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产桔霉素红曲诱变菌株的选育及色素发酵条件的优化_产竹华

不产桔霉素红曲诱变菌株的选育及色素发酵条件的优化_产竹华
不产桔霉素红曲诱变菌株的选育及色素发酵条件的优化_产竹华

燃料燃烧排放污染物物料衡算方法总结(20200524194709)

燃料燃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物料衡算方法 工业锅炉、采暖锅炉、家用炉等纯燃料燃烧装置使用煤、液体燃 料(重油、轻油)、燃气(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燃料在燃 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气、烟尘、粉煤灰和炉渣。烟气中主要污染物 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由于纯燃料燃烧过程使用的燃 料一般不与物料接触,因此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就是燃料本身燃烧 所产生的污染物。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中关于通过物料衡算方法进行排污申报核定的规定特制定本办 法,本办法主要适用于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或者具备监测条件但未提供 监测数据的排污者进行排污申报核定和收费。 一、燃料燃烧产生烟尘量的物料衡算方法 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中包括黑烟和飞灰两部分,黑烟是未完全燃烧的物质,以游离态碳(即碳黑)和挥发物为主,绝大部分是可燃 物质,黑烟的粒径一般在0.01—1微米之间。飞灰是烟尘中不可燃矿物灰分的微粒,粒径一般在1微米以上,它们的产生量与燃料成分、设备、燃烧状况有关。常用的烟尘量测算办法有燃煤—飞灰计算法和 林格曼黑度与烟尘浓度对照法。 1、燃煤—烟尘计算法,公式如下: G sd=1000×B×A×d fh×(1-η)/(1-C fh) Gsd——烟尘排放量,kg; B——耗煤量,T; A——煤中灰分(含尘量),%; dfh——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的比率,%;其值与燃烧与方式有关,常见的链条炉25%,可参考表1; η——除尘系统除尘效率,%,各种除尘器效率可参考表2选取,未装除尘器时,η= 0;; Cfh - 烟尘中可燃物的比率,%,烟尘中可燃物的含量Cfh 一般可取30%,煤粉炉可取8%,沸腾炉可取25%。

燃油锅炉污染物

燃料燃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物料衡算办法(暂行)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64号)中有关排放污染物物料衡算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燃煤污染物排放量 1、烟尘排放量 Gsd=1000×B×A×dfh×(1-η)/(1-C fh) Gsd——烟尘排放量,kg; B——耗煤量,T; A——煤中灰分,%; dfh——灰分中烟尘,%; η——除尘系统除尘效率,%; Cfh——烟尘中可燃物,%。 fh

fh 2 G SO2=1600×B×S G SO2——SO2排放量,kg; B ——耗煤量,T; S ——燃煤全硫分含量,%。 G CO=2330×B×C×Q G CO——CO排放量,kg; B ——耗煤量,T; C ——燃煤中碳含量,%; Q ——燃煤燃烧不完全值,%。 X G NOX=1630×B×(0.015×?+0.000938)G NOX——NO X排放量, kg;

B ——耗煤量, T; ?——燃煤中氮的转化率,%。 二、燃油污染物排放量 1、SO2排放量 G SO2=2000×B×S G SO2——SO2排放量,kg; B ——耗油量,T; S ——燃油全硫分含量,%。 G CO=2330×B×C×Q G CO——CO排放量,kg; B——耗油量,T; C——燃油中碳含量,%;Q——燃油燃烧不完全值,%。 X G NOX=1630×B×(N×?+0.000938)G NOX——NO X排放量, kg; B——耗油量, T; N——燃油中氮含量,%;?——燃油中氮的转化率,%。

三、燃气污染物排放量 1、SO2排放量 G SO2=2.857×V×C H2S G SO2——SO2排放量,kg; V——燃气耗量,m3; C H2S——燃气中H2S体积含量,%。 G CO=1.25×V×Q×(V CO+V CH4+13V CmHn) G CO——CO排放量,kg; V——燃气耗量,m3; Q——燃气燃烧不完全值,%; V CO——燃气中CO体积含量,%; V CH4——燃气中CH4体积含量,%; V CmHn——燃气中其他烷烃类体积含量,%。 四、水泥行业SO2排放量 Gso2=2000(B×S-0.4M×n1-0.4G d×n2) Gso2——SO2排放量,kg; B ——烧成水泥熟料的耗煤量,T;

发酵工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 从摇瓶试验到中试发酵罐试验的不同之处 1、消毒方式不同,摇瓶是外流蒸汽静态加热(大部分是这样的),发酵罐是直接蒸汽动态加热,部分的是直接和蒸汽混合,会因此影响发酵培养基的质量,体积,PH,透光率等指标。扩大时摇考虑 2、接种方式不同,摇瓶是吸管加入,发酵罐是火焰直接接种(当然有其他的接种方式),要考虑接种时的菌株损失和菌种的适应性等。 3、空气的通气方式不同,摇瓶是表面直接接触。发酵罐是和空气混合接触,考虑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氧气的融解情况。 4、蒸发量不同,摇瓶的蒸发量不好控制,湿度控制好的话,蒸发量会少。发酵罐蒸发量大,但是可以通过补料解决的。 5、搅拌方式不同,摇瓶是摇转方式进行混合搅拌,对菌株的剪切力较小。发酵罐是直接机械搅拌,注意剪切力的影响和无菌的影响。 6、PH的控制,摇瓶一般通过碳酸钙和间断补料控制PH,发酵可以直接流加控制PH,比较方便。 7、温度控制,摇瓶是空气直接接触或者传热控制温度,但是发酵罐是蛇罐或者夹套水降温控制,注意降温和加热的影响。 8、注意染菌的控制方法不一样,发酵罐根据染菌的周期和染菌的类型等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少损失。 9、发酵罐可以取样或者仪表时时检测,但是摇瓶因为量小不能方便的进行控制和检测。 10、原材料不一样,发酵所用原材料比较廉价而且粗旷,工艺控制和摇瓶区别很大等等 发酵工艺中补料的作用 补料分批培养(fed—batch culture简称FBC)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与传统的分批集中补料培养相比、它有以下优点: (1)可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次投料过多造成发酵液环境突变,造成菌丝大量生长等问题,改善发酵液流变等性质,使得发酵过程泡沫得以控制,节省消泡剂,并提高了装罐系数。 (2)可以控制细胞质量,以提高芽抱的比例,并使pH得以稳定。 (3)可以解除底物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分解阻遏。 (4)可以使“放料和补料”方法得以实施。该方法在发酵后期、产生了一定数量代谢产物后,在发酵液体积测量监控下,放出一部分发酵液,同时连续补充——部分新鲜营养液,实现连续带放、既有利于提高产物产量.又可降低成本,使得发酵指数得以大幅度提高。 (5)利用FBC技术、可以使菌种保持最大的生产力状态.随着传感技术以及对发酵过程动力学理沦深入研究、用模拟复杂的数学模型使在线方式实最优控制成为可能。 连续补料控制目前采用有反馈控制和无反馈控制两种方式。有反馈控制:选择与过程直接关系的可检测参数作为控制指标,例如可以测量、控制发酵液PH、采用定量控制葡萄糖流加。稳定PH在次级代谢最旺盛水平。而无反馈控制FBC是指无固定的反馈参数,以经验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办法来操作最优化控制、从而使抗生素发酵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例如发酵过程中前体的补加。由此可见,要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有效控制,就先要解决补科的连续控制问题。 目前国外发酵生产过程连续补料采用: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液体质量流量计)、小型电动、气动隔膜调节阀和控制器来实现连续补料控制。菜发酵工厂在中试试验中还成功地运用了电子称加三阀控制的自动补科系统 至于装液量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保持在你所需要的转速培养情况下(尤其是在后期,菌丝很多时,转速很高时),不能让发酵液把你的塞子湿掉,容易造成染菌。 2、装液量的体积在消毒过程中,不能因为沸腾把塞子湿掉,或者跑出三角瓶,装液量太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容易染菌。 3、根据你的菌种的情况和发酵液的粘度,需要的混匀程度等等方面也要考虑。 4、建议你做一个梯度试验(40-50-60-70-80等)就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装液量。 关于剩余空气的排除在灭菌完毕后(100度左右),立刻用盖子或者其他的用品把你的培养摇瓶盖好,有时候这么点空气根本对兼性厌氧发酵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你的菌种要求很严的话,最好用干冰加入已经灭菌的空摇瓶后,立刻用其他的样品培养基分装即可。当然也可以用氮气。最好是二氧化碳。 你可以再查查看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我说的也不完全。!!

关于红曲色素的认识与进展

关于红曲色素的认识与进展 [摘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红曲色素的化学成分和它的一般性质与对pH值的稳定、耐热、耐光等特性,厚层通风制曲工艺和液体发酵生产红曲色素两种生产红曲色素的方法及在肉制品、腌菜、面包等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红曲色素;分析测定;研究进展 1引言 红色诱人的色泽、外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历来是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目标。食品着色剂可提高食品的感官特性,按来源分可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天然色素大部分来自植物如各种花青素、类胡萝卜素,部分来自动物如胭脂红和微生物如红曲红[1]。自发现合成色素Azorubin和Tartarzin 致敏以来,合成色素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红曲色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由于微生物所产色素的安全性较高,因而表现出较大优越性。 1红曲色素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1红曲色素的化学组成 经元素分析、薄层色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等方法分析确定红曲色素的结构式共有6种,其中红色色素、黄色色素和紫色色素各两种[3]。这六种色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互不相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主要是醇溶性

的红色素、红斑素和红曲红素。红曲色素中的黄色成分约占5%,其性质比红色素稳定,但其含量少,所以仍使用红色素。红曲色素中的红、紫两种色素分离效果不好,一般混合使用。 1.2红曲色素的性质 1.2.1红曲色素的一般性质 红曲色素是液体或粉末或糊状物,略有异臭;熔点约为60℃,不溶于水、甘油;溶于乙醇、乙醚、冰醋酸。 1.2.2 红曲色素的特性 1.2.2.1对pH值的稳定性 pH值是影响色素在溶液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pH 值的增加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色素的稳定性下降。但当加入抗氧化剂时,其稳定性显著提高,在100℃下加热5h后,其色素的残存率从未加抗氧化剂时的50%升至70%,与其他天然着色剂相比,红曲色素对pH较稳定,用pH2~9的系列缓冲液对红曲色素进行试验,也可以认为色素对pH值稳定[4]。 1.2.2.2耐光性 红曲色素的醇溶液对紫外线相当稳固,但日光能使色度降低。红色成分在阳光下直照5h会变为橙色,在室内存放40d也开始褪色,光下50d,其色素残存率为20%,若避光保存则很稳定,数月也不变色。 1.2.2.3 耐热性 红曲色素为耐热性较强。用其乙醇溶液在100℃加热

燃煤锅炉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硫与当氧化物、 一氧化碳的计算方法

燃料燃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物料衡算办法(暂行)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64号)中有关排放污染物物料衡算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燃煤污染物排放量 1、烟尘排放量 G sd=1000×B×A×dfh×(1-η)/(1-C fh) G sd——烟尘排放量,kg; B——耗煤量,T; A——煤中灰分,%; d fh——灰分中烟尘,%; η——除尘系统除尘效率,%; C fh——烟尘中可燃物,%。

表4 烟尘中可燃物含量(C fh) 2 G SO2=1600×B×S G SO2——SO2排放量,kg; B ——耗煤量,T; S ——燃煤全硫分含量,%。 表5 燃煤全硫分含量(S)

3、CO 排放量 G CO =2330×B×C×Q G CO ——CO 排放量,kg ; B ——耗煤量,T ; C ——燃煤中碳含量,%; Q —— 燃煤燃烧不完全值,%。 表6 燃煤燃烧不完全值和含碳量(Q 、C ) 4、NO X 排放量 G NOX =1630×B×(0.015×?+0.000938)

G NOX——NO X排放量, kg; B ——耗煤量, T; ?——燃煤中氮的转化率,%。 表7 燃煤中氮NO X转化率(?) 二、燃油污染物排放量 1、SO2排放量 G SO2=2000×B×S G SO2——SO2排放量,kg; B ——耗油量,T; S ——燃油全硫分含量,%。 表8 燃油全硫分含量(S) G CO=2330×B×C×Q G CO——CO排放量,kg; B——耗油量,T; C——燃油中碳含量,%; Q——燃油燃烧不完全值,%。

发酵工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现代发酵工业调控策略 发布日期:2010-04-10 来源:[标签:来源]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716 发酵是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中最早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发酵技术在医药、轻工、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发酵生产水平,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菌种的选育或基因工程的构建。而实际上,发酵工艺的优化,包括生物反应器中的工程问题,也同样非常重要。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是发酵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最难掌握的技术指标。温度、pH值、溶氧、搅拌转速、氨离子、金属离子、营养物浓度等的优化控制,依据不同的发酵而有所不同。同时,微生物在 发酵是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中最早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发酵技术在医药、轻工、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发酵生产水平,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菌种的选育或基因工程的构建。而实际上,发酵工艺的优化,包括生物反应器中的工程问题,也同样非常重要。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是发酵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最难掌握的技术指标。温度、pH 值、溶氧、搅拌转速、氨离子、金属离子、营养物浓度等的优化控制,依据不同的发酵而有所不同。同时,微生物在生长的不同阶段、生产目的代谢产物的不同时期,对环境条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生物反应器内,使温度、pH值、溶氧、搅拌转速等不断变换,始终为其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提高目的产物的得率。在发酵放大实验中,一般都很注重寻找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和最佳的温度、pH值、溶氧等参数,但往往忽视了细胞代谢流的变化。例如:在溶解氧浓度的测量与控制时,关心的是最佳氧浓度或其临界值,而不注意细胞代谢时的摄氧率;用氨水调节pH值时,关心的是最佳pH值,却不注意添加氨水时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其他发酵过程的参数的关系,而这些变化对细胞的生长代谢却非常重要。基于此,华东理工大学的张嗣良提出了“以细胞代谢流分析与控制为核心的发酵工程学”的观点。他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细胞代谢流分布变化的有关现象,研究细胞代谢物质流与生物

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一、红曲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1 食用色素发展现状食用色素是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日化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类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纯天然色素、仿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三大类。近年,由于毒性问题,某些合成色素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开发和利用无毒或基本无毒的天然色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发天然色素,改善食品加工品质,是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十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合成色素,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用化学合成制造的色素。 仿天然色素,是指天然存在色素结构,凭借化学合成化学提取方法制成的色素,如红曲红色素。 纯天然色素,来自天然可食用原料,以适当的生物或食品加工方法生产的有机色素,如红曲色素(红曲米粉)。 合成色素的优点是色泽鲜艳,着色力强,不易褪色,用量较少,性能稳定,但有安全隐患,许多国家现在已经陆续禁用,如1976年,美国和挪威都禁用了苋菜红。天然色素近来发展很快,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其优点在于安全性高、来源丰富,有的天然色素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素,具有一定的营养效果和药理作用;能更好的模仿天然物的颜色,色调较自然。而缺点是稳定性较差、着色力较低、成本较高。 国际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最多时曾经超过100种,现只剩下39种。目前,国际间已开发的天然色素高达100种以上。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开发出近七、八十种不同原料来源的食用天然色素。至1998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有47个品种。红曲米及红曲米粉,每年约产4000多吨;红曲红,每年约产200多吨,辣椒油树脂及辣椒红,每年约产250吨。国内对天然色素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国外对天然色素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力度更大。据估计,全球天然色素市场规模约为2.5亿美元(其中美国占1.0亿美元),仿天然色素为1.9亿美元,市场年增长率约为5%-10%。在日本市场,天然已成为色素的主流,色素市场规模达到200多亿日元,占食用色素市场的90%。1.2 红曲的发展现状红曲生产及应用,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记载:红曲甘、温、无毒,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酿酒、破血生药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曲具有降低血胆固醇、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和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红曲及制品主要用于医药、食品、日用化工、酿造领域,在肉制品、饮料、食品、酱油、红醋、化妆品中也广泛使用,代替人工合成红色素。?现代红曲研究是日本最先开始的。1998年7月在法国图卢兹大学举办了“红曲的培养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会议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位研究者。2000年10月,由浙江工业大学主办的“2000’东方红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国举行,与会代表国外20余名,国内40余名,大会宣读论文30余篇。研讨会议题涉及到红曲色素的生产、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monacolin k)的功能和桔霉素的毒性等。目前市场上的红曲产品有红曲米、红曲红、功能红曲、红曲酒(醋、酱油)、红曲豆腐、红曲茶等。我国的红曲米和功能红曲已进入了国际市场,美国以食品辅料从中国进口功能红曲,欧洲则以食品配料名义从中国进口红曲,用于火腿肠生产。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降脂药物,有多种是红曲制剂。 1.3 红曲产品分类目前,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红曲产品主要有三种:

发酵过程中的优化

发酵过程中的优化 高望 (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是发酵工程的重要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综合运用微生物反应计量学、生化反应和传递动力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及代谢工程理论,(1) 基于微生物反应计量学的培养环境优化技术;(2) 基于微生物代谢特性的分阶段培养技术;(3) 基于反应动力学模型的优化技术;(4) 基于代谢通量分析的优化技术;(5) 基于系统观点的生物反应系统优化技术;(6)基于环境胁迫的优化技术;(7)基于辅因子调控的优化技术 关键词:发酵过程优化 1 发酵过程优化技术 1.1基于微生物反应计量学的培养环境优化技术 研究微生物从培养基中摄取营养物质的情况和营养物质通过代谢途径转化后的去向,确定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产物分布的影响,进而优化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环境,保证微生物生长处于最适的环境条件下,为进一步的发酵过程优化奠定基础。:(1) 培养基组成的优化技术。 (2) 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技术。研究表明,培养基中的氮含量与葡

萄糖消耗及丙酮酸积累密切相关。氮源缺乏时, 葡萄糖消耗和丙酮酸生产均受到抑制。在小型反应器流加发酵中采用氨水控制pH 值( 相当于同时提供氮源) , 细胞能够持续、快速地积累丙酮酸。[1]李寅;陈坚;梁大芳营养条件对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00,16(2):225-227 1.2 基于微生物代谢特性的分阶段培养技术 对分批发酵过程的研究发现,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温度、pH 值、剪切和溶解氧浓度往往并不一定适合目标产物的形成,提出分阶段溶解氧和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分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及分阶段pH 值控制策略,将环境条件控制在最适合细胞生长或最适合产物合成的水平。研究表明,郑美英等以Streptoverticilliummobaraense为出菌株,研究了培养中温度控制策略,并在小型发酵罐上进行了验证。得出TG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策略为:O~18h,控制温度为32℃,18h后将温度切换到28℃。采用此温度控制策略在2.5L小罐上进行TG发酵,酶活比未控制温度时的最好水平提高了14%,发酵时间也缩短了6h。由此可见,采用合理的温度控制策略确实能够显著提高TG的发酵过程中的各项指标。郑美英堵国成陈坚分批发酵生产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温度控制策略[J]生物工程学报,200,16(6):759-761 刘延岭,邓林,周昌豹,陈丽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酰胺转胺酶的研究进展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4,4:1-4 1.3 基于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发酵过程优化和控制技术 研究不同目标代谢产物发酵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应用统计热力学理论和功能单元扩展理论,建立目标代谢产物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用龙格库特法求取模型方程数值解,然后用单纯形搜索法或最速下降法寻出动力学模型方程中的最优参数,并对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基于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在下列3 个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①采用奇异优化理论,优化透明质酸的流加培养过程,并通过重复操作和优化补料组合发酵模式,显著提高透明质酸的生产强度[23];②应用最小值原理,分别建立真氧产碱杆菌细胞生长期和聚羟基丁酸合成期底物流加的准优化控制策略,确定以指数速率流加和变速流加相结合的流加操作方式,得到以聚羟基丁酸最大生产强度和最高转化率为目标的准优化控制策略并成功应用[24-25];③在无反馈控制的情况下,比较了不同流加培养模式对重组大肠杆菌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发现采用简单的指数速率流加方式即可实现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培养[26]。 1.4 基于代谢通量分析(MFA)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 参考已知的生化反应计量关系和特定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生理代谢特征,构建生物合成特定目标代谢产物的代谢网络。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对代谢中间产物进行拟稳态假设,然后通过测定细胞和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速率,计算得出胞内各条代 谢途径的通量变化。根据代谢通量分析的计算数据,分析特定目标代谢产物,如丙酮酸、透明质酸和生物絮凝剂生物合成途径中主要代谢节点的性质(刚性、弱刚性或弹性),结合发酵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果蔬菜汁饮料、碳酸饮料、风味发酵乳、果酱、腐乳、方便米面制品、糕点、饼干、固体饮料、果冻、熟肉制品、烘焙食品馅料等食品中3种红曲色素的测定。 2 原理 试样用无水乙醇或80%乙醇提取后,经填料为N-乙烯吡咯烷酮和二乙烯基苯聚合物(HLB)的固相萃取柱净化,通过反相色谱柱分离,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 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甲醇(CH3OH):色谱纯。 3.1.2无水乙醇(CH3CH2OH):色谱纯。 3.1.3甲酸(HCOOH ):色谱纯。 3.2 试剂配制 3.2.1 甲酸溶液(0.1%):吸取甲酸(3.1.3)1 mL,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 L,混匀。 3.2.2甲醇溶液(20%):量取甲醇(3.1.1)20 mL,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00 mL,混匀。 3.2.3甲醇溶液(40%):量取甲醇(3.1.1)40 mL,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00 mL,混匀。 3.2.4乙醇溶液(80%):量取乙醇(3.1.2)800 mL,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 L,混匀。 3.3 标准品 3.3.1 红曲红素标准品(C23H26O5),纯度≥99.0%。 3.3.2 红曲素标准品(C21H26O5),纯度≥97.0%。 3.3.3 红曲红胺标准品(C23H27NO4),纯度≥99.0%。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 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混合标准储备溶液:分别准确(精确至0.01 mg)称取红曲红素0.25 g、红曲素5.0 mg、红曲红胺5.0 mg于50mL小烧杯中,加甲醇溶解,用甲醇转移到50 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于4 ℃保存,其中红曲红素质量浓度为5000 μg/mL、红曲素100 μg/mL、红曲红胺100 μg/mL。 3.4.2 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混合标准曲线工作液:分别吸取混合标准储备溶液0.50 mL、1.00 mL、2.00 mL、5.00 mL、10.00 mL于2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混匀,于4 ℃保存。 3.5 材料

发酵工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 从摇瓶试验到中试发酵罐试验的不同之处 1、消毒方式不同,摇瓶是外流蒸汽静态加热(大部分是这样的),发酵罐是直接蒸汽动态加热,部分的是直接和蒸汽混合,会因此影响发酵培养基的质量,体积,PH,透光率等指标。扩大时摇考虑 2、接种方式不同,摇瓶是吸管加入,发酵罐是火焰直接接种(当然有其他的接种方式),要考虑接种时的菌株损失和菌种的适应性等。 3、空气的通气方式不同,摇瓶是表面直接接触。发酵罐是和空气混合接触,考虑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氧气的融解情况。 4、蒸发量不同,摇瓶的蒸发量不好控制,湿度控制好的话,蒸发量会少。发酵罐蒸发量大,但是可以通过补料解决的。 5、搅拌方式不同,摇瓶是摇转方式进行混合搅拌,对菌株的剪切力较小。发酵罐是直接机械搅拌,注意剪切力的影响和无菌的影响。 6、PH的控制,摇瓶一般通过碳酸钙和间断补料控制PH,发酵可以直接流加控制PH,比较方便。 7、温度控制,摇瓶是空气直接接触或者传热控制温度,但是发酵罐是蛇罐或者夹套水降温控制,注意降温和加热的影响。 8、注意染菌的控制方法不一样,发酵罐根据染菌的周期和染菌的类型等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少损失。 9、发酵罐可以取样或者仪表时时检测,但是摇瓶因为量小不能方便的进行控制和检测。 10、原材料不一样,发酵所用原材料比较廉价而且粗旷,工艺控制和摇瓶区别很大等等 发酵工艺中补料的作用 补料分批培养(fed—batch culture简称FBC)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与传统的分批集中补料培养相比、它有以下优点: (1)可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次投料过多造成发酵液环境突变,造成菌丝大量生长等问题,改善发酵液流变等性质,使得发酵过程泡沫得以控制,节省消泡剂,并提高了装罐系数。 (2)可以控制细胞质量,以提高芽抱的比例,并使pH得以稳定。 (3)可以解除底物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分解阻遏。 (4)可以使“放料和补料”方法得以实施。该方法在发酵后期、产生了一定数量代谢产物后,在发酵液体积测量监控下,放出一部分发酵液,同时连续补充——部分新鲜营养液,实现连续带放、既有利于提高产物产量.又可降低成本,使得发酵指数得以大幅度提高。 (5)利用FBC技术、可以使菌种保持最大的生产力状态.随着传感技术以及对发酵过程动力学理沦深入研究、用模拟复杂的数学模型使在线方式实最优控制成为可能。 连续补料控制目前采用有反馈控制和无反馈控制两种方式。有反馈控制:选择与过程直接关系的可检测参数作为控制指标,例如可以测量、控制发酵液PH、采用定量控制葡萄糖流加。稳定PH在次级代谢最旺盛水平。而无反馈控制FBC是指无固定的反馈参数,以经验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办法来操作最优化控制、从而使抗生素发酵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例如发酵过程中前体的补加。由此可见,要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有效控制,就先要解决补科的连续控制问题。 目前国外发酵生产过程连续补料采用: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液体质量流量计)、小型电动、气动隔膜调节阀和控制器来实现连续补料控制。菜发酵工厂在中试试验中还成功地运用了电子称加三阀控制的自动补科系统

红曲色素TR的稳定性

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添加剂与调味品 · 237 ·2012年 第37卷 第10期红曲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生产食用色素的微生物[1]。红曲色素是由红曲霉(Monascus)在生收稿日期:2012-03-19 基金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010A080403005);广州市重大民生专项(2011YZ-00016)。 作者简介:赵文红(1966—),女,硕士,教授,主要从事食品研究与开发的工作。 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聚酮体类次级代谢产物,包括红曲红色素、水溶性黄色素和醇溶性黄色素,赵文红1,2,朱 豪1,梁彬霞1,钱 敏1,白卫东1,杨晓暾3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州 510225;2.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广州 510642;3.东莞市天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东莞 523521) 摘要:红曲色素是一种天然的安全的食用色素,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主要研究了光照、温度、pH 、金属离子(Cu 2+、Ca 2+、Mg 2+、K +和Na +)以及食品添加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对红曲色素TR 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色素TR 溶液的光稳定性较差,在室外光照20 h 其色价保存率仅为49.9%,室内光照和避光对溶液色价影响不明显;溶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120 ℃下加热1 h 其色价保存率为82%以上;pH 在3~11范围溶液稳定性好,无沉淀产生并且色泽明亮;Fe 2+影响能使溶液有少量沉淀产生,其他金属离子影响小;食品添加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对溶液稳定性影响小。 关键词:红曲色素;稳定性;光照;温度;pH 中图分类号:TS 20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2)10-0237-04 Stability of monascus pigment TR ZHAO Wen-hong 1,2, ZHU Hao 1, LIANG Bin-xia 1, QIAN Min 1, BAI Wei-dong 1, YANG Xiao-tun 3 (1.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2.Food Sci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3.DongGuan TianYi Bioengineer Co., Ltd., Dongguan 523521) Abstract: Monascus pigment is nature and safe food coloring, and extensive used in food industry. This paper was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monascus pigment TR by illumination, temperatures, pH, metal ions (Cu 2+, Ca 2+, Mg 2+, K + and Na +) and food additives (acidity regulator, sweeteners, preservatives and antioxidants). The results have showed that the solution of monascus pigment TR was poor in photo stability , the preservation rate of color value was 49.9% when the solution was under the outdoor ray in 20 h; the solution with good thermal stability , the preservation rate of color value was 82% when the solution was heated at 120 ℃ for 1h; solution was stable when the pH was arrange from 3 to 11, no precipitate was formed and with bright color; precipitate was formed when the Fe 2+ was exit in the solution; food additives (acidity regulator, sweeteners, preservatives and antioxidants) have a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solution.Key words: monascus pigment; stability; illumination; temperature; pH 红曲色素TR的稳定性研究

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计算表(大气污染物适用)

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计算表 (大气污染物适用) 税款所属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纳税人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识别号): 页脚内容

填表说明: 1.本表适用于污染物为大气污染物的申报计算。 2.第1栏“月份”:按税款所属期进行分月填报,如1月、2月、3月等。 3.第2栏“税源编号”:纳税人申报时无需填写,由税务机关的征管系统根据纳税人的排放口信息赋予编号。 4.第3栏“排放口名称”:填写每一排放口对应的具体名称,与《环境保护税基础信息采集表》中填写的名称一致。 5.第4栏“污染物名称”:根据《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的污染物名称填写,按照同一排放口污染当量数从大到小排序,取前三项污染物填报。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填写。 6.第5栏“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根据纳税人每一污染物名称填写其实际使用的计算方法,包括自动监测、监测机构监测、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应与《环境保护 税基础信息采集表》中的计算方法一致。 7.第6栏“废气排放量”:采用自动监测、监测机构监测时填写。采用自用监测方式时,按照实际监测出的废气排放量填报;采用监测机构监测方式时,按照实际排放量填写; 8.第7栏“实测浓度值”:采用自动监测、监测机构监测时填写。根据实际监测填写月均值。 9.第8栏“计算基数”: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为排污系数法时填写。按照排污系数法规则填写产品产量值或者原材料耗用值。 10.第9栏“产污系数”: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为排污系数法排污系数为空时填报。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条件时,按《污染源普 查产排污系数手册》或各省环保部门确定的产污系数填报,应与《环境保护税基础信息采集表》中相关内容一致。同一排放口同一污染物需采用2个以上产(排)污系数的,分多行分别计算填写。 页脚内容

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进展

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进展 摘要发酵工程是生化工程和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基础。在发酵工程领域,为了提高发酵水平和生产率,更多的研究工作集中在菌种的筛选和改造上。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与代谢工程研究领域都出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利用基因重组与诱发等技术可以实现高产菌株普遍生产。但只有通过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才能实现产品质量最高、生产力最大、成本消耗最低的生产过程,因此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成为发酵工程中研究人员日益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影响因素;优化控制技术 1 培养基对发酵的影响 1.1 发酵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的选择 碳源用于提供微生物能量来源、构建细胞以及形成产物。碳源包括单糖、双糖、多糖、天然复合物、油脂等,比如葡萄糖、蔗糖、淀粉以及豆油等。氮源是微生物蛋白质和其他含氮有机物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氮源也参与形成含氮产物。氮源包括无机氮源以及有机氮源,比如氨盐、硝酸盐、蛋白胨以及豆粉等。 1.2 发酵培养基中无机盐对发酵的影响 无机盐对代谢产物的生成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中,磷参与了微生物细胞中核酸等辅酶的构成,是微生物能量代谢、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苏云金芽泡杆菌的发酵产物苏云金素的分子结构中包含磷酸根,所以在其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更多磷酸盐,更有利于产物苏云金素的合成。钙离子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的生理状态,比如说维持细胞的胶体状态、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等。与此同时,在大多数发酵培养基里面,添加适量的CaCO3,能够对发酵液含菌量的变化起到相当明显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CaCO3的添加对发酵液的pH具有非常良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大大改善了菌体的生长环境。镁元素是许多酶的催化剂。锰、锌、铁、钼以及钴等元素是微生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1]。 2 培养条件对发酵的影响 2.1 种子质量对发酵的影响 在发酵培养基中接入合适的接种量以及种龄适宜的优质种子液,能够使目标微生物更加迅速地进入到对数生长期,从而使发酵周期大大地减短,进而促使产物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如果种龄过长则会直接导致菌体过早的发生衰退,菌体的生产能力也随之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种龄过短,则会直接导致菌体生长缓慢,产物合成时间大大推迟。若接种量过小,那么便会使得菌体细胞的生长量变

红曲红色素

红曲红色素 红曲红色素是一种什么物品呢,对于不了解该药品的朋友来说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该物品的作用,这篇文章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下面就为大家讲讲红曲红色素作用是什么,希望接下来的文章内容能有效解决大家心中的疑惑,尽早了解该物品的性质,好好利用,恢复身体健康! 究竟什么是红曲红色素呢,红曲色素的作用是怎样的?用它可以做什么?帮助大家更好了解红曲红色素,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讲红曲红色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作用!红曲色素是一种由红曲霉属的丝状真菌经发酵而成的优质的天然食用色素,是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 红曲色素,商品名叫红曲红,是以大米、大豆为主要原料,经红曲霉菌液体发酵培养、提取、浓缩、精制而成及以红曲米为原料,经萃取、浓缩、精制而成的天然红色色素。 红曲色素的作用: 1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由于红曲色素具有良好的着色性能和较强的抑菌作用,可替代亚硝酸盐作为肉制品着色剂,已广泛地应用于肉制品中。 2在调味品中的应用:糖化增香曲(酱油专用)就是以红曲为出发菌种而制得的复合红曲菌种,在酱油酿造中使用糖化增香曲,

可使原料全氮利用率和酱油出品率明显提高,同时酱油鲜艳红润、清香明显、鲜而后甜,质量优于普通工艺酱油。将红曲色素粉直接加入到酱醅中参与发酵,研究发现明显提高了酱油的红色指数,改善了酱油的风味。 3在酒类中的应用:丹溪红曲酒是采取压滤工艺生产的,保留了发酵过程中的粗蛋白、醋液、矿物质及少量的醛、酯等物质,具有香气浓郁、酒味甘醇、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另外还有陆公红、永春、琅峰山等种类的红曲酒。 4在腌制蔬菜中的应用:在传统生产中常使用酱油作为着色剂加工腌菜,使酱腌菜的色泽更诱人。 5在面制品生产中的应用:红曲色素在面制品生产中的应用,如生产红曲饼干、红曲面包、糕点、红曲面条等。 红曲红色素作用是什么?相信大家读完上面文章内容后已经对相关问题有了比较基本的认识,要熟悉一种物品的性质才能更好的利用物品,一样的只有知道物品的作用之后大家才能找到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好好利用物品,为自己的生活做出更好的贡献,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度!

天然红曲红色素

红曲红Monascus Red 别名红曲色素 编码GB 08.120 化学结构本品主要着色成分为: (Ⅰ)潘红(Rubropunctatin)(红色色素)C21H22O5相对分子质量354.40 (Ⅱ)红曲素(Monascin)(黄色色素)C21H26O5相对分子质量358.43 (Ⅲ)红曲红素(Mona Scorubrin)(红色色素)C23H26O5相对分子质量382.46 (Ⅳ)安卡黄素(Ankaflavin)(黄色色素)C23H30O5相对分子质量386.49

(Ⅴ)潘红胺(Rubropunctamine)(紫红色色素) 339.36 C21H23NO4相对分子质量 (Ⅵ)红曲红胺(Monascorubramine)(紫色色素) C23H24NO4 相对分子质量367.44 性状深紫红色粉末,略带异臭,易溶于中性及偏碱性水溶液。在pH4.0以下介质中,溶解度降低。极易溶于乙醇、丙二醇、丙三醇及它们的水溶液。不易溶于油脂及非极性溶液。其水溶液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90±2nm。熔点165~190℃。对环境pH稳定,几乎不受Ca+2、Mg+2、Fe+2、Cu+2等和氧化剂、还原剂的影响。耐热性及耐酸性强,但经阳光直射可褪色。对蛋白质着色性能极好,一旦着色,虽经水洗,亦不掉色。本品的乙醇溶液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70nm,有荧光。 结晶品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氯仿,色调为橙红色。 制法将红曲用乙醇抽提、过滤、精制、干燥而得;或用红曲霉液体深层发酵液中抽提、精制、干燥而得。 质量标准 1. LD50小鼠口服大于10g/kg(bw)(粉末状色素) 小鼠口服大于20g/kg(bw)(结晶色素) 小鼠腹腔注射7g/kg(bw) 2. Ames实验阴性

红曲色素在特点及使用方法

红曲色素在特点及使用方法 1 红曲色素的基本特点 1.1 对酸碱度稳定 它的水溶液在pH11为橙色,pH12时呈黄色,也就是当酸碱度极度上升时,它的水溶液颜色才会发生变色。但是红曲色素的乙醇溶液在酸碱度pH11时仍保持稳定的红色。 1.2 耐热性好 在一般的肉类制品加工温度下(<1300C)其颜色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此外,红曲色素和红曲红素在酸碱度为中性范围内加热时也比较稳定。 1.3 耐光性好 红曲色素和红曲红素对日常光线是比较稳定的,红曲色素的乙醇溶液对紫外线相当稳定。但在太阳光强烈直射下则色泽减弱。 1.4 不受金属离子的影响 在1000倍稀释的红曲色素的溶液中加入0.01mol钙离子、镁离子、铜离子,经48小时以后,其红曲色素的残存率均达97以上。 1.5 不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影响 400倍稀释的红曲色素溶液中,添加100mg/kg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或过氧化氢,经48小时,其溶液的颜色仍和最初颜色相同,没有变化。 1.6 着色性好 红曲色素和红曲红素对原料的着色性好,尤其是蛋白质或含蛋白质较高的原料着色性更好。这些原料一经着色后再用水洗也很难洗去。 1.7 安全性好 红曲色素的安全性很好。动物试验表明,食用红曲色素制作的食物均未发现任何急性、慢性中毒现象。 2 红曲色素的使用方法 产品种类建议使用量:(以色价1000 u/g的产品计)建议使用方法 肉制品 0.3-3g/kg 热水分散或用淀粉预混合后加入 冰淇淋、饮料 0.2-2g/kg 用水或食用酒精溶解后加入 鱼制品 3-10g/kg 直接加入或用水溶解后加入 辣椒酱 0.6-1%直接加入或用水溶解后加入 甜酱 1.4-3.0%直接加入或用水(食用酒精)溶解加入 酱鸡、酱鸭 0.1-1.0%直接加入或用水(食用酒精)溶解加入 腐乳 0.8-2.0%腌制时加入 3 红曲色素在几种肉类制品中的使用方法 红曲色素的使用可由应用厂家根据自己的工艺特点灵活使用,亦可根据下述参考方法使用。添加量为0.1-0.3。 3.1 高温火腿肠类 腌制过程中与亚硝酸盐(硝酸盐)一同添加参与腌制。或在搅拌工序中,与其他辅料一同添加混合均匀。其他工艺不变。 3.2 灌肠制品 在搅拌过程中与亚硝酸盐(硝酸盐)及其他辅料按比例添加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其他工艺不变。 3.3 广式腊肠 制馅过程中与亚硝酸盐(硝酸盐)及其他辅料按比例加入适量清水中进行溶解分散,再将处理好的肉粒加入,搅拌混合均匀,进行腌制。其他工艺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