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推手中五个圈的重要性

太极拳推手中五个圈的重要性
太极拳推手中五个圈的重要性

太极拳推手中五个圈的重要性

太极拳推手中五个圈的重要性

太极拳运动是一个圆,即是文中所说的圈,在太极推手中处处可见,每个圈的大小是不同的,将自己锁在一个圈中便能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运动,是螺旋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圆活,其拳式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个圆圈构成的,所以拳论说“妙手一着一太极”、“太极是棚手,处处走螺旋”。

这些话指的都是太极拳的每个拳式动作都是以圆圈运动构成的,这些圆圈运动有全圆、半圆、顺圆、逆圆、直圆、横圆等,在整个拳式套路中错综复杂地交织着。

在练习中,圈虽然很多,但是归纳起来也就是五个圈,即缠手圈、太极圈、开合圈、丹田内转圈和螺旋缠丝圈。

拳术里的变化,离不开这五个圈的运用,圈有大有小,可以以肩为支点划,可以肘为支点划,也可以以腕为支点划,是为大、中、小圈,但无论是大、中、小圈,都需要以腰劲带动,通过腰脊来带动四肢运转。

即拳论里所说的“主宰于腰”、“腰为车轴,气如车轮”,要求以腰部的转动来带动内劲和四肢如车轮般的旋转。

通过腰的带动,练拳时可以走大圈、也可以练中圈、小圈,

即是过去讲的大、中、小三圈拳,综观各个拳式的连接运作,都是从这几个圈上走化而出。

双缠手圈要求双手一顺缠,另一逆缠,同时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同一方向画圈,可以是立体圈,也可以是平圆。

双缠手圈的练习目的,主要是练习棚捋按挤四个劲法,在拳式里的运用有很多;太极手,两手同时顺时针或者同时逆时针向反方向划圈。

开合手,又分为上开下合和下开上合,两手一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反向划圈;丹田内转手,一手一肘,同时顺时针或者同时逆时针向同一个方向划圈;螺旋缠绕手,走的也是棚捋挤按四个劲法,和双缠手圈不同的是双缠手圈走的是平面圆。

而螺旋缠绕手结合身法、步法,在双缠手划圈的同时,配合重心的前后移动,是立体的圈,要求两臂顺逆缠丝、重心前后移动、腰要左右旋转,之所以把双缠手圈和螺旋缠绕圈分开来,就是这个原因。

把拳和三圈学说结合到一起,然后再看各个拳式之间的连接动作,就一目了然了,比如擦脚,这个动作的练法又很多,其差别就在于中间衔接的不同,是以什么形式把擦脚走出来的。

开合手、太极手、还是双缠手;再比如,蹬一跟,也有很多练法,从这几个圈来看,可以用开合手里的上开下合走,也可以用上合下开走,还可以用太极手走出蹬一跟。

各个拳式之间,选择何种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的意义呢?从其实质上、其运用规律上去探究,就很容易明白了,选择这五个圈中的某一个作为连接动作,其技击含义不同。

现将这五个圈所蕴涵的基本技击含义简述如下双缠手圈,当对方拳打来,搭手为棚,棚为太极八法之首,通过棚劲阻止对方的进攻,形成初级防御体系,然后用捋劲化劲,顺着对方的劲把对方的劲走化掉。

棚劲与按劲的结合,还可直接将对方摔倒;而如果对方以腿来袭,一般就要用抄腿法应对,抄腿多使用太极手,既要拦住对方的腿,还要保护自己。

太极手还有一个常见的用法,比如对方右拳打来,我以左手下拦对方右拳,右手走上弧,打击对方面部,这也是典型的太极手的用法。

使用时不需要很大劲,身下沉、双臂划圆即可;开合手,以双手上开下合为例说明,双手同时上开下合,动作有些象人们在脱秋衣时的姿势,是一个脱衣摔的用法。

当对方顺步左拳向我打来的时候,我上右腿套在对方左腿后部,左手拦住对方左拳,右肩进身对方左腋下,身下沉,双臂上棚下切,用切劲,将对方摔倒;丹田内转手,比较典型的用法一是单手折迭拿,手走顺缠,再加上胸腹的折迭劲,达到擒拿对方的目的。

二是肘拿,以肘划圆,通过转腰,达到擒拿对方或者解脱对方擒拿的目的;螺旋缠绕手,双缠手的基本用法再加上重心的前后转换、胸腹的开合折迭、腰的左右旋转,即可演化出丰富多彩的实战用途。

使用棚捋劲将对方引进落空,然后用挤劲,加上重心的前后移动,即可将人发出。正是“引进落空合即出”。

“棚捋挤按”四个劲法与重心、腰脊、胸腹的变化相互结合,又暗含着踩趔肘靠四隅劲的转化练习,这在“金刚捣锥”一式中有着比较精彩的诠释。

综上所述,这五个圈,是习练太极拳最基本的成分,是单元,通过这五个圈的习练,要熟练运用双臂的顺逆缠丝,再加上重心、胸腹、腰脊的变化,做到基本掌握“掤捋挤按踩趔肘靠”八个劲法。

无论是大、中、小圈,都要在螺旋缠绕中把八个劲法走出。初学者可以走大圈,一个劲一个劲地去体会,熟练以后,就可以练习多个劲的重复组合,通过两手之间不同的配合,走出掤挤劲、掤踩劲、掤按劲、掤趔劲等等。

甚至还可以进行三个劲、四个劲的重复组合,当掤捋挤按四正劲一起走出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擒拿。

因此,这五个圈,是太极拳里最基本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反反复复地揣摩,单个圈练习熟练以后,再把五个圈之间相互配合、加上身法、步法的变化,就可以演变出多种多样的技击用法,在此不再赘述。

太极推手中的圆圈理论

第一,虚实得分别清楚

太极拳经日,偏重则随,双重则滞。双重便是虚实未曾分清。练架式的时候,四肢百骸,从顶至足循环虚实,一手之中,其虚实之互为变换,愈密愈妙,自起手以至终结处处成圆,处处随虚随实。

第二,增长内劲

难道与人比试起来真个一点儿力不要?经中有四两拔千斤之语,不过形容少力胜多力的话,然也得四两之力,不能说毫不要力。

练太极拳时是不用力,若动作太快,如何能增长内劲。因其动作很慢又一气到底中间不能停留,四肢百骸不住的运动,自然能将气力增长起来,这种气力行家称为内劲。是全身活动的劲,这种内劲着在敌之身上,也与寻常的气力不同,能使受者有如触电。

以上的要领,在于大家多加练习,细细去体会。

第三,研究太极拳不能不知道必须注意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的道理

人身丹田有三处,一居头顶,道家认为藏神之地,二居中脘,道家认为蓄炁之地,三居脐下,道家认为藏精之地。虚灵顶劲者,乃顶欲虚灵,所谓存神上丹田,屏寂思虑;气沉丹田者,乃沉气脐下,欲其充实。

如练习架式时动作过快,心思必散乱,呼吸必急促。何能收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之效。

练习太极拳时能注意到存神纳气,最要注意的是满身松柔不可有一寸许着力之处,其转动周旋之能,一如落云行太空,毫无阻隔毫无停滞。

其故在太极拳皆系圆圈组成,也可以说全体皆是攻击和招架的方法,全体没有攻击和招架的方法。无论头脑如何细密之人,欲从架式中分析出如何攻击如何招架,必是挂一漏万。

用什么去和人比试,我们练拳术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快字

之意义,不是两手伸缩迅速谓之快,也不是两脚进退迅速谓之快,快慢的分别重在两双眼睛,就在看机会能否迅速与否。

两人对打时,何谓机会呢,在敌人失却重心的须臾之间,便是机会,两眼看到了机会趁机进攻,便能将敌人打倒仍是不一定,还得不失地位,不失方向,就能有效果。

因为敌人的重心虽失,然必须观察其偏差所在,从何处进攻,向何方反击,方能用力少而成功多。

两人相打之际,进攻之机会彼此皆时时可以发现。有时发见稍迟,则机会已过,有时因攻击之地位以及方向错误,虽进攻不能发生效力,也是错过了机会。

推手听劲就是重在寻找机会,以及应从何处地位和方向进步,两眼能不失机会,进攻也不失机会方向。分别工夫的深浅,武艺的高下全不在手脚如何迅速,而完全在此。

太极拳之所以练不用力,于练架式之外有数种推手的方法,就是要练习的人从拳术根本上做工夫,不可注意一部的动作。

太极拳以圆活为体,在练习太极拳架式时,务使全身松柔,久久自能圆活无疑。有一寸许处着力,则必停滞。练太极拳所得的是弹劲,太极拳最忌直力,原富直力者练太极拳尚须渐次使直力化为弹劲,待完全变化之后方能得太极之妙用。

练拳的人下部稳实与否,全系于练习架式时是否能气沉丹田,如练有相当的工夫,确实能与每一呼吸之中都注意气沉丹田,则下部决无不实之理。和人比试时候,其所以容易受敌人牵动或攻退,其病并不在下部不稳实,乃腰腿不活之故。

腰腿能活,则站走随意,没有与敌人相顶撞的时候又何至有

牵动下部与被敌人撞退之事。太极拳不以强硬为体,务必练成极柔极软以不丢不顶为原则,使敌人虽有大力而不能发挥。

无论何种技艺皆是熟能生巧,一方面练拿,拿即是粘,一方面练走,自然由熟可以得巧。然则仅一部分功,能粘与不能粘,能走与不能走,全在功夫的深浅,若没有相当的功夫,尽管知道粘走的方法,仍粘不住走不了。

基本练习还是按着规矩推揉,棚,履,挤,按四手,得认真分析,不可苟且马虎放过。

推手也是一个太极的圆圈,在一个圆圈之中分出棚,履,挤,按四手,联贯而成,在这四手联贯成大圆圈之中,于彼此皮肤接触之处,每一手又各成一小圆圈,每个小圆圈中又分半圆为粘,半圆为走,两手同时粘走,虚实须得分清。

无论练架与推手皆须注意尾闾以及脊梁的中正,不偏不倚,所有动作发源于此。动作必从尾闾发端,方是以身体运动四肢,不是以四肢牵动身体。

尾闾有圆圈,则各部的圆圈能粘能走,如果尾闾不起作用,各部的圆圈也都失去了粘走之效。依次练习若干日,自有恍然之时。故历来练习武术之人,贵在能得名(明)师。每有终年游历,意在求师访友,即为此等处非经指点不可也。

太极拳应其一气连绵不断,劲路集中之点无可灵求,惟其如此,所以能收通身圆活之效。不拘内外家拳术,总以能圆活为第一要义,即以圆活二字为拳术之要素也无不可。

太极拳练习的人要知道先后主随,有条不紊,两手之中,以何手为主何手为随,而一手之间应何部分先虚,何部分后实,如

何方能使劲路循环,成完全无缺之一。圆两手成圆,互相救应,不能偏左或偏右之弊。经中所谓尾闾正中者是也。

练太极拳的要含胸拔背,就在根本上防止敌人攻击胸部的一种姿势。练太极拳全部的方法只是惟恐敌人不肯进入其胸部,敌手一入胸部,则随时随地皆为练太极的进攻之机会。

发与化似二实一,不能发则不能化,不能化亦不能发。故经云:粘即是走,走即是粘。

太极拳其从首至尾须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滞,以满身轻利,气沉丹田为原则,依此原则,又能时时注意阴阳虚实变换,免除双重之弊,虽无明师指导,亦自有豁然贯通之日。练太极拳架式有真实工夫,则推手必容易进步,且不难出人头地。

《简化太极拳》详解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第一节初学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个体育项目,是一种较好的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手段。经常打太极拳,能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保持充沛的精力,以便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一般太极拳的特点,是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因此,要求打太极拳时做到:精神贯注,上下相随,虚实分明,连贯圆活,速度均匀,动作运行路线处处带有弧形,整套练习起来,好象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在学习和打太极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速度要均匀。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用四~六分钟的时间。有的人慢练,可长达八、九分钟,但也不能太慢。 (二)架式不可忽高忽低。初学时架式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动作以外)。体弱者最好采用高架式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架式或低架式。 (三)要适当掌握运动量。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体操运动和其他长拳运动激烈,但是由于它要求上、下肢各关节都在一定的弯屈度下做慢动作,这就延长了身体有关部位的运动时间:所以,还是有一定运动量的。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一些,因为打这种拳,一方面要求两腿分清虚实,身体的重量经常由一条腿来负担,而这条腿又是在弯屈情况下来支撑的,另一方面,由一个姿势转到另一个姿势、身体重心由一腿过渡到另一腿上时要求缓慢,用的时间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负荷量。所以,初学的人练完一趟太极拳,往往会威到两腿瘦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趟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工作和学习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一般健康无病的成年人,每日可练习一小时左右,老年人最好在早晨练习。初学者和体弱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节运动量,可以连续打一趟或两趟,可以单练一节或几节,也可以专练一两个式子,如“揽雀尾”、“云手”等。患有一般伤病的人要有所区别,如关节炎患者,每日练习的次数可适当多一些,但每次的运动量不宜太大,肠胃病患者的练习次数和运动量也可适当增加一些,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等等。 此外,初学的人如果没有专人指导,可采用互教互学的办法,例如,先由一个人按照图解的动作说明,来指导其他的人学练,然后依次轮换。这比一个人自己看图解学拳,要快一些,好一些。 第二节简化太极拳的动作说明和技术要点 “简化太极拳”是一九五六年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科编写的。这套拳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对已在群众中流行的太极拳进行改编、整理的,改变了过去那种先难后易的锻炼顺序,集中了原有套路中的主要结构和技术系统,便于群众掌握,易学易懂。全套分为八个小组,包括“起势”、“收势”共二十四个动作。练习者可连贯练习,也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单式或分组练习。 一、简化太极拳的动作名称 第一组(一)起势(二)左右野马分鬃(三)白鹤亮翅 第二组(四)左右搂膝拗步(五)手挥琵琶(六)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七)左揽雀尾(八)右揽雀尾 第四组(九)单鞭(十)左云手(十一)单鞭 第五组(十二)高探马(十三)右蹬脚(十四)双峰贯耳(十五)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十六)左下势独立(十七)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十八)左右穿梭(十九)海底针(二十)闪通臂 第八组(二十一)转身搬拦捶(二十二)如封似闭(二十三)十字手(二十四)收势 二、简化太极拳的套路介绍 在文字说明中,凡有“同时”两字的,不论先写或后写身体的某一部分动作,都要求一齐活动,不要分先后去做。 动作的方向是以人体的前、后、左、右为依据的,不论怎样转变,总是以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向的方

体弱多病练哪种太极拳 原来这种太极拳效果最好

体弱多病练哪种太极拳原来这种太极拳效果最好太极拳是很多中老年人比较热衷的健身运动,但是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太极拳学习方法,到底哪种太极拳能够改善人体体弱多病的状况,大多数人并不是很了解。其实杨氏太极拳是能够增强人体体质,改善体弱多病的状况的。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 杨氏太极拳通过改善我们的大脑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对于白领亚健康产生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头痛、过度疲劳等疾病,有着显著的健脑去病的作用。而且太极拳要求我们全身要放松,使得人体的血管阻力减少,能够加速我们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太极拳的呼吸是采用的腹式深呼吸,气沉丹田,能够对五脏六腑有着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性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养生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兼修的练拳健身运动。练拳时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以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和免疫力。 练养生太极拳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一)第一组 1. 起势 ①开步站立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 宽,膝关节微微弯曲,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目向前平视(图3-1)。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排除杂念,精神集 中,呼吸自然。 ②提气升掌 随吸气重心慢慢升高;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 3-2)。 ③屈膝按掌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目 向前平视(图3-3)。 要领:下蹲时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前俯后仰;手的升降动作与两腿的屈伸、呼吸配合一致;呼吸均匀细长。 2. 左右野马分鬃 (1) 野马分鬃一 ①丁步抱球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 脚尖点地;目视右手(图3-4)。 要领:抱球手离身体30厘米左右,双肘不要内 夹。 ②转体迈步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 出,脚跟着地;两手掌微微分开;目视左手(图3-5)。 要领:迈步落脚要轻,重心留在右脚,不要急于前移。 ③弓步分掌 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左腿 前弓,脚掌慢慢踏实,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 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 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随左手转 视(图3-6)。 要领:分掌和弓步动作同时完成;胸微微内含, 双臂保持自然弧形。 (2) 野马分鬃二 ①重心后坐 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上肢动作保持不变(图3-7)。 要领:重心后坐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 ②前移抱球 左脚尖微向外撇(大约45°~60°),身体左转,随后右腿蹬伸,左腿慢慢前弓,脚掌慢慢踏实,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二十四式太极拳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拦雀尾 9.单鞭10.左右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式独立17.右下式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要领歌 切忌强劲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 一. 起式 太极起式要自然,含胸拔背头顶悬。 屈膝松腰向前看,松肩垂肘气沉丹田。 二. 左右野马分鬃 野马分鬃抱球起,一前一按斜上举。 弓步向前似猫行,虚实转换要清晰。 三. 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展翅娇,左按右挑至眉梢。 右实左虚足尖点,沉肩坠肘要记牢。 四. 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斜中行,一手按膝一手拥。 坐腕舒掌朝前打,分清虚实转换灵。五. 手挥琵琶 手挥琵琶抱在胸,左前右后身前迎。右实左虚足跟点,沉肩坠肘要记清。 六. 左右倒卷肱 坠身退步倒卷肱,撤步足尖点地行。退步之后成虚步,转腰松胯手前拥。 七、八左右拦雀尾 棚手前举要撑圆,捋手用劲在掌中。挤手着力在手背,按手劲起在腰功。 九. 单鞭 左手推出拉单鞭,右手钩子在后边。弓步足跟先着地,虚实转换记心间。 十、十一左云手单鞭 云手三进上下翻,一左一右在面前。左步横跨数二次,再拉单鞭又以遍。十二. 高探马

高探马上拦手穿,左拦右穿马上边。足尖点地左虚步,沉肩垂肘要记全。十三. 右蹬脚 右蹬脚式腿上功,力发腰部要记清。左足站立身要稳,右脚提起向前蹬。十四、十五双峰贯耳左蹬脚 双峰贯耳两笔圆,二拳钳形在眼前。提膝弓步向前迈,转身左脚蹬一番。十六、十七 左下式独立右下式独立 下式独立随峰连,一钩一掌往前穿。十八. 左右穿梭 摇化单臂向上送,一托一推手上功。弓步向前两斜角,左右穿梭一般同。十九. 海底针 海底金针手下插,左按右插顶勿斜。左虚右实足尖点,气沉丹田松腰胯。二十. 闪通臂 闪通臂上托架功,右架左推向前拥。提膝弓步向前迈,松跨松腰记心中。二十一、转身搬拦捶转身搬拦捶向前,右搬左拦莫等闲。右脚外撇左脚进,弓步捶打护肘间。二十二、如封似闭 如封似庇护正中,前后仰俯不可行。向后下按足尖跷,向前双手朝前拥。二十三. 十字手 十字手法变无穷,两臂环抱交在胸。右脚要向左脚靠,松腰垂肘腰要松。二十四. 收势 收势下按不可匆,太极合手式完成。伏九寒暑勤习练,日就天常见奇功。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基础教育)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 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 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 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 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 举,两手高与肩平, 与肩同宽,手心向 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 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 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 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 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 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 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 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 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 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 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 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 (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 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 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 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 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 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 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 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保健项目之一,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太极拳是把拳术、导引术和吐呐术结合起来,在演练中贵在心静,静中求动,并注意呼吸运动和神经肌肉主动放松,使动作、心静、呼吸三者密切结合,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一)太极拳有养生作用,亦称养生学。练杨氏太极拳就象写功笔楷书一样,一笔一画的写。它讲究一招一式,清清楚楚,要求每式要有定势。所以它的架子出来比较端正,姿势舒展,再加劲的内涵,练出来它的形象在武术项目中比较优美。不仅中国人爱好,许多外国人都说它是“东方舞蹈”,“东方文化的瑰宝”。能强身健体,修心治病,是西方体育无与伦比的。 (二)太极拳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太极拳要求动静结合,在习练过程中,要思想集中,处于平静状态。一般人们通过活动,都感到良好。太极拳如果现在只局限于二人搏斗,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适应面。它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由单纯的武术发展为多功能的活动项目。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老少皆宜,不分性别,不分老幼,不分脑体劳动,它的适应性强。现在很多体力劳动者也参加这项活动,因为它能起到调节的作用。一般的劳动是局部劳动,精神系统没有得到调节。通过太极拳活动,不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能达到体内平衡。“平衡”是中国太极拳的精髓,它能使身体内部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等。杨氏太极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作平稳缓和,式式均匀。比如心脏病患者,其心脏很脆弱,还

有肝炎,都需要新鲜血液,凡是运动都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是激烈的运动对他们不适宜,接受不了。比如有心脏病的人,不能练武术中的长拳,它的动作比较激烈,劲形于外,一般的人接受不了。而练太极拳可以,它的动作缓慢、柔和、均匀。他们都能接受。只要坚持活动锻炼效果就明显。“流水不腐,户枢不蠢”,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就是这个道理。。练太极拳不仅神经衰弱能痊愈,对高血压也起作用。一般高血压都伴随着心脏病,属于循环系统。此病大部分由精神因素所致。因为精神、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变化,心情愉快时脉搏、呼吸、血压、消化液的分泌。新陈代谢等都处于平衡、协调状态。反之,情绪不好,生点气,马上血压就增高。如果能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开阔,情绪稳定,血压就会正常。这种“精神因素”从药物中难于索取。但在练拳活动中能够获得。这种病要求“心静”,环境“安静”,同样练拳也要求“心静”、“体松”,环境“清静”,二者统一在“静”中,在“静”中进行活动。思想集中,气沉丹田,气沉下去大脑感到清新,一般说静着顺,气血畅,感觉舒服,反之,气血上涌,就感到头昏、心烦,血压就起变化了。如果气沉丹田,气血比较舒畅,大脑就很清楚。特别是头正颈直,身体各部位自然舒展,在心理上始终保持安静状态,练拳后就感到很轻松愉快、血压也就稳定了。这就希望老年朋友们既要练功法,又要练功德,即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要心胸开阔,豁达乐观。美国哲学家斯奥塞有句名言:“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痛苦而降”。练太极拳,贵在坚持。“坚持”,说着容易,做着难。在以后的学习和生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古典书城 分享至: 2015-06-29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1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

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2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3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4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 前言 写给喜爱太极拳的武术朋友们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今虽门派繁多,实一脉相承。太极拳以它神奇的健身与技击作用,逐渐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正是因为历代拳师长期继承、发扬、全身心的投入、倾注的结果。如今百花齐放,门派林立,拳种繁多,对于一个初练武术之人,真是眼花缭乱,无从入手,然而万事万物难非难,乱非乱,只要清楚其本身的发展规律,认准目标,抓住基础,循序而进,则难即易,乱即平,故喜练太极拳术之人只要明白太极之理,明确大的方向,又能在小的环节上讲方法下功夫,假以时日,必水到渠成。 观天地间之小树,一心向天向地,枝叶繁茂因向天,根基稳固因向地。如有培育之人能适时培其根,剪其旁杈,施以肥,必能长而成有用之材。树即如此,人学拳术亦如此,一个人欲学技艺,内因主要,外因重要,如果他有信心,知苦练,但没有明师去指导他,用正确的方法锻炼他,那么他也不会取得成功。相反,一个不知用心,又没有好的老师培育的人终不能成大事。 树有枝干,术有旁正,然干为一,枝为多,如术正门唯一,旁门甚多。旁枝盛而主干弱,若倾于一侧任其长,久之则树必倾倒。人之学术,误入旁门,任下苦功终无成,何能如此?盖因天地间有雷、雨、风、电及春、夏、秋、冬四时之变化,人世间有欺、诈、利、诱之弊。人非皆圣贤,孰能无惑。如果小错能及时改之,则无大错之祸。一个人立身处世如无过错则不知何为正确,一个人接人待物错而不知错,自以为是,旁人无指责,则越错越大,终酿成灾祸。究其竟,何为对?何为错?以小术论之,求运动于身体者,但凡伤身、伤气、伤血、伤神皆为错,能修身养性为对。以家庭论之,一家和睦为对,否为错。以集体论之,团结一心蒸蒸日上为对,以国家论之,一国安定和平为对。一人处世必三思而行,以利身、利家、利集体、利国家之目的而行事。然损人利已,损公肥私皆为错。身体是重要基础,家庭、集体是纽带,国家和平是大事。家和、国和则天下和。相反,天下乱则国乱、家乱、人心乱。以大为重,舍小取义而为对,为大局着眼,既使有小错也为对。诚实为对,但如果诚实反而致病人于忧患而死,则诚实亦错。慌言为错,但善意的谎言能使人一心向上,改过自新,则慌言亦为对。故何为对错?对亦错,错亦对。 所以练习太极拳术是求小技于一身也,其间必有对有错,无足为虑,观名师练拳,形式各有不同,参考而已,但其中必明太极一大道理,各阶段有各阶段的锻炼方式、方法,不能以对定论,也不能以错定论。 学习拳术大致有三个方向:第一消极偏右,自以为是,南辕北辙,此为旁门最多,学者终难问津。第二积极偏左,贪功图名,此亦为旁门,学者伤身而不自知,欲速而不达。第三中庸之道,此正门唯一,练者不急不燥,假以时日,水到而渠成。正门唯一,如两点之间就一直线,世间纷扰,余皆为旁偏,然能左右参半,不离其中,故无大偏,实为正门也。故拳术要求达到刚柔相济、虚实兼到、快慢相间、健顺参半,实为理想也。能以此理想定以坐标,则登山求径,涉水求津,不迷惑也。 概学拳求方法,指路靠师父。师者、生者皆为一理而共进,无高低之分,实先后之别也。故能师者又怎可以五十步笑百步?本亦不足也!故师生皆应慎之!慎之!再慎之! 附拳谱《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老架(亦称大架)是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他在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 一路拳的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

常练太极拳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常练太极拳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1)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缓解现代生活中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所引起的"城市文明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功能性胃肠病等。这是因为太极举动作连贯、弱韧、缓和、轻灵,练拳时,全身各部位肌肉都需要放松,此时,身体感到轻松、舒畅,致使大脑得到休息。 此外,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拙力”,动作要以意命力引导,安详中全神贯注,这样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才能获得更好的调整。 (2)有助于保持心血管系统健康,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练拳时,全身肌肉放松并引起血管放松,从而促使腹压不断改变,从而促使下肢及腹部的血液回流入右心房,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也防止了因血流不畅引起的血管硬化。常打太极拳的人患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疾病的较少。据一项调查,把打太极拳的人和不打太极拳的人分为两组,太极拳组平均血压为134。1/80。8mmHg;动脉硬化率,太极拳组是39.5%,对照组是46.4% (3)有助于骨骼、肌肉和关节组织的健康。太极拳是“动无有不动”的全身性运动,全身各大小肌群和关节都参加活动,因此长期练习有助于使关节运动灵活,改善关节韧带弹性,增强肌肉坚韧和伸缩力。举例说明,太极拳组发生脊柱畸形的有25.8%,对照组为47.2%。两组人员腰椎活动的幅度也有很大差异,太极拳组人员弯腰时手能触地者占77.4%;对照组只有16.6%。最近,美国科学家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常练太极拳的老人的摔倒和骨折率都远低于不练拳的老人,他们认为,太极拳有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的作用。 (4)太极拳对改善呼吸及消化系统有良好作用。经常打太极拳者,胸部呼吸顺畅,膈肌有力,肺瘀血的发生,对老年人易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太极拳运动中腰部动作多,它能活跃腹腔的血液循环,促进胃畅蠕动。此外,太极拳的呼吸动作对胃畅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能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消化,预防便秘。 (5)太极拳动作复杂,刚柔相济,绵绵不断,能很好地培养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太极拳好”,真是健身一宝。美国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常练太极拳,可降低血压。中医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常练太拳,可以健肾,延年益寿。美国有一位太极拳爱好者,高兴地发表文章说“打太极拳治好了我的癌症”。

实用的标准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详图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 平视前方。 一、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 体保持正直,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 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 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 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 完成。 四、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学习太极拳的好处

无论是在拳馆,还是公园里,我们经常看见有人在打太极,这项运动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大家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学习。那么,它的好处有哪些?主要是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有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增强呼吸机能等等。 1、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 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而皮质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这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 因为打破了病理的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神经中枢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渐减轻或消失了。 练习时的“眼随手转”和推手中的“推荡往来”,有助于视神经和皮肤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2、有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 练习时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肌肉活动时毛细血管充分开放,加速静脉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3、增强呼吸机能 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长期练习者,呼吸频率会减少,肺活量和呼吸差会增大。 4、促进物质代谢 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调节过程的改善,对肠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进肝内血液循环,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 长期练习,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含量和软化动脉。 5、加强肌肉骨骼系统运动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弧线动作,也使得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纤维运动加强,使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在肌肉的牵拉运动中得到良好锻炼,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太极拳的练习对于畅通经络、刺激穴位等都十分有益。 “生命在于脑运动”,是有道理的。年龄大了,拿出一点时间来练拳,今天练一两式,明天练一两式,总能学会。动作开始不好看,慢慢就好看了,熟能生巧。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及口诀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及口诀 一、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十四式太极拳 二、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四、搂膝拗步 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二十四式太极拳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七、左揽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 十一、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手,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右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推架。 ⑤后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转出步,⑧弓步推架。 十九、海底针 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③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①收脚举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②收脚握拳,③垫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拦掌,⑥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①穿臂翻掌,②后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二十三、十字手收势 ①后坐扣脚,②右转撇脚分手,③移重心扣脚划弧。 二十四、收势 ①收脚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势。

标准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详图

标准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详图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一、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 四、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二)右搂膝拗步

1.收脚托掌:重心稍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右手经头前划弧摆至左前肩,掌心向下,左手向左上方划弧上举,与头同高,掌心向上;眼视左手。 2.弓步搂推:同前弓步搂推,惟左右相反。 (三)左搂膝拗步 动作与右搂膝拗步相同,惟左右相反。 学练要点:两手划弧时要以腰带动;推掌时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搂推协调,转身蹬地推掌。 五、手挥琵琶

太极拳的特点和作用

太极拳的特点和作用 太极拳的吐纳功法入门 太极拳的“吐纳”属于武术门类,也渗透着中医学的内容,但不包含硬气功。太极拳 的“吐纳”称为内功,是构成太极拳的三大要素之一?另两个要素为技击、导引,是“内 家拳”的由来。 “敷者,运气于己身……。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者,以气对彼来处……。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武禹襄·四字密诀》 太极拳的“吐纳”不仅仅是口鼻呼吸的方法,而且是在行拳走架打手中,人体意念、 形体、内外脏腑、经络等的“出入有致”,是人体神、意、气的统一。 太极拳的“吐纳”功法,随习练者掌握太极内功层次的不同,其内涵也不相同,从以鼻、口方面的呼吸,逐渐转化为与经络导引相结合的循经吐纳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之相应的脏腑“出入有致”的吐纳。肺属金,主皮毛,肺、大肠开窍于鼻;肝属木, 主筋,肝、胆开窍于目;肾属水,主骨,肾、膀胱开窍于耳;心属火,主脉,心、小肠开窍 于舌;脾属土,主肌肉,脾、胃开窍于口;三焦开窍于二阴。鼻、目、舌、口、二阴的吐纳?均为意念、气感?又与经络吐纳相呼应。 太极拳“吐纳”功法入门具有以下四个阶段: 1、自然呼吸阶段。初学者行拳走架,正处于对太极拳形体动作模拟的过程中,一般 支撑?基本功?力度不足,于“松腰松胯”还存在相当差距,对太极拳功理的领悟也比较肤浅。如果一开始就采用逆呼吸方法,往往产生“憋气”,不仅不利于行拳走架的熟练和提高,也影响自身的健康,所以在拳架、基本功?包括“行功”和十四经络导引等?的学习中,应强调自然呼吸,先打好基础,做到“虚领顶劲”、“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 腰松胯”等“十要”,以利气机顺达。 2、逆呼吸阶段。习者若熟练地掌握了拳架,基本功比较扎实,也明白一些拳理后, 经教练或辅导员示范引导,使其感悟逆呼吸的全过程,并在行拳中不断地修正和熟练,还 须结合“坐功”练习,做到行拳走架连绵不断,呼吸“深长细匀”。 3、拳势呼吸阶段。习者在行拳中掌握拳势的攻防含义,基本明了拳架的使用方法, 并能熟练演示,达到“轻灵圆活”后,将“逆呼吸”融入拳势动作的“起承转合”中,逐 渐感悟到“气贴背”,并结合导引,逐渐打通“丹田、长强、命门、夹脊、大椎、百会、 膻中、涌泉、内外劳宫”等关窍。并在推手中感悟“劲”的走向和变化,逐渐掌握舍己从人、得机得势、吸蓄呼发等要领。笔者体验拳势呼吸的规律是:收,吸短;开,呼长。如“左野马分鬃”提膝合抱为收,“吸1”,左脚上步脚跟着地、左臂掤挤,右臂下采为开,“呼1”?气沉丹田?;左脚掌继续踏实,重心前移,左臂继续上?仍为开,“呼2”?气沉涌

二十四式太极拳_图解+记忆口诀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 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 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 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 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 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 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 高与肩平,与 肩同宽,手心 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 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 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 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 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 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 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

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 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 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 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 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 地;眼看右手。 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 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 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 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 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 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 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 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 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 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 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 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 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 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 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 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 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 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24式简化太极拳拳谱(图解)

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24式太极拳,因其是太极专家从杨式太极拳中精简而来,又仅24个招势,故常被叫做“简化太极拳”。 24式太极拳虽然动作不多,但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与传统的太极拳法相比,内容更精炼,结构更合理,动作更规范,在满足太极拳爱好者锻炼身体需要的同时,又便于掌握,易学易懂,费时少,收效快,所以流传极广,尤其为太极拳初学者所喜爱。 24式太极拳共分八组 第一组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第二组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第四组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第五组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第八组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24式太极拳套路名称 1. 起势 2. 野马分鬃 3. 白鹤亮翅 4. 搂膝拗步 5. 手挥琵琶 6. 倒卷肱 7. 左揽雀尾 8. 右揽雀尾 9. 单鞭 10. 云手 11. 单鞭 12. 高探马 13. 右蹬脚 14. 双峰贯耳 15. 左蹬脚 16. 左下势独立 17. 右下势独立 18. 玉女穿梭 19. 海底针 20. 闪通背 21. 转身搬拦捶 22. 如封似闭 23. 十字手 24. 收势

一、起式 1 2 3 4 5 二、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白鹤亮翅 21 22 23 四、左右搂膝拗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五、手挥琵琶 39 40 41 六、左右倒卷肱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太极拳锻炼健身作用的研究(精)

太极拳锻炼健身作用的研究 朱生根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338031) 摘要: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项目,它具有对人体调整中枢系统机能活动,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等的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机能,改善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项目,历年来,太极拳锻炼对我国人民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提高人体抵抗力及延缓衰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太极拳具有用意、阴阳八卦五行、动作呈弧形、懂劲四方面的特点[1]。它把用意与运气、运劲三者自然结合起来,通过意守调整呼吸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给大脑皮层以良好的刺激,使大脑皮层得以发挥对机体内部的主导调节作用,使血液中含氧量增加,促进全身气机通畅,加强胃肠消化功能和全身物质代谢,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保健强身、延年益寿、防病治病的目的。本文就太极拳锻炼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作一综述。 1对呼吸机能的改善 太极拳节奏缓和、强度适中、以腹式呼吸为主,是有氧代谢运动。它讲究用意与用气,用劲自然结合,通过意守,强调呼吸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促进全身气机通畅[2],长期坚持锻炼能促进肺功能的改善。徐明[3]等研究发现,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安静时的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MIV)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运动组)(p<0.01)。练习后即刻的MIV比安静时显著增大(p<0.05),太极拳还能使安静时的呼吸深度加深和呼吸频率减慢,可提高呼吸效率。梁永文[4]通过研究发现,长期坚持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肺活量显著优于普通人,表明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心肺功能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另外,倪红莺等[5]通过42式太极拳定量负荷对中老年知识分子的心肺机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练习太极拳不但肺活量升高,而且在连续五次肺活量测试中,第一次肺活量分别与第四次和第五次肺活量比较增加的例数较多,与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p<0.01)。这表明,太极拳有助于老年人呼吸功能的改善和提高。许胜文等[6]对36名老年人太极拳师做了肺功能检查,发现经常练习太极拳的老年拳师无论在通气功能与换气功能方面的指数均较同年龄组少运动的老年人为高,而胸部的形态结构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太极拳锻炼要求练习时动作与呼吸协调配合,精神高度集中,以达到“气沉丹田”的境界。 2.1心血管机能的改善 太极拳对外周循环和微循环有一定的影响。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曾对32名练拳老人和53名相应年龄不运动老人做了心血管功能检查比较,结果发现练拳组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低于不运动老年组[6]。刘玉萍等[7]通过研究也发现经过练习太极拳后血管外周阻力降低,外周循环改善,对老年性外周循环障碍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是舒张压下降对冠状动脉血液和心肌供血有利。 李士英等[8]的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可提高老年人的心室厚度和收缩幅度,尤其是提高左心室后壁厚度和收缩幅度,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均明显升高,提高了心脏泵血功能。梁永文[4]和倪红莺等[5]通过对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的中年人的研究表明,太极拳锻炼可增强心脏收缩机能,为老年人参加太极拳运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2.2 对血液成分的改善 脂类代谢和人类健康及其衰老友密切关系,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

最全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一、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 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 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 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 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 四、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 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 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二)右搂膝拗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