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钻蛀性害虫识别特征

主要钻蛀性害虫识别特征
主要钻蛀性害虫识别特征

附件2 桉树主要钻蛀性害虫识别特征

1.桉蝙蛾

1.1野外识别特征

外部症状幼虫吐丝将分泌物、虫粪等排泄物和钻蛀的木屑集结在一直,在被害木蛀道口形成木屑包(此为野外最易识别的特征),常呈半球形覆盖于蛀道口,直径1-20cm不等(图1)。幼虫常在1m以下部位为害,也有少数木屑包高达6-8m。蛀道口常长出愈伤组织而变得肿粗,被害木易从蛀道口处风折,断面不平整(图2),一般杂灌比较多的的沟谷地、溪流边或池塘边发生比较严重(图3)。白背桐、毛桐、路边青、冬青树、野葡萄等是其本土寄主(图4),调查时要注意本土寄主。以树干上的木屑包统计虫口密度(图5)。

树干解剖虫道直,圆筒形,长达20-50cm以上,直径与虫体直径相当,一般1个受害部位只有1条虫道。内壁光滑、洁净,无虫粪和木屑。有新鲜木屑的被害木常可解剖到幼虫,但1个受害部位常只有1头幼虫(图9)。

1.2各虫态识别特征

图6、7分别为卵和蛹;图8、9为幼虫,长圆筒形,头部褐色,胸腹部黄白色,有腹足(依此可区别天牛幼虫),老熟幼虫体长达8-12cm;图10为成虫。

2.天牛

2.1野外识别特征

外部症状幼虫蛀食韧皮部和木质部,常常在干树上呈环状蛀食韧皮部而在外观上形成环状横裂圈,蛀食木质部剩余木屑呈长丝状排出蛀道外,部分木屑长达1-2cm以上,长木屑散落于蛀道口和地面树兜处(图11)。树干上也可发现丝状木屑(尤其在危害初期应仔细查看),受害部位早期可见到产卵刻曹,刻曹内有时可找到虫卵或卵壳,成虫羽化后可见到圆形的羽化孔(图12)。以树干上的环状横裂圈数量统计虫口密度(图11)。

树干解剖虫道常扁平,1个受害部位可有多条虫道相互贯通,可解剖到多头幼虫。虫道长达10-40cm左右,蛀道内有丝状木屑(图13)。

1.2各虫态识别特征

卵、蛹识别特征见图14。幼虫淡黄或白色,体前端扩展成圆形,似头状,上腭发达,无腹足,体无刚毛(依此可区别蛾类幼虫)(图15)。成虫触角比较长,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一般来说雄虫触角比雌虫长(图16)。

3.木蠹蛾

3.1野外识别特征

外部症状幼虫钻食树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虫孔呈圆形,排出颗粒或圆球形粪便,散落在根部周围的地上,蛀道口常有褐色流胶(图17)。拟木蠹蛾常吐丝将虫粪和木屑粘合,在树干上连成一条弯曲的通道,幼虫白天躲藏在树干内,夜间由通道爬出取食韧皮部(图18)。受害桉树易枯梢或风折,风折断面整齐,折断部位没有虫粪木屑包(图19)。以树干上的虫孔数量统计虫口密度(图17)。

树干解剖蛀道弯曲多变,蛀道内常流胶呈黑色。幼虫可转移危害,解剖不易发现幼虫(图20)。

3.2幼虫和成虫识别特征

木蠹蛾幼虫体色较鲜艳,身体常呈橘黄色、暗紫红色等,体被稀疏刚毛(图21)。成虫见图22。

4. 桉树枝瘿姬小蜂嫩枝及叶柄上长出直径1cm以下的瘿瘤(图23)。

园林常见钻蛀性害虫分类及防治方法.

钻蛀园林植物的害虫种类颇多,包括蛀干、蛀茎、蛀新梢以及蛀蕾、花果、种子等各种害虫。如鞘翅目的天牛类、吉丁虫类、小蠹虫类; 鳞翅目的木蠹蛾、透翅蛾、织蛾、卷蛾、螟蛾、夜蛾; 膜翅目的茎蜂、树蜂等。它们对行道树、庭园树及多种花灌木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发生严重时导致花木成片死亡,降低观赏价值,给园林绿化带来巨大损失。 一、天牛 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触角,植食性昆虫,会危害木本植物,大部分松、柏、柳、榆、核桃、柑橘、苹果、桃和茶等,一部分棉、麦、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少数木材、建筑、房屋和家具等,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主要害虫。 星天牛 生活习性:星天牛的虫患可以杀死多种不同的硬木树。成虫出现于5至7月,生活在平地至中海拔山区。成虫夜晚偶有趋光性;幼虫危害柑橘、柳树等植物。 危害特点:幼虫蛀害树干基部和主根,严重影响到树体的生长发育。幼虫一般蛀食较大植株的基干,在木质部乃至根部为害,树干下有成堆虫粪,使植株生长衰退乃致死亡。成虫咬食嫩枝皮层,形成枯梢,也食叶成缺刻状。 光肩星天牛

寄主:悬铃木、柳、杨 生活习性:5月至10月都有成虫活动,到11月开始越冬。 危害特点:幼虫蛀食树干,危害轻的降低木材质量,严重的能引起树木枯梢和风折;成虫咬食树叶或小树枝皮和木质部。 桑天牛 生活习性:成虫反应迟钝,易扑捉。喜食构树、无花果、苹果等的嫩枝皮。白天取食,夜间产卵,主要危害时期为6月至10月。

危害特点:分布很广,成虫食害嫩枝皮和叶;幼虫于枝干的皮下和木质部内,向下蛀食,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云斑天牛 生活习性:幼虫于7月孵化,初孵幼虫在韧皮部为害一段时间后,即向木质部蛀食,被害处树皮向外纵裂,可见丝状粪屑,直至秋后越冬。来年继续为害,于8月幼虫老熟化蛹,9~10月成虫在蛹室内羽化,不出孔就地越冬。 危害特点:该虫分布广泛。危害甚多。其成虫为害新枝皮和嫩叶,幼虫蛀食枝干,造成花木生长势衰退,凋谢乃至死亡。国内尤其以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 杉棕天牛 生活习性: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咬穿表层,作1个羽化孔外出,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成虫出现盛期,5月上旬林中仍有成虫活动。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卵期,卵均产于树皮缝隙中,4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在韧皮部和木质部间钻蛀扁圆形的

常见农技知识100题

常见农技知识100题 1.水稻的一生分为:秧田期、大田前期、分孽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 2. 水稻上常发生的害虫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3. 水稻上常发生的病害有:稻瘟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 4.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俗称:钻心虫 5. 水稻稻纵卷叶螟俗称:卷叶虫 6. 水稻稻曲病俗称:灰苞 7.二化螟和三化螟为害都是以:幼虫钻蛀水稻茎秆,在苗期和分蘖 期造成枯心苗;在孕穗初期侵入,造成枯孕穗,在孕穗末期和抽穗初期侵入,咬断穗颈,造成白穗或虫伤株 8.二化螟初孵幼虫还会在叶鞘取食造成枯鞘 9.水稻最容易受二、三化螟为害的是:分蘖期和孕穗期

10.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原是局部发生,间歇为害,现已成为常发性害虫 11. 稻纵卷叶螟幼虫危害水稻,缀叶呈纵苞,在苞中啃食叶肉,留下叶片下表皮呈白色条状,影响稻株光合作用 12. 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共有6龄。在1龄时不结苞而是藏在水稻 心叶取食;2龄在叶尖结1-2厘米的小苞;3龄以后结长苞,甚至缀几张叶片结苞 13. 防治稻纵卷叶螟时大田一般防治 3 次左右:分孽期1次,穗期2次 14. 水稻上发生的稻飞虱分为: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15. 稻飞虱主要群集在稻株的下部取食,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 织吸食汁液。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俗称“冒顶,透天”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 16. 防治稻飞虱的药剂可同时防治稻叶蝉、稻蓟马 17.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以发生,为害秧苗,称苗瘟,为害叶片称叶瘟,为害穗称穗瘟,为害节称节瘟 18.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新上升的重大病害,灰飞虱传播病毒,

任务3 钻蛀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项目一园林病虫草害识别和防治 任务3 钻蛀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本节知识点 1. 天牛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2. 蠹虫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3. 木蠹蛾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4.透翅蛾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5.其它钻蛀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本节重点 上述害虫的综合防除方案 本节难点 上述害虫的生活习性 钻蛀性害虫:指在植物的枝干、茎、嫩梢及果实、种子内蛀食的昆虫,以幼虫或成虫匿居其中钻蛀危害。 园林植物枝干害虫主要包括鞘翅目的天牛、小蠹虫、吉丁虫、象甲,鳞翅目的木蠹蛾、透翅蛾、螟蛾,膜翅目的树蜂、茎蜂等。多数枝干害虫为“次期性害虫”,危害树势衰弱或濒临死亡的植物,以幼虫钻蛀树干,被称为“心腹之患”。 蛀干害虫的特点是:①生活隐蔽。除成虫期营裸露生活外,其它各虫态均在韧皮部、木质部营隐蔽生活。害虫危害初期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明显被害征兆,则已失去防治有利时机。②虫口稳定。枝干害虫大多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受环境条件影响小,天敌少,虫口密度相对稳定。③危害严重。枝干害虫蛀食韧皮部、木质部等,影响输导系统传递养分、水分,导致树势衰弱或死亡,一旦受侵害后,植株很难恢复生机。 蛀干害虫的发生与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地适树,加强抚育管理,合理修剪,适时灌水与施肥,促使植物健康生长,是预防次期性害虫大发生的根本途径。

4.3.1 天牛类 天牛是园林植物重要的蛀干害虫,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种类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双条合欢天牛r、菊小筒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合欢双条天牛、松褐天牛等。 一、天牛类主要害虫 (一)星天牛 1.分布与危害 国内广泛分布,寄主广泛,可危害厚朴、梧桐、枇杷核桃、桃、李、杨、柳等植物。 2.形态特征 (1)成虫:长27-40mm,壮硕。体和前翅漆黑色具光泽,每个鞘翅上散生大小白斑约20个,基部有黑色小颗粒。触角黑色。 (2)幼虫:老熟幼虫长38-60mm,乳白色至淡黄色。头部褐色。前胸背板黄褐色,骨化区呈“凸”字型。气门9对,深褐色。 (3)蛹:纺锤形,长30-38mm。 (4)卵:长椭圆形,长5-6mm。 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南方1年1代,北方2~3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翌年3月以后开始活动。成虫5~7月羽化飞出,6月中旬为盛期,成虫咬食枝条嫩皮补充营养。产卵时先咬一“T”形或“八”字形刻槽。卵多产于树干基部和主侧枝下部,以树干基部向上10cm以内为多。每一刻槽产一粒,产卵后分泌一种胶状物质封口,每雌可产卵23~32粒。卵期9~15 d,初孵幼虫先取食表皮,1~2个月以后才蛀入木质部,11月初开始越冬。与星天牛相似的种类有光肩星天牛。 (二)桑天牛 1.分布于危害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杨、柳、榆、枫杨,油桐、山核桃、柞、柑桔、枇耙、苹果、犁、枣、海棠、樱花、无花果等园林树木。幼虫蛀食枝干,轻则影响树体发育,叶小而薄,重则全株枯死;成虫啃食嫩枝皮层,造成枝枯叶黄,幼虫蛀食枝干木质部,降低工艺价值,严重受害时常整枝、整株枯死。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图谱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图谱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North American pinewood nematode;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该线虫属蠕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滑刃总科、伞刃属。线虫成虫虫体长约1毫米,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它是通过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病害。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树干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最终腐烂。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中文学名美国白蛾,拉丁学名Hyphantria cunea(Drury)别称秋幕毛虫、秋幕蛾、美国白灯蛾、色狼虫(幼虫)二名法Fall Webworm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亚门六足亚门纲昆虫纲(Insecta)亚纲有翅亚纲目鳞翅目Lepidoptera亚目大鳞翅亚目科灯蛾科Arctiidae属白蛾属Hyphantria种。

苹果蠹蛾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属鳞翅目卷蛾科,杂食性钻蛀害虫,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繁殖能力,是一类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中文学名苹果蠹蛾拉丁学名Cydia pomonella (L.);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e) Carpocapsa pomonella (L.); Grapholitha pomonella (L.)界门节肢动物门亚门六足亚门纲昆虫纲亚纲有翅亚纲目鳞翅目(Lepidoptera )科卷蛾科(Tortricidae)亚科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属小卷蛾属(Cydia)种苹果蠹蛾分布区域原产地:欧洲东南部,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 红脂大小蠹 鞘翅目(Coleptera),小蠹科(Scolytidae)。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1998年在中国山西省阳城,沁水首次发现,推测引入与80年代后期山西从美国引进木材有关。与北美洲发生情况不同的是,它不仅攻击树势衰弱的树木,也对健康树进行攻击,导致发生区内寄主的大量死亡。1999年底,该虫在河北,河南,山西发生面积52.6万公顷,其中严重危害面积13万公顷时,个别地区油松死亡率高达30%,己导致600多万株的松树枯死。在山西,2000年的调查统计,危害面积达16.3万公顷时,其中成灾面积9.1万公顷,己有342.4万株成材油松受害枯死。 中文学名强大小蠹拉丁学名Dendroctonus valensLeConte别称红脂大小蠹二名法Red Turpentine Beetle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纲昆虫纲 Insecta目鞘翅目 Coleptera科小蠹科 Scolytidae分布区域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美洲地区 双钩异翅长蠹 双钩异翅长蠹又称细长蠹虫,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地区严重危害木材、竹材、藤

(完整版)病虫害防治复习题

病虫害防治 一、名词解释 保护剂:指在病原菌侵染前先在寄主表面施用,以保护或防御农作物不受病原菌侵染的杀菌剂,如波尔多 液,代森锌等 胃毒剂:经消化统进入虫体起毒杀作用的药剂,如敌百虫,除虫脲等 治疗剂:是指病菌侵入植物后或发病后,施用的杀菌剂能渗入到作物体内或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对 病菌直接产生作用或影响植物代谢,杀灭或抑制病菌的致病过程清除病害或减轻病害,这类杀菌剂称为治 疗性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等 触杀剂:直接接触昆虫体后进入体内,使昆虫中毒死亡的一类杀虫剂,如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 杂草: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 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的天蓝液体,广谱,保护性杀菌剂 石硫合剂:由生石灰,硫磺加水按1:1.5:13熬制而成的红褐色透明液体。有杀虫,杀螨,和杀菌作用。 灭生性除草剂:对任何植物均具有杀伤作用的一类除草剂。多用于草坪播前除草,如百草枯,草甘膦。 萌前除草剂:在杂草萌发前使用才有效的除锈剂叫萌前除草剂,一般撒入土壤,药效较长。 选择性除草剂:对一些杂草敏感,而对另一些杂草安全的除草剂,如消禾,2,4 —D类 症状:植物敏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虫口密度:表示在一个单位内的虫口数量,通常换算为每亩数。虫口密度也可以用百株虫数表示:(公式)二、填空题 1?农药(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为胃毒、内吸、触杀、熏蒸和其他特异性杀虫剂等。 2?园林食叶害虫是指为害叶片,具有咀嚼式口器的一类害虫,其危害状是缺刻、孔洞或咬断 3?蚜虫的排泄物称蜜露,它是煤污病病菌的营养来源 4?园艺作物病虫害调查的类型一般分为普杳和专项调杳两类 5. 星天牛属于鞘翅目天牛科,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其危害状是蛀食木质部或韧皮部 6?黄褐天暮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一年一代,以卵在树枝上越冬 7?目前有机合成农药的主要剂型有可湿性粉剂、粉剂,乳油,烟剂,和颗粒剂、水剂和片剂等。 8?黄刺蛾以老熟幼虫形态,在树叉处结茧越冬

木材常见害虫介绍

第一节昆虫概论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发布的“国际植物检疫标准措施”中的定义,有害生物是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植物产品是指未经加工的植物性材料(包括谷物)和那些虽经加工,但由于其性质或加工的性质而仍有可能造成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危险的加工品。出境竹木草制品作为植物产品,其携带的有害生物包括害虫、病原、杂草等。 昆虫和其它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特殊的分类位置。它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其主要特征如下(仿彩万志图): 1、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和大部分内脏; 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因此,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性家族。” 近年来,全国口岸在进境木质包装检疫中,截获频次较高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依次有:松材线虫、双钩异翅长蠹、大家白蚁等三种,偶尔截获的有:马铃薯甲虫(一类)、中欧山松大小蠹(二类)、美国白蛾(二类)、冬夜蛾(三类)等。 此外,在进境木质包装检疫中发现的一般性有害生物有100多种,常见的种类按类别划分如下。

线虫类:滑刃线虫、真滑刃线虫、伞滑刃线虫、垫刃线虫、腐生线虫等最为常见。 蠹虫类(含长蠹和小蠹):包括黑双棘长蠹、双棘长蠹、拟双棘长蠹、二突异翅长蠹等。 天牛类:包括家茸天牛、松褐天牛、锈斑白条天牛、松脊虎天牛、褐梗天牛等。 白蚁类:包括台湾乳白蚁、木白蚁等。 其它钻蛀类害虫:包括象甲、粉蠹、树蜂等。 仓库害虫类:包括拟谷盗、锯谷盗、扁甲、蕈甲、薪甲、皮蠹、米象、书虱等。 第二节木材常见害虫介绍 一、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分布于我国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浙江省也有分布。危害杨、柳、榆、 杉、桦、桑、槭、国槐、樱桃、梨、苹果、李等树种, 在浙江地区还危害枫香、悬铃木、苦楝、柿、柑桔、枣 等树种。该虫分布广,寄主杂,以幼虫在木材木质部危 害,虫道集中分布,致使树干局部中空。1998年美国以 危害美国糖槭的光肩星天牛是从我国传入为由,要求所 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必须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特 定处理。 二、双钩异翅长蠹 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Waterhouse))主要分布于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危害白格、黑格、橡胶树、橄榄、柳安、木棉、合欢、芒果、紫檀、柚木、巴丹、等木材、竹材和藤材,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重要钻蛀性害虫,食性极杂,成虫的钻蛀性极强,在环境不适的条件下,可蛀穿尼龙薄膜、玻璃胶、木板等,以各种虫态通过木、竹、藤料制品和包装辅垫材料传播。 1.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长蠹科Bostrichidae 2.寄主植物: 白格、黑格、华楹、黄桐、橡胶树、木棉、琼楠、橄榄、苹婆、柳安、乳香、合欢、翅果麻、厚皮树、银合欢、洋椿、黄檀、龙竹、龙脑香、嘉榄、芒果、桑、紫檀、柚木、榆绿木、榄仁树、翻白叶、利藤、温武汝、楠榜、巴丹、道以治、大磷刨等木材、竹材和藤材。也能危害衰弱树和树木的枝条。 3. 分布:中国(台湾、香港)、日本、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以色列、马达加斯加、巴巴多斯、古巴、美国的佛罗里达和迈阿密曾零星发生。 4.危害情况 该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重要钻蛀性害虫,食性极杂。被该虫危害的木材表面可明显地看到蛀孔及其附近的排泄物,里面轻则蛀成许多洞,重则蛀成蜂窝状,极易折断。危害藤科,可降低藤料的韧性,重则使藤料拉断,严重地影响藤料的经济价值。据报道,该虫是马来西亚橡胶木上重要的害虫。我国许多口岸局多次从进口的木材、藤料、木质模具、

蔬菜病虫害防治用药指导意见

蔬菜病虫害防治用药指导意见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我市蔬菜种植面积约50万亩,由于蔬菜种类多,栽培方式多样、复种指数高,致使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为了在蔬菜生产中有效控制病虫为害,做到合理使用农药,经济有效地把病虫为害控制在最低程度,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和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的目的,特提出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的指导意见,以供各地实施用药防治时参考。 一、用药种类的选择 (一)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33种农药。 (二)国家规定的不得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的高毒农药 杀扑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灭多威、灭线磷、涕灭威、磷化铝、氧乐果、水胺硫磷、溴甲烷、硫丹12种高毒农药,在花生上不得使用丁酰肼。 (三)国家对蔬菜质量安全检查、检测农残项目 甲胺磷、氧乐果、磷胺、久效磷、甲拌磷、对硫磷、水胺硫磷、敌敌畏、毒死蜱、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杀螟硫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脂、溴氰菊脂、联苯菊脂、三唑酮、百菌清、克百威、多菌灵和甲基菌灵。

(四)我市推荐的蔬菜类作物病虫防治农药品种名录(详见附件1) 二、蔬菜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原则 (一)对症下药、适时用药 1、针对不同种类的害虫选择用药。应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农药,以刺吸式口器取食植物汁液的害虫应选择触杀及内吸作用的农药。对取食体表有保护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应选择对蜡质有较强渗透作用及触杀作用的农药。对以咀嚼式口器取食作物叶子的害虫,应选择以胃毒作用为主药剂。 2、掌握用药适期。一般掌握在害虫卵孵化盛期或幼虫初龄阶段。病害掌握在病菌、病毒传播之前或蔬菜发病初期用药。根据害虫各生育期的不同特点而适时用药。杀虫剂施药适期应选择在害虫三龄以前的幼虫期;钻蛀性害虫要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针对病害种类不同和病害侵染危害特点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和适宜的喷药时期。 3、讲究施药方法。施药时应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药剂性能,采取相应的施药方法。对食叶和刺吸叶汁的害虫可用喷雾等方法。食根害虫或根病可用灌根的方式防治, 保护地可用烟剂和熏蒸剂等。 4、根据不同的气候进行科学用药。农药的使用受天气影响较大,阴天、大风、下雨都会影响农药的施用效果,应观察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如环境温湿度较高时,所用药剂浓度可适当减小;强光下易分解或挥发的药剂,应在阴天或傍晚时使用。 (二)掌握合理用药剂量 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说明书用药,不得随意增减,配药时要使用计量器具,根据农药毒性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气候情况,严格掌握药量和配制浓度,防止蔬菜出现药害和伤

松树钻蛀性害虫测报办法

松树钻蛀性害虫监测预报办法 国家林业局2006年发布(造防函[2006]92号) 本办法中松树钻蛀性害虫主要指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萧氏松茎向(Hylobitelus xiaoi Zhang)、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 ,Situ et Zhang)及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等5种危害油松、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云南松、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落叶松、思茅松、高山松等松科植物的害虫。具有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为加强该类害虫的监测预报工作,特制定松树钻蛀性害虫监测预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1 虫情监测 通过线路踏查、设立临时标准地及引诱剂诱捕等方法进行虫情调查,以掌握本辖区内松树钻蛀性害虫的发生情况。 1.1 松树钻蛀性害虫踏查特征和临时标准地设立:在害虫发生期,按本《办法》中的调查时间,选择一条应穿过本辖区的不同林分、不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等有代表性的地段作踏查路线,用目测法边走边调查。调查时,重点观察线路两边30-50m范围内的林木、火烧迹地、当年抚育砍伐地的伐木、伐桩及周边树木。如发现有枯死树或针叶发黄、变红或新梢发黄、折断的、树干可视范围内(萧氏松茎象距地面50cm以下)的树干基部有明显的虫粪与油脂的混合排泄物等异常现象时,要随即布设林木株数不少于100株的临时标准地1块,在其内采用“Z”字形或对角线的方法抽取20株标准树进行详查。并填写表1 。 1.1.1 红脂大小蠹 1.1.1.1 易感虫林分:郁闭度低于0.5,抚育间伐强度大的松林;同一立地条件下的林地,阳坡较阴坡的林木易感虫,林缘危害重于林内;过熟林和成熟林受害最重,近熟林次之;树势衰弱木、过火木也易被侵染,幼林一般不受害。 1.1.1.2 危害部位及特征:主要危害油松、白皮松和华山松等,在油松上一般危害其主干和根部,危害部位在树干基部1.5m以下,以及新鲜油松的伐桩、伐木,树干基部至1m 左右处为重点危害部位。侵入孔处可见中心有孔的红褐色漏斗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凝脂块,凝脂块颜色随着时间推移由深变浅,直至变为灰白色。当虫口密度较大、受害部位相连形成环剥时,可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1.1.1.3 调查时间:秦岭以北,每年4—9月。 1.1.1.4 调查方法:在标准树主干上带凝脂的侵入孔处,用解剖工具撬开树皮,查看皮层内是否有幼虫、成虫、卵和蛹,或者成虫、幼虫蛀食的坑道痕迹和红褐色细粒状虫粪和木屑。填写表2。 1.1.2 纵坑切梢小蠹 1.1. 2.1 易感虫林分:阳坡、立地条件差的、衰弱木、林缘的松树。因其它病虫危害、森林火灾、干旱、低温冻害等造成树势生长衰弱的林分;林内卫生条件不好,风倒木、濒死木、采伐木、过高的伐根等不能及时清除或不能做防虫处理的马尾松、赤松、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油松、黑松、樟子松、华山松等林分。 1.1. 2.2 危害部位及特征:主要危害树干韧皮部和枝梢部。繁殖期危害树干,在韧皮

蛀果类害虫五

蛀果类害虫 大田作物:小麦吸浆虫、棉铃虫、棉红铃虫、桃蛀螟、大豆食心虫 蔬菜:豆野螟、豆荚螟、烟青虫、棉铃虫 果树: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蛀螟、柿蒂虫、核桃举肢蛾、栗实蛾、梨实蜂、 红吸浆虫的发生区主要在黄淮海流域。黄吸浆虫的主发区一般在高山地区和高山地带,如青、甘等高山区。 寄主:小麦、大麦、青棵、燕麦、黑麦、雀麦等。 为害特点:均以幼虫吸食麦粒浆液,出现瘪粒,严重时造成绝收,是毁灭性害虫。 麦红吸浆虫1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一代,以末龄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或越冬。 越冬吸浆虫“破茧活动,上升土表,化蛹羽化”的时间 土温上升到8.7~10.9℃(小麦拔节时),幼虫开始破茧上升; 土温上升到12℃以上(小麦开始孕穗),幼虫上升到土表化蛹; 土温达15℃以上(小麦开始露脸抽穗),蛹开始羽化为成虫。 土温达到20℃时(小麦进入抽穗盛期),吸浆虫进入成虫盛发期。 成虫习性: 麦红吸浆虫开始羽化出土(与小麦进入抽穗期一致),当天交配后把卵产在未扬花的麦穗上;等处)成虫畏光,中午多潜伏在麦株下部丛间,多在早、晚活动;卵产在未扬花的麦穗上(在护颖与外颖、穗轴与小穗柄小麦吸浆虫严重危害的原因:隔年羽化、多年休眠,个体小,危害隐蔽,地面活动时间短,防治困难 在黄淮中下游非灌区,4月下旬的降雨量是当年吸浆虫发生的关键: 4月上旬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上,吸浆虫发生适时而量大。由于吸浆虫对水湿的严格要求,其发生的环境多是阴湿的地带。 调查方法—幼虫调查 淘土查虫:一般在秋播整地前或小麦拔节期进行 剥麦穗查幼虫:自小麦扬花后10天至幼虫脱出麦穗以前 调查方法——成虫调查 网捕调查:在小麦抽穗初期进行,每天下午6-8点 吸浆虫综合防治 1.是大力选育和推广抗虫丰产优质品种期施药防治 2.是在加强监测和掌握有利防治时期的基础上,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主治吸浆虫化蛹始盛期、成虫羽化盛药剂防治:推行“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的防治策略 当前药剂防治幼虫都不理想,以蛹盛期(小麦孕穗期)施药防治为最好,可以直接杀死蛹和上升到土表的幼虫,也能抑制成虫。 以粉剂或乳剂制成毒土(或毒沙)撒施,施药方便。 施用方法:均匀撒入麦田。一般施用毒土或直接喷粉后,需用竹竿或绳将麦叶上药粉抖落地面。 小麦抽穗开花期防治成虫 小麦抽穗时成虫羽化或飞到穗上产卵,结合防治麦蚜,喷撤甲敌粉或乙敌粉,必要时喷洒40%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4000倍液。 水源不方便的地区或坡地,667m2用80%敌敌畏乳油100ml,对水1—2kg,喷拌在20kg细土上制成毒土撒施在麦田中也有较好防效。 小麦吸浆虫成虫惧怕强光、高温和大风,早晨和傍晚活动最盛,建议打药时选择无风天气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 寄主:苹果、梨、海棠、花红、槟子、榅桲、木瓜和枣、桃、李、杏、山楂以及酸枣等。 为害特点: "猴头果"、“豆沙馅" 多深入果心,食害种籽。 入果:入果孔在果实胴部或底部,针眼大小,流出果胶“淌眼泪”↓白色蜡质片↓小黑点↓表现“青疔”症状,蛀果孔周围略凹陷,绿色疤痕; 果实膨大期:其在皮下潜食↓随果是生长果面上出现凹陷的潜痕↓“猴头果”; 果实近成熟期:随虫龄增大,食量大增,果内窜食,虫道内充满虫粪↓“豆沙馅”。在枣果被害后尤为明显。

蔬菜常见病虫害_附件

虫害部分 1、小菜蛾(吊丝虫) (1)为害特点 小菜蛾在我国各省蔬菜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菜心、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有时也为害马铃薯、姜、葱、洋葱、番茄和一些温室植物,还可为害药材板兰根。主要由幼虫造成为害,低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留下上表皮形成一个透明斑,农民称“开天窗”。3龄后食叶成孔洞、缺刻,严重时呈网状。幼虫活泼,受惊后激励扭动,并吐丝下垂,故称“吊丝虫”。 (2)发生规律 小菜蛾抗逆能力强,易产生抗药性,其发育适温为20-28℃,南方周年可发生,每年的4-6月、9-11月呈两个发生高峰,秋季重于春季。成虫喜欢在傍晚活动、交配,有趋光性。 (3)防治要点 A、重在化学防治,为延缓小菜蛾抗性的产生,请注意轮换用药。 B、喷雾时要周到均匀并注意对心叶及菜株周围土壤缝隙的喷雾。 C、小菜蛾目前常用的有机磷,菊酯类药剂已产生抗性。建议用以下药剂混用和轮换使用:锐劲特、抑太保、阿维菌素、毒死蜱、除尽、 多杀霉素、苏云金杆菌、丙溴磷。 D、本公司药剂:迅凯1500-2000倍,丙溴磷800-1200倍、蛾特杀1000-1500倍,太宝1500-2000倍,迅歼1000-1500倍,2.0%阿维菌素1500-3000倍,雷公1500倍、电母1500倍。将以上药剂合理轮用或混用(依抗性大小搭配),每隔5天一次,即可控制小菜蛾的为害。抗性严重的地区可以用以上药剂与锐劲特2000-3000倍,Bt制剂(16000IV)400-600倍,菜喜1000-1500倍,等药剂混用,可以取得明显防效。 2、甜菜夜蛾(大青虫) (1)为害特点 我国各省均有分布,但以南方地区的广东、湖南较为严重;该虫为杂食性害虫,对粮食、烟草、棉麻、药材及杂草均可为害,对菜心、白菜、甘蓝、辣椒、茄子、苋菜、葱、苦瓜等蔬菜为害特别严重。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3龄后取食叶片成缺刻,发生多时,叶被吃光仅留叶脉,以至钻蛀青椒、番茄果实,大葱管内,造成落果、烂果、断苗。因其体色多变,昼伏夜

钻蛀性害虫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天牛类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菊天牛Phytoecia rufiventris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竹虎天牛Chlorophorus annularis 柑橘爆皮虫Agrilus auriventries ●吉丁类 六星吉丁虫Chrysobothris succedanea 四黄斑吉丁虫Ptosima chinensis 柏肤小蠹Phloeosinus aubei ●小蠹类 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 ●象甲类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 竹一字象虫Otidognathus davidi 钻蛀性害虫

小线角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 ●木蠹蛾类 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Cossus cossus orientalis 咖啡豹蠹蛾Zeuzera coffeae 葡萄透翅蛾Sciapteron regale ●透翅蛾类月季茎蜂Neosyrista similis ●茎蜂类 梨茎蜂Janus piri 槐树潜叶蛾Phyllonorycter acaciella ●潜叶蛾类 .. 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其他钻蛀性害虫钻蛀性害虫

钻蛀性害虫

钻蛀性害虫 1 小蠹类 2 象甲类 1 小蠹类 属鞘翅目小蠹科,以成虫和幼虫群集植株内,众生蛀食树皮及边材,也有的蛀入木质部危害,形成各种形状的坑道系统、该类害虫的危害常加速树木的干枯,对于树木的危害性很大。严重危害林木的小蠹虫有10余种,其中危害园林植物的主要有柏肤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松六齿小蠹等。 柏肤小蠹 分布: 国内分布于山东、江西、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四川、台湾等地,主要危害侧柏、圆柏、柳杉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1-3.0mm,赤褐色或黑褐色,无光泽。 头部小,藏于前胸下。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缘呈圆形,体密被刻点和灰色细毛。 鞘翅上各具9条纵纹,鞘翅斜面具凹面。 坑道 它所形成的坑道为单纵坑,长约2-5米,子坑长3-4米。 坑道位于韧皮部与边材之间,侵入孔位于母坑中部,子坑自母坑两侧水平伸出,然后左右扩展,蛹室位于子坑末端。 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柏树枝梢内越冬。翌年3-4月越冬成虫陆续飞出,雌虫寻找成长势弱的寄主咬一圆形侵入孔侵入,雄虫跟踪进入,共同筑造不规则交配室,交配后雌虫向上咬筑,形成单纵母坑道,并产卵,此间,雄虫负责推出木屑。 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子坑道末端咬1圆筒形蛹室化蛹,蛹期约十天。6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 成虫羽化后飞至健康的柏树及其他寄主咬蛀新梢补充营养,至10月中旬开始越冬。 防治方法 1 园林技术措施 (1)加强抚育管理,适时、合理的修枝间伐,改善林木的生理状况,增强树势,提高其防御害虫的能力。 (2)及时伐除虫害木,当树下有成堆被咬折断的枝梢时,是柏肤小蠹危害并严重发生的症状,应在3月下旬,病害发生前伐除,并进行剥皮处理。 (3)当越冬虫及新羽化成虫进行补充营养造成枝梢枯萎时,应及时剪除病害枝梢并销毁。 2 饵木诱杀 小蠹类成虫喜将卵产于衰弱木、濒死木及新伐倒不久的木段上。据此习性,可在越冬成虫活动前的一两周内,采用带枝条原木,设置饵木诱杀。 3 保护和利用天敌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及识别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它们? 水稻螟虫的幼虫能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花和稻茎内壁,形成多种为害状,其中最明显的和最重要的是枯心和白穗。“枯心”是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圆秆拔节期被稻螟幼虫咬断稻心而造成;“白穗”是在水稻抽穗期被稻螟幼虫咬断穗轴而造成。 为害水稻的螟虫有四种: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和大螟,广东发生最多、最严重的是三化螟。虽然它们都造成枯心和白穗,但各种害虫的为害症状还是有区别的。 三化螟:俗称“白翼仔”。幼虫取食时有两个与其他稻螟不同的特点:一是仅取食叶鞘幼嫩而白色的组织,或穗苞内的花粉和柱头,或茎杆内壁,基本上不吃有叶绿素的部分,二是蚁螟蛀入后在大量取食之前,必先在叶鞘和茎节间适当部位作环状切断,把大部分维管束咬断,切口颇整齐,被称为“断环”,幼虫在断环上部取食。断环形成后,由于水分和养分不能流通,稻株几天内就表现出青枯或白穗等被害状。 二化螟的幼虫侵蛀水稻的能力要比三化螟强,从秧苗期到水稻乳熟期均可侵蛀为害。在本田期,蚁螟孵化后首先群集在叶鞘内为害,蛀食叶鞘内部组织,1个叶鞘内有虫几头到百余头,被害叶鞘成水渍状枯黄,幼虫2龄以后才咬断稻心造成枯心苗。

台湾稻螟的初孵幼虫亦喜欢群集为害叶鞘组织,其后才钻到心叶或拔节后的茎秆内,在茎秆取食内壁组织。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稻螟幼虫,特别是高龄幼虫的食量大,被害处组织损伤很厉害,被害株穿孔很多,且穿孔处往往排出大量黄白色虫粪和被害组织的混合物,有强烈的臭味。 大螟属夜蛾科,其初孵幼虫在叶鞘内群居取食。其最大的特点是幼虫蛀食不过节,一节食尽即爬出转株。大螟在田间为害的特点是靠近田埂5—6行水稻,虫口密度最大,为害严重,稻田中央虫口密度小。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它们?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主要有4种。属螟蛾科的有3种:三化螟、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属夜蛾科的有大螟。 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关于成虫:三化螟雌成虫前翅近中央有1个极明显的黑斑,雄虫前翅这一黑斑不很明显,但从顶角有一条褐色斜纹走向后缘,外缘有一列7—9个小黑点。二化螟雌雄成虫前翅外缘都有一列7个小黑点,且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台湾稻螟前翅中央有一隆起而具有金属光泽的深褐色斑点4个。大螟前翅翅面有光泽,翅中部从翅基至外缘有明显的暗褐色纵线,此中线上下各有2个

主要钻蛀性害虫识别特征

附件2 桉树主要钻蛀性害虫识别特征 1.桉蝙蛾 1.1野外识别特征 外部症状幼虫吐丝将分泌物、虫粪等排泄物和钻蛀的木屑集结在一直,在被害木蛀道口形成木屑包(此为野外最易识别的特征),常呈半球形覆盖于蛀道口,直径1-20cm不等(图1)。幼虫常在1m以下部位为害,也有少数木屑包高达6-8m。蛀道口常长出愈伤组织而变得肿粗,被害木易从蛀道口处风折,断面不平整(图2),一般杂灌比较多的的沟谷地、溪流边或池塘边发生比较严重(图3)。白背桐、毛桐、路边青、冬青树、野葡萄等是其本土寄主(图4),调查时要注意本土寄主。以树干上的木屑包统计虫口密度(图5)。 树干解剖虫道直,圆筒形,长达20-50cm以上,直径与虫体直径相当,一般1个受害部位只有1条虫道。内壁光滑、洁净,无虫粪和木屑。有新鲜木屑的被害木常可解剖到幼虫,但1个受害部位常只有1头幼虫(图9)。 1.2各虫态识别特征 图6、7分别为卵和蛹;图8、9为幼虫,长圆筒形,头部褐色,胸腹部黄白色,有腹足(依此可区别天牛幼虫),老熟幼虫体长达8-12cm;图10为成虫。 2.天牛 2.1野外识别特征 外部症状幼虫蛀食韧皮部和木质部,常常在干树上呈环状蛀食韧皮部而在外观上形成环状横裂圈,蛀食木质部剩余木屑呈长丝状排出蛀道外,部分木屑长达1-2cm以上,长木屑散落于蛀道口和地面树兜处(图11)。树干上也可发现丝状木屑(尤其在危害初期应仔细查看),受害部位早期可见到产卵刻曹,刻曹内有时可找到虫卵或卵壳,成虫羽化后可见到圆形的羽化孔(图12)。以树干上的环状横裂圈数量统计虫口密度(图11)。 树干解剖虫道常扁平,1个受害部位可有多条虫道相互贯通,可解剖到多头幼虫。虫道长达10-40cm左右,蛀道内有丝状木屑(图13)。 1.2各虫态识别特征 卵、蛹识别特征见图14。幼虫淡黄或白色,体前端扩展成圆形,似头状,上腭发达,无腹足,体无刚毛(依此可区别蛾类幼虫)(图15)。成虫触角比较长,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一般来说雄虫触角比雌虫长(图16)。 3.木蠹蛾 3.1野外识别特征 外部症状幼虫钻食树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虫孔呈圆形,排出颗粒或圆球形粪便,散落在根部周围的地上,蛀道口常有褐色流胶(图17)。拟木蠹蛾常吐丝将虫粪和木屑粘合,在树干上连成一条弯曲的通道,幼虫白天躲藏在树干内,夜间由通道爬出取食韧皮部(图18)。受害桉树易枯梢或风折,风折断面整齐,折断部位没有虫粪木屑包(图19)。以树干上的虫孔数量统计虫口密度(图17)。 树干解剖蛀道弯曲多变,蛀道内常流胶呈黑色。幼虫可转移危害,解剖不易发现幼虫(图20)。 3.2幼虫和成虫识别特征 木蠹蛾幼虫体色较鲜艳,身体常呈橘黄色、暗紫红色等,体被稀疏刚毛(图21)。成虫见图22。

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防治技术--蛀干害虫防治大全

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防治技术 近两年来,园林植物遭受蛀干害虫危害严重,苗木枯枝、长势衰弱甚至大量死亡。客户反应栽植的油松一年死亡高达上千棵,济南黄河大堤柳树遭到天牛常年危害,上部枝条都已干枯,在山东、河北很多区域都是同样的情况。蛀干害虫防治刻不容缓,园林苗圃和园林相关养护工作者一定要重视起来,打好这场攻坚战。我们常见的蛀干害虫主要有天牛、吉丁虫、小蠹虫、象甲、木蠹蛾、透翅蛾、冥蛾类害虫。 一、天牛类: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桑天牛、双条合欢天牛、桃红颈天牛等。 1、星天牛:又名柑橘星天牛,危害杨树、柳树、榆树、刺槐、悬铃木、柑橘、海棠、樱花等。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或主根内越冬,4月下旬或5月上旬成虫羽化,5、6月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咬食细枝皮层补充营养。产卵在树基部往上20-70厘米范围,产卵处有泡沫状胶液流出。 2、光肩星天牛:别名光肩天牛,危害苹果、梨树、山楂、樱桃、栾树、杨树、元宝枫等。一年一代或2年一代。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或以卵越冬。3月下旬开始取食危害,4月底筑蛹室,6月中下旬化蛹盛期,成虫6月出现,6-7月是成虫盛期,在晴天10-14点活动,卵产于皮层和木质部之间。 3、桑天牛:危害山核桃、杨树、柳树、榆树、柑橘、樱花、海棠、无花果、苹果等。南方一年一代,北方2-3年一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春季树木萌动时开始危害,11月越冬休眠。成虫6-7月羽化后,

一般晚间活动,有假死性。幼虫孵化后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危害。4、双条合欢天牛:危害合欢、桑树、国槐等。2年一代,成虫6-8月,有趋光性,卵产于树皮缝隙,幼虫春季开始活动,10-11月开始越冬。 天牛类综合防治措施:(1)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树势,及时清理枯枝;(2)秋季树干涂白,春季树木涂白各一次,减少产卵,使用禾林道树木涂白剂防产卵; (3)5月中旬,7月初各喷一次禾林道蛀虫清或攻牛1500倍,有效防治天牛成虫; (4)幼虫发现时,使用禾林道透皮鲨套装、透翠杀虫套装喷雾树干,即可杀死幼虫; (5)产卵时用禾林道杀卵套装喷雾树干,高效杀虫卵; (6)保护天敌,逐木鸟、天牛肿腿蜂等。 二、小蠹类:鞘翅目小蠹科,为小型甲虫。主要有纵坑切梢小蠹、柏肤小蠹等。 1、纵坑切梢小蠹:主要危害马尾松、华山松、油松、赤松、樟子松等松类。一年一代,以成虫越冬。3月中旬到4月中旬出蛰危害。在衰弱树上交配产卵。 2、柏肤小蠹:又名侧柏小蠹。危害侧柏、桧柏、柳杉等。在山东济南一年一代,以成虫在枝梢内越冬,3-4月陆续飞出,4月中旬初孵幼虫出现,5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化蛹,6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羽化期持续到7月中旬。10月中旬开始越冬。

中草药害虫种类及发生特点

中草药害虫种类及发生特点 蚜虫是中草药的重要害虫类群,危害十分普遍。据调查桃蚜可危害数十种中草药。中草药还有一些特有的蚜虫种类。如危害、牛蒡等的指官蚜Uroleucon gobonis(Matsumura)、危害萝蘼科药材的萝蘼蚜Aphis asclepiadis Fitch等。 一、中草药重要害虫种类及其危害 1、蚜、蚧、螨类等刺吸口器害虫:蚜虫是中草药的重要害虫类群,危害十分普遍。据调查桃蚜可危害数十种中草药。中草药还有一些特有的蚜虫种类。如危害、牛蒡等的指官蚜Uroleucon gobonis (Matsumura)、危害萝蘼科药材的萝蘼蚜Aphis asclepiadis Fitch等。介壳虫主要危害一些南方生长的中草药,尤其是木本南药受害较重,如危害槟榔的椰圆盾蚧,危害多种中草药的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等。少数中草药受螨类危害较重,如危害的棉叶螨,危害枸杞的瘿螨(Eriophyes sp.)等。类害虫吸食中草药汁液,造成黄叶、皱缩,叶、花、果脱落,严重影响中草药生长和产量、质量。有些种类还是传播病毒病的媒介,造成病毒病蔓延。由于发生量大,世代多,用药水平较高,如何防止或减少农药污染,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2、地上部咀嚼口器害虫:这类害虫主要咀食中草药叶、花、果等,造成孔洞或被食成光秆。如危害伞形科中药的黄凤蝶幼虫,危害枸杞的枸杞负泥虫(Lema decempunctata Gebler),危害板蓝的青菜虫等,危害都很严重。金银花受尺蠖危害,几天内可被吃光秆,造成严

重损失。 3、钻蛀性害虫:钻蛀性害虫是中草药的一类危害重、防治难度较大,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类群。危害中草药的钻蛀性害虫主要有蛀茎性害虫如金银花咖啡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 White)、菊天牛、木蛾(Thymaiatris sp.)等;蛀根茎类害虫如北沙参钻心虫(Epinotialancantha Meyrick)等;蛀花、果害虫如槟榔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枸杞实蝇等,蛀种子害虫如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spp.)等。 4、地下害虫:地下害虫是主要危害植物地下部分又生活在土壤里的害虫。地下害虫种类很多,包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根蛆、根蚜、根蚧、白蚁等,但以前四种危害最普遍。因中草药中根部入药者居多,地下害虫直接危害药用部位,致使商品规格下降,影响产量和质量。 二、中草药病害的发生特点 1、地道药材病害严重: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使某些药材有特定的被认为是最佳的生产地区。在这些地区生产的某种药材就是所谓“地道药材”。如东北、云南、宁夏枸杞、河南、浙江杭菊、四川的川芎、甘肃等。这些地道药材长期生长在特定的地区。病原菌逐年积累,致使病害严重,难以控制。如东北锈腐十分严重,致使老参地下不能再利用,只有毁林栽参,已成一大难题。 2、中草药地下部病害严重:中草药的药用部位,很多是根、块根和鳞茎等地下部分。这些地下部分很易受土传病原真菌、细菌或线

蔬菜病虫害防治期末复习资料范文

《蔬菜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主要有3种,分别是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 2.菜蚜以刺吸口器吸食寄主植物体内的汁液造成危害。3.一般蚜虫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对银灰色 有负趋性。 4.菜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幼虫称 为菜青虫,一般皆以蛹越冬。 5.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夜蛾一般是指甘蓝夜 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 6.甘蓝夜蛾各地均以蛹在土中越冬。 7.菜蛾幼虫活跃,遇惊动就扭动身体、倒退、吐丝下垂,故称“吊丝虫”或“吊死鬼”。 8.菜螟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土里吐丝,将周围的土粒、枯叶缀合成丝囊,在内越冬。 9.棉铃虫和烟青虫防治的策略是“挑治一代,主攻二代,合理用药”。 10.我国为害茄科蔬菜的植食性瓢虫主要有马铃薯瓢 虫和茄二十八瓢虫。 11.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在发生规律上极为相似,但茄二十八瓢虫成虫昼夜取食,而马铃薯瓢虫成虫早晚静伏,白天取食。 12.茶黄螨因其成螨具有强烈的趋嫩性,故也称为“嫩叶螨”。13.瓜蚜在刺吸植物汁液过程中,可同时向体外排放出大量含糖量较高的蜜露,因而会导致所谓的煤污病的产生。 14.瓜蚜的生活史中,由越冬寄主迁居到侨居寄主上产生的有翅蚜被称为迁移蚜。 15.黄守瓜的幼虫由于可在土中咬食瓜根,严重时可造成瓜苗整株枯死,因而俗称“气死瓜”。 16.在蔬菜生产中,地下害虫以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根蛆等危害较重。 17.平菇眼菌蚊在菇房内可周年繁殖,而在室外,主要以高龄幼虫和少数蛹于废装料堆的深层越冬。 18.引起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主要病毒有芜菁花叶病 毒、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病毒越冬的场所为留种菜、宿根性作物和田边杂草。 19.白菜霜霉病主要为害部位是叶片,越冬场所是病残体和土壤中,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是气温16--20°C、温度高70%,昼夜温差大。 20.白菜根肿病可为害根部,造成根部出现肿瘤症状,严重时地上部出现叶片成黄色枯萎的症状。 21.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三大病害是病毒病、霜霉 病和软腐病。 22.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抽疯”、“花叶病”。 23.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典型症状为软腐,有恶臭味。24.番茄晚疫病的病征是在发病部位产生腐烂,病菌 靠风雨传播。 25.茄科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是指猝倒病、立枯病和沤根,其中,猝倒病、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沤根是生理性病害。 26.茄子黄萎病的症状出现期是座果期,病菌越冬越夏的场所为土壤、粪肥和种子。 27.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28.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主要有6种,常见的有花叶 病,条纹病和蕨叶病三种。 29.茄子三大病害为茄褐纹病、茄黄萎病和茄绵疫病。 30.瓜类白粉病在发病部位的病征为白粉状物,病菌借助后期产生小黑点传播扩大危害。31.黄瓜霜霉病的症状是在子叶正面产生不规则形褪绿枯黄病斑,叶背产生紫黑色霉层。 32.各种豆类作物的锈病症状大致相似,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为害茎和豆荚。 33.高温高湿是诱发豆类锈病的主要因素。 34.豆类锈病的病部前期产生夏孢子,后期产生冬孢子。 二、选择题 1.菜蚜的危害虫态是(A)。 A. 成蚜和若蚜 B. 仅为成 蚜 C. 仅为若蚜 D.仅为有翅蚜 2.菜粉蝶幼虫主要为害的蔬菜是(A ) A. 十字花科 B. 茄科 C. 豆科 D.葫芦科 3. 下列场所中一般不是菜粉蝶化蛹越冬的场所是( A )。 A. 树叶上 B. 土缝中 C. 篱笆上 D. 墙 壁上 4. 甘蓝夜蛾是( A )害虫。 A. 多食性 B. 单食性 C. 捕食性 D.寄生性 5.菜蛾在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越冬的虫态一般是( C )。 A.卵 B.老熟幼虫 C.蛹 D.成虫 6.甘蓝夜蛾在不同地区发生代数不同,关于其越冬虫态正确的说法是( A )。 A.各地越冬虫态相同,全部以蛹的形态越冬; B.不同地区越冬虫态不相同,南方以成虫越冬,北方以老熟幼虫越冬; C.可周年发生,没有越冬现象; D.在南方不越冬,在北方以蛹越冬。 7. 斜纹夜蛾对下列哪种物质没有趋性( C )。 A.糖醋酒液 B.黑光灯 C.黄板 D.发酵豆饼 8.甜菜夜蛾的幼虫结茧化蛹要经过龄期的个数为( D )。 A.3 B.4 C.5 D.6 9.下列害虫中一般不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是( B )。 A.菜螟 B.二十八星瓢虫 C.菜蚜 D.菜青虫 10.利用化学农药防治菜螟时,防治适期应为( B )。A.成虫产卵盛期 B.幼虫初孵盛期 C.蛹期 D.羽化盛期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的害虫是( D )。A.棉铃 虫 B.烟青虫 C.小地老虎 D.豆荚螟 12.下列选项中关于棉铃虫和烟青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一年都可发生多代 B.都是以蛹越冬 C.二者食性都比较单一 D.二者对黑光灯都有趋性 13.下列害虫中能诱发煤污病的产生是( A )。 A.烟粉 虱 B.马铃薯瓢虫 C.棉红蜘蛛 D. 美洲斑潜蝇 14.下列方法中可驱避蚜虫的物理方法是( C )。 A.设置黄 板 B.设置蓝板 C.铺设银灰膜 D.喷洒敌敌畏 15.选项中不是瓜蚜别名的是( D )。 A.棉蚜 B.腻虫 C.蜜 虫 D.菜蚜 16.当寄主植物开始萌芽时,瓜蚜的越冬卵便开始孵化为( B )。 A.迁移蚜 B.干母 C.干雌 D.性蚜 17.在瓜蚜的生活史中干母在寄主植物上繁殖产生的蚜虫被称为(D )。 A.迁移蚜 B.侨蚜 C.性 蚜 D.干雌 18.瓜蚜在木本植物或杂草上过冬的虫态一般以( C )。 A. 雌成虫 B.雄成虫 C.受精 卵 D.干母 19.黄守瓜在各地群集越冬的虫态均以( D )。 A. 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20.黄守瓜不具有( D )。 .假死性 B.趋黄 性 C.趋腐性 D.趋光性 21.黄守瓜在降雨后成虫会大量产卵是由于卵的( B )。A.耐湿耐旱 B.耐湿不耐旱 C.耐旱不耐湿 D.既不耐湿也不耐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