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空管运行安全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空管运行安全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空管运行安全管理的思考

2009. 3 (Vol. 99)47

开创空管事业美好的明天。 (

48Mar. 2009 (Vol. 99)

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

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

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保卫设施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本标准所列条款作为《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MH/T7003-2008)中要害部位部分的扩充内容,凡未注明的引用文件,均出自该标准,并依据其最新版本执行。 2.2《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技术规范》(MH7008-2002) 2.3《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7946-2008) 3 总则 3.1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保卫设施应能提高民航空管系统要害部位的防入侵、抗冲击能力,提高对异常事件、突发事件的识别和处置能力,防止非法干扰事件,保障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3.2根据民航空管系统工作区域的对安全保卫的要求程度,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保卫区域等级划分为三类。 3.2.1一类安全保卫区域 区域、进近、塔台管制及相关辅助设施等区域(区管中心、塔台等)。 3.2.2二类安全保卫区域

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指挥提供保障的雷达、通信、网络、气象、导航、情报设施等区域(站、台、气象楼、重要机房等)。 3.2.3三类安全保卫区域 办公楼及保管重要物品、重要凭证、现金、档案等场所。 3.3新建、改扩建的安全保卫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 4 安全保卫区域的防范要求 4.1 一类安全保卫区域 4.1.1设置安保监控室,监控室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其中塔台可视情况而定。 4.1.2设置围栏(墙),安装防攀爬设施。 4.1.3在主要进出通道配备防冲撞装置。 4.1.4安装周界报警系统,建筑物内重要部位安装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由保安监控室对闭路电视画面和报警系统进行监控。 4.1.5主要建筑物或核心工作区域安装防入侵报警系统、室内红外及微波探测报警系统、门禁系统。 4.1.6安装紧急报警按钮,且可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网。 4.1.7可配置电子巡更系统。 4.2二类安全保卫区域 4.2.1设置围栏(墙),安装防攀爬设施、周界报警系统,凡无人值守部位,可增加弱电防入侵设施。

浅谈空管安全管理系统(标准版)

浅谈空管安全管理系统(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05

浅谈空管安全管理系统(标准版) 近百年来,全球空管界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保证空中交通安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民航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空中交通综合保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保障航空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传统的安全管理着眼于技术细节,虽然保证了运行的规范化,对保障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人为因素、组织因素成为航空事故主要诱因的今天,传统的方法对其考虑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空管安全问题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空中交通管制技术问题,它已经成为涉及整个民航业,甚至涉及民航业外的系统性问题。为此,空管系统必须在传统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机、环境”,采取更为系统、全面、有效的安全应对措施。安全管理体系(SMS)

正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安全管理体系(SMS)简介 (一)什么是安全管理体系(SMS) 所谓“安全管理”,即是组织为达到预期水平的安全指标而采取的系统地管理组织运行风险的行为。ICAO在文件Doc9774AN/969(机场合格审定手册)中对机场的安全管理系统(SMS)作了如下定义:机场管理安全的系统,包括为实现机场安全目标的组织结构、职责分配、工作程序和预防措施等,以保证在机场的安全得到控制,并确保其安全使用。此外,在英美等国家的手册中对安全管理体系(SMS)都有较明确的定义,具体可概括为:安全管理体系(SMS)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安全目标,贯彻安全政策,而将组织结构、职责、工作程序和规定等安全要素整合起来的、明确的安全管理模式。 结合分局实际,可以将安全管理体系(SMS)定义为:以清楚透明、系统全面、积极预防的方式来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其中清楚透明,意思是指所有的安全管理活动应以文件形式清楚描述或记录下来,且应该具有透明度,独立于其他管理活动。系统全面,意思

中国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明确各级空管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及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要求,依据国家、民航总局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为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相关工作流程和环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空管单位和从业人员应当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政策和要求。 第三条各级空管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各种管理方式和行为,加强内部检查和质量控制,达到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 第四条空管系统的安全工作由总局空管局统一组织和领导,地区空管局、空管分局、空管站和空管运行部门分级负责。 第五条对空管运行和空管安全管理中涉及安全的问题,各级空管单位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第二章机构职责及制度 第六条总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分局及空管站的机关应当设置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国家和民航总局的安全管理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管理文件和标准,制定安全管理工作规划,确定安全管理目标,组织安全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和指导所属单位的安全和运行工作,落实安全管理各项措施。 (二)对空管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定期评价空管运行单位安全状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安全管理意见,并对相关整改情况进行跟踪。 (三)规范报告制度,对空管不安全事件等安全信息进行搜集、统计、分析和管理,发现和掌握安全管理规律,制定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四)对空管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五)制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组织开展空管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记录培训考核情况。 (六)参与或组织实施空管安全评估。 (七)配合开展安全审计。 (八)开展空管安全绩效考核、安全奖惩工作。 第七条总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分局及空管站的机关业务部门的安全职责: (一)按照国家和民航总局安全管理政策、法规、规章、管理文件和标准,制定本专业的工作规划,研究确定本专业各项安全指标,参与制定空管安全工作目标和安全责任书。 (二)负责本专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对本专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定期评价本专业运行安全状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组织落实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并通报有关部门。 (三)定期对与本专业有关的不安全事件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和管理,查找问题,发现和掌握本专业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及变化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性管理措施。 (四)对安全管理部门提出的安全建议,制定相应的措施。 (五)参与本专业不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六)申请、参与或组织实施空管安全评估。 (七)配合开展安全审计。 第八条总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分局及空管站的运行部门的安全职责: (一)按照国家和民航总局安全管理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管理文件、标准和上级有关安全措施、要求,具体组织和实施运行安全保障工作。 (二)组织实施本部门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定期或适时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四)监督检查各岗位执行规章制度、协议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五)报告各项安全工作情况和运行数据。 (六)提出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的具体事项申请。 第九条总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分局及空管站应当成立航空安全委员会,主任由主要负责人担任,日常事务由安全管理机构负责。 航空安全委员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民航规章对空管运行和安全管理提出指导意见,不定期

空管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19卷第2期2009年2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Vol.19No.2 Feb.2009 空管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3 李 柯1 副教授 贾贵娟1 施炎林2 工程师 汪洪蛟2 工程师(1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2中国民航中南空管局湖北分局,武汉430302) 学科分类与代码:620.5010 中图分类号:X913.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0371034)。 资助项目:民航灾害的预警机理与方法研究。 【摘 要】 针对空中交通服务管理系统(简称为“空管”,下同)中存在的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信息不畅通和信息化程度低等安全管理问题,根据空管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SR M I S)的工作原理,提出SR M I S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设计了SRM I S的总体结构、风险管控和指标预警等主要功能,研究实现过程中的指标评价、部门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等信息评价方法以及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和综合预警等预警预控方法和关键技术。该系统能进行持续的风险识别和综合预警,定期自检、自查、自审,不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并在武汉空管中心实证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空管中心的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和途径。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S MS); 风险管理; 信息系统; 预警 Ana lysis and D esi gn of A i r Traff i c Safety R isk M anage m en t I nforma ti on Syste m L I Ke1,A ssoc.Prof. J I A Gu i2juan1 SH IYan2li n2,Eng i n eer W ANG Hong2ji a o2,Eng i n eer (1School ofManage ment,W 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W uhan430070,China 2Hubei B ranch,Central2s outh A ir Traffic Manage ment Bureau,CAAC,W uhan430302,China) Abstract: A i m ed at the p r oble m s in air traffic service manage ment syste m such as non2standard safety manage ment,non2s mooth safety infor mati on and l ow inf or mati onizati on level,and according t o the p rinci2 p les of air traffic contr ol safety risk manage ment inf or mati on syste m(AT CSR M I S),the business p r ocess and organizati onal structure of AT CSR M I S is p r oposed;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is syste m is designed as well as its main functi ons of risk2contr ol and early2warning.Further more,evaluati on methods for inf or ma2 ti on transfer such as index evaluati on,branch evaluati on and fuzzy co mp rehensive evaluati on are studied. Meanwhile,the key technol ogy and p re2warning contr ol methods such as index p re2warning,fact or p re2 warning and co mp rehensive p re2warning are researched.This system can continuously identify the risks and make a comp rehensive p re2warning.Besides,it can make self2test,self2exa m inati on in order t o get i m p r ove ment of safety manage ment.The effect of this syste m is successfully illustrated by app lying t o W u2 han air traffic contr ol bureau.This study p r ovides a t ool of infor mati on manage ment f or air traffic contr ol safety risk manage ment. Key words: air traffic manage ment; safety manage ment syste m(S MS); risk manage ment; inf or mati on syste m; early warning 3文章编号:1003-3033(2009)02-0106-06; 收稿日期:2008-10-30; 修稿日期:2009-01-31

怎样做好空管安全生产

怎样做好空管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关空管工作的大局,它是衡量空管系统综合保障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空管系统树立社会形象和谋求不断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各基层运行保障单位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安全生产涉及面广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把握空管系统工作的重点,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如何做好空管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 一是要端正思想,增强做好空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目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上面喊得响,下面抓得松;上面急,下面疲,各种安全文件不断地下发,但真正落到实处的有多少,致使个别人员有一种麻木感觉。因此,端正思想认识,理清空管系统安全工作头绪,明确安全责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克服航班密度的不断增加,差错难免、空管系统安全生产是各级领导的事情,与已无关的错误观点。我们民航空管系统安全无小事,应该看到随着人们对人身安全认识的不断提高,民航空管系统在航空安全工作中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加大,各种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也在逐步的完善,只要我们大家

思想上高度重视,管理到位,措施完善,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在完成航班密度不断增加的同时,不断保持安全的好形势。 三是要树立防微杜渐的思想,坚决克服只要不发生大问题,有点小差错无所谓的错误思想。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对于日常空管系统设备保障工作中出现的小差错,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其结果必然酿成大的差错。所以,对任何问题或差错都不能轻视,要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四是要把握好工作的重点,解决你日常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近年来,民航空管系统抓安全工作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但各设备运行保障单位,在管理上有时紧时松的现象,管理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为此,必须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的落实。一要抓关键。落实好空管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特别是单位主要负责人;二要很抓根本。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和设备操作规程;三要抓好重点工作。从近期民航空管发生的几起不安全事件来看,多数都出现在设备保障单位和重点保障岗位,这些岗位的设备一旦中断,就会造成对飞行安全的严重威胁。所以,有必要对这些重点单位和岗位,进行深化专项整治,及时做好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防止“错、忘、漏”事件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安全生产。

空管分局自动转报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及控制对策

空管分局自动转报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及控制对策 发表时间:2009-12-07T15:59:42.76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1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江荣珍 [导读] 自动转报系统是空管系统的通信基础设施之一,各空管分局的自动转报系统是空管自动转报系统中最基本的单元 江荣珍(民航江西空中交通管理分局) 摘要:自动转报系统是空管系统的通信基础设施之一,各空管分局的自动转报系统是空管自动转报系统中最基本的单元。本文根据作者的工作实践,具体介绍了对空管分局自动转报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过程以及相应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自动转报风险评估控制对策 0 引言 自动转报系统是空管系统的通信基础设施之一,基于该网络开展的平面电报通信业务是保证民用航空安全和飞行正常的必不可少手段。自动转报系统的正常运行关系到自动转报系统业务的开展,关系到飞行安全工作的保障,关系到空管业务、运输服务、机场服务等民航多个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各空管分局的自动转报系统是空管自动转报系统中最基本的单元,定期对该系统进行运行风险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对策,是确保自动转报系统信息安全,提高风险防范和应急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保障自动转报系统安全运行,从而进一步保障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安全运行。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空管自动转报维护工作的工作实践,总结了空管分局的自动转报系统风险评估及制定控制对策的一些基本原则。 1 自动转报系统的组成及风险评估范围 空管自动转报系统是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ACO)航空固定电信网(AFTN)和国际航空电信协会(SITA)通信网的相关标准建设的,系统从80年代开始建设。转报机、传输网络、用户线路和用户终端构成了空管分局自动转报系统,其中根据空管分局的实际,用户终端有分局所在地的本地终端和下属航站的异地终端。分局站自动转报系统的风险评估,将评估边界确定为直至自动转报系统的独立终端或与其它应用系统互联的端口。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和《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20984-2007)为依据开展评估工作。风险等级一般设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 威胁分析 2.1 确定威胁来源根据分局自动转报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必须首先的对自动转报系统的威胁来源进行确定,一般可划分为非故意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及故障两大方面。其中非人为因素主要可能来自于操作失误;环境因素及故障主要可能来自于机房环境(温、湿度、静电)和设备硬件故障。 2.2 具体的威胁分析 2.2.1 维护操作失误维护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维护人员在进行各项日常维护操作对于按照设备维护、维修细则的规范执行的情况,以及管理者对于运行规章制度的执行监控能力是影响维护操作失误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对上述因素造成的威胁意图和威胁能力的分析,可确定操作失误对于自动转报系统的威胁等级。 2.2.2 机房环境主要是指机房环境的温度、湿度、静电三因素,机房环境的监测装置和手段,机房温湿度环境是否在设备要求范围内,以及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操作时是否有专门的防静电措施,这些装置和措施对机房环境影响较大,通过对上述因素造成的威胁意图和威胁能力的分析,可确定机房环境对于自动转报系统的威胁等级。 2.2.3 设备硬件故障设备硬件的故障可能出现在系统服务器、前置机、系统路由等各个环节,甚至是交换机、终端等重要部件。系统配置情况,如主备系统配置的方式、重要部件的储备情况是威胁意图和威胁能力的分析的关键点,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造成的威胁意图和威胁能力的分析,可确定设备硬件故障对于自动转报系统的威胁等级。 综合以上三方面考虑,我们可以该系统的威胁等级处于什么级别。 3 脆弱性分析 脆弱性识别一般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 3.1 技术脆弱性分析分析技术脆弱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自动转报系统是否通过网络协议于其它网络互联,一般要求不与其它网络互联;日常运行维护是否由专业维护人员执行,且系统登陆均采用用户帐号、口令策略;生产厂家是否提供后续服务如针对系统软件存在的缺陷,厂家也能够及时公布并进行软件升级;系统软硬件是否具备民航主管部门认可的入网许可。 3.2 管理脆弱性分析管理脆弱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有健全的设备维护维修细则、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是否能够通过加强机房管理和人员管理提高环境的安全性等方面来提高对系统安全运行的组织管理;是否重视通过规范设备的定期维护操作、加强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及应急演练来提高对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管理。 4 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分析 自动转报系统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对维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手段,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如周维护、月维护、年维护等及日常的设备巡检制度,具体的维护人员业务培训计划,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以及并通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值班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的相关制度。 可以通过上述控制措施的实施前后系统的运行状况,系统运行有无出现影响信息网络安全的事件,分析具体的维护记录,评估上述控制措施有效。对于措施有效性的评估既要单一措施的具体分析,也要统筹分析多项措施相结合使用后的综合影响,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具体真实,分析客观。根据并结合系统前期运行状况,因此我们分析。通过分析确定控制措施有效性所处于的等级。 5 风险分析 经过上述过程,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的风险分析结果。 首先是根据威胁等级和脆弱性等级分析结果确定风险概率分析过程中间结果。 6 风险控制对策 根据上述对分局自动转报系统运行情况风险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风险处于什么级别。 对于处于风险低级别的自动转报系统,可以继续严格执行现有有效控制措施,如从管理、维护、培训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对自动转报系统的定期维护检查工作,提高设备运行稳定度。并针对可能出现的设备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训练。同时加强对重点系统设备(如

民航安全法规体系

《民航安全法规体系》 A、民航的组织的体系 一、发展历程 ***中国民航飞机的发展历程 1、空中客车工业公司于1970年12月18日在法国成立; 2、波音公司于1916年7月1日成立。 3、1970年7月,毛提造大飞机计划; 1970年8月,提出《关于上海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708计划,运十计划 1980年9月26日,运十首飞。 4、2008年,中国商飞(COMAC919)成立——第二次大飞机发展。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49——1978)民航由空军管理,以军队领导为主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 第二阶段(1978——1987)民航脱离军队建设,实行政企合一的企业化管理; 第三阶段(1987——2002)第一次政企分离,航空公司与政府分离开来 组建六个骨干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西北航、西南航、北方航空; 第四阶段(2002——2007)第二次政企分离,机场属地化管理 成立7大地区管理局和26个省级民航安监办,33个安监局 成立6大集团公司:中航、东航、南航、中航信、中航油、中航材; 民航政府:民航局——7个地区管理局——33个监管局 民航的企事业单位:三大集团(中航、东航、南航)、海航;深航、川航 山航、夏航;春秋、奥凯、东星、吉祥 民航保障单位:中航信、中航油、中航材 第五阶段(2007年至今) 空管政企分离 针对政府改革: 政府: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管制处、气象处、通信导航处、安全处、综合处地区管理局——空中交通管制处、通信导航监视处、气象处 监管局——空中交通管制处 针对事业单位的改革——“三横三纵”改革,空管一体化运行 事业单位: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三横) 民航地区空管局(7) 民航地区空管分局(站)(33) 业务:空中交通管制、气象、通信导航监视(三纵) 二、ICAO和IATA的联系和区别 答:1)名称 ICA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2)是否官方 ICAO:官方

浅谈空管安全管理系统(SMS1)

浅谈贵州空管分局安全管理系统(SMS)建设近百年来,全球空管界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保证空中交通安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民航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空中交通综合保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保障航空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传统的安全管理着眼于技术细节,虽然保证了运行的规范化,对保障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人为因素、组织因素成为航空事故主要诱因的今天,传统的方法对其考虑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空管安全问题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空中交通管制技术问题,它已经成为涉及整个民航业,甚至涉及民航业外的系统性问题。为此,空管系统必须在传统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机、环境”,采取更为系统、全面、有效的安全应对措施。安全管理体系(SMS)正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安全管理体系(SMS)简介 (一)什么是安全管理体系(SMS) 所谓“安全管理”,即是组织为达到预期水平的安全指标而采取的系统地管理组织运行风险的行为。ICAO在文件Doc9774 AN/969(机场合格审定手册)中对机场的安全管理系统(SMS)作了如下定义:机场管理安全的系统,包括为实现机场安全目标的组织结构、职责分配、工作程序和预防措施等,以保证在机场的安全得到控制,并确保其安全使用。

此外,在英美等国家的手册中对安全管理体系(SMS)都有较明确的定义,具体可概括为:安全管理体系(SMS)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安全目标,贯彻安全政策,而将组织结构、职责、工作程序和规定等安全要素整合起来的、明确的安全管理模式。 结合分局实际,可以将安全管理体系(SMS)定义为:以清楚透明、系统全面、积极预防的方式来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其中清楚透明,意思是指所有的安全管理活动应以文件形式清楚描述或记录下来,且应该具有透明度,独立于其他管理活动。系统全面,意思是安全管理活动应有计划地在全系统中持续展开。积极预防,意思是在风险转变成不安全事件并造成安全负面影响前,采取一种识别危险并消除风险的预防性方法。 (二)安全管理体系(SMS)包含的核心理论 安全管理体系(SMS)的核心理论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三个步骤--“危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与管理”几乎涉及并影响所有的安全管理行为(安全信息管理、安全评估、事故调查、安全监控等),它也是主动控制安全的最有效方式。 (三)空管安全管理体系(SMS)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虽然各国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内容略有不同,但总体来看,安全管理体系(SMS)可分为两大部分—强制执行

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

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保卫设施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本标准所列条款作为《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MH/T7003-2008)中要害部位部分的扩充内容,凡未注明的引用文件,均出自该标准,并依据其最新版本执行。 2.2《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技术规范》(MH7008-2002) 2.3《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7946-2008) 3 总则 3.1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保卫设施应能提高民航空管系统要害部位的防入侵、抗冲击能力,提高对异常事件、突发事件的识别和处置能力,防止非法干扰事件,保障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3.2根据民航空管系统工作区域的对安全保卫的要求程度,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保卫区域等级划分为三类。 3.2.1一类安全保卫区域 区域、进近、塔台管制及相关辅助设施等区域(区管中心、塔台等)。 3.2.2二类安全保卫区域

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指挥提供保障的雷达、通信、网络、气象、导航、情报设施等区域(站、台、气象楼、重要机房等)。 3.2.3三类安全保卫区域 办公楼及保管重要物品、重要凭证、现金、档案等场所。 3.3新建、改扩建的安全保卫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 4 安全保卫区域的防范要求 4.1 一类安全保卫区域 4.1.1设置安保监控室,监控室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其中塔台可视情况而定。 4.1.2设置围栏(墙),安装防攀爬设施。 4.1.3在主要进出通道配备防冲撞装置。 4.1.4安装周界报警系统,建筑物内重要部位安装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由保安监控室对闭路电视画面和报警系统进行监控。 4.1.5主要建筑物或核心工作区域安装防入侵报警系统、室内红外及微波探测报警系统、门禁系统。 4.1.6安装紧急报警按钮,且可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网。 4.1.7可配置电子巡更系统。 4.2二类安全保卫区域 4.2.1设置围栏(墙),安装防攀爬设施、周界报警系统,凡无人值守部位,可增加弱电防入侵设施。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及风险管理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及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19-03-22T16:28:17.6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代亚兵 [导读] 通过对民航的空中交通管制,风险管理以及事故差错的讨论,希望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提高空中交通管理的效率,完善空中交通管制的制度。 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青海分局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而高速发展,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也已经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我国的民航的业务水平总体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进一步的促进和加速了中国民航的发展,从而导致民航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大。欲速则不达,民航的高速发展便利了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了快速发展当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尽管现在民航出行发生事故的概率比较低,但是一旦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所带来的损失也是我们很难接受的,所以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我国民航的安全以及保护措施等问题。 关键词:风险管理空中交通管制民航 国家经济的进步推动了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而民航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进步,两者相互促进,互相推动。因此,我国对空中交通管理也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空中交通能够安全发展。民航从业人员都需要遵守空中交通管理的规则。通过对民航的空中交通管制,风险管理以及事故差错的讨论,希望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提高空中交通管理的效率,完善空中交通管制的制度。 一、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风险管理和差错成因的有关分析 1.1交通管制差错的成因及分析 一个错误的产生往往不会是由于一种原因决定的,对于民航空中的交通管制差错,我们也要从多方面去探究。首先就是空中管制人员以及相关部门对空中管制的专业程度、工作经验、对于工作的认真程度以及和工作人员的日常状态,情绪等等都息息相关,这些都可能使得空中的交通管制产生差错。据调查,对于空中交通管制产生差错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到位,没有科学的安排工作人员造成的。另外就是在民航工作当中,工作人员经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说发动机的噪音以及空中的各种突发情况,都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交通的管制出现差错。 1.2对于管制目标进行差错分析 随着人们的出行越来越频繁,人们在关注出行的速度的同时,更加关心的是出行当中的安全性。所以我国对于民航空中的交通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空中民航能够运行的愈加安全,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去制定空中管理制度。尽管空中管理对我国来说仍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面对的管理内容较为繁杂,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逐条仔细的研究,然后制定科学的管理和处理制度,必要时可以结合先进的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任何时间段任何区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控处理。这样一来,空中交通所出现的误差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从而使得民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二、制定民航空中的交通管理风险策略这样。 2.1风险管理的应对 空中交通管制,不仅对于民航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加速空中运输的效率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一个良好的空中交通管制体系,可以让空中运输达到一个惊人的效率,还能够让民航的运行更加的安全。所以制定一个科学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既需要有全局的观念,也要有细节的体现,这样才能真正的把针对风险管理的主动性牢牢的把握在手中,运用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不断地提升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性,把风险降到最低。 2.2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 风险和差错产生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所以相关单位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策略的时候也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得去考虑,这样才有可能最大程度避免所出现的问题。首先是民航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接受严谨认真的工作培训,而对于空中交通管制的工作人员要时时刻刻端正好自己的工作态度,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遵守所制定的规定。尽管人工智能已经日趋完善,但是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仍然需要人为的去做出一些合理的判断与决定,努力使民航的工作人员与空中的管制人员与管理设备之间达到一个紧密协调的配合。最终使空中运输的效率和人员出行的安全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状态。 2.3科学的管理制度 空中交通需要一个合理而又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促进空中交通有序、合理、安全的发展。而一个科学的制度,可以使人与人、人与设备之间达到一个完美的合作。当然面对不同的情况也要做出不同的调整,不断地增强相互之间的信息的交流,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另外还有就是不能只关注高端的技术问题最后却忘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2.4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作为核心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也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思想,对于空中交通管制也是如此。最重要的就是在出行时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够得到保障,所以对于我国民航的安全性能就有了更大的挑战。而相对于现在空中出行日渐成为常态,飞机出事故的概率也大大增加,所以相关部门对安全性的考虑就应该高度重视。在处置航空器特殊情况的时候应该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中国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才能够得到最大的保证去运行与实施。 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空中交通以及民航的不断发展,而民航的发展也不可能缺少国家的大力支持。依靠着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的空中管理制度和民航也会逐渐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空中出行已经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常见的出行方式,而我国的民航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已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对民航的空中交通的管理制度,不断的促进我国民航的进步。通过严谨细致的理论和科学合理的制度,从综合全面的角度来对空中交通实行有效的管理。另外还要不断提高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这才是对空中交通安全的基础。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到每

建立空管安全培训方案的原则

建立空管安全培训方案的原则 发表时间:2016-10-19T14:01:57.050Z 来源:《科技中国》2016年8期作者:郭希 [导读] 分析空管安全管理的未来培训需要,考虑现有的和未来的培训资源,科学地规划培训发展战略,并使其成为指导今后安全培训工作的基础。 民航广西空管分局广西南宁 530049 摘要:本文参考了国外先进的安全培训经验,结合我国空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空管安全培训方案建设的希望和建议。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培训;空管安全管理;培训方案 如何建立起空管系统的安全培训体系,结合培训体系内容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制定安全培训发展规划 应着眼于空管安全未来发展目标及其战略规划,分析空管安全管理的未来培训需要,考虑现有的和未来的培训资源,科学地规划培训发展战略,并使其成为指导今后安全培训工作的基础。 (二)安全培训部门的认证和职能 空管安全培训主管部门应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依照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教学实力,对可利用的安全培训部门进行考核认证,一旦确定可承担培训课程的培训部门,还应签订协议,明确其职责和权威性。此外,由于安全培训课程体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局方还应对该培训部门进行定期的资格审核。 (三)培训对象及安全培训需求 明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是安全培训成败的关键。安全培训需求,一方面有赖于管理层对安全管理手段和工具的实践积累,另一方面也有赖于系统运行者对解决自身问题的需求。同时,空管安全培训需求也会随着我们对安全管理认识水平的提升而变化。由于培训需求的变化性,需求分析工作应长期地开展,例如:借鉴许多培训机构的经验,可以将培训课程及内容的良好程度放在每项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调查。 (四)建立完整的安全培训课程 空管安全培训课程应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员的需求,一旦确定了安全培训需求,那么建立起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就会比较科学了。但还需要局方和安全培训机构对照空管系统安全管理的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结合空管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考虑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和自身资源,设计并建立完整的培训课程。 (五)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和规范培训流程 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和规范培训流程,应遵循系统的观点,对培训的计划、培训的组织落实和资金保障、培训的激励处罚、培训工作的检查评估都应充分考虑,形成制度。这是因为,只有在规范的制度和流程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完整的培训计划使空管人员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的计划、内容以及学习带来的好处,使他们能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使学习具有目的性,最终使学习变为自觉行动,从“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习”。 (六)教员队伍的发展与培训艺术 鉴于作为培训资源的培训教员在培训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培训资源在空管未来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明确培训教员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能与责任无疑是重要的,因此,教员队伍的发展也需要建立资格认证和培养机制。在明确职责的同时,还应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员,尊重人才,搭建组织与培训教员之间的“心理契约”,让教员与组织达到“价值共鸣、远景共建、事业共干、发展共求、利益共享”的和谐关系。 在教员培训技巧方面,培训教员除了要掌握空管专业、安全管理理论以外,还应掌握培训语言、课堂技巧、沟通技巧等,建议尽量采取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如案例分析、分组竞赛等培训模式,以强化学习效果。 (七)建立培训评估制度 要想真正建设好空管的安全培训,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安全建设的提倡和宣传上,而应该在不断地实践中,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安全培训评价体系。为了评价空管安全培训的建设情况,应该对安全建设的评价因素,即管理参与,管制员授权,培训教育,奖惩系统和报告系统等进行定性定量评估,指出空管安全培训当前所处的状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培训评价制度可包含三层评价模式。一是局方评估,即局方通过对培训机构和教师组成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的判断,有效地促进培训机构不断趋向预定目标,提高培训效能。二是学生评估,即由局方在每次培训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开展培训效果评价。三是自我评价,即由培训机构自己开展教学评估活动。学生评价可以减少培训机构自我评价的主观性而更有说服力和可信性。这三个层次的评估,是增强安全培训工作中目标机制、竞争机制和质量控制机制的有力手段。 (八)坚持以人为本地原则 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不断营造浓厚的“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培训舆论氛围。安全培训工作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培训氛围和协调的人际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杜绝事故的发生。空管安全培训方案的建立,重要是让“安全第一”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步使广大员工时时处处事事都牢记安全,落实行动,每个人都形成空管固有的安全习惯以及管制员头脑中固有的安全意识。在空管内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体系,使其深入到每个管制员心中,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知道的安全管理体系。 (九)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培训工作 安全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使按照国家规定的把职工工资总额的l-5%作为培训经费的全部费用都用在安全培训上,也无法满足空管系统未来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协助培训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培训工作的成效,降低成本,使得我们开展全面的培训工作成为可能。 (十)加强培训管理工作 良好的培训管理工作是不断持续改进培训工作的基础。“制定了完美的培训计划,成功实施了培训课程”,还没有达到完善的培训管理的

空管安全

空管安全

一,运输安全体系:安全审计准备——安全审计启动会——安全审计措施——安全审计通报会——编制安全审计报告——安全审计发布。发出安全审计通告——召开准备会——制定安全审计实施计划——与被审计方建立联系——说明审计目的,范围——审计标准,方法和审计程序——确认审计日程,办公场所,人员证件等安排二,安全的概念: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持续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 三,安全管理的必要性:1较小的灾难性事故和各种各样的事故征候经常发生。这些较小的安全事件也许是空管安全隐患的苗头。忽视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可能为更严重事故数量的增加创造条件。2,了解一些事故耗费的总成本,对理解安全经济至关重要。3,航空运输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很可能就取决于是否能够使大众对出行安全感到放心。因此,安全管理是航空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四,安全管理的方法:1,应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2,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承诺。3,促进安全做法,鼓励安全沟通,积极管理企业安全文化。4,有效实施标准操作程序。5,鼓励有效进行事故征候和危险报告的无惩罚环境(正义文化)。6,正常运营情况下安全相关数据的收

集,分析和共享。7,对事故和严重事故征候进行充分的调查,查明系统安全缺陷。8,对运行人员进行综合的安全培训。9,通过积极交流安全信息,共享安全教训和最佳做法。10,旨在评估安全绩效和减少或排除正在出现问题的系统的安全监督和绩效监测。 五,安全管理的责任:1,确定安全相关政策与标准。2,分配维持风险管理活动所需的资源。3,查明和评估安全风险。 4,采取措施排除危险或把风险的相关水平减少到既定的可接受水平。5,将技术进步纳入设备设计和维护。6进行安全监督及安全方案评估。7,调查事故和严重事故症候。8,采取最合适的,最好的行业做法。9,促进航空安全。10,更新民航安全管理规章。 六,风险的概念:安全管理强调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危险识别与风险管理——从而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财政,环境和社会损失最小化。风险通常被表述为可能性,然而风险的概念绝不限于可能性。风险包括两个方面。评估与某一特定危险有关的特定风险的可接受性,总要既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又考虑千载后果的严重性。风险可以根据如下三大类对风险进行判别:1,不可接受的高风险。2,可接受的低风险。3,介于以上两类之间的风险,考虑时必须权衡风险与效益。 七,事故与事故征候:事故是指发生在航空器运行中的事

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导手册(第二版)

管 理 文 件 编号:MD-TM-2009-004 下发日期:2009年8月5日 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导手册 (第二版)

前 言 安全管理体系(简称SMS)是民航界为响应日益高涨的提高航空安全水平的呼声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国际民航组织完成对《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有关附件的修订,增加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要求各缔约国在公共航空运输企业、通用航空运输企业、维修企业、空管运行单位、民用机场等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中国民航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中国民航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全行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对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关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为全面推进我国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编写、完善了《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导手册》。该手册是推进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空管运行单位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指导和帮助。手册介绍了我国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和结构,对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步骤,以及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说明。 手册按照民航局的有关文件,细化了部分安全管理要求。各级民航空管运行单位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要按照民航局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参考本手册建立并不断完善空管安全管理体系。 民航局空管办 二〇〇九年八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1 编写目的 (1) 2 依据 (2) 3 定义 (2) 第二章 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结构与组成 (3) 1 概述 (3) 2 管理承诺与策划 (4) 3 安全管理程序 (11) 4 监督、测评与改进 (25) 第三章 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29) 1 概述 (29) 2 空管SMS的准备和策划 (29) 3 空管SMS的实施和运行 (31) 4 空管SMS的改进和提高 (31) 附 录 (32) 附录1: 名词解释 (32) 附录2:安全政策样例 (33) 附录4: 空管安全目标分解示意图 (37) 附录5:涉及空管的风险举例 (38) 附录6 :危险源控制单 (39) 附录7: 危险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分类、风险矩阵 (40) 附录8 制定应急保障程序的情况 (42) 附录9: 安全绩效考核样例 (44) 附录10: 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差异分析表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