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学 教案范文

生态旅游学  教案范文
生态旅游学  教案范文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

课程名称:生态旅游学

授课教师:闵冬梅

课程所属部:基础教学部

课程名称:生态旅游学

授课班级:12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课程类型:理论课

使用教材:生态旅游学(主编:李俊清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教学方法与手段: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

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张广瑞. 生态旅游: 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第一章生态旅游概述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和注重生态保护的旅游开发和管理者。

生态旅游学是研究生态旅游活动规律与生态环境伦理的一门学科,是生态学与旅游学之间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2. 使学生了解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1.生态旅游的内涵。 2.生态旅游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和讨论为主,配合启发式教学。

第一节生态旅游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业,顺应人类文明的更替应运而生,并努力寻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迅速兴起。它是当前各国生态学界和旅游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将成为21世纪的最新国际流行色。

一、旅游与生态学的关系

旅游是个人或集体外出旅行的一种观光活动。它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经济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标志。旅游即能使人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又能提高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生理需求—精神需求),诸如参观历史文化遗产(宏村、故宫等),欣赏自然风光(黄山),游泳等都是最经常性的旅游活动。

(一)在旅游中描述生态:中国:司马迁,徐霞客。国外: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等。

通过游历,研究和描述了自然现象、动物行为特征和生物进化规律。(你在旅游中遇到猴子吃东西、打架等来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

(二)在考察生态中旅游:国外:海克尔在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生物改造环境(旱化与水化的演变),洪宝德在美洲做植物调查写出《热带旅游》(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的适宜月份,植物对象和动物对象等一些旅游常识,会遇到的一些现象)。

这些人所做的旅游不是生态旅游,只是通过游历总结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为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这些认识生态学规律的旅游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总结:生态考察研究和旅游活动是结伴而生的,生态学是生态旅游的基础,二者共同点:旅游经历。

二、生态旅游的渊源

历史上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思想根深蒂固,生态旅游为这种保护思想提供了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行为模式。

肯尼亚生态旅游:最先以捕杀野生动植物获得经济效益,捕杀大象的主要目的是要象牙(象牙梳子、吊坠、簪子等),大象尸体遍布草原,惨不忍睹。现在开发的生态旅游,让游客进入动物和植物保护区进行参观,和动物近距离接触,既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又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效益。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户外旅游兴趣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国际商业活动逐渐繁荣起来,为野营和徒步旅行配上积极先进的户外装置,旅游开发商的投资,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这些都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产生的原因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正式提出。

(1)环境问题:20世纪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代。进入21世纪,解决旅游环境问题,关键是处理好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选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生态旅游(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骤减,水资源问题,水体富氧化,酸雨,自然灾害,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

(2)游客兴趣:人们长时间生活在都市里,与大自然隔绝,感官变得麻木,心灵也越发沉重,人们渴望回复一种清新的感觉和真切的体会,有了了解自然,复苏心灵和完善自我的迫切要求。并被广泛接受和欢迎。

(3)战略趋势:保护环境,开发新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发展需求,而生态旅游就是一种绿色旅游,是指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与和谐。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发展思想。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也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应运而生。绿色革命——绿色旅游——生态旅游。

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经济驱动: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环境,更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二)生态旅游的发展:两种模式

生态旅游首先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迅猛兴起;为了把生态旅游推向广度和深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生态旅游政策、战略及行动计划;生态旅游不仅范围越来越广,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其体验类型也越来越复杂。

1、被动式: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国家

生态旅游的最初诞生地:

1)非洲的肯尼亚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1977、1978年提出了“请用照相机拍摄肯尼亚”口号,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招揽游人,生态旅游由此而生。

2)哥斯达黎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从1970年开始建立43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

2.主动式: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经济发达国家主动开展生态旅游。

1)欧美国家

a:美国: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b:英、法、德:提出“森林向全民开放”。

c:西班牙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亚太地区

a:日本:开展“森林浴”。

b:马来西亚:提出把该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c: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开展生态旅游较为成功的国家。

d:夏威夷群岛: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3、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上,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

1)自然保护区; 2)森林公园; 3)风景名胜区; 4)民族生态旅游区;

5)宗教生态旅游区; 6)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

4、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1)主体地位日趋明显。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3)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并存。 4)客源市场日益拓宽。

(三)生态旅游的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1、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就是说,它必须涉及“为学习、研究、欣赏、享

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和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2、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

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第二节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1.国外

生态旅游是一种主题旅游,它是指旅游者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同时使自然资源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早期的生态旅游就是指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如丛林探险、攀岩高山等。

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生态旅游是游客在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欣赏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

世界自然基金会: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为学习、研修、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协会:为了解当地环境、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的到自然区域的旅游,不改变生态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

2.国内

卢云亭:从环境学的角度,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即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王兴斌:从旅游类型角度,以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为主要吸引物,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普及生态意识和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迪卡斯蒂的椅子模型,生态可以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四方面的协调发展。

3.依据范畴

狭义:指到偏僻、人迹罕至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探险或考察的旅游。

广义:包括一切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游览、度假活动。

单义:生态旅游只是一种旅游形式或旅游思想。

双义:生态旅游是旅游形式和旅游思想两者兼有。

4.依据内容

①定向于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旅游概念

②定向于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生态旅游概念

③定向于行为规范的生态旅游概念

④将生态旅游界定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交迭部分。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强调生态与旅游有机结合。从需求角度看,生态指的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从供给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实践上,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旅游规划,科学设计生态旅游产品,完善监控体系,保护生态旅游的资源环境,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为旅游者提供真正的生态旅游经历,取得旅游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

(1)生态旅游的主体是人,即旅游者。

(2)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环境,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文化;

(3)旅游者的行为不对或尽量少的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4)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性,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5)生态旅游应具有生态环境的教育功能,能提高甚至改变游客的环境观和生活方式。总结以上对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生态学为基础

2.最高境界的旅游体验

3.负责任的旅游行为

4.使当地居民受益生态旅游的主体:1.有准备的旅游者:具有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接受训练的当地居民:核心成员。 3.生态旅游经营者:开发旅游项目 4.研究者:调查、管理和保护旅游资源。

5.政府

第三节生态旅游的特点和原则

一、特点

(一)国内外

1.Honey(美国)

(1)到自然区域的旅游; (2)对环境与文化的影响最小化; (3)培养旅游者和周围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 (4)通过各种途径为环境保护、研究和教育直接提供资金;(5)为当地人带来资金收益,并将经济、政治控制权交给当地社会、村庄或者企业; (6)尊重当地文化;

(7)支持民众权力和民主运动。

2.陈传康 (中国)

(1)应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2)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后才能真正重视自然保护;(3)应对游客进行相应的生态保护教育和宣传,经营和管理者更应重视生态保护; (4)应有一个不破坏自然的规划。

3. 卢云亭 (中国)

(1)范域上的自然性;(2)层次上的高品位性;(3)利用上的可持续性; (4)内容上的专业性。

国内外对生态旅游特点分析的共同点:强调保护、强调自然、强调参与。

生态旅游的特点(旅游者角度):认知自然、参与公益、感悟伦理。

生态旅游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二者的角度考虑,它包括自然科学、美学、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保护大自然、实现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形式,它与传统旅游活动相比尚有很大不同。

(二)特点

1.以保护为前提

生态旅游的核心是保护,最终目的是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的旅游能够可持续地发展。

当地居民:生物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剥夺了最接近自然保护区居民对这些资源的经营权,生态旅游和当地居民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完成保护的任务。

游客: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真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是游客的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

2.保护原始自然的风貌

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环境,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奇、求知,表现特定的生态环境特征、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环境。

3.公众的参与:生态旅游者的参与;当地居民、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的参与。

4.科学性:生态旅游的过程贯穿生态学原理。

5.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景区开发、游客性质规模等。

6.高境界性:达到三种境界、修养身心、天人合一的境界。

7.遵循“非零和”游戏原理:双赢:人与环境。

人们到自然环境中旅游,陶冶自身情操,得到了环境的教育,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并

保护了环境。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1.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经济欠发达国家被动开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的最初诞生地:

1)非洲的肯尼亚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1977、1978年提出了“请用照相机拍摄肯尼亚”口号,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招揽游人,生态旅游由此而生。

2)哥斯达黎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从1970年开始建立43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

2、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经济发达国家主动开展生态旅游。

1)欧美国家

a:美国: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b:英、法、德:提出“森林向全民开放”。

c:西班牙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亚太地区

a:日本:开展“森林浴”。

b:马来西亚:提出把该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c: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开展生态旅游较为成功的国家。

d:夏威夷群岛: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3、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上,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

1)自然保护区; 2)森林公园; 3)风景名胜区;

4)民族生态旅游区; 5)宗教生态旅游区; 6)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

4、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1)主体地位日趋明显。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3)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并存。 4)客源市场日益拓宽

第二章特种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观光农业的概念以及发展背景 2.了解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观光农业的基本知识,对各种观光农业的目标定位进行区分,对一个观光农业的功能分区进行区分。

能力目标:依据本章所学知识,对不同类型观光农业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能动态分析观光农业出现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观光农业旅游的概念

一、生态农业是观光农业的前提条件

生态农业的特点:

1.追求高经济效益(郊区农业功能:经济、生态和社会)

2.完整的生态过程(耕作制度)

3.集约型、高效性(立体农业、桑基鱼塘)

二、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的兴起

(一)历史的背景

城市病;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村经济发展寻找出路;农村地区贫困

(二)发展概况

19世纪阿尔卑斯山区、美国和加拿大的落基山区最早

1865年,意大利“农业旅游全国协会”组织城市居民农夫山泉有点田

目前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中国台湾规范化发展

1.日本

亚洲最早之一几种类型

综合性观光农场、观光农园、教育农园、民俗农庄

此外还有市民农园、农业公园、观光农场、森林旅游、农村修学旅游、亲水公园等多种形式与种类。

(1)综合性观光农场:利用乡村的森林、小溪、草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小土屋、露营区、烤肉区、戏水区、餐饮区、体能锻炼区及各种游憩设施等,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性观光场所和服务。

(2)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主要是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园、茶园等,采用发达的农业栽培技术培育出一些名、特、优、新的农作物品种让游客自己亲手摘果、摘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生活乐趣

(3)民俗农庄:利用农村自然环境、景观和当地民俗文化,让游客自然的接触、认识和体验农村生活。在维护整体农村自然景观的原则下,仿建农庄设施,以乡村特有的日然宁静的气氛,给游客体会农村闲适的生活,体验其中浓厚的乡土风情

(4)教育农园: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体验书本知识的活动场所。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极具教育内涵,所以教育农园以接待学生修学旅行为主。

2 .法国

传统习惯种植蔬菜为乐

法国农场三大类型:美食品尝、休闲、住宿。

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露营农场。

法国巴黎城郊建有许多观光果园,专供游客观光、品尝、品酒休闲

3. 韩国

韩国政府出资建设所有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电缆,吸引企业投资所有的娱乐设施,银行低息贷款。韩国政府把发展绿色农业作为促进发展的新方案。

农林渔业、农家民房、农家西餐厅、加工直售农产品、体验农林渔业等。目前的观光农业,主要在于或用于农村资源、防止地区人口流失或当地其他资源要素。

4. 美国

观光休闲农场集观光旅游和推广科普知识

常规与特色结合如绿色食品展、榨果菜汁、乡村音乐会、破冰垂钓比赛等;饲养小动物放养到果园里,欢迎小朋友去亲近、喂食。

政府支持,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法规,如要求农场必须设置流动厕所和饮用水源,露天厕所则需提供消毒水。

规模东部地区观光农场1500多家;2000年夏威夷全州有5500家农场从事农业旅游,全州农业旅游产值达到2600万美元,其中1/3来自农产品的直接销售;华盛顿10处大型郊游区

5. 马来西亚

1985年建立农林旅游区,科技示范和生态保护样板。区内设有鱼池、果园、菇房、稻田、花园、植物园、禽场、畜场、野餐区、四季馆、灌木林区和雨林区等兼具公园和迪斯尼等名园的部分特点,突出自然属性。

马来西亚发展花卉旅游业。 7月2日至9日定为一年一度的“花卉节”,在花卉节期间举行各种活动,1994年旅游业成为了排名第三的产业。1995年,马来西亚成功的举办了国际花卉展销会,成为东南亚地区具有权威的国际花卉展。

6. 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地区到20世纪末,普及阶段,其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化。

20世纪80年代末深圳荔枝采摘园

20世纪90年代观光农业园在许多大中城市迅速兴起

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

二观光农业的特征

1.生产性提供绿色和特色农产品

2.观赏性农作物、林草、花木和饲养动物具有观光功能。

3.参与性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4.文化性具有历史、经济、科学、精神、民俗、文学等文化内涵

5.娱乐性娱乐宫、游乐中心、表演场

6.市场性观光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

第二节观光农业旅游的规划

一、观光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主要有以下3种

1.观赏型旅游模式。

2.实践型旅游模式。这种旅游模式以亲生体验为特点,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品尝型②操作型③学习型

3.综合型旅游模式,体验“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房、赏农家景、享农家乐”的生活方式,以获得在城市中体会不到的乐趣。

二、观光农业项目的定位

(一)目标定位:贴近自然、廉价且利于健康的修养生活。

(二)形象定位:观光农业市场开拓、实现成功营销第一步。

依托本地的主要旅游资源,突出特有的区域个性和旅游者的市场利益点,还要不断提升主题形象

山东临沂市

开发“绿色旅游产品”,树立“绿色沂蒙,休闲养生”形象。以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优越的水热自然条件,使临沂成为特色鲜明的农特产品生产基地。

广州新荔湾

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西关文化旅游品牌路线,把新荔湾的形象定位为“商贸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引导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三、获利方式与途径

门票收入;采摘收入;度假休闲收入;场地出租收入;餐饮收入;当地农产品收入

地方特色工艺品开发及销售收入

四、观光农业的类型

按观光农业结构,8种类型

1 .观光种植业

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

2 .观光林业

具有观光功能的人工森林、天然林地、林果园、绿色造型公园等,为游客观光、野营、探险、避暑、科考、森林浴等提供空间场所。

3 .观光牧业

具有观光性的牧场、养殖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等,为游人提供观光和牧业生活的风趣和乐趣。如奶牛观光、草原放牧、马场比赛、猎场狩猎等各项活动。

4.观光渔业

利用滩涂、湖面、水库、池塘等水体,开展具有观光、参与功能的旅游项目,如参观捕鱼、驾驶渔船、水中垂钓、品尝水鲜、参与捕捞活动等,还可以让游人学习养殖技术。

5 .观光副业

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如利用竹子、麦秸、玉米叶等编造的多种美术工艺品;南方利用椰子壳制作的兼有实用和纪念用途的茶具,云南利用棕榈编织的小人、脸谱及玩具等,可以让游人观看艺人精湛造诣或组织游人自己参与编织活动。

6 .观光生态农业

建立农林牧副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健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研究良好生产环境的场所,形成林果粮间作、农林牧结合、桑基鱼塘等农业生态景观,如珠江三角洲形成的桑、鱼、蔗互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景观典范。

7.高科技农业园

应用农业高新科技手段,如组织培养和杂交育种等,突出各种无公害的珍惜蔬菜、果品和观赏花卉,成为融农业生产、农艺奇观、旅游和科普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艺园

8 .民俗文化园

利用乡村特色地域文化或风俗习惯、节庆活动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和农场,开设农家旅舍、建立乡村休闲民俗农庄,让游客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开展度假、修学、观光、体验生态等旅游活动。

如何写好学情分析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就是教师对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主客观情况的了解与分析。之所以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学情分析,是出于以下几点思考: (一)进行学情分析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事实上,注重学情分析的思想由来已久。 二)进行学情分析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必由之路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活动来引导、促学生主动学习。 (三)进行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学情分析既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又是教学内容解析的依据,还是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四)进行学情分析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保障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的实质是精神层面的交流、沟通、理解、影响。 学情分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原有知识的分析。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常常是前后密切关联的。

二、学生现有认知能力的分析。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这些能力状况,弄清楚教材中哪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归纳的内容,教师可少讲,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学机会,对学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问题便可多费些工夫讲授,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分析。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四、学生的情感分析。情感因素,是教学设计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五、学生的身心特征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完 整理于2018年5月9日

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创设情境: 师:猜谜语: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蜜又甜。猜一猜它是啥? 生:月饼。 师:好!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有几个大月饼?(4个)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每人分2个。 师: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每人分1个。 师: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半个)一个月饼的一半。 师:月饼的一半又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校的内容。(板书:分数的认识) (二)、导入新课探索新知: 师:“一个月饼的一半”如何表示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用什么好的方式表示,可以和同位商量。 生:窃窃私语,在酝酿着,思考着,设计着,各自的方式。 师:你设计表示的方式能告诉大家吗? 生1:我们想用0.5表示。 生2:我们想用1÷2表示一个的一半。 生3:2/1。

生4:1/2 生5:…… 师:生1的0.5也很好,用学过的方式,能不能用其他的方式呢?生2的1÷2是一个算式也行,但还不够满意。生3的2/1我的理解是2个月饼分给1个小朋友,不行。生4的1/2你告诉大家理由;上面的1表示一个月饼,横线表示将这个月饼平均分,2表示将这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师:好极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分数 师:回忆以下,说一说你生活中哪些事物能用1/2来表示。 生1:吃西瓜。如:把一个西瓜平均2份,表示其中的1份为1/2。 生2:切蛋糕…… 生3:折正方形的纸…… 师:指导学生涂出书中图的1/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1/2的意义)。 ……在这个片段中,我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孩子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接着,利用孩子们爱探索的心理需求,引导探索,“每个人分这个月饼的一半,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明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的一半就用1/2表示。再利用孩子们爱玩的心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我设计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试一试、练一练、选择判断等活动。

《荷花》公开课教案

《荷花》教学设计 倪中华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真了不起”等语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 2、想去看看荷花吗?那就跟着老师到荷花池边去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3、你们看得都陶醉了吧?来说说,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引导:从颜色、形状,还有荷叶等方面说。) 评:这个词用得真好!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来,生活处处是学习啊! 二、课文赏析 1、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读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美!(板书:美) 2、是呀,荷花真美呀,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呢?(第2段) 3、请同学们拿出笔,轻读第2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谁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 A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你“挨挨挤挤”这个词读得真好!挨是一个多音字,还读作…… “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②谁能上台来表演一下?(师:人少够吗?那请你们小组来表演下。) ③哦,这就是挨挨挤挤。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么样?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荷叶很多?让我们一起感受荷叶的多吧。(指定1-2大排齐读) ④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荷叶比作什么?“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又让你知道了什么?生:荷叶很绿,很圆,很大(板书:叶) ⑤是啊,荷叶也很美呢!谁能读出荷叶的美? (指名读、再指定3-4大排齐读) 归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咦,叶圣陶爷爷看到的是荷花是红色的吗?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 B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他有一个字读得特别好?(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学工作计划中的学情分析

教学工作计划中的学情分析导语:以下是相关内容范文,欢迎查阅! 一、班级情况分析及措施。 本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14人。班级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以课外阅读题为例,同样的一篇短文,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从作业质量来看,基础扎实的孩子(如姚紫煊、陶家乐等)字迹工整,完成速度较快,且主观题都体现了他们思考的过程;而作业慢的学生(如刚书文、王浩等)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做题目不懂得思考。从知识检测来看,我们班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极少数学生成绩较落后。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再加上外来务工子女课外阅读量较少,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更谈不上精神食粮的溉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窄得可怜。 二、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况的观察,我将学生的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上课发言情况。班中发言比较积极的学生占大多数,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少发言,甚至于几乎从不发言。同时,本班级的学生发言情况极不稳定,一是凭学生今天的学习兴

趣,若学生今天学习兴趣高涨,发言比较积极,若是今天学习无兴趣,则课堂上一言不发;二是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若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发言积极,若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发言则很少。 2、学生作业情况。由于学生基础不一,两极分化严重,因而学生表现出作业速度相差较大,整体速度偏慢,尤其从单元测试中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教师规定时间里不能完成相应试题。其次学生作业正确率不高,粗心的学生较多。作业整洁度也不太好。 3、主动学习状况。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比较淡溥,要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进行学习活动。其次是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遇到需要动脑的题目便坐等答案,影响全班的集体交流。 4、朗读感悟的基础。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主要表现在:一是朗读特别出众的学生没有,二是朗读时对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 三、应对举措 1.教师在重视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

八年级学情分析范文教案学情分析写八年级英语

八年级学情分析范文教案学情分析写八年级英语教案如何填写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当然,切忌单纯为了学情分析而去分析学生或者将学情分析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教案1 一、学情分析的内涵分析 在传统的教师备课观念里,学情分析基本等同于我们经常提到的“备学生” 或“了解学生”这个备课环节.这是把学情分析仅仅当做教师在上课前要完成的一项独立任务来看待,这显然是不够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仍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前的学情分析方面,但这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学生”,从学情分析的内涵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与“备学生”的区别.学情分析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 任何学习者在进入新的学习过程时,都会带着其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即学生的起点水平.对学生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的细致分析,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起点,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有直接的影响.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需要,即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析学生的不同数学学习思维路径 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不同学习风格,会导致思考同一问题时的学习思维路径不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风格也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为何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基于对学情分析内涵的研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情分析对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即论述教学设计为什么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一)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的基本前提和手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最新3.荷花教学设计案例

荷花教学设计案例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那一方方美丽的荷花池,就成为人们纳凉消暑的好去处。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一篇文章呢?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荷花教学设计案例,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文字优美,所描述的意境引人入胜,三年级的小学生想象能力非常丰富,喜欢欣赏美的事物,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风和创造精神,决定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想了解到的和自己的想象说出来,并让学生自己当小导游员向大家介绍荷花,使学生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荷花的美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3.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像共产党员那样经得起考验。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重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这篇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内容真实、具体,结构也很严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这“一大幅活的画”,通过出示课件、看图片,有感情地朗读来掌握重点。 3.教学难点 了解荷花的动态美,通过看画面想象,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心情。 课本上所出示的图只是荷花池的一角,而且是静止的,通过想象形成的画面应更丰满、活起来,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是因为作者满怀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去由衷地赞美它,为了突破难点,通过让学生自己想象、看动画来更好地理解课文。

2021年高中英语学情分析范文

高中英语学情分析范文 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是教学改善的一个步骤。下面是 ___给大家的高中英语学情分析,供大家参阅! xx年5月23日,我校进行了全校范围的xx-xx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基于本次考试的检验结果和这学期以来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这次考试试题难度适中,符合我校学生现有知识和认知水平,考试成绩基本体现学生真实学习情况。 ___满分120分,年组最高分105分,最低分不足30分,平均分为51分,学生两极分化较明显。 分析原因,给出整改: 1. 知识基础薄弱:零星知识多反复,及时巩固练习; 系统知识面向全体,零起点讲授;知识分层次,要求有梯度。 2. 学习不主动:课上小组合作,扩大参与;课下留预习、巩固作业,课前检查;假期作业及时上交、批改,严格要求。

3. 学习状态不稳定,阶段性波动:课上多 ___,多提问,课后针对性单独谈话,了解情况,力所能及给予正确引导和帮助。 4. 学习不够刻苦,惰性强;信心不足,困难和压力面前易退缩: ①知识归纳详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易懂、最典型、最精炼,并印成规范单页纸下发,以备随时、查阅。用自身努力助学生事半功倍。 ②重理解、轻记忆;重思维与技能养成、轻大量信息涌入式记忆;力争最大程度提高技能,促一劳永逸,减轻学习压力。 ③给学生成长和进步的时间与空间,不急于求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积累。 我始终坚信,好是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好教师是不动声色+潜移默化。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教案学情分析一次函数

教案学情分析一次函数 一、知识点的地位与作用 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各类函数中最简单的一种函数,它反映了函数的特点及函数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应用模式,因此学好一次函数是学好其他函数的基础。由于一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加深学生对函数现实意义的理解,促进其函数建模、数形结合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也可以利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由于一次函数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在引入一次函数概念时,教材充分考虑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通过学生较熟悉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关系的变化规律,使学生领会和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思想方法。同时,淡化对函数概念过分形式化的定义,使学生对一次函数的认识从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他们对一次函数的应用意识。 研究一次函数离不开对图象特征的研究,数形结合思想是学习一次函数时必须体现的一种重要思想。教材通过设置较多实际问题的一次函数图象,让学生观察、自己描点画

图、研究变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函数中的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解决一次函数问题的技能。 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的面比较广,需要结合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有时会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不但需要结合图象特征,还要进行数学建模,如运用方程、不等式等其他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所以,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给予引导、突破。 2、学情分析 学习一次函数,意味着由常量数学的学习进入变量数学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方式要随之而变,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验,也是其数学认识的一次重要飞跃。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中,对简单问题往往能根据课堂所学的概念知识,加上参阅书本知识,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解决,看不出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程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问题情境复杂化,他们就会表现出对一次函数知识理解深度不够,停留在感性认识多些,理性认识少些,对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直接应用多些,对解析式与图象问的内在联系运用薄弱些,需要多练、多探、多问、总结经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将复杂问题情境转化为一次函数图象;

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播放多媒体,欣赏荷花 1、复习上节课所学字词 2、情景朗读,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欣赏荷花。(多媒体课件呈现) 3、指导说话:啊!好一池()的荷花。(亭亭玉立、千姿 百态、洁白无暇、冰清玉洁、含苞欲放、翩翩起舞、争奇斗妍、婀娜多姿 让学生融入有图画、音乐所营造的美好氛围中,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四方面出发,从而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 情感,使学生能愉快忘我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被这一池荷花深深地吸引住了,现在我们就 跟随作者一起来到荷花池边,看看作者笔下的荷花吧!板书:荷花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写的好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把好的词句画出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三、自主交流,加深体验 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朗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语段的指导 (预设内容) 第一自然段指导: 1、“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赶紧”说明什么?能用一个什么样的成语形容(迫不及待) 第二自然段指导: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师引读。 2)做做动作,理解“挨挨挤挤” ,再读读这句话(3)请学生上黑板摆出荷叶的样子。 板书:挨挨挤挤

班级学情分析范文初中学生的学情分析

班级学情分析范文初中学生的学情分析初中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家长包办过多过细,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很差,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因学生家庭环境等原因,安全隐患多。 七年级的学生对"意志"的内涵可能认识并不深刻,有必要让学生对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八年级学情分析 由于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养成了他们很多人中以我为中心的心理,他们中有些人义务意识淡薄,有些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关注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用合法的方法和程序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义务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 ___,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九年级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科技与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依据课程标准九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中理解诗意,想象中感悟诗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能正确、流利地吟诵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及全诗中充盈的快乐。 教学重点:感悟诗境,体味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偷采白莲回”中“偷”字的理解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把握基调。 导入: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韵律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古诗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春天万物复苏,赶快在这美好的季节,放飞风筝。 出示ppt1《村居》指名读。 夏天,小娃娃想捉鸣叫捉蝉儿,又怎么做的呢? 出示ppt2《所见》,指名读。 你瞧,古代小朋友虽然没有变形金刚、芭比娃娃,也没玩过溜溜球、过山车,但他们却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属于他们的乐趣,真叫人羡慕呀!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小娃娃,他和你们一样淘气,一样可爱呢!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ppt3出示白居易像) 简介白居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池塘边散步,无意中看到了塘里发生的一件趣事,就把它写了下来。题为:池上。就是池塘之上。 这首诗语言朴实,却写得鲜活有趣,怎么读呢?南宋的朱熹爷爷告诉我们一个方法(出示ppt4): “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对,就是要我们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流利。 出示ppt5《池上》 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要求,放开声音读一读《池上》。读好以后,再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读,正音。

过渡:很好,同学们都注意到了节奏。但我们不仅要读出节奏,而且还要读出古诗的味儿。怎么读呢?出示ppt6 看,古诗上多了些什么?咱们试着把第一声、第二声的字读得上扬一些,长一些,用向上的箭头来表示;把第三声、第四声的字音调读得低一些,短一些,用向下的箭头表示。 池上 唐白居易 ↘↗↗↗↘ 小娃 / 撑小艇, ↗↘↗↗↗ 偷采 / 白莲回。 ↘↘↗↗↘ 不解 / 藏踪迹, ↗↗↗↘↗ 浮萍 / 一道开。 古诗上多了些什么?咱们试着把第一声、第二声的字读得上扬一些,长一些,用向上的箭头来表示;把第三声、第四声的字音调读得低一些,短一些,用向下的箭头表示。 师带手势范读。 同桌练习,也可以加上手势读。 指名读。齐读。 我们还可以读得更有古诗味儿,你们信不信?看!出示ppt7 (这个小波浪记号可以怎么读呢?读出起伏。你们试试。) 池上 唐白居易 ↘~↗↗↘ 小娃 / 撑小艇, ↗↘↗↗↗ 偷采 / 白莲回。 ↘~↗↗↘

荷花名师教学设计

《荷花》名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 ; 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 “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 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 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 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 全班交流。 (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

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 2 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 课文第3 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 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 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 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做出多元解读。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

初中语文_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写人要抓住特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本义。 2、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格式 3、围绕主题,进行描写 二、文与章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周礼·考工记》注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解字》 文章:错杂的色彩或花纹。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三、人物描写的格式 (一)基本格:人+话 ——杜小康居然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二)迭加格 1、一次迭加格:人+动作+话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2、二次迭加格:人+动作+表情+话 ——杜小康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3、三次迭加格:人+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话 ——现在,占据杜小康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他盘腿坐在船头上,茫然地望着一片水。 (三)强调格 1、表情强调 她笑得两个眼睛变成两弯月牙儿,嘴角上翘化为优美的弧线,深深的酒窝盛满她的快乐,爽朗的笑声银铃一般传入周围人的耳朵,惹得人也不禁想跟着她一起笑。 2、动作强调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四、练笔 1、周一上课,我却忘了带语文书和作业本。老师告诉我,妈妈在校门口等我。我跑过去,妈妈把课本和作业递给我说:“以后可别再忘了。”我高兴地说:“妈妈,你来得太及时了,谢谢你!”然后我跑回了教室。 要求:你能让我更美丽吗? 2、下雪了,我很高兴。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讲到,有人问他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那么默契?他说:“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这是“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的最典型案例。 所谓“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中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学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前学情”,即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已有情况的把握,包括整体特征与个体差异、知识储备状况与水平基础、情感态度状态等,这个观察直接决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学时学情”,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状况的动态观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一、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理论来说,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应注重“学情”,以“学情分析”为起点,以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为终点。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养成这个习惯的教师很少,绝大部分教师对学情的注重意识淡薄。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教师在做备课笔记时,主要是知识的表现,有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的已算可贵,真正做了学情分析的,不到十分之一。 当下历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常常存有以下问题:绝大部分教师直接忽略了学情分析这个环节,在备课中实行学情分析的很少;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判断;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很多仅仅一种浅度描述,一种印象判断。 没有准确而细致的“学前学情”分析,就使建立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的有效教学无法落实。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存有的问题不清楚,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是无从谈“有效性”的。常常有教师抱怨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太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个说法就是学情判断的失误。学生差在哪里?教学设计有没有估计到这种差并相对应地在教学中提出对策?教学目标的本质是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也就是学习的目标,学情判断直接影响目标的高度、广度和准确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个性、理解水平而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责任完全在教师身上。 “学时学情”也常常被忽略。我们所说的教学“有效性”,本质上是指学生“学”的有效性。课堂的结构表面上是“教”的结构,而实质上是“学”的结构,

《荷花》教案

《荷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词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学会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挨”“胀”“翩”,理解“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饱胀”等词语。 三、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荷花的优美词句以及“我”看荷花产生的美好想象。 四、教学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法、图文对照法、朗读法 六、教学用具 课文录音,图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一个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袍,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2、同学们,说说你们所了解的荷花。课件展示荷花。同学们,你们好奇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会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荷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到第3课《荷花》。 (二)初读课文,读思结合。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语句的停顿,把课文中的生字词找出来,不会读的字词给圈出来。 2、播放课文录音,跟着录音有感情的小声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出示生字词“挨”“胀”“翩”的卡片,指读,纠正发音。拼读,结构,偏旁,字义,组词,五个方面全面学习生字词。学习12个词语,“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3、开火车朗读生字词,拼读,结构,偏旁,组词,四个方面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适当提醒易错字。 4、学习多音字,挨,佛。 5、解释词语,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 6、全班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一幅夏日公园里()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融为一体的感受。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整体感知,概括段意。 1、分组分段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概括段意。每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谁,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特点。 第1自然段:“我”去看荷花。 第2自然段:“我”看到荷叶看到荷叶又大又圆,荷花有的开了,有的未开。 第3自然段:白荷花美得像一幅画。 第4自然段:“我”看到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

24、画家乡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本班学生已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展示自己家乡的美。一年级学生对画画特别感兴趣,我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满足学生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画画之间建起桥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2、3、4、5、6自然段,了解五幅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山林、草原、平原、海边和城市)景色的美丽;说说自己家乡的样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书写3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准12个生字的字音。 教学难点: 能正确书写“爱”等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说话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在哪儿? 夸夸自己的家乡。有几个孩子还把自己的家乡画出来了呢!想看看、听听吗? 师范读 (课件自请你们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小朋友?看完了举手告诉老师。 动依次放映1——5幅图) 2、反馈: (1)谁能说说刚才看到的有哪些地方?图上的小朋友都叫什么名字? (2)这五个小朋友把自己的家乡画得很美很美,你们想不想读读这么美的课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画家乡》。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提示: (1)我能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2)我能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宝宝; (3)遇到难读的字,我想多读几次。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刚才小朋友们用笔圈出的生字宝宝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想跟它们交朋友吗?跟生字宝宝打打招呼吧!自由读生字。(出示课件) 2、指名读生字。 3、小老师领读。 4、这些生字还会在许多地方出现,我们还要不断地跟它们打招呼,好好地去认识它们,跟它们交朋友。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瞧,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又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去读读。

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一幅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

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洼兴镇八一中学姚英伟 一(3)班共有学生29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成绩基础保留了过去的风格和状况。本班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4岁左右,也有少数偏小的学生,年龄结构比较正常,但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本班学生的地域来源比较繁杂,基本是遍及全乡的每个村屯,也有少数从外地转进的学生,来自各地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基础。比如说,外地转进的学生,胆子偏大,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本人本期接手任教该班的课程。就半年多的观察和了解,在以下几个方面积累了一点素材,现逐一分析如下: 一、道德品质 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活泼、机灵,待人有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问好,同学之间也团结友爱,极少有打架闹事的事件发生,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老师的教育能虚心接受,知错就改。刘影,郭秀红,等同学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但也有少数个别学生喜欢欺负别人,屡教不改。如王秋雨、鲁海龙等几位同学,经常有人报告:他们把谁弄哭了,把什么东西弄坏了等。 二、纪律方面 一(3)班整体纪律较差,课桌椅摆放不整齐;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好动,说话的人多,老师提醒一次也就好个几分钟,有的根本就不听,多数学生坐不住,不是站起来,就是趴在桌子上,或用膝盖跪在椅子上,到处转动和同桌或后面的同学说话。就以上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这一阶段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孩子大部分在14岁左右,身心的发育成长造成了他们的一些外部表现: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除此之外,老师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因素。当讲授的内容符合他们的口味或兴趣浓厚时,也会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并间隔提醒,让他们慢慢养成专心的习惯。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对上他们的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 三、学业成绩 本期的三次测验和期中考试没有一个得100分的,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失误。像刘影、谷艳雪、等同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到考试时就是不能得满分。其次,也有五六个基础较差、悟性偏低的学生,如张坤雨、李朋、等属于这一行列。另外,也有少数语数英成绩不平衡的学生,如李想、刘文华、刘敏、刘娟等。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但学习方法不够得当,勤奋度不高,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如杜汶泽、饶康、蒋涛、胡凯澳等。就以上情况,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四、身体状况

荷花获奖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花》为小学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美文,叶圣陶先生所写。课文用第一人 称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白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 索叙写,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 荷花的神韵,叫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虽全文内容不多,意境 却特别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又根据三年级学生形 象思维、记忆能力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被设定为“从不同的角度 赏析,对美文进行语言的积累”。 学情分析: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荷花的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荷花、对大自然 的喜爱、赞美之情。文字生动,意境幽雅,情感真挚,想象奇特。而三年级的学 生知识储备还有所欠缺,语文素养还不够稳定,此类美文,正是他们所需要积累 的对象之一。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记忆力非常有优势,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也 不断在提高,以积累作为阅读的其中一种方式,最合适不过。 设计理念: 散文是我们教材中常出现的一种文体,因其没有具体可感的事件,没有可以深究的寓理,所以以往对于此类文本的教学,我们总是有点无从入手。多用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但是总觉浮光掠影,煽情有余,收获不多。如何更深入地品味 文字,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方面,如何找到更有 效的方式,值得我们思考。 《荷花》是一篇老课文,叶圣陶的一篇写景散文。文字简练优美,用词准确,句式多用排比、比喻,景与人、景与情,三者交融。如此的文本,对于孩子来说,意义在哪里呢?我想,涵咏之,积累之,能让自己的经验中留存这样的文字,将 来厚积薄发,吐纳之,运用之,应该就是学习这类文本的一大收获。因此,本文 的教学,我将其定位为——积累。 整个设计中渗透两个层次:积累的内容:作家作品——形象比喻——准确用词——独特句式;积累的方式:朗读、想象、背诵、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