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正元身份认证网关I产品介绍精选版.pdf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实现原理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实现原理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实现原理将根据系统的架构而有所不同。对于B/S架构,将采用利用Web服务器对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协议)技术的支持,可以实现系统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安全需求。而对于C/S架构,将采用签名及签名验证的方式,来实现系统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需求。以下将分别进行介绍: 基于SSL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目前,SSL技术已被大部份的Web Server及Browser广泛支持和使用。采用SSL技术,在用户使用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时,会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的SSL通道。在SSL会话产生时:首先,服务器会传送它的服务器证书,客户端会自动的分析服务器证书,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其次,服务器会要求用户出示客户端证书(即用户证书),服务器完成客户端证书的验证,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对客户端证书的验证包括验证客户端证书是否由服务器信任的证书颁发机构颁发、客户端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客户端证书是否有效(即是否被窜改等)和客户端证书是否被吊销等。验证通过后,服务器会解析客户端证书,获取用户信息,并根据用户信息查询访问控制列表来决定是否授权访问。所有的过程都会在几秒钟内自动完成,对用户是透明的。 如下图所示,除了系统中已有的客户端浏览器、Web服务器外,要实现基于SSL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安全原理,还需要增加下列模块: 基于SSL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原理图 1.Web服务器证书 要利用SSL技术,在Web服务器上必需安装一个Web服务器证书,用来表明服务器的身份,并对Web服务器的安全性进行设置,使能SSL功能。服务器证书由CA 认证中心颁发,在服务器证书内表示了服务器的域名等证明服务器身份的信息、Web 服务器端的公钥以及CA对证书相关域内容的数字签名。服务器证书都有一个有效 期,Web服务器需要使能SSL功能的前提是必须拥有服务器证书,利用服务器证书 来协商、建立安全SSL安全通道。 这样,在用户使用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发出SSL握手时,Web服务器将配置的服务器证书返回给客户端,通过验证服务器证书来验证他所访问的网站是否真

云计算考试题库完整

1、与SaaS不同的,这种“云”计算形式把开发环境或者运行平台也作为一种服务给用户提供。 A、软件即服务 B、基于平台服务 C、基于WEB服务 D、基于管理服务 2、云计算是对()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A、并行计算 B、网格计算 C、分布式计算 D、三个选项都是 3、https://www.360docs.net/doc/ff14857162.html,公司通过()计算云,可以让客户通过WEBService方式租用计算机来运行自己的应用程序。 A、S3 B、HDFS C、EC2 D、GFS 4、互联网就是一个超大云。() A、正确 B、错误 5、不属于桌面虚拟化技术构架的选项是 A、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 B、虚拟操作系统基础架构(VOI) C、远程托管桌面 D、OSV智能桌面虚拟化 6、()不属于桌面虚拟化技术构架的选项是。 A、SAAS B、PAAS

C、IAAS D、HAAS 7、与网络计算相比,不属于云计算特征的是() A、资源高度共享 B、适合紧耦合科学计算 C、支持虚拟机 D、适用于商业领域 8、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为:利用非本地或远程服务器(集群)的分布式计算机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计算、存储、软硬件等服务)。 A、正确 B、错误 9、将平台作为服务的云计算服务类型是() A、IaaS B、PaaS C、SaaS D、三个选项都是 10、Raid1是备份量极高的Raid策略,相应的他的保护能力也很强()。 A、正确 B、错误 11、我们常提到的"Window装个VMware装个Linux虚拟机"属于() A、存储虚拟化 B、内存虚拟化 C、系统虚拟化化 D、网络虚拟化 12、IaaS是()的简称。 A、软件即服务 B、平台即服务 C、基础设施即服务 D、硬件即服务 13、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营中,什么费用所占比例最高() A、硬件更换费用

吉大正元数字签名服务器安装部署手册COM版VCTKS接口

数字签名服务器v2.1.1 安装部署手册 (VSTK接口COM版) V2.1.1 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JilinUniversityInformationTechnologiesCo.,Ltd. 目录 2程序部署............................................................................................................................... 6.2替换旧版VCTK.............................................................................................................

引言 概述 该接口是以COM组件的形式提供签名服务。主要完成以下功能接口: ?签名、验签 ?加密、解密 ?打信封、解信封 开发平台及编程语言 ?开发平台 Windows7+sp1 ?编程语言 C++ ?开发工具 VC++2010+sp1 名词解释 ●DigitalCertificate(数字证书) DigitalCertificate,是由国家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可信性、公正性的第三 方证书认证机构进行数字签名的一个可信的数字化文件。数字证书包含公 开密钥拥有者信息以及公开密钥的文件。 ●IssuerDN 数字证书颁发者的DN ●Version 数字证书的版本号 ●SN 数字证书的序列号 ●Subjectdn 数字证书主题 ●Digestalg 摘要算法 ●数字签名 被签发数据的哈希值经过私钥加密后的结果。通过把使用公钥对数字签名解 密得到的值与原始数据的哈希值相对照,就能验证数字签名。 ●带签名的数字信封 带数字签名的加密数据 ●不带签名的数字信封 没有数字签名的加密数据 程序部署 Windows环境部署 安装 安装有2种方式:安装包和网页。 ●安装包方式 执行JITComVCTK_S.exe进行安装 安装完成后,64位系统会把文件安装到C:\ProgramFiles(x86)\JIT\Client目录下, 32位系统会把文件安装到C:\ProgramFiles\JIT\Client目录下。 ●网页方式(针对IE) 把JITComVCTK_S.cab文件放到访问网页的目录下

云计算中的身份认证技术研究_余幸杰

71 余幸杰1,2,高能1,2,江伟玉1 (1.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 要: 文章对目前云计算中典型的身份认证技术——基于安全凭证的身份认证和基于单点登录的联合认证,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现有的几种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 身份认证;安全凭证;单点登录;OpenID ;SAML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22(2012)08-0071-04 Research on the Authentication in Cloud Computing YU Xing-jie 1,2, GAO Neng 1,2, JIANG Wei-yu 1 (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 Abstract: We analyze the security-credentials-based authentication and the single sign-on-based federated authentication, and make a comparison among the popular schemes. In addition, we present som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s in cloud computing. Key words: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security credential; single sign-on; OpenID; SAML doi :10.3969/j.issn.1671-1122.2012.08.022 云计算中的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收稿时间:2012-07-12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子课题海云信息安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XDA06010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90084/G021102、61003274]作者简介:余幸杰(1988-),女,湖南,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云安全;高能(1976-),女,陕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云安全、PKI 技术、网络与系统安全;江伟玉(1987-),女,湖南,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云计算安全。 0 引言 用户对计算资源的控制程度大大降低。因此,云计算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访问认证请求和复杂的用户权限管理,推动了身份认证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中出现了基于多种安全凭证的身份认证技术。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端存储了大量的用户敏感数据,一旦用户身份被仿冒,就很容易造成隐私和敏感数据的泄露。传统的基于单一凭证的身份认证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许多云服务提供商都采用了基于多种安全凭证的身份认证技术,但是目前缺少对这些技术的总结和比较。因此,本文对目前云计算中广泛使用的基于多种凭证的身份认证技术进行了总结。云计算中有着复杂的身份认证场景,API 调用源鉴别就是一种典型的认证场景。根据API 种类的不同,API 调用源鉴别使用的安全凭证也有所不同。本文重点阐述了基于不同安全凭证的API 调用源鉴别机制。云计算的发展推动了基于单点登录的联合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联合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使用户可以通过单一账号登录多个云服务,极大地简化了用户操作,基于单点登录方案可以很好地实现联合身份认证机制。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单点登录方案——OpenID 协议和基于SAML 的单点登录方案,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1 基于安全凭证的身份认证 传统的身份认证,往往基于用户名和口令。面对云计算中复杂的应用环境和角色定义,以用户名和口令作为单一安全凭证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云计算中多种认证场景的安全需求。因此,云计算中出现了多种安全凭证,本节分析了Google、Amazon、Microsoft 等云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多种基于安全凭证的身份认证技术,并进行了比较。 1.1 基于安全凭证的API调用源鉴别 在云计算环境中,云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API 访问资源和使用服务,用户使用云服务的实质就是调用API。与传统的本地API 调用不同,云计算中的API 调用通常是基于Web 的调用,除了资源所有者以外,其他合法第三方也可以通过API 调用实现对资源的访问。而且,在调用一个API 时,大多数情况下会涉及对敏感数据的获取。因此,基于安全凭证对API 请求

时间戳服务器

吉大正元时间戳服务器 管理员手册 V2.0.23_sp1 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Jili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目录 1. 引言 (3) 1.1. 概述 (3) 1.2. 定义 (3) 2. 安装配置 (4) 2.1. 介绍 (4) 2.1.1.V2000 (4) 2.2. 连接安装 (4) 3. 功能详解及使用方法 (6) 3.1. 可信时间戳管理 (6) 3.1.1.管理可信时间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证书管理 (6) 3.1.3.时间戳数据管理 (9) 3.1.4.服务监控 (10) 3.1.5.权限管理 (12) 3.1.6.业务日志 (12) 3.2. 系统管理 (14) 3.2.1.站点证书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信任根证书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权限管理 (18) 3.2.4.数据库配置 (18) 3.2.5.许可证配置 (19) 3.3. 设备管理 (19) 3.3.1.网络设置 (19) 3.3.2.HA服务管理 (22) 3.3.3.网络诊断管理 (25) 3.3.4.SNMP服务管理 (27) 3.3.5.系统监控 (27) 3.3.6.网络监控 (28) 3.3.7.系统时间设置 (29) 3.4. 系统维护 (29) 3.4.1.系统备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系统恢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系统升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审计管理 (30) 3.5.1.查看审计信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2.更新安全审计员证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常见问题解答(FAQ) (34) 4.1. 服务安装后无法启动 (34) 4.2. 服务启动后无法进入管理界面 (34)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讲解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设计方案 1)系统总体设计 为了加强对业务系统和办公室系统的安全控管,提高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我们设计了基于PKI/CA技术为基础架构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平台。 1.1.设计思想 为实现构建针对人员帐户管理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全面完善的安全管控需要,我们将按照如下设计思想为设计并实施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内部建设基于PKI/CA技术为基础架构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平台,通过集中证书管理、集中账户管理、集中授权管理、集中认证管理和集中审计管理等应用模块实现所提出的员工帐户统一、系统资源整合、应用数据共享和全面集中管控的核心目标。 提供现有统一门户系统,通过集成单点登录模块和调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服务,实现针对不同的用户登录,可以展示不同的内容。可以根据用户的关注点不同来为用户提供定制桌面的功能。 建立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平台,通过使用唯一身份标识的数字证书即可登录所有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集成性。 提供基于LDAP目录服务的统一账户管理平台,通过LDAP中主、从账户的映射关系,进行应用系统级的访问控制和用户生命周期维护

管理功能。 用户证书保存在USB KEY中,保证证书和私钥的安全,并满足移动办公的安全需求。 1.2.平台介绍 以PKI/CA技术为核心,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产品架构设计,实现集中的用户管理、证书管理、认证管理、授权管理和审计等功能,为多业务系统提供用户身份、系统资源、权限策略、审计日志等统一、安全、有效的配置和服务。 如图所示,统一信任管理平台各组件之间是松耦合关系,相互支撑又相互独立,具体功能如下: a)集中用户管理系统:完成各系统的用户信息整合,实现用户生 命周期的集中统一管理,并建立与各应用系统的同步机制,简 化用户及其账号的管理复杂度,降低系统管理的安全风险。

酒店行业porl认证解决方案

酒店行业p o r l认证解 决方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目录 一、项目背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成为出行的必备,酒店业为提升品牌管理与服务意识,纷纷上马无线网络项目,为住客提供优质的WIFI接入服务。 酒店无线网络建设分为两种情况:酒店自建无线网络与电信运营商圈地建设。 电信运营商“圈地建设”是指前期电信运营商自己投入费用(包括无线网络设备费用、安装调试维护费用、互联网接入费用及前期与酒店接触所产生的营销费用等),利用酒店现有的经营场所免费给酒店建设无线网络,作为酒店方面不需要出具任何费用,就能让客人使用电信运营商建设的无线网络,后期电信运营商会向使用无线网络的客人收取上网费用以达到收回前期各种费用投资并在今后实现持续盈利的目的。 从表面上来看,受益的确实是酒店方,既不用自己出任何费用又解决了让客人无线上网的实际需求,何乐而不为呢部分酒店都爽快地签订了“圈地协议”,但运营一段时间后发现运营商的无线网络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1)“圈地建设”具有排它性,如果A电信运营商先与酒店方商谈达成协议,则会要求酒店方不准再让B电信运营商在酒店方的场所建设无线网络,从 而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就导致了三大运营商的用户交叉,酒店宣 称提供无线服务,但B、C运营商的用户却无法接入(运营商无线只向本 品牌的用户服务),导致B、C运营商的用户投诉; 2)“圈地建设”不向酒店方收取任何费用,但不代表不向入住的客人收取费用,电信运营商往往是在市场推广初期以促销的方式让入住酒店的客人免 费体验无线网络,也不排除某些电信运营商一开始就会向入住酒店的客人 收取上网费用,这正印证了“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啊!向客人收取费 用的标准会以电信运营商的不同而不同,计费方式是按上网所产生的流量 与上网所产生的时间两种。“圈地建设”所看重的正是酒店方的经营场所 内入住的客人群体,这个客人群体才是能产生利润的根本之根本,酒店只 是一个所谓的“载体”。收费WIFI对用户来说,形同虚设,不得已要使 用网络而留下对酒店形象的负面影响。(双重收费引发客人不满,导致客 人投诉酒店且有可能下次不再入住该酒店) 鉴于此,酒店方希望自建无线网络免费向所有住客开放,以获取住客对酒店服务的确定(毕竟基础设施是一次性投入,而客户却是永久的)。 二、需求分析 一个完整的无线网络包含如下几部分:宽带接入、网关、交换机、AP (AC)。一个酒店如果实现全面覆盖,根据规模不同,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此非本方案要探讨的问题,酒店希望通过低成本的方案既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同时又能100%自主拥有自己的无线管理发布平台。

吉大正元身份认证网关G程序员手册

身份认证网关G 程序员手册 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Jili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目录 1受保护应用如何取得证书信息 (3) 1.1证书主题 (3) 1.2证书序列号 (3) 1.3证书颁发者主题 (4) 1.4证书起始有效期 (4) 1.5证书终止有效期 (4) 1.6整张证书的Base64编码 (5) 1.7用户客户端IP (5) 1.8设备名称 (6) 1.9认证方式 (6) 1.10用户权限 (6) 1.11用户帐号 (7) 1.12用户口令 (7) 1.13默认权限 (7) 1.14获取DN中email项的值 (8) 2 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受保护应用如何取得证书信息 受保护的应用可以在HTTP Header中接收身份认证网关系统中传递过来的证书信息,要注意的是这里只能接收用户在应用管理中选定的证书信息项。获取到的头信息涉及到中文的时候需要进行转码。具体取证书信息的方法如下: 1.1 证书主题 由于证书主题中可能含有中文,所以在取回主题信息后要进行中文转码 JSP中的获取方法: String DN = new String(request.getHeader("dnname").getBytes( "ISO8859-1"),"UTF-8"); ASP中的获取方法: info = Request.ServerV ariables("HTTP_DNNAME") 1.2 证书序列号 JSP中的获取方法: String SN = request.getHeader("serialnumber") ASP中的获取方法: info = Request.ServerV ariables("HTTP_SERIALNUMBER") 3 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讲解-共38页知识分享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讲解-共38页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设计方案 1)系统总体设计 为了加强对业务系统和办公室系统的安全控管,提高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我们设计了基于PKI/CA技术为基础架构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平台。 1.1.设计思想 为实现构建针对人员帐户管理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全面完善的安全管控需要,我们将按照如下设计思想为设计并实施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内部建设基于PKI/CA技术为基础架构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平台,通过集中证书管理、集中账户管理、集中授权管理、集中认证管理和集中审计管理等应用模块实现所提出的员工帐户统一、系统资源整合、应用数据共享和全面集中管控的核心目标。 提供现有统一门户系统,通过集成单点登录模块和调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服务,实现针对不同的用户登录,可以展示不同的内容。可以根据用户的关注点不同来为用户提供定制桌面的功能。 建立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平台,通过使用唯一身份标识的数字证书即可登录所有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集成性。

提供基于LDAP目录服务的统一账户管理平台,通过LDAP中主、从账户的映射关系,进行应用系统级的访问控制和用户生命周期维护管理功能。 用户证书保存在USB KEY中,保证证书和私钥的安全,并满足移动办公的安全需求。 1.2.平台介绍 以PKI/CA技术为核心,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产品架构设计,实现集中的用户管理、证书管理、认证管理、授权管理和审计等功能,为多业务系统提供用户身份、系统资源、权限策略、审计日志等统一、安全、有效的配置和服务。 如图所示,统一信任管理平台各组件之间是松耦合关系,相互支撑又相互独立,具体功能如下:

云计算基础知识归纳

由于云计算分为IaaS、PaaS和SaaS三种类型,不同的厂家又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体系结构,对读者了解云计算的原理构成了障碍。为此,本文综合不同厂家的方案,构造了一个供商榷的云计算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它概括了不同解决方案的主要特征,每一种方案或许只实现了其中部分功能,或许也还有部分相对次要功能尚未概括进来。 图3 云计算技术体系结构 云计算技术体系结构分为4层:物理资源层、资源池层、管理中间件层和SOA构建层,如图3所示。物理资源层包括计算机、存储器、网络设施、数据库和软件等;资源池层是将大量相同类型的资源构成同构或接近同构的资源池,如计算资源池、数据资源池等。构建资源池更多是物理资源的集成和管理工作,例如研究在一个标准集装箱的空间如何装下2000个服务器、解决散热和故障节点替换的问题并降低能耗;管理中间件负责对云计算的资源进行管理,并对众多应用任务进行调度,使资源能够高效、安全地为应用提供服务;SOA构建层将云计算能力封装成标准的Web Services服务,并纳入到SOA体系进行管理和使用,包括服务注册、查找、访问和构建服务工作流等。管理中间件和资源池层是云计算技术的最关键部分,SOA构建层的功能更多依靠外部设施提供。 云计算的管理中间件负责资源管理、任务管理、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资源管理负责均衡地使用云资源节点,检测节点的故障并试图恢复或屏蔽之,并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视统计;任务管理负责执行用户或应用提交的任务,包括完成用户任务映象(Image)的部署和管理、任务调度、任务执行、任务生命期管理等等;用户管理是实现云计算商业模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包括提供用户交互接口、管理和识别用户身份、创建用户程序的执行环境、对用户的使用进行计费等;安全管理保障云计算设施的整体安全,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授权、综合防护和安全审计等。 基于上述体系结构,本文以IaaS云计算为例,简述云计算的实现机制,如图4所示。 用户交互接口向应用以Web Services方式提供访问接口,获取用户需求。服务目录是用户可以访问的服务清单。系统管理模块负责管理和分配所有可用的资源,其核心是负载均衡。配

吉大正元数字签名服务器安装部署管理守则COM版VCTKS接口

吉大正元数字签名服务器安装部署管理守则C O M版V C T K S接口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数字签名服务器v2.1.1 安装部署手册 (VSTK接口COM版) V2.1.1 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JilinUniversityInformationTechnologiesCo.,Ltd. 目录

1引言 1.1概述 该接口是以COM组件的形式提供签名服务。主要完成以下功能接口: 签名、验签 加密、解密 打信封、解信封 1.2开发平台及编程语言 开发平台 Windows7+sp1 编程语言 C++ 开发工具 VC++2010+sp1 1.3名词解释 DigitalCertificate(数字证书) DigitalCertificate,是由国家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可信性、公正性的第三方证书认证机构进行数字签名的一个可信的数字化文件。数字证书包含公开密钥拥有者信息以及公开密钥的文件。 IssuerDN 数字证书颁发者的DN Version 数字证书的版本号 SN 数字证书的序列号 Subjectdn 数字证书主题 Digestalg 摘要算法 数字签名 被签发数据的哈希值经过私钥加密后的结果。通过把使用公钥对数字签名解密得到的值与原始数据的哈希值相对照,就能验证数字签名。 带签名的数字信封 带数字签名的加密数据 不带签名的数字信封 没有数字签名的加密数据

2程序部署 2.1Windows环境部署 2.1.1安装 安装有2种方式:安装包和网页。 安装包方式 执行JITComVCTK_S.exe进行安装 安装完成后,64位系统会把文件安装到C:\ProgramFiles(x86)\JIT\Client 目录下,32位系统会把文件安装到C:\ProgramFiles\JIT\Client目录下。 网页方式(针对IE) 把JITComVCTK_S.cab文件放到访问网页的目录下 修改index.html内容, version=当前VCTK_S的版本号 若系统中没有安装VCTK_S,访问该网页时会自动进行下载安装。 遇到该提示,选择“允许阻止的内容” 选择【是】,系统会自动下载并执行安装,安装过程与使用安装包安装相同 若系统中的VCTK_S的版本小于网页指定的版本,则会提示卸载 执行完卸载之后再次刷新网页,会进行自动安装工作。 2.1.2验证 安装完成后,在IE的管理加载项中查看 有对应项目并且启动表示安装成功,控件可用。 2.2示例说明(以Attach签名为例) 使用之前需要引入控件对象,具体使用方法是 Demo中files\org\attach_sign.htm文件 点击【签名】按钮时,调用attachSign()脚本函数,

吉林省市场主体准入e窗通系统操作使用手册

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Jili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正文目录 〖手册目标〗 (2) 〖阅读对象〗 (2) 〖手册约定〗 (2) 第1章登录系统 (3) 1 使用前配置操作 (3) 客户端IE浏览器的配置 (3) 安装手机应用 (3) 2 操作步骤 (4) 自主核名 (4) 企业设立 (8) 设立登记操作步骤: (8)

前言 用户使用手册对于任何产品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对软件产品来说更是如此,一个好的软件产品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本用户使用手册主要从业务应用场景对本系统的使用进行描述,业务应用场景包括全企业类型核名、设立,业务用户人员通过使用本手册对系统进行快速入门及使用完成相应业务。 阅读指南 〖手册目标〗 本手册主要对吉林省工商局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的使用进行说明。使操作人员能快速熟悉并使用本系统完成相应的业务。 〖阅读对象〗 本手册是为吉林省工商局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相关的操作人员所编写的。 〖手册约定〗 本手册遵循以下约定: 1.所有标题均使用黑体字。 2.如果标题后跟有“〖条件〗”字样,说明该标题下正文所要求的内容是在一定条件下必 须的。 【注意】的意思是请读者注意那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警告】的意思是请读者千万注意某些事项,否则将造成严重错误。 【提示】的意思是让读者对业务问题不清楚时候,可以及时电话咨询机构。

第1章登录系统 1使用前配置操作 1.1客户端IE浏览器的配置 IE的版本要求在10以上。可以将访问地址放入收藏夹内,默认将访问过的网页保存在临时文件中,当再次访问同一网页的时候,从临时文件中读取,以提高页面的访问速度。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1)打开浏览器,双击桌面上的图标。 2)选择Internet选项 3)选择“安全”选项卡,点“自定义级别” 4)所有关于ActiveX控件全部设为“启用” 5)点击确定 6)将放入信任站点 1.2安装手机应用 1、手机应用软件下载,方便用户实人认证和手写签名。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海事一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目录...................................................................................................................................................... I 1.总体设计 (2) 1.1设计原则 (2) 1.2设计目标 (3) 1.3设计实现 (3) 1.4系统部署 (4) 2.方案产品介绍 (6) 2.1统一认证管理系统 (6) 2.1.1系统详细架构设计 (6) 2.1.2身份认证服务设计 (7) 2.1.3授权管理服务设计 (10) 2.1.4单点登录服务设计 (13) 2.1.5身份信息共享与同步设计 (15) 2.1.6后台管理设计 (19) 2.1.7安全审计设计 (21) 2.1.8业务系统接入设计 (23) 2.2数字证书认证系统 (23) 2.2.1产品介绍 (23) 2.2.2系统框架 (24) 2.2.3软件功能清单 (25) 2.2.4技术标准 (26) 3.数字证书运行服务方案 (28) 3.1运行服务体系 (28) 3.2证书服务方案 (29) 3.2.1证书服务方案概述 (29) 3.2.2服务交付方案 (30) 3.2.3服务支持方案 (36) 3.3CA基础设施运维方案 (38) 3.3.1运维方案概述 (38) 3.3.2CA系统运行管理 (38) 3.3.3CA系统访问管理 (39) 3.3.4业务可持续性管理 (39) 3.3.5CA审计 (39)

云环境下的身份认证与数据安全技术研究

云环境下的身份认证与数据安全技术研究云计算是一种具有动态延展能力的运算方式,可以看为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计算、网格计算的发展和应用。基于云计算技术,云计算平台可以在数秒内处理千万甚至亿万信息,从而将硬件、软件等大量IT资源以服务的形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 在云计算服务模式下,资源受限的用户将自身的数据存储和计算任务外包给云服务器,从而能够在享受高质量存储与计算服务的同时降低自身负担,实现了把计算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梦想。面向智能终端的云计算平台能够对采集的海量感知数据进行存储和综合加工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提供包括车联网信息处理在内的各种综合服务。 作为未来智慧城市的新标识,车联网由终端传感装置、互通管理系统和云架构信息处理平台构成。车辆和配套的终端传感设备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通管理设备,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云端;通过对车辆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支持路况汇报、信号灯周期安排和自动驾驶等功能。 随着车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对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将云计算服务引入车联网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然而,面向智能终端的云计算平台在为人们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些新的安全挑战。 一是在数据收集阶段,当设备接入陌生网络所面临的身份认证问题;另一个是数据上传至云端以后的访问控制问题。本文研究的核心是分析出云环境下车联网应用所面对的安全挑战,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加密算法给出应对这些挑战的安全方案。

目前,学术界已提出许多云环境下的加密算法和安全协议,并将其应用于抵 抗云计算中层出不穷的安全威胁。基于身份的加密就是一种比较经典的加密技术。 在基于身份的加密中,尝试解密的人只有当自己的身份信息和数据加密者所要求的一致时,才可以顺利地解密,这种加密技术可以用于解决身份认证问题。作为基于身份加密的扩展,基于属性的加密技术可以用于解决云环境下的数据访问控制问题。 本文的主要贡献概括如下:1.提出一种适用于可扩展认证协议(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EAP)无线网络的基于身份切换认证方案。该方案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双陷门变色龙哈希函数。 与现有的基于身份的切换认证技术相比,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消除了私钥生成器完全可信的假设。安全分析表明,该方案不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且效率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2.在基于密文策略的属性加密(Ciphertext-Policy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CP-ABE)中,访问策略通常直接放置在密文中,因此可能泄露一些关 于用户属性的敏感信息。现有的一些方法在访问策略中部分隐藏属性值,而属性名称仍然不受保护。 本文提出了高效且保护策略隐私的访问控制方案。具体地说,新方案在访问策略中隐藏整个属性,而不仅仅是属性值。 为了实现正确地数据解密,设计了一个新的属性布隆过滤器,以验证一个属 性是否在访问策略中,并确定属性的确切位置。安全性分析和性能评估表明,新方案是安全高效的。 3.在现有的CP-ABE方案中,用户需要将属性值发送给属性授权中心以获取

身份认证E网关_3.0产品白皮书

JIT 身份认证网关G v3.0产品白皮书 Version 1.0 有意见请寄:info@https://www.360docs.net/doc/ff14857162.html,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13号银网中心2层 电话:86-010-******** 传真:86-010-******** 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前言 (2) 1.1应用场景描述 (2) 1.2需求分析 (3) 1.3术语和缩略语 (4) 2产品概述 (4) 2.1实现原理 (4) 2.1产品体系架构组成 (5) 2.1.1工作模式和组件描述 (6) 3产品功能 (8) 3.1身份认证 (8) 3.1.1数字证书认证 (8) 3.1.2终端设备认证 (9) 3.1.3用户名口令认证 (10) 3.2鉴权和访问控制 (10) 3.2.1应用访问控制 (10) 3.2.2三方权限源支持 (11) 3.3应用支撑 (11) 3.3.1支持的应用协议和类型 (11) 3.4单点登录 (12) 3.5高可用性 (12) 3.5.1集群设定 (12) 3.5.2双网冗余 (13) 3.5.3双机热备 (13) 3.5.4负载均衡 (13) 4部署方式 (14) 4.1双臂部署模式 (14) 4.2单臂部署模式 (14) 4.3双机热备部署 (15) 4.4负载均衡部署 (16) 4.5多ISP部署方式 (17) 5产品规格 (17) 5.1交付产品和系统配置 (17) 5.1.1交付产品形态 (17) 5.1.2系统配置和特性 (18) 6典型案例 (19) 6.1某机关行业 (19)

6.2 .................................................................................................................... 电子通讯行业 20 1 前言 1.1 应用场景描述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内信息应用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如网上证券、网上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远程办公等。越来越多的重要业务在网上办理,越来越多的重要信息在网络中传输,如何保护这些重要资源的安全访问以及重要数据的安全流转是网络应用面临的重要问题,但通常的网络应用都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一.没有有效的身份认证机制:一般都采用用户名+口令的弱认证方式,这种认证用户的模式,存在极大的隐患,具体表现在: ●口令易被猜测; ●口令在公网中传输,容易被截获; ●一旦口令泄密,所有安全机制即失效; ●后台服务系统需要维护庞大的用户口令列表并负责口令保存的安全,管 理非常困难。 二.数据传输不安全:当前大多网络应用所发放的数据包均是按照TCP/IP 协议为明文方式传输,而Internet 的开放性造成传输信息存在着被窃听、被篡改的安全问题。 三.操作抵赖:网络应用将现实世界的实体操作转化为虚拟世界的信息流,信息流的可复制性对操作的唯一性和可信性提出了挑战,操作可以被抵赖成为网络应用亟需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

涉密信息系统的集中身份认证

涉密信息系统的集中身份认证 在银行取款机上取款时,首先要将银行卡插入取款机的读卡器中,这时机器会提示输入密码,如果输入的密码正确,用户就可以在取款机上进行取款、查询、转帐等事项的操作了。取款机读取银行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取款机知道是谁要取款,而输入密码就是确认取款人身份。通过这样两步验证,保证了用户银行账户内资金的安全。同样,要确保涉密信息系统中运行的涉密信息安全,就必须按照涉密信息的知悉范围,限定用户的知悉权限。确保涉密信息系统中用户身份的唯一性和不可仿冒性是实现以上访问控制的关键。因此,在涉密信息系统中采用什么样的身份确认(鉴别)方式对系统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涉密信息系统中有哪些工作过程需要进行身份的确认呢?一是对接入设备进行确认。该设备必须有系统授权的身份才能与网络联通。二是对用户是否可以使用计算机终端进行确认。如果用户的在系统中的身份不合法,该用户将无权使用这台计算机。三是对用户进入网络的身份进行确认。如该用户没有上网权限,其使用的设备也无法与网络连通。四是对用户接入安全域进行身份确认。只有系统合法身份用户才能按照分级保护所制定的安全策略进行操作。五是对用户通过安全域边界进行身份确认。严格禁止非授权用户跨域访问。六是对用户登陆服务器及各应用系统或其他重要设备进行身份确认,只有授权用户才能登陆服务器等重要设备及应用系统。七是对访问信息资源的用户进行身份确认,以严格限定涉密及敏感信息的知悉范围。八是对网络安全设备管理的身份确认。 当前,涉密信息系统中采用的身份确认方式主要是采用身份标识,如输入用户的姓名或代码、使用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特殊标识等来通知系统用户的身份,再通过验证口令的方式,确认用户的身份,即身份标识+口令。这种方式的安全性与银行提款机采用的银行卡+密码的方式相比较要差得多。 采用传统“用户名+口令”的身份鉴别方式比较简单、方便,但安全性较低。在《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中,对口令的长度、复杂度和更换周期做了严格规定。这在增加口令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口令管理的复杂性和用户记忆的难度。此外,用户在众多信息系统中设置相同口令的习惯也使系统面临的风险成倍加大。 包括主机、网络设备和各应用系统等都拥有一套独立的用户管理系统,由于这些设备、系统的不兼容性,致使每一个设备、系统都有不同的身份标识符。这种方式难以在网络上执行统一的安全防护策略。 身份鉴别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为提升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提出了具有的更高安全性的“集中身份认证”概念并制定了“涉密信息系统集中认证解决方案”。集中身份认证是将可信的数字标识证书存储在USB密钥中,通过一个密钥完成从操作系统登陆、网络及安全域、服务器接入,到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集中安全的身份认证,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户现实身份与网络中数字身份一致性的问题。 代替传统身份标识的是数字证书,其对应的是用户在网络中的电子身份。为保证用户身份的唯一性,我们把数字证书存储在USB 密钥中,该密钥无法被导出。用户利用一个USB 密钥可以打开所有为其授权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及应用系统,从而将原来分散在各应用系统中的用户身标识和口令集中到用户的USB 密钥上,用户无需定期更换和记忆复杂的口令,在方便操作的同时,为涉密信息系统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下面我们来看用户是如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利用一个USB 密钥实现集中身份认证的。 ●网络设备接入认证 通常对网络设备的识别是通过IP、Mac地址等方式,这仅能判断接入网络的设备是否合法,却不能识别使用这些设备人员的合法性。多安全域、多系统的复杂环境下,安全域边界、服务器、安全设备等各种设备及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仍采用IP过滤、端口控制、按角色授权等简单识别方式进行访问控制保护。这种判别方式极易被欺骗与假冒,难以保证系统内涉密信息的安全。通过密钥证书与该设备进行绑定,可以有效阻止网络欺骗与假冒行为,阻断非法设备的接入。? ●操作系统登录认证 计算机既是用户的办公设备又是网络的终端设备。在计算机中往往存有涉密或敏感信息,加强计算机终端

我国智能身份认证行业的现状透析与未来展望

我国智能身份认证行业的现状透析与未来展望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智能身份认证行业日趋重视,研发投入不断增长,智能身份认证产业发展迅速。本文通过研究我国智能身份认证行业的市场发展规律与分布特点,结合我国智能身份认证行业研发经费投入情况、下游企业需求状况情况,对我国智能身份认证行业的各细分市场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预计我国未来几年智能身份认证行业规模仍将保持30%的高速增长。 智能身份认证系统是智能终端通过RFID、条码、二维码、生物特征识别、IC卡、磁条卡、多证件复合识别等技术对用户的体征、证件、信用卡、票据等信息进行有效读取与认证的综合系统。其核心是对二代身份证的读取识别。 作为全民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我国在从2001年开始逐步推进二代身份证换发与应用。 2001年6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有关问题的批复,决定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制作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使之具备机器阅读和计算机网络核查功能,并在芯片中存储一定的个人基本信息。 200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同时废止,居民身份管理进入到一个新高度。 2004年“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项目进入到实施阶段,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换发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至2009 年底全国已制发“二代证”超过10亿张,90%以上的16周岁以上应换证人口领取了“二代证,全国二代身份证集中换发基本完成。凭借二代身份证的权威性和使用广泛性,以二代身份证认证为核心的智能身份认证系统逐渐将之前分散零散的认证方式整合成完整的智能身份认证体系。自2009年我国二代身份证换发基本完毕以后,北京旭航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各行业对智能身份认证系统的需求相继爆发,特别是公安、金融等政府有强制实名制要求的行业,需求量增长表现尤为明显,本行业在 2009-2011年迎来了一轮高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