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科维奇

米兰科维奇
米兰科维奇

米兰科维奇理论

简介

古气候变化一般被划分成3个时间尺度:构造尺度、轨道尺度和亚轨道尺度,并且每个时间尺度变化各有不同的驱动机制。相比而言,轨道尺度气候变化机制的研究最为深入,这是因为轨道尺度气候变化具有明确的驱动力,即太阳系各星体作用于地球的引力场的周期性摄动,及由此引起的地球轨道参数的周期性变化和到达地球大气圈顶部太阳辐射能量配置的周期性改变。相对气候系统而言,此作用为“外强迫”( external forcing) ,并可在数学上得到较为精确的计算结果。

米氏理论的提出者—米兰科维奇

米兰科维奇,米留廷(1879—1958),南斯拉夫气候学家,他提出了地球冰期循环是地球轨道变化改变了季节之间的热平衡而引起的理论。气候变化存在着三个天文周期:每隔2万年,地球的自转轴倾角变化一个周期(称为岁差);每隔4万年,地球黄道与赤道的交角变化一个周期;每隔10万年,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变化一个周期。[1]

米氏理论内容

米氏理论的起点是天文因素变化导致的地球轨道三要素(偏心率、地轴倾斜度、岁差)的周期性变化。地球轨道变化进一步引起地球大气圈顶部太阳辐射纬度配置和季节配置的周期性变化,从而驱动气候波动。但必须指出,如果将一年内大气圈顶部接受的太阳辐射沿不同纬度及不同季节加和的话,则不管轨道要素如何变化,其总量总是基本不变的,而变化的只是其纬度分配和季节分配。这就面临一个核心问题:地球轨道怎样的配置才有利冰期气候的出现? 对此,米兰科维奇的回答是,当地轴倾斜度减小,北半球夏季地球处在远日点时有利于冰期气候的出现。可以看出,这样的轨道要素配置将导致北半球高纬区夏季太阳辐射量的减小。因此,米氏理论可以概括为: 65°N附近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是驱动第四纪冰期旋回的主因。

理论提出的依据

米氏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那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这个理论又是基于当时什么样的观察事实呢? 根据Imbrie和Imbrie的总结,当时的观察事实主要有4 条: 1)冰期旋回过程中,北半球高纬度大陆冰盖的变动幅度远大于南极冰盖; 2)大陆冰盖是沿中心向四周扩张的; 3)南北两半球冰盖变化有同时性; 4 ) 全新世开始时间不超过15000aB1P. (尽管当时还没有绝对定年技术) 。这些观察事实颠覆了米兰科维奇之前Croll的冰期旋回天文理论。Croll强调了岁差的重要性,认为当北半球冬季地球处于远日点时,北半球出现冰期气候,而南半球出现间冰期气候。在两半球气候变化基本同时的观察事实面前, Croll的理论被米氏理论所超越。米氏同时通过与柯本和魏格纳的讨论,获得这样的认识:大陆冰盖是否扩张,不取决于冬季积雪量,而取决于夏季的融雪量。

米氏理论的关键词

因此,米氏理论有3个关键词,分别为北半球、高纬度、夏季。米氏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了一个敏感区,即北半球高纬区。此区夏季太阳辐射量的减小将触发冰期气候。因此, 可视其为单因素触发模型( single forcing trigger model) 。敏感区内气候变冷后,由于冰雪的高反照率,

其信号被进一步放大、传输,进而影响其他地区。米兰科维奇本人在轨道参数变化、太阳辐射能量变化计算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触发机制和冰盖的信号放大机制,但他并没有说明北半球高纬度信号通过什么机制被传输(p ropagation)到其他地区以至实现全球耦合的。这方面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其他科学家完成。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强调大气CO2浓度变化和温盐环流变化对北半球高纬信号的传输作用和两半球气候变化的耦合作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完整的米氏理论是古气候学家集体劳动的成果。总的看来,着重于解决第四纪冰期旋回动力机制的米氏理论由触发机制、放大机制、传输机制和全球耦合机制这4个部分组成。长期以来,古气候学家在解释古气候记录时,也往往从这个框架出发。因此,米氏理论事实上为古气候学家提供了一种研究范式。

编辑本段气候变化轨道驱动的若干重要证据

米氏理论之所以能逐渐被接受,主要归功于可用来研究古气候变化的地质资料的获得,其中包括深海岩芯、珊瑚礁、花粉、树木年轮、冰芯等。20世纪60年代,在巴巴多斯岛、夏威夷和新几内亚进行的珊瑚礁研究表明,在距今约8万年、10. 5万年和12. 5万年时期,冰原尺寸缩小,海平面上升到较高水平,且存在一个2. 0~2. 5万年的周期,这与米兰科维奇计算的冰川曲线结果一致。另外,Emilinani从深海岩芯得到的主要反映冰原尺寸变化的氧同位素记录也提供了此类信息。CL IMAP计划,结合几种定年技术,采用功率谱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至少地球气候变化的某些周期类型与地球轨道变化有关。1978年, Pi2sias从深海岩芯中测量了碳酸钙、硅、浮游动植物残骸在巴拿马盆地的累积率。硅的累积率反映近地表特殊类别的生物群落的大小,其值随着气候变化而增加或减小。碳化率则反映了底层水对累积的碳酸盐的溶解能力。Pisias通过功率谱分析,从整个气候记录中抽取最强的周期特征,发现碳酸盐和硅的累积率分别表现出一个2. 3万年和10万年周期,与岁差周期和轨道偏心率周期接近。另外,这些周期也出现在另一站点岩芯的氧同位素记录中。应当指出的是, 在此类研究中, 最具可信度的要属Hays等的研究,他们获取了跨度为45万年的深海岩芯记录,发现了2. 3万年、4. 2万年和10万年周期的气候变化;并认为,在过去的35万年里,这些周期一般来说都与适当的轨道周期步调一致。至此,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米氏理论,地球轨道变化影响气候的观点开始被接受。最近,在10万到百万年时间尺度上的古气候研究中,有若干重要的发现。1999年, Petit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南极东方站过去42万年大气和气候变化的历史资料,涵盖了最近的4个冰期—间冰期旋回; EP ICA( European Project for Ice Coring in Antarctica)更将气温距平资料扩展到涵盖最近8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74万年。另外,格陵兰、南极富士丘穹以及我国的古里雅冰芯记录、海洋沉积、黄土和石笋记录等也给出了宝贵的古气候资料。其中, GISP2 (Greenland Ice Sheet Project Two)于1993年6月在格陵兰中心的钻探,得到了最深的北半球冰芯,跨时为10万年。南极富士丘穹(Dome Fuji)站的最新资料跨时32万年。中国国内也有很多类似的古气候变化研究, 包括对孢粉、树木年轮、敦德与古里雅冰芯、石笋以及黄土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

编辑本段主要问题与讨论

气候变化轨道驱动的发现,使古气候研究进入了定量探索变化机理的新阶段。然而经典版本的米兰科维奇学说只考虑北半球高纬区的辐射量变化,与新发现的地质记录和热带过程在现代气候中所起的作用相矛盾。1)一些低纬地区并没有明显的10 万年冰量周期,而是以2万年岁差周期为主,表明北半球冰盖的扩张、收缩变化并没有完全控制低纬区的气候变化; 2)在最近几次冰消期时,南半球和低纬区的温度增高,要早于北半球冰盖的融化,表明冰消

期的触发机制并非是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 3)大气CO2浓度在第2冰消期的增加同南极升温相一致,表明该时大气CO2浓度增加亦有可能早于北半球冰盖消融; 4)南半球的末次冰盛期有可能早于北半球。当我们讨论米氏理论正确性时,面临的第1个问题是: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变化到底在冰期旋回过程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如果我们承认晚第四纪气候变化的10万年周期主要源于北半球冰盖变化,那么,从10万年周期所分布的范围来看,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变化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全部作用,因为2万年岁差周期在许多记录中的存在,说明低纬地区(至少是部分地区)气候旋回受局地太阳辐射变化所驱动。因此,如米氏理论所主张的单一敏感区触发驱动机制是不成立的。有的学者根据大气CO2浓度变化有可能超前于冰量变化的现象,主张冰期旋回由CO2浓度变化所驱动。CO2变化曲线目前只有来自南极冰芯,而北极由于冰芯包含的大气粉尘中碳酸盐含量较高而难以得到可靠的CO2曲线,因此,限制了对轨道尺度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完整理解。从南极已有的记录来看,很难说CO2浓度变化同温度变化是否存在统一的相位关系,这是因为CO2气体在冰芯中有一封闭深度不甚确定的弱点。因此,只能大致认为全球大气CO2浓度变化同南极气温变化基本同时。如果用太阳辐射变化驱动CO2浓度变化,进而驱动全球气候变化这样的机制来解释晚第四纪冰期旋回,那么我们将不易解释高纬和低纬主导周期不同的现象。因此,将CO2浓度变化视作放大机制而非触发机制似乎更为合理。米氏理论面临的第2个问题是气候信号的放大机制。冰盖扩张(包括海冰)和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下降肯定是冰期气候形成的最为重要的放大机制,此外,海平面下降引起的陆地暴露以及植被覆盖面积和植被类型的变化等陆面过程亦应扮演了重要角色。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尚无可靠的手段,来定量评价这些放大机制的相对重要性。气候信号的放大过程亦是其传输过程,这就涉及到讨论米氏理论需面对的第3个问题,即传输机制。过去,北大西洋深层流变化,被视为将北半球高纬信号传输到南半球高纬区最为重要的机制。但南半球在冰消期的增温要早于冰量变化,因此,此传输机制至少在冰消期就不可能存在了。最近,有的学者测定了南大洋沉积的Nd同位素、氧同位素和碳同位素,并将它们分别视作不同源区的深层海水、全球冰量和大洋碳循环的替代性指标,结果发现在末次冰期开始阶段,这三者的相位关系是:冰量变化最早,碳循环次之, NADW 变化最晚。在冰期开始阶段,目前尚无南极气温降低早于北极冰盖扩张的证据,因此,我们尚不能完全排除NADW 在传输北极冰盖扩张信号上的作用。至此,我们可以基本认定,米氏理论的单一触发机制,已难以全面解释全球晚第四纪气候变化。这就意味着需研制新的理论框架,以解释新的观察事实,因此说,我们正面临新的研究机遇。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学者承认第四纪冰期旋回由天文因素引起的地球轨道变化所驱动,争议之处在于太阳辐射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太阳辐射的纬度配置和季节配置变化通过什么机制驱动如此大幅度的全球气候变化。因为米氏理论的局限性,新的理论假说正在被提出。这里,介绍两派重要的观点。一派为“热带驱动说”。这类假说强调热带的作用,其基本理论框架如下:低纬太阳辐射变化驱动季风变化,季风变化控制地表岩石的风化强度,进而控制到达海洋的硅通量,硅通量控制了海洋硅藻的生产率,进而控制有机碳的沉积,然后通过影响大洋碳循环驱动全球气候变化。这派假说与米氏理论不同,强度了低纬夏季太阳辐射的触发驱动作用,但它还需要进一步解释低纬度变化如何导致高纬冰盖变化的10万年冰量周期。无论如何,这派假说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思考热带季风和热带海洋的作用,如果在高低纬相互作用上能延伸一步,它将有可能成为一主导性理论。另一派假说主要为冰消期设计,它从冰消期时南极增温和大气CO2浓度增高超前于北极冰盖融化这个观察事实出发。其具体机制如下:冰盛期时,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处于低值,而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处于高值,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的提高促使南极冰盖外缘及海冰融化,进而使“生物泵”的作用减弱,导致大气CO2浓度开始增高; 与此同时,北极冰盖已达到最大值,形成“海基”冰盖,并处在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的状态(一部分冰盖已在平衡线之下) ,而大气CO2浓度的增高可导致全球升温,从而触发北极冰盖开始融化,北极冰盖部分融化后,由于地

壳反弹作用的滞后,冰盖对温度增加的敏感性进一步加强,而此时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也开始增加,从而促使冰盖进一步消融。这派假说考虑了南北两半球高纬气候的相互作用,但没有考虑热带的重要性。尽管该假说只涉及到冰消期,但它暗含了一个逻辑推论,即冰期旋回的不同阶段有可能有不同的驱动机制。

编辑本段米氏理论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近20年,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齐晔:低碳发展特别关注低碳化的过程,而不是西方所强调的一个经济体的碳排放总量或单位GDP碳排放量。——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齐晔“近20年,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对气候变暖,上世纪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学家一直有质疑;但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正常现象——允许不同的声音,要求大同存小异,要看共识。” 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早已落下帷幕,但“气候变暖”、“低碳经济”却成为全世界最时尚的流行语,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世人不能回避的焦点;更由于有国外媒体爆料:顶级科学家正在竭力推广“人造的全球变暖说”!一时间人们莫衷一是。究竟如何看待气候变暖问题?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的提出有什么样的理论依据?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何在?带着一些读者的疑问,《思想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齐晔教授。

低碳经济是谁提出来的

《思想者》:近年来,低碳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规划中一个十分热门的概念。按一般人的理解,所谓低碳经济:就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那么,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之后是否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齐晔:低碳经济概念最初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这个概念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技术、产业、制度和观念四个层面。狭义地说,低碳经济是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特征的运行模式。所谓低碳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节能。无论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生活过程中,强调节约使用能源,特别是碳基能源。节能自然涉及提高能效,但仅仅靠提高能效是不够的,还必须减少总的能源需求。二是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的碳密度,即单位能源中碳的含量。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甚至企业界的迅速响应。2006年,英国经济学家斯特恩在《斯特恩报告》中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以及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规划了美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和具体措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的《AB-32》法案更在州一级制定了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迄今,已有多个国家相继制定了各自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峰会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他进一步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清华大学成立了低碳能源实验室、低碳经济研究院和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神华集团成立了北京低碳经济研究院。目前,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和低碳发展成为中美、中欧和中日合作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气候变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思想者》:就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之际,有国外媒体爆料:顶级科学家正在竭力推广“人造的全球变暖说”!堪称“现代科学中最大的丑闻”。据说迈克尔·曼的报告把“令人尴尬”的

中世纪剔除了,因为那一时期的气温比今天还要高,而那是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之前数百年。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齐晔:在学术界,绝大多数科学家对全球变暖这个事实应该说没有什么太多的争议;根据科学数据,实际上从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变暖的幅度是相当大的,难以用已知的关于自然变化的理论来解释。温室效应这个假说或理论概念并不是最近才提出的,而是19世纪末就提出了。只是温室效应现象现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问题的关键是变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有不同的意见。在温室气体的排放中,二氧化碳排放占60%以上,其他还有氮氧化物,水蒸气、甲烷…… 《思想者》:所谓绝大多数科学家是指哪些人? 齐晔: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这里有3000多名科学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发布分析报告。你说的那个迈克尔·曼,也是为这里工作的科学家。《思想者》:据说,供职于英国东安吉里亚大学的气候研究所(CRU)的科学家菲尔·琼斯,在汇总气温数据时,他“使用了迈克尔的窍门,使每20年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符合基思掩饰(气温)下降趋势(的立场)”。而他们提供的全球气候数据成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各国政府所依据的最重要的气温数据。齐晔:那个所谓的丑闻很难说是造假,我个人认为,“黑客”窃取科学家个人的电子邮件这本身是不正当的——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进入人家个人的邮箱,而那里面有一些话,个人认为是曲解了。一些对气候变暖理论持怀疑态度的人抓住气候研究中心主任菲尔·琼斯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气象学教授迈克尔·曼的信件中的“窍门”一词,认为琼斯使用“诡计”故意歪曲真实数据以佐证人类活动致使气候变暖的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实际上科学家用“窍门”(Tricks)这个词是指很聪明的一种方式、技巧,直译就是“小花招”,在过去20年中,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对气候变暖,上世纪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学家一直有质疑;但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正常现象——允许不同的声音,要求大同存小异,要看共识。比如说,多数工程师说一座房子要倒,只有几个人说没事,你不能听几个人的,你还是要分析这房子的结构是否存在问题,然后采取预防措施。《思想者》:还有一些读者说,地球气候史大约为20亿年。中世纪那一时期的气温比今天还要高。目前全球变暖的结论是基于最近100年的观测数据,这是一个人生的时间尺度。100年对于20亿年来说是如此的微不足道,那么下一个100年气温或许又降低了呢?呵呵,北京当下就遭遇59年来同期最大暴雪袭击。齐晔:地球形成于45亿年以前,这个气候在最近的200年是渐渐稳定下来的,那和6500万年前恐龙那个年代肯定不一样。但在这个过程中,地球气候确实有波动,原因也很复杂。比如,有一种理论认为,由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相应位置有变化,地球气候与三种天文循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被称为“米兰科维奇循环”。米兰科维奇循环包括地球的倾角变化、地球轨道的形状变化以及地球的摇摆度变化三个循环,以十万年为主要周期。根据米兰科维奇理论,这三种天文循环分别影响了太阳对地球的辐射程度,进而共同导致了地球冰川期和间冰期的形成。按米兰科维奇循环理论预测,现在应该是越来越冷,但现在越来越热。那还有人说,气候变暖和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有一个11~13年的周期。也有说当一个4~5年周期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但研究数据表明:排除上述所有这些因素,地球气候变暖仍然是个总的趋势。我们说的地球气候变暖趋势的这个理论,科学家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了。我个人认为,这个理论是经得住考验的,至于将来会不会推翻,那也不能完全否定。但变暖是一个趋势。《思想者》:如何能够确定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全球变暖的罪魁呢?中学生都知道,二氧化碳不是一种“污染物”,它是植物不可缺少的养料。澳大利亚地质学家伊安·普利莫尔认为,气候变化是持续的自然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由太阳活动决定,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大。您怎么看这个说法? 齐晔:我们不是简单说二氧化碳不好,也不是绝对说温室效应不好。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就没法生长,没法促进光合作用;没有温室效应就更麻烦了,地球太冷,人类怎么生存?我们是说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度的强化的温室效应是个麻烦。把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污染物这是特定

语境下出现的。这是当时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个案例。当时马萨诸塞州告美国的联邦环保局——他们认为二氧化碳应该作为污染物处理,但美国的空气清洁法没有把二氧化碳列为污染物,他们希望用法律手段把它列为污染物,进行治理。这个二氧化碳显然和二氧化硫、颗粒物不一样。所以,谈这个话题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总之,从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尺度看,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是很迫切的任务。因为从过去的一个世纪看,气候变暖带来了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灾害的增加,疾病的流行,生物多样化的破坏都是越来越严重……

1.地球公转轨道离心率的变化为一个约九万六千年的周期。其间地球的轨道皆在圆形与椭圆形之间变化。轨道离心率越小(越接近圆形)时,四季变化相对较不明显,也不易有冰期的发生。反之,离心率越接近1(但不等于)的轨道,四季明显,也较易产生冰期。

2.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的变化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介于21.5度到24.5度之间,以四万一千年为周期。角度越大,高纬度地区因接受辐射的时间差异较大,易形成冰期。现今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为2

3.44度,且有减少的迹象。

3.地球的岁差因地球自转轴的进动,造成一个大约两万六千年的周期。在远日点时,若北半球倾向太阳,冬天温度将会相对较高;若因进动而导致南半球在远日点时倾向太阳,北半球的冬天将较为酷寒。又因北半球陆地多,比热小,温度容易下降,而较容易形称冰期。但,米兰科维奇循环并未完全解释气候的变化,特别是冰期的产生,因为冰期的发生显然小于十万年这个周期。上述三种因素会集合影响地球的气温变化,例:当地球在远日点且绕日运行的轨道离心率趋近于1,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为最大的2

4.5度,且南半球倾向太阳,将可能发生极低温的情形。此三个因素交错影响着地球气温,每个因素不同的表现也让地球的气温更加不可预测。

<英文>Milankovitch cycles are the collective effect of changes in the Earth's movements upon its climate, named after Serbian civil engineer and mathematician Milutin Milankovi?. The eccentricity, axial tilt, and precession of the Earth's orbit vary in several patterns, resulting in 100,000-year ice age cycles of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over the last few million years. The Earth's axis completes one full cycle of precession approximately every 26,000 years. At the same time, the elliptical orbit rotates, more slowly, leading to a 21,000-year cycle between the seasons and the orbit. In addition, the angle between Earth's rotational axis and the normal to the plane of its orbit moves from 22.1 degrees to 24.5 degrees and back again on a 41,000-year cycle. Currently, this angle is 23.44 degrees and is decreasing.

Earth’s movement

As the Earth spins around its axis and orbits around the Sun, several quasi-periodic variations occur. Although the curves have a large number of sinusoidal components, a few components are dominant. Milankovitch studied changes in the eccentricity, obliquity, and precession of Earth's movements. Such changes in movement and orientation change the amount and location of solar radiation reaching the Earth. This is known as solar forcing (an example of radiative forcing). Changes near the north polar area are considered important due to the large amount of land, which reacts to such changes more quickly than the oceans do.

Orbital shape (eccentricity) 轨道形状(偏心率)

正常的形状

The Earth's orbit is an ellipse. The eccentricity is a measure of the departure of this

反常

ellipse from circularity. The shape of the Earth's orbit varies from being nearly circular (low eccentricity of 0.005) to being mildly elliptical (high eccentricity of 0.058) and has a mean eccentricity of 0.028.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se variations occurs on a period of 413,000 years (eccentricity variation of ±0.012). A number of other terms vary between 95,000 and 136,000 years, and loosely combine into a 100,000-year cycle (variation of ?0.03 to +0.02). The present eccentricity is 0.017. If the Earth were the only planet orbiting our Sun, the eccentricity of its orbit would not vary in time. The Earth's eccentricity varies primarily due to interactions with the gravitational fields of Jupiter and Saturn. As the eccentricity of the orbit evolves, the semi-major axis of the orbital ellipse remains unchang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rturbation theory used in celestial mechanics to compute the evolution of the orbit, the semi-major axis is an adiabatic invariant. According to Kepler's third law the period of the orbit is determined by the semi-major axis. It follows that the Earth's orbital period, the length of a sidereal year, also remains unchanged as the orbit evolves. Current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losest approach to the Sun (perihelion) and furthest distance (aphelion) is only 3.4% (5.1 million km). This difference is equivalent to about a 6.8% change in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Perihelion presently occurs around January 3, while aphelion is around July 4. When the orbit is at its most elliptical,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at perihelion is about 23% greater than at aphelion. This difference is roughly 4 times the value of the eccentricity. Season (Northern He misphere) Durations Y ear Date: GMT Season Duration 2005 Winter Solstice 12/21/2005 18:35 88.99 days 2006 Spring Equinox 3/20/2006 18:26 92.75 days 2006 Summer Solstice 6/21/2006 12:26 93.65 days 2006 Autumn Equinox 9/23/2006 4:03 89.85

days 2006 Winter Solstice 12/22/2006 0:22 88.99 days 2007 Spring Equinox 3/21/2007 0:07没被记录本资料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0e3556787.html, Orbital mechanics require that the length of the seasons be proportional to the areas of the seasonal quadrants, so when the eccentricity is extreme, the seasons on the far side of the orbit can be substantially longer in duration. When autumn and winter occur at closest approach, as is the case currentl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earth is moving at its maximum velocity and therefore autumn and winter are slightly shorter than spring and summer. Thus, summer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s 4.66 days longer than winter and spring is 2.9 days longer than autumn.

Axial tilt (obliquity)

22.1-24.5° range of Earth's obliquity.

The angle of the Earth's axial tilt (obliquity) varies with respect to the plane of the Earth's orbit. These slow 2.4°obliquity variations are roughly periodic, taking approximately 41,000 years to shift between a tilt of 22.1° and 24.5° and back again. When the obliquity increases, the amplitude of the seasonal cycle in insolation (INcident SOLar radiA TION) increases, with summers in both hemispheres receiving more radiative flux from the Sun, and the winters less radiative flux. As a result, it is assumed that the winters become colder and summers warmer. But these changes of opposite sign in the summer and winter are not of the same magnitude. The annual mean insolation increases in high latitudes with increasing obliquity, while lower latitudes experience a reduction in insolation. Cooler summers are suspected of encouraging the start of an ice age by melting less of the previous winter's ice and snow. So it can be argued that lower obliquity favors ice ages both because of the mean insolation reduction in high latitudes as well as the additional reduction in summer insolation. Currently the Earth is tilted at 23.44 degrees from its orbital plane, roughly half way between its extreme values. The tilt is in the decreasing phase of its cycle, and will reach its minimum value around the year 10,000 AD. Precession (wobble)

Precession is the chang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Earth's axis of rotation relative to the fixed stars, with a period of roughly 26,000 years. This gyroscopic motion is due to the tidal forces exerted by the sun and the moon on the solid Earth, associated with the fact that the Earth is not a perfect sphere but has an equatorial bulge. The sun and moon contribute roughly equally to this effect. In addition, the orbital ellipse itself precesses in space (anomalistic precession), primarily as a result of interactions with Jupiter and Saturn. This orbital precession is in the opposite sense to the gyroscopic motion of the axis of rotation, shortening the period of the 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es with respect to the perihelion from 26,000 to 21,000 years. When the axis is

aligned so it points toward the Sun during perihelion, one polar hemisphere will have a great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asons while the other hemisphere will have milder seasons. The hemisphere which is in summer at perihelion will receive much of the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solar radiation, but that same hemisphere will be in winter at aphelion and have a colder winter. The other hemisphere will have a relatively warmer winter and cooler summer. When the Earth's axis is aligned such that aphelion and perihelion occur near the equinoxes,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 will have similar contrasts in the seasons. At present, perihelion occurs during the Southern Hemisphere's summer, and aphelion is reached during the southern winter. Thus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seasons are somewhat more extreme tha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easons, when other factors are equal.

奢侈品在奥特莱斯和旗舰店 渠道研究

奢侈品在奥特莱斯和旗舰店渠道研究 一、奢侈品定义及特性 1、定义: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产品。从经济意义上看,奢侈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从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提升。奢侈品行业与其说是一个行业,不如说是一个各行各业顶尖产品构成大集合。 2、五大特性: 梦幻性: “奢侈品”魅力很大程度上作用于人情感需求,追求和拥有“奢侈品”满足着人们某种情怀和梦想,总是可以唤起人们某种想象并由此产生愉悦,“奢侈品”也因为承载着这些美好梦幻而变得富有感性和生命力。奢侈品所吸引人群是与某一社会群体对应。对那些日常享用奢侈品人来说,奢侈品主要功能是区别生活所必需。对于其它人来说,奢侈品对应是一种渴望,一种向往。 极品性: “奢侈品”看上去就是最好,它在同类消费品及同类服务中必须是最高级。这种最高级是外观与品质统一表现。“奢侈品”极品性不仅是内在品质最为精良生产工艺极为精细,而且外观或表象应是显而易见精美,是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精华”。而极品品质又需要在一个个无与伦比完美细节里感知。 稀缺性:

“奢侈品”是稀有,并非随处可见,以显示其物有所值。奢侈品不寻找客户,奢侈品不等待客户,相反,客户寻找奢侈品,客户等待奢侈品。为了维护目标客户优越感,凸显定制化及小批量,有意而为地限量生产,以及漫长等待。稀缺性最高表现形式为“仅此一件,独一无二”。这不仅因其制作成本高昂,更着眼于满足目标客户地位标榜。“奢侈品”也因“少”而更加尊贵。 昂贵性: “奢侈品”产生成本决定了其让大多数入望洋兴叹价格,这直接拉开了“奢侈品”消费与大众消费距离,而“奢侈品”昂贵体现在其高品质物料,精益求精工艺、细腻完美形象和个性尊贵服务。 引领性: “奢侈品”还是全球化时尚引领者,每年发布最新流行趋势几乎成了全球时尚界灵感源泉。奢侈品”需要符合现代精神而不断创造新形象观,更关键是,其所创造时尚具有生命力,从流行一时到流行十几年,再到永不过时流行,从一种新潮开创变成一种风格奠定,最终演化为历久弥新经典。 从上述五大要素来看,“奢侈品”对社会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为它们集中了最先进技术、最和谐产品美学,它是亲切、细腻、敏锐、最入性化,而且奢侈品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中。 二、中国奢侈品市场 1、市场现状 去年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 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销售市场。到2014年前后,中国市场上奢侈品销量将占到全球总销量29%左右,和日本持平,中国将成为和日本同等重要世界最大奢侈品市场。

英国著名足球杂志《442》评出了2009年百大球星

以下为《442》杂志评选2009年百大球星完全一览:排名球员年龄位置俱乐部国家 1 梅西2 2 前锋巴塞罗那阿根廷 2 C-罗纳尔多24 前锋皇家马德里葡萄牙 3 哈维29 中场巴塞罗那西班牙 3 伊涅斯塔25 中场巴塞罗那西班牙 5 比利亚27 前锋瓦伦西亚西班牙 6 托雷斯25 前锋利物浦西班牙 7 杰拉德29 中场利物浦英格兰 8 卡卡27 中场皇家马德里巴西 9 埃托奥28 前锋国际米兰喀麦隆 10 鲁尼24 前锋曼联英格兰 11 兰帕德31 中场切尔西英格兰 12 费迪南德30 后卫曼联英格兰 13 伊布拉希莫维奇27 前锋巴塞罗那瑞典 14 德罗巴31 前锋切尔西科特迪瓦 15 阿沙文28 前锋阿森纳俄罗斯

16 卡西利亚斯28 守门员皇家马德里西班牙 17 麦孔28 后卫国际米兰巴西 18 埃辛26 中场切尔西加纳 19 里贝里26 中场拜仁慕尼黑法国 20 法布雷加斯22 中场阿森纳西班牙 21 迭戈-弗兰30 前锋马德里竞技乌拉圭 22 维迪奇27 后卫曼联塞尔维亚 23 塞萨尔30 守门员国际米兰巴西 24 迭戈24 中场尤文图斯巴西 25 丹尼尔-阿尔维斯26 后卫巴塞罗那巴西 26 亨利32 前锋巴塞罗那法国 27 马斯切拉诺25 中场利物浦阿根廷 28 阿什利-科尔28 后卫切尔西英格兰 29 本泽马21 前锋皇家马德里法国 30 德罗西26 中场罗马意大利 31 阿圭罗21 前锋马德里竞技阿根廷 32 帕托20 前锋AC米兰巴西

33 埃夫拉28 后卫曼联法国 34 特里28 后卫切尔西英格兰 35 布冯31 守门员尤文图斯意大利 36 哈维-阿隆索27 中场皇家马德里西班牙 37 古尔库夫23 中场波尔多法国 38 阿德巴约25 前锋曼城多哥 39 亚亚-图雷26 中场巴塞罗那科特迪瓦 40 罗本25 前锋拜仁慕尼黑荷兰 41 拉斯-迪亚拉24 中场皇家马德里法国 42 阿内尔卡30 前锋切尔西法国 43 卡努特32 前锋塞维利亚马里 44 贝尔巴托夫28 前锋曼联保加利亚 45 大卫-席尔瓦23 中场瓦伦西亚西班牙 46 塞尔吉奥-拉莫斯23 后卫皇家马德里西班牙 47 卡瓦略31 后卫切尔西葡萄牙 48 斯内德25 中场国际米兰荷兰 49 巴拉克33 中场切尔西德国

米兰大教堂赏析

中外建筑经典实例赏析 ——米兰大教堂 摘要 米兰大教堂(Churchof Duomo),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规模居世界第二。米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奥隆那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它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 关键词:米兰大教堂哥特式中世纪基督教 教堂简介 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教堂的欧洲第三大教堂。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 建筑风格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的建造历经五个多世纪才完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建筑师先后参与主教堂设计,汇集了多种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德意志风格影响尤为显著。。米兰大教堂在装饰及设计方面,显得相当细腻,极富艺术色彩,整个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品。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之一,米兰大教堂可以说是把这个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建筑外观 米兰大教堂整个外观极尽华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之一,有“大理石山”之称。整个建筑呈拉丁十字形,长度大于宽度。米兰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 内部结构

米兰大教堂的大厅有着显著的哥特式风格建筑的特点:中厅较长而宽度较窄,长约130米,宽约59米,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导向祭坛的强烈动势。中厅高度很高,顶部最高处距地面45米。宏伟的大厅被四排柱子分开,大厅圣坛周围支撑中央塔楼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径达到10米,由大块花岗岩砌叠而成,两侧束柱柱头弱化消退,垂直线控制室内划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教堂的地下有砖砌的深度为4-8米的空间。这儿能看见是现在大教堂基础的圣特库拉教堂的遗址。此外,在正面深处入口开始是地下的宝物库,从正中间靠里右手的入口可以去往屋顶。堂内还藏有许多艺术珍品和米兰名人的陵墓。一直以来一些闻名的神父,选择了安葬在大教堂之下,所以米兰大教堂可以堪称神圣的圣殿。教堂大厅供奉着十五世纪时米兰大主教的遗体,头部是白银筑就,躯体是主教真身。 审美感受 中世纪教堂建筑一般都为哥特式。米兰教堂就是如此,它的形式轻巧而富于装饰意味,采用很多矢状卷的构造和尖塔式的装饰,以其高耸入天与上帝接近的感觉,控制人们的精神感情。中世纪教堂的装饰美术是基督教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堂的内部布置有大量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装饰壁画、窗玻璃画、浮雕和圆雕。教堂装饰中采用彩色镶嵌画和窗玻璃画,这种透光的画面在白天的阳光和夜晚的烛光下摇曳闪耀不定,画上的圣像和五彩装饰图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这一切更增加了教堂内部的光怪陆离和神秘恐怖,非尘世的特殊效果,达到了基督教征服人心的目的。 米兰大教堂在艺术造型上的特点:它的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它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这种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

吴新宇的诗

吴新宇的诗 吴新宇(1967—),笔名吴昕孺,1985年从事诗歌创作。 已出版诗集《月下看你》,《两个人的书》。 职业编辑。 业余诗人。 衣袂穿着雨衣的拐角一声枪响太阳在天庭歌唱月神野外紫云英姐姐的村庄衣袂由一些破碎事物拼聚而成在风口浪尖经受誓言的考验再享受被棘藜环绕的草莓。 花枝美丽的陷阱骗过原野,让微笑的伤口交出学费没有什么比这更轻巧,宛如沉睡中飘过水面的梦和梦里飞扬的辞藻你的风度在云间出没在盐水之中,在火里在平缓的山坡,谈论秋天橙色的光亮乌鸦站在屋顶,模拟你的姿式。 它的目光射出黑色的箭矢直指脚下的草坪我就躺在这草坪上听任自己破碎然后聚拢。 听任自己的身体变成流水哗哗,淌入爱情温暖的下水道。 而你的衣袂依然猎猎如旗不断抽打我的上空穿着雨衣的拐角穿着雨衣的拐角静如一枝伤残的玫瑰夜刚来过。 它停留了很久却什么也没看到,包括那两个迷路的家伙拐角突然鼻青眼肿脸捂住都来不及,只好躲进一场交通事故。 爆过的轮胎重新喊了一声听到刺鼻的橡胶糊味拐角再度穿上雨衣神情暖昧,遗落在粗浅的风里这个春天语句不通泥泞堵塞了每一个词

始终吐不出最想说的那句好不容易,拐角脱下了他的雨衣。 挂在三月枝头水正好滴在春天的前额我的鞋子浸湿了。 你说我二十年的等待竟然无动于衷一声枪响原以为二十年等待会长过一生。 现在回头望去那不过是一声枪响砰——便击中我内心让它碎裂成艳丽的花瓣这个春天,盛满阳光的火药我知道总会被某一枪击中,幸福地流血、流泪并为所有空洞的日子送行另一部诗经,闻声溯流而上它的源头是你披散的发丛词语随风而坠,缤纷于宁静的湖面。 我忽然发觉我们的每次对视都是一生你说,有一片林子总在那里在肝脏附近、心的隔壁在你痴迷凝望中转身的一瞬为什么总是错过?我把笑容悬挂于你的泪眼前这张帘子不能遮风蔽雨,只给你一个晴朗的暗示。 象一张沙发的图片看着舒服,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二十年就是在沙发上坐一坐高速列车一晃而过,沿途风景如浅薄的悲伤和轻快的欢乐包括柴米油盐,悉数没收一场阴谋早已瞄准时间的靶子一粒子弹注定要射出并被我挡住。 这粒行走了二十年的子弹终于在我的疼痛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太阳在天庭歌唱太阳在天庭歌唱,这位唯一的歌手,嗓音宏亮它穿着金色的袍子,象一只巨大的、胖胖的蝙蝠栖落在洪水汹涌中的桠枝树被淹没,春天被淹没成为水底一个腐烂的花园一些诗句死鱼般浮现浑浊的意象,让太阳看花眼睛张开的喉咙里竟然遗失了歌词你接着唱,你也

中国奢侈品进出口状况

摘要 近年来,奢侈品消费与贸易在全球呈上升之势,其中中国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世界奢侈品市场的增长率至少是全球经济增长率的两倍,奢侈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但表现在消费文化相对成熟的欧美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奢侈品更是被新富阶层的消费者所热义和向往,甚至达到一种迷恋的程度。2010年,我国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1556亿元,增长率高送10.35%。根据麦肯锡咨询么司的预测中国可能将在2015年成为全球奢侈品的第一大消费国。虽然奢侈品的消费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增加我国的就业人数,但是我们化要看到,在这种奢侈品消费的热潮之后,逐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中国是一个奢侈品的进口大国,全世界前100强的奢侈品的品牌中国一个化没有,现在国内消费的奢侈品的品牌化乎全部的来自于国外的进口,一方面造成了我国自已的奢侈品品牌巧竞争为得不到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关税巧原因导致了很多的国内奢侈品消费得到了流失,它们都通过境外消费等的方式流向了国外。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探讨我国奢侈品消费的驱动机制,进而研究我国奢侈品贸易及政策选择,并为促进我国自主奢侈品品牌发展提供参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奢侈品; 消费行为; 奢侈品贸易; 中国奢侈品品牌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ith its unique mode of operation and flexible production method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quite part ignored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key position, and management thoughts, make enterprise administration rigid backward production operational management pattern to the role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no into full play. Meanwhile,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hanges and system,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strengthen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encountered some resistance. Here mainly from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modern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the bas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to find out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ddle-sized enterprises financial management methods, improve financial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enha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On this foundation, discuss enterpris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Key words : Luxury ; Consumer behavior; Luxury trade; Chinese luxury brands

奢侈品销售(总结_心得_建议)

通过这些天在公司的工作和学习,对奢侈品和奢饰品销售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总结如下,不好勿怪啊。 奢饰品定义 “奢侈品在国际上的概念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奢侈品的消费是一种高档消费的行为,奢侈品这个词本身并无贬义。中国是全球奢侈品消费的大市场之一。 每一个奢侈品牌建立之初,都会根据当时的市场或设计者的特长与喜好而顺应需求成立。而每一个品牌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理念,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定位——高端。纵观这些国际性的一线品牌起初只为贵族,高层富商,娱乐明星服务如:L V,卡地亚,爱马仕,香奈儿,古奇…等 奢侈品牌的特征 1,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奢侈品牌的建立与发展历经时间的磨砺与冲刷直至今日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奢侈品的品牌风格与品牌理念也更加沉淀与坚实,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文化。这些恰恰是有别于其它品牌的特征,而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的同时也在享受着这些文化。 LV:1854年路易.威登在巴黎以自己的名字开了第一间皮箱店,一个世纪之后,这一品牌已经不仅限于设计和出售高档皮具和箱包,

而是成为涉足时装、饰物、皮鞋、箱包、珠宝、手表、传媒、名酒等领域的巨型潮流指标。从早期的LV衣箱到如今每年巴黎T台上的不断变幻的LV时装秀,LV (路易·威登)之所以能一直屹立于国际时尚行业顶端地位,傲居奢侈品牌之列,在于其自身独特的品牌DNA。 2,风格与理念的独特 每一个奢侈品牌背后必须具有自己的品牌风格与品牌理念,这些风格与理念因为品牌历史背景,文化思想的差异造就了它们的独特与唯一性,而我认为品牌的风格与理念是不能改变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历久弥新。如果gucci有一天开始走平民路线,那它还是gucci 吗?所以它们也是个性化的唯一化的。而这些更加满足了购买者的心理。 HERMES:爱马仕建立之初马匹在法国是贵族重要的出行工具,因此一家以高级马具制造的品牌应运而生。爱马仕一直秉承着超凡卓越、极至绚烂的设计理念,造就优雅之极的传统典范。170多年以来就一直以精美的手工和贵族式的设计风格立足于经典服饰品牌的颠峰。它奢侈、保守、尊贵,整个品牌由整体到细节,再到它的专卖店,都弥漫着浓郁的以马文化为中心的深厚底蕴。 3,主营品类与经典系列 不论奢侈品还是非奢侈品都有自己的品牌的主营商品,而同一类商品因为不同的创意,材质,工艺,又分为了各个系列,经过时间的考验与人们的认同,经典系列诞生了,而这个特征是非奢侈品无法具

托福听力材料:米兰科维奇假说1

托福听力材料:米兰科维奇假说1 米兰科维奇假说这篇文章是不是有点难孩子们?刚才我看有一个孩子说,一开始就听蒙了,是吧?是不是?孩子们?给点反应啊?你一开始听蒙了是吗?其实这篇文章的开头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比较直接,就出现这个主旨的文章,属于开门见山的方法,他说到,对没错,其实不是地理词汇,应该是属于天文的词汇,OK。那么一开始我们主要先确定的主旨就是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说到了,我们之前讨论过了或者说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类的活动会影响气侯对不对。但是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讲的并不是人类活动影响气侯,我们今天讲的是这个地球的一个本身的运动所影响的气侯,所以说一开始我们就要跟进,同时这句话给我们什么样的概念,我们反复强调了,但凡说到气候影响,无非是这两种,这是我们注意的。这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讲到这个地球到底有什么运动,米兰科维奇假说到底包含什么样的内容,所以听前半部分的时候我比较推荐大家借助一些数字,比如说一二三,因为一共讲了三点,我之前说过在其他的公开课上反复强调,四以下的数字是一定要记的,因为这可能影响到咱们的听力的一个分层,对不对。讲到第一种说地球的一个公转,他这个影响了一个气侯,那么其实呢,这里面有一个小的always wrong考点,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个考点,这个也是我一会儿给大家带一下,不过我之前在别的课上讲过了。这里其实讲到说这个地球他并不是一个像手表指针一样完美的圆形,是椭圆形对不对。OK。第二个讲到地球倾角,第三个讲到旋进的概念,其实我知道很多孩子为什么这篇文章听得不好,直接被这些概念搞蒙了,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里面,这个教授他本身自己都说了一句话,他说这个旋近距的概念太复杂,可能会花费我一百万年的时间来讲述他,所以说我不会去讲,并且对于我们来说也意义不是很重大。其实有的时候TPO里的讲座的过程中,教授讲的话是可以给我们作为一个备考的参考孩子们。这些名词,重要吗很重要对不对。但是你会发现,即便这个概念我告诉你旋进你可能也不知道是什么,所以对于所有人来说,这个名词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点是听他的解释,如果教授不解释,就说明他一点也不重要。他也说这篇文章不是搞懂这三个概念是什么,而是要搞懂这三个概念给我们气侯影响,他会影响冰川的形成,这个我已经反复强调了glacier这个词是非常重点,就是但凡提到全球气候变暖会讲到冰川,因为如果冰川有一天全部融化,可能我们都死翘翘了对不对,这是有可能的。所以说呢这是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如果你不懂什么叫地轴倾角,你不懂旋进你也可以完全做对所有的题目这是我想说的。 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是非常好的,一个非常好的逻辑,是时间类的逻辑,对不对。如果单拿出一篇文章就变成了一个历史类的文章,那么我之前也说过历史类的文章,我们重点要听什么,我们其实不需要去把这些时间记下来,我说过这个托福听力不需要你记年代,不需要你记时间,但是你一定要记这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很重要的。其实讲到了什么20年,70年,80年,大家发现他讲课的顺序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所以你没有记忆时间具体是什么,你也非常清楚他的走向。说到其实这个米兰科维奇这个人呢,他最开始提出假说的时候,其实这里有一个新鲜事物的考点,一个人最开始提到了一个这样一个想法,那么总是会伴随着一些争议的,鲁迅先生教过我们,一个新鲜事物或者是新的思想出现的时候总会伴随着大喊大叫,对于托福听力里这个理论同样实用的你但凡听到新鲜事物,你一定要记,比如说你听到first 第一次提出什么东西,或者是什么东西第一次在哪里出现了,在哪里发生了,我们就一定要听公众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这篇文章一开始是大众对他什么看法,怀疑,很肯定。没错,就开始说,因为他是缺乏一些证据,所以说之后的就出现了海底取样的证据,还有孩子们,还是另外一个考点,当我们听到一些证据的时候,就一定要听证据本身是什么,而且这个证据是支持了我们的理论还是反对了我们的理论,这是需要我们去听的,而且如果考的话一定要对应上的。我们发现海底取样的理论是支持米兰科维奇的假说。但是之后出现了一个魔鬼洞的这样一个理论,这样一个实验,他其实是反对米兰科维奇的假说。这个是我们要听到的。现在就会出现了一个矛盾对吧,还有就是当出现一个矛盾点的时候,一定要听教授的态度,很有可能注意到他的,同时我们要听这个结果,有的时候其实没有结果也是一种结果,没有结果说明教授有不确定的态度,但是这篇文章是有一个结果的,就是这两个其实都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一个矛盾呢,是因

携手共建阳光之家__展示特教专业风采

携手共建阳光之家展示特教专业风采 虹口区密云学校是一所专门招收6~16岁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在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谐共享社会文明的今天,学校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人文、和谐、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有效地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在社会中取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近年来,学校还利用自身的特教专业团队优势,着力构建开放型校园,向全区辐射其特殊教育和服务功能,在带动社区“阳光之家”师资建设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首先是在2007年特奥会期间,和曲阳阳光之家共同承担了阳光之家开放活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丰富的活动内容接受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检阅。 随即,密云学校又向整个区域辐射其专业功能,承担了虹口区面上各阳光之家的师资培训工程。首先是和曲阳街道的阳光之家用“签约式”开展共建活动,协议中对双方的职责、学习制度、激励机制都有着很详细的说明和要求,便于双方共同参照执行,并用课题的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保障此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在拓展特教学校教育服务功能和范围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自身整体性的提高。期间,密云学校派资深教师上门送教,邹锡生老师是一名退休的老教导,教学经验丰富,他每周上门一整天, “阳光之家”是各街道专门为本地区智障人士开办的一所集“教育培训、简单劳动、就业指导、康复训练、特奥运动”等多位一体的

综合性活动场所,但“阳光之家”特教师资来源不一,各自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各不相同,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各个智障学员不同的教育需求。如何对“阳光之家”师资进行有效的培训,让智障学员更好地适应社会,回归社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享受到地区政府为他们提供的优质教育服务呢?由虹口区政府牵头,委托区教育局、区残联一定要将“阳光之家”的师资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政府实事工程来抓,教育局充分发挥虹口区密云学校专业团队的优势,整合了方方面面的教育力量,为打造专业优质的“阳光之家”师资队伍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其中以密云学校和曲阳“阳光之家”共建互助式师资培训为研究案例,摸索出一些颇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反思改进不足,进而形成一定的师资培训模式,拟在本区内进行全面推广和实施,从而带动虹口区“阳光之家”特教师资水平整体性的提高。 1.培训模式“签约、共建” 曲阳“阳光之家”几年来的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地区特色,但实践过程中发现,对于特殊人群的特殊教育要有着一定的专业要求,对智障人士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康复训练等这些都需要特殊教育学、心理学、康复运动学等多种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支持,“阳光之家”的师资力量显然在这种需求中显得单薄,与其一街之隔的密云学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都经过特殊专业的培训,在特教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虹口区密云学校和曲阳“阳光之家”本着“关注残疾人事业,共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走多元化、社会化合作之路,依托专业团队,双方根据平

中国奢侈品消费分析报告

试题: 1)如何解读奢侈品所张显的社会等级符码?奢侈品消费的“盛宴”为什么发生 在当下 的中国社会?还将持续多久? 2)奢侈品在英语中是“Luxury”,来源于拉丁语“Lux”,原意为“光”。显然, 奢侈品最初的概念指的是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比如钻石、黄金,延伸为价值 昂贵的物品。现在我们所说的奢侈品,“广义上来讲泛指能带给消费者一种高雅和 精致的生活方式,注重品味和质量,并且主要面向高端和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安永报 告,2005)。”奢侈品是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有不同的范围:“对 有些人来说奢侈品可能是一辆500万元的劳斯莱斯;而对于另一些人,则可能是一份500元的哈根达斯(Frank,2002)。”因此,世界营销评论本文中的奢侈品特指那些 时尚领域的世界级品牌产品。 3)二、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分析 在中国,人们对奢侈品的态度与几年前相比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年前,人们 还反对任何夸耀性质的奢侈品,奢侈消费被看作是一种铺张浪费的行为,不受社会传 统观念认可。但当今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则喜欢以此炫耀他们的社会地位(Eastman et al,1997)。 调查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约在20到40岁之间;而欧美地区奢侈 品消费者的年龄多在40至70岁之间(安永报告,2005)。与之相比,中国奢侈品消费 一族的年龄是相当年轻的。他们常年奔波在外,购买习惯与1980年代开始大批出国 的日本消费者相似。TU在1992年就指出“由于追求财富和成就的观念在中国的年 轻人中更被认同,这些年轻人会成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

在奢侈品消费者的性别构成方面,传统意义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多为男性。 2001年,女性仅占总消费人口的25%。但由于现在中国女性在社会、经济独立性的 进一步提高,女性在奢侈品市场的消费比例正在日益增长,尤其成为服饰、香水、珠宝等个人奢侈用品的消费主力军。(Vontobel Research,2005) 安永报告(2005)中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富有阶层的消费者,他们喜欢避开人潮,追求个性化服务,经常光顾奢侈品零售商店,购买最新、最流行的产品,一般不会考虑价格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已有部分富裕阶层的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逐渐理性化,向西方成熟消费理念靠拢(Wong & Ahuvia1998)”,表现为在奢侈品消费上的享乐体验多于其象征价值,不再一味追求地位炫耀和虚荣。 第二类是“透支”奢侈者,多为月薪数千元的白领上班族,其中以外企公司的雇员最为典型,他们会花上一整月工资甚至不惜透支来购买一件奢侈品。Miller (1991)认为“虽然中国人平均收入不高,相比美国属于较为贫穷的国家,但地位消费并不仅仅为富余阶层所特有。”Ram(1989,1994)在研究中发现“在今天的中国,只有一小部分雷达表是戴在真正的高收入白领的手腕上,而大多数雷达表则是被出租车司机、农民和成功的年轻创业者拥有”,“中国人在尚未完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衣食住行)的时候,就存在着炫耀消费的需求。” 中国奢侈品市场与成熟市场相比的显著不同还体现在奢侈品的消费形态。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仍然多以产品为主,即消费者追求最新系列或产品。而成熟市场的消费者偏爱尊崇的体验,例如奢华的假期或者为省时而提供的服务和送货上门的宅配服务等(安永报告,2005)。相比欧美消费者,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生产商和原产国,喜欢购买高公众知名度、有明显可视的品牌logo和从国外原装进口的奢侈品,而很少光顾不熟悉的、在国内不具有知名度和“made in china”的奢侈品(Han & Schmitt,1997)。谁是奢侈品的生产商、奢侈品的品牌

中国奢侈品贸易

中国奢侈品贸易

中国奢侈品贸易 【摘要】本文研究中国奢侈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并着重对其进行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消费奢侈品,使我国整体消费水平飞速提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大国,但消费大国的现状并不能掩盖奢侈品市场长期存在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现象。因此,需要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特点,制定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奢侈品营销方案,打造中国本土奢侈品牌。同时,认真借鉴国外奢侈品贸易发展模式,并加人中国传统元素,才能不断扩大中国奢侈品牌的影响力。 关键词:奢侈品奢侈品贸易建议 1奢侈品的概念与种类 1.1奢侈品的概念 奢侈品从字面意思理解应是闪光的、明亮的、吸引人的、让人享受的物品。经济学中奢侈品的定义是相对必需品来说的,即随着收入的增长,商品的需求量 也在增长,但需求的增长幅度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且其思格尔曲线呈下凹形的 商品. 1.2奢侈品的种类 奢侈品根据其价格和与消费者生活的相关性可以分为三个档次:低档奢侈品、中档奢侈品和高档奢侈品。 低档奢侈品主要是用来日用消费的产品,例如:香水、名牌箱包、高级成衣、名贵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等等.这些低档奢侈品跟同功效的一般产品相比,价格相差可能是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但对于其他奢侈品来说,这些低档奢侈品的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一般在百万元以下。 中档奢侈品指的是顶级名表、高档汽车、机车等价值在百万—千万之间的、一股富豪能够消

4解决中国奢侈品进出口贸易存在问题的对策 4.1奢侈品进口贸易规范化 加强个人海外邮寄监管海外代购业务不断发展成熟,但是海关在监管中也不断发现,有些不法分子开始借用个人物品伪装,从事一些个人经营进口奢侈品的拆装邮寄,从而借助个人物品免征额优惠规定,逃避政府监管。这不仅造成了国家关税收入减少,也逃避了国家对奢侈品的监管,从而打乱奢侈品市场的平衡。因此国家有必要加强对个人海外邮寄商品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部分商户利用个人名义邮寄奢侈品的行为,并且积极透明奢侈品价格规范奢侈品进口市场 。 4.2深化奢侈品阶梯关税政策, 我国奢侈品税收极高,这导致奢侈品,特别是中低档奢侈品在国内外价格差距极大,这就促使很多内消费者选择去境外购买奢侈品。如果适当降低部分中低档奢侈品的关税,则产品价格会响应降低,这样可以促使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 4.3.1扶植中国商人投资国际奢侈品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前世今生

斯卡拉歌剧院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TEATRO ALLA SCALA)于1778年8月3日正式启用,与法国巴黎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并称世界三大歌剧院,有“歌剧之麦加”之称,也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最佳的歌剧院之一。这间位于米兰市中心的歌剧院,与世界第一大哥特教堂--米兰大教堂一样,是米兰的地标性建筑。 剧院成立三百年来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的歌剧有350部之多,其中威尔第的《纳布科》、《奥赛罗》、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图兰朵》、罗西尼的《贼鹊》、唐尼采蒂的《卢克来齐亚》、贝里尼的《诺尔玛》等著名歌剧都在这里与观众首次见面。此外,如理查史特劳斯的《玫瑰骑士》等一些外国作曲家的歌剧杰作在意大利的首演,也都是在斯卡拉歌剧院进行的。可以说,任何一部作品,一旦在这里获得认可,立即就会被当成是历史名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剧院遭到轰炸,整个演出大厅片瓦无存,战后,意大利政府拨出巨资,以当时最高的标准重建,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完美最豪华的剧院之一。它不仅是一座华美的大歌剧院,同时也是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歌剧,甚至是意大利音乐的象征。在世界艺术史上,很少有一座剧院像意大利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那样,被看成是建筑的典范、完美的化身、民族文化的精神原点。 完美的音响效果 斯卡拉完美的音响效果来自于剧院独特的马蹄形的构造。这种19世纪欧洲大剧院鼎盛期最流行的风格,避免了早期矩形剧场的声场不均的缺点,借助弧形的墙面形成声音的漫反射,形成均匀的声场同时又避免了声音向后堆聚的声聚焦现象,足见设计者的高明。此外斯卡拉内里大量的豪华装饰,起了混声反射作用,使得斯卡拉的音响效果堪称完美。

斯卡拉剧院的舞台,深35米、宽26〃6米、高27?5米。面积780帄方米的舞台,内里藏着14个能转动的小舞台,只要剧情需要,随时可以调换。 斯卡拉剧院管弦乐团 斯卡拉剧院管弦乐团(又名斯卡拉歌剧交响乐团,斯卡拉爱乐乐团)是斯卡拉歌剧院驻院乐团,有着230多年的悠久历史,号称欧洲的“古董乐团”,乐团、合唱团及舞团,共300余人,是一支倾注了阿巴多、穆蒂、洛林·马泽尔、伯恩斯坦、捷杰耶夫、祖宾·梅塔和小泽征尔等诸多指挥大师心血的“音乐梦之队”。 很多世界知名指挥都曾经为乐团演出执棒,如莱昂纳尔·伯恩斯坦、朱塞佩·西诺波利、瓦列里·杰捷耶夫、郑明勋、祖宾·梅塔、小泽征尔、里卡尔多·夏伊等。很多独奏家也与乐团有过合作,如毛拉奇奥·波里尼、安妮-索菲·穆特、罗斯特罗波维奇、马友友、吉尔·沙汉姆等。很多世界一流的歌唱家也都为乐团的演出添彩。 1987年至2005年,里卡尔多·穆蒂担任乐团的首席指挥,带领乐团在维也纳艺术节、萨尔茨堡艺术节、鲁塞恩艺术节演出,穿梭于整个欧洲和亚洲,对乐团获得的国际成就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起,乐团开始与多位世界知名指挥开展新的合作。丹尼尔·加蒂指挥乐团在伊斯坦布尔、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进行巡演々郑明勋带领乐团在华沙、莫斯科和柏林巡演々里卡尔多·夏伊执棒带领乐团在英国、爱尔兰、美国和加拿大演出々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指挥乐团在瑞士卢加诺演出。 首任艺术总监托斯卡尼尼与斯卡拉的黄金时代 托斯卡尼尼从1898年开始执掌斯卡拉剧院,缔造了斯卡拉的黄金时代。托斯卡尼尼一改先前斯卡拉沦落为娱乐与社交场所的态势,对当时贵族绅士任意迟到、退场,在包厢里闲聊调笑,歌剧明星们随便改动作曲家的原作的陋习厉行禁止。托斯卡尼尼用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歌剧院重新回归为严肃的艺术圣地。作曲家对他的才华极为倾倒,威尔第和普契尼在创作和修改作品时,常常征求他的意见。

奢侈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当今商品全球化、市场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大趋势引导下,奢侈品的生产、宣传、销售、售后服务的工作内容渐渐影响着商品市场的动态变化形式。文章主要针对奢侈品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在市场营销方面上奢侈品市场应该改进的地方和几种营销手段,让奢侈品在市场中游刃有余,继续做大做强。 一、奢侈品市场的现状 (1)改革开放后,奢侈品消费再次回到中国。中国成为了奢侈品消费大国,中国经济的腾飞吸引大批国外奢侈品牌踊跃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加速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壮大。奢侈品种类包揽了我们的生活的每一部分,由于我国目前的奢侈品市场处于发展中,有钱的人越来越多,对于奢侈品来说,它们是富人的骄傲,它们是地位的象征。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大牌们的“宠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就创造了一个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最为庞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2)奢侈品市场发展潜力比较大: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二三线城市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奢侈品主力消费人群中青年一代人数的增加,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不断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在全球时尚界举足轻重,特别是近几年在中国的市场上翻云覆雨,这些奢侈品具有醒目的品牌标识、特色的品牌文化、高端的产品定价、精致的广告策略、差异的品牌优势、时尚的产品研发与创新等特点。 (3)年轻人成为奢侈品的消费主体。中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市场,年轻人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有经济实力消费奢侈品,一些经济能力并没达到消费奢侈品水平的年轻人,为了圆奢

华梦也在消费奢侈品。奢侈品市场发展迅速但却暗藏诸多对市场的不利之处。 (4)很少有人在大陆地区购买奢侈品。中国是人口大国,更是消费大国,在奢侈品的消费领域上看,大多通过境外的大型商场和境外旅游来实现购买回家,我国奢侈品的消费者偏重于境外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奢侈品的垄断地位逐渐升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与日俱增,这里主要总结了奢侈品市场存在的三大问题。 二、奢侈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1)奢侈品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近年来,诸多大牌公司都看上了中国这块消费能力极强的市场,他们市场调研,考察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中国经济当中的消费市场吵得火热。然而我国现在处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奢侈品在国内高消费区中的销售渠道还比较单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仅仅满足于能在高消费区有所销路,这还不足以扩大销售范围,对于奢侈品市场的供应以及需求上还没有做到完全匹配。现今我国奢侈品市场大多存在于门店经营,因此,单一的销售渠道不利于扩大市场营销,不能够使奢侈品被更多人所熟知,不足以满足奢侈品在人们心中的需求,这也恰恰证明了奢侈品市场存在第二个问题。 (2)奢侈品质量要求及售后服务跟不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大幅提高,但之所以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就是我国的居民还有很大的贫富差异。普通人对于奢侈品的要求,希望一件奢侈品能够用的长久,因为普通人要购买一件奢侈品对于他们的经济能力来说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在他们眼中总希望质量能够比普通商品要好,售后也要有保证。虽然对于富人来讲选购一件奢侈品像普通人选择普通商品一样简单,因为他们的消费能力要比普通人高,但是他们也很看重商品本身质量和售后问题。在新闻媒体的报导里,众多奢侈品

奢侈品策划方案

奢侈品策划方案 篇一:奢侈品推广策划 一.品牌定位 奢侈品大多都有以下特质: 一流的品质。超凡细腻的手工、对品质的苛刻要求、经典的设计理念,设计大师的匠心独运、用料考究,使奢侈品精致而唯美,所以奢侈品已经成为无国界品质的代名词和符号。 动人的传统和历史。奢侈品具有极强的文化性特征,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素养的熏陶,奢侈品消费也实际上表现为对一种文化的信仰与尊重。 不断创新的独特风格。奢侈品更加强调个性和与众不同的体验,因此,只有通过理解品牌的内涵,更富创造性地面向未来打造品牌,挖掘传统品牌的潜力,奢侈品牌才能保持长盛不衰。 帛道坊品牌在设计理念上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典风尚的设计理念,以江西特产苎麻为服装制作的主要面料,采用中国传统元素,结合现代时尚,营造出一种时尚、实卖的服饰经典。 “帛道坊”致力于纯手工艺夏布产品的研发与拓展,现有一批稳定、优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设计团队面对市场、后劲勃发。帛道坊品牌具有设计理念上源自中

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典风尚的设计理念。 中国苎麻栽培历史悠久,发现苎麻纺织平纹细布,距今有4700年以上,一个基于民间,以其清汗离体、透气散热、挺爽凉快、天然抗菌等强大功能性与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地域民族的风格特征的夏布,曾一直被皇室贵族所推崇、乃至作为贡品与 世界各国相往来。 苎麻作为面料的服装与工艺品,其具有一定的民族风,彰显强烈的个性色彩,不具备普及大众的条件。 总结:“帛道坊”产品应该定位于高端产品。 二.市场调查 ①市场分析 据香港《文汇报》消息,瑞士隆奥私人银行奢侈品市场报告预期,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市场将在XX年超越日本及美国,并预料未来10年,内地将贡献40%消费增长到奢侈品市场。 在江西,省会南昌,具有一定的时尚导向能力,南昌市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越来越高,能够买奢侈品的市民越来越多,但目前南昌的奢侈品市场还有待开发,这对于帛道坊来说是一个好的机遇,但需要大家去思考如何挖掘出这块市场。 ②产品消费定位 1.年龄在25-40岁的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是主要目

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Churchof Duomo),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规模居世界第二。米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奥隆那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它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目录 1基本信息 2教堂简介 3历史沿革 3.1 历史背景 3.2 教堂历史 4建筑风格 5建筑外观 6教堂屋顶 7内部构造 7.1 内部结构 7.2 内部装饰 7.3 内部设施 1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米兰大教堂 意大利语:Duomo di Milano 其它译名:米兰主教教堂(原译名)、多莫大教堂、多姆大教堂、圣母降生教堂

建筑类型:宗教建筑 修建时期:公元1386年开始建造,公元1960年完工。所属国家:意大利 2教堂简介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规模雄踞世界第二,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教堂之一。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米兰大教堂在宗教界的地位极其重要,著名的《米兰赦令》就从这里颁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在这里达芬奇,布拉曼特曾为他画过无数设计草稿,为使得大教堂更加壮丽。拿破仑曾在这里加冕,达芬奇为这座建筑发明了电梯。米兰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塑最多的建筑和尖塔最多的建筑,被誉为大理石山。米兰大教堂也是米兰总教区的主教堂,米兰教区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区。米兰大教堂不仅仅是一个教堂,一栋建筑,他更是米兰的精神象征和标志,也是世界建筑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可供4万人举行宗教活动。它始建于公元1386年,到公元1485年才完成。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大厅宽达59米,长130米,中间拱顶最高45米。教堂的特点在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棂,有135个尖塔,像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并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的外部总共有2000多个雕像,甚为奇特。如果连内部雕像总共有6000多个雕像,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因此教堂建筑格外显得华丽热闹,具有世俗气氛。这个教堂有一个高达107米的尖塔,出于公元15世纪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之手。塔顶上有圣母玛利亚雕像,金色,在阳光下显得光辉夺目,神奇而又壮丽。[1] 3历史沿革 历史背景 米兰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到公元395年,成为西罗马帝国的教城。 米兰是中世纪早期意大利境内兴起的独立的城市共和国之一.公元1[1]158年和1162年在同 神圣罗马帝国的两次战争中,整个米兰城几乎全部毁坏,断垣残壁,满目疮痍。到了14世纪后半叶,米兰又成了米兰国的首都。公元1796年,米兰城被拿破仑占领,次年被建为米兰共和国的都城,一直到公元1861年并入意大利王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