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复习资料全

地质学复习资料全
地质学复习资料全

绪论

地质学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一门科学。

地质学研究对象:

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壌圈等外部圈层,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部圈层。

地球外部:太阳系、银河系等。

地质学的特点:空间广阔、时间按漫长、现象复杂、无法再现、

研究方法:1、理论实践相结合2、室室外相结合3、局部与整体相结合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6、原始手段与新技术新装置相结合7、将今论古是地质学研究的指导方法

研究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征,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质作用(、外地质作用),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层与地壳演化历史。

第1章地球与地址作用概述

正外壳,组成岩石圈板块。

地壳类型:大陆(Si-Al花岗岩,复杂,褶皱断裂,较老)大洋(Si-Mg玄武岩,简单,无褶皱,较新)

地壳物质组成

元素克拉克丰度O Si Al Fe Ca Na K Mg H

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而在一定的纸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下稳定纯在的矿物集合体。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第2章地球元素与矿物

矿物概念:地质作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晶体结构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均匀固体

1、天然产出

2、具有一定的部结构

3、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

4、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晶质体与非晶质体

晶体:结晶质点呈规则排列的固体。如:石英晶体,石盐晶体。

非晶体:质点无规则排列。如:玻璃质,胶体等。

自然界中以晶体矿物为主,也存在非晶质矿物。

格子构造:有序排列的质点按规律将几何点连接的三维空间格子

晶形:晶体外部形态

单形与聚形

单形——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体。

聚形——由两种以上的单形组成的晶体。

矿物的结晶习性:结晶环境和形成条件不同,使晶体在空间三个方向上的发育程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具有的形态。

一向延伸:呈柱状、针状、纤维状等,如石膏、角闪石;

二向延伸:呈片状、板状,如石墨、云母;

三向延伸:形成粒状、球状,如石榴石、黄铁矿、磁铁矿。

矿物集合体形态:同种矿物的多个单晶 (单形,聚形-多个单形构成) 聚集在一起成群产出,即构成集合体。反映矿物的形成环境。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改变晶体结构.其物理性质差异一般不大.

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P,T)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

矿物的基本物理性质

(一)矿物的光学性质

颜色:表现为吸收光波的补色。

光泽:矿物反射光线的能力。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透明度:矿物允许光穿过的程度。

(二)矿物的力学性质

解理:矿物受力后破裂成规则平面的能力。

断口: 矿物受力后,在任意方向上裂成的凹凸不平的面称为断口。

硬度:矿物抗刻划的能力。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面裂开的性质,裂开的平面称为解理面。?最完全解理:云母

?完全解理:方解石

?中等解理:角闪石,辉石

白云母:一组极完全解理

方解石(CaCO3)的三组斜交完全解理。

摩氏10级硬度

岩浆作用方式岩浆的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火山活动及火山分布规律

死火山--史前曾经喷发,但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喷发活动的火山;

活火山--现代正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的火山;

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记载上曾经有过喷发活动而近代长期静止的火山。

火山构造

侵入作用:岩浆由地下深处向上运移,未达到地表而在地下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冷凝成岩的地质作用过程。

侵入岩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主体矿物。共8种。

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正长石、斜长石、石英

鲍温反应序列

一条是斜长石的固溶体系列,它从高温的富钙长石开始,连续渐变到低温的富钠长石。

一条是不连续系列,表明深色矿物(铁镁矿物)从岩浆中晶出的先后顺序,从高温的橄榄石,经辉石、角闪石到黑云母。

最后,上述两系列又联合成一个不连续的反应系列,依次形成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通常是在最后且温度最低时才晶出。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岩浆岩的结构特征,是岩浆成分和岩浆冷凝时物理环境的综合反映。

1、结晶程度

半晶质结构:岩石由结晶的矿物颗粒和部分未结晶的玻璃质组成

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的矿物颗粒组成

非晶质(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熔岩冷凝的玻璃质组成

2、晶粒大小

显晶:粗粒5mm中粒1mm细粒0.1mm

隐形晶:晶粒小于0.1mm,岩石呈致密状,矿物颗粒用显微镜才能辨别。

3、晶粒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全晶质):同一种矿物的结晶颗粒大小近似者

似斑状结构(全晶质):岩石中的同一种主要矿物,其结晶颗粒如大小悬殊

斑状结构(半晶质):由结晶颗粒和基质组成

4、晶粒形状

自形晶晶体发育成应有的形状。

半形晶晶体只发育成应有晶形的一部分。

他形晶晶体不能发育成应有的形状,而是决定于相邻晶体所遗留的空间形状,因此常是不规则的。

岩浆岩的构造: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构造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的环境。(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流动构造4、气孔状构造5、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的分类原则

主要根据是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岩体产状进行分类。第4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沉积物:低洼处沉积的先成岩石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产物、生物遗体、生物碎屑以及火山作用产物。

沉积岩:地球演化中,地表岩石遭受外动力地质作用剥蚀与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经过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形成过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

1、风化作用---在大气、水、生物等的作用(包括地表温度变化)下使岩石在原地被分解破坏的过程。

2、剥蚀作用---流水、风、冰川、湖泊、海洋等在其介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

3、搬运作用---将剥蚀下来的产物搬离原地并使其继续迁移到其它地方去的作用。

4、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达到适当场所,由于介质条件的变化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5、成岩作用---松散的沉积物转化成为岩石的过程。

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1)碎屑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等(母岩风化后继承下来的较稳定的矿物,属于继承矿物)。具有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且化学性质较稳定,在地表条件下就能够作为碎屑物稳定存在。

(2)粘土矿物:高岭石、铝土等(母岩化学风后形成的矿物,属新生矿物)。(3)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铁锰氧化物(各种铁矿等)、石膏、磷酸盐矿物、有机质等(从溶液或胶体溶液中沉淀出来的或经生物作用形成的矿物)。

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

1.碎屑结构:碎屑结构通常由两部分物质组成,即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

2.泥质结构:由极细小的碎屑和粘土矿物(粒度小于0.005mm)所组成的、比较致密均一和质地较软的结构。

3.化学结构(晶粒结构):在缓慢化学沉积作用过程中或成岩石结晶形成的一种结构。

4. 生物结构:由生物遗体或生物碎屑组成的岩石所具体有的结构。

沉积岩的构造

1. 层理构造(水平层理, 波状层理, 交错层理, 递变层理(粒序层理))

2. 层面构造(波痕,干裂,盐晶假象,雨痕,生物痕迹)

3. 结核(原生结核(结核体一般不穿过层理),后生结核(结核体穿过层理)) 沉积岩的分类原则

1. 碎屑岩类

(1)沉积碎屑岩亚类

根据碎屑物颗粒大小分为:砾岩2mm砂岩0.05mm粉砂岩0.005mm粘土岩

根据胶结物的成分划分为:硅质砂岩铁质砂岩钙质砂岩泥质砂岩

(2)火山碎屑岩亚类

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喷发的碎屑物质在地表经短距离搬运,或就地沉积而成。(颗粒的分选与磨圆度较差)

2. 碳酸盐岩类

具结晶粒结构、鲕状结构、豆状结构、生物结构或碎屑结构。

成因有:化学沉积、生物化学沉积、生物沉积、机械作用的碎屑沉积。碎屑岩碳酸盐类

第5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在地壳一定深度,由于温度、压力、应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来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过程。

变质作用影响因素

温度(T):200°C-1100°C,最高1150°C。控制变质程度。

压力(P):围压(静压力),随深度变化。控制变质矿物的形成。

应力(S):与定向压力有关。决定变质岩的面状和线状构造。

流体(f):H2O、CO2、气态物质、硅酸盐流体等,含量少,作用大。

变质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颗粒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等特征。

变晶结构——原岩重结晶形成的晶质结构。

变余结构——变质作用过程中,残留的原岩结构。

碎裂结构——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碎裂形成(碎裂结构,糜棱结构)

交代结构——发生交代变质作用时,原岩中的矿物被取代、消失,与此同时形成新生的矿物。

变质岩的构造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分布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变质作用类型

1.片理构造: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

(板状构造——板岩,片状构造——片岩,千枚构造——千枚岩,片麻状构造——片麻岩,条带状构造——混合岩)

2. 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颗粒无定向排列而表现的均一构造。

3. 变余构造:变质作用后保留下来的原岩构造。

变质作用的类型:动力,接触,区域,混合

动力变质作用与地壳发生断裂有关,在浅部岩石发生脆性破裂,形成碎裂岩;在深部发生韧性变形,形成糜棱岩。

接触变质作用(热变质作用)包括:接触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前者形成角岩、石英岩或岩,后者形成矽卡岩。

区域变质作用(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是在广大围发生的,由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形成区域变质岩。

混合岩化作用是变质岩与硅酸盐流体相互作用,介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地质作用,形成混合岩。

三大岩类相互转化

第6章地层与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分为相对年代,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绝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距今多少年。

地层层序律:地层未经强烈的构造变动而倒转或位移时,保持着正常的顺序,即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

生物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不同的化石,不同地区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属同一时代。

生物演变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不同时代地层含有不同类型化石及其组合

相同时期相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地层含有相同化石及其组合。

切割定律: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切割者年代新,被切割者年代老。地质年代编年结构

宇:指在宙的时间形成的地层,对应于地球历史中划分出的宙。

界:一个界代表在一个代的时间形成的全部地层。

系:代表一个纪的时间所形成的全部地层。

统:代表一个世的时间所形成的全部地层,统名一般是在系名前增加早、中、晚字样。

阶:统的进一步划分,一个统可分二至六个阶。阶名用地名命名。

带:最小的年代地层单位。根据生物的种或属的延限带建立,以化石的种、属名命名。

岩石地层单位

群:可是一大套厚度巨大、岩类复杂、因受构造扰动无法重建原始顺序的地层。

群的岩层厚度一般为几百米至几千米。群不允许有重要的间断或不整合存在。组:厚度由几米到几百米。在古地理环境稳定均一的地区,组的分布围较广,而在古地理环境复杂多变的地区其分布围就较为局限。

段:据岩石特征,一个组常可分若干段,如嫩江组分五段,沙河街组分四段等。层:最低级的岩石地层单位,是指组或段一个明显的特殊单位层

地质年代表

第7章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概念又称地壳运动(岩石圈运动),指地球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 。

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1、河成阶地2、深切河曲3、准平原和夷平原4、多排溶洞5、海成阶地

地貌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特定地表形态,构造运动对一些地貌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现今地貌反映新构造运动。

垂直运动——河流阶地、深切河曲、准平原与夷平面、海成阶地、多排溶洞

水平运动——水系同步弯曲和错断

构造运动的分类

按运动方向可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按时间则分为:古构造运动(老第三纪及以前)、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及第四纪)和现代构造运动(人类历史时期)

构造运动还可以划分出不同规模,岩石圈板块运动是最大规模的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的识别标志

老构造运动标志:

1.地层厚度-岩层(沉积物)厚度标志地壳升降幅度

2.构造变形-产状变化,产生褶皱与断层等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

(2011.03.11)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难点研讨(文本) 邵运达:各位老师,工程地质教研活动已经开始!欢迎大家积极发言! 工程地质课程地性质与任务 “工程地质”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学科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升本)地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地任务是使同学通过学习掌握修建土木工程建(构)筑物地场地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评价和各种建(构)筑物地建造对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地影响,以及选择在相应地地质条件下保证建筑物稳定和正常使用地措施. 工程地质课程地目地与要求 “工程地质”课程设置地目地是通过本课程地学习,掌握工程地质学地基本知识和具备解决工程中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地能力.了解工程与地质地关系,并对地质条件做出评价. 学习本课程要求达到: 1.掌握工程地质学中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解决工程地质问题地过程和方法. 2.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地基本要素,系统掌握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方面地知识. 3.掌握对工程地质问题地分析方法及对不良地质条件应采取地措施,了解各种地质作用地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对工程地影响和治理方法,并对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做出分析评价. 工程地质课程地教学要求层次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岩石和地质模型实验室实习,野外工程地质实习(有条件时进行)等三个教学环节. 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地掌握,根据专业地要求分为“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 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地质学地研究内容及其工程地质学地分科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 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 (二)教学要求 1.知道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2.了解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3.理解工程地质条件各要素以及理解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 4.了解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及研究方法等. 5.知道本课程地特点及学习要求. 第二章岩土及其工程地质性质(10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1.地球地圈层构造与地质作用 地球地内部圈层构造:地壳、地幔与地核;地质作用. 2.造岩矿物 矿物地形态,矿物地物理性质,含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与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及延展性等,常见地10多种矿物地鉴定特征. 3.岩浆岩(火成岩)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二)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原生孔隙(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次生裂隙。(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水位埋深浅和土层岩性。(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水岩层空隙之中的重力水。(4 分)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5 分) 10.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是)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是)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否)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是)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是)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C )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C )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C )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 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 A )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或B。 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B )。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4.1 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表示地下分水线)。(5 分) 4.2 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5 分)

旅游地质学_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一、概述 1、定义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兼有部分地表水的作用)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称为岩溶作 用或喀斯特作用(karstfication)。由此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称为岩溶地貌或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源于该地而得。) 2、成因 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3、形成条件 (1)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是发生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像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很难溶于水,如岩浆岩、大多数变质岩,所以岩溶作用在这些地区难以进行。而碳酸盐岩较易溶于水,所以岩溶作用主要发生在灰岩、白云岩发育的地区。 (2)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透水性强的岩石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这些岩石中的地下水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新鲜的地下水不断补充,使它处于不饱和状态,具有较大溶蚀能力。岩石的透水性最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结构,构造,破碎程度和空隙的连通性。由粗颗粒或大小不均匀的碎屑组成岩石的透水性能强,利于地下水流动。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时其透水性好,反之则差。所以在石灰岩的破碎部位,地下水易于流动,岩溶作用也最为发育。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 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 温度风化——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均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 地温梯——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我们将单位深度内温度增加量称为地热梯度。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洋流——大洋水发生大规模的远距离的运动称为洋流。 溯源侵——指在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侵 头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风化壳——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洪积扇——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变质作用——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气流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成岩租用—— 软流圈——软流圈是指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岩石圈之下。 产状——是物体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地质体可大致分为块状体和面状体两类。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是鉴定矿物常用的鉴定手段之一。 沼泽——陆地上湿度过剩、生长着特殊类型的植物并有泥炭形成的地段称为沼泽。 岩溶水——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溶洞中的地下水,又称喀斯特水。 冰川——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 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Engineering?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 【总学时】:40 【实践学时】:8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课程系统地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系统概括了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研究与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能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等。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地质思维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四、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工程地质学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工程地质学的意义 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第一节土的粒度成分 粒径、粒组概念;粒组划分;粒度成分测定与表示;土按粒度成分分类; 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 土中矿物成分类型;矿物成分与粒度成分的关系;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中的水与气体

旅游地质学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 20世纪末,随着世界各地尤其是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地球科学亦不例外,它不仅仅只是我们早先理解的采掘地质矿产的学科,而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基底,地质奇观更是作为山水旅游资源的精灵,逐渐走入我们日益丰富的旅游视野,并越来越影响着我们对新时代旅游的定义。人们对旅游地质的认识与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灵感有关,随着人们地质知识的不断增多,地质资源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旅游者的兴趣。 用严格的术语讲,旅游地学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被叫做地质旅游资源。通俗的讲,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者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遗迹,都叫做旅游地质资源。同时,由于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它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简而言之,它就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观赏、游乐、考察、科普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要求的自然景观及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中越来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其自身的优越性。其在旅游业的作用很多,这里仅说三条典型。 (1)、地质资源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旅游日渐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休闲方式,求新奇成为人们在旅游中竞相追逐的目标,地质学旅游正满足人们这一“求知”的心理,它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地质学也能说清楚为什么在云南石林以剥蚀作用为主形成奇秀峰林,而四川黄龙却以沉积为主形成瑰丽泉华。又例如,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名胜区,奇峰异石、碧水飞瀑,丰富的人文景观,第四纪冰川竟也在此现身,出落有大量冰川遗迹。嵩山兼纳少林寺、中岳庙、嵩山书院,殊不知嵩山保存有五代同堂的地层和三次造山运动的记录,有地学百科全书之称。总之,地学旅游的开展将会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2)、旅游地学开展将不断发现、更新旅游资源,有益于对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如地质工作者经过科学考察,对全国各地的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申报,不仅仅使得一些本毫无名气的自然奇观展现在世界面前,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有文化的学者游客前来游览,避免了有些旅游资源在未被认识之前很容易被当成“废物”被破坏掉且无法再现。旅游地质学是“慧眼尖睛”,及时识别其价值,并及时提请有关部门予以保存、开发和建设。。 (3)、旅游地学开展有益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下,国内旅游者的踪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和大部分县市,公民通过地学旅游,体察了祖国的辽阔博大和美丽可爱,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3、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开卷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A.饱水带; B. 张力饱和带; C.包气带; D. 支持毛细水带 ⑶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 Na+)及()。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 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地 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 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 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 )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 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A.隔水边界; B.水头边界; C.地下水面边界; D.分流线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 课程编号:03110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由于任何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地质环境,故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而《工程地质》正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营用过程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和方法,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言 1.教学内容 工程地质的概念、研究工程地质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及发展以及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重点、难点 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 (2) 理解工程地质和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 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1.教学内容 (1)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性质;

(2)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介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3) 特殊类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2、重点、难点 (1)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2) 常见岩石的类型及工程性质。 (3) 矿物识别的方法及常见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 3.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矿物的概念及其主要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指标; (2) 掌握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3) 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分类; (4) 掌握岩浆及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浆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矿物成分和分类原则; (5) 掌握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掌握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原则; (6) 掌握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了解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掌握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特征矿物和分类原则; 第三章地质构造 1.教学内容 (1) 地质年代及其划分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 (3) 褶皱构造(含水平、单斜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4) 断裂构造(节理、断层)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5) 地层的接触关系; (6) 岩石与岩体的基本概念及其质量评价。 2.重点、难点 重点: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褶皱与断层类型及识别标志。 难点:地层产状与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其表现形式和构造运动的方向分类,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 (2) 掌握岩层的基本概念,岩层产状与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组合关系;掌握地质构造对岩石(层)工程性质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3) 掌握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05142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05142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01542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

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

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2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

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 3 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22 水量的比值。

旅游地质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西安石油大学素质选修课大作业 瀑布地质景观概述 课程名称:旅游地质学 学生姓名:XXX 院(系):石油工程学院 学号:20120402XXXX 专业:油气储运专业

一、瀑布的定义 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侵蚀作用的速度取决于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关岩石的类型与构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二、瀑布的成因 多姿多彩的瀑布是如何形成的呢?按照地学原理,地表上任何一种地貌单元,均是地球的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的产物。所谓内营力,主要是指地球深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又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之分,岩浆活动则往往形成火山地貌。所谓外营力是指起源于太阳能和重力能影响所产生的冰川、水流波浪和风力等的作用,其地质意义可归结为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三种。瀑布的形成也是地球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瀑布形成过程中,内营力起着重大的作用。一种是由水平运动或垂直运动造成的断层或裂谷,为瀑布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此时若有溪流或江河流经断层或裂谷,则可形成瀑布。如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就是这样形成的。另一种形成瀑布的内营力是火山爆发过程,熔岩的漫溢将河道阻塞,使原来的河床形成一个新生的岩坎,河水由岩坎上翻跌而下,形成瀑布。如黑龙江宁安县境内的吊水楼瀑布(又称境泊湖瀑布)就是这样形成。 外营力作用形成瀑布的机理是由水流对河底软、硬岩基岩的差别侵蚀造成的。在两者出露处,硬岩层突露于易受侵蚀的软岩层之上成为陡崖,水流在此陡落形成瀑布。我国大多数瀑布的形成都是缘于此因。形成瀑布的动力若不仅只有水流的冲蚀,而且还有水流的溶蚀作用,则往往形成喀斯特瀑布。这些瀑布发育于可溶性的碳酸盐岩地区,我国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的瀑布,多半是这类喀斯特瀑布,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是它们代表。喀斯特瀑布之中还有更为独特的一种类型,它并不露在地表之上,而是深藏在洞穴之内,称为暗瀑。如贵州安顺龙宫的龙门飞瀑和浙江金华冰壶暗瀑等,均是著名的喀斯特暗瀑。 形成瀑布的第三种原因,是由河流的袭夺造成的。所谓河流袭夺,指的是处于分水岭两侧的两条河流,其中侵蚀力较强、侵蚀较深的河流进行下切侵蚀,最终将另一侧那条河流的一部分袭夺过来,使之成为袭夺河流的支流。由于袭夺河的下切程度大,河床高于被袭夺河流的河床,因此,在被袭夺河流汇入袭夺河时,往往产生跌水,形成袭夺瀑布,或称悬河瀑布。 瀑布的第四种成因是由于冰川的刨蚀作。如庐山王家坡瀑布,就是发育在庐山王家坡冰川上的。大约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现在庐山一带因气候寒冷而发育了大量冰川。王家坡冰斗便是当时一个冰川悬谷。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庐山一带变成了现代的亚热带气候。这样,王家坡古冰斗便成了一个积水潭——碧龙潭。碧龙潭水外流时,翻崖跌入王家坡谷地时,便形成了王家坡瀑布。

地质学基础知识点

Chapter 2 Mineral Section 1 Some basic conceptions 1.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由元素组成. 2.元素是构成地球的最基本物质,由同种原子所组成. 2.1 元素(element):周期表共有112种,自然界有92种 2.2 同位素:是中子数不同(原子量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同种元素的同位素,物化性质基本相同.总共有300余种. 2.3 可分放射性和稳定两种同位素(radio & stable isotope).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2.4 半衰期(half-life):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其原来数量的一 半所需时间. 半衰期: Rb87-Sr87 : 500亿年, Th232-Pb208 : 139亿年, U238-Pb20645亿年, K40-Ar40 :15亿年, U235-Pb207 :7.13亿年, C14-N14 : 5692年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 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2.5 同位素研究是当代倍受重视的国际前沿,地化专业主攻。 3.克拉克值Clark value: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公里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又称丰度Abundance。国际通用。 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 克拉克值≠克拉值;5克拉=1克。 3.2 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 其中, O,Si,Al,Fe,Ca,Na,K,Mg,Ti,H 10元素占99.96%; 而O, Si, Al, Fe, Ca 5元素占了92.46%。 4. 晶体(Crystal)定义: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体。 或晶体是具有晶格构造的固体。 这种固态物质称结晶质(晶质)。习惯上,将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物体称为晶体(即,晶体是原子有规律排列的外观表象)。相应地,将不具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Crystal grain。 存在二种晶体:天然晶体(绝大多数)和人造晶体(少数)如人造石英、金刚石等。非晶质体Non-crystal: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如火山玻璃,超冷液体。自然界极少。 在一定条件下,非晶质体可向晶质体转化。如火山玻璃→玉髓。 准晶体quasicrystal定义:其内部结构由多级呈相似的配位多面体在三维空间作长程定向有序分布的固体。 quasicrystal为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但其内部原子既不像非晶质体那样成完全无序的分布,又不具有像晶体那样的三维周期性排列有序。目前尚未发现天然产出的准晶体。 5 矿物Mineral定义: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但一 般并非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均匀固 体。自然界广泛。 准矿物Mineraloid: 在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 等方面均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标准结 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工程地质学重点

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的基本概念: 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也就是研究在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地处理和正确地使用自然地质条件和改造不良地质条件等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为了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工程地质条件: 由于地质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因而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都是工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因素。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 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 1. 地质环境对工程活动的制约作用。 即地质条件以一定的作用方式影响工程建设。 如:地震、软土地基、岩溶洞穴、滑坡、崩塌…… 2. 人类的工程活动又反作用于地质环境。 如: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库修建诱发地震;人工开挖引起边坡破坏;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调查研究和解决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评价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建筑物或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工程地质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工程地质工作的三大支柱:(1)构造地质与岩体结构(2)工程地质力学(3)地质技术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地质学方法(2)实验和测试方法(3)计算

方法(4)模拟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岩土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研究 2、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研究 3、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4、区域工程地质研究 二、工程地质学的作用及其发展 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到60年代 第二阶段:到60年代末 第三阶段:80年代以来 1.大力开展地质工程研究 2.加强地质预报研究 3.加强地质体的改造 4.加强环境地质工作 第1章矿物和岩石 概述 地壳(Crust) 地球是一个实心的椭球体,两极稍扁平,赤道部分略向外突出,极半径(Polar radius)约为6365km,赤道半径(Eguatorial radius)约为6378km,平均半径(Average radius)约为6371km。 由于目前勘探手段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一些情况。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各部位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基本圈层。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分析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旅游管理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 董红梅刘慧芳 基金项目:本文由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地质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翠华山、洛川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编号: 2013JK0184)。 作者简介:董红梅(1973-),女,汉族,山西平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 刘慧芳(1990-),女,硕士研究生。 地质旅游是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之一。但由于对地质旅游概念及特征的界定不清,使我国地质旅游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文章对国内外地质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出地质旅游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特征,以指导我国地质旅游的针对性开发及有效、细化管理,最终实现我国地质旅游的持续发展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目的。 地质旅游是旅游业中相对较新的概念,目前已成为全球快速增长的旅游形式之一。我国在1980年正式成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普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和开展地质科学普及活动,如举办全国青少年地学科技夏令营活动是我国最早开展的地质旅游形式。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开始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了地质遗迹保护十年规划,并决定建立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提出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建立全球地质遗迹保护网络体系(GGN)及发展地质旅游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积极参与筹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并开始大规模地发展地质旅游。但随着我国地质旅游的发展,其市场竞争也日愈激烈,为了竞争客源和吸引

更多游客,一些地质公园进行的地质旅游开发完全偏离了地质主题,使得开发的地质旅游有名无实。究其原因,除受利益趋动外,还与国内对地质旅游的研究不足,对地质旅游概念、特征的界定不完善有关。因此,对国内外的地质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地质旅游概念,为规范地质旅游开发与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地质旅游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世界许多旅游景区已出现因不良的旅游开发行为而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于是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旅游业的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和地方文化的保护,并提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可持续旅游形式。地质学家也渐渐理解地质保护重要性并开始关注、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早在1995年英国地质历史学家Hose首次提出了“Geotourism”这一新术语。但是对于“Geotourism”中的“Geo-”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Geotourism”中的“Geo-”源于“geology”和“geomorphology”,并指出地质旅游是以地质、地貌,具体包括地形地貌、岩石露头、岩石类型、沉积物、土壤和晶体等自然旅游资源为游览对象的旅游。目前这种理解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所接受和使用。 另一种解释认为Geotourism 中的“Geo-”源于“geographical”,是1997年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资深编辑乔纳森和其妻子莎莉提出的“地理可持续旅游(Geographical sustainable tourism)”演变发展而成,2002年美国旅游业协会(2009年改为美国旅游协会)和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将“Geotourism”的这种解释进行了介绍,认为地质旅游的目的是为维持或提高一个地方的地理特征,包括环境、文化、美学、遗产和当地居民的福祉(其中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各章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 [第1章] (1)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以 雨量计降雨量,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降水总量平铺于地面得到的水层高度mm 数表示。 (2)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 km 2, 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 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 m 3/d ,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 mm 。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径流系数小于1.0;A 点的平均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 解:Q= 8.0?104m3/d , F=24km2, X=700mm (3)空气湿度和风速如何影响蒸发量? 答:水面蒸发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因素。主要决定于气温和饱和差(饱和差=饱和水汽的含量-绝对湿度)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大。风速是影响水面蒸发的另一重要因素。 (4)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它们有哪些区别?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其中哪一种? 答: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的地质循环常发生于地球深部层圈水与表层圈水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点? 答: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 降落到地表的水通过下渗环节,对降水进行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分配。 (5)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但是也能发现大量的地下水或者泉水,为什么?(P14) 答:它们或者是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充,实际仍是固他体降水的转化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积累。 [第2章] (1) 对比以下概念: 空隙和孔隙;孔隙度和孔隙比;孔隙和裂隙; (2) 在一个孔隙度为30%的砾石堆积体中,充填了孔隙度为60%的粉质粘土,试估算该堆积体的实际孔隙度。 (3) 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A. 地层介质的固体颗粒越粗大,孔隙度就越大; A 分 水 岭 mm 103.3102431108.010F QT Y 3-43-=???=?=15.0700 3.103≈==X Y a

旅游地质学全部

旅游地质学全部 一、选择题/填空题 我国最深的天然湖泊是( )C A青海湖、 B新疆茶卡盐湖、C长白山天池、D西藏爱赛湖火山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四种,下列哪个不属于火山地貌景观( )B A截顶圆锥形、B扇形、C盾形、D 穹窿形 以下不属于超变质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石山岳地貌景观的是( )A A安徽黄山、B 安徽天柱山、C山东泰山、D山东崂山 下列哪些是中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 )A A云南石林、云南澄江、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 B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天津蓟县 C 云南腾冲、河南嵩山、江西五虎山、四川龙门山 D福建漳州、四川九寨沟、广西丹霞山、四川自贡恐龙 5、浙江雁荡山是下列哪种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 ) B A.花岗岩地貌景观 B.丹霞地貌景观 C.流纹岩地貌景观 D.喀斯特地貌景观 6、下列关于泉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B.不同的温泉有不同的作用与疗效 C.超过当地沸点的泉称为“汤” D.山东济南是著名的泉城 /以下不是旅游地质资源评价方法的是( )C 7 A定性评价方法、B定量评价方法、C差异评价法、D综合评价法 8、以下不是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的是( )C

A旅游地质资源的调查、B旅游地质资源环境评价、C旅游地质学的生产、发展与期望、 D旅游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 9、下面商品中,不属于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的是()C 观赏石B、观赏石材C、观赏化石D、观赏矿石矿物 10、下面不属于海蚀地貌的是()D 海蚀台B、海石槽C、浪蚀崖D、海蚀谷 11、地质公园的特点不包括()B 科学性B、系统性C、经济文化价值D、旅游功能 12、下列只属于滑坡地貌的现象是()C A羊背石、B悬谷、C马刀树、D岩阶 13、下列哪个不属于河流景观( )B A河流袭夺作用、B牛轭湖、C壶穴、D心滩、江心洲 14、以下对河流——湖泊资源简述不正确的是( )C A我国外流湖区多为淡水湖,西部内陆湖区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 B在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有黄果树瀑布和黄河壶口瀑布 C云南是我国已发现的温泉和矿泉最多的省份,总数达六百三十余处 D珊瑚礁主要是由造礁珊瑚与充填在其间的珊瑚碎屑以及少量的其他生物碎屑组成 15、以下对玉龙雪山景区简述正确的是( )A A、玉龙雪山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故又称为“黑白雪山” B、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C、2007年5月8日,玉龙雪山被批为4A型旅游景点 D、玉龙雪山是离赤道最近的雪山 1、广西桂林是我国典型的(岩溶)地貌类型。

夏邦栋版普通地质学要点整理很详细的

普 通 地 质 学 要 点 整 理 书目:夏邦栋《普通地质学》,1995年,地质出版社 整理依据: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矿物 (1)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2) 第四章 外力作用与沉积岩 (3)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4) 第六章 地质年代 (5)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5) 第八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6) 第九章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7) 第十章 风化作用 (8)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9 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10 第十三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11 第十四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12 第十五章 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12 第十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13 第十七章 块体运动........................14 第十八章 行星地质概述..................14 第十九章 地球的演化.....................15 第二十章 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15 附 录 真题举例........................15 卷 后 语 (17) 第一章 绪论(略) 第二章 矿物 第一节 元素 1 元素的定义: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统称元素。 2 半衰期:某一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也即地壳元素的丰度。 4 八大元素:O ,Si ,Al ,Fe ,Ca ,Na ,K ,Mg 第二节 矿物的概念 与 第三节 矿物的主要性质 1 矿物: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排列有序的固体。 2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s://www.360docs.net/doc/fe4557293.html, For evaluation only.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9,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

工程地质学专业词汇(英语)

英汉工程地质学专业词汇 (与双语教学讲义Engineering Geology 配套使用) 黄雨选编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2009.10

编写说明 为了配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双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于2009年,从F. G. Bell所编著的Engineering Geology(Second edition 2007)及Tony Waltham所编著的Founda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y(Second edition 2001)两本书中选编了与工程地质学关系较密切的部分专业词汇,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刊出,便于学生使用。以求对学生在双语教学课堂和课后学习时有所帮助。使用过程中若发现不当之处,欢迎多提批评和建议,以便及时补充更正。 编者 2009年10月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Chapter 2 Rock Types and Stratigraphy .. (1) Chapter 3 Geological Structure (4) Chapter 4 Soi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Classification (5) Chapter 5 Groundwater (7) Chapter 6 The main engineering geology problems in civil engineering (8) chapter 7 In-situ test (10) Chapter 8 Site investigation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