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举反舞弊的措施及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61760586.html,

清朝科举反舞弊的措施及效果

作者:葛鹏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

摘要:清朝在防止科举舞弊方面实行的几项措施颇有成效,基本保证了选官的公正性和

官员的基本素质。清廷对科举舞弊的处罚手段严厉,许多官员因此锒铛入狱甚至人头落地,以至于舞弊之风消失了几十年。其做法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清朝;科举;舞弊

中图分类号:D6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010-03

中国封建社会是官本位社会,做官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能够当官就意味着能够拥有一切,什么“黄金屋”、“颜如玉”通通不在话下。因此,众多士子削尖脑袋想要成为官员,以至于白发苍苍者依然奋战于科场。然而,作为入仕主要途径的科举,录取比例相当低,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十分激烈。因此,为达成所愿,许多人铤而走险,舞弊现象也就层出不穷了。与此同时,历代统治者为了保证科举的公正性和所选官员的高素质,总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防止科举舞弊。在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舞弊与反舞弊的斗争不断升级,至清朝达到了高峰。清朝科举舞弊现象的泛滥比历朝历代都要严重,给清政府的统治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为了巩固统治,清廷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科举舞弊,不仅制定了非常严密的法律法规,还采取了许多前人没有使用过的具体措施。清朝统治者将反弊工作视为科举成功的关键:“严申禁令,告诫防闲,粛风纪而端士习,有清视为科举中之要政。”[1]56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只要严厉执行,效果就会十分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尽管清朝的反弊措施还有种种不足之处,但总体上是十分成功的,措施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

一、清代科举的舞弊手法

清代的舞弊手法集历朝历代之大成,主要有五种,分别是通关节、夹带、冒籍、换卷和传递。

第一,通关节。通关节即作弊考生通过行贿等不法手段,与考官取得联系,结成关系网,再通过泄题、做记号等小动作,来达到考试通过之目的。清代通过通关节而作弊的事例很多,不胜枚举。顺治十四年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李振鄴四处收受贿赂,不法考生与其串通关节者达到25人。康熙三十八年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李蟠和副主考官姜宸英收受贿赂,录取了很多通了关节的官员子弟,被落第考生讽刺为:“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康熙五十年辛卯,江南士子吴泌、程光奎赂副考官编修赵晋获中。二人素不能文,舆论譁然。”[2]光绪十九年,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派人带信给自己的同年进士、当年的浙江省乡试主考官殷如璋,意图贿赂殷如璋,为自己的几个亲友打通关节。通关节严重败坏了官场风气,影响极其恶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