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

口服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患者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患者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按阶梯用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③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无论给药当时患者是否发作疼痛。而不是按需给药,这样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

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癌痛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至关重要。患者应主动向医护人员描述疼痛的程度;止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多数癌痛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患者应当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止痛治疗,规律服药;吗啡及其同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常用药物,在癌痛治疗时应用吗啡类药物引起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应当确保药物安全放置;止痛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调整治疗目标及治疗措施;应当定期复诊或随访。

最新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

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一) 孙建纯王莉 疼痛是一种极为常见而又经常困扰人类的病症。医学科学在研究和解决它的过程中, 走过了漫长的坎坷之路, 有时甚至陷入种种误区而不能自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疼痛这一疾病无论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还是在临床医学的各个专业学科里,它都是太常见、太普通的症状了,难以引起人们对它的足够重视。并且, 人类至今仍未掌握能够明确诊断疼痛性质、程度以及判定治痛效果的客观指标,因此,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实践中, 许多人对疼痛的治疗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一味滥用止痛药,病人的治痛效果不好,医生也处于无奈之中。尤其是对一些长期患病的慢性、顽固性疼痛, 医护人员面对林林总总的止痛药物,却常常莫衷一是或束手无策。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疾病,莫过于是对由恶性肿瘤所致的癌痛的认识和治疗了。 1 什么是癌痛 顾名思义, 由于身患癌症所引起的疼痛被统称为癌痛, 其根源一般都与肿瘤细胞侵袭机体组织所造成真实的或可能存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癌痛与其它原因引起的疼痛一样,可按其性质或发生部位分为锐痛、钝痛、隐痛、牵扯痛、绞痛、电击样痛或腹痛、腰痛、腿痛、头痛、前胸后背痛等急慢性疼痛。它与一般的疼痛的不同之处在于: 癌痛基本都属

于长期的慢性疼痛, 而且患者对癌痛的忍受程度和反应阈限又常会受到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点, 对于识别和治疗癌痛十分重要。癌痛又分为原发部位癌痛和转移部位癌痛两大类,都是由于癌细胞对组织形成了浸润之后所引起的伤害性疼痛,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躯体痛、内脏痛、神经2病理性疼痛3 种。所有癌痛都有比较明确的定位,而且疼痛加重与体位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癌痛性质常呈锐性、震动的压迫感;或有扩散性,伴随恶心、流汗;或呈烧灼样刺痛、麻痛等等。癌痛的诊治与其它疼痛一样, 也是至今尚无明确的物理、化学、生物免疫或放射影像学等方面客观的定性或定量指标, 一般只能靠病人的主诉来判定其疼痛程度、性质和治痛效果。然而, 病人对癌痛的叙述又常常带有情绪色彩, 或伴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由于癌瘤组织的作怪,癌痛多为持续性存在, 并伴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的发展, 疼痛的程度也会呈进行性或间歇性加剧,经常会出现癌性暴发痛,夜间尤为严重,常令患者寝食难安。总之,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癌痛性质和部位常常是比较复杂的, 甚至呈全方位性疼痛, 临床上又把它们称作“癌痛综合征”。 2 癌痛治疗的误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新发肿瘤病人不少于 2 千万, 因此而死亡的人数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成为严

癌痛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癌痛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1.何谓三阶梯止痛疗法?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提出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所谓三阶梯疗法,是指根据轻、中、重不同程度的疼痛,单独和(或)联合应用一阶梯(以阿斯匹林代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二阶梯(以可待因代表的弱阿片类药)、三阶梯(以吗啡代表的强阿片类药),配合其他必要的辅助药物来处理癌性疼痛。具有方法简单、用药量合理、价格不高、药效良好等特点。 2.三阶梯止痛疗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口服给药 镇痛药最好的给药途径是口服。具有以下特点:(1)方便,不受人员、地点限制,便于应用,可提高生活质量(2)能应付各种多发性疼痛;(3)效果满意;(4)副作用小,可减少医源性感染,并将耐受性及依赖性减到最低限度。 (二)按时给药 即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每隔4小时一次或12小时一次。下一次剂量应在前次给药效果消失之前给予,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保证疼痛连续缓解。不能用“痛了就吃,不痛就不吃”的按需给药方式。 (三)按阶梯给药 按照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规定的用药程序合理使用,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最大限度减少药物依赖的发生。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与非阿片类药物,或者使用其他抗抑郁、抗惊厥类药物辅助治疗。 (四)个体化给药 患者对麻醉药品的作用效果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没有标准剂量,凡是能使疼痛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剂量,因此应特别注意具体患者的实际疗效,应根据患者疼痛强度、性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对药物的耐受性、偏爱性、经济承受能力,个体化的选择药物,确定剂量。 (五)注意具体细节 对用镇痛药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其反应,及时恰当地预防、处理不良反应。 3.常用的三阶梯药物有哪些? (一)非幽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癌痛治疗的基础药物。该药对轻至中度疼痛尤其对骨及软组织疼痛治疗效果肯定,并可作为合并用药增加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但此类药有剂量极限性(即天花板效应)。 (二)弱阿片类镇痛药物 适用于中度疼痛,最近研究表明,部分中度疼痛患者可淡化二阶梯用药而直接进入第三阶梯治疗。 (三)强阿片类镇痛药物 适用于中至重度疼痛,无饱和剂量限制(即无天花板效应)。对于癌痛患者,WHO不推荐使用哌替啶和二氢埃托啡。 (四)辅助用药 可用于癌痛三阶梯治疗的任何一个阶段,它还可针对特殊疼痛产生独特的效果,但该类药物除皮质类固醇外起效均晚,一般约2周后生效,一旦用药,勿频繁更换。作为辅助药物的标准是:增强阿片类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毒性反应;改善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其他症状。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癌症初诊时,约25%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抗癌治疗期约35%,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疼痛发生率上升至75%。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活动能力与家人及朋友关系;癌症疼痛治疗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合理的止痛治疗,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WHO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基础是:用药方法的“阶梯”概念,并同时遵循5项基本原则: 一、口服用药 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口服用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随着止痛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及患者不同病情对给药途径的不同需求,除口服途径给药外,选择其它无创性给药途径日趋广泛应用,如透皮贴剂止痛治疗。若患者有吞咽困难,严重呕吐或胃肠梗阻时,可选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等。必要时使用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 二、按阶梯用药 是指止痛药物的选取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即轻度疼痛首选三阶梯的第一阶梯:非阿片止痛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如果达不到止痛效果或疼痛继续加剧为中度疼痛,则选用非阿片类药物加

上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仍不能控制疼痛或加剧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以吗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药物成瘾性。 三、按时用药 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的按规定间隔给药。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次剂量应在前一次给药效消失之前给予,这样可以保持疼痛连续缓解。有些患者因突发剧痛,可按需给药。 四、个体化给药 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故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理想缓解疼痛及无明显不反应的剂量为止。 五、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止痛治疗效果。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 1)口服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病人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2)按阶梯用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③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3)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

药物对症处理。 4)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三: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三 ---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对于慢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药,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 ①初始剂量滴定。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对于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滴定:使用吗啡即释片进行治疗;根据疼痛程度,拟定初始固定剂量5-15mg,Q4h;用药后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满意,应于1小时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见表1),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第一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二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前24小时总固定量+前日总滴定量。第二天治疗时,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24小时总固定量的10%-20%。依法逐日调整剂量,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0-3分。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疼痛强度﹤4,应该考虑将滴定剂量下调25%,并重新评价病情。

表1. 剂量滴定增加幅度参考标准 始用药选择短效制剂,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当用药剂量调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剂量水平时,可考虑换用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止痛药。 对于已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患者,根据患者疼痛强度,按照表1要求进行滴定。 对疼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控释剂作为背景给药,在此基础上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治疗爆发性疼痛。 ②维持用药。我国常用的长效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在应用长效阿片类药物期间,应当备用短效阿片类止痛药。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物剂量不足时,或发生爆发性疼痛时,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解救治疗及剂量滴定。解救剂量为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10%-20%。每日短效阿片解救用药次数大于3次时,应当考虑将前24小时解救用药换算成长效阿片类药按时给药。 阿片类药物之间的剂量换算,可参照换算系数表(见表2)。换用另一种阿片类药时,仍然需要仔细观察病情,并个

顽固性癌痛的药物治疗

顽固性癌痛的药物治疗 【摘要】本文针对“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法疗效不佳的顽固性癌痛,从给药途径、阿片类药物的轮换和药物联合治疗等方面介绍了其他的药物治疗方法,供临床参考。 【关健词】癌痛;三阶梯;顽固性;综合治疗 顽固性癌痛系指应用WHO的“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不能有效控制的癌痛,临床上,约有15%左右的癌症病人表现为顽固性癌痛。顽固性癌痛需要应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包括药物联合治疗和有创性给药方法、物理方法以及心理治疗,例如神经阻滞或毁损,神经电刺激、神经外科手术;推拿、经皮电刺激,生物反馈、针灸;行为和认知治疗、放松、催眠、沉思、转移注意力以及音乐、祈祷等。药物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其他方法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多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三阶梯”治疗以外药物治疗方法,供临床参考。 “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法是癌痛治疗的基本原则,但该方法没有充分考虑疼痛的机制和疼痛的性质,没有考虑病人的心理因素,这些是其缺陷。按照 “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效果不佳者,称为顽固性癌痛,病人的疼痛多系伴发了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疼痛、骨转移疼痛、交感神经参与的疼痛综合症、多源性、多部位疼痛;或出现了治疗中的矛盾,病人出现了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异常而不能采用“三阶梯”治疗方法,或有明显的心理因素。对于顽固性癌痛需要综合治疗,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试验性治疗。 改变给药途径 对于无法经口服给药的患者,包括口咽部肿瘤、食管梗阻、胃肠道不能消化和吸收、严重的恶心、呕吐、病人意识不清,药物副作用明显,患者的嗜好非经口给药,病人发生爆发痛等应当改用其他途径给药。非经口腔给药途径包括经口腔粘膜、鼻粘膜、直肠粘膜和经皮肤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静脉或椎管内给药,静脉或椎管内途径还可以应用病人自控镇痛方法(PCA)给药。阿片类药物不同给药途径的剂量换算可参考口服:肌肉注射:静脉:=3:2:1的比例;例如口服吗啡(morphine)30mg,等效剂量相当于肌肉注射20mg,静脉注射10mg。芬太尼(fentanyl)透皮给药与口服吗啡的剂量换算为:透皮剂量(72小时)=口服吗啡剂量(24小时)的1/2,例如口服吗啡每天60mg,则透皮剂量为30mg(临床上储药池型为25mg,骨架性为42mg贴剂)。硬膜外给药是静脉剂量的10%,蛛网膜下腔给药是静脉剂量的1%。非阿片类药物也可以经皮肤或肌肉注射给药,例如吡罗昔康(piroxicam)透皮贴剂,氯诺昔康(lornocxicam)、氟比洛芬 (flurbiprofen) 脂肌肉注射剂等。 病人自控镇痛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系一种新的给药方式,最初用于手术后镇痛,目前已广泛用于癌痛治疗。PCA 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注射泵在持续给药的基础上,病人可以根据疼痛感受自行追加药量,达到有效镇痛;给药的途径包括静脉、皮下、硬膜外腔或神经鞘内。PCA包括负荷剂量、持续剂量(维持剂量)、冲击剂量(病人按需给药剂量)和锁定时间(有效按需给药时间间隔)。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药物浓度,设定PCA泵的负荷剂量和持续剂量,设定冲击量和锁定时间;病人根据疼痛感受,按压给药的旋钮,追加给药,达到有效镇痛。常用药物有吗啡、芬太尼,可根据疼痛的情况增加氯胺酮和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以及镇静、催眠药物。负荷剂量主要目的是使血药浓度尽快到达有效浓度,具体剂量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包括疾病和病理生理状况、疼痛状况、应用镇痛药物和其他药物等。持续剂量用于维持有效的

三阶梯止痛原则完整版

三阶梯止痛 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性质及原因,单独和/或联合应用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s)、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配合其他必要的辅助药,能使80%以上癌痛患者获得满意缓解。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注意:非甾类止痛药存在最大有效剂量(天花板效应注)的问题。常用药物包 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盐、加合百服宁、布洛芬、芬必 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痛、吲哚美辛、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释片) 等等。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弱阿片类药物也存在天花板效应。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奇 曼丁(曲马多缓释片)、双克因(可待因控释片)等等。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强阿片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但可产生耐受,需适当增加剂量以克服耐受现象。 以往认为用吗啡止痛会成瘾,所以不愿给患者用吗啡,现在证明这 个观点是错误的———使用吗啡的癌痛患者极少产生成瘾性。此阶 梯常用药物有吗啡片、美菲康(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 可直肠给药)等等。但是,度冷丁这一以往常用的止痛药,由于其代 谢产物毒性大等因素,未被推荐用于控制慢性疼痛。

另外,一些辅助药物的使用增加了止痛的疗效,减少了止痛药的剂量,起到了良好的止痛效果。这些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和强的松,可以减轻周围神经水肿和压迫引起的疼痛;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虑平、美舒郁、百忧解,用来镇痛、镇静、改善心情;抗惊厥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可治疗撕裂性及烧灼样痛和放化疗后疼痛;羟嗪类抗组胺药,用于镇痛、镇静、镇吐。 WHO提出的癌痛治疗的5个主要原则给药: 一、口服给药。简便、无创、便于患者长期用药,对大多数疼痛患者都适用。 二、按时给药。注意:是“按时”给药,而不是疼痛时才给药。 三、按三阶梯原则给药。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下面我们分别列举各阶梯中的常用药物。 四、用药个体化。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而导致用药不足。 五、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癌痛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疲劳、失眠、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这些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据统计癌症患者由于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睡眠、社交、生活乐趣等七方面的干扰随疼痛程度的增加而加重。WHO提出的癌痛三阶梯止痛虽在全球广泛推广,且已证实了其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及可行性,但至今仍未能普及到使癌症患者全部受益。因此,2001年第二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研讨会进一步呼吁“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因此正确贯彻三阶梯止痛治疗已成为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 一、疼痛治疗的目的 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限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癌痛的基本原则----规范化疼痛处理 1.明确诊断、疼痛原因、性质、部位、影响因素。 2.评估疼痛强度,让病人和家属参与评估。 3.权衡治疗手段,提供最理想的止痛策略和方法,要考虑到药物的价格和给药技术的可行性。 4.尽可能长时间地采用非介入治疗。按阶梯给药、联合给药,绝对不用安慰剂。 5.根据药品的作用时间,固定给药间隔。PRN给药仅为常规给药的补充。 6.根据患者的爱好和耐受性,个体化选择药物,个体化滴定药物剂量。 7.考虑药物对疼痛、躯体症状、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因素的影响。配合使用辅助用药。 8.疼痛可发生在肿瘤的发生、治疗或进展各阶段,故随时要注意疼痛发生的机制和再评估。对治疗的效果定期进行评估以有效地调整药物剂量。

三、疼痛的评估 (一)评估原则 1.倾听与相信病人的主诉:医生应教会病人及家属对疼痛的评估方法。 2.仔细评估疼痛,通过病史、体检、相关检查了解肿瘤的诊治及发展过程,疼痛的性质、程度,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药物治疗史及伴随症状及体征。 3.评估每次疼痛的发生、治疗效果及转归。 (二)评估内容 1.目前疼痛问题的详细病史 (1)疼痛的范围(数目和位置) (2)每种疼痛的情况:①程度(0~10);②局限性或放射性;③起因及随时间变化情况; ④时间模式(持续性、间歇性等)及性质(灼痛等);⑤疼痛加剧及缓解的因素;⑥伴随的神经、血管异常;⑦其他相关因素;⑧疼痛对病人生活的影响程度;⑨目前用药情况(用药时间表、药效、副作用);⑩以往用药情况(用药时间表、药效、副作用)。 2.了解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对生理方面的影响:功能、体力、运动、食欲、睡眠。 (2)对心理方面的影响:生活乐趣、娱乐、焦虑、抑郁、苦恼、恐惧、精力的集中、自控能力。 (3)对精神方面的影响:情绪、内心痛苦、思想转变、信仰改变。 (4)对社会活动、交往的影响:人际关系、情感、性功能。 3.肿瘤病史 (1)既往史。 (2)现病史:日期、分期、侵犯部位。 (3)抗肿瘤治疗情况:时间、形式、剂量、药毒性、对每种方案的反应。 (4)目前病情:稳定、好转、恶化。 (5)患者的希望与目标。 4.医疗史:可能受疼痛治疗的影响。 (1)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 (2)药物及过敏史。 (3)滥用药物史。

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早在1982年,WHO就将缓解癌痛列为癌症综合治疗的四项重点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三阶梯止痛方案”。癌症三阶梯止痛法是一种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同而分别使用不同等级止痛药物为治疗原则的止痛方法。作为一种最常用且极为有效的止痛方法,WHO大力推荐,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慢性疼痛。所提出治疗癌痛的三阶梯用药方案是:①第一阶梯:对于初期的轻度癌痛病人,可以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盐等) ,同时根据病情使用或不用辅助类药物;②第二阶梯:对于从轻度疼痛发展到中度疼痛的癌症病人, 药物治疗可以逐渐过渡到弱阿片类止痛药(如氨酚待因、可待因等),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同时使用非甾体类药物和辅助类药物;③第三阶梯:对于具有中度到重度疼痛的晚期癌症病人,最后可选用强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即释片、控释片或芬太尼贴剂等) , 同时也要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合并使用非甾体类和辅助类药物。同时还应按照Twycross等提出的“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三阶梯”原则给药。 1.合理选择药物种类 首选阿片受体激动剂,例如吗啡、芬太尼、羟考酮和美沙酮。吗啡是中度、重度癌症疼痛治疗的代表用药。芬太尼或羟考酮不仅可替代吗啡达到理想镇痛作用,而且还具有活性代谢产物低的优点。阿片类止痛药的有效用量有较大个体差异。由于纯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无剂量封顶效应,因此通过调整滴定剂量达到理想止痛效果。当用一种强阿片类药止痛效果不理想时,可以通过换用另一种强阿片类药物而获得止痛疗效。由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混合剂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这两类阿片类止痛药具有剂量极限效应,因此镇痛作用有限,并且使用这两类阿片类药物还可能使正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出现戒断症状或疼痛加重,因此不推荐在治疗癌痛中使用。 2.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安全、无创性给药应是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首选给药途径。因此口服给药是理想的给药途径。口服给药具有安全、实用、患者易接受等特点,但一些患者可引起恶心、呕吐、胃肠功能紊乱。此外,透皮给药也是一种无创的给药途径,芬太尼具备高效、低分子量、高脂溶性和对皮肤无刺激等优势,使其能透过皮肤发挥作用,因此是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TTS)的首选,芬太尼透皮贴剂作用时间为72小时,并且还具有减少便秘反应的优点。经直肠给药也可用于不能口服用药者, 经直肠吗啡的生物利用率及作用时间与口服吗啡基本相同,因此两种方式的等效剂量也基本相同。对于疼痛剧烈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者,可选择经静脉、皮下、肌肉等有创给药途径。静脉给药可采用间歇性、持续性或患者自控装置( PCA)。 3.剂量的选择 吗啡的起始用量应根据以前镇痛药的需要量。但口服吗啡的生物利用率在15% ~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2011版)

附件: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制定本标准。 一、科室基本标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疼痛科或者晚期肿瘤治疗、临终关怀相关科室。 (一)肿瘤科。 1.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8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240例或15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每年培训5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6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20张,年收治晚期肿瘤患者4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或9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二)疼痛科。 开展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2年以上,设置疼痛科门诊。 1.三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

或1000例次以上;或者疼痛科每年收治癌痛患者50例以上;具有年培训3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4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80例或500例次;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三)其他晚期肿瘤治疗及临终关怀相关科室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员基本标准 (一)三级医院至少有5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2名医师、3名护士。 (二)二级医院至少有3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1名医师、2名护士。 (三)医师 1.有5年以上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熟练掌握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 (四)护士 1.有3年以上肿瘤科护理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护理工作经验,具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肿瘤科、疼痛科护理技能,掌握疼痛评分和疼痛护理操作流程,能够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癌痛全面评估和治疗。 3.能够配合医师做好癌痛患者治疗相关宣教工作。 三、科室基本管理标准 (一)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完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保障患者方便、足量、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满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需求。 (二)建立健全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制度。

EAPC更新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指南

EAPC更新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指南 2012年2月1日,欧洲姑息治疗学会(EAPC)更新了《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指南》,并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杂志(Lancet Oncol 2012, 13: e58)。该指南通过联合最新证据和专家组的评估意见,总结出16个方面的推荐意见(△表示证据级别较强,*表示证据级别较弱)。 1. WHO 第二阶梯阿片类药物 对于轻、中度疼痛以及按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口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不能充分控制疼痛者,预计添加第二阶梯口服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可能缓解疼痛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可使用小剂量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作为替代药物*。 2. WHO 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的第一选择 证据表明,口服给药时,吗啡、羟考酮和氢吗啡酮的镇痛疗效无显著差异,这三种药物均能作为中、重度癌痛的首选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 3. 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 吗啡、羟考酮和氢吗啡酮的口服即释、缓释剂型可用于阿片剂量滴定*,用这两种剂型滴定时,均应按需补充口服即释阿片类药物控制爆发痛。 4. 经皮给药阿片类药物的作用 经皮给药的芬太尼和丁丙诺啡是口服阿片类药物的替代选择,这两种药物可能是某些患者的第三阶梯阿片类的优选药物*;对于吞咽障碍者,也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止痛途径。 5. 美沙酮的作用 美沙酮的药代动力学复杂,半衰期长且具有不可预知性。该药可作为中、重度癌痛患者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的首选,也可作为后续选择*,仅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使用。 6. 阿片类药物间的转换 对于接受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治疗但未获充分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严重和(或)难以有效治疗者,替换其他阿片类药物可能使之获益*。 7. 阿片类药物等效剂量 当进行阿片类药物转换时,存在不同信度水平的剂量转换比。这些转换比是建立

癌痛药物滴定

癌痛药物滴定 Who癌痛治疗原则 1.口服给药 2.按阶梯给药 3.按时给药 4.个体化给药 5.注意具体细节 NCCN癌痛治疗原则 1.口服给药 2.60分钟内有效镇痛 3.24小时内V AS评分<4分 4.随时监控,定时评估,调整剂量 5.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 a)0级无痛; b)Ⅰ级(轻度) 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 c)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 d)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限,可伴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6.数字分级法(NRS),国际上多推行 a)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 7.目测模拟法(V AS-划线法) a)划一横线(一般为10 cm),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最剧烈疼痛 8.对于认知障碍的患者,通常采用简单疼痛评估标准:0-5级:把无痛-剧烈疼痛0-10分 标准缩减为无痛-剧烈疼痛0-5分 疼痛的药物选择原则 1.轻度疼痛:非甾体类抗药+镇痛辅助药物 2.中度疼痛:弱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辅助药物 3.重度疼痛:强阿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辅助药物 吗啡的剂量滴定(TIME原则) 1.确定初始剂量(titrate T):即释吗啡的用法是,每次5——10mg,每4小时一次,建 议给药时间为,6:00 、10:00、14:00、18:00 、22:00,末次给药剂量应增加50%_100%以持续控制疼痛及避免夜间服药的麻烦。 2.增加每日剂量(increase I) 剂量增加幅度开始可以为前次剂量的50—100%,以后可 改为33——50%。 3.处理突破性疼痛(manage M)应用速效吗啡处理突破性疼痛,剂量为前次剂量的25% ——33%。 4.提高单次用量(elevate E )镇痛效果不理想,24小时后可以提高每日剂量,一般 通过增加剂量而不是增加服用次数。 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剂)的剂量滴定方法(TIME原则) 1.确定初始剂量(titrate T):根据疼痛程度及年龄、服用镇痛药物决定剂量,一般从10— —30毫克每12小时开始。每24小时调整一次。 2.增加每日剂量(increase I):如果疼痛无缓解,可以按照30——50%的剂量递增, 直至疼痛完全缓解,若化疗放疗后缓解时可以按30——50%的剂量递减,直至逐渐停

癌痛治疗三阶梯原则

癌痛治疗三阶梯原则 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癌症初诊时,约25%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抗癌治疗期约35%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疼痛发生率上升至75%。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活动能力、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症疼痛治疗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合理的止痛治疗,WHO制定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基础是:用药方法的“阶梯”概念,并同时遵循5项基本原则: 一、口服用药 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口服用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随着止痛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及患者不同病情对给药途径的不同需求,除口服途径给药外,选择其它无创性给药途径日趋广泛应用,如透皮贴剂止痛治疗。若患者有吞咽困难,严重呕吐或胃肠梗阻时,可选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等。必要时使用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 二、按阶梯用药 是指止痛药物的选取用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即轻度疼痛首选三阶梯的第一阶梯:非阿片止痛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如果达不到止痛效果或疼痛继续加剧为中度疼痛,则选用非阿片类药物加上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仍不能控制疼痛或疼痛加剧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以吗

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药物成瘾性。 三、按时用药 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的按规定间隔给药。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次剂量应在前一次药效消失之前给予,这样可以保持疼痛连续缓解。有些患者因突发剧痛,可按需给药。 四、个体化给药 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故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理想缓解疼痛及无明显不反应的剂量为止。 五、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扫应,提高止痛治疗效果。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癌痛地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

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一) 建纯王莉 疼痛是一种极为常见而又经常困扰人类的病症。医学科学在研究和解决它的过程中, 走过了漫长的坎坷之路, 有时甚至陷入种种误区而不能自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疼痛这一疾病无论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还是在临床医学的各个专业学科里,它都是太常见、太普通的症状了,难以引起人们对它的足够重视。并且, 人类至今仍未掌握能够明确诊断疼痛性质、程度以及判定治痛效果的客观指标,因此,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实践中, 许多人对疼痛的治疗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一味滥用止痛药,病人的治痛效果不好,医生也处于无奈之中。尤其是对一些长期患病的慢性、顽固性疼痛, 医护人员面对林林总总的止痛药物,却常常莫衷一是或束手无策。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疾病,莫过于是对由恶性肿瘤所致的癌痛的认识和治疗了。 1 什么是癌痛 顾名思义, 由于身患癌症所引起的疼痛被统称为癌痛, 其根源一般都与肿瘤细胞侵袭机体组织所造成真实的或可能存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癌痛与其它原因引起的疼痛一样,可按其性质或发生部位分为锐痛、钝痛、隐痛、牵扯痛、绞痛、电击样痛或腹痛、腰痛、腿痛、头痛、前胸后背痛等急慢性疼痛。它与一般的疼痛的不同之处在于: 癌痛基本都属

于长期的慢性疼痛, 而且患者对癌痛的忍受程度和反应阈限又常会受到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点, 对于识别和治疗癌痛十分重要。癌痛又分为原发部位癌痛和转移部位癌痛两大类,都是由于癌细胞对组织形成了浸润之后所引起的伤害性疼痛,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躯体痛、脏痛、神经2病理性疼痛3 种。所有癌痛都有比较明确的定位,而且疼痛加重与体位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癌痛性质常呈锐性、震动的压迫感;或有扩散性,伴随恶心、流汗;或呈烧灼样刺痛、麻痛等等。癌痛的诊治与其它疼痛一样, 也是至今尚无明确的物理、化学、生物免疫或放射影像学等方面客观的定性或定量指标, 一般只能靠病人的主诉来判定其疼痛程度、性质和治痛效果。然而, 病人对癌痛的叙述又常常带有情绪色彩, 或伴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由于癌瘤组织的作怪,癌痛多为持续性存在, 并伴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的发展, 疼痛的程度也会呈进行性或间歇性加剧,经常会出现癌性暴发痛,夜间尤为严重,常令患者寝食难安。总之,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癌痛性质和部位常常是比较复杂的, 甚至呈全方位性疼痛, 临床上又把它们称作“癌痛综合征”。 2 癌痛治疗的误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新发肿瘤病人不少于 2 千万, 因此而死亡的人数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成为严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 %,其中1/3 的患者为 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 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 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 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以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及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数表现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 口服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患者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患者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按阶梯用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③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无论给药当时患者是否发作疼痛。而不是按需给药,这样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 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癌痛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至关重要。患者应主动向医护人员描述疼痛的程度;止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多数癌痛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患者应当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止痛治疗,规律服药;吗啡及其同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常用药物,在癌痛治疗时应用吗啡类药物引起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应当确保药物安全放置;止痛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调整治疗目标及治疗措施;应当定期复诊或随访。

WHO癌痛的三阶梯止痛的原则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4.13.2.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 1)口服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病人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2)按阶梯用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③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3)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 4)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

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