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1.4.2)--MRI原理及新技术

医学影像学(1.4.2)--MRI原理及新技术
医学影像学(1.4.2)--MRI原理及新技术

南方医科大学

教 案

—学年秋季学期

所在单位: 第一临床医学院

系、教研室: 医学影像教研室

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诊断学一

授课对象: 影像本科

授课教师:

职 称: 教授、 主任医师

教材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白人驹 主编)

教案首页

教学过程

全国实用医学影像新技术

2012年全国实用医学影像新技术培训班在南通开课,通过这次学习,受益匪浅 会议邀请了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分会委员、南京市医学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南京鼓楼医院硕士生导师刘广月主任技师在会上做了“现代医学影像学检查中的新技术应用”。江苏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医学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南通附属医院影像科主任技师周学军做了“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肺部的应用”。徐州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陈新沛副主任技师在会上做了“电子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报告书的设计与制作”的专题讲座。该论文的研究成果,改变了原有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报告书手写手绘的状况。新的电子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报告书,利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而成,可在医生工作站的计算机上,对眼球异物进行测量计算和填写填画工作,当诊断报告书写完成后,可通过打印机成文,也可通过网络系统将定位诊断报告书传输到临床医生办公室,还可以存储到计算机内,达到了现代化医院需要电子版病例检查结果的要求。该项创新技术经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查新证明,国内未见利用电子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报告书的文献报道。该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江苏省2010年医学新技术成果引进二等奖和徐州市近日颁布的2010年徐州市科技成果三等奖。该篇论文还被今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19次全国学术大会暨国际影像技术论坛会议选为大会宣读论文,该论文也是在本次会议上我省唯一一篇数字X线摄影技术方面被选入大会宣读的论文。 会上还传达了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19次全国学术大会暨国际影像技术论坛会议的有关精神,介绍了2012年将在我国长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20次全国学术大会的信息和征文状况。 与会代表还就医学影像设备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医学影像技术质量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规范等有关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的研讨。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Course:Radiology 课程编号:03104 适用学生:临床医学 Course Number:03104 Designed for:Clinical 学分:3.5 总学时:60 Credit:3.5 Class hour:60 预修课程:病理学实验学时:26 Preparatory Courses:Pathology Experiment hour:26 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s)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影像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常规X线诊断及超声诊断。随着科学不断进步,本学科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诊断(CT)、核素摄影、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等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在新开医学影像学课程以前,上述内容在总论中予以介绍使学生有完整概念,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本课程教学应有思想性、逻辑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符合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应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通过教学内容实施,培养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影像现象能力。因此将各系系统正常X线、超声表现及基本病理X线、超声表现作为重点。通过典型常见病例的讲述,强化基本病理X线、超声表现。另外,对CT、MRI、DSA、介入治疗等在总论中作简单叙述,为将来临床工作打下较扎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启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全面观察、认识和分析影像表现,使解剖、生理、病理等医学基础理论应用于影像现象的分析,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步骤。在教学手段方面,除生动、重点、由浅入深的课堂讲解外,应强调形象直观教材的应用,充分使用X线片、超声照片、幻灯及其他视听教材、模型、挂图、标本等,避免抽象和灌注式教学。应启发学生多观察影像片,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X线成像 [教学内容] 1.普通X线成像 2.数字X线成像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教学安排] 1.理解普通X线成像原理及图象特点 2.熟悉放射诊断的价值、限度和地位及发展 3.运用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4.分析X线诊断的方法的原则 5.了解DR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在临床中的应用 6.了解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检查技术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 [教学内容]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 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成像。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PACS,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大融合,将各种数字化的图像串联起来,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的远程传输和远程会诊,并与医院的HIS、CIS、RIS等进行联网,实现了数字化医院。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的CT、MR、介入、普放,超声和核医学等亚学科逐渐建立,医学影像技术学科也逐渐形成。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X线的临床应用,放射学的形成,医学影像学的形成。总体走向是建立现代医学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分子、生理、功能代谢/基因成像过渡;从胶片采集、显示向数字采集/电子传输发展;对比剂从一般性组织增强向组织/疾病特异性增强发展。;介入治疗,以及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具体走向是:影像信息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特异性、早期性;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由显示诊断信息向提供手术路径方案发展;图像采集与显示:由二维模拟向三维全数字化发展;图像存储由胶片硬拷贝向软拷贝无胶片化,乃至图像传输网络化发展;从单一图像技术向综合图像技术发展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结

第一章总论 1895年伦琴发现X线,第二年就被应用于医学领域。 DR的优势:1、病人接收剂量更小;2、时间分辨力明显提高,省略了把成像板送到读取器然后扫描这一步骤,仅仅数秒种就能像是图像;3.具有更高的动态范围,使后处理图像的层次更加丰富;4、较成像板的寿命明显提高。 第二章呼吸系统 空洞X线表现:空洞是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透亮区。X线上分3种:1、虫蚀样空洞,又称无壁空洞,为大片致密阴影中多发的边缘不规则的虫蚀状透亮区,最常见与干酪性肺炎。2、薄壁空洞,洞壁厚度≤3mm,洞壁为薄层纤维组织和肉芽组织等,内壁多光整,多见于肺结核,有时可见于肺脓肿及肺转移瘤。3、厚壁空洞:洞壁厚度>3mm,可见于肺结核、周围型肺癌及肺脓肿,后者常有液平面。 根据支气管扩张的形态可分为3型:柱状型支气管扩张、囊状型支气管扩张、曲张型支气管扩张。以上类型可以混合存在。柱状型支气管扩张在CT表现为“轨道征”或“戒指征”。肺炎根据发炎的部位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简述大叶性肺炎临床表现及CT表现? 大叶性肺炎为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疾病,是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临床上起病急,以突然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为临床特征。CT表现:1、充血期:可发现病变区呈磨玻璃样阴影,边缘模糊,其内血管隐约可见。2、实变期:呈肺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3、消散期:随着病变的吸收,实变阴影密度减低,呈散在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 支气管肺炎亦称小叶性肺炎。 结核病分类: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型肺外结核。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CT呈现“三均匀”特点,即病灶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密度均匀。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表现为胸腔积液征象。 肺癌的X线典型的横“S”征,即右肺上叶肺不张时凹面向下的下缘与肺门区肺块向下隆起的下缘相连形成横置的“S”征。 周围型肺癌CT表现:边缘征象、内部征象、邻近结构征象、肿块增强特征。 前纵膈肿瘤中胸骨后甲状腺肿位于前纵隔上部;胸腺瘤和畸胎瘤多位于前纵隔中部。中纵膈肿瘤以淋巴瘤常见,位于中纵膈的上部;支气管囊肿位于气管、主支气管附近,相当于中纵膈的上中部;心包囊肿紧贴心包,多数位于心膈角区,相当于中纵膈的下部。后纵膈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为多见。 第三章心脏与大血管 心胸比率:心脏横径(T1+T2)与胸廓横径(Th)之比即为心胸比率(CTR)。正常≤0.5。最大不超过0.52。 先天性心脏病分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法洛四联症4种畸形: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狭窄性心包炎主要为心包积液吸收不彻底,引起心包脏、壁层肥厚黏连、钙化,逐渐发展而成。 主动脉夹层主要原因为高血压使主动脉腔内的高血压灌入中膜形成血肿,并使血肿在动脉壁内不断扩展延伸,形成“双腔主动脉”。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医学影像技术 13影像301 ABC 2015411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恩格斯曾说过“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一个人如果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且不清晰自己的目标,即使他的学历很高,知识面很广,那么也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人,又或者只能一辈子做别人的跟班,做一个等着时间来把自己生命耗尽的人。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 记得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一路上,不光需要有着克服困难的勇气,更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否则再辛苦的奔忙也只能是毫无收获的徒劳。而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是指引人生道路的北斗星,使我们的生命释放更加灿烂的光芒。

2019年——2023年大学本科结业、考取: 英语6级、计算机三级、大型仪器上岗证 2024年争取考上研究生 此时,参加工作满五年,可以考主管技师 2015年-2016 年实习一年 2016.9 —— 2024.9去往定向单位上班八年2017.2报名放射技师考试 2018年机动,同时准备本科的成人考试 2025年——2026年争取到三甲医院工作 2045年,工作30年,考得副主任技师 2050年,55岁,退休。 2050年一一2060年,在医疗设备公司担任指导操作工作,进行设备使用人员的培P 训工 作。- ^■7 4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第四版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第四版 (2010年1月隆重面市) 1992年,由卫生部医政司主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吴钟琪教授(时任校长)主编,组织100多位临床各科专家编写了《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作为“三基”培训和考核的教材。出版17年来,《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不断完善和修订,不仅成为各级医院评审医师、护士和医技人员“三基”考核的教材,也成为各级医学院校和护理学校师生的参考用书,从1994年后连年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科技类)殊荣,已累计发行400余万册。 2009年,根据现代医学的最新发展,以人卫第七版教材为蓝本,主编吴钟琪教授组织300多位临床一线的专家历时一年对《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进行了第四版的修订。第四版《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保持了第三版的经典体例,对内容进行了全面修改,使之条例当前医学发展的最新需要,能够成为指导医护人员临床“三基”考核、医学继续教育以及医学院校师生基础知识学习考核的经典参考用书。 2010年,新一轮医院管理年评审工作即将启动,“三基”考核是本次医院管理年评审的核心工作之一。《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在权威性和实用性方面经过了17年的检验,日臻完善,将以全新的姿态继续服务于全国的医务工作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12月25日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系列图书 序号ISBN978-7-5357- 书名著译者开本定价(元)订 数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 1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第四 吴钟琪32 49 版) 2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第四 吴钟琪32 36 版) 3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技分册(第四 吴钟琪32 38 版)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系列丛书发行18年来,累计销售400余万册,连年获得全国科学技术类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已成为全国各家医院医务人员“三基”考核、医学继续教育、医学院校学生考试的经典参考用书。 本次修订内容是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最新版的统编教材为依据,以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为重点,根据医院继续教育的要求,面向各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 《护士分册》(第四版)的修订量达到了50%,根据发展迅速的护理学和护理临床的需要,将原版本中的内科学、外科学等各临床专科内容,一律改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以专科护理知识为重点的章节,同时增加了《基础护理学》和《基础护理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加强了本分册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依据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订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为基本框架,全面改写了“护理文件书写标准”一节,以期不断提高护理专业规范化的管理水平。 目录

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论文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医学影像技术及设备的发展 系部:医学系 专业:影像技术 班级:2010级3班 学生姓名:曾小威 学号:201011735 2013年4 月10 日

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它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医学发展潮流中的一个热点趋势,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尤其是介入放射学的出现,使放射从单纯的诊断演变为既有诊断又有治疗的双重职能,并在整个医学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与内外妇儿并列的临床学科。展望21世纪,医学影像学必将得到更快、更好及更全面的发展,必将会对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所取得的成就讨论医学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3-5个)医学影像技术,发展 正文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 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https://www.360docs.net/doc/ff521992.html,D)为基础的探测器。(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

超声诊断学

《医学影像学》 超声部分-总论(讲稿) 授课对象:本科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 1、超声诊断的一些基本概念 2、超声成像的优点和局限性 3、超声成像诊断主要临床应用 4、超声诊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1、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建议:制作超声成像动态示意图,图文并茂,动静图像结合,便于理解掌握。 2、超声诊断的优点和局限性。建议:使用图文并茂,动静态图像结合, 教学课件,举例说明。 疑点: 三、教具或教学手段 教材:吴恩惠冯敢生《医学影像学》第七版,全国高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1、通过课件,图文并茂,举例说明; 2、特殊部分,动态图像,印象深刻; 3、提问互动,精力集中,提高效果; 四、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学的定义 1.1超声 是指物体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简称超声。 1.2超声诊断学的定义 超声诊断学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形(声像图)、曲线(M型

心动图、频谱曲线)、波形图(A型)或其他数据,结合解剖、病理、生理知识和受检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或影像学等检查,综合分析,借此进行疾病判断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 1.3范围 临床一般分为4类 ①低频超声超声频率在1~2.75MHz; ②中频超声超声频率在3~10MHz;(常规用) ③高频超声超声频率在12~20MHz; ④甚高频超声超声频率在20MHz以上; 一般中等身材腹部脏器检查选用3~4MHz;浅表脏器检查选用7.5~10MHz;小儿腹部可选用5MHz;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选用20MHz。 1、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2.1人体组织的声学参数:密度、声阻抗、界面 密度(ρ):各种组织、脏器的密度为重要声学参数中声阻抗的基本组成之一。人体内不同组织、脏器的密度不同,以骨骼——颅骨的密度最高,1.658g/cm3;体液——血液、血浆、脑脊液、羊水、软组织、脑组织、肌肉、肝脏密度低些,1.013~1.074g/cm3;脂肪的密度更低些,0.955g/cm3;而含气脏器中的空气的密度最低,0.00118g/cm3。 声阻抗(Z):可以理解为声波在组织(介质)中传播时所受到的阻力,为密度与声速的乘积,声像图中各种回声显像均主要由于声阻抗差别所造成,它是超声成像的基础。 人体内不同脏器组织的声阻抗不同: 高密度的颅骨声阻抗较高,约为软组织的3.6倍; 软组织的声阻抗次之,且各种软组织间声阻抗差很小; 空气密度低,声速慢,声阻抗最小,仅为软组织的1/3800。 界面 两种声阻抗不同物体接触在一起,即界面。接触面大小名界面尺寸。 界面尺寸<超声声束直径时,名小界面。如脏器组织内部细微结构 界面尺寸>超声声束直径时,名大界面。如肝被膜和肝实质之间、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等大体器官表面 2.2 超声重要物理参数:频率、声速、波长 超声属机械波,具有频率、声速、波长三个重要参数。 频率(f):指在单位时间中超声所振动的周数;由声源发生超声所决定。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供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本科专业使用)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09年5月 前言 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学科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充。该课程为2.5学分,计划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讨论课学时6。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本学科的同时,还应复习有关临近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讨论课以典型病例为中心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为闭卷理论考试,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判断及病例分析等,占总成绩的100%。

医学影像学第七版重点

按照第七版教材的页码。 补充:1、结核病分类标准。P121 2、肺脓肿的诊断与鉴别。P120 3、肝细胞癌的诊断依据.P186 4、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P199 5、肾与输尿管结石的影像学表现(阳性结石)P227 6、肾细胞癌的超声表现P230 7、Colles骨折P287 8、骨巨细胞瘤P298 9、骨结核的X线平片表现 1、X线的成像原理: 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 荧光效应(透视检查的基础) 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 电离效应(放射治疗、放射防护) 人体组织结构之间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2.(1)体素和象素:CT图像实际上是人体某一部位有一定厚度的体层图像。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为象素。象素实际上是体素在成像时的表现。象素是一个二维的概念,体素是一个三维的概念。 (2)矩阵:一个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阵列,将受检层面分割为无数小立方体.这些小立方体就是体素。当图像面积为一固定值时,象素尺寸越小,组成CT图像矩阵越大,图像清晰度越高。反之亦然。 (3)空间分辨率:又称高对比度分辨率,指在图像中可辨认的相邻物体空间几何尺寸的最小极限,即对影像细微结构的分辨力。在保证一定的密度差前提下,显示待分辨组织几何形态的能力。 (4)密度分辨率:又称对比分辨率,是指在低对比情况下分辨组织密度细小差别的能力。CT的密度分辨力较普通X线高10~20倍。 (5)CT值:X线穿过人体的过程中,计算出每个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系数(亦称衰减系数μ值)。将μ值换算成CT值,以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单位为HU(Hounsfield Unit)水的CT值为0HU,骨皮质最高为1000HU,空气最低为-1000HU,人体中密度不同的各种组织的CT值在-1000~+1000HU的2000个分度之间。 (6)窗宽与窗位 窗宽(window width):人体组织CT值范围有2000个分度,将不同灰度在荧屏上表示,由于灰度差别小,人的肉眼仅能分辨16个灰度,即16个灰阶。用不同的窗宽提高不同组织结构的分辨率。 例如:用16个灰阶反映2000个分度,所分辨的CT值是125Hu,也就是说两组织间的CT值差别小于125Hu的则不能分辨。 窗位(window level):又称窗中心,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例如:脑CT值约35Hu,选窗位就是35Hu,而窗宽常用100Hu,在荧屏图像上16个灰阶CT 值的范围为-15Hu~85Hu。 意义:窗口技术对显示病变是很有意义的,在荧屏图像上,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减少,细节显示差;窗宽调至最低,则没有层次,只有黑白图像。提高窗位,荧屏上所显示的图像变黑,降低窗位则图像变白。 (7)伪影:伪影是指在被扫描物体中并不存在而图像中却显示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与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 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 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 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 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供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本科专业使用)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09年5月前言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学科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

充。该课程为2.5学分,计划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讨论课学时6。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本学科的同时,还应复习有关临近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讨论课以典型病例为中心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为闭卷理论考试,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判断及病例分析等,占总成绩的100%。学时分配表章标题学时 1 0.5 绪论 2 1.5 疾病概论 3 6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4 6 酸碱平衡紊乱 5 3 缺氧 1 6 发热自学 7 2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8 2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9 2 应激 10 2 缺血-再灌注损伤 11 6 休克 13 2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14 4 心功能不全 15 3 肺功能不全 16 3 肝功能不全17 5 肾功能不全 18 脑功能不全自学学时合计48学时 6 讨论课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熟悉: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以及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试举例说明。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二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掌握:疾病、脑死亡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熟悉:健康、亚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了解:康复、死亡,临终关怀与安乐死。【复习

大专医学影像技术论文

大专医学影像技术论文 谈医学影像的融合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又进一步推动了影像医学向前迈进。各类检查仪器的性能不断地提高,功能不断地完善,并且随着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的应用,更 建立了图像信息存储及传输的新的模式。而医学影像的融合,作为 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完善和更新,将会成为影像学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同时也将是医学影像学新的发展方向。所谓医学影像的融合,就是 影像信息的融合,是信息融合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应用;即利用 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影像学检查所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 处理,将多源数据协同应用,进行空间配准后,产生一种全新的信 息影像,以获得研究对象的一致性描述,同时融合了各种检查的优势,从而达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目的[1,2]。本文将从医学影像融 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关键技术、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5个方面进 行探讨。 1医学影像融合的必要性 1.1影像的融合是技术更新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 中的广泛应用,新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技术,图像存档和PACS的应 用及远程医疗的实施,标志着在图像信息的存储及传输等技术上已 经建立了新的模式。而图像后处理技术也必须同步发展,在原有的 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发挥影像学的优势。 影像的融合将会是后处理技术的全面更新。 1.2影像的融合弥补了单项检查成像的不足目前,影像学检查手 段从B超、传统X线到DSA、CR、CT、MRI、PET、SPECT等,可谓丰 富多彩,各项检查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在成像中又都存在着 缺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CT检查的分辨率很高,但对于密度 非常接近的组织的分辨有困难,同时容易产生骨性伪影,特别是颅 后窝的检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MRI检查虽然对软组织有超强的显

医学影像前沿综述

《医学影像在内分泌专业的应用综述》 影像医学是借助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进行检查的一门科学,如放射学科、心血管病学科、神经系统学科等。目前常用的影像医学技术有X线成像检查[ 包括X 线片(Radiography)、心血管摄影(Cardiacangiography)、血管摄影(Angiogra)等]、CT 成像检查[包括普通和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内视镜(Endoscopy)、单一光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SPECT/CT)、正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PET/CT)、热影像技术(Thermography)、光声成像技术(Photoacousticimaging)、显微镜(Microscope)、萤光血管显影术esceinangiography)]等。近年来影像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影像医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特别是科学的融入,使影像医学如虎添翼,增添了活力,丰富了内容。医学影像在内分泌专业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1 影像学技术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进展 超声具有简便、经济、高敏感性的优点,是甲状腺疾病较常规的检查方法之一。常规B 超是早期运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其主要用于观察甲状腺组织内有无病变存在,明确病变的数目、大小、分布是否规律、边界是否清楚、形态是否规整、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强弱、有无钙化灶等,彩超主要用于评估甲状腺病变及其周围的血流情况,二者结合

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CT 是当前用于检查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最常用的影像方法之一,并可鉴别其良恶性。常规检查方法包括CT 平扫、增强。特别是近年来逐渐普及的多层螺旋CT 具有密度分辨力高、三维成像及多方位成像等优点,可清晰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形态、大小、数目、密度、边缘及与正常组织的解剖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尤其对甲状腺病变内的钙化灶及良恶性钙化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为术前评估提供更多信息。结节或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等及有无淋巴结肿大转移是判断恶性结节和肿块的三个基本点,细颗粒状钙化是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良恶性结节在常规CT 平扫和增强检查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例如甲状腺腺瘤内出现出血、囊变、坏死导致结节或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不等、强化不均匀时,易与甲状腺癌混淆,因此常常需要进一步检查鉴别。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型超声检查和诊断技术,能够研究常规超声无法探测的结节或肿块及扩散性疾病的成像,弹性成像技术可显示组织硬度的图像,即关于病变的组织特征的信息,因为其成像基础是组织硬度或弹性与病变的组织病理密切相关,所以可根据不同组织间的硬度或弹性差别来鉴别组织的良恶性[1]。 MRI 具有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及多方位、多方法成像等特点,除了能更好地显示甲状腺病变自身特点外,对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 超声医学新技术(讲稿)授课对象:2017级硕士研究生 授课时间: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 1、声学定量与彩色室壁动态分析。 (二)了解: 1、超声弹性成像; 2、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难点:超声弹性成像。 三、教具或教学手段 采用的教学方法 1、通过课件,图文并茂,举例说明; 2、特殊部分,动态图像,印象深刻; 3、提问互动,精力集中,提高效果; 4、联系实际,报告体会,培养兴趣; 5、表格对比,重点板书,言传身教; 6、实验见习,强化训练,掌握技能。 四、教学内容

一、声学定量与彩色室壁运动分析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广泛用于医疗设备,声学定量AQ(acoustic quantification)技术及AQi智能超声定量(intelligent acoustic quantification)可自动边缘检测,实时追踪心脏容量变化或数个心动周期心功能的平均值。彩色室壁运动CK(color kinests)技术在AQ基础上,以彩色编码实时和连续显示室壁运动幅度。近年彩色室壁运动舒张指数(color kinests diastolic index,ICK)用于定量分析研究舒张期功能。AQ、Aqi及CK于上世纪90年代用于心脏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本世纪进一步发展,成为研究关注的课题,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包括各种心脏病心脏的容积、面积与收缩、舒张心功能及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等,弥补了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与室壁运动的不足。 一、AQ与CK的成像原理 (一)AQ技术 1992年Perez等首次提出心内膜自动边缘检测技术即ABD技术。该技术在声学图像处理中,用原始声波把血液与组织以数字化的形式分开。计算机将超声扫描线上由组织变成血液时每个点的回波信号,标定为血液和组织的临界点,然后连接所有的临界点,则自动地显示出血液与组织的边界。AQ源于ABD技术,通过识别血液与心内膜的交界实时追踪心脏容量的变化。在心电图的控制下自动检测、分析,以曲线的形式实时地自动显示心功能参数,如心脏面积时间曲线、容积时间曲线及其变化率等系列心功能指标。本节AQ、AQi技术特指超声心动图的声学定量,广义的AQ技术还包括声学密度定量—AD以背向散射积分(IBS)为基础的声学组织定征。 (二)CK技术 CK技术应用AQ声学定量自动边界检出的原理,进一步改进延伸、实时和定量分析心内膜与室壁运动。计算机自动分析、、对比感兴趣区(ROI)内来自血液和组织的不同回声强度,确定是组织还是血液及两者的界面。CK技术以同步心电图确定心动周期的时相.用彩色变化跟踪心腔血液与室壁边界的过渡。将各时相每帧图像随时间变化界面的位移,以不同色彩标记,依次叠加,最终形成贯穿整个收缩或舒张期的多层环形彩带。各层彩带的色彩不同,同一色彩表示心动周期中同一时相的位移;彩色位移的宽度代表该内膜运动的幅度。CK技术具有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定量分析室壁运动的能力。多层彩带直观性强,提高了肉眼对图像变化的分辨力,能较全面的估价心肌整体和局部的功能。可停帧观察,也能联机分析,使室壁运动的定量分析变得更容易;有助于克服操作经验和熟练程度等主观因素对室壁功能判断中的误差。 二、AQ与CK的检查方法 仪器:多种彩色超声仪设置AQ、AQi、CK技术。各类型的名称与具体操作方法大致相同。可经胸前或经食管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2.5~7.5~12MHz。 (一)胸前检查方法 1.AQ、AQi检查常规连接心电图,分别取胸骨旁左室长轴、乳头肌短轴、心尖四腔及二腔等切面,2D-CDFI检查,了解心脏大小、形态,瓣膜运动与心功能,确定AQ、CK检查部位。心尖四腔观调节横向、侧向增益补偿获得满意心内膜,启动AQ技术,圈

医学影像学练习题

习题一(一)A型选择题1.遗传病特指A.先天性疾病B.家族性疾病 C.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D.不可医治的疾病E.既是先天的,也是家族性的疾病2.环境因素诱导发病的单基因病为 A.Huntington舞蹈病 B.蚕豆病 C.白化病 D.血友病A E.镰状细胞贫血 3.传染病发病 A.仅受 遗传因素控制B.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但需要环境因素的调节 C.以遗传因素影响为主和环境因素为辅 D.以环境因素影响为主和遗传因素为辅 E.仅受环境因素影响 4.提出分子病概念的学者为 A.Pauling B.Garrod C.Beadle D.Ford E.Landsteiner 5.Down综合征是A.单基因病B.多基因病C.染色体病 D.线粒体病 E.体细胞病 6.脆性X综合征是A.单基因病B.多基因病C.染色体病D.线粒体病E.体细胞病 7.Leber视神经病是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C.染色体病 D.线粒体病 E.体细胞病 8.高血压是 A.单 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线粒体病 E.体细胞病(二)X型选择题1.遗传病的特征多表现为A.家族性B.先天性 C.传染性 D.不累及非血缘关系者 E.同卵双生率高于异卵双生率 2.判断是否是遗传病的指标为 A.患者 亲属发病率随亲属级别下降而下降B.患者亲属发病率随亲属 级别下降而升高C.患者亲属发病率不随亲属级别变化而变化D.患者家族成员发病率高于一般群体E.患者血缘亲属发病率 高于非血缘亲属3.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有A.中国

B.美国 C.加拿大 D.英国 E.法国 4.人类基因组计划 完成的基因图包括 A.遗传图 B.物理图 C.基因组测序图D.功能图E.结构图5.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疾病包括A.冠心病B.糖尿病C.血友病A D.成骨不全E.脊柱裂 (三)名词解释1.genetic disease 2.medical genetics 3.Recurrence risk (四)问答题 1.遗传病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几类?对人类有何危害?第三章习题二(一)A型选择题1.在突变点后所有密码子发生移位的突变为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 换 2.异类碱基之间发生替换的突变为 A.移码突变 B.动态 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3.染色体结构畸变 属于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E.颠换4.由于突变使编码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此突变为A.错义突变 B.无义突变 C.终止密码突变 D.移码突变E.同义突变 5.不改变氨基酸编码的基因突变为 A.同义突 变 B.错义突变 C.无义突变 D.终止密码突变 E.移 码突变6.属于转换的碱基替换为A.A和C B.A和T C.T和C D.G和T E.G和C 7.属于颠换的碱基替换为A.G和T B.A和G C.T和C D.C和U E.T和U 8.同类碱基之间发生替换的突变为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 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二)X型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