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善救失

《学记》对长善救失原则的论述,是积极的辩证的。它认为由于学生“心性”不同,在学习上表现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缺点:“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12”《学记》可贵之处不只是在于概括地指出了学生学习上普遍存在的这四种缺点,更主要的是它进一步揭示了产生四种缺点的原因,提出了积极的辩证的教学方法。《学记》说:“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12”这段话说明两层意思:一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知其心12”,“尽其材12”,二是“长善12” 才能“救其失12”。注意不能为救其“失”而救其“失”,那会事倍功半。另一面,对学生的缺点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坏的方面,也要看到好的因素。

古人对“四失”的的解释:“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以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意思是说,“或失则多”,学习中贪多务得是坏事,但也有其好的一面,就是有引向渊博的因素;“或失则寡12”,学得过窄,孤陋寡闻是坏事,但也有其好的一面,就是也含有变为专深的可能;“或失则易12”,轻率勇为是坏事,但也有其好的一面,就是包含有勇于进取的因素;“或失则止12”,畏难而退是坏事,但也有其好的一面,就是有安分守己,导向扎实的可能。学生这些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归纳起来,“不是失之太过,就是失之不及”。就“多”、“寡”、“易”、“止”本身来说,是四种“失”。但就它们所包含的“渊博”、“专深”、“进取”、“扎实”的因素而言,又可以说是优点。好与坏,得与失是辩证的统一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全面的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要有“两点论”。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根据他们“治学”的“难易”,资质的“美恶”,培养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依靠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古人对“四失”的的解释并不十分妥当:“多”、“寡”、“易”、 “止”是相对的,对甲是“多”,对乙可能就不多,甚至是“少”。这里关键在于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目的要把握“度”, “度”把握好了问题就解决了。《学记》就没有“度”的要求吗?

这就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12”要扬长避短,又要察漏补缺。

教师不仅要知道“四失”,还要知道产生“四失”的原因是“心之莫同12”即心理原因。这就告诉我们,

了解学情,不仅是现象,还要了解学生
的心理,学生在想什么,因为“知其心,能救其失12”

《学记》对这个原则的阐述,既包含重视正面教育的意义,又包含有因材施教的思想,是极其可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