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示范课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示范课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示范课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示范课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与阅读策略

关注一个核心问题,撬动整本书阅读,积累阅读方法,纠正阅读偏差,逐步深入地理解人物。

教学目标

1.研读经典文段,撬动整本书阅读,逐步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2.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方法,纠正阅读偏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如何认识宝钗对宝玉的感情

宝玉挨打,在第33-34回,是《红楼梦》中作者着力描写的大事件。上节课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了研读文本的发现,以王焕同学为代表的18名同学的发言中都提到,来探视宝玉伤情的宝钗好像在完成一次礼节探视,和黛玉的真情流露相比,作秀的痕迹明显,认为她对宝玉是虚情假意。以辛玉聪同学为代表的20个同学认为宝钗是真心爱宝玉,心疼宝玉的。

两派意见的同学都拿出了文本依据。

认为宝钗是在演戏、无有真情的文本信息有:

1.神态:和黛玉“哭”不同,宝钗是“笑”着和袭人告别的不难过

2.动作: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有沽名钓誉、收买人心之嫌

3.语言: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查房、下医嘱一样,没有深情厚谊

4.侧面描写:宝玉也用非真之语答复曰:"好些了”,以假对假

认为宝钗是真情流露的相关文本信息有:

1.神态: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与平时端庄不同

2.语言: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心疼宝玉真情流露

3.侧面描写:宝玉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宝玉因宝钗之情忘疼

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阅读大部头的作品,阅读中有了疑难问题或者和别的读者意见不一致时,请大家不要简单机械地给人物贴标签。可以尝试运用“前后勾连,整体把握”(板书)的方法。

例如:34回,宝钗的哥哥薛蟠说宝钗的话。又如48回,贾琏被父亲打得走不了路,平儿向宝钗去讨药。33回,宝玉挨打后母亲、祖母等无人想到给他敷药止疼,宝钗第一时间给他送药上门。另外,给平儿拿走的是两丸药,给宝玉的送是一丸药,是宝钗给自己第二天再去看视宝玉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

我们如果把这些情节放到一起来分析,是不是就能更客观地理解人物形象了?大家再扩大阅读区间,是不是还能有其他的发现呢?希

望大家在多读中继续发现真正的“薛宝钗”吧。

宝钗和黛玉对宝玉的感情表达完全不同,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差别也很大,大家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这个关于“为什么不同”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我们留一个课后作业,希望大家结合《红楼梦》的阅读,能谈谈自己的见解。

二、认识袭人和宝玉的关系

昨天同学还发表了对袭人和宝玉关系的看法,而且认识基本相同:袭人对宝玉很忠诚,爱护关心备至,而宝玉对袭人很信任,不避讳他们之间毫无秘密,亲密无间。请大家课下运用“前后勾连、整体把握”的方法,看看是否有新的理解。

教师提示:34回,袭人主动去见王夫人,提建议,让宝玉搬出园子,这是袭人“想宝玉之所想,爱宝玉之所爱”吗?34回,宝玉要派人去看看黛玉,传达对黛玉的真情时却把袭人支开,派晴雯去。

三、理解分析宝黛真情

1.黛玉探视宝玉,哭着来,哭着走的,只跟宝玉说了一句话“你可从此都改了吧”,大家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明确:这是黛玉违心的话。

再问:为何黛玉要说违心的话?明确:环境险恶,力量孤单弱小,心疼宝玉。

追问:从哪里能看出来黛玉说的是违心之语?

明确:黛玉心疼挨打的宝玉,满面泪痕,眼睛肿的像桃;她说“你从此都改了吧”,“都”就是不管对错是非,不分青红皂白,不区分,这

与贾政教训、痛打宝玉的初衷完全不同。

宝玉显然听懂了黛玉这句话传达出来的意思,回答黛玉说“你放心”。这就是宝黛之间心心相印的爱情。

阅读《红楼梦》,请同学们注意“品味人物语言中的深层意蕴”(板书)。

2.34回中,还有什么地方表现宝黛的心心相印的呢?

明确:宝玉惦念哭着离开的黛玉,派晴雯去看看黛玉,于是就让晴雯送两条旧手帕给黛玉,晴雯不懂何意,但是黛玉懂宝玉的心。

再问:同学们懂宝玉送手帕之心吗?

明确:宝玉料想黛玉还会哭个不停,必然会用手帕,自己去不了,就让自己的手帕陪着黛玉。而且,晴雯去的时候看见黛玉的丫头春纤正在晾手帕,说明黛玉哭湿的手帕太多了,宝玉送的手帕太及时了。两条手帕还有成双成对的意思。

另外,之所以送旧手帕,是因为黛玉最大的心结是宝玉喜欢新来的有金锁的宝姐姐,宝玉用旧手帕安慰黛玉,传达自己爱黛玉不变之旧情。从黛玉在手帕上题的诗可以看出,此帕为丝帕,横竖都是丝(谐音“思”)。

3.纵观全书,不难发现,手帕是宝黛爱情发展阶段的标志物。

初期:第28回,黛玉拿手帕扔在宝玉脸上(猜忌、妒忌、不信任)。第30回,黛玉扔一条手帕给宝玉(有分歧、不理解、闹矛盾)。

成熟期:第34回,宝玉送两条旧帕给黛玉(知心、知音)。

结局:第97回,黛玉焚稿断痴情,把题诗的爱情信物也烧了(心事终虚化)。

4.读懂手帕,才能理解作者高明的写作技巧(板书)。

手帕的两个要素:泪与诗。

诗中有泪,泪中有诗泪,是黛玉生命的标志,前世受雨露之惠,今生黛玉泪尽而亡。诗,是黛玉灵魂的写照,她是大观园的首席诗人。四、小结本课

《红楼梦》阅读的三种方法,继续探究名著精髓,滋养我们的精神。专家点评:

张燕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教授

2017年新高中语文课标第一个任务群就是关于整本书阅读的。

该课程的设计关注以经典文段撬动整本书阅读的问题,希望通过课堂指导,纠正学生的阅读偏差,积累阅读方法,深入了解人物,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王晓军老师的指导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切合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

课程从“如何认识宝钗对宝玉的感情”的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导入,让两派同学具体阐释他们的理由,从文本中寻找依据,从人物神态、动作、语言、侧面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在两派各持己见的情况下,老师引导学生们从小说的前后勾连上去整体把握分析人物,而不是“瞎子摸象”式的以局部代替整体地看待问题,也不是简单机械地给人物贴标签。

通过具体的前后勾连,使学生对人物的情感认识感受更加深入、全面、准确,更能认识到经典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的丰富复杂性。在通过宝玉挨打深入了解人物后,又通过分析袭人与宝玉的关系、宝

玉和黛玉的真情,品味人物语言中的深层意蕴(黛玉的语言),通过具体的事件(送手帕)理解作者的高超的写作技巧。

教学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指向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典范性,而且层次清晰性,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连接巧妙。整个课堂,使学生们进入了“真阅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阅读真正收到实效。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阅读指导的难度非同一般。王晓军老师巧妙地以经典章回文段撬动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方式,让学生通过“窥一斑而见全豹”,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果课程能进一步从以下方面加以引导,对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和作品的艺术魅力会更有帮助。

1.《红楼梦》区别于其他古典小说名著的独特性

比如宝玉挨打中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上的作用,以及心理描写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上的价值,学生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认识就更深入。(《水浒传》《三国演义》几乎是没有心理描写的。)

2.人物刻画达到典型形象的高度

如果说《红楼梦》之前的小说人物还是类型化的“扁型”人物,而到了《红楼梦》人物形象达到了典型化的“圆型”艺术高度。

3.宝玉挨打这段经典文段,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分析薛宝钗和林黛玉

两个都对宝玉痴情的少女的不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两个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区分出两人对宝玉

情感的爱的程度、爱的方式,感知两人谁才是真正和宝玉志同道合的。朱传世北京教科院课程与教材发展研究中心课程室主任《红楼梦》必然会成为千古奇书,一读者一“红楼”,一读者一“梦呓”。显然,中学生阅读整本《红楼梦》是有难度的。怎解其中味呢?这对老师是极大的考验。

老师采用了三个小策略,相当于三根杠杆,从不同的角度撬动《红楼梦》这部博大精深的巨著,给学生以启示。

一是前后勾连,整体把握。

读整本书,进去容易出来难。进去了,被一鳞半爪所吸引,全然不顾前后左右,必然形成片面认识,而瞻前顾后,拉出几条线来,就会形成完整认知,对人事景物及其关系的把握就要准得多。

二是品味人物语言的深层意蕴。

文学作品多含隐喻,需要把握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否则就可能歪曲事实,很难进入故事情境,也就把握不住人物心理、环境特质,最终把书读散了,还可能导致曲解。

三是理解作者高明的写作技巧。

教师通过“手帕”这一物象,从“泪”和“诗”两个角度作出独特的阐释,形成“一家之言”,也是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要学会形成个性化和创造性理解,避免云云亦云。不过,把阅读策略定位在“高明的写作技巧”上,似乎欠妥,兴许作者写作时乃自然天成,并非刻意为之。

核心素养下的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核心素养下的古代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古诗词鉴赏一直都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对于教师来说,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领略诗中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何况是生活经历和知识都有限的学生。所以现在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提倡群文阅读这一方式。 昨天听了海南华侨中学马青老师的《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一课,我获益匪浅。在马老师的课堂上,她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一样愁字别样情,知人论世明本心”的主题,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带着学生读了阮籍、爆照、李清照这三位诗人的诗歌,强化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这三位诗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她的课堂上,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思考。 首先什么是群文阅读?百度上这样说:“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也可以说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新方向,现在还在尝试阶段,所以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群文阅读式的古诗教学与我们以往古诗教学“理解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变。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是单篇阅读的有益补充,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感受诗词独特久远的意境,斟酌词句间独特

的魅力,进而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一、结合内容,巧选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群文阅读的理念是抛弃传统的单篇精读中分析过度、微言大义、字斟句酌、过分拓展文本思想、老师阅读代替学生阅读的弊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去理解、质疑和发现,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既深奥又久远,所以把一首古诗单篇讲解,很容易使学生只是领略了其字面意思,其实根本就没有走进它的意境和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利用有限的知识水平充分地来学,就要巧选古诗词。 如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组古诗词为载体,我们可以将《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这几首古诗词并在一起,利用不同意象共同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样,结合意境,巧妙地把意象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词编排在一起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走进一组古诗词的意境而不是一首古诗词的意境,与多位诗人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鉴赏能力。 二、把握主题,创设意境 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一节课里读一群古诗词”,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古诗词。所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一定要摒弃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内容分析式阅读的典型特征。仅仅只有20几个字的古诗词却要条分缕析35分钟,既没有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可能

优质公开课:群文阅读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单元主题: 第八单元是最后一个教学单元,它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训练重点是“积累优美语言、了解异国风情、拓展搜集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2.揣摩作者是如何写出民族风情特点的,了解描写异国风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写出民族风情特点的 教学难点: 了解描写异国风情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的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通过阅读、批注的方式获取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但现在面临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面对庞大的信息,就必须练习快速阅读方法,以便从中获取所需内容。 一、了解主题“异国风情” 1、课前诵读。师点头,让学生猜测点头的含义。 2、师:通常我们的点头表示同意和赞许,摇头表示不同意。但尼泊尔人的点头 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高兴、同意和赞赏。这风俗可与我们完全不同。 3、今天我们将通过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群文阅读,来学习一组文章,让我们 搭乘文字的小船,畅游世界,领略各地独特的异国风情(板书: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4、书空课题后:大家认为一个国家的风情都包括什么? 出示风情、风俗概念: 风情:即风土人情,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土地、山川、气候、物产等)和风俗习惯的总称。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5、从这个概念中,我们知道了一个国家的风情,不仅包括雄伟的山河、迷人的花草、奇妙的动物,还包括它所拥的那一群群可爱的人们。 二、梳理德国风情——作者从德国人的花里看出了什么? 1.上节课我们随着张老师去德国,欣赏了德国每一条街,每一户人家,每一扇 窗子,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面对一片花的海洋,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下面请同学们进入新知探究的学习。 新知探究: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德国人种花、养花这件事上,你怎么理解这一点?(课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已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就是德国风情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关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山东省临沂市临沂第七中学申祥义 新编高中教材把《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指定书目,这是一件比较让人高兴的事情,但同时也是一件比较让人头疼的事情。我们大家都知道,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到现在围绕着这本书已经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其研究之精深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阅读《红楼梦》这本书就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放羊式”的阅读肯定不行,那就需要我们给予指导。 我认为温儒敏老师说得很好“书的类型决定书的读法”,我们应该首先把《红楼梦》当成一部小说来读,我们要从这本书中培养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是和“小说阅读”有关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也应该是基于小说鉴赏方面的。 我在给学生讲记叙文写作的时候曾经跟学生说过,记叙文写作其实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情,它要求我们做到五个一就足够了,那就是——营造一个环境,塑造一个人物,描写一个情节,表达一个主题,打动一个读者。如果能够做到这五点,我想这篇记叙文应该算是一篇成功的记叙文。基于此,我认为围绕《红楼梦》这本书展开的整本书阅读也可以这样来进行操作。 或许会有人发出疑问“这样是不是又会陷入肢解文本的误区”,我想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一个章节自成单元,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其次,《红楼梦》继承了明清以来话本小说的叙事结构,这个结构讲究的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它基本上不会是单线叙事,而是双线或是明暗线的叙事结构,《红楼梦》中就有两条叙事的线索,一条线是贾府的兴衰,另外的一条线是宝玉的情感发展(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感情纠葛),在这两条线索下,上演了一部《红楼梦》。因此,围绕着这五点进行的整本书阅读应该也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阅读每一个章节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思考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受众这样的五个关键词,并作出自己的解读,当整本书读完之后,我们就会明白整本书关于这五个关键词的架构了。这样不仅不会破坏整本书阅读的连贯性,相反这种紧扣关键词的思考能够让阅读不止流于泛泛,而是一种带着问题阅读的思辨性活动。下面我就我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做一个具体的说明。 一、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红楼梦》中大的社会环境当然是一个诗书礼仪之邦,一个诗书礼仪之家,具体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展开的。其中的自然环境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贾府,一个是大观园,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小的环境描写,比如前几回当中甄士隐梦入太虚幻境,用了八个字“烈日炎炎,芭蕉冉冉”,就把环境烘托出来了,为下文英莲的丢失作了铺垫。大的环境是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表现出来的,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节,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对整个贾府进行了一个细致的描绘,对大观园的描绘则是更为出彩的地方,先是通过贾政带领众清客游园,次又通过刘姥姥进大观园为我们展示了大观园的全貌。在提出这样一个关键词的时候,我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思考这样的问题: 1、读每一回的时候都要看看里面有没有环境描写,分别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作用? 2、大观园是贾府众多小儿女的生活空间,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样一个生活空间的? 3、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你发现大观园前后的描写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是带着问题阅读,所以学生的阅读得以深入下去。同时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意义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意义 ——以寒假学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规定了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列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整本书阅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整体把握这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基本方向在于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一、教师指导阅读中“提问式阅读”的有效性 自主阅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理想的阅读状态是不被打扰的自主阅读,在学生没有到达理想状态之前,教师指导的作用包括:帮助学生读完整本书,引导学生发现独立阅读时没有发现的问题或者帮助学生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完整本书不能只靠监督和测评,而是要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此我在《红楼梦》整本

书阅读教学中设计了几种阅读活动。在文本人物形象把握方面的探究问题设置。 1、《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 2、“金陵十二钗”正册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副册、又副册可能包括哪些人?你最喜欢哪一位?能解释一下她的判词吗?请完成下面的“金陵十二衩”身世表。(分别从人物、身份、判词、主要经历、结局和性格方面) 一、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格价值取向。 个人体验的关系。严格来说,整本书的主要教学价值并不是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改变学生的观点态度,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即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促进学生的思想发育和精神成长,引领学生走向更好的自己。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走进小说呈现的“他人的世界”,在他人的世界中思考自己的问题,在阅读中融入情感,生成个性化的体验,完成自身的成长;走进小说营造的文化场域,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渐染,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提高文化理解和传承的能力。比如我设置了一个阅读活动“从以下两个辩题中任选一个,在班级组织一次辩论会:①在现代社会中,黛玉和宝钗谁更受欢迎?②薛宝钗是温柔敦厚、豁达大度,还是工于心计、冷酷自私? ”让学生形成阅读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自我的个性的展示。突出阅读对于自身的素养的提升和人格价

古诗中的童年-群文阅读课例

群文阅读课例 古诗中的童年 榆中县一悟小学董俊荣执教 教学材料: 《舟过安仁》、《所见》、《夜书所见》、《小儿垂钓》、在,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观游鱼》、《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四时田园杂兴(雨后)》、《四时田园杂兴(斗草)》。 教学设计: 阅读目标: 在对诗行诵读中感悟童年的美好,在对生活的体味中享受童年的美好,在对学法的总结与亲历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学习古诗《舟过安仁》的内容,再度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并再运用此方法自学品读经典诗行里的童真童趣,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天真无邪。 阅读材料准备:PPT课件,自编教材(童年古诗十首)。 阅读活动: 一、述说童年,导入本课内容。 1.谈同学们的童年生活:同学们,你们课余都有哪些活动呢? 有同学说读书,有同学说下棋,还有人说打篮球…… 2.教师述说自己的童年游戏。 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都很丰富,可见同学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少年,或读书以增加阅历,或下棋以陶冶情操,或运动以强健体魄……老师小时候也有许多有趣的经历,请大家看老师准备的图片。

教师向学生自己童年的生活画面,然后顺势引出古人在诗中的童年: 3.那么,古人他们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中的童年》,来感受他们的童年。(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师生共读。 1.学习古诗《舟过安仁》,并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2.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品读经典诗行里的童真童趣,背诵积累充满童趣的古诗词。 三、学习《舟过安仁》,初探古诗中的童年。 1.结合注释讲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古诗变成一个古诗讲出来。  2.读准字音,划出节奏用多种方法诵读古诗。 3.试扮两小童,学动作,将他们的想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体验古人的“童真童趣”。 4.背诵积累本诗。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说说,遇到一首古诗我们应该怎么去学习呢? 学生根据学学习古诗的经过总结出诵读、讲故事、表演方法,教师板书。 四、学法迁移,群文学习 1.教师出示PPT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其他古诗。 《牧童》、《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所见》《夜书所见》(学生小组内自学、交流) 教师提示: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木偶奇遇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喜爱经典童话,激发孩子阅读经典童话 的兴趣,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3、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童话的简单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音乐起-- 《在星星上幻想》)( 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尝试阅读与音乐的和谐发展) 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呀,只要你爱读书,不需 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也可以知道世界各地的新奇故事,不需要拥有机器猫的时光隧道机, 也可以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 读书不仅是件快乐的事情,而且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老师知道,大家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谁来聊聊最近你都读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呀?(学生说) 。( 展示平时学生的阅读情况) 2、真棒!现在,书中的一些主人公和我们交朋友来了,他 们是!( 课件展示图画:白雪公主、美人鱼、丑小鸭、灰姑娘、 大林和小林、拇指姑娘) 知道这么多童话人物,真了不起。这些 人物都是来自经典的童话。( 再次验证学生对经典文化的阅读情况,同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3、教师叙述,激发阅读兴趣

有这样一本童话,不仅小孩子喜欢,连大人们也都喜欢,著 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先生说那是他从小就喜欢的 故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我小时候读过这个故事,后 来也读。现在我已经完全不是小时候了,可是还是喜欢读。香港 著名歌星周华健还专门为这本书谱写了一首歌曲--《在星星上幻想》。这也是老师最喜欢看的一本童话书。书的名字叫--《木偶奇遇记》。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了解创作过程 1、作者简介:读一本书,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作者,记住作 者的名字,因为他是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感动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洛·科诺迪,原名卡洛·洛伦齐尼,1826年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诺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他生于一个厨师家庭,在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给地方报纸写稿。他积极参加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并 投入了1848年的意大利解放战争。科诺迪以儿童文学作品闻名 于世,又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娄的童话。他写得最成功的 一部童话是《木偶奇遇记》 三、理清文脉: (1)了解皮诺曹的出世,初识皮诺曹: 师:他是谁呢?(皮诺曹)投影出示(木头及名字),指读名字。师:这皮诺曹长啥样?指说他与这段木头又有什么关系?听 老师细细道来。教师讲故事。师:同学们,皮诺曹与木头的关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和方法;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维;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阅读准备: 一)阅读版本选择 《红楼梦》版本较多,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不在于版本考证或甄别,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此,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 年;而且书页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有详细注释,对学生读懂《红楼梦》, 感受其丰厚的艺术魅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时间安排 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首先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积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体终归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与对话中探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围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了解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富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可以充分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周的1-2 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通过写作读书心得、在公众号展示优秀笔记、填写阅读清单等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阅读。在日常课间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困惑和老师 交流探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的多是单篇文章,缺乏长篇小说、学术著作的学习方法,也就难以准确把握《红楼

二年级群文阅读课例欣赏

" 读读寓言故事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比较阅读中,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寓意,进一步感悟寓言的特点,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 引导学生学习从寓言的人物行为、人物对比和故事情节的变化中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寓言故事,学习从人物行为中感悟寓意。 1、猜成语,说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印象。 2、读故事,讲故事,从人物行为中感悟寓意。 自读《掩耳盗铃》,说说故事中的人干了一件什么事,并评价其行为。 二、在对比阅读中探究寓意。 1、回顾寓言故事《陶罐与铁罐》,回顾故事中两个人物的特点及寓意。

、 2、对比阅读中体会《大轮船与小礁石》的寓意。 (1)自读《大轮船与小礁石》,分小组研究:故事是怎么对比着告诉我们道理的。 (2)交流汇报。 三、仿编故事 运用对比手法纺编寓言故事。 四、猜故事,明寓意。 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与结局,感悟寓意。 五、小组共读寓言,交流寓意。 $ 1、自读寓言故事,与小组同伴交流自己得到的启示。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感悟阅读寓言故事的好处。 〔群文资料〕 大轮船和小礁石 洪志明 对着只露出水面一点点的礁石,大轮船大声喊着:“喂!小不点!快闪开,再不走开,我可是会把你撞得粉碎。”小礁石听后,笑着对大轮船说:“轮船大哥,你千万不要撞我!我虽然外表看起来很小,可实际上已点也不小,要是让我劝露出水面来,可能是你的几千倍!” 大轮船一点也不相信有人会这么谦虚,把自己的大部

分隐藏起来,只露出一小点而已。它看小礁石也没有要闪开的样子,边生气地往它头上撞过去。 | 谁知只听见“咔嚓”一声,大轮船便粉身碎骨,连后悔都来不及;而小礁石任然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不留余地的狼 陈仓 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个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到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们来送死。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突然,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从小洞仓皇逃窜。狼气急败坏地堵上这个小洞,心想,再也不会功败垂成了吧。 & 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的更小一点的洞里逃生。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狼心想,这下万无一失,别说羊,与兔子大小接近的狐狸、鸡、鸭等小动物也都跑不了。 第三天,来了一只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松鼠上蹿下跳。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同步教学 (统编版)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导读指导(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思维发展与提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初步了解《红楼梦》中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广、之深。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了解《红楼梦》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课题 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导入: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即来源于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本学期将要阅读《红楼梦》,欣赏中国古典名著的精美故事,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二、说作者

1.虽然钱钟书先生认为“吃了鸡蛋感觉良好,却不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但了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小说中处处有曹雪芹及其所处时代的影子。为了避免猜忌,同时使小说具有跨时空的永恒意义,曹雪芹故意模糊了小说所反映的朝代纪年、地域邦国,但其实写的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域。在阅读小说之前,应该对曹雪芹及其家世做一番了解。 2.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约生于公元1715年,卒于1763年左右,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曹家本是汉人,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曹家就在皇家做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曹家祖上有战功,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到康熙年间,曹家已发迹。曾祖父曹玺也有战功,官至工部侍郎。康熙登基以后,曾祖曹玺、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钊任江宁织造的官职达六十年之久,负责掌管宫廷所需各种织物的制造、采购、供应等任务,并为皇帝耳目,被封为一品大官,负有探听江南一带社会动向、随时上奏的政治使命。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皇帝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又是康熙皇帝的侍读。曹寅还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他两个女儿都被选做王妃。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又博学能文、能写诗填词谱曲。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的生父叫曹顒,曹雪芹未出世时,曹顒已亡,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曹寅只有曹顒一个儿子,曹顒死后,曹寅过继他弟弟曹宣的儿子曹頫为己子,承袭职位,故曹頫成为曹雪芹的养父。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残酷地迫害和镇压了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雪芹的父亲因为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首当其冲,被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作为高中教师,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迫切的阅读期待。 要完成阅读教学目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文本,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使学生对文章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创设情景、开展比赛、巧设问题等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必做的功课。 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给学生推荐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的作品,选择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并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为了落实阅读行为,我每天让学生把自己阅读到的好的文段摘抄在作业本上,或者写一点读书感悟、读书随笔,逐步养成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虽然开始时有点强迫的味道,但学生发现这种阅读对他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且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的时候,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 【教学活动准备】 1.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10年4版);《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冯其庸纂校订定,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版);87版和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 2.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自行阅读教师推荐书籍,观看《红楼梦》电视剧。做出简单的阅读摘记和阅读报告。 【教学内容确定】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历代文人学者都对其赞誉有加。但是初读或未读《红楼梦》的青年学生会有所质疑:《红楼梦》真的如此了不起吗?他的优秀体现在哪里?你能不能用最简单、平易的语言揭示它的伟大之处?老师能不能通过几堂课的时间让没有阅读过《红楼梦》的同学也初步领略到《红楼梦》的不凡? 针对这样的质疑,《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应该确定为让学生领会作品的佳妙。 《红楼梦》的佳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事实见其一斑。一,红楼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所有中国人,包括文盲老太,都会利用《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来评析、阐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二,《红楼梦》“文备众体”(诗、词、歌、曲、赋、骈文、古文等),并且每体都有传世之作。其语言表达精致、雅洁、优美程度已臻绝境。三,《红楼梦》的创作和研究(最突出的是脂砚斋的评批)几乎同步进行。现在已形成了显学“红学”。它具有独特的文艺和思想研究价值。 鉴于此,同时因应教学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我们教学的主要范畴确定为小说的“人物”、“语言”和“评价”。 【教学流程设计】 (一)人物:离恨天中,有你有我 1.从各种媒体及著作中收集利用《红楼梦》中人物评析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的语言资料。教师示例如下:怎样和林黛玉一样的女孩相处?(网络文题)在现代社会,做一个王熙凤一样的女人,你一定会幸福。(宣传广告)某某,就是真实版的呆霸王薛蟠。(报纸社评) 学生收集到的被符号化、当作语词在现实交流中使用的《红楼梦》人物共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贾惜春、贾迎春、李纨、妙玉、史湘云、贾母、刘姥姥、贾政、贾珍、贾琏、贾赦、薛蟠、柳湘莲、王夫人、邢夫人、尤二姐、尤三姐、袭人、香菱、晴雯、平儿、紫鹃、小红。其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探春、薛宝钗高频现身。 【师生活动总结】能否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判断一部小说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所收集材料充分说明或证明了《红楼梦》塑造的典型形象之多。这些典型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这充分说明或证明了《红楼梦》创作的巨大成就。 2.分析同一个人物符号(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含义是否相同。以书中配角刘姥姥为例说明。筛选学生收集到的语料如下: (1)2017,我们要像刘姥姥一样抓住机会(红鹭上云天的博客文章标题)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一)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二)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三)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四)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五)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二、教学提示 在必修阶段安排18课时。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 (一)指定阅读的作品,应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注意选择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指定阅读的作品可从教材课文节选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师生共同商定3一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讨论。 (二)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有些地方应仔细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读或浏览。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 (三)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品“乡愁”》案例(教案+教学实录+选文)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品“乡愁”》案例(教案+教学实录+选文) 优秀阅读教学设计组199篇文章: 产品“思乡” 适用年级:五年级第一本书题目:通过事物表达思乡 文本分析:家是心灵的港湾,是人们梦最多的地方。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全部是流浪儿童想家的作品。在“单元整合和小组阅读”策略的指导下,我选择了“思乡”主题来组织小组教学的教材这三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由某种原因引起的乡愁余光中《思乡》的选择是文本内容和主题的升华。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在掌握借书抒情方式的同时热爱和珍惜家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使用各种阅读方法阅读小组作文 2。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们意识到,虽然乡愁的方式和对象因人而异,但乡愁的感觉是一样的。 3,通过阅读,学会借用事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1。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认识到,虽然乡愁的方式和寄托的对象因人而异,但乡愁的感觉是一样的。 2,在阅读、交流、展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课表:一个班的教学理念: ,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实现教学目标首先,用歌曲来揭示主题,

把学生带入思乡的情境。其次,给出阅读方法、阅读材料和整体感受。然后,老师和学生从浅入深地交流了他们对这三篇文章的阅读体验。 1 逐步理解了这个话题——用事物表达思乡之情最后,小组合作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这是文本内容和主题的升华,突破了重点和难点:无论是诗歌还是文本,虽然乡愁的方式和寄托的对象因人而异,但乡愁的感觉是一样的。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歌曲《故乡的云》,揭示主题,介绍情况2,阅读材料(3篇论文),交流和分享 1,呈现阅读任务,教授阅读方法,学生独立阅读完成“自主阅读记录卡”2.交流和分享阅读感受 3,整理和比较,总结和改进(浏览三篇文章,寻找它们的相似之处(3)阅读材料4 合作学习,完成《小组报告大纲》1、根据大纲,小组合作学习2.学生小组分享阅读成绩(3)用音乐阅读乡愁;(4)类别、扩展和扩展中的摘要;(1)摘要2.推荐好书教学记录: 第一部分:唤起介绍,揭示主题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老师: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盛:(主要是摇头)我不知道老师:你认为歌手应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出生:想家 部门:你从哪里听到的?

二年级群文阅读课例欣赏精编版

读读寓言故事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比较阅读中,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寓意,进一步感悟寓言的特点,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从寓言的人物行为、人物对比和故事情节的变化中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寓言故事,学习从人物行为中感悟寓意。 1、猜成语,说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印象。 2、读故事,讲故事,从人物行为中感悟寓意。 自读《掩耳盗铃》,说说故事中的人干了一件什么事,并评价其行为。 二、在对比阅读中探究寓意。 1、回顾寓言故事《陶罐与铁罐》,回顾故事中两个人物的特点及寓意。 2、对比阅读中体会《大轮船与小礁石》的寓意。

(1)自读《大轮船与小礁石》,分小组研究:故事是怎么对比着告诉我们道理的。 (2)交流汇报。 三、仿编故事 运用对比手法纺编寓言故事。 四、猜故事,明寓意。 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与结局,感悟寓意。 五、小组共读寓言,交流寓意。 1、自读寓言故事,与小组同伴交流自己得到的启示。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感悟阅读寓言故事的好处。 〔群文资料〕 大轮船和小礁石 洪志明 对着只露出水面一点点的礁石,大轮船大声喊着:“喂!小不点!快闪开,再不走开,我可是会把你撞得粉碎。”小礁石听后,笑着对大轮船说:“轮船大哥,你千万不要撞我!我虽然外表看起来很小,可实际上已点也不小,要是让我劝露出水面来,可能是你的几千倍!” 大轮船一点也不相信有人会这么谦虚,把自己的大部分隐藏起来,只露出一小点而已。它看小礁石也没有要闪开的样子,边生气地往它头上撞过去。

谁知只听见“咔嚓”一声,大轮船便粉身碎骨,连后悔都来不及;而小礁石任然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不留余地的狼 陈仓 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个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到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们来送死。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突然,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从小洞仓皇逃窜。狼气急败坏地堵上这个小洞,心想,再也不会功败垂成了吧。 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的更小一点的洞里逃生。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狼心想,这下万无一失,别说羊,与兔子大小接近的狐狸、鸡、鸭等小动物也都跑不了。 第三天,来了一只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松鼠上蹿下跳。最终,松鼠从洞顶上的一个通道跑掉。狼非常气愤,于是,它堵塞了山洞里的所有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水泄不通。狼对自己的措施非常得意。

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四课 教育部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要求进行《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课型一般分为导读课、精读课、成果展示课。从当下很多“整本书阅读”的公开课来看,很多老师会选择成果展示课,而成果展示课恰恰是建立在前两种课型的基础上的。我们从这三种课型入手,给你整理了《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祝你阅读愉快。 第一课:《红楼梦》导读课。 01 阅读准备 【阅读版本选择】 《红楼梦》版本较多,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年。 【相关书目推荐】 此外,以下书目可以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阅读: 作者传记类,如周汝昌著的《泣血红楼》,樊志斌著的《曹雪芹传》。文本细读类,如周汝昌著的《红楼梦小引》,王蒙著的《红楼梦启示录》,白先勇著的《细读红楼梦》,欧丽娟著的《大观红楼》,蒋勋著的《蒋勋说红楼梦》,蒋和森著的《红楼梦论稿》,北京大学通识教材《红楼梦十五讲》。 【阅读时间规划】 《红楼梦》对于高中生来说,趣味性不强。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难以选择此类型的书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一般而言,要充分利用课上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每周末阅读几章的内容,通过阅读打卡等方式进行督促。 而眼下的寒假,就是一个最佳的阅读时间。 02 阅读策略和方法 一般采取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阅读策略。 基于《红楼梦》容量大的特点,总体上,可采用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然后,在总体感知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章节,进行精读教学和展示。 而在进行精读时,一般采取“评点式”的阅读方法。 评点是我国传统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评,即评论。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用词造句等方面,用简洁的语言,画龙点睛式地略加评议。点,即圈点。古人读书用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内容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 略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作者:魏刚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5期 群文阅读在全国许多地区强势推进,一些地区的教师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大胆尝试,一时间方兴未艾。纵观自己掌握的群文阅读的课例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现行的群文阅读课堂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一、现行的群文阅读课堂仍将“懂内容”确定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问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往往只是为了让学生懂得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蕴含什么思想意义,“懂内容”成为默认的阅读教学目标(或主要目标),“教懂”成为课堂的基本方式。观察我们的群文阅读课堂,仍在走这样的老路,在一些课例中发现课堂的教学目标仍然是“懂内容”——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甚至不求甚解,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是肤浅的,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现行的很多群文阅读课更关注课堂的人文性而弱化了工具性,工具性或“语用性”的虚脱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教学效益也不理想。 策略: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应该说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也应该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群文阅读进入我们的教学视野,就必须重视语文的教学性。群文阅读要把“表达形式”作为议题之一,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更高位的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布局谋篇”的本领,关注作者文学创作手法等,例如作品里的幽默与讽刺、事物的象征意义、故事里的伏笔、故事中的转折、故事的结构等等,要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凭借群文阅读“多文本”的优势重点教一些阅读策略,比如求同,找出几篇文章的共同点;比如求异,找出几篇文章之间的差异;比如整合,把信息“碎片”像拼图那样“拼装起来”;比如判断,对不同文本的真伪、是非、优劣等做出自己的判断等。 二、现行的群文阅读课程资源良莠不齐 问题:教师是群文阅读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优秀教师对群文阅读的理解深刻,开发与设计群文的水平较高,但有一些对此教学形式研究不深、文学素养较弱的教师从阅读的素材上把“文”简单理解为“文章”,误以为群文阅读就是选取一定量文章进行阅读,只求数量而不看重文本的选编原则,将一些劣质的、糟糕的群文选材呈献给学生阅读,所选的文章有的选自《知音》《故事会》或一些品质不高的学生读本,这些文章的品质比教材里的一些“教材体”文章还差,将这样的文本带给学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无益,甚至产生副作用。 策略:教师在正确的群文阅读理念的指导下,应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目标和内容体系——按照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所需要的包括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阅读內容体系,区域或校际之间教师相互合作设计出一定数量的群文组合,建立一个资源库,提供给广大教师选择使用,同时不断地进行更新、补充与完善。 三、现行的群文阅读课堂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仍未得到落实。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品三国经典,展自我风采 第九中学《三国演义》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作者及相关人物 2. 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的故事情节 3.品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事件 4、探究《三国演义》中的语言文化 过程与方法 阅读作品——确定课题——指导分组——认领课题——搜集资料——整合修订——汇报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读《三国演义》,使学生明确这部名著的思想内涵,艺术手法。在对历史人物的赏析、玩味和评价中,感受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力。 二、课堂汇报展示1 (说明:1.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大组,结合各自查阅的资料,经小组归纳汇总,汇报研究成果。2.学生在展示时一般有课件辅助——学生自己制作的。3.本次展示活动教师作为主持人贯穿全场。) (一)教师导入 同学们,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更是其中的艺术瑰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咀嚼。同学们对《三国演义》这篇鸿篇巨制更是情有独钟,并且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学习研究,今天大家就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吧。 (二)分组汇报展示 第一组汇报的题目是:初读文本,了解三国 1.概说本组研究的重点内容。 2.简介《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3.《三国演义》的作者生平及作品源流。 4.《三国演义》的思想走向——拥刘反曹。 5.小结本组研究成果。 教师主持词:我记得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有一首将近长达364字的诗词,其中有诗写到:“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貔貅镇中土。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这些诗词淋漓地表达了三国中曹操这个人物的特点,那么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哪些人物让你思绪万千呢?接下来,我们看第二组同学们都有哪些精彩表现呢? 第二组汇报的题目是:细读文本,品评人物 1.概说三国主要人物——诸葛亮、关羽、曹操的特点。 2.《三国演义》中的“三奇”、“三绝”。 (所谓“三奇”是说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所谓“三绝”是指诸葛亮的“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