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讲课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讲课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讲课教案

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已知sp K (AB)=4.0×10-10;sp K (A 2B)=3.2×10-11,则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关系为( A )

A. S (AB )< S (A 2 B )

B. S (AB )>S (A 2 B )

C. S (AB )=S (A 2 B )

D. 不能确定 (2)Mg (OH )2沉淀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B ) A. 纯水 B. 在0.1mol ·L -1 HCl 中 C. 在0.1mol ·L -1 NH 4Cl 中 D. 在0.1mol ·L -1 Mg Cl 2 中 (3)莫尔法测定Cl -和Ag +时,所用滴定剂分别为( B ) A. AgNO 3,Na Cl B. AgNO 3,AgNO 3 C. AgNO 3,KSCN D. AgNO 3,NH 4SCN (4)用佛尔哈德法测定溶液中Cl -时,所选用的指示剂为( D ) A. K 2CrO 4 B. 荧光黄 C. 曙红 D. 铁铵矾

(5) 佛尔哈德法测定Cl -时,溶液中没加有机溶剂,在滴定过程中使结果( A ) A. 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 正负误差不定 二、填空题

2.相同温度下,HAc 在N a Ac 溶液中的解离度小于纯水中的解离度,CaCO 3在Na 2CO 3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这种现象可用_同离子效应__来解释。

3.分步沉淀的次序不仅与溶度积常数及沉淀的 类型 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相应离子 浓度 有关。;

4.BaSO 4和Mg(OH)2的θsp K 分别为1.1×10-10和5.6×10-12,两者在水中溶解度

为 1.05×10-5 , 1.1×10-4 。;

三、简答题

6.试用溶度积规则解释下列事实

解:(1)CaCO3沉淀溶于稀HCl :CaCO3 Ca2++CO32-,在稀HCl中存在H+,能与CO32-结合生成HCO3-和H2CO3,导致平衡向右移动,直到完全溶解。(2)AgCl沉淀中加入I-,能生成淡黄色的AgI沉淀:AgCl沉淀中加入I-,能生成淡黄色的AgI沉淀,由于AgI的溶解度比AgCl的溶解度小,所以在AgCl沉淀中加入I-,会发生沉淀的转化,AgCl(白色沉淀)+ I- AgI(黄色沉淀)+ Cl-,生成黄色的AgI沉淀。

(3)CuS沉淀不溶于HCl,却溶于HNO3:CuS的溶解度非常小,不溶于强酸,遇到HNO3能溶解是因为HNO3氧化性很强,能将S2-氧化,使CuS溶解,发生的反应如下:3CuS(s)+2NO3-(aq)+ 8H+(aq)=3Cu2+(aq)+2NO(g)+3S(s)+4H2O(l) (4)AgCl沉淀不溶于水,而溶于氨水:AgCl Ag++Cl-,加入氨水后,NH3能与Ag+结合生成配离子Ag(NH3)2+而溶解,总反应如下,

AgCl+2 NH3 [Ag(NH3)2]++Cl-。

7.在莫尔法中为何要控制指示剂K2CrO4的浓度?为何溶液的酸度应控制在

6.5~10.5?如果在pH=2时滴定Cl-,分析结果会怎样?

解:莫尔法中要控制指示剂K2CrO4的浓度:K2CrO4本身显黄色,浓度太高,影响终点的颜色观察,浓度太低会使滴定剂AgNO3过量产生正误差。溶液的酸度应控制在6.5~10.5:酸性较大,会使CrO42-转化为Cr2O72-,导致指示剂灵敏度下降;碱性太强,Ag+与OH-会生成黑色Ag2O影响分析结果。如果在pH=2时滴定Cl-,会使滴定剂消耗过量,产生较大的正误差。

8.用银量法测定下列试剂,各应选择何种方法确定终点较为合适

(1)BaCl2 解:佛尔哈德法

(2)KCl 解:莫尔法

(3)NH4Cl 解:佛尔哈德法

(4)Na2CO3+NaCl 解:佛尔哈德法

(5)NaBr 解:莫尔法

四、计算题

9.已知25℃时,AgI溶度积为8.5×10-17,求(1)在纯水中;(2)在0.01mol?L-1KI 溶液中AgI的溶解度。

解:(1)设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S ,θ

sp K =( S )2=8.52×10-17,则

1917θ

sp L mol 102.91052.8---??=?==K S

(2)在0.01mol·L -1KI 溶液中AgI 的溶解度为S ′,

K sp = S ′·(0.01+ S ′ )=8.52×10-17,

则,0.01+ S ′ ≈ 0.01,S ′ = K sp /0.01=8.5×10-15mol ?L -1

10.将等体积的0.004 mol ·L -1AgNO 3溶液和0.004 mol ·L -1的K 2CrO 4溶液混合,有无砖红色的Ag 2CrO 4沉淀析出?已知

θ

sp

K (Ag 2CrO 4)=1.1×10-12。

)CrO Ag (100.82004.02004.0)CrO ()(Ag 42θsp 92

θ

242

θK c c c c Q >?=???? ?

?=?????????????=--

+ 有砖红色沉淀析出。

11.1L 溶液中含有4molNH 4Cl 和0.2molNH 3,试计算:(1)溶液的[OH -]和pH ;(2)在此条件下若有Fe(OH)2沉淀析出,溶液中Fe 2+的最低浓度为多少?已

知 θ

sp K (Fe(OH)2)=4.9×10-17。

解:(1)

4

θθ

θa a

b 3θθ

b 3(NH )4pH p lg 14p (NH )lg 14 4.74lg 7.94(NH )0.2

c c c c K K c c c c =-=--=--= 78

14

w 1009.910

10.1100.1)c(H )(---+-

?==??===K OH c (2) )OH ()Fe ()Fe(OH)(222θ

sp -+?=c c K

5

2

7172θ2θsp θ

2109.5)

1009.9(1087.4]/)OH ([)

Fe(OH)(/)Fe (----+

?=??==c c K c c 12.在0.1mol ·L -1ZnCl 2溶液中通入H 2S 气体至饱和,如果加入盐酸以控制溶

液的pH ,试计算开始析出ZnS 沉淀和Zn 2+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已知

(ZnS)=2.5×10-22, (H 2S)=1.3×10-7, 2S)=7.1×10-15。 解:ZnS 开始沉淀时S 2-的浓度为

2122

θ

sp θ

2105.21

.0105.21

.0)

ZnS (/)S (---

?=?==

K c c

对反应:H 2S

2H + + S 2-

a 2

K K a 1K sp 7.96

[]θ

22

θθa θa /)S H ()/(S /)H (2

2c c c c c c K

K K -

+

?=

?=

[]1

21

157θ

2θa θa θ2

θ

10

9.1105.2101.7103.11.0/)S (/)S H (/)H (2

1-----

+?=?????=

??=

c

c K K

c c c c pH=0.72

Zn 2+完全沉淀时S 2-的浓度为

175

225

θsp θ

2105.210

1105.2101)

ZnS (/)S (-----

?=??=?=

K c c []

θ

2θ22

θθa θa /)S H ()/(S /)H (2

2

c c c c c c K

K -+

?=

? []3

17

157θ

2θa θa θ

2

θ

10

9.1105.2101.7103.11.0/)S (/)S H (/)H (2

1

-----

+?=?????=

??=

c

c K K

c c c c

pH=2.72

13. 某溶液中含有Ca 2+和Ba 2+,浓度均为0.10mol ·L -1,向溶液中滴加Na 2SO 4溶液,开始出现沉淀时

2-4

SO 浓度应为多大?当CaSO 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剩下的

Ba 2+浓度为多大?能否用此方法分离Ca 2+和Ba 2+?

已知 Ksp (BaSO 4)=1.08×10-10,Ksp(CaSO 4)=4.93×10-5。 解:BaSO 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 (SO 42-)为:

910θ

2θ4θ

24

1008.110

.01008.1/)Ba (/)BaSO (/)SO (--+-?=?===

c c c k c c sp

CaSO 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 (SO 42-)为:

945θ

2θ4θ

24

1008.11093.410

.01093.4/)Ca (/)CaSO (/)SO (---+-?>?=?===

c c c k c c sp

先沉淀的是BaSO 4,此时c (SO 42-)为1.08×10-9 mol·L -1 当CaSO 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的c (Ba 2+)为:

5

74

10θ

24θ

2100.110.210

93.41008.1/)SO (/)BaSO (/)Ba (-----+?

c

c c k c c sp

故可用此法分离Ca 2+和Ba 2+。

14.某溶液中含有Mg 2+离子,其浓度为0.01mol ·L -1,混有少量Fe 3+杂质,欲除去Fe 3+杂质,应如何控制溶液的pH 。已知 Ksp(Fe(OH)3)=2.8×10-39,

(Mg(OH)2)=5.6×10-12。

解:使Fe 3+完全沉淀所需OH -的最低平衡浓度为

)OH ()Fe ()Fe(OH)(333θ

sp -+?=c c K

3

5

39

3

θ

33θ

sp θ

100.11079.2/)Fe ()

Fe(OH)(/)OH (--+-??==c

c K c c

c (OH -)=6.5×10-12mol ?L -1,pH=14 – pOH =2.8 使Mg 2+开始沉淀所需OH -的最低平衡浓度为:

θ2θ22θsp /)OH (/)M ()(OH)M (c c c g c g K -+?=

010

.01061.5/)Mg ()

Mg(OH)(/)OH (12

θ

22θ

sp θ

-+-?==

c c K c c

c (OH -)=2.4×10-5mol ?L -1,pH=14-lg c (OH -)=9.4 应控制pH 在2.8到9.4之间。

15.用Na 2CO 3溶液处理AgI 沉淀,使之转化为Ag 2CO 3沉淀,这一反应的共同平衡常数为多少?如果在1L Na 2CO 3 溶液中要溶解0.01molAgI ,Na 2CO 3的最初

浓度应为多少?这种转化能否实现?已知θsp K (AgI)=8.5×10-17,θ

sp K (Ag 2CO 3)=

8.5×10-12。 解:

2AgI + CO 32- = Ag 2CO 3 + 2I -

[][]

[]

)

CO Ag ()AgI (]/)Ag ([/)CO (]/)Ag ([/)I (/)CO (/)I (32sp 2

sp 2θθ232θ2

θθ232θθ

K K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K =??==+-

+---

[]

22

12

2

1732sp 2

sp

θ

1058.81046.81052.8)CO Ag ()

AgI (---?=??==)(K K

K 若AgI 完全溶解则平衡时c (I -)=0.01mol ?L -1,

1722

2θ2θθ

23

102.110

5.801.0]/)I ([/)CO (?=?==---

K c c c c K sp

如果在1L Na 2CO 3 溶液中要溶解0.01mol AgI ,Na 2CO 3的最初浓度应为 1.2×1017 mol·L -1,这是不可能的,这种转化不可能实现 16.有生理盐水10.00mL ,加入K 2CrO 4指示剂,以0.1043 mol ·L -1

AgNO 3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砖红色,用去AgNO 3标准溶液14.58mL ,计算生理盐水中NaCl 的质量浓度ρ。

1

1

1NaCl NaCl

33NaCl NaCl NaCl NaCl L g 887.800.10mol

58.44g L 58.14L mol 1043.0)AgNO ()AgNO (---?=????====

mL

m V

M V c V M n V m ρρ 17.称取可溶性氯化物0.2266g ,加水溶解后,加入0.1121mol ·L -1的AgNO 3标准溶液30.00mL ,过量的Ag +用0.1183 mol ·L -1的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6.50mL ,计算试样中氯的质量分数ω。 解:

%)

56.40(4056.02266

.045.351050.61183.01000.301121.0(3

3Cl

Ag Ag Cl Cl Cl Cl =)(=)-剩余总???-??=

==--++m M n n m M n m m w

18.称取基准NaCl 0.2000g 溶于水,加入AgNO 3标准溶液50.00mL ,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5.00mL 。已知1.00mLNH 4SCN 标准溶液相当于1.20mLAgNO 3标准液。计算AgNO 3和NH 4SCN 溶液的浓度。 解: m (NaCl)= 0.2000 g ,M (NaCl)= 58.44 g?mol -1

+--++--+-(Ag )(Cl )(SCN )

(Ag )(Ag )(NaCl)/(NaCl)(SCN )(SCN ) (1)1.20(Ag ) 1.00(SCN ) (2)

n n n c V m M c V c c =+=+= (1)和(2)联立解得

c (AgNO 3)=c (Ag +)=0.1711mol ?L -1 c (NH 4SCN)=c (SCN -)=0.2053mol ?L -1

19.称取纯KCl 和KBr 混合物0.3074g ,溶于水后用0.1007mol ·L -1AgNO 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30.98mL ,计算混合物中KCl 和KBr 的质量分数ω。 解:

mol

1098.301007.0g 3074.03

KBr KCl KBr KBr KCl KCl -??=+=+n n M n M n

mol

001683.0mol 001437.0KBr KCl ==n n

20.分析某铬矿时,称取0.5100g 试样,生成0.2615gBaCrO 4,求矿中Cr 2O 3的质量分数ω。

解法Ⅰ:

(完整版)模拟电路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7-1 在图P7-1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R 1=R 2=R 5=R 7=R 8=10k Ω,R 6=R 9=R 10=20k Ω: ① 试问R 3和R 4分别应选用多大的电阻; ② 列出u o1、u o2和u o 的表达式; ③ 设u I1=3V ,u I2=1V ,则输出电压u o =? 解: ① Ω=Ω==k k R R R 5)10//10(//213,Ω≈Ω==k k R R R 67.6)20//10(//654 ② 1111211010I I I o u u u R R u -=-=- =,2226525.1)2010 1()1(I I I o u u u R R u =+=+=, 2121217932)5.1(10 20 )(I I I I o o o u u u u u u R R u +=---=-- = ③ V V u u u I I o 9)1332(3221=?+?=+=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估算三种比例电路的输入输 出关系。 ◆◆ 习题 7-2 在图P7-2所示电路中,写出其 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解: I I I I o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1[()()1(4 5124 512 ++=--+ =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 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3 试证明图P7-3中,)(1122 1 I I o u u R R u -= )+( 解: 11 2 1)1(I o u R R u + = ))(1()1()1()1()1()1(122 122112122111221221121I I I I I I I o o u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R R u R R u R R u -+=+++ -=+++-=++- =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4 在图P7-4所示电路中,列出u O 的表达式。 解: 反馈组态应为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因此有uu uf F A &&1= I o R R I o uf uu u R R u u R R u R R R R R A R R R F )1()1(11 7373737373313+=???→?+=?+=+=?+==若&&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网络安全 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 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interception),中断(interruption),篡改 (modification),伪造(fabrication)。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 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 延迟这些PDU。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PDU 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 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 而不干扰信息流。即使这些数据对 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 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这种被 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

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 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 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2)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 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 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 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这种被动攻击又 称为流量分析(traffic analysis)。

最新中学化学微格教学教案教学教材

中学化学微格教学教案2 系别:化环学院班级:学科:高一化学训练目标:强化技能课题:钠的性质及保存角色扮演者:指导老师:时间:年月日

开学前全体教师会议内容(8.26) 一、上学期学校工作的总结 上学期我校在教学、安全、总务、少先队各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 1、各种制度正在健全与完善 上学期我校先后制定了《教师量化方案》、《班主任量化方案》、《班主任工作职责》、以及〈教师的值班制度〉。2014—2015学年度完全按照相关制度、方案执行,每月将教师、班主任的工作及时进行量化公示,基本做到了公正、合理;教师值班制度化,并加强了楼梯口、中午、早晨领导班子的值班,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2、各方面取得的成绩 教学成绩和教师荣誉的数量都取得了新的提升。

反思本学年在教学方面都得的成绩,追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秩序正常化。从提前2分钟进教室开始,保障课堂40分钟,保障学生学习、教师授课时间,杜绝了教师上课迟到、空堂、早退现象发生。 (2)教师高尚师德的体现。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很多教师早晨7:30进教室、有的教师中午几个班来回跑、有的教师无论是学生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认真批阅,从来不放过一个差生,这些好的做法,这些优秀的教师,传递了一种的正能量,使我们学校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好的风气。 (4)晨读、午练成为提高教学成绩的崔化剂。晨读、午练每天累计30分钟,每周累计150分钟,相当于4节课的时间,平时训练学生的养成教育,到期末复习成为我们提高教学成绩的崔化剂。 (5)复习期间不但要给学生认真讲解,更要给学生认真批阅作业,只讲不做,只做不批,成绩不会有大幅提高。

第七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2003年6月2日杜某将自己家的耕牛借给邻居刘某使用。6月8日刘某向杜某提出将耕牛卖给自己,杜某表示同意。双方商定了价格,并约定3天后交付价款。但6月10日,该头耕牛失脚坠下山崖摔死。对于该耕牛死亡的财产损失,应当由谁来承担?(C) A.杜某 B.杜某与刘某各承担一半 C.刘某 D.杜某承担1/3,刘某承担2/3 本题涉及交付时间的确定问题。依《合同法》第140条规定,标的物在订立合同之前已为买受人占有的,合同生效的时间为交付时间。本题中,刘某已经占有了杜某的耕牛。6月8日双方达成买卖协议,该时间即为标的物的交付时间。再依《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本题中,刘某和杜某对风险负担未有约定,耕牛已经交付于刘某,故刘某应承担该风险责任。本题正确选项为C。 2、甲方购买一批货物,约定于6月15日提货,但其因没有安排好汽车而未能提货。当天傍晚,出卖人的仓库遭雷击起火,货物被烧。你认为应如何确定损失的承担? A、出卖人,因为货物是在其控制之下 B、出卖人,因为货物所有权没有转移 C、买受人,因为他未能按时提货 D、双方分提,因为谁都没有过错 【答案】C 【考点】买卖合同的风险承担 【详解】根据《合同法》第143条的规定: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因此C正确。 3、甲向乙购进一批玉米,双方约定,合同履行地在乙所在城市S市。5月1日乙为甲代办托运运往M县。在运输过程中,5月3日甲与丙签订协议,将将批玉米转让给丙,在M县火车站交货。5月4日由于遇到洪爆发,火车在运输途中出轨,玉米损失。该损失应由谁承担? A、甲承担 B、乙承担 C、丙承担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演示教学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化学微格教学教案 系别:化学系 专业:化学教育 班级:121班 姓名:王瑗 学号:2012121146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班级:__121________科目:____高中化学____时间__2014.11.19__ 主讲人: _____王瑗 _____指导老师:李鹏鸽 从

1分30秒【提问】展示一个实验装置:在 硫酸溶液中插入一个锌片和铜 片,问大家会看到什么现象? 【再次提问】那如果我们用一根 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和 原来会有什么不同吗? 【过度】很好,那我们再在导线中 接上一个电流表后发现,电流表指针 发生了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是不 是也就验证了大家刚才的猜想。 【讲述】1.实验中铜片表面为什么有 气泡?2.流计指针为什么偏转? 1.Zn、Cu用导线连接一同浸入稀硫 酸时,Zn比Cu活泼,易失去电子, 电子从Zn片流出通过导线流向Cu 片,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电流 计指针有偏转。 2.溶液中的H+从Cu片获得电子, 2H+ +2e-=H2,生成氢气,故Cu片表面有 气泡生成。 【提问】我们大家现在根据这个 提问技 能 提问技 能 讲解技 能 【回答】 锌表面会有气泡 产生,铜和硫酸 不反应。 导线是用来连接 电路的,应该有 电流吧 锌片逐渐溶解, 铜片上有大量气 泡产生。指针发 生偏转,产生电 流。 对照书本,认真 做笔记。 从已学的知识一点一 点向新知识渗透,通 过实验装置的一点点 变化,引出原电池的 装置,便于学生的吸 收,且让学生在观 察、分析、讨论中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分析、表 达、归纳能力。 用旧知识引导学生从

物理化学第七章课后题答案

7.13 电池电动势与温度 的关系为 263)/(109.2/10881.10694.0/K T K T V E --?-?+=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计算25℃时该反应的Θ Θ Θ ???m r m r m r H S G ,,以及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 过程的。 (3)若反应在电池外在相同温度下恒压进行,计算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 解:(1)电极反应为 阳极 +-→-H e H 22 1 阴极 --+→+Cl Hg e Cl Hg 222 1 电池反应为 (2)25 ℃时 {} V V E 3724.015.298109.215.19810881.10694.0263=??-??+=-- 1416310517.115.298108.510881.1)( -----??=???-?=??K V K V T E

因此, 1193.35)3724.0309.964851(--?-=???-=-=?mol kJ mol kJ zEF G m r 1111464.1410157.1309.964851-----??=?????=??=?K mol J K mol J T E zF S m r 11357.3164.1415.2981093.35--?-=??+?-=?+?=?mol kJ mol kJ S T G H m r m r m r 11,365.479.1615.298--?=??=?=mol kJ mol kJ S T Q m r m r (3)1,57.31-?-=?=mol kJ H Q m r m p 7.14 25℃时,电池AgCl s AgCl kg mol ZnCl Zn )()555.0(1-?电动势E=1.015V ,已知,,7620.0)(2V Zn Zn E -=+ΘV Ag AgCl Cl E 2222.0)(=-Θ,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141002.4)( --??-=??K V T E p (1)写出电池反应; (2)计算电池的标准平衡常数; (3)计算电池反应的可逆热; (4)求溶液中2ZnCl 的标准粒子活度因子。 解:(2)ΘΘ Θ= -k F RT E E ln z 左右可以得到331088.1?=Θk (3)P m r m r T E TzF S T Q )( ,??=?=得到 =m r Q ,-23.131-?mol kJ (4)3 3 2)(4)(Θ ±± ==b b r a ZnCl a

计量课后习题第七章答案

习题 解释概念 (1)分类变量 (2)定量变量 (3)虚拟变量 ( 4)虚拟变量陷阱 (5)交互项 (6)结构不稳定 (7)经季节调整后的时间序列 答:(1)分类变量:在回归模型中,我们对具有某种特征或条件的情形赋值1,不具有某种特征或条件的情形赋值0,这样便定义了一个变量D : 1,0,D ?=??具有某种特征不具有某种特征 我们称这样的变量为分类变量。 (2)具有数值特征的变量,如工资、工作年数、受教育年数等,这些变量就称为定量变量。 (3)在回归模型中,我们对具有某种特征或条件的情形赋值1,不具有某种特征或条件的情形赋值0,这样便定义了一个变量D : 1,0,D ?=??具有某种特征不具有某种特征 我们称这样的变量为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 )。 (4)虚拟变量陷阱是指回归方程包含了所有类别(特征)对应的虚拟变量以及截距项,从而导致了完全共线性问题。 (5)交互项是指虚拟变量与定量变量相乘,或者两个定量变量相乘或是两个虚拟变量相乘,甚至更复杂的形式。比如模型: 12345i i i i i i i household lwage female married female married u βββββ=++++?+ female married ?就是交互项。 (6)如果利用不同的样本数据估计同一形式的计量模型,可能会得到1β、2β不同的估计结果。如果估计的参数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就称为模型结构不稳定。 (7)一些重要的经济时间序列,如果是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的数据,利用季节虚拟变量或者其他方法将其中的季节成分去除,这一过程被称为经季节调整的时间序列。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化学微格教学教案 系别:化学系 专业:化学教育 班级:121班 姓名:王瑗 学号:2012121146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班级:__121________科目:____高中化学____时间__2014.11.19__ 主讲人: _____王瑗_____指导老师:李鹏鸽

1分30秒【提问】展示一个实验装置:在硫酸 溶液中插入一个锌片和铜片,问大家 会看到什么现象? 【再次提问】那如果我们用一根导线 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和原来会有 什么不同吗? 【过度】很好,那我们再在导线中 接上一个电流表后发现,电流表指针 发生了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是不 是也就验证了大家刚才的猜想。 【讲述】1.实验中铜片表面为什么有 气泡?2.流计指针为什么偏转? 1.Zn、Cu用导线连接一同浸入稀硫酸 时,Zn比Cu活泼,易失去电子,电 子从Zn片流出通过导线流向Cu片, 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电流计指 针有偏转。 2.溶液中的H+从Cu片获得电子,2H+ +2e-=H2,生成氢气,故Cu片表面有 气泡生成。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 讲解技能 【回答】 锌表面会有气泡产 生,铜和硫酸不反 应。 导线是用来连接电 路的,应该有电流 吧 锌片逐渐溶解,铜 片上有大量气泡产 生。指针发生偏转, 产生电流。 对照书本,认真做 笔记。 从已学的知识一点一点 向新知识渗透,通过实 验装置的一点点变化, 引出原电池的装置,便 于学生的吸收,且让学 生在观察、分析、讨论 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 归纳能力。

附:板书设计 §4-4 原电池原理

计学第七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七章 课后练习答案 7.1 (1)已知:96.1%,951,25,40,52/05.0==-===z x n ασ。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79.0405== = n x σ σ (2)边际误差55.140 5 96.12/=? ==n z E σ α 7.2 (1)已知:96.1%,951,120,49,152/05.0==-===z x n ασ。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14.249 15== = n x σ σ (2)边际误差20.449 1596.12 /=? ==n z E σ α (3)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20.412049 1596.11202 /±=? ±=±n z x σ α 即()2.124,8.115 7.3 已知:96.1%,951,104560,100,854142/05.0==-===z x n ασ。 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144.16741104560100 8541496.11045602 /±=? ±=±n z x σ α 即)144.121301,856.87818( 7.4 (1)已知:645.1%,901,12,81,1002/1.0==-===z s x n α。 由于100=n 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 974.181100 12645.1812 /±=? ±=±n s z x α 即)974.82,026.79(

(2)已知:96.1%,951,12,81,1002/05.0==-===z s x n α。 由于100=n 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352.281100 1296.1812 /±=? ±=±n s z x α 即)352.83,648.78( (3)已知:58.2%,991,12,81,1002/05.0==-===z s x n α。 由于100=n 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 096.381100 1258.2812 /±=? ±=±n s z x α 即)096.84,940.77( 7.5 (1)已知:96.1%,951,5.3,25,602/05.0==-===z x n ασ。 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89.02560 5.39 6.1252 /±=? ±=±n z x σ α 即)89.25,11.24( (2)已知:33.2%,981,89.23,6.119,752/02.0==-===z s x n α。 由于75=n 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8%的置信区间为: 43.66.11975 89.2333.26.1192 /±=? ±=±n s z x α 即)03.126,17.113( (3)已知:645.1%,901,974.0,419.3,322/1.0==-===z s x n α。 由于32=n 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 283.0419.332 974.0645.1419.32 /±=? ±=±n s z x α 即)702.3,136.3(

第五章化学教学技能训练 微格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法(含实验) 课题:第五章化学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 教学要求: 1.掌握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技能及指导化学学习活动技能; 2.掌握呈示化学教学信息技能;了解教学语言的特点; 3.掌握化学教学演示技能及调控与管理技能; 4.利用微格教学理念通过具体的练习实践,熟练掌握各种化学课堂教学重要的基本技能,培养课堂教学能力; 6.模拟中学化学课堂实际,充当化学教师,在小组中根据自己制定的教学设计方案实施教学,体验化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学会对小组内其他同学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7、微格教学录像、评价、反馈。 教学重点:掌握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技能及指导化学学习活动技能,利用微格教学理念通过具体的练习实践,熟练掌握各种化学课堂教学重要的基本技能,培养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练法。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内容:第五章化学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1-2课时) 5-1 什么是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蕴涵有操作的成分,又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 教学技能可通过学习来掌握,在练习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常见教学技能的分类简介 教学技能的分类(一) 1、创设教学情景的技能 2、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3、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 4、调控与管理技能 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 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讲授技能 二)教学技能的分类(提供微格教学示范录像演示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课堂组织技结束技能 教学技能的分类(三)德瓦埃特·爱伦(美)微格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群) 5)课堂结构技能强化技能4)运用教学手段的技能1)提问技能 2)举例技能3) 组织合作学习的技能7)运用教学原理的技能 8)试误技能6) (教法与学法的融合、教法与策略的融合)关于教学活动技能分类(一)5-2 创设教学情景的技能5.2.1? ⑴什么是教学情境⑵情境创设是一种导入新课的技能吗?请具体阐述你的观点⑶教学情境的设置方法有哪些?请创设教学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一种教学情境。⑷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教学情境及其意义5.1.1 教学情境的界定: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

化学微格教学

化学微格教学 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学生在掌握中学化学教学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会结合具体化学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几种重要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要求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典型案例使学生理解不同教学技能的选取原则,使用方法,注重学生的教学实践训练,使学生学会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技能. 教学大纲: 第一讲教学语言,讲解,板书技能 一,教学要求 选择中学化学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教学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的教学应用分析,使学生学会依据教学内容不同类型来确定教学语言的表达,讲解的组织和板书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 1.讲授部分:教学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应用分析;(3学时) 2.实践部分:教学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的单项微格教学训练.(3学时) 三,教学方法 典型案例分析——组织讨论——分析总结——编写微格教案——微格教学训练——评价与小结 第二讲导入,过渡,结束技能 一,教学要求 选择中学化学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导入技能,过渡技能,结束技能的教学应用分析,使学生学会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来确定导入,过渡,结课的形式和语言表达,进行系统优化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 1.讲授部分:导入技能,过渡技能,结束技能应用分析;(3学时) 2.实践部分:导入技能,过渡技能,结束技能的单项微格教学训练.(3学时) 三,教学方法 典型案例分析——组织讨论——分析总结——编写微格教案——微格教学训练——评价与小结 第三讲演示,变化,课堂组织调控技能 一,教学要求 选择中学化学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演示技能,变化技能,课堂组织调控技能的教学应用分析,使师范生学会依据中学生认知,兴趣,心理特点来确定演示,变化,课堂组织调控的方式. 二,教学内容 1.讲授部分:演示技能,变化技能,课堂组织调控技能应用分析;(3学时) 2.实践部分:演示技能,变化技能,课堂组织调控技能的单项微格教学训练.(3学时) 三,教学方法 典型案例分析——组织讨论——分析总结——编写微格教案——微格教学训练——评价与小结 第四讲提问,强化,课堂诊断技能 一,教学要求 选择中学化学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提问技能,强化技能,课堂诊断技能的教学应用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回答问题 1.软件测试的基本任务? 软件测试是按照特定的规则,发现软件错误的过程;好的测试方案是尽可能发现迄今尚未发现错误的测试;成功的测试方案是发现迄今尚未发现错误的测试; 2.测试与调试的主要区别? (1)(1) 测试从一个侧面证明程序员的失败;调试证明程序员的正确; (2)(2) 测试从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 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从不可知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 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 (3)(3) 测试有计划并且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不受时间约束; (4)(4) 测试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的 过程; (5)(5) 测试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执行要求程序员进行必要的推理; (6)(6) 测试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件下完成;调试由了解详 细设计的程序员完成; (7)(7) 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由工具支持;调试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 器。 3.人工复审的方式和作用? 人工复审的方式:代码会审、走查和排练和办公桌检查; 人工复审的作用:检查程序的静态错误。 4.什么是黑盒测试?黑盒测试主要采用的技术有哪些?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它着眼于程序的外部特征,而不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测试者把被测程序看成一个黑盒,不用关心程序的内部结构。黑盒测试是在程序接口处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黑盒测试主要采用的技术有:等价分类法、边沿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和因果图等技术。 5.什么是白盒测试?白盒测试主要采用的技术有哪些? 测试者了解被测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对程序的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确定实际状态与预期状态是否一致。

第七章习题答案 - 副本

⑴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顶点的度之和与边数之和的关系 ②有向图中顶点的入度之和与出度之和的关系 ③具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至少应有多少条边才能确保是一个连通图若采用邻接矩阵表示,则该矩阵的大小是多少 ④具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至少应有多少条弧才能确保是强连通图的为什么①在一个图中, 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后等于所有边数的2倍 无向图中,顶点的度数之和是边数的两倍。有向图中,任意一条边AB(A->B)都会给A提供一个出度,给B提供一个入度,所以顶点的度之和 = 2 * 顶点入度之和 = 2*顶点出度之和 = 顶点入度之和+顶点出度之和=边数的两倍。 ②对任意有向图顶点出度之和等于入度之和,且等于边的条数 ③至少应有n-1条边。大小是n*n ④ n 。在有向图G中,如果对于任何两个不相同的点a,b,从a到b和从b到a都存在路径,则称G是强连通图,强连通图必须从任何一点出发都可以回到原处,每个节点至少要一条出路。 ⑵设一有向图G=(V,E),其中V={a,b,c,d,e} , E={, , , , , ,, , } ①请画出该有向图,并求各顶点的入度和出度。 ②分别画出有向图的正邻接链表和逆邻接链表。 有向图: a :出度2,入度2 b :出度1,入度3 c :出度2,入度1

d :出度1,入度2 e :出度3,入度1正邻接链表 a2 b1 c2 d1 e3 1 2 3 4 1? 3 ? 1? 3 ? 4 0? 2 1 逆邻接链表 a2 b3 c1 d2 e1 1 2 3 4 1? 4 ? 4 ? 3 0? 4 2 0? 2 ⑶对图7-27所示的带权无向图。 ① 写出相应的邻接矩阵表示。 ② 写出相应的边表表示。 ③ 求出各顶点的度。 邻接矩阵: ∞ 9 6 3 ∞∞ 9 ∞∞ 5 8 ∞ 6 ∞∞ 2 9 5 3 5 2 ∞∞ 7 ∞ 8 9 ∞∞ 4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 地方政府 D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国 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3.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5.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6.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A.国家公务员 B.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社会组织 D.公民 7.法律适用是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人民群众 9.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 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 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 10.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 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 C.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11.() 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A.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B.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 C.文化安全与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与政治安全 12.()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以及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规律了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A.《刑法》 B.《国家安全法》 C.《宪法》 D.《国防法》 13.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A.条文 B.规范 C.原则 D.精神 14.法律权威是指法的()。 A.强制性 B.不可违抗性 C.神圣性 D.国家政治性 15.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A.法治意识 B.法治观念 C.法治理念 D.法治精神 16.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财产关系 B.财产关系与债权关系 C.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 D.财产关系与人格关系 17.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 A.补充 B.修改 C.废止 D.认可 18.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 A.依法治国 B.公平正义 C.执法为民 D.党的领导 19.对依法治国首次做出完整的内涵表述是()。

第七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7.1 表7.10中给出了1970-1987年期间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PCE)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数据,所有数字的单位都是10亿美元(1982年的美元价)。 表7.10 1970-1987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数据 估计下列模型: t t t t t t t PCE B PDI B B PCE PDI A A PCE υμ+++=++=-132121 (1) 解释这两个回归模型的结果。 (2) 短期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多少? 【练习题7.1参考解答】 1)第一个模型回归的估计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PCE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7/27/05 Time: 21:41 Sample: 1970 1987 Included observations: 18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216.4269 32.69425 -6.619723 0.0000 PDI 1.008106 0.015033 67.05920 0.0000 R-squared 0.996455 Mean dependent var 1955.606 Adjusted R-squared 0.996233 S.D. dependent var 307.7170 S.E. of regression 18.88628 Akaike info criterion 8.819188 Sum squared resid 5707.065 Schwarz criterion 8.918118 Log likelihood -77.37269 F-statistic 4496.936 Durbin-Watson stat 1.366654 Prob(F-statistic) 0.000000 回归方程:?216.4269 1.008106t t PCE PDI =-+

第七章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把握的基础上的。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探索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即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发展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 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简单说就是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因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1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赞成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过于具体、全面地论述,更没有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方案。恩格斯认为,在新社会没有成为现实而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详细地设计未来蓝图,其结果只能是越是制定得详细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经典作家们论述表明,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而应当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纲领与每个阶段的现实纲领结合起来。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第一问参考答案: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客观必然和主观追求的统一;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C 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C++作业答案 第7章继承 7.1 选择题 1.在c++中,类与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具有( c )。 (a) 自反性 (b) 对称性 (c) 传递性 (d) 反对称性 2.下列关于类的继承描述中,( a,b )是错误的。 (a) 派生类可以访问基类的所有数据成员,调用基类的所有成员函数 (b) 派生类也是基类,所以基类具有派生类的全部属性和方法 (c) 继承描述类的层次关系,派生类可以具有与基类相同的属性和方法 (d) 一个基类可以有多个派生类,一个派生类可以有多个基类 3.当一个派生类公有继承一个基类时,基类中的所有公有成员成为派生类的( a )。 (a) public 成员 (b)private成员 (c) protected成员 (d)友员 4.当一个派生类私有继承一个基类时,基类中的所有公有成员和保护成员成为派生类的( b )。 (a) public 成员 (b)private成员 (c) protected成员 (d)友员 5.当一个派生类保护继承一个基类时,基类中的所有公有成员和保护成员成为派生类的( c )。 (a) public 成员 (b)private成员 (c) protected成员 (d)友员 6.不论派生类以何种方式继承基类,都不能使用基类的( b )。 (a) public 成员 (b)private成员 (c) protected成员 (d)public 成员和protected成员 7.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 b, c )。 (a) 在基类定义的public成员在公有继承的派生类中可见,也能在类外被访问 (b) 在基类定义的public和protected成员在私有继承的派生类中可见,在类外可以被访问 (c) 在基类定义的public和protected成员在保护继承的派生类中不可见 (d) 在派生类中不可见的成员要变成可访问的需进行访问声明 8.在c++中,不能被派生类继承的函数是( b,c )。 (a) 成员函数 (b)构造函数 (c) 析构函数 (d)静态成员函数

第七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七章证券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某证券的 系数等于1,则表明该证券( C )。 A.无风险B.有非常低的风险 C.与金融市场所有证券平均风险一致D.比金融市场所有证券平均风险大1倍 2.某种股票为固定成长股票,年增长率为5%,预期一年后的股利为6元,现行国库券的收益率为11%,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等于16%,而该股票的贝他系数为1.2,那么,该股票的价值为( A )。 A.50B.33C.45D.30 3.投资短期证券的投资者最关心的是( D)。 A.发行公司的经营理财状况的变动 趋势 B.证券市场的现时指数C.发行公司当期可分派的收益D.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 4.证券投资者的购买证券时,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是( C )。 A.出卖市价B.风险价值 C.证券价值D.票面价值 5.一般而言,金融投资不是( B )。 A.对外投资B.直接投资 C.证券投资D.风险投资 6.非系统风险( B )。

B.归因于某一投资企业特有的价格因素或事件 C.不能通过投资组合得以分散D.通常以 系数进行衡量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国库券没有利率风险B.公司债券只有违约风险 D.国库券没有违约风险,但有利率C.国库券和公司债券均有违约风险 风险 8.如果组合中包括了全部股票,则投资人( A )。 A.只承担市场风险B.只承担特有风险 C.只承担非系统风险D.不承担系统风险 9.债券的价值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各期利息的现值,二是( C )的现值。 A.票面利率B.购入价格 C.票面价值D.市场价格 10.A公司发行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10%,期限五年,且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的债券,发行价格为1050元,B投资者有能力投资,但想获得8%以上的投资报酬率,则B投资者投资该债券的投资报酬率为( B)。 A.8%B.7.4%C.8.25%D.10%11.某企业于1996年4月1日以950元购得面额为1000元的新发行债券,票面利率12%,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该公司若持有该债券至到期日,其到期收益率为( A )。 A.高于12%B.小于12%C.等于12%D.难以确定12.非系统风险( B )。

化学微格教学教案

中学化学微格教学教案 系别:化学班级:10化学 学科:高一化学上册测量目标:课程讲解课题: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时间:13年4月27日角色扮演者:李国强指导老师:张英武 教学目标1.采用查阅资料、收集数据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简单了解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的现状、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广阔前景和尚未攻克的一些技术难题。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利用。 时间分配教师行为应用的技能 技巧 学生学习行为需要准备的教学 媒体 01 从近代这些以美国为首的 北约军事强国的侵略战争 目的中你们想到什么?材料引入主 题。 答:主要是为了能源。收集近代战争资料以 文字简述。 02 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全 球能源紧张、以及过度使用 这些石油、煤和天然气带来 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该怎 么解决呢?提问引入主 题 答:开发利用洁净、 高效的新型能源。如: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 氢能。 收集资料及图片观看 03 地球上最根本的能源是太 阳能。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 表面的能量相当于目前全 世界能耗的13000倍。是总 量最多、分布最广和最清洁 的能源。这么好的能源该怎 么利用呢?提问引入学 生回答 答: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电池等。 04 现代太阳能分为4种直接利 用方式:(1)光—热能转换 (2)光—电能转换(3)光 —化学能转换(4)光—生 物能转换 间接利用:动物食用植物获 取能量。解释说明转 换原理 收集各种转换能两的 例子、资料

05 既然太阳能这么好用,那么 在利用太阳能时有什么难 题呢?提问小结并 引入下一个 主题 答1、太阳能吸热板的 装置费用昂贵 2、太阳能的利用受季 节和天气阴、晴的影 响 3、在部分太阳能都是 在夏天收集,如何把 收集的太阳能储存起 来,留到冬天使用, 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 的问题。 06 生物质能来源于植物及其 加工产品储存的能量。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理想的 可再生能源,那么这种能源 有什么特点呢?提问引导答:①可再生性; ②低污染性; ③广泛的分布性。 07 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1) 直接燃烧(2)生物化学转 化,两点:沼气和制乙醇(3) 热化学转化 小结收集资料,以及方程式 08 下面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更 加轻盈的气体能源—氢能。引入下一个主题 09 氢能打特点: 1、制备的原料是水,资源不 受限制 2、发热值高 3、氢燃烧性能好,点燃快 4、氢本身无毒 5、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 …… 那么这种能源怎么获取 呢?答:1、电解法 2、催化剂法 3、微生物法 10 氢能的利用途径:(1)燃烧 放热(2)用于燃料电池, 释放电能(3)利用氢的热 核反应释放的核能 举例说明 11 氢气的储存和运输问题: 氢气密度小,在常压下,40L 钢瓶只能装约0.5kg氢气, 而且氢气熔点低,难液化, 液氢存储困难,也不安全。 收集材料、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