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宪法类)

思修论文(宪法类)
思修论文(宪法类)

论中国宪法的发展

摘要:宪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国法律、法学体系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从其本质来讲,它是保障公民权利与规范国家权力的法律。基于此,宪法应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地位。公民的宪法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思想条件。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社会的主题,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宪法的支撑和保障。平等权的宪法保障程度与社会和谐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平等权获得有力的宪法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关键。

Abstract: the constitution is the core of the system of the national laws, is a country law, legal system basis. The PRC constitution is our country's basic laws, from its essence speaking, it is safeguard citizen rights and regulating state power law. Based on this, the constitution should is unquestionable authority status. Citizen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concept is the necessary ideological conditions.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theme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without the constitution of support and assurance. Equality, 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degree and social harmonious degree have close relations, equality, and obtain powerful constitution to protect the footstone of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key.

关键词:宪法宪法精神依法治国发展

Keywords: the constitution the spirit of constitution law development

中国清朝之前都是“德主刑辅”的德治式封建社会。因晚清政府的腐败以及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先进的法治思想以及宪法宪政思想也随之而来,引起中国早期的有识之士思考和效法,这也间接的促使近代中国逐步摸索着走上了依法治国之路。中国的宪法及宪法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中国宪法学的起源

学者们至今为止也未就我国宪法学起源于何时达成一致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可以把我国的宪法学的历史起点确定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1】;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宪法学首先兴起于西方国家,19世纪末,宪法与宪政的理论传入中国【2】;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宪法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清末时期【3】。三种意见都界定了中国宪法学产生的大致时间范围,而没有确定的具体时间。

我认为中国宪法学应是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传入中国时,潜移默化的是我国先进之士产生了对宪法和宪政的研究和思考。通过诸多方面的分析,我认为林则徐于1839年主编的《四洲志》是中国宪法学及宪政的起点。《四洲志》对英国议会制度做了介绍,在

中国尚属首次【4】,这一开端在当时社会上对我国学者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人首次对西方的宪法及宪政制度有了较为深刻的思考。通过《四洲志》也向中国人传达了一种不同于封建德治的全新制度,虽然在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但为催生我国宪法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宪法发展

个人认为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宪法发展当从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开始至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止。

这51年的时间里近代中国的宪法和宪法学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通过对西方制度的研究及中国先进之士的深入探索,各种政治力量公布了一系列的宪法性文件,包括:【5】

1.清政府于1908年8月27日公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2.清政府于1911年11月3日公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3.南京临时政府1911年12月3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4.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北洋军政府于1914年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俗称“袁记约法”)

6.北洋军政府于1923年10月10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又称“曹锟宪法”、

“贿选宪法”)

7.国民党政府于1931年5月12日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8.国民党政府于1936年5月5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简称“五五宪草”)

9.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12月25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10.人民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共于1931年11月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1.人民革命根据地1941年11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2.人民革命根据地1946年4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这一时期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多宪法性文件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1.晚清时期的政治腐败,是中国出现了一批有为人士受西方及日本影响,产生了

让中国走上“君主立宪制”的道路的想法,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例;

2.另一些人则对西方民主有过个深刻的思考,力图推翻清王朝统治,以更为先进

的资本主义制度来取代没落的封建制度,通过颁布实施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来引导中国走上资本主义法制道路,以孙中山等人为例;

3.还有一些人受苏联政体的建立和发展启示,决定在中国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甚至

共产主义制度,以社会主义法治来引导中国,以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例。

但此时宪法学仍存在很大的漏洞,马丁?洛克林认为“宪法产生于人类经验的缓慢进步。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就会将注意力集中于社会及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商业与自由的关系。”;“在这种图景下,不可能存在独立的宪法或公法理论。”【6】。受当时中国生产力、商业、文化发展水平以及战争因素的限制,中国各种政治力量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宪法及宪政体系,更没力量来监督宪法宪政的实施。因而此时宪法体系依旧不完善。

三、新中国宪法的发展

1.1949年以后中国宪法的发展概况:

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宪法发展产生了中断。受《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一切反动的法律的训令》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有关法制原则的导向下,“不少同志对于建国前的宪法学,以至整个法学,一律不加分析地予以彻底否定。”【7】1949年以后的中国宪法学只能又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开始艰难的起步。受当时国内及国际环境的影响,新中国先发出现了“移植”苏联宪法的现象。由于当时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中断,新中国可借鉴的外国宪法成果只能是苏联的宪法成果,别无选择。因而新中国在构建现代宪法学时就只能“把苏联国家法的体系做一个酒瓶,然后往里面灌中国酒。就是用苏联国家法的体系来安中国国家法的材料。这样搞起来一个中国国家法的学科(既中国宪法学——引者)”【8】。有学者评论道,与立宪实践活动一样,新中国的宪法学理论从其发端时起,也就走上了移植苏联宪法理论的道路,而且在这方面的移植较立宪活动走得更远。【9】的确苏联宪法对新中国的宪法建立与发展曾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因为苏联宪法有鲜明的阶级性意志,彻底否定了资产阶级法律制度与理论,也有很强的教条性,对中国大跃进、文革时期的立宪有很坏的影响,直到1982年宪法的颁布,影响才有所减弱。

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之下,中国学者对宪法有了新的认识,逐渐确立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也引导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宪法中注入了更理性、更先进、更合乎时代的内容。

2.1949年以来颁布的宪法:【10】

(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2)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1954年宪法);

(3)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1975年宪法);

(4)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修改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1978年宪法);

(5)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表决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

(6)1982年宪法自施行以来,已做过四次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①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②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了第3条到第11条宪法修正案;

③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12条到第17条宪法修正案;

④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18条到第31条宪法修正案。

3.对新中国各部宪法的粗略分析: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国策和总任务等。由于当时人民革命战争还在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在广大新解放区尚未进行,人民群众尚未充分组织起来,故不具备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并制定宪法的条件,只能以《共同纲领》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最高准则。因此,《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宪法是建国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954年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在我国确立以来,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10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宪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直到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开始全面恢复在我国曾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社会主义宪法制度。

(3)1975年宪法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修改制定的,加上"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致使它存在着严重的错误。

(4)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1978年宪法仍然没有能够摆脱"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没有能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保留了1975年宪法的痕迹,是一部有着明显缺陷的宪法。

(5)1982年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它正确总结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以及建国后30多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并注意吸收了国际上的有益经验。

(6)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宪法的某些规定已经同发展了的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因而根据形势的变化加以修改的宪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逐步完善。

四、中国宪法的展望

宪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国法律、法学体系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从其本质来讲,它是保障公民权利与规范国家权力的法律。基于此,宪法应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地位。“公民的宪法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思想条件”。“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社会的主题,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宪法的支撑和保障。平等权的宪法保障程度与社会和谐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平等权获得有力的宪法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关键”。【11】

个人认为,未来中国的宪法发展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宪法及宪法精神的影响力在中国不断扩大。在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指引下,应

当使宪法及其情深内涵不断深入社会,深入民心。不断明确加强宪法在我国的地位更能够促进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

2.宪法不断完善,适应社会的发展。好的宪法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呼应社会的

主题。改革开放后我国各方面发展迅速,经济、政治、文化水平日新月异,而我国宪法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诸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我国立法机构应不断对其改进完善,舍弃适应我国发展。

3.宪法应进一步规范我国立法、行政、司法部门职权。宪法应当更加明确立法、

行政、司法机关权利与义务,并使其独立自主行使职权,规范其行为,防止部分权力膨胀。

4.培养公民的宪法观念。人们对法律的认识、态度体现出法律权威在人们内心所

处地位的高低,也就是权威的强与弱。培养公民的宪法观念,只有这样公民才会对宪法产生归属感和依恋感,这是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的根本措施。

5.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法治必须以宪法全面有效实施为根本出发点。宪

法全面有效地实施,则有赖于健全的宪法监督制度。我国应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宪法监督体系,防止宪法权威性被破坏,避免任何权力凌驾于宪法至上。

参考文献:

【1】韩大元:《中国宪法学:20世纪的回顾与21世纪展望》载张庆福编:《宪政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页

【2】罗豪才、孙婉锺:《与时俱进的中国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54页

【3】谷春德:《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学》,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4】张学仁、陈宁生:《二十世纪之中国宪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5】网络搜索“1898年至1949年的宪法性文件及颁布时间”

【6】[英] 马丁?洛克林:《公法与政治理论》,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0页

【7】徐崇德主编:《中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版第7页

【8】《新中国宪法学的创建与发展——许崇德教授访谈录》,载《宪政与行政法制研究——许崇德教授执教五十年祝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9】李秀清:《20世纪50年代中国移植苏联宪法的实践与理论》,载《华东法律评论》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4页

【10】《学生常用法律手册》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5版,第3页到第13页,第646页

【11】周志益律师《论我国宪法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学宪法讲宪法优秀演讲稿

学宪法讲宪法优秀演讲稿 学宪法讲宪法优秀演讲稿范文怎么写,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宪法讲宪法优秀演讲稿范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晚上好!xxx,当你们走进这座美丽的大学城的时候,看到这些现代化的建筑,你会想起谁呢?我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进这里的时候,我第一句感叹是:工人的力量真伟大啊! 是的,我说的是有着一亿x千万大队伍的农民工。他们是现代化的建设者,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一条条笔直的马路。可是,我却没有忘记一位记者在大年三十前一天,走进xx市一处工地所看到的情景—— 在这间三面透风的破房子里,十几个农民工在瑟瑟发抖。据说他们已经三天没有吃米饭了,而气象台预报那天的气温是零下8度!他们在那里苦苦等待着他们老板可以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回家过年!在相关图片里,他们头发凌乱、面容悲怆,目光里满含渴望和无奈。而他们的背后,是一座高耸的楼房——一个现代文明的标志物! 类似的报道还很多,这些报道一次次地叩问着我们的心灵:这是我们所期望的社会吗?这是我们农民工应有的生活吗?

警钟一次次地敲醒,悲剧一次次说明:道德、舆论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在哪里呢? 当我成为一名法律的学生,拿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我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当道德、舆论不足以成为保障人权的有效途径时,我们应当努力建立一个法制社会,让宪法关怀农民工,保护农民工,成为农民工心头的阳光。 宪法很薄,也很沉。宪法精神的内在价值是以人为本,而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以人为本。我们需要做的正是去弘扬宪法以人为本的这种精神,让宪法之光普照四方,切实地保障每一个农民工、每一个劳动者、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建设一个法制的和谐社会。 值得庆幸的是,很多人为着这个目标努力着。越来越多的人为农民工发言,越来越多的政府决策有了农民工的听证人,越来越多的法律颁布实施以保护农民工的权利。我们又看到许多新的报道,农民工的工资有了保证资金,农民工的医保在逐步推广,农民工的子女上学有了保障。许多农民工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他们的心头正在被法制的阳光温暖着。在宪法之光的照耀下,和谐的社会正展现着她巨大的魅力。 同学们,农民工们可能不会去读宪法条文,他们也可能不懂什么叫和谐社会,但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对幸福的希望,有着对未来的梦想。我希望,经过全社会人的努力,

思修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修第5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公共生活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秩序 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

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丰富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又互为补充、

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

XX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 XX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一: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宪法讲宪法》。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我们的国家因为和平,因为和谐,所以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作为一位炎黄子孙,有责任去维护我们祖国的和谐,而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去了解、去遵守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12月4号是我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同时也是宪法宣传日。以宪法实施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就是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 宪法的意义在于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20XX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20XX年9月、20XX年1月、20XX年3月和20XX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XX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修改。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

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 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等。 遵守宪法,可以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生命安全。阻塞交 通的道路,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总令我们痛苦不堪。每年因 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数以万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几亿 之多。谁曾想过发展的背后竟会有如此残酷的数据?面对死 亡的悲剧,我们在埋怨,我们在斥责,想想那些因失去亲人 的痛苦,我们是否要深思?面对车祸的原因:酒后驾车、疲劳 驾车、超速等。这些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被无视而导致了悲 剧的发生,有人抱怨:“这禁止,那限制,没有了人身自由。“可是我们不难发现不遵守宪法的背后等待我们的是什么。只有遵守宪法,宪法才会保护我们。 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做到: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提高 素质,全面发展;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 项规章制度;积极为学校和班级争光;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听从父母教育,尽力承担家务劳动,体谅父母;诚实守信、 热爱劳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真正做到宪法在我们的一 言一行之中,宪法更在我们的心中。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 XX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二: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宪法讲宪

学宪法讲宪法学生演讲稿

学宪法讲宪法学生演讲稿 导语: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宪法讲宪法学生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宪法讲宪法》。 “宪法”这个词,对于还是小学生的我们,是陌生的,但是却又觉得它跟“法律”这个词十分接近。那么宪法的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它规定了政府的权力和职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总体来说也就是,国家的根本法。特指国家、社会的根本法规、原则的系统或总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话,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如果做一个事情连规矩都没有,否则无论如何都不能成立。而“宪法”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政治而存在的,如果失去“宪法”和“法律”那么国家便会一团糟,一些法外之徒便会组成一个新的队伍,获取国家利益。而“法”就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桥梁,也是维护合法公民的防护墙,也是教训法外之徒的利器。“法”,它虽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却在生活中形成一种透明的薄膜,保护着人与人之间的本性,“法”其实处处存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每个国家都渲染着“法”

的气息,一些改心革面重新做人的人,也充满着对“法”的知乎。我们作为国家的合法小公民,因当从小懂得“法”,从生活中接触到“法”,做个学法、懂法、守法的爱国合格小公民。 很多人说道,我们不清楚该如何懂得“法”,这很正常,对于青少年的我们,“宪法”这个词就是若隐若现的云雾,摸不着猜不透,一头雾水的要拼命弄懂,要费很长时间。举一个真实事情:这件事情我记得很清楚,一个二十五到三十五左右的妈妈,推着婴儿车走向马路,此时是黄灯,而妈妈没有注意到是黄灯,而此时一辆出租车奔驰而来,幸亏踩了紧急刹车,但是,出租车司机下来跟这位母亲理论,结果俩人吵得不可开分,最后,出租车司机一气之下将还在婴儿车睡着,露出恬静面孔的婴儿重重扔出去,婴儿当场死亡,最后,出租车司机全责。本是可以互相理解,好好沟通简简单单的事情,却非要在冲动魔鬼的支持下,忘掉了时时刻刻在提醒着自己保持冷静的“法”,犯下了不可悔改的过错。“法”这个字是庄严而又神圣不可侵犯的,它只为合法的公民,为改心革面的人一个敞开温暖的拥抱,在人生道路上,“法”撑起了一顶巨大健康的保护伞。 我们心中的宝典是“法典”,心中有着这样宝贵的物品,是因为热爱国家,热爱社会,而宪法正是国家的根本。宪法是社会幸福安平的法律保障,也就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核心

思修第五章章节练习答案

5.7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单选题】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 )。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五四运动前后 答案:D 2.【单选题】毛泽东在纪念( )时首次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A、刘胡兰 B、雷锋 C、张思德 D、时传祥 答案:C 3.【单选题】下列关于革命利益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要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B、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 C、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 D、不应当有任何个人利益存在 答案:D 4.【多选题】下列关于树立社会新风和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道德规范都要面向生活实践 B、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中国革命道德在社会生活层面上的重要意义

C、人们对中国革命道德的传扬,破除了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破除了鄙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旧道德观念 D、引导建立新型家庭关系和培育良好家风不属于树立社会新风的范畴 答案:ABC 5.【多选题】下列属于革命道德具体表征的是(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苏区精神 D、长征精神 答案:ABCD 6.【判断题】中国革命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发展。 我的答案:√ 7.【判断题】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非常重视革命道德建设,而在改革和发展时期,我们更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道德建设,革命道德仅具有参考意义。 答案:× 5.8 明大德 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德主要内容的是( )。 A、文明礼貌 B、拜金主义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 答案:B 2.【单选题】下列关于遵纪守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篇3

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篇3 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好 寒假中,我无意看到一篇文章——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分析与思考,文章有几点让我印象深刻,其中这么写道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在宪政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但是,当前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不高,对宪法的了解少、兴趣低,宪法权利意识差,没有形成宪法至上的理念。这也促使我决定体会宪法的独到之处。之后也是我深有感发。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从中宪法的重要意义凸显而出,但是作为我们来讲应如何将其统一呢?以下为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是知法。自觉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和法律观念。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作为祖国壮丽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学习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法法制思维,才能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是不该做,这样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一清二楚。第二是守法。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法律,我们就应该明白制定法律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我们的

权利,而不是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成为我的笑料,因此我们应该遵守她。其实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违法,要么守法。违法就意味着你愚昧无知,你没有社会责任感,你根本不知道你的行为给你的家庭,给整个社会甚至给全国全球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影响。你为了一己私利,不仅伤害了别人,也毁了自己!如果没有宪法来规范,那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社会,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吗。当然你也有另外一种选择——守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反省自己,其实在你守法的过程中慢慢就养成了法制思维,你心中装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的亲朋好友,祖国的大好河山,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自然就形成了,社会自由了、平等了、公正了、法制了,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会远吗?第三是用法。当你的权利受到严重侵害时,要毫不犹豫的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第四是相信人间美好。社会风气日下,但有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有我们国家领导人的伟大领导,公平正义一定会挥手金钱的诱惑。法律面前,不管财富如何,不管地位如何,人民最终一定能够人人平平等。 其中宪法的第二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我觉得我们需要明确我们大学生的义务,其中(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维护祖国的安

思修-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重点提示 一、公共生活及其主要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百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的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 三、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其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 1.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 2.助人为乐。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要珍惜和爱护,使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这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目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5.遵纪守法。即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 四、大学生如何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2.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即做到: 一是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二是健康进行网络交往;三是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四是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五、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1.指引作用。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2.预测作用。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

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6篇

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6篇 Learn from the Constitution and talk about the model sp eech of constitu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6篇 小泰温馨提示:演讲稿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同时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本文档根据演讲稿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 2、篇章2: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 3、篇章3: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 4、篇章4: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 5、篇章5: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 6、篇章6: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

只有弘扬宪法精神,才能加快法制建设,实现社会主义 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小泰为你分享了学宪法讲宪法演讲 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到你。 篇章1: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宪法在我心中》。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我们的国家因 为和平,因为和谐,所以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作为一位炎黄子孙,有责任去维护我们祖国的和谐,而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去了解、去遵守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12月4号是我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同时也是宪法宣传日。以宪法实施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就是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 宪法的意义在于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特点决定了 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20XX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20XX年9月、20XX年1月、

思修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修第5xx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公共生活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xx 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

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丰富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内容。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为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篇2

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范文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晚上好!xxx,当你们走进这座美丽的大学城的时候,看到这些现代化的建筑,你会想起谁呢?我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进这里的时候,我第一句感叹是:工人的力量真伟大啊! 是的,我说的是有着一亿x千万大队伍的农民工。他们是现代化的建设者,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一条条笔直的马路。可是,我却没有忘记一位记者在大年三十前一天,走进xx市一处工地所看到的情景—— 在这间三面透风的破房子里,十几个农民工在瑟瑟发抖。据说他们已经三天没有吃米饭了,而气象台预报那天的气温是零下8度!他们在那里苦苦等待着他们老板可以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回家过年!在相关图片里,他们头发凌乱、面容悲怆,目光里满含渴望和无奈。而他们的背后,是一座高耸的楼房——一个现代文明的标志物! 类似的报道还很多,这些报道一次次地叩问着我们的心灵:这是我们所期望的社会吗?这是我们农民工应有的生活吗?

警钟一次次地敲醒,悲剧一次次说明:道德、舆论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在哪里呢? 当我成为一名法律的学生,拿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我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当道德、舆论不足以成为保障人权的有效途径时,我们应当努力建立一个法制社会,让宪法关怀农民工,保护农民工,成为农民工心头的阳光。 宪法很薄,也很沉。宪法精神的内在价值是以人为本,而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以人为本。我们需要做的正是去弘扬宪法以人为本的这种精神,让宪法之光普照四方,切实地保障每一个农民工、每一个劳动者、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建设一个法制的和谐社会。 值得庆幸的是,很多人为着这个目标努力着。越来越多的人为农民工发言,越来越多的政府决策有了农民工的听证人,越来越多的法律颁布实施以保护农民工的权利。我们又看到许多新的报道,农民工的工资有了保证资金,农民工的医保在逐步推广,农民工的子女上学有了保障。许多农民工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他们的心头正在被法制的阳光温暖着。在宪法之光的照耀下,和谐的社会正展现着她巨大的魅力。

学宪法讲宪法优秀演讲稿5篇

学宪法讲宪法优秀演讲稿5篇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以宪为纲,知法守法》。 我叫**,是来自**第二实验中学一名幸运的中学生。说我幸运,因为我出生在一个崭新的时代,生长在一个法治的社会,一个法治的国家。 当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我们看到了,看到了那个旧社会里,封建腐朽的中国,看到了那个千疮百孔,令人心酸的中国。但此时此刻,我站在这里,用语言的力量来传达我的情感,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和平法治的国家,归功于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从小,家里的老人就教我们:无规矩不成方圆。后来,老师告诉我们: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宪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甘露,如阳光;对于我们而言,如铠甲,如标杆。 今天我能够站在这里,因为宪法给了我受教育的权利,给了我了解民主法律的机会,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可以说,《宪法》是我们如今一切成就的根本。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都知道,清朝末年的中国,是何等的落

后,软弱,那些屈辱的历史犹如一把尖刀刻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我们也常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但是试想,如果我们国家没有《宪法》,没有民主没有法治,我们又该如果度过那段支离破碎的岁月,又该如何走向未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爱国、守法,不止是说说而已。 我们作为一位炎黄子孙,有责任去维护我们祖国的和谐,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去了解、去遵守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生活中,时常会有同学说,宪法离我们很远。但是,你是否知道,我们时时刻刻受着宪法的保护?我们每天上学、接受教育,是遵守《宪法》,我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遵守《宪法》,我们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遵守《宪法》。可见,《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宪法》陪伴我们成长。 刘媛媛发表过一篇演讲,叫《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她说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九零后,企业家会是九零后。其实同样,总有一天我们也会长大成人,也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主角,那么我想问大家,如果在那一天,我们又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做什么呢? 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那种站在风口浪尖上去把握国家命运的人物,你我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升斗小民,是这个

大学思修第五章 练习题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划分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的( D )而划分的。 A.历史顺序 B.制定和实施的主体C.制定和表现的形式 D.阶级本质和借以建立的经济基础 2、法律主要表现的是( B )的意志。A.全民的 B.统治阶级的 C.政党的 D.整个社会的 3、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 C )所决定的。 A.意志 B.思想 C.物质生活条件D.上层建筑 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C ) A.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 B.统治阶级的规则就是法 C.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D.统治阶级的行为就是法 5、从法的起源看,下列那些说法是正确的?( C ) A.在原始社会中期产生的 B.不是从来就有的,整个原始社会都没有 C.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 D.是从来就有的 5、在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有( B )A.司法部 B.人民检察院 C.监察部 D.安全局 7、在我国的执法机关包括有( C )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 C.各级人

民政府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8、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B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B.检察机关C.监察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9、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D ) 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10、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B ) A.党中央 B.广大民众 C.国务院D.全国人大 11、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 D )适用我国法律 A.可以 B.可以不 C.有的D.一律 12、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 A ) A.宪法和法律 B.社会道德 C.社会习惯 D.风俗和礼仪 13、( B )决定法的本质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社会经济基础C.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D.执政党的意志14、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靠( D )A.社会舆论 B.领导威信 C.自觉遵守 D.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15、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C )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经济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16.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二者( C ) A.规范内容相同 B.要求相同 C.指

学宪法讲宪法为主题演讲稿800字

学宪法讲宪法为主题演讲稿800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一直朝着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方向在努力。国家一直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地在提高公民的法 律意识,教育公民自觉守法,并且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于执法机关,普法的意义则在于能促使执法者更公平、更 公正、更合法的行使自己的工作职能,惩治违法犯罪份子/,维护国 家和人民的利益。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规定你有没有铭记在心呢?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能充分体现我们的素质和修养。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自己,请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关于首个“国家宪法日”,党中央主席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 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 持依宪执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而我们目前的现状是: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 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法治是人类文雅前 进的重要成果,一个国家只有形成体现法治精神、顺应时代潮流的 法治体系,人民才能有尊严的生活,国家民族才能振兴。

也许有同学会认为:宪法是成年人的事,离我们还远着呢!其实不然,宪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权,比如,它就规定,所有的青少年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我看过一个数据,广东省有70多万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为此广东省政府共计出资3亿,让这些孩子重新返回学校接受教育,这当然值得肯定。其实,政府是在履行着宪法赋予的义务。 还有一个案件,陈晓琪和齐玉基都为初三的学生,中考时,陈晓琪冒用齐玉基的姓名,以他优秀的成绩上了好的高中,并最终进入了银行工作,而齐玉基却因为落选,最后只得碌碌终生。案件到了最高法院,判决最终给予陈晓琪以严厉的处罚。这让我们认识到,宪法维护公民的姓名权不受侵犯的重要性,每个公民都应该依宪法来保护自己。 还有几年前“我爸是李纲”的事件。官二代开车撞了人,竟然搬出做局长的老爸,在他在心中,他老爸的权力比法还大,这是完全错误的。最终,这个公子哥周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连他的父亲李刚也因为腐败问题而受到调查。 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远不止这些。作为中学生,我们首先要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具备守法、用法、护法的前提条件;其次,要遵纪守法,养成优良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第三,我们要善于用宪法和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维护他人的权益,维护国家的利益。我们维护好了个人和集体的权益,就是维护宪法的尊严! 12月4日是国家的宪法日,并非只是说这一天才要想起宪法、尊重宪法。其实,每天都是我们自己的宪法日!法的精神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法的行为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有序和谐。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大家!

思修题库第五章分析

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材在阐述“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时指出: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这种现象表明人类的公共生活( B )。 A.正在变得越来越窄小 B.正在变得越来越广阔 C.正在变得难以控制 D.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 2.“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教材这段话描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虚拟性 3.“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没有秘密可言。”教材这段话阐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B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 D.活动方式的普遍性 4.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当代公共生活特征之( C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新颖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不确定性 5.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名胜游览、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这就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D )。 A.活动范围的普遍性 B.活动内容的复杂性 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

大学生学习宪法主题演讲稿

大学生学习宪法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宪法讲宪法》。 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如何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呢?那就是法。它使我们每个人明确是非的界限,而这也是我们每个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我们是生长在法制社会的儿童,我不知道没有法制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放眼看去,我们的社会有正常的秩序,我们能幸福快乐的生活,是因为我们有若干法律法规的保护,。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说要学文化,要遵纪守法,那时不知什么是纪什么是法,后来上学了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法律法规的知识,知道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法律,就会乱做一团,矛盾和战争就会源源不断。法律是约束我们行为的一种规矩,因为有了法律,我们的社会才能得以和平,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尊重法律。 但是,我们有很多的人,却不愿遵守法律,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使自己和亲人难过。在我们家里,我的舅舅就是不尊重法律,没有把法律放在心上,走上了吸毒的路,他不但违反了法律,而且自己的身体遭到了巨大的伤害,我们全家因为他吸食毒品,经常提心吊胆的,我的外公和外婆因为他也气坏了身体,他自己因为无视法律,被毒品折磨得不不成人样了,十年的青春都被那可恶的毒品吞食了,我从小看着他走上这条路,让我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因此我深深的知道我们要遵守法律,不要让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法律是我们行为的约束, 也是我们自由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尊重法制,心藏法制。 总之,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与法律做朋友,让它时刻伴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才能健康成长,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大学生学习宪法主题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们好: 我演讲的题目《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大一思修第五章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是() A.道德规范 B.艺术规范 C.宗教规范 D.法律规范 2.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在于其() A.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B.有约束力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 D.规定制裁措施 3.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国家和阶级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A.私有制 B.公有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混合所有制 4.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大法是()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5.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人民政府 B.人民政协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6.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中共中央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我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的多数通过。 A.1/2 B.1/3 C. 2/3以上 D.3/4 8.( )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 A.平等权 B.政治权利和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人身自由权 9.()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D.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0.我国的国体是() A.民主集中制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1.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类推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适用法律人人平等原则 12.下列不属于刑法附加刑的是() A.管制、拘役 B.罚金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体现出法律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有() A.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B.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D.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行为规范 E.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2.下列机构中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

以学宪法讲宪法为题的演讲稿500字

以学宪法讲宪法为题的演讲稿500字以学宪法讲宪法为题的演讲稿500字我们生活在法制的国度,处处需有法,处处需遵法,而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应该让法律在心间长驻。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以“法律”作为开端的,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一片狼藉、不堪入目。我们社会主义时期的法制、法律以“有益于人民的是好、有害于人民的是坏”标准作为基础理念建设的。所以无论我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惊险的境地,我们都得拿出我们的挡箭牌“法律”来保护我们自己,因为法律就是用来保护和保障每个人的权益的。 我经常去书店看一些关于法律的书籍,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对法律有了逐步的认知,法制观念也由此提高。我懂得了在法律范围内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也不能做。还能了解怎样行使权利,如何履行义务……而假如我们都是法盲,也许在触犯法律后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就必定是严重的,据统计,在各类犯罪人员中,不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或不懂法的人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我曾经就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去公园游玩,可是由于他的到来却让2、3只珍贵的狗熊惨遭厄运。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这个年轻人每次去公园的时候都会带一些化学的物质,而这些化学的物质

却恰恰让狗熊导致死亡。终于有一次他被警方逮住了。 警方问他:“你为什么要杀死那些狗熊,难道你不知道这些动物很珍贵吗?” 年轻人答到:“我喜欢它们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杀死它们呢!” 警方很疑惑:“那你为什么要带化学物质去杀死他们呢?” 年轻人回答:“我只是想知道那些化学物质对狗熊会不会引起伤害,可是哪里知道……” 警方更加疑惑了:“那你事前就不知道这样做是犯法的吗?” 年轻人低下了脑袋:“犯法?唉!如果我知道的话我就不会这样做了。我的前程啊!唉……” 以学宪法讲宪法为题的演讲稿500字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法制教育》,很高兴能够有这样一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法律知识。 谈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的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的运行。也许有些人对此会不以为然,认为人应该拥有自由,而自由是由自己来决定的。可

大学思修法律部分考试重点(全)

法律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法律的一般含义P174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P176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P177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P179 (1)法律制定(立法)(2)法律遵守(守法) (3)法律执行(执法) (4)法律适用(司法)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181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P187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自由平等观念P188 (一)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一方面,善于形式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形式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的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任何公民都要给予平等对待,从而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3.公平正义观念P189 (一)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 立法公正表现为:立法机关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法律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充分体现社会的公正原则和标准。 执法公正的要求:合法合理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 (二)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2个方面。 实体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 程序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4.权利义务观念P190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1)从来源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