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周周练家国情怀(积累运用+抒情散文阅读,4篇)

第8周家国情怀

训练31积累运用+思乡类散文阅读

月日星期满分:34分实际得分:分

一、基础运用(16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hóu()咙悲f an() lí()明

fǔ()烂坟mù()海xiá()

2.下列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撕哑吹刮汹涌

B.温柔激怒深沉

C.邮票坟墓海陕

D.温柔悲奋黎明

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

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D.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4.填空。(2分)

①《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

人,原名。其中,揭示全诗

主旨的诗句是:,

,,

②《乡愁》一诗选自《》,作者是著名诗人

余光中,现居于台湾,他曾被誉为“”。其中,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家国之思的语句是:

。5.某校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一位同学选定的篇目是

这首《乡愁》,假如让你给它配上背景音乐,下面

哪首乐曲较为合适()(2分)

A.忧郁舒缓的二胡曲《江河水》

B.激越奔放的《黄河大合唱》

C.如诉如泣的《二泉映月》

D.悠扬婉转的《高山流水》

6.仿写句子。(2分)

例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在。7.综合性学习(5分)

(2013 四川乐山)土地滋养了万物,哺育了我们,有谁能离开它呢?今年6月25日是我国第23个土地日,在它即将来临之际,梦想中学九年级准

备开展一次“脚踏一方土”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

完成下列任务:

①晓耕地现状。

2008年我国为应对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党中央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战略决策。实际

状况如何呢?请阅读某同学搜集的我国耕地面积

变化的材料,概括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点。

2003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耕地面积为

18.51亿亩,比1996年减少1亿亩,平均每年减少了1400多万亩。2005年,国土资源部公布我国耕

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了542.4万亩。2009年初,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又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9万亩。

变化的特点是:

②履节约行动。

耕地在减少,生存受挑战。然而,餐桌上的浪

费现象惊人。不久前,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光盘

行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李老师将珍惜土

地与“光盘行动”结合,只拟写了一幅标语的前半

句,请在下列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后半

句,与前半句基本相对。

备选词语:光盘行动开启践行勤俭人收藏节约风

前半句:珍惜土地资源心怀感恩情

后半句: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8分)

乡土情结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

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

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

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

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开始体会爱。乡

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

地上,有一个悲欢离合的家。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

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

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

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

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

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

地包裹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3)“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

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

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

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

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

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

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

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

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

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

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4)安土重迁是华民族的传统。但百余年,许

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

域,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美国南北战

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

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

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

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

国檀香山。第一代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

俭学。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

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

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5)“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

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

得越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文章有改动)

8.文章开头引用王维诗的作用是什么?(3分)

技巧指导引用诗句有何作用

在记叙文中巧妙地引用诗歌,不仅能为文章增光添彩,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其主要

作用有以下三种:

1.引用诗句作文题,鲜明、醒目,又有助于引

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2.在文中引用诗句,通常是为了补充介绍事物

的某一特征,或抒发作者的某一感情,既在结构上领起下文,又丰富了文章内容。

3.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

文,又可以深化主题。

9.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乡土给人们打下的“童年的烙印”是父母家族的关爱、、悲欢离合的家史、。(3分)

10.既然“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为什么有些人又要告别家乡?选用文语句作答。(3分)

11.“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

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

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含义?(3分)

12.作者为什么把“乡土情感”说成是“乡土情

结”?(3分)

13.央视“新闻联播”近日以“为了南水北调”为

专题连续报道,为了缓解北方水荒,广大库区移民

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虽说故土难离,

他们却能生生割舍乡土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义

举?(不得超过30字,3分)

训练32 积累运用+思乡类散文阅读

月日星期满分:34分实际得分:分

一、积累运用(17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折.断()河堤.()蓬蒿.()

灰(jìn)锦(zhàng)(xìng)藻2.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和重音标注有误的一

项是()(2分)

(.3.).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B.无形的手掌

..∕掠过无限的江山..

C.只有那辽远的一角

.....∕依然完整

D.因为

..∕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3.指出下面各句所用的修辞。(3分)

(1)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2)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3)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

样死。()

4.下列词汇,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多项)(2分)

A.灰烬 B.奇异的芬芳 C.那么细,那么软D.血和灰 E.没有渔船 F.温暖,明朗

5.“中国梦”已成为当下最热的词汇之一,它凝聚

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追求与祝愿,它也融入了每个

人的成功之梦。为此,某校九(1)玫开展一次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现在邀请你参加。(7分)

(1)李明同学在活动中,组织大家围绕“中国梦.我的梦”对对联,他拟出上联,请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扬风帆共铸神州梦,

下联:。(2)对此次活动,张强同学的妈妈不同意他参加,

她说“中考在即,省点时间来复习吧,不然的话,

一切都是梦!”(2分)

①“妈妈”的言外之意是。

②请以张强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

(4)校芳草地文学社决定举办一个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优秀习

作。下面是杨轩同学为其拟写的一则征文启事,从

格式到内容都有毛病,请按要求修改。(3分)

征稿启事

为了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我社决定举行“中

国梦*我的梦”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具体要求:参赛学生须围绕“中国梦*我的梦”

写作。尽情抒写自己的美丽梦想,阐释自己对“中

国梦”的认识与评价。篇幅以不超过千字左右为宜。

请写明真实的姓名和所在班级。(2)截稿时间:2014年5月31日。(3)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获奖作品将在校报上发表。

祝大家学习进步!

2014年4月10日

芳草地文学社

①文中划线句有语病,可以这样修改:。

②格式不符合要求,应将“”一句删去;应将“”和“”对调。

二、阅读理解(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夜归人

包利民

①无边无际的夜,心里却暖暖,连脚步声都同

心跳一样急促,因为前方有一所亮灯的房子。在夜

里回家,有着一种特别的感受。也许是暗夜与家灯

的对比,便将心底久泊无依的思绪与那一窗的温暖

相融,仿佛一直黯淡的际遇,此刻全被回家的心绪

点亮。

②遥远的少年时光里,有一次深夜回家的经

历。那时还在县里住校读高中,很少回家。一个周

末的晚上,便有一种强烈的回家冲动。于是便走出

校门,此时已是夜里九点多,早没有了通往乡下的

车,便步行走上四十里的路。正是盛夏,星光满天,出了县城,便是土路,两旁是茂盛的庄稼。空气中流动着清香的气息,便一直向前走。离家乡的村子

很近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荒甸,阴森无比,还有

乱坟无数。走到纵深处,恐惧便紧紧围绕在身前身

后。向前望去,看见村里的点点灯火,便觉心中一

暖,周围的荒凉也似乎充满了情趣。

③当村子近在眼前,看着家里的草房,那在黑

暗中的影子,就如山一般给我无尽的安全感。推门

进屋,扑面而来的灯光,还有父母惊喜中带着担忧

的脸,却深刻在那一瞬的心底,在无数个未来的日

子,那个情景都会在无眠的夜里潮起。

④后来,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一个房子里,

等待自己的父母到来。也是一个夜里,却是自己成

了屋里的守候者,父母成了夜归人。那时,父母只

是之前打了个电话,说这一天要到,并告诉不要接,来过好几次,能找到。通讯的不便,使得我竟不知

他们坐什么车,几点到。只好守在家里等,直到夜

幕长垂。此刻,终于知道那一种滋味,想想以前的

多次回家,父母该是等得怎样辛苦,交织着盼望与

担心。

⑤曾有个同学,少年时,有一次和父母负气离

家出走。在外游荡了几日,终于还是回来。他特意

选在一个夜晚向家里走去,怕看见那些熟悉的人。

也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他一路心情忐忑,不知将要

面对的是怎样的情景。他和我说:“我一到家门口,听见院子里的狗叫声,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而他的父母,并没有责怪打骂,有的只是一种欣喜和

心疼。原来,不管我们犯了怎样的错,那个叫家的

房子永远敞开着温暖的门,等着我们的归来。

⑥在晚上回家,就像从长长的夜里走向光明和

温暖,家永远是等着我们憩息的巢。就像有人所说,因为喜欢回家,所以才要常离家在外。喜欢在夜里

归来,踏着一地的思念,任这条路风雨起落,可在

路的尽头,却有着一所房子,亮着一盏灯,和灯下

牵念着我们也被我们牵念着的白头人。

(选自《内蒙古日报》2013年8月3日)6.本文写了与“我”有关的两次“夜归”,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在②③④三段已经写了两种“夜归人”,第⑤段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离家乡的村子很近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

荒甸,阴森无比,还有乱坟无数。(环境描写在这

里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晚上回家,就像从长长的夜里走向光明和

温暖,家永远是等着我们憩息的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结尾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巧指导:散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不同位置及其作用,

如下:

(1)在文章开头作精要的议论、抒情,有总领

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在散文的段与段之间穿插议论、抒情,起着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议论、抒情用在散文的结尾,一般是为了

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

义,起到画龙点睛、呼应开头的作用。

训练33 积累运用+爱国类诗歌阅读

月日星期满分:26分实际得分:分

一、积累运用(13分)

1.为加点的字注音。(3分)

驳.船()蜗.行()胚.芽()

迷惘.()隧.洞()纤.绳()2.根据解释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3分) (1)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2)极新(多指服装)。()

(3)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3..将“老水车、驳船、矿灯、稻穗、路基”这几个

形象、填入下列空缺处。(2分)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数百年来纺着

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是失修的;是淤滩上的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

恰当

..的一项是()(2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

发表的讲话中提到了“中国梦”的问题,因此,“中国梦”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

①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梦

想的实现又是建立在国家繁荣基础上的。

②其实,换一个角度想,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③它使人联想到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气势磅

礴的宏伟蓝图。

④所以,我们每一天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也

是在缔造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⑤“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

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

(5)⑤④②③① B.③⑤①④②

C.②①④⑤③

D.⑤③②①④

5.为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小记者

走进同学当中进行了采访,下面是几个典型记录,

请从中找出当前中学生爱国意识存在问题的三个

原因。(3分)

学生甲:我觉得除了枯燥的政治、历史书之外,我们接触的爱国题材的书几乎没有。图书馆的这类

书只适合给小孩儿讲故事,根本就不吸引我们。

学生乙:每天老早上学,回家还有好多作业,

老师、家长天天跟我们要成绩,连看新闻的时间都

没有,哪有时间爱国呀。

学生丙:我觉得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根本就不

适合我们中学生,那些给小学生似的宣讲我们早听

腻了。

原因:

二、阅读理解(13分)

阅读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6.诗的第一节选用、、

和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茫然、苦恼、惆怅、焦灼等情思。(4分)

技巧点拨: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

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如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

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

断的凝重感情。

7.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

“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

什么。(4分)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8.分析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训练35 积累运用+外国诗歌阅读

月日星期满分:31分实际得分:分

一、积累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覆.盖(fù)白桦.(huà)颤.抖(chàn)B.汹涌.(xiōng)慰藉.(jì)虔.信(qián)C.浑浊.(zhuó)瞰.望(kàn)黝.黑(yōu)D.晨曦.(xī)河畔.(pàn)深邃.(sùi)2.选词填空。(3分)

虔信虔诚

(1)破除迷信,()科学。

(2)许多人都()地相信佛教。

惦记惦念

(3)老人()孩子。

(4)老师总是()着班级。

混浊污浊

(5)小河里的水十分()。

(6)排污管内排出()的城市废水。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2分)

①():诚地相信

②慰藉:

③():早晨的日光

④深邃:

4.根据提示,找出以下诗句。(2分)

(1)《祖国》一诗中表明“我”对农村的生活图景

深沉爱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揭示《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诗歌知识,提升朗诵和鉴

赏诗歌的能力,某班级组织了一次“诗歌朗诵欣赏会”。(6分)

(1)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诗歌朗诵欣赏会”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

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2分)

(2)活动进行到“读优美诗歌,品人间真情”的环节时,主持人安排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黑人谈河流》的朗诵,请你为这两首诗的朗诵

写几句串场词。

刚才我们欣赏了田博同学朗诵的《祖国啊,我

亲爱的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王佳同

学朗诵的《黑人谈河流》。(2分)

(3)李清同学朗诵了下面一首小诗,听后请

按要求完成题目。(2分)

一个扛着梯子走的人/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他在寻找从哪里/可以登上青天。

这首诗能给人深刻的人生启示,从肯定的角度

看,是写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渴望。如果从否

定的角度看,可以有什么理解?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这首诗讽刺了

的人。

二、阅读理解(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莱蒙托夫

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

一片孤孤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在寻求甚么,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了甚么,在那自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

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

唉,——它不是在寻求幸福,

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

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

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祥!

6.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作为背景?(4分)

7.“它不是要寻求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那么,它在追求什么?(4分)

8.“闪着白光”的孤帆象征着什么?(4分)

技巧点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

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

和感情。如冰雪象征忠贞品格,杜鹃是凄凉哀伤情

绪的象征,松柏象征孤直耐寒品格。

9.这是诗人18岁时写的一首小诗,读了这首诗,你可以看出诗人是怎样的一个青年?(4分)参考答案

训练31

1.喉愤黎腐墓峡

2.B【解析】A“撕”应为”嘶”;C“陕”应为“峡”;D“奋”应为“愤”。

3.D【解析】D“我在∕外头”应为“我∕在外头”。4.①艾青蒋海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

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②白玉·苦瓜浪子诗人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

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时间

5.A【解析】《乡愁》表达思乡之愁,《江河水》与

其格调相近。

6.示例一:故乡的歌是一支清丽的箫,总在思乡

的夜晚吹起;示例二:故乡的歌是一把悠扬的口琴,总在月圆的时候奏响;故乡的歌是一颗引路的星,

总在有迷雾的夜里闪烁;故乡的歌是一盏温暖的

灯,总在哭泣着的心中点亮。

7.①我国的耕地面积从2003年来在逐年减少;或者2003年前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得快,其后每年的

耕地面积减少得慢。②践行光盘行动开启节约风或

开启光盘行动践行节约风

8.国传统文化,思乡情结在人们心根深蒂固。引出下文。

9.家乡的山水草木邻里乡亲的友情

10.(1)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

(2)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

11.这句话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子们孤独无依的境况,从而突出他们对故乡的眷

恋之情。

12.为了强化这种情感的永恒、深刻、不易化解的

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13.舍小家为大家,情系大爱,支持国家建设,具有

朴素的爱国精神。

训练32

(6)sh? dī hāo qiáo 烬幛荇

2.D 【解析】D重音应当标注在“太阳”和“春”上。

3.(1)对比(2)拟人(3)比喻

4.ADE

5.(1)示例:沐阳光同绘中国红

(7)①只有靠脚踏实地去做,都有效果,否则一

切都是空的。②示例:妈妈,我理解您的意思,但

您误解了。其实,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关心国家

大事;同时个人心中有了梦想,才有奋斗的动力。

所以,虽然是花了一点时间,但这是值得的,您说呢?

(3)①删去“不超过”或“左右”;②祝大家学习进步!2014年4月10日芳草地文学社

6.第一次写“我”读高中时,一个周末的晚上,

步行四十里的路回家;第二次写“我”在一个陌生

城市的房子里,作为守候者,在夜里等待父母的到来。

7.不多余。第⑤段写的是一个少年负气离家后,

选择一个夜里回家的事,从父母对犯错孩子宽容的

角度表现家的温暖,使读者对家的感受更加丰富。8.(1)用一大片阴森无比的荒草甸和令人恐惧的

无数乱坟,衬托村庄的灯火让人感到温暖,突出了

家的安全感。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家

光明、温暖和安全的特点。

9.结尾主要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对“夜归人”回家的感受,点明了题意,揭示了文章

的中心。

训练33

(8)bówōpēi wáng suìqiàn

2.(1)(2)簇新(2)迷惘(3)喷薄

3.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4.D 解析:该语段以逻辑为序。引出“中国梦”

这一话题后,接下来应是对“中国梦”这一概念的

诠释,所以接第⑤句,排除BC;从关联词语搭配的

角度来看,第①④两句含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因为”“所以”,它们应当连在一起。据此,又排

除A,答案为D。

5.①适合中学生的爱国主义题材的书籍很少;②学

生课业负担太重,学校家庭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古

够重视。③当前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不吸引学

生。

6.挂图代数琴桨橹

7.①时间缓慢②距离遥远

8.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

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训练34

1.A【解析】B“藉”读“ji a”;C“黝”读“yǒu”;D“邃”读“suì”。

2.(1)虔信(2)虔诚(3)混浊(4)污浊

3.①虔信②安慰③晨曦④深远,深奥

4.(1)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5.(1)示例:读优美诗,做优秀人。遨游诗歌的

海洋,提升你我的素质。

(2)示例:如果说,舒婷通过水车、矿灯、稻穗、

路基、驳船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自己与祖国生死相

依、血肉相连的情感,那么,休斯则通过亚、非、

美三大洲都有令自己难忘的河流,表达了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

(3)示例:那些只会空想不会行动

6.写了海风,浪花,孤帆,桅杆,阳光,以笼罩着海雾的大海作背景。

7.它在祈求风暴,追求与狂风激流搏斗的生活

8.它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象征诗人不怕艰难险阻,追求挑战、追求斗争、追求理想的精神。象征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9.诗人是一位不甘平庸,积极进取,渴望与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作搏斗,凭着自己的能力建功立业的青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