取得剧大的改善。-哈默、钱皮《再造企业》再造的要点:剧烈性彻底性流程重新设计 3. 政务微博(第八章) 由党政机关依托主流网站微博客平台专门开设的,用于发布信息、倾听民意、收集政见、服务大众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被形象地称之为“开放式议政大厅”。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与公众的互动,搭建一个社会化参政、议政、问政的网络交流平台。 4. 电子政务(第五章)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观点一: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是指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识信息的生产率的提高过程,其本质就是知识化。 观点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观点三:信息化是指经济发展从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向以信息为基础的转变过程。 观点四:信息化是指从事信息处理的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输、交换和利用)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相对扩大,并最终超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过程。 观点五:信息化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动态过程,它体现了由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观点六: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贝尔,1973《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 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主要区别: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

1.P 2.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府的区别 传统政府理论基础——韦伯科层制的特点:组织结构是高度集权、层级制、垂直的金字塔结构。 特点(1)上级对下级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下级对上级负责(2)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职位和职责,掌握有限的信息;(3)政府垄断信息(80%以上),而基层政府与公众只能掌握有限的局部信息。(4)民众与政府的互动困难,矛盾加深: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序漫长; 电子政务特点: (1)一种全新的组织形态:区别与传统的组织形态:完全开放的矩阵式的的组织结构;(2)管理体系的变化:集权式过渡到交互式、网络式的扁平管理体系; (3)信息流通渠道的变化:单一的信息流通渠道(至上而下,至下而上)过渡到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跨越时空的信息传递渠道; (4)上下级信息趋于对等,下级工作更有积极性;政府信息逐渐走向公开,便民,阳光行政成为可能,社会监督更有力。 3.转变政府职能目标:由管理型向服务性转变,积极构建服务性政府; 管理型政府:大政府,小社会。大包大揽:“从摇篮到坟墓”。 服务性政府:小政府,大社会。倡导公民自治,社会自治,“官民关系”过渡到“委托代理”的关系。 电子政务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的具体表现: (1)公众通过网络平台,足不出户获取与政府对等的信息资源;

(2)一站式服务越来越成为可能; (3)公民、企业(事业单位)可以直接通过电脑与政府机关沟通,实现更快捷方便的服务。 4.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特点发展目标:简化政府管理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树立政府形象。出发点:满足本国人民对政府在经济事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发展的主要特点:(1)领导人的意愿与具体现实的结合;2)以用户为中心,引进“客户关系管理”技术;3)门户网站成为主要趋势 念 5.未来的发展趋势 .基本发展理念: (1)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服务理(2)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服务质量提高(3)整合服务,实现“单一服务”和“一站到底”(4)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5)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6)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发展电子民主 6.电子政务的基本前提 (1)政府信息的公开(2)发展公用电子资料库(3)政府信息与通信网络的发展 (4)政府业务的电子化(5)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特质:建设服务性政府的取向。)(6)电子政务与政府“再造”(网络型组织:改变传统层级化的公共组织架构;无缝隙政府: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获得服务的政府。)(7)电子政务的法律与制度(8)电子化政府的安全环境(9)公务员的教育与培训 7.基于CRM理念的电子政务策略(1)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2)要实施了解客户并进行客户细分的策略(3)个性化的服务策略对信息和服务进行细分,要把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及时提供给需要的公众。(4)根据客户与政府打交道的整个生命周期实施动态的管理和服务策略(5)要及时提供交互渠道创新与整合的策略(6)实施主动提供服务的策略(7)要实施连接“信息孤岛”,整合系统后台的策略(8)要实施数据挖掘提升政府服务能级的策略(9)要借鉴市场营销的应用推广策略(10)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