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

题型及分值:

1、名词解释(2分*5题)

2、单项选择题(1分*10题)

3、判断题(1分*10题)

4、简答题(4分*5题)

5、论述题(本题共15分)

6、分析题(共15分)

7、案例题(共20分)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能力。

3、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法理型权威:即理性-合法的权威,是基于“法律”或处于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利。

5、传统型权威:是基于先例和惯例而产生的一种权力。

6、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7、道德: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8、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法律和经济上的义务之上,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9计划: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和管理文件。

10、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1、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2、战略:是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

13、战略决策:是对组织全局性、长远性利益问题而作出的相关决策。

14、风险型决策:不能确知环境条件,每种方案的执行结果(即自然状态)有多少个,但其发生概率可以估计的决策,叫风险型决策。

15、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也不知道每种状态的发生概率。

16、目标管理:指由组织成员一起制定目标,由此形成每一成员的分工责任,并用这些目标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每一部门、成员的奖惩的一种系统管理方式。

17、滚动计划法:采用近细远粗方式,据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中、长期计划有机结合.

18、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19、员工招聘:是指组织及时寻找、吸引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

20、管理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21、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22、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23、职业生涯发展:指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内外环境变化的要求,对员工进行动态调整,以使每个员工的能力和志趣都能与组织的需求相吻合。

24、领导: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5、民主式领导:是向被领导者授权,鼓励下属的参与,并且主要依赖于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影响下属。

26、授权: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27、保健因素:是诸如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等与保持人的积极性和维持工作现状有关的因素。

28、非程序化决策:指对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所作的决策。29、动态网络型结构: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型组织形式。

30、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31.组织变革: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的各组成要素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

32、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立状态。

33、激励:由动机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作用。

34、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立状态。

35、控制:是管理工作的最重要职能之一,它是保障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其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36、反馈控制: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未来计划的制订和活动的安排提供借鉴。

37、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38、技术创新:是与企业生产制造有关的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材料、产品、工艺、生产手段的创新。

简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定义?

2、你所知道的道德观有哪些?

3、决策的程序怎样?

4、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5、试简述组织文化及其特征

6、明茨伯格把管理者定为哪些角色的?

7、组织部门化的原则是什么?8、绩效评估有哪些作用?

9、X理论的要点有哪些?10、有效控制的特征是什么?

11、你认为管理的职能应有哪些?

12、有用信息的特征有哪些?(1)高质量(2)及时(3)完全

13、企业对顾客的责任有哪些?14、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

15、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6、梅奥的代表作及其论述的要点是什么?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要点是什么?

18、组织变革的类型是什么?

19、领导者的特征有哪些?

指领导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

20目标的特征应该有哪些?2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

22、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是什么?

23Y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4、管理者应采用什么方法来管理冲突?

25、管理方格法把领导划分成哪五种类型?

26.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哪些方面?

27.Y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28.简述绩效评估的步骤

29.简述员工培训的方法。

30、什么是非正式组织、其特征?

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一个体系,成为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情感、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31.简答X理论的要点。32.管理方格理论如何把领导进行分类的?

33.简述组织文化建设在管理中的作用。

34.简述网络动态组织结构模式的特点。

网络动态组织结构模式:优点:机构灵活,便于调整;成本低;信息传递及时;资源共享;缺点:不利于控制,可控性差;员工向心力不强。

35.按照组织变革的不同侧重,可以将组织变革分成几种类型?

36、管理中的职权来源于哪几个方面?

(1)在层级组织中居于某一特殊职能所拥有的命令指挥权;(2)由于个人具备某些核心专长或高级技术知识而拥有的技术能力职权;(3)由于个人能够有效地激励、领导和影响他人而拥有的管理能力职权。

3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38、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39、决策的过程。40、简述组织文化的含义及其特征。

4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要点是什么?42、组织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43、简要地说明菲德勒权变模型所阐述的环境与领导的关系。对低LPC型领导来说,比较重视工作任务的完成。如果环境较差,他将首先保证完成任务;当环境较好时,任务能够完成,这时他的目标将是搞好人际关系。对高LPC型领导来说,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如果环境较差,他将首先将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如果环境较好时,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这时他将追求完成工作任务。

44、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方式由哪三个因素决定?

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领导者的特征主要指领导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追随者的特征主要指追随者的个人品质、工作能力、价值观等。环境主要指工作特征、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心理因素等。

45、写出公平理论中的“贡献率”公式,并简要说明其表达内容?

公式:QP/IP=QX/IX(QP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QX: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IP :自己对付出的感觉;IX:自己对他人的付出的感觉。)等式成立则员工感觉比较公平;QP/IP >QX/IX QX,则说明员工得到了过高的报酬或付出的努力较少;QP/IP<QX/IX,则说明员工对组织的激励措施感到不公平。

46编制人力资源计划要经过哪些步骤?47、员工招聘要经过哪些程序?

49、优秀的管理者处理管理冲突的一般方式。

50、在组织层级化设计中,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论述题

1、根据明茨伯格的理论,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2、计划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3、计划的编制包括哪些工作步骤?

4、组织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的特点是什么?

5、试比较扁平式组织结构与锥型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扁平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少,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因而信息的失真度也比较低;同时,上级主管对下属的控制也不会太呆板,这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缺点是:过大的管理幅度增加了主

管对下属的监督和协调控制难度,同时,下属也缺少更多的提升机会。

锥型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多,管理幅度比较小,每一管理层级上的主管都能对下属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控制;另外,层级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紧密,这有利于工作任务的衔接,同时也为下属提供了更多的提升机会。其缺点是:过多的管理层级往往会影响信息的传递速度,因而信息的失真度可能会比较大,这又会增加高层主管与基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增加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6、外部招聘的优势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7、内部提升的优势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8、企业在选择招聘方式时应注意哪些因素?

9、彼得原理描述的是什么事实?如何才能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

彼得原理描述的实际上是这样一种事实:某个人被提拔担任管理工作后,任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只能表现平平,甚至有点不自在。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管理经验不断丰富,能不断提高,从而政绩不断改善。如果说初期他的能力与成绩只能勉强符合职务要求的话,那么现在可能远远超过了职务要求的水平。这时,组织便可能考虑将其提升。提升后可能经历与前阶段类似的过程,即逐渐从“表现平平”到“超越职务需要”,这样便可再度获得晋升的机会。这样一直延续下来,直至有一天,他被晋升到某个高层次的职务以后,能力不断继续提高,政绩不能继续改善,甚至不符合职务的要求,工作表现在职务要求的“水平以下”,即彼得的所谓“爬到了能力所不逮的阶层”。出现这种情况对个人来说,失去了继续晋升的机会,对组织来说,则会引起效率的下降,甚至滑坡。

防止彼得现象的积极方法应通过分析彼得现象产生的原因去寻找。这种现象能够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提拔管理人员往往主要依据他们过去的工作成绩和能力。在较低层次上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的管理者能否胜任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答案是不肯的。只有当这些人担任高层次的管理工作的能力得到某种程度的证实后,组织才应考虑晋升的问题。检验某个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担任较高职务的条件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安排他担任某个临时性的“代理”职务。通过对代理者的考察,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如果在代理以前,该管理人员表现突出,部门内的人际关系很好,在执行工作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精神,而在代理过程中,遇事不敢做主,甚至惊慌失措,每天向出差、休假的主管打上十八次电话请示汇报工作,那么将“代理”转为“正式”显然是不恰当的。由于“代理”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职务,因此,取消“代理”,使其从事原先的工作,对代理者本人也不会造成任何打击,但这样可以帮助组织避免一次错误的提拔。

南大管理学原理历年考研试题98-08

南大管理学原理历年考研试题

南京大学管理学原理历年考研试题2009 共五道大题,还是一贯的风格-----题简单,灵活第一道:是梅噢--霍桑试验得主要结论,管理者如何提升管理能力? 第二道: 还有在管理决策制定很容易,代几个数字,建立模型,如何看待这样得问题? 第三道: 管理授权面临得困境,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四题:有人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你对此如

何评价(观点)? 第五题:企业岗位设置主要有"因人设岗"和"因事设岗"两种不同方法,对此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倾向,谈谈观点,看法. 2008 年1. 企业招聘中有一句话――"公司招聘的是技能,解雇的是不合. "请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以及企业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具备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分析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成为胜任的管理者. 3. 有人说,企业的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又有人说,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除了创造利润之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 4.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背景下对企业管理是否仍有指导意义? 5. 创造与其说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不如说它渗透于管理的其他只能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总在不断地创新,但是管理又在不停地进行结构化,规范化,这实质上无时不在进行维持.结合管理的四大主要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请你分析管理活动中创新与维持这一对矛盾的关系. 2007 年1-Fayol 说,他的管理方面的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在于他有一套管理原则.请你谈谈管理原则和灵活运用之间的关系2-在人员管理中常出现彼得现象,什么是彼得现象?如何防止? 3-谈谈价值观基础管理,并分析它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4-案例:主要是说某企业销售部-生产部-研发部职能脱节,没能协同好,要找出该企业的组织上的问题,并克服之. 5-控制按时点划分的类型,并以次角度说明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1,法约你说:"我只所以在取得一点成就是因为我掌握了一些管理原则",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比较简单:法约尔的14 点原则―――区分点; 关键是管理学是科学(遵循原则)又是艺术(灵活运用)来分析2,很多在企业中出现彼得现象,你对此的看法.――――卷子中最简单的在组织部分可以找到彼得现象产生的背景, 原因,――(可以用到需求理论) 描述危害解决办法.――(选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 3,基于价值观管理价值观(企业文化)角度来考查的基本原理,――罗书中有介绍企业文化的自我改造功能, 激励中的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4,在公司会议上,总经理对销售下降提出问题,销售经理说:"产品部设计的产品太落后了",产品部经理说:"我们设计的产品都浪费在效率低下的生产线上了",生产部经理说:"我们产品线落后,产品不易生产".你对此的看法. 组织机构互推委责任从而带来效率的低下组织层次和幅度的关系, 评价按职能划分的组织结构处理的方案:主要是建立跨职能团队或是虚拟组织, 可以进行流程再造5,用控制的过程理论分析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三类控制的特点; 与计划的关系:计划是控制的前提和标准,控制是计划的保证来答即可. 2006 年1 某劳动密集型企业,雇佣一批女工,因需要加班,每天工作近12 小时,包括加班工资在内月收入1500 元左右. 前段时间女工离职率近10%,人力资源离职访谈表明,女工提出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时间太长影响了家庭生活.后来,企业调整女工工作时间为8 小时/天,并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但女工离职率反而升至30%.请利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学说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 2 彼得德鲁克认为:"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个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够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根据上述观点简洁分析下列论点1)经理人都是管理者(2)管理者是有下属的(3)你认为有效管理者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4)有效管理者在思想上需要养成哪些习惯 3 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之间有哪些差异?哪些因素会影响组织结构的选择? 4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是与企业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是企业过去成功经验与/或失败教训的总结.试运用这个观点分析企业文化的构建并探讨这个观点对企业管理可能提供的启示. 5 组织中的集权或分权总是相对的.有学者指出,适度的分权(或集权)需要综合考虑"知识转移的成本"和"目标不相容的成本".你是如何认识这个观点的.试分析这个观点对组织设计极其变革可能提供的启示. 2005 年 1 企业文化的特点决定它是不可以被移植的,你同意吗? 2 何谓"规模经济"?何谓"范围经济"?它们的实现对企业战略管理提

出哪些要求? 3 梅奥通过霍桑得出哪些结论?对当今企业管理有何指导意义? 4 为何现在许多企业要建设学习型组织?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5 企业生命周期有哪些阶段?不同阶段有哪些特征? 2004 年1,有人认为,企业在经营活动的组织中不仅应"市场导向" ,而且应"导向市场" .你是如何认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的?请介绍并论证你观点. 2,有人认为"层级组织(科层组织) "是现代企业组织的基本特征, "网络"只能补充,而无法替代企业组织中的"层级"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对上述观点的评价,分析层级组织的特征,优点,局限性及其克服. 3,关于人性的假设有两种不同观点:X 假设和Y 假设,请问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对领导方式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这两种人性假设通常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作为适用的管理理论? 4,何谓工作团队?为什么越来越多企业采用工作团队?高绩效团队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5,知识工作者与一般劳动者相比在哪些方面有明显差异?如何根据这些差异来有效地激励知识工作者? 2003 年1 分析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的异同.简要分析时间系列预测方法的局限. 2 用威廉姆斯的理论分析企业采用一体化战略的贡献和可能的问题. 3 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时应该如何考虑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4 根据前程无忧的薪资调查,博士年均60000 元多,硕士xxxxx 元,本科40000 元多,大专30000 元多, MBA 年均80000 元多,最多有25 万元多.但是对现有薪资满意的只有 1.02%,而博士和mba 中认为"不满意,薪资和付出相差太大"的比例最大.请用相关理论解释以上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5 管理伦理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对这一问题有哪些不同看法?为什么将管理伦理问题放在管理的重要位置?制约我国管理伦理水平的因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6 什么是领袖魅力理论?你认为领袖魅力的关键特征是什么?领袖魅力理论和领导特质理论有什么关系?你是如何看待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者的? 2002 年1.用相关的激励理论解释"模糊工资制" (即"密薪制" ,员工的薪水或部分薪水是保密的,相互之间不许打听各自的薪水数额) .说说它的可能存在的优点或缺点,以及它的适用条件. 2.比较权变理论和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理论,及领导情景理论的要求. 3.波特的行业五要素分析. 4.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2001 年1.GE 的前CEO 杰克.韦尔奇说: "你不会短期管理,怎么还可能搞好长期管理呢?说起来谁都回处理好短期事务,谁都能处理长期事务.可是在短期与长期之间保持平衡是管理的实质. " 请问: (1)何谓"短期事务" ,何为"长期事务" (2)你如何理解"在短期与长期之间保持平衡是管理的实质" 2.试分析比较美国和日本企业管理的差异 3.科斯认为,企业规模扩张的边界取决于边际市场交易成本与边际管理协调费用的比较.试分析技术进步对边际市场交易成本和边际管理协调费用的影响,从而对企业规模可能产生何种影响. 4.案例:鲁冠球《阶梯用工》一文(1)运用相关激励理论来解释该用工制度的管理学原理. (2)该用工制度可能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实施这个用工制度的条件或应注意的要点是什么? 2000 年 1.何谓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何特点?企业如何建立和运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试比较和分析职能制与事业部制这两种组织结果形式的特点和运用条件. 3.有人认为"人力资本=热情*能力"运用领导和激励的有关理论评述上述公式. 4.案例:安大略电器有限公司(见Robbins.s.p《管理学》第四版,人大出版社,第250 页) 1999 年 1.试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企业家行为的制约与诱导机制设计的影响. 2.简述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该理论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意义. 3.美国有两位学者在调查了一些企业管理实践后指出:企业如欲取得长期的成功,必须只干自己熟悉的事.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4.请综合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企业组织一体化经营的原因以及可能由此产生的问题. 1998 年1.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斯隆在其自传种曾经指出"管理者,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干自己熟悉的事.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不应在工作中与部下产生工作以外的个人间的友谊关系.管理者如果把工作外的私人关系带到工作中来, 就很难保证处理问题的公正性. "请评价斯隆的这一观点. 2.根据西蒙的观点,人们在决策中应该运用满意的标准代替最优的标准,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3.试分析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优势和局限性. 4.企业竞争能力是哪些因

素决定的?如何提高它? 你好!考企业管理的同志,祝贺你选择了一个好的专业.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需要大批大批的优秀管理者,改变我们原有的古老管理思想(如家长式管理) .技术的更替可以瞬间改变生活, 但是思想的更新却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各位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但是,在选择这个专业之前,我想告诉你,如果你想要在企业里当一个管理者而选择这个专业, 那么请好好考虑是否进入这个领域.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学问,像其他技术一样,是科学研究! 所以如果想当总裁就干脆去就业,不要浪费 3 年时间.还不如有三年工作经验实惠!如果你有心研究这门技术,你可以投身于人力资源领域.毕竟总经理有很多是做技术出身的. 我还有一些南京大学管理学资料,我是从南京大学100 元买来的.你如果觉得书本看得累可以卖些资料(电子版,内含周三多,罗宾斯教材的笔记和陈传明教师课件,以及复试题,还有各种版本的习题和答案)给你30 元就可以.这些资料太多,里面有管理新理论,管理学原理121 题, 罗宾斯《管理学(第7 版)课后习题答案,罗宾斯的管理学笔记,管理学课件-周三多,陈传明的文章(补充),辅导班的一份课件复试试题和资料我认为是看不完的!但是如果你们想要,告诉我dennisandy@https://www.360docs.net/doc/ff7473028.html,.我会先发到你们的邮箱里面.30 元之后我会告诉你汇款方式.我觉得,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诚信恐怕是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诚信,那恐怕以后的工作你会很难做!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管理

37.保健因素

38.反馈控制

39.命令一致原理

40.商议式的管理方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

42.简述决策的程序。

43.简述组织工作的步骤。

44.简述计划工作的步骤。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5.试论人员配备工作在管理五大职能中的地位作用及其重要性。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46. 北斗公司刘总经理在一次职业培训中学习到很多目标管理的内容。他对于这种理论逻辑上的简单清晰及其预期的收益印象非常深刻。因此,他决定在公

司内部实施这种管理方法。首先他需要为公司的各部门制定工作目标。刘总认为:由于各部门的目标决定了整个公司的业绩,因此应该由他本人为他们确定较高目标。确定了目标之后,他就把目标下发给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要求他们如期完成,并口头说明在计划完成后要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考核和奖惩。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中层经理在收到任务书的第二天,就集体上书表示无法接受这些目标,致使目标管理方案无法顺利实施。刘总感到很困惑。

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目标管理实施的过程,分析刘总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他应该如何更好地实施目标管理?

2002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0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2.A

3.A

4.D

5.B

6.D

7.D

8.C

9.C 10.D

11.A 12.B 13.A 14.D 15.D

16.D 17.D 18.B 19.A 20.A

21.A 22.B 23.C 24.A 25.A

26.A 27.A 28.C 29.C 3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BCD 32.BCD 33.ABD 34.CD 35.B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37.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38.反馈控制: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39.命令一致原理,是指主管人员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40.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法中的一种。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建议;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与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作处罚的办法让职工参与管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指导与领导)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42.(1)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

(2)评价备选方案。

(3)选择方案。

43.组织工作的步骤包括六步:

(1)确定组织目标。

(2)对目标进行分解,拟定派生目标。

(3)确认为实现目标所必须的各项业务工作,并加以分类。

(4)根据可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利用它们的最好方法来划分各种工作,由此形成部门。

(5)将进行业务活动所必须的职权授予各部门的负责人,由此形成职务说明书,规定该职务的职责和权限。

(6)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各部分的业务活动上下左右紧密地联系起来。

44.计划工作的步骤包括以下八点: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

(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

(6)选择方案。

(7)制定派生计划。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5.(1)管理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在于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各种职务,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实现组织目标。

(2)人员配备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与其他职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目标与计划是组织工作的依据,组织结构决定了所需主管人员的数量和种类;适当的人员配备有利于做好指导和领导工作;选拔优秀的主管人员也会促进控制工作;人员配备工作要采用开放的方法,不仅从组织内部,也通过环境把各项管理职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3)人员配备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首先它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人是实现组织目标最重要的资源,主管人员在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适应组织目标和环境的变化,人员配备工作还要对主管人员进行有效地选择、培训和考评工作,满足组织未来的需要。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46.(1)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需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于每个职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分别制订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2)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实施程序,我们发现刘总犯了以下几方面的错误:

①对于如何制订合适的目标体系认识错误,他以为目标只需要他一个人制订就行了。

②对于目标到底订多高认识错误,他认为目标越高越好。

③在实施目标管理时,没有给予下属相应的权力。

④没有鼓励下属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⑤考核和奖酬机构没有制度化,仅停留在口头上,对下属无相应的激励和制约作用。

(3)为了更好地实施目标管理,刘总必须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并且注意实施中的一些具体方式:

①要有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目标的制订必须是一个上下级反复协商的过程。不是由上级独自决定的。制定的目标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目标要略高于执行者的能力水平。

②组织实施。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鼓励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③检验结果。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结果,要及时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④新的循环。再制定新的目标,开展新的循环。

管理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0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2.A

3.A

4.D

5.B

6.D

7.D

8.C

9.C 10.D

11.A 12.B 13.A 14.D 15.D

16.D 17.D 18.B 19.A 20.A

21.A 22.B 23.C 24.A 25.A

26.A 27.A 28.C 29.C 3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BCD 32.BCD 33.ABD 34.CD 35.B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37.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38.反馈控制: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39.命令一致原理,是指主管人员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40.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法中的一种。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建议;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与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作处罚的办法让职工参与管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指导与领导)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42.(1)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

(2)评价备选方案。

(3)选择方案。

43.组织工作的步骤包括六步:

(1)确定组织目标。

(2)对目标进行分解,拟定派生目标。

(3)确认为实现目标所必须的各项业务工作,并加以分类。

(4)根据可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利用它们的最好方法来划分各种工作,由此形成部门。

(5)将进行业务活动所必须的职权授予各部门的负责人,由此形成职务说明书,规定该职务的职责和权限。

(6)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各部分的业务活动上下左右紧密地联系起来。

44.计划工作的步骤包括以下八点: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

(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

(6)选择方案。

(7)制定派生计划。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5.(1)管理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在于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各种职务,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实现组织目标。

(2)人员配备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与其他职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目标与计划是组织工作的依据,组织结构决定了所需主管人员的数量和种类;适当的人员配备有利于做好指导和领导工作;选拔优秀的主管人员也会促进控制工作;人员配备工作要采用开放的方法,不仅从组织内部,也通过环境把各项管理职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3)人员配备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首先它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人是实现组织目标最重要的资源,主管人员在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适应组织目标和环境的变化,人员配备工作还要对主管人员进行有效地选择、培训和考评工作,满足组织未来的需要。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46.(1)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需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于每个职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分别制订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2)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实施程序,我们发现刘总犯了以下几方面的错误:

①对于如何制订合适的目标体系认识错误,他以为目标只需要他一个人制订就行了。

②对于目标到底订多高认识错误,他认为目标越高越好。

③在实施目标管理时,没有给予下属相应的权力。

④没有鼓励下属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⑤考核和奖酬机构没有制度化,仅停留在口头上,对下属无相应的激励和制约作用。

(3)为了更好地实施目标管理,刘总必须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并且注意实施中的一些具体方式:

①要有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目标的制订必须是一个上下级反复协商的过程。不是由上级独自决定的。制定的目标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目标要略高于执行者的能力水平。

②组织实施。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鼓励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③检验结果。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结果,要及时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④新的循环。再制定新的目标,开展新的循环。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编写依据: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中英文):管理学Management 课程编号:105213011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48: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在第2学期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商学院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基本概念知识;理解计划、组织、领导及控制四大模块的基本内容;掌握决策的制定、计划的制定、组织结构的设计、激励措施的制定及控制措施制定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依据员工心理与行为规律进行组织激励,如何识别领导者风格与组织情境相匹配,从而提高管理技能及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理性地看待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矛盾,从换位思考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的转变中形成全局观;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导入,开启学生思维并使之主动追求管理智慧,积极投身于各种管理实践活动中去。 三、课程教学要求 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破解课程难点,推送教学文件;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实施单元(模块化)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利用蓝墨云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和多媒体及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管理学现实案例演练,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完成预习和复习;课上组成学习研究小组对课程重点、难点和兴趣点深入探讨,师生互动;课后对课程核心知识点多思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学时分配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管理学导论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重点.docx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

管理学原理 第一节:管理的定义 管理(Management)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的特征:(1) 具有明确的目的 (2) 组织的核心资源是人 (3) 拥有规范和限制成员行为的系统结构 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效果:目标的适宜程度和实现程度 效率:实现过程中资源投入输出比 绩效:衡量管理者利用资源满足消费者需要,并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和效果的尺度。 低效率/高效果:管理者目标选择正确,但不善于利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结果:产品是顾客需要的,但因太贵而买不起 低效率/低效果:管理目标选择错误,利用资源不充分。 结果:低质量的且顾客不需要的产品。 高效率/低效果:管理目标选择不当,但资源利用充分有效。 结果: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但顾客不需要。 高效率/高效果:管理者目标选择正确,并充分利用资源以实现目标 结果:产品是顾客需要的,且质量、价格都合适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总结:组织是使个人力量倍增的工具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 管理工作的职责就是帮助组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目标 计划(planning):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1)决定组织将要追求的目标 (2)决定实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方案 (3)决定如何分配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Organization):建立组织成员之间能够互动和合作的工作关系结构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设置职位、层次、部门,将合适的人安排到相应职位 领导(Leading):管理者运用影响力以及沟通技巧来协调个人和群体的行为。 控制(Control):管理者监测计划执行情况,纠正计划执行与计划目标偏差的活动。 第三节管理者 组织成员:管理者、操作者 操作者负有把事情做对的责任管理者负有做对的事情的责任 狭义的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他人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的人,管理者必须有下级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106032101 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原理 3.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Science 4.课程总学时数: 51 5.课程学分数: 3 6.授课对象:财务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管理学原理》是我院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管理职能有一个比较全面地、概括地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三、学时分配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笔记大全最新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4)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4)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5)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5)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6)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6)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6)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7)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9) 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2)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13)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13) 第二节系统原理 (13) 第三节人本原理 (14) 第四节责任原理 (15) 第五节效益原理 (15)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5) 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15) 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16) 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7) 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经 (17) 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18)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8) 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18) 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18) 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19) 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20) 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20) 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21) 第六节伦理原理 (21) 第六章决策 (22) 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22)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 (22) 第三节决策的理论 (23) 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24) 第五节决策的方法 (24)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26)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6)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26) 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27)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28) 第一节目标管理 (28) 第二节滚动计划法 (29) 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 (29)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与参考答案、判断题: 0 )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1 )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0 )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0)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1)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0)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0)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0)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1、( 0 )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 1 )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 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1 )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1 )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0 )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1 )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 1 )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 ( 1 )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0 )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1 )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0 )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0 )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0 )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0 )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1 ) 9.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0 )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是成反比的。( 1 )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 ) 12.边际分析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0 ) 13.力求维持最少部门是部门划分的原则之一。( 1 ) 14.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一定是领导者。( 0 ) 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0 )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0 ) 3.企业文化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 1 ) 4.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源于霍桑实验。( 0 ) 5.管理责任原理认为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0 ) 6.管理原理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因此不用因时、因地、因事而变。( 0 ) 7.按决策所处的层次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0 ) 8.法律方法的缺点是横向沟通困难。(0) 9.运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0 )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相等时,总费用最低。(1 )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来说,组织的外部要素是()A.可以控制的B.无法控制的C.部分可控的D.不可以控制的2.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的是()A.系统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唯物辩证法D.比较分析法3.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指()A.管理的目的性B.管理的必要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民主性4.决定学习、研究管理必要性的是()A.管理的自然性B.管理的社会性C.管理的重要性D.管理的历史性5.管理学应属于()A.社会科学B.边缘科学C.经济学D.自然科学6.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A.复杂性B.有效性C.实践性D.精确性7.管理的核心是()A.决策B.处理好人际关系C.组织D.控制二、多项选择题1.组织内部要素包括()A.目标B.信息C.机构D.人E.物2.()是系统的特征A.整体性B.复杂性C.模糊性D.控制性E.目的性3.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A.计划B.组织C.人员配备D.指导和领导E.控制4.管理学的特点有()A.一般性B.边缘性C.历史性D.多样性E.实践性5.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的要素有()A.行业B.原材料供应C.产品市场D.政治状况E.社会文化6.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有机构C.有一致认可的目标D.有管理者E.有各种资源7.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A.科学性B.自然属性C.艺术性D.社会属性E.实践性8.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在组织中应承担()责任A.管理一个组织B.管理管理者C.管理工作和人D.决策E.计划三、填空题1.管理的载体是_______.2.管理的______是管理者。3.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强调运用管理的______性,要求管理者具备一定的______.4.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和______.四、名词解释1.管理2.管理学3.系统五、简答题1.简述管理的基本特征。2.简述系统的观点。六、论述题1.联系实际试论述掌握管理二重性的意义。2.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B 4.A 5.B 6.C 7.B 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2.ADE 3.ABCDE 4.ABCE 5.ABCDE 6.ACD 7.BD 8.ABC 三、填空题1.组织2.主体3.实践性,素质4.管理活动,管理过程四、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3.系统:是指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他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五、简答题考试用书1.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③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2.①整体观点。②开放性与封闭性的观点。③封闭则消亡的观点。④模糊分界的观点。⑤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⑥信息反馈观点。⑦分级观点。⑧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⑨等效的观点。六、论述题1.①管理的两重性的概念;②掌握管理二重性的意义(共四点);③联系实际说明。2.①管理学的定义;②管理学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化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③学习管理学的意义(三点);④联系实际说明。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08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 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 管理、金融工程 课内总学时:54 学分:6 实验学时:课内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 执笔:贾振全审阅:高俊山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工作的特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管理过程各项职能的运作程序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一些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本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在学习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外文专业书籍与文献的能力以及在专业领域使用外文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与架构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 2.课程难点: 管理理论实际上是对成功管理者的成功经验的总结。管理学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备大量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并组织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同时,由于采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能够运用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 3.能力培养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1)利用管理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外语运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5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 1.管理与管理者(6学时) 1.1 组织、管理与管理者的概念 1.2 管理的本质:管理职能与过程,管理角色模型,管理的普适性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 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其他: 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

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 2、管理的职能 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组织:计划的执行需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应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全体成员的努力,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控制的时效性越强,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高;越是高层的管理者,对控制的时效性的要求就越弱,而控制的综合性越强。控制与信任不完全对立。管理中可能有不信任的控制,但不存在没有控制的信任,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创新: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活动的空前活跃,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不创新就无法维持。成功的关键就是创新。 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一轮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位置,成为推动管理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复习资料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 1、组织及其要素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体 要素:成员、目标、活动、资源、环境 2、管理的必要性(6) 管理即是整合组织的各种要素 3、企业特征 商品性、经济性、联合性 4、企业的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要进行哪些活动 任务:满足社会需要、获取利润 活动:资源的筹措、资源的转换、产品销售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6、企业管理的性质和特征 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特征: 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7、企业管理的内容 (1)横向分析 经营管理 生产管理:生产条件、生产过程、生产成果的管理 技术管理 人事管理 财务管理:资金筹措、资金使用的管理 (2)纵向分析 计划:研究经营条件、制定经营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人员配备、开动组织、监视组织运行,分析企业活动及其环境特点,研究并实施组织机构与结构的调整和变革 领导 控制 8、作为管理方法论基础的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对我们的启示 系统基本元素:物质、信息、能量 系统分类: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系统是要素、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启示:企业管理必须有整体、层次观点;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顺道、重人、求和、法治(明法、一法、常法)、守信、预谋 2、工厂制度早期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管理的探索和思考 小詹姆斯·瓦特、马修·巴尔顿 欧文: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 查理·巴贝奇:计算机之父 3、泰罗的科学管理为什么会在美国产生和迅速推广(29、30)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者 3.技术技能 4.人际技能 5.概念技能 6.管理学 二、填空题 1.1916年,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和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根据彼得.德鲁克教授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3.管理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4.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提出管理就是。 5.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的核心是。 6.管理的目的是为了。 7.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又有。 8.在企业中,管理的对象主要指、、、、等资源要素。 9.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的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是、、。 11.管理者的职责包括管理者是、、、和。 12.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和作为研究对象的。 13.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划分,管理者可分为:、、。 14.管理学的特点是、、和。 15.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和。

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在各管理职能上所花时间的相对多少计 划 组 织 领 导 控 制 三、单项选择题 1.()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2.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最宝贵的资源是() A.机器、厂房 B.流动资金 C.人力资源 D.无形资产 3.按照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划分,基层的班组长属于() A.决策指挥者 B职能管理者 C.决策参谋者 4.()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次之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5.()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6.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7.计划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属于() A.决策指挥者 B.职能管理者 C.决策参谋者 8.下面是一个关于各层次管理人员在不同管理职能上所花时间与精力分配模型的示意图,有人对此模型表示困惑。根据你对管理实践的理解,你对此模型的评价是: A.不正确,因为模型认为基层管理者用于控制工作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少。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和复习目标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00001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学时/学分:48学时/3分学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 适用专业: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管理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管理技能的作用。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管理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时分配:课程教学环节中包括理论课42学时、课堂实践6学时。 2、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为主,适当设置课堂讨论、课堂实践。 3、考核方式:平时考核+闭卷考试 4、成绩评定:出勤、平时表现(15%)+平时作业成绩及表现(15%)+期末考试成绩(70%)。 5、课堂要求:按时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按时完成作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理解管理的含义、管理的性质、管理者角色的变化,管理者的职能定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特点、管理的意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管理学性质及对象、管理学科体系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的含义、性质、作用 2、难点: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1、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管理的含义,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特点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笔记精华整理含课后题答案13.doc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书后题) 根据亨利·名茨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常扮演十种角色,总体可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1)管理者扮演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参加一些重压的社会活动时,所在单位的领导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 2)管理者扮演领导人角色。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3)管理者扮演联络者角色。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沟通。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期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的职责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单位信息传递的渠道。 1)管理者扮演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2)管理者扮演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 3)管理者扮演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3)决策角色 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1)管理者扮演企业家角色。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 2)管理者扮演冲突管理者。一个组织运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冲突或问题。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3)管理者扮演资源分配者。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组织资源包括财力资源或设备、时间、信息和其他类型的重要资源。 4)管理者扮演谈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谈判上,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组织,其管理者为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都必然要进行谈判工作。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书后题) 根据罗伯特·卡茨提的研究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技术、惯例和工具的能力。对基层管理者最重要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复习提纲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复习提纲 注:以高教版为主,复旦版为辅 第一篇总论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各项职能活动,对包括人员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协调的过程。 补复旦版: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应当有效;本质是协调;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欧文 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人事管理之父”,因其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他曾在其经营的一家大纺织厂中做过试验,内容包括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目的是探索对工人和工厂所有者双方都有利的方法和制度。 3、泰罗(泰罗制) 弗雷德里克·泰罗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树立新的管理哲学、采用科学工作方法

并推行相应的管理制度。)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 4、甘特 亨利·甘特是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他的主要贡献在于计划和管理技术方面。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甘特图”,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另一贡献是提出了优于泰罗的“差别计件工资制”的“计件奖励工资制”,即对于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除了支付给他日工资,超额部分还以计件方式发给他奖金;对于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工厂支付日工资。 5、法约尔 亨利·法约尔是法国一家大型煤矿公司的管理者,“经营管理之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他被公认为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6、韦伯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组织理论之父”。他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7、官僚制 “官僚制”又称为“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其实质是在于以科学确定的“法定的”制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二节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特征 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三节人本原理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四节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五节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概念 二:效益的评价 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组织的外部要素是() A.可以控制的 B.无法控制的 C.部分可控的 D.不可以控制的 2.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的是() A.系统方法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唯物辩证法 D.比较分析法 3.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指() A.管理的目的性 B.管理的必要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民主性 4.决定学习、研究管理必要性的是() A.管理的自然性 B.管理的社会性 C.管理的重要性 D.管理的历史性 5.管理学应属于() A.社会科学 B.边缘科学 C.经济学 D.自然科学 6.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A.复杂性 B.有效性 C.实践性 D.精确性 7.管理的核心是() A.决策 B.处理好人际关系 C.组织 D.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内部要素包括() A.目标 B.信息 C.机构 D.人 E.物 2.()是系统的特征 A.整体性 B.复杂性 C.模糊性 D.控制性 E.目的性 3.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A.计划 B.组织 C.人员配备 D.指导和领导 E.控制 4.管理学的特点有() A.一般性 B.边缘性 C.历史性 D.多样性 E.实践性 5.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的要素有() A.行业 B.原材料供应 C.产品市场 D.政治状况 E.社会文化 6.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B.有机构 C.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D.有管理者 E.有各种资源 7.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 B.自然属性 C.艺术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8.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在组织中应承担()责任 A.管理一个组织 B.管理管理者 C.管理工作和人 D.决策 E.计划 三、填空题 1.管理的载体是_______. 2.管理的______是管理者。 3.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强调运用管理的______性,要求管理者具备一定的______.4.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 1.管理2.管理学3.系统 五、简答题 1.简述管理的基本特征。 2.简述系统的观点。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论述掌握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2.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4.A5.B6.C7.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DE3.ABCDE4.ABCE5.ABCDE6.ACD7.BD 8.ABC 三、填空题 1.组织2.主体3.实践性,素质4.管理活动,管理过程 四、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他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管理学原理》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管理类所有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 二、课程内容概述: 《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二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入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环境与道德;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等管理的职能活动。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课程考核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