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中SiCMnSP等元素的作用及影响

金属材料中SiCMnSP等元素的作用及影响
金属材料中SiCMnSP等元素的作用及影响

金属材料中S i C M n S P

等元素的作用及影响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金属材料中Si、C、Mn、S、P等元素的作用及影响

1、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着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硅能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其作用仅次于磷,较锰、镍、铬、钨、钼和钒等元素强。但含硅超过3%时,将显着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硅能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屈服比(σs/σb),以及疲劳强度和疲劳比(σ-1/σb)等,这是硅或硅锰钢可作为弹簧钢种的缘故。

硅能降低钢的密度、热导率和电导率。能促使铁素体晶粒粗化。降低矫顽力。有减小晶体的各向异性倾向,使磁化容易,磁阻减小,可用来生产电工用钢,所以硅钢片的磁滞损耗较低,硅能提高铁素体的磁导率,使硅钢片在较弱磁场下有较高的磁感强度。但在强磁场下,硅降低钢的磁感强度。硅因有强的脱氧力,从而减小了铁的磁时效作用。

含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将形成一层SiO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硅能促使铸钢中的柱状晶成长,降低塑性。硅钢若加热或冷却较快,由于热导率低,钢的内部和外部温差较大,因而易裂。

硅能降低钢的焊接性能。因为与氧的亲合力硅比铁强,在焊接时容易生成低熔点的硅酸盐,增加熔渣和熔化金属的流动性,引起喷溅现象,影响焊缝质量。硅是良好的脱氧剂。用铝脱氧时酌加一定量的硅,能显着提高铝的脱氧能力。硅在钢中本来就有一定的残存,这是由于炼铁炼钢作为原料带入的。在沸腾钢中,硅限制在<% ,有意加入时,则在炼钢时加入硅铁合金。

(1)对钢的显做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A、作为钢中的合金元素,其含量一般不低于%。以固溶体形态存在于铁素体或奥氏体中,缩小奥氏体相区

B、提高退火、正火和淬火温度,在亚共析钢中提高淬透性

C、硅不形成碳化物,有强烈的促进碳的石墨化的作用,在硅含量较高的中碳和高碳钢中,如不含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易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石墨化

D、在渗碳钢中,硅减小渗碳层厚度和碳的浓度

E、硅对钢水有良好脱氧作用

(2)对钢的力学性能的作用

A、提高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其作用较Mn 、Ni 、Cr . W 、Mo、V 等更强;显着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屈强比(σs/σb).并提高应劳强度和疲劳比(σ-

1/σb)

B、硅含量超过3 %时显着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硅提高塑/脆转变温度

C、硅易使钢中形成带状组织,使横向性能低于纵向性能

D、改善钢的耐磨性能

(3)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A、降低钢的密度、热导率、电导率和电阻温度系数

B、硅钢片的涡流损耗量显着低于纯铁,矫顽力、磁阻和磁滞损耗较低.磁导率和磁感强度较高。但在强磁场中,硅降低磁感强度

C、提高高温时钢的抗氧化性能,但硅含量高时,表面脱碳加剧

D、硅含量超过%的钢,其变形加工较为困难

E、硅降低钢的可焊性

(4)在钢中的应用

A、在普通低合金钢中提高强度,改善局部腐蚀抗力,在调质钢中提高淬透性和抗回火性,是多元合金结构钢中的主要合金组元之一

B、硅含量为 % %的SiMn 或SiMnB 钢(碳含量% %)广泛用于高载荷弹黄材料,同时加人W 、V 、Mo、Nb 、Cr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C、硅钢片为含硅%%的低碳和超低碳钢,用于电机和变压器

D、在不锈钢和耐蚀钢中,与Mo 、W 、Cr 、Al、Ti、N 等配合,提高抗蚀和抗高温氧化能力

E、硅含量较高的石墨钢用于冷作模具材料

2、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典型的例子是低碳钢、高碳钢、高碳钢力学性能变化。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在碳素钢中加入%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形成奥低体组织,降低碳的危害

在低含量范围内,对钢有很大的强化作用,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高含量范围内为主要奥氏体化元素

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钢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锰,它能消除或减弱由于硫所引起的钢的热脆性,从而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

锰和铁形成固溶体,提高钢中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又是碳化物形成元素,进入渗碳体中取代一部分铁原子。锰在钢中由于降低临界转变温度。起到细化珠光体的作用。也间接地起到提高珠光体钢强度的作用;锰稳定奥氏体组织的能力仅次于镍,也强烈增加钢的淬透性。已用含量不超过2%的锰与其他元素配合制成多种合金钢。

锰具有资源丰富、效能多样的特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含锰较高的碳素结构钢、弹簧钢。

在高碳高锰耐磨钢中。锰含量可达10%一14% ,经固溶处理后有良好的韧性,当受到冲击而变形时,表面层将因变形而强化,具有高的耐磨性。

锰与硫形成熔点较高的MnS 。可防止因FeS而导致的热脆现象。锰有增加钢晶粒粗化的倾向和回火脆性敏感性。若冶炼浇铸和锻轧后冷却不当,容易使钢产生白点。

(1)对钢的显做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A、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工业用钢中一般均含有一定量的锰

B、锰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扩大奥氏体区,使临界温度A4点升高,A3点降低,(α+γ)区下移.当锰含量超过12%时,上临界点降至室温以下,使钢在室温时形成单一奥氏体组织。在降低共析温度同时,使共析体中的碳含量减少

C、锰强烈降低钢的Ar1和马氏体转变温度(其作用仅次于碳)和钢中相变的速度,提高钢

的淬透性,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

D、使钢的调质组织均匀、细化,避免了渗碳层中碳化物的聚集成块,但增大了钢的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倾向

E、锰是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2)对钢的力学性能的作用

A、锰强化铁素体或奥氏体的作用不及碳,磷、硅,在增加强度的同时,对延展性无影响

B、由于细化了珠光体,显着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使延展性有所降低

C、通过提高淬透性而提高了调质处理索氏体钢的力学性能

D、在严格控制热处理工艺、避免过热时的晶粒长大以及回火脆性的前提下,锰不会降低钢的韧性

(3)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A、随锰含量的增加,钢的热导率急剧下降,线胀系数上升,使快速加热或冷却时形成较大内应力,工件开裂倾向增大

B、使钢的电导率急剧降低,电阻率相应增大,电阻温度系数下降

C、使矫顽力增大,饱和磁感、剩余磁感和磁导率均下降,因而锰对永磁合金有利,对软磁合金有害

D、锰含量很高时,钢的抗氧化性能下降

E、使钢中的硫形成较高熔点的MnS ,避免了晶界上的FeS 薄膜,消除钢的热脆性,改

善热加工性能

F、高锰奥氏体钢的变形阻力较大,且钢锭中柱状结晶明显,锻轧时较易开裂

G、由于提高了淬透性和降低了马氏体转变温度,对焊接性能有不利影响。在适当范围内应降低碳含量

(4)在钢中的应用

A、易切削钢中常有适量的锰和磷,MnS夹杂使切屑易于碎断

B、普通低合金钢中利用锰来强化铁素体和珠光体,提高钢的强度,锰含量一般为1%-2%

C、渗碳和调质合金结构钢的许多系列中含有不超过2%的锰

D、弹簧钢、轴承钢和工具钢中利用锰强烈提高淬透性的作用,可采用油淬和空冷的淬火工艺,减少开裂、扭曲和变形

E、耐磨钢、无磁钢、不锈钢、耐热钢,包括高碳高锰耐磨铸钢(C: %%,Mn:10%-1 4%),中碳高锰无磁钢(C: %% , Mn:18%-19%),低碳高锰不锈钢(有Cr ,无Ni或少N i),高锰耐热钢(以Mn代Ni 的耐热不起皮钢,或含有Al、Mo、V等)

4、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优质钢要求小于%。在钢中加入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提高硫和锰的含量,可改善钢的被切削性能,在易切削钢中硫作为有益元素加入。硫在钢中偏析严重,恶化钢的质量。在高温下,降低钢的塑性,是一种有害元素,它以熔点较低的FeS的形式存在;单独存在的FeS的熔点只有1190℃,而在钢中与铁形成共晶体的共晶温度更低,只有988℃,当钢凝固时,硫化铁析集在原生晶界处。钢在1100-

1200℃进行轧制时,晶界上的FeS就将熔化,大大地削弱了晶粒之间的结合力,导致钢的热脆现象。因此对硫应严加控制,一般控制在%%。为了防止因硫导致的脆性,应加入足够的锰,使其形成熔点较高的MnS。若钢中含硫量偏高,焊接时由于SO2的产生,将在焊接金属内形成气孔和疏松,

5、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磷在钢中固溶强化和冷作硬化作用强,作为合金元素加入低合金结构钢中,能提高其强度和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但降低其冷冲压性能。磷与硫和锰联合使用,能增加钢的被切削性能,增加加工件的表面质量,用于易切钢,所以易切钢含磷也较高。磷溶于铁素体,虽然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最大的害处是偏析严重,增加回火脆性,显着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致使钢在冷加工时容易脆裂,也即所谓”冷脆”现象。磷对焊接性也有不良影响。磷是有害元素,应严加控制,一般含量不大于%%。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着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作用。可提高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含量超过12%时。使钢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介质腐蚀的作用。还增加钢的热强性,铬为不锈耐酸钢及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铬能提高碳素钢轧制状态的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当铬含量超过15%时,强度和硬度将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相应地有所提高。含铬钢的零件经研磨容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铬在调质结构钢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含铬的弹簧钢在热处理时不易脱碳。铬能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在电热合金中,铬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1) 对钢的显做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A、铬与铁形成连续固溶体,缩小奥氏体相区城。铬与碳形成多种碳化物,与碳的亲和力大于铁和锰而低于钨、钼等.铬与铁可形成金属间化合物σ相(FeCr)

B、铬使珠光体中碳的浓度及奥氏体中碳的极限溶解度减少

C、减缓奥氏体的分解速度,显着提高钢的淬透性.但亦增加钢的回火脆性倾向

(2)对钢的力学性能的作用

A、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时加入其他合金元素时,效果较显着

B、显着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

C、在含铬量高的Fe-Cr合金中,若有σ相析出,冲击韧性急剧下降

(3)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A、提高钢的耐磨性,经研磨,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光洁度

B、降低钢的电导率,降低电阻温度系数

C、提高钢的矫顽力和剩余磁感.广泛用于制造永磁钢

D、铬促使钢的表面形成钝化膜,当有一定含量的铭时,显着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硝酸)。若有铬的碳化物析出时,使钢的耐腐蚀性能下降

E、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

F、铬钢中易形成树枝状偏析,降低钢的塑性

G、由于铬使钢的热导率下降,热加工时要缓慢升温,锻、轧后要缓冷

(4)在钢中的应用

A、合金结构钢中主要利用铬提高淬透性,并可在渗碳表面形成含铬碳化物以提高耐磨性

B、弹簧钢中利用铬和共他合金元素一起提供的综合性能

C、轴承钢中主要利用铬的特殊碳化物对耐磨性的贡献及研磨后表面光沽度高的优点

D、工具钢和高速钢中主要利用铬提高耐磨性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回火稳定性和韧性

E、不锈钢、耐热钢中铬常与锰、氮、镍等联合便用,当需形成奥氏体钢时,稳定铁素体的铬与稳定奥氏体的锰、镍之间须有一定比例,如Cr18Ni9等

F、我国铬资源较少.应尽量节省铬的使用

7、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

8、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

钼在钢中能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增加剩磁和矫顽力以及在某些介质中的抗蚀性。

在调质钢中,钼能使较大断面的零件淬深、淬透,提高钢的抗回火性或回火稳定性,使零件可以在较高温度下回火,从而更有效地消除(或降低)残余应力,提高塑性。

在渗碳钢中钼除具有上述作用外,还能在渗碳层中降低碳化物在晶界上形成连续网状的倾向,减少渗碳层中残留奥氏体,相对地增加了表面层的耐磨性。

在锻模钢中,钼还能保持钢有比较稳定的硬度,增加对变形、开裂和磨损等的抗力。

在不锈耐酸钢中,钼能进一步提高对有抗酸(如蚁酸、醋酸、草酸等)以及过氧化氢、硫酸,亚硫酸、硫酸盐、酸性染料、漂白粉液等的抗蚀性。特别是由于钼的加入,防止了氯离子存在所产生的点腐蚀倾向。

含1%左右钼的W12Cr4V4Mo高速钢具有高的耐磨性、回火硬度和红硬性等。

(1)对钢的显做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A、钼在钢中可固溶于铁素体、奥氏体和碳化物中,它是缩小奥氏体相区的元素

B、当钢含量较低时,与铁、碳形成复合的渗碳体;含量较高时可形成钢的特殊碳化物

C、钼提高钢的淬透性,其作用较铬强.而稍逊于锰

D、钼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作为单一合金元素存在时,增加钢的回火脆性;与铬、锰等并存时,钼又降低或抑止因其他元素所导致的回火脆性

(2)对钢的力学性能的作用

A、钼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同时也提高碳化物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钢的强度

B、钼对改善钢的延展性和韧性以及耐磨性起到有利作用

C、由于钼使形变强化后的软化和恢复温度以及再结晶温度提高,并强烈提高铁素体的蠕变抗力,有效抑制渗碳体在450-600℃下的聚集.促进特殊碳化物的析出,因而成为提高钢的热强性的最有效的合金元素

(3)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A、在含碳%的磁钢中,2%-3%的钢提高剩余磁感和矫顽力

B、在还原性酸及强氧化性盐溶液中都能使钢表面钝化.因此钼可以普遍提高钢的抗蚀性能,防止钢在氯化物溶液中的点蚀

C、钼含量较高(>3%)时使钢的抗氧化性恶化

D、含钼不超过8%的钢仍可以锻、轧,但含量较高时,钢对热加工的变形抗力增高

(4)在钢中的应用

A、在调质和渗碳结构钢、弹簧钢、轴承钢、工具钢、不锈耐酸钢、耐热钢、磁钢中都得

到了广泛应用

B、铬钼钢在许多情况下可代替铬镍钢来制造重要的部件

C、我国富产钼,但在世界范围内的储量并不丰富。含钼钢在我国应适当发展,但钼是重要战略物资,应注意合理和节约使用

9、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性能。在铬18镍9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

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中加%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11、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生的合金元素。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工具钢加钨,可显着提高红硬性和热强性,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用。

12、铌(Nb):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铌可改善焊接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

13、钴(Co):钴是稀有的贵重金属,多用于特殊钢和合金中,如热强钢和磁性材料。

14、铜(Cu):武钢用大冶矿石所炼的钢,往往含有铜。铜能提高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大气腐蚀性能。缺点是在热加工时容易产生热脆,铜含量超过%塑性显着降低。当铜含量小于%对焊接性无影响。

15、铝(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如作深冲薄板的08Al钢。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与铬、硅合用,可显着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铝的缺点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16、硼(B):钢中加入微量的硼就可改善钢的致密性和热轧性能,提高强度。

17、氮(N):氮能提高钢的强度,低温韧性和焊接性,增加时效敏感性。

促使钢形成奥氏体组织,可部分代替Ni的作用。

(1)对钢的显做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A、氮和碳一样可固溶于铁,形成间隙式的固溶体

B、氮扩大钢的奥氏体相区,是一种很强的形成和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具效力约20 倍于镍,在-定限度内可代替一部分镍用于钢中

C、渗入钢表面的氮与铬、铝、钒、钛等元素可化合成极稳定的氮化物,成为表而硬化和强化元素

D、氮使高铬和高铬镍钢的组织致密坚实

E、钢中残留氮量过高会导致宏观组织疏松或气孔

(2)对钢的力学性能的作用

A、氮有固溶强化作用

B、含氮铁素体钢中,在快冷后的回火或在室温长时间停留时,由于析出超显微氮化物,可发生沉淀硬化过程氮也使低碳钢发生应变时效现象。在强度和硬度提高的同时,钢的韧性下降,缺口敏感性增加,氮导致钢的脆性的特件近似磷,其作用远大于磷、氮也是导致钢产生蓝脆的主要原因

C、提高高铬和高铬镍钢的强度,而塑性并不降低,冲击韧性还有显着提高

D、氮还能提高钢的蠕变和高温持久强度

(3)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A、氮对不锈钢的抗蚀性能无显着影响

B、对钢的高温抗氧化性也无显着影响,氮含量过高(如>%)可使抗氧化性恶化

C、含氮钢冷作变形硬化率较高,采用冷变形工艺时.应予注意

D、氮可降低高铬铁素体钢的晶粒长大倾向,从而改善其焊接性能

(4)在钢中的应用

A、氮作为合金元家,在钢的含量一般小于% ,特殊情况下可高达%

B、主要应用于渗氮调质结构钢、普通低合金钢、不锈耐酸钢及耐热不起皮钢。氮在钢中作为合金元素的应用还在扩大

18、稀土(Xt):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71的15个镧系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但他们的氧化物很象“土”,所以习惯上称稀土。钢中加入稀土,可以改变钢中夹杂物的组成、形态、分布和性质,从而改善了钢的各种性能,如韧性、焊接性,冷加工性能。在犁铧钢中加入稀土,可提高耐磨性。

各种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本文出自一本很不好买的书,相当全面,偶然整理,希望对大家学习有帮助 —————————————————————— 有几位选手把我给气乐了,话说这段文章来自我爷爷的手抄本(不过现在老人家现在改复印了,挺时髦的),原书我没看到过所以不知道书名(我们有时候还是比较喜欢上世纪的老版书,比较严谨,实验室王老有本金相可是他老人家的宝贝,轻易不示人)。话说我码字是自娱自乐,目标受众也是学材料的同门,你们一帮连论文都没写过的大神忽然跳出来跟我这指责不尊重知识产权,真是好笑。想讨论问题,我欢迎,想骂人,出门左转菜市场。 —————————————————————— 为了改善和提高钢的某些性能和使之获得某些特殊性能而有意在冶炼过程中加入的元素称为合金元素。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硅,锰,铝,铜,硼,稀土等。磷,硫,氮等在某些情况下也起到合金的作用。 (1)铬(Cr) 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的作用,可提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含量超过12%时,使钢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腐蚀的作用,还增加钢的热强性。铬为不锈钢耐酸钢及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铬能提高碳素钢轧制状态的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当铬含量超过15%时,强度和硬度将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相应地有所提高。含铬钢的零件经研磨容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铬在调质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含铬的弹簧钢在热处理时不易脱碳。铬能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在电热合金中,铬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2)镍(Ni) 镍在钢中强化铁素体并细化珠光体,总的效果是提高强度,对塑性的影响不显著。一般地讲,对不需调质处理而在轧钢、正火或退火状态使用的低碳钢,一定的含镍量能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据统计,每增加1%的镍约可提高强度29.4Pa。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屈服程度比抗拉强度提高的快,因此含镍钢的比可较普通碳素钢高。镍在提高钢强度的同时,对钢的韧性、塑性以及其他工艺的性能的损害较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小。对于中碳钢,由于镍降低珠光体转变温度,使珠光体变细;又由于镍降低共析点的含碳量,因而和相同的碳含量的碳素钢比,其珠光体数量较多,使含镍的珠光体铁素体钢的强度较相同碳含量的碳素钢高。反之,若使钢的强度相同,含镍钢的碳含量可以适当降低,因而能使钢的韧性和塑性有所提。镍可以提高钢对疲劳的抗力和减小钢对缺口的敏感性。镍降低钢的低温脆性转变温度,这对低温用钢有极重要的意义。含镍3.5%的钢可在-100℃时使用,含镍9%的钢则可在-196℃时工作。镍不增加钢对蠕变的抗力,因此一般不作为热强钢的强化元素。 镍含量高的铁镍合金,其线胀系数随镍含量增减而显著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设计和生产具有极低或一定线胀系数的精密合金、双金属材料等。

铁、钢中各种添加元素的性能解析

铁、钢中各种添加元素的性能解析 一、生铁: 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这些元素对生铁的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碳(C):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主要存在于铸造生铁中,另一种是化合碳(碳化铁),主要存在于炼钢生铁中,碳化铁硬而脆,塑性低,含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强度和硬度,含量过多,则使生铁难于削切加工,这就是炼钢生铁切削性能差的原因。石墨很软,强度低,它的存在能增加生铁的铸造性能。 硅(Si):能促使生铁中所含的碳分离为石墨状,能去氧,还能减少铸件的气眼,能提高熔化生铁的流动性,降低铸件的收缩量,但含硅过多,也会使生铁变硬变脆。 锰(Mn):能溶于铁素体和渗碳体。在高炉炼制生铁时,含锰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铸造性能和削切性能,在高炉里锰还可以和有害杂质硫形成硫化锰,进入炉渣。 磷(P):属于有害元素,但磷可使铁水的流动性增加,这是因为硫减低了生铁熔点,所以在有的制品内往往含磷量较高。然而磷的存在又使铁增加硬脆性,优良的生铁含磷量应少,有时为了要增加流动性,含磷量可达1.2%。 硫(S):在生铁中是有害元素,它促使铁与碳的结合,使铁硬脆,并与铁化合成低熔点的硫化铁,使生铁产生热脆性和减低铁液的流动性,顾含硫高的生铁不适于铸造细件。铸造生铁中硫的含量规定最多

不得超过0.06%(车轮生铁除外)。 二、钢: 钢除含碳以外,还含有少量锰(Mn)、硅(Si)、硫(S)、磷(P)、氧(O)、氮(N)和氢(H)等元素。这些元素并非为改善钢材质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带入的,故称为杂质元素。这些杂质对钢性能是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钢材的质量,在国家标准中对各类钢的化学成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硫:硫来源于炼钢的矿石与燃料焦炭。它是钢中的一种有害元素。硫以硫化铁(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FeS和 Fe形成低熔点(985℃)化合物。而钢材的热加工温度一般在1150~1200℃以上,所以当钢材热加工时,由于 FeS化合物的过早熔化而导致工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含硫量愈高,热脆现象愈严重,故必须对钢中含硫量进行控制。高级优质钢:S<0.02%~0.03%;优质钢:S<0.03%~0.045%;普通钢:S<0.055%~0.7%以下。 磷:磷是由矿石带入钢中的,一般说磷也是有害元素。磷虽能使钢材的强度、硬度增高,但引起塑性、冲击韧性显著降低。特别是在低温时,它使钢材显著变脆,这种现象称"冷脆"。冷脆使钢材的冷加工及焊接性变坏,含磷愈高,冷脆性愈大,故钢中对含磷量控制较严。高级优质钢: P<0.025%;优质钢: P<0.04%;普通钢: P<0.085% 锰:锰是炼钢时作为脱氧剂加入钢中的。由于锰可以与硫形成高熔点(1600℃)的 MnS,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硫的有害作用。锰具有很好的脱氧能力,能够与钢中的FeO成为MnO进入炉渣,从而改善钢的品

钢铁中的元素及作用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钢铁是铁与C(碳)、Si(硅)、Mn(锰)、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Fe(铁)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有什么作用 碳(Carbon) 存在于所有的钢材,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有助于增加钢材的强度,我们通常希望刀具级别的钢材拥有0.6%以上的碳,也成为高碳钢。 铬(Chromium) 增加耐磨损性,硬度,最重要的是耐腐蚀性,拥有13%以上的认为是不锈钢。尽管这么叫,如果保养不当,所有钢材都会生锈 锰(Manganese) 重要的元素,有助于生成纹理结构,增加坚固性,和强度、及耐磨损性。在热处理和卷压过程中使钢材内部脱氧,出现在大多数的刀剪用钢材中,除了A-2,L-6和CPM 420V。 钼(Molybdenum) 碳化作用剂,防止钢材变脆,在高温时保持钢材的强度,出现在很多钢材中,空气硬化钢(例如A-2,ATS-34)总是包含1%或者更多的钼,这样它们才能在空气中变硬。 镍(Nickle) 保持强度、抗腐蚀性、和韧性。出现在L-6\AUS-6和AUS-8中。 硅(Silicon) 有助于增强强度。和锰一样,硅在钢的生产过程中用于保持钢材的强度。 钨(Tungsten) 增强抗磨损性。将钨和适当比例的铬或锰混合用于制造高速钢。在高速钢M-2中就含有大量的钨。 钒(Vanadium) 增强抗磨损能力和延展性。一种钒的碳化物用于制造条纹钢。在许多种钢材中都含有钒,其中M-2,Vascowear,CPM T440V和420V A含有大量的钒。而BG-42与ATS-34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含有钒 按钢的用途分类 一、结构钢 (1)建筑及工程用结构钢简称建造用钢,它是指用于建筑、桥梁、船舶、锅炉或其他工程上制作金属结构件的钢。 (2)机械制造用结构钢--是指用于制造机械设备上结构零件的钢。这类钢基本上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主要有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易切结构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等 根据含碳量和用途的不同﹐这类钢大致又分为三类﹕ 1. 小于0.25%C为低碳钢﹐其中尤以含碳低于0.10%的08F﹐08Al等﹐由于具有很好的深冲性和焊接性而被广泛地用作深冲件如汽车﹑制罐……等﹐20G则是制造普通锅炉的主要材料﹐此外﹐低碳钢也广泛地作为渗碳钢﹐用于机械制造业﹐ 2. 0.25~0.60%C为中碳钢﹐多在调质状态下使用﹐制作机械制造工业的零件。调质多少22~34HRC,能得到综合机械性能,也便于切削. 3. 大于0.6%C为高碳钢﹐多用于制造弹簧﹑齿轮﹑轧辊等﹐根据含锰量的不同﹐又可

最新金属材料说课稿

金属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开展学习,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特性,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常见金属与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决定用途的,但 并非唯一因素。 3.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3.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 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二、学情分析: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对金属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的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如:不锈钢炊具,铜导线,铁钉、金项链等等,并且学生对合金一词也并不陌生,铝合金窗户随处可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通过前边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也能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总结和评价。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学法指导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逐步得到发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金属结构建筑物实物图片(大桥、埃菲尔铁塔等)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用途及性质。 2 .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 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 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新课标教学理念。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 (二)探索学习,掌握新知 从废弃金属用品的循环利用作为事例进行探索金属的物理性质。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利用课件给出讨论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汤美巧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5) 摘要目前被世界公认的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Cl 7种元素。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由于它们大多数是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与叶绿素的合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作物体内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不可替代 1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有82种,其余的为人工合成,然而植物体内却有60余种化学元素。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各必需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差别很大,一般可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而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植物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下,最低的只有 0.lmg/kg(0.lppm),它们是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 2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和不可相互代替的。因此当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时候,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当植物在微量元素充足的情况下,生理机能就会十分旺盛,这有利于作物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可改善细胞原生质的胶体化学性质,从而使原生质的浓度增加,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3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1 硼 3.1.1 硼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H 3BO 3 或B(OH) 3 )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它不是植物体 内的结构成分,但它对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过程有着特殊的影响。硼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它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还能促进生长素的运转、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它比较集中于植物的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故而对作物受精有着神奇的影响。 3.1.2 缺硼症状

各元素在高速钢中的作用

高速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高效率的切削刀具。由于其具有红硬性高、耐磨性好、强度高等特性,也用于制造性能要求高的模具、轧辊、高温轴承和高温弹簧等。高速工具钢经热处理后的使用硬度可达HRC63以上,在600℃左右的工作温度下仍能保持高的硬度,而且其韧性、耐磨性和耐热性均较好。退火状态的高速工具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有多、钼、铬、钒,还有一些高速工具钢中加入了钴、铝等元素。这类钢属于高碳高合金莱氏体钢,其主要的组织特征之一是含有大量的碳化物。铸态高速工具钢中的碳化物是共晶碳化物,经热压力加工后破碎成颗粒状分布在钢中,称为一次碳化物;从奥氏体和马氏体基体中析出的碳化物称为二次碳化物。这些碳化物对高速工具钢的性能影响很大,特别是二次碳化物,其对钢的奥氏本晶粒度和二次硬化等性能有很大影响。碳化物的数量、类型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而碳化物的颗粒度和分布则与钢的变形量有关。钨、钼是高速工具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对钢的二次硬化和其他性能起重要作用。铬对钢的淬透性、抗氧化性和耐磨性起重要作用,对二次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钒对钢的二次硬化和耐磨性起重要作用,但降低可磨削性能。 高速工个钢的淬火温度很高,接近熔点,其目的是使合金碳化物更多的溶入基体中,使钢具有更好的二次硬化能力。高速工具钢淬火后硬度升高,此为第一次硬化,但淬火温度越高,则回火后的强度和韧性越低。淬火后在350℃以下低温回火硬度下降在350℃以上温度回火硬度逐渐提高,至520~580℃范围内回火(化学成分不同,回火温度不同)出现第二次硬度高峰,并超过淬火硬度,此为二次硬化。这是高速工具钢的重要特性。 高速工个钢除了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红硬性等使用性能外,还具有一定的热塑性、可磨削性等工艺性能。 多系高速工具钢主要合金元素是钨,不含钼或含少量钼。其主要特性是过热敏感性小,脱碳敏感性小、热处理和热加工温度范围较宽,但碳化物颗粒粗大,分布均匀性差,影响钢的韧性和塑性。 钨钼系高速工具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钨和钼。其主要特性是碳化物的颗粒度和分布均优于钨系高速工具钢,脱碳敏感性和过热敏感性低于钼系高速工具钢,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均较好。钼系高速工具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钼,不含钨或含少量钨。其主要特性是碳化物颗粒细,分布均匀、韧性好,但脱碳敏感性和过热敏感性大、热加工和热处理范围窄。 含钻高速工具钢是在通用高速工具钢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钴,可显著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 粉末高速工具钢是用粉末冶金方法产生的。首先用雾化法制取低氧高速工具钢预合金粉末,然后用冷、热静压机将粉末压实成全致密的钢坯,再经锻、轧成材。粉末高速工具钢的碳化物细小、分布均匀,韧性、可磨削性和尺寸稳定性等均很好,可生产用铸锭法个可能产生更高合金元素含量的超硬高速工具钢。粉末高速工具钢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含钴高速工具钢,其特点是具有接近硬质合金的硬度,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可加工性、可磨性和强韧性。第二类是无钴高钨、钼、钒超硬高速工具钢。第三类是超级耐磨高速工具钢。其硬度不太高,但耐磨性极好,主要用于要求高耐磨并承受冲击负荷的工作条件。 Mn 1、在低含量范围内,对钢具有很大的强化作用,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2、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3、稍稍改善钢的低温韧性 4、在高含量范围内,作为主要的奥氏体化元素 Si 1、强化铁素体,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3、提高钢的氧化性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提高钢的耐热性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简述几种常见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为了改善和提高钢的某些性能和使之获得某些特殊性能而有意在冶炼 过程中加入的元素称为合金元素。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硅,锰,铝,铜,硼,稀土等。磷,硫,氮等在某些情况下也起到合金的作用。 (1)铬(Cr) 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的作用,可提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含量超过12%时,使钢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腐蚀的作用,还增加钢的热强性。铬为不锈钢耐酸钢及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铬能提高碳素钢轧制状态的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当铬含量超过15%时,强度和硬度将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相应地有所提高。含铬钢的零件经研磨容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铬在调质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含铬的弹簧钢在热处理时不易脱碳。铬能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在电热合金中,铬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2)镍(Ni) 镍在钢中强化铁素体并细化珠光体,总的效果是提高强度,对塑性的影响不显著。一般地讲,对不需调质处理而在轧钢、正火或退火状态使用的低碳钢,一定的含镍量能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据统计,每增加1%的镍约可提高强度。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屈服程度比抗拉强度提高的快,因此含镍钢的比可较普通碳素钢高。镍在提高钢强度的同时,对钢的韧性、塑性以及其他工艺的性能的损害较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小。对于中碳钢,由于镍降低珠光体转变温度,使珠光体变细;又由于镍降低共析点的含碳量,因而和相同的碳含量的碳素钢比,其珠光体数量较多,使含镍的珠光体铁素体钢的强度较相同碳含量的碳素钢高。反之,若使钢的强度相同,含镍钢的碳含量可以适当降低,因而能使钢的韧性和塑性有所提。镍可以提高钢对疲劳的抗力和减小钢对缺口的敏感性。镍降低钢的低温脆性转变温度,这对低温用钢有极重要的意义。含镍%的钢可在-100℃时使用,含镍9%的钢则可在 -196℃时工作。镍不增加钢对蠕变的抗力,因此一般不作为热强钢的强化元素。 镍含量高的铁镍合金,其线胀系数随镍含量增减而显著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设计和生产具有极低或一定线胀系数的精密合金、双金属材料等。 此外,镍加入钢中不仅能耐酸,而且也能抗碱,对大气及盐都有抗蚀能力,镍是不锈耐酸钢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3)钼(Mo)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概览】 ⑴本单元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中: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与金属矿物、物质的化学变化—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有关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⑵本单元主要围绕金属的性质、冶炼、防蚀、回收与利用等内容呈现学习情景和素材,强调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获取信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 ⑶本单元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系统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冶炼、金属保护和用途的内容。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内容,既能使学生用化学用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又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 【知识结构透视】物理性质 1、存在金纯金属 与氧气反应 2、回收利用属化学性质与酸反应置换反应 与硫酸铜反应金属活动顺序 金属资源3、冶炼材性能 合金 4、有关含杂质料用途 的计算问题 金属的锈蚀的条件 【单元目标聚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铜)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部分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现象。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⑵通过金属活动顺序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⑶通过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让

各元素对钢的影响

1、铬(Cr) 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作用。可提高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含量超过12%时。使钢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介质腐蚀的作用。还增加钢的热强性,铬为不锈耐酸钢及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铬能提高碳素钢轧制状态的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当铬含量超过15%时,强度和硬度将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相应地有所提高。含铬钢的零件经研磨容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铬在调质结构钢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含铬的弹簧钢在热处理时不易脱碳。铬能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在电热合金中,铬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1) 对钢的显做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A、铬与铁形成连续固溶体,缩小奥氏体相区城。铬与碳形成多种碳化物,与碳的亲和力大于铁和锰而低于钨、钼等.铬与铁可形成金属间化合物σ相(FeCr) B、铬使珠光体中碳的浓度及奥氏体中碳的极限溶解度减少 C、减缓奥氏体的分解速度,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但亦增加钢的回火脆性倾向 (2)对钢的力学性能的作用 A、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时加入其他合金元素时,效果较显著 B、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 C、在含铬量高的Fe-Cr合金中,若有σ相析出,冲击韧性急剧下降 (3)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A、提高钢的耐磨性,经研磨,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光洁度 B、降低钢的电导率,降低电阻温度系数 C、提高钢的矫顽力和剩余磁感.广泛用于制造永磁钢 D、铬促使钢的表面形成钝化膜,当有一定含量的铭时,显著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硝酸)。若有铬的碳化物析出时,使钢的耐腐蚀性能下降 E、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 F、铬钢中易形成树枝状偏析,降低钢的塑性 G、由于铬使钢的热导率下降,热加工时要缓慢升温,锻、轧后要缓冷 (4)在钢中的应用 A、合金结构钢中主要利用铬提高淬透性,并可在渗碳表面形成含铬碳化物以提高耐磨性 B、弹簧钢中利用铬和共他合金元素一起提供的综合性能 C、轴承钢中主要利用铬的特殊碳化物对耐磨性的贡献及研磨后表面光沽度高的优点 D、工具钢和高速钢中主要利用铬提高耐磨性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回火稳定性和韧性 E、不锈钢、耐热钢中铬常与锰、氮、镍等联合便用,当需形成奥氏体钢时,稳定铁素体的铬与稳定奥氏体的锰、镍之间须有一定比例,如Cr18Ni9等 F、我国铬资源较少.应尽量节省铬的使用 2、钼(Mo) 钼在钢中能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增加剩磁和矫顽力以及在某些介质中的抗蚀性。

2019届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金属和金属材料_含解析

金属和金属材料 1.(2018天津)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铁 B.锌 C.钾 D.钙 【答案】D 【解析】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D。 2.(2018北京)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O4 B.Al2O3 C.NO2 D.P2O5 答案:B 解析:在答案中只有铝(Al)属于金属元素,其他的H、S、O、N、P均为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 3.(2018江西)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是 A.汞 B.金 C.银 D.铝 【答案】A 【解析】常温下,铝、银、金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金属汞熔点最低,常温下为液态。故选A。 点睛:大多数金属具有延展性、具有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其中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绝大多数金属的熔沸点高,熔点最高的是钨,绝大多数的金属硬度大,硬度最大的是铬。 4.(2018河北)图3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定量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①Cu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②足量的Zn与20%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多;③、④Mg比Zn活泼,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Mg产生氢气快,最后氢气质量相等。故选C。 5.(2018重庆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反应开始前溶液质量大于0,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溶液质量达到最大,之后溶液质量不变;②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不断升高,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溶液温度开始下降;③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开始前氢气质量等于0,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体积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氢气体积达到最大,之后氢气体积不变;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个数、质量均不变,即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故选C。 6.(2018海南)为了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铁片、镁片、锌片,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请分析反应中温度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曲线总结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关规律:__________。 【答案】(1).金属与酸反应放出热量(2).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必须指明条件相同 【解析】(1)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2)根据金属活动性规律可知: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 7.(2018安徽)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其中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流程如下。

微量元素的功效

1、微量元素与生长发育 铁、铜、锌、锰形成的酶和碘形成的甲状腺素,均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缺乏,均引起生长发育的停滞,补充,可以加速生长发育和体重的增长,增强体质。 缺锌:可发生先天性畸形 缺铜:小脑发育不全,大脑萎缩,贫血。 缺碘:先天性可汀病,甲状腺肿,呆小症。 由于微量金属元素在体内缺乏或过量而引起的病症如下表: 1)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多,都会干扰内分泌的功能。 2)缺锌铜降低脑垂体、肾上腺内分泌 3)缺铬影响胰腺的分泌等等

4)微量元素与感染和免疫 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既影响着人体也影响着微生物。机体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的不足和过多,均可减弱免疫机制,降低抵抗力,助长 细菌感染。因此,机体需要一个“营养免疫”的适宜的微量元素浓度。 3、微量元素与心血管、血液系统 Zn/Cd比值增大,抑制高血压的发生 Zn/Cu比值增大,诱发冠心病缺Cu可引起咼尿酸血症 Cr、Mn Se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Si可维持动脉内膜完整、通透性、弹性 Li、Sr等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Fe、Cu Zn等影响创伤的愈合 4、微量元素与神经系统 缺铁可以引起行为的改变缺碘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的系统的病变缺锌儿童智力发 育不良缺铜可以引起大脑皮质萎缩,智力降低缺Li、Co会影响智力的发展铅 镉锰量过多干扰智力的发育 5、微量元素与肿瘤 微量元素不能由人体组织合成,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含量,直接影响人的摄入量和体内的储存量,不同的摄入量和储存量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同样影响着人的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具有地理和地域性的分布特征。 6微量元素协同与拮抗作用 锰能促进铜的利用,铜能加速铁的吸收和利用,铁、锰、铜、钻有生血协同作用。 镉能减少锌的吸收和生物学功能,锌能拮抗镉的毒性;铜能拮抗钼的毒性; 硒能拮抗镉的毒性,砷能减弱硒的毒性,而钻能增强硒的毒性。铁和锰既能相互干扰在消化道的吸收过程,又能协同生血效果。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第六章合金钢 合金钢的优点:高的强度和淬透性 第一节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常用合金元素: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o Ni Cu Si Al 碳化物形成元素——Zr Nb V Ti W Mo Cr Mn Fe 强中强弱 一、合金元素对钢中基本相的影响 1、形成合金铁素体 合金元素→溶入A →形成合金铁素体→固溶强化(Cr,Ni较好)2、形成合金碳化物 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合金渗碳体(Fe,Mn)3C 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合金碳化物(Cr23C6,Fe3W3C)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特殊碳化物(VC,TiC) 熔点、硬度和稳定性: 特殊碳化物> 合金碳化物> 合金渗碳体> Fe3C 二、合金元素对Fe-FeC相图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A相区影响 扩大A相区元素(Mn)——E、S点左下移 缩小A相区元素(Cr)——E、S点左上移 奥氏体钢:1Cr18Ni9 铁素体钢:1Cr17 莱氏体钢:W18Cr4V

三、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的影响 1、对加热的影响 多数元素减缓A形成,阻碍晶粒长大 2、对冷却的影响 多数元素溶入A后→过冷A稳定性↑→Vc↑→淬透性↑ →Ms点↓→残余A量↑提高淬透性的意义: ①增加淬硬层深度 ②减少工件变形、开裂倾向3、对回火的影响 ①回火稳定性→抗回火软化的能力 ②产生二次硬化(析出特殊碳化物,产生弥散强化;A残→M或B下) 第二节低合金钢 一、低合金高强度钢 碳素结构钢:Q195,Q215,Q235,Q255,Q275 低合金高强度钢:Q295,Q345,Q390,Q420,Q460 Q235+Me(<3%) →Q345 1、成分:0.1~0.2%C,合金元素2~3% 主加元素:Mn ——固溶强化 辅加元素:Ti,Cr,Nb ——弥散强化 使用状态:热轧或正火(F + P),不需最终热处理 2、性能:较高的σs ,良好的塑性韧性, 焊接性,抗蚀性,冷脆转变温度低

各元素对钢材的影响

( a )碳;含碳量越高,刚的就越高,但是它的和韧性就越差. ( b )硫;是钢中的有害杂物,含硫较高的钢在高温进行时,容易脆裂,通常叫作热脆性. ( c )磷;能使钢的可塑性及韧性明显下降,特别的在低温下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叫作冷脆性.在优 质钢中,硫和磷要严格控制.但从另方面看,在中含有较高的硫和磷,能使其切削易断,对改善钢的 可切削性是有利的. ( d )锰;能提高钢的强度,能消弱和消除硫的不良影响,并能提高钢的,含锰量很高的(高锰钢) 具有良好的和其它的. ( e)硅;它可以提高钢的硬度,但是可塑性和韧性下降,用的钢中含有一定量的硅,能改善性能.( f)钨;能提高钢的红硬性和热强性,并能提高钢的耐磨性. 冷镦钢成型用钢,冷镦是在室温下采用一次或多次冲击加载,广泛用于生产螺钉,销钉,螺母等标准件.冷镦 工艺可节省原料,降成本,而且通过冷作硬化提高工作的抗拉强度,改善性能,冷镦用钢必须其有良好的冷 顶锻性能,钢中S和P等杂质含量减少,对钢材的表面质量要求严格,经常采用优质碳钢,若钢的含碳钢大 于0.25%,应进行球化退火热处理,以改善钢的冷镦性能. 力学性能要求 1.屈服强度σs及变形抗力尺可能的小,这样可使单位变形力相应减小,以延长模具寿命。 2.钢材的冷变形性能要好,即材料应有较好的塑性,较低的硬度,能在较大的变形程度下不致引起产品开裂。3.钢材的加工硬化敏感性尽可能的低,这样不致使冷镦变形过程中的变形力太大。 二、化学成份要求冷镦钢 1.碳(C)碳是影响钢材冷塑性变形的最主要元素。含碳量越高,钢的强度越高,而塑性越低。实践证明,含碳量每提高0.1%,其屈服强度σs约提高27.4Mpa;抗拉强度σb提高58.8~78.4Mpa;而伸 长率δ则降低4.3%,断面收缩率ψ降低7.3%。由此可见,钢中含碳量对于钢材的冷塑性变形性能的 影响是很大的。在生产实际中,冷镦,冷挤用钢的含碳量大于0.25%时,要求钢材在拉拔前要进行球 化退火。对于变形程度为65%~80%的冷镦件,不经过中间退火而进行三次镦锻变形时,其含碳量不应超过0.4%。2.锰(Mn)锰在钢的冶炼中与氧化铁作用(Mn+FeO→MnO+Fe),主要是为钢脱 氧而加入。锰在钢中硫化铁作用(Mn+FeS→MnS+Fe),能减少硫对钢的有害作用。所形成的硫化锰,可改善钢的切削性能。锰使钢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s有所提高,塑性有所降低,对于钢的冷塑 性变形是不利的。但是锰对变形力的影响仅为碳的1/4左右。所以,除特殊要求外,碳钢的含锰量,不宜超过0.9%。3.硅(Si)硅是钢在冶炼时脱氧剂的残余物。当钢中含硅量增加0.1%时,抗拉 强度σb提高13.7Mpa。经验表明,含硅量超过0.17%且含碳量较高时,对钢材的塑性降低有很大的影响。在钢中适当增加硅的含量,对钢材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弹性极限有利,还可增加钢的耐蚀性。但是钢中含硅量超过0.15%时,使钢急剧形成非金属夹杂物。高硅钢即使退火,也不会软化,降低钢 的冷塑性变形性能。因此,除了产品有高强度性能要求外,冷镦钢总是尽量要求减少硅的含量。 4.硫(S)硫是有害杂质。钢中的硫在冷镦时会使金属的结晶颗粒彼此分离引起裂纹,硫的存在还促使钢产生热脆和生锈,因此,含硫量应小于0.055%。优质钢应小于0.04%,由于硫、磷和锰的化合物 能改善切削性能、冷镦螺母用钢的含硫量可放宽到0.08~0.12%,以有利于攻螺纹。但一般没有专为螺

微量元素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微量元素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一、硅(Si)是改善流动性能的主要成份。从共晶到过共晶都能得到最好的流动性。但结晶析出的硅(Si)易形成硬点,使切削性变差,所以一般都不让它超过共晶点。另外,硅(Si)可改善抗拉强度、硬度、切削性以及高温时强度,而使延伸率降低。在铝合金中固溶进铜(Cu),机械性能可以提高,切削性变好。不过,耐蚀性降低,容易发生热间裂痕。作为杂质的铜(Cu)也是这样。 二、镁(Mg):铝镁合金的耐蚀性最好,因此ADC5、ADC6是耐蚀性合金,它的凝固范 围很大,所以有热脆性,铸件易产生裂纹,难以铸造。作为杂质的镁(Mg),在AL-Cu-Si 这种材料中,Mg2Si会使铸件变脆,所以一般标准在0.3%以内。 三、铁(Fe)杂质的铁(Fe)会生成FeAl3的针状结晶,由于压铸是急冷,所以析出的 晶体很细,不能说是有害成份。含量低于0.7%则有不易脱模的现象,所以含铁(Fe)0.8~1.0%反而好压铸。含有大量的铁(Fe),会生成金属化合物,形成硬点。并且含 铁(Fe)量过1.2%时,降低合金流动性,损害铸件的品质,缩短压铸设备中金属组件的寿命。 四、镍(Ni)和铜(Cu)一样,有增加抗拉强度和硬度的倾向,对耐蚀性影响很大。想 要改善高温强度耐热性,有时就加入镍(Ni),但在耐蚀性及热导性方面有降低的影响 五、锰(Mn)能改善含铜(Cu),含硅(Si)合金的高温强度。若超过一定限度,易生成 Al-Si-Fe-P+Mn四元化合物,容易形成硬点以及降低导热性。锰(Mn)能阻止铝合金的再结 晶过程,提高再结晶温度,并能显着细化再结晶晶粒。再结晶晶粒的细化主要是通过MnAl6 化合物弥散质点对再结晶晶粒长大起阻碍作用。MnAl6的另一作用是能溶解杂质铁(Fe), 形成(Fe,Mn)Al6减小铁的有害影响。锰(Mn)是铝合金的重要元素,可以单独加入Al-Mn 二元合金,更多的是和其他合金元素一同加入,因此大多铝合金中均含有锰(Mn)。 六、锌(Zn)若含有杂质锌(Zn),高温脆性大,但与汞(Hg)形成强化HgZn2对合金产 生明显强度作用。JIS中规定在1.0%以内,但外国标准有到3%的,这里所讲的当然不是 合金成份的锌(Zn),而是以杂质锌(Zn)的角色来说,它有使铸件产生裂纹的倾向。 七、铬(Cr)在铝中形成(CrFe)Al7和(CrMn)Al12等金属间化合物,阻碍再结晶的形 核和长大过程,对合金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还能改善合金韧性和降低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但会增加淬火敏感性。 八、钛(Ti)在合金中只需微量可使机械性能提高,但导电率却下降。Al-Ti系合金产 生包晶反应时,钛(Ti)的临界含量约为0.15%,如有硼存在可以减少。

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含答案)(word)

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含答案)(word)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 1.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铁 B.锌 C.钾 D.钙 【答案】D 【解析】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D。 2.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滤渣一定有Fe粉B.滤渣一定有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铁位于银和铜的前面,故铁能与硝酸银、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由于银的活动性比铜弱,故铁先与硝酸银反应,把硝酸银中的银完全置换出来以后再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向反应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说明铁过量,即铁已经把硝酸银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了,故滤渣的成分是银、铜、铁,滤液的成分是硝酸亚铁。故选D。 3.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测定两金属的密度 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将两种金属相互刻画 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要通过化学变化且出明显现象才能表现出来,A.测定两金属的密度,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因为金属铜能置换出金属银;C.将两种金属相互刻画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二者多无明显现象,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答案选择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中药材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中药材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张俊清1 刘明生1 符乃光1 熊雪欧2 邢福桑2 (1.海南医学院,海口 570102;2.海南绿色中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海口 570105) 摘 要 中药微量元素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中药中所含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中药中微量元素与其疗效的关系,为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二是对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以期对中药材重金属含量进行控制,为其打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中药材;重金属;意义 1 中药微量元素与重金属研究的重要性 中药材中所含微量元素对人体所缺乏的各种微量元素起到重要的补充与调节作用,同时也能对各种微量元素在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吸收、排泄产生影响,并通过络合、螯合间接起到解毒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锌元素对人体有清热、凉血、消炎、,锰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对碳水化合物、脂质代谢蛋白合成具有重要作用,黄芪中锌、锰含量高,可能与其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功能有联系。有人对参类中药进行了分析,发现党参、太子参的铁、锌、锶、硅的含量均比人参为低,这说明不同参类中药补气的作用力之所以有弱有强,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微量元素的含量多少有关。有人测定了气、阴两虚病人中铜、铁、锌的变化,并用中药进行了8例实验性治疗后,其症状消失,铜、铜Π锌比值均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说明了中药所含微量元素对人体起到补充与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治好了气、阴两虚的病人。另外,锂元素对神经紊乱症的治疗、降低糖尿病人血液中的血糖,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硒具有抗癌功效。铝过量则导致慢性铝中毒,诱发铝脑病,同时干扰铁的代谢,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1,2]。 随着绿色中药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对中药重金属残留问题越来越重视,并逐步规定各种中药的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标准,这对中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作用。重金属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及正常的生理作用具有明显的伤害作用,并抑制人的正常生理作用的发挥,同时人体内重金属含量过量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汞中毒严重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听力减弱、语言失控、四肢麻痹甚至白痴。铅中毒可直接损伤人和动物的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摄取碘及血浆蛋白结合碘的能力,降低垂体激素的分泌及肾上腺素皮质的功能,还可损伤生殖细胞及降低性功能。砷化物的毒性,主要是与人体细胞中酶系统的巯基相结合,致使酶功能发生障碍,影响细胞正常代谢[3]。 综上所述,由于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决定了分析中药中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同时,中药中重金属限量的测定是其进入国际草药市场的保证。 2 中药微量元素与重金属研究的种类 中药材作为一种农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必然从土壤、水及周围环境中吸取各种微量元素和重金属,中药的品种和来源不同、产地各异,同一品种因药用部位的差别,其所含微量元素与重金属的含量和种类均有差异。 现今人们对中药材研究的元素主要有锌、铁、锰、铜、钙、磷、镁、锶、钴、锂、硒、碘、铝等,重金属有铅、镉、铬、汞、砷,其中主要研究的重金属为铅、汞和砷,并规定了大部分中药的含量限量标准。 3 中药微量元素与重金属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3.1 中药材的预处理 药材清洗泥沙后,用自来水冲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晾干,80℃烘干,6h,粉碎过40目筛,再于80℃烘1h,置干燥器中备用。 3.2 样品的消化 3.2.1 干法消化 精确称取均匀样品干样1g(湿样2g~4g)于瓷坩埚中,小火加热炭化,置高温炉中,于420℃灰化3小时,放冷,加少许双蒸水,稍加热至干,再置于高温炉中灰化至完全为止,冷却,加入1: 84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2年第21卷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