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

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
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

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

【摘要】: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对的继电保护、测量、控制、故障滤波、信号处理、运动装置和自动装置等二次设备功能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对所有设备运行情况的测量和控制。本文主要研究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对关键技术进行解剖分析。

【关键词】:控制工程;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监控系统;报警系统;氧气浓度

1综合自动化系统简述

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简称综自系统)是指在各种硬件措施和自动化装置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分析、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处理技术对的各类功能进行组合与优化,取代了人工操作方式,在综合管理方面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实现了低误差率,提高了运行的可靠度。由于我国用电需求的增大,对电网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便要求调度中心能够获得准确详细的和电网运行数据,进行集中操作、集中控制和反事故措施等,通过无人值守的方式,不仅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失误,又能提高效率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随着通讯技术和微机技术等科技的运用,不仅改变以往的二次设备形式,也在缩减了的用地面积、减少电缆量、降低了成本、实现信息共享、简化系统等方面改变了以往的运行风格。由于上述的优势,综合自动化系统已被行业完全接纳,用于提高电网的管理水平。不少厂家也陆续推出各种综合自动化系统,作为自身竞争的筹码,以满足不同企业电网运行需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外各大知名电气公司,例如西门子公司、通用公司、ABB 公司等都不断推出各种成套的综自系统,我国随着数字化设备的不断使用与发展,综合自动化系统也被广大的电网用户所接受[3]。在电网中使用综自系统有两个主要优势:(1)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减少一定的人工成本。(2)在高中压的中使用综自系统可以综合多种技术,采用更加可靠的控制系统,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2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造

随着各种高科技技术的运用,综自系统的结构体系也随之发生改变,其功能、性能与可靠性等都得到提升,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主要有集中式的结构形式、集中式分布式的结构形式、分层分布式的结构形式[4]。

集中式是指用功能比较强大的计算机向外增加多个I/O接口,对的开关量和脉冲量等信息进行集中采集和处理,依次完成微机的监控、自动控制及保护等功能。集中式系统并不是只有一台微型计算机。大多数集中式系统是由不同的计算机完成微机的保护、监控和调度等功能,只是不同的微型计算机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例如一台微机保的计算机可能需要承担多个回路的低压线路微机保护计算;一台监控机需要负责人机联系、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等多个任务等,集中式系统的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集中式结构形式

集中式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对的数字量、开关量、模拟量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完成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打印、制表等功能;(2)可以对的进出线和主要设备进行保护;(3)体积小、结构紧凑,较大的减少了用地面积;(4)成本低,对于小规模的较为实用。

集中式结构的缺点:(1)功能较为集中在少数几台计算上,如果一台微型计算机出现差错或故障,对电网和的运行影响较大。只有采取双机并联的运行方式可以提高集中式系统的可靠性;(2)组态太呆板,对于不同规模的或者不同的主接线,集中式系统的硬软件都需要重新设计,造就工作量过大;(3)软件设计较为复杂,修改和调试工作太繁琐;(4)与常规的一对一保护方式相比,集中式系统不够直观,且与维护和运行人员的习惯不同,这种系统较适用于逻辑较为简单的保护。集中式系统在许多方面的处理都不够理想,在微机技术出现之后,综自系统的结构也得不断的改进。

分布式系统的特点是根据功能进行设计,分散综自系统的各个功能到多台微型计算机。这种系统采取主从CPU,多个CPU并行处理多发事件的工作方式,更好的处理CPU瓶颈的运算处理问题。综自系统的各个功能之间采取串行或网络技术的方式更好的完成了数据通信,同时网络系统采用优先级的方式也处理了数据传输问题。分布式系统如果局部发生故障不会对其他功能造成影响,且方便系统的维护与扩张,这种模式在中低压的中较常使用,其模式结构可见如2-2所示。

2.3分层分布式结构形式

从逻辑方面来看,该系统可以将综自系统划分为站控台和间隔层的两层结构,或者是站控台、间隔层和通信层的三层结构。

这种结构是按照断路器间隔和元件进行设计的,由一个或多个智能控制单元负责单个断路器间隔的数据采集、控制、保护等功能。测控单元相互之间是用特殊电缆或光缆连接,安装在断路器的器柜或间隔附近。这种系统能够较大程度的减少电缆的连接量和电磁干扰,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实现了故障之间互不影响,且利于系统的扩展与维护,是目前综自系统的发展趋势。该系统可见图2-3所示。

分层分布式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对的二次设备进行简化,减少了控制室的使用面积;(2)间隔控制单元实现了标准化、自动化系统;(3)所有

的间隔控制单元的功能都设置在间隔层中;(4)软件控制所有的逻辑组态指示;(5)该系统的组态较为灵活,方便检修。

图2-3 分层分布结构形式

3综自系统的功能

综自系统主要有检测、监控、远传和保护四个主要部分。

3.1综自系统监测功能

检测功能是通过综自系统对运行数据进行收集、显示、处理及打印等,使工作人员能够全面准确的了解电网运行情况,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系统采集数据可以分为开关量信号、脉冲量信号、模拟量信号。

3.2综自系统监控功能

系统可以检测统计手动跳闸和事故跳闸的次数。当电网单相接地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根据零序电流电压增量、功率方法和相电压降等方法来判断接地相别和线路;同时可以通过电流电压的计算来判断投切电容器或者调节分接头的位置。

3.3综自系统远传功能

远传规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PoIlink规约、CDT规约、和特殊规约。当处于正常运转或出现事故和报警事件时,远传就会立即向上级传送该信息,方便调度人员及时掌控该站的运转情况。

3.4综自系统保护功能

综自系统的保护功能主要是利用微机保护装置,不仅在使用方面较为方便,并且具备较强的灵敏性及可靠性。其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具备实时自检功能。它能针对保护柜,其中包括主机在内的各个组件在线进行检查。

(2)可通过使用显示器和键盘显示出电压、电流和开关的状态,以及整定值,并可对其进行修改。

(3)具备事故追忆功能。它能准确的记录事故发生前后的母线电压及线路电流。

保护可选择使用以下几种类型:

(1)变压器保护:包括本体保护(轻瓦斯、有载轻瓦斯、重瓦斯、有载重瓦斯等)、低压侧备电源自投、高压侧备用电源自投和、过负荷保护、过流保护(包括复合电压启动、低压启动)、零序保护、带二次谐波制动的比例差动保护、差电流速断保护。

(2)线路保护:包括零序电流、电压和方向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反时限过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距离保护、方向性电流保护、双回线方向横差保护、高频保护和低周减载保护。

(3)母线保护:包括电流比相式母线保护和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

(4)电容器保护:包括相间低电压保护、相间过电压保护、零序过电压保护、过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反时限过流保护。

4微机保护

微机保护是以计算机为主导,接上外围线路以实现计算机监控保护功能。为了实现微机保护作用,微机保护装置必须具备数据采集作用,可以把电压互感器PT与电流互感器CT模拟信号准确及时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息。同时人机对话工作界面可以完成告警行为记录、定制输入、保护调试等一系列功能。在计算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设备功能变得更加强大,尤其为芯片和微处理器的发展为微机保护功能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微机保护从CPU 系统发展到现在的DSP技术,保护装置更新很快,但是其硬件结构基本相同,如图2-4所示。信号输入是将电压互感器PT、电流互感器CT、变压器采集油温、瓦斯等信号通过保护装置A/D转换、低通滤波、电平转换、隔离等处理,使保护装置能够获得现场实际状况的准确数据,方便微机分析计算。检测部分是对信

号输入处理过的信号进行计算分析,通过与定值的比较,产生“是”或“非”的一组逻辑信号,以判断是否启动保护命令。逻辑判断部分是根据检测部分输出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判断断路器是否跳闸或者是否发出信号,同时将命令输送给现场设备。常用逻辑指令有“非”、“与”、“或”、“记忆”和“延时”等。输出执行部分根据逻辑判断输送的信号来完成信号告警或跳闸等一系列动作,并且在执行相应的保护动作时,还将进行电平转换和隔离及信息反馈等任务。

图2-4 微机保护基本结构

4.1微机保护的硬件结构

微机保护装置[5]通常是将功能不同的插件组合成完整的保护装置,不同的插件为不同功能的模块。如果按照功能进行划分插件可分为:保护CPU和监控CPU插件、开关量输入/输出插件、人机对话插件、电源插件、交流输入/输出插件等。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原理如图2-5所示。

图2-5 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原理

4.1.1数据采集器

数据采集器一般采集来自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的模拟信号,但是由于微机保护的计算机无法识别模拟信号,所以数据采集器可以进行模拟滤波、电压形成、模数转换、多路转换、采样保持等处理,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4.1.2微机系统

微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是由显示器、微型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电源等组成。其主要完成数据处理、数据自检、故障处理和微机保护的主程序。微机主系统包括存储器、微机处理器、定时器等。早期微机主系统是单CPU系统,在微型计算机的容错技术和多重化技术的出现后,微机主系统开始逐渐使用多CPU系统。通常微机保护在出现采样脉冲信号使才会进入中断服务的程序,其他时候都是在自检循环中。但是,微机保护的自检功能仅仅可以检测出软硬件

的故障,而元件出现问题就会使被保护的对象失去保护。容错技术可以使软硬件具有冗余度,当部分软硬件出现问题时,系统仍能正常运行工作,这种技术比较适合用于时刻需要调节命令和输出控制的系统,多重化技术可以在一套硬件发生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后,由另一套硬件继续完成工作,而不引起误动。

图2-6是一套CPU与DSP[6]组成的微机系统,其中DSP主要负责对数据采集器中数据进行计算,然后把数据结果通过RAM的双端口输送到CPU,而CPU 负责微机保护逻辑判断、通信管理、开关量输入/输出计算等,这种系统利用了DSP(数字信号处理)运算速度快的特点,由DSP完成所有繁重的数据计算,而CPU只需进行保护逻辑判断,避免单CPU多任务的冲突。

图2-6 CPU+DSP组成的微机系统结构图

4.1.3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

微机保护不仅需要接受模拟信号,同时也需要接受发送开关量信号。例如人机对话界面键盘输入和遥控信号等。而这些信号只能由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来接受与发送。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是由微型计算机并串联接口、继电器和光电耦合件构成。微型计算机主系统与人机对话模块都存在开关量输入/输出插件,但是两者插件的功能不同。开关量输入/输出插件在微型机主系统中主要是完成保护出口跳闸和遥信输入,在人机对话模块中主要是完成液晶显示、按键输入、保护通信和告警信号的发送等功能。

开关量输入电路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类型的开关量,其中内部开关量有软压板和键盘输入等,主要安置在面板触电上,外部开关量有硬压板、继电器触点等,主要反映外部装置触电状况。内部开关量是直接接到微机并行接口的芯片上,而外部开关量通过光电耦合装置将并行接口和开关量的回路隔离,如图2-7

所示,这种方式既可以传递K2外部触点信息,又可以电气隔离,确保微机保护的安全性。

图2-7 开关量输入模块原理图

开关量输出电路可以完成微机保护跳闸和合闸任务,这种电路可以将合、跳闸的出口信号进行电平转换,驱动断路器执行合、跳闸指令。如图2-8所示。并联接口输出控制了KM继电器,同时也可以采用光电隔离的方法来提高整体抗干扰的能力。

图2-8 开关量输入模块原理图

在进行打印机和通信接口之类的信号输出时,可用图2-9的方法连接。由于

数字信号不是控制合跳闸,所以对重要性和实时性要求不高,只需用一个并联接口的输出方式就可以完成信号输出,同时光电耦合器不仅能够实现电平转换还能电气隔离。

图2-9 数字信号接口

4.1.4人机对话模块

这种模块是借助微处理器完成继电保护调试、工作设定、定期检查保护装置、记录各种保护动作、系统通信等,其硬件结构如图2-10所示。

图2-10 人机对话界面

4.2微机保护的软件设置

软件系统好坏不仅影响到保护装置的稳定性,还能提高保护性能的灵活性。

随着硬件结构的提升,也会加强微机保护系统功能,因此,在微机保护的软件设计中需要注意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继承性、可读性、易修改和维护等。

在增强系统的继承性和可读性时,系统采用了高级语言进行程序编制。但是涉及硬件电路控制时,系统同时采用汇编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想法,进行模块化思路设计不同功能的模块,每块功能不同模块间实现相互独立,且模块均使用单入口/出口的结构,易于进行程序的调试、维护和维护。

目前绝大数的微机保护都是双CPU的结构,即由保护和监控构成的双CPU 系统。这两类CPU系统都是由采样中断服务和主程序构成,只是两者在采样中端服务系统中功能不同,下面以保护CUP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程序。

4.2.1保护CPU系统

该部分系统主要实现对整个系统监控和各项实时性标准低的辅助功能。从保护CPU系统显示图2-11所示,该系统主要包括上电复位和自检循环两个程序。

在保护装置硬件复位或上电以后,系统首先进行初始化,其中包括读取所有开关量输入的、状态、定时器初始化、定义硬件电路开关量输入与输出系统的并行接口,寄存器、计数器、整定值的加载和换算以及各种标志的设置,并进行初始化自检。

自检是通过软件自动对硬件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主要元器件进行检测,确保系统元器件以及工作完好。在自检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保护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并发出报警信号,及时闭锁保护出口,再由技术人员排除故障。因此,自检功能是微机保护装置中独有的智能技术。

自检程序分为运行自检和初始化自检,运行自检是在系统保护装置运行的时候,针对实时性要求高且后续出现运算的部件进行自检,方便及时发现问题,运行自检则在下面自检循环中进行着。初始化自检是在系统保护装置复位或上电时进行全面性自检,由于此时的时间较为充足,允许进行全面的自检,其中自检的主要内容包括:程序、定值、输出通道、ROM、RAM\以及FLASH等,确保微机保护在投入使用时是完好的。

在初始自检顺利通过后,就需立即执行初始化数据采集以及定时采样中断的启动,到此为止上电复位流程全部走完,随后将进入自检循环的流程。

图2-11 保护CPU系统结构

自检循环程序[7]为实现保护装置的软件和硬件的自检,其采用了分时的办法。另外,在自检循环时还进行工作方式的选择、故障报告文件处理、人机对话处理、通信任务处理以及调试任务的处理。正常情况下,自检循环系统是无限循环。在自检循环时,一旦中断,CPU立即暂停自检循环程序当中运行的任务,中断响应,并转向中断服务的程序,立即执行一次中断服务的程序,当中断服务完成后,则又返回自检循环。其关系如图2-12所示:

图2-12 程序流程时序关系

其中(a)为自检程序;(b)自检程序与采样服务程序的时序关系式中TS代表一个完整的采样周期。CYZD表示的是一个完整的采样中断服务程序的流程,MN表示自检循环程序的整个流程。当微机保护主程序中断后,每隔一个系统采用周期,定时器就立即发出一个采用脉冲,假设定时器在A点发出采用脉冲且出现中断,则微机系统将自动将此处的工作进行保护,随后将实行一套完整的CYZD程序,当中断程序结束后,A处被暂停执行的自检循环程序将恢复执行,直到下一个中断B点,AB段自检循环程序使用的时间为t2,采样周期T s则为t1+t2。此后,如果系统保护装置无复位且无故障操作,微机系统则将对以上的程序重复执行。每逢单数时间段将执行整套采样中断服务程序,在双数时间段则执行自检循环程序。

4.2.2采样中断服务程序的功能

继电保护系统对系统实时性要求很高:第一,需实时了解运行情况,也就是随时采集开关量输入信号以及各种模拟量;另外,当系统出现故障时,需立即判别短路的区域或位置,并切除该部分。为了满足继电保护的实时性以及快速性的要求,微机的中断机可以有效的实现。从以下面2-13图中可以看出,采样中断服务程序的主要功能除了对数据进行周期性采集以及处理外,还需对通信数据进行首发、自检以及故障处理等任务,由于采样定时器发起中断,因此将其称作采样中断服务程序[8]。

图2-13 采样服务程序示意图

采样中断服务程序[9]的数据采集以及处理主要是对模拟量的采集,并进行A/D变换,同时将采集的数据按照时间先后和通道存入数据缓冲区,并使地址指向最新的采样数据。采集的信号除了模拟信号外,还需将脉冲信号、采集开关量输入信号以及频率测量信号等。通信数据的收发完成在中断服务时需快速执行的通信任务。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还有少量的自检任务,在中断程序中执行自检任务的主要原因是最新的数据会立即对后续保护功能的正确性做出影响,并且这些自检任务工作量相对较少,其安置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只占用了少量的中断程序时间,一旦装置出现故障,它能立即发出警告,同时闭锁保护。

在微机保护系统中通过使用启动元件的方式对故障扰动进行灵敏且快速的监视,等到故障扰动启动元件的动作后,程序才对其进行故障处理,最后判断故障是否在区内。将故障处理程序和启动元件相结合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启动元件可将计算处理量较大的故障处理程序不投入运行,从而提升了CPU 的运行效率。②可以通过了解启动云间的动作时间来判断故障发生的时间,方便故障处理程序成功获取故障发生前后的数据,确保计算的准确以及故障的判别。

③微机保护系统的出口继电器的电源,只在启动元件启动后才投入,这样可以提高了出口回路的可靠性。

一般情况下依据被保护设备的不同,故障处理程序也有不同的选择。就拿线路保护来说,故障处理程序包括:过流保护、零序保护以及纵联保护等故障处理程序。

5常用的微机保护算法与比较

微机保护的算法中软件是最为主要的问题,其关键考虑的是计算的速度及精度,而其速度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算法的运算工作量,而是算法时要求的采样点数,与此同时还需将算法的数字滤波功能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5.1正弦函数算法

这类微机保护算法是利用正弦函数[12][13]的特性,假定电流电压的基波是正弦函数,对正弦电流、电压选取采样值,计算出电流或电压的测量阻抗、功率、相位、电流电压的幅值等,再根据数据的比较和判断,完成微机保护动作。

这种算法将非周期与谐波分量视为噪音和干扰信号。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一般会在基波上叠加非周期和各种谐波分量。所以需要保护装置预先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在最大限度滤掉衰减非周期和各种谐波分量后,再使用这种算法,可以减少误差的出现[14]。

这种算法可以分为采样值计算法、导数算法和半周积分算法这三种类型。5.1.1采样值积算法

采样值积算法是连续采样相同时间间隔的正弦电流电压值,并计算正弦电流电压有效值。这种计算方法可以规避系统频率对正弦电流电压有效值计算的影响。

以正弦电压有效值计算为例,分别采样两个相同时间间隔(Δt)的时刻电压u1、u2

u 1=sin [θ0u+ω(t n +Δt )]U m sin(ωΔt +θ1u ) (2-1)

u 1=sin(θ0u +ωt n )U m sin θ1u (2-2)

其中θ0u 是电压的初相角;ω是角频率;t n 是采集时刻相角;U m 是电压电幅;U 是电压的有效值;

将(2.1)和(2.2)整合可得到:

222

12122u +u -2u u cos 2=sin U t t ωω??()() (2-3) 同理可得到正弦电流的有效值如下所示:

222

12122i +i -2i i cos 2=sin t I t ωω??()() (2.4) 在采样值积算法[15]中时间间隔Δt 可以是一个很短的采样间隔,在理论上计算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时间窗很短,但是运算中涉及到加减法、乘除法、开方和平方的复杂运算,这些都加长了运算时间,因此在实际运用中这种算法并不常用。

5.1.2导数算法

导数算法是由澳大利亚著名科学家Morrison 与Mann 于1971年提出,这种算法基于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电流电压的测量阻抗等。

以正弦电压有效值计算为例:

U sin t ωθ+() (2-5)

正弦电压的导数为:

U’cos t ωθ+() (2-6)

将(2-5)、(2-6)代入(2-3)式中可以得到:

222u 2=+u U ω

() (2-7) 这种算法只需要采样一个时间间隔,因此在所需要的用到的数据窗比较短。但是这种算法容易产生误差,这种误差一种是来自差分求导近似产生的误差,另一种是来自电流和电压平均值替代产生的误差。

5.1.3半周积分算法[16]

该算法是根据随意半个周期中正弦量的绝对值积分是常量S ,而且积分起点初相角θ与积分常量S 无关。

以正弦电压有效值计算为例,半个周期积积分值S 计算如下:

=sin()S t dt ωθ?+ (2-8)

=sin t ωdt (2-9) ≈N/2-10k /2=111||+||+||s 22N K U U U T ??????

∑ (2-10) 这种算法的运算量不大,采用简单硬件或者软件程序就可以计算出,但是运算结果的误差比较大,比较适合用于要求较低的一些电流和电压保护。在计算半周积分值时,部分正负的谐波半周将相互抵消,而未被抵消剩余部分占总体比例不高。因而,这种算法具有一定滤波的作用,但是并不能滤除所有的滤波分量,在使用的过程中仍需要搭配滤波器一同使用。

5.2傅氏算法

在出现故障时,系统实际输入量是基波、各种谐波和直流分量,不是简单的纯电流电压的正弦函数。如果采用正弦函数的运算方法,必须预先进行滤波处理,而运算和滤波所用的总时间及运算的容量将会非常大,傅氏算法是基于输入信号作为周期性函数或者近视周期函数的基础,把输入信号分解成一系列函数之和。

傅氏算法[17]是微机保护最常用的一种运算方法,它可以分解周期函数为正弦分量与余弦分量,并且这种运算方法本身可以区分出基波与谐波,具有很好滤波效果,可以滤掉所有的谐波与直流分量,同能也能抑制一定的非周期和高频分量。

n m 1n U t =s n t+in U ωα∞

∑()()

(2-11) =n 1n 1n=0a sin t+b cos t ωω∞∑

() (2-12)

n 012a =u(t)sinn T tdt T

ω? (2-13) n 0

12b =u(t)cosn T tdt T ω? (2-14) 12N 11224220sin sin .......u sin (N 1)uNsin 2S u u N N N N N N π

ππππ-??=+++-+???

? (2-15)

=1122sin N k K I K N N ππ-=????????????

∑ (2-16) 其中第n 次相量实部:sin Rn mn n U U ?=

虚部:cos In mn n U U ?= 相位角:1()Rn n In U tg U ?-=-

式中

mn U 为第n 次的电压分量幅值;1ω为基波角频率;n α为0时刻分量相角;n a 和n b 是第n 此谐波正弦和余弦分量幅值。

常用的傅氏算法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半波傅氏算法

对基波分量第n 个采集值的半波傅氏算法的公式如下所示:

/2142()cos()K Rn l U U N K l l N N

π==-+∑ (2-17) /2142()sin()K In l U U N K l l N N

π==-+∑ (2-18)

(2)全波傅氏算法

对基波分量第n 个采集值的全波傅氏算法的公式如下所示:

122()cos()K Rn l U U N K l l N N

π==-+∑ (2-19) 122()sin()K In l U U N K l l N N

π==-+∑ (2-20) (3)半波差分傅氏算法

对基波分量第n 个采集值的半波差分的傅氏算法的公式如下所示:

1142()cos()2sin(K Rn l U N K l l N

N

N ππ==-+∑) (2-21)

1142()sin()2sin(K In l U U N K l l N

N

N ππ==-+∑) (2-22) (4)全波差分傅氏算法

对基波分量第n 个采集值全波差分的傅氏算法的公式如下所示:

1122()cos()2sin(K

Rn l U U N K l l N

N N

ππ==-+∑) (2-23) 1122()sin()2sin(K In l U U N K l l N

N

N ππ==-+∑) (2-24) 当Rn U =cos()n t ω时,傅氏算法的曲线图如下所示:

图2-14 半波傅氏算法曲线图 图2-15 全波傅氏算法曲线图

图2-16 半波差分傅氏算法曲线图 图2-17 全波差分傅氏算法曲线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半波傅立算法可以滤掉奇次谐波,对于偶次谐波和直流分量的滤除效果很差;全波傅立算法可以滤除所有的谐波分量与直流分量,而对于谐波和衰减直流分量的滤除效果较差;半波差分傅氏算法可以除掉直流分量,却会放大偶次谐波;全波查分傅氏算法对低频分量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但是对于非整次谐波的滤除效果较差[18][19]。

6 结束语

本章主要介绍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了保护装置的硬件和软件结构和原理,同时采用Matlab数学仿真工具模拟计算微机保护的各类计算方式,并对每种算法性能进行分析评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报告)

1 前言变电站是电力网中线路的连接点,承担变换电压、变换功率和汇集、分配电能的作用,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然而一个变电站运行情况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工作性能。现有的变电站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常规变电站;一种是部分实现微机管理、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再有另一种就是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对于常规变电站其致命弱点即不具有自诊断能力、故障记录分析、能力和资源共享能力,对二次系统本身的故障无法检测,也不能全面记录和分析运行参数和故障信息。而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是以微机化的二次设备取代了传统使用的分立式设备。集继电保护、控制、监测及远动等功能为一体,实现了设备共享,信息资源共享,使变电站的设计简捷、布局紧凑,实现了变电站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系统二次接线简单,减少了二次设备占地面积,使变电站二次设备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论 1.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代替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用微机保护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采集到比较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可方便地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出现是电网运行管理中的一次变革。它为变电站实现小型化、智能化、扩大监控范围以及为变电站的安全、可靠、合理、经济运行提供了数据采集及监控支持,同时为实现高水平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打下了基础。此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基础,只有通过厂站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向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电网中各个变电站完整可靠的信息,调度控制中心才可能了解和掌握整个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和变电站设备工况,也才能对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汇总

1.1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为确保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的原则:1、统一设计原则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系统结构。尤其是应用系统建设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系统扩展规划等内容,均需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2、先进性原则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保证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安全性。3、高可靠/高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和数据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和可靠。4、标准化原则系统各项技术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5、成熟性原则系统要采用国际主流、成熟的体系架构来构建,实现跨平台的应用。6、适用性原则保护已有资源,急用先行,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7、可扩展性原则信息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系统能够支持对多种格式数据的存储。 1.2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1、遵循相关规范或标准遵循J2EE、XML、JDBC、EJB、SNMP、HTTP、TCP/IP、SSL等业界主流标准2、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使用XML规范作为信息交互的标准,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且采用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及相关标准作为系统的基础。3、可灵活的与其他系统集成系统采用基于工业标准的技术,方便与其他系统的集成。4、快速开发/快速修改的原则系统提供了灵活的二次开发手段,在面向组件的应用框架上,能够在不影响系统情况下快速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同时提供方便地对业务进行修改和动态加载的支持,保障应用系统应能够方便支持集中的版本控制与升级管理。5、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能够支持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多个层面的可扩展性,能够实现快速开发/重组、业务参数配置、业务功能二次开发等多个方面使得系统可以支持未来不断变化的特征。6、平台无关性系统能够适应多种主流主机平台、数据库平台、中间件平台,具有较强的跨系统平台的能力。7、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能保证数据安全一致,高度可靠,应提供多种检查和处理手段,保证系统的准确性。针对主机、数据库、网络、应用等各层次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可靠性策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用户操作方便的原则系统提供统一的界面风格,可为每个用户群,包括客户,提供一个一致的、个性化定制的和易于使用的操作界面。 9、应支持多CPU的SMP对称多处理结构 1.3共享交换区数据库设计原则 1.统一设计原则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合理性、一致性和可用性,在全国统一设立交换资源库基本项目和统一编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并制定统一的交换资源库结构标准。 2.有效提取原则既要考虑宏观决策需要,又要兼顾现实性,并进行业务信息的有效提取,过滤掉生产区中的过程性、地方性数据,将关键性、结果性数据提交集中到交换区数据库中。 3.保证交换原则统一设计数据交换接口、协议、流程和规范,保证数据通道的顺畅。 4.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系统结构根据XX电子政务网络发达,地区经济差异性等特点,交换区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数据库系统结构,并逐步向大型集中式数据库系统过渡。这些与外部系统交换的数据也需要从生产区数据得到,也就是说需要XXXX数据和各XXXX 数据的采集不只是局限于XXXX和XXXX原定的指标。 1.4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建议书的模板

建议书的模板 (一)本文件是编制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以下可简称“项目建议书”)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项目建议书,旨在结合国家和本部门电子政务现状和实际需求,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并提出项目建设内容、方案框架、组织实施方式、投融资方案和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三)项目建设单位主要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并参考项目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对需求分析报告提出的评议意见,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四)项目建议书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二、格式和提纲 项目建议书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 (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 (签章) 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 (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 (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 (盖章) (三)项目建议书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4、项目概况 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说明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说明 一、楼宇自控系统 1.系统概述 楼宇自控系统是对建筑物内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状况、能源使用和管理等实行自动监测、控制与管理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监视、控制、信息记录,实现分散节能控制和集中科学管理,为用户提供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为管理者提供方便的管理手段,从而减少建筑设备的能耗,延长设备寿命并降低管理成本。 楼宇自控系统将对以下机电设备进行监控: ?冷热源系统 ?空调系统 ?送排风系统 ?给排水系统 ?变配电系统 ?电梯系统 2.子系统设计 2.1系统规划 在校消控室内配置一个管理平台。网络控制器安装在楼层弱电井,通过智能网进行组网。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送排风机、潜污泵等设备的监控由楼控系统配置现场控制器,现场控制器均布置在受控设备附近。 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通过通讯接口的形式接入本系统监控,充分利用了设备自带的控制系统。 冷水机组、燃气热水机组等第三方设备通过通讯接口的形式接入本系统的网络控制器,与楼控系统现场控制器配合完成冷热源系统的群控。 2.2系统构架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为两层网络架构:网络控制层、现场控制层。 网络控制层: 网络控制层由管理服务器和网络控制器等设备组成;

管理服务器处于楼宇自控系统的最高监视与管理层,它通过智能网连接网络控制器,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各机电子系统的集中监视与管理。支持浏览器访问,浏览器界面可以支持构架显示、窗口推出、动画和参数变量值动态显示,支持查询,实现带有口令验证的安全管理操作控制,也可以支持多媒体技术,应用视频、图像和音响等技术,使报警监视和设备管理图形界面生动直观。 网络控制器通过双绞线通讯网络连接各楼层的现场控制器,将各种机电设备的实时运行状况集成,其功能主要是实现网络匹配和信息传递,具有总线控制功能和提供WEB 服务,可以通过BACnet 、Modbus 等开放协议进行有效的系统集成,突破了传统的系统集成只能在管理服务器实施的局限性。 现场控制层: 现场控制层网络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建筑内现场控制器之间的通讯,既可满足传送管理服务器下达指令的任务,又可及时向管理服务器反馈建筑设备的信息。同时,现场控制层网络还可在管理服务器故障时,继续按预定的程序工作,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 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工作站)

基于DCS系统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DCS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历史数据共享的研究 权甫变电站(220KV)设备人员管理系统 数据库研究与设计 学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09级1班 姓名: 指导老师: 教师单位: 电力工程学院 时间: 2013年6月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ata sharing of the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DCS QuanFu substation (220 KV)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sign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Universit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Electr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Grade: 2009,class 1 Name: Yi Jun Advisor: Su Xing Lang Department:Faculty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Date:June,2013

摘要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经济收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广泛用于变电站控制中,DCS技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得到成功应用,其中数据共享技术支撑了DCS的通信系统。本文采用的是Access 数据库软件,对权甫变电站设计了设备数据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对设备数据进行了汇总、分类,并且能够快捷查询所需数据,及时更新数据。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中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共享,提高了变电站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变电站分布式数据共享数据库 -I-

软件系统建设原则

软件系统建设原则 本系统在总体架构设计上应考虑实用性、可行性、先进性、成熟性、标准化和开放性的要求,同时要求系统从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而进行重点考虑。 (1)实用性和可行性 技术方案和系统设计必须具有成熟、稳定,实用的特点。 (2)先进性和成熟性 系统设计既要采用先进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又要注意思维的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方法的正确性,供应商在围绕软件平台功能需求的同时,应尽可能从后续应用出发,预留标准化的系统接口,方便日后系统功能的扩展。 (3)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 系统应当开放且符合业界主流技术标准,并使网络的硬件环境、通信环境、软件环境、操作平台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低。 项目建设为部级检查站治安管控子系统,和部级其他系统有业务对接,同时和地方省级平台进行联动交互,提供标准化接口,并制定面向全国推广的接口标准、信息化建设标准或行业标准,需要投标人具备一定的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经验。

(4)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原则 为适应系统将来的扩展需要,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平滑可扩充性。 (5)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 在系统的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数据信息的共享,更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保护和隔离,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技术、数据的存储控制等。 项目建设内容涉及人员车辆敏感数据及隐私数据,对保密性及安全性要求较高,需要投标人具备相应的保密资质和信息安全认证。 (6)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原则 整个应用平台是由多种不同角色的用户分别进行操作的较为复杂的系统,为了便于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案例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1软硬件选型原则 软件选型原则:开放性,对称性与非对称处理,异种机互联能力,目录及安全服务的支持能力,应用软件的支持能力,网管能力,性能优化和监视能力,系统备份/恢复支持能力。 硬件选型原则: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延续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的互连性能,应用软件的支持,系统的性价比,生产厂商的技术支持,可管理性(同事管理多处工作,消除问题,智能管理的方法),远程管理,状况跟踪,预故障处理,性能监控,安全管理,可用性,磁盘故障,内存问题,容错性(冗余组件、自动服务器恢复,冗余网卡,冗余CPU电源模块,双对等PCI总线)及平台支持 5.12.2软硬件配置清单 参考《附表》中的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5.13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使用目前已经建设好并正在使用的机房,不需要重新建设。

3.4.2性能需求 3.4.1.2.1交易响应时间 交易响应时间指完成目标系统中的交互或批量业务处理所需的响应时间。 根据业务处理类型的不同,可以把交易划分为三类:交互类业务、查询类业务和大数据量批处理类业务,分别给出响应时间要求的参考值,包括峰值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 1、交互类业务 日常交易指传统的大厅交互业务,如申报、发票销售、税务登记等,具有较高的响应要求。批量交易指一次完成多笔业务处理的交易,如批量扣缴等,由于批量交易的数据量不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响应时间。 表3-1交易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备注:以上交易如果涉及与税务-国库-银行或税务-银行-国库交互的,响应时间参考值中均包含交互的时间 2、查询类业务 如登记资料查询、申报表查询等。查询业务由于受到查询的复杂程度、查询的数据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给出一个参考范围。 如有特殊要求,可以在具体开发文档中单独给出响应时间要求。 表3-2查询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备注:业务处理过程的交互操作的响应时间参见上面交互类业务的相关指标。 3、大数据量、批处理业务 如会计核算等业务处理,该类业务具有处理复杂、操作数据量大、处理时间长的特点,具体的响应时间在开发文档中给出。 3.4.1.2.2可靠性 系统应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和极端情况下业务逻辑的正确性。 1、无单点故障 系统应不受任何单点故障的影响。

四层电梯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论文) 函授站西工院 09级 专业机电一体化 姓名王乔

目录 目录............................................................... II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2)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 1.2 PLC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3) 第二章电梯的综述 (5) 2.1电梯的定义与简介 (5) 2.2电梯的种类 (5) 2.3电梯的主要参数及性能指标 (6) 2.4电梯的结构及组成部件 (7) 2.5电梯的工作流程 (10) 2.5.1 电梯的升降流程图 (11) 2.5.2 电梯的开关门流程图 (12) 第三章硬件的选型 (13) 3.1 PLC的选择 (13) 3.1.1 PLC的定义和特点 (13) 3.1.2 PLC的主要功能和应用 (16) 3.2 变频器的选择 (17) 3.2.1 通用变频器概况 (17) 3.2.2 通用变频器的功率输出驱动技术动向 (18) 3.2.3 三菱FR-A740变频器参数 (19) 3.3 制动器 (21) 3.4 安全钳与限速器 (22) 3.4.1 安全钳的作用与组成 (22) 3.4.2 限速器的作用 (22) 第四章硬件设计及计算 (23) 4.1 四层电梯曳引电机及门电机电路 (23) 4.2 PLC的系统硬件设计 (23) 4.3可编程控制器机型的选择 (24)

4.3.1 PLC的I/O点数估算 (24) 4.3.2 存估算 (25) 4.3.3 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 (26) 4.3.4 三菱FX2N-48MR-001的性能指标 (26) 4.4 变频器参数设置及计算 (27) 4.4.1 变频器参数设置 (27) 4.4.2 变频器容量计算 (27) 第五章软件设计 (29) 5.1 PLC的编程语言 (29) 5.1.1 输入/输出点分配: (29) 5.1.2 PLC外部接线图 (31) 5.2程序设计 (32) 5.2.1 外部信号输入存储程序 (32) 5.2.2 轿厢停于某层时,所在楼层存于D0并用数码管显示程序 (35) 5.2.3 比较判断轿厢上下行程序 (36) 5.2.4 补充程序 (38) 5.2.5 开关门程序 (39) 5.2.6 轿厢上行与下行程序 (42) 第六章系统程序调试 (44) 6.1 程序调试 (44) 6.2 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调试 (44) 6.3 程序最终运行情况 (46) 6.4 PLC控制系统的外部干扰 (46) 总结 (47) 参考文献 (48) 致 (49)

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方案

随着当今社会向着信息化发展,办公自动化越来越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所重视,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的发展,为开展办公自动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景,政府上网工程、金卡工程的实施,带动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因此我们结合辽阳市政府的实际情况,本着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和保护用户投资的原则,结合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我们先期为其他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辽阳市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辽阳市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目标: 1、公共信息管理子系统(政府办、各处) 包括辽阳市政府简介处室基本情况等。 组织机构岗位编制、部门组成、部门职责范围 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责任。 基本工作制度 辽阳市政府发展计划,中长期目标。 综合经营发展计划 2、计财管理子系统(计财) 年度计划(财务收支、工程岁修、设备购置、供水、发电、综合经营)计划完成情况(月完成及累计情况) 部门生产、工作完成情况) 损益情况 部门经费使用情况 3、人事劳资、安全管理子系统(人事劳资部)

职工情况统计 技术干部档案 工资管理 安全管理 4、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机关服务中心) 5、双文明建设、党务工作(党群工作部) 双文明考核办法 考核情况统计 党务工作管理(党办、纪检、工会、团委等) 综合治理 6、办公自动化文档 文件工作流 档案管理 通知 会议纪要 辽阳市政府大事记 7、现行法规、标准 8、电子政府,INTERNET信息发布,网上政府 以上需求应提炼共有部分,按照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的设计理论,规划辽阳市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最小冗余,达到部门分工合作,数据共享。 建设总原则如下: 1)、为辽阳市政府的领导决策、行政管理服务。 2)、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优势,建立辽阳市政府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全局宏观决策,提高

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书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①铁生沟35KV变电站②观音堂副四号变电所(6KV) 一、总体说明: 1、变电站综合保护装置选用许继、南自、南瑞等国内知名品牌。该保护具备煤矿安全规程及电力运行规程要求的所有保护功能,能够实时采集三相电参数,通过网络能够实现“四遥”功能及有足够的冗余,满足微机联网及检测数据传输调用。主机两台,主备运行方式,必须能够实现双机热备并自动切换。 2、本标段所采购范围开关柜综合保护装置、后台系统、变压器保护屏、线路保护屏等。 3、铁生沟35KV变电站35KV部分集中组屏,6KV部分分散安装,观音堂副四号变电所分散安装。 二、技术要求 系统应采用成熟先进的全分布、开放式结构设计,按间隔划分、单元化设计、分布式处理。 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和可扩充性,综合自动化系统从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主控层、通讯层和间隔层。 ㈠主控层功能要求: 主控层主要完成各间隔单元的信号采集、处理、控制、显示及打印,实现参数的鉴定修改、防误操作系统等。经CAN或以太网总线通讯联接各间隔单元的监控保护设备、多功能智能表、交流电源屏、直流电源及其它智能设备,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完成各类适时性数据的处理及操作。操作员工作站完成主站的监视、控制等。要求采用双网络结构。综合自动化系统要求具有性能安全可靠、运行稳定、功能完备、报表组态、曲线查询方便、SOE查询全面且分类、便于扩建、界面友好、使用与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 2、控制操作、对断路器实现分闸/合闸控制,并具有检同期防误操作的闭锁功能 3、与微机保护的通讯接口 4、与微机“五防”的通讯接口 5、与微机直流电源的通讯接口 6、与卫星时钟同步 7、事件顺序处理: 8、报警处理 9、故障录波功能 10、变电站操作系统 11、实时画面显示 12、制表打印 13、维护功能 14、变电所专家系统

项目建议书模板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 一、说明 (一)本文件是编制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以下可简称“项目建议书”)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项目建议书,旨在结合国家和本部门电子政务现状和实际需求,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并提出项目建设内容、方案框架、组织实施方式、投融资方案和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三)项目建设单位主要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并参考项目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对需求分析报告提出的评议意见,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四)项目建议书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二、格式和提纲 项目建议书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 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 (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盖章) (三)项目建议书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4、项目概况 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四章需求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六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与主要建设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OA办公自动化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OA办公自动化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办公自动化系统 概 要 设 计 说 明 书 XXXX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X年7月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2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需求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BS结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系统权限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4信息发布权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5公文处理权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6档案管理权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7会议管理权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0、短信平台权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1、公共通讯录权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7、车辆管理权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描述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3接口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用户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外部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内部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1.1.2 研究现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如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成为热门话题,研究单位和产品也越来越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北京四方公司的CSC 2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BSJ2200计算机监控系统,南京南瑞继电保护电气有限公司的RCS一9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电南自PS 6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武汉国测GCSI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许继电气公司的CBZ一8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瑞典ABB的MicroSCADA自动化系统等。现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站内间隔层设备(包括微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测控、直流系统等)以互联的方式与主机实现数据交换与处理,从而构成一种服务于电网安全与监测控制,全分散、全数字化和可操作的自动控制系统。 本系统站控层用的软件工具是瑞典ABB公司开发的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MicroSCADA和COM500,COM500作为前置机,它是整个系统数据采集的核心,MicroSCADA用于后台监控;间隔层测控装置用的主要是芬兰ABB公司生产的是REF54_系列和瑞典ABB公司生产的REC561等自动化产品,远动装置用的是浙江创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CWCOM200。

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程序系统的结构 (4) 3程序1登录功能设计说明 (5) 3.1程序描述 (5) 3.2功能 (5) 3.3性能 (5) 3.4输入项 (6) 3.5输出项 (6) 3.6算法 (6) 3.7流程逻辑 (8) 3.8接口 (8) 3.9存储分配 (8) 3.10注释设计 (9) 3.11限制条件 (9) 3.12测试计划 (9) 3.13尚未解决的问题 (9) 4.程序2主页设计说明 (9) 4.1程序描述 (9) 4.2功能 (9) 4.3性能 (10) 4.4输入项 (10) 4.5输出项 (10) 4.6流程逻辑 (10) 4.7接口 (11) 4.8存储分配 (11) 4.9注释设计 (12) 4.10限制条件 (12) 4.11测试计划 (12) 4.12尚未解决的问题 (12) 5程序3日程管理设计说明 (12) 5.1程序描述 (12) 5.2功能 (13) 5.3性能 (13) 5.4输入项 (13) 5.5输出项 (13) 5.6算法 (14) 5.7流程逻辑 (14)

5.8接口 (15) 5.9存储分配 (15) 5.10注释设计 (16) 5.11限制条件 (16) 5.12测试计划 (16) 5.13尚未解决的问题 (17) 6程序4系统管理设计说明 (17) 6.1程序描述 (17) 6.2功能 (17) 6.3性能 (18) 6.4输入项 (18) 6.5输出项 (18) 6.6算法 (19) 6.7流程逻辑 (22) 6.8接口 (24) 6.9存储分配 (24) 6.10注释设计 (25) 6.11限制条件 (25) 6.12测试计划 (26) 6.13尚未解决的问题 (26)

软件系统设计原则三

1.1设计原则 1.1.1先进行和成熟性 系统设计,特别是业务应用软件解决方案,要充分体现一体化和松耦合的特点,把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提出先进合理的业务流程,真正做到紧扣未来发展方向;系统应运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和标准化产品,具有较高性能,符合当今技术发展的方向,确保系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有长期的使用价值,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1.1.2经济性和实用性 信息系统性能优良,价格合理,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做到节省投资和物有所值。系统设计应面向实际、注重实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设备和信息资源,应用软件应考虑用户的操作习惯,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以及丰富的联机帮助,全面提升系统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1.1.3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计时要采用可靠的技术,系统各环节具备故障分析与恢复和容错能力,在安全体系建设、复杂环节解决方案和系统切换等各方面考虑周到、切实可行,建成的系统安全可靠,稳定性强,从而把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降至最低。 1.1.4安全性和保密性 系统设计应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既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也要考虑信息的保护和隔离。系统应该在各个层次对访问进行控制,设置严格的操作权限;并充分利用日志系统、健全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1.1.5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业务在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并充分考虑系统升级、扩容、扩充和维护的可行性,并针对系统涉及用户多、数据量大的特点,充分考虑如何大幅度提高业务处理的响应速度以及统计汇总的速度和精度。 1.1.6整体性和开放性 系统设计应按照“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整体设计,注重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既要考虑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把握好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

案例: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docx

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1软硬件选型原则 软件选型原则:开放性,对称性与非对称处理,异种机互联能力,目录及安全服务的支持能力,应用软件的支持能力,网管能力,性能优化和监视能力,系统备份/恢复支持能力。 硬件选型原则: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延续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的互连性能,应用软件的支持,系统的性价比,生产厂商的技术支持,可管理性(同事管理多处工作,消除问题,智能管理的方法),远程管理,状况跟踪,预故障处理,性能监控,安全管理,可用性,磁盘故障,内存问题,容错性(冗余组件、自动服务器恢复,冗余网卡,冗余CPU电源模块,双对等PCI总线)及平台支持 5.12.2软硬件配置清单 参考《附表》中的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使用目前已经建设好并正在使用的机房,不需要重新建设。

3.4.2性能需求 3.4.1.交易响应时间 交易响应时间指完成目标系统中的交互或批量业务处理所需的响应时间。 根据业务处理类型的不同,可以把交易划分为三类:交互类业务、查询类业务和大数据量批处理类业务,分别给出响应时间要求的参考值,包括峰值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 1、交互类业务 日常交易指传统的大厅交互业务,如申报、发票销售、税务登记等,具有较 高的响应要求。批量交易指一次完成多笔业务处理的交易,如批量扣缴等,由于批量交易的数据量不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响应时间。 表 3-1 交易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业务复杂性平均响应时间参考值平均响应时间峰值响应时间 ( 秒)参考值(秒)参考值(秒) -提交过程-交互过程 日常交易4-18 专网报税4-25 电话报税4-25 网上交易4-25 批量交易视提交数据量、业务处理量而定 备注:以上交易如果涉及与税务-国库-银行或税务-银行-国库交互的, 响应时间参考值中均包含交互的时间 2、查询类业务 如登记资料查询、申报表查询等。查询业务由于受到查询的复杂程度、查询的数据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给出一个参考范围。 如有特殊要求,可以在具体开发文档中单独给出响应时间要求。 表 3-2 查询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平均响应时间 业务复杂性 参考值 ( 秒) 简单查询3-15 复杂查询15-120 备注:业务处理过程的交互操作的响应时间参见上面交互类业务的相关指 标。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一)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一) 简介:为了适应自动化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包括水文测报、工业电视监视、消防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的全方位自动监测控制系统,即为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关键字:水电站自动化系统相关站中站:防火分区 1.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意义及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强,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电力行业长期存在自动化水平低下,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电能的要求,为了提高电能质量和发电效率,需对老式水电站中以常规控制、人工操作为主的控制模式进行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对新建水电站应按综合自动化要求进行设计并实施,使水电站逐步实现少人值班,最终达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目标。 水电站大多地处偏僻山区,远离城镇,职工长期生活在较差的环境之中。对水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广大水电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来代替人工操作及定时巡回检查、记录等繁杂劳动,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 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实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后,水电站如果没有综合自动化系统,而是依靠传统的人工操作控制,将难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不了解实时行情,参与竞价将非常困难。即使争取到了发电上网的机会,又因设备陈旧落后而不能可靠运行,既影响电网供电,又使自身效益受损,最终也失去了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发电机遇。所以,电力体制改革也促使我们要实现综合自动化。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监控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新建水电站都设计了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主的高性能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一些老式水电站也逐步进行了以实现综合自动化为目标的改造,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简介 水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是建立在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之上的,对整个电站(甚至梯级电站或整个流域)从水文测报;机组启、停控制,工况监视;辅助、公用设备的启、停控制,工况监视;负荷的分配,直到输电线路运行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并能准确地与上一级调度部门进行实时数据通信等全方位自动监测的控制系统。一般包括5个子系统。 2.1计算机监控系统 2.1.1概述 这部分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根据计算机在水电站监控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常规监控设备的关系,一般有以下三种模式: (1)以常规控制设备为主,计算机为辅; (2)以计算机为主,常规控制设备为辅; (3)取消常规控制设备的全计算机监控系统。 根据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大小、在电网中的作用和各自的具体情况可分别选用不同模式的监控系统。一般新建电站和具备条件(资金、技术和发电许可等条件)的电站适合选择第三种模式,以便达到一步到位的目的。对于受其它条件限制的老式水电站的改造,可分别考虑第一、第二两种模式作为过渡。这其中各种模式针对各自电站的具体情况,在设计时也略有不同。2.1.2实例 值得说明的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水电站的应用,语音、动画、可视化、视像功能也用于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多媒体系统的结构,解决好与监控系统的连接问题。 2.1.3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梯级电站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备遥测、遥控、遥信、遥调(即“四遥”)的功能。

软件设计基本原则

软件基本设计原则 ●友好、简洁的界面设计 ●结构、导向清晰,符合国际标准 ●强大的综合查询 ●信息数据共享 ●方便及时的信息交流板块 ●准确、可逆的科技工作流模块支持 ●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方案生命周期长 设计原则: 设计时考虑的总体原则是:它必须满足设计目标中的要求,并充分考虑本网站的基本约定,建立完善的系统设计方案。 信息系统的实施作为信息化规划的实践和实现,必须遵循信息化规划方案的思想,对规划进行项目实施层面上的细化和实现。 首先必须遵循信息化规划“投资适度,快速见效,成熟稳定,总体最优”的总原则。具体细化到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软件系统工程上来。 ●先进性 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

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 ●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所设计的软件应符合需求方自身特点,满足需求方实际需要。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根据需求方自身特点,设置符合需求方的设计需求。对于需求方的需求,在不违背使用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适合需求的设计,满足需求方内部管理的要求。 1)设计上充分考虑当前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和可行, 把满足管理需求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 2)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技术方案,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系统实施 时先进行业务处理层及低层管理,稳步向中高层管理及全面自动化过渡。 这样做可以使系统始终与业务实际需求紧密连在一起,不但增加了系统 的实用性,而且可使系统建设保持很好的连贯性; 3)全部人机操作设计均充分考虑不同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4)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 界面尽可能美观大方,操作简便实用。 ●可靠性 在可靠性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靠性设计应有明确的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评估方案; (2)可靠性设计必须贯穿于功能设计的各个环节,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