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课件:第3讲 知识创新

——

联想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课件

联想集团的知识管理(吸收能力的主要客体就是知识) 1.知识管理的引入(知识也被看作吸收能力的一个主要的客体) 联想集团作为中国IT行业的领军人物,面临着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同时由于IT业人员流动频繁,每个人在其岗位上都有很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如果换了其他人来接手工作,没有相关岗位知识的传承,新人势必要从零做起,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能。综观联想集团的发展轨迹,在业务链管理上,联想集团早已成功实施ERP;在价值链管理中,联想也从办公协同、人力资源、客户管理、档案管理、竞争情报等方面引入相关应用;联想的下一步就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知识化进行改造,打造知识型新联想,从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了保持企业的活力,2003年底,联想集团正式启动知识管理项目,该项目引入基于IBM系统架构开发的深圳蓝凌LKSKM,届时联想集团的知识管理方法及其体系一定能够成为中国大型企业的一个标杆。 2.联想集团知识管理的过程(类似于吸收能力的四个维度) 2.1 知识采集与组织 联想集团拥有较完善的知识搜集传播与利用的机制,采用各种方式,广泛搜集信息。首先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市场部信息处、热线电话、公开信箱以及主页;次由总公司信息管理部和业务发展部综合负责信息的规划与处理。为了传播知识、信息,联想集团采取了以下方法:①开会。开会不仅能传播知识、交流经验,而且能统一思想,贯彻企业文化。②制度保证。目前,联想集团已形成一整套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决策保证制度和培训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知识、经验在公司内的传播。③通过公司内部刊物传递信息。如《联想报》、《新闻集锦》、《参考资料》、《政策与动态》、《沟通与交流》、《动态》等,从不同角度反馈公司内外各种信息。同时,联想集团舍得在内部现代化建设上下功夫,不仅更新了通讯设备,而且增加了对电脑设备及网络基础建设的投入,努力向无纸化办公的方向迈进。目前,公司正在大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便员工内部沟通,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利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下,知识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树立知识管理的观念,建立知识联盟、知识工作系统,有助于维护企业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优势。 2.2 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泛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创新思想,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知识传播,通过知识传播实现知识共享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员工快速地消化吸收现存的知识资源,实现个人知识总量的迅速增长,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多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是错综复杂地同时进行的,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多向循环回路。 2.2.1知识共享方式——团队学习 知识共享的前提条件就是团队学习。知识管理中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知识的处理和应用,其核心问题即是员工能否愿意在一个团队中把自己的知识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促成“1+1>2”的实际效果。联想员工进入公司时,就要接受联想模式的团队学习,在联想集团通往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这样的团队学习氛围定能创造出比原有规模大得多的知识。 进入联想集团的新员工必须要参加“入模子”培训,成绩记入个人档案,是决定其能否如期转正的重要依据。在进入国际化浪潮特别是在实行知识管理后,“入模子”培训作了很多改进:在文化培养和传递的基础上,着重给员工提供切实有效的工作技巧或职业化培训,同时还会增加员工跟高管之间的互动、对话、交流,并从员工发展的角度,加入更多国际化的要求,让“模子”更加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仅要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还应有机会建设性地与其他同事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想法,得到其他团队成员的批评与建议,接受并实施这些建议,共同回顾以前的行为及经验、教训。这种培训使得知识共享更容易实现,大家都把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与团队里别的成员一起分享,在这里,所有工作的完成都要与其他同

企业知识管理的案例

企业知识管理的案例 ------联想集团的知识管理 1.知识管理的引入(知识也被看作吸收能力的一个主要的客体) 联想集团作为中国IT行业的领军人物,面临着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同时由于IT业人员流动频繁,每个人在其岗位上都有很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如果换了其他人来接手工作,没有相关岗位知识的传承,新人势必要从零做起,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能。综观联想集团的发展轨迹,在业务链管理上,联想集团早已成功实施ERP;在价值链管理中,联想也从办公协同、人力资源、客户管理、档案管理、竞争情报等方面引入相关应用;联想的下一步就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知识化进行改造,打造知识型新联想,从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了保持企业的活力,2003年底,联想集团正式启动知识管理项目,该项目引入基于IBM系统架构开发的深圳蓝凌LKSKM,届时联想集团的知识管理方法及其体系一定能够成为中国大型企业的一个标杆。 2.联想集团知识管理的过程(类似于吸收能力的四个维度) 2.1 知识采集与组织 联想集团拥有较完善的知识搜集传播与利用的机制,采用各种方式,广泛搜集信息。首先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市场部信息处、热线电话、公开信箱以及主页;次由总公司信息管理部和业务发展部综合负责信息的规划与处理。为了传播知识、信息,联想集团采取了以下方法:①开会。开会不仅能传播知识、交流经验,而且能统一思想,贯彻企业文化。②制度保证。目前,联想集团已形成一整套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决策保证制度和培训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知识、经验在公司内的传播。③通过公司内部刊物传递信息。如《联想报》、《新闻集锦》、《参考资料》、《政策与动态》、《沟通与交流》、《动态》等,从不同角度反馈公司内外各种信息。同时,联想集团舍得在内部现代化建设上下功夫,不仅更新了通讯设备,而且增加了对电脑设备及网络基础建设的投入,努力向无纸化办公的方向迈进。目前,公司正在大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便员工内部沟通,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利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下,知识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树立知识管理的观念,建立知识联盟、知识工作系统,有助于维护企业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优势。 2.2 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泛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创新思想,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知识传播,通过知识传播实现知识共享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员工快速地消化吸收现存的知识资源,实现个人知识总量的迅速增长,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多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是错综复杂地同时进行的,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多向循环回路。 2.2.1知识共享方式——团队学习 知识共享的前提条件就是团队学习。知识管理中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知识的处理和应用,其核心问题即是员工能否愿意在一个团队中把自己的知识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促成“1+1>2”的实际效果。联想员工进入公司时,就要接受联想模式的团队学习,在联想集团通往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这样的团队学习氛围定能创造出比原有规模大得多的知识。 进入联想集团的新员工必须要参加“入模子”培训,成绩记入个人档案,是决定其能否如期转正的重要依据。在进入国际化浪潮特别是在实行知识管理后,“入模子”培训作了很多改进:在文化培养和传递的基础上,着重给员工提供切实有效的工作技巧或职业化培训,同时还会增加员工跟高管之间的互动、对话、交流,并从员工发展的角度,加入更多国际化的要求,让“模子”更加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仅要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还应有机会建设性地与其他同事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想法,得到其他团队成员的批评与建议,接受并实

公司知识管理规定(1)

公司知识管理规定 1、目的 确定、收集并管理公司知识,有效避免知识的流失,以实现公司知识传承、应用共享、创新增值的效果。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管理体系过程运行及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的确定、获取、保持、共享、应用和创新等知识管理过程的控制。 3、定义 3.1 知识管理: 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3.2 内部知识: 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文化、技术文件、质量文件、规章制度、知识产权、人失败和成功项目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持续改进、培训教材等。 3.3 外部知识: 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标准、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处收集来的知识等。 4、职责

4.1人力资源部是公司知识的管理部门,组织建立知识管理库。 4.2 各部门:分类收集整合来自公司内部的知识、实施标准化管理;收集、整理来自于外部的知识,按照标准将其转化为内部知识,以变为公司的知识资产。 5、程序 5.1 收集与公司产品、运行过程及战备发展方向相关的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需要收集的知识分类及获取渠道参见下表:

5.2 各部门对所收集的知识进行整理、存档和管理,人力资源部负责对整个公司知识库的监督、管理。 体系文件、技术文件(图纸、FMEA、CP、工艺文件等)、外来标准等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要求进行管理;培训资料、会议记录等知识存档时应注明保存人、保存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不同知识类别的具体归口管理部门如下: 5.3 知识传递与共享

知识管理概述

幻灯片1 知识管理 K n o w l e d g e M a n a g e m e n t 卫军朝 w e i j c h@g m a i l.c o m 幻灯片2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教材: ●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幻灯片3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英文书目: ●Ikujiro Nonaka, Hirotaka Takeuchi.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Davenport, Prusak.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1998,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urray Jennex. ●Case studi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2005.,Idea Group Publishing 幻灯片4 其他中文参考书目与译著 ● 1.柯平.知识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 ● 2.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 3.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4.苏新宁.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5.林东清等.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 6.李华伟,董小英,左美云.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幻灯片5 ●7.邱均平等.知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8.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等.知识管理.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波 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9.Karl Eric Sveiby.知识型企业的管理——通过鼓励创造性来增加价值.梁立新译。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知识管理员工培训分组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知识管理员工培训分组 第一组 汤静波孙自俊冯涛凌旭峰李农戴晓芸高玲玲毕博咨询:韩鹏、姜薇 所负责流程: SIECC-01信息采集流程 SIECC-01-1信息采集需求分析流程 SIECC-01-1-1内、外部用户需求分析与优先级设定流程 SIECC-01-1-2信息采集策略制定流程 SIECC-01-2信息采集流程 SIECC-01-2-1外部知识信息采集流程 SIECC-01-2-2内部知识信息开发流程 第二组 山栋明徐龙章王元放童陵枫沈建峰周新辉俞晓安毕博咨询:刘辉、黄静、王惠锋 所负责流程: SIECC-02知识库管理流程 SIECC-02 -1知识信息管理控制流程 SIECC-02-1-1知识信息管理控制目标与政策制定流程 SIECC-02-1-2知识信息质量控制流程 SIECC-02-2知识信息分类流程 SIECC-02-3知识分发与共享流程 SIECC-02-3-1知识共享计划制定流程 SIECC-02-3-2知识分发流程 SIECC-02-3-3知识共享流程

SIECC-02-4知识库管理维护流程 SIECC-03知识管理系统流程 SIECC-03-1知识管理系统管理权限的制定与控制流程 SIECC-03-2知识库的更新与维护流程(包括收集门户反馈的需 求) SIECC-03-3系统软硬件安全运行管理流程 第三组 王圣奇毛冰冰马东华聂良端周晓斌刘海英崔丽丽毕博咨询:黎远、何杭军、刁平楠 所负责流程: SIECC-04信息门户系统流程 SIECC-04-1内容发布与更新流程 SIECC-04-1-1知识管理系统信息的发布与更新流程 SIECC-04-1-2非知识管理系统信息的发布与更新流程 SIECC-04-2内容监控与管理流程 SIECC-04-3反馈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流程 SIECC-04-4系统软硬件安全运行管理流程 SIECC-05系统用户管理流程 SIECC-05-1用户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审批流程 SIECC-05-2信息门户登陆权限制定流程 SIECC-05-2-1外部用户权限设定流程 SIECC-05-2-2内部用户权限设定流程 (10月18日)

如何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与培训体系架构 当今社会,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完整的知识管理包括:有效地管理知识创造价值的流程及环节,包括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实现知识管理和业务流程活动的融合,将工作中的知识自然而然地积累,让知识辅助做好工作;建立支持知识创造价值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分享、创造的环境,形成知识管理的文化。 一、有效管理知识创造价值的流程:知识管理应当是对知识创造价值的全过程中的这四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1、知识的产生与获取环节:管理知识来源的各个渠道,重点是提供一个便于获取知识的平台,将可能产生知识的源头与渠道都纳入到管理的范围中。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建立企业内部图书馆,丰富员工知识。 (2)引入外部专家或组织参加各种专题学习与培训,获取和丰富某方面的专业知识。 (3)员工内部就某项工作的沟通交流、项目的阶段汇报等等。 2、知识的整理与存储环节:重点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分类体系,以及一个便于将知识文档化、归档管理的平台。例如多维度的分类体系、便于查找使用的知识库等。 3、知识的发布与分享环节:不具备条件、缺乏动力、缺乏信任是员工

不去分享知识的三个主要原因。所以提供一个便于发布与分享的平台,建立激励知识分享与创新的环境。 4、知识的学习、使用与创新环节:即利用已有的组织知识、提高个人工作绩效;对组织而言,表现为知识应用与创新成为组织日常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形成河蟹的知识管理文化,重点是提供一个便于员工的学习与应用、鼓励分享与创新的环境。 二、实现知识管理和业务流程活动的融合。 知识管理应当为企业的业务服务,所有的业务活动都要以知识管理为基础。一方面借助于信息技术,建设一个将业务流程活动与知识管理结合起来的平台。(例如:提供给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助手”,将与本岗位有关的制度、规范、岗位责职、工作说明、前人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窍门、以及与本岗位有关的业务流程,推送到员工的桌面,从学习到工作成为一体。)另一方面,员工通过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会自然而然地将相关知识积累到知识库中,丰富这个员工学习与工作的平台。例如:员工与客户交往的记录(可以是邮件交往,也可以是一次拜访的活动记录),给客户传送一份文档,向上级呈报一份工作总结,在完成这些本职岗位应当做的工作后,相应的知识也就留在了这个工作平台上,而这一部分知识可以被有权限的其他人员检索、引用,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三、建立支持知识创造价值的条件 促进知识在个人之间、个人和组织之间的转移,形成一个以知识分享的环境与氛围是知识创造价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具备条件、缺乏动力、缺乏信任是员工不去分享知识的三个主要原因。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 2008-06-06 2人分享此文 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KM, Knowledge 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一九六五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受到1990年代的资讯化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的观念结合网际网络建构入口网站、资料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企业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 所谓知识管理的定义为,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 目录 1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2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3 顾客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 4 外包(Outsourcing) 5 核心能力 6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7 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8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9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KM) 10 使命书和愿景书 11 平衡记分卡(The Blanced ScoreCard,BSC) 12 作业导向管理 13 忠诚度管理 14 六西格玛(6σ) 15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16 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17 变革管理计划(Change Management) 18 增长战略(Growth Strategies) 19 经济附加值增值分析(Economic Value Added,EVA) 20 价格优化模型(Price Optimization Models) 21 开放市场创新 22 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 23 情景设定和突发计划(Scenario Planning)

如何推行知识管理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第一代知识管理和第二代知识管理的区别; ?学会建立知识管理组织架构; ?掌握建立知识库的方法; ?懂得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理解知识管理。 如何推行知识管理 一、第一代知识管理和第二代知识管理的区别 1. 第一代知识管理 中国第一代知识管理的时间为1998年到2008年,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买文档、系 统;二是存文档。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如果把写文档等同于知识管理,那么知识管理永远做不好。但阅读文档不同,其可收藏有价值的文档,达到知识共享,并在共享中判断知识是否有价值。 2. 第二代知识管理 与第一代知识管理不同,第二代知识管理主要是从需求、过程、客户场景以及中国现状 的角度出发。 值得一提的是,知识管理职能特性强于行业特征。在同一企业中,不同职能部门的知识 管理不同,但不同公司的相同职能部门的知识管理却又有类似性,这是知识管理的特性。 二、建立知识管理组织架构 知识管理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知识存量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希望知识管理能通过重用和复用提升效率和能力,因此,在进行企业的知识管理时,首先要清楚企业的资本,了解企业的知识存量,只有这样才能够重用和复用。 一般来说,存量分两类:一是显性的存量,包括显性的文档、视频、音频、PPT图纸; 二是隐性的存量,人是隐性知识的载体,只有人能够创造与利用知识。

2. 知识增量 仅靠既有的老知识,企业不可能生存,企业需要持续产生新知识,进行知识增量。而在 作完一项工作时往往就会产生新知识,得到许多经验和体会。 具体而言,企业在进行知识增量时,需要了解四个方面: 第一,谁应该产生知识,即明确负责人; 第二,何时产生新知识,即明确知识产生的时间; 第三,为什么要产生新知识,即了解知识产生的动力问题; 第四,产生什么内容的新知识,即模板控制产出。 总之,知识管理需要共享,只有知识共享才能使知识传递。此外,世界信息和知识互联 网产生后,知识量增加,因此,在产出知识时,还需要考虑知识的使用者及其使用角度。 3. 知识利用 利用知识也很重要。员工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利用他人的模板,企业要想真正让员工成长,需要以其使用知识的方式为基础,分清哪些知识可以借助培训获得,哪些不可以。 概括来说,知识的利用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r谁会使用这些知识,如何获取 这些都需要放入模板,需要对知识进行推送共享、搜索及绑定。 F使用者是否可以理解知识内容并使用之 获取知识,了解知识的使用对象后,还应考虑该使用者是否能够理解这些知识的内容,并加以有效使用。比如,合格的结构工程师需要用到模板、图纸参考、国家标准等进行处理。 r如何基于场景促进知识利用 如何基于场景促进知识的利用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 知识管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在进行知识管理时,一定要有目标。不同的职能,目标也 不一样,因此,企业要让员工了解知识管理,以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知识管理进 行下去。总之,在进行知识管理时,完整的管理系统包括有效管理、IT系统、制度体系以 及运营推广。 目前我国的知识管理90鳩上都是由老板提出,同时其均认为员工的成长速度较慢,效率较低,完成任务的能力欠缺,而员工有很多本已做过的工作、经验无法复制、复用,也造成了公司知识管理的损失。 三、建立知识库的五个步骤

知识管理期末复习

题型: 1.选择题:1*20=20分 2.判断题:1*10=10分 3.名词解释:2*5=10分 4.简答题:5*6=30分 5.案例:20分 6.模型(BAM & ESN):2*5=10分 注:1-4在Ch1、2、4、5、6、7中出题 5-6要结合产业发展、国家经济的大方向进行答题 第一章:知识与知识管理总论 1. 什么是知识?--理解 知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所获得的认知,包括积累经验的综合。 知识管理权威专家Thomas H.Davenport认为: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信息,也包含专家的独特意见以及为新经验做评估、整合与提供信息架构等。 2. 知识的特性—了解 ?共享性。知识与物质、能量不同,具有非消耗性,通过互动可以增加知识。 ?隐含性。知识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知道和了解的事情,对于知识的理解是个人的、特殊的、难以充分交流的。 ?增值性。知识在生产、传播和使用过程中有不断被丰富、被充实的可能性,知识的增值作用远远大于传统资本。 ?资源性。知识与物质和能量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如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与创造的价值呈上升趋势。20世纪初,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20%,到90年代,为70%-80%。 3. 数据、信息与知识—重点掌握 ?数据是离散的客观事实,与事件相关。 ?信息是有具体含义的,数据产生源加上一定意义以后就变成了信息。 ?信息≠知识,人们通过体验、解释和沟通等方式对信息进行积累和加工,才能得到知识

4. 知识的阶层性—重点掌握 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真理) 5. 知识的四个层次—了解 Know-X分类法: ?事实知识(Know-what)。让人知道它是什么,常用于法律和医学领域。 ?原理知识(Know-why)。让人知道它为什么。通常指关于自然、人的思维和社会运动法则。常用于大学专业课程中。 ?技能知识(Know-how)。让人知道怎样做。通常与生产与经济领域中的活动以及科研工作相关。 ?人力知识(Know-who)。让人知道是谁。即关于谁知道什么以及谁知道如何做什么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