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第一节  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第一节  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第一节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⒈中国音乐史中音乐形态发展分期

古代乐舞时期(远古——春秋战国)

歌舞伎乐时期(秦汉——隋唐五代)

剧曲时期(宋元——近代)

⒉中国音乐史中各时期音乐文化发展概况

先秦时期

汉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我国最为主要的音乐形式是乐舞。这是一种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裁。

代表性作品有黄帝时代的《云门》、尧帝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濩》、周代的《大武》,这些作品结构庞大,由多段歌舞组成,艺术性达到空前的高度,表演十分壮观。

●汉唐时期1

秦汉至隋唐五代,是我国音乐形态发展中的中古歌舞时期,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歌舞音乐具有更多的审美、娱乐功能,史书上称为“燕乐”。它的发展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相和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三个阶段。

作品的音乐素材选取范围不断扩大。相和歌主要为我国北方的中原音乐,清商乐将之扩展至南方诸省,隋唐歌舞大曲则囊括中国、中亚、南亚、阿拉伯各国音乐。唐代的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了器乐、诗乐、舞蹈的大型表演艺术,是唐代宫廷音乐的最好形式。

●汉唐时期2

唐代歌舞大曲在历史上留下的曲目多达140余部,代表性作品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柘枝舞》等。

汉唐时期,我国民族器乐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纤细柔婉的管弦乐逐渐代替了“以钜为美”的先秦钟磬乐。器乐演奏形式向轻便灵巧的方向发展,如鼓吹乐、管弦合奏乐、古琴、琵琶独奏乐均有特色

●宋元时期

宋代以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音乐文化的性质由汉唐时代的宫廷音乐发展为适应市民阶层审美需求的世俗音乐,各种新艺术形式得以确立并发展,以元杂剧取得的艺术成就为标志。

元杂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音乐体系和戏曲表演体制,出现了一个个杰出的杂剧作家群和一大批高水平的优秀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明清时期

明代,我国南方戏曲获得巨大发展。其中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先后争雄剧坛,历史上称“明代四大声腔”。后来居上的昆山腔经过重大改革,在艺术性上再创历史高度,代表作品有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梆子腔、皮黄腔为代表的剧种群体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后来,皮黄腔孕育了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诞生,京剧艺术成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我国戏曲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

明清时期,我国其他音乐体裁也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歌、歌舞、说唱、戏

曲、民族器乐五大类别

●近现代

1840-1949年间,我国音乐文化从思想内容至体裁形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堂乐歌、创作歌曲、大合唱、歌剧、交响音乐等新音乐体裁相继产生。在这个时期中爱国主义思想贯穿着整个音乐创作。

1949年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音乐艺术迎来了百花争艳的大好时光。我国当代歌曲、民族器乐曲、歌剧、舞剧、室内乐、交响乐等音乐体裁获全面的发展。各类体裁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1976年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突出表现在作品中力求反映我国人民真挚强烈的感情及生活的真实脉搏;以深刻的哲理去启迪人们的思想;探索新的艺术手法与形式;以美的艺术形象感人。

●第二节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

⒈中国民族音乐特征

⒉中国民歌

号子,山歌小调

⒊中国歌舞

秧歌,二人转,二人台

采茶,花鼓,花灯

少数民族歌舞

专业创作歌舞

●⒈中国民族音乐特征

乐音在乐音的构造方面,中国音乐除了有固定性的音外,存在大量本身具有高低变化的音,这些音可称为音腔。因此,中国音乐中的乐音具有带腔性、音与音之间是过渡、递变的关系

音调中国音乐的音调在以宫、商、角、徴、羽五声为基础的各种调式上构成,调式色彩丰富

节拍节奏中国音乐的节拍节奏具有更大的自由性,节拍重音具有不确定性,同时还大量存在自由节奏

横向线性中国民族音乐更多的强调横向的线性,旋律得到高度的发展

衬词、衬句中国民歌中的衬词、衬句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与表现力

●号子

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歌曲。它不仅具有统一劳动步骤的实用性功能,同时还有反映劳动者情绪的表现性功用。号子的歌词为即兴创作,音调简朴,节奏富于律动性,音乐具有坚定、果断、豪迈的特点。

欣赏曲目《川江船夫号子》CD

山歌

山歌泛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它的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结构较为简单,音乐性格热烈奔放,艺术表现具有自由、质朴的特点。创作上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欣赏曲目云南民歌《放马山歌》CD

●小调

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俗称小曲、俚曲、市俗小令、时调等。小调的音乐表现手法多样,具有婉转、细腻、含蓄内在的特点;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旋律曲折流利,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均较为丰富

欣赏曲目

江苏民歌《茉莉花》VCD

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CD

内蒙民歌《敖包相会》VCD

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VCD

●秧歌

秧歌流行于黄河以北各省。秧歌表演可分为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秧歌音乐包括歌曲、锣鼓点和器乐曲牌。在长期的发展中,各地的秧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人转

二人转是流行于我国东北农村中的一种歌舞形式。一般由一旦一丑两个演员表演。旦角手持花扇和一块红绸手帕,丑角手拿霸王鞭,二人且歌且舞,活泼风趣。

二人台

二人转是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演员有一旦一丑(或两旦,一旦饰姐,一旦饰妹)两角色。旦角手拿绸绢或撒扇,丑角持小钗或撒扇表演。二人台的音乐分唱腔与牌子曲两部分,其中装饰音、滑音、颤音的运用与旋律中多次出现的大跳音程,使情绪热烈非凡。

●采茶

采茶广泛流行于长江以南各省,一般由三人表演,一男二女,载歌载舞。内容主要表现茶农的劳动生活,兼有民间传说故事,称为“采茶串古”。音乐主要来自当地民歌小调。

花鼓

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区。表演形式通常为男女二人,一人持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锣鼓对答。音乐选自民间小调。以安徽凤阳花鼓、湖南花鼓较为著名。花灯

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主要的民间歌舞形式。演员一般为二人,男持折扇,女拿花手帕,边歌边舞。其音乐结构短小,曲调流畅、情绪活泼,节奏感强。

●少数民族歌舞

我国少数民族歌舞具有更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突出的歌舞品种有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藏族歌舞“囊玛”、“堆谢”、内蒙古的“安代”、朝鲜族的“农乐舞”、广西瑶族的“长鼓舞”、苗族的“芦笙舞”等。

专业创作歌舞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歌舞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新歌舞节目。

欣赏曲目

四川歌舞《阿嫫惹牛》福建歌舞《剽牛》

云南歌舞《芥麦花开》朝鲜族舞蹈《秋》

澳门歌舞《海之吻》汉族舞蹈《闻鸡起舞》

●第三节意境深远的民族器乐

⒈中国民族音乐审美特征

意境

气韵

含蓄

标意性

⒉民族器乐体裁

●意境

意境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其中的“意”指意念、意识等概念,它是艺术家主

观艺术在作品中的表现,是人对现实的审美体验,艺术构思的深化、审美鉴赏的主观理解和再创造。“境”指境地、胜境、佳境,为自然美欣赏的审美范畴。

意境的意义,在于虚实二字。实境为山川草木、造化自然;虚境为心灵创造,以手运心。虚境变为实境,全在音乐语言、符号表现的有无之间,构成一种灵奇的境界。

●气韵

气韵是一个富有内涵的美学范畴。“气”表明艺术家不受审美对象所限,而以心灵去自由观照对象,把握艺术技巧,创造出成功的艺术美。“韵”,意指人物超然世俗之外的节操、神态和风度,为人格美、作品内容意蕴美之象征,与艺术外在形式美相对应。

●含蓄

“含蓄”,指对日常生活中的客观外物或人的情感等进行艺术表现时所作的较大程度的淡化处理,使浓与淡、显与隐、实与虚、繁与简、有限与无限的后者更为突出。“弦外之音”指由含蓄音乐所唤起,经静思而至的一种与“道”相系,通向宇宙本体,通向人生自由的意味、境界、神韵。

标意性

中国民族器乐与文学有密切的联系,蕴含着丰富的诗情画意。每首作品都有标题,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目和解题等提示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

●⒉民族器乐体裁

中国民族乐器多种多样,按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发音特点,可以分为吹、拉、弹、打四类。

常见的吹奏类乐器有唢呐、管子、笛子、萧、笙等。拉弦类乐器有板胡、二胡、高胡、中胡、京胡、坠胡等。弹拨类乐器如古琴、琵琶、筝、三弦、洋琴、阮。打击类乐器有鼓、板、云锣、钟、磬等。

独奏乐

合奏乐

●独奏乐

唢呐笛子

琵琶古琴

二胡

欣赏曲目

二胡独奏《绣荷包》VCD

京胡独奏《夜深沉》VCD

古琴独奏《离骚》VCD

古筝独奏《乡韵》VCD

合奏乐

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潮州弦诗弦索乐

苏南十番锣鼓浙江吹打

西安鼓乐晋北鼓乐

民族重奏乐弹拨乐合奏

民族管弦乐

欣赏曲目

广东音乐《雨打芭蕉》VCD

弹拨乐合奏《天山之春》CD

民族管弦乐《景颇山音》VCD

民族管弦乐《欢庆》VCD

民族管弦乐《将军令》VCD

●第四节充满活力的新音乐

中国专业创作音乐

歌曲大合唱

歌剧交响音乐

舞剧音乐

专业创作音乐作品欣赏

●歌曲

在专业音乐创作中,歌曲是最早发展的音乐体裁。二三十年代,我国歌曲创作反映了五四时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肖友梅、赵元任等人的创作代表了当时歌曲创作的水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左翼音乐运动推动了歌曲创作的迅速发展。40年代,冼星海以更为广阔的题材、多样化的体裁和丰富的艺术手法反映了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现实。

20世纪50年代,歌曲创作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时代。60年代的歌曲作品表现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1976年以后,我国抒情歌曲创作有了突出的进展。歌曲以真挚的情感、美的艺术形象、新的艺术手法反映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时代。

●大合唱

我国的大合唱源自西洋的康塔塔,是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它以丰富的人声色彩、奇妙的多声思维、巨大的审美魅力给人以激动人心的感受。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可与世界合唱经典媲美的名作。

50年代,“民歌合唱”以浓郁的民族风格、甘醇的韵味、清新的美感赢得了中外听众的厚爱。60年代的合唱作品突出地反映了重大题材。晨耕、生茂的《长征组歌》为大型合唱的代表作。1976年以来,我国的合唱艺术沿着创新的道路前进,作品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歌剧

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并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融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我国新歌剧的发展始自20世纪20年代。40年代马可、张鲁等人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吸收了秧歌和五四以来中国歌剧探索的经验,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是我国民族新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歌剧发展至初步繁荣阶段,其中,《洪湖赤卫队》、《江姐》取得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是新歌剧发展史中继《白毛女》之后的双璧。1976年以后,歌剧创作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又迈出了新的步伐。歌剧的体裁沿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美学观念方面,歌剧现实主义变得更为开放,歌剧的结构变的更为新颖、独特。

●交响音乐

我国的交响音乐创作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自黄自创作出我国第一部管弦乐作品序曲《怀旧》后,我国一批音乐家相继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拓荒”性质的探索。江文也的《台湾组曲》、冼星海的《民族解放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曲)等作品为我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1949年至1956年,我国的交响乐作品大多为风俗性的生活题材,音乐形象鲜明,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代表性作品有《山林之歌》(马思聪曲)、《春节组曲》(李焕之曲)。1957年至1966年,是交响乐创作繁荣发展的阶段,音乐创作表现了社会的重大题材。代表性作品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罗忠镕的第一交响曲《浣溪沙》。1982年以后,交响乐创作进入了一个开拓、探索的创新时期,这个时期的创作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交响乐的语言普

遍更新,作品的题材宽泛,形式更为多样。代表性作品有朱践耳的交响组曲《黔岭素描》、《第二交响曲》等。

●舞剧音乐

我国的舞剧音乐独具特色。

我国优秀的舞剧作品有50年代创作的《小刀会》(商易曲)、《鱼美人》(吴祖强、杜鸣心曲);60年代创作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吴祖强、杜鸣心等曲)、《白毛女》(严金萱等曲);70年代后期创作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韩中才、呼延、焦凯曲);80年代创作的舞剧《木兰飘香》(庄德淳曲)。

●专业创作音乐作品欣赏

肖友梅《问》CD

张千一《青藏高原》VCD

晨耕《长征组歌》VCD

张敬安、欧阳谦权歌剧《洪湖赤卫队》CD

何占豪、陈刚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VCD

吕其明管弦乐序曲《红旗颂》VCD

谭盾《水之交响曲》VCD

●第五节独具魅力的戏曲音乐

⒈戏曲声腔

通常指有着渊源关系的某些剧种所具有的共同音乐特征的腔调而言,包括与腔调密切相关的唱法、演唱形式、伴奏形式在内。一个戏曲剧种的音乐可由一种或几种声腔组成。

中国戏曲声腔分类

⒉中国戏曲音乐特征

唱腔, 唱腔结构

念白, 器乐, 民族特色

⒊戏曲音乐作品欣赏

●中国戏曲声腔分类

?昆山腔剧种昆山腔系统的剧种有川剧、湘剧、祁剧、桂剧、赣剧、婺剧、梆子戏、京剧等。

?高腔剧种高腔系统的剧种有川剧、赣剧、湘剧、婺剧、潮剧等。

?梆子腔剧种梆子腔系统的剧种有秦腔、河北梆子、豫剧、晋剧、山西北路梆子、山东梆子等。

?皮黄腔剧种皮黄腔系统的剧种有京剧、汉剧、徽剧、湘剧、桂剧、婺剧等。

?民间歌舞声腔剧种民间歌舞声腔类型的剧种有各地的花鼓戏、花灯戏、采茶戏、秧歌戏。

?说唱音乐声腔剧种说唱音乐声腔类型的剧种有河南曲子剧、山东吕剧、各地的滩簧戏、道情戏。

?少数民族声腔剧种少数民族声腔类型的剧种包括藏戏、侗戏、壮戏、白族的哈哈腔等。

●唱腔

唱腔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是戏曲音乐结构与布局的中心环节。戏曲唱腔可分为抒情性为主、叙述性为主和戏剧性为主三种类型。

唱腔结构

戏曲唱腔的结构有曲牌体和板腔体良种。曲牌体唱腔套曲由一个曲牌反复演唱或几个曲牌联结演唱而形成。曲牌体戏曲音乐色调对比丰富、抒情性较强。板腔体唱腔套曲是以某一

上下句结构的曲调为基础,通过板式变化而形成的套曲。板腔体戏曲音乐结构有较大的伸缩性,灵活自由,可叙事亦可抒情,具有多种戏剧表现功能。

●念白

戏曲中的念、白具有节奏性,旋律性和韵律性。念,包括剧中人物所吟诵的韵文,音乐性较强。白即道白,一般是无韵的长短句,富有节奏感。

器乐

戏曲音乐中的器乐,一般起到伴奏和陪衬的作用。文场以丝竹乐为主,主要用于唱腔伴奏,间奏等。武场以吹打乐、锣鼓乐为主,以配合舞蹈、武打表演,并起到控制舞台节奏、渲染戏剧环境气氛的作用。

民族特色

中国戏曲音乐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为:戏曲音乐既有相对固定的程式性,又可以灵活运用。

●⒊戏曲音乐作品欣赏

欣赏曲目

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VCD

晋剧《打金枝》VCD

豫剧《西厢记?拷红》VCD

越剧《红楼梦?金玉良缘》VCD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VCD

从音乐中看中国文化

从音乐中看中国文化 观我国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史可考的历史从殷周时代便有了,而我中华人文文化的起点就从这里开始了。而我说从音乐中看中国文化,势必,音乐的历史同样悠久。既然能从音乐中观中国文化,两者必定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文化: “文化”的本义在《易·系辞下》中这样说:“物相杂,故曰纹(文)。”《周易》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及创造过程的总和。另外,梁启超先生于1922年在《什么是文化》中讲到:“文化者,人类心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产也。”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这样讲:“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音乐: 音乐的历史相当悠久,来历也十分复杂。“什么是音乐?”这是一个不断被提出、不断被不同答案解答而又不断被推翻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则是人们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和领悟的过程唐代学者杜佑认为:“夫音生于心,心残则音哀,心舒则音和。”从古人那里我们得以知道,音乐的不同来自人的内心、人的精神,因此,所谓音乐,是个人或群体赋予每种声音的精神内容和审美意味,并认同它是音乐,这样对于这个群体而言,那才是音乐。 在我看来,“音乐”可以定义为:有规律、有组织,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社会生活或用以进行革命斗争的声音的艺术形式。它有灵魂和血肉——旋律,那是通过一些有内在联系的、高低长短不同的音符组成的音乐的进行;它有骨架和脉搏——节奏,那是按照强弱不同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而在我眼中,音乐最重要的是有思想,即有内容、内涵,没有思想的音乐只能说是一具徒有动人外表的行尸走肉。既然音乐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思想,而我国的文化正是由诸子百家众多的思想汇聚而成的,那么从音乐中必然也能窥见我中华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了。 1.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的音乐十分古朴,但早在夏朝便已经有了专职的音乐奴隶和乐官,埙、笛等旋律乐器也已出现。而通常,乐总与舞相伴,夏朝的《大夏》乐舞和商朝的《大~》分别歌颂了夏禹“勤劳天下,疏三江五湖,注制之东海”的治水过程和商汤以宽理人,而除邪恶,讨伐暴桀的功绩。正是夏商时期的音乐为周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代制礼作乐,礼乐并施智力国家,创立十二律,建立了乐音观念,在政治和教育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秦时期最值得称道的音乐恐怕只有《诗经》了,可谓是“千古的诗与歌”,《墨子·公孟篇》中说道:“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可见《诗经》可以朗诵、可以演奏、可以歌唱也可以舞蹈,可惜《诗经》的音乐却早已失传了。另外,《楚辞》与楚乐也可称当时的一支奇葩,对楚国周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我国文学的竹竿之一,它用生动的语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变革和人们的生活图景,同时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示了古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充满力量与渴望的巫术和宗教、原始无羁的生命活力、浪漫奔放的激情、富有想象的神话传说那是“音乐舞蹈和诗”的天国,是“真、善、美”的交融。 2.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这一时期除了唐朝以外,社会整体动荡不安,而相对安定的汉代也深受北方匈奴的烦扰,因此,音乐呈现了一种向多元文化发展的情况格局势力和战争导致的民族大迁移使得音乐也

中国古代音乐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概述(教案)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中 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 该笛是用鹤类长骨制成,一般长20多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河北民歌《小白菜》),能发出七声音阶。现存河 南博物院一楼展厅,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热爱音乐,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孔老夫子过去是被奉为“万代师表”、“至圣先师”的,原因是他的教育思想伟大,比如说“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学而时习”等等言论,即使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不落伍;孔子的这些思想和实践我们都按下不提,只看他的教育内容,便可知其对音乐的重视。他开设的六门课程(“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教,主要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操作技能及个人素养的训练,是贵族子弟必须具备的; “乐”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 “射”指射箭; “御”指驾车; “书”指写字; “数”指算术。 “乐”是居第二位的。孔子本人经常是带着弟子周游列国,走到哪里都得不到重用时,仍然是“弦歌不绝”,--不停地弹琴唱歌。为什么会这样?他认为“乐”太重要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能够改变社会风尚。“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懂“诗”、通“礼”,还不算完,最后还要靠“乐” 来成就一个人。 战国时的荀子写过一篇《乐论》,他认为,乐则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方式,“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的教育作用很大,“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音乐的印入人心是非常深刻的,它感化人心是非常神速的。 那么,古代的音乐是个什么样子的?我们从先秦讲起。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地理条件、民俗风情等。 一、先秦音乐(远古至春秋战国)乐舞与鼓、磬等打击乐器的出现是与远古先民祭祀及狩猎、耕种等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进入奴隶制社会后,随着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到来,以编钟为主的钟鼓乐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乐器还有笙、琴等。 本时期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性是"钟鼓"乐队。它是礼乐思想的具体表现。它的音乐审美特征,也成为本时期音乐审美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即:以钟鼓乐舞为特色,追求以中和为目的的庄严、肃穆、雍容、徐缓的金石音乐之美。 远古交响乐的钟声―― 曾侯乙墓震惊天下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 、了解民歌与民间音乐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 1 、传统音乐的历史概况 2 、民歌的特征 三、教学时间:四学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 (2 学时)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1 、原始社会时期 A )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20 余支骨笛,能准确奏出七声音阶,距今约7000 ——8000 年。(1986 ——1987 年发掘) B )浙江杭州湾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160 余支大小与形制不同的骨笛,已有开管乐器、闭管乐器、拉管乐器三类不同的管乐器的雏形。 2 、先秦时期 A )殷商甲骨文中的“乐”字、“鼓”字、“艺”字等。 B )春秋时期孔子编辑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歌曲总集。 C )周代的“八音” D )钟属乐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十二律俱全,可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音阶) 3 、汉、魏晋时期: ?相和大曲: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套曲。 ?鼓吹乐的发展。 4 )隋唐时期: ?西域音乐盛行。主要有: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法曲、鼓吹、古琴音乐等。 ?说唱音乐形成(寺院的变文讲唱为标志) 5 、宋代:词乐、古琴音乐的高度发展 6 、金元时期: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 7 )明清时期: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音乐均得以发展。(从明代的四大声腔到清代的京剧的产生) 第二单元 (2 学时) (二)、民间歌曲的界定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是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 姓名:李松培 学号:2011080118 班级:新科英语111班 课程: 任课教师: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 【摘要】中国的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历史悠久的中国孕育了特有的中国音乐,经历了五千年的中国音乐有过辉煌,也曾没落。带着百年的探索、挣扎,带着曾有的余辉,带着困惑进入了21世纪。中国音乐将以怎样的姿态展现新的世纪? 【关键词】音乐多元化历史现状展望 正文: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塬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今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速发展的时候,我国的音乐也在朝前迈进。 一、浅谈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 根植于华夏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珍贵财富,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的一株葱郁的常青树。华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今世界溯源最久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文化的代表,在这片古老的土壤上产生的文艺,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音乐也有自己的特怔:以线状的音乐思维方式为主;表述注重繁简相适,动静结合;节奏安排匀称平稳;曲式结构讲究对称;调式结构以五声为骨干。这些形成了华夏音乐迥异于其他地区音乐的风格。 综观中国音乐历史,中国古代音乐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先秦时期,这个时期包括从音乐的萌生到封建雅乐的繁荣。早期的原始音乐,起源于劳动,有着较强的功利性,与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在形式上歌、舞、咏相互结合。商周以后,音乐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春秋战国时,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相互交流也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汉唐时期,这是中国歌舞音乐的鼎盛期。乐府的设立为各地区的民间音乐的整理集中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汉魏南北朝的乐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欣赏 12级市场营销 周小虎 学号2012125060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 一发展历程 流行音乐是指一部分流行歌曲、影视歌曲、通俗器乐曲、爵士音乐和布鲁斯音乐等。通俗音乐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直白表达情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在现在的中国,随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可谓是一日千里,但在1988年以前,中国乐坛却是一片死寂。 直到1988年,流行音乐之风才突然间被人们感受到。在经过长时间的沉寂之后,1988年,中国流行音乐开始逐步迎来发展的高潮。中国音乐由最初反应政治生活、忽略普通民众感情逐渐向大众音乐靠近,开始反应普通民众的内心世界,体现民众的感情和日常生活。代表人物如: 标榜浪子形象的新人——王杰,作品《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 充满稚气与傻劲的大男生——张雨生,作品《我的未来不是梦》、《天天想你》; 单恋歌手——陈昇,作品《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周华健,作品《我是真的付出我的爱》;《寂寞的眼》…… 这些乐曲在文化的积淀上反应了中国歌手的进步,也真正体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进步。 其中,在刘德华、张学友等一批老一代流行歌手的铺垫下,2000年11月,伴随着专辑《jay》热销,中国流行音乐未来华语乐坛领军人物、四大天王之首——周杰伦出道,开始以独特的曲风和独一无二

的唱法引领中国流行音乐潮流。 二代表人物简介 (1)生平 周杰伦(Jay Chou),亚洲最具社会影响力和传奇性的偶像天王巨星、“神话”级人物,华语乐坛皇帝、新四大天王之首,世界十大鬼才音乐人。词曲创作家、MV及电影导演、编剧及制作人。2000年后最具指标性流行歌手,四届世界音乐大奖最畅销亚洲艺人,唱片全球总销量近4000万张,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2000年以专辑《jay》出道,2005年以《头文字D》涉足电影,2007年成立JVR有限公司、自编自导自演电影《不能说的秘密》,2010年主持电视节目《Mr.J频道》,2011年以《青蜂侠》跻身好莱坞进军国际,荣获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新人提名。2012年发行专辑《十二新作》销量一路飙升各大榜首。2013年周杰伦自编自导自演第二部影片《天台》登陆北美,获选美国纽约电影节闭幕片,并且将在全球上映。 (2)创作成就 作为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华语乐坛的中流砥柱,周杰伦的曲风足以承前启后、极具里程碑意义,而其成就也不可谓不高,主要代表作有专辑《十二新作》、《叶惠美》、《十一月的萧邦》、《七里香》、《八度空间》等,单曲如《青花瓷》、《东风破》、《双节棍》、《蜗牛》、《听妈妈的话》、《上海1943》、《发如雪》等,都深受广大青年喜爱。 (3)创作风格 周杰伦的音乐之所以吸引广大听众在于他以社会现象,人生情感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1.汉族民族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 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跟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 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一个乐段,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级的运动流畅而自然,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子的特征: 1.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 3.号子的曲调也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 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子,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 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而以一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色。 5.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 较多。

4.花儿,在当地又称少年。花儿唱法多样,有尖音与苍音之别。以呼 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儿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 不同类型。 7.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将小调分为三类:1.由 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2.地方性小调、3.歌舞性小调。 小调的特征; 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风格。 2.小调由职业艺人演唱,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 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小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 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小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南方小调的形式较平稳, 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5.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城市小调多有四弦乐器伴奏,旋律曲折 多样。 6.小调的歌词格式多样,内部结构的规整性和匀称性较强。大部为单乐 段结构,或者是单乐段的扩充结构。 8.音乐学家王光祈已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这三个乐系的划分和世界语音的语系划分有密切关系。

中国流行音乐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及改革 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更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流行音乐市场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但整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的音乐市场,特别是流行音乐市场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流行音乐市场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流行音乐市场的发展。本文作者从市场角度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及演出经验,通过采取阅读大量相关资料文献,与流行音乐市场业内人士交流等方式对中国流行音乐市场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市场商业元素对音乐市场的作用及影响进行分析,并试图从中找寻流行音乐与市场的切合点,探寻出一条流行音乐商业化发展道路。 第一章中国流行音乐概述 中国流行音乐至今已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由最初的“大上海”时代,几个时期的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到今天,为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流行音乐一改往日的借鉴、模仿欧美形式的老套路,在音乐风格、演唱方式、创作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来,一大批带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的流行音乐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那么,中国流行音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发展呢?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简况 流行音乐,在我国被称为“通俗音乐”,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现象。而流行音乐的形成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我国流行音乐的形成,深受美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其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大发展时期。 (一)中国流行音乐萌芽时期。我国的流行音乐最早兴起于20 世纪20年代的大上海,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两半社会,民族、社会矛盾深重,国家处于为难之际,民族意识觉醒,救亡图存观念迸发。在此大的社会背景下,西方爵士乐、拉丁音乐等各种流行音乐元素不断被中国本土音乐元素集合,形成不同类型的歌曲,并成为当时社会最为流行的音乐表现形式:一是以抗争、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

>学术论坛?音乐与舞蹈 艺术教育58ART EDUCATION 2012 · 12边诵读。平时训练时正确的训练方法是听完整条节奏再记谱,这样 有利于增强记忆力。但考试时,可以采取边听边记的方法提高听写 速度。 5.旋律训练方法。先把旋律的所有音符听出来并且记下来,根 据听出来的音符和里面的升降记号,确定调号和调名,然后听写节 奏,直接记在音符的上方或者下方。 (二)练耳应试技巧1.听写题应试技巧听写题要想获得高分,主要靠平时科学训练积累知识来提高应考实力,但考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平时训练时正确的训练方法是先听写后记谱,例如训练听写节奏或旋律时,听完整条节奏或旋律再记谱,这样有利于增强记忆力。考试时可以采取边听边记的方法提高速度。(2)听写时注意书写要求和书写格式,避免无谓的丢分。例如,要求用五线谱记谱,如用简谱记谱按实际得分的50%记分。2.选择题应试技巧选择题是由题目和备选项两部分组成。备选项分为正确选项和干扰选项,因此考生们不需要像听写题一样把所有的答案完全分辨出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选项进行选择。(1)筛选法。就是先将有明显错误的选项逐一排除,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2)色彩直觉法。不同调式的风格不一样,色彩直觉法就是 聆听不同风格的调式,通过直觉分辨其调性色彩来完成。只要将不同调性色彩的感觉分辨出来即可完成。(3)综合法。就是综合运用筛选法和色彩直觉法进行听辨。综上所述,只要把握住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将音乐知识综合运用,再难的题目都能迎刃而解。结语练耳反映的是考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不像钢琴 或声乐等科目可以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准备专攻高考需要弹奏或 演唱的几首乐曲或歌曲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不像乐理只需要 了解音乐术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具备正确的解题思路和 解题习惯,并且多做题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就可以拿到高分。 视唱练耳由于其独有的特点,是考生最为紧张的科目,也是容易失 分的科目。考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磨练才能达到一定的 熟练程度。笔者通过多年对音乐高考生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和训练技 巧的研究与实践,以广东省音乐联考为例,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 解决问题、提升练耳能力、获取高分的方法与对策。希望帮助考生 在原有基础上快速提高练耳水平,为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输送合格新生。参考文献: [1]https://www.360docs.net/doc/044712201.html,/xbybyb@126/blog/static/65587832201081644657422/作者单位:中山纪念中学(责任编辑:王敏)◆ 牟华 我国传统音乐形成于早期的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传统音乐得到传承,并且在与各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相互融合中得 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文明不断进步的结果。传统音乐是指中 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 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 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汇聚我国各民族个体的音乐理想 和智慧,并且拥有独具一格的文化历史背景,因此可以稳定地立于 世界音乐之林。社会各界学者在定义传统音乐时,虽然措辞上有一 定的差别,但都是殊途同归,血脉相依的。即中国传统音乐是历史 和文化的产物和沉积,是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结果, 在历史的不断进步中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因此具有鲜 明的时代性。一、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1.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及地区性差异时代性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在不同时期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性也有所不同。我国传统音乐的产生、创新、发展都是随着特定历史时期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进步的。每一种类的音乐都有着特定的历史印记、特定的文化地域作为基础和背景,以及各个民族艺术家的贡献。最终使得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的表演中释放着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地区性差异作为其另一个显著特征,主要是表现在空间上。在相同的历史阶段,某一种音乐形式在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地域性,是因为某种特定形式的音乐只有与当地的风俗习惯、生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中国的传统音乐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人类文化 的进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表演形式,用一种自然的方式将音乐本身的思 想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并且在传统文化中逐渐进步和发展。文章简单介绍了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内涵。 【关键词】传统音乐 文化 内涵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概要资料讲解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 (原始社会) 1.贾湖骨笛: ●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 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

歌八阙。”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5.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6.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 西周: 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第一节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⒈中国音乐史中音乐形态发展分期 古代乐舞时期(远古——春秋战国) 歌舞伎乐时期(秦汉——隋唐五代) 剧曲时期(宋元——近代) ⒉中国音乐史中各时期音乐文化发展概况 先秦时期 汉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我国最为主要的音乐形式是乐舞。这是一种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裁。 代表性作品有黄帝时代的《云门》、尧帝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濩》、周代的《大武》,这些作品结构庞大,由多段歌舞组成,艺术性达到空前的高度,表演十分壮观。 ●汉唐时期1 秦汉至隋唐五代,是我国音乐形态发展中的中古歌舞时期,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歌舞音乐具有更多的审美、娱乐功能,史书上称为“燕乐”。它的发展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相和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三个阶段。 作品的音乐素材选取范围不断扩大。相和歌主要为我国北方的中原音乐,清商乐将之扩展至南方诸省,隋唐歌舞大曲则囊括中国、中亚、南亚、阿拉伯各国音乐。唐代的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了器乐、诗乐、舞蹈的大型表演艺术,是唐代宫廷音乐的最好形式。 ●汉唐时期2 唐代歌舞大曲在历史上留下的曲目多达140余部,代表性作品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柘枝舞》等。 汉唐时期,我国民族器乐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纤细柔婉的管弦乐逐渐代替了“以钜为美”的先秦钟磬乐。器乐演奏形式向轻便灵巧的方向发展,如鼓吹乐、管弦合奏乐、古琴、琵琶独奏乐均有特色 ●宋元时期 宋代以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音乐文化的性质由汉唐时代的宫廷音乐发展为适应市民阶层审美需求的世俗音乐,各种新艺术形式得以确立并发展,以元杂剧取得的艺术成就为标志。 元杂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音乐体系和戏曲表演体制,出现了一个个杰出的杂剧作家群和一大批高水平的优秀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明清时期 明代,我国南方戏曲获得巨大发展。其中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先后争雄剧坛,历史上称“明代四大声腔”。后来居上的昆山腔经过重大改革,在艺术性上再创历史高度,代表作品有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梆子腔、皮黄腔为代表的剧种群体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后来,皮黄腔孕育了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诞生,京剧艺术成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我国戏曲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 明清时期,我国其他音乐体裁也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歌、歌舞、说唱、戏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绪言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1.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丰富的。 2.其中民歌是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 一、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 从广义来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在中国应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西乐东渐”以后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专业音乐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从狭义来讲,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三、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 (一)、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1.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都不是用笔头书写成的。简言之,是口头创作。 2.集体性是指集体创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人口头创作出“原型”后,在传播过程中(共时或历时)经他人改造(即再创造)逐步定型,成为集体创作的成果。一种是在原创时不有二人以上参与,一人一句凑合而成,在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中,二人对唱或集体歌唱的民歌,数人接唱的山歌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3.变异性是民间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被再创作时)原型发生了变异,有时是局部变异,有时因变异较大,而由母体(原型)产生了子体。 因此在民间音乐中,同一首民歌或乐曲在不同演唱(奏)者的唱、奏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一曲多变,或许多曲调小异、小同大异的状况,这是民间音乐创作中变异性的体现。 (二)传承性和演变性 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征,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成、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 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向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 发展的认识 班级:2012护理本科 姓名:孙碧莹 学号:20120522057

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 自脱离原始的胚芽状态之后,中国传统音乐大致经历了下面几个时期:先秦时期,雅乐兴盛,多种乐器陆续产生,大型乐队初步形成,音乐美学及律制理论初步确立。汉唐时期,北方和南方民歌都有蓬勃的发展,西域、北欧的音乐大量内传,唐代歌舞大曲,是这一时期音乐走向全盛的标致。宋元明清时期,由于明中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使得此时的文艺大量走向世俗,戏曲、曲艺兴起,时调小曲开始流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外国音乐大量输入,中国传统音乐在与之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进行着自身衍化、蜕变的历史性转折,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宝库。 音乐鉴赏课上,谭盾先生演奏的《地图》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地图》的演出现场就搭在凤凰古镇的小河之畔,周围灯影重重,古墙石道,观众隔河相望,河边的小石桥上,坐着一排纯朴美丽的苗族姑娘。据说,《地图》的灵感来源于凤凰古镇的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敲击、搓揉不同的石头,奏出不同的节奏和音高,老人古老而原始地吟唱着,与天、地、风、云交谈,和前生来世对歌。恰巧,在第六章节的《听音寻路》中,乐队们所使用的乐器就是各种各样的石头,石子翻飞,创造出不同的声响,或悦耳、或凝重、或低沉沙哑,

或噼啪快活,时而摩挲流淌出一股股柔音静曲,时而却又敲击着进发出强劲的力量。乐符流泻而下,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了自然的力量,那样的神秘婉转,那样的幽深莫测! 如斯美乐,知道的人竟不多。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流行音乐铺天盖地,聒噪了双耳,浮躁了心灵,让我们没有丝毫的闲情去嗅一嗅传统音乐的芬芳。面对中国传统音乐渐渐消失的困境,我们,应当坚决地行动起来!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既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文化遗产,还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还要树立对传统音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地继承中国传统音乐。其次,论及发展,决不能仅仅是照搬照抄先辈们遗留下来的东西,创新才是发展的关键!在谭盾先生的《地图》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地图》是融合了现代音乐创作与传统民俗文化的音乐作品,它打破了现代音乐创作的规律,将现代乐器灌入了创新性的演奏方式,将观众带入了另一个音乐世界。 回顾漫漫音乐之路,蓦然发觉,原来我们错过了那么多。中国传统音乐就像那天边闪耀的星子,等着我们去探寻、去求索。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着,终有一天,华夏儿女会让它绽放出它的独特华彩!

最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1、民间歌曲(名词解释) 2、劳动号子的双重作用(名词解释) 3、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4、田秧山歌:又叫“田秧歌”“田歌”“秧歌”“薅草歌”,以山歌体裁为主,又常使用号子和 小调的体裁因素。 5、小调: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一种,又称小曲、俗曲,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另 一方面,由于小调传唱方面的复杂性,也使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 6、无锡景调:汉族民歌时调的一种,兼有抒情(南方)和叙事(北方)的性能。 7、民间舞蹈音乐:综合民歌、器乐、说唱、和戏曲等民间音乐因素,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 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 8、百戏:汉魏之际,流传于民间、官方筵席、仪典的各类民间舞蹈、音乐、杂技、幻术、武 术、滑稽表演等 9、花鼓舞:狭义:安徽凤阳花鼓,广义:南方的安徽花鼓灯,湖南地花鼓,江西夹湖花鼓。 10、秧歌:汉族歌舞主要形式一种,音乐可分为器乐和声乐两类,器乐主要用于大肠舞蹈, 声乐主要用于小场民歌与小戏演出。 11、木卡姆歌舞:其一是像麦西热普那样,作为大型声乐器乐套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 是像多朗木卡姆那样,自身便是一个风格较为单纯的民间歌舞组曲。 12、成相篇:战国时期,荀子,注意名称 13、变文:是说唱音乐正式形成的标志。 14、P226-P227 15、P230-P231 16、乐种(名词解释) 17、八音: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称为“八音”,其八类金、石、土、木、革、丝、匏、竹代表性乐器:“金”如编钟。“石如磬。“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瑟等。 “竹”如笛子“匏”指用葫芦制成的乐器,如笙、竽。“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木兄)音zhu四声、(吾攵)音yu二声。 18、曾侯乙编钟:64件(钮钟19件,甬钟45件),楚王送腹钟1件P232 第二部分 1、花儿会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众多民族 2、劳动号子典型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 3、汉族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4、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艺术形式发展的最为规范和成熟 5、花鼓调《凤阳花鼓》又称为:《凤阳歌》 6、玩调是云南省沧源县佤族民间的风习性多声部舞歌 7、十二木卡姆是由琼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 8、京剧老生三杰是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中国传统音乐三大来源

中国传统音乐三大来源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典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其中,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意义。除六代乐舞及其他多种乐舞的发展和整理,礼乐制度的阶级化和等级化,大司乐机构的设置,三分损益律的运用等,对全代有重要影响之外,尤其在“八音”乐器分类中“琴”(七弦琴)及其音乐的出现,奠定了中国传统乐器与器乐的基本模式。 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久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长江中游的楚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色彩缤纷,独树一帜,同中原音乐并为上古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率,相互辉映,相互兑争、交融,进而衍生,发展。珠江流域的粤文化,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西北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经由路途对多处音乐文化传播、交融的作用,以及东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在乐器方面,作为汉族音乐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代表实例,可以举出由奚琴到胡琴类各种拉弦乐器的形式。 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据《穆天子传》记载,相传西周初,周穆王曾经带着规模颇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支施行,并进行音乐交流。此后,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也入传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引进乐器、乐律、音阶。作为外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又被改造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是颇具代表意义。 中国民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咱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1120150789 张红健 中国流行音乐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在少数发展城市中,但真正流行音乐的大众化应视为80年代中期。20多年来,流行音乐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冲击着各个音乐欣赏市场并大有发展之势。但正如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决非一帆风顺一样,新时期的中国当代音乐同样也有曲折和坎坷,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不容乐观。 一.流行音乐的现状 中国流行音乐在改革开放后进入真正的繁荣时期。对外开放使国外的流行音乐有了进入中国内地的可能性。中国人思想上的解放与进步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再加上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流行音乐,在度过了80年代与社会话语的磨合期与广大听众的蜜月期之后渐渐步入常态,基本能够按照自身规律独立运行,一个前景广阔的音像娱乐市场渐已形成。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线上升的,流行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经济利益的影响。为了获得足够的利益和回报,流行歌曲的创作陷入了一个怪圈:靠庸俗低下的内容来吸人眼球,依赖所谓时尚却毫无内涵的歌词来哗众取宠。在加上国内对版权立法的不健全,盗版猖獗让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巨大影响。流行音乐需要大众的支持。 从2004年的网络歌曲到2005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再到现在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这些都是中国流行歌曲界的大事。然而中国流行音乐在其中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进步了么?仔细想想这些事情,“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固然火爆,观众看起来也大呼过瘾,可实际上这些节目推出的许多歌曲只考虑到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如何可以得到更多金钱上的收益,却忽略了对于音乐本身的关注。这些音乐的确是“流行”极了,可这样的“流行”的背后缺乏真正的音乐态度。粗糙的包装制作早已丧失了音乐的本质,其实质意义只有策划者们才能获得的充足利益。参赛者大多都是翻唱、改编,以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来获得暂时的吸引力,没有自己的风格,只是在学别人。这样做怎么能让流行音乐真正的蓬勃成长。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歌手、创作家,是什么让中国流行音乐萎靡不振?是整个流行音乐界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几乎所有的歌手都渴望创作出新的歌曲来实现名利双收,可大多数却缺乏创作的灵感与耐心。而他们又不肯放弃垂手可得的金钱名气,于是翻唱改编成了他们的捷径。他们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流行音乐却是原地踏步。李宗盛曾谈到了中国流行音乐圈的诸多怪现状,他直言不讳地批评:“现在的流行音乐圈,包括内地、港台在内,都进入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 二.流行音乐的发展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流行音乐失去了希望。不能否认的是,中国流行乐坛还是有一批血液里流淌着单纯音乐的音乐人在默默用功。如天王周杰伦从别人的故事里寻找灵感,才女戴佩妮会记录长途旅行时的随想,情歌王子宇桐非则回味过去。正因为他们,未来的中国流行音乐还有希望。 我们应该怎样来发展中国的流行音乐?可以参考一下欧美国家流行音乐的发展。对比一下中国和欧美的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时间短却迅速,可以说在短短几十年里就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然而这样的发展是站在从欧美流入中国的较成熟的流行音乐的基础上才实现的;而欧美的流行音乐起源于一百多年前,是从无到有,是从较为缓慢的从不成熟渐渐走到成熟的;还有,欧美的流行音乐大都起源于人民对生活的有感而发。从这对比中可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和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它不仅给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理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使中国的音乐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出中国音乐自我更新的活力和张力。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流行音乐作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1).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此时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 (2).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国内。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

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它们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青一代流行乐创作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等。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多方位的尝试和走向繁荣。 “港台风”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后,人们变得冷静了,听久了港台歌星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已不满足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的出路。这样“西北风”便应运而生。其代表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曲》等。“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以及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它明显地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慷慨激昂,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2.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徘徊,从90年代起,由于著作权法的实施,国家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感想

对民族音乐的感想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经过千年的传承和涤练,中国文化更是璀璨辉煌。而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更是历久弥香。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狭义地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

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中国民族音乐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有其巨大的自身价值,这也是其将拥有美好前景的重要因素。中国民族音乐的价值主要包括: 1、线性音乐的审美价值我国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线”型单声织体的音乐表现体系。使民族旋律不仅具有婉转迂回的曲线美,更具有深刻的表情意义。它不同西方音乐以旋律、和声、复调共同完成音乐的表现内容,而是仅以单声旋律完成音乐表现内容的全部。它经过长期充分的发展,早已复杂而多样,形成了人们独特的单声音乐审美观念。 2、重意的音乐审美价值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多若繁星,其音调幽婉深邃、韵味悠长,是一种令人回肠荡气、消魂摄魄的音乐美。因为具有重情、重自娱、重意的音乐审美特质,加上世界听众重视了它的价值功能和表现特征,赢得了世界听众的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