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

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

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据估计,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

河南省抗旱应急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研究

第21卷第5期2010年10月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Journa l o fW ater R esources&W ater Eng i n eeri n g V o.l 21N o .5O ct .,2010 收稿日期:2010-05-25; 修回日期:2010-06-10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1041005000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9A610014)作者简介:张成才(1963-),男,河南郸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水利信息化技术。 河南省抗旱应急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研究 张成才1 ,孙园园1 ,王兴华 2 (1.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河南省水利厅农田水利技术推广站,河南郑州450001) 摘 要: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是解决常规水源无法保证的受旱地区城乡居民饮水,以及重点工业、农业和生态核心区基本用水而建设的水源工程。本文在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基础上,对规划化水平年(2020年)进行抗旱应急供需水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存在严重的抗旱应急水量供需矛盾。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方面提出缓解抗旱应急水量供需矛盾的建议。关键词:抗旱应急;可供水量;需水量;抗旱应急备用水源 中图分类号:S423;TU9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43X (2010)05-0090-03 Ana l ysis of supply and de m and bal ance for drought e m ergency water in H enan Provi nce ZHANG Cheng -cai 1 ,S UN Yuan -yuan 1 ,W ANG X i n g -hua 2 (1.Schoo l of W ater Conservanc y and Environmen t Engineer i ng,Zhengzhou Universit y,Zhengzhou 450001China; 2.Irriga tion and W ater Conservancy T ec hnical A dv ice Stati on ,D epart m ent of W ater Conservanc y of H 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1,China ) Abst ract :D r ough t e m ergency reserved w ater sources is a wa ter source pro j e ctwh ich is to guarantee dri n k w ater in t h e ur ban -r ura l drough-t hit areas ,and basic w ater needs f o r the key industries ,ag ricult u re and eco l o g ical co re areas .B ased on the current drought e m er gency w ater source projec,t th is thesis gave a drought e m ergency w ater supply and de m and balance f o r the p lann i n g year (2020).The resu lts sho w ed that there w ere seri o us contradiction for drought e m ergency w ater supply and de m and i n H enan .A ccord -i n g to the actua l situation ofH enan prov i n ce ,e m ergency w ater supply and droughtm iti g ation contradicto -ry reco mm endati o ns w as proposed fr o m drought e m ergency w ater pro j e ct construction .K ey w ords :drought e m ergency ;available supply wa ter ;de m anded w ater ;reser ved w ater sources for drought e m ergency 0 引 言 旱灾是河南发生频率最高的气候灾害之一,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农业更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抗旱应急水量平衡分析对河南省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水量供需平衡分析都是面向某地区供水工程总供水量及各行业总需水量的,不能很好的反应该地区的抗旱能力。本文使用指标分析法对抗旱应急需水量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旱应急水量平衡分析。抗旱应急水量主要考虑抗旱时期的供需水量,反映一个地区抗旱时期 的供水能力及需水情况,从而正确评价该地区水源工程的抗旱能力。 1 抗旱应急用水量预测 抗旱应急用水量是指不同干旱年下,根据重点保护对象的不同而预测的各行业的总用水量。本文抗旱应急需水量采用指标分析法进行预测。指标分析法根据用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变化趋势确定相应的用水指标及用水定额,再根据确定的用水定额和常住人口数(或工业产值等)计算远期的需水量[1] 。该方法常将用水部门划分为生活、农业、工业等用水部门,再对各部门的用水影响因素(人口、工业产值、灌溉面积等)及用水定额进行预测,在此

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综述

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史学的发展,灾荒史作为社会史的重要方面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分三部分进行论述,首先是此次灾荒研究的总述;其次是从灾荒的灾情描述、灾荒的形成原因、灾荒时的赈灾救荒和此次灾荒的影响方面,综合叙述历年来主要的研究成果和史学动态;最后是通过此次灾荒的研究给我们哪些灾荒史研究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河南;灾荒;研究综述 引言 1942-1943年河南灾荒指的是开始于1942年7月至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大旱之后,又遇蝗灾,导致大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估计,在河南30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00至300万人死于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这场灾荒在河南灾荒史上是危害最严重的大灾荒。我们必须重视灾荒史的研究,因为“灾荒问题是研究社会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自然灾害不仅对千百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从灾荒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可以揭示出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许多本质内容来。”① 一、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总述 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研究,前人学者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很少有研究综述进行过回顾与总结。灾荒指自然灾害给人造成的饥馑。灾与荒是概念不同的东西,二者间有密切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必然联系。有灾不一定有荒,有荒也不一定必有灾。灾,多称为灾害。灾害形成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关于自然界,它是通过非正常、非一般方式释放破坏性自然力的主体;二是关于人类社会,它是指受这种破坏性自然力的受体。一般所说的灾害都是自然灾害,它是一种或数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通过非正常的、非一般的方式释放出来,在一定范围内危害和破坏了人类正常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自然现象。荒,多称为饥荒, ①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2019年河南干旱情况范文

2019年河南干旱情况范文 篇一:未来10年干旱预测分析论文相关性 河南城建学院20XX年数学建模选拔赛 题目河南旱情预测问题 摘要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气候问题长期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使得我国的水域分布和降水量极不均衡,时常出现洪水或干旱灾害,所以对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对地区自然灾害的预防及应对,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和民生的重要课题。 本文根据对近年来河南省市地区的气候调研,研究并预测气候变化及干旱问题对地区经济和民生的影响,并制定出应对潜在灾害的措施。首先,本文根据对近100年河南省历史上发生干旱次数及年份的统计,我们可以发现降水量在各个因素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形成干旱的影响最大,于是可以通过湿润系数可得出干旱与主要因素降水量的关系,然后与近年来的降水量与干旱的关系最大,影响最密切,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温度,于是从网上可搜集到湿润系数的表达式,其中包括降雨量与温度的关系式,进而通过对湿润系数的计算,

判断干旱与否,以及干旱的程度。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对近年来相邻两地区的降雨量和温度数据,通过GM(1,1)模型预测未来几年的降水量和温度,并将其带入湿润系数求取式中求的湿润系数的值,找出它与干旱程度的关系,对所研究地区的干旱程度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且可以通过题中已给的干旱年份进行GM(1,1)模型预测、校对,并给出改进方法。最后,本文根据对河南省相邻地区的干旱预测,通过灰色模型求的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较为接近,于是对河南各个地区的干旱预测作出判断,并对河南省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灾害给出合理的建议,当然本文对干旱的预测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文章的结尾有对本文的所提出的理论的改进。 关键词:灰色模型GM(1,1)模型湿润系数 1、问题重述 20XX年初,我国西南五省市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XX年7月,截止3月3日,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西南五省(区、市)耕地受灾面积9716万亩,占全国的84%,有1939万人、1189万头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受灾的80%和75%。

全球重大干旱事件

全球重大干旱事件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有很多重大的事情发生,但近些年来干旱就是非常大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多加了解这方面的事情, 全世界上世纪发生的“十大灾害”中,洪灾榜上无名,地震有3次,台风和风暴潮各一次,而旱灾却高居首位,有5次,它们是: 1920年,中国北方大旱。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省遭受了40多年未遇的大旱灾,灾民2000万,死亡50万人。 1928—1929年,中国陕西大旱。陕西全境共940万人受灾,死者达250万人,逃者40余万人,被卖妇女竟达30多万人。 1943年,中国广东大旱。许多地方年初至谷雨没有下雨,造成严重粮荒,仅台山县饥民就死亡15万人。有些灾情严重的村子,人口损失过半。1943年,印度、孟加拉等地大旱。无水浇灌庄稼,粮食歉收,造成严重饥荒,死亡350万人。

1968—1973年,非洲大旱。涉及36个国家,受灾人口2500万人,逃荒者逾1000万人,累计死亡人数达200万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发生过两次规模较大的旱灾,并被纳入近50年来我国“十大灾害”之列。 第一次是1959—1961年,历史上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连续3年的大范围旱情,使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人口非正常死亡急剧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就减少1000万人。 第二次是1978—1983年,全国连续6年大旱。累计受旱面积近20亿亩,成灾面积9.32亿亩。持续时间长,损失惨重,北方是主要受灾区。 回顾生物进化和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干旱不仅导致恐龙灭绝,使生物界几度濒临毁灭,而且也曾使人类文明的发展遭受过许多挫折:

电影1942观后感(共4篇)

篇一:电影《1942》之影评 悲剧时代下的冲突:覆巢之下难有完卵 ——电影《1942》之影评 摘要:电影《1942》讲述了1942年中国河南大灾荒、300万人被饿死的故事,解读了一段积贫瘠弱的被饥荒、战乱和绝望所充斥的中国的历史。 关键词:1942 悲剧冲突 一、引言 电影《1942》主要讲述了1942年河南大灾荒、300万人饿死的故事。电影分两线并行,一条以逃荒路上的老东家和瞎鹿两家为核心,展现出灾民们在痛苦一线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一条以国民党中央政府为核心,展现他们的冷漠和腐败及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 二、冲突 (一)贫民与财主 故事从河南的一个村庄开始,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财主与贫民既是一种对抗,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对立体,一切都似乎显得那么平和。 一场饥荒,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饥荒不幸降临,有史未遇的旱灾与蚂蚱之害导致了河南粮食奇缺的景象。“在千千万万的村落中、山崖上、深涧里、陌头和阡边,都有饿得皮包骨头的人,提着篮子,拿着镰刀或系着钩子的长竿,在四处寻觅,捕捉能够救命的东西”(李蕤《豫灾剪影》)。面对饥荒,财主老范,不再是一向温和的老东家,粮食成了他最为关切的宝贝疙瘩,他反复叮嘱家仆要仔细看护好自家的粮食;地主的儿子也不再是常态下的公子哥儿,少许的粮食使他成为了引诱民妇的资本;贫民则不再是一向温顺的小绵羊,饥饿使得他们丧失理智、难念旧情,即便是曾经有过的救命之恩。 (二)避难与逃亡 所有的人都走上了逃荒之路,因为战争,更因为饥饿。一无所有的农民们携家带口,带上祖宗的牌位,带上自己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孩子,走上逃亡之路,正如李蕤在《豫灾剪影》里描述的那样:“朝西去的大路上就充满了从洛阳出来的缓慢蠕动着的人群,有的步行,有的乘大车、人力车、排子车、汽车……人们的叫骂呼喊传到远处的田地里,混成了一种持续不断的低沉的音响,像只受伤了的野兽把血淌进一条长河时的沉吟”。即便是穿上出嫁时花衣裳也丝毫掩饰不了逃亡者的命运与悲哀。硕果仅存的财主老范带着银元和粮食,带着家仆,带着母亲和女儿,带着身怀六甲的儿媳,走上的是一条他自认为充满希望、优越感极强的避难之路,正如他对女儿星星所说的“人家是去逃荒,我们是去避难”。离家十五天后,地主老范继续优越着,还能在别人饥寒交迫无粮可食时拿出余粮喂养女儿星星的宠物猫,还能在瞎鹿母亲病重的时候拿出一些粮食给与救济,还能依然自得地拥有并指挥着仆人栓柱。但在若干多天后,地主老范的优越地位开始出现崩塌。 俯冲、活像一群马蜂在折腾一只鼹鼠”、“这城市就像个把木板拿开而现出原形的蚂蚁窝,人们在连滚带爬地乱跑”。在这恍然一梦中,财主老范成了一个象想向他求助救济一些粮食的佃户、想向他请求帮助的同村人一样的一无所有的避难者,“这下,咱也成为逃荒的啦”,他的“避难”之路成为了真正的“逃亡”之路。 (三)信仰与肉体 在普通民众看来,饥饿和逃亡是由于战争和饥荒,然而在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看来,所有的受难是由于他们没有得到主的庇护,他们是异教徒,没有皈依主。善良的乡村牧师安西满竭尽所能告诉难民们要皈依主,竭尽所能地为活着的人减去一丝伤痛,让死去的人们闭上双眼。但现实是,不管如何,活着的难民们面对的依然是饥饿、依然是死亡。他们不仅仅面

2020年河南省高考地理考前押题试卷解析版

第 1 页 共 12 页 2020年河南省高考地理考前押题试卷解析版 一.填空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4分) 1.特斯拉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特斯拉的第 一座超级工厂位于加州弗里蒙特市,紧邻硅谷。2019年年底,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上海临港开始全面投产。与特斯拉加州超级工厂相比,上海超级工厂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 .技术水平更优越 B .汽车发展历史更悠久 C .市场规模更庞大 D .后备土地资源更丰富 【解答】解:与特斯拉加州超级工厂相比,上海超级工厂的产品面向中国和亚太地区,人口更多,市场规模更庞大,C 正确; 特斯拉加州超级工厂紧邻硅谷,其技术水平较上海优越,A 错误; 电动车最早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上海电动汽车发展历史相对加州较短,B 错误; 美国加州人口密度更低故其后备土地资源较上海更丰富,D 错误。 故选:C 。 2.以下工厂的区位选择应该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的是( ) A .皮革厂 B .水泥厂 C .火电厂 D .钢铁厂 【解答】解:根据所学的知识,皮革厂存在水污染,应该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A 对;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存在大气污染,应该建在城市盛行风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BCD 错。 故选:A 。 3.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 此回答,“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区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再扩大 【解答】解:由题, “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区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

《1942》观后感心得体会

《1942》观后感心得体会 《1942》,和以往一贯的冯氏喜剧不同,这是一部具有厚重历史感,哀却不悲的电影。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1942》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42》观后感1 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默路线,却不想他在20__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 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几乎是最后走出电影院的。当天晚上做了一宿的梦,梦见全是长满了虫的粮食,梦境清晰得很,以至早上起来,我去看了看家里粮食是否长了虫。 我知道这是因为《一九四二》。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

念。让今天远离苦难的人们无论老中幼,亲见我那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 散场时,我前后左右的人都说“太惨了”,他们在影院灯光启亮的瞬间,只能简单说出内心真实感受。我们民族百年来有多少“太惨了”的历史淹没在史籍之中。我曾经看见过一组民国时期西方人拍摄的流民照片,文字解释说:逃荒的灾民毫无目的地流动,所到之处树皮全被剥光,几万人不见一个笑容。我们在《一九四二》中可以看到这种对人生麻木至极点的影像,真实震撼。我原以为中国导演不喜读史也不具史观,拍不出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样具有历史凝重感的作品,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一个满身光环的人愣是褪去光环,闯入黑暗之中寻求,智勇可嘉。 只要你认为你有承受力,你愿意替民族分担苦难,那你绝对应该去看《一九四二》,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一九四一年时河南也有许多人这么认为。看的时候一定要多想一步,甜蜜与苦难究竟相隔多远。 《1942》观后感2 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好上映,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学习心得体会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对重点内容的学习,记读书笔记,摘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对照现实中的各种浪费现象,感触很多。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把节约当作一种素养,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表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拥有的物质财富日益增多,衣食住行己不再是太多人的难题,日子可谓一天过得比一天的好,很多的人,不论老少、男女,好多时候似乎都忘记了以前困难时期过的苦日子,“节约”两个字不在是父母或老师教育人的口头禅。浪费也不再是常遭世人指责的不良社会行为,毕竟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浪费似乎己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和习惯。今年春节,闲暇之余,上网看新闻,不意间,观看了冯小刚导演拍摄的贺岁电影《1942》,电影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讲述的是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300万人在饥饿和战乱中死于非命的故事。电影中一个个悲惨的场景让人窒息,那场苦难民族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回到现实中,丰盛的一顿顿年饭,吃了家里的,还吃了亲

朋好友家的,还有婉言推掉的,反差巨大,感悟颇多。生逢其时,自己正赶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春风。可家里兄弟姐妹多,加上爷爷、奶奶和外婆,一家老小刚好满十。记忆中的生活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木甑子中的饭一分为二,粗米饭归老的和小的,包谷饭归父母,桌子上的菜,除了过年过节和家里来客人外,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多半也是以素的为主,偶尔煮上点腊肉就算是打个“牙祭”。由于油荤少,那个年代普通不过的鸡枞,要吃上一顿反而成了奢侈。记忆中,就发生过,父母叫去割牛草,背回来的不一篮草,而是一篮鸡枞,被父母狠凑一顿的事情,在六、七月,因吃怕了仙女菜,故意把满园子的仙女菜弄死,遭到父亲暴打。过年时,因父母给的钱数量甚少,买不到几封鞭炮,硬要听完别的同伴放完了,才舍得把自己的鞭拆散了一个一个的放,乐得不知其所。哪像现在,不分时候,只要高兴,不论是红白事,还是起房开业,鞭炮一放就一整夜,搞得满城乌烟瘴气,一城人不得安宁。父母均出生在旧社会,过怕了穷日子,同样经历了1942年那样的缺吃、少穿的年代,吃过树皮、挖过草根、熬过玉米壳。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不管生活条件如何好都要记得节约,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日子,一到过年都会给我们讲外婆的故事。那是发生在“增百致富”年代的事,当时外婆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想要吃上口肉简直比登天都难。一

河南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河南地理特征 赵英哲自然地理 从气候方面看,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属于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而风沙较多,夏季炎热且降雨大,秋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冬季寒冷且雨雪较少。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到16℃之间。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全省气温分布大体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河南的地形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河南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6米,正是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西部山区。其二,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

河南的丘陵多数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河南平原广布,辽阔坦荡,面积广阔,土壤肥沃。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具有明显的环状和阶梯状地貌特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间盆地;盆地中部地势平坦,水热资源丰富,多种植物均可在此生长发育。 河南的土壤大类型有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疆黑土、盐碱土和水稻土7 种。京广线以东,沙、颍河以北的广大黄河、海河冲积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潮土区,山丘区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区。沙、颍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唐、白河两岸的南阳、唐河、新野、邓州等是砂疆黑土分布区。黄河两岸的新乡、商丘、开封、濮阳4 地区的部分县是盐碱土的分布区。淮河以南的洪积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滨、息县、正阳及省境内的唐、白河下段河流两侧等地区有水稻土的分布。由秦岭入河南段(灵宝南部)起,东到嵩山、东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太行山和伏牛山的中山山地均分布着棕壤。豫西低山与丘陵地南坡和大别山北坡,或称坡积侵蚀缓岗坡地,发育有黄棕壤。是河南亚热带林木,特别是茶叶、油桐等经济林木的适宜土壤。

河南1942:残酷的真相

河南1942:残酷的真相 电影《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讲述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1942年的中原大地,饥荒成灾,哀鸿遍地,506万河南百姓死于非命,千万家庭流离失所。300万条生命,相当于中国军队在抗战中死亡人数的总和,是南京大屠杀中遇难人数的十倍。温故历史,真相竟如此残酷。 人祸 河南大饥荒,是天灾,也是人祸。 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几十万军队驻扎在河南,军粮、草料、兵源全部就地取材。 1937年到1942年,河南出兵出粮均列全国之首。 异常沉重的兵役徭役和赋税,使得河南民力物力财力早已枯竭,即使是在风调雨顺的年头,农民交完赋税后也只能靠野菜杂粮勉强度日。 而且,在蒋介石和他的幕僚们看来,尽管河南是中日军队角逐的主要战场,但却非相对稳定的大后方,随时准备放弃。 因此,蒋介石提出不让粮食资敌的口号,一面将河南农民搜刮殆尽,一面随时准备抛弃这三千万子民。 正是沿着这样的逻辑,蒋介石才会在1938年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

而这件事情,也是导致1942年河南大旱的根本原因之一。 蒋介石的以水代兵之法暂时阻止了日军西进,但也让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所属44县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黄河水淹没。 黄河水退后,形成了长达400多公里的黄泛区,豫东平原的万顷良田沃土变成了沙滩。 1942年,中原大旱,河南全省无一地幸免,麦收只有一两成。 八九月间,河南临黄河各县又遭水灾,河水溢堤,汪洋泛滥,大旱之后复遭水淹,灾情更重。 到了夏秋之交,蝗灾又至,漫山遍野遮天蔽日,落到田间,禾苗皆被吃光。 眼看着仅存的一点庄稼被毁,中原百姓叫苦连天。 炼狱 1942年冬季来临,饥荒加上寒冷,整个中原大地犹如炼狱。 古都洛阳街头,昔日繁华荡然无存,到处是苍老而无生气的乞丐,一个个迈着踉跄步子,叫不应,哭无泪,无声无响地饿毙街头。 一群群恢复了狼性的野狗,则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死尸。 有些人家,大人都已陆续饿死,仅余儿童流落街头。有的母亲已经断气,而食奶的孩子仍在噙着奶头吸吮哭泣 古城叶县,当地老百姓吃的是花生皮、榆树皮,甚至一种毒性很强的野草霉花所有人的脸都是浮肿的,鼻孔与眼角发黑,手脚麻痛。 物价已经涨到不可理喻的程度,许多人被迫卖掉自己的年轻妻

白修德的“1942”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33036789.html, 白修德的“1942” 作者:安妮刘畅 来源:《37°女人》2013年第03期 大卫没有想到,2012年的这个冬季,他的父亲在中美两国之间,同时被很多人所缅怀。 2012年12月8日,大卫带着他的妻子、姐姐和姐夫,一起观看了在纽约上映的中国电影《一九四二》,影片正是以大卫的父亲白修德深入河南灾区进行报道为主线展开的。随着影片的热映,白修德和他当年拍摄的图片在中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服务情报头子陈立夫 白修德本名西奥多·H·怀特,1915年出生于波士顿一个犹太家庭。他17岁时,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他靠做自行车修理工、报童、教希伯来语,打3份工来供养母亲和兄弟姐妹。后来,白修德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哈佛大学奖学金,顺利考入大学,并最终成为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学生。 1939年4月10日,从哈佛毕业的白修德带着费正清的推荐信,来到了中国。他先在重庆国民党中宣部主管对外宣传的国际新闻处任职,上司是情报头子、宣传部副部长陈立夫。初到“陪都”重庆,他轻而易举成了国民政府中美国顾问团的一员,主管“中国新闻委员会”的通讯报道。但一年后他发现,国民政府中任何一个英语流利的高级官员都同自己的人民完全脱节,要想找他们了解一点儿中国的真实情况完全是徒劳的。 白修德曾多次采访过孔祥熙。有一次他与孔祥熙就几年间上涨了100多倍的物价发生了争执。“通货膨胀,什么通货膨胀!”孔祥熙咆哮着说,“你们美国记者就喜欢说通货膨胀,中国根本没有通货膨胀!有人愿意花两万块钱去买一支钢笔,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通货膨胀。” 白修德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批毕业于美国名校的官员却无法治理好落后的中国。他决定深入中国底层社会,寻求真相。机缘巧合,1941年,《时代》周刊主编亨利·卢斯访问中国,结识了白修德,从此,白修德正式成为《时代》周刊的驻华记者。 报道大饥荒 二战期间,白修德在延安拜访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白修德是犹太教徒,不可以吃猪肉。当他去延安时,周恩来拿出一大块肉请他吃,那块肉看起来很像烤猪肉。白修德犹豫再三说:“周先生,因为我的宗教信仰,我不能吃这块猪肉。”周恩来笑着说,他早就考虑到了,“请再

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

气候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具明显的过渡特征。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至淮河线正好贯穿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以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和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全年四季分明。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雨水多,秋季晴朗日照长。 一、热量 1、光照和太阳辐射 河南省南部冬春季节雨水较多,而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600h之间,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45%~60%之间。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黄河以北大部在2400~2600h,西部山地为2000h,其余地区都在2000~2400h。 全年太阳辐射量在113~510.7KJ/cm2,太阳辐射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多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南部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地区偏多33.7KJ/ cm2。从时间上看也有明显的变化,最低月值出现在12月,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25.1KJ/ cm2;最高月值出现在夏季(北部出现在6月,南部出现在7月),一般均在54.4KJ/ cm2以上。 2、气温 全省多年平均气温 12.8~15.5 ℃,7月气温最 高,月平均气温27~28 ℃, 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2~2 ℃(图1)。气温分布 趋势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 于西部。豫西山地和太行山 地,因地势较高,气温偏低, 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下;南 阳盆地因伏牛山阻挡,北方 冷空气势力减弱,淮南地区 由于位置偏南,年平均气温 均在15℃以上,成为全省两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全省冬季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南部在0℃以上,如信阳为2.3℃;北部在0℃以下,郑州为-0.3℃)。春季四月气温上升较快,豫西山区升至13~14℃,黄淮平原可达15℃左右。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分布比较均匀,除西部山区因垂直高度的影响,平均气温在26℃以下外,其他广大地区都在27~28℃之间。秋季气温开始下降,10月平均气温山地下降到13~14℃,平原下降到15~16℃,而南阳盆地和淮南地区都在16℃

戳破《1942》里的伪历史

戳破《1942》里的伪历史 讲述河南1942-1943年大饥荒的电影《一九四二》,在坊间已成热词。但可惜的是,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作为脚本的纪实原著,乃至于媒体对该段历史的诸多重新发掘,均可谓是伪史当道。 本文所澄清的,只是这些伪史中的一部分。 政府压制舆论,不允许媒体报道河南饥荒? 重庆《大公报》1943年2月3日因刊载该报主持者王芸生的一篇《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论,而被当局停刊三天。电影及许多媒体,均以此为据,认定国民政府当年压制舆论,不允许媒体报道河南大饥荒[详细]。 《大公报》被停刊三天,不是因为报道河南饥荒,而是“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 《大公报》被停刊三天是实情,但其被停刊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该社论报道了河南的大饥荒。据王世杰1943年2月4日的日记披露,其被停刊的真实原因是:“《大公报》因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受停刊三日之处分。”王氏曾担任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部长,1942年12月7日刚刚辞任。以他的身份,自然知道《大公报》被停刊的真实原因。换言之,报导灾荒并不犯禁,但指责政府限价不力则惹怒了当局。 在《大公报》被停刊之前,重庆《新华日报》对河南灾荒的报道至少已有40余篇 事实上,对于河南的灾荒,国民政府从来没有限制过媒体的报道。譬如重庆《新华日报》,自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3日《大公报》被停刊这段时间里,据笔者的不完整统计,报道河南饥荒的新闻,已多达40余篇;其中12月份的报道最多,具体如下表: 入陕豫灾民,陕省府设法救济1942,12,1

豫省灾情志略1942,12,1 [洛阳各界救灾工作竞赛展期至本月十日](要闻简报)1942,12,3 豫灾弃婴,捐款救济1942,12,4 [傅作义捐款万元救济豫灾](要闻简报)1942,12,5 豫灾救济,洛阳各界热烈响应,米干主教来渝筹赈1942,12,7 救济豫灾,政府拨一万万元,卫立煌等发起扩大募捐1942,12,8 河南之灾,灾区来信痛陈饥荒1942,12,10 灾民迁徙耕地荒芜,豫省当局规定代耕办法,并筹措平粜基金及粮食1942,12,10 [灾荒严重民食困难,豫省府通令禁止酿酒](要闻简报)1942,12,11 救济豫灾,美援华会派员赴豫,主持发放该会赈款,陕省府拨款收容灾童1942,12,13 豫灾民相率流亡,每日到洛阳达数千,过去四个月已配送十二万人1942,12,14 救济豫灾,农行赶办第二批灾区款货,甘全省捐一日所得赈豫灾1942,12,15 洛粮价上涨,赈灾款已募四十余万1942,12,16 前线将士同情豫灾,X战区官兵节食助赈1942,12,18 豫省募款救灾,年底可望达五千万元,鹿邑上蔡灾情益严重1942,12,19 救济豫灾,鲁山县献粮薪,各省纷纷捐款1942,12,20 [新疆垦业银行及山西省府均寄款救豫灾](要闻简报)1942,12,21 蒋介石轸念豫灾,令在陇海沿线设粥厂,豫建厅筹划明年春耕1942,12,28 豫枪决污吏1942,12,29 豫战区官兵赈灾,每月自动减食两餐,蒋介石特电嘉奖1942,12,29 [陆军某师某团,绝食一日赈豫灾](要闻简报)1942,12,30 国际友人协赈豫灾1942,12,31 重庆《新华日报》当时在国统区公开发行,其刊登的内容,和重庆《大公报》一样需接受国民政府新闻检查机关的审查。但这40多篇关于河南灾荒的报道,没有一篇遭到封杀处罚;《大公报》遭到处罚后,到1943年6月,据笔者不完整统计,重庆《新华日报》对河南饥荒的报道数量,至少还有80余篇,具体篇名及报道日期,恕不再以列表一一罗列。所谓国民政府不让媒体报道河南大饥荒,显然不实。实际上,无论灾前灾后,对河南饥荒的报道,政府从未有过限制。《大公报》停刊三天,不是因为它报道了灾荒,而是因为它抨击了政府。 《大公报》被处罚之前与之后,对河南灾荒的报道同样从未中断 或许仅以重庆《新华日报》为例,对部分读者而言说服力还不够。毕竟这是一份共产党的报纸。但即便是被停刊三天的《大公报》,在被处罚之前,实际上已有不少对河南饥荒的报道,这些报道也未受到当局的封杀和处罚。下面是笔者对该报1942年河南饥荒报道的一份不完整统计:

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情况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情况重要指标即旱灾受灾面积,旱灾绝收面积等,把握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情况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 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情况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机构和个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 第一节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3) 一、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旱灾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占全国旱灾受灾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河南省旱灾受灾面积同全国旱灾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河南省旱灾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7) 一、河南省旱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旱灾绝收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南省旱灾绝收面积占全国旱灾绝收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河南省旱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河南省旱灾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旱灾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1942河南人口转移成因分析

1942年河南人口迁移分析 摘要:1942年河南人口大量向南进入湖北、向东进入沦陷区,另有北上奔向抗日边区,但更多的灾民还是辗转洛阳,沿陇海路向西进陕西“大后方”。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迁移的呢?而他们又是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迁移路线呢?仅仅是1942年的灾荒所致吗?本文将给与简要的分析描述。 关键词:1942年,河南灾荒,人口转移 1.1942年河南人口转移的背景 1.1当时的社会大背景 1942年和1943年,河南省连遭旱、蝗等灾。与此同时,抗战正处于相持阶段,河南是中日双方都在争夺的战场。据官方数据,全省三千万人口,灾民达一千五百万以上, 流落它省的二百万,饿死三百万[1](这个数字超过八年抗战士兵的死亡总数),而另外的一千万也都奄奄一息。 1.2大背景下的具体情况 1.2.1干旱情形 在1941年的时候,河南的干旱就相当严重,据统计,“受旱灾者有内乡等三十七县”。到了1942年春秋之际,河南早已数月未雨,旱魃肆虐,,旱情以豫西各县为最。 时任河南省省主席的李培基对旱情也如是说到:“豫省本年麦季,干旱为灾,以致二麦欠收。原冀秋收丰稔,以补麦收之不足,不意入秋以来,雨水失调,晚秋复告绝望,豫省安全区内之六十余县,几无县无灾,无灾不重。加以豫省环境特殊,交通困难,致使灾情更加严重[2]。”

1.2.2饥民情形 干旱之后,饥饿是灾民所面临的最大的窘境。灾民“从三顿饭改成两顿,从两顿改成一顿,不吃菜,不吃油,不吃盐,然后吃谷皮,吃麸皮,吃平常饲养牲畜的东西。”许多灾民“吃杂草的毒发而死,吃干树皮的忍着刺喉绞肠之苦。” 在叶县,“树叶吃光了,每天都有人用杵臼捣花生皮与榆树皮,然后蒸着吃”,不少灾民“因吃了一种名叫‘霉花’的野草中毒而发肿起来”,有的则干脆“吃一种干柴,一种无法用杵臼捣碎的干柴”。还有许多灾民“用平常牲畜都不吃,只能作肥料的东西来填入他们的肠胃”,如榨油剩下的渣滓麻糁饼、河里的苲草(鱼腥草)、剥下的柿蒂、蒺藜捣成的碎粉等等。他们还“捡收鸟粪,淘吃里面未被消化的草子,甚至掘食已经掩埋了的尸体” 就连省政府也说道:“本省灾区之广,灾情之重与灾民之多,当时灾民困苦之程度,恐非意料所能及。糠稗、草籽、树叶、枯叶均成宝贵之食品。” 灾荒也使河南的粮食价格迅速上涨。1942年7、8月间,“郑州各种粮价平均高涨1倍,每市斗由四十余元涨至八十余元。镇平涨风更炽,8月份小麦每斗已达一百四十元,大米则高达二百元[3]。” 1.2.3死亡情形 在灾荒的无情打击之下,死亡已是随处可见的现象。弃婴满地,成年男女因饥饿而毙命者与日俱增。据1943年7月17日《解放日报》报道:“全河南110县,3000万灾民,都挣扎在死亡线上。 据河南省省当局统计,“两年灾荒,仅第1、第5、第6、第7、第10行政大约饿死1484983人[4]。”

河南气候特点

河南省气候特征 河南省位于北纬31°23′~36°22′,东经ll0°21′~1l6°39′,地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两大自然单元的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比较温和,具有明显的过度性特征。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和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全年四季分明。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 1 热量 1.1 光照和太阳辐射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河南省全年可得太阳辐射的总时数为4428.1~4432h,而实际日照时数又因地理环境和云雾的影响而不同。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600h 之间,日照率大致为45%~55%。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黄河以北大部在2400~2600h,西部山地为2000h,其余地区都在2000~2400h。 太阳辐射是地表热量的源泉,根据日照站的实际观测,河南省全年太阳辐射量在113~510.7KJ/c ㎡。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信阳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偏多33.7KJ/c ㎡。从时间上看也有明显的变化,最低月值出现在12 月,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25.1 KJ/c ㎡;最高月值处在夏季(北部出现在6 月,南部出现在7 月),一般均在54.4 KJ/c ㎡以上。 1.2 气温 河南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8~15.5℃之间。分布趋势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豫西山地和太行山地,因地势较高,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下;南阳盆地因伏牛山阻挡,北方冷空气势力减弱,淮南地区由于位置偏南,年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成为全省两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全省冬季寒冷,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南部在0℃以上,如信阳为2.3℃;北部在0℃以下,郑州为-0.3℃)。春季四月气温上升较快,豫西山区升至13~14℃,黄淮平原可达15℃左右。夏季炎热(7 月),平均气温分布比较均匀,除西部山区因垂直高度的影响,平均气温在26℃以下外,其他广大地区都在27~28℃之间。秋季气温开始下降,10 月平均气温山地下降到13~14℃,平原下降到15~16℃,而南阳盆地和淮南地区都在16℃以上。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230d 之间。豫西山地的卢市等地,无霜期最短,平均不到200d,尤其卢市只有184d。南阳盆地和沙河以南地区,无霜期较长,平均都在220d 以上,尤其位于伏牛山南坡的西峡,无霜期可达237d。其他地区在200~220d 之间。 日平均气温稳定≥0℃,初、终日期和持续天数:全省日平均气温≥0℃初日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和纬度的影响。南阳盆地和淮南地区,由于北部有山地防护或偏南,日平均气温≥0℃的初日出现在1 月30 日左右。豫东平原的初日要推迟15~20d。日平均气温≥0℃的终日等值线的走向大体与纬度平行,自北向南逐渐推迟。北部和西部山区大致于12 月20 日以前出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以上的持续天数大致由西向东经过西峡、驻马店、沈丘等地连成一线。其界线以南在320d 以上,以北为300~320d,南阳盆地西部和淮南可达330d 以上。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的初、终日和持续日数:日平均气温≥5℃的初日等值线,豫东平原基本上形成与纬度平行的趋势,西部因受地形的影响,等值线的分布较为复杂。淮南及南阳盆地,3 月5 日以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西部山地和豫东平原到3 月10 日以后才能稳定通过5℃。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5℃的终日随纬度的增加逐渐提早,由北往南从11 月20 日至11 月30 日相继出现。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淮南及南阳盆地最长,有270d;北部边缘最短,在255d 左右,大部分地区在260d 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