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资料:视觉电生理

眼科资料:视觉电生理
眼科资料:视觉电生理

一、视网膜机制

为获得视觉信息,眼屈光系统把外界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以后,光感受器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该信号通过视网膜上的神经回路逐级传递和处理,再由视神经传送至视觉中枢,最后分析形成视知觉。

视网膜十层 从外到内:色素上皮层、光感受器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PRE的功能:

①吞噬作用:将光感受器外段脱落的膜盘水解溶解后排出至Bruch膜或形成脂褐质留在体内。

②输送作用:将脉络膜血液中的液体、电解质、VitA等物质输送到视网膜,营养光感受器。

③丰富的色素颗粒:抵挡透过巩膜的光线,保证光感受器对影像的分辨力。

④合成黏多糖:保证视网膜神经上皮和RPE间的黏合状态。

成人每眼视锥约600w个,视杆约12000w个,黄斑中心凹视锥密度最高,10°迅速减少。视杆在距中心凹20°密度最高,向两侧偏离逐渐下降。

神经元膜电位内负外正,约--‐70mV。视网膜细胞结构显著特点:各类细胞分层清楚,排列有序。倒转的视网膜是因为其由神经外胚层发育而来,外胚层内陷,内侧分化为神经节细胞等,外侧面分化为光感受器等。

神经信号的传播,产生的基础是各种离子受细胞膜两侧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驱动所作的跨膜运动。可分为两种:

⑴分级电位:时程较慢,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以调幅的方式编码信息。 产生与感觉感受器和神经元的树突。其随传播距离而逐渐衰减,因此主要在短距离内传播信号。在视网膜中是传输信号的主要形式。

⑵动作电位:神经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后产生,并沿轴突传到。特征:全或无,刺激强度增加只增加频率,幅度不变,以调频的方式传递信息。传导过程中不衰减,适合长距离传播信号。

光电转化:暗视下11--‐顺视黄醛自发与视蛋白紧密结合成视紫红质。光照时,11--‐顺视黄醛异构化成全反型,视紫红质发生一系列构型变化,经历多种中间产物,最终到时视黄醛与视蛋白分离,视紫红质漂白失去颜色。漂白后视紫红质复生很慢,需要来自RPE的酶。

化学传递:最主要的兴奋性递质为谷氨酸,抑制性递质GABA

①光感受器对光反应是膜的超极化(抑制),分级电位。暗时,cGMP(环化鸟苷酸)阳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暗电流),光感受器去极化,钾同时外流。光照下,紫红质引发的一系列使cGMP水解,钠通道视杆减少,视杆细胞超极化。感受野因为光感受器之间存在电耦合(缝隙连接,空间分辨力降低,影响色觉信号传递,但能降低光感受器信号的噪音水平)。仅释放谷氨酸

②水平细胞:分级电位L型(均超极化)和C型。(最广泛的电耦合)

②双极细胞:分级电位,感受野呈中心--‐周围拮抗的同心圆是构型。ON型(中心去极化),OFF型。一般认为中心区反应直接来自光感受器的信号,周围去反应由水平细胞介导。主要以谷氨酸为递质。

③无长突细胞:瞬变形反应,即光照开始,迅速去极化(ON反应);光照持续,迅速回落膜水平电位;撤光时,OFF反应。

④神经节细胞:峰(动作)电位,中心--‐周围拮抗构型,ON、OFF型

视网膜信号的环路调控:经典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直接通路,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参与的横向传递,构成多级神经元的局部环路。

视锥细胞→直接传递给ON型或OFF型双极细胞→ON型或OFF型神经节细胞。 视杆细胞→含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s的ON型双极细胞→甘氨酸能AⅡ无长突细胞(或GABA能A17无长突细胞,放大后返回到AⅡ)→缝隙连接传递给ON型视锥双极细胞/→化学抑制型突触传递给OFF型视锥双极细胞→节细胞

四、视觉发育

1.Vision Development:指视觉神经系统从胚胎开始一直持续到出生后,结构及功能从不成熟向成熟状态变化的过程。

2.Amblyopia: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的年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

3.Emmetropization:睁眼后,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的省长发育开始发挥精确的调控作用,眼球壁会向着物象焦点的方向生长,直至去逛状态和兖州长度达到合适的匹配。这一过程称为“正视化”。

五、视觉的二元学说

1.二元学说:视觉功能与环境亮度有密切的关系:①明视觉photopic V:主要与视锥细胞活动有关,工作的环境亮度在10~3×10^4 cd/㎡之间。②暗示觉 scotopic V:主要与视杆细胞活动有关,环境的亮度在10^--‐3cd/㎡一下。③间视觉mesopic V:环境亮度介于两者之间时,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共同起作用。这就是视觉的二元学说。

2.混合型视网膜:人类的视网膜既有视杆细胞也有视锥细胞,称为~。

3. Purkinje效应:在光照度降低,是椎体视觉转到杆体视觉时,眼睛对光谱短波部分的感受性提高的效应。

位移

感光细胞的联系:①视杆:多存在会聚现象,多个视杆汇聚到一个双极,多个双极再汇聚到一个神经节细胞,呈二级会聚式的排列方法。有较高的敏感度,较低的分辨能力。②视锥:中心凹的视锥细胞只与一个双极细胞联系,继而再与一个神经节细胞联系,形成单线的联系方式。有较高的分辨能力,较低的敏感度。

二元学说的几个佐证:

1.Purkinje现象:环境亮度降低时颜色的明度发生变化的现象。暗视时的敏感峰值在光谱的蓝绿部分(507nm),在峰值两侧敏感度下降很快。明视时敏感值在

光谱的黄绿部分(555nm)。当照明度逐渐降低,从明视状态转为暗视状态,光谱敏感区移向短波段,长波段响度敏感度降低,而短波段增高,敏感峰移到光谱的蓝绿部分,这种光谱敏感性的变化一般称为Purkinje S hift。

2.光色间隔现象:逐渐降低环境亮度,明视将转为暗视。当环境亮度接近视锥细胞的阈值时,色觉消失,但光觉仍然存在。当环境亮度继续降低,光觉也逐渐减弱,在达到视杆细胞的阈值时,光觉将完全消失。反之,环境亮度增加达到了视锥细胞的阈值时,色觉开始出现。由于环境亮度变化,在色觉和光觉间产生一个光觉与色觉的间隙称为photochromatic i nterval。

3.明适应与暗适应:以视锥活动为主的明亮处突然进入暗处,随着停留时间逐渐增加,人眼对光的感受性或敏感度逐渐增加,转变为视杆细胞活动为主的过程为Dark A daptation。相反,视杆为主的黑暗处,突然来到明亮处,最初感到眼前一片眩光,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后能恢复视觉,转换为视锥细胞活动的过程为Light Adaptation。暗适应曲线上的Kohlrausch转折表示视网膜从视锥细胞活动转向视杆细胞活动的过渡,是混合性视网膜的典型特点。

·视觉现象

1.Sensation:感觉,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2.Perception:知觉,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其和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

3.Visual P erception:视知觉,外界物理的视觉刺激与人的视觉感知之间的联系。

4.视知觉的特性:①选择性:选择地感知客观事件,图像和背景;②整体性: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③恒常性: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但被感知对象的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④相对性/理解性:个人以其不同的已有的经验为线索,按自己意图对知觉对象和客观环境做出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⑤适应性:视觉输入变化时,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5.视知觉的分类:①空间视知觉:形状、大小、深度和距离、方位与空间定向;

②时间视知觉:自然界的周期变化、辅助计时工具;③运动视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视运动后效应;④视错觉:大小、形状方向,运动等。

6.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需要线索:人在空间知觉中所依赖的判断物体空间位置的客观条件和机体的内部条件

生理线索:调节、幅度

单眼线索:Object I nterposition物体重叠、Linear P erspective线条透视、Relative hight相对高度、Aerial p erspective空气透视、Texture g radient纹路梯度、Shading 阴影、Motion p arallax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

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六、颜色视觉

1.颜色:不同波长的可见波(380--‐760nm)的可见光引起的一种主观感觉,是观察者的一种视觉经验。

2.颜色的属性:

①Hue色调:颜色区分彼此的特性,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在视觉上表现为不同色调。人言在黄至青色间辨别能力最强,在红色紫色两端最弱。(对应色度学上波长) ②Saturation饱和度:颜色的深浅。彩色相对于非彩色比值越高,则饱和度越大。参入白光越多,越不饱和,表面反射的选择性越低,反射的光谱越宽。(纯度) ③Brightness明度:颜色明暗之别,黄色附近最亮,红紫两端最暗,统一色调也有差别。明度是人眼对物体的明亮感觉,常与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及照明的强度成正相关,但往往受视觉感受性和过去经验的影响。(亮度)

3.颜色的混合

①补色律:每一种颜色都有相应的补色,两者以适当比例混合将产生非彩色的色光为互补色。

②中间色律: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将产生介于两种光谱之间的中间色,其色调取决于量也色的相对量。

③代替律:外观相似的颜色混合后仍相似。光谱组成不同,感知上一样,同色异谱metamers,混合光亮度亮度等于各色光亮度总和。

4.影响颜色视觉的因素

①环境亮度:暗视下短波长刺激频率有所提高。②Bezold--‐Brucke效应:光强度增加时,绝大多数波长的光其色调会发生细微改变,尤其是长波段的光。短于478nm倾向变蓝,长于478nm倾向变黄。③颜色视野:黄斑中央对色觉最敏感,15’视角内对红色感受性最高。中心凹30--‐40°以外的区域为红绿色盲,60--‐70°以外的区域为全色盲区,只有光觉。白色视野最大,绿色视野最小。④注视时间:注视很短对颜色的饱和度感知会大为降低;注视一种颜色过久后,色觉系统会产生疲劳,对该颜色的分辨力渐渐下降。⑤颜色的连续对比:对某一色调适应后再观察另一色调,后者带有适应色调的补色成分。⑥颜色的同时对比: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相互影响。每一颜色在其周诱导出补色。⑦色光的相加混合和染料的相减混合:染料混合最后的颜色决定于染料各自吸收一部分光后,余下光的混合。(滤镜片也是)。

5.颜色学说:

⑴Young-Helmholtz学说(三色学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对光谱中的某一波长都有其特定的兴奋水平,三中纤维不同程度的同时活动就产生相应的色觉,三种纤维同等刺激产生白色,无刺激则产生黑色。解剖正式有L、M、S-视锥细胞。优点:较充分的解释颜色的混合现象。缺点:不能满意的解释色盲现象和互补色的存在。

⑵Hering学说(对立学说/四色学说):视网膜存在三对色素:白-黑、红-绿和黄-蓝色素。各对色素内互为合成和分解。光刺激时亮度较高的分解产生其颜色,无光时,较暗的起合成作用。优点:解释了色盲总是成对出现的试试,解释了红绿色盲产生黄色感觉和颜色后像的现象,解释互补色,解释色对比现象。缺点:不能满意解释三原色能产生所有颜色的现象,在光感受器水平一级始终未能找到解剖学证据。

⑶阶段学说:一阶段:视网膜阶段,视网膜上含有不同感光色素的视锥细胞,选择性吸收不同波长的辐射。二阶段,神经冲动由椎体感受器向视觉中枢传导的信息加工过程中,红绿、黄蓝、黑白反应又重新组合,形成了三对拮抗的神经反应。最后阶段发生在大脑视觉皮层,中枢把视神经纤维投递的冲动根据已有的颜色经验进行处理,引起对颜色的心理感受,形成各种色觉。(简而言之,感受器水平Y-H学说,感受器以后的视觉传导通路Hering学说)

七、视觉的空间和时间分辨

1.minimum v isibility:最小可见力,指发现最小单个视标存在的能力。是光强度差异的判断。

2.munimum r esolvability:最小分辨力或视力,又称视锐度,指分辨出两点或两条线的能力。在刚刚能辨别是,两点(线)所对应于眼节点的夹角为最小视角,其倒数为视力。正常人最小分辨视角30’’--‐1’,小数为1.0--‐2.0。

3.spatial m inimum d iscriminability/hyperacuity:最小空间可辨视力/超视力:其视角低于常规视力阈值也能分辨,有些空间差异,如游标视力vernier acuity分辨上下线段的水平一开两2’’--‐10’’视角,和立体视觉stereopsis,正常≤40’’。

4.对比敏感度CS:一定空间频率上,分辨光栅的最低对比度为对比敏感阈值Contrast threshold,其倒数为CV。空间视觉阈值越低,敏感度越高,越易分辨低对比度的光栅。

CV检查优缺点:

优点:比常规视力表更能反映使用实例。可作为白内障患者手术适应症的依据,对低视力患者和屈光手术患者视觉治疗评价中特别有意义。可早期发现一些疾病的是功能改变,在疾病恢复的监控中也有特殊意义。

缺点:检查过程相对复杂和耗时,不适用于视力普查。对比度低的视标与屈光不正的对应关系不如常规视力表,非特异性。

5.Receptive f ield:一个神经的感受野可定义为视网膜某一特定区域,在该区域上的信号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该神经元的活动。

6.Spatial s ummation:一个神经节细胞能将其感受野上不同空间上各点的信号进行总和后传递的能力。

·Ricco法则:A × I = C

前提:刺激时间不变,光斑的刺激范围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

条件:增大刺激范围暗示小于10’视角,明视小于5’视角。(视杆空间总和效应更强)

在一定的临界范围内,引起一个光觉阈值的刺激光总量是恒定的,刺激强度的变化可由刺激范围的大小得到补偿。

·Piper法则:A? × I = C

前提:刺激时间不变,在黄斑以外,视角10°--‐24°时。

若刺激强度下降,要进一步增大刺激范围而得到同样的视觉阈值。

7.闪烁融合频率:当闪烁刺激光的频率增快或减慢到某一值时,闪烁光可产生稳定光的感觉,不能被分辨出在闪烁。闪烁光从低频加快到高频而产生的稳定光感觉的最低频率(预定俗成这个),或快频减慢产生稳定光的最高频率均可被称为闪烁融合频率或临界融合频率CFF。

影响闪烁融合频率:正常人60Hz或更高

①背景光强度:强度增加,低频相对敏感度略有增高,高频段升高非常显著,闪烁融合频率也明显升高。

②受检的视网膜部位:局限于中心凹只刺激视锥细胞,闪烁融合频率随亮度逐渐升高。在很大照度范围内,与亮度关系遵循Ferry--‐Porter l aw C FF=aLgI+b,即对亮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光在中心凹外,低亮度刺激视杆,高亮度刺激视锥细胞。

③刺激光板的大小:遵循Granit--‐Harper法则,闪烁融合频率与刺激面积的对数成正比。在适当强度,中心在中心凹的刺激光斑,直径在50°以内。

④光的波长:明视状态下,不同波长经过亮度匹配可产生相同的闪烁融合频率。

按时状态下,原明视下亮度匹配关系不再有效。

⑤其他:瞳孔大小、年龄、药物、疲劳等

8.Temporal S ummation:当刺激面积不变,视觉系统可以将在一定的刺激时间范围内到达光感受器的光能量进行累积,共同参与视觉阈值效应。

·Bloch法则 T × I = C

阈限刺激的总量恒定时,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成反比。对于强度弱的刺激,必须增加刺激时间。但时间必须在临界累计时间范围内才有效,视杆细胞一般为0.1s,视锥细胞约为20--‐30毫秒,视杆细胞的时间总和效应要长于视锥细胞。

八、视野学

1.Visual F ield:当一眼注视空间某物体时,它不仅能看清该物体,同时也能看见注视点周围一定的物空间,其所能看见的全部空间范围为该眼的视野。

2.Differential light threshold:在恒定背景亮度下,刺激光标(光斑)的可见率为50%时,该刺激光强度与背景光强度的差值即为差别光阈值(光敏感度)。差别光阈值越小,其视网膜光敏感度越高。

3.正常视野:正常眼固视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包括①视野的绝对边界达到一定范围;②全视野范围内各部位光敏感度正常。

4.Island of Vision:将视野描绘成一个三维空间的视岛,视岛的面积代表视野的范围,海拔高度代表光敏感度。视网膜每一点在视岛上都有相对应的位置,与黄斑中心凹相对应的固始点光敏度最高,构成顶峰,周围逐渐降低。生理盲点则在颞侧形成一个垂直深洞,与颞侧旁中心区,其中心距故事点颞侧1

5.5°,水平经线下1.5°。

5.Isopter:视岛上同一视敏度各点,即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为视岛的等高线,即为视野学上的等视线。中央部间距较大,周边部尤其鼻测间距较为拥挤。

6.Mean Sensitivity MS:反应视网膜的平均光敏感度,受检区各检查点光敏感度的算术平均值。

7.Mean D efect M D:受检眼光敏感度与同年龄正常人光敏感度之差,反映全视网膜光敏感度有无下降及下降的程度,受局限性视野缺损的影响较小。

8.CLV c orrected l oss v ariance:为判断有无局限性缺损的指标,正常或有弥漫性视野压陷者,CLV在0上下波动,局限性缺损CLV会增加。

九、ERG及其它

1.ERG:指视网膜受全视野闪光刺激时,从角膜上记录到的视网膜的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的电反应综合,代表了从光感受器到无长突细胞的视网膜各层细胞的电活动。

2.视网膜域电位:当神经元的排列导致许多细胞被同步激活时,它们细胞外电流的方向一致,形成纵向电流,大到足以被远距离的角膜记录下来的细胞外电位,称为视网膜域电位。ERG就是由纵向电流产生的。

3.PERG:图形视网膜电图,是视网膜对交替图形刺激(翻转黑白棋盘格或光栅)产生的电反应,不仅能够评价黄斑功能,也可以评价视网膜内层神经节细胞的功能,还能对同样刺激所诱导的PVEP反应进一步诠释。

4.EOG:测定在明、暗适应条件或药物诱导下眼静息电位发生变化的技术,反映了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复合体的功能。

5.VEP:是大脑枕叶皮层对视觉刺激(闪光或图形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簇电信号。

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视觉电生理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人眼睛视觉功能进行检测,已经成为眼科疾病中系统、全面检查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视觉电生理的视网膜电图、视诱发电位和眼电图,视网膜电图主要有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图形视网膜电图和多焦视网膜电图三种,视觉诱发电位主要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扫描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为主,然后详细阐述了视觉电生理操作技术的关键,需要向患者详细的介绍检测的目的、方法等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最后对视觉电生理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说明了其必要性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视觉电生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5)5-0162-03 doi:10.14033/https://www.360docs.net/doc/fe6637611.html,ki.cfmr.2015.05.078 临床上由于眼外伤的发生原因和伤的部位不同常常对视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者会导致失明发生,视功能的检查有很多,如视力、红绿色觉、视野检查、光定位等物理上的检查,针对眼外伤还可使用裂隙灯显微镜、X线摄片、B超、CT以及核磁共振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有时仍无

法准确地定位受伤的位置,对眼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一定的影响[1]。视觉电生理是一种新型的对眼外伤视功能定位检查的方法,针对其临床应用以及研究,具体综述如下。 1 视觉电生理的视网膜电图、视觉诱发电位和眼电图的标准 经典的视觉电生理检查可以分为闪光视网膜电图法(英文缩写为F-ERG)、视觉眼电图(英文缩写为V-EOG)、图像视网膜电图(英文缩写为P-ERG)、闪光诱发电位(英文缩写为F-VEP)和图像诱发电位(P-VEP)五项,能够有效地定位诊断视觉功能。其中F-ERG主要显示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和视杆细胞也就是第一神经元和第二神经元的电反应结果,现今已经能够记录到5种反应,分别代表着5中不同的临床意义:“暗适应最大反应”、“明视ERG”、“闪烁光ERG”、“暗视ERG”和“振荡电位”[2]。VOG主要是检查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其感光细胞之间的电反应,而P-ERG是检测神经节细胞功能,VEP则主要是进行F-VEP相似亮度电反应、视网膜电反应、视路电反应、枕叶视觉中枢的电反应的反映。 1.1 视网膜电图标准 视网膜电图英文缩写为ERG,其特点为波幅较为稳定且可靠性较高,能够客观地对视网膜的功能进行反映,是临床上视觉电生理最早制定出的标准,在1989年制定后经过多次修订。视网膜电图可以分为FERG、mfERG和PERG,FERG

继续教育专题:视觉电生理检查与规范操作时间(精)

2011CVPC会议议程 6月9日晚19:0~21:00 视觉生理学组会 继续教育专题:视觉电生理检查与规范操作 (第12届视觉生理学术会议组委会、高视远望公司联合举办 时间:19:00~21:00 主持人:吴德正时间题目演讲人单位 19:00~19:40 视觉电生理的检查和应用吴德正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19:40~20:20 VEP in clinical practice G. Holder 翻译:周容 Moorfields Eye Hospital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 20:20~21:00 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的规范化操作李英姿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 开幕式:8:00~8:25 主持人:刘晓玲8:00~8:05 介绍嘉宾刘晓玲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 8:05~8:15 欢迎辞瞿佳温州医学院 8:15~8:25 主席致辞阴正勤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 第一单元:8:25~10:20 大会主席:阴正勤陈百华张伟时间题目演讲人单位 专题讲座 8:25~8:5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G.Holder Moorfields Eye Hospital 8:50~9:05 眼科视网膜遗传病基因治疗的临床前研究瞿佳温州医学院 9:05~9:30 Clinical and genetic features of 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in Chinese population 管敏鑫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 9:30~9:45 应用MP-1微视野计评价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效果 张风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 院同仁眼科中心 9:45~10:20 讨论、茶歇 第二单元:10:20~12:00 大会主席:文峰姜利斌罗敏时间题目演讲人单位 专题讲座 10:20~10:35 大鼠Müller细胞功能失活对视网膜电图的影响阴正勤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10:35~10:50 视网膜电图明视负向反应研究新进展陈长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0:50~11:05 临床视觉电生理: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文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IVE-205A视觉电生理检查仪参数

IVE-205A视觉电生理检查仪参数 ※放大器(USB工作方式) 1.共模抑制比:≥120dB 2.输入抗阻:≥100MΩ12pF 3.输入短路噪声:Vp-p≤2.0 μV 4.增益:1K、2K、5K、10K、20K、50K、100K、200K,8档程控可调 5.低通频率:10Hz、20Hz、50Hz、75Hz、100Hz、200Hz、300Hz、500Hz,8档程控可调 6.高通频率:0.1Hz、1Hz、5Hz、10Hz、20Hz、50Hz、75Hz、100Hz,8档程控可调 闪光刺激器 ※1.闪光强度:0~15级 16级程控可调 2.背景灯亮度:0~8级 9级程控可调 3.闪光频率:0.2~50Hz 4.刺激次数:1、2、5、10、20、40、50、60、80、100、200、500、1000、2000 5.刺激模式:Single、String 6.闪光颜色:白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图形刺激器 1.刺激模式:Single、String 2. 刺激频率:0.2、0.5、1.0、2.0 3. 图形形状:棋盘格、横光栅、竖光栅、矩形

4 . 图形视野:全视野、左半屏、右半屏、上半屏、下半屏、1/4左上、1/ 4右上、1/4左下、1/4右下、上下屏、左右屏、横向居中、纵向居中、中心屏 5. 图形颜色:白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6. 刺激次数:1、2.5、10、20、40、50、60、80、100、200、500、1000、2000 7. 空间频率:0.05、0.07、0.11、0.16、0.22、0.29、0.33、0.38、0.43、0.49、0.54、0.65、0.76、0.87、0.98、1.08、1.30、1.52、1.73、1.95、2.17、2.38、2.60,23档程控可调 8. 对比度:0%~100%,100级可调 9. 背景颜色:黑色、白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主要功能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预定义1度及15〞棋盘格标准程序)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 图形视网膜电流图PERG ※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暗适应0.01、暗适应3.0、暗适应3.0振荡点位、明适应3.0、明适应3.0Flicker) 视网膜振荡电位图OPS 眼电图EOG 护目镜闪光诱发电位HVEP ※有多焦电生理接口(多焦mfvep、mferg软件升级预留模块)

昌吉市人民医院视觉电生理检查仪设备技术参数

昌吉市人民医院视觉电生理检查仪设备技术参数 (询价现场带产品彩页) 具体技术参数 总体要求:具备传统电生理(图形刺激、闪光刺激)功能,可进行视网膜疾病诊断和评估。 1.放大器要求: 1.1通道数≥2通道; 1.2输入阻抗≥100MΩ; 1.3共模抑制比≥110dB; 1.4噪声≤4μV; 1.5曲线采集时间5ms~4000ms; 1.6通频带采集频率范围: 1.7低通0.02Hz~1kHz; 1.8高通30Hz~10kHz; 2. 图形刺激器要求:1套; 2.1亮度80~120cd/m2;

2.2对比度≥90%,可通过软件连续调节; 2.3传统刺激图形:包括但不限于棋盘格图形和格栅图形,并且可进行图形翻转及图形显 消刺激; 2.4刺激图形显示:包括但不限于全屏、1/2屏和1/4屏; 2.5具备儿童卡通图形固视图标; 3.闪光刺激器要求:1套; 3.1闪光刺激器刺激面积可覆盖任意年龄及体重患者双眼; 3.2闪光刺激器患者头部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额托及下颌托; 3.3闪光刺激器为全视野反射面; 3.4刺激光和背景光颜色包括不限于白色/红/蓝; 3.5刺激光源:LED(发光二极管); 3.6闪光强度:10-130cd.s/ m2; 3.7闪光持续时间≤5ms; 3.8刺激频率:0.1Hz~60Hz; 3.9固视点:红色LED,位于视野中点; 3.10固视监视:红外摄像头; 3.11具备EOG光源:红色LED≥2个,位于视野两边; 4.系统软件要求: 4.1工作软件包括但不限于国际标准ISCEV六项ERG, 全视野/分野图形 ERG,彩色刺激ERG,闪光VEP, 图形 VEP(包括彩色),EOG软件, 客观视力检测软件,明视负波软件,波形分析软件,离线分析软件,振幅-强度关系曲线软件; 4.2在记录刺激图像过程中,系统自动识别伪迹信号并自动予以剔除,不需要操作者确 认,提高采集效率,操作者能够对伪迹剔除范围以及最大剔除次数进行设置。可自动和手动标记潜时和峰值; 4.3对于结果波形操作者可进行平滑,滤波等后处理;

视觉神经生理

概论 1、视神经分段:眼内段(最短)、眶内段(最长),管内段,颅内段。 2、3种技术可记录信号: a)细胞外记录:单个或一群细胞 b)细胞内记录:膜电位变化 c)膜片钳记录:离子通道 3、膜电位: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通常由于细胞膜两侧溶液浓度不同造成。 4、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的膜电位内负外正,约-70mV 5、电突触:在突触前神经元(神经末端)与突触后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电紧张耦联,突触前 产生的活动电流一部分向突触后流入,使兴奋性发生变化,这种型的突触称为电突触。 6、化学突触 7、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神经生物学从离子通道、细胞、突触、神经回路等水平探 索视觉神经系统中视觉信号的形成和传递机制。视觉的神经机制包括视觉的视网膜机制和中枢机制。视觉信息在视觉系统中的传递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进行的,可运用临床视觉电生理学,包括ERG、EOG、VEP检测临床病人综合电位变化。 8、视觉信号传导通路的四级神经元:光感受器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外侧膝状体。 视觉的视网膜机制 1、视网膜神经元的分类: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 神经节细胞。(丛间细胞) 2、按性质,神经元的电信号可分为: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 3、分级电位:分级电位是视网膜中传输信号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时程较慢,其幅度 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即以调幅的方式编码信息。产生于光感受器和神经元的树突。分级电位随传播距离而逐渐衰减,因此其主要功能是在短距离内传输信号。 4、动作电位:即通常所谓的神经冲动,或称峰电位。若因刺激或其他因素,神经细胞 膜去极化达到一个临界的水平,则产生瞬变的动作电位,并沿其轴突传导。其特点是全或无。

眼电生理科普

一什么是视觉电生理检查? 视觉就是能看到东西的一种感觉,包括外界物质的颜色和形态,是眼睛的生理功能,视觉电生理检查是眼科临床测试视觉功能的常规手段,具有客观性,对视觉系统疾患的定位有重要意义。 如将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对整个视觉系统疾患进行分层定位诊断,从功能上对视觉系统进行断层扫描。它不仅适合于一般的患者,在不能进行主觉检查的情况下也能客观地评价视觉功能,如婴幼儿、智力低下者和癔病患者;另对看不到眼底者,它可克服混浊的障碍,测定到视功能,如白内障、玻璃体混浊。因而,视觉电生理检查在眼科临床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 二那些项目是眼电生理检查? 视诱发电位(VEP) 视网膜电图(ERG) 三什么是VEP检查? 眼睛对光或图形刺激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的电活动,使用脑电图技术在头皮记录的电生理信号,能够提供关于视觉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功能是否完好的重要诊断信息。 四那些患者需作VEP检查? 1.视路病变: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先天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中毒性视神经病变,视路占位性病变等。 2.视网膜及黄斑病变:特发性黄斑裂孔,老年黄斑变性等。 3.弱视及斜视 4.青光眼 5.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角膜混浊等 6.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工伤及司法鉴定。

五什么是ERG检查? 视网膜受到光刺激后而产生的综合性电反应,用于临床诊断和视网膜功能评定,是检测视网膜功能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 六那些患者需作ERG检查? 1.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类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等。 2.黄斑部疾患;如视锥细胞营养不良,黄斑变性,黄斑裂孔等。 3.视网膜血管性病变;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阻塞,糖尿病膜视网病变等。 4.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角膜混浊等。 5.视网膜脱离,外伤性视网膜病变,工伤及司法鉴定等。 七检查用时 VEP检查半小时以上。 ERG检查在患者散瞳暗适应半小时后,检查半小时左右。 八.眼电生理检查前的需作什么准备? 1.患者须在眼科检查预约处预约检查日期,请准时前来; 2.检查前日禁服镇静剂,并需要清洗头部;散瞳后的患者当日不能作VEP检查; 3.家属在检查室门外安静等候;除患者外,陪人不必进入暗室,小儿、年龄较大、行动不便、语言交流困难的患者,经工作人员允许后陪人方可进入;在进入暗室前,请关闭手机,以免干扰电生理信号; 4.检查前需作皮肤准备,用酒精棉擦净皮脂和污垢,直至皮肤阻抗达到检查要求,皮肤擦拭后可能有些潮红,偶有皮肤表面结痂,无需特殊处理,数日内将自愈,不留疤痕;如有对酒精、盐酸丙丙美卡因滴眼液(结膜表面麻药)、氯

眼电生理科普

一什么是视觉电生理检查 视觉就是能看到东西的一种感觉,包括外界物质的颜色和形态,是眼睛的生理功能,视觉电生理检查是眼科临床测试视觉功能的常规手段,具有客观性,对视觉系统疾患的定位有重要意义。 如将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对整个视觉系统疾患进行分层定位诊断,从功能上对视觉系统进行断层扫描。它不仅适合于一般的患者,在不能进行主觉检查的情况下也能客观地评价视觉功能,如婴幼儿、智力低下者和癔病患者;另对看不到眼底者,它可克服混浊的障碍,测定到视功能,如白内障、玻璃体混浊。因而,视觉电生理检查在眼科临床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 二那些项目是眼电生理检查 视诱发电位(VEP) 视网膜电图(ERG) 三什么是VEP检查 眼睛对光或图形刺激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的电活动,使用脑电图技术在头皮记录的电生理信号,能够提供关于视觉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功能是否完好的重要诊断信息。 四那些患者需作VEP检查 1.视路病变: 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先天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中毒性视神经病变,视路占位性病变等。 2.视网膜及黄斑病变:特发性黄斑裂孔,老年黄斑变性等。 3.弱视及斜视 4.青光眼 5.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角膜混浊等

6.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工伤及司法鉴定。 五什么是ERG检查 视网膜受到光刺激后而产生的综合性电反应,用于临床诊断和视网膜功能评定,是检测视网膜功能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 六那些患者需作ERG检查 1.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类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等。 2. 黄斑部疾患;如视锥细胞营养不良,黄斑变性,黄斑裂孔等。 3. 视网膜血管性病变;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阻塞,糖尿病膜视网病变等。 4. 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角膜混浊等。 5. 视网膜脱离,外伤性视网膜病变,工伤及司法鉴定等。 七检查用时 VEP检查半小时以上。 ERG检查在患者散瞳暗适应半小时后,检查半小时左右。 八.眼电生理检查前的需作什么准备 1.患者须在眼科检查预约处预约检查日期,请准时前来; 2.检查前日禁服镇静剂,并需要清洗头部;散瞳后的患者当日不能作VEP检查; 3.家属在检查室门外安静等候;除患者外,陪人不必进入暗室,小儿、年龄较大、行动不便、语言交流困难的患者,经工作人员允许后陪人方可进入;在进入暗室前,请关闭手机,以免干扰电生理信号; 4.检查前需作皮肤准备,用酒精棉擦净皮脂和污垢,直至皮肤阻抗达到检查要求,皮肤擦拭后可能有些潮红,偶有皮肤表面结痂,无需特殊处理,数日内将自愈,不留疤痕;如有对酒精、盐酸丙丙美卡因滴眼液(结膜表面麻药)、氯

眼科资料:视觉电生理

一、视网膜机制 为获得视觉信息,眼屈光系统把外界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以后,光感受器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该信号通过视网膜上的神经回路逐级传递和处理,再由视神经传送至视觉中枢,最后分析形成视知觉。 视网膜十层 从外到内:色素上皮层、光感受器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PRE的功能: ①吞噬作用:将光感受器外段脱落的膜盘水解溶解后排出至Bruch膜或形成脂褐质留在体内。 ②输送作用:将脉络膜血液中的液体、电解质、VitA等物质输送到视网膜,营养光感受器。 ③丰富的色素颗粒:抵挡透过巩膜的光线,保证光感受器对影像的分辨力。 ④合成黏多糖:保证视网膜神经上皮和RPE间的黏合状态。 成人每眼视锥约600w个,视杆约12000w个,黄斑中心凹视锥密度最高,10°迅速减少。视杆在距中心凹20°密度最高,向两侧偏离逐渐下降。 神经元膜电位内负外正,约--‐70mV。视网膜细胞结构显著特点:各类细胞分层清楚,排列有序。倒转的视网膜是因为其由神经外胚层发育而来,外胚层内陷,内侧分化为神经节细胞等,外侧面分化为光感受器等。 神经信号的传播,产生的基础是各种离子受细胞膜两侧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驱动所作的跨膜运动。可分为两种: ⑴分级电位:时程较慢,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以调幅的方式编码信息。 产生与感觉感受器和神经元的树突。其随传播距离而逐渐衰减,因此主要在短距离内传播信号。在视网膜中是传输信号的主要形式。 ⑵动作电位:神经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后产生,并沿轴突传到。特征:全或无,刺激强度增加只增加频率,幅度不变,以调频的方式传递信息。传导过程中不衰减,适合长距离传播信号。 光电转化:暗视下11--‐顺视黄醛自发与视蛋白紧密结合成视紫红质。光照时,11--‐顺视黄醛异构化成全反型,视紫红质发生一系列构型变化,经历多种中间产物,最终到时视黄醛与视蛋白分离,视紫红质漂白失去颜色。漂白后视紫红质复生很慢,需要来自RPE的酶。 化学传递:最主要的兴奋性递质为谷氨酸,抑制性递质GABA ①光感受器对光反应是膜的超极化(抑制),分级电位。暗时,cGMP(环化鸟苷酸)阳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暗电流),光感受器去极化,钾同时外流。光照下,紫红质引发的一系列使cGMP水解,钠通道视杆减少,视杆细胞超极化。感受野因为光感受器之间存在电耦合(缝隙连接,空间分辨力降低,影响色觉信号传递,但能降低光感受器信号的噪音水平)。仅释放谷氨酸 ②水平细胞:分级电位L型(均超极化)和C型。(最广泛的电耦合)

视觉电生理

视觉电生理 临床应用手册 (参考资料) 重庆贝澳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2) 1.1生理物理学与电生理学 (2) 1.2电生理学临床适用发展史 (2) 2. 视觉电生理仪的工作原理 (2) 2.1 诱发电位信号与自发脑电图信号的区别 (2) 2.2 VEP-视诱发电位信号的特点 (3) 2.3 叠加技术和平均技术 (3) 3.视觉诱发电位(VEP) (3) 3.1 视诱发电位概念 (3) 3.2 解剖生理基础 (3) 3.3 发展史 (4) 3.4 VEP的分类……………………………………………………………… .4 3.5 VEP的检测 (5) 3.6视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6) 4. 视网膜电图(ERG) (10) 4.1(ERG)分类 (10) 4.2记录原理 (10) 4.3一个完整的ERG检测 (11) 4.4ERG的测量方法 (11) 4.5临床应用 (12) 4.6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 (14) 5. 眼电图(EOG) (15) 5.1简史 (15) 5.2基本原理 (15) 5.3记录方法 (16) 5.4临床应用 (17)

1. 概述: 1.1 生理物理学与电生理学 眼病的诊断,最根本的是关系到视功能。对视功能的了解、判断和检测基本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物理学方法,如视力、视野、暗适应、色觉和对比敏感度等;另一类就是电生理方法,如VEP(视诱发电位)、ERG(视网膜电图)、EOG(眼电图)等测定。电生理检测是客观的无损伤的测定,对于婴幼儿、老年人、智力低下、不合作者或伪盲者更可为有效的视功能检测。 1.2 电生理学临床适用发展史 1945年,Karpe最先将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引入临床应用。 到了20世纪60年代,眼电图(electrooculogram,EOG)及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亦相继迈入临床应用领域。 半个多世纪以来,临床视觉电生理学已有了很大发展。临床视觉电生理的进展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视觉电生理为临床眼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以及发病机制研究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如视网膜色素上皮的遗传性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卵黄样黄斑变性等一些眼病中,EOG、ERG的改变有特殊诊断或分型意义。 又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其ERG 、OPS改变具有特色。而当ERG的a、b 波比例(a/b)有变异,可以作为视网膜劈裂症等诊断的依据。 图像ERG(PERG)异常在青光眼的症状和预后判断上亦有价值。 近年来通过ERG的a波振荡电位,结合VEP等变化,在黄斑病变诊断中亦显示一定意义。 其次,ERG、EOG和VEP对临床视觉系统疾患的定位有重要意义。 在视网膜深层疾患,EOG和ERG的a、b波可能异常,而在视网膜浅层疾患,如血管性病变时,振荡电位则呈异常。在视网膜节细胞层有关的疾病,可能出现图像ERG的异常,而视神经病变,则VEP呈现异常。 如果这些检测都正常,则基本上可能排除视网膜到视皮层的器质性障碍。因而,视觉电生理已广泛应用到眼科临床,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视功能检查内容。 2.视觉电生理仪的工作原理 VEP属诱发电位范畴 诱发电位是指凡是外加一种特定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

视觉电生理

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由于眼睛受光或图形的刺激,会产生微小的电位、电流等电活动,这就是视觉电生理。正常人与眼病患者的电活动有所差别,因此可以通过视觉电生理的检查来诊断某些眼病。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眼电图(EOG)、视网膜电图(ERG)及视觉诱发电位(VEP)三大部分。一、眼电图(EOG)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复合体的功能。 临床应用: 1、先天性静止型夜盲 EOG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Arden比降低 2、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类眼底病的视觉EOG时间-振幅曲线甚平,暗相电位和光相电位差别很少。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只有在眼底出血水肿、眼底出现严重的病变或发生广泛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Arden比才发生降低。Arden比的大小和血糖水平有关。 二、视网膜电图(ERG)主要反映视网膜感光细胞到双极细胞及无长突细胞的功能。图象ERG 反映神经节细胞的活动,故可用于黄斑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青光眼、球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症和视神经外伤的诊断。在这些疾病中,图象ERG的异常主要表现在P50振幅的异常,峰时的变化较少。 三、视觉诱发电位(VEP)主要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至视觉中枢的传导功能。 VEP的临床应用 (一)视神经病变 1、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在VEP中表现为某些成分峰时的明显延时和振幅降低,疾病缓解时VEP改善。 2、球后视神经炎在急性发作期峰时延迟,振幅降低,在极期VEP可暂时消失,在好转期振幅可逐渐上升,并可恢复到正常值。 3、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开始只影响图像的VEP振幅,以后可使潜伏期延迟。 4、中毒性视神经炎乙胺丁醇、乙醇中毒者都表现异常的图象视觉诱发电位。 5、视神经挫伤或断裂视网膜电图表现正常,但是闪光VEP的振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波形完全消失。 (二)青光眼 青光眼在未损及视神经前闪光VEP是“正常”的。由于青光眼视野的最早损害是位于周边部,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图象VEP是正常的,当损及中央视野时图象VEP的振幅才开始降低。 (三)弱视 在弱视诊断中,闪光VEP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在图象VEP电位中有特征性改变,有部分儿童的弱视眼的图象VEP表现为P100振幅降低,峰时延迟。在弱视眼图象VEP中振幅降低和峰时延迟是平行的。 总之,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视觉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它不仅适合于一般的患者,更适合于不能作心理物理检查的患者,如婴幼儿、智力低下者或伪盲者;另对屈光间质混浊,看不到眼底者,它可克服混浊的障碍,测定到视功能,如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术前的视觉电生理检查可帮助预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此外,如将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对整个视觉系统疾患进行分层定位诊断,从功能上对视觉系统进行断层扫描。因而,视觉电生理检查在眼科临床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